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和儿子一起成长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7:49

和儿子一起成长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1)

那一天,刘纯燕在醉人的春光中,迎来了呱呱坠地的女儿,她和先生王宁为女儿取名王逸宸。初为人母的她也像所有普通的妈妈一样,事事都从头学起。既要学习照顾女儿的生活,又要探索早期教育的方法;既想给女儿一个快乐的童年,又不想娇惯孩子。可想而知,那时的刘纯燕在品尝做母亲的甜蜜时,还着实感受到了其中的辛劳。

刘纯燕带孩子的方式与众不同,她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大人,而是像个比女儿还要“顽皮”的大孩子,领着女儿一起玩,而且玩得十分投入。她除了跟女儿一起做游戏、搭积木、玩拼图,还常常把节目中那些既精彩又适合女儿特点的片段在家里重新表演,以引起女儿玩的兴趣。

逸宸小时候性格挺内向,有时当妈妈跟她一起摸爬滚打时,她会突然问道:“妈妈,你干吗?”弄得刘纯燕有点不好意思:“啊?怎么了?我陪你玩呢。”正因为在家里妈妈天天像小朋友一样陪着她,陪着满地爬,所以小逸宸整天快快乐乐,表现得大大方方,见了其他小朋友从不发憷,总是主动跟人家玩。

我们是好朋友

就在逸宸刚刚会说话时,刘纯燕就开始了对女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整天都“使劲”地和她交流。为了方便和女儿说话,刘纯燕总是蹲下来,坐下去,和女儿进行特别细致的“平等对话”。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逸宸对语言的理解、掌握都相当出色。刚入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口齿伶俐了,说话非常到位,一件事她三言两语就能说清,反应也特别快。

为了让女儿生活在充满情趣的童话世界里,爱布置家的刘纯燕将女儿的房间装饰成一个大卡通屋。逸宸一天天长大,童心依然的刘纯燕为了拉近和女儿的感情距离,总是想方设法,使母女关系处得像朋友似的,就连穿着也保持一致,常常妈妈穿衣服,小逸宸也会主动帮忙挑:“妈妈穿这个,这个好看。”刘纯燕装作不服气的样子:“我穿什么也要你管呀?那我也得管你,娃娃,你穿这个不好看,换另外一件。”逸宸看看妈妈,便去拿另一件衣服……

“越是平等对待,孩子越容易接受大人的建议,也敢于跟大人说真话。我们不喜欢别人对自己摆出一副说教的面孔,孩子也一样。”这是刘纯燕的体会。逸宸小时候,有时不喜欢妈妈在节目中的服装,就会直截了当地问:“妈妈,你怎么打扮成那样啊?”每当这时,刘纯燕就会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哪一点不合适,要不要改进。“因为她不仅是我的女儿,还是我的小朋友和小观众啊,我怎么能不采纳她的意见呢?”刘纯燕十分诚恳而坦然。

如今,刘纯燕尽量用成人的口吻与女儿说话,为的是培养将来新型的母女关系,她希望女儿始终有一张灿烂的笑脸。

女儿是我的

“小老师”

逸宸小时候,也是经常被妈妈的表演所打动的一位小观众。在一个节目里,刘纯燕表演与兔巴哥再见,表现出很伤心的样子,逸宸边看边跟着撇撇小嘴,快要掉下眼泪了!以后每看到这一幕她都会如此。

刘纯燕怕女儿太当真,转过来还要开导女儿,就指着家里的兔巴哥告诉她:“咱家也有个兔巴哥,它没走,还和咱们在一起呢。”逸宸立刻破涕为笑。

逸宸对妈妈的工作帮助很大,因为妈妈常常能从她的动作、表情,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认识中,观察、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她与小朋友交流的样子里找到感觉,甚至进行模仿。逸宸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妈妈的“小老师”,害得妈妈没事就“琢磨”她。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2)

我儿子单良是个伶牙俐齿、古灵精怪的孩子,蜡笔小新、加菲猫、周星驰是他的最爱。自从上初中后,他更是变本加厉地喜欢上了以损人为乐的恶作剧。

妻子喜欢给人当红娘,一直想为她的大龄外甥牵线搭桥以促成美满姻缘。2月的一天,妻子约了男女双方在家里见面。整个晚上,大家交谈得很愉快。女孩儿离开后,妻子试探着问外甥:“姑娘还挺漂亮的吧!”腼腆的外甥正要开口,却被一旁的儿子抢了先:“那也叫漂亮呀?这个大姐姐的长相,只能打55分。”一句话说得大家目瞪口呆。儿子皱皱眉,又说:“小鼻子小眼的,没有赵薇大气,扣20分;粗粗的眉毛,没有安银美秀气,扣5分;扁扁的嘴唇,没有张惠妹性感,扣5分;皮肤太黑,没有张柏芝白,扣10分;身材不好,没有王菲苗条,扣5分,共计扣45分。离漂亮,还远着呢!”

儿子的一番点评,激起了妻子的愤怒,她吼道:“小小年纪,就满嘴胡说八道,从哪儿学的?”

儿子见状,赶紧往房间跑,边跑边继续嘟囔:“就是不及格,我说的是事实嘛!”

外甥的这次相亲,经儿子这一搅,没戏了。

一周后的一个傍晚,我的一位文友来家造访。落座后,我问起了他的近况。

文友得意地提起了他酷爱的歌唱事业,说:“上个月,我唱的两首民歌,分获华东地区‘龙华杯’民歌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

一听文友喜获殊荣,我由衷地说:“那可要恭喜你啦!取得这么优秀的成绩,很不容易……”话音未落,儿子稚嫩的声音又“飞”了过来:“这有什么,不就是两首老掉牙的歌得奖了嘛!”

