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0-05 20:21:09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08-01

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及弘扬民族音乐工作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古筝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凭着自身优美动听的音乐特征而深得社会不同阶层的追捧,要想满足不同年龄阶层古筝爱好者的学习要求,务必要对社会教育中古筝教育开展优化创新。[1]

一、古筝社会教育对古筝发展的意义

毫无疑问,近年来大量涌现的古筝社会教育机构在推动古筝在当代传播、发展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据统计,我国现阶段古筝学习人数已达到数百万人次,而国内各类资质院校每年招收的古筝专业学生极为有限,因而大量古筝社会教育机构的涌现一方面对广大古筝爱好者学习古筝的愿望予以满足,另一方面也促进人们对古筝蕴含的丰厚传统文化形成了更深刻的认识,积极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的弘扬与传播。

二、社会教育中古筝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式不科学。在古筝实践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仅对知识技能进行被动接受,如此必将不利于学生相互共享进步。

基本功教学不受重视。在古筝实践教学中,教师单方面向学生教授各类古筝理论知识,反复训练学生的弹奏技巧,仅仅为了使学生尽快通过古筝考级。教师缺乏对学生古筝基本功的关注,导致一些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出现坐姿不正确、弹奏指法不规范以及缺乏演奏情感等问题。

教学环境不完备。古筝考级日趋商业化,国内各地区古筝考级中心及相关各类古筝社会教育机构受此影响,将考级通过率、商业利润视为工作目标,导致当下古筝社会教育转变成一种单纯追求考试分数、功利目的,以及追求商业利润和经济目的相结合的社会活动。[2]

三、社会教育中古筝教育优化策略

(一)教学方式方面

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内容,明确不同年龄阶层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引入分班制教学方式,一个级别、同年龄段的学生划分成一组;秉承因材施教原则,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要具备针对性,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避免教学课堂“一刀切”,同样要避免学生规行矩步,在古筝社会教育中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3]

(二)教学方法方面

1.强化基本功培训教学。在古筝教学中,娴熟习得基本弹奏技巧极为关键。古筝教学内容中基本的五声音阶排列弦序,相对容易被初学者所接受。在对古筝基本指法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与常规乐曲练习相结合,经由指法练习促进手形固定,培养古筝弹奏者良好的习惯意识。

2.注重古筝表演技巧。在对古筝表演技巧开展教学过程中,第一步要引导学生对乐曲创作背景及乐曲呈现的思想感情予以明确认识,然后将它们切实应用至音乐表演实践中,完成对整首古筝作品的表演。无论对哪一首古筝作品而言,在进行准确弹奏的同时,还应当融入表演者自身对艺术、情感的理解,通过将娴熟的表演技巧与艺术情感融会贯通,真正意义上达成理性与感性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环境方面

1.构建舒适的教学环境。要想实现古筝社会教育的有序开展,应当尽可能构建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固定硬件设备尽可能配备齐全。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接受艺术的陶冶,提升艺术修养。但家长们切忌对孩子进行机械式逼迫教学,应当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古筝学习情况进行密切了解,使他们愿意诉说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挫折,并与家长一同解决,强化古筝社会教育的成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古筝学习一方面是培养少儿课余兴趣、强化艺术素质的选择,一方面是成人充实闲暇生活、提高个人艺术修养的方式。要想满足不同年龄阶层古筝爱好者的学习要求,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总结经验,清楚认识到古筝社会教育对古筝发展的意义,全面分析社会教育中古筝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促进古筝社会教育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朱丹.关于古筝商业化社会教育的调查报告与思考[J].艺术科技,2013,26(5):68-68.

[2]赵丽瑞.如何在社会音乐教育中提高古筝教学[J].戏剧之家,2014,(15):162-163.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篇(2)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末,音乐考级工作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到白热化,使整个社会的音乐教育工作也进入到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在这一背景下,古筝以其音色优美和入门简单而赢得社会大众的青睐,各地的古筝学习者熙熙攘攘、趋之若鹜;各种形式的古筝培训顺势而行,也办的风生水起。但是,就在这种热潮的背后,不容乐观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最为突出的就是优秀的古筝教师严重供小于求,能够胜任社会古筝教学工作的教师不能满足过多的市场需求。而且由于一直缺乏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整个社会古筝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他们在思想观念、职业道德、教学方法、自身技能等方面,均亟待提升。

二、社会古筝教师的定位

(一)社会古筝教师的内涵

社会古筝教师,就是指具有一定的古筝演奏水平、一定的古筝教学能力,通过开设古筝的教育教学课程,以单人或集体授课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以培养与训练古筝表演技能为主的专职或兼职的社会教育者。

(二)社会古筝教师队伍的组成

目前,我国的社会古筝教师大多是单独从事古筝教学活动的,人员比较复杂,其中有高校从事古筝教学的专业教师;中小学校音乐教师;艺术团体的古筝演奏员;艺术院校的在校学生;古筝业余爱好者。在业余古筝教学的大军中真正的行家里手(大专院校的古筝教师)只是凤毛麟角,有教学经验和教育基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也为数不多。由此看来,整个社会的古筝教育师资还是比较薄弱的。

三、社会古筝教师的现状分析

1.教学能力偏低

当前的社会古筝教学队伍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当中除了专业院校的教授、讲师、以及学生们之外,也不乏鱼目混珠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南郭先生大有人在。很多人不具备古筝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不懂教育学、心理学,在教学中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做指导;不注重讲解,不能正确示范,缺乏对古筝教材的把握能力。而且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不知道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职业道德偏低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社会古筝教师职业道德偏低的表现普遍存在以下两点:

(1)一味追求利益。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人们的价值观有了改变,特别是对知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价值越来越认可,体现在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将来更好地全面发展,在艺术特长方面投下不菲的资金。相应的艺术教师的社会教学在普及和提高艺术教育的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古筝学习热的当下,社会古筝教师的劳动所得是正当的、无可厚非的。但是一些社会古筝教师收费标准却不顾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和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差异,而是参照同行们的学费高低而定,互相攀比,年年看涨,追求利益最大化。另外,有的老师喜欢卖各种东西给学生,尤其是推销琴。师德未泯的老师即使想赚钱也会选择那些质量好而价格合适的琴。而有的老师只看哪种琴给的回扣多,有得赚,从不设身处地去考察琴的质地和音色,不考虑学生和家长的利益,一味的游说,买了便罢,不买的话上课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2)授课不负责任。众所周知,社会古筝教师的工作和收入是与他的教学量互为正比的,学生越多学费就能赚的越多,很多人会把学时安排到饱和状态,授课如流水作业,一个接一个,老师往往像运动场上计时的裁判,没有心思详细地解析乐曲的基本知识点,对于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更是无暇照顾、敷衍了事。还有的老师上课不停地接、打电话,区区几十分钟的课时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还有个别老师,因为学生太多,自己忙不过来,只好招聘刚毕业或在校的学生前来授课,这些学生一般缺乏教学经验,不懂教学方法,最终导致许多学筝者知识技能欠缺,失去了对古筝的学习兴趣。

3.专业水平偏低

目前社会古筝教师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利用空余时间去进行自我充电和学习的人少之又少。许多社会古筝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弹奏技能大多停留在大学毕业时的那个水平,甚至有所降低。尽管在以后的几年教学生涯中会或多或少地积累一些教学经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会注意因材施教,但如果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更新,自身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另外,有一些社会古筝教师存在着跨专业教学的现象。比如,某教师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是扬琴或者二胡,在社会教学中发现教古筝更有效益,于是就临时抱佛脚,现学现教,不管自己水平能否胜任教学就大打专业古筝教学的招牌。对于教学,也只流于弹准音符的层面上。

四、对社会古筝教师素质建设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学素养

第一,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社会古筝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愿意积极地更新自己。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能够正确使用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的基础。社会古筝教师能否运用正确的、合理的教育理论知识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所以社会古筝教师应该转变对教育理论知识的认识,认真学好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去。尤其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学理论的研究。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教育理论也在不断的更新,教学的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断变化,社会古筝教师要时刻牢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把抽象的教育理论知识活学、活用。

