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魅力课堂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11:2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魅力课堂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魅力课堂

篇(1)

在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是抽象、枯燥的。若老师再一板一眼地程式化授课——索然无味,学生学习起来更味同嚼蜡。英国数学家罗素说:“数学,如果公正地看,包含的不仅是真理,也是无上的美—— 一种冷峭而严峻的美,恰像一尊雕刻一样。”那么,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这种美呢?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应该先是一个有无限魅力的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你的魅力就会吸引学生,枯燥乏味的课就会变得趣味盎然。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从哪些方面提升呢?

一、思想魅力是人格魅力的源头活水

作为教育工作者,其思想的较高境界应该是新的教学理念与德性教育的统一。思想是万物之因。如果人没有灵动的思想,宛如人生白纸一张。没有描绘的过程,也无所谓收获,那就是一潭无源头的死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燎原之势已有几个年头。教师作为教育的先行者、引导者,应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这样才能开拓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做素质教育的推行者。

有研究者指出:学校存在四种人,有能有德是精品,无能有德是半成品,无能无德是废品,有能无德是。德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为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校这学期进一步加大了落实德性教育的力度。首先加强教师的德性发展,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精神品质。严谨笃学,身正为范,以自身的德性在日常的、平凡的、具体的“小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关爱学生,润物细无声。这种教育的影响力是深远的、持久的。

日益进步的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崇高的思想品质、先进的思想教育理念折射出万泉之源的魅力四射的思想,才能聚焦学生眼球及思想的闪光点。

二、文化魅力是人格魅力的根

在思想的土壤上深栽下底蕴丰厚的文化的根,你的内涵才更丰富。反过来,一个人的文化内涵也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里,学生敬仰的是学识渊博、博采众长的“全能”型教师。我常把“数学是一种文化”的思想传递给学生,不时地用文化来润泽我的数学课堂。如,把单调的数字看成音乐中快乐的音符;把函数曲线说成是美术中的线条;把呆板的解题目过程转换成信息技术中的动画;把一节课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当成是化学中的连锁反应;用语文中“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话语提示、评价学生;用幽默的小笑话活跃稍微沉闷的课堂;偶尔也会用点简单的英语给学生个惊讶……由此来丰富数学原本具有的意蕴。在加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上,也应提倡教师的多元化发展。除积累专业学识外,再涉猎其他领域的文化精华,这样就能成为一个“无所不知”的“全才”,学生才会由衷地欣赏你、佩服你、效仿你,才会喜欢、享受你的课。

三、个性魅力是人格魅力的奇葩

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风格,所以也无所谓好坏长短之分,关键是你怎样在特定的环境中诠释、展示,凸显它卓尔不群的正面效应,体现其魅力之所在。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熟悉自己的个性,也必须善于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适当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那么,你的个性魅力犹如万绿丛中的一点红。我本人性格一是坦率,二是幽默。我经常运用我的性格特征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我们学校有一项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就是在上午、下午第一节课前,上课老师早到三分钟,让学生演讲、朗诵、讲精典小故事,然后老师作评价。为了这三分钟,我要动好多“心眼”,提前收集一些可能涉及的素材,总能以诙谐幽默的方式结束这快乐的三分钟。课上也常用这种方式来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沉闷气氛。学生私下都叫我“老幽”。除课前三分钟的效果外,我不赞成加压式的授课模式。在整体进度一致的情况下,我采用“以点带面”的精讲方法。因为精,所以坦;因为坦,所以精。师生互动间形成这样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四、艺术魅力是人格魅力的有机肥

土壤里新发的幼苗要茁壮成长,需要养料。不凡的人格魅力也需要美的艺术魅力来展示。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说:“数学课要教出数学味道、教出数学品位、教出数学境界、教出人文精神。”这就是说在思想魅力、文化魅力、个性魅力的基础上,教师要用艺术的手段把知识教出味道、品位、境界、人文精神。

首先,外在的艺术形象。教师优雅的风度、端庄的仪表、优美的教态都能给学生很强的感染力。其次,内在的艺术涵养。教师深厚的文化修养、超凡的气质、健康的审美观念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五、情感魅力是人格魅力的催化剂

篇(2)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89-01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而认知主体就是学生。新课标明确指出: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也就是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提升。

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对历史课的理解是"死记硬背",因为传统的历史课忽视了历史学科形象、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教师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忽视了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学生只能充当听众。那么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1 探究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1 探究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积极的参与,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甚至可以借鉴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简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同时,可结合数学的“集合概念”,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知识。

1.2 探究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发现并掌握知识点和概念的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参考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相互交流和促进,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

