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茶油实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0 14:52:50

茶油实训总结

茶油实训总结篇(1)

松阳县是浙江省重点油茶产区之一,1989年油茶林面积达到7 800 hm 2 。由于长期以来油茶林经营管理粗放,产量不高, 经济 效益低,导致20世纪90年代林农将不少油茶山改种板栗、柑桔、茶叶等经济林树种,致使油茶面积锐减。近年来山茶油被广泛认同是真正属于绿色无公害食品,价格一路飙升,县政府积极引导林农开展油茶低产林改造,全县坚定了做大做强油茶产业的决心。目前,全县油茶林面积4 186.67 hm 2 。近年来,通过示范带动、政策推动、科技促动,实行“ 企业 +基地+农户+标准”的发展模式,逐步对全县逾4 000 hm 2 的低产油茶林进行改造,计划到2020年,全县油茶面积达到5 333.3 hm 2 ,其中新品种油茶基地面积1 333.3 hm 2 。

1发展措施

根据松阳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松阳县政府积极采取政策引导措施,争取国家新品种油茶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油茶低产林改造,全面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推动兴林富民产业发展。发展油茶产业,是松阳县开展“两区”建设和新 农村 建设在林区、林业发展上的重要体现和具体落实,是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松阳县从创新油茶发展模式、制订产业总体规划、加强科技扶持力度、加快种苗基地建设、实施无公害油茶标准建设、提高油茶深加工水平等方面入手,通过油茶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松阳县油茶产业规模与效益。

1.1创新油茶发展模式,加大宣传力度,激发产业活力

一是搞好油茶产业化工作[1]。从招商引资创办龙头企业,到指导创办油茶合作社、高产良种基地、低产林改造、油茶文化园建设,政府是总导演,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广大农民是创业主体,迅速激起创业创新热潮。二是创新油茶发展模式。浙江卖油翁油品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2009年成为丽水市林业龙头企业、浙江省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带动、典型带动、能人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产业协会带动,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大合唱的创业创新模式。三是扶持、培育农民油茶专业合作社[2]。推进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畅通产、供、销,从而帮助农民化解市场风险,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加大宣传力度。适时举办油茶采摘节、摄影节。成年茶冬春开花,花朵绚丽、赏心悦目,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油茶资源和民俗文化,开发油茶农家乐 旅游 。五是开展油茶林树抵押贷款[3]。结合2010年全面推广的林权ic卡工作,探索油茶林有偿流转等机制,开展油茶林权抵押贷款,搞好、搞活油茶产业。

1.2制订油茶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政策激励引导,优化发展环境

茶油实训总结篇(2)

以*全会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一个中心”,推进“四个打造”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我市山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财政增长为目标,加快油茶资源培育和加工企业发展,推进我市油茶产业大发展。

二、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

(一)发展目标

1、扩展种植规模。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油茶基地建设。从今年起到20*年,用5年时间新造高产油茶林5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5万亩(具体目标任务见附表),使全市油茶总面积达到15万亩,亩产油茶达到15公斤以上,总产量达到2250吨。

2、提升加工能力。重点扶持瑞金市绿野轩林业有限公司、奥瑞达瑞金油茶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扩大油脂加工和林产化工生产规模,使茶油精加工率达到80%,茶粕、茶壳等利用率达到80%,实现油茶产业总产值1.8亿元,税收0.28亿元。

(二)发展模式

1、组织形式:公司+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等。

2、运作方式: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即采取政府适当补助、合作组织培训技术、企业订单回收产品、农民出地栽种的方式,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三、建设原则与规划布局

(一)建设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

2、坚持与生态林业、旅游林业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的原则;

4、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的原则;

5、坚持与新农村建设、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和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二)规划布局

1、立地要求。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坡度25°以下、背风向阳、微酸性至酸性、土层厚度80厘米以上、肥沃疏松的红壤、黄壤或黄红壤种植。

2、区域布局。根据气候、土壤、种植基础和区位差异,规划丁陂、瑞林、九堡、冈面、大柏地、拔英、日东、壬田、泽覃、谢坊等乡镇为高产油茶基地重点种植区。

3、示范基地。市、乡两级要选择符合立地要求和区域布局,面积集中、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立高产油茶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培育一批油茶种植大户和企业,从而带动全市油茶产业的发展。示范基地面积要求:市级5000亩以上、乡(镇)1000亩以上。今年先行抓好1个5000亩以上,3-5个1000亩以上规模的油茶种植示范基地。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健全机构。市现代农业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由市林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油茶产业发展的基地规划指导、协调林地流转、督查基地建设进度和质量、年度考核验收等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精心组织油茶产业建设各项工作,积极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2、组建合作组织。各乡(镇)要引导油茶林经营户积极发展油茶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政府引导,以油茶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

(二)加大扶持力度

1、资金筹集。市财政每年安排350万元油茶发展资金,同时采取“项目资金扶一点、银行贷一点和种植户筹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油茶开发资金。市林业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退耕还林项目资金要重点用于扶持油茶生产;市水保、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部门要安排一定的项目资金用于扶持发展油茶生产;各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扶持油茶产业的发展。

2、扶持方式及标准。凡符合种植条件要求,集中连片新开发油茶林,成活率、亩株数等达标且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的,市财政按每亩3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金扶持,其中200元用于优质苗木良种购买补贴,100元用于肥料及抚育补助;低产油茶林垦复补植改造、集中连片面积200亩以上且符合改造标准的,市财政按每亩5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金扶持,主要用于优质苗木补植补造。争取的上级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市、乡两级规模以上示范基地的林间道路、水利等配套设施建设。

3、山地政策。一是以林农为主体,广泛发动群众以家庭或联营的形式开发油茶;二是鼓励以“山地入股、实物分红”的形式合作开发油茶,林地使用权人与投资者按比例分红;三是对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油茶开发大户可实行租赁或转让开发,推进规模经营。

4、开发方式。一是鼓励个人(含机关干部)、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跨行政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通过与农民合股或租山地等各种形式,参与油茶林基地建设。二是在做好现有低产油茶林更新改造的同时,鼓励利用宜林荒山荒地、火烧采伐迹地、雨雪冰冻灾害损毁林地以及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等“四旁”土地新造油茶林。严禁借油茶开发之名乱砍滥伐林木,更不能毁坏现有生态公益林和植被好、生态区位重要林地上的林木。

(三)加强管理服务

1、苗木管理。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种苗一律使用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省林科院、省林业厅种苗站、赣州市林科所和丰城市白土镇等省林业厅指定供苗单位的优质油茶嫁接苗,确保油茶基地建设种苗质量。市林业部门要加大油茶种苗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种苗生产经营秩序,依法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假劣种苗行为。

2、技术推广。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新造油茶推行“三大一篓”,即:大苗、大穴、大肥、营养(袋)篓育苗造林。每亩种植100株,行距3米、株距2.2米,合理密植、集约经营,力促油茶丰产丰收。建立技术培训制度,分层次、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油茶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开展“一对一”技术帮扶和送科技下乡活动,把实用技术普及到户。

3、采摘管理。为保证油茶种植经营户的利益,提高茶籽含油量,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制订乡规民约,落实好严格的油茶管理措施,对成熟的油茶要及时采收,严禁抢摘、偷摘油茶。

茶油实训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S162.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遂昌县金竹镇地处遂昌西北部,距县城48km,东南部和应村乡、大柘镇相邻,西接湖山乡,北毗高坪乡并和衢县交界,全镇面积140km2,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4665人。2011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19426万人,居民人均纯收入7556元。金竹镇是丽水市首批中心镇,近年来,金竹以中心镇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原生态精品农业镇,通过油茶等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较好、较快发展,农业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有效改善。

2 项目概况

油茶是金竹镇的传统林业经济作物,金竹镇向来就有“浙西南油库”之称。目前全镇有山油茶面积5万亩,主要分布在古楼、茶竹岭、和夏东等村,占全县山油茶种植总面积的1/5以上。2008年金竹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进行了金竹镇油茶无公害标准化推广实施示范项目申报,经省质量安全协调办公室审查,2009年4月,《金竹镇油茶无公害标准化推广实施示范》项目列为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并在当年的项目审查中被评为优秀。通过开展油茶标准化栽培,促进了金竹油茶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了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增加山区农民收入。

3 主要做法

3.1 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油茶标准化生产水平,促进效益林业发展,成立了由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金竹镇油茶无公害标准化推广实施示范项目实施小组负责项目实施工作,同时,积极聘请林业、标准化方面专家亲自把脉项目推进,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实施《金竹镇无公害油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意见》、《金竹镇无公害油茶村村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办法》,并与各建设基地相关村签订《无公害油茶生产基地建设责任书》,明确责任。建成4个无公害油茶示范区,总计面积7000亩。基地内设立826个示范户,应用推广浙江省无公害油茶籽地方标准,从土壤管理、病虫害控制及生态环境等环节入手,采用平衡施肥;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不用高残高毒农药;通过建设水土保持林带、立体经营等方法改善和维持油茶生态、生产环境等无公害生产技术,以点带面推动无公害油茶标准化建设。

