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0 14:54:49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篇(1)

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未对准可以使用相关测量方法进行补偿。例如,在Sherlock软件中可以得到零件的长度,方法是使用线peek找到所要测量的端点,然后使用距离公式计算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这样,测量值就将保持恒定。只要它的一个端点没有移出相应的线区域即可。

然而,一些情况下则需要绝对对准。此时如果使用理想模板,或者测量的是一个小零件,若还不考虑零件位置的正常变化,那么过度扩大感兴趣区域就不太可能保证鲁棒性。在这些情况下,利用机器视觉软件sherlock的landmark就很容易解决零件不能对准的问题。

2 零件对准工作过程

当检测的零件不在最初训练的位置时,Sherlock的零件对准功能依靠Landmarks可自动找到所要检测的位置。所有点的读数都可以在读数编辑对话框中标记为Landmark。通过指令返回Landmarks标记点的位置后,便可根据landmarks的位置对所要处理的peek进行自动定位。

2.1 零件只发生移动时的对准

当所检测的零件只发生X方向或Y方向的移动时,只需要一个landmark点进行定位就可以实现自动对准。其操作过程如下:

(1)首先在所拍摄的合格零件图像上选定一个点作为定位点(landmark),如利用矩形peek的Smart-Search分析算法对零件的某一特征部分进行训练,并将该特征的best point作为定位点(landmark)。

(2)将矩形peek的范围拉大,使所检测的零件中与所训练的特征相应的特征部分总在该peek范围内。

(3)对需要检测的区域进行训练,并添加相应的程序。

(4)运行检测程序,当零件位置发生移动时,所要检测部位的peek就会根据landmark点自动精确的找到所要检测的部位,并进行检测。

图1中,将十字架作为训练模板,十字架的中心作为landmark,需要检测的位置为梳状齿。当零件发生移动时,peek B可以自动找到所要检测的位置。

2.2 零件既发生移动又有旋转时的对准

当检测的零件相对于训练模板在位置上既有X、Y方向移动,又发生了旋转时,用一个landmark就不能找到所要检测的位置。此时可在sherlock中使用两个landmarks来实现自动对准。其中一个land-mark计算移动的信息,另一个计算旋转的信息。其操作过程如下:

(1) 在所拍摄的合格零件图像上选定两个可以被可靠定位的特征点作为定位点(landmarks)进行训练。

(2) 训练完成后分别将两个特征点的peek拉大,以使每一个特征点都在自己的peek范围内。

(3) 对需要检测的区域进行训练,并添加相应的程序。

(4) 运行检测程序,当零件位置既发生移动,又发生旋转时,所要检测部位的peek就会根据land-mark点自动精确的找到所要检测的部位并进行检测。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篇(2)

一、改革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推行模块化教学

在模具实训教学中推行四个教学模块,坚持“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讲练结合、实践先行、趣味伴行、模块化教学方式组织实施。根据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就业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将模具实训教学以四个教学模块的形式开展教学,模具实训教学模块内容如下:

1、专业技能教学模块:

1)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模具钳工所有基本操作技能,打好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基础。

2)拓展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车床的、铣床、磨床、焊接等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展就业途径。

3)数控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仿真技能、CAD/CAM软件应用教学,了解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

2、核心技能教学模块:

1)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拆卸、测绘实训教学,将测量技术、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模具材料热处理、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塑料工艺与模具结构等多门理论课程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课程。

2)模具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教学,了解模具使用设备冲床、注塑机等,掌握模具安装、调试、维修方法。

3、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

通过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4、技能鉴定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技能鉴定实训教学。

二、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制定优化的实训教学计划

改变以往在2-3学期以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为主的模式,学生实训了很长时间还不知道模具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困惑。优化模具实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的实施。

1、第一学期在以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2、第二学期在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和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增加拓展实训教学模块和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了解专业内容,巩固专业思想。

三、模块化教学在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的情况,现将部分实训教学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做法总结如下:

1、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教学目的:一是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模具工作原理,拆装工具的使用等;二是通过测绘了解模具零件的尺寸,绘制测绘零件草图,绘制零件正规图,标注零件的尺寸及公差,零件的材料,技术要求等。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分阶段逐步实施,在第二学期引入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时,因部分专业课还未开设,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欠缺,那么这一阶段以模具拆卸教学为重点,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工作原理,掌握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拆装工具的使用。

2、模具制造实训模块

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目的:通过模具制造实训使学生掌握模具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艺、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装配,巩固专业思想。模具制造实训模块内容包含冲压模具制造实训教学和塑料模具制造实训教学。

1)在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实施中,采取个人独立完成到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遵循渐进、有简到难的教学顺序;讲练结合、实践先行的教学手段。

2)学生第一次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要求学生每一个人独立完成模具制造,使学生掌握模具制造从零件的准备、零件的加工、零件的组合、模具装配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独立完成模具制造的能力。

在后续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采用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小组成员四人,推选小组组长一人全面负责模具制造的进程、任务分配、协调小组成员零件加工精度和加工进度,通过模具制造实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课题,增强班级观念,团队观念。

其次模具制造过程组织管理,模具制造零件多、标准件使用多,如果组织管理安排不当,将可能造成零件丢失、标准件使用过多、钻头铰刀丝锥等工具损坏严重、零件加工精度不高、模具制造效果差等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对模具零件加工提出要求,零件精度按图纸加工,如果图纸未规定公差则由教师制定公差,将零件的加工按课题要求对待,每加工好一个工件先由组长进行初检,教师进行复检,然后教师按小组分类统一管理工件,这样教师可以掌握模具制造进度、零件加工精度、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使用和标准件使用等情况。在成绩评定中采取以小组为评定对象,展开小组间竞赛,综合考察模具制造中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零件组合精度、模具装配精度、原材料的使用数量、标准件使用数量、工具损坏情况、团队协作情况、模具制造总体用时等方面评定出小组得分,再由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得分、各自在模具制造中工作情况评定出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成绩;以小组考核的方式评定成绩,可以有效地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锻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团队观念。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篇(3)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3.055

中图分类号:THl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181-03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个学科之间不断交叉融合,各学术领域飞速发展。因此,在这种新的形势要求下,应培养本科生的工程意识,打造具有一定综合素质和掌握机械精度设计基本技能的研究型、应用性人才,为社会提供更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同时教师必须进行与机械精度课程相关的前沿领域学术研究及参与企业横向课题,以及阅读大量相关学科学术文献,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储备才能满足新形式下图纸审核的需求。

