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士建施工员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08:41

士建施工员工作总结

士建施工员工作总结篇(1)

一、高度重视抓好士官队伍建设

(一)深化对士官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士官作为公安现役部队管理教育训练的基本骨干、装备和技术保障的一线人才、密切官兵关系的重要纽带,在完成边防管理、灭火救援、抢险救灾和警卫执勤等公安保卫任务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前,公安现役部队的警务机制、勤务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执勤装备的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对士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党委要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高度,切实把士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抓实抓好。

(二)把握加强士官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战斗力标准;把增强素质能力作为核心要求,靠健全法规制度规范各项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解决矛盾问题,从加强人文关怀入手激发内在动力,在实施分类指导中提高建设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专业技术精湛、作风纪律严明、身心素质良好、骨干作用突出的士官队伍。

(三)强化对士官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重视研究解决士官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完善相关制度,适时充实管理力量,更好地适应形势任务和士官队伍建设发展的需要。总队级单位每 年至少全面分析一次士官队伍建设形势,搞好经常性检查指导,解决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矛盾问题。支队级单位要扎实做好士官选取配备、培养使用、教育管理、服务保障等工作,指导基层单位抓好士官经常性教育、训练和管理,全面落实各项政策规定。

二、高标准做好士官选取晋级工作

(四)党委加强统一领导。把士官选取晋级工作作为重要事 项,纳入党委集体研究范围。总队、支队级单位党委要着重指导 基层党组织搞好教育引导,按编制数量、专业结构、标准条件和 规定程序做好士官选取对象的推荐工作,严把初、中级士官审批 关。总队级以上单位党委对士官选取工作适时提出指导意见,抓 好检查督导,对下级推荐的高级士官要认真组织考核,充分尊重,群众公论,做到优中选优。士官的使用岗位,必须与选取命令相 符,不得随意安排专业技术士官改行,机关不得借用基层单位的士官。

(五)规范士官选取程序。严格落实公开公平公正选取士官 的规定要求,把民主推荐作为士官选取的必经程序。中队级单位 要组织召开军人大会,搞好无记名推荐投票。基层党组织要在军 人大会选出的推荐人选中研究确定推荐选取对象。未经民主推荐 和基层党研究的,不得列入选取范围。总队、支队级单 位要完善各类士官选取的专业技术考核标准,严密组织考核,公 正实施评判。进一步规范选前公示制度,按照审批权限对选取对象逐级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支队级以上单位纪委要全程参与士官选取工作并实施监督。

(六)改进士官选拔办法。拓宽士官来源渠道,逐步增加大专 以上学历义务兵的征接比例,提高士官选拔起点。根据士官编制 岗位和实际需求,积极从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其他具有专 业技能的公民中直接招收士官。全面推行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的方 法选取士官,逐步建立选取高级士官专家评议制度。

三、努力提高士官队伍的素质能力

(七)严格落实“先训后选”制度。士官选取前必须经过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每次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选取初级士官,需经支队级以上单位相应训练机构或院校进行资格培训;晋升中、高级士官,需经总队级以上单位训练机构或院校进行升级培训;直招士官,需经士官学校或训练机构进行任职培训。对部队自身难以承训的新装备专业,总队级以上单位应协调安排到军地院校或科研机构和生产单位培训。未经培训的,不得选取、晋级。

(八)鼓励士官在职自学提高。引导士官着眼部队建设需要,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科学文化,提倡和支持士官参加自考、函授、电大、远程教育等,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在同等条件下,获得国家承认大专以上学历的,优先选取高一级士官。总队、支队级单位要充分发挥训练和管理的育人功能,广泛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等活动,建立士官自 学成才的激励机制,视情在经费上予以倾斜。

(九)认真做好士官技能鉴定工作。实行专业技术士官任职 技能资格制度,把士官职业技能鉴定作为士官选取、晋级的必要 条件和激励士官学习成才、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尚未开展 技能鉴定的专业,要尽快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考试题 库和考评员队伍,按专业系统落实相关经费、物资保障。对不具 备鉴定条件的专业,可依托军队(武警)或地方有关机构进行评 定。规范职业技能鉴定程序,按照个人申请、资格审查、等级考 核、等级认定、核发证书等步骤,科学 组织实施。选取初、中、高级专业技术士官,分别应达到初级、中级和技师以上技能等级, 未达到规定技能等级的不得选取。适时增设士官技台邑等级津贴。

四、着力构建士官队伍管理长效机制

(十)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总队、支队级单位要把士官管理作为部队经常性管理的重要内容,坚持党委议管,按级施管,常抓不懈。相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负责,把士官管理融入政治教育、执勤训练、综合保障过程中,针对不同时期士官管理存在的倾向性问题,适时开展教育整顿。基层单位要严格落实制度,大胆管理,管用结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

(十一)建立健全从严管理的约束机制。贯彻依法从严治警 的方针,坚持以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为依据,建立健全士官管理约束机制。根据不同职级、不同专业士官的实际情况,坚持分类施教、因人施管,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效。加强法制教育,引导士官知法、守法、用法,养成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重视对士官“八小时”以外的管理,纯洁士官的生活和交往圈。切实抓好小散远直单位士官的管理,防止出现重用轻管、只用不管现象。对精神状态不好、骨干作用不强的士官要批评教育,对作风纪律松散、发生违纪问题的要严肃处理。

(十二)建立健全自我管理的养成机制。尊重士官的主体地位,注重通过谈心交流、对话研讨等方式,在平等互动中帮助士官明辨是非、启发自觉。要发挥士官管理士官的作用,采取老带新、强帮弱的方法,高中级与初级士官、党员与非党员士官、部队生长与地方直招士官之间要开展“结对子”活动,在互帮互学、互教互管中共同进步。

(十三)完善士官激励机制。认真落实“双争”活动有关规定,将士兵分为土官和义务兵两个层次组织评比,对评为先进的士官,颁发喜报和证书。在“双争”评比的基础上,公安部组织开展“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士官”和“公安现役部队士官优秀人才奖”评选活动。进一步完善优秀士官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对思想作风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士官予以奖励,对作出重大贡献的予以重奖,并在晋级、送学、休假、疗养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大力培养、宣传、表彰士官先进典型,营造学先进、当模范的浓厚氛围。改进士官考评办法,有效运用考评结果,推行有条件全程退役制度。

五、切实增强士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十四)建立适应士官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针对士官服役时间长、岗位责任重、业务要求高、实际困难多等特点,围绕强化岗位认同感、职业光荣感和使命责任感,改进士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一些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把士官与义务兵区别开来,单列计划、单设内容、单独实施。支队级单位主要抓好中高级士官教育的组织实施;大队级单位主要抓好初级士官教育的组织实施;中队级单位主要搞好对士官的经常性教育。坚持不懈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士官头脑,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的放矢地搞好婚恋、消费、交往等方面的专题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士官的现实思想问题。总队级以上单位应适时组织编写教育材料,为搞好士官教育创造条件。

(十五)建设过硬的士官党员队伍。坚持党员发展的标准条件,从源头上保证土官党员队伍的质量。士官党员发展比例,控制在非党员士官总数的30%以内。从严格组织生活入手,加大对士官党员教育管理的力度。支队级以下单位每年要组织一次士官 党员公开述职和民主测评,激励士官爱岗敬业、奋发进取。成立支委的基层单位应至少吸收一名士官党员担任委员,支队级单每年应对担任支委的士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提高士官支委参与 集体领导、开展思想工作、执行组织决议等方面的能力。

六、积极解决士官实际困难和问题

(十六)适当放宽士官在驻地择偶年龄。提倡士官回原籍择偶。回原籍择偶确有困难、男士官年龄超过28周岁、女士官超过26周岁的,经总队级以上政治机关批准,可以在驻地或部队内部找对象结婚。