3.2 示范推广,辐射带动

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项目建设在《浙江省无公害油茶籽油地方标准》基础上,结合油茶生产特点,还分别制订了《金竹镇无公害油茶丰产技术(标准化)推广》、《金竹镇无公害油茶生产模式图》,让林农一目了然,按图操作,达到标准化生产效果。同时,以品牌为纽带,建立了以企业加基地连农户的标准化推广模式和质量运行机制。在机制带动下不断提高示范基地油茶效益,以经济增收吸引广大油茶种植户参与油茶标准化生产,进而在全镇形成良好的标准化推广示范氛围。

3.3 强化培训,提高效果

加大宣传,提高标准化推广的实际效果,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重点开展了以油茶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的生产管理技术、食品安等内容培训。项目实施以来,共举行6次专项培训班,还通过召开过座谈会、示范户现场指导、林业站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培训等其他方式进行宣传培训,据统计参加培训人员和接受指导人员达900余人次,发放《金竹无公害油茶生产模式图》1000余份,《金竹镇无公害油茶丰产技术(标准化)推广》资料400余份,通过宣传培训,提高了林农操作技术水平,强化了林农对油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意识。

3.4 加强监测,把好质量

一方面积极申请,借助省、市、县各级检测机构技术力量,经常性开展产品监测和技术指导。同时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不定期对农户记录情况及基地农药使用等生产过程及投入品进行检查、监督,对违规操作者进行处罚。并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协调会议制度,完善自律和约束制度,使油茶标准化生产过程形一个完整的监督网络。与遂昌文泰山茶油厂、浙江回龙油茶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做好做强“金竹”牌山茶油,发挥优势,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影响,加强产品竞争力,同时以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经营形式给当地林农带来实惠,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林农油茶生产的积极性。

4 特色工作

4.1 以节庆文化为亮点,加大油茶品牌宣传

金竹镇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以节庆文化提升金竹油茶底蕴,不断加大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提升金竹油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2008~2011年连续4年成功举办“金竹山茶油开榨节”,使每年国家、省、市级媒体和消费者聚焦金竹开榨节,对金竹油茶品质、品牌和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深入报道,同时,一批大型企业通过活动开展参与金竹油茶产业发展,从资金、技术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大帮助,有力地推动了金竹油茶品牌建设和产业健康发展。

4.2 以中心镇建设为契机,助推油茶产业优化升级

金竹以中心镇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打造“原生态农业精品镇”的战略目标,积极培育原生态农业,主打山油茶品牌。金竹镇素有“浙西南油库”之称,栽培山油茶已有2300多年历史,原生态的生长环境,原生态的榨取工艺,原生态的食用方式造就了原生态的金竹山茶油。金竹镇紧紧抓住山油茶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做到产业成形与转型并举,发展以质量和速度为先,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发展水平,并坚持从品牌、科技、诚信方面入手,抓好产业的谋划和管理:一是鼓励茶油加工企业打品牌,打造产业龙头企业;二是利用现代先进适用技术对低效油茶林进行低产改造,在改善茶油品质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三是对茶油加工企业加强诚信教育,着远山茶油产业的长远发展,金竹镇在部分加工户提出诚信经营倡议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山茶油加工行业自律细则,使每一个加工户都以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精心维护金竹山茶油原生态的高贵品质,为金竹山油茶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5 效果分析

通过项目实施,建成油茶基地7000余亩,辐射推广面积4万亩,带动户数872户。2011年山油茶种植面积达2.8万亩,产山茶油30余万kg,山茶油价格稳定在56元/kg,亩产达650余元,实现产值1800余万元,成为惠及全镇广大群众的支柱产业。2012年,油茶更是喜获大丰收,全镇油茶产量增加约1/3,在山油茶产量单方取样对比中,最高亩产2500斤,单株产量达100kg,全镇油茶产值有望突破2000万元。借助油茶标准化种植推广,使油茶从粗放经营向规范化管理转变,从无标准生产向标准化生产,增强了林农标准化意识、无公害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提高了林农的科技素质。形成以龙头(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经营形式,树立当地油茶品牌形象,辐射和带动周边乡镇油茶产业按照无公害标准高效益生产,不仅提高油茶的经济效益,增加了林农的收入,同时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推进金竹油茶可持续经营。同时,项目实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为市场提供安全健康食品,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茶油实训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TS2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1000920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绿色健康食品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茶油是一种高级保健食用油,具有诸多医疗和保健作用,被称为“油中之王”、“东方橄榄油”[1],其价格也一路飚升,这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宽阔的门路。但油茶产量低、效益差等问题一直困绕着遂昌县油茶产业发展。为此,遂昌县以培育原生态山茶油为着力点,以项目实施为突破口,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积极推动遂昌县油茶产业提升项目建设。

油茶产业是遂昌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县现有油茶面积4 867.7hm2,在浙江省油茶面积中位列第5,是浙江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县,其中,金竹镇1 733.3hm2,占35%。遂昌县油茶大部分是20世纪60、70年代种植,品种混杂、主要是普通白花油茶,在高坪、应村、白马山等地有部分红花油茶。为进一步加快遂昌县油茶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经营水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遂昌县油茶产业提升项目建设总规模283.3hm2,其中高产良种推广示范基地66.7hm2,先进技术推广和应用示范基地216.7hm2,建设油茶主林道8hm2,培训林农1 000人次,新建合作组织1个,建立科技示范户管理50户,预算总投资365万元,经过近1年的实施,己全部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2 遂昌县油茶产业现状

油茶产业提升项目是遂昌县油茶栽培历史以来投资和工程量最大的项目,完成建设总规模335.7hm2,项目区涉及金竹镇、湖山乡、大柘镇、云峰镇、王村口镇、应村乡、北界镇、高坪乡、三仁乡、新路湾镇和湖山林场等10个乡镇、1个林场、26个行政村,中心区在金竹镇,辐射区包括金竹镇等10个乡镇周边村,项目区油茶面积3 680.3hm2。为切实做好项目实施工作,遂昌县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工作理念,通过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林农作为经营主体的自身投入,在全县掀起了现代农业建设的高潮。

2.1 经济效益

目前遂昌县油茶低产林每公顷生产初制原油90kg,加上茶饼300kg、茶壳1 500kg,产值4 200元,扣除每公顷生产成本2 250元,净利润为1 950元;先进技术推广和应用示范基地油茶平均生产粗制毛油30kg/hm2,产值1 200元/hm2,每公顷增加收7 800元,总产值45%万元;油茶新品种造林基地投产后生产粗制毛油35kg以上,预期收入达到30 000元/hm2,总产值240万元。因此,遂昌县油茶产业提升项目完成后,实现总产值547万元,与2007年相比可增加产值478万元,项目区油茶人均增收880元,产区人均增收1 336元,其中油茶人均增收432元。同时油茶林道的建设,可相应节约施肥、采摘的人工成本,成效明显。

2.2 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期,上万个劳工日参与油茶产业提升项目实施,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科技推广和科技培训,农民的素质和科技水平的总体上得到提高,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发展油茶生产,使油茶产业走上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使之成为遂昌县新的农村主导产业,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3 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改善了油茶产区生产和生活环境,也进一步推动了遂昌县旅游和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减轻林农对木质资源的依赖,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3 遂昌县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1)遂昌县是个山区县,基础设施差,油茶林生长的地方立地条件较差,给肥料运输带来较大的困难,加上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幅度提升,项目建设成本较高。

(2)油茶良种苗木奇缺,质量不高,价格偏高,农民心理很难接受,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

(3)遂昌是欠发达地区,项目配套资金有限,按照绩效评价指标与标准“整合资金规模”难度较大。

4 发展遂昌县油茶产业的对策

4.1 强化领导与引导

(1)加强组织领导。以加强油茶产业发展的领导,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各部门的协调,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行政管理和协调工作。

(2)科学合理规划。按财政部和省厅文件要求,早部署、早行动,狠抓落实,精心编制《遂昌县油茶产业生产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积极行动,开展规划落实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服务生产、安全经济、效益显著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项目落实到村,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人,使林农参与建设,实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双赢目标[2]。

(3)落实政策扶持。为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要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对新造林油茶示范基地、油茶低产林改造进行一次性补助。

4.2 坚持自愿与自立,保证项目建设有效推进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做到充分相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认真组织群众、积极引导群众,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研究政策措施,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开展项目建设。

(1)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林农自愿,政府引导和扶持,农民投工投劳开展油茶产业提升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区大多数的林农受益。

(2)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在质量和技术上严格把关,坚持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全程监督,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严格控制资金使用,坚持事务公开、财务公开,加强审计监督,确保项目扶持资金全部用在油茶产业建设项目上,打造廉政工程。

4.3 创新机制,提高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

(1)高产良种示范基地与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相结合。充分利用土地整理项目的空闲土地和机耕路建设,节约投资。

(2)经营机制上创新。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油茶林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流转,推动油茶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油茶经营效益。

(3)与遂昌县原生态油茶精品园区建设相结合。施放有机肥,开展集约化经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着力打造原生态油茶示范基地,增强示范带动能力。

(4)与扶贫帮困相结合。遂昌县油茶产业提升项目主要在低收入贫困村建设,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4.4 加大油茶扶持力度