第二,加强师德素质建设。

首先,要转变错误的教育价值观。社会古筝教师的教学活动,其工作时间和教学质量难以有严格的时空界限和准确的量化标准,全凭教师自己以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约束自己。因此,社会古筝教师应该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根据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来合理地收取学费。从学生和家长的利益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对于家境贫寒而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尽量减免学费。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对低龄儿童,古筝教学的过程应该符合他们的认知特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中要接纳学生的失败和不足,要不断地用激励和赞美来激起孩子学筝的热情。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能体现出一名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其次,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当今乐坛瞬息万变,各种古筝作品和古筝演奏技巧在不断更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积极地付出行动才能跟上古筝艺术的发展。建议各位老师每年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各大音乐院校进修学习。据悉,我国各大专业音乐院校每年寒、暑假均会举办如古筝大师班或古筝教师夏令营等活动。特别是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全国古筝教师资格培训班,根据古筝教师的专业水平制定出几个等级,不同的等级学习不同的内容,循序渐进,能够比较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提高社会古筝教师的专业水准。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积极加强文学、民族民间音乐、美学等姊妹艺术方面知识的学习。总之,社会古筝教师的知识结构越完备,对古筝艺术的审美层次越高,越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古筝器乐人才。

2.建立有效的社会古筝教育管理机制

第一,建立完善的古筝教师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教育管理部门、文化部门和相关协会可以根据社会古筝教师的受教育程度、学历文凭、从教年限等方面确立其教学资格。古筝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教一年以上的老师可以直接获得社会古筝教师资格证书(首次)。对于专业学历较低但从教年限较长的老师也可根据其教学情况,学生的考级和比赛成绩颁发教师资格证书(首次)。对于刚刚从教的学历较低的新手教师和跨专业教学的老师必须严格的进行笔试和演奏能力等内容的测试。建立完善的古筝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给通过认证的教师颁发证书,证书中的内容应明确标明其学历和级别。社会古筝教师可以凭证施教,这是解决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的必要对策。另外,为避免一些社会古筝教师一旦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就终身受用的心理,应该规定资格的有效期限。一旦超过有效期,必须重新申请,通过新的考试。资格考试可通过现场模拟教学,考查示范演奏能力、讲解作品能力以及与学生沟通的能力。从专业和教学两方面同时认证。这将对古筝教师起到一个很好的督促和激励作用,使社会古筝教育能够更健康有效地发展下去。

第二,建立价格监督机制。为了维护学生和家长利益,需要教育部门和物价部门协同相关机构共同治理乱收学费的问题。价格监督要合理,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地域因素,社会古筝教师的收费标准可按照当地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来合理收取,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要有所差异。另外还要考虑到上课时间长短和学生级别的高低。学龄前的儿童课时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学费也不能按整节课时收取。业余八级以上的学生收费可高于低级别的学生。教师自身的因素方面要考虑其职称、教龄和专业水平以及社会影响力。虽然在教学价格上不能有完全统一标准,但必要的监督可以让社会古筝教学收费更合理、更公正。

总之,要想解决社会古筝教育的师资问题,就必须找到问题所在。社会古筝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教学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另外,社会还应建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作为多年从事社会古筝教学的工作者们,理应发扬新时代教师的进取精神,把古筝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吕云路,李婷婷.关于青少年“古筝热”潜伏问题的思考[J].聊城大学学报,2005(02)

[2]张令霞.由当前古筝考级现象引出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7(02)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篇(3)

1. 学校古筝选修课的重要性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它外型典雅,声音优雅高洁,细致绵长,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弹奏古筝的时候,可以将弹拨者的心性陶冶,培养多元化的个人修养。古人典籍《乐记》篇中就说:“乐者,本于人心之感于物也。”南朝的钟嵘也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之者舞咏。” 在另一方面,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依旧是全面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正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首选的古筝课更是可以让学生培养出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谐的个性、人文精神和创造品质等。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将古筝的历史,古筝的演奏技巧、古筝的理论知识以及音乐的基本常识同时结合起来,能加强艺术修养,提高人文素质,拓宽知识层面,甚至对于学生的整个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2.高等师范院校古筝选修课的现状

如今古筝选修课已经成为高等师范院校非音乐专业的选修课,为的是培养学生清静幽雅的心性,提高美的认知,进而提升整体的综合素质修养。然而在我所调查的一些高等师范院校中古筝选修课教学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学校无法提供一个专业的古筝学习场所,也无法提供相关的教学设备。在上课的时候,古筝的数量有限,有时候课堂上几十个人只能围绕几台古筝,然后只能看老师示范,不能亲自去练习,使得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其次,由于音乐师资的严重缺乏,讲授古筝选修课的教师大多是由讲授古筝主修课的教师担任。很多教师只重视主修课的教学从不探讨选修课的教学形式和授课方式,沿用讲授主修课的形式来进行选修课的教学,缺乏针对性。一些古筝教师的培养目标也不明确,古筝选修课既不要培养古筝演奏员,也无需将学生都培养成古筝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第三,古筝演奏技巧和古筝理论知识结合不紧密,很多学生只知道“勾、托、抹”等技巧,而不知古筝的历史发展,流派,古筝名曲的创作背景等理论知识,成为一个个机械弹琴者。

第四,老师在课本选定中,用的都是古筝专业的教科书,理论知识太强,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

3.分析成因

首先,对于整个大环境来说,学校对于古筝选修课不够重视,认为选修课不是专业课,不能意识到学习古筝与培养学生综合修养与多元化能力相挂钩。学校认为只要将选修课内容让老师讲完就行,不能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实际课程相结合,使教学模式落后。

其次,老师无法认识到自身教的课程对学生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只是认为完成教学内容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在课堂中学生艺术修养,道德情操,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培养。加上学校学生两方面的不重视,使老师自身教学兴致也提不起来。

第三,学生主题没有一个端正的心态,认为选修课只要敷衍过去就行,认识不到古筝学习对于自身的修养的重要性。古筝选修课不只是一门乐器的学习的过程,也是提升个人的气质和文化内涵的过程。

4.对于古筝选修课现状的设想及具体实践

首先我认为学校应该意识到古筝选修课的重要性,面对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他们以后是一个个面对学生的“人师”,作为老师的自己,需要加强个人的综合修养和文化内涵。对于一门能够提升个人素养的选修课,必然要重视起来。学校应该投入资金去完善硬件设施上的缺陷,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条件去完成这门课程。

其次,音乐老师不应该单纯地为学生讲解古筝专业知识,而是在课堂中融合其他教育形式进行教育,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怎么样去学习这门课程,让学生去端正心态,然后更好的实现教育内容的讲解。

第三,老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的去掌握古筝,而不是理论的灌输。在上课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接触古筝,在打节奏视唱、找准音区、双手分解练习以及合理安排指法指序等方面去着重练习,“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去弹拨,而不是凭空的理论讲解。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来完善,比如说以集体课为主,辅以小组课、个别公开课,以及观摩会、演奏会等。

第四,老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多播放一些有关于古筝演奏的视频。比如我在课堂中经常播放一些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演奏的视频,《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因为我一个人的水平总是有限的,我需要借助一些教学视频辅助我的教学内容,而且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侧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五,由于琴得弹奏与人的感情是相通的,必须融入感情才能将乐曲的感情内容表现出来,达到“人琴合一”的效果。我在讲解每个乐曲的时候,都会把乐曲的创作背景、风格流派给学生讲解,告诉他们要融入什么样的感情,不能只是单纯的弹奏乐曲,而是注重音乐的表现力。

总结

随着筝艺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学习古筝的人数与日俱增, 随之出现的问题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改变传统古筝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艺术修养,全面促进学生的智育发展,塑造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已经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值得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彤 高校古筝选修课教学需要重视的几个基础知识[J]艺术教育2006,(04)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篇(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愿意在工作学习之余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古筝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之一,以其优美动听的音色,丰富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优雅的演奏姿态,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越来越多的成人选择了学习古筝来作为业余生活的调剂。笔者作为一名专业古筝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零基础成人古筝学习的特点以及教学做出一些总结。