(十七)积极构建士官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士官相关保险制度,协调完善警地保险关系衔接办法。结合公安现役部队实际,有针对性地拓宽士官参保范围,积极构建“总额适度、结构合理、赔偿快捷、补偿有效”的社会保险体系。认真做好伤残士官治疗、评残和优抚工作,建立健全移交安置长效机制,解决好伤残士官长期滞留部队问题。

(十八)重视做好士官住房保障工作。严格落实初、中级士 官住用集体宿舍,高级士官比照营、团职干部住房待遇实施住房 保障,士官按规定享受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标准达到每5人周转一套,并及时完善、更新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改善基本生活条件,保障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用。住房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单位,应通过 租房等方式予以保障。加强对士官公寓住房的管理,防止出现挤 占、挪用、租借等现象。

(十九)认真落实士官探亲休假制度。严格执行士官探亲休 假规定,对符合探亲休假条件的士官,应根据部队任务、人员在位率等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安排,保证士官休假制度落到实处。有条件的单位可组织士官进行疗养。

七、大力加强士官管理信息化建设

士建施工员工作总结篇(2)

一、完善病房设施,加强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病房的抢救设施齐全,在原有icu病房的简陋条件和设施下,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项设施和仪器,一年当中,增设了3台呼吸机,6台注射泵,2台输液泵,以及各种医疗用品。并安装了热水器,室内开水供应设施,以及各种生活设施,以优质的病房条件服务于患者,方便的工作条件利于医护人员,医。学教育网使得icu的病房条件在本市以及周边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完善的设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这一年中制定了:icu贵重仪器管理制度,贵重药品管理制度,病房消毒措施。做到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固定了仪器管理人员,药品管理人员和物资管理人员。一年来,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证了icu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icu在本院属新兴的一门学科,收集全院各科室以及外院的危重病人,机构庞杂,医疗护理任务繁重,而我科的护理人员均年龄较轻,资历浅,工作责任心不够强,且icu护士人员流动较大,因此制订一套严格周密,切实可行的制度常规,以保证icu的护理工作正常运转,本年度在原有XX年icu护理工作试行草案中,不断完善和修改草案,增加了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急救药品毒麻药品每日每班清点制,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护士培训计划,消毒隔离制度等,制定的同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各项制度常规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使icu秩序井然,忙而不乱,其工作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自身建设

士建施工员工作总结篇(3)

一、完善病房设施,加强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病房的抢救设施齐全,在原有icu病房的简陋条件和设施下,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项设施和仪器,一年当中,增设了3台呼吸机,6台注射泵,2台输液泵,以及各种医疗用品。并安装了热水器,室内开水供应设施,以及各种生活设施,以优质的病房条件服务于患者,方便的工作条件利于医护人员,医。学教育网使得icu的病房条件在本市以及周边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完善的设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这一年中制定了:icu贵重仪器管理制度,贵重药品管理制度,病房消毒措施。做到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固定了仪器管理人员,药品管理人员和物资管理人员。一年来,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证了icu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icu在本院属新兴的一门学科,收集全院各科室以及外院的危重病人,机构庞杂,医疗护理任务繁重,而我科的护理人员均年龄较轻,资历浅,工作责任心不够强,且icu护士人员流动较大,因此制订一套严格周密,切实可行的制度常规,以保证icu的护理工作正常运转,本年度在原有XX年icu护理工作试行草案中,不断完善和修改草案,增加了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急救药品毒麻药品每日每班清点制,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护士培训计划,消毒隔离制度等,制定的同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各项制度常规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使icu秩序井然,忙而不乱,其工作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自身建设

士建施工员工作总结篇(4)

1、创新人才观念。当前,国家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市要实施科技*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关键在人才。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核心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实力竞争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认清当前人才竞争的激烈性和人才工作的严峻性,不断解放思想,创新人才理念,努力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

2、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强市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人才创新创业载体缺乏,高层次、高技能与复合型人才短缺,自主培养能力有限。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我们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动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3、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目标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省科学教育人才大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抓好引进、培养、使用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加快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造就数以十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把我市由人口大市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市。到“*”期末,我市人才总量要从*年的83.9万人增加到122.1万人,人才占人口总量的比例达到14.36%(预测2010年*市总人口约85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副高以上职称、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才)达到2.5万人,占人才总量的2%。学历结构不断优化,研究生学历人才达到0.97万人,占人才总量的0.79%;本科学历人才达到33.35万人,占人才总量的27.31%。在专业技术人才的能级结构中,获得高级职称的达到1.79万人,中级职称的达到19.39万人。

二、以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为导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4、制订开放灵活的人才吸引政策。(1)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较大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企业(投资纳税大户)接收本市生源紧缺专业的市外生源毕业生可放宽到大学全日制专科学历。认真贯彻落实《*市企业人才迁户暂行规定》,逐步完善我市户籍政策,加大对专业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杰出外来工等人员的吸引力度。抓紧制定和完善事业单位人才迁户规定,规范事业单位人员聘用管理,解决人员入户难问题。(2)调整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标准,改变资助方式和资助期限。一是提高安家补贴标准。今后引进来我市工作并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的以下四类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补贴:两院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内某一学科、技术领域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教授(正高级)、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安家补贴的标准分别为100万元、20万元、10万元、6万元。对引进人才不再实行工资外津贴制度。二是改变现行资助方式,将现行的引进人才安家补贴,由市财政负担30%、用人单位负担70%的资助方式改为全额由市财政负担。三是改变资助期限,将安家补贴原分3年等额发放改为5年等额发放。四是对*年5月1日(我市引进人才三个规定实施)之后引进的人才,按规定享受分三年支付的安家补贴而还没有按原标准足额领取的,余下年限按原标准计发;其工资外津贴按原标准无规定限期发放改为从引进之日起统一发放期为60个月。(3)引进人才的科研课题,可向市科技局申请立项,并优先安排科研经费。取得博士学位来我市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市科技局、财政局根据其科研立项情况,可适当给予科研启动经费。

5、突出人才引进重点。要重点引进开发型人才、创业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资本运营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城市建设管理人才,建设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和以高级技工、技师为骨干的先进制造业人才队伍。要重视引进留学人才和海外人才智力,适时组织用人单位往海外发达国家(地区)进行人才招聘活动。加强与海外留学生组织及华侨、华人社团的联系,建立留学人才和境外人才的信息网络。

6、大力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流动站,争取在“*”期间全市新建立8个以上博士后工作站,增强人才吸附承载能力。加大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扶持力度,对新设站单位、进站和出站留莞工作的每位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财政资助从现行的15万元、5万元、10万元分别提高到30万元、10万元和20万元。积极引导企业开展项目博士研究工作,对开展项目博士研究的企业每个项目给予10万元财政资助。认真总结和推广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经验,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促进我市企业技术创新。同时,利用市博士创业促进会的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其智囊团和招才引智作用。

7、加快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博士创业园建设。落实和完善《*市留学人员创业园优惠政策及其实施办法》相关政策,尽快出台博士创业园有关的优惠政策及其实施办法,充分依托*的环境优势,加快创业园配套建设,建立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市留学人员信息资料库,拓宽招才引智渠道,构建创新服务体系,促进企业发展。充分发挥留学人才在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力争在“*”期间创建为部级留学人员创业园。

8、狠抓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工程,加快建设由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多元投入、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鼓励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面向海内外招聘具有跨学科知识、跨行业经验和广阔视野的产业技术创新领军人物和创新体系建设运营团队。实行技术人才柔性引进政策,以多种形式的“人才驿站”为载体,广泛吸引海内外高级人才来我市全职、兼职或短期工作。

