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策略研究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5:01:31

策略研究报告

策略研究报告篇(1)

1.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無二的特质。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国学经典中就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全部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下发《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此时距中华民国总长蔡元培先生全面引进西方教育体系102年,距陈独秀先生开启新文化运动99年,中国教育在经历了百年学习西方之路后,终于回头重新审视和学习自己的传统了,传统文化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此时,如何建设一种适应当代学校、简单易行、切实有效的国学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而学校的国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属于国民基本教育。国民基本教育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接受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部分,其主体应在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中完成。古人说:“童蒙养正”,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童蒙时期,形成“做好人”的习惯,把自私的心、自私的行为改变过来,从原人变成好人,才能激发其善性的本能。而如何养?怎么养?就是本课题需要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的研究。 

2.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及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重新被人们认识,国学教育也随之广泛开展。但是,针对幼儿国学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幼儿国学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仅有18篇论文,最早的时间为2011年。这一情况说明,直到最近几年,国内学界才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省内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处于拓荒阶段,目前还没有文献著录。就现有成果来看,杜洁琼的《幼儿国学教育内容选择及方法》着眼于幼儿国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及方法,做了比较基础的分析和研究;李静的《国学经典与幼儿礼仪教育》研究的是幼儿礼仪教育与国学经典的结合,因篇幅所限,只有较为简单的分析。闫蕾的《小议幼儿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关注的是现在幼儿国学经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材料翔实,立论中肯。除此之外,还有《幼儿国学教育之我见》、《在国学教育中促进幼儿品德和习惯的养成》等几篇文章,大都从一两个侧面来研究幼儿国学教育的某个方面,整体而言,还需要加强实践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幼儿国学教育研究的进展。 

创新之处:(1)本项目在国学教育的视野下,对幼儿品性、生活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整体观照研究,省内还未见有学术文献报道;(2)本项目的研究方法将在传统的文献资料研究基础上,将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法结合,以幼儿行动及个案研究为依托开展工作,在方法和视角上较为新颖,走在了幼儿教育研究的前沿。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最终完成,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起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和认同感,培养幼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一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品质,为其未来成为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信用、有理想、有国际视野、敢于担当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2)本课题的研究,要培养幼儿正直、善良、真诚的品性,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所谓童蒙养正,必须从孩子入手,才可能完成;(3)本课题的研究,要针对幼儿生活及学习态度、习惯、能力等方面完成。(1)学习生活常识和基本自理能力;(2)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3)掌握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研究内容 

以古代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孝经》、《声律启蒙》等内容,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探索实施幼儿国学教育,根植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具体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1)构建“家园合一”的教育影响策略。国学教育归根到底毕竟是品性教育,即使缺乏各种物质条件,但只要有老师和家长的品格在,言行在,就可以培育出善良、有气节、有品位的孩子,那么国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国学培训、读书研讨、提升自我是实施国学教育的关键所在;(2)探索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影响策略。通过每天对幼儿进行视听环节的学习,潜移默化的对3——6岁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幼儿学习有韵律感的吟诵,影响幼儿的性格倾向、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每周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如,尚礼崇德,尊重生命,感恩父母,学习爱等;(3)培育特色教育活动,建构幼儿园园本课程。以实验班为重点,各年龄组制定子课题,加强每学期国学特色的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幼儿良善品性。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学教育素材,分析和整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和教育理论,通过学习研究,提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有效融入与渗透;(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结合,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具体的教育实施方案,及时反思、调整教师的指导策略,并优化与改良教育环境;(3)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教案、不同的教法、不同的进度,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并做好详细的分析与记录,找寻适合幼儿学习的方法;(4)总结研究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撰写经典案例、报告及论文。 

4.研究思路 

策略研究报告篇(2)