一、成人学习古筝的劣势和优势

(一)成人学习古筝的劣势

1.生理特点

成人的骨骼发育基本上已经定型,因此相对而言,手指关节相对较硬,不如儿童灵活。肌肉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韧带也不如儿童那样有弹性。同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成人相较于儿童来说,手部乃至全身肌肉更不容易放松下来,常常是刻意的把演奏手势控制成半握拳状态,而不是自然放松的半握拳状态。这就造成了演奏时手指不够灵活,那么在演奏速度较快的乐曲时就很难达到原速的要求。同时,生理上的这些特点也会导致弹奏中对音强弱的控制,尤其是弱奏,对手指、手掌、手腕和手臂的控制力要求更高,成人手指关节相对较硬,在弹奏时更不容易放松下来,因此在弱奏时候,这个局限性就会体现出来。

2.学习的持续性

由于成人通常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承担一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因此有一部分成人在学琴过程中,由于事业较为繁忙,或者家庭因素,导致没有足够的练琴时间,无法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而未能坚持学习下来。

还有一部分成人则是由于上述生理特点的制约,手指关节不够灵活,到后期随着乐曲难度提高,例如快速的乐段和曲子达不到要求的速度,演奏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反复学习却效果不佳,因此放弃学习。

3.音乐基础薄弱

大部分成人在学习古筝前,除了在求学阶段的音乐课上接触到一些音乐知识外,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音乐基本知识,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而这些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在乐器的学习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音乐基础的薄弱,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把握节奏,通常需要反复的教学,才能掌握。同时,由于缺乏视唱练耳的学习,对于音准的把握也比较薄弱,尤其古筝讲究“以韵补声”,左手的按音有很多丰富的技巧,在不同的风格,不同流派的乐曲中有不同的处理。但是由于缺乏练耳基础,在按最基本的左手技巧,例如:按变音4、7以及普通的上下滑音时,音准都不能很好的把握到位。按音和滑音的不准确也是直接影响到乐曲的演奏出来的音响效果的。对于这一点,就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训练后才能有所改善和提高。

(二)成人学习古筝的优势

1.较好的理解能力

成人相对于儿童来说,理解能力要好得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能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要求。同时,成人在学习过程中比儿童更好问,在弹奏过程中碰到难点或者疑问都会积极地与教师沟通,还会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并且很乐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并请教师进行评价与指正。所以,成人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的互动较之儿童要更好一些。

2.自控力和耐力更好

由于成人是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育成熟了。所以相对儿童而言,成人的自控能力较好,在学习上会更有耐心和毅力去坚持。成人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学习古筝大多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或丰富业余生活。因此成人在学习古筝上没有压力,由于没有压力,成人在学习时会更积极的花时间去练习,去学习。成人在学习过程中也更耐得住寂寞,对于一些枯燥的不断反复的练习不容易厌烦。

3.容易有满足感

成人在学习弹奏古筝中更容易产生满足感。由于成人学习古筝通常是基于兴趣和爱好的基础,因此在学习中会特别认真努力。只要在弹奏中取得一些进步,他们就会有满足感。有时是在弹奏好一个指法,有时是在弹奏好一首曲子,特别是在会弹奏出完整的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哪怕弹奏这首乐曲中音乐的处理并不是很到位时,他们也会感到很满足。如果在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并得到别人的夸奖和认可时,这种满足感就会越发的强烈。而这种满足感正是促使成人继续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下去的最强动力。

4.演奏力度较好

成人虽然在演奏灵活性上不如儿童,但是演奏的力度却较儿童有优势。这也是由成人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因此,成人在演奏一些气势较强的乐曲或者需要强奏的乐段时就更容易弹奏到位。

二、成人古筝教学总结

根据成人古筝学习的特点,在成人古筝教学中要与儿童古筝教学区别开来,采用更适合成人学习的教学方法来教授。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作了一些总结。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篇(5)

二、“学之有思”与“学以致用”

在当今古筝教学领域,长期以来,存在一个约定俗成的定式,即:模仿,更具体来说,就是教者要求学生仿声、仿动作,每位弹筝者弹琴的一招一式,古筝行内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谁的学生。本人在古筝教学中,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而是要求学生在古筝专业学习中做到“三思”,即:一要“学有所思”;二要“学后再思”;三要“课后多思”,尤其是对古筝专业术语的理解,要求学生多加记忆和学习,定会使学生学有所成,圆满地完成学业。孔子曾言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有所思”,这是本人对学生课堂学习提出的要求,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心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遇到难解的演奏指法问题时,能够自主处理。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古筝教师王莹认为,“学有所思”,“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学后要思,要能够从教师教学语言中思考相应的关系,以及能够为之受用的道理。思而后进,进以学之,把学到的教学语言艺术精华,凝练出具有自己特色并能够为之所用的新语言形态”。从本人学习古筝曲目的实践规律得知,学习任何一首古筝曲目,哪怕是一首练习曲,都要注重对思维的启动,在弹奏和练习时,多动脑子,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曾记得画家齐白石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画如此,他道出了技能教学的真谛。他告诉人们:任何一种器乐演奏学习,都是一种技艺才能的学习和掌握,只有多思、多想,才会少走许多弯路,才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不断提高创新与创造能力。笔者也曾学习过大量传统筝曲,也曾得到古筝老艺人传授技艺,如在大学期间,作为我国客家筝派传承人饶宁新教授的学生,对于古筝技艺学习也曾有过亲身体验和教诲,从而得知,早期的老艺人在教受乐曲时,往往教授的是乐曲的骨干音,要求学生在骨干音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的加花或变奏。资深的老艺人强调演奏者在原始谱基础上创造旋律的重要性,强调旋律的优美与否,取决于演奏者的音乐素养与自身气质,而且,还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发挥自主创作能力和技巧,以充分体现和地方风韵。

本人在古筝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课堂上“学之有思”,而且,还要做到“学以致用”,以检验学生的而接受能力.”学有所思”这一环节,检验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决的是兴趣问题,“学以致用”则是解决学生的接受能力,将学习内容化为演奏实践.所以,为了提高学生演奏实践能力水平,本人在教授各流派筝曲时,通常以乐曲的“骨干音”为基础,将“颤”、“按”、“滑”、“揉”等技巧、各筝派不同的演奏风格和“加花”、“变奏”特点,以及“古筝摇指的点、面、角、速、力、气等所构成的不同音色的几个要素”,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各筝派的演奏特点和技巧,在基本的乐曲框架内,让学生能动的自由发挥,使演奏的乐曲不仅具有地方性的风韵,同时也具有演奏者自身独具的特色,特别是古筝的“摇指”,技法和种类很多,不仅有“摇指”,还有“轮指”,仅就摇指古筝“摇指”而言,就有“大指摇”、“食指摇”、“中指摇”等技法[6],由此看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从教师教学语言中思考相应的关系,以及能够为之受用的道理。思而后进,进以学之,进而将知识融会贯通,理解透彻。“学以致用”,是师者的期望,也是学者的追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后,以至能够登台演奏,这是学习古筝曲目的最终结果。学习最终目的是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而谈到学以致用,则必然要提及教学实践的过程,古筝也是一门专业艺术,学生学筝是为了有“用武之地”,以便日后言传身授,为己所用,为社会服务,这是每位高等院校教学工作者所期望的。

三、“音乐之美”与“欣赏之美”