一、提高本科生图纸标注能力

机械精度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其内容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学习的瓶颈是绝大多数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工程意识,因此,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求大力推进高等教育以及培养工程意识,实现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理解机械精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零件技术测量的实践技能,并有效提高本科生图纸标注能力,最终使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图纸规范化,旨在统一图纸设计规范和方法,使图纸遵循标准化要求,建立标准化概念,避免重复劳动及图纸混乱。要求本科毕业生加深理解技术制图、机械制图以及公差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正确表达设计图样中的结构和要求,针对本科生提高图纸审核能力的培训如下:

(一)对本科生进行图纸标注培训(特别是机械精度部分的培训)。需要指导教师进行小班机械精度培训,培训内容为:第一,针对机械精度重要基础内容回顾,例如尺寸精度、几何精度、以及表面精度等内容回顾。尺寸精度设计是机械产品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它对机械产品的使用精度、性能和加工成本影响很大。尺寸精度设计包括基准制、标准公差等级和配合种类3方面的选择。几何精度是机械零件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其包括形状公差、方向公差、位置公差以及跳动公差。在零件图上应对零件有要求的部分给定几何精度用来限制形位误差,最终保证配合精度达到工作要求。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功能要求、使用寿命、美观程度都有重大影响。第二,针对标准件相配件机械精度标注内容培训,例如:滚动轴承相配件的尺寸精度、几何精度以及表面精度的标注内容,或者是平键相配件的尺寸精度、几何精度以及表面精度的标注内容等。第三,针对典型零件图机械精度标注的讲解,例如:对二级减速器零件图的尺寸精度、几何精度以及表面精度的标注内容进行讲解。

(二)对本科生进行典型机械产品的功能要求、装配顺序、加工工艺、定位结构进行培训。培训途径有两方面:

第一,利用实验室现有条件进行培训;尺寸精度检测实验的培训,例如:用万能测长仪测量v形块长度的实验。几何精度检测实验培训,例如: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减速器下箱体的平面度误差、圆柱度误差、同轴度误差等项目。表面粗糙度检测的培训,例如: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TR-240测量泵体的表面实验。齿轮精度检测的培训,如图1所示用渐开线测量仪测量齿廓总偏差,或者如图2所示用万能测齿仪测单个齿距偏差以及齿距累计总偏差等实验内容。

第二,与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配合,到企业现场进行培训。例如:去一汽大众、一汽轿车、富维江森、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及客车厂等知名企业进行培训,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能够培养工作中的实战意识,树立企业思维。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

(一)对青年教师进行图纸审核培训。聘请老教师或企业人员针对图纸审核内容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如下:第一,在装配图上各零件排列是否适当,装配位置是否明确,零件是否已全部标出,必要的说明是否明确等。第二,零件号、名称、加工数量是否准确标注,是否明确加工方式(本厂加工还是外购)等内容。第三,尺寸精度、几何精度以及表面精度是否标全,标注的机械精度是否合理等内容。第四,是否采用适于零件性能的材料,是否标注了热处理、表面处理、表面加工的要求等内容。

(二)青年教师进入企业调研和学习。由于大多数青年教师从未进入企业实习,对企业图纸审核机制并不了解,因此,需要青年教师走人企业进行调研和学习。建设一支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热爱本职工作,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创造机会,提升工程实践经验,培养建立既具有理论水平又有现代化的机械加工精度设计基础的高素质教学队伍。

三、图纸标注数据库的建立

针对现有机械精度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建设图纸标注数据库,以便毕业生图纸标注时进行参考,方案如下:

(一)对标准件相配零件的图纸标注建立数据库。例如:滚动轴承相配件(轴颈和外壳孔)的尺寸精度、几何精度以及表面精度的标注建立在该数据库内。以便毕业生在做毕业设计时用到该部分内容时直接参考,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图(a)是滚动轴承尺寸公差错误形式,图(b)是滚动轴承尺寸公差正确形式。通过数据库的建立,使本科生更容易理解图纸标注的正确形式。

(二)对典型零件的图纸标注建立数据库。例如:齿轮、内花键、外花键以及内外螺纹等典型零件机械精度标注建立在该数据库内。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 工程图学;建构主义;零部件;拆装;测绘

Key words: Engineering Graphics;constructivism;components and parts;dismounting;surveying and mapping

中图分类号:TP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217-02

0 引言

工程制图是门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接收对象,采取灌输型的上课方式。在作业方面,停留在记忆和题海战术。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如何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使其更好的与实践相结合,为后续的课程作铺垫,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1 基于建构主义模式的零部件拆装及测绘实践

1.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各高校引进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认知者根据自有的知识体系和经验对新信息加工处理并建构知识的过程。根据以上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完零件图和装配图等相关内容后,进行部件测绘教学,这是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学生在实践中以实战的观点,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拓宽,并获取新知识。

1.2 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先通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达到量的积累。然后,给定一个真实的模拟环境,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产生质的飞跃。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上,也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的思想。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后,再进入到情景教学的环节。根据真实的零部体,分析其工作原理、传动路线、尺寸、加工工艺方案等,并绘制相应的工程图样[1],这个过程为逆向设计。通过测绘实训,采用逆向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形体的表达能力、测绘工具的使用能力、徒手绘制草图的能力、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使其对制图课程的认知结构不断的提炼和充实。

1.3 零部件的合理选择 零部件拆装和测绘实践过程中,以零件作为载体,以测绘和识图、零件表达为主线进行。根据不同的零件,其表达方式不同,包括尺寸标注、加工工艺、公差与配合等方面也不相同,因此也是实训的重点。

教师在选择零部件时应对学习内容进行特征分析,要充分考虑其具有代表性。比如:测绘一级减速箱的主动轴,首先应该了解此轴的基本用途和工艺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测绘,能掌握一般轴类零件的测量方法,更深入地理解轴类零件的视图表达,尺寸标注、几何公差等,实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目的。同时,还应考虑零件难易程度适中性、可行性。一般实训的时间只有1~2周。如果被拆装和测绘的零部件太简单,达不到实训的效果;但若太难,学生望而退步,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规定的时间内也完成不了学习任务。另外,选择零部件时最好能在制图课程的基础上具有延伸性,为后续课程或课程设计作铺垫。

总之,测绘实践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知识建构,而不是简单的把书上的知识照抄,是原有知识的提升。

1.4 数字化教学 数字化教学包括了多媒体资源库、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等多种信息技术的运用。我们运用flash ActionScript脚本语言编程,进行交互式动画设计,并融入到零部件拆装教学实践环节,营造一种数字化的教学环境,虚拟与现实相结合,丰富了建构主义提倡的情景教学,使其更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创造性。不仅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或手段,更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对拆装过程及相关知识的了解。