遂昌县油茶面积大,是浙江油茶产业规划中的重点县,油茶增产增效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好,农民对油茶高产良种种植和低产林改造积极性高,遂昌油茶产业提升项目很受林农欢迎,但建设规模偏小,因此要求继续实行油茶产业提升项目,在项目建设上向欠发达地区倾斜,扩大农民受益面,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加快欠发达农民脱贫致富。

4.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遂昌地处山区,油茶一般生长在立地条件较差,经济不发达的村庄,基础设施差,集体经济薄弱,更需要对油茶基地的道路、水利设施建设给予扶持,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油茶新品种苗木繁育工作,降低苗木价格,对种植油茶新品种农户给予苗木补助。

茶油实训总结篇(5)

本文为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项目(2011年)阶段性成果。

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学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其栽培面积达400×10hm2,年产茶油约20万吨。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是世界上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享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油生产和消费迅速发展,油茶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加快玉山县油茶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油茶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促进山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油茶资源及其经营现状

1.油茶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玉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经117°51′至118°25′,北纬28°-28°56′之间。全县国土总面积17.3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2.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4.2%;有林地面积7.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3.6%;经济林面积2.4万公顷,油茶面积2.2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9.2%,占经济林面积的91.1%;森林覆盖率65.1%。玉山县属怀玉山脉,整个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和西北部是山区,海拔高度一般在500米以上,地形为低山丘陵地,土层深厚,土壤以红壤为主;西部、中部和东北部一些部分是低山丘陵地,坡度在20°-35°之间,海拔产200-450米。属中亚东南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日照时数为1947,7小时,年均气温17.5℃,年平均降雨量1840.9mm。地形、土壤和气候都非常适合油茶生长。该县各乡镇均有油茶分布,但主要分布在临湖镇、南山乡等乡镇。现有油茶林面积32.2万亩,其中初产期约2万亩,盛产期10万亩,衰产期20.2万亩。按产权分:公司1.42万亩,国营林场0.3万亩,其余均为林农个人。油茶林常年平均产量在3—5kg/亩左右,大小年比较明显,通常大年产油量在5—6kg/亩,小年则不到3kg/亩。近几年新造林地1.42万亩(优良品种面积约14000亩)还未进入投产期。

2.油茶经营管理水平

玉山县绝大部分的油茶属于人种天养,经营管理比较好的面积占20%左右。1994年资源清查时,有油茶面积41万亩,而到2003年清查时全县锐减至32.2万亩,每年减少1万亩以上,主要是因人种天养荒芜掉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经进行了大面积的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改造后连续4年丰产,其中临湖镇藻溪村、小溪村,原童坊乡后叶村、锦溪村,试验地年均亩产油量17.65kg,最高32.5kg。

3.油茶优良品种繁育情况

优良品种繁育是林业建设的基础。林木良种繁育周期长,任务重,而且短期内效益很难一时显现,隐蔽性大。但种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营造林质量的提高和森林三大效益的发挥,事关林业建设的大局。我县油茶传统上多采用实生繁殖方式,近年在无性繁殖方式上也得到了改进和推广应用。从2005年开始有个别专业户,从省林科院购进高产无性系油茶苗种植,如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从2006年开始建设高产无性系油茶,并大面积推广。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种植高产油茶林近14000亩,其中春源公司10000亩。为更好地建设和管理好基地,春源公司特成立了江西春源油茶基地有限公司和春源油茶生产协会,与省林科院合作的优良油茶木无性系繁育基地已繁育300余万株。

4.油茶生产加工与综合利用现状

经多年发展,玉山县油茶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总体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只停留在手工作坊生产加工初级阶段,精深加工能力低。全县本地油茶生产加工企业主要有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三清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冠圣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创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4家,其中上规模的企业只有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1家,属于国家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年生产加工茶油约0.8万吨。这些企业主要从事有机山茶油初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以及油茶基地建设等,年总产值4.8亿元,占玉山县林业经济总量的54.4%;其余都是各乡镇林农自家的手工压榨的小作坊,科技含量很低,只能满足自身或本村农户的用油需求。在发展过程中,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从事油茶在美容护肤等方面的精深加工研究开发,增加油茶开发的技术含量,深度挖掘油茶的功能,提高油茶产品的附加值。该公司现已打造出多个省内外知名的油茶精深加工产品品牌,其生产的“得尔乐”牌精制食用山茶油系列产品,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企业研究开发的附属油茶精深加工美容护肤产品如净白补水沐浴露、润肤补水精华保湿水等,也驰名中外。

二、问题与分析

1.油茶品种差,产量低

该县油茶大部分都是上世纪60—80年代采用实生种子繁殖的,长期以来,由于品种良莠不齐、立地条件差、树林老化等,造成该县油茶产量低、效益差,且油茶面积缩减明显。

2.投入不足,管理粗放

绝大部分的油茶属于人种天养,很多农户一般摘完油茶籽就不再对自己的油茶林进行后期的管理,不愿意投入资金和肥料等,技术抚育措施不配套,都是采取零散粗放式的管理,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最低产量只有2-3kg亩。

3.企业规模小,缺少品牌

该县油茶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大多数都是分散的家庭作坊式加工,加工工艺采用民间传统的液压式土榨方法,技术含量低、效率低、茶油质量得不到保证,市场占有率低,市场竞争力差。同时,对茶油精炼、茶枯饼、茶壳等的综合利用缺乏应用技术,油茶产品单一,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其次,品牌建设薄弱:一是油茶加工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二是品牌建设投资非常有限,品牌推介不力;三是经营加工企业分散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4.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

该县油茶林许多分布在偏远地区,山高路远,交通非常不便,致使油茶生产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油茶基地基础设施较差,油茶栽培区的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几乎空白,传统的肩扛背驮方式已无法使油茶经营所需农资上山,直接制约了油茶集约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5.政策扶持少,服务体系薄弱

油茶基地基础设施较差,政府补助资金缺乏,没有扶持政策。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科技推广能力差,农户在技术方面、市场信息方面得不到帮助。

三、前景与对策

1.前景分析

(1)保障全民健康的需要

茶油是绿色无公害产品,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远远高于菜油和花生油,甚至比橄榄油还高出7个百分点。同时,茶油还含有特定的生理活性物质山茶甙,不含胆固醇、不含黄曲酶素和任何

人工调味剂、防腐剂,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降低胆固醇、软化心血管等保健功效。为此,茶油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

(2)农村农民致富的需要

油茶是一种常绿、阔叶、长寿的经济树种,一次种植,多年受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按2009年毛油价格40元/公斤计算,一个农户如果种植10亩亩产茶油40公斤的优良高产油茶林,6年至8年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以收获茶油400公斤以上,年收入可达1.6万元左右,可谓是“绿色银行”。农村闲置地可通过自主经营、租赁热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油茶产业建设,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调整林种结构的需要

油茶不仅是优质木本油料树种,还是很好的荒山绿化树种,在南方红黄壤土地治理中被广泛应用。由于油茶有较好的防火隔离作用,在南方的防火隔离带中也是一个较好的树种,还可以改变当地林种结构单一的问题。

(4)缓解粮油矛盾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人民对植物油的需求急剧上升。但在我国的植物油供求结构中,菜油占据约95%以上,菜油的生产占用了我国大量的耕地,每年需要拿出大量生产粮食的耕地来生产食用油料作物,原本有限的耕地日趋紧张,粮食安全存在隐患。而油茶深加工企业的蓬勃发展,油茶资源大量快速增加,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既能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不与粮食争地,符合我国山多地少的实情,同时又能满足人们对高档植物油的需求。

(5)产业发展形势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2007年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后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重点支持适宜地区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对油茶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在国家有关规划、政策性文件中纳入了油茶方面的内容,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林业局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等有关文件,并在规划编制、资金争取、造林准备、种苗生产、贷款贴息、宣传发动、科技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油茶产业发展,油茶产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2.对策

(1)提高认识,制定政策,构建油茶产业社会化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组织保障。县政府要把发展油茶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予以鼓励和支持。组建由从事油茶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加工利用等方面的专家构成的油茶产业发展协会,在科研、良种推广、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等方面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二是建立投入保障。充分利用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把油茶基地建设与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鼓励社会资本、民间投资及外商投资的政策和措施,更好地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或外资参与油茶产品的生产和开发。三是建立种苗保障。加强种苗基地建设,严格实行油茶种苗准入制,推行“四定”,即定点供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做到“三清楚”,即品种清楚、种源清楚、苗木销售去向清楚。严把种苗质量关,加大种苗执法力度,坚决打击非法经营、以次充好和制售假劣苗的行为,从根本上杜绝非良种苗木造林。四是建立政策保障。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积极倡导“公司+基地+农户(或油茶专业合作社)”的油茶产业发展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以油茶专业合作社的形式,统一组织茶苗供应、生资购买、技术培训、低产改造、病虫防治和产品销售。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林农素质

坚持科技兴油,依靠科技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制订培训计划,编写通俗易懂的培训材料,有针对性的进行油茶生产技术方面的培训。依托县林业推广站和各乡镇林业合作组织,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对接、送技术下乡,逐步让农民学会嫁接、育苗、种植、修剪等一系列实用技术。建立技术承包责任制,种苗供应单位对提供的良种,要从造林到田间抚育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同时,要组织农民到油茶产业发展较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借鉴经验,促进发展。

