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古筝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5-05 08:55:41

古筝教学论文

古筝教学论文篇(1)

一、少儿古筝教学必须采取适合少儿心理特点的教育模式

少年儿童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尚不完善的时期,他们学习古筝,有的是感到古筝好听,但更多的是家长为孩子选择的一门能够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技能,所以孩子刚开始接受古筝教学时,通常是被动、盲目的,再加上少年儿童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天性,很难比较配合地进入教学程序。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古筝教学,不能完全采取成人正常的教学程序,而必须采取适当的导入方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在少儿古筝教学中,若利用少年儿童喜欢的游戏将孩子们吸引到古筝教学中,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我曾经在古筝教学中组织了“听音辨高低”的游戏,给予答对的同学一定的奖励;并在一个指法的教学中,奖励弹得准确的同学一朵小红花,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孩子们的各种游戏中,完成了对他们的启蒙教学。在完成古筝启蒙教学后,我又采用了正常教学模式、赏识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少儿毕竟年纪较小,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不能及时掌握领会一些琴理、乐理,会觉得演奏技法练习非常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少儿练习的自觉性,在教学中我运用了赏识教育的模式。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赏识导致成功,通过学会赏识,更好地学会鉴别,学会批判,学会改变,学会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均给予充分的肯定,培养他们的赏识意识,学会欣赏他人的进步与成功。利用赏识教育方法,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我感到,通过实施赏识教育,许多学习古筝的少儿在幼儿园或小学里进行日常学习和游戏中,自信心也得到极大提高,学习成绩、团结意识和同学关系都得到增强。

二、少儿古筝教学必须注重激活儿童的音乐创造潜能

创造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理是天真纯粹的,他们有着音乐创造潜能。实现音乐素质教育需要通过音乐自身的特点,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孩子们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中,感受音乐的奇妙。(1)淡化识谱教学。儿童的创造往往更多地受自发的、无意识心理尤其是情感的驱动。而过早、过多、过难的识谱,让儿童接触这种枯燥乏味的理性书面符号,不仅使他们丧失了学习音乐的信心,或导致了对音乐功能的无知,更重要的是极大地限制乃至扼杀了儿童音乐创造天性的自然发挥与伸展。因此,很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淡化识谱,强化感受与体验,培养儿童真正“能感受音乐的耳朵”(马克思语),这样,才能为促进儿童音乐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2)诱发自由想象。想象是创造的最重要的手段。古筝是感知、审美以及传情的艺术,为了达到理想、完美的境界,应当做到感性、理性的同步。在少儿古筝教学过程中,我按照“基本乐理弹奏技巧———曲目表达内容———音乐实践”的顺序进行讲解。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曲目,在教学生准确弹奏的基础上,还应当在演奏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艺术与情感,做到以神带心,以心带情,以情带声,以声带形,眼到手到,手停形住。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技巧,还应当充满情感,做到心手合一、情景交融,实现感性、理性的同步演奏。在儿童古筝教学过程中,应当设置儿童喜欢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对歌曲、乐曲展开丰富的想象。(3)鼓励即兴发挥。创造往往是来自于一瞬间的灵感。与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一样,艺术的创造也离不开灵感与直觉。在少儿古筝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用心感知音乐的美好,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与能力,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将自己投入到音乐中,体验音乐的美妙,感知音乐的活力,进而激发自己的创造性,产生即兴发挥的冲动。如像鸟儿一样挥动手臂“展翅飞翔”,像风车一样转动手臂“滚滚向前”,像木偶一样摇摆着身体动来动去……甚至还会用动作或打击乐器创作出动听的旋律来。课堂于是就成为这些“小作曲家”自由创造的天堂!(4)促进尽情表达。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而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表现艺术。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它是最能体现人类创造精神的一门艺术。所以,应当高度重视孩子音乐创造力的培养,为此就要对乐曲、歌曲中蕴含的情感进行充分的挖掘,以情激情、以情动情,让孩子们通过表演创造出更加美妙的音乐。

古筝教学论文篇(2)

(一)扩大招生,师资力量不足

在传统的古筝教中,需要求学生将古筝基础知识、古筝组成跟构造、演奏技巧、古筝文化跟乐理、作曲、表演、流派等一一掌握,要掌握这些内容,需要求教师对其通过长期的教学,一对一地用口传心教的方式将知识跟技艺传授给学生。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形成大规模的教育,而教室式的教学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如师资力量、教学场地、硬件设施设备等。虽然在现代高校古筝教学跟古筝培训班的教学中,逐渐摒弃了“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提升了教学质量,优化了教学成果,但是其发展空间是有限的,随着对古筝专业人才的需求渐长,这种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补充缺漏曲谱并丰富教学内容

古筝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其曲谱、音韵、技法教学都是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因此古筝教学对于学生的古筝天分、古筝接收能力又很高的要求。由于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并且学生古筝水平良莠不齐,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因此古筝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能够沿用至今,充分说明了传统古筝教学法的科学性、理论性,在传统古筝教学中,口传心授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口传心授教学与传统古筝创作、古筝理论、古筝记谱之间具有相互依附、促进的作用,并且许多传统古筝曲谱都是采用文字谱、减字谱以及公尺谱进行记述,口传心授教学还能对传统乐谱中删减、粗略带过的部分进行补充,方便学生理解;其次,古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担任古筝演奏动作指导,在摇指、劈弦、拨弦等一些演奏细节上可以进行示范、指教或纠正。

(三)教学中缺乏创新与自主思维

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能够沿用至今,充分说明了传统古筝教学法的科学性、理论性,但在科学、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口传心授教学逐渐显现出不足之处。首先,口传心授教学的出发点是将古筝教师对于古筝的理解灌输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去,但是古筝教师和学生各自处于一种独处状态,难以达成共识,最终使教学内容如同空洞的说教,丝毫不能让学生接受或理解。其次,古筝教师与学生缺少交流,很多学生虽然技术性指法能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但是其对于古筝的思维认知、美学理念和创新意识却令人大失所望。

二、高校古筝情景教学

(一)借助多媒体,实现情境导入

在学校硬件设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在线古筝会的活动,或者请行业内的专业级别的大师来开授课程或进行演出活动等等来提升学生的古筝专业技能,增加其演奏的经验。教师可为学生开设筝曲欣赏课程,上传国内或国外的学者、专家演奏古筝的视频资料,并且对其作出详尽的分类,如表演者、作曲者、演出时间、流派跟地域等,让学生能够及时找到所需信息,这些演奏资料学生可以多媒体下载或在线点播,达到欣赏跟学习的目标,通过这种方式,增进了学生的古筝知识,开拓了视野,对古筝有更深的了解跟思考。教师能够针对学生提供如何提高古筝演奏技法的教学视频资料,将其分为演奏技巧、演出特色、创新曲目等进行分类,教学时通过介绍流派间不同的表演风格,让学生在传统跟创新的教学环境下树立个人的风格,让其得到良好的个性发展。还应在“MOOC”中为学生提供大量不同个性、风格的练习曲,有目的性的让学生得到训练。

(二)创建多文化情境,实现情境认知

鉴于古筝的声音具有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流动性的特征,古筝教师在开展视唱练耳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听辨、视唱、听记等的练习,了解古筝的旋律、节奏以及音调等古筝要素的特点,会对不同古筝作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高职古筝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多方面了解国内外古筝,并通过辨别古筝的节奏、节拍等古筝要素之间的差异性来了解不同国家的古筝形态,以便达到拓宽学生古筝视野,丰富学生古筝语言的目的。其次,高职古筝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了解各国古筝风格形成的社会背景,以便帮助学生通过了解形成风格的社会背景,总结风格特征,从而完成对相关曲调和节奏的听辨训练。最后,高职古筝教师要组织学生传承民族文化,根据视唱练耳的学科特点加强对民族古筝的节奏特征以及音律特征等的训练。

古筝教学论文篇(3)

一、古筝的教育与传承

中国古筝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古筝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见证,它记载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特点,反映了各个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

