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7:48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篇(1)

特种设备的选购,除满足生产要求外,根据有关规定,必须保证安全要求,选购必须进行严格审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出厂标准,同时达到使用和安全要求。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购置的特种设备必须附有以下相关文件:

(1)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

(2)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3)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

(4)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二、特种设备的安装

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必须经省、直辖市、自治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从事安装,改造、维修等工作。

(1)有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2)有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测手段。

(3)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2、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方可施工。

3、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设备维护部。设备维护部应当将其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4、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三、特种设备的使用

1、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2、设备维护部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工段)应对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4、设备维护部应组织维修人员对在用特种设备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

5、在对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6、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篇(2)

医院后勤特种设备档案记录的是电梯、中央空调、压力容器以及锅炉等设备的采购、运行信息,这是设备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医院医用设备档案管理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医院后勤特种设备能够保证医院医疗、科研以及后勤工作的顺利、安全运行,维护医院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对医院后勤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使其制度化运行,实现特种行业的安全运行。

1 医院后勤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医院的后勤特种设备管理效果都不理想,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不到位,有些医院生殖不重视这一工作。主要是医院这些后勤特种设备无法像医院的医疗设备和仪器一样能够直接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医院后勤特种设备档案管理是个盲区,重视程度不高。[1]

当前医院中注重临床管理,忽视后勤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医院领导忽视后勤管理工作,对于后勤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关注力度不足,医院后勤部门的准入门槛比较低,很多后勤人员甚至是改行进来的。医院后勤部门的管理与培训不足,资金投入不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后勤管理知识与技能,对于医学和管理知识掌握不到位。当前医学发展不断进步,很多高精尖设备投入到医院的使用中,设备的先进性与后勤管理人员的维修管理水平形成强烈的对比,服务体系与医院管理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有要求规定,医院后勤特种设备的采购需要进行论证、技术评估,[2]完善的采购制度管理下进行,使得采购来的特种设备能够满足医院后勤的实际需要,这项工作是由专门的部T以及人员负责的,使得后勤特种设备的采购更加规范,渠道合法统一,有完备的采购手续。医院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法规开展工作,对于特种设备的采购需要按照规范化程序进行,保证采购过程的透明、合法,减少特种设备在今后使用中出现安全风险的几率,同时减少医院的医疗成本支出。后勤特种设备使用前或使用后的一个月内,[3]使用单位需要到后勤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建立健全安全监管登记制度。

2 医院后勤特种设备档案制度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后勤特种设备档案主要涉及采购环节的档案、设备检验以及维修时的档案。日常工作中采购档案的建立是比较受到重视的。但是要想将医院后勤特种设备的论证、验收、登记、运行以及维修等内容都体现在设备档案中,[4]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后勤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的管理,定期、不定期的对特种设备档案进行检测,使得设备的质量、运行情况以及维修等能够真实的反应出来,使得特种设备管理能够贯穿于设备采购、使用的全过程中,能够积极发挥特种设备在医疗服务中的优势作用。

1、建立完善的制度法规,收集特种设备档案

依据医院后勤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法规开展工作,实现依法、依制度管理。将后勤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医院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中,对特种设备进行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积极宣传,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水平,能够在特种设备档案管理过程中树立风险意识,了解后勤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的内容,有特种设备的图纸、说明书、质量合格出厂证书,强度计算书,省市劳动部门签发的使用证书、检验报告等。[5]依照后勤特种设备管理方法,对后勤特种设备的安装进行验收,并对其进行约束,使得医院后勤特种设备档案收集工作顺利开展。

2、确立管理职责,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对于医院后勤特种设备档案管理需要明确相关领导的责任,将后勤特种设备管理纳入到考核工作中,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后勤特种设备进行管理,并有协助档案管理人员对医院后勤特种设备的档案进行管理,做好登记保管的工作。技术人员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时,需要对每一台特种设备进行登记编号,并将其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医院的档案部门也需要对后勤特种设备进行动态化管理,完善特种设备的检验、维修、改造等信息记录,使得后勤特种设备的方案内容更加充实、丰富,使其能够与设备的运行情况相适应,使档案成为特种设备使用、检修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对医院后勤特种设备档案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做好设备档案的收集、归档,登记、保管、移交等工作,能够为档案的查找以及责任查找更加顺利明确。

3、特种设备档案特殊管理,提高利用率

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医院后勤特种设备档案有着很高的利用率,为了使利用更加便利,在档案管理中应将后勤特种设备的档案单独提取出来,并进行组卷、分类、编目,独立系统的进行排列。可以对医院后勤特种设备的档案资料进行汇编,形成专门的目录,记录设备的名称、制造的单位、出厂的编号、使用的证号、安装的位置以及保管渠道等,[6]将目录发给相关的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可以进行检索、查阅,使技术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管理范围,使得检查工作更加安全,分析档案资料中的不足,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理,使得设备运行更加高效、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使得后勤特种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生产。