(3)加快林地流转,强化示范,实现规模化经营

坚持集约经营、规模发展、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的原则,切实加强引导,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到油茶种植上来,使油茶生产从广种薄收、人种天管向精耕细作转变,引导农民像种粮食一样管理油茶林。把油茶生产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油茶规模较大的6个乡镇,建立不少于10处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高产油茶示范基地,通过建设一批油茶示范村、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油茶承包种植大户等方式,引导带动农民发展油茶生产。根据造林经营者的意愿、实施能力,鼓励林地流转,以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共同投资发展油茶产业,实现规模化经营。

(4)重视低产林改造,逐步实现油茶良种化

茶油实训总结篇(6)

1 林溪乡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意义

历史上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三江,属部级重点林区县之一,是全区有名的杉木、茶油、毛竹、茶叶四大商品基地县。我县是全国油茶重点县之一,现有油茶面积位居广西第一,全国第二,具有“广西油海”之称。现有油茶面积41133hm2有余,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0.8%,总产值达28.0791亿元,获“中国茶油之乡”称号和全国“100个经济林(油茶)示范县”称号。油茶不仅是广西省,更是三江县林溪乡的大宗经济林,是主要木本食用油料林。据2009年二类调查,林溪乡油茶面积6340hm2,占有林面积的56.7%,年产茶油500t~650t,这是我们林溪乡的主要特产。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大多数林农只是广种薄收,经营保守粗放,品种混杂,且多数为50年代所营造,林木老化,单产低,平均每667㎡产茶油6kg~8kg之间,按目前市场价计,每667㎡产值只不过72元~96元左右,经济收益差,林农收入少,致使发展油茶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三江是广西产油区,林溪乡又是三江的一大产油乡,油茶生产是我们林溪乡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采用科学管理技术改造油茶低产林,改变油茶产量低、产值低、收入少的“两低一少”现状,增加林农收入,提高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已十分必要。我们林溪乡已进行油茶低改十年,收效显著,例如2004年林溪乡冠洞村石文耀农户带状施肥0.5hm2,次年茶油每667㎡平均产量由原来7.5kg到15kg,增长了2倍。还有这五年来平地棉吴仲和农户也是带状施肥0.7hm2,这0.7hm2地在这五年都有所增长,从原来产茶油100kg~150kg增加到现在400kg~500kg,如果全垦深挖垦复,收效会更显著。这十年来我乡每年都有油茶低改指标67hm2~100hm2,林农都尝到了甜头,所以纷纷都要求扩大改造面积。如果我们抓住机遇,因地改造,使每667㎡产油量由改造前6kg~8kg提高到35kg~40kg,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大大提高。

2 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措施

油茶低产林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民生工程,直接关连着千家万户,关系着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应始终按照系统工程的的方法深入组织实施。

2.1 管理措施

2.1.1 制定目标,明确对象

现在目标是有,对象却难以确定。例如上级给我乡67hm2低改任务,我乡政府要按村按户分配,14个村一分每个村不到6.7hm2,我林业部门又要求连片规划,6.7hm2规划下来,又有那么几户外出打工无法施工,只有又重新规划几百平方米或者几千平方米,如此一来变的既分散又难以管理。本来想以点带面,连续给肥料给几年,但次年林农又外出打工,只有又重新规划,如此一来变成今年几户,明年又几户,根本无法保持连续性,不连续就不见效果,就无法带动群众积极性。对象不明确就无法带动群众自觉性,没有自觉性,只有长期依赖政府,政府又没有这么多资金来投入,最终导致项目失败,目标也达不到了。

2.1.2加强宣传,统一认识

长期以来,林农对油茶生产习惯广种薄收、粗放经营,不愿投劳、投资促产,为使产区广大群众真正了解油茶低改的必要性,紧迫性,争取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县乡应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电影、录像、广播、墙报、山歌和现场会等形式深入广泛的进行宣传动员,以统一思想认识,调动广大林农参与油茶低改的积极性,要让林农能不依赖政府的投入,自己主动改造。

2.1.3 搞好培训,树立样板

我们前几年下乡指导发现,林农对技术方面可以说是零。因此我们要从培训骨干入手,同时建立更多更好的样板试验示范林,做到以点带面,全行推进。现在县乡技术人员到村、到点进行指导和示范已经七年时间,最后还是没有效果,农民还是不相信科学,还是老思想,老传统。原因有三:(1)培训班学员年龄基本都是50岁以上,文化程度较低,无法理解。(2)学员只是为了领取政府培训补贴才去培训。(3)示范时把该剪的突长枝、枯死、病虫枝、重叠枝、细弱枝、内膛枝、寄生枝、下垂枝、脚枝等剪掉,但农民统统舍不得。因此要搞出一个样板,抓好低改培训工作,县乡技术人员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开班技术指导,并做示范,更要带动年轻人积极投入生产当中。

2.2 技术措施

2.2.1 清理林地

清理林地主要是把油茶林地的杂灌砍除,挖掉老残及病弱茶树,使保留下的茶树有一个良好生长环境。

2.2.2 修枝整形

把枯死枝、病虫枝、重叠枝、细弱枝、内膛枝、寄生枝、下垂枝、脚枝等剪掉。对树形高大,营养生长过旺的一般去顶回缩,以培养结果枝。修剪时以疏剪为主,同时要求因树制宜,剪密留稀,去弱留强,以形成合理树形结构。

2.2.3 深挖垦复

第一年全垦深挖一次,深度20cm~25cm,往后每年夏季浅锄一次,深度10cm~15cm,垦复后适当施肥。

2.2.4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油茶低改成效最快的一种措施。根据油茶生长、结实的生理措施,施肥以磷肥和氮肥为主。当年垦复时施肥,施肥一律沿树冠投影边缘处沟施(也就是滴水线),施后盖土。

2.2.5 更新改造

茶油实训总结篇(7)

在市林业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市森工(油茶)局在推进油茶、毛竹两大产业、招商引资、行业管理及机关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

全市完成新造高产油茶林11.01万亩,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在圃苗木5226万株(含今年新嫁接数和去年留床二年苗),占全省的38%。我市油茶产业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在深圳举办的2011油茶产业招商推介会上,签约油茶产业项目17个,签约资金15亿元。

毛竹产业初步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呈现出后发优势,产业富民效应增强,产业招商成果丰硕。在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期间举办的招商推介会上,签订竹产业项目11个,引资额度17.9亿元。

招商引资工作在去年引进油茶产业项目落户区的基础上,今年又成功引进了“富晒皇菊种植加工”农业产业化项目落户明月山。

行业管理工作,服务与监督并举,林业公路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机关建设以服务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学习型机关建设为重点、以“十要十戒”活动为抓手,工作作风有了新变化。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油茶产业

1、苗木生产:全市在圃(去年留床)二年生苗2785万株,其中,中心城区1365万株。今年新嫁接育苗346亩,嫁接数量2441万株,其中,中心城区208亩,嫁接数1526万株,共有23个育苗单位(户)开展了油茶育苗,主要分布在渥江、芦村、彬江、西村等乡镇,育苗质量均达国家标准并普遍好于往年,通过努力,今年争取到省定点育苗指标350万株。

2、苗木调配:协助市政府调拨一年苗44万株,二年苗55万株,容器苗50万株免费供给各项目县造林。

3、油茶种植:截止4月底,全市完成油茶造林11.01万亩;其中中心城区3.36万亩。至12月20日,今冬全市油茶造林整地7.3万亩。

4、基础服务:草拟了《油茶产业升级年工作方案》、《油茶产业三年升级战工作方案》、参与“产业富民工程”调研,并起草调研报告。制订《2011年油茶产业考核办法》等,组织相关人员对中心城区育苗质量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督查。

5、绩效评估:与省油茶办一起对项目县进行了绩效考评。现代农业油茶产业示范县(全省21个、我市5个),分列全省前十名的有4个暨、、、分列全省第2、3、7、8名。

6、科技推广:我局实施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油茶育苗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协作的省林科院油茶低改项目也通过科技部验收。市本级油茶施肥试验项目正在实施。协助福建林科院到我市进行科研取样,协助国家林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对我市油茶进行定点监测。

7、学习考察:陪同或接待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国家林业局宣传办、等到我市考察油茶产业,同时,派出2人带队,组织项目县技术人员到福建参加国家林业局人才交流开发中心举办的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建设学习班。

8、技术培训:协助由中国林学会、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在举办的“油茶实用技术培训班”筹办工作。协助省油茶办在我市8个项目县进行的“油茶修技整形”实地培训,全省开训仪式在我市高安举行。

9、示范带动:我市出席了在广东梅州召开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会上,国家林业局授予我市星火农林科技油茶基地为“全国油茶科技示范基地”(全国19家),授予青龙高科、御润坊“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全国43家)。