在座的人都愣住了,我见文友的表情有些不自然,就教训儿子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

儿子把脖子一梗,挑衅似地问文友:“叔叔,你听过阿弟仔的《宝贝别哭》吗?你听过阿杜演唱的《哈》吗?你听过周杰伦的《七里香》吗?那才叫厉害呢!”这些流行歌曲都是儿子喜欢的。

文友真的傻眼了,主攻传统民歌的他,历来对流行歌曲不屑一顾。万没想到,他一直秉承的信念被我那宝贝儿子贬得一文不值。

以毒攻毒,我反治儿子

屡次领教了儿子的损人伎俩后,我决定要好好管教管教他!对付儿子这种鬼灵精,一般的管教方法根本没用,一定要想个好办法。

想来想去,我想起了孙子兵法里的“以毒攻毒”一计,不妨借用一下,以儿子的损人伎俩反治儿子。

双休日的上午,我陪儿子到书店买书,在那里遇到了儿子一位染着五颜六色头发的女同学。儿子告诉我:“爸爸,这是小萌同学,我们班的美眉。”

我瞄了眼小萌花里胡哨的彩色头发,脑海里当即闪出恶作剧的念头,于是脱口而出:“闺女呀,你这头发颜色是不是太多太杂了些,像火鸡似的,不好看!”

小萌红着脸,望着儿子说:“你爸怎么这样?”

儿子急了,冲着我说:“爸爸,这是时尚,你懂不懂?”

我回击儿子说:“我知道是时尚,可人弄得怪模怪样的,杂毛一个!”

小萌一扭身,生气地走了。

儿子追上一步,没叫住小萌,反转身来,怒视着我说:“爸爸,你太伤人自尊了!”

哈,太好了!这小子觉得丢面子了。有戏!

5月17日,是儿子的生日。这天晚上,他邀请了几个好朋友在家里开PARTY。现在的孩子真是不一样,进门后,竟每人给了儿子一个红包。

我正在惊讶呢,更夸张的事情发生了:一位穿戴新潮的男同学,从大礼盒里掏出了一艘镀金的帆船!

在众人的惊呼中,男同学把帆船送到儿子的手上,炫耀地说:“兄弟,这可花了我两个月的零用钱,880呢!”

儿子张大嘴巴,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你真大方啊!”

“花这么多钱,太铺张浪费了!”我拿过儿子手上的镀金帆船,看了看说,“小孩子过个生日,花880买一个假帆船?这太浪费了!”

儿子听出苗头不对,忙推着我向房门走去,小声恳求道:“老爸,今天是我生日,你能不能给我点面子?有什么话,等PARTY结束了再说,行吗?”

见儿子第一次用这样平和的口气说话,我心里乐滋滋的,“以毒攻毒”这招果然见效了,我便主动退了出来。

PARTY结束后,儿子来到我房间,说:“爸爸,谢谢你今天给我面子!”

“其实,爸爸也不是诚心与你过不去。我只是想让你知道,当面戏谑别人,会给人留下恶劣的印象,也会破坏美好的东西。”见儿子满脸悔悟的表情,我又趁热打铁道:“说实话,你能直言不讳,说出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需要勇气,而且有些观点也很有主见。但是,那毕竟是你自己的看法,有时过于偏激了,而且表达方式也要讲点艺术!”

“现在,大家都这么说话。”儿子有些不服气。

“我知道你们都是跟影视剧里的人物学的,可是他们那么说话,是剧情的需要,如果生活里,他们也这样说,谁还敢与他交往?不说他神经病才怪!”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你们几个好朋友在一起,开开玩笑,这是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一件事、一个人值不值得去搞恶作剧,你得有一个正确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道德、尊严和良知。针锋相对、冷嘲热讽,要有度,如果总从自己的观点出发,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就只能是刻薄的中伤。”

儿子一脸认真地听我讲完,然后有所领悟地说:“爸爸,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加盟时尚队伍,我与儿子联手恶作剧

2007年6月21日,儿子中考结束了,他觉得考得不理想。

这可急坏了妻子,她一心想让儿子读上重点高中,为了保险起见,她决定走“送礼路线”。

对于妻子的这一“歪门邪道”,儿子说:“妈,你要去敲校长、教育局长家的大门?”

妻子马上表明自己这种做法的合理性:“我还不是为了你吗!”

儿子立刻笑着说:“老妈,看你买的这些礼品,太老土太小儿科了!会被校长、局长扔出门的!你不知道现在送礼送的都是银行的金卡银卡,没五位数甭想进人家门!”

妻子吃惊地望着儿子,问:“你是从哪儿知道这些的?”

儿子眉毛一扬,说:“三岁的小孩都知道!你问爸爸,是不是这个行情?”

我读懂了儿子脸上戏谑的表情,知道他是想打消妻子“送礼路线”的念头,于是,便配合他说:“良良说的一点没错!礼送少了可不行。”

妻子苦恼地说:“这么多钱,我可拿不出。”

我趁机抛出自己的观点:“拿不出,就别送呗!考上重点高中,是良良的本事;考不取,进普通高中,也照样能成才!”

在我和儿子的联合攻势下,妻子最终放弃了送礼。

随后的日子里,儿子仍然继续着他的恶作剧,但学会了运用技巧,并懂得把握尺度和对方的心理,既娱乐了自己也娱乐了别人。

9月的一天,我带儿子一起参加朋友聚会。整个晚上,一个姓魏的生意人都在口若悬河地吹嘘自己的发家史和全球旅游见闻,而他的儿子则在一旁得意地跟单良炫耀:“我们家很有钱,我住花园别墅,坐高级轿车,你家有吗?放暑假时,我跟我爸爸坐飞机到欧洲好几个国家玩了一大圈。这手表是在瑞士买的,要好几千块钱,你有吗?”

等他说完,儿子才慢吞吞地回敬道:“你爸爸是富翁,我爸爸也是大富翁!”