(一)古筝的教育现状自上个世纪开始,全国各个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了古筝专业,这是我国开始重视古筝教育的体现。古筝在高校的普及为古筝的发展提供了学术性的研究平台,并且培养了大量的具有艺术修养的高质量古筝艺术家和作曲家。随着各个艺术院校建立古筝专业,使得古筝延续了几千年的传承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耳提面命、口传心授转向了在专业艺术院校传承的新阶段,作为民间音乐的古筝艺术也逐渐进入专业音乐教育的行列。并且随着许多现代古筝新曲的出现,古筝技法的大胆创新,古筝曲目的创作也逐渐多元化,并且也由民间的自发性、自娱性和集体创作进入了专业的自觉性、娱他性和个人创作的新阶段。专业化让古筝教育得以快速发展与提高,让古筝成为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近些年来,古筝在社会中的受欢迎程度比起往年逐渐提高,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人们对传统民族文化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渐渐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生活。古筝这门艺术自20世纪末期以来成为了热门艺术,在这种形势下,社会上出现了古筝学习热的现象,古筝的爱好者、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古筝教育机构等相关建设都获得了快速发展,古筝从一个冷门乐器变成了一个热门乐器。

(二)古筝的传承过程与特点先秦时期的音乐文化在中国的音乐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时期的音乐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个时期的秦筝、编钟、编磬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个时期的筝是广泛用于祭祀、礼仪以及民间娱乐等多种功用的乐器。先秦时期的音乐思想主要吸收了孔子的“礼乐”思想,同时孔子也强调乐教中的审美情感培养以及美育作用。汉魏时期的筝乐思想相比先秦来说更为系统化,“德”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这个时期的筝乐教育强调技巧训练与人文修养同时进行。这一时期的筝艺传承并不是流于空泛,而是在自我修养与行为的自律中,在音乐审美情感与道德意志的内在熔炼中,达到其乐教的目的。唐代时期的筝乐十分受欢迎,这与唐朝的繁荣现象密不可分。这个时期的筝乐演奏者众多,并且根据社会地位进行分类,其中家伎和商业乐伎占的比重最大。唐代时期的筝乐传承是一种民间自发的筝乐传承,这种传承方式在今后的筝乐传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宋代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主要集中在民间,筝乐呈现出异常繁荣的景象。宋代形成了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流派的筝乐教育,筝乐传承不仅出现在家乐中,也存在于人口密集的酒楼茶肆中。不同的是,酒楼茶肆中的筝艺传承往往是乐曲的口口相传,而以师徒传承为特点的家乐主要是技巧曲谱方面的传承。所以,家乐中的筝伎对筝乐在民间的发展起到了传播、创作、提高的重要作用。明清时期的筝乐主要用于说唱音乐中,传承方式既有师徒相传,也有家学相传、筝友相传,筝乐传承的方式和途径十分多样。到了清末,筝乐被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俗乐,艺人地位也逐渐下降,战乱纷扰使得前代的筝乐传统日渐消亡,大量的筝谱和技巧方法都相继失传,筝艺的传承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到了二十世纪,民族音乐的发展主要存在于民间音乐中,筝乐也是如此。各大筝派聚集在各地的民间活动中,比如山东筝派、陕西筝派、河南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等等,无论是与其他乐器合奏还是独奏,传统筝乐都体现出了其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民族魅力。在民间活动以及城市社团活动中,不同民族乐派的民族音乐家们奔走于全国各地进行筝艺交流,为各流派筝艺的交流融合做出了贡献,对筝艺的传播与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通过古筝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要求

(一)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责任心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古筝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我国国民素质日渐提高的同时,古筝音乐教育也日渐普及化,许多孩子选择学习古筝作为他们的兴趣爱好。古筝教学也逐渐走上了专业化、学制化和规范化的道路,这对在古筝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许多古筝教学者受到现代音乐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曲目的教学有偏差,甚至喜欢教授流行曲目,这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不利的。另外,许多教师过度重视训练学生的古筝演奏技巧而忽视了古筝理论体系的教学。所以,在古筝教学过程中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责任心,不能仅仅把演奏技巧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要在重视古筝基本功练习的同时注重古筝文化的教学,探究古筝中蕴藏着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及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们了解并爱上民族音乐文化。

(二)遵循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中心,注重德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这种理念在古筝教育中也同样适用。在中国,各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音乐和器乐组成了中国独有的传统审美文化。从古至今,关于古筝的诗词、筝曲都十分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气韵,不仅古筝的音乐审美如此,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艺术亦是如此。作为一种积淀丰富、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乐器,古筝本身就带有深厚的审美意蕴,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古筝都有其相应的审美意义。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古筝不能只作为一个获取考级证书的工具,在进行古筝教育的时候要注重其自身的审美教育功能,应把古筝基本功和弹奏技巧渗透在传统民族艺术的审美体验中,让老师和学生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共同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传统音乐的美。

(三)端正传承古筝传统曲目的态度我国文化事业正在不断地蓬勃发展,作为一名文化事业建设者,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教学水平。如今,许多古筝培训班的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即缺乏对古筝传统曲目的理性认识,对于传统曲目的概念不清楚,有不求甚解、盲从的现象。面对这种浮躁的态度,我们必须严肃面对并加以解决。作为古筝从事者,不仅要全面了解自己学习和演奏的音乐作品,还要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许多传统的古筝曲目能够保存到现在是十分不容易的,世代筝家不断积累传承,为后代树立了榜样。所以,我们如今在传承传统曲目时更应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即使我们在传承传统曲目时做得不够完美或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认真借鉴古人的传统美德,一定能将古筝传统曲目发扬光大。其实无论是对于古筝艺术的传承,还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历史都像一面镜子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轨道。前人在传承的道路积累了太多的经验和教训,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我们后人的财富,我们要认真总结前人的成果,并进行学习和借鉴,在批判中继承,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坚持古筝曲目创作的民族性古筝作为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它的曲目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韵味,古筝曲目的调式、音阶、节拍、旋律等都把民族风格以及民族特征表现得极其鲜明。其实不仅是古筝独奏作品,我们其他的传统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必须根植于丰厚的民族音乐传统,蕴含中国文化悠远而深厚的思想艺术。而当代有些民族器乐作品经常会受到西洋创作手法的影响,导致民族器乐独奏作品不具备传统音乐那样鲜明的民族特征。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加以注意,要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从传统文化以及民间素材中汲取营养和创作灵感,不仅要与时俱进,也要坚持民族特性,增强民族艺术表现力,这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至关重要。

三、通过古筝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一)教育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古筝作为传统乐器之一,可以很好地发挥其自身的教育作用。不同的古筝作品体现出了不同的情感价值观、文化思想,而且在古筝教授的过程中每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表达都是不同的,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相同的是他们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感受。中国的传统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文政治、民族历史。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与这个民族的宗教、政治、文化、人文、历史等诸多方面都是密不可分的,古筝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古筝教学论文篇(4)

古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筝教师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古筝教学中,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也影响着传统古筝艺术的传承。最近几年来,以国学经典为基础的“国学经典融入古筝教学”的古筝教学模式得以建议并逐步得到发展,此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对古筝艺术更深层次的剖析,其不仅能够更好的将古筝艺术的艺术形式具体化,还对提升少儿古筝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大对“国学经典融入古筝教学”的研究,使其更为系统化、具体化、有效化,无论是对于提升少儿古筝教学效果,还是发扬国学经典思想都能够产生突破性现实意义。

一、“静定”与习筝者定性培养的作用

(一)国学经典中的“静定”思想

“静定”就是不改变不动摇。中华古圣先贤们明确指出,智慧只有在静、定的状态下才能被打开。诸葛亮《诫子书》中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定力是保证先前设计好的目标、愿景和追求能够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有了明确的目标才可以扫除干扰,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个方向前进[1]。

(二)定性培养对青少年古筝学习的作用

古筝作为我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与演奏技法是构成其优美旋律的基础。对青少年习筝者来说,专注与否是习筝效果好坏的关键,是获取筝艺知识、掌握古筝演奏技能的必要条件。而专注的先决要素就是要能够做到“静定”,具有定性。

经常让孩子们诵读经典,能够帮助他们提高专注力,保持内心的宁静状态,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具有进步意义[2]。诵读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读的内容上,诵读国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还可以培养他们静定的心态。最近几年,以“国学经典诵读”达到提升学生定性的案例比比皆是,古筝教师也应该很好地运用这种方法,因为对于古筝学习来说,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静定的心态是帮助学生良好掌握古筝知识的重要内在支持,所以对国学经典的诵读来实现对习筝者定性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进步意义。