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台的《2061计划》指出,学习一门科学实质上是一种问题驱动的开放过程,学生必须通过科学探索来获得个人经验和理解学科基本原理。同期,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推出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每个科学领域中各年级水平的学生必须拥有科学探究的机会,采用探究的方式培养自身思维能力和行为方式。这两部文献的充分体现出问题式探究教学的重要性。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改革刚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用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学习模式去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形式,是国家教育部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以实现有效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整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符合新课程理念。我校历史组在精心研究国内外教育研究成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创新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活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并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以顺应时代潮流,为教育教学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

1.以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估策略的研究为主。

2.对兴趣、情境、问题、合作、探究、练习、实践、体验、评价等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因素进行研究。

3.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二)选题的意义

问题主线是“学习者在教师问题设置下,紧紧地追寻问题结果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对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一种亲身体验。”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强情感、发展个性,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继续向前。

(三)研究价值

1.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2.通过探究,增强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生成、协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研究,改变教师“一言堂”和“一灌到底”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与合作者,从而建立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4.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科研队伍。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与突破之处

(一)本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改革历史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学习先进理论,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2.营造学习的空间,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研究假设及创新与突破之处

通过课堂改进,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达到了“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显出来”的效果。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和文化乐园。自主探究的模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相互协作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仅增强了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课堂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为手段,课题组着力于实施高中新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大胆实验,及时反思与调整,课题的开展有着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舞台。其创新之处在于能扎根于教学实践,有鲜活的课题研究素材。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有效问题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2.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3.案例分析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

4.经验总结法:积极做好个人、子课题、总课题的理论、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双翼齐飞。

5.行动研究法:强调对课题的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二)实施步骤

1.立项准备阶段(2018年3月—2018年7月):①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课堂教学研究资料,组织研讨,分析论证;②组织调查部分学科的教学课堂现状,分析课堂问题探究式教学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确立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③组建课题组,组织子课题主持人和骨干成员培训会,提高具体任务和要求。

2.研究实施阶段(2018年7月—2020年1月):①分工落实;②进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研究典型案例;③通过同课异型、异课同型等赛课及分析完成有关提高课堂问题教学有效性的阶段实验报告。

3.总结验收阶段(2020年1月—2020年6月):①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报告;②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③总课题结题大会;④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五、研究成果简介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本组教师有了更多的创新和设想,对教材的把握更加娴熟,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结合本校实际加以灵活运用,并在实践过程中写出了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独立创建课程资源的能力显著提升。在本课题研究的影响下,历史教师中涌现了课堂改进先进个人,带动了周围的教师致力于课改。总之,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研讨和努力探索下,本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具体展示如下:

1.朱洪森《浅谈问题主线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一文,2019年7月在县规划办组织的评审活动中,获县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2.朱洪森《联合国》一课,2018年8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县级优课。

3.朱洪森《大胆探索,理性回归》一文,2018年9月在市级教师技能竞赛活动中,获市级二等奖。

4.朱洪森《联合国》一课教学设计,2018年9月在市级教师技能竞赛活动中,获市级二等奖。

5.朱洪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课,2018年11月在县级公开课活动中,获历史学科优质课。

6.朱洪森《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课,2019年6月在县级公开课活动中,获县级优质课。

7.曲平《高中历史课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初探》一文,2018年12月在县教育学会评审会上,获县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8.李琳《戊戌变法》一课,2018年8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县级优课。

9.李琳《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课,2019年6月在县级公开课活动中,获县级优质课。

10.王丹《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教学设计,2018年12月在县教育学会评审会上,获县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11.王丹《姓氏文化》一课,2018年6月在县级公开课活动中获县级优质课。

12.王丹《英国的制度创新》一课,2018年11月在县级公开课活动中,获历史学科优质课。

13.王丹《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2019年6月在县级公开课活动中,获县级优质课。

14.王丹《中国饮食历史文化》一课,2019年6月在县级校本研修活动中,获县级优质课。

15.邹楠《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课,2018年5月在县级公开课活动中,获历史学科优质课。

16.邹楠《中国传统节日》一课,2018年6月在县级校本研修活动中,获县级优质课。

17.邹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一课,2018年8月在县级“微课大赛”活动中,被评为县级优秀奖。

