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水稻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5:51

水稻调查报告

水稻调查报告篇(1)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国南方有的地方有的农田被抛荒,各界对此非常关注。通过田间现场调查并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户发现,××市并没有出现大家所担心的抛荒现象。××市有农田104万亩,其中一季农田10万亩,常年水稻播种面积200万亩。近年来全市稻谷年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6—16.5亿斤之间,单季平均亩产820斤左右。从目前情况看,××市的粮食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在调研过程中,据山区乡镇的村组干部介绍,极少数灌溉条件差的零星田块两季被改种一季的情况偶有存在,但数量极少,还不到百分之一。尽管如此这种情况仍需引起重视。

两种人在种田

一是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和妇女在种田,这是当前水稻生产的主力。××市与其他中西部县市一样,田少人多,土地远远容纳不了现有劳力,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小孩和少量中年以上妇女。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务工经商收入是其主要经济来源,种粮收入只是农家经济的补充。张巷镇何家村乌桕组共有32户农户,劳力58 人,目前常年在外打工经商的有51人,占劳力总数的88%,其中有3户全家在外,春节都未回家。该组共有水田118.5亩,其中101亩由留守老人、妇女自耕自种,占农田总面积的85.2%。乌桕村的情况在××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80%以上的劳力已经离开农田,近90%以上的农田仍为各家各户散耕散种。

二是种田大户即规模经营者在种田。按农业部门的统计口径,种田50亩以上为规模经营。照此标准,××市现有规模经营户650户。但××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农田只有1亩左右,50亩相当于10个以上家庭的责任田总数,要求农村十分之九的家庭退出农田让位于规模经营,目前还不大现实。如果把规模经营的标准定为30亩以上,则××全市规模经营的农田面积已达10万亩,约占农田总面积的10%。种田大户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百亩以上的种田大户,如秀市镇一种田大户种了1700亩,荣塘镇一种田大户种了500亩,目前这种大户的数量还不多。二是百亩以下的种田大户,多为一对夫妇耕种三五十亩,不另雇工。百亩以下种田大户主要是一些村组干部、有种粮技术的中年农民和家庭情况特殊外出打工不便的农民。

先看售粮收入和种田成本。

1、XX年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售粮收入:双季为1394元,单季为810元。其中早稻产量820斤,百斤价80元,计656元;晚稻产量820斤,百斤价90元,计738元,双季合计1394元。种单季的产量900斤,百斤价90元,售粮收入为810元。另有国家政策性补贴每亩79元,不管转租与否,此款一般归责任田承包者领取,承租者无此项收入。

2、XX年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农资、种子、水费三项支出:双季为440元,单季为240元。其中早稻化肥100元,晚稻化肥100元,早稻农药40元,晚稻农药60元,早稻种子40元,晚稻种子40元,早稻水费20元,晚稻水费40元。

3、XX年年平均每亩机耕、机播、机割三项支出:双季为280元,其中每季机耕费各50元、每季机割费各50元、每季机播(插)费各40元。种单季的一般不()用机械作业。

4、XX年年劳动力平均日工价为50元,妇女、老年人可略作下调计算。

水稻调查报告篇(2)

当年发生程度为5级(大发生)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5%以上的病虫害和占生态面积5%鼠害;当年发生程度为4级(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15%病虫害和占生态面积10%鼠害应确认为重大病虫害。根据近5年的历史资料可以初步确定可能成为重大病虫害的种类有: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农田鼠害及其它突发性病虫害。

(二)灾情分为三级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省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②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或鼠密度超过5%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发生区域在3个以上市(州)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省级灾情的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市(州)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②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发生区域在1个市(州)内2个以上县(市、区)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市(州)级灾情的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县(市)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②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发生区域在1个县(市、区)内;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县(市)级灾情的

二、灾情的监测与报告

要及时报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级政府和发生地的干部群众。一般性病虫鼠害7天报1次;病虫鼠害发生的主要季节每3天报告1次;重大病虫鼠害灾情1天报1次,各级植物保护部门负责按照国家、省级测报规范在辖区内开展农作物病虫鼠害的监测工作。监测出的结果。直至被完全控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农作物病虫鼠害暴发流行、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农业植物保护机构报告,接到报告后,植保部门要立即派人到现场核实,按核实的灾情级别逐级上报。省级灾情报省主管部门确认;市级灾情报市主管部门确认;县级灾情由县市、区)主管部门确认。

三、应急防治的启动、指挥和分工

(一)应急防治的启动

同时启动市级和县级预案。当出现省级灾情时应报省主管部门启动省级应急预案。

当出现市级灾情时启动市级预案和县级应急预案。

当出现县级灾情时启动县级应急预案。

(二)应急防治指挥系统

成员由农业、发改、财政、广电、公安、交通、科技、气象、工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必要时,应急防治指挥部由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任总指挥。其它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同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三)部门分工

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的应急防治工作由各级政府组织。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灾情的调查、监测和报告;制订灾情防治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检查督促措施的落实。

发改、财政、科技、交通、广电、公安、气象、卫生、工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防治所需物资、交通、人工经费的落实及宣传、技术攻关、人员抢救和维护抗灾秩序等工作。

四、灾情控制

(一)划定灾情的发生区域

根据灾情的发生范围、程度和流行特点划出:

1重点防治区:就是灾情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区域、灾情的发源地和蔓延区。

2一般防治区:就是依引起灾情的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及条件分析后。

3监控防治区:就是灾情已波及到但不很严重的区域和偶发区。

4非防治区:就是不会出现灾情的区域。

(二)灾情控制的目标和灾情控制原则

1灾情控制目标:最短时间内将灾情控制到允许水平并确保不再蔓延。

2灾情控制原则:

1灾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2按灾情发生区域划分。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控灾方案。

3灾情防控实行组织、指挥、技术、测报、行动、验收“六统一”