2 发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和知识间的联系

发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和知识间的联系,包括学科重点知识的挖掘、学科内知识的联系、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它是学生学习能力强化的关键,也是近年来高考对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重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2.1 善于发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教材各部分的文字材料、图表等,首先直接反映相关部分的主题,体现为显性知识。同时,它们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它部分的主题,体现为隐藏性知识。在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对隐藏性知识深入挖掘和联系,并进行知识的迁移,终于才能举一反三,才能更大限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2 探究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也是近年来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和趋势。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2.3 主动积极开拓学科内知识的联系。 掌握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高考命题能力测试的重点。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

为了寻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边实践边摸索,总结出以下方法:

3.1 创设求知的心境。 学生有了求知欲望,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依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设疑问、布迷局,揭矛盾等方式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这种情景,能引起学生对提的问题高度注意,投入积极探索之中,使学生成为自觉主动学习的主体。

3.2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锻炼的空间。 学生是认知主体,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在多“想”多“议”多“讲”多动等方面,它是发展性的思维活动,教师提问题、更多是学生自己提问题,应让学生充分的思考,积极参与,相互的讨论,共同的总结,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感悟、实践的机会。

3.3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优补差。 在一个班里,学生内在潜能、学业水平和自主参与程度不尽相同,但都有可能学到这种或那种本领,取得某些成绩。教师应保护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他们是否会从历史角度思考问题,按照不同的教学环节,注意学习信息反馈,并给予他们积极而善意的帮助,增加他们参与的次数和程度,使每一个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都获得一种学习成功的体验和满足。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难、中、易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积极思维,参与。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历史问题情景,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3.4 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表现为学生敢于打破习惯的思维程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思考、解决问题,是思维活动积极的象征。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把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化,就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反之我们应该允许甚至鼓励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可以有不同的见解。

总之在新课改今天,只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才能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勃发学生创作欲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完成时代赋予我们历史课堂教学的使命。这就学要我们抛开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去探索,创造出魅力新课堂。

参考文献

[1]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

篇(3)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而小学生又具有好新、好动、好胜、好学的个性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敏感,喜欢东看看,西摸摸,活动不停。跑、跳、做等是学生好动的表现,喜欢形状、颜色、气味、声音等刺激因素,更喜欢学习新语言等信号。因此过去陈旧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已远远跟不上时代潮流,讲台上的“唾沫四溅”,往往换来的是学生的“沉沉不语”和“昏昏欲睡”。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彻底改变僵化呆板的知识讲解与传授模式,把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紧密结合起来,利用自身的优势,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挖掘他们的潜能,去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努力打造动感又极具魅力的小学英语课堂。

一、活用教材教材,划分动感的教学模块,让课本“动感”起来

把小学英语教材大致归类,提炼出动感语音(let’s spell、pronunciation)、动感词汇 (let’s learn)、动感会话(let’s talk)、动感阅读(read and write 和let’s read)以及动感拓展(story time)等几个动感教学模块,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 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把语言的表达、文字的修饰、图像的演示、音乐的渲染、情景的创设以及视频的播放等手法都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教材的知识展示与输出达到真实化、生活化、艺术化和趣味化,让这几个教学模块融娱乐性、模仿性、知识性于一体,做到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教师首先“动感”起来,彰显个人魅力,率先垂范。

教师是学习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作用举足轻重。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不要太拘泥于过去的正襟危坐的“师道尊严”形象,要想方设法成为学生的朋友,增加与学生的亲和力,可以设想让课堂成为“幸运52”或者“开心辞典”。教师在课堂上可将自己当作导演,节目主持人和演员,让自己先动起来,来设计课,来引导课,来展示课。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情感魅力、知识魅力、语言魅力、科学魅力和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内聚力和吸引力。

三、让学生“动感”起来,挖掘学生优势,彰显他们的个性魅力

杨文教授的全息全感教学理念认为:要采用多种手段,制造交际动机,调动各种感官,注重无意学习。包括“各种感官体验”和“情境参与”。当充分调动儿童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运动觉等各种感官时,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最强。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不一样,个性有差异,优势各不同。所以需要我们用心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比方说,有的学生可能口语表达较好,善于朗诵; 有的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非常强,善于吟唱; 还有一些学生有空间智能优势,即喜欢绘画;还有的孩子对动作感悟强,善于表演;有的孩子影响力强,善于组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各种时机和条件,充分发掘学生的优势,彰显他们的魅力和特长,使英语课堂充满活力,焕发光彩。