4、充分发挥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的监督职能

医院后勤特种设备的档案内容主要就是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检修、报废等内容,如果我们一直只是对这些内容进行档案管理,就无法与实际工作需要相适应。后勤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的最大作用在于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将档案室中的“死”档案变成“活”档案,能够为医院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和服务。一般而言,特种设备的档案主要就是设备采购的台账以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的记录。实际工作中,特种设备的日常运行状态是最先反应出来的记录。因此需要对特种设备日常运行的情况进行变革的编制,管理人员交接班时需要将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登记,保证生产运行的安全性,明确特种设备是不是安全、可靠的运行。对特种设备日常运行的档案记录进行查阅就能够指导每一台设备的运行情况,比较清晰明了,而且如果特种设备出现故障就能够体现在日常的设备数据记录中。因此必须要做好医院后勤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设备日常运行情况的记录,监督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状态,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后勤特种设备的情况,为及时提醒、跟踪服务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

3 结束语

现如今,信息化、数字化、电子化以及智能化技术手段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资源设备是医院中除人力资源外最为宝贵和重要的财富。医院后勤特种设备运行的效果将直接对医院的效益产生影响,关系到医院医疗设备的节能减排,医院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等。因此医院必须要做好后勤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并努力实现制度化管理,使得后期特种设备的使用效率得到提升,避免设备随意使用,提高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的为医院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曾凡志,肖海峰,林成义,曾波.浅谈医院后勤特种设备档案制度化管理[J].中国卫生法制,2014,01:58-61.

[2]董泰平.浅析医院后勤设备档案的建设和管理[J].管理观察,2015,16:166-168.

[3]刘玲.浅谈加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的几点体会[J].才智,2015,17:378.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篇(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多领域都开始使用特种设备,由此使得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安全事故的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让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甚至对社会的稳定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更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前提。

1.现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1.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意识较弱

在现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是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一种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甚至有些企业在使用特种过程中完全忽略了对其质量和安全方面的管理,殊不知安全意识薄弱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特高的重要因素。例如,特种设备使用者认为只要使用的特种设备质量能够通过国家质量机构的检查,质量达到使用要求,设备使用过程便是安全的,不需要对设备的使用进行安全管理,如此一来,特种设备使用者便放松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更是将安全管理观念抛之脑后,由此造成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

1.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调查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特种设备管理机制中还存在大量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特种设备的高效使用。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予以了严格规范,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违规的现象仍然较普遍。从调查数据中发现,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有70%是由违规造成的,在违规行为中占主要的由使用人员的违规、没有按照相应标准使用设备、违法改造设备的使用规范等。在特种设备使用中之所以会发生各种安全事故,主要原因是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中存在较大的缺陷,使得特种设备在实际管理中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

1.3使用者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较差

从当前我国特种设备使用现状来看,很多企业在特种设备使用中缺乏一定的专业人才,尤其是专业化的技术团队更是少之又少。实质上,特殊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较大,如果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和安全管理人才,那么就可能导致特种设备使用的整体专业素质偏低,加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意识淡薄,不仅对特种设备的发展产生一定制约,更是对设备使用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2.1强化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管理

要想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管理工作,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监督部门应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意识,高度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加强对其管理的领导。

2.1.1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制度相应的配套安全管理制度对其使用过程和监管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例如,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注重对其的监督和管理,将监管制度贯彻于特种设备的全过程中去,并对所有参与特种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加以明确;为了保证特种设备的使用质量,相关部门还可以编制各种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一位特种设备使用者熟练掌握设备安全使用的规章制度。

2.1.2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或者置放中都应该定期完成对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相关监管部门可对特种设备的养护工作做定期检查。一般来说,特种设备的养护工作应每月检查一次,如果在检查中发现任何问题都应该及时处理,对于养护工作中出现的影响设备使用安全的问题,检查人员应在解决问题之后做出详细记录,以备下次参考,着重检查。

2.2加强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工作人员作为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管理质量,必须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2.2.1企业相关部门和领导应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在实施培训之前,相关部门应制定培训计划,根据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安全管理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各方面素养,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通过对工作人员各方面素养的培训,不仅能够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质量,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

2.2.2特种设备的使用对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因此企业应制定和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的持证上岗的制度。企业内部应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并且特种设备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应该通过国家规定的考试合格,并获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只有保证了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进一步确保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2.3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如果不对其安全使用加以重视和管理,由于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性较大,必然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并构建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工作人员,无论是在特种设备的使用中还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都应该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考核,以此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在所有人员共同努力下真正得以落实。

特种设备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方便人们生活的重要工具,也是影响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目前的特种设备管理现状并不令人满意,甚至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为此,相关企业和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改善这一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和质量。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检验检测;记录

Key words: special equipment;safe operation;inspection and testing;record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234-02