9、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大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的力度,放宽对技术含量高、效益好、贡献大的企业接收毕业生和引进人才的政策。加强与国内重点高校集中地区的联系,重点引进具有创新能力人才、技术成果转化的人才和中青年拔尖人才为我市服务。实施推动创业和促进就业的积极措施,鼓励我市生源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业就业。

三、突出人才资源能力培养建设,提高人才整体素质

10、优化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理顺我市培训体制,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充分发挥市委党校、*理工学院等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利用其资源,重点培训我市三支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实施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企业、行业参与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建立技能人才奖励机制,建立和健全人才培养经费社会化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和企业单位依托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育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

11、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到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制定符合我市市情和国际化要求的培养规划,针对不同特点,实行分类培养。一是实施高层次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每年选送300名市直机关、镇(街)领导干部到国内高校学习培训,100名高层次领导干部到境外学习培训。建立公务员教育培训激励机制:(1)鼓励在岗在职公务员进修学历(学位)教育,其学费补助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同意我市干部参加在职进修学历(学位)教育由市财政提供学费补助的复函》(东委办〔*〕110号)标准执行。(2)允许离岗留职人员带薪继续深造,在征得原单位或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对离岗留职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攻读博士学位且其学习专业与单位业务知识相关连的公务员,在攻读期间(不超过三年)允许带薪(基本工资)并予以保留公务员身份和原有的行政职别(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在征得原单位和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可参照执行)。二是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每年遴选100名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培养前途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或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到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著名高校或商务基地研修学习。三是实施高级专家队伍建设工程。每年选派100名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跨国公司带薪脱产进修。

12、发挥*园区对人才培养资源的辐射作用。*园区通过引进国内外大企业研发机构和提升我市现有产业水平的大型研发机构以及战略性、先导性的高科技产业研发项目,建立和发展科技合作的平台,加快建设*科研中心,形成高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的洼地集聚效应。同时,选择一些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建立研发机构,积极建设*大学科技城,使之成为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和集聚中心。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人才效能

13、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形成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和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研究建立党政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和实绩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评价机制,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抓紧制定技能人才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实施办法和持外省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人员评审同一档次资格的实施办法等人才评价办法,逐步建立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制度。全面推行职(执)业资格制度,探索建立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标准。

14、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选任制,改进委任制,规范考任制,推行聘任制,逐步实行任期制,探索政府专业人才特聘制。推出若干重要岗位职位,面向海外留学人才公开招聘。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对现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照“科学设岗、按岗聘人、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双向选择、签订合同”的原则,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全员聘用制度。以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推行经理人聘任制。

15、完善分配、激励和福利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等因素,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逐步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完善经营者年薪制,推行期权、股权激励制,探索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建立优秀人才奖励制度,完善市科学技术奖,对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崇高荣誉和重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企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的全面实施,逐步实现人才福利货币化。

五、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人才创新创业氛围

16、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人事部门自身队伍建设和人才服务站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专业性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加快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建设,规范人才市场管理,逐步完善人才服务中心、人才服务站、人才市场三为一体的人才服务网络,为各类人才提供流动性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完善《广东省居住证》和《人才特聘工作证》制度,大力推行人才柔性引进的灵活措施。抓好人事人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作,加强我市人事人才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17、加大人才资源开发资金投入。树立人才资本战略理念,建立完善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为方便管理,将现有的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和留学人员专项基金合并为*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市人事局根据我市人才工作的计划提出每年度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预算建议,按照预算报批程序列入“科技*”工程专项资金财政预算。*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资助、市统一组织的境内外理论和业务培训、实践锻炼及学术交流等活动项目资助,奖励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我市统一组织的引进、招聘高层次人才需要支出的费用,经市政府批准的与人才工作相关的其他需要支出的费用以及留学人员创业扶持等等。各镇街要积极筹措资金,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

18、营造人才和谐发展环境。完善政策和用人机制,继续保持高效、为民、廉洁的政务环境;加强社会管理,营造安全、舒适、民主、文明的生活环境;创造给能创业者以机会,给想创业者以舞台,给创业成功者以荣誉,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允许失败、不怕失败的创业环境;借助文化新城的崛起,博物馆之城、图书馆之城的建设和读书节的推进,博士创业促进会的建立,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和欲求新知的氛围。

六、坚持党管人才,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士建施工员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 PDCA循环 床边工作制 护理质量

The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pattern in the improvement of bed nursing

Fu Ning,Yang Jianhu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uwen County,Zhanjiang City,Guangdong 5241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pattern in the improvement of bed nursing.Methods:We divided two different wards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edside nursing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bedside nursing according to PDCA mode.We compared th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efficiency of nursing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P

Key words PDCA cycle;Bedside work system;The quality of nursing

PDCA(Plan do check action)循环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PDCA循环是在管理活动中,为提高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等的循环过程,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护理质量管理科学程序,可有效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1,2]。护士床边工作制是一种由护理人员利用流动护理工作车在病房或者患者身边进行护理工作的模式,是医疗机构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2010年开始试行护士床边工作制,患者得到了持续的专人护理,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力资源缺乏的压力,初步效果显著[3]。但是因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评价,目前护士床边工作制仍然较为混乱,护理质量仍需不断改进。为此,在本文中笔者研究了在改进护士床边工作制的护理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总结和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2个病区844例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22例。其中对照组男290例,女132例,年龄3~76岁,平均(42.6±12.4)岁,其中重症162例,一般疾病260例,住院时间6~55天,平均(23.4±4.8)天。观察组男284例,女138例,年龄4~78岁,平均(43.4±11.8)岁,其中重症158例,一般疾病264例,住院时间7~52天,平均(22.7±5.1)天。两组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以及疾病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观察组以PDCA循环模式落实和改进护士床边工作制,具体措施如下:①计划阶段(P):实施分层级管理、管床责任制,对科室的床位、护理人员的编制、能力和资源以及收治患者的特点进行评估。制定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职责,危重、大手术以及需特殊治疗和护理的患者由护理组长负责,并落实护理三级查房;病情较轻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以及文书书写工作由责任护士负责。制定护士床边工作流程并准备建立流动护士站。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表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②实施阶段(D):对护士管床责任制予以落实。建立流动护士站,由责任护士负责自己的患者,由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在病房中完成治疗、护理和护理文书的书写工作。建立二级、三级质量管理控制网络,由护理组长负责检查责任护士的工作落实情况及实施的效果,由护士长负责检查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的工作落实情况及实施的效果。③检查阶段(C):对患者及医护人员以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以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士床边工作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患者获得直接护理的平均时间、床位使用率以及周转次数和平均住院时间等。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④处理过程(A):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改进。对上一阶段工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计划。组织护理小组的成员进行讨论,对护士床边工作制的流程进行重新审视,对工作计划进行调整,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于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PDCA循环,使得护士床边工作制不断改进和完善。

观察指标[4]:对两组获得直接护理的平均时间、床位使用率、患者住院天数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护理不良事件中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压疮发生率以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等进行统计。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

结 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工作效率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另外,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0.1%(296/42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3.4%(394/4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PDCA循环是一项标准化和规范化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其是在管理活动中,为提高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等的循环过程,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护理质量管理科学程序[5,6]。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在改进护士床边工作制的护理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工作效率指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之所以有此效果,主要可能是因为:①PDCA循环模式下有利于护理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护士床边工作制是一种由护理人员利用流动护理工作车在病房或者患者身边进行护理工作的模式,是医疗机构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这毕竟是一项新的护理改革,迫切需要建立起一种落实工作制度、建立评价标准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模式。通过PDCA循环,每循环1次均需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的目标,再进入第二次循环,每循环1次,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均提高1次。②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在PDCA循环模式下,通过制定护士床边工作制流程,建立流动工作站,有利于减少护理人员在病房和护士站来回走动的频率,缩短了工作的半径,提高工作效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压力。③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在PDCA循环模式下,责任护士与患者更为贴近,在病房完成患者的治疗、护理和文书的书写工作,也有利于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在改进床边护理工作制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形成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淑瑛.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2):15-16.