4具体防控措施要确保环境、人身和农产品安全。

确保措施落实。5加强督导检查。

(三)控灾情况的报告及灾后调查研究

灾情发生地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每天向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1次防控行动情况和灾情的实际程度。防控灾工作完成后,灾情的防控过程中。各相关技术部门要组成专家组对灾情的发生原因、防控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总结,为今后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五、应急防治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

储备相对充足的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库设立在交通便利,建立市、县级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制度。储运条件好、安全保险的区域。各级农业植物保护机构负责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管理工作,重点储备用于病虫鼠害应急防治所需农药、杀虫灯、大型喷雾设备、机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农药和药械物资。

(二)资金保障

同时建设和完善应急防治和药械物资储备库。实施应急防治的地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所需物资、交通和人工的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各地要给予一定的补贴,强制防治的费用由地方政府解决,同时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

(三)技术保障

负责对农作物病虫鼠害检验检测、市级病虫鼠害预警、防治技术指导、调查数据汇总处理、防治预案制定、研究无害化防治技术方案和防治技术培训。各县(市、区)级植保站负责辖区内农作物病虫鼠害检验检测、灾情的监测和预警、制定防控方案和技术指导。市植保站在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

(四)人员保障

1设立市级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指导委员会。由农业行政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等单位组成,委员会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名单的确定和灾情的认定,提出应急防治技术方案。

2各级政府要配备足够的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加强县建立完整的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与应急防治技术保障体系,

乡(镇)要确定专人负责。市、区)级植保(植检)站专业技术力量。

水稻调查报告篇(3)

当年发生程度为5级(大发生)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5%以上的病虫害和占生态面积5%鼠害;当年发生程度为4级(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15%病虫害和占生态面积10%鼠害应确认为重大病虫害。根据近5年的历史资料可以初步确定可能成为重大病虫害的种类有: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农田鼠害及其它突发性病虫害。

(二)灾情分为三级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省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省级灾情的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市(州)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市(州)级灾情的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县(市)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②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发生区域在1个县(市、区)内;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县(市)级灾情的

二、灾情的监测与报告

要及时报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级政府和发生地的干部群众。一般性病虫鼠害7天报1次;病虫鼠害发生的主要季节每3天报告1次;重大病虫鼠害灾情1天报1次,各级植物保护部门负责按照国家、省级测报规范在辖区内开展农作物病虫鼠害的监测工作。监测出的结果。直至被完全控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农作物病虫鼠害暴发流行、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农业植物保护机构报告,接到报告后,植保部门要立即派人到现场核实,按核实的灾情级别逐级上报。省级灾情报省主管部门确认;市级灾情报市主管部门确认;县级灾情由县市、区)主管部门确认。

三、应急防治的启动、指挥和分工

(一)应急防治的启动

同时启动市级和县级预案。当出现省级灾情时应报省主管部门启动省级应急预案。

当出现市级灾情时启动市级预案和县级应急预案。

当出现县级灾情时启动县级应急预案。

(二)应急防治指挥系统

成员由农业、发改、财政、广电、公安、交通、科技、气象、工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必要时,应急防治指挥部由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任总指挥。其它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同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三)部门分工

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的应急防治工作由各级政府组织。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灾情的调查、监测和报告;制订灾情防治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检查督促措施的落实。

发改、财政、科技、交通、广电、公安、气象、卫生、工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防治所需物资、交通、人工经费的落实及宣传、技术攻关、人员抢救和维护抗灾秩序等工作。

四、灾情控制

(一)划定灾情的发生区域

根据灾情的发生范围、程度和流行特点划出:

1重点防治区:就是灾情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区域、灾情的发源地和蔓延区。

2一般防治区:就是依引起灾情的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及条件分析后。

3监控防治区:就是灾情已波及到但不很严重的区域和偶发区。

4非防治区:就是不会出现灾情的区域。

(二)灾情控制的目标和灾情控制原则

1灾情控制目标:最短时间内将灾情控制到允许水平并确保不再蔓延。

2灾情控制原则:

1灾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2按灾情发生区域划分。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控灾方案。

3灾情防控实行组织、指挥、技术、测报、行动、验收“六统一”

4具体防控措施要确保环境、人身和农产品安全。

确保措施落实。5加强督导检查。

(三)控灾情况的报告及灾后调查研究

灾情发生地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每天向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1次防控行动情况和灾情的实际程度。防控灾工作完成后,灾情的防控过程中。各相关技术部门要组成专家组对灾情的发生原因、防控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总结,为今后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五、应急防治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

储备相对充足的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库设立在交通便利,建立市、县级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制度。储运条件好、安全保险的区域。各级农业植物保护机构负责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管理工作,重点储备用于病虫鼠害应急防治所需农药、杀虫灯、大型喷雾设备、机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农药和药械物资。

(二)资金保障

同时建设和完善应急防治和药械物资储备库。实施应急防治的地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所需物资、交通和人工的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各地要给予一定的补贴,强制防治的费用由地方政府解决,同时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

(三)技术保障

负责对农作物病虫鼠害检验检测、市级病虫鼠害预警、防治技术指导、调查数据汇总处理、防治预案制定、研究无害化防治技术方案和防治技术培训。各县(市、区)级植保站负责辖区内农作物病虫鼠害检验检测、灾情的监测和预警、制定防控方案和技术指导。市植保站在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

(四)人员保障

1设立市级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指导委员会。由农业行政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等单位组成,委员会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名单的确定和灾情的认定,提出应急防治技术方案。

2各级政府要配备足够的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加强县建立完整的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与应急防治技术保障体系,

乡(镇)要确定专人负责。市、区)级植保(植检)站专业技术力量。

水稻调查报告篇(4)