1.5 拆装步骤及测绘方法 构建主义强调学习是在具有真实问题的环境中,带着问题思考,用问题驱动学习,学会学习隐藏在问题中的知识点,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问题项目教学的方式,突出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和学习内容的综合性。

1.5.1 布置测绘任务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应确定其学习的主题及此项学习的任务的具体要求[3]。为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有真实零部件的基础上,下达实际测绘任务。测绘时要先了解测绘的对象,测绘的第一步是拆卸部件,拆卸部件时就要使用拆卸工具,因此要了解常用拆卸工具的用法。在此基础上,应该观察部件外部有哪些可以拆卸的装配线,了解其工作原理,传动路线。对被测零部件有整体上的认识,根据具体的案例,对后续步骤及大概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1.5.2 画装配示意图 分析完该部件的内外结构和装配线,第二步就是画装配示意图,用简单的线条示意出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拆卸的过程中,将拆下的零件逐一编号,并在零件上贴上编号。画出零件示意图,确定其名称和材料,编写零件明细表。

1.5.3 测绘零件 测绘实训中,将5~6人分为一组,各组选出一位小组长,由其协助教师的管理和小组成员间的协调工作。部件拆卸后,由各小组长将零件分配给组内每位同学分别测绘。在测绘前,先根据已学的知识对零件进行形体分析,以确定视图的表达方案。然后,徒手画视图,画尺寸线、尺寸界线。根据测绘的结果,填写测量尺寸。最后编写技术要求。

1.5.4 拼画装配图 零件草图画完后,由各小组长收起来,复印后给该组的每位同学发一套零件草图,对所画的每一张零件草图进行初审。初审的方法是根据零件草图,按选定的比例用绘图仪器绘制装配图。

根据零件草图画装配图也称为拼图。其具体步骤还是先选择视图表达方案,画视图,标注尺寸,进行零件编号和明细表,确定技术要求。在拼图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一些问题,例如每张零件草图的视图表达是否完整,零件草图的尺寸是否齐全,各零件间的配合尺寸是否协调一致等。如果草图视图表达不完整,尺寸不齐全或配合尺寸不一致,装配图的视图就画不出来。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相互讨论,并由教师逐步引导,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深入,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规律,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并对系统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更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1.5.5 绘制零件工作图 根据校核后的草图,用计算机绘制零件工作图。零件工作图上,应该有完整的尺寸标注、热处理方式等技术要求。

1.6 教师的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导学者,引领者,学习是个交互的过程,建立在相互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导演者之间的协作发展[3]。

在测绘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首先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和规划学习方向,运用“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对测绘实训进行教学设计。其次,用数字化信息教学的方式,集中介绍拆装与测绘的步骤,在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知识点。另外,教师应该提醒或引导学生把握实训的主体内容,控制好学生学习的进度。学生在拆装与测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各不相同,处于发散性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学生的一些疑问进行解答。在协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提出建设性的看法,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地思考,使学生的学习呈循序渐进地过程。最后,教师在实训结束时,会对实训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进行归纳小结。总之,教师充当了幕后者、指挥者、控制者、协助者、引导者的角色。

2 总结

综上所述,零部件测绘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是建立在制图课程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上,根据不同的零部件进行具体分析,体现不同的认知层面。不仅拓宽了制图课程的研究领域,促进了数字化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发展,加深了学生对制图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本质性的认识。该实践环节能设置特定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的思考,获得相关的信息,并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共同研究、相互讨论上提出更新更高的内容。

参考文献:

[1]ISBN:978-7-04-032259-0、钱可强,王槐德.零部件测绘实训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1-106.

[2]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5):77-80.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篇(5)

二、实施流程

实施流程为:明确项目任务一制订计划一实施计划一检测评估一归档应用。首先,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讨论;其次,学生查阅资料制订计划,教师审查指导评定计划是否合理可行;第三,学生分组,并明确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第四,学生白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最后,教师将记录归档,学生在实践中应用。

三、项目课程设计

(一)设计理念

1.校企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掌握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课程“主题”设计学习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确定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综合职业能力。

2.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企业,提前与社会接轨,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入企业的管理和竞争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组体制,设计车间主任、班长、组长、质检员等职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创立优秀班集体。通过任务书的发放、材料的领取、考核标准的制定等组织实施过程,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3.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通过制定工作项目任务书设定具体内容,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修正和评价等环节,真正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只是针对性地讲授、示范、引导。

4.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企业的5s管理模式,并把管理列入考核标准中,使学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习惯中,提高综合职业素养。

(二)设计思路

采用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应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独立学习,并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包含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与应用、金属切削机床等内容,特别适合于采用项目教学法展开教学。其主要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和“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先修实践环节为金工实习。同步实训环节为车、铣、磨加工训练。

为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胜任职业岗位,我们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组织课程内容,最终达到教学预期目的。在多次深入机械加工企业调研后,选择贴近工厂实际的5个典型项目,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计划学时、项目名称、能力目标、知识点、训练方式及结果作如下总结:

1.项目1一轴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 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轴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车床的结构组成;(2)车床的运动特点;(3)车刀的结构、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4)车床附件及作用;(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2.项目2一盘套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 O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盘套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初步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孔加工设备的类型;(2)孔加工设备的结构组成及运动特点;(3)孔加工刀具的种类;(4)孔加工刀具的结构、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5)盘套类零件的装夹;(6)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3.项目3一箱体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 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箱体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刨床和铣床的类型及结构组成;(2)刨床和铣床的运动特点;(3)刨床和铣床--用刀具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4)箱体类零件加工过程夹具的特点及结构;(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4.项目4一圆柱齿轮工艺制定、加工与检

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圆柱齿轮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成形法和展成法的概念及原理;(2)齿廓表面加工设备的类型及结构组成;(3)齿轮加工设备的成形运动特点;(4)齿轮加工刀具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5.项目5一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知识计划10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实践6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不同生产类型的装配工艺特点;(2)熟练掌握装配的三种方法;(3)能够根据装配要求计算装配尺寸链;(4)装配工艺规程。知识点:(1)装配工工作的具体内容;(2)装配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3)三种装配方法的熟练选用;(4)装配精度的检验。训练方式:示范讲解、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