2 岳利群,徐蕊,高永芳,等.PDCA循环在护理关键指标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9):1064-1065.

3 廖长青.PDCA循环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786-1832.

士建施工员工作总结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319

为了做好患者安全护理管理,降低医院患者脱管发生率,我院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开展脱管管理工作,采用分析原因-制订计划-人员培训-规范操作程序-专人巡查-各案会诊-总结反馈的模式实施。现总结归纳如下。

护士工作方法

制订患者防脱管计划:回顾统计2009年1~12月全院患者发生脱管情况,分析发生原因,调查临床护理人员及患者或家属的防脱管意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我院实际情况制订防脱管工作计划,通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复、支持开展工作。

建立为带管患者服务联络员队伍:在护理部专科护士管理委员会的督导下,成立服务带管患者联络小组。各联络小组分别由科室选派的联络护士组成。联络护士要求为从事护理工作三年以上的具有爱心、责任心一定沟通能力的护士承担。主要工作是负责本科带管患者的管理与教育,并指导全科开展防脱管工作的。如督导全科护士对带管患者进行脱管高风险评估、教育、相关技术指导,对复杂个案联系会诊等。

防脱管知识技能培训:将预防脱管纳入医院的安全管理目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健康教育能力是执行《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对护理队伍分层次进行防脱管工作的动员及相关知识培训:①培训对象:护理管理阶层、全员护士、护理学生及陪护人员、卫生员等。②培训内容:医院内发生脱管的概况及后果,原因分析评估识别,防脱管的措施及护理流程;患者发生脱管后应急预案及不良事件上报程序等。确定培训时间并遵守。

规范防脱管的护理程序:①脱管高风险评估:患者根据病情治疗护理需要置管后,护士应从患者一般情况、疾病史、现临床表现采集可靠资料等;最后根据院管委会通过的脱管风险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②实施防脱管干预:评估为脱管高风险的患者,在床头挂防脱管警示标志。护士根据评估确定患者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与宣教,如为术后患者根据患者神志情况,护士会妥善固定管道并向患者及陪护讲解留置管道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指导患者床上床边活动时引流管的正确放置及固定方法。有需要时及时按呼叫铃。加强对脱管高风险患者的巡视,并在他们需要时及时提供帮助,将他们作为交接班内容。③落实防脱管宣教,评估为高风险的患者床尾挂警示牌,部分患者对护士的宣教依从性差,有的患者习惯很难纠正等,脱管仍有发生。因此护士应将宣教贯彻整个护理工作中。护士宣教后请患者或家属在宣教告知书上签名确认。

对各案病例进行会诊:各病区在进行防脱管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疑难病例,联络护士组织联络病例讨论,由相关护理管理人员、专科护士参加。复杂、疑难病例包括评估高风险脱管但护理措施落实有困难的患者、多种危险因素并存的患者及依从性差的患者等。由护理部总护士长或专科护士主持,病区护士汇报病例及护理问题,专科护士从专科角度提出建议,书写会诊单,病区护士长及联络护士监督执行。并及时进行效果反馈以便调整措施。

对各病区发生脱管病例进行资料回访:防脱管小组要求不良事件24小时上报护理部,病区护士填写脱管上报表上报,护理部通知专科护士在24小时内到发生脱管科室进行资料回访,回访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脱管发生时间、脱管类别,脱管后患者病情状况及后果,医护人员应急预案措施。回访方式为查看患者、询问患者及知情家属、病友、护理人员。将回访表上交护理部。

专科护理小组每半年向全院进行防脱管工作汇报:专科护士总结半年全院防脱管工作并向护理部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全院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各病区发生脱管患者的回访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防脱管工作进展等。定时向全院进行防脱管工作汇报,不仅使护士从脱管病例中吸取经验教训,也可结合临床工作中找到不足,从而启发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质量。

结 果

我院全年脱管发生率下降:通过查阅病历及护理记录、各病区上报不良事件统计等方法,统计出2009年1~12月我院脱管发生率020%。2010年1月开展防脱管工作以来全年脱管发生率下降至006%。

培训干预前后护士及患者或家属对防脱管知识知晓状况调查:在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防脱管知识培训前后随机发放调查表,对评估为脱管高风险患者,护士进行防脱管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对防脱管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护士知识知晓率培训前58%培训后85%。患者及家属知识了解率干预前12%干预后50%。

讨 论

士建施工员工作总结篇(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家庭成员结构的变化,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需求、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展优质护理活动,其关键是建设优质的护理职工队伍,也就是说在增加护理人员数量的同时,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宣传力度[1~4]。2010年5月在全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加大护士配备力度,充实一线护士数量;提升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结果护理队伍建设的加强,护理队伍水平的提高,保障并促进了优质护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了医院护理质量提高和患者满意度提升的双赢目标。现报告如下。

护理职工队伍建设实施措施

加大护士配备力度,充实一线护士数量:临床一线护士是“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者,确保一线护士的数量和岗位需求,是确保“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持续进行和发展的关键。自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来,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大了护士配备力度,医院通过竞聘,择优录取护理人员60名,充实了临床一线护士的数量,使临床一线护士数量所占护士总数由原来的80%提高到95%以上,床护比由原来的1:0.22提高到现在的1:0.35,其中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床护比达1:0.4,保证了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

提升护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①强化专科技能的培训:为了提高护士专业水平,医院加大对护理人员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每个月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考试。同时各科室加强专科护理技能的培训和日常考核,对各项护理技能操作、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使护士专业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护理部通过组织护理业务查房、护理教学查房,积极促使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丰富了护理知识,提高了护士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②努力增加高学历护理人员,积极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自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我院招考、招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43名,大专学历以上的护士人数占护士总人数的比例达50.8%。壮大了医院的护理队伍,为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施岗位考核制度,建立激励措施:①推行“星级护士”评选活动:为充分调动广大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确保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优质、规范的护理服务,各科室按照医院制定的星级护士评选标准对每个护士的业务水平进行综合考核,每季度每个科室推选2名优秀护士,提交医院,医院结合本人理论、操作考试、有无投诉等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对全年连续3次获得“季度优秀护士”评为“一星级护士”,连续两年获得“一星级护士”称号者被评为“二星级护士”,连续三年获得“一星级护士”称号者被评为“三星级护士”。对科室综合考核年终汇总排名前3位的科室护士长直接评为“二星级护士”。每季度评选出的优秀护士医院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积极性。②推行绩效工资向关键岗位倾斜制度:为了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充分调动责任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医院制定了责任护士竞争上岗制度。各科室每季度对于工作成绩突出,医生护士评价高,患者满意度高的责任护士绩效工资上浮15%~20%,以激励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热情。③稳定护理队伍,发挥高年资护理人员骨干作用:针对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医院实行对高年资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每个月进行奖励,既体现了护理人员骨干作用的发挥,又满足了临床一线护理工作需要,为医院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奠定人力基础。

结 果

通过加强护理队伍建设,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措施,如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护理文件书写制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等,严格按患者自理能力评估表评估患者,护理患者,建立患者巡视卡、翻身卡,通过落实责任制护理,改革排班模式,提高人力配置,细化分级护理,加强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切实强化了对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使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安全护理、健康教育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工作中推行“五个第一”、“六个先”、“四个不”等温馨护理服务,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护理知识竞赛和护理技能比赛,选拔优秀护理人员参加全市护理技能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不断强化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使护理服务向更深、更广、更细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扎实、有效地推进提供了智力支撑。使医院优质护理活动得到了顺利开展,实现了医院护理质量提高和患者满意度提升的双赢目标。

讨 论

通过增强和改善医院的临床护理服务,充实临床护理服务的内涵,使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培训学习,转变观念,对护士工作模式进行优化改革,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全面落实护理职责等措施,最终使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均得到了提高。

尽管在护理职工队伍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提供了人力保障,但由于正式在编护理人员的年龄逐步老化,而招聘护士流动频繁,稳定性差,不利于有计划的培养与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护理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层次参差不齐,导致责任护士职责没有完全落实,影响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和“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玉琴,李晓娟.浅谈新护士素质能力的培养[J].中外医疗,2011,4:150.