四、课堂教学“动感”起来,打造魅力课堂

建构主义认为,活动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认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活动放在第一位,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交际会话法”等众多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和手段,紧扣教学目标,通过恰当组合,构成许许多多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运动觉等各种感官,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看一看、想一想、唱一唱、玩一玩、画一画和演一演,鼓励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真正做到在“动”中学习,在“感”中发展,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五、第二课堂英语“动感”起来,营造英语学习的“乐园”。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每周的动感英语第二课堂,因地制宜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以富有创意的活动突显动感英语教学特色。内容可以是每日英语,讲故事,笑话林,诵读角,开心一刻,有奖竞猜,唱英语歌,才艺展示等,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书法比赛、绘画比赛和英语手抄报比赛。极力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和展示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走出书本,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综合语言实践能力。在“动感英语”的乐园里,让学生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提高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证明,让小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学习,让动感教学占领小学英语课堂主阵地,用动感理念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发展。小学英语动感魅力课堂应该是我们一以贯之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第一版

篇(4)

关键词 动漫魅力;小学生;美术课

随着美术学科实施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学校美术教育更加关注新时期下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前,读图的形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以读图形式存在的动漫艺术作为流行视觉艺术之一,受到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广泛青睐,如何充分利用动漫魅力实施有效的美术教学,我进行了以下观察与实践。

一、邂逅动漫,学生热情高涨

“动漫”其实是动画和漫画的总称。随着我国动漫行业的日趋成熟,以青少年为需求对象的动漫产业也在迅速发展,还有一年一度的国际动漫节隆重登场,它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而占主流的小学生“漫迷”也正以倍计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教学生活中,美术老师也常常碰到过这样的问题:一些学生在美术课上总坐不住,作业表现平平。可一到课外,时时能看见他们拿着卡通漫画之类的书津津有味地看,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有事还拿着一支笔,一张纸画得热火朝天,甚至在其他学科上也偷偷地画,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

二、流行动漫,蕴藏教机无限

不少人认为,看卡通动漫会影响学习,这也导致有些家长不允许孩子看漫画书,有的老师不允许学生将漫画书带到学校。其实不然,2004年,中央教科所的刘万岑老师在《学校美术课程应当重视流行视觉艺术》中谈道:“卡通漫画等这些视觉信息对于设计富有活力的艺术教育课程是一个很大的资源。”

由此可见,面对学生对动漫的热衷和追捧,关键是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合理利用动漫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引导他们对生活的关切,对世事的洞察,对人生的思考,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三、活力动漫,促进美术学习

当动漫以娱乐方式走入人们心中的时候,我们美术教师应跟上时代步伐,让动漫以美术形式走进美术教育的范畴。让孩子在欣赏、交流的同时进行创作和表达,变被动给予为主动索取,在愉悦的环境中事半功倍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绘画技能,促进人格完善。

1.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现在的孩子,甚至十几个的青少年都如饥似渴地翻看动漫,究其原因是:一方面是卡通漫画中夸张变形的形象于青少年有天然的亲和力,另一方面是这种被夸张了的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往往有很多反常和出人意料的结局,大大增强了趣味性,这就更进一步受到少儿的偏爱。赞柯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兴趣是最佳的情绪,作为教师我们要更好地培植和保护儿童学习卡通画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整个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高兴,素质的良好契机。在新课程标准下,还可以以趣引趣,用动漫来抛砖引玉,引导孩子了解掌握更多其他相关的美术知识,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局面。

2.提高学生美术造型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高年级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察能力不断地增强,对三维空间有了足够的认识,然而对美术的写实能力却依然缺乏,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然而又不具备这种技能,二者之间的冲突构成了学生绘画时情感矛盾,进入美术发展低谷期。那些个性鲜明的动漫形象、造型唯美的主人公更成了孩子寄托心思愿望的亲密朋友,能和“朋友”多接触即使是相对枯燥的一些绘画技能练习课也会变得“心甘情愿”。因此我就紧紧抓住动漫形象来解决部分美术造型教学的难点,对学生进行素描基本功训练,讲生活中的伙伴——动漫任务的简易立体造型的学习与表达有助于学生对素描的理解与掌握,它的明暗、透视、光与影,有利于对造型的立体感,空间感的学习,学生在信手创造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的同事,忘却疲劳、克服困难。扎实地磨练造型的基本功,使他们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走向成功的历程。

3.发挥学生美术创造思维

卡通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可以被任意塑造、删减、夸张、变形。为了能飞行,人可以长翅膀;为了获取胜利,英雄可以拥有神奇的武器,各种动物可以有人的神态和表情。由于造型上的自由性、在进行表现的过程中束缚较小,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的热情并赋予他们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漫画的创作中在注重技法的同事,更讲究原创精神,更讲究构思。构思也相当于“点子”,别人用过了,你就不要用了,你这次用了这个点子,下次就不要用同一个点子构思了,所以漫画更能训练人的创造思维。

动画则常常通过好几个连续的单独画面的视觉艺术来表现故事的连接,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图片故事的上下连接,在发展视觉表现技巧与故事表达技巧方面是十分有益的。它让学生学会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并在创作的过程中要融绘画与思想、技巧、趣味为一题,所以这个创造过程对孩子们的头脑是个很好的锻炼。

动漫这种流行视觉文化通过我们的正确引导,合理开发,已逐渐成为孩子心灵深处的眼睛,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粮食。寓教于乐,给孩子学习的动力,给孩子成长以助力,让我们一起有效利用动漫魅力来激活我们的美术课堂吧!