(四)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知识,能够根据零件工作图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本课程的难点是零件的工艺规程的制定、专用夹具的应用、保证装配精度方法的选择。解决办法是以项目形式设计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充分利用优越的实训条件,营造企业工作环境,将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将老师知识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聘请企业专家答疑,从而多途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中的难点和疑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教学方法实施过程

(一)创设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工艺编制、工艺系统的正确选择及使用等技能,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课程改造。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

(二)“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

“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将实训基地模拟为工作车间。建立学生自己的班组,生产过程中班组长要负起责任,发挥组织、协调、沟通等作用,使职业能力得到锻炼。二是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订。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项目的零件图、装配图分析,项目工艺规程定制,所需工艺系统、装备及材料,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和完成项目的注意事项等。三是工作过程。制订完工作计划后,学生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由组长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零件工艺的设计、工艺系统的选择,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并得以充分融合。四是项目验收及评价。项目完毕后,由指导教师带班组长进行项目验收,相当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查。

五、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是关键问题,因为理论与实践是一体的,考核的内容也应该包含这两个方面。不同的项目考核内容是有区别的,但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项目能力、有关知识和素质要求。

项目及配分:基础知识40分。其中车床结构组成及运动特点,车刀的种类、材料及结构,对切削运动影响车床夹具的种类及应用和车床能实现的工艺结构各占10分。实践操作40分。其中能正确分析图样,熟悉零件结构、功用占8分;能正确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占15分;能正确选择设备及工装及零件质量检测占17分。综合素质20分。其中工作态度、纪律和出勤情况、5s管理内容执行情况、考核团队协作精神各占5分。

(二)考核方法

项目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的发展,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和作业质量。考核方式需灵活多变,随着项目的进行,因材施教,随时考核。我们的考核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

1.学习小组考核(30%)。是由学习班组长负责展开自评和互评考核方式,班长可监督小组长开展此项工作。这个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根据各小组完成的情况选做内容,学生在实践中如有自选内容或创新内容可在原有成绩等级基础上提升一级。

2.指导教师考核(30%)。是以抽查提问加课堂笔记和项目总结的形式进行的。因为人数多,老师不可能一一检查,可通过抽查小组的某几位学生来进行考核,但是这几位学生的成绩影响整个小组的评定成绩,在评选优秀班组时作为参考,促使同一小组的人员互相监督学习,共同提高。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篇(6)

   今年暑假,学院为了使我们更多了解机电产品、设备,提高对机电工程制造技术的认识,加深机电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意安排了我们到几个拥有较多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工厂进行生产操作实习.

   为期23天的生产实习,我们先后去过了杭州通用机床厂,杭州机密机床加工工厂,上海阀门加工工厂,上海大众汽车厂以及杭州发动机厂等大型工厂,了解这些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各厂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等。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传感器在空调设备的应用了,电子技术在机械制造工业的应用了,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了,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教学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杭州通用机床厂

   7月3日,我们来到实习的第一站,隶属杭州机床集团的杭州通用机床厂.该厂主要以生产M-级磨床7130H,7132H,是目前国内比较大型的机床制造厂之一.在实习中我们首先听取了一系列关于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需注意的项目,在机械工程类实习中,安全问题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然后通过该厂总设计师的总体介绍.粗略了解了该厂的产品类型和工厂概况.也使我们明白了在该厂的实习目的和实习重点.

   在接下来的一端时间,我们分三组陆续在通机车间,专机车间和加工车间进行生产实习.在通机车间,该车间负责人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装配流水线,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平面磨床个主要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和整机的动力驱动问题以及内部液压系统的一系列构造.我最感兴趣的应该是该平面磨床的液压系统,共分为供油机构,执行机构,辅助机构和控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液压系统分成不同的形式.按油液的循环方式,液压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开式系统是指液压泵从油箱吸油,油经各种控制阀后,驱动液压执行元件,回油再经过换向阀回油箱。这种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发挥油箱的散热、沉淀杂质作用,但因油液常与空气接触,使空气易于渗入系统,导致机构运动不平稳等后果。开式系统油箱大,油泵自吸性能好。闭式系统中,液压泵的进油管直接与执行元件的回油管相连,工作液体在系统的管路中进行封闭循环。

   其结构紧凑,与空气接触机会少,空气不易渗入系统,故传动较平稳,但闭式系统较开式系统复杂,因无油箱,油液的散热和过滤条件较差。为补偿系统中的泄漏,通常需要一个小流量的补油泵和油箱.由于闭式系统在技术要求和成本上比较高,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所以该平面磨床采取开始系统,外加一个吸震器来平衡系统.现代工程机械几乎都采用了液压系统,并且与电子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结合,成为现代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设计好液压系统,是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一项关键技术.在专机车间,对专用磨床的三组导轨,两个拖板等特殊结构和送料机构及其加工范围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学习,比向老师傅讨教了动力驱动的原理问题,获益非浅.在加工车间,对龙门刨床,牛头刨床等有了更多的确切的感性认知,听老师傅们把机床的五大部件:床身,立柱,磨头,拖板,工作台细细道来,如孢丁解牛般地,它们的加工工艺,加工特点在不知不觉间嵌们我们的脑袋.

   在通机工厂的实习,了解了目前制造业的基本情况,只是由于机械行业特有的技术操作熟练性和其具有的较大风险性,很遗憾地,不能多做一些具体实践的操作,但是观察了一台机床的各个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及其装配过程,使许多自己从书本上学的知识鲜活了起来,明白了本专业在一些技术制造上的具体应用.

   机械生产实习个人工作总结2

   去年十一月三号,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达涅利。在这里,我将完成自己的毕业实习;在这里,我将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在这里,我将收获走向社会的第一笔经验。毋庸置疑,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将会是多么的重要,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这段经历将是我太多的“开始”,我要尽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开始”变得尽可能的好,我也期待这里能够为我的“努力”提供较好的舞台。

   时间飞逝,不经意间,我来达涅利实习半年了,这里提供的舞台让我经历了很多,这些经历中,大多是快乐的,当然,也会有痛苦的。然而,这些快乐亦或痛苦的经历,都会让我在不断学习和历练中成长。我想,这些成长也一定会成为我以后职业生涯的一大笔宝贵财富!