中图分类号 S51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027-01

通过严格的田间小区试验,明确供试肥料与习惯施肥处理及推荐施肥处理间的施肥效果差异,为供试肥料登记提供科学依据[1-3]。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水稻品种为平粳7号。供试肥料:掺混肥料(含氯,有效养分23-9-8,总养分≥40%,镇赉北方明珠肥业有限公司生产)、二铵、硫酸钾、尿素等。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位于榆树市大岭镇临河村五组。试验地为黑土,肥力状况中等,18年老水田,土壤pH值为7.0。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周围无树带和建筑物;各试验小区移栽密度均为30 cm×13 cm,每穴4苗;整个试验未发生病害,用杀虫双防治水稻二化螟;6月2日移栽。

1.3 试验设计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于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各调查1次。调查生育性状(株高、生育期茎粗、叶片数、叶色、发病情况、倒伏情况)、产量性状(穴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空秕率、产量等)[5-6]。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供试肥料处理水稻返青阶段正常,拔节期叶片偏黄绿,有轻微脱肥现象,孕穗期和灌浆期叶色正常,说明供试肥料处理具有缓释养分的作用[7],肥效期较长,无病害及倒伏现象。

2.2 生物学性状

从水稻株高调查结果(表1)可以看出,拔节期供试肥料处理水稻株高低于习惯施肥处理1.07 cm,低于推荐施肥处理1.50 cm,但差异不显著。孕穗期供试肥料处理水稻株高高于推荐施肥处理1.79 cm,高于习惯施肥处理3.18 cm,差异不显著。灌浆期供试肥料处理水稻株高高于习惯施肥处理7.26 cm,高于推荐施肥处理3.14 cm,差异不显著。

从水稻茎粗调查结果(表1)可以看出,拔节期供试肥料处理水稻茎粗高于推荐施肥处理0.04 cm,高于习惯施肥处理0.07 cm;孕穗期供试肥料处理水稻茎粗高于推荐施肥处理0.04 cm,高于习惯施肥处理0.08 cm,无显著性差异。灌浆期供试肥料处理水稻茎粗分别高于习惯施肥处理和推荐施肥处理0.07、0.05 cm,无显著差异。

从水稻绿叶数调查结果(表1)可以看出,拔节期供试肥料处理水稻绿叶数低于习惯施肥处理0.3片,与推荐施肥处理相同;孕穗期供试肥料处理水稻绿叶数分别低于推荐施肥处理、习惯施肥处理0.3片绿叶,差异不显著;灌浆期供试肥料处理水稻绿叶数分别高于习惯施肥处理及推荐施肥处理0.3片绿叶。

2.3 产量结构及产量

从产量性状调查结果(表2)可以看出,供试肥料处理水稻每穴穗数高于推荐施肥处理0.10穗,低于习惯施肥处理0.03穗,差异不显著。供试肥料处理水稻穗粒数低于推荐施肥处理1.84粒,高于习惯施肥处理0.75粒,差异不显著;供试肥料处理空秕率低于推荐施肥处理0.81个百分点,低于习惯施肥处理1.14个百分点,无显著性差异。供试肥料处理产量高于习惯施肥处理126.67 kg/hm2,低于推荐施肥处理53.33 kg/hm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间差异不显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肥料在水稻上施用,使用方便,改变水稻生产多次施肥习惯为二次施的方法,简化农事操作工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供试肥料在水稻上作二次性施肥应用,产量稍低于推荐施肥区产量,稍高于习惯施肥法,但与常规施肥和推荐施肥比,产量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4 参考文献

[1] 刘克芝,吴家琼,黄维华,等.潜江市水稻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6):224-226.

[2] 宿钦波.水稻肥料肥效试验报告[J].吉林蔬菜,2013(11):44.

[3] 劳成丽.水稻施用生物有机肥效果试验技术报告[J].农民致富之友,2013(16):95.

[4] 鲍吝智.水稻施肥肥效与肥料利用率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6):75-76.

水稻调查报告篇(5)

稻飞虱作为一种水稻虫害,已经影响了歙县的水稻生产,因此,必须要从根源着手,分析歙县稻飞虱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做好监测和分析工作。

1 2013年歙县水稻稻飞虱状况

通过对2013年歙县水稻稻飞虱溪头镇诱测灯的记载,分析发现,2013年溪头镇7、8月份有40多天的高温天气,溪头镇9月10日水稻全部收割完毕。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发生基本同步,褐飞虱比白背飞虱危害严重。

2 往常规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据观察,歙县的稻飞虱属于迁入为害型,而且虫体很小,虫态历期短,暴发为害性强,主要在下部叶鞘、茎干和叶片间隐居,在群众对它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在高密度的秧田或者已封行的稻田里形成隐居为害,普遍存在预警监测力度不够,宣传工作跟不上,防治工作行动迟缓,施药适期抓不住,用药方法不正确,用药种类不对症,存在滥用农药的现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受到很大影响。

3 防治措施

3.1 选用抗虫良种 选择对稻飞虱具有较强抗性的杂交稻组合和常规稻品种,并大力推广。

3.2 健康栽培 主要指合理密植,推广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根据水稻生长需肥规律,平衡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促进水稻健康生长。适当推迟水稻播期,加强清除田边杂草,防止杂草上的稻飞虱迁入水稻秧田。结合秧田和本田除草,彻底拔除稗草,消灭部分虫卵,降低稻飞虱危害基数。

3.3 生物防治 蜂蛛、黑肩绿盲蝽和多种缨小蜂均为稻飞虱的重要天敌,在多种农事操作中要加以保护,严禁使用剧毒农药如甲胺磷、久效磷及菊酯类农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创造有利于稻田蜘蛛等天敌群落的建立和繁衍的环境。据调查,水稻混栽地区早稻田,当蜘蛛和稻飞虱比例为1∶4、晚稻田1∶8~9时,可不用药防治。另外,放养小鸭对防治稻飞虱效果也不错。