策略研究报告篇(3)

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台的《2061计划》指出,学习一门科学实质上是一种问题驱动的开放过程,学生必须通过科学探索来获得个人经验和理解学科基本原理。同期,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推出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每个科学领域中各年级水平的学生必须拥有科学探究的机会,采用探究的方式培养自身思维能力和行为方式。这两部文献的充分体现出问题式探究教学的重要性。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改革刚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用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学习模式去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形式,是国家教育部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以实现有效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整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符合新课程理念。我校历史组在精心研究国内外教育研究成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创新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活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并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以顺应时代潮流,为教育教学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

1.以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估策略的研究为主。

2.对兴趣、情境、问题、合作、探究、练习、实践、体验、评价等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因素进行研究。

3.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二)选题的意义

问题主线是“学习者在教师问题设置下,紧紧地追寻问题结果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对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一种亲身体验。”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强情感、发展个性,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继续向前。

(三)研究价值

1.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2.通过探究,增强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生成、协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研究,改变教师“一言堂”和“一灌到底”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与合作者,从而建立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4.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科研队伍。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与突破之处

(一)本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改革历史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学习先进理论,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2.营造学习的空间,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研究假设及创新与突破之处

通过课堂改进,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达到了“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显出来”的效果。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和文化乐园。自主探究的模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相互协作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仅增强了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课堂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为手段,课题组着力于实施高中新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大胆实验,及时反思与调整,课题的开展有着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舞台。其创新之处在于能扎根于教学实践,有鲜活的课题研究素材。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有效问题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2.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3.案例分析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

4.经验总结法:积极做好个人、子课题、总课题的理论、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双翼齐飞。

5.行动研究法:强调对课题的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二)实施步骤

1.立项准备阶段(2018年3月—2018年7月):①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课堂教学研究资料,组织研讨,分析论证;②组织调查部分学科的教学课堂现状,分析课堂问题探究式教学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确立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③组建课题组,组织子课题主持人和骨干成员培训会,提高具体任务和要求。

2.研究实施阶段(2018年7月—2020年1月):①分工落实;②进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研究典型案例;③通过同课异型、异课同型等赛课及分析完成有关提高课堂问题教学有效性的阶段实验报告。

3.总结验收阶段(2020年1月—2020年6月):①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报告;②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③总课题结题大会;④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五、研究成果简介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本组教师有了更多的创新和设想,对教材的把握更加娴熟,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结合本校实际加以灵活运用,并在实践过程中写出了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独立创建课程资源的能力显著提升。在本课题研究的影响下,历史教师中涌现了课堂改进先进个人,带动了周围的教师致力于课改。总之,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研讨和努力探索下,本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具体展示如下:

1.朱洪森《浅谈问题主线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一文,2019年7月在县规划办组织的评审活动中,获县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2.朱洪森《联合国》一课,2018年8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县级优课。

3.朱洪森《大胆探索,理性回归》一文,2018年9月在市级教师技能竞赛活动中,获市级二等奖。

4.朱洪森《联合国》一课教学设计,2018年9月在市级教师技能竞赛活动中,获市级二等奖。

5.朱洪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课,2018年11月在县级公开课活动中,获历史学科优质课。

6.朱洪森《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课,2019年6月在县级公开课活动中,获县级优质课。

7.曲平《高中历史课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初探》一文,2018年12月在县教育学会评审会上,获县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8.李琳《戊戌变法》一课,2018年8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县级优课。

9.李琳《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课,2019年6月在县级公开课活动中,获县级优质课。

10.王丹《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教学设计,2018年12月在县教育学会评审会上,获县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11.王丹《姓氏文化》一课,2018年6月在县级公开课活动中获县级优质课。

12.王丹《英国的制度创新》一课,2018年11月在县级公开课活动中,获历史学科优质课。

13.王丹《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2019年6月在县级公开课活动中,获县级优质课。