一般来说,音乐教育的核心是以审美体验为尺度,衡量音乐所带来的美的感受,古筝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古筝艺术教学中,作为民族器乐专业学习,本人通常也将美感教育,放在技能教学的突出位置,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古筝的学习和演奏中,尽情滴享受旋律之美、音色之美。为了让学生对古筝演奏的姿态之美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感受古筝这一古老乐器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习筝的兴趣,本人通常是将美育教育注入古筝曲目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美,欣赏美。比如在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教学中,就是如此。《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是一首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筝独奏曲。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全曲分为三段,而每一段都表现出了独特魅力的音乐之美。如:第一段的慢板,深刻滴表现了柔情似水音乐之美,悠扬如歌,平稳流畅,极富有抒情性。在右手弹奏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整段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展现了迷人的景象: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它带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人们对美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乐曲第二段的音乐,虽然速度有所加快,但仍描绘出幽美美的意境。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以及进入第三段快板以后,音乐旋律虽有变化,但在演奏过程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美好景象。在乐曲进入高潮突然切住之后,乐曲尾声缓缓流出,所展现的出人意外的音乐之美,使人沉浸在美丽的景象里,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笔者认为,在对学生讲授古筝演奏基本技能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传授乐曲中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将会使得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古筝演奏美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审美能力,更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从而提高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这是古筝艺术教育要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

四、“导入教学”与“交流互动”

在古筝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采用交流互动教学方式,能唤起学习动机。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喜欢学习新曲子,它类似于工科开设新学科,或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寻求新鲜感之前,有目的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定会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而古筝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等形式,因此讲授是十分必要的。在古筝课堂教学中,讲授是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导入教学与交流互动,是技能课堂教学取得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注重学习方法,更缺乏学习的目的性。我们都本能的知道,有些学生用一种方法会学的很好,而有些学生则用另一种方法可能会更有效。一方面,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因为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需要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拓展新思维与新的教学观,都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地理论依据和专业技能的新成果,在理论上,即是“教学相长”。倘若教师只停留在现有的某一阶段,那么,若干时间以后,你的教学语言就必将会失色,缺乏生动和激情,缺失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艺术魅力和潜在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实践教学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在教师导入、启发性语言,使学生激发灵感,敢于评论,敢于表明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学生只有在教师面前积极的进行语言锻炼,积极参与教学,彼此观摩,互相评价,交流互动,才能够更大的进步,形成“在学中教、在教中学”的良性循环,实现“教与学”的真正统一。以筝曲《浏阳河》为例,《浏阳河》原本是根据湖南民歌旋律创作于1951年的一首歌曲,后由古筝演奏家高燕老师讲其改编为古筝独奏曲,乐曲在原有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加花变奏的处理,并加入了双手快速演奏和左手快速琶音等技巧,增加了乐曲的难度,使之成为一首经久不衰的经典曲目。旋律中有浓郁的湘西风格,演奏这首筝曲是由于大量旋律音是由左手滑出来的,所以对于左手上下滑音音准的准确掌握是演奏好这首筝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习乐曲之前,首先以《浏阳河》这首歌曲导入,让学生细细体会旋律线条中百转千回的韵味,并要求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中每个字的拖腔及地方性的音乐特点,然后再开始学习演奏乐曲,由于对乐曲旋律的前期准备,因此避免左手滑音音不准的问题,有助于更好的表达音乐,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讲授必须运用语言,通过教师讲授能与古筝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衔接,并相互作用,与之相连的就是课堂提问。在古筝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一个最好方式。古筝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它的最常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与答。从教学的实践看,课堂中的问答大致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比如:学习各古筝流派曲目,教师应该向学生提问:古筝流派有几种?古筝各流派乐曲的特点?某一古筝流派曲目表现的意境等等。还有就是学生自发地提问,由老师予以解答。“导入教学”与“交流互动”,是当前大学课堂技能教学常见的一种模式,其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启发式”教育。作为大学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这种教学方法,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水平,也就是提问的技能水平。而提问技能作为启发式教学的一个方面,是指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常用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本人古筝教学的实践证明,提问式教学不仅能推进教学过程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还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提问,达到了理解,思维也得到开拓,激发想象与联想,培养创造性或灵感,在古筝教学上,定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古筝艺术教育人才。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篇(6)

面向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化音乐教育和公共音乐教育,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两者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要求等方面都不同。然而,我国目前的公共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法教材等方面缺乏专门化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仍然存有专业化音乐教育的色彩和倾向。拿我校的古筝可来说,古筝课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主干课之一,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校一直把它当成专业课来教授,古筝专业的学生要等到大三时才开始接触并正式学习古筝。大一、大二两年只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根本不接触古筝的学习,即使选修也都是选的与古筝不相干的乐器。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对学生们在有限学期内熟练掌握运用古筝演奏技法有一定的时间制约,另一方面也不能适应当前学生们个性需求和学习兴趣的要求。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2009年起,我校实施改革,把古筝课作为全校各年级的公共选修课,这样一来古筝专业的学生自进校时候起就可以接触到古筝,提前接触、耳濡目染,为两年以后正式学习古筝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教育模式受到众多大学生的喜爱,是各种专项选修课主要所选课程。

近年来,在音乐艺术院校不仅专业学习古筝的人数居各民族乐器之桂冠,而且在基础音乐教育专业中学习古筝的人数也在日益增多。随着高校课程建设改革不断深入,选修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音乐选修课由于其独特的专业领域与丰富的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无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不会直接的带给人思想,但它会带人进入一种状态,一种情绪的状态,精神的状态,生命的状态。音乐给人以直击心灵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香港汇丰银行的总经理经常招聘学音乐的人才,总经理的经验是学音乐的人几年之后更富有创意;4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是学音乐出身的。音乐的作用在于教育人,在于告诉人什么是真善美。音乐是高于生活的,它提升了人的鉴别能力。爱尔兰利默里克理工大学建有爱尔兰音乐中心,其目的之一是增加学校的音乐氛围,培育学生的创造性,只有经过艺术体验才能得到精神升华,它让每个独立的个体去分析判断,作出自己的选择。古筝艺术不仅可以加深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让学生的听觉、视觉、想象三者结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与想象力。

据2006年对青岛5所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27.5%的学生选学音乐课是为了补习中学阶段所扔掉的课程:有49.5%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还有23%的学生想学习一些音乐知识,用以方便以后工作,迎合社会潮流,应付各种场合的需要。”高校学生对音乐素质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讲存在偏差。筝曲是情感的艺术,古筝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古筝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其蕴含的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学生在提高筝曲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感情。良好的古筝教育不仅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树立理想、陶冶情操,而且对于加强和谐、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筝曲美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浸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要想真正得到提高,只有在学生对相关的音乐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再进行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古筝教学与其他音乐教育一样,没有普及就没有提高,没有提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和带动。而古筝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分支,也同样遵循这两条原则。提高的前提需要广泛而深厚的基础。音乐教学艺术必须以教育学、心理学作为学科的理论依据,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和原理,反映音乐教学艺术内在的动态规律,它是建立在科学教育规律上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学科。要想早出、多出优秀人才,必须要有雄厚的基础,要进一步普及古筝,扩大其队伍,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造就出高精尖的人才,反过来这些优秀学生又会带动更多的学生共同提高。因此,古筝艺术教学要十分注重推广普及型教学。在普及教学过程中,发现和发掘古筝艺术天才学生,加以个别提高。教育的根本是教书育人,古筝教育既是教书育人,又是教艺育德、教艺育情,是教学艺术中的形象性、情感性、灵活性、创造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良好的艺术教育是艺术品德、人格品德、艺术情感的总和,有了这个和的作用才能创造优美的旋律。?