魏姓儿子疑惑地望着我儿子,说:“你爸爸也是富翁?”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3)

看儿童剧是种亲子活动,也是儿童成长的媒介。曾创造过璀璨历史的经典儿童剧《宝贝儿》让许多家长与孩子记住了济南儿艺,作为山东省唯一的一所专业儿童艺术剧院,在各级领导及院长丁小秋的带领下,不断刷新着济南儿艺在国内儿童剧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说起济南儿艺不得不说说他的当家人丁小秋院长。初次见到丁小秋院长,让人感觉最深刻的则是他极强的亲和力及浓浓的艺术气息。作为国家一级演员,丁小秋曾主演了许多影视剧,是省内知名度很高的演员,一直片约不断。自担任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以来,他婉言谢绝了许多剧组的邀请

心扑在剧院发展上。他在做好剧院管理的同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艺术剧目的创作生产上,造就了不胜枚举的精品剧目。

在他的带领下,儿艺始终不渝地坚持出人出戏的基本原则,不断地推新人

出精品。先后创作演出了《我家来了机器人》、《少年大舜》、《真实的游戏》、《好朋友之歌》、《小白龟》、《宝贝儿》、《大鼻子叔叔的奇遇》、《青蝴蝶》、《七色花》、《我和我的影子》等几十台儿童剧目,深受孩子,老师和家长们的欢迎。共获得包括“文华新剧目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五个工程奖”、“文华大奖”、“第四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世金奖”、“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等部级奖项20多个和70多个省级以上的专业奖项。

厚积薄发

在许多人印象中,提及济南儿艺,不得不提的还是那部曾在国内儿艺历史上创造过奇迹的经典儿童剧《宝贝儿》,谈及宝贝儿的成功历程,丁院长眼中闪出异样的光芒,言语慷慨激昂。《宝贝儿》从首演至今,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在融入其中的同时受到启发从台词到细节,从人物到情节,从化妆到道具,剧本经过了14次的反复锤炼,舞台也先后经历了5次推倒重来。这部在全国演出高达2040场的儿童剧取材于身边的现实故事,几乎拿遍国内所有舞台演出奖项的招牌儿童剧,而在它成功的背后凝聚了儿艺许多人的心血,济南儿艺也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使他们兴奋、着迷。

2009年在政府及儿艺领导班子的支持下,儿艺有了自己的剧场――宝贝儿剧场,丁小秋院长说,剧场之所以取名为宝贝儿,有两层含义,一是为纪念曾创造过璀璨历史的经典儿童剧《宝贝儿》而取,更重要的一点则是被众多家庭视为“宝贝”的孩子们而取。宝贝儿剧场作为济南的实验艺术剧场在把剧场打造成泉城亲子剧的演出阵地的同时,也陆续推出歌舞。戏曲,曲艺等不同艺术形式的文艺演出。2010年,儿艺携手济南世博演艺经纪有限公司都市女报共同打造了部经典话剧《画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4)

陈鲁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山东的乡村度过的,虽然她的父母都是知名大学毕业,来自大城市上海,但在那个特殊时期,几乎所有成年人对于子女的教育都实在是无心顾及。陈鲁说自己的童年与同龄人大体相似,放养,漫山遍野地跑,接触大自然很多,无忧且快乐。1988年,陈鲁从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继续在学校攻读语言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语言学里有一个分支是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它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知识和能力。陈鲁在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那个年代,一个学者要更换自己的专业在国内很难实现,而美国的心理学专业总是乐于接收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陈鲁于是专程赴美学习心理学,5年完成全部课程,于1998年获得纽约大学发展和认知心理学博士学位。

2002年,36岁的陈鲁博士已经在纽约市立大学任教4年,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近10年,周围很多美国夫妇都流行不生小孩,丁克着或者领养着,同样过得很快乐,陈鲁也开始考虑,自己是应该效法这些夫妇,还是应该生一个属于自己和丈夫大卫的孩子。

由于夫妇俩都是心理学家,来往的圈子里有不少都是心理咨询师。有一次陈鲁向一个心理医生敞开心扉的时候聊到要孩子的意义,那个医生说:“意义在于亲自观察和见证一个生命的成长。”这句话对陈鲁的触动很大,虽然此前她作为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学者,常常会和孩子们打交道,观察他们的行为,研究他们的心理,但接触的时间毕竟有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肯定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更为打动陈鲁,让她终于打定主意要做一个母亲的,是让现在的陈鲁常常挂在嘴边的一段经历:当时,陈鲁在纽约追踪研究刚从中国移民美国的儿童,有一次陈鲁见到一个刚刚从武汉到纽约的6岁小女孩,像很多新移民,女孩因为听不懂老师说什么,身边没有熟悉的小朋友,所以很怕上学,一家三口睡在一张铺在地上的床垫上,条件很苦。但是,当陈鲁问小女孩喜不喜欢美国的时候,小女孩毫不犹豫地说:“喜欢,因为美国有爸爸妈妈!”那一刻,陈鲁真正领悟到了孩子的含义:如果世界上有一个人会不讲任何条件,只认准跟定了你,那就是你的孩子。

分享从育儿日记开始

2002年,陈鲁生下女儿莉莉。

作为一个学者的陈鲁坚持写育儿日记,记录下女儿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作为一个妈妈,陈鲁发现,即使已经研究儿童心理10年,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智力和情感,还是不断带给她惊喜。

在女儿1岁到3岁之间,作为学者的陈鲁想在孩子语言快速发展的阶段详细记录下如何同时学到中文和英文,她遵循规范的研究程序,准确及时地每天记录下女儿说的新词新句,不光一字不差,还记录下她是和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作为妈妈的陈鲁,偶尔回过头去翻阅这些日记时发现,日记里面充满了一个两三岁孩子与大人的交流。

在女儿3岁以后,随着孩子和大人交流的内容越来越广和深,陈鲁常常被这种交流的力量震撼。每天晚上,趁莉莉睡觉之后的一点空闲,陈鲁都会把交流双方的对话以及前因后果一字不差地写下来。有时候,她怕等到晚上睡觉前忘记,甚至在交流的当时,随手抓来皱巴巴的餐巾纸或者报纸、火车票等一切能找到的小纸头,用尽量不让孩子注意的方式把对话记录下来。

亲友是陈鲁育儿日记的第一读者。陈鲁的妹妹也是一名母亲,看了陈鲁的育儿日记之后深受启发,主动请缨把日记手稿输入电脑,并且鼓励陈鲁把育儿日记与更多的妈妈们分享。在越来越多的亲朋好友鼓励下,陈鲁渐渐认识到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用现代心理学分析重新组织结构,更将多年来儿童心理研究的宝贵案例添加其中,最后,一本私人育儿日记逐渐变成了一本对孩子未来真正负责的实用育儿经《0-6岁A+育儿法》。