3.4 讲究方法,发挥药效 在病虫防治中,施药方法正确与否对防治效果的影响作用极易被人们所忽视,加大用药量、减少用水量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由于稻飞虱生活习性和毒死蜱农药缺乏内吸作用机理等因素,决定了在稻飞虱防治中,正确的施药方法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在水稻生长后期,在用药方法上,为保证水稻扬花安全和提高防治效果,防治时应注意:

(1)防治时间掌握在上午10时之前或下午3时以后,保证用药安全;(2)防治时田间要有5cm左右水层,并保持3~5d;(3)喷药时,用水量必须达750kg/hm2以上,要用冲击力较强的大喷雾机,以确保药液喷洒到水稻茎基部或中下部,直接作用于稻飞虱上;(4)防治后4h内如遇大雨,应及时补治;(5)如防治后田块虫量仍较高,必须补防;也可用80%敌敌畏乳剂3000mL/hm2进行喷雾,或用80%敌敌畏乳剂6000mL/hm2拌毒土撒施于水稻基部进行薰蒸。

4 加强监测和分析工作

4.1 加强稻飞虱监测工作 实践证明,歙县的稻飞虱突发性强,虫态历期短,素有从天而降的说法。所以,稻飞虱的监测是稻飞虱防治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在省、市农业部门和植保植检站的关心支持下,歙县、乡两级都比较重视稻飞虱的监测工作,特别是县农委领导、县植保植检站高度重视,每年都要召开2-3次专门会议,研究稻飞虱的监测问题,并且督促乡(镇)农业站在田间调查工作中做到定田块、定人员、定期调查、定期汇报,在水稻生长期间,每五天进行一次田间虫情调查,积累大量的数据资料,与灯诱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利用会议契机,宣传发动群众广泛开展自查自防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充分掌握稻飞虱的田间发生动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及时组织防治,把稻飞虱的为害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全面做好稻飞虱的监测防治工作。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4.2 加强灯诱测报 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成虫要通过飞翔才能促进性的成熟,就是本地虫源也要通过迁飞才能繁殖后代,另外稻飞虱还有强烈的趋光性。根据稻飞虱的这两个特点,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稻飞虱的发生动态、迁入虫量、迁入峰期和迁出时间,我们切实加强稻飞虱的灯诱测报工作,在溪头、王村两个乡镇设置了两盏测报灯,逐日进行观察记载,对该虫进行灯诱观测,随时掌握稻飞虱的迁飞动态,为及时、有效地组织防治提供依据。

水稻调查报告篇(6)

一、广泛开展政策宣传。为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中央进一步加大水稻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实施力度,对水稻良种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均做出相应调整。水稻良种补贴实行全国水稻生产地区全覆盖,并按实际种植面积补贴,早稻每亩补贴10元、中稻(一季稻)每亩补贴15元、晚稻每亩补贴15元。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认真领会水稻良种补贴新的政策精神,切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致农民一封信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把水稻良种补贴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

二、认真核实水稻种植面积。做好水稻种植面积的核实工作是落实水稻良种补贴政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抓紧时间,坚持“农户据实申报、分组张榜公示、乡村初核汇总、县市复核申报”的操作程序,认真做好水稻种植面积的登记注册、张榜公布、调查核实和汇总上报工作。尤其要严格实行以自然村为单位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不虚报、不漏报,确保补贴面积真实可靠。县、乡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安排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良种补贴工作正常开展。县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认真进行复核,由县农委牵头,会同县财政、监察、统计、审计等部门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办法,直接抽查到户,避免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三、及时发放良种补贴资金。今年中央财政按水稻实际种植面积给予补贴,我县的补贴标准为一季稻每亩15元。县财政局要在全县核实水稻实际种植面积结束后,以乡镇为单位及时下拨补贴资金,并督促指导乡镇财政部门及时兑现到户。补贴资金以“一卡通”的方式统一发放,实名制管理,严禁截留挪用和代扣其他费用,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及时严肃处理,确保农民能直接领取补贴资金。

水稻调查报告篇(7)

稻草是广大农村农业生产的剩余产品,很多地区因稻草大量剩余,常常采用大面积集中火烧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既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又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如何对稻草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为此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了一系列调查活动,希望能为节能减排,充分利用资源尽一份力。

2 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见表1。

3 调查过程及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收集资料和数据,尽量获得第一手资料,力求真实和准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到图书馆查阅了一系列图书、报刊、网络资料,以便更好的了解家乡概况,农业生产常识等;到农科站索取了本镇农田水稻栽培面积、农业生产的剩余产品利用情况等数据;在靠近学校的周边村子选点实地观察;到几个种植户走访调查对稻草进行综合开放利用情况、用稻草种蘑菇的相关情况;同时走访了村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稻草进行综合开放利用认识及对稻草火烧的方式进行处理其污染危害的看法。限于自身能力,学生只能以走访调查与主观估测相结合的方式,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3.1 实地观察过程及结果

实地调查中,一共选取了3个区6个观察地点(分别为花苗区花苗点、江先点,月田区毛家点、徐家点,黄岸区湾头点、大桥点)。对稻田中稻草的处理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3个区6个观察地点的稻田中稻草,60%的稻草都被采用焚烧处理了,田野里四处乌烟瘴气;10%的稻草还散放在田野上,只有30%的进行了再利用。

(1)稻草露天焚烧直接导致大气污染,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在每年的收割季节,尤其是在初夏季节,为了尽早完成晚稻的种植,农民将大量的废弃稻草直接在田地里焚烧,导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数量明显升高,焚烧产生的浓烟中含有大量的CO、CO2和SO2等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露天焚烧稻草带来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直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紧挨公路两旁稻草露天焚烧时的浓烟、雾障、影响了司机视线。一旦由此发生交通事故,将造成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