参考文献

篇(5)

古罗马美学家朗基努斯说过:“美的语言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它将对其它心灵产生深远的震撼。”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语文教学是把课文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每一句深入浅出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我们同为语文教师,但讲起课来感觉却不尽相同。有的教师讲课,听起来是一种享受,亲切自然,把精妙的课文讲解得丝丝入扣,听得人心里甜甜的;但也有的教师,语言无味,或是高腔高调,或是干涩地照本宣科,或是漫不经心,有气无力,叫人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语言,即使是再好的课文,准备得再充分,也无法打动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集古今之华章,荟宇宙之精华,吐纳之际有清泉潺潺,挥洒之间有风云奔走――这是语文教学的艺术境界。笔者认为要达到这种境界,便要把握好课堂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启发性和评价性四个特征。

一.语文课堂语言的科学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面向的是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学生,尤其是性格爱好,心理素质都还很不成熟的小学生。是否科学得体,不仅会极大地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喜欢学习这门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规范和明确简洁两点上。规范包括语音的标准,词汇的准确,语法的正确及思维的合乎逻辑等方面,这是教师语言美的前提。对于语言的被动接受者――处于启蒙阶段的低段小学生来说,教师标准清晰的普通话,正确恰当的词汇概念,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积极而巨大的。

规范还应做到言之有物。“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做到言之有物,避免夸夸其谈,信口开河,特别是在新课标理念下要走出误区。记得在这次实习中指导老师说过一句话:“上课最首先的任务,就是要把你这节课所要讲的知识使最起码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明白,不要空有形式而无实际内容,要脚踏实地的上好每一堂课,一步一个脚印。”要在每一个四十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知识,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充实,进而引起对每节课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还需教师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力争吃透教材,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要点。

二.语文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规范性和形象性是不够的,每天一堂接一堂四十分钟的课,对于生性好动、好奇强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只有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只有声情并茂、和谐动听的语言,学生听起来才舒服悦耳,才能在课堂上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执教《镇定的女主人》时,上课伊始,一位学生错把课题解释成了“慌乱的女主人”,全班哄堂大笑,然而贾老师却风趣地说:“我看你才是慌乱的小姑娘哩!”女孩含羞而坐,但以后每次提问,她的小手依然举得那么勤。后来在一次学生读课文时,贾老师还特意请了她:“请刚才那位慌乱的小姑娘来读。”女孩听后笑容绽放,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读了起来。

幽默的语言像一座桥梁,沟通了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交流了师生情感。显然,贾老师这一句风趣幽默的话语犹如一股沁人心脾的春风,抚慰了学生焦灼的心灵,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语文课堂语言的启发性

课堂语言的启发性是由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决定的。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如果学生仅仅只是作为接受方而被动存在,那么,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会消失殆尽,成为一群被动的录音机、复印件。相反,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适时而巧妙地给学生以启迪、点拨和开导,激活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他们求新求异的积极思维,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有趣的快乐的。

启发性教学语言重要表现为对学生想知道而不知道的问题不是一览无余地一下子说出来,而是在诱导式的讲解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求知求解。

启发性课堂用语多运用适时恰当的提问、设问、反问、追问很引导想象、联想等手段。

四.语文课堂语言的评价性

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精当的课堂评价语言。生动形象、灵活多变的评价语言,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一样,声声敲打在学生的心坎上,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把学生带进奇妙的境界中去。

教师充满魅力的评价性语言,虽然不是磁,但是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虽然不是蜜,但是可以紧紧地粘住学生思维。在课堂中,艺术的评价语言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听到的是一阵阵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飞扬,展现的是一节节灵动的课堂。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的教师语言,必定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要成功上好每一堂语文课,教师对自己课堂语言的锤炼必不可少。当我们徉徜在新课程实践的满目繁花之中时,不要遗忘了对教学语言生命力的张扬和关注,优化课堂教学,让我们从关注自己的教学语言做起吧!