0引言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公布,2009年修订)第二条规定,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校拥有的特种设备,是教学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重要技术设备和设施。随着经济的高迅发展,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也稳步发展,全国高等院校的高楼大厦不断增多,高等院校作为人口密集型的公共场所,对所使用的特种设备设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就江苏科技大学而言,目前特种设备、设施有:电梯25台,起重机械12台,锅炉3台,倾斜式夹层锅3个。南京工业大学能源学院院长张红代表在2010年人代会上指出特种设备、设施,其数量多,分布广,涉及面大,一旦发生事故,会使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高校如何做好在用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确保其安全运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特种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责任难落实处高校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不能完全落实,存在主体责任缺失、学校主管和使用部门的工作责任缺位、机构工作责任不清的情况。首先许多高校把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划归给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管理部门目前的职责多数以设备采购为主。设备选型与厂家选择由招标办与使用部门招标结果确定,管理部门被弃在体系之外。其次,由于在用设备管理职能现都由使用部门具体负责,使用部门对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够,经常在未经特种设备管理部门管理许可的情况下,只根据部门实际需求进行设备改造,把一些非特种设备改造为特种设备投入使用,无法管理到,结果,导致事故发生。

1.2 特种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不到位,使用部门法制观念淡薄长期以来,高校把教学、科研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的知识宣传、培训工作也由于教职工安全生产主观意识薄弱,而无法真正做到深入人心。产生的现象有使用部门更新、改造或移动设备后,未及时履行相关手续。设备台账和技术档案不及时记录和调整,主管机构得不到相关信息,管理台账不能及时调整,设备未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监督检验,未登记注册就投入使用,从而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1.3 特种设备使用涉及面广、人多,管理制度难落到位现在许多高校为综合性、多学科型学校,拥有特种设备类型繁多:如放射设备、毒气体设备、锅炉、高压反应釜、高压蒸汽灭菌锅等压力容器、电梯、行车等等;使用场所多,有高层建筑的教学楼、实验室、学生食堂、基建工地等;操作人员涉及面广,有学生、实验人员、科研人员、还有生产工人等。目前,高校高层教学楼的电梯主要落实在后勤物业进行使用管理,但由于后勤物业的用工制度,导致较大的人员流动,即使主管部门给了培训指标和经费,培训不到一年人员又被流动到其它岗位。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的载货电梯更是各类人员都会去使用。实验室的行车使用,一般有一位实验老师有证,但经常会被做实验的学生在使用,虽方便了需要,却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使用人员安全意识差及侥幸心理,导致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如载货电梯的使用管理制度中有专门的钥匙管理制度及专责司机操作制度,制度规定电梯的钥匙必须是持证人员管理,事实上是钥匙常常在无证的人员手上。学校食堂的特种设备在专责司机制度执行上更加不到位,有时是食堂的职工,有时会是来勤工俭学的学生,还常常有一些外来送货的人员。

1.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薄弱高校使用的特种设备设施种类繁多,型号复杂,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一些高校特种设备台帐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由于管理体系的缺陷,技术档案存在缺失,归档不及时等现象,造成技术资料丢失。有些实验室设备管理不够规范,设备管理人员不明确,有些特种设备常随人员的教学科研活动而使用、保管,人员调整时无人问津该设备相关技术资料的移交,给日后使用与维护造成许多麻烦。

注册登记表填表时,使用部门填写、审核不认真细致常会有该填没填的许多空格、设备名称及型号不正确,设备出厂编号不符实际等错误现象。

2加强高校特种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广大师生生命安全与国家财产的安全,安全工作事关重大,特种设备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责任重大。

2.1 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划分职责高校应明确指定特种设备主管负责人,负责本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负责牵头组织各部门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

学校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应负责特种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制定特种设备管理规定并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管理人员应明确所有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情况、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安全状况,应负责特种设备管理、作业人员的委外培训、日常业务学习及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复审工作,并建立特种设备管理、作业人员培训、复审管理台帐。负责本单位各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安全监督、检查、奖励与考核,及组织单位内责任事故的调查分析。

2.2 严把特种设备的前期管理关高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特种设备设施,学校特种设备职能主管部门应报请上级质量技术安全监察部门进行审核、审批、验收。特种设备的选型、定型、定厂,由学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并组织安全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参与,选择三家及以上有特种设备生产资质的制造厂家,对其进行安全、性价比等各项参数进行科学论证、反复比较,结论报招标办招标,招标结果报上级质量技术安全监察部门进行审核、审批。

特种设备的安装是致关重要的环节,学校的安全管理部门不能因交钥匙工程等因素放松了监督管理,应不定时去现场检查安装人员的资质,安全作业情况,保证特种设备安全、准确安装。

使用部门特种设备的大修、更新、技术改造,须向学校职能部门报请审批,选择有特种设备生产、维修资质的厂家实施。使用部门应派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提前介入,全过程参与。