士建施工员工作总结篇(8)

护理职工队伍建设实施措施

加大护士配备力度,充实一线护士数量:临床一线护士是“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者,确保一线护士的数量和岗位需求,是确保“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持续进行和发展的关键。自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来,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大了护士配备力度,医院通过竞聘,择优录取护理人员60名,充实了临床一线护士的数量,使临床一线护士数量所占护士总数由原来的80%提高到95%以上,床护比由原来的1:0.22提高到现在的1:0.35,其中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床护比达1:0.4,保证了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

提升护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①强化专科技能的培训:为了提高护士专业水平,医院加大对护理人员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每个月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考试。同时各科室加强专科护理技能的培训和日常考核,对各项护理技能操作、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使护士专业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护理部通过组织护理业务查房、护理教学查房,积极促使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丰富了护理知识,提高了护士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②努力增加高学历护理人员,积极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自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我院招考、招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43名,大专学历以上的护士人数占护士总人数的比例达50.8%。壮大了医院的护理队伍,为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施岗位考核制度,建立激励措施:①推行“星级护士”评选活动:为充分调动广大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确保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优质、规范的护理服务,各科室按照医院制定的星级护士评选标准对每个护士的业务水平进行综合考核,每季度每个科室推选2名优秀护士,提交医院,医院结合本人理论、操作考试、有无投诉等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对全年连续3次获得“季度优秀护士”评为“一星级护士”,连续两年获得“一星级护士”称号者被评为“二星级护士”,连续三年获得“一星级护士”称号者被评为“三星级护士”。对科室综合考核年终汇总排名前3位的科室护士长直接评为“二星级护士”。每季度评选出的优秀护士医院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积极性。②推行绩效工资向关键岗位倾斜制度:为了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充分调动责任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医院制定了责任护士竞争上岗制度。各科室每季度对于工作成绩突出,医生护士评价高,患者满意度高的责任护士绩效工资上浮15%~20%,以激励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热情。③稳定护理队伍,发挥高年资护理人员骨干作用:针对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医院实行对高年资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每个月进行奖励,既体现了护理人员骨干作用的发挥,又满足了临床一线护理工作需要,为医院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奠定人力基础。

结 果

通过加强护理队伍建设,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措施,如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护理文件书写制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等,严格按患者自理能力评估表评估患者,护理患者,建立患者巡视卡、翻身卡,通过落实责任制护理,改革排班模式,提高人力配置,细化分级护理,加强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切实强化了对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使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安全护理、健康教育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工作中推行“五个第一”、“六个先”、“四个不”等温馨护理服务,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护理知识竞赛和护理技能比赛,选拔优秀护理人员参加全市护理技能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不断强化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使护理服务向更深、更广、更细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扎实、有效地推进提供了智力支撑。使医院优质护理活动得到了顺利开展,实现了医院护理质量提高和患者满意度提升的双赢目标。

讨 论

通过增强和改善医院的临床护理服务,充实临床护理服务的内涵,使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培训学习,转变观念,对护士工作模式进行优化改革,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全面落实护理职责等措施,最终使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均得到了提高。

尽管在护理职工队伍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提供了人力保障,但由于正式在编护理人员的年龄逐步老化,而招聘护士流动频繁,稳定性差,不利于有计划的培养与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护理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层次参差不齐,导致责任护士职责没有完全落实,影响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和“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玉琴,李晓娟.浅谈新护士素质能力的培养[J].中外医疗,2011,4:150.

士建施工员工作总结篇(9)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护理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㈠护理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整体素质逐步提高。截至2005年底,全市有注册护士6121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0%;护理队伍学历层次逐步提高,专科以上学历占25%,中专学历占65%。广大护理工作者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辛勤工作、勤勉敬业、锐意进取,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㈡护理服务理念明显转变,工作内涵得到拓展,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我市从1997年起在区县以上医院开展了系统化整体护理,基本实现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向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轨道上来。坚持实施“三基三严”为重点的护理人员素质训练,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护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急危重症、疑难杂症患者以及突发事件病人的抢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逐渐增强,推动了护理学科发展,护理服务不断向社区、家庭延伸,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日间病房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得到发展。

㈢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监管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和《省卫生厅关于加强护士执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实施护士执业准入制度,连续11年共计11000余人参加了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有5500余人获得执业护士资格,并及时进行了执业注册和再次注册,定期对达不到规定教育学分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实现了护理人员持证上岗、依法执业。多数医院建立了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的垂直管理体系和护理质量控制及评价,制定了完善的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和规章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三严”训练及考试考核,保证了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㈣医院感染监控有力,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护质量,成立了市医疗质量监控委员会和市医院感染监控办公室,自2004年7月1日起对全市区县以上50个医疗单位的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目前博山、周村等区县城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全部进行了集中处置。制定了《市护理质量考核实施细则》、《市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市医疗废物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定期组织专家对全市区县以上医疗单位的护理质量、医院感染、医疗废物处置等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发督办单,限期进行整改,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

㈤学术竞技活动开展活跃,“白衣天使”风采得到展现。

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2005年与市妇联、市劳动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了全市护理操作技能大比武,经层层选拔,有42名优秀选手参加了决赛,其中7人获得技术标兵,35人获得技术能手称号。在重大疫情面前,广大护理工作者不怕牺牲,冲锋在前,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彰显了广大护理工作者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职业风貌,展现了新时期白衣天使的风采。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全市共举办心肺复苏和心脏紧急救治、抗生素合理应用及医院感染管理等各类技术骨干培训班16期,15000余人次参加了学习和培训,有160余人次和50余个单位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我市护理事业的发展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护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临床一线护士数量少,护士人力配备不能满足病人护理需求。不少医院病房床位与病房护理人员之比低于卫生部规定的1:0.4。有的医院为降低护理人力成本,以临时工的方式和待遇聘用护士,形成了医院内一支同工不同酬的特殊队伍,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有的医院对人才缺乏合理使用,未能科学合理安排护士人力资源。护理人员学历层次偏低,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有新的提高。二是部分医疗单位对护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相当一部分医院对护理工作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惜将护理的人力成本和必要的物质成本一减再减,我市医护之比低于卫生部1:2的规定,护理管理体制未理顺,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未完全落实。三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落实欠佳。临床护理服务存在着不主动、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护理工作尚未完全做到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存在差距。四是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部分护理管理人员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切实抓管理、抓质量。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方法滞后。五是护理教育需要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不清晰,办学质量不高,缺乏系统规范的护士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规划,缺乏对专科护理岗位和护理管理岗位护士规范化培训。

二、我市护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我市护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切实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推进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适应医学科学技术进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我市护理事业2006-2010年发展总体规划目标是:依法加强护士执业监督管理,规范护士执业行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实现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巩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探索发展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教育,以促进我市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规划目标和要求如下:

㈠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科学统筹护士人力资源。

1、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数量。根据不同病区、不同病种以及病区的实际开放床位数、床位使用率、护理工作量等要素测算,合理配备护士。总床护比达1:0.7,普通病区病房床位数与护理人员之比达到1:0.5,至少达1:0.4;重点科室应达到1:0.5—0.7(设定条件为全院床位使用率85-95%),重症监护单元(ICU、CCU、NICU等)为1:2.5—3(设定条件为床位使用率75—85%或使用有创呼吸机治疗病人不超过40%的情况下),手术台与手术室护士之比为1:3。到2009年底,三级综合医院的编制护士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到2010年,所有医院编制护士均要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卫生行政部门要将二级以上医院的护士人力资源指标纳入医院综合评审及质量评价体系,将其作为医院评审的一票否决性指标,扭转目前医院临床一线护士短缺的状况,切实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

2.科学统筹护士人力资源。根据《省综合医院护理岗位设置名录》和《省各级护理人员任职资格和岗位职责》,做到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职责明确,履行到位,执行有力。对医院现有护理岗位进行调整。脱离护理岗位的人员不得占用护士编制,不得按护士序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不得享受护士待遇。到2008年底二级以上医院非护理岗位占编护士数为零。职称晋升中,应优先考虑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遵循以人为本、能级对应、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逐步在医院实施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置方法。即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进行护士配置,对护士实行按学历水平、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分层次上岗,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加强护工规范化管理。护工是在护士长和注册护士的指导下,对病人实施生活护理的人员,不属于护理技术人员。建立护工队伍,是规范病房管理,满足病人生活护理需求的重要措施。各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配备一定数量的护工,普通病区床位与护工之比为1:0.1-0.2,重症监护单元为1:0.3-0.5,其他岗位可根据需要适当配备。依据省护工培训标准,建立护工培训持证上岗制度。护工由护理部统一管理,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具体负责护工的工作安排和质量监督。医院要制订护工服务规范、工作制度和考核标准。加强监督检查,提高生活护理质量。要严格界定护工岗位职责,护工不能从事护理技术性操作及对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严禁以护工代替护士从事护理工作。

4.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到2010年,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30%,其中三级医院不低于60%,二级医院不低于40%。

㈡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各项护理工作之中。以病人需求为导向,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模式,从维护病人权益和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调动积极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体现“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为病人提供细致入微、关怀备至的护理服务,履行好护士的职责,努力使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建立医院内部护理质量管理与外部护理质量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完善护理工作标准、技术规范,建立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开展对医院的护理质量评价工作。

依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省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基本标准(试行)》、《省中医医院中医护理评审标准》及《省医院护理质量评价细则(试行)》,积极开展评价工作。探索建立护理服务内容公示制度,在有条件的医院试行分级护理挂牌服务,建立有效的护理服务外部监督约束机制,有效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使“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模式真正落到实处。到2008年,我市85%的二、三级医院护理服务要达到标准要求;2010年,我市100%的二、三级医院护理服务要达到标准要求,基础护理合格率要达到98%、分级护理合格率要达到95%、病人对护理工作服务的满意率要达到9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要达到100%。

㈢培养临床专业护士,充分发挥护理专家作用。

专业护士是指在某一特殊或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建立专业护士制度是提升护理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发展专业护士是护理专业发展的方向,对于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级护理人才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五年内我市将优先在重症监护(ICU、CCU等)、恶性肿瘤、糖尿病、老年病、器官移植、急诊急救、精神病、产科、手术室护理等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养工作。2007年,依据省专业护士岗位培训管理规定,启动专业护士培训工作,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到2009年,全市专业护士总量要达到100人以上,60%以上的二级以上医院要配备有专业护士;到2010年,全市80%以上二级以上医院要配有专业护士。对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护士,通过两年护理实践和一定时间的定向国外进修等多种方式,着手培养一批我市的临床护理专业学科带头人,打造护理品牌。

㈣完善护理管理体系,实施岗位培训制度。

1.完善护理管理体制,理顺条块关系。医院要处理好护理垂直领导与院科两级负责制之间的关系。护理部要作为医院独立的职能部门,主导护理的人、财、物、技术、信息的管理,使之成为责权统一、管理到位、监督有力的组织保障。根据卫生部1986年《关于加强护理工作领导理顺管理体制的意见》规定,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到2010年,500张床位以上的三级医院要配有护理专职副院长,300张床位以上的二级医院配有专职护理副院长的要达到50%以上。护理部正、副主任(总护士长、副总护士长)及工作人员要到位。

2.建立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开展对护理管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尽快培养一支既精通护理业务又具备科学管理能力的护理管理队伍。组织三级医院护理部主任和师资骨干队伍,参加全国及全省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到2010年,100%的三级医院护理部主任完成岗位培训,80%的护理管理人员完成省内培训工作。

㈤发展社区护理,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1.严格社区护士准入制度。合理配备社区护理人员,促进社区护理的同步发展。社区护士必须具有国家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具有相关临床工作经验,通过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全科医学护理知识与技能岗位培训,并经全省统一考试合格。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可根据国家有关职称晋升的规定,申报相应的护理技术职称。

2.规范社区护理服务行为。根据卫生部社区护理技术服务项目目录,制定社区护理技术服务操作规范,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3.提高社区护士队伍业务素质。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制度,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社区护理继续教育;另一方面,建立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护理业务协作关系,发挥医院的护理专业技术力量优势,对社区护士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

4.加强社区护理质量评估。以居民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投诉率、社区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等为重点,建立社区护理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考核和监督。

㈥调整护理教育结构,加快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

1.合理调整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压缩护理中专教育规模,到2010年,把护理中专招生规模控制在招生总数的30%-40%;大力发展护理专科教育,达到40-50%;争取增加护理本科教育。

2.适度增加男性护生招生比例。转变观念,发挥性别优势,在急诊急救、精神科、男性科、手术室护理等工作岗位上充实男性护士。

3.加快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护理基础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在专业知识中,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知识、康复指导、保健、老年护理、精神护理、心理护理等内容;在能力方面,注重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㈦加强聘任制护士管理,确保护理服务质量。

1.严把聘任入口。要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考试考核,择优录用已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并实行试用期制度。

2.规范聘用手续。护士录用后,要按照《劳动法》、《社会保障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实行人事,并按时交纳社会保障费用。同时,受聘人员应享有相应的福利待遇,争取到2010年达到同工同酬,允许其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及行政职务任职资格,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3.加强聘用后管理。对聘任制护士的教育、培养、管理,要与在编护士同等对待;要严格“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要健全奖惩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充分调动聘任制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护理质量。

㈧大力发展中医护理,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㈨合理安置大龄护理人员,注意发挥大龄护理人员的积极作用。

1.在护理部设督导组,安排具有副高以上护理专业技术职称、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从事质量控制和督导工作。

2.在特殊部位,可根据工作需要设一定数量的护理专家岗位,如设立护理专科门诊、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等,发挥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作用。

㈩加强护理领域研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市护理事业发展。

不断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健全护理科研管理机制,多渠道、多层次争取护理科研项目和护理科研专项经费,造就一批中青年科研人才,加大对科研能力和论文书写能力的培训力度,促进护理科研的发展。到2010年,全面提高我市护理科研的数量和质量。

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护理服务理念、专业技术经验、教育和管理模式,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市护理事业的发展。

三、保障措施

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护理工作作为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医疗、康复、保健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护理工作的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关心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大护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发展建设好临床护士队伍,切实维护好他们的权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要把“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理念落实到工作中,完善管理体制,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高,推动护理工作与医疗工作协调发展,与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诊疗技术水平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适应。区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配齐配好护理专(兼)职管理人员,有计划地组织分管院长或护理副院长、护理部主任参加护理管理培训班,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各级医院要把护理工作纳入医院发展规划和总体计划,继续加强和完善护理部的职能作用。未设立专职护理副院长的医院,主管院长要至少每季度一次定期听取护理工作的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规划》实施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并进行责任追究。