(二)、毛竹产业

为加速竹产业发展,竹产业办加强了领导,充实了新的力量,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1、编制完成《2011年农业重大产业重点工作安排(竹产业)》、《201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分解表(毛竹产业部分)》、《2011年农业重点项目落实责任表(竹产业)》、《竹产业三年升级战推进工作方案》、《2011年度竹产业升级年工作方案》、《竹产业升级年工作考核检查办法》、《2011年市毛竹产业目标任务及实施方案》、《市2011年毛竹产业目标任务分解表》、《市林业局2011年竹产业工作考核考评办法》、《国家林业局竹产业2011年-2020年规划》(市数据)、《2011年度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毛竹特色产业项目实施方案表》(市部分)、《市“十一五”林业龙头企业的科研项目情况表》和《市毛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调整数据样表制作和基础数据的收集准备工作。编制完成《市竹木产品年度报表》报市林业志办公室。

2、10月15日至19日,以“弘扬竹文化、低碳我先行”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在成功举办,在大会执委会活动组织部直接领导下,我局承担了开幕式、竹业博览展销会、新闻会、竹文化节颁奖会及竹产业发展培训等任务,取得了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和实施工作。所做工作得到了领导和来宾的一致好评。在市委、政府召开的总结表彰会上,我局有4名同志受到市委、政府表彰。

3、参加市委统一组织的“产业富民工程”之一的毛竹产业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

4、对市二届政协六次会议第63号提案进行答复,并与提案人见面沟通,提案人非常满意。

5、按月调度汇总竹产业升级年主要数据,并及时上报市农业重大产业升级办。

6、参与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对我市冬笋质量的抽样监测。

(三)、产业招商

1、积极参与油茶产业招商引资活动,协助我市于4月29日成功的在深圳举办了(深圳)油茶产业招商推介会。油茶产业项目签约17个,签约资金达15亿元。

2、引进的“富晒皇菊种植加工”项目,在明月山和工业园区分别建立了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顺利通过了市外向型经济工作考核验收。

3、抽派一名精干力量到市林业局招商办专职从事招商引资服务工作。

(四)、行业工作

1、抓好林化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加强了对松脂采集的监督管理。

2、参加了全省松脂采割工作会议,制定了“市松脂采割管理办法”,待上报审定。

3、派员对宜丰、的松脂采割工进行了技术培训。

4、完成了全市“林业产业年鉴”的编纂工作。

5、在市林业局领导下,对全市木材加工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向市政府递交了“市木材流通有关情况的汇报”。

6、林业公路通达工程,批准立项26公里,项目全部通过省局的验收。林业公路示范路建设项目得到省森工局批准立项,建设单位获得10万元建设资金补助。

7、组织了对林业公路硬化工程项目及全市林区防火与营林道路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申报工作。

8、出席了在浙江义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参与馆的筹备及招展任务。青龙高科等企业的产品在国家主题馆展出。

9、在林产工业发展论坛上,全省13篇优秀论文中,我局占有5篇。

(五)、企业拆迁

1、由副局长漆永华同志在一线长期驻点林建拆迁现场,与企业留守人员一道深入职工家庭,聆听群众的倾诉,及时发现苗头,化解了大量的纠纷矛盾。二线人员把握好政策关和手续关。坚持“一事一议”政策,以拆促迁。妥善处理遗留问题,既坚持原则,又灵活掌握。

2、为120户职工办理了拆迁及购房手续,占应搬迁162户的74%。争取了3户廉租房指标,安排给林建公司经济困难的拆迁户。

3、在处理遗留问题中,为5名职工办理了置换身份手续并领取了经济补偿。

4、做好全市森工企业及市直森工企业改制的汇报材料及各项报表等。

5、严格规范操作森工改制资金专户经费使用及审核工作,做好拆迁收付款和证照手续办理工作。

(六)、机关建设

以开展“创先争优”、“产业升级年”、“发展提升年”等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机关建设。

1、加快机关干部职工能力和作风升级。严格落实《2011年度市森工(油茶)局学习计划》。举办了“让身边的老百姓说共产党好—追思贾克玖同志先进事迹手记”、“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我为产业升级献一策”等专题学习,做到人人都发言。召开了领导班子“如何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民主生活会、组织收看了“感动中国”、警示教育片“落马的县官”等节目,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前往正邦集团油茶林基地、飞宇、松涛竹产业企业参观学习和甘坊林场毛竹林实地学习。

2、完成了市直机关工委对我局“创先争优活动暨党建工作管理”的考评工作和党员承诺、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等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了建党90周年歌咏大赛。并派员参加了市委组织的“三同四民”活动。

3、积极配合油茶、毛竹产业办,做好上传下达,协调内外,重要情况准确报送。

4、协助央视7套、日报、电视台等媒体做好我市油茶、毛竹两大产业发展相关情况的宣传报道。向国家油茶产业办及时报送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相关信息,在中国绿色时报、中国经济导报、省林业产业网、日报、赣西晚报、林业信息等有关媒体及相关网站发表有关报道26篇。

5、5月6日,我局办公搬迁新址,各办公室桌椅等全部更新,并增加了电脑等设施,办公条件大为提升。

6、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干部职工的人员待遇问题得到市领导和编办领导的理解和关心,全体在册人员已全部按财政全额补助人员管理,解决了这个干部职工多年期盼解决的遗留问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拆迁任务繁重,情况复杂,工作量大,拆迁进展相对较慢。

2、机关人员素质、能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2012年工作打算

1、继续抓好高产油茶基地建设,抓好苗木质量管理。督促相关县(市、区)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

2、继续通过实施毛竹资源培育、产品加工贸易、竹文化以及基础支撑四大体系建设,加快毛竹产业发展。

3、继续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做好企业、大户和重点项目的跟踪和服务工作。

茶油实训总结篇(8)

论文摘要: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油料树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本文从国家政策扶持、乡土资a.4k势、生态县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吉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契机,分析了吉安县油茶种植的历史与现状,并从经济核算角度阐明了吉安县油茶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最后提出了关于发展吉安县油茶产业的几点思考。

 

   吉安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地处吉泰盆地中心、赣江中游;资源丰富,物产众多,是国家省级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吉安县79.8%的人口在农村,要加快吉安县经济建设,就必须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从吉安县的经济形态来看,发展油茶产业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一条好路子。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其种子提取的茶油与世界上公认最好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一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食用油的要求越来越高,茶油以其合理的脂肪酸组成、丰富的营养成分与明显的保健功能,逐渐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油茶树常绿、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四季常青,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宜于丘陵和山区发展。一次种植,百年受益。油茶花大而艳丽,既可观赏,又是一种蜜源。油茶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备的优良树种,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促进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可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油茶树也是吉安县广布的乡土树种,辖区内各乡镇均有天然分布,土壤、气候等条件都十分适宜于油茶种植,其人工栽植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1吉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契机

1.1国家为发展油茶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扶持20o7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包括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在内的油料生产扶持力度。2008年元月,温家宝总理专门就我国油茶产业发展问题作出“请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作出规划,并研究相应措施”的重要批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全力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提升油茶产业化水平,并决定把油茶生产作为21世纪先导工程和林业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内容来抓。2008年,中央财政设立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各地粮油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据了解,针对目前我国食用油紧张问题,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我国中长期的食用油发展规划》,其中油茶发展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环被提了出来。为改善地方经济结构、配合国家林业政策,从2006年起,江西省开始实施油茶产业“1155”工程,2007年江西省利用省级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投资500万元用于油茶特色产业项目建设;2008年按新造油茶林14.7元/hm2,低产林改造5.3 hm的标准给予补助。

1.2开发利用资源优势的有效选择江西省是油茶的中心产区之一,全省各地均有油茶林分布,总面积达74.7万hm,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7.14%、占经济林总面积的77.5%;年产油量约5万t,总面积和年产油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吉安县以山地、丘陵为主,林业用地面积12.6万hm,是耕地面积的3倍,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在山,希望也在山。吉安县的山地土壤主要为黄壤、黄红壤,丘陵平原多为红壤,含养分较丰富,呈酸性或弱酸性;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土壤和气候条件均适合于油茶的栽培和生长,是油茶树的适生区,而且广大的丘陵山区漫山遍野都有天然油茶树分布,油茶野生资源相当丰富。

1.3以生态立县、走绿色发展之路的迫切需要油茶树寿命长,优质高产,长年受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它适应性较强、耐贫瘠、抗干旱,是改造红壤的先锋树种。油茶是深根型树种,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是优良的荒山绿化及水土保持树种;其叶厚革质,树皮光滑,能起防火作用,又是营造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油茶树还是常绿树种,抗污染能力强,其花朵艳丽、花期长,极具观赏价值。在丘陵山区,利用荒山荒坡栽培油茶,可以缓解油料作物占用耕地的矛盾,腾出耕地来发展其它农业生产,这符合吉安县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4稳定食用油市场、满足多方巨大需求的合理选择一是人类健康的需求,二是无害化生产的需求,三是弥补油茶原料严重不足的需求,四是加工增值的需求。油茶籽含油率25%~28%,按2008年市场行情,每千克油茶籽成本为6~8元,每千克毛油的净成本在20元左右,剩余的副产品茶枯收入可抵上加工费用,市场销售价一般在36~40元/kg,生产加工环节利润相当可观。