使用前,严格交验把关,必须经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政府主管部门)会同学校职能部门,按照特种设备的检测验收要求进行检验,在验收工作中有验收明细,监察内容、设备检测合格的记录,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2.3 健全管理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科学规范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是高校教学秩序正常、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人为本地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内容有:《学校各级领导及各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特种作业人员作业标准》、《各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日常检查记录》、《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报检制度》、《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事故应急措施、救援预案及救援演习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

学校的安全管理人员须狠抓安全防范工作,定期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及时发现和分析安全问题,消除事故隐患。发现问题应当立即通知相关部门人员迅速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学校有关负责人。

2.4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的唯一可追溯的技术文件。高校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管理好特种设备的前提,可方便专业技术人员随时掌握特种设备的详细情况,为设备的使用、日常维护、日后改造及处理潜在隐患提供有效参考,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完整、准确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工作有:特种设备交付使用时收集整套出厂的设计文件(技术原理与技术图纸 )、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监督检验证明、使用维修说明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易损部件等随机文件,安装、验收检验报告等资料的归档。

使用过程中收集的技术档案有:日常运行使用、维修保养和常规检查的记录;定期检验、检测报告和验收检验报告;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修保养记录,定期检验、检测报告;大修改造记录及其验收资料;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调查处理记录。

2.5 强化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特种设备多为频繁动作的机电设备,机械部件、电器元件的性能状况及各部件间的配合如何,直接影响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能及早防范突发事故。

高校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代为维修保养。学校职能管理部门不断收集当地有资质单位的相关信息,对信誉好的单位进行评价,选择三家以上单位组织招标或议标,从而确定维修保养单位。与维修保养单位签订合同,明确维修保养质量和安全责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况,一旦出现故障,保证在限定的时间内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

岗位操作人员对维修保养单位的维修保养工作要起到监督作用,必须在维修保养记录上签字确认维保单位维保工作执行情况,并且做好日常运行记录。定期将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送资质部门校验、检修。并做出记录定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学校每年检查(或抽查)二次,使用部门每学期检查二次,主要内容是: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特种设备负责人和使用人员落实情况,特种设备建账情况,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建立情况。实验室每月检查一次,使用人员在使用前后要进行检查。内容是:设备及其部件的性状完好情况,保护装置的完整可用和校准情况,噪声、磨损、异常振动等运行状况。

2.6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宣传及作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安全工作事关重大,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危。特种设备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对学校负责人、管理人员等的安全技术培训,通过分发安全手册、装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挂图、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等活动,提高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特种设备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严禁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现象。学校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条件审核,保证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促使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能做到“四懂三会”即懂性能、懂结构,懂原理,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培训做好备案记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到期前三个月,提出复审申请,复审不合格人员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

3结束语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对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规范、合理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学校安全的重要保证,我们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按照特种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的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令(2009年).

[2]段心龙.建筑施工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的探讨[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9,(4):97-100.

[3]王文彬,扬尉.重视特种设备管理的基础[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6,(3):4-5.

[4]王福德,孙强.浅议基层特种设备管理中的几点不足[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7,(2):40.

[5]张文华.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J].企业标准化,2008,(3).

[6]李宗九.特种设备管理方法探讨[J].安全,2007,(12):42-43.

[7]李淑春.对高校特种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187-189.

[8]李大鹏,刘军.强化特种设备管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中国设备工程,2010,4,65.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篇(5)

一、特种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加强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也带动了大部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管理上逐步规范,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企业对特种设备概念模糊,不完全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以及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这些都为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

2.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大多单位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应承担的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导致特种设备未登记、未定期进行特种设备的安全检验;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的特种设备依然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

3.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

4.企业、职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认识存在偏差。特种作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5.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及针对性的事故演练。

二、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

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要从思想上对特种设备安全高度重视,肩负起特种设备管理职能。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

1.要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对制度的贯彻落实进行监督与检查,对所有特种设备都应明确责任人,建立运行日志、维护保养和检查制度,并认真做好记录。同时应编写各种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经常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2.应当定期不定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3.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建立特种设备分类、作业人员数据库及各种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周期一览表,做到对本企业特种设备状况了如指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然后,应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4.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我们桦南县特种设备检验所每年定期针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还开展对各级、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培训这一有效形式,大大的提高企业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避免事故发生。最后,应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通过对大型商场和娱乐场所严抓特种设备演练,避免了试过发生,消除了安全隐患。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篇(6)

一、前言

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因此容易发生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作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来抓,要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并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既做到责任明确,又互相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持种设备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现对企业中如何进行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作如下探讨。

二、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管理上逐步规范,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特种设备概念模糊

不完全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或者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为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

2.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在安全生产上应承担的主体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或因经济效益下滑,安全投入不足,导致未登记特种设备、超期未进行安全检验的设备长期被非法使用;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的特种设备长期“带病”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