㈡落实政策,完善措施。

医院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确保病房床护比、医护比达到要求。要科学调整并合理设置护理岗位,坚持护理人员不得从事非护理工作,对在编不在岗护士不予注册,限期清理。制定职称晋升倾斜政策,促进护理人员分层次上岗工作落到实处。加大护理科研投入,努力营造鼓励优秀护理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要完善辅助支持系统,药、技、后勤等做到下收下送,减轻护士承担的非护理工作任务。有条件的医院要积极筹建静脉用药物配制中心,减少临床护士用于配置静脉输液药物的时间。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保证把有限的护士人力及工作时间用在对病人的直接护理上,提高护理措施落实率。

㈢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努力创建规范化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示范岗。

各医院要坚持“以人为本,护理先行”,进一步深化护理改革,规范护理管理,改进护理工作,引导护理人员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为病人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氛围,提供优质、全面无缝隙护理服务,努力实现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质量零差错,护理技术零缺陷,护理服务零投诉的目标要求,全力打造市护理品牌,为创建平安医院做出积极贡献。

㈣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士建施工员工作总结篇(10)

  20xx年,医院开展了“医疗质量提升年”,“温馨服务年”活动,护理部开展了“五常法管理”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我科全体护理人员在医院领导和护理部的领导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进一步强化“三好一满意”活动,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基本完成了20xx年护理计划,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分工明确,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2、坚持查对制度: (1)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 (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 (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骨科护理常规及显微外科护理常规,坚持填写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 4、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及晨间护理,危重病人重点交接,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1、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成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每月 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总结,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接受每月护理部、感控科质量检查小组的不定期检查,重视检查结果。 3、根据科室制定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每月工作小结,根据出现的共性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以利于总结经验,便于次月更好开展工作。 4、每月召开科室护士会议,传达护理部会议精神,按要求进行学习,按时安排本周工作重点,总结上周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 5、护士长深人病房,跟班检查,对一系列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分析会,针对护理缺陷、差错,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6、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特殊病人的管理。 三、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1、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 2、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100%,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 3、每月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一次,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提出的要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 4、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四、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每月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三基三严业务培训和护理技能操作培训,并组织理论考试,培训率达100%。 2、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培训,并鼓励年轻护士自学,一年来,年轻护士全部参加了成教考试,以提高专业知识。 3、科室每周晨间提问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和骨科知识。 4、“5.12国际护士节”举行了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比赛,我科参加比赛的三名护士全部获奖,取得了一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5、11月下旬,护理部对全院护士进行了穿脱隔离衣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全科护士经过平时认真主动的练习,考核时动作利落规范,操作熟练,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得到了监考老师的好评。 6、加强了危重病人的护理,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和晨间护理。 7、每月护理业务查房,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以达到提高业务素质的目的。 五、加强了科室院内感染管理,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骨科护士年终工作总结2

  20xx年,骨科门诊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加强护理服务、护理管理及感染管理为抓手,以“一提高、双强化及三优化”为主要途径,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护理质量及专业培训,优化专业素质、服务态度及服务流程,达到全年医护零意外及病人满意率达到95%以上的工作目标。

  一、加强护理服务建设

  (一)优化服务理念

  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及安全意识,在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的基础上,提高护患沟通技能,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经常听取医生的意见,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作到真正的主动服务。把“用心服务,创造感动”的服务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优化服务措施

  1.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为方便患者就医,要求护理人员提前十五分钟上岗,方便了患者就医,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2.认真做好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护士及时协调和妥善处理特发情况。

  3.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对有需要帮助的病人,想方设法提供方便,坚决做到零投诉。

  4.认真做好门诊的室内、外环境卫生,积极为患者营造干净、舒适的就诊环境。

  5.为患者提供亲情服务,加强与病人沟通,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病人,要尽力满足特殊需求;对于因不可抗拒力原因错过预约时间的病人,提供绿色通道,务求让每一名病人都能感受到骨科门诊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加强护理管理建设

  (一)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建立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加强对休假、轮休人员管理,试行轮休备班模式,即轮休人员肩负勤务备班职责,可作为补充医护力量应付突发情况。

  2.落实护理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和考评,鼓励在岗人员进修,保障在职进修人员学习时间,不断提高科室整体护理水平。

  3.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二)护理质量管理

  1.依据院部体系文件与《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规范护理行为,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患者与医护人员满意度高。护理人员掌握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掌握率达到100%。

  2.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到位,患者安全措施有效,记录规范。

  3.执行查对制度,能遵照医嘱正确提供护理服务,及时观察、了解患者反应。

  4.保障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有效使用。护理人员按照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熟练使用输液泵、注射泵、监护仪、心电图机、吸引器等常用仪器和抢救设备。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有处理预案及措施。

  (三)护理安全管理

  1.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患者姓名、病人号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诊疗、操作。

  2.对于顾客临床护理常见突发情况及并发症,要制定护理操作及处理规范,以制度保障安全,杜绝医疗事故。

  3.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信息的制度,改进措施到位。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掌握率达到100%。

  (四)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1.加强专科建设,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定期组织专科理论、操作考核,提高护士处理问题能力。

  2.鼓励及带领护士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掌握医护领域前沿信息,学习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3.配合护理部,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不同年资、能力的护士进行不同的培训,让大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自我增值,从而整体提高骨科整体业务水平。

  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设

  (一)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手卫生正确率达100%,手卫生依从性≥95%,洗手正确率≥90%。

  (二)凡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必须戴手套。医护人员对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置掌握率达到100%。

  (三)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艾滋病防护条例》,制定职业暴露报告制度、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及职业暴露后具体的处理措施和程序。

  骨科护士年终工作总结3

  一、深化核心制度,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1、核心制度贯彻护士工作的每一项,只有把核心制度融会贯通,在临床中才会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尤其科室年轻护士较多,且在今年的护理管理中,实行能级管理,我科零级、一级、二级护士较多,故对二级以下年轻护士重点培训核心制度,定期组织学习,晨会提问,防患于未然。

  2、核心制度的落实

  (1)主班与治疗班每一天下午对病房医嘱进行大核对,小夜班与两头班或大夜班核对第二日静滴液体,每周护士长周一、周五核对医嘱并检查病历的书写问题。

  (2)规范诊疗本、长期及临时输液卡格式,字迹清晰,色彩一致。

  (3)每一天严格交接班,尤其对绝对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做好皮肤管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在今年的护理工作中,全年无压疮、坠床、导管脱落,有2例输血反应,2例输液反应,1例过敏反应,均健康出院。

  3、分管病历的职责护士不定期检查护理文件的书写状况,建立温馨留言本,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留言,督促年轻护士成长,护士长每周不定时检查,保障病历的准确性。

  4、按照医院规定,科室病历在病人出院后3天送至病案室,由于骨科医生忙于手术,建立出院病人登记本,督促、监督、检查病历的时效性。

  5、对科室实习的护生严格带教,严格落实核心制度,在每月一轮的实习中,凡进入我科实习的护生,均学习核心制度,不定期提问,出科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最后做好放手不放眼的带教模式。

  二、改革工作模式,提高护士用心性

  1、在护理部领导的号召及带领下,我科在20XX年初实行职责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根据白天职责护士的人数进行病房分管,即1名职责护士分管8-12个病人,实行整体护理,做好8小时在岗,24小时照顾的连续护理。

  2、我科医生每一天早晨查完房后便需到手术室做手术,与病人接触时间较短,沟通较少,而职责护士每一天与病人接触,对病人病情变化、药物反应、治疗以及病人的心理变化了解最清楚,为了更好的促进病人康复,增加病床周转,提高病床使用率,在职责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了医护一体化医护合作模式,即在查房、病历讨论、全院会诊、业务学习中时刻与医生一齐查房、一齐学习,使病人得到更加高质高效的治疗,提高了医护及患者满意度。