二、国学经典对习筝者技艺的培养

在中华国学经典中,我们的古圣先贤给后人总结、概括、保留了很多非常宝贵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如能用于青少年古筝教学,对于习筝者古筝技艺的培养训练,效果显著[3]。

(一)“学而时习”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取自《论语》,“学”是接受教育、获得知识方法的过程,“习”是对已学过的知识方法反复进行实践练习。对青少年习筝者来说,“学而时习”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当下青少年古筝学习中,学会了新曲子忘记了旧曲子的情况屡见不鲜,归根结底还是学习方法有问题。在学习演奏古筝的过程中,我们应定期的进行“学而时习”,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标。老曲目的练习能够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和演奏技法,达到心领神会熟能生巧的目标,从而在演奏的技术层面上、作品的理解能力上得到不断提升。

例如,初学者可能都不会注意到山东民间乐曲《凤翔歌》,这是一首只有四十个小节的小练习曲,但是曲中出现的上、下滑音就有三十多处。在古筝演奏中,左手恰到好处的“吟、揉、按、滑”是筝乐表现力的“灵魂”所在[4]。左手按颤技巧运用的好坏,是决定一个古筝演奏者技艺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如果没有了左手按颤的运用,弹奏出来的筝曲就显得就淡然无味,没有了光彩。正因为左手按颤技巧和表现手法比较抽象,又具有美学性质,想要准确的掌握好左手按颤技巧着实是比较不容易的。所以,习筝者在练习中必须认真仔细的琢磨左手按颤技法,反复不停地练习、温习。怎样才能使滑音的滑动过程变得自然、顺畅,并非是一天两天就能运用、掌握好的,只能是通过温故知新才可以得到不断进步。

(二)“一门深入”法

《弟子规》中有云:“读书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按照《弟子规》对读书的要求。习筝也一样,应该是:“习筝”法,有三到,心眼“手”,信皆要。方“习”此,勿慕彼,此未终,彼末起。也就是引导学生在习筝的时候,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全神贯注,一个指法,一个曲目没有练好,不要好高骛远,急于开始新的练习项目。

由于古筝艺术的不断发展,对演奏者弹奏时的力度、速度、技巧和乐曲表现内容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古筝所有的练习曲,一般都具有对不同指法、技术的针对性,通过重复的、专门的进行某种单项练习,能够从中学会、巩固或改进某种演奏的技巧和方法[5]。所以,想要提高演奏技巧,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就是加强练习曲的训练。并且,训练练习曲时一般都是纯技巧的练习,排除了旋律和乐曲表现力方面的包袱,就可以让更多注意力集中在精确地掌握触弦的力度、方向、角度和音色等技术上,从而在技术训练层面上能够得到快速提高。所以说,只有通过专门的练习才能有效地克服高难度技巧的技术负担。这就需要习筝者心无旁骛,一门深入,专注练习,拿出“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精神来,“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三)“学思并重”法

孔老夫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唯有把“学”和“思”辩证地结合起来,在“学”的同时主动地进行思考,把思考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我们才可以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甚至升华所学到的内容。

在2011年8月3日,由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市文化局共同主办,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承办,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协办的第三届北京国际古筝音乐节在北京音乐厅开幕。中国知名古筝演奏家吉炜女士带来了一首专门为国际古筝艺术节开幕创作古筝与管弦乐交响协奏曲《论语》[6],演绎出了千年儒家经典文化,筝曲大气恢宏、旋律优美,绝妙的表现了古筝的传统韵味和现代技巧,更是借音乐的魅力弘扬了中华文化中孔子的思想。然而,想要演奏好《论语》这首筝曲,不仅需要演奏者纯熟的指法,还需要他们对《论语》非常的熟悉,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能够思考《论语》背后的深刻内涵,才能够将这首《论语》完美的演绎出来,所以说在古筝学习中“学思并重”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学以致用”法[7]

孔子认为,要想学有成效就必须坚持“学以致用”。古筝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拨弦乐器,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与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相碰撞,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古筝流派。不同古筝流派有着不同的弹奏技法与表现形式,当习筝者在练习某筝派中的作品时,必须要能够提炼出这一筝派的旋律、技法特点,再练到下一首同派筝曲时,就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这样习筝、练琴的效率就会提高很多。比如在练习陕西筝曲《秦桑曲》时,能够很好的掌握左手的按颤,掌握好其中的音准、韵味,对演奏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再去演奏同样是陕西筝曲的《姜女泪》、《百花引》等曲目,就会容易很多[8]。

三、古筝教学中“国学经典”导入的实践

(一)国学经典中的“礼乐合一”思想

国学经典中,有很多关于“礼乐合一”的思想,礼仪和音乐都能够通达才能有德。“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句话的意思是,音乐由人们的内心所产生得,而礼体现在人的行为举止,体现在外表上。音乐由人心而生,所以它有静的特性,能够潜移默化;礼体现于外在,自外加于人身,它的特征主要是注重形式、外表,从而形成了礼仪制度。因此,最好的音乐一定是平易的,至上的礼节一定是简朴的。

因此,在教习古筝过程中教师既要学好“乐”,也要遵循“礼”[9]。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生活上都要做到严谨认真,凡是恭敬,凡是有礼,尤其是在自己的学生面前,言语行为都不可太随意。行动上要注意细节。比如,在学生到来之前,已经做好上课的准备,着好装,戴好指甲;练完琴将指甲收好,放归固定的地方,将琴罩盖好,以免落入灰尘等等,这些细节都是有礼的体现,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学生的态度、对教学的态度、对古筝的爱,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礼”也表现在教学语言上,教筝时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经过合理的组织,切不可太随意,张口就来,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性格、领悟程度等进行精心设计。一般应该亲切,文雅,要用鼓励的语言;当然,如果,学生不用功,练习不到位,老师也应该给予批评。但是,批评并非责骂,运用批评的言语也要讲究分寸和艺术[10]。

(二)“礼乐并举”的培养效果

2008年,中国古筝学院将“国学”列入教学范畴,开启了“国学”全面融入古筝学习的时代。该学院的国学课,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这些大纲和教材是国学课教师依据古筝课程的教学大纲,根据其曲目内涵、故事背景、人文历史等内容专门编写的,国学文化与古筝教学紧密结合,将古筝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中国古筝学院的这些做法,让古筝学子们能在习筝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是我国古筝教育史上的重要突破!

青年古筝演奏家袁莎老师是中筝学院的主要教师之一,她对古筝作品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她会在古筝作品的教学和诠释中注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教学和演奏时全心投入,将自己对乐曲的感动与激情倾注其中。例如在进行《临安遗恨》这部筝曲的教学中,袁莎总是先带着学生一起体味岳飞《满江红》、《小重山》等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领略岳武穆胸怀壮志而难酬的悲怆,领略岳飞对祖国的那种深沉强烈的爱之后,才进行《临安遗恨》的教学[11]。她认为,没有对作品的体味与领略,再均匀的长摇技法也难以奏出其蕴含的哀伤之情,再强烈的大幅度刮奏也难以展现那种悲愤的力量。“筝琴之韵,犹如王维的诗,有一种空灵的意境,很静、很抽象,观山不现山,观山但见山,这就是琴筝。”这是袁莎多年演奏教学总结的心得。袁莎在古筝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使她的古筝教学和演奏成果卓著[12]。

(三)“青少年读经班”的开设

在2012年、2013年暑假,我尝试开办过三期公益的“青少年读经夏令营”,并于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的每个周日,开设了为期一学期的“儿童读经班”。2013年9月至今,在每个周日的上午,我们仍然在开设公益的“青少年读经班”,并且会一直持续办下去。

读经班课程的大致安排如下:

1.每天的课程开始之前,须向华夏先祖轩辕黄帝和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画像行三鞠躬礼,并向父母、老师问好,且鞠躬行礼。这样一来,在鞠躬行礼的过程中,就会慢慢培养起孩子们谦虚、恭敬的学习态度。

2.静定训练,帮孩子找回心灵宁静的角落。大约五分钟的时间,我们会播放轻柔宁静的音乐,比如古琴曲《寒山僧踪》,要求孩子们静坐、冥想,不动、不笑、不闹、不说话。老师通过轻柔的语言引导孩子调整呼吸,让他们的身心与自然处于非常和谐的状态。让孩子们在诵读经典之前降服自己内心的浮躁与不安。