2吉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潜力

吉安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是我省主要的油茶产区之一,2003年二类调查数据显示,吉安县油茶面积892.2hm,其中天然林145.8hm,人工林79.7hm,主要分布在梅塘、永阳、登龙、北源一带。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有两次发展高潮,20世纪70年代末全县油茶面积突破8000hm,到80年代后期,油茶产业一度低迷。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种苗培育数量不能够满足需求;二是资金、问题,油茶前期投入相对较高;三是林地问题,只有油茶形成规模生产,才能取得较高的比较效益。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步流向城市,许多地方油茶林被毁,目前全县油茶面积降到900hm左右。为了加快吉安县经济建设步伐,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吉安县已悄然兴起开发油茶产业的热潮。如:马山林场的低产油茶林改造;江西九岳造林开发有限公司在北源等乡镇利用冰雪灾害形成的荒山、残次湿地松林地,与当地进行股份制合作,建成了2200hm“金庐陵油茶示范基地”,现已种植油茶33.3hmz。但总的来说,吉安县油茶仍然“养在深闺人未识”,状况令人堪忧。

吉安县油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以恢复到8000hm油茶林计算,平均每公顷油茶林产油6ookg,每千克价格按40元计,则每公顷茶油产值可达2.4万元。全县8000hm可年产茶油480万kg,总产值1.92亿元。据估算,采摘茶果、晒选、熟山垦复等用工每年每公顷茶林需要465人次左右。可见,在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特别能够显著增加社会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另外,油茶产业带动下游工厂式榨油产业共同发展,按全县年产茶油480万kg计,每千克榨油纯利以0.5元计,即可获利240万元。整个油茶产业链年纯收入将达到6ooo多万元,以20%上交县财政计,收入可达1200多万元,将对县域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3对吉安县发展油茶产业的几点思考

3.1加强领导,把油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

3.1.1强化组织规划政府要高度重视油茶生产,把油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油茶林开发工作责任制,确保油茶产业“专人专抓专管”,像抓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一样下达任务,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有奖惩。同时,摸清全县油茶的分布、类型和数量等基本情况,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订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紧扣发展目标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把油茶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狠抓落实。

3.1.2强化示范引路按照“农民自愿、服务引导”的原则,切实加强引导,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到油茶生产上来,使油茶生产从广种薄收、人种天管向精耕细作转变,引导农民像种粮食一样管理油茶林。要把油茶生产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一般一个乡镇可抓1~3个重点村,每村再重点抓几个大户。通过建设一批油茶示范村、奖励一批油茶大户的方式,引导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展油茶生产。

3.1.3强化政策支持首先要加速油茶林地流转。在自愿、合法、有偿的前提下,鼓励油茶林地向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油茶生产大户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其次要争取项目资金。在不违背政策前提下,从农业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山区库区补偿资金以及林业等方面的有关资金中,切出一块用于扶持油茶发展。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服务力度。再次要加大奖励力度。通过财政资金奖励的办法,鼓励群众种植和改造油茶林。

3.2依靠科技。挖掘油茶生产潜力油茶并非低产树种,油茶产业并非低效产业。据调查,油茶的投入产出比为1:3.1,高于柑桔的1:2.8。但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与突破,必须要提高油茶种植的科技含量,保持高的技术起点,走“科技兴油”之路。

3.2.1因地制宜选准品种良种是油茶生产的突破口。在选择品种过程中,要与本地土壤、气候等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因地制宜。大力开展油茶品种的选优改良工作,当前最关键的工作是尽快确定适合吉安县栽培的优良品种类型,并选育出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油茶新品种,逐步形成吉安县油茶的优良品系。

3.2.2建立高产栽培示范园形成一套适合吉安县立地条件栽培的油茶高产稳产的技术方案。

3.2.3抓好油茶低改技术的推广应用吉安县现有成林油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老、残、荒、劣、杂、病等情况,这部分油茶林产量仅为100kg/hm左右;实践证明,通过低产林改造技术综合应用,茶油产量至少可达330ke,/hm,按市场价40 kg,吉安县现有900hm油茶林,年收入可达近千万元,完全可以成为吉安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林业局从上世纪90年代起已经将油茶低产林改造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3.2.4抓好培训搞好科技服务要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油茶生产技术培训。要注重建设发展油茶产业的科技服务网络。创新科技服务方式,鼓励科技人员走出机关,以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形式深人生产第一线,搞示范、树样板,切实有效地推动良种良法的推广。

3.3培育龙头,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

3.3.1培育龙头一是靠强联大育龙头。鼓励现有茶油加工企业引进资金和生产工艺进行嫁接改造,通过联舟成舰做大做强。二是招商引资育龙头。精心包装油茶产业项目,大力开展油茶招商,吸引客商来兴办大型加工企业或建设基地。三是落实政策育龙头。认真落实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在油茶精深加工上多费心思,多做文章。

茶油实训总结篇(9)

论文摘要: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油料树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本文从国家政策扶持、乡土资a.4k势、生态县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吉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契机,分析了吉安县油茶种植的历史与现状,并从经济核算角度阐明了吉安县油茶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最后提出了关于发展吉安县油茶产业的几点思考。

吉安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地处吉泰盆地中心、赣江中游;资源丰富,物产众多,是国家省级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吉安县79.8%的人口在农村,要加快吉安县经济建设,就必须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从吉安县的经济形态来看,发展油茶产业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一条好路子。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其种子提取的茶油与世界上公认最好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一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食用油的要求越来越高,茶油以其合理的脂肪酸组成、丰富的营养成分与明显的保健功能,逐渐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油茶树常绿、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四季常青,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宜于丘陵和山区发展。一次种植,百年受益。油茶花大而艳丽,既可观赏,又是一种蜜源。油茶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备的优良树种,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促进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可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油茶树也是吉安县广布的乡土树种,辖区内各乡镇均有天然分布,土壤、气候等条件都十分适宜于油茶种植,其人工栽植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1吉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契机

1.1国家为发展油茶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扶持20o7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包括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在内的油料生产扶持力度。2008年元月,温家宝总理专门就我国油茶产业发展问题作出“请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作出规划,并研究相应措施”的重要批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全力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提升油茶产业化水平,并决定把油茶生产作为21世纪先导工程和林业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内容来抓。2008年,中央财政设立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各地粮油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据了解,针对目前我国食用油紧张问题,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我国中长期的食用油发展规划》,其中油茶发展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环被提了出来。为改善地方经济结构、配合国家林业政策,从2006年起,江西省开始实施油茶产业“1155”工程,2007年江西省利用省级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投资500万元用于油茶特色产业项目建设;2008年按新造油茶林14.7元/hm2,低产林改造5.3 hm的标准给予补助。

1.2开发利用资源优势的有效选择江西省是油茶的中心产区之一,全省各地均有油茶林分布,总面积达74.7万hm,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7.14%、占经济林总面积的77.5%;年产油量约5万t,总面积和年产油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吉安县以山地、丘陵为主,林业用地面积12.6万hm,是耕地面积的3倍,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在山,希望也在山。吉安县的山地土壤主要为黄壤、黄红壤,丘陵平原多为红壤,含养分较丰富,呈酸性或弱酸性;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土壤和气候条件均适合于油茶的栽培和生长,是油茶树的适生区,而且广大的丘陵山区漫山遍野都有天然油茶树分布,油茶野生资源相当丰富。

1.3以生态立县、走绿色发展之路的迫切需要油茶树寿命长,优质高产,长年受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它适应性较强、耐贫瘠、抗干旱,是改造红壤的先锋树种。油茶是深根型树种,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是优良的荒山绿化及水土保持树种;其叶厚革质,树皮光滑,能起防火作用,又是营造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油茶树还是常绿树种,抗污染能力强,其花朵艳丽、花期长,极具观赏价值。在丘陵山区,利用荒山荒坡栽培油茶,可以缓解油料作物占用耕地的矛盾,腾出耕地来发展其它农业生产,这符合吉安县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4稳定食用油市场、满足多方巨大需求的合理选择一是人类健康的需求,二是无害化生产的需求,三是弥补油茶原料严重不足的需求,四是加工增值的需求。油茶籽含油率25%~28%,按2008年市场行情,每千克油茶籽成本为6~8元,每千克毛油的净成本在20元左右,剩余的副产品茶枯收入可抵上加工费用,市场销售价一般在36~40元/kg,生产加工环节利润相当可观。

2吉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潜力

吉安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是我省主要的油茶产区之一,2003年二类调查数据显示,吉安县油茶面积892.2hm,其中天然林145.8hm,人工林79.7hm,主要分布在梅塘、永阳、登龙、北源一带。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有两次发展高潮,20世纪70年代末全县油茶面积突破8000hm,到80年代后期,油茶产业一度低迷。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种苗培育数量不能够满足需求;二是资金、问题,油茶前期投入相对较高;三是林地问题,只有油茶形成规模生产,才能取得较高的比较效益。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步流向城市,许多地方油茶林被毁,目前全县油茶面积降到900hm左右。为了加快吉安县经济建设步伐,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吉安县已悄然兴起开发油茶产业的热潮。如:马山林场的低产油茶林改造;江西九岳造林开发有限公司在北源等乡镇利用冰雪灾害形成的荒山、残次湿地松林地,与当地进行股份制合作,建成了2200hm“金庐陵油茶示范基地”,现已种植油茶33.3hmz。但总的来说,吉安县油茶仍然“养在深闺人未识”,状况令人堪忧。