  3、改革排班模式,实行职责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后,将职责护士分管病房纳入排班中,运用英文的Day(D)和Night(N)进行排班的整改,让大家明白每一天分管病房的状况,从而更好的护理病人。

  4、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目前科室开展品管圈两项,都在进行中,一项是“提高术后伤口引流量准确率”,一项是“提高骨科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品管圈。透过开展品管圈,赋予圈长、圈员必须的权利,鼓励大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三、转变培训方式,深化继续教育,提升整体素质

  1、业务学习形式为了提高科室护士科研潜力,在20xx年12月的护理科务会上,让各位护理姐妹翻阅核心期刊论著,打印为电子版并做成幻灯,在学习之前会遇到很多科研问题,20XX年每月的业务学习中一一解答,目前科室人员基本了解科研论文的格式并主动提问科研意向。

  2、护理操作在以往的工作中忽略了操作的重要性,每次考核中总是存在很多问题,从20XX年9月开始,科室在每周三下午14:00组织操作演示,尤其对2级以下护士及实习学生,规范大家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技能,学习中不断进步。

  3、理论学习晨会时间共同学习理论知识,涵盖月重点掌握资料,医院发展时势动态,核心制度等,且在今年医院组织的多次理论考试及院区组织的核心制度考试中,我科护士考试合格率100%。

  4、继续教育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医学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大家不断继续学习,才能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改革学分制后,年初为科室护理姐妹制定目标,大家利用自己闲暇时间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且在护理部领导及院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有幸被医院安排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进修学习,透过三个月的学习使我开拓了视野,改变了护理管理理念,提升了自身业务潜力,得到了良好的启发。

  5、护理科研透过改变培训模式,使各位护理人员对科研有了必须的了解及认识,目前科室已有1-2名护士有意向往科研方向发展,故在明年的护理工作中,我科的科研潜力及科研数量就应会有所增长,争取在明年的工作中带领大家发表文章,完成立项工作。

  四、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1、在医院领导及团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科在年初成功申报了“卫生厅青年礼貌号”,这离不开科室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自从开展建立“青年礼貌号”活动以来,我们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创新服务方法,改善服务环境、带给便民服务。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构成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帮病人之所需,解病人之所难,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

  2、今年的病人中以四肢外伤、椎体疾病景骨质疏松疾病为首,对疼痛及卧床皮肤管理尤为棘手,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卧床患者的各项护理,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康复效果,为病人带给舒适环境,在今年的截瘫患者护理中,我科成功治愈一例院外截瘫压疮一月的'患者,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好评,目前科室截瘫患者无一人发生卧床并发症。

  五、科室明年工作计划

  1、组建科研团队,完成科研立项,撰写科研论文;

  2、期望能够选派或安排科室护理人员出去进修学习;

  3、继续做好品管圈工作,将此管理方法持之以恒运用的骨科病房的管理中,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安全。

  4、做好能级护理工作量的分配及培训工作

士建施工员工作总结篇(11)

掌控感控一线讯息

医院的临床工作纷繁复杂,想要深入掌握医院感染控制的落实情况,不真正下沉至临床一线,是难以实现的。而院感护士正是实实在在地工作在病房,时刻与医护人员穿梭于临床一线,能最真实且及时地发现临床上的感控问题,以实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和处置关口前移,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盛京医院从职称、资历和能力方面,对院感护士设定了明确标准,其设置原则为:临床科室以护理单元为单位,每个护理单元配备一名院感护士;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线科、超声科、药学部等辅助科室,每个科室各选一名院感护士。这些院感护士须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拥有护师以上资格,并优先选择有一定管理及科研能力的护士。

如今,盛京医院已建立起一支125人的院感专科护士团队,其中设有8名感控专员。感控专员并非护士出身,但其职责与院感护士相同,负责日常感控工作的监督以及感控知识的宣传,只是由于工作于放射牵引科、影像科等医技科室,故工作偏重略有不同。

院感护士每个月会根据各自科室的院感指标,如病房的基础消毒隔离工作、感染病例上报、传染病例发生情况等,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信息收集。此外,他们还会汇总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医院的感控管理部门会根据院感护士的反馈,不断对感控标准进行调整,几经往复,医院可逐渐修订和完善感控的标准和规范。

现在,医院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院感评价体系。此评价体系一部分是通过医院信息化系统对多重耐药菌的发现、隔离和控制等情况进行监测;另一部分则来自院感护士上交的感控护士月汇总报表。

医院在HIS系统中做了一个模板,院感护士可根据模板内的指标,将观察到的情况转换成数据输入到系统中。系统每个月自动将此数据汇总,计算出每个月各科室的感控情况。

在整体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院感护士还可使医院感控的监督工作更加灵活。以手卫生依从性监测为例,院感护士在治疗进行前,暗自将各个治疗车上的快速手消毒剂做一个不显眼的标记,待治疗结束后,其可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快速手消毒剂的容量,间接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监测。此监测方法较为直观简便,可作为手依从性检测的辅助手段。

为激励院感护士积极发现问题,医院独立考核院感护士的管理绩效。一旦院感护士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可据此作为其工作状况的评判,并予以量化。医院定期会对分值较高的感控护士给予相应奖励。

同样,在院感护士为科室进行感控工作的评判之时,也会将此评判结果进行量化,对评价较高的科室给予奖励。科室可由此赢得科室绩效考核加分,甚至成为感染控制的示范病房,因此也会更加支持院感护士的工作。

培养感控多面手

院感护士从计划步入工作岗位起,即需要不断接受培训,以提高其感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院感护士首先要完成不少于20个学时的集中理论课程学习,才可持证上岗。进入工作岗位后,医院将为其提供20个学时以上的免费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之后,在大量的实际操作中,他们还可通过不同渠道,获到感控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培训内容也分为不同级别。初级为基本的消毒隔离技术、院感基本概念、院感危险因素等等;而高级课程则会涉及循证感控的一些指南、当下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技术,并结合国内医疗背景有所取舍,帮助院感护士把他山之玉,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环境相结合,采取更为合理的感控措施。

在接受培训后,院感护士在各自科室的早会或是业务学习当中,将培训内容再传达给科室医务人员。这就需要院感护士自身再去查证相关的资料或事实,从而将感控知识进一步传播至日常工作中。

医院在为院感护士提供感控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还会为其创造收集科研数据的机会。以手卫生依从性监测为例,院感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共同在临床一线工作,在实施干预手段后,可随时把握监测时机,收集监测结果,从而科学客观地判断不同的干预手段对监测结果产生的影响。这对院感护士来说,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从事科研的机会。

医院还会定期对医院感染控制专科护士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表现优秀者,可为其提供外出学习机会,并给予物质奖励。如有综合考核不合格者,则将终止其院感护士资格。

如今,盛京医院正在逐步将院感护士的培训体系推广至医生队伍,以助医生与院感护士的交流更为顺畅。医院现在设置了专门针对新上岗医师、总住院医师的培训,也有专门针对进修医师的培训。未来,医院除了延续院感护士的培训体系外,还会在管理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面,将医生作为重点的培训对象。

院感护士工作职责

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掌握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知识。

协调组织科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助拟定科室医院感染控制相关制度,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潜在风险,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协调、指导各项控制措施落实,及时整改。

协助主任、护士长完成本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有培训计划、培训签到、培训总结,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与评价。

每月监督检查本科室医务人员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手卫生等执行情况,有记录、反馈,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

指导科室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提示医生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传染病病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制病例等,指导消毒隔离和防护等控制措施落实。

指导监督工作人员做好健康教育宣传,指导患者、陪护、探视人员遵守医院探视、消毒隔离制度。

按照院里要求,组织或协助科室开展目标性监测工作,有监测记录与分析报告。

重点部门应了解科室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耐药情况,指导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有效落实,提示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