和孩子相处丰富和完善了自我

莉莉两三岁时,陈鲁不止一次刚在一个会议上穿着正装对着听众侃侃而谈,一回家便马上被孩子要求乖乖地趴在地上东嗅嗅、西闻闻,外加几声狗叫。开始时,这种反差让作为学者的陈鲁自己也觉得怪怪的,但几次之后就尝到了甜头,这种生活多丰富啊,多层次分明、有张有弛啊。也就是在和莉莉的相处中,陈鲁得出了一个结论:和孩子成年累月的玩耍中,受益的绝不只是孩子,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世界和心灵。

家长也是人,家长有时会很累,会受伤害,会不小心犯错误,会在感情上迷茫。这些事很多都和孩子无关,可孩子会感受到家长的情绪,会看到家长似乎无缘无故发火、发呆、不理睬自己、心不在焉、说话出尔反尔。如果这时家长不解释自己的心境,孩子会误解:她不爱我了?她觉得我很讨厌,我肯定做错了什么。家长有时会被孩子弄得很烦心,甚至气得要疯掉,对孩子感到失望,这种时候,如果家长选择拐弯抹角、冷嘲热讽或者关门憋气,孩子会在猜测、郁闷、恐惧中浪费很多时间,并永远没有机会了解到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父母也是人,也有人的各种需求和感情,我的行为会影响他们。为了避免误解造成的种种感情纠结,家长要及时向孩子说明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并解释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和想法。家长的这种沟通努力,不仅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明白很多事情可以说出来,说出来时的态度方法可以是正面的,说出来后大家是可以理解的,与此同时,对于成年人自己的性格朝正面方向完善,也相当有意义。

换言之,育儿的同时,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找到更为丰富和完善的自我,这就是陈鲁的经验。

Q&A

孩子要必备6种心理能力

Q=《成都女报》A=陈鲁

Q:现在育儿、家教方面的书很多,大部分都是家长教育自己孩子的经历。比如孩子上了某个名牌大学了,妈妈写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过程。您的育儿方法和她们的有什么不同呢?

A:我也经常遇到家长问这样的问题。每一个孩子是不一样的,但孩子也有共同的心理特征,就像人与人之间比人和其他动物长得更像一样。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的是规律,告诉我们一种趋势,这是大多数儿童都遵循的。如果儿童的发展没有规律可循,儿童心理学研究就不存在了。对于孩子,家长应该既承认扎实、系统的儿童心理学研究,用这个总体规律作为育儿的指导,也要了解具体的环境会造成某些孩子偏离这个规律,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对待。

Q:简言之,“0~6岁A+育儿法”究竟是什么样的方法呢?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5)

孩子临考前,也是我们做家长最忙的时候。忙完工作,忙家务,再叮嘱孩子准备好明天考试要带的一切和早点上床休息之类的话。每每此刻,睿总是“嗯”一声算是回答,说多就烦了。考试的当天还要起个大早,在美国这些校外考试一般都选在上午8点整开始。我做好平时睿爱吃的早餐后,再去叫醒他。看着他若无其事地吃东西,心里却想睿吃好了没有。临出门时再塞些零食在他的书包中,如巧克力什么的,让他考试中间休息时吃。

在他进入老场前,我本想再多嘱咐他几句,又怕会引起他紧张,只好把嘴边的话咽回去。目送着他迈着轻快脚步消失在考场大门里,我的心情却很难轻松下来,仿佛考试的是我而不是他。我默默地站在考场大门外,望着考场窗子里晃动的人影,心也随之起伏不定。在他考试的几个小时里,我的神经一直紧绷着,直到睿的身影再次出现在考场的大门前。

回家的路上,本想问问他考得如何,转头看到孩子一脸的疲倦,只好禁声,改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祝福。想想我们小时候,父母由于忙工作,常常把我们扔到家里不管不问。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真正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都是靠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时代不同,观念也不同了。过去讲孝敬父母,而现在却是孝敬儿子,真可谓“孝子孝子,孝敬儿子”啊!

这里我要多嗦几句,在美国参加SAT和ACT考试不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何时参加全凭自愿。美国的高中学制是4年,即从9至12年级(15-18岁前)。毕业时“考”大学不是单凭“高考”的高分,而是靠这4年各科期评成绩的平均分必须在“B”,(良好)以上,才能被本科大学和社区学院录取。所以在美国,凡是将来想申请上大学的高中学生,从跨入高中校门的第一个学期的第一门课开始,就拉开了“考”大学的序幕,一年可以考五六次,学生可以自行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与次数,直到取得自己满意的分数,然后选择其中一次最好的成绩来申请高校。美国高校录取学生根据是综合能力:考试分数(SAT、ACT等)、高中平时成绩、综合素质(包括课外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公益义工、有偿工作等)。即录取学生时,不仅看他们的学术能力和考试成绩,还要看他们的领导能力、写作能力、工作经验,他们是否参与过什么组织,有没有参与志愿工作、社区工作、艺术能力等等,是否具有一些未来可以使他们成为领导者的独特气质。美国高考为学生简化了一些繁琐的考试细节,但是对学生的考核力度和考核范围变广了,成绩仅作参考。而不像中国高考学生需要走过一段漫长的备考过程,历尽煎熬,结果简化了最后的考核和筛选过程:一考定终身。

由此可见,中美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模式教育;而美国则侧重于强调创新精神,强调个人主义,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从本质上讲,侧重于创新还是侧重于打基础是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教育模式就一定优越于中国的理念。中国与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我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要好过美国。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优势相互融合才是最优的。在美国的华人家长就很注重孩子的基础教育,他们总是试图说服他们的孩子,努力学习,而且把平时学习成绩看得很重,时刻督促他们的孩子,考A,全A!这里有望子成龙的成分,更有移民所特有的不安全感带来的发愤图强的努力。

睿出国时不到八岁,个子还没我腰高,总爱怯生生地低着头。一张爱红的小脸蛋从未像其他孩子那样葵花般向着太阳张扬过。他很听话,一般来说,他是不会走出我或者老师为他“画地为牢”的圈子。过去,我每两周为他理一次发,总是让他脱得光光的,小屁股蛋紧贴在冰凉的椅子上,然后用理发专用的围巾在他瘦得像鸡脖子样的地方一围,然后在他露出的黑脑壳上开荒似地折腾起来。偶尔他也会抗拒,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妥协的一定是他。我每次都理得很认真,不是为了儿子,是为自己的虚荣心,怕别人说我的手艺差。

上高中时,睿的个子仿佛一夜间在我唠叨他永远长不高的声音里蹿到了184cm。像声音开始变粗一样,他开始抗拒我,从此也不再对我唯唯诺诺。如果我的话不对他的心思,他会毫不客气地反驳我,而且我行我素。起初我很不习惯这种改变,首先是面子问题,曾经习惯于他的无条件服从,现在却要妥协了。我也曾冲他吼过,但没用,他依然故我。如果逼急了还会和我对吼,有时我们父子就像两头互不服气的狮子,僵持在那里。为此我真的很无奈,并郁闷了很久!

