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零件测绘实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6:14

零件测绘实训总结

零件测绘实训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32-02

机械零部件测绘是机械工程师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高职院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各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参加零部件测绘的实训,并把测绘能力的训练作为一项基本能力的训练。项目式教学现已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选择,如何将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一个个项目任务中,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广大制图教师共同研究的方向。我在制图测绘技能实训中引入了项目式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我在教学实施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及时吸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知识,不断调整知识结构

项目式教学是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要求:

(一)教师要领会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具体的项目活动情景来教学,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测绘知识。简单说,项目式教学就是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应用型技术人才。在实践中,我以“齿轮油泵的拆装与测绘”为教学载体展开教学,总共设置5个学习情境:基本几何体的测绘与识图/轴套类零件的测绘与识图/盘盖类零件的测绘与识图/箱体类零件的测绘与识图/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每个学习情境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集“教、学、做”为一体化。

(二)教师要明确项目目的,理清项目实施的线索

以零件测绘教学为例,其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零件测绘的过程、方法和步骤,综合运用前面各章所学的知识,提高绘制和识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同时,在零件测绘过程中,掌握量具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完成一个实际工作的“六步法”来进行,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采用了以“测绘齿轮泵等零件”为平台,以齿轮油泵装配体的零部件图和总装图绘制为项目,采用分组式教学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齿轮油泵的拆装、测绘、以及讨论零件的表达方案和装配图的表达方案。将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和应用价值相集成,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需要提炼知识点

首先给学生明确提出课程的总目标,然后根据完成总目标的需要,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形成几个教学小模块,将理论知识贯穿在这些模块中,将各知识点运用在实际的技能中,每完成一项子任务,学生就能够掌握一项基本技能。通过实现不断提出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和操练,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这样从根本上将传统的老师单人表演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此外,在制图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要具备加工、装配和测量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还必须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如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零件与机械原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这些知识在制图中的零件结构、表面质量、加工方法、材料选择、技术要求、连接装配关系等方面都要用到。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应用自如地举出生产中的典型例子,让制图与实际结合起来。

二、尺寸标注是教学难点

在高职制图测绘教学中,标尺寸难是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学生测绘能力较低表现在尺寸标注上,其原因一是与实际脱节,没有建立起工程观念;二是教材和教师的原因。从结构分析着手去把握尺寸和基准的方法,将会使测绘教学的操作性明显增强。零件的尺寸标注包括确定尺寸和标注尺寸两个过程,要摆正两者关系。纵观现行机械制图教材,只孤立地介绍一些零件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知识,少有零件与机器应用方面的联系,如结构问题只是介绍相对次要的工艺结构,而功能结构的阐述和分析却没有,所以致使学生对尺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应力图保持零件图和装配图的一致性,这样利于学生前后联系,从整体上去分析把握零件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和尺寸关系。

但是也要考虑到学生对机加工艺及有关技术知识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在具体标注技术要求及尺寸时,可提醒学生可通过类比法,参阅现有类似零件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进行比较加以标注和选用,更多地要求让学生通过复习有关知识或查阅资料,尽量使尺寸标注得合理些,技术要求选择得恰当些。

零件测绘实训总结篇(2)

所谓实践性教学,是指从改革教学内容着手,将精选的制图内容与CAD软件相结合,删减纯理论知识,凸显实践操作元素,并以“实验、实训、第二课堂和技能竞赛”四种方式落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条件

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应依托硬设施和软环境两个条件。硬设施主要有可供课程实验的教学场所,如制图教模库、零部件陈列室、专用测绘室、CAD/CAM专用机房等,这是开展实践性开放教学的物质条件。软环境充分体现在:

1.实践教学占总课时的40%以上;

2. 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如自制电子教案、电子挂图,开发CAI教学系统;

3. 课教师熟练掌握CAD技术,能胜任融合后的双学科教学。

三.实践性教学的实施

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即对“实验”、“实训”、“第二课堂”和“技能竞赛”四种教学形式进行落实与贯彻。四个实践环节,将实践教学有效地串接在一起。

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中最核心的是制图的基础实验。通过基础实验,学生加深对制图国标及课程中正投影原理、形体分析方法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设计能力。主要可表述为以下6个项目。

下面对认知实验实施,作相关的介绍。

(1)实验途径:通过现场参观实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体现“认体识图”开路教学的教学思路。

(2)实验目标:实践在先,理论在后,诱以直观,适时抽象。

(3)实验措施:

A、下车间参观生产现场,认识各种类型的被加工零件,装配部件和机床设备等。

B、展示典型零件体的工作图样,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

C、由CAD建模下的各种平面图样和实体和模型。

(4)实验评估: 实验后,要求每位学生撰写不少于1200字的实验报告,以反映学生在实验中的“思、学、得”,提高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

2、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在对零部件进行手工测绘时,还必须对测绘对象用CAD技术进行绘制;另外增设 “CAD专项实训”。这些实训项目的设置,既是强化制图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是将制图知识有效融入到计算机绘图中。下面即是模块化处理后实训项目,共计50学时。

(1)CAD绘图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和课时分配表

(2)零部件测绘实训项目

零、部件测绘实训,是在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实践训练。实训的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师检查学生的测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测绘实训项目方案的设计如下:

A、实训名称:《机械制图和CAD》课程设计

B.实训方法:用手工绘图和CAD两种方法进行零、部件的测绘。

测绘在工程设计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是对现有零部件进行实物测量后,绘制出零件图、装配图的过程。这种实践训练,能从根本上把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CAD绘图能力。

C、实训程序:

按照测绘要求和教学大纲,将实训细化为如下操作程序:

D、测绘任务

(1)每位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采用手工绘图和CAD技术,高质量地完成装配图一张(A0图纸,手工完成);零件图3~5张(A2、3图纸)(以CAD为主);

(2)用AutoCAD绘制并打印2~3件中等复杂零件的零件图。

(3)撰写实训报告,作为答辩必备材料。

3、第二课堂――制图、CAD兴趣小组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成绩大多比较低,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但有喜好动手的共同特点。我们结合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搭建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环境,有效补充课堂教学。

通常可设立手工绘图、零部件测绘和CAD三个兴趣小组。因为手工绘图能力、零件测绘能力和CAD绘图能力,对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必备的专业技能。在“徒手目测比例绘图能力”和“CAD高速绘制能力”这个新课程要求日益加强时,制图、CAD兴趣小组的正常开展,对学时减少而难度加大的前提下,弥补了不足。

每个兴趣小组开设时,必须做到有目标计划、有专任教师、有固定场所、有终期考核。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我们更加重视培养尖子生,这些学生通过专门的训练,在技能竞赛中挖掘出更大的潜能。多年来,我校学生在苏州市职业院校学生制图、CAD竞赛中,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这与我们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是十分不开的。

4、技能竞赛和职业考证

我校以承办职业考证和进行技能竞赛为载体,作为《机械制图和CAD》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职业考证和技能竞赛,都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挖掘学生潜质为手段,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做法主要有:

(1)开展机械零部件测绘、计算机辅助二维、三维绘图训练,并定期举办“机械基础知识与技能大赛”、“CAD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零件测绘实训总结篇(3)

传统教学是先由教师把非常系统的知识讲完,让学生进行知识储备,然后再应用某些知识点进行练习训练。“计算机工程制图”授课一般是先课堂授课,黑板板书加上一些PPT课件和教学模型展示,布置作业,而后是AutoCAD授课与上机练习,最后是零部件测绘实训。并且未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这样教学的弊端是学生在毫无目的地被动接收,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1.2课程实践性不够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复合人才。但当前多数学校制图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而且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能有效结合,使在校学习的内容与生产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脱轨严重,没有很好地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因此很难培养出学生真正的职业技能。