参考文献

[1] 周淑平.《教师语言应该审美化》,《语言文字周报》200335

篇(6)

魅力地理课堂上能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最大程度激励学生参与地理课堂。魅力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 符合新课改要求

魅力课堂要求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着眼于学生的学情,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和探究活动开展,着眼于结合学生的生活、符合新课改标准。这是魅力课堂的前提。

2 魅力课堂是学生喜爱的课堂

魅力课堂要求采取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让学生久久难忘,让学生终生难忘的课堂是魅力课堂的基本构件。

3 魅力课堂是轻松学习的课堂

魅力课堂关注学生读图、信息提取、材料分析、区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当堂轻松完成学习目标,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后不布置作业,这是魅力课堂的基本特点。

二、如何构建魅力课堂

如何实现打造魅力课堂呢?

1 要详细地解读新课程目标

正如郑州市在开展新课程目标解读的文件所说,“细化课标,上明白课;落实课标,上高效课”。课标细化分解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行为表现,强调了行为发生或者实施的条件,保证了学习目标的落实程度。

2 采取丰富多彩的课堂组织形式

针对初中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表现欲强烈和地理学科知识信息量大的学科特点,魅力课堂采取多措并举,鼓励学生全方位参与,拓宽课堂组织形式,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措施一:解放老师,挑选助教上讲台

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老师指图、播放素材、书写板书的助手。根据教学实际,我总结了助教的主要工作:

(1)助教要根据学习内容书写本节课的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关键词进行逻辑联系。

(2)助教的第二份工作是在开展分组学习活动时帮助老师进行小组积分。

(3)助教帮助老师维持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活动更加有效。

助教的产生,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助教须回答老师提出的2—3个问题才能获得上岗资格。而且助教的产生大大解放了老师,可以让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零距离接触,这样老师就不会被牢牢限制在讲台上;同时,助教可以帮老师设计板书,将本节的关键词绘制成关系图,对于课时结束时开展复习回顾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措施二:学生用白板展示

地理课上有大量需要学生画图、记忆、分析信息、表达观点的内容。以前我们总是采取让个别学生上讲台、展示,但是学生有时写的字小、板书速度较慢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参与面较小。因此,我采取然每个学生用白板展示代替作业纸的方法。同时,学生为了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就会参与更加专注,设计更加完美,做得更加仔细,效果更加不一般,更加喜欢学习。

措施三:多样化的合作竞争,开展多元化的课堂学习竞赛

在课堂上,实验中学的老师坚持“三不讲一点拨”的授课原则。即学生一学就会的老师不讲,学生想象就会的老师不讲,学生经过讨论就能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讨论后仍然不会的教师要及时合理地点拨。

自主学习活动以后我们采取竞赛来总结本节课内容,完成本节课练习的方法。

竞赛形式上采取小组群答,即小组讨论后,发言人代表回答,这类竞赛多用于需要思考分析综合性问题:

“抢答”——问题出现后,谁先举手谁先回答。这种方式多用较为简单的选择类问题。

“串联回答”——采取随机挑出一列或者一行连续看着电子白板回答问题的及时回答,不会的让下一位回答。

“双人组合答”——采取的办法是,一人回答,一人展示资料或者指图、展示资料等,让回答更加有理有据。

竞赛的活动穿插于整个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选择“小组合作答”、单独回答的“抢答”“串联回答”“双人组合答”等多种形式,适合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显著,师生关系和谐。

措施四:设置擂台挑战赛

竞赛后出现两个旗鼓相当的小组,那就采取擂台赛的方式。让两组之间针对本课的内容开展相互提问的擂台赛。一组提问另一组回答。可以向对方全组提问,也可向对方组的某个同学提问,增加竞赛的白热化。无论是参与提问或者被提问,甚至是听众评委都感到紧张刺激,学习的再次被掀起,学习效果更加突出。

自开展魅力课堂以来,每次老师还没进教室,学生已在早早等候。魅力课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较好地落实学习目标,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新课改以来,我坚持开展以课堂竞赛活动为主线的魅力课堂。

魅力课堂旨在全面发展学生,全面落实新课改精神,全面激活课堂,让孩子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收获自信,发展素质。魅力课堂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严育洪,这样教书不累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篇(7)

近些年,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推广和普及,传统那种以“重讲授,轻方法”的教学模式所存在的教学弊端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当前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重点任务。而讨论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则可以在顺应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

一、巧用讨论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历史教师大都将课堂授课的重点放在了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和内容等基本历史知识的讲授上,却忽视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感受和学习情况,所以课程教学的盲目性比较大,并且缺乏趣味性,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实际课程学习效果。通常而言,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和智力发展的高峰期,并且大都活泼好动、充满朝气,喜欢表现自己,但是在教师那种重讲授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层面上的疲劳感,以至于致使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和学习效率降低的问题。而讨论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则可以引导全体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并保持适度的紧张感,有利于避免这些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走神或者分心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的胜利》这部分课程内容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可以深化学生对于这一重要历史事件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单纯地借助历史教师的反复讲解无法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更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该部分课程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而如果相应的历史教师将该部分历史知识以讨论教学模式的教学形式来加以展现,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深化他们对于抗战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从而切实使他们理解“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在激烈的课堂讨论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这远比历史教师的单纯地讲解来得好。