   我在达涅利的实习岗位是储备干部,分在装配部门,具体从事的是相关冶金设备的装配工作,另外还要协助主管和区域长做一些维持车间良好运转的日常工作。我认为这份工作需要的技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扎实的识图能力;完善的装配知识;一定的钳工技能;良好的沟通水平等。通过这几个月实习,我的收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装配知识的掌握;二是沟通水平的提高。

   下面我想通过在车间实践的一些经历,讲一些我对装配工作的体会:

   1.装配工作应把安全放在首位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人的伟大的同时,更强调了生命的脆弱,所以我们应时刻保持着畏惧之心,处处留意。对于从事大型设备装配工作的人来说,尤其应该注意,在工作中一定要掌握原理,遵守规范,防微杜渐,小心谨慎,把危险降低到最低。在这里工作的几个月里,我看到过一次比较大的工伤事故,感触很深,也第一次感受到工伤带来的痛心。实习期间,我也有过一次到现在仍然心有余悸的经历:那是在轧机底座液压缸试压的过程中发生的,记得那批液压缸正常工作时要求承受350公斤压力,为了安全起见,购买的液压缸承受的压力应该大于该值,我们在试压时会加压到450公斤压力。前几个液压缸在试压过程中并没有出现问题,到第四个的时候,所加的压力刚到400公斤,就听见“砰”的一声,液压缸炸裂了。幸亏先前老师傅提醒过我,试压有危险,操作时应该站在哪个方位会比较安全,即使这样,我还是亲眼看到了一块炸裂的小碎片,撞击到工作台后反弹并飞速从我眼前划过。那一次我真的吓到了,也从那时起,我真切体会到了安全的重要性。

   2.装配工作特别忌讳返工

   记得很清楚,在我刚进车间的前几天,带我的师傅就告诉我:装配工作最忌讳返工,装配时按照合理的顺序一步一步来,每一步都做仔细,哪怕不太熟练,效率也不会太低,最怕的是做事不动脑筋,不考虑前后关系,闷头蛮干,错了重来,哪怕再熟练,效率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当时我也不太懂,犯了一些错误过后,才慢慢体会其中的意思。记得有一次,我在配油管时,考虑不周,直到回装管路时才发现与水管产生干涉,导致后来返工花了好长时间。类似的错误还犯过好几次,但正是这些错误让我逐渐成长。“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任何装配之前,都要先想一想,考虑全面了再动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3.装配工作要统筹兼顾,注重效率

   一个新的项目发到工位上,首先要统筹安排它的完成计划:哪些一定要先装配,哪些可以后装配,哪些可以并行进行,哪些一定要串行进行,哪些地方需要工时多一点,哪些地方则不需要那么多,哪些工作谁比较熟悉,哪些工作谁还不能胜任等等。只有这些统筹兼顾好了,项目执行时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4.装配工作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每个人的水平都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的,对于从事装配工作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很多问题提前发现,耐心解决会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失。装配工作很多时候还特别注重经验的积累,设备完成的质量高低很多时候与工人的经验丰富与否有很大关系。

   在达涅利实习的这段时间,我于人沟通的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前辈们经常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现今社会,智商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情商的高低更容易决定一个人的层次,一个人的发展前景。工作了以后,我对这些话的感受尤其深刻,对于刚从学校走出来稚气未脱的我们,情商的提高真的迫在眉睫。怎么更好的与人相处,怎么更轻松的与别人沟通交流,怎么更稳定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

   “因为年轻我们一无所有,也正因为年轻我们将拥有一切”,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前半句告诫自己,对于刚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劣势,摆正自己的心态,戒骄戒躁,踏实做事,真诚做人;后半句激励自己,我们一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敢于迎接挑战,不惧失败,努力拼搏,前方的路可能会曲折,但一定坚信未来会迎来光明。既然选择了远方,那么就注定了风雨兼程,真心的希望自己能够在达涅利走的更远,更好。

   机械生产实习个人工作总结3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掌握机械的制图与测绘的必要性可想而知。 测绘实训是我们机械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学校就根据专业情况学校开设了为期两周的实训课,我坚持听从老师的安排,按计划完成每天的实训任务让学生从中更加深刻的了解机械的设计,制造与研发 ,认真的完成好这次实训,为学好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一、实训目的

   ①具体应用和巩固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了解测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测绘技能及绘图能力,并为后继专业课及工作扎下初步基础;

   ②通过零件草图,装配图和零件工作的绘制,培养自己实际动手能力和零部件测绘能力。使自己能恰当选择表达方案、合理布图,正确绘图,并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尺寸标注及各项技术要求注写;

   ③了解简单机器的装配工艺。通过全面、系统的零部件测绘训练,培养自身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

   ④熟悉运用有关资料(如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定画法等)。初步培养查阅标准资料的能力;

   ⑤培养自己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责任感。

   二、 实习时间地点

   20xx年3月18日到20xx年3月29日

   一号教学楼610机械制图测绘实训室

   三、实训计划

   18日、拆卸部件,熟悉台虎钳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画小零件草图

   19日、继续完成零件草图的绘制。

   20日、完成零件草图绘制,测量尺寸并标注,拟定技术要求。

   21日、 画关键部位的装配草图,修正零件草图的差错。

   22日、画装配草图

   25日、画零件图

   26日、画零件图及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

   27日、根据装配草图图和零件图画装配图

   28日、画装配图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检查尺寸,对比所有零件的尺寸标注

   29日、写实训报告、递交作业

   四、实训过程

   1、在测绘之前,对部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观察、研究、分析该部件的结构和工作情况进行了解。

   2、学会各个测量工具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测量,运用各个尺寸计算公式来绘制图形。

   3、对不懂得地方我都经过请教同学老师进行学习和画图,确保零件图的正确性。

   4、参考书本进行尺寸的标注,以及对国家标准结合实际绘图进行实践。考虑并画出标注零件尺寸的全部尺寸界线和尺寸线。标注尺寸时,可再次检查零件结构形状是否表达完整、清晰。

   5、测量时应尽量从基准出发减少测量误差,尽量避免尺寸换算以减少错误,有配合关系的尺寸(配合孔轴)只测量它的基本尺寸,其配合性质和相应公差值,进行查阅。

   五、设计小结

   在为期两周的测绘实训中,我每天按时到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每天完成计划任务后才给自己放学。在测绘中自己做到了独立,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在遇到问题时和同组同学互相讨论,请教其他懂得的同学。通过对安全阀的测绘,是我掌握了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学会了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测量数据准确画出零件图形,让我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机械制图》课中的有关知识,让我的制图技能有了较大提高,能够在图纸上更加正确,合理的表达出零件图形。在测绘安全阀过程中我了解懂得了一些零部件的作用和各零件之间的装配联结关系。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篇(7)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服务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以下简称《公差》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所以,中职人才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针对中职学生教育的要求与特点,进行项目化教学。