2.课程建设思路

通过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企业实际生产调研,结合部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课题组明确了建设《计算机工程制图》精品课程的思路。按照“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组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合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根据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强化教师培训与再教育,建设一支教学观念新、教学水平高、教学手段先进、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坚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建设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而完善教学设施;完善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综合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

3.课程建设内容与成果

3.1教学内容

课题组认真研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国家制图员职业资格考试的标准要求,进行了岗位需求调查,并且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发现机械设计与制造、化工等工科类专业学生就业主要从事制图、产品检验与研发、机床操作、技术改造、设备管理与维修等职业岗位。2000年以前,我校的《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AutoCAD软件》课程分别单独设置,计算机绘图课程安排在学习完工程制图课后开设,总学时14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6学时,占总学时11%,课程内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与严谨性。2000年后合并为《机械制图及AutoCAD》,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改,适当降低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部分内容的难度要求,开始注重生产实际需求,高度重视读、画工程图样能力的培养,总学时调整为124个学时,实践学时24,占总学时19%。2003年,我们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软件课程整合,编写完成了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计算机工程制图》、《计算机工程制图实训教程》,获我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我们以我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示范专业为契机,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将《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零部件测绘》有机整合,并注重“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教学内容强化了实践教学,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总学时变为128学时,实践学时62,占总学时49%。2009年,我们编写出版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工程制图与测绘》和《计算机工程制图与测绘实训教程》,内容选取力求与工作岗位的需求紧密相连,比如实训项目———减速器全套图纸测绘的主要学习任务就包括螺纹画法、轴类零件画法、箱体类零件画法、装配图画法、计算机绘图、公差知识及测绘方面知识的使用等,该教学内容的工作对象包括机械零部件、设计方案、要绘制的工程图样和三维造型等,运用CAD/CAM软件、绘图工具及仪器、测绘用工量具等各类工具。教材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2教学方法和手段

3.2.1教学模式设计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企业生产实际,提出各种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比如利用常用的减速器模型,提出减速器的某个零件属于哪一类零件,如何表达绘制该类零件图,零件图上哪些尺寸是重要尺寸,哪些表面有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零件图有何用处等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优化了教学过程,从而提高了课程质量和效率。课程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邀请工厂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由企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与课程相关的任务并指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学生在生产实境中体验图纸表达的内容,深切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读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工学结合应该是课内结合与顶岗实习等相结合,课内结合应为最终的顶岗实习做好准备。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测绘、计算机绘图及其它任务,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程,开展了创新设计大赛、计算机绘图竞赛,参加《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网站开发的建设等实践性环节,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3.2.2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讲授制图基本知识部分(体上的点线面、基本体与组合体),大量运用模型演示与动画模拟,对学生进行空间想象思维训练。同时讲解计算机绘图(CAD)的基本操作和绘图命令,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容易理解。(2)按工作过程导向讲授机件表达、零件图和装配图,对学生进行机械制图基础训练。打破章节界限,采用幻灯片、模型、零部件实物展示台和台虎钳等真实零部件进行教学,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加以操作演示,同时讲解计算机绘图(CAD)的零件图、装配图、标注等内容。模拟了生产工作过程,也提高了直观性与趣味性。(3)测绘实训教学。针对具有工程意义的减速器、台虎钳、齿轮泵等做零部件测绘、手工绘制草图能力训练,再利用计算机软件把全套工程图样绘制出来,而后总结撰写测绘实训报告。这样提高了学生动手和构图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3.2.3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可增加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量。在理论和实训教学中,课程组教师制作了集图片、动画、flash和声音为一体的《计算机工程制图》教学课件,建立三维模型、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全部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并结合其它方式。多样的信息承载形式,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依托校园网,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将《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教学视频、三维模型、实训项目、练习题库等相关资料全部上网,实现开放式教学。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满足本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和上网学习的需要。

3.3教师队伍

我校极为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采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素质。制订师资培养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理论进修和企业顶岗学习,每年完成不少于一个月到企业单位顶岗,以提高生产实践经验,增强职业能力。同时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师德培训,支持其参加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学习,以增强其执教能力。经过几年的培养,教师队伍中全部具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专任教师全部是“双师型”教师,在企业中担任技术服务。部分教师为河南省成人制图学会成员,教师教学理论及实践水平大幅提高,教学观念新颖、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手段先进。已经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较为理想的教学队伍,且各自所学专业形成交叉,知识结构很合理。组成了不同知识层次和年龄的教学梯队;教学队伍中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6人(其中3人兼带实验),专职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4人;校外兼职教师4名,均系工学结合单位的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与了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制定,负责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3.4教学条件

《计算机工程制图》是我校机电、化工、建筑等工科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学校对该门课程的建设、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保证该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已建设了良好的校内教学与实践环境。为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强化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学校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河南中轴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焦作三岛输送机械有限公司、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焦作科瑞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焦作市迈克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可以满足学生企业认知实训、课程实训和生产性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要。

4.课程建设成效

《计算机工程制图》精品课程建设符合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很好地实现了工学结合与一体化教学。课程组全体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清华大学著名教授王先逵在听取了《计算机工程制图》的教学汇报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门课程的改革力度较大,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走在了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前列,是一项有积极意义的尝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的教学质量。近5年,在《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中,学生的评价结果均为优秀、良好水平,平均得分97.75分,并多人次获得“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称号,均评为优秀,同行专家及我校督导组听课评价较高。根据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近5届毕业生回访调查,毕业生认为《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对自己的读画工程图、计算机绘图、协作能力等多项能力帮助很大,课程教学体系使自己学习了生产技能、团队意识,为尽快适应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5年,通过对近20余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制图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毕业生的制图功底较为扎实,识图能力很强,进入角色较快,适应能力强,基本达到了毕业能直接上岗的要求。目前有约60%的毕业生从事与设计、维修和测绘等相关工作,满意率达到95%以上。

零件测绘实训总结篇(4)

   今年暑假,学院为了使我们更多了解机电产品、设备,提高对机电工程制造技术的认识,加深机电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意安排了我们到几个拥有较多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工厂进行生产操作实习.

   为期23天的生产实习,我们先后去过了杭州通用机床厂,杭州机密机床加工工厂,上海阀门加工工厂,上海大众汽车厂以及杭州发动机厂等大型工厂,了解这些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各厂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等。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传感器在空调设备的应用了,电子技术在机械制造工业的应用了,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了,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教学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杭州通用机床厂

   7月3日,我们来到实习的第一站,隶属杭州机床集团的杭州通用机床厂.该厂主要以生产M-级磨床7130H,7132H,是目前国内比较大型的机床制造厂之一.在实习中我们首先听取了一系列关于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需注意的项目,在机械工程类实习中,安全问题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然后通过该厂总设计师的总体介绍.粗略了解了该厂的产品类型和工厂概况.也使我们明白了在该厂的实习目的和实习重点.

   在接下来的一端时间,我们分三组陆续在通机车间,专机车间和加工车间进行生产实习.在通机车间,该车间负责人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装配流水线,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平面磨床个主要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和整机的动力驱动问题以及内部液压系统的一系列构造.我最感兴趣的应该是该平面磨床的液压系统,共分为供油机构,执行机构,辅助机构和控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液压系统分成不同的形式.按油液的循环方式,液压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开式系统是指液压泵从油箱吸油,油经各种控制阀后,驱动液压执行元件,回油再经过换向阀回油箱。这种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发挥油箱的散热、沉淀杂质作用,但因油液常与空气接触,使空气易于渗入系统,导致机构运动不平稳等后果。开式系统油箱大,油泵自吸性能好。闭式系统中,液压泵的进油管直接与执行元件的回油管相连,工作液体在系统的管路中进行封闭循环。

   其结构紧凑,与空气接触机会少,空气不易渗入系统,故传动较平稳,但闭式系统较开式系统复杂,因无油箱,油液的散热和过滤条件较差。为补偿系统中的泄漏,通常需要一个小流量的补油泵和油箱.由于闭式系统在技术要求和成本上比较高,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所以该平面磨床采取开始系统,外加一个吸震器来平衡系统.现代工程机械几乎都采用了液压系统,并且与电子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结合,成为现代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设计好液压系统,是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一项关键技术.在专机车间,对专用磨床的三组导轨,两个拖板等特殊结构和送料机构及其加工范围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学习,比向老师傅讨教了动力驱动的原理问题,获益非浅.在加工车间,对龙门刨床,牛头刨床等有了更多的确切的感性认知,听老师傅们把机床的五大部件:床身,立柱,磨头,拖板,工作台细细道来,如孢丁解牛般地,它们的加工工艺,加工特点在不知不觉间嵌们我们的脑袋.