3.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

4.未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企业、职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认识存在偏差。特种作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虽然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逐渐得到大部分企业的认同,但事实上,有不少的企业在这方面认识不足,舍不得投入,未设置专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5.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没有针对应急预案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不知如何处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便防患于未然。

三、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的措施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如何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是在使用主要环节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关注的问题。

1.认真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提高特种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

2.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企业主体责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例如,企业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负全面责任;分管行政副职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负领导责任,向行政正职负责。

3.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模式,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要从思想上对特种设备安全高度重视,肩负特种设备管理职能,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

4.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还要与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监察人员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人员保持沟通联系,配合安全监察人员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人员做好安全监察及定期检验工作,当设备有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发生特种设备事故要立即报告。

5.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还必须开展对各级、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培训这一有效形式,提高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避免事故发生。

6.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要急时启动应急专项预案。

四、结语

特种设备涉及到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因此,要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履行好职责,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来抓,要建立起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好安全责任人,并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并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既做到责任明确,又互相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篇(7)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社会影响大。因此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家财产和群众的生命安全。笔者从特种设备的现场安全管理方面,谈谈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条例》为依据完善特种设备制度落实

《条例》中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这就明确了特种设备的生产及使用单位就要抓好制度落实,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管理人员自然成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特种设备的事故处理同样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这些规定都要求严肃查处事故责任者,而查处事故责任者的前提是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制度抓落实,以制度严考核。

二、抓好特种设备基础管理

1、购置资质齐全,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并规范特种设备规范特种设备,根据《条例》要求,特种设备的购置应遵守以下要求:(1)购置有制造资质的专业厂家的产品;《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的生产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或监督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2)特种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并有监督检验证书、产品合格证和产品质量证明书;(3)特种设备的安装,在一定意义上,属于特种设备制造的延续。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特种设备的安全质量。特种设备安装单位,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具备相应条件,办理开工告知手续,提请安装监督检验后,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设备安装活动。

2、逐台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是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重要基础,可分为原始出厂技术资料、后期管理档案两大部分。(1)原始出厂技术资料内容主要包括:必要的设计资料、监督检验证明、产品质量证明书、相关图纸、技术参数、安装使用说明书、产品铭牌;(2)后期管理资料主要有:安装(移装)验收资料、注册登记资料、设备运行记录、修理与改造记录、安全附件校验记录、定期检验检测记录、故障及事故记录。

三、加强设备养加强设备养保证设备技术状态完好

1、加强作业人员培训考核

特种设备办理注册登记,作业人员培训合格,是特种设备运行的前提条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就要建立职工培训考核制度,严格作业人员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应经专业的培训、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设备管理及操作工作。因操作不当,甚至无证、违章操作引起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因此要求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特种设备日常管理,保证特种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2、精检细修,提高设备维修保养质量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相关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熟练的业务能力。特种设备运行条件较为复杂,发生事故影响较大,需要制度化、经常性的进行运行巡视、维护保养。在运行过程中,对关键处所、制动部位、电控系统、安全附件、保护装置等要加大运行监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杜绝特种设备带病运行。对承压部件、主要受力部位的修理,严格按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维修人员要了解设备结构、性能、参数、工况条件,通过对设备精检细修,使特种设备始终处于完好

3、持证上岗,正确使用特种设备

任何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特定的工作条件,只有在规定的范围和条件下使用,才能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特种设备同样应在规定的参数下运行,严禁超负荷、超参数运行。使用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前确认使用条件是否符合设备的要求,严禁超负荷运转;(2)选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安全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校验,确保保护装置动作灵敏、可靠。

四、严格落实特种设备的严格落实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制度定期检验制度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篇(8)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律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是指政府机关为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公众安全和国家利益而从事的决策、组织、管理、控制和监督监察等活动的总和,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中,监察机构、监察体制和监察人员是执行监察工作的要素。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在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时,要立足国情,以人为本,建立出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现代管理与科技水平的安全监察制度。制度的建立依托于法律法规的完善,经过多年实践的探索,从1982年颁布实施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到2003年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再到2013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公布《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内容与特点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坚持了“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反映了“从严处理”的客观需求,体现了“高效统一”的管理原则,强化了“技术支撑”的法定作用,明确了“各负其责”的管理思想,与中国国情相适应,操作性强,为预防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行政许可制度

特种设备的行政许可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定,包括特种设备的设计许可、制造许可、安装许可等。行政许可制度有设备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和设备准用制度,市场准用制度是在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保养和改造过程中,对实施单位进行资格验证,而且在部分产品出厂时实行安全性能的检验。

3 监督监察制度

监督监察具有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是国家赋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职责。从特种设备的安装到改造过程中,进行一体化的监督管理,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利,对于出现的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质量问题及时监察发现,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 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还要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包括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技术支撑及后勤保证等,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找出事故原因,提出事故调查报告,根据相关规定来确定责任归属。