日子还得过下去,既然改变不了他,我就学着改变自己。这绝对是一种痛苦,就像一贯听命于你的下属,有一天突然抗命不遵,而你又不得不一次一次地妥协。为避免更大的难堪,维持岌岌可危的父子关系,我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克制自己,也学会了得过且过。说实话我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转变过程,和自己对自己的一场革命。

儿子的头发已经有半年没有剪过了,我每次试图说服他,他就那么一句话“我喜欢!”对此,我总是无言以对,铩羽而归。我努力克制几乎冲出嘴边的怒气,让自己平静下来。但每当再次面对他的长发时,我都会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挫折感。孩子大了,不能再用他小时候的方法对待他了,我虽然极不情愿,但又能怎样呢?他有选择的权力,我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记得我小时候,就喜欢抗拒大人的管教,对与不对,我都会用自己心里的是非尺子去衡量,但每次当我有逆反行为、有悖上命的时候,换来的一定是或精神或肉体上的惩罚。就是这种不服软的倔强,让我吃了不少亏,尝到不少苦头。1990年我负气从机关下海,做起了国内最早一批敢吃螃蟹的个体户,沉浮在与时俱进和政策的灰色地带之间。但我从未后悔,因为心从此自由了,一切言行由自己负责。每一份努力和牺牲都会换来相应的报酬和补偿,而最主要的是活得有尊严。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6)

贝贝从小就爱蹦蹦跳跳,所以当妈妈问她愿不愿意上舞蹈班时,贝贝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头几次,贝贝都早早地嚷着要去上课,回家后也非常开心,急着告诉妈妈在舞蹈班里发生的趣事。可是,没过几个星期,贝贝开始不爱去了,回来后也总是跟妈妈说兴趣班不好玩,不想上了。贝贝妈觉得,孩子肯定是嫌累,不爱吃苦。如果孩子不愿意上就不上,会变成没有毅力的人。妈妈要锻炼锻炼贝贝,让她坚持上。妈妈很自信:隔壁学武术的亮亮,起先也叫苦不想学,后来坚持了两年,比赛得了冠军,就越学越有劲了。等贝贝参加比赛得了奖,就会知道妈妈的苦心了。在妈妈的坚

持下,贝贝继续去上舞蹈班,可是,一到上“班”的日子,贝贝脸上的笑容就不见了,而且连原来的其他小爱好也渐渐不感兴趣了。

贝贝妈心得:

让这么小的孩子坚持下来,光靠压力强迫是不行的,引导孩子坚持下去的方法很多,调动孩子的兴趣应该是首选。

实际上大多数孩子和贝贝一样,兴趣容易变化,父母要关注孩子兴趣的波动变化,不断想办法调动和维持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觉得学习的过程很有趣。

我原来的想法太成人化了。这么小的孩子,还没有能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何况她的“选择”还可能是父母的“陷阱”。还是不要把这责任强加给她吧。

“我曾经觉得,孩子想学什么,就让他学什么;他有兴趣就上,没有兴趣就算了。没必要非跟孩子较劲。”

乐乐爸和乐乐妈平时都非常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所以就给乐乐报了兴趣班。他们希望有人带着乐乐玩,让他不到处乱跑,至于乐乐究竟能学到多少东西,乐乐爸和乐乐妈并不十分关心。乐乐妈充分尊重乐乐的意见,乐乐想学什么,就给他报什么班,只要乐乐不想学了,乐乐妈就同意他换班。于是,不到两年工夫,乐乐就前后参加了6个兴趣班:美术、电子琴、围棋、乒乓球、武术和二胡。频繁的换班让他什么都会一点,但没有一样精通。更麻烦的是,乐乐的爱好转变越来越快,什么都静不下心来认真学,而且只要不顺从他,就发脾气,说爸爸妈妈不尊重他。

乐乐妈心得:

“不花时间只花钱”的想法是有问题的。即便兴趣班能充当一段时间的“保姆”,也不能替代父母的作用。孩子说我们不尊重他,初听让我们觉得委屈,细想也另有一番道理。我们没有尊重孩子成长中的最关键的需要,结果让孩子把“尊重”二字理解歪了。我们平时不关心孩子,孩子怎么能尊重我们的意见呢?孩子的成长,真的需要父母的关注。“什么都懂一点点,但没有一样学得好”的结果,其实在这里已经不重要,我更关注如何修复与孩子的关系。

如果我们能多陪伴孩子,即便孩子学习有一些压力,恐怕也不是坏事。有我们关心和支持他,孩子会更有信心克服困难,而不会轻易放弃了。其实我发现,如果孩子自己克服困难做成了一件什么事情,他会很高兴的。

“我最担心孩子遇到一个不对付的老师,那样不仅孩子会不爱学,更要命的是孩子的兴趣也会消失。”

蓝蓝上的是数学班。在第一次去上兴趣班的路上,蓝蓝充满了期待。可是,上完课后回到家,蓝蓝却耷拉着脑袋,一点精神都没有,说“老师一点都不喜欢我”。

这正好是蓝蓝的妈妈最担心的事情。

第二次上课,蓝蓝磨蹭着不想出门。妈妈给蓝蓝打气:“蓝蓝,今天妈妈陪你去,好不好?”蓝蓝稍微开心了点,打起精神和妈妈一道出了门。

开始上课了,老师提问题时蓝蓝总是犹豫着不举手,妈妈小声鼓励她后,她才举手。可是老师怎么也不叫她。渐渐地,蓝蓝的手越举越低,到后来干脆开起小差来。

下课后,妈妈趁蓝蓝出去玩时找到老师了解情况。原来,上次课上,蓝蓝就特别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也叫过她一次,可是因为蓝蓝讲话不太清楚,所以后来不论蓝蓝怎么举手,老师都不再要她回答问题了。