   在通机工厂的实习,了解了目前制造业的基本情况,只是由于机械行业特有的技术操作熟练性和其具有的较大风险性,很遗憾地,不能多做一些具体实践的操作,但是观察了一台机床的各个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及其装配过程,使许多自己从书本上学的知识鲜活了起来,明白了本专业在一些技术制造上的具体应用.

   机械生产实习个人工作总结2

   去年十一月三号,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达涅利。在这里,我将完成自己的毕业实习;在这里,我将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在这里,我将收获走向社会的第一笔经验。毋庸置疑,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将会是多么的重要,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这段经历将是我太多的“开始”,我要尽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开始”变得尽可能的好,我也期待这里能够为我的“努力”提供较好的舞台。

   时间飞逝,不经意间,我来达涅利实习半年了,这里提供的舞台让我经历了很多,这些经历中,大多是快乐的,当然,也会有痛苦的。然而,这些快乐亦或痛苦的经历,都会让我在不断学习和历练中成长。我想,这些成长也一定会成为我以后职业生涯的一大笔宝贵财富!

   我在达涅利的实习岗位是储备干部,分在装配部门,具体从事的是相关冶金设备的装配工作,另外还要协助主管和区域长做一些维持车间良好运转的日常工作。我认为这份工作需要的技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扎实的识图能力;完善的装配知识;一定的钳工技能;良好的沟通水平等。通过这几个月实习,我的收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装配知识的掌握;二是沟通水平的提高。

   下面我想通过在车间实践的一些经历,讲一些我对装配工作的体会:

   1.装配工作应把安全放在首位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人的伟大的同时,更强调了生命的脆弱,所以我们应时刻保持着畏惧之心,处处留意。对于从事大型设备装配工作的人来说,尤其应该注意,在工作中一定要掌握原理,遵守规范,防微杜渐,小心谨慎,把危险降低到最低。在这里工作的几个月里,我看到过一次比较大的工伤事故,感触很深,也第一次感受到工伤带来的痛心。实习期间,我也有过一次到现在仍然心有余悸的经历:那是在轧机底座液压缸试压的过程中发生的,记得那批液压缸正常工作时要求承受350公斤压力,为了安全起见,购买的液压缸承受的压力应该大于该值,我们在试压时会加压到450公斤压力。前几个液压缸在试压过程中并没有出现问题,到第四个的时候,所加的压力刚到400公斤,就听见“砰”的一声,液压缸炸裂了。幸亏先前老师傅提醒过我,试压有危险,操作时应该站在哪个方位会比较安全,即使这样,我还是亲眼看到了一块炸裂的小碎片,撞击到工作台后反弹并飞速从我眼前划过。那一次我真的吓到了,也从那时起,我真切体会到了安全的重要性。

   2.装配工作特别忌讳返工

   记得很清楚,在我刚进车间的前几天,带我的师傅就告诉我:装配工作最忌讳返工,装配时按照合理的顺序一步一步来,每一步都做仔细,哪怕不太熟练,效率也不会太低,最怕的是做事不动脑筋,不考虑前后关系,闷头蛮干,错了重来,哪怕再熟练,效率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当时我也不太懂,犯了一些错误过后,才慢慢体会其中的意思。记得有一次,我在配油管时,考虑不周,直到回装管路时才发现与水管产生干涉,导致后来返工花了好长时间。类似的错误还犯过好几次,但正是这些错误让我逐渐成长。“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任何装配之前,都要先想一想,考虑全面了再动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3.装配工作要统筹兼顾,注重效率

   一个新的项目发到工位上,首先要统筹安排它的完成计划:哪些一定要先装配,哪些可以后装配,哪些可以并行进行,哪些一定要串行进行,哪些地方需要工时多一点,哪些地方则不需要那么多,哪些工作谁比较熟悉,哪些工作谁还不能胜任等等。只有这些统筹兼顾好了,项目执行时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4.装配工作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每个人的水平都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的,对于从事装配工作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很多问题提前发现,耐心解决会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失。装配工作很多时候还特别注重经验的积累,设备完成的质量高低很多时候与工人的经验丰富与否有很大关系。

   在达涅利实习的这段时间,我于人沟通的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前辈们经常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现今社会,智商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情商的高低更容易决定一个人的层次,一个人的发展前景。工作了以后,我对这些话的感受尤其深刻,对于刚从学校走出来稚气未脱的我们,情商的提高真的迫在眉睫。怎么更好的与人相处,怎么更轻松的与别人沟通交流,怎么更稳定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

   “因为年轻我们一无所有,也正因为年轻我们将拥有一切”,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前半句告诫自己,对于刚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劣势,摆正自己的心态,戒骄戒躁,踏实做事,真诚做人;后半句激励自己,我们一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敢于迎接挑战,不惧失败,努力拼搏,前方的路可能会曲折,但一定坚信未来会迎来光明。既然选择了远方,那么就注定了风雨兼程,真心的希望自己能够在达涅利走的更远,更好。

   机械生产实习个人工作总结3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掌握机械的制图与测绘的必要性可想而知。 测绘实训是我们机械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学校就根据专业情况学校开设了为期两周的实训课,我坚持听从老师的安排,按计划完成每天的实训任务让学生从中更加深刻的了解机械的设计,制造与研发 ,认真的完成好这次实训,为学好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一、实训目的

   ①具体应用和巩固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了解测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测绘技能及绘图能力,并为后继专业课及工作扎下初步基础;

   ②通过零件草图,装配图和零件工作的绘制,培养自己实际动手能力和零部件测绘能力。使自己能恰当选择表达方案、合理布图,正确绘图,并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尺寸标注及各项技术要求注写;

   ③了解简单机器的装配工艺。通过全面、系统的零部件测绘训练,培养自身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

   ④熟悉运用有关资料(如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定画法等)。初步培养查阅标准资料的能力;

   ⑤培养自己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责任感。

   二、 实习时间地点

   20xx年3月18日到20xx年3月29日

   一号教学楼610机械制图测绘实训室

   三、实训计划

   18日、拆卸部件,熟悉台虎钳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画小零件草图

   19日、继续完成零件草图的绘制。

   20日、完成零件草图绘制,测量尺寸并标注,拟定技术要求。

   21日、 画关键部位的装配草图,修正零件草图的差错。

   22日、画装配草图

   25日、画零件图

   26日、画零件图及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

   27日、根据装配草图图和零件图画装配图

   28日、画装配图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检查尺寸,对比所有零件的尺寸标注

   29日、写实训报告、递交作业

   四、实训过程

   1、在测绘之前,对部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观察、研究、分析该部件的结构和工作情况进行了解。

   2、学会各个测量工具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测量,运用各个尺寸计算公式来绘制图形。

   3、对不懂得地方我都经过请教同学老师进行学习和画图,确保零件图的正确性。

   4、参考书本进行尺寸的标注,以及对国家标准结合实际绘图进行实践。考虑并画出标注零件尺寸的全部尺寸界线和尺寸线。标注尺寸时,可再次检查零件结构形状是否表达完整、清晰。