14.王丹《中国饮食历史文化》一课,2019年6月在县级校本研修活动中,获县级优质课。

15.邹楠《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课,2018年5月在县级公开课活动中,获历史学科优质课。

16.邹楠《中国传统节日》一课,2018年6月在县级校本研修活动中,获县级优质课。

17.邹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一课,2018年8月在县级“微课大赛”活动中,被评为县级优秀奖。

策略研究报告篇(4)

基础的落实关键在于语文老师的教学和引导,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有序有效的课前五分钟活动,倡导的是大语文理念,契合的是新课程标准。在朗诵、演讲、辩论、主题创作、时事观点展示、才华展示、“兵教兵”一系列策略中,训练了学生的听读说写、阅读和思辨能力,揭开高效鲜活语文课堂的序幕,学生的语文观念及学习方法获得战略性的提高。

课堂前五分钟这一语文实践活动旨在训练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的有效活动,它以训练学生听、说、写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学生的生活感想、阅读感受、语文基础知识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分享、整理讲稿为主要方式,形式多样,内容灵活。

为了确保“课堂五分钟”语文实践活动顺利有效实施,课题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活动安排

所谓“课前五分钟”是指每天利用上课开始的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分享与语文学科有关的观点和内容。

具体实施安排:

按班级学号顺序安排,由课代表提前一周通知下周做课前分享的同学;每个循环围绕一个主题或一项任务走上台发言。要求脱稿分享自己准备的内容,时间控制在3~4分钟;接着由其他学生和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仪表仪态、声音语调等,作简短评价、补充。总计约5分钟。

二、活动内容

根据中学生特点和语文课程学习的需要,结合课本和社会热点,合理、科学地规划专题,形式多样地开展活动。如:

以摸底和熟悉活动为主。要求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选择必修板块名著导读内容,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有序介绍章节内容、人物形象、精彩片段、个性解读等,师生共同赏读名著;结合语文课本模块,进行诗词赏读。诵读、赏析、评价、积累、背诵;选择中外优美的文学作品,朗读赏析,积累佳句和感悟,感受名家风范。围绕名家大家进行专题分享。可以每周一位作家,或一类作家为主,进行专题分享。如苏轼专题、鲁迅专题等。

三、有效性

为了真正将“课堂五分钟”落到实处,要求学生发言完毕,将发言材料整理公布在教师固定位置,以备同学们课余赏析。安排课代表每天张贴、收集,每个专题装订成册,教师归档整理。

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年4月份)

1.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对课题进行论证,研究课题开展的方向。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3.选择研究对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我所任教的班上所有学生。

(二)实验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0月)

1.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做好有关记录整理。

2.整理学生活动中的优秀案例、经验做法和心得体会等资料,根据研究报告调整和修改研究的方案。

(三)总结阶段(2015年12月)

1.收集和整理研究成果,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性评价。

2.形成比较可行而且易于操作的改善方案,能给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和学习借鉴。

3.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借助理论和他人的经验,指导实验研究。

2.调查法:用书面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召开有关学生座谈会进行调查。

3.个案法:对个别学生成绩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研究。

4.总结法:注意积累资料,进行总结。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论文:《语文“课前五分钟”实践活动有效性研究》。

策略研究报告篇(5)

专业 电子商务 学号 200706015

主要内容:

根据所学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结合当今社会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以及电子商务的国际化、网络化的发展方向,以此作为论文的研究方向,撰写论文。

基本要求:论文格式正确,符合要求;6、及时上交论文及相关材料

主要参考资料:

《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法规》、《电子商务网络建设》、《经济学基础》、《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商务周刊、互联网等

完 成 期 限: 2010年4月1日

指导教师签名:

评审小组负责人签名:

2010 年 4 月 1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课题名称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指导教师 孟 刚

学生姓名 张海锋 学 号 200706015 专 业 电子商务

一、课题来源:

根据指导老师给定范围自选题目。

二、设计目的: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及企业经营方法,对企业扩大经营、提高竞争力、改善供应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而言,仍存在诸如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设施落后、执行不力、缺乏规划、全球化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将予以探讨和研究。