(3)形成新的火灾隐患。近年来,稻草露天焚烧导致火灾事故频频发生。据相关资料报道,每年因燃烧稻草造成山林失火,直接经济损失严重。

无论从环境角度还是从安全角度考虑,采用焚烧处理,这一现象都存在潜在危害,应该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2 走访调查种植户情况及结果

据调查走访陈伏村和三让村的两位种植户,活动小组了解到:2006年开始,这一带的农民陆陆续续利用冬闲田种起了蘑菇,种植的人并不多,规模也不大,经几年试种蘑菇后,现在农户的积极性才高起来,少数农户纷纷利用冬闲田和稻草也种起了蘑菇。放眼望去,田野上一个个蘑菇棚如小山包矗立在田野上,少了焚烧稻草的浓烟,这里的田野干净而生气勃勃。

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一种用纯稻草栽培平菇、草菇的方法:包括浸草脱蜡、上架培育共生、打包播种、排包培菌、菌墙出菇,其特点是整草成捆浸泡在石灰水中,成捆放在室内竹木架上,然后升温至65-75℃并保持50-80min,在草捆上播种后,用农膜裹紧,放在室温为24~26℃,湿度为80-90%的室内。该方法采用纯稻草为原料,不用辅料,不切碎,方法简单易学,便于推广,该方法的菌丝满袋时间为5-6d,12d开始出菇,生产周期55-60d,成品率99%以上,生物转化率为150-200%。适合大面积栽培平菇、草菇、木耳等食用菌类。去年,陈大叔与妻子二人搭了6个草棚,面积600m21m2可以采集蘑菇20kg,除去本钱,1.25×104kg的蘑菇卖了3.6万元。今年,因为妻子外出,自己一个人搭建了400m2的草棚,准备这个冬季好好赚一笔。三让村的周师傅还告诉我们:这些稻草除了种菇的好基质之外,来年收菇之后发酵过的稻草还田还是上好的肥料,N、P、K含量高。水稻与蘑菇可进行田间套作,每年可种一季晚稻,从10月中旬至第二年秋共九个月可进行蘑菇生产,有效地利用稻草和土地资源。没想到不起眼的稻草给人们带来了可观的财富。

3.3 农户家访问、田间实地观察、跟父母和邻居了解稻草焚烧的原因

了解到月田镇农户焚烧稻草的主要原因有:

①现在的农村家庭基本都用上了煤气等洁净燃料,而且养殖牲口也少了,稻草的生活需求量减少且保存不方便,再加上工作的繁忙,于是大部分农民都认为与其把稻草搬运回家堆放着占据空间,还不如焚烧在田间,既省时又省力。还有农民对农业施肥知识了解不全面,有的甚至认为,烧了是有好处的,能增加肥料,且不知,烧掉对土壤与庄稼来说破坏得更多。

②环保部门工作不力。环保宣传力度不够,农技站每年也进行宣传,但农民们的意识根深蒂固,需要深入各村到户宣传,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③没有处理稻草的先进设备,没有建立相关的处理稻草的工厂。

④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农民们贪图省力,稻草是农业副产品,怕麻烦,环保意识差造成的。

3.4 图书、报刊、网络资料查阅及结果

资料查阅得知稻草成分、用途和稻草的主要处理方法分别是:

(1)稻草成分:稻草含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钙和磷等。

(2)用途: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分工合作,查阅了一系列图书、报刊、网络资料,了解到除用纯稻草栽培平菇、,草菇的方法外,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稻草还可以有如下用途:

①无粮造酒。

②生物制造纸浆。

③糖化猪饲料。

④加工碳黑。

⑤当作燃料。

⑥作为牛饲料。

⑦用来结绳索。

⑧晚稻草质软,可以铺床、盖草房、保温催芽、烧灰后可以吊碱性的灰汁以浆洗衣物或制灰汁团。

⑨将刚收割上的新鲜稻草压成垫,可作为工业部分零件护垫,可代替泡沫部分功能

……

因此稻草用途较多,可以变废为宝,理应受农民重视。

(3)稻草的处理方法:

稻草通过有效的处理,可改变原来的体积和理化特性,便于牛采食,增加其适口性,有利于营养的消化

吸收。稻草的处理方法如下:

①碱、酸联合处理:

把铡短的稻草放入木桶或水泥池内,加质量分数为1.5%~2%的氢氧化钠溶液浸透后取出,放入窑内压实,过12-24h后取出,仍放入木桶或水泥池内,用3%的盐酸浸透,随后将溶液排出,即可喂牛。消化率可提高20%-30%,利用率可提高60%以上。

②氨化处理:

稻草经氨化处理后,粗纤维消化率可提高6.4%~11%,蛋白质消化率提高10.6%-12.2%,有机物质消化率提高4.7%-8%,可补充蛋白质不足,营养价值达到或接近青干草水平。

其制作方法是:把铡短的稻草放人干燥的窑内压实,每100kg稻草浇12kg质量分数为25%的氨水或6.5kg的尿素水溶液,填满后封严。5-7d后打开,通风,等氨味消失后即可饲喂牛。

③铡短:

将稻草铡成3~4cm长段,有利于牛咀嚼,减少咀嚼时消耗的能量,增加与消化酶的接触,提高消化率,且易与谷物精饲料混合。

④加酶发酵:

在铡短的稻草中加纤维素酶制剂发酵,可使蛋白质提高17.6%,粗脂肪提高62.89%,稻草质地变得柔软,可保存2年。牛采食量提高,能减少胃肠病,并且有增膘复壮作用。

⑤氢氧化钠与石灰联合处理:

铡短的稻草用喷雾器喷洒1.6%的氢氧化钠和1.5%-2%的石灰混合液,然后压实。再依次铺稻草,并喷洒混合液。堆放1周后喂牛,粗纤维消化率可提高30%。

⑥石灰处理:

铡短的稻草每100kg用生石灰或熟石灰3kg,食盐1~1.5kg,加水200-500kg搅拌均匀,浸泡2-3h后,捞出放在地面压实,2~3h后即可喂牛。或者把铡短的稻草放在1%~2%的生石灰中浸12h以上,捞出喂牛。

4 收获、体会和建议

4.1 收获、体会

(1)了解了调查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在课题提出问题的同时,全体成员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整个研究实践活动之中。在方案的拟定――分组分工――查找资料――设计调查表――实地参观、采访――邀请专家指导――撰写调查报告等环节中都亲身参与,收获颇多。每一个环节全本成员都分工明确,任务落实到人,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由于事先的周密安排,制定了详细具体的日程安排,因而在开展整个研究活动时就显得有条不紊。学生通过活动也了解了调查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调查实践活动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对此进行了整理与筛选,提高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课外小组的活动,全体成员一致认为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深入了解了对稻草如何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及利用价值和意义,深深地认识到稻草是值得发掘的田野里的财富,让稻草废物变成稻草资源。在活动中增长了社会见识,增强环保意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

4.2 建议

①政府相关部门应加以科学性的引导,并进行政策扶持,对种植蘑菇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助。

水稻调查报告篇(8)

中国老百姓的主粮都是经由祖祖辈辈几千年检验过来的放心粮,而年仅二十岁的美国制造――“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失灵的转基因

在印度的新德里,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Jairam Ramesh)称,应该谨慎处理转基因作物技术。并宣布暂时冻结孟山都和Mayhco的BT brinjal茄子商业化种植,BT brinjal茄子是印度引入的第一个转基因食品作物。

事情源于在印度的古吉拉特地区四个地区(安雷利Amreli,包纳加尔Bhavnagar,朱纳格尔Junagarh和拉杰科特Rajkot)的Bt棉品种被发现吸引红铃虫,这是一种袭击棉田的主要害虫。

孟山都最终承认,因为害虫已经对抗虫蛋白产生抗体,该公司的Bt棉品种未能抑制古吉拉特4个地区的害虫。

转基因棉花的广泛种植使得主要的害虫棉铃虫销声匿迹,但是结果却导致另一种原本处于次要地位的害虫盲蝽蟓急剧增加。美国《科学》杂志5月13日也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吴孔明等人对中国北方作物的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研究发现Bt棉(即转Bt基因棉)种植地原本处于次要地位的害虫盲蝽蟓急剧增加,取代棉铃虫成为主要害虫。

在《科学》杂志的最新论文中,杜文、王翔、吴孔明等人措辞谨慎地指出,盲蝽蟓的暴发与Bt棉的广泛种植存在“相关_生”。而研究涉及的北方六省中,不单是棉花,大豆、玉米、花生、小麦也都遭受棉铃虫的严重危害。

2008年中国棉花盲蝽发生面积390万公顷,产量损失S万吨,分别是2000年的3.9倍和6.2倍,两者均创20年来的新高。盲蝽虫害的加重,直接导致了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大幅度增加,2000年棉田防治盲蝽施药不足1次,而近年来上升到6~7次,严重地区达15~20次。

转基因或存利益链

2009年7月,投入资金约240亿元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该项目与大飞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项目一起,成为中国今后10~15年国家中长期重大科研项目。而在深圳电视台“22度观察”节目中,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熊蕾曾表示,国家对转基因的专项投入为240亿元,对非转基因项目的投入仅为19亿元。熊蕾教授的说法得到支持转基因水稻的农业部首席科学家黎志康的承认。

对于农业科学家们对转基因研究的特别热情,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举办的“当代科技与社会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的田松教授曾提出如下质疑:

“这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我们怎么能够相信,科学家不会被巨大的利益冲昏头脑,欺骗公众?大家不妨自问一下,如果你有可能从中获得几千万的经费,你是否会夸大自己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呢,是否会夸大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掩饰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而作为国家转基因管理“智囊团”的安委会,也充盈着转基因的“热情”。负责发放转基因安全证书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承担着在中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重大职责。每一项转基因技术的农业推广,都必须经过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领取安全证书五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由安委会实行报告制管理,后三个阶段则必须报安委会审批,只有安委会一致通过,才能报农业部批复。

据“绿色和平”统计并被社会各界广泛引用的数据显示,在最初的安委会委员中,生物技术专家占61%,占据绝对多数。后来2006年的改选,大比例改变人员组成结构,增加了卫生与食品安全、宏观政策、经济贸易与科技管理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检测、标准化方面专家。但最新一次又恢复原有面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透露,在目前58名委员中,2/3是转基因科学家,里面涉及的多人是正在申请专利或申请通过者,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员则非常少。

是教授,还是商人?

华中农业大学“孟山都奖学金评定委员会”主任、华中农业大学转基因水稻主要研究者张启发教授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他曾在中国科协年会的开幕式上大声叫喊:“转基因食品是评价最透彻,管理最严格的食品”,又在今年6月高调宣布“转基因水稻最迟S年上中国人的餐桌”。张教授是转基因安委会成员,是转基因水稻研发者。而令张启发深陷舆论漩涡的还是2005年的“转基因大米非法流出事件”,当时媒体披露,张教授在擅自扩大制种的植物基因公司任CEO。

“根据种子公司和农民所提供的数据,我们综合估计湖北2004年最少有950~1200吨转基因大米已经流入市场。2005年,售出的种子达4.7万~5.8万斤,种植面积23500亩~29000亩,将产转基因大米11750吨~14500吨,这些转基因稻米已经从湖北流到广州、中山、顺德、珠海等城市。”

“绿色和平”2005年4月13日公布的调查报告――《非法转基因水稻污染中国大米》一石击起千层浪,对于13亿老百姓来说,焦点在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目前还无法保证却已在市场上流通。