   5、测量时应尽量从基准出发减少测量误差,尽量避免尺寸换算以减少错误,有配合关系的尺寸(配合孔轴)只测量它的基本尺寸,其配合性质和相应公差值,进行查阅。

   五、设计小结

   在为期两周的测绘实训中,我每天按时到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每天完成计划任务后才给自己放学。在测绘中自己做到了独立,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在遇到问题时和同组同学互相讨论,请教其他懂得的同学。通过对安全阀的测绘,是我掌握了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学会了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测量数据准确画出零件图形,让我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机械制图》课中的有关知识,让我的制图技能有了较大提高,能够在图纸上更加正确,合理的表达出零件图形。在测绘安全阀过程中我了解懂得了一些零部件的作用和各零件之间的装配联结关系。

零件测绘实训总结篇(5)

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教师通常利用教学模型和挂图,辅以教具(三角板、圆规等)在黑板上绘制演示,向学生讲解绘图原理和方法,学生则通过大量练习巩固知识。这种枯燥缺少互动的教学方式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很差,学生往往课堂听不懂,课后作业不会做,学习积极性很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广泛应用《AutoCAD》(简称《CAD》)软件,实现了甩图板无纸化办公。计算机绘图极大地提高了绘图的质量和效率,与手工制图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大专院校大都开设了《AutoCAD》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兴趣较浓,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学生光会计算机绘图中的各种命令操作是远远不够的。机械制图不仅是学习《CAD》的基础,更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前提,看不懂图纸,未掌握零件图的识读在工作和学习中寸步难行!

一般院校《机械制图》和《AutoCAD》这两门课程是相对独立、分开授课的,这种课程安排导致内容重复、课时增加、学习负担重、教学效果差。为了满足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将《机械制图》和《CAD》这两门课程融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机械制图》与《CAD》的整合

将《机械制图》与《CAD》整合成一门课,分为九个章节,课时安排为1:1,先讲解机械制图后讲解计算机绘图。这种方法能把这两门课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具体整合措施如下。

2.1 课程内容的改革

(1)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制图的国家标准;AutoCAD的基础知识,包括用户界面、设置绘图环境

(2)机械制图中点、线、面的投影,投影法的基本知识;AutoCAD基本命令的使用,平面绘图的基本训练

(3)柱体与回转体的概念、投影特性;CAD中用拉伸命令绘制柱体,旋转命令绘制回转体

(4)机械制图讲解组合体的识读、尺寸标注,手绘轴测图的画法;CAD绘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尺寸标注、轴测图的绘制

(5)截交线与相贯线的性质与画法;CAD中如何绘制截交线与相贯线

(6)机械制图中机件形状的表达方法,包括基本视图、剖视图等;CAD绘制基本视图、剖视图、局部放大图等

(7)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讲解;CAD绘制螺纹紧固件、键、齿轮、轴承等

(8)讲解零件图的作用、内容、表达方法、技术要求;CAD绘制完整的零件图

(9)装配图的作用、画法、装配工艺结构;AutoCAD产品设计方法及装配图

2.2 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将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们改革了该课程传统的期末考试方式,将中级制图员考证与学生毕业证结合起来,并且鼓励通过中级制图员考试的同学继续考高级。中、高级制图员考试包含两大块:理论知识要求(笔试)和计算机绘图技能(机试)。所以在授课过程中,特别注意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证知识融入教学中,强化考证的知识点与练习。考证通过率达98%,这种考核方式有效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改善了教学效果。

3 教学方法总结

笔者在多年的《机械制图与CAD》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思索和进取,总结出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1 精讲精练

教师在课堂上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画图方法,在黑板上用圆规和三角板示范制图,在机房广播教学CAD操作,无论是手工制图还是计算机绘图,精讲完随后布置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在一旁指导检查,对完成的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没掌握的同学再集中辅导。由于该门课实践性较强,课堂和课后必须配以相应的练习来巩固,但是在高职教育中,教师要对习题集上的习题必须进行优化处理,从易到难,作业切不可过多过难,达到开启学生活跃思维的效果。

3.2 直观教学法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带上教研室相应的机械模型,让学生直接感知,课堂分析模型的点线面,并利用AutoCAD绘出其三维造型及其三视图,帮助学生进行“空间-平面-空间”的思维培养。对于空间思维能力特别差的同学,让他们课后用橡皮泥通过组合或切割自制各种组合体,并从各个角度观察组合体,按投影规律画出其三视图。这种直观观察和练习多了后,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必将大大增强。

3.3 加强徒手绘图训练

在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徒手绘图训练只占很少一部分学时,其内容主要是徒手绘制简单组合体或零件的正等轴测图,有的院校的教学计划里甚至无此内容。但是不少学生在做题时,总是花费很长时间思考立体形状,他们只是坐着“空想”,而不会用笔记录思考过程,这样的答案就不完整,有的学生甚至无从下手。在生产实际中,操作人员经常也是通过徒手绘制草图来交流设计思想。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必须要求学生掌握轴测图的绘制。在补画组合体第三视图时,先徒手画出各基本体的轴测图,再根据其配置关系,通过修改和组合基本体轴测图,直至画出完全符合已知条件的组合体轴测图。通过徒手绘图的训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组合体识读的能力,为计算机绘制轴测图和三维零件图的绘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在零件图测绘中引入项目教学法

零件测绘实训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7-0059-02

【作者简介】张忆雯,江苏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常熟,215523)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改革。

“机械制图”课程越来越强化测绘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13年,“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新增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2014年12月,在江苏省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举办了首届“中望杯”全国机械职业院校“零部件测绘、三维数字建模与制图”技能大赛。笔者在教学指导和师生参赛过程中,深感“机械制图”课程与企业对接不够,忽视测绘教学的系统性,尤其是课程项目化程度不足,学科味较浓,导致“教、学、做”分离。基于以上现实问题,笔者立足测绘技能培养,从课程项目化着手,探索“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之路。

一、定位课程项目化

课程项目化基于项目课程理论,把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衔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目标。课程项目化与传统课程开发模式相比,发生了重大变革,呈现五个特征――开发主体多元化、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实施一体化和课程评价开放化,这一举措,为培养学生良好职业品质与职业技能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机械制图”课程项目化,首先要构建课程模块。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笔者将它整合为“平面图形、视图绘制、形体表达和零件装配”四个模块。接着精心设计项目,使各项目“一气呵成”,构成统一整体,达到通过具体任务项目实施培养制D技能的目标。这一课程模式使教学与生产直接衔接,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找到制图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最佳接合点,凸显人才培养的目标性与实效性。

二、确立测绘技能化

零部件测绘是推广先进技术、进行设备改进的重要途径,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具体是对现有装配体的零件进行测量,并绘出其装配图及零件图的过程,它是“机械制图”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训练过程。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特别强调,测绘是一项行业通用技能,它是学生未来岗位发展的根基。测绘技能化是“机械制图”课程发展与改革的新趋势,它突破原课程设置,不仅承载测绘技能任务,还需要更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将测绘技能强化与职业能力培养挂钩,构建“机械制图”以测绘技能为特长的课程特色。

三、课程项目化后测绘技能培养

“机械制图”课程项目化,能够解决当前制图课程“知识固化、技能欠缺;重讲解、轻实践;教法陈旧、学法呆板”等问题。

(一)测绘教学与企业要求对接调研

大多数制图教师对测绘熟悉但不够重视,有想法但缺少行动。为此,笔者设计“机械制图项目化后测绘技能培养调研表”,围绕中职校测绘教学现状与企业测绘能力要求,选取本地区三所职业学校和三个开发区开展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当前职业学校制图教师对测绘价值与功能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当前产业升级后,人才培养发生较大变化,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应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度及与企业的对接度。通过调研,清楚了解企业对机械加工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明确要加强对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双向关注、全力培养。这项调研工作,为促进制图测绘技能培养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为制图教师课改提供了方向指导。