妈妈告诉蓝蓝:小朋友很多,老师不可能每个小朋友都叫到,所以她仍然应该用心听讲。妈妈还带蓝蓝一起去和老师告别,让蓝蓝和老师熟悉一下,消除对老师的畏惧心理。

后来的课上,因为有了老师的鼓励,蓝蓝“上班”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蓝蓝妈心得:

能事先选个合适的老师当然好,但是如果孩子不适应老师,还是可以通过与老师的交流解决一些问题的。重要的是要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

父母在这个问题上如何处理,对孩子也是有影响的。如果我不主动和老师沟通,不引导孩子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不鼓励孩子接近老师,蓝蓝可能还是难以适应。我觉得我主动接近老师,给了蓝蓝一个信号:老师是可以接近的。如果我和老师交谈是轻松的,这种轻松的气氛会感染孩子,影响她对老师的感觉和与老师的交流。

孩子以后也会遇到不好处的人,她也需要学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即便以后孩子还是不适应,退出了兴趣班,我觉得处理这件事情的过程,也会让孩子受益。

陪伴孩子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心力。但是我们会看到孩子的成长,而我们自身的智慧和力量也会成长。 或许,孩子收获了才艺,而我们会收获成熟。

过来父母箴言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交流。

父母如果能在平时经常和孩子轻松地聊聊,就能随时了解孩子可能遇到的问题。

实地考察,切身体会。

如果条件允许,父母最好能跟孩子一起去上一次课.感受一下兴趣班。同时,也可以观察孩子的表现,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及时发现孩子遇到的困难和情绪上的波动。

爱学比学好重要,心情比进度重要。

经常告诉自己,孩子出错和退步是正常的。只要孩子爱学,他就余继续学;只要他继续学,就一定会有收获和进步。

将心比心,心平气静。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自己去学,是否会更不济?这样你对孩子的期望通常会实际些,心情也会因此平和些。

孩子不愿意上兴趣班的常见原因和对策

孩子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不熟悉其他的小朋友

对策:鼓励他和别的小朋友交流,帮助他熟悉其他孩子。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信心不足

对策:鼓励孩子尝试,同时注意给他创造成功的体验,帮助他找回自信。孩子不习惯老师的教学方法 对策:与孩子一起分析老师的教学方法,帮助他逐渐适应;同时与老师沟通,争取让老师了解孩子,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孩子在上兴趣班后发现兴趣班中的活动并不像想象中的有趣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7)

随着社会生产资料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教育已然成为了时下,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热点。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部分,其行为和观念可以直接影响孩子成长的好坏。因此学校在幼儿教育方面开展亲子活动,通过让幼儿和家长相互配合完成游戏,可以很好的提高父母的素质,转变父母的育儿观念的同时,也可以在无形当中树立起幼儿良好的品行特点和价值观念。下文就亲子活动对幼儿成长的作用进行浅谈。

一、什么是亲子活动

所谓的亲子活动,就是亲子教育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家庭教育的发展和延伸,是一种特殊的、早期的教育。与我国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不同的是,亲子活动从早期以教育子女为主体,发展到现在的,以树立起父母自我教育为主体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参加活动和玩耍的过程,来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从而在影响孩子的同时,无形当中也为孩子,树立起了良好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通过其彼此间的互动和情感的沟通,让孩子在锻炼了身体和学到了课本知识以外的知识的同时,还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因此亲子活动,不仅能很好且健康的促进的幼儿的成长,而且还能使父母的自身素质得到提升和升华。

二、亲子活动可以塑造幼儿良好的品行特点

(一)亲子活动过程中可以使幼儿学会尊重长辈和礼貌待人

在任何一项父母与幼儿参与的活动中,父母都可以有意识的对幼儿进行为人处世和接人待物的培养。每次在遇到一些比幼儿年长的人时,可以让幼儿养成礼貌问候的习惯。在遇到与幼儿同龄的小朋友时,可以让他们建立起团结友爱的关系。在遇到难题时,可以让幼儿通过请教老师或者同学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在无形当中,让幼儿形成一种乐于助人、团结合作、好问好学、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行。

(二)亲子活动可以对幼儿品行产生积极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孩子贪玩好动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家长和幼儿可以通过一起参与亲子活动,来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比如和幼儿在一起画画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和幼儿共同探讨构图的内容、颜色的选取、画笔的选择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互动,既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又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 使家庭更加和睦的同时调动孩子参与到家庭中的积极性

进行亲子活动除了可以树立起幼儿良好的品行特点和提高父母的素养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使幼儿和父母回归到家庭教育的主体。在亲子活动中,父母和孩子可以通过一起参加各种游戏,从而加深彼此间的交流,以此来升华彼此在对方心目当中的位置的同时,也可以锻炼幼儿的体制,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健康和勇敢。

(四)参加亲子活动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爱和母爱的伟大

在参加亲子活动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喜好和自由,而不是一味的将孩子当作实验的对象。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父母的引导下,养成和树立起良好的、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时亲子活动是对整个家庭而言的,所以父母在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时,不要单方面的一个人陪伴孩子,而是应该由父母双方共同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一起参与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也让父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是最适合孩子成长的。

三、通过亲子活动可以树立起父母正确的育儿观念

有趣的亲子活动往往更能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使父母在更加了解孩子的情况下,使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能朝更好的方向前进。因此学校在设计亲子活动时,或者是父母带孩子参加一些团体组织的亲子活动时,因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以及心理状态。选择一些符合该年龄阶段的孩子感兴趣的音乐和游戏,只有这样才能打消孩子的胆怯和顾虑,让孩子随着音乐的旋律慢慢的融入到活动中去,跟着父母一起嬉戏玩乐。

父母也可以通过参与亲子活动,使他们的教育观念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使他们能更加的理解和懂得老师的不易以及难处。从而更加信任老师,体谅老师和学校。使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往来更加亲密和融洽。