任何一部古筝作品都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意识反映,它通过音响运动的形式与他人进行情感信息的交流,真正地起到“直击心灵的力量”的作用。由于学生对作品内涵理解的差异和个体接受信息能力的不同程度,高校音乐选修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就不能机械地套用专业音乐课的教学模式,我们把教学的着眼点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机械技能训练转变为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最有效地打开学生相对封闭的心灵,身心得到愉悦,知识得到巩固。换言之,把每个知识概念和技能要点,与筝曲的表现意义结合起来,用内涵吸引学生对美的体验,在满足审美需求的同时也获得了知识和技能。

由于古筝选修课属于全校性选修课,学生构成成分非常复杂,他们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院系,学生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和情感水平,这些都是直接影响选修课教学环境优劣的因素,在教学管理上,尤其是课堂教学管理上如:如何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等,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学生这三方面的水平,教师应诱导学生投入到学习者、表演者、创造者、欣赏者的多角色活动中,多层次多结构逐步掌握音乐的本体,理解音乐的内涵。不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把学生当作一个机械的容(下转第181页)(上接第180页)器,忽略学生认知的主动性、可塑性和可变性,只传授知识概念和技能方法,只要学生记忆和模仿,这是应当摒弃的应试教育。目前许多高校的选修课大都采取大班上课,人数偏多,因此教学物质环境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式,减少学生对教师的单纯模仿和依赖,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大的发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古筝演奏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古筝课堂教育也应将美感教育放在教学的首位,让学生在古筝演奏所带来的旋律之美、音色之美际演奏者的姿态之美中深入的感受古筝这一古老乐器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习筝的兴趣。古筝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古筝演奏美的过程。由于学分制在高校的试行,选修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选修的积极性提高,选修课的人数也不断增多,因此传统的教学媒体对承担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已感到不堪重负。必须借助科技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加快教学媒体的建设步伐,提早实现教学媒体现代化,是提高选修课教学效率的唯一途径。总之,高校音乐选修课与其他专业课一样,都承载着人才教育的重担,应在如火如荼的高校教育改革所搭建的平台上,发挥音乐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潜质,在高校教育这个大舞台上唱出符合主题的优美的旋律来。

【参考文献】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篇(7)

古筝是一种民族乐器,而且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名族乐器。古代的音乐家利用这种乐器,创造出了非常多的脍炙人口的乐曲,被广泛流传于世间。不仅如此,这种乐器一直以来都被称之为抒情的乐器,也就是说,这种乐器既能够弹奏出悲伤的音乐,也能够弹奏出愉悦的气氛,而且比较容易被欣赏,这也是这种乐器与众不同之处。流传到现代之后,古筝已经成为了古音乐的象征,有很多学习音乐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学习,但是在众多古筝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将古筝给现代社会音乐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乐律推广开来,出现了非常壮观的学习古筝的场面。无论是学习的人数,还是对古筝表示钟爱的人数,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景。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场面的出现,古筝的教学也逐渐显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当今古筝教学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现阶段古筝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古筝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古筝的时候,主要的心思还是放在“技术”的修养方面,希望可以通过正规的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事古筝教学的教师,也有很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在进行古筝教学的时候,将古筝弹奏的技术放在首位,并且只是单一的重视古筝的技术教学。但是经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这种思想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或者说是一种不全面的思想,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古筝的音乐艺术并不仅仅是弹奏的“技术”这么简单,真正的古筝专家还需要对音乐演奏的内涵了解的更加详细。也就是说,现阶段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古筝的练习者对“技术”的追求过多,而忽略了对“音乐”深层意义的追求。

二、根据问题,探析推进古筝教学的有效方法

本文作者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认为,古筝教学中较为优秀的人才年轻的时候会供职于社会中的各个部门,但是经过多年对音乐的专研和修养之后,最后基本都是会进入到一种全新的音乐环境中,利用自身的音乐知识进行音乐知识的普及和表演,对于古筝的传播和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将这些古筝方面人才的综合素质合理的提高和改善,在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之后发现,应该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入手,也可以形成一个流程和思路,将古筝的音乐和技术利用步骤进行融合。

(一)坚实的技术是古筝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

在古筝教学中,技术教学是基础部分,是培养古筝专业人才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只有先将技术部分纯熟的掌握,然后结合其他方面的专业技术,才能最终提高古筝的综合水平。古筝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在兼顾古筝音乐的同时,首先要抓住弹奏古筝的技术。让学员在学习古筝技术的时候,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入手,更快更好的掌握古筝的专业技术。

1.从古筝弹奏时所需要的肢体动作开始。有许多的乐器在弹奏时是需要肢体动作进行配合的,尤其像古琴和古筝这样的乐器,肢体的配合不仅能使弹奏者的精力更加全神贯注,融入到音乐的意境当中;而且能够有效增加古筝的艺术表现力。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的要点是:一定不能刻意的加入肢体动作的表达,一定要是非常自然的表现,才能够既不影响弹奏者的技术发挥,又达到增加表现力的效果。我们在一些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古筝的弹奏者摇头晃脑,自我沉醉在音乐的韵律当中,甚至还会出现哈哈大笑或者暗自哭泣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古筝弹奏者在弹奏时配合了肢体的动作,思想和意识也就自然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了音乐的世界,当发现自己依然在现实中时,就会感慨自己目前的情况,从而出现上述的状况。

2.学习古筝的时候注意聆听与思考相结合。有很多的古筝学习者一味的希望自己能够多加练习,以为这样是提高古筝技术唯一的手段。这自然也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在古筝练习到一定的阶段之后,放下手中的实践,转而选择聆听其他弹奏者的古筝韵律,尤其是一些古筝名家弹奏的音乐,认真的思考其中和自己弹奏之间的的差异,最终得出自身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是提高古筝技术的必要手段。这种方式是提高自身水平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却极少有人能够做到,这是因为当放下自己弹奏的双手时,需要很大的勇气,在聆听他人弹奏时,需要极大的耐心。这也是俗话说的“集众家之所长”,是提高音乐修养非常关键的一步,但是绝大部分古筝练习者会选择在中途退出,因为这其中的寂寞和苦闷是非常难以忍耐的。

3.反向思维的训练尤为重要。在正常的情况下,人的思维指正向的,比如说古筝的学习,基本都是由浅至深的学习,最后达到较高的水平。如果我们反向思维,就是先要把自己当做是古筝的大师,然后站在大师的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去弹奏和掌握古筝的弹奏技术。这种思维是提高古筝技术最为快捷的方式,这是因为所站的位置高了,心理的想法自然不一样了,行动力也就提高了。但是对于这种思维的培养却并不是很简单,需要老师不断的创造意境让学生换位思考,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坚实的技术与传统音乐有机的结合

古筝的表达主要是民间音乐的表达,因此,要想把古筝的艺术表现力表现的更好,就必须追根溯源,还要从传统音乐中寻找灵感。在古代,古筝弹奏者会利用各种场景,现场发挥,制作出一些影响深远的音乐,这主要是因为创作音乐的背景和自身的心情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多余的想法,让音乐完美的传达的意境。也就是说,传统音乐创作的背景、风格等是直接影响古筝表达效果的因素,对于这些因素的了解,可以让古筝的弹奏者在弹奏的时候有真实感情的表达,效果自然是非常好的。

技术是基础,传统音乐是上升的阶梯,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最为简单的系统,将这个系统不断的完善,就可以得到最后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古筝的练习者对传统的音乐做详细的了解,也就相当于学习古筝音乐的理论知识,对于相当一部分古筝练习者来说,这个过程是枯燥和乏味的。这就相当于让一名飞行员去了解飞机零件的制造工艺,其过程有多么的复杂可想而知。

所以说,“技术”和“音乐”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首先要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做为铺垫,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也是在接触“音乐”之前就需要完成的。其次是对音乐的理解力,这种理解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程序,而是需要较为复杂的了解和领悟的过程。资料显示,优秀的艺术家在听音乐之前,对音乐的背景不做了解,先认真的、反复的聆听这首音乐,直到听出这首音乐的制作者创作的背景、心情和目的等,这个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当前提就需要古筝练习者对古筝的弹奏技术非常的了解,并且能够耐得住寂寞,数百遍甚至数千遍的聆听音乐的节奏,感受创作者弹奏时的心境。即使对音乐有较高天赋的前提下,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中间是枯燥和乏味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绝大部分学习者在进入到这一阶段的时候,刚开始就认为自己已经真正了解的音乐,或者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受不了这种漫长的煎熬而放弃了。最终剩下的人数是非常少的,也是这些少数的练习者才能最终成为古筝界的人才。

而且即使成为了人们公认的古筝人才之后,对于音乐的追求依然是不可间断的,因为在不断的理解中,会逐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层次,而且音乐的层次是深不见底的。理解的越深,只能说是把技术和音乐相结合的程度越紧密,对于古筝来说,最为优秀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人筝合一”。