(二)“机械制图”课程项目化开发

课程项目化开发需抓住两个关键点――测绘内容项目化、测绘过程分步走。按照平面图形、组合形体、零件实体、装配部件四个由低到高的测绘程序,根据“测绘项目要与生产实践”结合的原则,笔者设计了“机械制图”测绘模块项目表,如表1所示。

实施过程分三步走。首先,确立模块。将课程模块化处理,可以抓住项目共性,便于对接生产实践,四个模块对应四个测绘过程。第一模块测绘平面图形,目的是强化制图规范,帮助学生掌握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育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第二模块测绘组合形体,目的是通过组合体由物到图转换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空间想象力,掌握“图示目测比例法”,体验机械设计基本要求与设计品质;第三模块测绘零件实体,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绘制零件工作图的方法、要领与技巧,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化爱专业、爱动手的职业思想;第四模块测绘装配部件,参照企业岗位要求实施,提升学生职业道德,促进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为各类竞赛挑选特长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其次,设计项目。精心设计与生产实践密切关联的项目,突出工程实践特征,体现本专业特色。比如平口钳是机械加工最常见的设备,测绘能把专业核心课程融为一个整体,将知识融会贯通,不再局限单项知识传输,其他实训课程不妨以此借鉴,充分体现职业教育“项目无处不在”的新课程理念。最后,测绘实训。测绘是设计、测量、绘图三位一体的综合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而言,是专业课程学习中难得的实训机会。笔者认为,要达到“教学做”合一,应做到:“教”,多交代方法和思路,留更多的时空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反思,善于动脑,愿意动手;“学”,教师要把“学”的过程变成“教”的延伸,让学生能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挖掘自身的潜在力,释放个性的创造力。

四次测绘总体要求,应做到以“教”引领,以“做”促学,在实测中温故知新,融会贯通,走向“机械制图”课程“以测促画,以画促看”的教学效果。

(三)确立有效策略,培养测绘特长

以测促画策略,这是培养测绘技能的基础。分级测绘,有利于促进学生画图技能的全面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具体是:测绘平面图形,以强化和贯彻制图标准为前提,使学生初步认识工程技术语言――机械图样;测绘组合形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为保证,测量与绘制同步进行,让学生开始了解工程设计的基础;测绘零件实体,以工程实际零件为载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掌握技术技能,巩固专业思想;测绘装配部件,是以测促画的最高“境界”,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测绘技能,更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综合职业素养。

零件测绘实训总结篇(7)

机械零部件测绘技术是一项集机械制图、测量技术、公差、材料学、机制工艺、铸造工艺于一体的综合实用技能[1]。测绘实习以扎实的机械制图知识为基础,对已学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综合运用,对培养学生绘图和读图能力、建立工程意识、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1 机械零部件测绘课程现状

近年来,有些中职学校把实习重点放在车工、数控等方面,对测绘并不重视,认为学生只要会看图纸就行了,而且可以用CAD代替手工绘图,没必要再开设测绘实习。但是,也有不少学校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和理实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将计算机绘图与零部件测绘教学进行了融合研究,对借助三维造型软件进行测绘课程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

多数教师仍作为主导者,有悖于“寓教于练”的实践课授课内涵。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抄袭现象较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测绘成绩评定方法不完善,往往只对学生所交的图纸打分,让抄袭者钻了空子,反馈不出测绘的效果。

2 传统测绘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2.1 拆装、测绘工具量具应用不当

对于不好拆装的装配体,有些学生就使用工具使劲砸零件,导致零件损坏。零件测量时,一把游标卡尺测绘所有的零件,常见的工具和量具不认识或不会使用。

2.2 测绘过程简化,徒手绘图能力得不到锻炼

测绘实习中,要求徒手绘制零件草图,但有些学生坚持使用尺规绘制,最终草图不草。更重要的是没有达到练习徒手绘图的目的,因为徒手绘图能力在对设备改造、仿制、方案设计、现场设计加工及参观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测绘部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装配体配备数量远小于学生人数,学生不能精确了解零件、熟练掌握相关测绘技术以及确定公差、表面粗糙度方法。装配体因反复拆装,很多零件已经破损,如常见的工艺结构凸台、凹坑磨平,倒角、圆角磨损,细小的标准件螺钉、螺栓、键缺失,严重影响学生对机械工艺、铸造装配的理解,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没有相应的工具书

无论是确定零件的标准结构,还是制定相关的技术要求,都需要学生查阅机械设计手册。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工具书,只能要求学生查阅所学过的各种专业教材。但是多数学生已将以前的教材丢失,使得锻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确定零件技术要求这项最重要的学习目标无法实现,最终这部分学习只有极少数同学参与,多数人通过抄袭完成。

3 教学设计

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除了考查学生个人制图方面知识掌握程度及培养动手能力,还要考虑团队合作情况,这样督促小组形成一个真正的团体,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3]。

3.1 精心策划实训方案

实训过程的安排要合理有序,让学生清楚应准备哪些方面参考资料和测绘工具,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上交什么,达到什么目的,这样才能使实训有条不紊的顺利完成。最后,对学生的考核要灵活、全面、全程地进行,从而客观评价学生,随时督促学生。以测绘齿轮油泵为例,具体任务安排如下表所示:

3.2 合理分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根据制图成绩、动手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将学生分成3~5组。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组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体现团队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测绘任务。其中一人任组长,负责具体任务分配、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工具保管等工作。同时,利用展板进行展示比较,在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行测绘过程中,团队成员既相互独立,又要相互帮助和协调,如零件图的表达方案、测量方法、尺寸标注、特别是零件与零件之间相互配合的地方,都需要经过相互讨论最后确定。

3.3 注重实习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分组和任务下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具体任务分配、如何分工与协作、如何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矛盾等。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注意和团队其他人员的相互协调,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及团队荣誉感。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及时纠正测绘过程发生的问题,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测绘过程、正确的零件拆装方法、典型零件的测量及绘制、徒手绘图能力,监督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去测绘部件,培养良好的测绘习惯。对于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教师就要及时的指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制图的严谨性,从而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4 改革考核方式,注重测绘方法和动手能力的考核

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为了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考核细分(以齿轮油泵为例):笔记10分,拆装齿轮油泵6分,零件草图10分,装配草图10分,主动齿轮轴零件图3分,从动齿轮轴零件图3分,滑动轴承零件图3分,侧板零件图3分,左端盖零件图5分,右端盖零件图5分,齿轮油泵装配图15分,报告书7分,答辩10分,出勤情况10分。答辩是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图纸进行评阅及提问,包括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测量方法及尺寸的标注、技术要求的拟定、绘图的规范性等问题。

总之,我们要根据教育对象及教学实际,因材施教,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生产实践意识,锻炼学生善于分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零件测绘实训总结篇(8)

企业项目校内实训课程模式是指:将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作为学生校内实训的课题,并将这些课题让学生按照企业实际运行的方式予以完成。通过实训课程对学生大学期间专业知识体系进行梳理,通过实际生产的实训方式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强化,通过实训考核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锻炼。该课程安排第六学期,是学生实习与就业前的重要环节。由于以往的课程实训一般只针对少量特定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训练不够全面,所以企业实际项目校内实训应该包含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同时强化实际操作技能,最后把企业实际应用新技术等内容纳入到课程中。企业实际项目校内实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想是:以企业实际项目为基本课题,采用企业实际生产与管理的方式,进行包括机械零部件测绘、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工工艺设计、夹具与模具设计、产品质量检测等实际生产中需要涉及的内容。学生在完成这些课题的同时,深化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实际操作技能,提升专业综合素养。