转基因种子是哪里来的呢?源头被指向了华中农大,根据绿色和平组织当时调查,张启发研发出“抗虫汕优63”(也就是“Bt汕优63”)种子,并出任了一家名叫武汉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下称“科尼公司”)的CEO,科尼公司委托湖北松滋种子公司(下称“松滋种子”)来进行制种,而华中农大也有一个公司卖“抗虫汕优63”种子。

转基因水稻提前进入商业化种植,最终被湖北省政府证实,并彻底铲除上万亩转基因水稻。2005年8月,湖北省农业厅宣布对三家擅自扩大制种的公司开出罚单,其中包括科尼公司、武汉禾盛种衣剂有限责任公司和华中农大新技术研发公司。2006年1月,该厅又向全省通知,禁止销售未经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作物种子。

在2005年的转基因大米非法流出事件中,张教授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4年后,他成立了中国首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团队。

水稻调查报告篇(9)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105-01

为明确陕西恒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80亿活芽孢/g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合理用量及使用安全性,为产品登记使用提供依据,亦为优质稻米生产寻求高效生物农药,研究人员于2015年8―9月进行了该药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土质为壤土,肥力中等,供试田块栽培条件均匀一致。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80亿活芽孢/g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由陕西恒田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为50%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南农农科,市售)。试验对象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施用80亿活芽孢/g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A)、1 500 g/hm2(B)、1 800 g/hm2(C),50%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对照药剂)750 g/hm2(D),以空白作对照(CK)[1-2]。4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 20 m2。各处理分别按处理浓度喷雾,喷水量750 L/hm2。采用市下牌SX-MD5DA 5 L电动喷雾器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初期8月24日和8月31日各喷施1次[3-4]。

1.4 调查方法

1.4.1 防效调查。最后一次用药后10 d即9月10日调查1次。每小区分5点取样,每点取25丛,每丛调查20片叶,记录总叶数、病叶数和病级数。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分级标准[5-6]:0级,叶片无病斑;1级,叶片仅有小点半透明水渍状病斑,占叶面积的1%以下;3级,叶片有零星短而窄条病斑,占叶面积的1%~5%;5级,叶片病斑较多,占叶面积的6%~25%;7级,叶片病斑较密,占叶面积的26%~50%;9级,叶片病斑密布,占叶面积的51%以上,叶片变橙褐色、卷曲、枯死。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病指=∑(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100/(调查总叶数 ×9);

防治效果(%)=(1-PT/CK)×100。

式中:CK为对照药后病指,PT为处理药后病指。

1.4.2 对作物安全性的影响。施药后至收获前,不定期多次观察药剂对水稻安全性的影响。

1.4.3 气象及土壤资料调查。记录试验当日及试验期间气象概要。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由于试验期间阴雨天气较多,首次施药日至调查日有雨天气达11 d,日最高气温大多为28~30 ℃,此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流行。因此,调查发现CK各重复病指都在7.5以上,平均病指高达7.83,这种情况有利于显现药剂防治的真实效果。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2。可以看出,处理A、B、C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B、C的防效分别为53.3%、61.8%,均极显著高于处理D的病指防效,表明该供试药剂在此剂量下可有效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通过施药后多次查看,未发现药剂对水稻生长有不良影响,表明该药剂对水稻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初期,80亿活芽孢/g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陕西恒田公司)制剂用量1 500~1 800 g/hm2,可有效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且对水稻安全无药害。建议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初期用药,

以后根据田间病情发展情况用药2~3次,每次间隔 7 d左右,制剂用量为1 500~1 800 g/hm2。

4 参考文献

[1] 朱旭东.邵东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危害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11):158-160.

[2] 张荣胜,陈志谊,刘永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2014(4):901-908.

[3] 刘,李雪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研究概述[J].湖北植保,2011(5):51-54.

水稻调查报告篇(10)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114-01

灰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对水稻的危害表现为2种方式:一是灰飞虱通过刺吸直接为害水稻[1];二是通过共体内携带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病毒而使水稻感病[2],目前对水稻的影响危害主要是以第2种方式为主。

自2004年以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对江苏省的水稻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危害,2004—200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苏省大流行,造成了水稻产量的巨大损失,盐城地区减产更为严重,某些田块的减产率达到了90%以上[3]。2008—2009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江苏省大流行,造成江苏省水稻减产10%,盐城地区某些以淮稻5号为主的田块,损失更是超过了80%。近年来,盐城地区通过种植抗性品种、推广机插秧和直播稻、推迟播期等方式有效地控制了灰飞虱的发生危害。为明确盐城地区近年来灰飞虱的发生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及水稻品种

在盐城地区分别于每年的5月25日至6月10日调查龙冈镇、大冈镇、便仓镇、南洋镇4个镇灰飞虱的发生情况,同时在4个镇分别选取1块地种植感病和抗病水稻品种,分别调查这些水稻品种的发病情况。水稻条纹叶枯病以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和抗病品种镇稻88、盐粳5号为主,水稻黑条矮缩病以感病品种淮稻5号和抗病品种Tetep为主。

1.2 试验方法

各品种于每年当地小麦品种收割前20 d左右(即5月20—25日)播种,于小麦收割后7 d左右移栽。整个秧田期和本田期不使用药剂处理[4-5]。栽插方式:每个品种单本栽插,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4 m2,株行距13.33 cm×25.00 cm。

1.3 调查方法

1.3.1 灰飞虱发生情况调查。于每年6月1—5日分别调查秧田和麦田灰飞虱迁飞(即1代成虫和2代若虫)高峰期的发生量,同时测定其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带毒率,取其平均值。