一、目前中职《公差》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内容中存在着严重的学科本位的思想。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公差》课的教学存在着学科本位思想,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工程实际的联系不够,使学生缺乏必要的技能训练。

2、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长期以来,《公差》课的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灌输式,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较少,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并且缺乏新意,未能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再加上这门课概念多、名词术语多、原则规定多,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兴趣不高。

3、教材配置不合理。教材中对理论公式推导、表格参数形成原理、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和误差分析推导的原理性内容较多,而对于公式如何运用、表格查找原则及方法、各类量仪的操作方法和如何处理测量数据的内容少;教材内容仍然局限在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中,缺乏技能的训练与指导,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使得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受到制约,不能较快地在岗位上成长。

二、中职《公差》课课程改革项目化教学方案的实践与探索

1、确定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1)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读懂图纸上的技术要求、能够针对零件要求查表并进行标注、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对实际零件进行测量。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有关概念与公差项目、了解有关国家标准、了解有关量具量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素质拓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等素养。

2、确定项目教学法方案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配备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项目化教学模块来优化教学内容。本课程共设九个项目,每个项目下有几个不同的任务,每一任务的学习目标明确,“器材准备”﹑“知识链接”﹑“任务实施”﹑“学后测评”等相关环节步步紧扣,高效地实施工作任务。设置项目如下:

项目一。零件的尺寸测量

任务1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

任务2用千分尺测量零件尺寸

任务3用内径表测量零件尺寸

任务4用塞规等专用量具检测零件

项目二。零件形状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任务2用百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任务3用百分表测量圆度与圆柱度误差

项目三。零件轮廓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轮廓样板测量线轮廓度误差

任务2用轮廓仪测量面轮廓度误差

项目四。零件定向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千分表测量平行度误差

任务2用直角尺测量垂直度误差

任务3用正弦规与千分表测量倾斜度误差

项目五。零件定位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百分表测量对称度误差

任务2用百分表测量位置度误差

任务3用圆度仪测量同轴度误差

项目六。零件跳动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偏摆仪测量跳动误差

项目七。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任务1用表面粗糙度样板检测零件表面质量

任务2用轮廓仪检测零件表面质量

项目八。典型复杂零件的测量

任务1普通螺纹的测量

任务2直齿圆柱齿轮的测量

项目九。高、精检测量设备的应用 任务1工具显微镜的作用

任务2气动量仪的作用

任务3三坐标测量的应用

下面以项目一,任务2中的“用千分尺测量零件尺寸”为例来说明项目化教学的应用。

(一)学习前提:全班48名同学,每组4人分为12个小组,男女搭配,领悟快慢搭配。便于相互学习,团结协作。

(二)任务布置:学会使用外径千分尺。每组两个零件分别测量出内径外径尺寸,根据零件尺寸画出草图

(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千分尺的类型、读数原理、读数方法以及使用方法、测量步骤。(2)技能目标:能根据零件要求选用测量工具。

(四)任务实施(情境教学法):(1)器材准备,台阶轴带孔零件(被测量零件)、外径千分尺0-25mm25-50mm(测量器具)、内径千分尺(2)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特点(3)外径千分尺测量步骤和使用注意事项(4)外径千分尺的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5)填写测量报告(6)学习后测评

(五)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法案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U27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435-01

在城轨车辆中,车门是最重要和最复杂的部件之一。对于城轨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必须进行城轨车辆的综合实训,而车门的实训又是车辆实训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车门的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车门的结构特点和检修基本知识。经过调研,目前国内还没有行之有效、合理完善的车门实训方案,使得车门实训环节不够完善,所以对城轨车辆车门实训方案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一、制定实训方案的构思

1 在制定城轨车辆车门实训方案时,应紧密围绕本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本专业工作人员的应知应会内容,结合新工艺、新设备,确定车门实训的内容、重点和难点,以此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在制定城轨车辆车门实训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学校或实训单位的实训教学设施和设备,使实训方案能够有的放矢的得以落实。

3 在制定城轨车辆车门实训方案时,应根据各个实训环节的特点,明确实训对象、实训任务和实训内容,使得学生在实训时目标明确。

4 在制定城轨车辆车门实训方案时,应形成完整的、合理的、符合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的城轨车辆车门实训指导书,以指导学生正确完成车门实训任务。

二、实训方案能达到的预期目标

根据城轨车辆车门实训方案的构思,本实训方案制定了相互链接的几个项目,下面就每个项目所能实现的预期目标作以论述:

1 车门构造实训

本实训方案中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车门的构造实训,构造实训是一切实训的基础,只有在熟悉了车辆车门的基本构造,掌握了各部件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才能进行车门的其它实训。

本项目应以学生所在地区或意向工作区的主型车辆车门为重点进行实训方案的制定。如我校学生主要面向沈阳地铁和轻轨,所以可以选择沈阳地铁一号线或二号线地铁车辆车门作为案例进行实训,我校也购置了沈阳地铁一号线的实物车门作为演练设施,为学生的演练创造了条件。

在本项目中应阐明车门的基本结构、各部件的作用、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特别是门控和驱动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应作为重点进行演练。以达到使学生熟练掌握车门结构及作用原理的预期目标。

2 车门拆装实训

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车门的基本构造及作用原理后,通过对车门各部件的拆卸和组装实训,使学生对车门各部件之间的关系及部件的内部结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完成此项演练时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晴况进行灵活掌握拆装内容。

本项目应阐明车门各部件的拆卸和组装顺序、拆装方法和注意事项,以达到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车门拆装的预期目标。

3 车门检修实训

在学生掌握了车门拆装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车门主要部件的检查、检修实训,使学生了解车门主要部件的检查要点、尺寸要求、配合间隙、更换时机、检修方法等知识,并能掌握车门的开关门性能试验。

由于受检修设备的限制,本项目着重点应放在车门的检查方面,特别是车门的开关门性能检查,修理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实训基地设施设备情况而定。

本项目应阐明车门检查、检修和试验的有关方法及要求,以达到使学生能够初步进行车门的检修。

三、实训方案的内容及要求

根据实训方案的构思和所能达到的预期目标,实训方案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认知车门检修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车门实训需要用到一些工装设备、工具和测量仪器,只有掌握了这些设备、工具和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进行车门的正确拆卸、检修和组装。

实训内容:车门主要实训工具和实训设备的使用方法;实训所需物品的性能和使用注意事项。

实训要求:通过实训指导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实做练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工具和设备的特点,能够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进行实训演练。