2企业实际项目校内实训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企业实际项目校内实训课程改革的总体实施计划是:学校引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同时按照企业技术部门的技术分配模式对工作进行分解。分别按照相应部门的设计生产工作,相应地对学生分组。以完成不同的零件进行设计,生产和制造。教师依据企业实际工作模式,制定工作规划,让学生明确自身实训工作环节中的各项工作细节,同时在这些环节中予以指导,具体内容包括5个方面:2.1零件基本分析与设计。主要是对拿到的企业实际项目中的产品进行零件结构的分析,其中包括:图形测量、图形绘制,标注尺寸及公差标准。通过基本的测绘工作完成零件的基本内容,在此过程中着重强化学生的实际测绘工具的使用与测绘方案的选择。通过图形绘制,让学生熟练掌握绘图基本技能与绘图过程中的基本规范,同时在图形绘制过程中强化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主要包含二维和三维建模软件和分析软件。通过实际测绘工作完成零件的基本内容,着重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基础能力。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专业基础课程,如《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计算机绘图》等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能力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工程师的岗位能力2.2零件材料与工艺选择根据零件的性能指标要求,让学生通过查阅手册,资料等设计资料。进行材料的选择与确定。随后进行零件的制造方法选择,根据零件的基本特性,让学生分析选择具体的加工方法。比如选择切削加工,冲压加工,或者焊接加工等具体加工方法。最后学生根据选择的加工方法与零件确定的材料进行具体加工工艺过程的设计。在切削成型的加工工艺过程中,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设备的选择,夹具的设计,加工具体工艺路线设计,热处理的方法,检验的方法。在冲压加工工艺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是进行模具的设计。通过此过程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整个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问题。2.3夹具与模具设计。学生从本文2.2所述零件。材料与工艺选择中确定的加工方案,进行模具或者夹具的设计。在选择冲压加工方法时主要进行模具设计。具体设计包括:型腔和型芯的设计;型腔壁的工作载荷及各模板尺寸的设计;各种标准件的规格与安装尺寸设计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在切削加工中主要进行夹具的设计:定位方法的选择,夹紧方案的制定,定位元件的选择,夹紧元件的选择等方面的制定。最终制造出模具或者夹具,为进一步的零件制造提供基本的设备。在模具与夹具的设计过程中,让生深刻理解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软件完成。主要包括:三维图形的建模,完成三维建模后,对装配后的产品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产品设计的合理性,最后导出实际加工需求的二维工程图纸。2.4实际生产与加工。学生根据零件工艺的选择及夹具和模具的设计,开始进行具体零部件件的制造。这个过程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工过程中的具体操作。通过普车与铣床的具体操作,使学生掌握普通车床的操作技巧。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深化工艺基础知识,充分了解工艺过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通过钳工的操作,使学生掌握钳工的工作技能。同时在钳工训练时着重强化学生耐心细致,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学生根据确定的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编写数控加工程序。由于数控加工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突出实践能力。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课堂教学单调,课本知识乏味,学生普遍被动式接受灌输内容,教学效果不理想;(2)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较少,且实践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实际工程能力训练不足。因此,原有的教学模式、实践内容及考核方式已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且不能满足企业对学生实习就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学生通过数控加工校内实训操作,完成各项数控机床具体操作,同时解决实际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实际加工生产,学生不仅学会常规加工设备的应用,同时掌握数控加工能力。最为主要的是;结合具体实际企业项目,学生掌握解决实际生产加工能力,同时对这个过程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全面提高工程实践能力。2.5质量检验。当零件加工完成后,对所制造的零件进行质量的检验,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检测方法。同时也通过检测,确定学生做加工的零件是否符合要求。当检测完成后,零件各项指标满足条件后,形成最终的设计加工产品。通过检测,使学生学习和了解几何量测量的多种常用的测量手段及误差处理方法,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获得机械零件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检测过程中,掌握检测原理、操作检测仪器、观察和解释现象、记录和处理检测数据、分析检测结果、书写检测报告等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都有重大意义[7-8]。

3企业实际项目校内实训课程改革的实效

实践表明,通过整个实训过程,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中的基本技巧。全面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引入,在教学环节形成整套的设计、生产体系。可以此为基础,进行学生实训产品设计,最终形成符合自身优势的品牌特色。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3.1引入企业实际课题,教学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引入企业课程到实训课堂,由企业工程师或技术团队来校和本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理论或时间方面的介绍。把最先进的理论,技术,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紧跟技术的发展而学习。现已开设引进企业课程《CAE技术分析》,《尺寸工程》等课程融入到实训课程体系中。瞄准前沿科技,紧跟先进制造的时代脉搏。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求。3.2注重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入企业实际项目课题,学校与企业保持多方位、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及时掌握市场对人才需求,据此适时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以实际项目为纽带,一方面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压缩企业人才需求成本与周期;另一方面拓宽学生就业渠道。3.3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针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创立企业实际项目实训课程体系,一方面,理论联系实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基础只是理解,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提升明显。相较于传统的校内实训课程,企业实际项目实训课程将生产实际与理论相结合,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机械产品设计与生产中每个环节的作用与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实际项目运作,将大学期间各专业课程有机联系起来,做到既有单项训练又有综合练习,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4结论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坚持以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平台,从企业引进各类项目,按工程实际要求进行设计、制造,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引入企业实际课题进行校内实训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实践表明,学生校内实训的锻炼后,其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明显,毕业生质量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作者:于鹏 柴阜桐 张振东 单位: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军.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2):55-57.

[2]徐永辉.当前我国高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热点探[J].教育探索,2009,222(12):18-19

[3]赖家胜.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机电类课程教学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10,642(2):182-18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徐娅萍,王润孝.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卖践[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4):78—80.

零件测绘实训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汽车机械制图》课程是职业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学生学习机械基础、机械制造等课程的基础,如果没有图样的指导,学生将无法分析和选择加工汽车零部件方法、从而无法制造出合格的汽车零部件,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者眼高手低,一接触实习车间的实践机加工就发懵的问题,如何能打破这一制约学生发展的瓶颈,成为当前教学非常棘手的问题,打破常规教学,让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教学与实习车间无缝对接让呆板的课堂讲解转变为学生动手与动脑能力的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用较短的时间掌握相关操作技能的要点,反过来又可以通过实践促进绘图理论的理解。结合自己对理实一体化的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模块式教学,实施理论指导实践

《汽车机械制图》课程的知识点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模块、点线面模块、组合体模块、零件图模块、装配图模块,各模块之间层层递进联系密切,我认为在基础模块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目标与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学初步认识绘图工具与使用方法,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工具的使用要点,展开互动式讨论纠正学生绘图中使用错误,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即高效又正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纠错中形成正确的知识。

点线面模块采用"实践带动理论"教学策略让学生参观实习车间找出四种典型零件,分析其形状找出共性问题并结合"口诀"教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分清各种点线面的位置及特点为下一步的组合体教学打下基础。例如点的投影可以用机床顶尖为实例以点的"投影永远是点,点的位置是三坐标决定"的口诀加深点的理解。

组合体模块为形体过渡到零件的一个关键环节应采用"理论强化实践"的策略,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各种零件的组合类型及组合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零件的千变万化和基本体的形态,紧紧抓住"读"和"画"两大环节,然后在加以典型组合体练习,采用"头脑风暴"老师不直接说出答案让学生自己找出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完善形体分析能力,并写出实习日记,让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加以巩固和提高。例如组合体中综合类较多可举支架类模型讲解组合特点和形体分析方法,辅助采用动画立体模型展示准确分析变化形式,集思广义通过不同的思路构建形体空间想象能力,并准确补画视图的图形与漏线。