二、中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作为特种设备的制造和使用大国,中国具有很高的特种设备拥有量,据调查统计,中国现有特种设备生产企业达两万余家,特种设备数量近几年以每年30万台的速度增长,平均涨幅超过8%。

目前中国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过程安全监察制度,已经初步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安全监察、检验机构逐步健全,并且实现了依法行政的全面实施。自国家质检总局成立以来,特种设备引起的重大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安全监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2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存在的问题

(1)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法律保障,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立法的层次还不够高,监督力不够,法规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缺少专门法律,许多规定还没有形成标准、完整的法律规范;法规内容不够完整,对某些特殊环节没有做出明确规定;部门规章不健全,许多规定事项由“部门文件”形式发出;安全技术规范不完善,缺少事故分析和安全评价等方面的规定。

(2)依法执政力度不够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方式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要求,随意执政和违法行政现象严重。在进行安全监察管理时经常出现部门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情况,模糊了行政责任。违法不究问题普遍,安全监察人员还不能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依法行政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薄弱。

(3)投入经费少

目前国家和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经费投入有限,安全监察机构没有足够的经费和物质作保障,所以无法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现场督察;为了节约投入,企业对人员的培训、设备的维护、应急预案的设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安全科技水平相对落后

我国的安全科技水平还不能满足现代安全生产的需求,国家在特种设备安全科技投入方面仍然不足,信息管理技术、检测监测技术、寿命预测与评估技术、风险评估技术以及监控预警系统和应急技术水平等有待提高。

三、中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对策

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管理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所以必须要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安全监察工作。

首先,完善法规法律体系。构建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动态监管体系以及安全评价体系,夯实依法监督、有效监管、科学监管的基础,为特种设备的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第二,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所以管理者要落实三方安全责任,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工作效能。

第三,实行定期检验制度。对于主要的安全保护装置要进行定期检查,每年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及时检查和排除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四,正确使用并定期维护。与普通设备一样,特种设备需要在一定的工作条件和范围内使用,所以使用时要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的使用规则。此外,特种设备还需要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其中包括简单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以及专业的维修和养护,结合设备的特点,确定维修保养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和养护。

最后,国家和企业要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意识,加大投入,确保安全监察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

结语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篇(9)

0 前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2013年6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部分特种设备是钻井施工生产不可缺少的设备设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和使用,关系到钻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对钻井队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显得有为重要。

1 钻井队特种安全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1.1 钻井队施工生产特点

钻井队作为石油行业中的野外施工队伍,具有作业区域分布点多面广、施工场所流动性大、工作环境恶劣、高温高压、设备类型繁多、作业风险大等特点。由此决定了钻井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难度。钻井队特种设备由于钻机类型不同,配备特种设备的生产厂家、设备型号、样式也各不相同。钻井队特种设备包括:厂内机动车辆、锅炉、压力容器(气瓶)、气动起重机械等。

1.2 钻井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形式

钻井队特种设备由机动部门负责引进、安装、更换、维修、报废等工作,钻井队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使用和管理,安全部门和机动部门共同负责安全监管,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则有安全部门负责,上级技术监督部门每年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测和检验。

1.3 钻井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21个钻井队的现场检查,钻井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意识比以往有明显提高,管理者和使用者在意识上引起了足够的重视,管理上比以前更加规范,设备状况比以前有了明显好转,操作和管理人员素质和技能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安全检查人员和钻井队管理使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使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良莠不齐,有的钻井队在特种设备管理方面与《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要求相距还较远,即便是一些管理较好的钻井队,在某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不到位;特种设备管理和维护上缺少风险管理;特种设备的引进、安装、更换、维修、报废与安全技术管理信息不畅;现场检查存在一定缺失;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由于隐患的形成和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消除隐患,杜绝事故发生,从以下个方面对存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2.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无证上岗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安全。部分钻井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未经专门培训取证进行管理和操作,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埋下隐患。原因是一些钻井队对《特种设备安全法》学习不够认识不足,设备管理人员又是兼任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证可有可无。司炉工持证上岗率比较高,而压力容器和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不容乐观,一些钻井队认为压力容器和起重机械操作比较直观,简单易学,操作人员无须培训即可上岗,因此,无证上岗人员不在少数。例如:在检查的21个钻井队中,安全管理人员22人,操作人员63人,其中公司管理人员1名未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钻井队22名管理人员未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操作人员未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证的占总人数的1/3。

2.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不到位

管理部门和钻井队忽视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认为只要取得了特种设备管理资格证书和操作资格证书就万事大吉。例如:在检查中发现,一些钻井队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对所管理设备的技术参数不甚了解,对设备管理无从下手,像特种设备的安全阀不知道多长时间校验一次,操作人员对操作规程含含糊糊,像锅炉排污多长时间一次、介质添加剂的添加量等。