二、巧用讨论教学,提升协作能力

讨论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实际上就是“合作”观念的具体体现,脱离了群体,讨论教学模式就无法开展。通过在互助讨论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某些历史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大家群策群力,力求可以解决有关的历史问题或者找出最圆满的答案。通过教师设定合理的历史讨论题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助谈论中来,以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但是为了确保课堂讨论的秩序性,教师需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比如,在某个学生在发表自己就某个历史问题的看法时候,其他学生需要仔细聆听,切不可打断正在说话的学生,从而确保各个学生均可以自由表达自己道德见解。与此同时,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极大地增进学生间的心灵间的距离,消除他们存在的心理隔膜,切实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

例如,在讲解《》这部分历史知识的时候,历史教师所提出的讨论主题为“的启示”,有的学生侧重的失败性进行了探究和分析,也有的学生就的成果进行了探究,还有的学生觉得实际上也是推动当时社会进步的一种革命等等。此时,历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意见,而不可争论谁对谁错,从而使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增加彼此的感情,提升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从而为后续的课程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巧用讨论教学,完善学生个性

篇(8)

要密切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学识道德水平,还要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师生间年龄上的差异不应成为友好相处的障碍,自古就有“忘年之交”、“莫逆之交”的佳话,关键在于是否交心。只有真诚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的时代,中国也曾涌现出许多优秀学子,可传统思想毕竟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服务员,就是要教师能真正放下教师的架子,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热情地为学生服务,以学生满意不满意作为对自己工作的鉴定,这才是真正的师生平等,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课堂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就会大为改观了。

二、魅力课堂来自学生的主动学习

让学生“动”起来,崔校长带领教师学习借鉴“成功教育”、“合作学习”等先进的教育理论,改变“一言堂”,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让学生“动”起来,改革教学方式,变指令式为超市式,变注入式为发动式,变被动式为互动式

例如,在教授Go shopping一内容时,可采用挂图呈现在商店购物几种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购物?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可让学生自编自演购物的情景。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设计出适合他们的不同角色,使之能更投入地进行“演出”。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买,有的卖还有的讨价还价,气氛特别活跃。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努力营造英语表演气氛。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和头饰,让表演更加有趣。如Dialogue的教学,我让学生看图听录音跟读到口述、表演整个故事,再自编自演对话。这样一来,本来只有几句话的内容,经过学生的处理,就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了。

三、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切实打造魅力课堂

1.创设情境,捕捉灵感,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自己扑捉“灵感”的方法?中学生爱幻想,兴趣广泛,对新事物最敏感,也易接受。在课堂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创造更真实的交际环境,我们把常见的英语词汇带入课堂,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可以设计游戏,让学生看图片或看幻灯片讲故事,……这些形式会让学生爱不释手,如痴如迷,如痴如醉、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就应运而生了,并且在浓厚的兴趣中由学习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在教学中教者还可用做游戏等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教各种水果、食物时可利用实物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耳听、手摸、鼻闻等能加深他们的印象。

2.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引导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多设置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渗透着浓浓的英语情境氛围。例如,利用录音机、多媒体等手段播放英文歌曲和英文影片,将英语语言通过音乐和动作情境表现出来,为学生创造一种英语特有的学习氛围,从而逐渐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恶感。其次,要帮助学生培养听、说、写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多听一些英语听力方面的材料,尝试用英语进行会话交流,同时鼓励学生用英语去写日记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英语学习技巧训练,让他们能够快速的掌握英语学习方法,使他们主动地走近英语知识的殿堂,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例如:在讲授初中英语7A教材Christmas Day时,我在课件中制作出色彩丰富的卡通形象,在鼠标的控制下,学生看到圣诞老人的活动,能够深临其境,产生特有教学效果。利用实物展示台的作用,将学生的表演过程记录下来,其余学生可以欣赏到台上学生的表演,激发了学生要表演的欲望,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

四、活学活用,提升课堂内涵

篇(9)

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这不仅是观念上的更新,更是教师角色的一种转换。深入到学生集体中,了解学生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才能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更好的促进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健康和持续发展。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不仅是身体力行下基层,更是捧着一颗心下基层,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与平易近人,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心心相印,亲密无间,心心相斥,距离无限。