零件模块采用"参观和测绘"相结合的策略,第一步让学生参观车间内的机械加工顺序,并加以记录,回到教室再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与记录对比总结出典型零件的几个相关要素;图形、尺寸、技术要求等并最终找出零件的一些共性特点,为下一步同学们学习装配图打好基础,特别注意和已学过的机械类专业课结合让理论知识点与实践相结合适应实习生产强化学生对图纸的理解。例如参观直轴的加工方法注意分析每道工艺的流程卡片及图形中的尺寸,回到教室后观看直轴视频分析直轴的图形、尺寸、技术要求加以提炼简化更容易区别其它类型零件第二步测绘零件通过测量零件的尺寸绘出草图并画出标准图纸体会零件四要素的重要性让理论在测绘过程中转变为实践经验。例如在课堂中分组让同学们测量轴类、支架类、箱体类等几类零件既可以用到绘图知识又可以用到测量技能,通过同学们的协同合作提高工作相率的同时还提高学生的机加工工艺分析能力。

二、合理控制理论与实习时间,让学生逐步适应生产环境

由于前面的模块知识需要一定时间的生产实习才能有效的转变成技能,结合前面的五个模块制定实习计划,基本比例为1:3即理论为1实践为3,例如在零件图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各零件的特点为10课时实践测绘与标准绘图应为20-30课时,通过学生的逐渐认知、了解、掌握等4个层次逐渐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采用综合实训的方法,让同学们撰写实训报告

第一步经过车工与数控实训,同学们从图纸分析到零件加工顺序分析到零件机加工步骤,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攻破了动手能力差的难题。

第二步撰写实训报告,指导学生完成从画图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修正,扎实走好每一步。

四、合理选用实习环境,根据理论课的要求布置

根据模块的不同选择实习环境,例如在讲点线面的时候以钳工实训车间的工件为目标,便于学生观察零件图可采用机加工车间或仿真模拟实验室为目标,需要时可在专门的绘图室进行练习,在不同的尝试中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出相应建议

指导学生实习操作应讲清操作规程安全文明生产及要点,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培养自信心,并加以肯定,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学生讨论使学生健康成长

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机械工艺知识的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学会读图与绘图理论知识转变为操作技能。

零件测绘实训总结篇(10)

一、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删减和课时分配

目前高职院校教材《机械制图》内容多、本子厚,不顾及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学生接受能力,使得任课教师不仅讲得多还要讲得细,这样不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高职教材的改革要遵循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在不影响教材自身的逻辑性和学生对知识可接受性的前提下,应删减掉只为后面打基础而现实用不着的章节内容。

在《机械制图》中,画法几何模块在实际工作中很少用到,它只是起到一个增加学生空间概念的作用,故此模块应删减较复杂部分,只讲一些点、线、面部分;对于轴测图的模块,只要求会画简单的正等轴测图;斜二轴测图,对于相贯线部分,只要求掌握正交的相贯线,偏交的相贯线应删除。但重要的章节部分应加大课时量讲解和练习,例如讲到零件图、装配图模块时,由于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阶段,要保证一定的课时量,要采用多媒体和实物相结合教学,还要做大量的大型绘图作业,并将有关技术要求穿插在零件图、装配图中讲解,还要在零件的测绘和装配实训方面保证一定的课时,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符合职业院校教育特色,因为这是以后用人单位首先要考察的内容,而且也是就业后用得最多的知识。

2.教学手段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还是采用传统板书教学《机械制图》,利用传统教学手段教学。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解和详细板图,学生容易掌握绘图的步骤和要点,完成作业质量较好;不足之处是教师教学费时费力,教学效率较低,而且一节课传授的信息量不大,对于零件图和装配图部分讲解更是效果不好。

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但长时间信息轰炸反而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听觉疲劳,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挥,影响教学效果。二是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机械制图》,学生也会逐渐丧失新鲜感,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感觉单调,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不便于学生用图纸绘图练习,学生容易养成眼高手低、不愿意动手绘图的不良学习习惯,造成上课能听懂,课后不会做作业的后果。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本人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进行《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将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二者互相取长补短,做好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二、 绘图与实训

1.讲练结合,增加课堂练习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学习都有畏惧心理和惰性习惯,特别在学习《机械制图》课时都有这样感觉:上课听懂了,而课后作业又不愿意做和不会做。《机械制图》教学和其他课不一样,要讲练结合,练习和讲解大致按1∶1进行。采用讲练结合,老师讲完一个内容就安排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趁热打铁巩固所学内容;老师巡回在课堂上指导,发现学生练习错误,及时指导更正,学生就不会将错误堆积起来,所以《机械制图》教学应安排一定的课堂练习。

2.加强实训训练

对于《机械制图》实训教学很多院校不够重视。实训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更能突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人认为《机械制图》在教学后期部分要安排适当的实训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例如,给个螺母零件图要求学生加工一个螺母,这样既复习了零件图等相关知识,也加强了学生的钳工动手锻炼;给个螺栓零件图要求学生加工一个外螺纹,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零件图等相关知识也加强了学生的车工动手锻炼;给学生一个台虎钳装配图和千斤顶装配图,让学生看懂装配图,然后按照装配关系组装台虎钳和千斤顶,这样训练以后,学生就基本上掌握了制图知识。另外,还要安排一些大型绘图作业训练学生的绘图基本功。例如,绘制A2、A3、A4的平面图和零件图,本人认为一学期应该绘制A2零件图和装配图6张、A3零件图6张、A4零件图和平面图10张。

三、 考核及考勤

目前高职学生都有一种“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观念。仅凭一份试卷不能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本人认为更应该加强平时的考勤和绘图实训考核制度。学期总成绩应该由平时考勤、绘图实训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组成,这个比例可以按4∶6和5∶5进行。

针对《机械制图》课学生不做作业或者迟到旷课习惯,本人认为每次绘图作业,教师都应该批改,还要给出等级(A、B、C、D),每个等级按一定的分数登记;同样,每次实训和上课表现,迟到、旷课扣分等都要以分数登记,期末计入总成绩。这样,学生会感觉到每次都要做且要做得更好,这样才能累积更多的成绩,也就是引导学生形成竞争机制,防止学生产生惰性。

总之,高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同时,还要注重实训和大型绘图作业训练和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力、实际动手和应用能力,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李跃兵,钟震坤.机械制图[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姚鹏,陆德芳.浅谈机械制图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J].高港区职教中心,2011.

[3]贺爱东,王子媛.《机械制图》的多媒体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圈,2007(05).

零件测绘实训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59-02

毕业设计是大学期间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毕业生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机械类学生的毕业课题大多是机械装置和设备的设计,其设计成果是以论文和图纸来体现的。图纸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资料,常包括产品装配图和主要结构的零件图,图纸不仅反映了产品的结构,也体现了学生的设计思想和对机械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文对毕业设计图纸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确定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方向。

一、毕业设计图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随着三维软件的普及和应用,学生已能较熟练使用各种三维软件,在设计开始阶段,通过初步确定设计方案和计算后,常直接利用三维软件绘制草图和立体图,立体图直观且能反映出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是否干涉等,作为设计开始阶段是不错的选择。但三维图上不好标注尺寸和加工信息,许多企业也不能实现“无纸化生产”,所以还要转换成二维图纸,并进行适当的标注,才能成为完整的设计资料。由于目前使用的三维软件在将立体图转换成二维图时与我国制图标准不能完全一致,因此还需进行一些修改,有时也将转换后的二维图再导入AutoCAD软件中修改,在对二维图纸的表达中,就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零部件视图表达不合理。许多学生不考虑所设计的产品主要功能是什么,各零部件间的装配关系如何,不分析零件间的结构,而是完全依赖三维软件,直接生成若干个三视图,里面有许多虚线也不管;或者任意选一个位置剖开,得到剖视图。但如何合理选择视图,需要几个视图,视图上哪些位置应剖开,剖切平面在何处,如何使几个视图相对应并正确表达出产品结构,等等,这些学生就不会了。