2.3 特种设备管理和维护上缺少风险管理

侧重于事后追究人员的责任,只抓“违章”而忽视了设备本质安全。没有开展预先风险分析,没有进行事前的系统安全评估,注重处理已发生的事故,而忽略了作业前的风险分析与评估,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设备的更新改造投入。

2.4 特种设备的引进、安装、更换、维修、报废与安全技术管理信息不畅

特种设备的更换、报废由机动部门负责,引进、安装、维修、更换、报废的特种设备缺少与安全管理部门的沟通,使得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更新不及时。例如,机动部门更换了一台压力容器,而安全技术档案管理部门还不知道,技术档案得不到及时更新。

2.5 现场检测、检查存在一定缺失

钻井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环节在客观上受到了两个因素的制约。其一是检测机构不能全方位检测,日常检查人员本身的素质问题,众所周知,因为钻井队特种设备管理大多不是专业出身,对于特种设备的原理和相关领域的知识了解有限,故在开展现场检查工作时难以发现不明显的技术隐患。另外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特种设备的检测需要专业机构和专门的检测仪器设备,而这些检测机构往往采取抽检的方法进行检测,难以达到全覆盖,有漏检情况发生。检测仪器设备往往都是大型的,难以带到现场,而钻井队又不能把特种设备拆下来进行送检。这两个因素的存在就从客观上限制了现场检测工作达不到全覆盖,检查只能局限在眼看手摸、查资料等一些简单的检查上。

2.6 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管理部门及钻井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一些制度只停留在本本里,难使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对管理制度入脑入心,忽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3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建议及对策

3.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操作人员资质问题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十四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资格证取证制度,上级管理部门制定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取证和上门培训取证的办法,先培训后上岗,先取证后上岗。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无证上岗人员,追究管理者的责任和从业人员的责任,从源头上解决无证上岗问题。

3.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不到位问题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十三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规定,采取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制度的落实,钻井队与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协同管理,采取专业培训机构培训与内部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严格落实培训质量,内部培训着重于现场操作规程的实战训练,严格考核,对参加培训人员的成绩与其奖金挂钩,从利益上驱动人员的培训。

3.3 特种设备管理和维护缺少风险管理问题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措施,定期进行自查自改,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运行中的特种设备要定期进行巡检、监测。检查周期要比其他设备短,检查项目和力度都要大,特别是对安全附件,如锅炉安全阀、液位(水位),起重机械的吊钩,更要密切注视运行状态。设备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遇到紧急情况,随时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如发现危及人身和有可能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情况,则立即停机。机动部门对重要的设备设施,应储存型号规格相同、质量可靠的一定数量的备件,以备紧急状态下更换。

3.4 特种设备的引进、安装、更换、维修、报废与安全技术管理信息不畅问题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职能部门管理体系。理清特种设备引进、安装、更换、维修、报废办理与安全技术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程序,使种设备引进、安装、更换、维修、报废办理与安全技术档案管理部门工作同步。

3.5 现场检测、检查存在一定缺失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验、检测报告,并对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负责。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组织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进行监督抽查,但应当防止重复抽查。监督抽查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特种设备检测可采取根据不同型号的设备分别进行检测,根据特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修保养情况记录。设备的运行参数完整的记录,进行状态监测,使设备现场管检测手段趋于科学化。有序引进专业化管理人才,推进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学历提升和管理知识专业化提升,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安排管理人员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管理知识学习,提高其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

3.6 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问题

严格落实领导安全承包责任制、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制,完善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与其政绩、经济利益挂钩,奖罚分明。保证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档案收集齐全完整。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实际,明确特种设备档案收集归档的基本内容;设备全套图样,构造和使用说明书,备件图册,总成件的检验证明等收集齐全。为加强对特种设备档案的管理,档案管理人员还应按照相关特种设备管理办法规定积极掌握特种设备施工标准,确保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

4 结语

钻井队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得问题还不少,这就要求建立一套符合钻井队实际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式。从增强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按时申报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与培训教育、加强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管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维护、建立安全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寿命预测与风险评估体系入手,形成符合钻井队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模式,从本质上将特种设备隐患和事故降到最低。总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事关钻井行业大局,关系到钻井施工安全和员工的生命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是整个钻井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钻井队的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才能保证钻井施工生产正常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文奇.特种设备及其安全对策[J].安全,2003(1):40-43.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篇(10)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以防止和减少事故为目标,以人为本,以点带面,加强制度建设,落实职责分工,强化监督管理,努力构建体制健全、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新机制。

三、示范对象

本年度示范点工作的对象为城北街道办事处。

四、工作步骤

(一)调查研究阶段

4月底前,开展走访调查,研究制定示范点实施方案。

(二)宣传教育阶段

5月1日-5月30日,完善示范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网络,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三)动态监管阶段