2 认知车门的基本结构

车门的构造实训是其它实训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让学生掌握车门中每个零部件的作用、工作原理、结构,有助于更好的完成其它实训。熟悉了车门各部件的结构,才能更好的进行部件的拆装和检修实训,更好的把握检修实训的各个环节。

实训内容:车门总体结构及综合动作实训;车门各部件的作用、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实训。

实训要求:通过指导教师的讲授和学生实训,使学生掌握车门的基本结构,能够熟练的说出每个部件的作用、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3 认知车门的拆装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车门的总体结构和部件构造后,进行车门的拆装实训,使学生对车门各部件的连接关系以及部件的内部结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检修实训奠定基础。

实训内容:车门的拆装实训,是将部件分解为零件,再按照拆卸的相反过程进行一一组装。包括:部件的拆卸、部件的分解、部件的组装。

实训要求:在车门拆装实训时,要求学生按照车门部件拆卸和分解的顺序,依次拆下各部件,并按规定位置和注意事项进行放置;要求学生对车门部件的拆卸方法、拆卸顺序、组装顺序、零部件的确认等进行全面的实训。

4 认知车门的检修过程和要求

车门检修实训是车门实训的难点,内容设置及要求应符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了顾及学生所在地区使用的城轨车辆类型,在制定车门检修实训方案时可以采用案例的方法,应紧密联系现场实际。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篇(9)

构建饮食装备维修力量体系的总体思路:一要确定合理编制体制。建立总部、军区(军兵种)、部队三级饮食装备维修体系力量,并落实三级饮食装备维修体系力量的体制编制。总部级维修保障力量要和饮食装备厂家技术保障力量实施联合保障,可以组建维修保障旅,主要进行大修和中修,组织干部定期轮训,可进行战略支援维修保障。军区(军兵种)维修保障基地要和驻地大型企业密切组织配合,可组建维修保障团,进行中修、应急维修和支援维修保障,适时派出人员赴部队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培训。部队级维修力量可依托部队生产生活服务中心,依靠驻地企业利用当地技术资源,组建饮食装备维修保障营,负责本部队饮食装备的平时维护保养以及小修工作。二要调配专业技术人员。适当调整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增加专业技术干部数量,配备一定数量专业技术士官。总部和军区(军兵种)维修保障基地,要配有3到5名专业技术骨干,部队级应配有2到3名专业技术骨干,培训内容要以掌握维修技能为主,通过培训,力争使维修骨干达到"三会三熟"(会使用维修工具、会更换零配件、会发现和排除故障,熟练掌握操作要领、熟练掌握维修技术,熟练掌握保养知识)。三要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作战饮食装备维修保障要有相应的法规制度作保证。要制订和完善信息化条件下实战化、野战化训练指导法规,规范训练内容、训练程序、训练组织方式、考核标准及训练保障条件等,为有效组织实施野战化实战化提供指导和依据。要对人员职责、专业训练、维修质量、设施设备操作,安全管理进行制订和完善,确保维修保障工作有章可循。四要不断强化"三个"结合。首先建制保障与区域保障相结合。饮食装备维修保障力量建设以及维修保障要以建制保障为主体,以区域保障为补充,建制保障与区域保障相结合、通用保障与专用保障相结合、军队保障与地方保障相结合,充分发挥建制维修力量、区域维修力量和地方维修力量的作用。其次平时维修与战时维修相结合。军区(军兵种)维修力量既要坚持平时为部队饮食装备实施正常服务,也要做好突况下的应急维修服务,还要搞好战时维修保障任务,做到正常维修与应急维修、平时维修与战时维修的紧密结合。最后支援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小修主要以建制力量进行保障维修,中修以军区(军兵种)为主,大修以总部级维修力量为主。

二、完善零配件供应补充体制。

完善的零配件供应补充体制是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中饮食装备应急维修需要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一是要制定供应标准。按照现代战争特点,依据平时训练使用情况、战时损失消耗情况,以及零配件的生产和供应以及经费条件,合理制定饮食装备零配件供应标准、储备标准和周转储备定额,为饮食装备维修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要合理布局储备。要分别建立总部、军区、部队三级储备。在总部建立战略储备,在军区建立战役储备,在军以下部队部队建立战术储备,部队应该包含军、师(旅)、团三级仓库储备用于部队平时周转和战时修理。要适时调整供应和储备重点,搞好原有的储备更新换代,对落后的零件要坚决淘汰,保证供应和储备质量高的零配件,对易丢失、损坏、特需、难筹措、不易加工的要多储。三是畅通供应渠道。在明确供应标准之后,建立总部统一筹措供应的主渠道,由军区饮食装备零配件仓库进行按区域保障组织实施。逐步完善零配件供应办法,简化零配件申请供应手续,减少供应流通环节,进行直达配送补给,方便快捷保障部队。

三、改进装备综合保障性设计。

现在外军在装备的研制阶段就采取积极措施提高装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保障水平。因此,在我军饮食装备中运用全寿命保障做法将会大大增强维修保障能力。一是注重可靠性设计。要打赢信息化战争就必须拥有可靠、有效的武器系统,在不久的将来是有可能设计和建造出固有可靠性达到0.95,甚至0.98的系统。因此,发展饮食装备注重可靠性设计,要制订饮食装备元器件大纲标准,通过采取降额设计、简化设计、余度设计、热度设计、防腐蚀设计、老化设计等方法,加强饮食装备的可靠新,使饮食装备能够降低保障费用和系统寿命周期费用,使得饮食装备有更好的可靠耐用性。二是注重维修性设计。装备的维修性设计始于论证阶段,贯穿于研制生产的全过程。这就需要饮食装备维修时具有良好的可通达性。因此,要合理布局装备各组成部分,保证足够操作空间,合理开设维修通道。另外还要采用权衡分析和迭代设计使系统功能划分和模块化组合最优化,提高组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和互换性。完善防差错措施及识别标记,防止差错率,提高维修的安全性。三是注重测试性设计。随着饮食装备功能的多样化、结构的复杂化,采用故障检测诊断、性能测试已成为饮食装备维修工作的关键环节。在研制阶段实施测试性分析、设计和验证(含检测方式、检测系统、检测点配配置),通过设计使检测诊断更加简便、迅速、准确。研制和使用模块化、嵌入式的通用自动化检测设备,通过配备不同的软硬件模块自动对不同饮食装备进行故障监控和原位检测。

四、运用远程维修技术提升保障能力。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244-02

2009年7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讲座中提出:高职教育要按照“1221”人才培养模式和坚持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并重的思想培养人。“1221”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高职教育近十多年来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新模式。