3.经典诵读,诵读《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孝经》、《大学》、《中庸》、《道德经》等中华经典。诵读的方法有:听读,听老师或其他同学读;跟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指读,左手扶书右手指字读;还有齐读、男女同学分开比赛诵读等等。这样一来,诵读显得非常有趣,孩子们读得非常喜悦,正如《论语》中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观看《中华弟子规》、《中华德育故事》等动画片或德育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知行合一”。经典不只是拿来诵读、背诵的,而是要根据经典的内容实际做出来的,正所谓《中庸》里的“力行近乎仁”,《弟子规》中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孩子通过观看生动的德育故事、视频,直观地学到了怎样通过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长辈,学到了什么才是做人的根本。

古筝教学论文篇(5)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末,音乐考级工作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到白热化,使整个社会的音乐教育工作也进入到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在这一背景下,古筝以其音色优美和入门简单而赢得社会大众的青睐,各地的古筝学习者熙熙攘攘、趋之若鹜;各种形式的古筝培训顺势而行,也办的风生水起。但是,就在这种热潮的背后,不容乐观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最为突出的就是优秀的古筝教师严重供小于求,能够胜任社会古筝教学工作的教师不能满足过多的市场需求。而且由于一直缺乏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整个社会古筝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他们在思想观念、职业道德、教学方法、自身技能等方面,均亟待提升。

二、社会古筝教师的定位

(一)社会古筝教师的内涵

社会古筝教师,就是指具有一定的古筝演奏水平、一定的古筝教学能力,通过开设古筝的教育教学课程,以单人或集体授课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以培养与训练古筝表演技能为主的专职或兼职的社会教育者。

(二)社会古筝教师队伍的组成

目前,我国的社会古筝教师大多是单独从事古筝教学活动的,人员比较复杂,其中有高校从事古筝教学的专业教师;中小学校音乐教师;艺术团体的古筝演奏员;艺术院校的在校学生;古筝业余爱好者。在业余古筝教学的大军中真正的行家里手(大专院校的古筝教师)只是凤毛麟角,有教学经验和教育基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也为数不多。由此看来,整个社会的古筝教育师资还是比较薄弱的。

三、社会古筝教师的现状分析

1.教学能力偏低

当前的社会古筝教学队伍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当中除了专业院校的教授、讲师、以及学生们之外,也不乏鱼目混珠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南郭先生大有人在。很多人不具备古筝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不懂教育学、心理学,在教学中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做指导;不注重讲解,不能正确示范,缺乏对古筝教材的把握能力。而且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不知道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职业道德偏低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社会古筝教师职业道德偏低的表现普遍存在以下两点:

(1)一味追求利益。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人们的价值观有了改变,特别是对知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价值越来越认可,体现在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将来更好地全面发展,在艺术特长方面投下不菲的资金。相应的艺术教师的社会教学在普及和提高艺术教育的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古筝学习热的当下,社会古筝教师的劳动所得是正当的、无可厚非的。但是一些社会古筝教师收费标准却不顾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和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差异,而是参照同行们的学费高低而定,互相攀比,年年看涨,追求利益最大化。另外,有的老师喜欢卖各种东西给学生,尤其是推销琴。师德未泯的老师即使想赚钱也会选择那些质量好而价格合适的琴。而有的老师只看哪种琴给的回扣多,有得赚,从不设身处地去考察琴的质地和音色,不考虑学生和家长的利益,一味的游说,买了便罢,不买的话上课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2)授课不负责任。众所周知,社会古筝教师的工作和收入是与他的教学量互为正比的,学生越多学费就能赚的越多,很多人会把学时安排到饱和状态,授课如流水作业,一个接一个,老师往往像运动场上计时的裁判,没有心思详细地解析乐曲的基本知识点,对于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更是无暇照顾、敷衍了事。还有的老师上课不停地接、打电话,区区几十分钟的课时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还有个别老师,因为学生太多,自己忙不过来,只好招聘刚毕业或在校的学生前来授课,这些学生一般缺乏教学经验,不懂教学方法,最终导致许多学筝者知识技能欠缺,失去了对古筝的学习兴趣。

3.专业水平偏低

目前社会古筝教师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利用空余时间去进行自我充电和学习的人少之又少。许多社会古筝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弹奏技能大多停留在大学毕业时的那个水平,甚至有所降低。尽管在以后的几年教学生涯中会或多或少地积累一些教学经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会注意因材施教,但如果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更新,自身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另外,有一些社会古筝教师存在着跨专业教学的现象。比如,某教师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是扬琴或者二胡,在社会教学中发现教古筝更有效益,于是就临时抱佛脚,现学现教,不管自己水平能否胜任教学就大打专业古筝教学的招牌。对于教学,也只流于弹准音符的层面上。

四、对社会古筝教师素质建设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学素养

第一,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社会古筝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愿意积极地更新自己。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能够正确使用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的基础。社会古筝教师能否运用正确的、合理的教育理论知识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所以社会古筝教师应该转变对教育理论知识的认识,认真学好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去。尤其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学理论的研究。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教育理论也在不断的更新,教学的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断变化,社会古筝教师要时刻牢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把抽象的教育理论知识活学、活用。

第二,加强师德素质建设。

首先,要转变错误的教育价值观。社会古筝教师的教学活动,其工作时间和教学质量难以有严格的时空界限和准确的量化标准,全凭教师自己以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约束自己。因此,社会古筝教师应该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根据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来合理地收取学费。从学生和家长的利益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对于家境贫寒而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尽量减免学费。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对低龄儿童,古筝教学的过程应该符合他们的认知特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中要接纳学生的失败和不足,要不断地用激励和赞美来激起孩子学筝的热情。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能体现出一名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其次,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当今乐坛瞬息万变,各种古筝作品和古筝演奏技巧在不断更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积极地付出行动才能跟上古筝艺术的发展。建议各位老师每年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各大音乐院校进修学习。据悉,我国各大专业音乐院校每年寒、暑假均会举办如古筝大师班或古筝教师夏令营等活动。特别是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全国古筝教师资格培训班,根据古筝教师的专业水平制定出几个等级,不同的等级学习不同的内容,循序渐进,能够比较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提高社会古筝教师的专业水准。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积极加强文学、民族民间音乐、美学等姊妹艺术方面知识的学习。总之,社会古筝教师的知识结构越完备,对古筝艺术的审美层次越高,越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古筝器乐人才。

2.建立有效的社会古筝教育管理机制

第一,建立完善的古筝教师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教育管理部门、文化部门和相关协会可以根据社会古筝教师的受教育程度、学历文凭、从教年限等方面确立其教学资格。古筝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教一年以上的老师可以直接获得社会古筝教师资格证书(首次)。对于专业学历较低但从教年限较长的老师也可根据其教学情况,学生的考级和比赛成绩颁发教师资格证书(首次)。对于刚刚从教的学历较低的新手教师和跨专业教学的老师必须严格的进行笔试和演奏能力等内容的测试。建立完善的古筝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给通过认证的教师颁发证书,证书中的内容应明确标明其学历和级别。社会古筝教师可以凭证施教,这是解决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的必要对策。另外,为避免一些社会古筝教师一旦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就终身受用的心理,应该规定资格的有效期限。一旦超过有效期,必须重新申请,通过新的考试。资格考试可通过现场模拟教学,考查示范演奏能力、讲解作品能力以及与学生沟通的能力。从专业和教学两方面同时认证。这将对古筝教师起到一个很好的督促和激励作用,使社会古筝教育能够更健康有效地发展下去。

第二,建立价格监督机制。为了维护学生和家长利益,需要教育部门和物价部门协同相关机构共同治理乱收学费的问题。价格监督要合理,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地域因素,社会古筝教师的收费标准可按照当地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来合理收取,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要有所差异。另外还要考虑到上课时间长短和学生级别的高低。学龄前的儿童课时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学费也不能按整节课时收取。业余八级以上的学生收费可高于低级别的学生。教师自身的因素方面要考虑其职称、教龄和专业水平以及社会影响力。虽然在教学价格上不能有完全统一标准,但必要的监督可以让社会古筝教学收费更合理、更公正。