三、古筝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对于古筝了解和学习的程度如何,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这也是灌输式教育的重点。学生在接触古筝之处,接受知识的先后顺序一般是由教师决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古筝音乐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对教师培养水平的考核,在最后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古筝界的一名新秀,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最终评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注意以下三点: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注意学生个人水平的差异性。每一名学生学习进度一定是不一样的,就像是吃饭,每一个人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很多,甚至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是不适合学习古筝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天赋和资质做最初的评定,这个时候的评定不一定是准确的,但是至少可以给学生一些压力或者动力,让学生快速的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对于下一步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在教学的进度逐渐的推进中,发现学生中个人天赋的不同,针对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对于天赋较强的学生进行重点的培养,以便尽快的成就古筝的专业性人才,对于天赋较为平凡的学生进行鼓励,让想成为人才的学生对自己不失去信心,也能够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教学时间不是衡量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俗话说:“时间是可以衡量一切”,这句话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初中毕业生去清华大学学学课程,这就不是单纯的时间问题。同样,对于古筝的学习也是如此,一起学习的学生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最终成才的情况更是不尽相同,这也不仅仅是因为学设学习的天赋不同,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自我努力的程度等等。相关资料显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劳逸结合”,这是学习艺术的一个必经阶段。就像体力劳动者休息一会恢复体力一样,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次或者几次瓶颈,这时候应该对学习采取放松式的教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领悟和理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注意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教师也是从学生阶段走过去的,也是经历了不断学习之后得来的结果。作为教师,尤其是古筝的教师,就要对学生负责,对音乐负责,对艺术负责!要做到这些,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的学习,完善自我。无论是哪一种知识的教学,教学方法都是不断改进的,或者说,没有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有目前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古筝教学中也是如此,经历了从古到今的时代变迁,教学方法也更新了无数次,在这些教学方法更新的过程中,唯一没有变的是--都是不断学习和总结的结果。因为只有学习才能有更多的经验积累,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只有学习才能创新,创造出更新更实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欢.关于高校师范专业古筝教学思路拓展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06).

[2]周耘著.古筝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篇(8)

引言

每一个民族与国家都有其相应的文化伴随着发展,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艺术文化中古筝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艺术。当前的高校古筝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校安排古筝公选课的目的,学习古筝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与掌握古筝的弹奏技巧,更是期望他们能够在这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古筝的特点与演奏的表演力,并且在学有所成之后能够去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使得古筝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们手中去不断传承。本文对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使这个艺术能够千古留存。

一、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

当前,国内外还是有许多的人们喜爱这个艺术音乐,并且我国的高校的学生是喜欢古筝的大部分人群,深受他们的喜欢,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爱好有主修这一门课程,以及还有那些一般爱好而选择了选修的课程。正在这些人群中,有的人在未上大学之前就对其有一定的基础了解,有些学生只是在刚进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古筝音乐,而对那些进入大学前就有基础的大学生来讲,他们的体格和骨骼已经相对的成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继续学习的思想开始局限起来,从另一个方面可以说,这样能够让他们学习古筝更有一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在接受知识能力上较大多数学生更加的快速,拥有学习速度上的一定优势。

现在的高校音乐系古筝专业课仍保持着传统模式去教学,还是采取简单一对一这样的教学模式去进行古筝音乐教学,但是长期采取这样一种单一的模式去进行古筝教学极其容易出现弊端。由于这样的教学会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师生之间互动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当前的社会来讲,团队意识与集体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集体意识能够协调学生之间的配合,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学生能够在不懂的如何解决问题时,请教那些懂得深一点的学生,这样学生之间的古筝音乐同享与合作,还能够不断的创新古筝经典音乐。所以高校开始了对古筝教学采取的是公选课程,这样不仅仅是能够保证更多的人去了解古筝音乐,还能够使学生摒弃以往的一对一单一教学方法,虽然这样可能存在古筝教学的不够细致,但是能够使学生在公选课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与身边的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学习到集体意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古筝音乐互享。所当前高校古筝教学公选课的开展,对于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古筝公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古筝公选课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上的整体性不足,由于高校开展的公选课程其涉及到的学生拥有全校所有的学生,并且其在教学上只是单纯的重视古筝的技巧训练以及当前流行的筝曲学习,使得古筝长期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公选课程不能够长期性的开展下去,这就需要高校及时的拓展教学的内容,并且要立根与传统的古筝风格下,因为任何一种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原始的根基,只要保留住原有的所有精华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顺应时代的变迁才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所以当前的高校古筝公选课的教学上,需要做到将传统筝曲与现代的筝曲相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展现出更好筝曲。还有就是现代的古筝教学的老师只是一味为学生灌输古筝的弹奏的技术,而忽视古筝音乐本身具有的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这一点深深的影响着当代的高校学生。因为在长期的古筝教学后,学生不能够在古筝音乐中领悟艺术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失去了艺术真正要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第二,高校古筝公选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与传统的一对一古筝教学相比,虽然学生能够学到集体意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但是却失去了以往的那种细致的,较多的教学方式,由于受到高校的设备与学生人数的影响,还有老师的任务量也十分的大,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得古筝音乐教学不能够创新下去,停留在原有的脚步中,学生不能够鉴赏到古筝的齐奏、合奏旋律以及和声的变化,而古筝是只有通过合适的合奏等才能够更好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当前的教学模式还不能够做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演奏的表现力。第三,高校古筝教学实践环节的不足,在我国高校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学重视的是古筝的理论与演奏的技巧,因为教师认为这样能够为学生打好一定基础,并为古筝实践表演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但是当前的高校古筝教学中,对于实践环节的掌握的相对较弱,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平台较少,使得学生空有一份理论基础,却不能够真正的在实际环节中展现自身的实力,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舞台表演经验不足,不利于学生古筝能力的进步。造成的这些都是由于学校的教学模式落后,教师只是用语言去督促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而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与乏味性。学生不能够主动性的实践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容易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厌倦疲乏的心理,最后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古筝音乐的创新不说,可能就学生的学习能力都难以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高校古筝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

由上文可知,高校在古筝公选课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而造成的原因更是需要我们去了解的,查找对应的原因来提升高校古筝教学特点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教师在教学内容中重视的角度以及出发点不对,很多教师认为在古筝教学就是老师进行指导学生去学习,然而教师只是单纯的重视筝曲,教师并未在讲解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进步与学习,对古筝更是没有一点点的创新。古筝音乐是一个高深的艺术文化,要想更好的学习其中的真谛,首先就要对艺术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心中需要有艺术,而现在高校的教师一味的重视音乐技巧,在他们心中学生只有掌握了绝对的技术,就能够在古筝音乐中拥有一定的主动性,但却不知被这种愚笨的思想,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前进的脚步,没有艺术文化的技术可以说只是掌握了音乐这样的一个大空壳子,随着当前的社会的不断进步,艺术文化更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为了能够古筝音乐能够在很多艺术中站稳脚跟,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对他们所掌握的所有各种音乐文化不断的传授给他们的学生,这样中国的文化才能够将其传承与弘扬下去;再有就是很多教师在音乐的教课过程中,受学校课程进度安排的影响,高校的古筝教师在公选课上仅仅重视高校最后需要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以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为目的,没有把古筝教学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当做其工作的重心,教师在上课传授知识上,简单的根据教材去进行教学,造成的是学生学习的被动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掌握古筝音乐的情况、理解的程度等,教师表现的则是漠不关心,这是教师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是高校古筝公选课教学出现很多问题的原因之一。