三、设计思路:

根据上述目的,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模式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网上商店/服务、网络经纪商、价值链服务商。其次从信息的横向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信息内容三个维度对上述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提出了当前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模式的不足,并在分析价值链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引入知识价值链对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趋势作了探讨与研究。

四、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二阶段:2009年11月21日----11月30日 撰写开题报告,提交并经指导老师审查。 第四阶段:2010年1月1日----1月20日 与指导老师沟通、修改论文。

第五阶段:2010年4月1日前 定稿并提交正式毕业设计成果。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院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表

时间

(周次) 内容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签名

2009-11-10 论文题目 在给定范围内自选,超出给定范围需要另行审核 孟刚

策略研究报告篇(6)

一、引言

信息不对称是委托理论的基本假设,人较之委托人具有信息优势,委托人无法有效地观测和监督人行为的情况下,具有信息优势的人存在事后机会主义的倾向。而为了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企业运行的交易成本,委托人要求人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运行状况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信息不仅是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分配的依据,同时也是委托人考核人经营业绩,履行薪酬契约的核心指标。而为了掩盖自身的寻租行为,谋取个人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公司治理不完善的背景下,管理层会存在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而纵观我国出版类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皆属国有股占绝对控制地位,在国有企业改革浪潮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出版类上市公司面临着产权结构和利益分配的深层次变革。如何在改革过程中抑制管理层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主义行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滥用和流失,将是决定出版类上市公司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国有出版类上市公司管理层财务报告舞弊动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二、出版类上市公司管理层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分析

(一)政绩考核动机

出版类上市公司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而来,国家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在这特殊的产权制度背景下,公司管理层大多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直接委派,管理层是在享有一定政治级别的前提下,承担着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因而,作为衡量人经营能力的公司业绩,不仅与管理层货币薪酬的“显性激励”密切相关,而且还会对管理层政治升迁的“隐性激励”产生重要影响。而在官本位思想以及现有政治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出版类上市公司管理层更加看重个人的政治升迁问题,对于企业经济绩效的考量会更加侧重于对其政治升迁的影响。为了实现政治升迁的目标或者维持现有的政治级别,在业绩指标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出版上市公司管理层会存在强烈的财务报告舞弊动机。

(二)资产侵占动机

资产侵占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或员工非法占用被审计单位的资产,其手段主要包括:贪污收入款项;盗取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将被审计单位资产挪为私用等。资产侵占通常伴随着虚假或误导性的会计信息,其目的是隐瞒资产缺失或未经适当授权使用资产的事实。根据舞弊三角理论,出版上市公司管理层资产侵占的动机主要源自于其个人的财务压力。具体来说,这些财务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出版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履职期间会享有较为丰厚的职位福利,如:免费的公车和住宅使用权以及一定额度的工作接待费用的报销权。这部分职务福利会使得出版上市公司管理层拥有较高的生活标准,在非工作时间以及退休离职之后,为了维持这种较高的生活标准就会给来沉重的金钱压力。另一方面,出版上市公司管理层所身处的社会圈子,会给其接触一些不良癖好的提供便利机会,主要包括:包养情妇、巨额和吸食等。而一旦出版上市公司管理层沾染了包养情妇、巨额以及吸食等不良生活癖好之后,就会对这些不良癖好产生强烈的精神依赖,需要大量的非法收入来不断维持这些不良的生活癖好。

(三)筹集资金动机

十二届三中全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2015年将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注册制的本质就在于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将企业的价值判断交还给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投资者进行自身的投资决策,从而实现资本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企业的优胜劣汰。换言之,在实施注册制之后,由于证券监管机构仅对股票发行公司做形式审查,资本市场的进入门槛将大大降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本市场的企业供给量,在资金池一定的前提下,所有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筹集压力。具体而言,在互联网经济以及电子化消费习惯的冲击下,出版类上市公司面临着运营模式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需要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实现新旧媒体的有效融合。而在此过程中,出版类上市公司会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募集企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战略性资金,而一旦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顺利完成,出版类上市公司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将会面临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因此,出于外部资金的竞争压力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生存压力,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出版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将存在着强烈的财务报告舞弊动机,通过虚假的财务信息,筹集企业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四)规避ST监管动机