总之,要想解决社会古筝教育的师资问题,就必须找到问题所在。社会古筝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教学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另外,社会还应建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作为多年从事社会古筝教学的工作者们,理应发扬新时代教师的进取精神,把古筝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吕云路,李婷婷.关于青少年“古筝热”潜伏问题的思考[J].聊城大学学报,2005(02)

[2]张令霞.由当前古筝考级现象引出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7(02)

古筝教学论文篇(6)

引言

每一个民族与国家都有其相应的文化伴随着发展,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艺术文化中古筝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艺术。当前的高校古筝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校安排古筝公选课的目的,学习古筝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与掌握古筝的弹奏技巧,更是期望他们能够在这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古筝的特点与演奏的表演力,并且在学有所成之后能够去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使得古筝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们手中去不断传承。本文对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使这个艺术能够千古留存。

一、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

当前,国内外还是有许多的人们喜爱这个艺术音乐,并且我国的高校的学生是喜欢古筝的大部分人群,深受他们的喜欢,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爱好有主修这一门课程,以及还有那些一般爱好而选择了选修的课程。正在这些人群中,有的人在未上大学之前就对其有一定的基础了解,有些学生只是在刚进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古筝音乐,而对那些进入大学前就有基础的大学生来讲,他们的体格和骨骼已经相对的成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继续学习的思想开始局限起来,从另一个方面可以说,这样能够让他们学习古筝更有一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在接受知识能力上较大多数学生更加的快速,拥有学习速度上的一定优势。

现在的高校音乐系古筝专业课仍保持着传统模式去教学,还是采取简单一对一这样的教学模式去进行古筝音乐教学,但是长期采取这样一种单一的模式去进行古筝教学极其容易出现弊端。由于这样的教学会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师生之间互动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当前的社会来讲,团队意识与集体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集体意识能够协调学生之间的配合,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学生能够在不懂的如何解决问题时,请教那些懂得深一点的学生,这样学生之间的古筝音乐同享与合作,还能够不断的创新古筝经典音乐。所以高校开始了对古筝教学采取的是公选课程,这样不仅仅是能够保证更多的人去了解古筝音乐,还能够使学生摒弃以往的一对一单一教学方法,虽然这样可能存在古筝教学的不够细致,但是能够使学生在公选课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与身边的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学习到集体意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古筝音乐互享。所当前高校古筝教学公选课的开展,对于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古筝公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古筝公选课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上的整体性不足,由于高校开展的公选课程其涉及到的学生拥有全校所有的学生,并且其在教学上只是单纯的重视古筝的技巧训练以及当前流行的筝曲学习,使得古筝长期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公选课程不能够长期性的开展下去,这就需要高校及时的拓展教学的内容,并且要立根与传统的古筝风格下,因为任何一种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原始的根基,只要保留住原有的所有精华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顺应时代的变迁才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所以当前的高校古筝公选课的教学上,需要做到将传统筝曲与现代的筝曲相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展现出更好筝曲。还有就是现代的古筝教学的老师只是一味为学生灌输古筝的弹奏的技术,而忽视古筝音乐本身具有的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这一点深深的影响着当代的高校学生。因为在长期的古筝教学后,学生不能够在古筝音乐中领悟艺术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失去了艺术真正要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第二,高校古筝公选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与传统的一对一古筝教学相比,虽然学生能够学到集体意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但是却失去了以往的那种细致的,较多的教学方式,由于受到高校的设备与学生人数的影响,还有老师的任务量也十分的大,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得古筝音乐教学不能够创新下去,停留在原有的脚步中,学生不能够鉴赏到古筝的齐奏、合奏旋律以及和声的变化,而古筝是只有通过合适的合奏等才能够更好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当前的教学模式还不能够做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演奏的表现力。第三,高校古筝教学实践环节的不足,在我国高校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学重视的是古筝的理论与演奏的技巧,因为教师认为这样能够为学生打好一定基础,并为古筝实践表演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但是当前的高校古筝教学中,对于实践环节的掌握的相对较弱,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平台较少,使得学生空有一份理论基础,却不能够真正的在实际环节中展现自身的实力,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舞台表演经验不足,不利于学生古筝能力的进步。造成的这些都是由于学校的教学模式落后,教师只是用语言去督促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而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与乏味性。学生不能够主动性的实践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容易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厌倦疲乏的心理,最后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古筝音乐的创新不说,可能就学生的学习能力都难以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高校古筝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

由上文可知,高校在古筝公选课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而造成的原因更是需要我们去了解的,查找对应的原因来提升高校古筝教学特点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教师在教学内容中重视的角度以及出发点不对,很多教师认为在古筝教学就是老师进行指导学生去学习,然而教师只是单纯的重视筝曲,教师并未在讲解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进步与学习,对古筝更是没有一点点的创新。古筝音乐是一个高深的艺术文化,要想更好的学习其中的真谛,首先就要对艺术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心中需要有艺术,而现在高校的教师一味的重视音乐技巧,在他们心中学生只有掌握了绝对的技术,就能够在古筝音乐中拥有一定的主动性,但却不知被这种愚笨的思想,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前进的脚步,没有艺术文化的技术可以说只是掌握了音乐这样的一个大空壳子,随着当前的社会的不断进步,艺术文化更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为了能够古筝音乐能够在很多艺术中站稳脚跟,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对他们所掌握的所有各种音乐文化不断的传授给他们的学生,这样中国的文化才能够将其传承与弘扬下去;再有就是很多教师在音乐的教课过程中,受学校课程进度安排的影响,高校的古筝教师在公选课上仅仅重视高校最后需要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以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为目的,没有把古筝教学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当做其工作的重心,教师在上课传授知识上,简单的根据教材去进行教学,造成的是学生学习的被动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掌握古筝音乐的情况、理解的程度等,教师表现的则是漠不关心,这是教师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是高校古筝公选课教学出现很多问题的原因之一。

四、改进措施

根据上文提到的问题与原因,高校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分析与探索,寻找到能够提神高校古筝教学的方法。而高校在古筝公选课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将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彻底的进行突破,增强古筝公选课内容的整体性,筝曲要做到传统筝曲与现代筝曲相结合的特点,在公选课上让更多的学生去参与到古筝的学习中,在面对问题时,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掌握古筝音乐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教学内容上要不断的去丰富与改进,社会的不断发展,古筝音乐同样需要更多的人去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研发出创新的筝曲,高校的教师当前不要一味的根据教材的内容来传授给学生古筝知识,教师当前需要对传授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拓展,将自身了解到的音乐文化,不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艺术文化具有的特点,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到中国艺术以及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古筝的热情,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古筝公选课的现状及其改革之路,文章首先从高校的古筝教学的现状进行了一些阐述,我们能够得出学习古筝的大学生有包括在进入到大学后才开始学习的,还有一些上大学前对古筝就有了一些了解大学生,以及传统古筝教学模式是一对一的方法。其次对高校古筝公选课的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当前的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不足、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教学实践环节存在很大的缺陷都导致了古筝教学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降低了学生学习古筝的积极性,所以当前高校应该逐渐的重视古筝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古筝的效率,在学生心中灌输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能够在一代一代的学生中不断的去传承与弘扬,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可,并走向世界的舞台中去。

参考文献

古筝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少儿古筝教育;教育方法;考级

ABSTRACT

As our primitive national instrument. Zither had existed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before Qin Dynasty. For its graceful timbre and performance.many people love it deeply Recendtly in our country, there is forming a tide which the juveniles are enjoy in studying zither.childer can tabe adcantage of studying zither to leam music and know the musiced culture of nationed ,to form a good habit of study and improve the value of children .This thesis is aim for some questiones that appearing in musical education of zither in our country recently ,such as why shall we let our children studying zither well ,how does the teacher guide the students correctly,how correctly to think about the test of zither favorable to the davelepment of the education of zither n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aial musical education .It will even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the peple of the next generation