四、可以加强家长的主动性和学校的主导性

在亲子活动中,学校不仅是活动的倡导者,也是活动材料和产地的提供者,同时更加是孩子和家长的合作者。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于家长来说,学校的帮助和指导都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与孩子一起共同商量,然后进行分工。但还有一些家长只是在旁边指导几句,就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完成一整个活动流程。因此需要学校参与进来进行干预,并指导整个活动流程,调动父母和孩子对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家长变得更加主动。

五、总结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8)

1. 做个好家长,培养好孩子

我们在全园家长中开展“争做好家长”的活动,家长积极参与“好家长标准”的制定,近300名家长参与了活动,共征集标准500多条,自下而上制定出了“优秀家长标准”,在家园橱窗公示,期末组织召开班级、园级的主题的交流活动,推荐评选出区级优秀家长20名,园级优秀家长30名,在全园召开“做个好家长,培养好孩子”首届优秀家长表彰交流会。为家长赠送《自信――一生的保险》一书,使家长建立起与纲要相一致的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和水平,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2. 家长助教,家园共育

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充分调动家长、教师幼儿积极性,家长热情高教育效果好。园级家委会的家长和部分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助教团,制定计划,分别给幼儿和家长讲课,请大二班在实验小学任教的优秀教师李静的妈妈,作为幼儿家长、一年级教师为家长讲“入学前应做哪些准备”,与家长互动探讨,一起研究小幼衔接系列教育活动。大班到李佳一爸爸工作的黑马渠部队参观,观看部队叔叔军事训练,请进园对幼儿进行军事训练,队列练习,培养孩子们的国防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性。小班请牙科医院杨张祥妈妈讲口腔卫生保健,通过图片,情景童话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和家长一起准备刷牙用具,在游戏中学习刷牙,从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每位家长讲课前听取自己孩子意见,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幼儿一起游戏,在讲课过程中家长、教师、幼儿共同备课交流,取得较好教育成果。

3. 亲子游戏活动进入每一个家庭

我们注重向家长提供亲子游戏活动的空间,开放幼儿园,充分利用入园、离园、运动会、家长开放日、远足活动,组织亲子游戏活动,指导家长在每个家庭开展亲子游戏,激发幼儿和家长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家长共同创编的亲子操、二十余种体育游戏,参加亲子运动会,使他们体验到与孩子共同游戏的快乐。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增进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同趣同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亲子游戏在幼儿园、家庭发挥重要作用,使家庭真正成为幼儿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9)

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也是父母的镜子。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孩子和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是学习,处处都是学习的机会。比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的待人接物、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家长做得好,孩子会去模仿,良好的榜样就给予了孩子最好的学习。

2.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当今社会,好多家长都认为,我花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上学,老师就必须要看好,管好,教好,要是老师有哪里做得不好我就要去质问她,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家长们的家园共育思想很薄弱,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其实,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要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一起合作。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老师要及时与家长反馈交流,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后,在家庭教育中多多督促,多多注意,这样孩子才会不断进步。

3.家长是幼儿园主要的教育力量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家长与幼儿的关系,生活起居都在一起,教育无时无刻不存在生活中,家长们能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予孩子引导和帮助。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本领,好多都要通过实际生活去实践,去体验。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不仅能增强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密程度,而且能使孩子更加感兴趣,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在幼儿园里,有专业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美好的校园环境和必不可少的同伴,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每个阶段都学习不同的本领,还有好多的同伴一起快乐游戏。

二、农村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认识存在偏差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个最重要环境,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其不同的特点。如家庭教育针对幼儿个体,情感性和随意性较强,而幼儿园的教育相对来说就更加专业,更有计划,因此两者的配合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具有一致性。在我国,好多农村幼儿园教育理念和方法都还不够成熟,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安安全全的就可以了。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完完整整地将孩子交给她,回家了孩子也不需要去管。这种观念是片面的,不仅要保证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游戏,还要关心幼儿在家的学习以及生活。幼儿园要有足够的家园共育意识,这样才能把最好的教育留给孩子。

(二)家长的思想、文化水平以及教育方法良莠不齐

在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好多都不是很高,往往为了家里的生计都顾不上孩子,有的还是爷爷奶奶在家抚养,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在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在这样的家庭中,家长们没有更多时间去和老师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爷爷奶奶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给不了孩子良好的教育,反而会把孙子孙女当成是“掌中宝、心头肉”,做什么事情都会包办代替,由不得孩子吃一点点苦。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村经济水平的限制。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家长往往为了家里的生计,为了给孩子美好的将来,只顾着赚钱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每天回到家之后都已筋疲力尽,哪怕是陪孩子说说话,给孩子讲个睡前故事也都成了奢侈的事情。

(三)老师没有与家长达成合作的共识

老师在工作中没有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反馈幼儿在幼儿园里的学习和游戏情况。老师应该多与家长交流,说说孩子优秀的地方和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好的要鼓励幼儿继续保持并给予表扬,不好的要共同商量应对方法,帮助孩子去改正。老师想要赢得家长的信任,获得家长认可,就应该尊重家长,友好地对待家长,把家长当作自己重要的合作伙伴。老师工作做得好,态度认真、友好,相信家长会更敬重、信任老师,更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工作,这有助于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关系,使家园合作良性循环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农村家园共育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意识

幼儿园组织老师学习家园共育的知识和方法,鼓励老师和家长交流,多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了解幼儿在家庭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

1.家长开放日:定期让家长来园参观或和幼儿一起活动

2“.爸爸妈妈老师制度”:家长可以不定期来园和老师一起组织活动

3.亲子游戏:家长来园与自己的孩子一起举行各种活动

4.夏令营活动:幼儿园和家长一起组织的野外活动

5.家长委员会:由家长民主推选产生,参与和协助幼儿园工作,反映家长的意见和要求

6.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教育方法等

(二)老师主动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合作

当幼儿园教育满足了家长和孩子的合理需求,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积极性就会提高。家园工作中,教师应尽量主动接近家长,询问孩子在家的表现。老师应时刻要求自己做个有心人,善于用心观察孩子在园的一举一动,主动向家长反馈孩子的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家长才会化被动为主动,配合老师的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同步,从而达到家园合作的目的。老师要想赢得家长的信任,获得家长认可,就应该尊重家长,友好地对待家长,把家长当作自己重要的合作伙伴。老师工作做得好,态度认真友好,相信家长会更敬重、信任老师,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工作,这有助于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关系,使家园合作得到良性循环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10)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83-1一、幼儿着装问题的危害