四、改进措施

根据上文提到的问题与原因,高校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分析与探索,寻找到能够提神高校古筝教学的方法。而高校在古筝公选课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将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彻底的进行突破,增强古筝公选课内容的整体性,筝曲要做到传统筝曲与现代筝曲相结合的特点,在公选课上让更多的学生去参与到古筝的学习中,在面对问题时,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掌握古筝音乐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教学内容上要不断的去丰富与改进,社会的不断发展,古筝音乐同样需要更多的人去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研发出创新的筝曲,高校的教师当前不要一味的根据教材的内容来传授给学生古筝知识,教师当前需要对传授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拓展,将自身了解到的音乐文化,不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艺术文化具有的特点,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到中国艺术以及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古筝的热情,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古筝公选课的现状及其改革之路,文章首先从高校的古筝教学的现状进行了一些阐述,我们能够得出学习古筝的大学生有包括在进入到大学后才开始学习的,还有一些上大学前对古筝就有了一些了解大学生,以及传统古筝教学模式是一对一的方法。其次对高校古筝公选课的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当前的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不足、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教学实践环节存在很大的缺陷都导致了古筝教学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降低了学生学习古筝的积极性,所以当前高校应该逐渐的重视古筝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古筝的效率,在学生心中灌输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能够在一代一代的学生中不断的去传承与弘扬,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可,并走向世界的舞台中去。

参考文献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篇(9)

一、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

当前,国内外还是有许多的人们喜爱这个艺术音乐,并且我国的高校的学生是喜欢古筝的大部分人群,深受他们的喜欢,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爱好有主修这一门课程,以及还有那些一般爱好而选择了选修的课程。正在这些人群中,有的人在未上大学之前就对其有一定的基础了解,有些学生只是在刚进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古筝音乐,而对那些进入大学前就有基础的大学生来讲,他们的体格和骨骼已经相对的成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继续学习的思想开始局限起来,从另一个方面可以说,这样能够让他们学习古筝更有一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在接受知识能力上较大多数学生更加的快速,拥有学习速度上的一定优势。现在的高校音乐系古筝专业课仍保持着传统模式去教学,还是采取简单一对一这样的教学模式去进行古筝音乐教学,但是长期采取这样一种单一的模式去进行古筝教学极其容易出现弊端。由于这样的教学会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师生之间互动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当前的社会来讲,团队意识与集体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集体意识能够协调学生之间的配合,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学生能够在不懂的如何解决问题时,请教那些懂得深一点的学生,这样学生之间的古筝音乐同享与合作,还能够不断的创新古筝经典音乐。所以高校开始了对古筝教学采取的是公选课程,这样不仅仅是能够保证更多的人去了解古筝音乐,还能够使学生摒弃以往的一对一单一教学方法,虽然这样可能存在古筝教学的不够细致,但是能够使学生在公选课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与身边的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学习到集体意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古筝音乐互享。所当前高校古筝教学公选课的开展,对于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古筝公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古筝公选课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上的整体性不足,由于高校开展的公选课程其涉及到的学生拥有全校所有的学生,并且其在教学上只是单纯的重视古筝的技巧训练以及当前流行的筝曲学习,使得古筝长期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公选课程不能够长期性的开展下去,这就需要高校及时的拓展教学的内容,并且要立根与传统的古筝风格下,因为任何一种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原始的根基,只要保留住原有的所有精华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顺应时代的变迁才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所以当前的高校古筝公选课的教学上,需要做到将传统筝曲与现代的筝曲相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展现出更好筝曲。还有就是现代的古筝教学的老师只是一味为学生灌输古筝的弹奏的技术,而忽视古筝音乐本身具有的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这一点深深的影响着当代的高校学生。因为在长期的古筝教学后,学生不能够在古筝音乐中领悟艺术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失去了艺术真正要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第二,高校古筝公选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与传统的一对一古筝教学相比,虽然学生能够学到集体意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但是却失去了以往的那种细致的,较多的教学方式,由于受到高校的设备与学生人数的影响,还有老师的任务量也十分的大,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得古筝音乐教学不能够创新下去,停留在原有的脚步中,学生不能够鉴赏到古筝的齐奏、合奏旋律以及和声的变化,而古筝是只有通过合适的合奏等才能够更好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当前的教学模式还不能够做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演奏的表现力。第三,高校古筝教学实践环节的不足,在我国高校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学重视的是古筝的理论与演奏的技巧,因为教师认为这样能够为学生打好一定基础,并为古筝实践表演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但是当前的高校古筝教学中,对于实践环节的掌握的相对较弱,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平台较少,使得学生空有一份理论基础,却不能够真正的在实际环节中展现自身的实力,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舞台表演经验不足,不利于学生古筝能力的进步。造成的这些都是由于学校的教学模式落后,教师只是用语言去督促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而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与乏味性。学生不能够主动性的实践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容易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厌倦疲乏的心理,最后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古筝音乐的创新不说,可能就学生的学习能力都难以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高校古筝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

由上文可知,高校在古筝公选课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而造成的原因更是需要我们去了解的,查找对应的原因来提升高校古筝教学特点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教师在教学内容中重视的角度以及出发点不对,很多教师认为在古筝教学就是老师进行指导学生去学习,然而教师只是单纯的重视筝曲,教师并未在讲解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进步与学习,对古筝更是没有一点点的创新。古筝音乐是一个高深的艺术文化,要想更好的学习其中的真谛,首先就要对艺术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心中需要有艺术,而现在高校的教师一味的重视音乐技巧,在他们心中学生只有掌握了绝对的技术,就能够在古筝音乐中拥有一定的主动性,但却不知被这种愚笨的思想,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前进的脚步,没有艺术文化的技术可以说只是掌握了音乐这样的一个大空壳子,随着当前的社会的不断进步,艺术文化更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为了能够古筝音乐能够在很多艺术中站稳脚跟,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对他们所掌握的所有各种音乐文化不断的传授给他们的学生,这样中国的文化才能够将其传承与弘扬下去;再有就是很多教师在音乐的教课过程中,受学校课程进度安排的影响,高校的古筝教师在公选课上仅仅重视高校最后需要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以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为目的,没有把古筝教学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当做其工作的重心,教师在上课传授知识上,简单的根据教材去进行教学,造成的是学生学习的被动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掌握古筝音乐的情况、理解的程度等,教师表现的则是漠不关心,这是教师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是高校古筝公选课教学出现很多问题的原因之一。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篇(10)

一、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

当前,国内外还是有许多的人们喜爱这个艺术音乐,并且我国的高校的学生是喜欢古筝的大部分人群,深受他们的喜欢,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爱好有主修这一门课程,以及还有那些一般爱好而选择了选修的课程。正在这些人群中,有的人在未上大学之前就对其有一定的基础了解,有些学生只是在刚进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古筝音乐,而对那些进入大学前就有基础的大学生来讲,他们的体格和骨骼已经相对的成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继续学习的思想开始局限起来,从另一个方面可以说,这样能够让他们学习古筝更有一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在接受知识能力上较大多数学生更加的快速,拥有学习速度上的一定优势。

现在的高校音乐系古筝专业课仍保持着传统模式去教学,还是采取简单一对一这样的教学模式去进行古筝音乐教学,但是长期采取这样一种单一的模式去进行古筝教学极其容易出现弊端。由于这样的教学会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师生之间互动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当前的社会来讲,团队意识与集体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集体意识能够协调学生之间的配合,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学生能够在不懂的如何解决问题时,请教那些懂得深一点的学生,这样学生之间的古筝音乐同享与合作,还能够不断的创新古筝经典音乐。所以高校开始了对古筝教学采取的是公选课程,这样不仅仅是能够保证更多的人去了解古筝音乐,还能够使学生摒弃以往的一对一单一教学方法,虽然这样可能存在古筝教学的不够细致,但是能够使学生在公选课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与身边的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学习到集体意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古筝音乐互享。所当前高校古筝教学公选课的开展,对于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古筝公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古筝公选课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上的整体性不足,由于高校开展的公选课程其涉及到的学生拥有全校所有的学生,并且其在教学上只是单纯的重视古筝的技巧训练以及当前流行的筝曲学习,使得古筝长期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公选课程不能够长期性的开展下去,这就需要高校及时的拓展教学的内容,并且要立根与传统的古筝风格下,因为任何一种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原始的根基,只要保留住原有的所有精华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顺应时代的变迁才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所以当前的高校古筝公选课的教学上,需要做到将传统筝曲与现代的筝曲相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展现出更好筝曲。还有就是现代的古筝教学的老师只是一味为学生灌输古筝的弹奏的技术,而忽视古筝音乐本身具有的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这一点深深的影响着当代的高校学生。因为在长期的古筝教学后,学生不能够在古筝音乐中领悟艺术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失去了艺术真正要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第二,高校古筝公选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与传统的一对一古筝教学相比,虽然学生能够学到集体意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但是却失去了以往的那种细致的,较多的教学方式,由于受到高校的设备与学生人数的影响,还有老师的任务量也十分的大,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得古筝音乐教学不能够创新下去,停留在原有的脚步中,学生不能够鉴赏到古筝的齐奏、合奏旋律以及和声的变化,而古筝是只有通过合适的合奏等才能够更好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当前的教学模式还不能够做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演奏的表现力。第三,高校古筝教学实践环节的不足,在我国高校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学重视的是古筝的理论与演奏的技巧,因为教师认为这样能够为学生打好一定基础,并为古筝实践表演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但是当前的高校古筝教学中,对于实践环节的掌握的相对较弱,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平台较少,使得学生空有一份理论基础,却不能够真正的在实际环节中展现自身的实力,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舞台表演经验不足,不利于学生古筝能力的进步。造成的这些都是由于学校的教学模式落后,教师只是用语言去督促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而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与乏味性。学生不能够主动性的实践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容易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厌倦疲乏的心理,最后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古筝音乐的创新不说,可能就学生的学习能力都难以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高校古筝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