Key words: Juvenile zither education; The regulation of education ; The test

目 录

摘要……………………………………………………………………………Ⅰ

Abstact…………………………………………………………………………Ⅱ

绪论……………………………………………………………………………1

1、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古筝………………………………………………1

2、营造少儿学习古筝的良好氛围…………………………………………2

1.培养学生的兴趣………………………………………………………2

2.家长的责任……………………………………………………………3

3.科学的教学方法………………………………………………………3

3、正确指导少儿学习古筝……………………………………………………4

1. 全面学习综合素质提高筝艺…………………………………………4

2.感悟风格与流派………………………………………………………5

3.保持自然手型…………………………………………………………5

4.明确教学目的…………………………………………………………6

5.演奏技巧问题…………………………………………………………7

6.内心听觉的培养………………………………………………………7

4、如何看待少儿古筝考级…………………………………………………7

古筝教学论文篇(8)

古筝在我国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大,在众多筝家名流的努力和推动下,对古筝的研究和重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当前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

随着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院校开设了古筝选修课,这为学生多掌握几种音乐技能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高校古筝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总体来看,高校音乐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

1.注重教学技巧,忽视音乐素养的培养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和思维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古筝演奏的技巧上,忽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由此学生也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技术的训练和提高上,往往通过较少曲目来掌握演奏方法。这样往往导致学生对音乐文化内涵认识和理解不够,不能准确掌握音乐的风格和特点,不能从更高的文化高度体现演奏技术。音乐素养的缺乏也往往导致学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方面知识结构和艺术修养上的缺失。同时,注重教学技巧,也使音乐教学中缺乏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缺乏对社会的深入了解,缺乏艺术美,不能很好的把艺术作品内涵和艺术美表现出来。

2.注重教学内容,忽视学生自主性

从当前古筝教学的过程中来看,仍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忽视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这种缺乏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学生学习古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得到激发。同时,古筝教学往往采取教师“一对一”小课教学,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教学成本比较高,教师的投入精力比较大,学生之间缺乏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和他人和演奏时的配合、协调能力就较低。

3.注重理论教学,忽视舞台表演实践

古筝是一门演奏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表演艺术,也是一门表演科学,是舞台表演行动的艺术,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和生命,其中又掺杂着视觉艺术因素和情绪感觉的因素,它既体现着表演者运用音乐手段与技术能力来表现作品的美感。当前高校的古筝教学普遍存在教师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在实践中进行模拟教学训练较少,练习锻炼机会缺乏,实际的舞台表演实践。学生不易把课堂教师教育的理论消化和掌握,因缺乏舞台表演实践,一旦在舞台上表演,往往容易出错。

二、解决高校古筝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古筝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教师要在遵循艺术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培养出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1.积极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由于受高考招生的模式的影响,考生往往是应付考试而学习,容易导致学生对古筝知识学习不系统,弹奏和实际舞台表演能力较低。因此,高校古筝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要结合学生实际增加一些诸如乐美术鉴赏、戏曲欣赏、文学等选修课程,文化课程,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和表现方面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古筝艺术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有意识地渗透一些乐曲的地方风格、创作背景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在文化中理解作品,不断提高人文修养。

2.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古筝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教师要结合古筝教学的实际,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积极改变当前“一对一”的教学形式,把“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适合音乐教学特点并能培养具有舞台表演的专门人才的教学方法,增加练习的数量,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特别是针对师范类学生,不但要学习如何弹奏古筝,还要学会如何教授古筝,懂得古筝教学法,为其今后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积极开展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舞台表演能力

艺术专业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素质是课堂教学水平的充分体现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展示,强化舞台心理素质的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设置,开设舞台演奏表演方面的相关课程或讲座,注重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艺术实践和艺术创作的创新学分,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品味。同时,要营造良好的艺术实践环境和学习氛围,充分重视艺术实践给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定期举行班级艺术实践晚会或周末音乐会,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缩短课堂与舞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

高校古筝教学对提高大学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继承和创博古筝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推动的作用和意义。教师要在开展古筝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教学计划,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和演奏方法,使学生了解古筝的文化历史,了解不同时期的流派和经典曲目,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古筝教学论文篇(9)

古筝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随着我国对民族器乐的宣传和重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把学习古筝当做学习民族器乐的首选,进入高校学习古筝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每年专业学生呈现上升比例。

目前有些高校组建了古筝乐团,开设了古筝合奏课,有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是,将古筝合奏课列为专门基础课程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当中的院校却非常之少,在我国几所有名的音乐学院当中,只有上海音乐学院和西安音乐学院有正式将古筝合奏课程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当中,而一般本科院校基本上没有这一课程。随着我国“古筝热”的出现,高校是否开设古筝合奏课教学已经引起热议,但目前各大综合性大学以及一般本科院校却迟迟无法开展古筝合奏课教学,是存在着各方面的原因。

一、影响高校古筝合奏课开设的几点因素

随着“古筝热”的出现,尽管在高校开设古筝合奏课是形势所趋,开设起来却困难重重。笔者根据各种资料和多方了解,认为高校古筝合奏课无法开设,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点主要原因:

(一)学生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音乐专业的各大高校学生当中,在未进入大学学习之前,真正学习古筝的时间并不长,而且部分学生是因为艺术类招生分数较低,小时候有学习过古筝,在进行高考前经过几个月强化学习和训练而考入高校继续学习,导致演奏技巧和手法都比较低。真正经过多年古筝学习而被录取的学生并不多。其次,还有些古筝学生是在大学期间才选的二专业课程,而且一学年就学习期满,所学的古筝弹奏技巧非常有限。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必然加大老师授课的难度。

(二)缺乏有效的人、财、物的支持

尽管古筝合奏课在个别音乐学院开设,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编写出适合古筝合奏课教学的教材,在这种情况下要开设古筝合奏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不但要有较强专业能力,还要能根据合奏组的学生的水平进行协调、指挥。古筝合奏课需要一定教学场地和一定数量的古筝,它的开设势必需要学校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因为开设的院校较少,没有太多的借鉴经验,导致学校的领导不重视,单单音乐系部无法真正的将这门课开设起来。

(三)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规范

由于目前真正开设古筝合奏课的院校并不多,因此课程的设置要如何规范与合理,并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而且学校在多年的古筝课教学中已经形成了“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学习的人数也较少,要改变这种现象,马上在学校开展古筝合奏课教学,势必会在教学中形成更多的弊端,课程的设置无法做到规范与合理。

此外,由于目前高校古筝学习的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若进行古筝合奏课教学,势必会出现很多不和谐的现象。演奏较弱的学生也无法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跟进,使得教师在古筝合奏课教学中难以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进度,有基础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课程教授过于简单,那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则无法进行完整的演奏和及时掌握教学内容,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难以把握好古筝合奏课教学这一尺度的时候,对于古筝合奏课是否开设持保留意见。

二、高校开设古筝合奏课的有效途径

尽管目前正式开展古筝合奏课教学的高校较少,但是一些高校正在进行小范围的教学实践,部分教师总结了其在进行古筝集体课教学中的一些经验。笔者在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古筝集体课如何教学的资料,结合自己在高校进行古筝教学的经验,古筝合奏课的开设,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古筝合奏课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师可以按学生专业水平的深浅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来安排不同的学习曲目,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及综合素质的不同,在排练形式上可分为小合奏、齐奏、重奏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训练。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不同曲目之间根据需要进行穿插,同时担任几部作品的排练,当然,根据作品的演奏需要安排相应程度的学生进行演奏是非常重要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作品的完成质量,使学生在排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二)课堂互动,有效创建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

古筝合奏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训练目的不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在课堂上,教师可尝试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鼓励学生对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乐谱的曲式结构、声部关系以及情感内涵等进行自主分析,试图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进行演奏,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深化教学,结合教学实际强化课堂学习

注重古筝合奏课中的教学环节,主要抓住回课检查与新技术训练两个重要环节,在进行回课检查的时候,应该由老师确定古筝的演奏速度,让学生齐奏,教师即时发现问题并且做好记录,在演奏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讲解,并就其中出现的问题,亲自演奏,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后再次进行弹奏练习,同时可互相点评这次弹奏中的进步与缺陷,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加固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激发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新技术训练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注重讲解和示范。讲解包括广泛的内容,如曲谱产生的背景、结构以及相关的知识等,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二次创作,曲谱的弹奏能达到感动自己,感动别人,引起情感共鸣的作用。分析演奏的技巧,则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在做弹奏示范的时候,不但要学生眼到、心到,还要求学生勤动手,做好笔记和相关标识。特别是在古筝合奏课当中,因为人数较多,每周课时较少,学生主动记好笔记,方便以后查阅和练习。