有一位中年教师,从乡镇调到县直属学校,朴实的衣着、朴实的发型、朴实的眼神、朴实的思想,面对的多是城里的孩子,第一天上课,就吃了一顿闭门羹――学生不听课,有的学生小声说,她肯定是乡头(即乡下)的,有的说怎么叫这样一个老土来教我们,更有一位学生直接找领导要求换老师,让她几乎下不了台。但她并没灰心,她以母亲、以老师、以朋友的角色耐心与学生相处――一起打篮球、一起聊天、一起看书、一起背诗词、一起钓鱼、一起野炊、一起爬山、一起逛街、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在学生眼中的“土”字被一次又一次的活动淡化了,渐渐的让学生感到与她的互动“上瘾”了,不但不排斥,反而每周周末主动邀请她一起郊游,开始和她谈诗词、谈理想、谈人生、谈学习、甚至谈男女生如何相处,几乎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学生喜欢她,更喜欢她的课堂了,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她所任班级的学生成绩名列前茅,她也因此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

2.锤炼语言润人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严谨的语言让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催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明晰。作为教师,在课堂中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十分重要,语言是纽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通过语言传道、授业、解惑、引领、点拨、启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并掌握知识,建构自己的新的知识体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才能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趣味无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因此而乐此不疲。

3.激情满怀生魅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激情参与,才有认知的渴望,才有表达的欲望,才有智慧的灵动,才会引发学生深深的感悟、独特的体验。教育教学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社会活动,以心激心,以情感情;教师需要激情,因为激情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激活课堂,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使学生对你所教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以教师投入课堂教学展现的激情,感召学生学习的渴求之情;以教师用心对教育的事业追求,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激情就不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激情就不能鼓舞倦怠的人。教育因生命而美丽,课堂因激情而精彩,求知欲因激情而澎湃。

篇(1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与推进,我国教育制度改革呈现良好势头,具体表现为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都大有改观,课堂语文教学优势明显增多,如何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彰显语文魅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本文总结了以下措施。

一、教师要注意自身着装打扮

服饰是教师身份地位的象征,是反映教师个人品位的镜子,教师的着装打扮能对学生起到心理暗示作用。教师教学使用的是语言,而教师的着装打扮则是非语言教学手段。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的日常着装打扮要有选择性。需要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体现生活化,为中学生所欣赏。不仅要考虑自身感觉,还要考虑学生的情绪,尊重教师职业,尊重学生。课堂教学具有严谨性,若老师都不关注自身着装打扮,又怎么热爱本职工作?学生对老师的印象不好,自然会影响学习兴趣,语文课堂魅力就无从谈起。

二、课堂语文要现代、激情、富有文采

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在不同阶段是变化的,教师要根据不同情景选择教学语言及语言内容。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服务于学生的,因此教师的语言是应该是幽默风趣的,从而打动学生,体现课堂魅力。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权威性,做到以理服人,为学生创建和谐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魅力,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课堂语言是学生接受信息的载体,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融入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感兴趣语言表达,也可以加一些网络语言。如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可以用“我的眼里只有你”形容课文中人物对金钱的观念。

教师的语言若有激情文采,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为学生创建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的学习压力会降低,享受丰富多彩的语言教学,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得当,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在感情基础上产生共鸣,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感受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学生注意力集中,则不会在课堂上走神,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不再是难事。

三、增加课堂亲和度。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以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教师的人格和素养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老师人格高尚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这也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目标之一,是在教育工作中获得成就的基础条件。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影响和作用是其他角色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教育学生的能量。语文学科充满艺术性和文学性,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富有亲和性的课堂教学,改变传统“老师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亲和度,为学生打造彰显语文特色、教师人格魅力的和谐环境。

四、强化参与互动,积极采用竞赛手段

初中生在心理上还未成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争先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班级中进行比赛,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增加互动。例如,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后,可以让学生模仿本文内容及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大大激发学生兴趣。对于优美的作品,可以选,让“小作家”上台朗诵,让大家共享。初中语文教材中会涉及很多古代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通过创作和想象把故事表演出来,并评选出较好的节目进行奖励。竞赛互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师生往往处于不平等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滔滔不绝地讲述知识,学生努力吸取知识,教师与学生处于主动和被动的状态,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教学内容是否被学生有效接受并不在教师的思考范围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情感及兴趣被忽略,教师是强有力的“权威者”,不可被“挑战”。长此以往,这种状态和关系会阻碍学生想象力、主观能动性思维发展,课堂将会变得沉寂和枯燥。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调整学生学习心态和教师教学情绪,需要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建立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从学生日程生活入手,深入学生中了解和关爱学生,和学生成为朋友,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为了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延伸语文知识学习和探究,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究中促进师生之间交流和分享,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的魅力需要有意识地打造,感受语文的本质特点和独特之处,感受语文的魅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思考,也需要学生的共同配合,在素质教育推行过程中展示自我,打造充满魅力的初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胡玲玉.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D].首都师范大学,2012.

[2]袁喜平.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6(03).

[3]吴京鸽.关于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11).