吉安县油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以恢复到8000hm油茶林计算,平均每公顷油茶林产油6OOkg,每千克价格按40元计,则每公顷茶油产值可达2.4万元。全县8000hm可年产茶油480万kg,总产值1.92亿元。据估算,采摘茶果、晒选、熟山垦复等用工每年每公顷茶林需要465人次左右。可见,在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特别能够显著增加社会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另外,油茶产业带动下游工厂式榨油产业共同发展,按全县年产茶油480万kg计,每千克榨油纯利以0.5元计,即可获利240万元。整个油茶产业链年纯收入将达到6OOO多万元,以20%上交县财政计,收入可达1200多万元,将对县域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3对吉安县发展油茶产业的几点思考

3.1加强领导,把油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

3.1.1强化组织规划政府要高度重视油茶生产,把油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油茶林开发工作责任制,确保油茶产业“专人专抓专管”,像抓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一样下达任务,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有奖惩。同时,摸清全县油茶的分布、类型和数量等基本情况,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订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紧扣发展目标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把油茶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狠抓落实。

3.1.2强化示范引路按照“农民自愿、服务引导”的原则,切实加强引导,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到油茶生产上来,使油茶生产从广种薄收、人种天管向精耕细作转变,引导农民像种粮食一样管理油茶林。要把油茶生产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一般一个乡镇可抓1~3个重点村,每村再重点抓几个大户。通过建设一批油茶示范村、奖励一批油茶大户的方式,引导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展油茶生产。

3.1.3强化政策支持首先要加速油茶林地流转。在自愿、合法、有偿的前提下,鼓励油茶林地向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油茶生产大户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其次要争取项目资金。在不违背政策前提下,从农业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山区库区补偿资金以及林业等方面的有关资金中,切出一块用于扶持油茶发展。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服务力度。再次要加大奖励力度。通过财政资金奖励的办法,鼓励群众种植和改造油茶林。

3.2依靠科技。挖掘油茶生产潜力油茶并非低产树种,油茶产业并非低效产业。据调查,油茶的投入产出比为1:3.1,高于柑桔的1:2.8。但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与突破,必须要提高油茶种植的科技含量,保持高的技术起点,走“科技兴油”之路。

3.2.1因地制宜选准品种良种是油茶生产的突破口。在选择品种过程中,要与本地土壤、气候等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因地制宜。大力开展油茶品种的选优改良工作,当前最关键的工作是尽快确定适合吉安县栽培的优良品种类型,并选育出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油茶新品种,逐步形成吉安县油茶的优良品系。

3.2.2建立高产栽培示范园形成一套适合吉安县立地条件栽培的油茶高产稳产的技术方案。

3.2.3抓好油茶低改技术的推广应用吉安县现有成林油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老、残、荒、劣、杂、病等情况,这部分油茶林产量仅为100kg/hm左右;实践证明,通过低产林改造技术综合应用,茶油产量至少可达330ke,/hm,按市场价40 kg,吉安县现有900hm油茶林,年收入可达近千万元,完全可以成为吉安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林业局从上世纪90年代起已经将油茶低产林改造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3.2.4抓好培训搞好科技服务要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油茶生产技术培训。要注重建设发展油茶产业的科技服务网络。创新科技服务方式,鼓励科技人员走出机关,以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形式深人生产第一线,搞示范、树样板,切实有效地推动良种良法的推广。

3.3培育龙头,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

3.3.1培育龙头一是靠强联大育龙头。鼓励现有茶油加工企业引进资金和生产工艺进行嫁接改造,通过联舟成舰做大做强。二是招商引资育龙头。精心包装油茶产业项目,大力开展油茶招商,吸引客商来兴办大型加工企业或建设基地。三是落实政策育龙头。认真落实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在油茶精深加工上多费心思,多做文章。

茶油实训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234-03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天然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广西主要的传统特色经济林。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促进广西山区综合开发,发展山区经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长期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做大做强广西油茶产业,有利于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实现广西林业千亿元产业目标,步入全国林业强省区行列。

一、加快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2009年,广西区党委、区政府确立了把广西打造成全国林业强区的目标,把油茶产业列入了广西优先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并设立了5000万元油茶产业专项资金,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广西区人民政府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了油茶产业发展基金;且制订了2009年-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力争2015年全区油茶种植面积达到900万亩,2020年达到1200万亩,形成年产值超200亿元的油茶产业。

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改变人民的食油结构,促进人民健康;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提高广西食用植物油生产能力,保障粮油安全;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油茶产业,对于促进广西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建设林业强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广西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油茶资源丰富。全广西现有油茶林面积500多万亩,是全国油茶重点产区之一,油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列全国第三位,油茶科技研发成果列全国第二位,单位面积产量位于全国第一位,资源优势非常明显。目前,广西现有规模的油茶加工企业10家,精炼油加工能力超过6万吨。在油茶良种繁育研究方面,先后选育出全国第一个油茶良种――岑溪软枝油茶及一批优良无性系。2002-2009年广西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广西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广西油茶良种共20个,其中种子园良种1个,优良无性系19个。

2.广西油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广西油茶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相对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来说,全区还存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一些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问题。缺乏科技支撑是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下面从科技角度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1)科技投入少。广西虽然已经成为林业大省,但对于林业科技投入还很少,在油茶等经济林方面的研究投入更是少,基础性的研究还需要加大投入。(2)良种选育和推广严重滞后,油茶品种低劣,科技含量不高。广西虽然选育出不少油茶良种,但推广力度不够,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目前,全区真正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面积仅占油茶林总面积还不到20%,80%以上是本地普通油茶品种,种类繁杂,且性状表现差异较大。而且,广西目前的油茶良种刚刚培育和审定,还没有来得及推广,少数良种推广应用处于不规范的自发状态。(3)实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跟不上生产需求,油茶林效益低。据调查,广西油茶生产目前尚没有成熟配套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推广到农村基层。广西没有专门的油茶研究开发中心,油茶丰产综合技术研究和配套技术还不完善,大面积的油茶低产林的科技开发有待提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经营管理也远远不够,产品精深加工的科技支撑力也不强,导致油茶种植比较效益偏低,严重阻碍了油茶产业持续发展。(4)经营粗放,缺乏科技含量。长期以来,油茶种植以农户自主经营为主,种植分散,由于受技术、经济、市场等因素的制约,管理较为粗放,集约化程度很低。林农关于油茶经营的知识基本靠父辈口传身教,零零星星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即使目前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的技术队伍因人员不齐,待遇较低,也难以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5)科技服务体系亟待加强。广西在油茶生产存在重选育轻扩繁与推广应用的现象,缺乏产、学、研的联结机制,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推广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研究与生产脱节,科技服务队伍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基层单位、企业的科技人员紧缺。

三、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格局

1.广西发展油茶产业的优势。广西发展油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广西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符合油茶生长习性,大部分地区是油茶适生区域。二是群众基础较好。油茶是广西主要的传统经济林之一,山区群众有种植油茶的传统,经过长期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三是加工能力较强。油茶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超过6万吨油,精炼油生产能力超过2万吨,加工能力已超过现有油茶资源的原料提供能力。四是有科技作支撑。广西开展油茶研究工作已有40余年历史,在油茶种质资源调查、品种改良、良种繁育、丰产栽培配套技术、低产林改造等试验研究和科研成果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努力构筑广西油茶产业良性发展新格局。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油茶产业必须科学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林农和业主为主体,以良种壮苗、丰产栽培、低产林改造、提高单产为切入点,以油茶加工新工艺、新产品提高综合效益为重点,以示范和龙头企业基地建设为引导,加强政策扶持和科技服务,科学、合理、统筹规划油茶产业发展布局,推动油茶产业跨越发展。首先,建设一批良种选育基地。在广西林科院、岑溪、三江、巴马、田阳、桂林、柳州、贺州等地,建设10个良种油茶采穗圃,总面积1600亩;在三江、鹿寨、巴马、凤山、田阳、凌云、龙胜、平乐、八步区等30个县、市,建设30个良种油茶苗圃,总面积4800亩。其次,建设一批重点优质高产油茶原料林基地。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与地方产业规划的前提下,规划油茶原料基地建设,促进油茶产业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集约化发展,形成若干油茶产业带,辐射、带动全区油茶产业全面发展。全区重点在三江、融水、融安、鹿寨、巴马、凤山、右江、田阳、田林、凌云、隆林、那坡、龙胜、平乐、昭平、八步、富川、平桂等主要产区布局发展油茶原料林基地。第三,大力培植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将油茶企业纳入自治区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范围,鼓励油茶龙头企业发展“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油茶产业化水平,促进油茶产业化经营。

四、实施科技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广西油茶产业经济的对策措施

根据规划,未来10年,广西油茶产业年产值每5年要翻一番:2010年全区油茶年产值超过50亿元,2015年达到100亿元,2020年达到200亿元。发展壮大广西油茶产业经济,要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有利生产、满足需求的原则;安排好产业发展序列,处理好重点产业与一般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推进油茶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各种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组合,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力向油茶产业流动,增强油茶产业经济发展后劲,使油茶产业经济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1.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政府及企业都应当增加科技投入,不仅要争取科研管理部门资金,各地政府还应列出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划拨资金用于科研,以保证基础科研的强度与水平。规范油茶生产配套技术,改进油茶提取精炼工艺,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炼茶油,拓展油茶用途,并进一步开展油茶综合利用研究,为社会提供多种产品,形成油茶基地、生产和综合加工一条龙的产业,提高油茶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促进油茶产业化发展。