由上文可知,高校在古筝公选课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而造成的原因更是需要我们去了解的,查找对应的原因来提升高校古筝教学特点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教师在教学内容中重视的角度以及出发点不对,很多教师认为在古筝教学就是老师进行指导学生去学习,然而教师只是单纯的重视筝曲,教师并未在讲解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进步与学习,对古筝更是没有一点点的创新。古筝音乐是一个高深的艺术文化,要想更好的学习其中的真谛,首先就要对艺术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心中需要有艺术,而现在高校的教师一味的重视音乐技巧,在他们心中学生只有掌握了绝对的技术,就能够在古筝音乐中拥有一定的主动性,但却不知被这种愚笨的思想,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前进的脚步,没有艺术文化的技术可以说只是掌握了音乐这样的一个大空壳子,随着当前的社会的不断进步,艺术文化更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为了能够古筝音乐能够在很多艺术中站稳脚跟,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对他们所掌握的所有各种音乐文化不断的传授给他们的学生,这样中国的文化才能够将其传承与弘扬下去;再有就是很多教师在音乐的教课过程中,受学校课程进度安排的影响,高校的古筝教师在公选课上仅仅重视高校最后需要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以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为目的,没有把古筝教学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当做其工作的重心,教师在上课传授知识上,简单的根据教材去进行教学,造成的是学生学习的被动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掌握古筝音乐的情况、理解的程度等,教师表现的则是漠不关心,这是教师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是高校古筝公选课教学出现很多问题的原因之一。

古筝教师工作总结篇(11)

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筝就广泛流传,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人们称之为“古筝”。据记载古筝早在秦代已在陕西一带民间盛行。《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记:“夫击筝叩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因而,筝又有”秦筝“之称。

古代的筝形制上近瑟,但弦数较瑟少。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上,以弦孔与弦轴张弦,弦架于可以自由移动的“筝柱”(即琴码)上,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右手用拇指、食指、中指弹拨琴弦发音的。由于古筝在形制上近于瑟,产生的年代又晚于瑟,故有筝是由瑟一分为二的之的故事;当时的瑟体为木制中空的长方形,体首端有穿弦的弦孔和首岳,尾端有尾岳和穿弦的枘。瑟弦以25弦居多,也有少于25弦的或多于25弦者。瑟的大小可分为长体瑟和短体瑟两种。传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乐师善弹瑟,家有二子也喜弹瑟。有一日乐师外出演出,家中只剩一瑟,二子争之.一分为二.各弹之,反觉演奏方便且音色优美,自此以瑟之两半分弹之,故取各争,又因码子为竹子所做,又加竹字头,这不过是民间的一个传说而已。但筝的形制和构造及演奏技法均与瑟相近,不由使相信之。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筝在和戏曲说.说唱和民间音乐的结合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点的风格和流派,其中主要有河南筝《中州筝》、山东筝《齐鲁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杭筝或武林筝》、陕西筝等流派。此外还有少数民族中朝鲜族的迦耶琴、蒙古族的牙托克《蒙古筝》等。历史上筝还流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地。

我学古筝是从河南筝开始的,所谓“各指扎桩四指悬,勾托剔摇轻弄弦,须知左手五别法,推揉按颤自悠然”。这是河南老一辈筝演奏者弹奏时的情景。今天随着筝演奏技巧的发展和创新,大部分弹奏时已不在扎桩。过去老一辈筝演奏者左手只在筝柱左边“揉、按、滑、颤”等。今天左手的演奏技巧已大为丰富,它除了在筝柱左边“揉、按、颤”之外,还要到筝柱右边配合右手进行一些和声、复调的演奏。

我国筝过去是以演奏“河南板头曲”为主,“河南板头曲”又称“中州古曲”,是“河南曲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河南曲子”是流行于河南省的一种民间说唱音乐,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一百多首大小曲牌。由“牌子曲”和“板头曲”两部分组成,“牌子曲”即带有唱词的曲牌。“板头曲”即乐器演奏的乐曲。“板头曲”的数目大约有四五十首如:《苏武思乡》、《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哭周瑜》、《叹颜回》、《闺中怨》、《思情》等。板头曲在演奏形式上很灵活,多数曲子既能合奏又能独奏,其中大多数成为古筝和琵琶独奏曲。

我在学习和演奏古筝时,首先要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并且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剔除其糟粕发扬精华。演奏除了保留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技巧以外,还要注重对乐曲处理的深刻、细腻以及鲜明的情绪变化。使乐曲有较强的感染力。无论乐曲的情绪是明朗、激昂还是深沉,内在都要准确的抓住乐曲的精髓,并尽可能的把它们的形象表现出来。使听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感情的真切和韵味的醇原,以声带情、声情并茂,仔细揣摩乐曲的内容,深刻理解乐曲旋律同艺术形象之间的内在关系。反复斟酌如何在技巧安排、音色、音量、速度变化等方面更好的服务于乐曲,把乐曲形象刻划得精细完美。

近年来我除了演奏和伴奏之外,主要从事古筝教学,在教学工作中耐心认真,平易近人是成败的关键,为学生遇到的每一个难关而焦急,也为学生取得的成绩和每一点进步而高兴,把学生超过自己看成自豪,也当作是自己的骄傲。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严格,同时也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教”的过程中从未放松“学”,为了适应新的需要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在一些传统的乐曲演奏上精益求精之外,还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每当古筝演奏上新技巧和新作品出现以后,我从思想上乐于接受,多次拜访名家虚心求教,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从中受益匪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加强练习,自己也从不放松对现代古筝演奏技巧的学和练,还要更好的理解现代的新作品,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它们。

通过自己的耐心认真和严谨的教学,加之学生的刻苦和努力,先后教出了数百名古筝学生,并为各大专院校输送了不少优秀学生,有的已在大学任古筝专业教师;有的在攻读古筝专业硕士研究生;有的在攻读古筝专业学士;有的大学毕业已就业;还有部分学生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大奖。

通过多年的教学使我充分体会到老师在教学生演奏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筝和古筝的历史概况,演奏时的基本姿势、定弦、音位、左右手的各种基本指法等。在此基础上再教乐曲和表演艺术。特别注意的练习古筝时左右手各种指法的步骤和方法,对每个指法容易出现的常见弊病应先从理论上说明形成这种弊病的原因所在,然后针对原因,给予纠正。演奏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音色和速度的效果,其次就是加强基本功的练习,音乐是以乐音来抒发乐曲的内容。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不可能演奏出或快或慢、或强或弱、或坚实有力、或细腻柔和等音响效果来。

对于学古筝来说,首先要全面深入地学好传统,总结传统,其次才是创新与革新,因为只有在全面深入地掌握了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有真正的创新与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