1.幼儿着装问题看起来是小事,有时它也是威胁幼儿安全的大事。着装不安全对于幼儿来说隐患多,有的隐患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很难发现,但当幼儿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时,服饰的安全与实用就非常重要了,如果成人不注意幼儿的着装安全,那么将会给幼儿的生活,甚至生命带来危害。例如:小班小朋友手的肌肉发育较差,不能完成系鞋带这样困难的动作,当鞋带松开没被老师及时发现就容易摔倒摔伤;有的小朋友鞋子、衣裤过大或过紧,行动起来极不方便,一不小心就会摔跤。大、中班孩子能力稍强,但是往往衣服的式样更加的时尚和成人化,有的衣服拉链在后面或者侧面,孩子们就难以操作,生拉硬拽就会掉扣子或者拉链头,午睡时孩子会偷偷拿出来玩,将扣子吞到肚子里,也将造成危险……这些安全隐患,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幼儿园过上集体生活就暴露出危险性来。

2.幼儿着装成人化也影响着幼儿审美心理的养成。在幼儿生活成长的环境中,任何一种刺激都会影响着幼儿审美观的形成,其中也包括幼儿的穿着打扮。现在很多家长给女孩子暴露或者时尚前卫的造型,在无形中扭曲了孩子们的审美观,让孩子穿这样的衣服不是培养真正的自信和个性,相反对孩子是一种误导,倘若长大了,形成了以“露”为美的习惯的话,将会失去最起码的廉耻观,也影响了幼儿审美心理的养成。

3.幼儿着装问题也在无形中助长了幼儿间或者是家长间的攀比心理。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在选择孩子衣服时,衣服的质量似乎已经不是最首选的条件,考虑更多的是各种童装的品牌,似乎衣服的品牌越大就越能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这也在无形中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着装中产生了和同伴的攀比心理,影响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

二、深刻认识幼儿健康着装的重要性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健康不仅包括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时也应了解幼儿着装的安全健康,因为幼儿的着装安全关系着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首先健康着装促进幼儿健康体魄的发展。健康的着装可以让幼儿自由的活动,少了衣服的牵扯,少了裤子的束缚,少了鞋子的不跟脚,孩子们才能快乐活动,有了健康快乐的活动,才能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其次健康着装树立幼儿正确的审美观。作为父母或者老师,应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品味,笔者认为最直接的就是从穿着上让幼儿认识到什么是美。幼儿的服饰装扮,既是他们审美观的反映,也是其审美能力的反映,我们如果能及时、正确地引导幼儿追求服饰美,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幼儿优雅的审美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解决幼儿着装问题的些许策略

1.引导家长为孩子选择适宜的服装。成人在为幼儿挑选衣服时首先应该注意服装的舒适性,其中包括服装的面料、式样以及大小的问题,幼儿的服装宜以全棉材质的面料为主,式样以童趣、简单大方为宜,而服装的大小应该是方便幼儿的活动;其次幼儿的服装应该便于幼儿自己的穿脱,选择能够让幼儿清晰分辨衣服前后的服装;最后幼儿的服装应该要适合集体生活,因此不宜选择过于贵重的衣服,或者式样和花纹过于繁杂花哨的衣服,以免影响幼儿的注意力。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11)

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书、多识字,成为知识型人才。“早期阅读”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而家庭中的亲子共读则是幼儿早期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好处很多,作用不容忽视。

一、亲子共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与氛围。

在家庭中开展阅读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的读书气氛。有些家长盲目地追求结果,不注重方法,过早地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幼儿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给幼儿读大量知识性的读物。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了拔苗助长的作用,使孩子不愿意读书、厌倦读书。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不是给孩子买几本书或是教孩子识字这么简单。幼儿一切活动动力是兴趣,这是幼儿年龄特点决定的。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上也是如此。如果家长想让孩子成为爱读书的人,就要时常在孩子面前读书。较小的孩子做一切事都是无目的性的,爱模仿成人。我们常看到非常小的孩子拿着书或报聚精会神地看,虽然有时书是倒着的,他也不一定看懂。这就是模仿成人的表现。在浓厚的读书气氛熏陶下,孩子耳濡目染,也会成为一个喜爱读书的人。

小孩子都爱听故事,总是缠着父母讲故事。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给孩子讲一些他们喜欢的精彩故事。同时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所讲的故事都写在书里,如果你学会了读书,就可以知道更好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诱发孩子读书的兴趣,选择适当的书籍,和孩子一起阅读。儿童读物的主题要贴近儿童生活,源于儿童生活,故事的语言幽默,想象力丰富,情节出乎意料或引人入胜,文字的内容要由浅入深。

亲子共读的方法是,先由家长讲故事,孩子听故事,而后逐渐过渡到孩子与家长一起阅读故事,最终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对稍大一点的孩子,故事不一定讲完整,利用孩子急于知道故事结局的好奇心理,引导孩子到书里去寻找答案,从而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家长与孩子在读书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以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与氛围。

二、亲子共读有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家庭中开展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的活动,不但能营造一个书香的氛围,而且也有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许多年轻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总说工作太忙,其实这不过是推卸责任的一种借口而已。不管工作太忙,都应尽可能地抽挤一些时间来陪孩子,给孩子讲个故事,与孩子做个游戏,或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孩子从中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正如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做父母的应当同小孩子做伴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多,却很少在时间上正确的投入,很少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读。

父母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读书,并开展一些亲子游戏,能够有效地密切亲子关系。分享阅读的读本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影子和我》。孩子可以和家长一起看图片猜故事内容,再和家长一起阅读故事。有时间还可以在有阳光的晴朗天气,分别在早晨、中午、傍晚等时间去太阳底下感受影子的特点与变化;也可以和孩子玩有关影子的游戏,例如:用手和身体做出各种动物或事物的影子;和孩子一起玩踩影子的游戏等等。

通过读书及一些拓展游戏活动不仅增加了幼儿对读书的兴趣和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也使幼儿获得了大量的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为家长与幼儿提供了更多在一起共享快乐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亲子关系。

三、亲子共读能让家长与孩子分享读书的快乐。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