2.依靠科技,加速油茶生产良种化。良种选育在继续选择优良无性系的同时,要重点对现有的优良杂交组合和优良家系中进行筛选,为生产者提供更为优良的好品种。要注意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开展油茶基因学研究,通过基因工程定向培育出产量更高、含油量更高、抗逆性更强的油茶新品种。建立油茶科技示范基地,引导农民种植,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油茶良种基地建设是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要引进高产优良油茶品种,建立油茶良种园,进行组培快繁。

3.大力开发科技攻关,破除油茶产业发展瓶颈。广西区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生产及加工企业密切配合合作,同时借助外部科技力量,针对油茶产业发展中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联合攻关。力争短期内在良种选育、加工工艺、新产品开发、技术质量标准制定4个方面取得突破。应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油茶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与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油茶质量等级,使之走向国际市场。要加大油茶综合利用研究,以油脂和茶枯、茶壳为原料的生活用品、林化产品的研究开发。

4.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油茶产业开发升级。油茶并非低产树种,油茶产业并非低效产业,但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与突破,最终要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一是良种选育促进油茶增产;二是攻克了油茶嫁接苗技术关;三是苗木培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四是推进浸提油茶加工,提高出油率。要充分发挥种植大户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以龙头企业原料基地为示范,带动社会资本和林农投入油茶资源培育,通过示范点榜样辐射和带动全区掀起发展油茶产业的热潮。

5.加快科技研发和推广,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要加强油茶科研开发推广平台建设,整合广西现有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等单位中的相关科技资源,引进区外油茶产业优秀人才,组建广西油茶产业研发人才小高地,提升广西油茶整体研究水平。特别是要依托广西林科院科研力量,建立油茶研究开发推广质检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广西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联合组织科技攻关,加大油茶研发力度,支持各生产经营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推广油茶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技人员全过程技术服务,切实提高油茶集约经营管理的科技水平。

6.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要协调一致,积极主动做好科技服务和指导工作。应开展多种形式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和科技人员全过程的技术服务,以提高单产和效益为最终目的。组织成立油茶产业发展专家服务队,开展油茶科学栽培、标准管理的指导和技术服务。油茶重点产区建立油茶专家咨询服务机构,以帮助广大农民掌握科学的油茶种植管理技术,并聘请专家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课题组.财政支持广西油茶产业发展中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23)

2.陈秋华.又好又快发展油茶产业[N].广西日报,2009.06.15

茶油实训总结篇(11)

(一)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据全面统计,2008年全县粮食产量75.3万吨,比上年增加4.2万吨,增长5.9%;油菜籽产量8.7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长5.1%;棉花产量13290吨,比上年增加2274吨,增长20.7%;茶叶产量4350吨,比上年增加68吨,增长1.6%;柑桔产量98500吨,比上年增加8217吨,增长9.1%。牲猪出栏115.79万头,比上年增加1.2万头,增长1.0%;水产品产量4.3万吨,比去年增加0.02吨,增长0.5%。

(二)特色农业发展呈区域化。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农林牧渔各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了优质稻米、特色水果、优质苎麻、畜禽养殖、大叶茶四大高效特色农业产业。盘塘、马鬃岭、漆河、黄甲铺的优质柑桔、黄甲铺、理公港、太平桥的优质苎麻,枫树、青林、漳江、深水港的畜禽养殖、太平铺、茶庵铺的大叶茶,牛车河、瓦尔岗的不上火辣椒等均达到一定的规模。**县已成为中南五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等。

(三)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2008年,**县有古洞春、腾琼2家企业的4个名牌产品茶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全县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个数分别达13个和18个;陬福牌大米、三尖牌鸡蛋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认证总个数达9个;义哥牛肉、佳奇桂花糖、蜀中情特色食品获第十届省农博会金奖;“康多利”茶油和菜油,获得湖南省农博会金奖、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称号。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和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并呈现出规模化迅速扩张趋势。2008年,新培育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总数居全市第一。湘鲁万福、三尖农牧两家龙头企业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全市唯一的县级参观点。全县共有杰新纺织、明月油脂、四喜养殖、跃宇竹业、金果果蔬等8家规模出口企业,出口基地12万亩,年出口创汇2723万元,比上年增长9%。主要出口品种有棉布、桔片罐头、竹地板等,远销美国、欧盟、新加坡、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引资新建了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腾琼野茶神粉厂,项目投产后,茶农从茶叶中获得的收入将由以前的每亩不足2000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新引进了**市文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国家油茶产业开发政策,发展壮大**县油茶产业。

(五)农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2008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使全县农民专业组织总数达104个,合作社成员达3.1万人,带动农户15.6万户,户平年纯收入4.5万元。三江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范围扩展到周边地市及湖北、重庆、江西等省市,被列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验交流参观点,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个合作组织示范单位之一,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

(六)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积极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2008年共向上争取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沼气等农业投资项目33个,到位资金16400万元,比上年增加3800万元,增长30%,有效地扩大了资金投入,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制约现代农业创优发展的瓶颈

(一)资源制约。**农业资源是有限的。**县农用耕地128.1万亩,82.23万农业人口中有劳动力47.95万,人平耕地1.56亩,开发潜力十分有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土地资源日趋减少,形势比较严峻。在农业资源紧缺的同时,部分地方土地掠夺性经营,粗放式耕种仍然存在、农业生态比较脆弱、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日渐突出。

(二)市场制约。多年来政府培育的优质水稻、优秀水果、优质茶叶、优质油菜、优质苎麻、名优生猪等特色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1][2]产业,随着全国农产品质量的普遍提高,大中城市纷纷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对**农产品质量和营销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缺乏市场经验,科技及信息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对生产、流通、销售中遇到的问题很难做出合理的判断和科学的选择。

(三)科技制约。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农业生产服务部门人员很难做到有充足的精力主动为农服务。尽管农业部门

多次组织农技人员开展了农业科技攻关、生产技术服务等,但辐射带动和应用推广效益并不十分明显。

(四)素质制约。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据统计,2008年底,全县47.95万农村劳动力中约22.9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致使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在年龄和文化知识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人口和户数比例在逐步增大,这种低素质、弱体力的农村劳动力,导致了传统农业、粗放经营的恶性循环,必然会对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延缓了现代农业的推进步伐。

(五)投入制约。由于目前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回落,对农业的投入有所减少。县乡财政困难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现代农业;其次是农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收入低者缺钱投入,收入高者不愿投入,而把有限的资金转移到城镇购房或伴君(子女)读书等方面。这些因素致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塘、堰、库、堤等维修受阻。

三、现代农业创优发展的对策

(一)稳定粮食生产,巩固传统农业。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首位,抓住当前国家扶持力度大的机遇,加强宣传,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10万亩以上,双季稻复种面积增加到150万亩以上,力争更多投入,多争单产、多争总产。

(二)抓住市场前景,壮大特色农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和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市场对接工作,按照“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壮大蛋鸡养殖、生猪养殖、纺织、糖业、果业、竹业、油脂、茶叶、苎麻、富硒柑桔、鲁胡子辣椒、现代烟草、康多利茶油菜油、猪鬃加工等特色产业,并充分利用冬闲田,扶持发展油菜种植等冬季农业。重点扶持发展古洞春、滕琼茶叶有限公司,发挥特色,合理扩建销售点,将太平铺、茶庵铺两地建成全省茶叶重点乡镇;大力扶持发展湘鲁万福有限公司,扩大品牌效应,构建产、销一体化,促进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三)依托本地优势,创精品牌农业。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巩固、培育、做大、做强、做优一批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展示展销会等各类平台,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依托**绿色生态、革命老区等特色优势,创古洞春大叶茶、腾琼野茶王、金信竹业、跃宇竹业、富硒柑桔、康多利茶油菜油、鲁胡子辣椒、**土鸡等农业品牌,提高**县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

(四)加大监管力度,构建绿色农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全程监控,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及物理防治技术,大力推行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模式,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将优质稻、富硒柑桔等农产品发展成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五)健全协会组织,提升合作农业。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提升水平为重点,加大科技、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服务力度,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依法、规范发展。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六)结合旅游开发,发展观光农业。坚持因地制宜、树立特色、科学发展的原则,发展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抓住**“武陵渔川”沅水风光带开发、桃花源旅游开发的契机,以特色基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突破一、二、三产业界限,在县城郊区、桃花源旅游区、特色产业区等地采取农业园区型、休闲体验型、科普教育型、资源景观型、特色农产品型、“农家乐”型等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广大群众不仅可以观光、采果、采茶、体验农作和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还可以住宿、度假和游乐。茶庵铺镇松阳坪可利用茶园基地被确定为部级无公害茶叶基地的先决条件,借助“**野茶王地理标志品牌保护”的东风,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品味、创“茶叶生态园、观光休闲园”的观光农业。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