(二)标准件常用件表达不清。常用件、标准件的绘制中也常出现问题。特别是在装配图中,如内外螺纹连接时大小径的画法;键连接画法中,键是否剖切,键与轮毂部分的连接画法中哪里是一条线,哪些位置是两条线;齿轮啮合部分齿顶高、齿根高等部位线的绘制中,哪些地方是一条线,哪些地方是虚线或不画,也是经常出错的地方。

(三)尺寸及公差标注混乱。尺寸、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也是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在零件图中,应标注哪些尺寸,尺寸基准如何选择,主要基准、辅助基准选取原则是什么;在装配图中,有哪几类尺寸,哪些尺寸是配合尺寸,要与零件图上尺寸对应等,许多同学都不会,也不考虑,因此尺寸标注部分很混乱,随意标注、重复、漏标等现象层出不穷。形位公差和尺寸公差更是不会标注,不知道什么情况下采取何种精度,常常零件图上的尺寸公差和装配图上的配合尺寸对应不起来,甚至有些同学不会查表。

(四)技术要求不会注写。从毕业设计图纸和答辩来看,学生对材料的选择、零件的热处理工艺、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零件的加工工艺等方面知识知道的很少,没有真正明白这些技术要求的含义,大多数只是从其他图纸随意抄袭过来。

二、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设计图纸上反映的虽是图的问题,但它涉及了多门课程知识,是多门课程的综合应用。从工程图学教学内容上总体反映结果来看,毕业图纸上体现出的主要问题是对国家制图标准不熟和机械图样的表达上工程意识不强。

(一)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毕业设计图纸上看似是图的问题,它实际牵涉到工程图学、金属工艺学、公差与配合、机械设计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图上的数据大多又是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的,因此是多门课程的综合运用。这些课程安排在从大一到大四的各个学期,虽然在后续的课程中也有课程设计练习,但都是孤立的,没有成为体系。在讲制图课程时,学生对图上的表面粗糙度、工艺结构、尺寸公差等内容根本不理解,对这些数据的大小选择更是没有任何概念,到了大二、大三学习其他课程作课程设计时,制图中的图样表达又忘了很多,这时需加强绘图和设计能力的综合锻炼,但专业老师主要注重学生的设计计算,认为图形的表达制图已经学过,因此在图形的表达方面并没有给予详细的指导,使得综合表达图样的能力没有得到大的提高。

(二)实践环节训练少。学生只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虽然是学习了机械,但在校期间也仅参与过学校的金工实习和到企业参观实习。企业考虑到经济利益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极少接纳学生参与生产实习,学校的金工实习基地设备有限,学生人数又多,因此得到的锻炼有限,而且学生要将这些看到的和实习过的与图纸结合起来,还需要进一步讲解和练习,但这方面的综合训练也较少。

(三)课时压缩,师生人数比扩大。随着高校多年扩招,师生人数比扩大,以制图课程为例,以前多是采用小班制教学,老师常可以一对一辅导,指出错误,督促学生改正。现在多是两三个班合班上课,加上近年来课时也在逐渐压缩,有些内容不讲或讲解较少,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知识量有限。此外,近年来,各高校考核政策中,重科研轻教学,教学不像科研那样容易量化,将科研作为考核老师的重要目标,致使老师花在教学上的精力有限,毕业设计老师对学生缺乏检查监督,计划和进度不能按时完成,不会对毕业设计提出反复修改的意见,使得毕业设计的图纸质量较差。

(四)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在毕业设计中投入有效时间不足。许多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中基础不够扎实,同时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也使许多学生只会绘制三维图,对制图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如何表达早已遗忘,也不愿再复习前面知识。此外,毕业设计阶段是学生即将就业阶段,学生花在毕业设计时间减少,影响设计质量,心理上也放松了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要求。

三、工程图学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进

学生毕业设计图纸实际上体现了机械专业学生综合表达能力和机械各门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协调各门课程的内容和衔接,是一个大工程。现仅从工程图学(目前江南大学机械类所用教材为同济大学版《工程制图》)的教学入手,在课程教学中,针对前面所述的问题,进行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的调整,适当调整了学时安排,对手工绘图、图解法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截交线和相贯线绘制等部分内容做了适当删减,大约删减了10个课时,增加了实践环节和讨论课学时,以提高学生对产品的表达能力。

(一)加强零部件表达训练。在“表达方法”一章,增加零件表达方案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剖视图、基本视图、断面图等各种表达方法。在“零件图”一章,强化典型零件的表达方法,零件按回转体和非回转体主要细分为轴类、盘盖类、叉架类、箱体类,这几类零件常有不同的方法表达,如轴类是采用一个主视图配合局部放大图、移出断面图表示;盘盖类常采用主视图和左视图(其中一个常全剖);叉架类和箱体类常采用基本视图、局部剖、全剖、半剖、断面图等多种方式表达。在教学中要通过反复训练,强化这些表达方法,在课后练习中,除常规练习外,精心设计题目,增加多种方案比较练习、改错练习,使学生对这部分图形表达熟练掌握。

在尺寸和公差标注方面,因为学生刚进大学,对许多工程实践问题知之甚少,最多也是金工实习,为此我们与企业合作,录制了典型零件的加工录像,并结合尺寸基准和重要加工面对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作要求,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讲解,使学生能有一个感性认识,掌握典型零部件的标注。不过真正的掌握还需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中的逐步积累。

在装配图的教学中,坚持“精讲多练”。对于简单的部件(一般由4-10个零件组成),突出讲解装配图所表达的内容,看哪些视图表达了工作原理,装配关如何,主要零件的结构是否已反映出来,尺寸有哪些等,加强学生对装配图的理解,并选择典型产品完成装配图的绘制。对复杂部件主要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同一产品常给出多种方案,让学生分析对比,分析优劣,从中选出较好方案,加强装配图拆画零件图这部分内容的练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思路。通过反复练习,才能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并逐渐绘制出错误较少的图样。

(二)加强实践性环节训练。在工程图学的教学中,安排了齿轮油泵的测绘。实物测绘是从形体表达到机械设计的一个过渡,对产品的仿制、对零件的修复、对原有设备的改进,都离不开测绘,齿轮油泵的测绘过程也是零件图装配图绘制的综合训练。学生在绘制零件图时,就要选择视图表达方案、标注尺寸等,拆装的过程更是对产品的装配关系、工作原理、主要零件的功能结构、零件上的结构工艺、结构的合理性等知识综合学习过程。测绘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良好环节,老师能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可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测绘时结合实物可指导学生正确绘出零件图、标注零件图装配图尺寸及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并教会学生正确查表,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测绘工具,学会使用工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结合CAD软件和金工实习期间使用的台钳,让学生用计算机绘出台钳的零部件图纸,使学生将实物和图纸结合起来,加强了零部件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针对标准件常用件绘图中出现的错误,我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CAI课件相结合的方法,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同时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图片并在课堂上现场绘制的方法,使学生明白比例画法和实际尺寸间关系,理解二维图上各条线的含义,正确绘出螺纹连接、齿轮啮合、键、销等连接的二维图。

(四)增加机件的工程图表达训练。针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将三维图转换成二维图时的随意性,我们增加了两个课时的练习,由老师先绘制好三维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再由学生转换成工程图,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表达方案与其他同学的方案对比,使他们在更好表达结构形状方面得到训练。

【参考文献】

[1]金怡,单鸿波.从学生毕业设计图纸质量谈《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的优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3(4)

[2]丁茹.从毕业设计看工程图学全程教育问题[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3]朱里.机械制图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农机,2012(7)

[4]万宏强.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中的设计与绘图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

[5]孟明辰.对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