6月1日-11月15日,由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牵头,联合示范点质监员、村(居)协管员和企业安全员开展各类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活动,逐步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长效动态监管机制。

(四)总结推广阶段

11月15日-12月15日,及时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示范点运转情况进行总结,并将示范点工作经验向各镇(街道)推广。

五、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网络。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要求,指导帮助示范点在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基础上,确定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负责人,在安全生产监察中队中确定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员若干人员,并落实驻村(居)干部和村(居)干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个人)确定安全责任人员,加强特种设备的经常性安全管理,努力形成特种设备全方位、全覆盖的安全监督管理网络。

(二)着力构建特种设备长效动态监管机制。

1、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全过程的安全监管制度。主要是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等环节的事前审查和以定期检验为技术支撑的全过程安全监察制度。

2、进一步建立健全示范点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督促示范点内的使用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办理设备的注册登记、转让、报废手续;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发现违法违规或事故隐患的,应当场予以纠正并督促企业整改;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使用、检验、监管、领导者的相关责任,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3、建立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化管理联动新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建立特种设备信息、检验检测数据信息、事故信息等动态信息数据库,做到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及时更新、和预警。定期或不定期向示范点提供辖区内特种设备的动态安全信息及时处理预警信息发出的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和重大问题,尽快形成信息畅通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快速联动新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为加强对本次示范点工作的领导,成立示范点工作领导小组,由江维平任组长,李素玉、江欣、王礼文任副组长,金孟可、潘国顺、陈荣华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金孟可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示范点工作情况定期汇总,每月通报,并在每月月底前向台州市局示范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工作进度。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篇(11)

特种设备档案包括设备购进档案和设备检验、维修档案。平时工作中,要较为重视的是建立和整理设备购进档案,如何把设备的需求、论证、验收、检测、运行、维修等情况真实地反映在设备档案中,需要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在设备档案具体管理工作中,通过特种设备档案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测报告, 特种设备质量、运行状况和检测维修情况,使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真正地融入设备购进、安全使用全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特种设备档案在服务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在此,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做好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管理职责,制定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使特种设备档案管理有序开展。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①明确特种设备档案应收集归档的基本内容,使档案收集齐全完整。特种设备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全套图纸,产品出厂合格证书、质量证明书,安装和使用证明书,强度计算书等技术资料,省或市劳动部门签发的使用证、检验报告和审批意见等。②档案人员要参加特种设备安装总体竣工验收,要深入了解特种设备安装及设备实体分布情况,要求施工单位按档案归档要求,提供齐全的设备技术资料,否则不予验收结算。通过制度规范和经济约束,确保了特种设备档案收集工作的顺利进行。③向本单位各部门宣贯管理制度,设定兼职档案员,定期移交特种设备档案,以达到及时汇总归案,防止档案遗失。④明确规定特种设备管理的直接领导责任,并把特种设备的管理纳入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奖惩内容。⑤明确规定,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有协助档案管理人员搞好特种设备运行状况的登记和保管好档案资料的责任。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查的同时,注意将每台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编号登记,及时记录反馈设备运行情况。⑥档案专管人员要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建立健全设备检修记录、改造记录、每年的检验鉴定记录等,以不断充实特种设备档案内容,实现档案资料与运转设备的真实对应,真正使特种设备档案为特种设备使用、检修提供准确依据。

(二)提高特种设备档案利用效率

特种设备档案在企业的管理经营中利用率很高,每次的定期监督检验,日常维护保养等都要参考相关档案资料。为了提高利用效率,在档案管理中,要把特种设备档案提取出来,单独组卷、分类、编号,形成条目,系统排列。根据特种设备档案资料汇编特种设备档案专题目录,并将目录下发给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共同检索、查阅,使他们利用档案资料,及时处理潜在隐患,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事故率,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三)发挥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功能

特种设备档案是以“购置、验收、使用、定期和不定期检验、维修、报废”等方面为基本内容整理和建档的。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的积极作用在于发挥它的有效监督指导功能,变存放在档案柜里的“死”档案为走出档案柜的“活”档案,直接为安全生产服务。设备档案一般分为,特种设备台购置台账、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部门定期检验记录、特种设备的维修记录。特种设备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最先反映在设备状况的是设备日常运行状况的记录,因此要编制了设备日常运行记录表格,让特种设备使用管理部门每天交接班时登记设备运行状况,档案员定期收集整理归档,为特种设备正常运行提供可靠、有用的依据。设备一旦出现故障, 通过查阅设备日常运行记录档案,根查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情况,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排除故障。因此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对设备安全运行发挥有效的监督指导作用。

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健康生活的的保障,而特种设备档案对特种设备有重要的指导监督意义,因此,做好特种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光荣的使命,愿广大的档案工作者继续为做好特种设备档案工作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