(四)辅的使用个别辅导

尽管是进行古筝合奏课的教学,但是不能把其作为唯一的教学形式。及时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进行了分组,对于水平差的学生,为了能跟上合奏课的进度,当出现水平跟不上集体水平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因此,即使古筝合奏课存在众多的优势,但不能将它当做唯一的教学形式,要结合辅的进行个别辅导,使整个古筝合奏教学小组的成员演奏水平能相差不大,保证合奏、齐奏当中不出现败笔。

三、高校开设古筝合奏课的重要性

古筝课是音乐专业课程里中国乐器演奏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而古筝合奏课更是古筝课程以及其他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学生所学专业技能的进一步巩固与实践。这一课程的设置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体现与实践,对全面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要素的综合感知能力、培养优秀的演奏人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对一的古筝学习中,学生往往会感觉到枯燥,古筝合奏课的开展,学生之间可以进行齐奏、合奏等,在提高学生的配合默契等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弹奏进行观摩,培养他们听觉能力、节奏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感觉到古筝这门课的乐趣。同时,学生之间进行自主的交流,通过交谈等方式,更加了解其它同学的练习方法与技巧的运用,学生们在这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自然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扩展知识面。

(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通过古筝合奏课的学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进一步加强,良好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对于古筝的学与教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的学习,在集体的学习中不断取长补短,一起进步。教师也能采取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比如:讨论式、观摩式教学,避免学生在一对一当中单纯模仿教师的现象出现,通过这种集体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目前,古筝专业课教学采用“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其优势,如因材施教,但却不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古筝合奏课中的古筝合奏、齐奏以及互相观摩,正好能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团队精神,而这在“一对一”传统教学形式是无法给予的。

古筝的合奏训练中,在不断的提高个人的技巧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团队合作的精神。在一对一的器乐学习中,很多人都形成了自己个性,由于是二次创作,每个人由于自己的社会阅历和对作品的理解不同,会在表演中将自己的个性表露出来了。在合奏中,这是大忌,应该尽量的配合团队的演奏,而不应该张扬自己的个性,而古筝合奏课的开展,正好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提高学生古筝演奏水平

古筝演奏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离不开教师行之有效的传授方法和学生的勤学苦练。而古筝合奏课的开展,则能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到古筝学习当中来,实现教学相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1.提高学生古筝定弦水平

由于很多古筝专业的学生是通过高考前强化几个月,专攻了一两首曲子考入大学的,更有些省份的音乐专业高考对视唱练耳和乐理没有要求,所以很多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如音准等存在很大问题,对古筝的定调也不是很清晰,古筝调弦定音与音准训练成了古筝合奏课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训练任务。

在平常的练习中,学生常常习惯以专用的调音器作为定弦的工具,教师在合奏课当中,应否定学生的这一做法,要求其按五声音阶定弦,应以五度相生律的原理调音。以D 调的调弦为例,给学生一个标准音调好A 弦,再定好下五度的D 弦和上五度的E 弦,再根据五度相生的次序依次定好B 弦与# F弦,依此类推。定弦时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四、五度关系,还要注意八度关系,并在不同音区间加以适当调整。这样,不仅能调准一个声部的弦高,各声部间的弦高音准也能得到协调,在此基础上,再开始合奏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定弦水平必然得到提高。

2.对技术技巧的训练要求进一步更高

在古筝教学中,技术技巧的训练贯穿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因为它是一切古筝音乐得以完美呈现的保障。在古筝合奏课教学中,对每一个学生的技术技巧要求更严格,因为合奏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需要每一个学生所弹奏的音色、力度、速度等要高度统一,并将技术技巧的训练和美感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音乐具有更好的表现力。古筝演奏是以“点”为核心的,把若干“点”结合好了,方可形成更动听的“线”,在古筝合奏课教学中如何演奏好“点”,掌握不同形态的“点”是古筝合奏中的基本训练,也是合奏的核心和灵魂。当然,还有更多的技术技巧在古筝合奏课当中也是要求严格训练的,比起每个学生的单独练习,这种集中训练更有利于学生的技术技巧的进一步提高。

3.帮助学生把握好气息和调节气韵

在平常的古筝小课上,经常能感觉到,学生演奏某一首乐曲时,技巧问题解决了,内涵也理解了,但是当曲子弹出来以后,就是缺乏一点灵气,其实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呼吸问题没处理好,甚至根本就没有呼吸。古籍中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古筝演奏要达到像人声一样具有歌唱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意呼吸在节奏时值上的分配,两者要配合统一,使各声部获得点状发音的高度统一。其二,各声部之间要深入感受彼此的音乐节奏与律动,并训练呼吸的一致性,从而使各声部的连接更紧密。其三,为取得音色音质的高度统一,不仅要训练各声部“气合方能声合”的意识,更要训练气息量的大小与粗细度,使其随旋律的变化渐强或渐弱。这样各声部间的音质才能在音乐气息的统领下奏的更完美与动听。其四,气息的训练应以匀、细、深、长为总体要求,进一步处理好音色与气息的关系, 在训练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强呼吸的控制,音乐才能富于艺术感染力。假如气息太强,力度过大,音色就会缺乏弹性,没有张力;气息太弱,音色就会虚而飘;气息不通,旋律就不流畅;气息不集中,整个音乐就会听起来散乱无章。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领会到“意引形,形动气,气应声,声合意”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的意境。

4.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音乐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演奏任何作品,都是一种对感情的抒发,不能很好的把音乐的内涵表现出来,而光把音符演奏出来的人只能成为弹匠。大部分学生上课的形式都是“一对一”的的古筝独奏训练,已经形成了在演奏中更多的只关注技术这样一种状态。而在古筝合奏训练的过程中,合奏曲目的技术难度相对简单一些,更多的是对表现力和情感、情绪把握的训练。虽然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不同,以群体演奏的方式表达某种情感必然会存在一定差别,但是古筝合奏课程的开展,可以教会学生在集体演奏中,如何避免过度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异中求同,尽可能的对音乐的释放达到一种平衡与统一,情感的表达与诠释是整个古筝合奏团队演奏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结语

高校音乐专业古筝合奏课的开设是一种必然趋势,这一课程能弥补“一对一”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但是,目前的现状,的确让这种大势所趋的课程开设困难重重,存在较多的瓶颈。

基金项目:

该论文属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RKJGYl215)。

参考文献:

古筝教学论文篇(10)

一、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

当前,国内外还是有许多的人们喜爱这个艺术音乐,并且我国的高校的学生是喜欢古筝的大部分人群,深受他们的喜欢,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爱好有主修这一门课程,以及还有那些一般爱好而选择了选修的课程。正在这些人群中,有的人在未上大学之前就对其有一定的基础了解,有些学生只是在刚进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古筝音乐,而对那些进入大学前就有基础的大学生来讲,他们的体格和骨骼已经相对的成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继续学习的思想开始局限起来,从另一个方面可以说,这样能够让他们学习古筝更有一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在接受知识能力上较大多数学生更加的快速,拥有学习速度上的一定优势。现在的高校音乐系古筝专业课仍保持着传统模式去教学,还是采取简单一对一这样的教学模式去进行古筝音乐教学,但是长期采取这样一种单一的模式去进行古筝教学极其容易出现弊端。由于这样的教学会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师生之间互动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当前的社会来讲,团队意识与集体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集体意识能够协调学生之间的配合,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学生能够在不懂的如何解决问题时,请教那些懂得深一点的学生,这样学生之间的古筝音乐同享与合作,还能够不断的创新古筝经典音乐。所以高校开始了对古筝教学采取的是公选课程,这样不仅仅是能够保证更多的人去了解古筝音乐,还能够使学生摒弃以往的一对一单一教学方法,虽然这样可能存在古筝教学的不够细致,但是能够使学生在公选课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与身边的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学习到集体意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古筝音乐互享。所当前高校古筝教学公选课的开展,对于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古筝公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古筝公选课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上的整体性不足,由于高校开展的公选课程其涉及到的学生拥有全校所有的学生,并且其在教学上只是单纯的重视古筝的技巧训练以及当前流行的筝曲学习,使得古筝长期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公选课程不能够长期性的开展下去,这就需要高校及时的拓展教学的内容,并且要立根与传统的古筝风格下,因为任何一种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原始的根基,只要保留住原有的所有精华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顺应时代的变迁才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所以当前的高校古筝公选课的教学上,需要做到将传统筝曲与现代的筝曲相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展现出更好筝曲。还有就是现代的古筝教学的老师只是一味为学生灌输古筝的弹奏的技术,而忽视古筝音乐本身具有的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这一点深深的影响着当代的高校学生。因为在长期的古筝教学后,学生不能够在古筝音乐中领悟艺术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失去了艺术真正要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第二,高校古筝公选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与传统的一对一古筝教学相比,虽然学生能够学到集体意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但是却失去了以往的那种细致的,较多的教学方式,由于受到高校的设备与学生人数的影响,还有老师的任务量也十分的大,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得古筝音乐教学不能够创新下去,停留在原有的脚步中,学生不能够鉴赏到古筝的齐奏、合奏旋律以及和声的变化,而古筝是只有通过合适的合奏等才能够更好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当前的教学模式还不能够做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演奏的表现力。第三,高校古筝教学实践环节的不足,在我国高校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学重视的是古筝的理论与演奏的技巧,因为教师认为这样能够为学生打好一定基础,并为古筝实践表演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但是当前的高校古筝教学中,对于实践环节的掌握的相对较弱,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平台较少,使得学生空有一份理论基础,却不能够真正的在实际环节中展现自身的实力,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舞台表演经验不足,不利于学生古筝能力的进步。造成的这些都是由于学校的教学模式落后,教师只是用语言去督促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而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与乏味性。学生不能够主动性的实践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容易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厌倦疲乏的心理,最后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古筝音乐的创新不说,可能就学生的学习能力都难以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高校古筝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