篇(11)

说起魅力,我至今未能领悟其真谛。一次偶遇,却让我醍醐灌顶。一商家为吸引顾客,门前挂起显目广告,店内配上了动感较强的音乐。门前一跳着劲舞的可爱小囡囡,两三岁的模样,却在随着音乐忘情地扭动着,一副旁若无人状,俨然沉醉于自我的世界。我豁然了,让她那样的沉醉不正是音乐的“魅力”吗!当时我就想:要是我们的教育教学也能让学生沉迷其中,又何必苦于学生厌学而无奈呢?由此,我思考让学生沉醉和痴迷的魅力课堂的特质。

一、魅力课堂应当伴随乐趣

乐趣,意指老师借学生的视角觅取、内化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设计自我的课堂,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感染、感悟。

我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秋天》一文,课很朴实,没有多媒体,有的只是教材配套的教学挂图。课堂上,她让想像自己在一番周折之后捉到蚂蚱的心情,然后让学生手作喇叭状,尽情地欢呼,能喊多大声就喊多大声,一时间,课堂失却宁静,甚至有些混乱,但我分明从学生的眼神和声音看到了他们对快乐的解读,俨然自己就是画中人一样,眼睛里溢满了孩童的天真和快乐,虽然孩子们并未真的亲手逮蚂蚱,但孩子们通过刚才的情感体验已经分享到了画中人的快乐。这不正是我们的教学追求的乐趣吗?传统的秩序化的课堂、过于程式化的内容在学生的快乐分享面前显得那么的单薄。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乐学?一是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时时处处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采用一切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让学生在轻松中快乐学习。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快乐地学到知识。三是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把抽象课本知识融入到形象的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快乐学习,让学生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二、魅力课堂应当充满自由

自由,意指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之下的师生的思想自由,如同三五友人徜徉于蓝天下、闲居于亭宇下,围绕某一感兴趣话题,无所介蒂,思想因相荡而漾涟漪,智慧因相撞而生灵光。

不久前,有幸走进江南名校――苏州十中,呼吸到的是自由、民主的气息,课堂上,学生四五一群地围坐,教师行走于其间,学生自由讨论,畅谈感悟,教师融入其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我想这大概便是柳袁照先生所追求的生命课堂吧。

我想,所谓课堂自由,一是指教师自由。即教师获释,由讲师转变为主持,通过任务牵引、问题创设,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针对学生自学、互学所产生的困惑予以解释。这样的课堂要求教师课前的预设更充分,要求更高。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眼汩汩清泉。二是指学生自由。即学生可以拥有自主思考的时空,有与同伴自由分享的机会。胡厅长在报告中也强调,课堂自由应该做到“五让”:书本让学生自己读、见解让学生自己讲、“三点”让学生自己议(重点、难点、疑点)、规律让学生自己找、总结让学生自己写。的确,与其老师牵着不放手,还不如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走一走。我认为我们的课堂应还学生思维的自由、还学生表达的自由、还学生心灵的自由、还学生体验的自由,师生自由呼吸于其间,驰骋于其间,那份惬意,那份满足,可想而知。

三、魅力课堂应当善于倾听

倾听,意指老师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在等待之中倾听,这样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因为,教育是一种等待,教育更是一种坚守。

教育需要等待,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等待的过程。有篇文章:《孩子,我等你五分钟》,讲述的是一名师在大型公开课上,耐心等待一后进生五分钟,听课的老师都为大师悬着心,这位名师却静静地等候着,直到该学生成功。五分钟短暂而又漫长,名师以自我的宽容给予了学生一份等待,更是一份尊重。因为等待,他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因为尊重,他收获了花开的甜美。他给予学生是一次心灵的快乐旅行,学生一定也会因此而改变。这样的课堂赢得的是听课者的尊重与敬佩。

而现如今的课堂,追求效益化,难免让课堂多了些功利性,少了对主体生命性的尊重。在很多的公开课上,老师们因为要完成自己教学预设,往往会用诸如:“你再想一想,请坐下!”“你的回答还不够准确,请坐下。”等等之类的话语扼杀了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只会坐享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懒于思考和表达。

还是让我们把课堂变成广阔的天空、辽阔的海洋、美丽的花圃,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吧!

四、魅力课堂应当富有诗意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经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生活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演绎着诗的精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备诗意化的情怀、拥有诗意化的语言,营造诗意化的学习氛围,以感染学生,滋生诗意的学习激情。在上海建平中学听了一节数学课,执教者在讲二次函数的应用时,涉及到的是篮球场上的抛物线,解后小结语:“投篮准不准,学好数学是根本”,寥寥数语,暗含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生会心地微笑、点头,一股诗意荡漾在教室里,师生们其乐融融样。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