1.3.2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发病情况调查。于每年的7月1日和7月30日左右调查单株的穴发病率,在调查试验田块发病情况的同时,还要调查当地其他水稻品种2种病毒病的发病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灰飞虱发生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来,盐城地区灰飞虱发生量逐年下降,发生量最高的为2008年;灰飞虱的带毒率也呈下降趋势,水稻条纹叶枯病带毒率和黑条矮缩病带率年度之间的差异很大,2010年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带毒率超过了条纹叶枯病。

2.2 试验水稻品种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来,盐城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程度呈减轻趋势,其中发病较为严重的年份是2008、2009年,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的发病率分别达到了97.6%和95.6%,抗病品种镇稻88和盐粳5号也达到15%以上。

2.3 试验水稻品种黑条矮缩病的发病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份间盐城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差异性较大,其中发生较为严重的是2009、2011年,感病品种淮稻5号的发病率超过了90%,在这2个年度中抗病品种Tetep的发病率达到了4%以上。

2.4 盐城地区主栽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的发病情况

由表4可以看出,盐城地区主栽品种水稻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率都很低,最高只有1.1%。

3 结论与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自2008年以来,盐城地区灰飞虱的发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也在逐年减轻。

同年度之间,试验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2种病毒病的发生并不一致。2009年,这2种病毒病的发病率都超过了90%,但在2010、2011年中,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率分别只有83.5%、75.1%,而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率都超过了90%,造成这2种病害在年度间发病情况不一致的原因在于灰飞虱的RSV和RBSDV的带毒率的差异性。2012年,2种病害的发病率都下降至40%左右,这与该年度的灰飞虱发生量的下降及带毒率降低有直接关系。

盐城地区水稻主栽品种2种病毒病的发病率都很低,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水稻直播、机插秧等种植方式的改变,使水稻从生育期上避开了灰飞虱的迁飞高峰期;二是当地加大了灰飞虱的防治力度;三是选择了抗性较强的水稻品种。

4 参考文献

[1]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学院,安徽农学院,等.农业昆虫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90-191.

[2] 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农业植物病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9-104.

水稻调查报告篇(1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大精神为指针,认真学习中发(2009)1号、省委1号文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坚持学以致用,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服从领导安排,顾全大局,勤勤恳恳,求真务实,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工作方面

1、主持组织实施2008—2009年水稻增产工程“丰收计划”项目

我市从2008—2009年开始在全市8个乡镇实施“水稻增产工程”丰收计划,由于该工程的实施、应用、使水稻产量不断提高。项目狠抓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因地制宜配套多项适用技术,切实提高技术到位率。以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杂交水稻组合为前提,培育旱育壮秧为基础,合理密植为中心,肥水调控为关键,病虫草鼠综合防治为保证集成组装配套;大力推广应用无纺布技术,沼液浸种,旱育保姆拌种;积极开展生态旱育秧,超极稻品比试验等新技术试验示范,通过大办高产示范样板,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促进了各项技术在水稻增产工程中的应用,扩大了技术覆盖面,提高了技术规范化水平,技术措施综合效益突出,增产潜力大。该项目2009年获农业丰收计划二等奖。

2、主持组织实施脱毒马铃薯种植

3、主持组织实施玉米增产工程并写总结

4、开展农业项目库建设及农业项目咨询服务工作。

为提高我市农业项目的申报质量,逐步实现项目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我站对“十一五”期间专项规划27个项目,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及时跟踪未实施完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同时参与农业项目的编制储备、申报和管理。

4、编制**市2009年森林资源报告

编制《农业资源报告》是农业资源区划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根据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农业资源综合性报告制度”的规定,按照《**市农业资源区划办2009年工作要点》要求,重点对我市森林资源的现状、特点、开发潜力、市场前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宏观思路和具体措施,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科学指导农业生产,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决策依据。

5、搞好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调研

该调研工作由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石斛办、市经贸局,市药监局等单位共同组织,采取实地调研、填表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对**市17个乡(镇、办)进行了调查。主要从中药

材资源、生产及基地建设、初加工、流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提出**中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制约因素和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有关建议。

6、认真开展农特产品地理标志普查工作

**市农特产品品种较多,大概有20多种,分布在全市17个乡镇办事处,最具地方浓郁特色及代表性产品的有**“之江”牌晒醋、竹乡乌骨鸡、腊肉制品、筒筒笋、桫龙虫茶、平面立体竹编等,其它如陈豆花、陈记猪儿粑、红薯粉丝、龙眼、楠竹凉椅芯等都具有地方特色,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推进我市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农业精品,提高农特产品市场竞争力,突出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批上规模,有竞争力的农特产品区域品牌,增加农民收入,是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提升农特产品市场价格的重要保障,

7、完成局交办的各项技术挂帮工作。

2009年复兴镇新型农民培训涉及长江、凉江、复兴、凯旋村、太河五村,培训农民200人,内容主要是玉米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和鸡的养殖技术。复兴镇实施水稻增产工程8000亩,镇办点50亩,落实在凉江村。玉米增产工程4000亩,市级示范点落实在长江村,面积115亩,镇办点在复兴村,面积50亩。经验收面积、产量、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市要求。秋种示范点在凯旋村张家湾咀上,主要是脱毒马铃薯种植。为保证各项目的实施,分别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实行合同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狠抓技术培训、技术指导、项目痕迹、档案管理。由于一系列的措施到村到组,技术落实到户,补助到农户,检查督促到田间地块,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明年工作计划

1、围绕当地的经济建设开展工作,帮助和指导有关业务部门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区划,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编制农业区划。

2、做好农业资源调查与监测工作,编制2012年农业资源综合分析报告。

3、深入开展农业区域布局研究和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结合“十一五”规划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就竹产业开展品种资源和适生区域调查评价,区域布局研究及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有效服务。

4、加强农业项目库建设和项目的前期工作。

做好项目的编制、筛选和录入工作,及时向**市报送资料、信息与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