由上文可知,高校在古筝公选课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而造成的原因更是需要我们去了解的,查找对应的原因来提升高校古筝教学特点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教师在教学内容中重视的角度以及出发点不对,很多教师认为在古筝教学就是老师进行指导学生去学习,然而教师只是单纯的重视筝曲,教师并未在讲解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进步与学习,对古筝更是没有一点点的创新。古筝音乐是一个高深的艺术文化,要想更好的学习其中的真谛,首先就要对艺术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心中需要有艺术,而现在高校的教师一味的重视音乐技巧,在他们心中学生只有掌握了绝对的技术,就能够在古筝音乐中拥有一定的主动性,但却不知被这种愚笨的思想,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前进的脚步,没有艺术文化的技术可以说只是掌握了音乐这样的一个大空壳子,随着当前的社会的不断进步,艺术文化更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为了能够古筝音乐能够在很多艺术中站稳脚跟,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对他们所掌握的所有各种音乐文化不断的传授给他们的学生,这样中国的文化才能够将其传承与弘扬下去;再有就是很多教师在音乐的教课过程中,受学校课程进度安排的影响,高校的古筝教师在公选课上仅仅重视高校最后需要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以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为目的,没有把古筝教学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当做其工作的重心,教师在上课传授知识上,简单的根据教材去进行教学,造成的是学生学习的被动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掌握古筝音乐的情况、理解的程度等,教师表现的则是漠不关心,这是教师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是高校古筝公选课教学出现很多问题的原因之一。

古筝教学论文篇(11)

古筝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古往今来,因其音色美妙华丽,表现多姿、造型典雅赢得了各个时代的人们的喜爱,古筝有“群声之主,众乐之师”之美誉,在如今的音乐领域中,古筝随着时代的变革飞速发展着,从过去五声音阶发展到七声音阶,从演奏中国的乐曲发展到演奏外国的乐曲,随着古筝音域的扩大,其影响力也更加深远。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是根据粤剧伴奏音乐的艺术特点设立的,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才能搞好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的教学呢?本文对这一课题作了如下的浅要论述。

一、 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生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中,由于这门副修课的课程设置是:一共只开设一年时间(两个学期),而且每个星期只有半节课时。所以在短时间内基本掌握古筝的粤剧伴奏知识和方法,是个难题。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基础不够扎实,其二,艺术的表现力不够,大多数学生在演奏时坐姿手型不正确、双手配合生硬、拨弦力度不够、按弦不注意音准、旋律不畅、节奏不稳等等。

二、 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要从基础开始

1.了解古筝的构造

让学生了解古筝的基本构造,是古筝教学入门必须学习的内容,内容包括基本指法,定弦、上弦、调音、伴奏常用调的转调(C调、G调、F调、D调和降B调)等。

2.演奏时的姿势

最初的演奏姿势一定要正确,演奏时要选择高矮适合自己的琴架和琴凳,琴凳要根据人的身材高矮做正确的调整,最佳的高度是人在座位上将手放在筝弦上时,前臂恰与筝板面平行,演奏时要表现出潇洒大方的神态,身体的上部根据乐曲的需要,自然适度地配合一定的动作表情,但要注意胳膊随着气息运用。

3.弹奏时的手型

弹筝时的手型,基本是一个圆弧形,触弦时每个手指向掌心去弹,动作要小,基本是小关节动,动作越小触弦的准确率就越高,力度要集中在指尖,这样弹出来的音色才会坚实有力,腕部要放平,这样演奏速度较快的乐曲也能得心应手。

4.左手“按”“颤”“揉”技巧

古筝演奏法中左手需要担任“按”“颤”“揉”的弹奏任务,它对筝曲的风格特点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的重要部分是音准和力度控制,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视唱练耳的练习和筝乐欣赏来得到提高。

三、 选择学习粤剧剧目中出现的古筝SOLO段落和小曲以及有代表性的广东音乐

如:《梦会太湖》古筝SOLO段落,《别馆盟心》古筝SOLO段落。

小曲:《春风得意》《和尚思妻》《千里明月寄相思》《娱乐升平》《花间谍》。

广东音乐:《平湖秋月》《孔雀开屏》《杨翠喜》《禅院钟声》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了解古筝在粤剧音乐伴奏中起的作用,学会运用古筝特有的演奏和装饰手法来丰富伴奏音乐。

四、开设古筝欣赏课

在古筝教学中,由于演奏技能和课时的局限性所致,学生掌握的筝曲量比较少,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多多开设古筝音乐的欣赏课,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好地把握进修的方向。开设古筝欣赏课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观赏名家演奏,提高学生对古筝音乐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马克思说:“对于不懂音乐感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古筝教学是审美的教育,那么,感知和理解古筝的优雅和美妙才是其艺术美的核心。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名家的演奏,了解古筝乐曲创作的新动态,在美妙的古筝乐曲中,领略丰富多彩的艺术之美。

2.教师演奏。

教师的演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对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起到推动作用。

3.对多种流派筝曲和民族音乐的欣赏

音乐流派的形成有着深邃的历史文化背景,学习传统筝曲要了解流派所在的地方音乐,在欣赏课中,学生首先应了解地方的风土习俗、方言特点、地方戏、乐种及地方音乐研究相关文献资料。这些有助于学生把握各流派筝曲的特点,也能全面提高了他们音乐修养。

五、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由副修课自身的特点所致,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但是我们也要抓住可以让学生互相促进的特点,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长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弥补不足之处。

1.教学的公开课

我们可以选择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来进行个别的辅导,并安排其他的学生做旁听、观摩,比如,在学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我们可以安排其弹奏表演,让别的学生来学习,也可以找出学生在弹奏中经常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公开课的方式予以辅导,使学生能通过学习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弹奏水平。

2.举办观摩会

学校定期组织观摩会,可以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使学生利用这个展示自己,交流才艺的平台,得到较好的锻炼。

3.分组教学

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我们可以按着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以一个学期或者半个学期的时间,来进行考核。

最后,我认为: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至少两年半主修课程、剧目课程、唱功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如何在课程设置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基本掌握古筝的粤剧伴奏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在这种条件下学好古筝演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它既不是粤剧音乐古筝课程的专业教学也非业余教学。只有明确教学目的,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才能探索出适合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的专业先进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郝方.提前接触显成效――从古筝选修看音乐教学改

革.[J].文学与艺术.2010(3):181

[2]李丽丹.高等师范院校古筝选修教学探索.[J].科技信

息.2009(6):234

[3]闫晓琪.浅谈古筝教学.[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6):73

[4]曾雯.浅谈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J].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