一、“1221”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1221”模式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延伸,其内涵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第一个“1”是指一个汇集、使用各种资源的开放平台。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这样一个办学平台的作用,创新体制,整合资源,重点是办学思想的开放。学校不能仅仅只有教学,要打破思想上的围墙,汇集社会的、企业的等各方资源进行使用,主动走进市场,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现资源共享。第一个“2”是指两个人才培养系统。一个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二是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系统。这两个系统要灵活地、交叉地进行应用,并紧密结合,同时还要系统地设计这两个系统的课程,真正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第二个“2”是指学生要具有两个证书。一是学历证书,二是职业资格证书。两证齐全,既反映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反映了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第二个“1”是指终身教育。即要把学校办成一个终身学习的培训基地,同时也是为社会服务的基地。结合高职院校“1221”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我们对《零件几何量检测》这门课程从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案设计和考核评价体系等都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呈现出一种新模式的课程。

二、《零件几何量检测》课程教学设计

《零件几何量检测》是高职院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联系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的纽带,是基础学习到专业学习的桥梁,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而且这门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因此,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要抓好理论,还要重在实践,也就是要求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设备维修等工作中能够合理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和零件几何精度的选用及设计,为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学习基础。

1.整体教学设计。本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了10个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学习单元,以典型零件几何要素检测为载体,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打破了传统单一的逐章讲授的教学模式。前5个学习单元包含了几何量检测的基本知识,中间3个学习单元是典型零件表面的检测,最后一个学习单元以齿轮轴和箱体为综合检测对象,教、学、做有机融合,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贯穿其中。

2.单元教学设计。学习单元分别是:绪论;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测量;表面粗糙度及测量;螺纹的公差配合与测量;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与测量;自主学习环节;测量专用周。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3.教学方案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本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都是以一个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典型零件几何要素检测为载体,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是:“分析任务并搜集资料学习基本知识练习测量器具的使用方法领取零件和计量器具,检查零件和计量器具完成检测报告和练习思考题”。在教学过程,采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检测视频,以此增强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理解。在分析、学习新知识过程,我们通常指导学生各组或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协调能力。在练习使用和完成检测报告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器具,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检测方案的可行性,判断被测零件的合格性。多种教学方法的交替使用,教、学、做有机融合,使得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乐趣。表2为“学习单元2:极限与配合”的教学方案设计。

三、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更全面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课程结束后将组织理论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理论考核主要根据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按照相关知识和技能点进行闭卷笔试,笔试成绩占理论考核的60%,剩下的40%是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包括:考勤情况、实验准备及完成情况、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提问成绩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能力考核即零件项目综合检测,考核环节包括检测零件的工艺分析、方案的拟订、实施、维护保养等,因为本课程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所以综合能力考核不仅考核每个环节的操作完成情况,还考核对零件的工艺分析、方案的拟定、检测报告的填写的完成情况。当然,完成相应实训环节后,学生可以参加几何量计量工中级工的技能鉴定,部分学生还可选择机械加工中级工的技能鉴定,或参加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再获取学历证书,两证齐全,逐步独立上岗,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四、教学效果

通过对本课程进行了“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建设”后,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把课堂搬到了实训场地——检测实验室,全面实施现场教学。而且我们这个课程的主要单元都是以一个案例引入基本知识,然后是具体的实训内容,这些实训内容是基于工厂实际的检测案列,学生只要完成了这些检测实训项目,基本就可以胜任工厂现场的几何量检测工作。授课时,教师结合具体对象和产品,边讲解、边通过多媒体实验视频演示,学生边听、边动手操作,看、听、做、想并举,眼、心、手、脑并用。

总之,在“1221”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对专业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课程建设。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的思路开阔,知识融会贯通,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均有很大提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从而备受用人单位欢迎。这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而且促进了校企的深度融合,充分体现了“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的职教理念和本质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企业利益和学校实际。

参考文献:

[1]课题组.装备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1221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冯华勇,等.基于“1221”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2,(7).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篇(11)

一、项目教学法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二、项目化教学在公差配合教学中的优势

(1)在教学中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项目化教学把问题的呈现放在前面,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造成认知矛盾和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才能,主动探索和研究。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传统的学习是教师讲,学生记。而项目化教学则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实践不仅指动手操作、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活动,而且指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来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

(3)建立了一个模拟实际应用情景。项目化教学过程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实现教学与生产岗位的零距离;创新了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是项目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 确定项目化教学方案

在实训中,我根据上述步骤采用项目教学法,确立了几个项目内容

项目1:读零件图

零件图的选择要结合具体专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零件图。通过本项目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对图纸上技术要求的阅读能力。本项目包括了很多知识目标,用到的就引入并加以介绍,比如讲到为什么要标注技术要求,引入互换性的概念与原理,提出几何量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从而介绍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概念,让学生掌握图纸上各项技术标注的含义,能够读懂零件图。

项目2:典型零件测绘与技术要求标注

以专业典型零件为例,学生分组进行。在本项目中学生主要训练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让学生掌握常用和通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如千分尺、游标卡尺、百分表、量规等,用它们来测量常用的零件,要边检测、边调整,对量具的选用及组合、具体的测量方法作解释;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的方法等。测绘完成后要求学生进行技术要求标注。本项目还包含了查表、主要零件的配合与公差的选择、标注等内容。这样既使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对课程能有完整的要领。本项目的实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项目3:车间零件检测

本项目可以到实习车间检测具体零件,也可通过购置工厂淘汰的专用量具和具体零件,让学生分析专用量具了解其工作原理,并实际操作专用量具掌握其使用方法。比如锥度塞规着色检测内圆锥角、螺纹塞(环)规检测内外螺纹、三针测量螺纹的单一中径等。本项目知识目标可以重点介绍量具、量仪的选择与使用、极限量规的选择与使用、介绍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误差的分类等。

四、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项目活动作品的评价。将学生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最少4人;学生在完成作品之后,教师要求他们对作品进行自述、互评。为了能更好地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我在每个部件中都制定了评分标准;学生通过评分标准先自测、自评,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其主要作用是重视学生学习主体,重视学生的反思,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然后互评,学生互评让学生对制作成果进行共享,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客观地从正面进行相互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特长和优点,以评价促进学习,让学生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项目的实施过程要完整有序。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项目具体实施的解释。

新知识的讲解要抓重点,避免重复,其过程应该精练,最好是通过简单的例子用实际操作的方法进行,这样,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接受,也为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解释清楚项目实施的步骤,相关资料要及时给出。教师除了要告诉学生即将完成的项目是什么,还应该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3)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也应该是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