2014年,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健全完善的退市制度,有利于实现优胜劣汰,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在退市制度不断完善和退市力度不断强化的市场环境下,出版类上市公司存在着被资本市场淘汰的可能性,即存在着退市的风险。而在企业退市之前,根据净利润和股东权益的相关情况,企业会被处以相应的ST预警处理,而一旦ST预警处理得以实施,企业的外部形象将面临巨大冲击,企业的发展潜力将受到巨大质疑,企业的品牌商誉将会遭受巨大损失,从而会进一步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融资行为带来强烈的负面影响。这种由于被ST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在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下,会进步提高企业退市的可能性。因此,出于对ST负面因素的考虑,出版上市公司管理层会存在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通过对企业利润和资产状况的人为操纵,实现企业的扭亏为盈,从而规避监管部门的ST预警处理。

三、出版类上市公司管理层财务报告舞弊的控制策略

(一)完善内外部审计制度

与出版类上市公司相对应的审计制度主要包括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其中外部审计又包括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社会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市场机制之一。尽管我国相关法律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和法律责任都已作出了基本的规定,但是相关规定仍然比较模糊,法律条款之间冲突较多,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很低,这就造成了注册会计师在高额利益的诱惑下,很容易与公司管理层进行合谋,共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为了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需要进一步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加大注册会计师违规合谋行为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该鼓励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重组,通过合并重组的路径减少事务所的恶性竞争,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独立性。进一步,为了提高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发挥其应有的监督职能,需要打破现有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审计机关从政府部门中抽离出来,构建独立的政府审计监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制度设计不合理所引发的监管独立性的缺失,从而有效的抑制出版类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二)健全舞弊揭发检举制度

由于出版类上市公司管理层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可说是一种具有高度隐秘性的犯罪行为,不通过相关当事人的揭发检举,不易被外界所知晓。而在审计师素质和审计经费无法满足充分审计的前提下,审计机构就无法有效的侦破出版类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因此,构建相应的揭发检举制度可以有利于节省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从而有效的威慑管理层的财务报告舞弊倾向。而从目前我国所构建的检举制度来看,揭发检举制度仍然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奖励金额偏低、奖励范围过小、奖励兑现时间较长、奖励程序繁琐、奖励过程容易泄密、检举人保护措施缺失等。因此,为了提高揭发检举制度对于出版类上市公司管理层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抑制效果,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现有的揭发检举制度。首先,需要提高奖励金额的额度,激发检举人揭露出版类上市公司管理层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其次,建立检举人保护制度,对于实名举报人的相关信息给予特别规范,防止相关信息的泄露。进一步,简化相关奖励程序,缩短奖励兑现的时间。

(三)创立高管廉政账户制度

出版类上市公司管理层财务报告舞弊的收益主要包括:年度奖金、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贪污受贿所得。其中,年度奖金、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是企业能够事前控制的部分,金额也基本确定,是企业激励机制的主要形式。而贪污受贿所得具有突发偶然性,又由于舞弊手段的隐蔽性,企业对这部分舞弊收益进行控制则较为困难。因此,本文提出建立高管廉政制度,将舞弊收益部中可以控制的部分(年度奖金、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作为控制对象,通过延长年度奖金、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等舞弊收益的发生期,以此降低出版类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财务报告舞弊倾向。

具体措施如下:年度奖金方面,出版类上市公司可以建立高管廉政账户,在颁发年度奖金之前,要求公司管理层将每个月的基本工资按一定比例(5%或者10%)存入到廉政账户。年度奖金颁发之后,首先需要将其存入到廉政账户之中,在不存在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前提下,企业再返还管理层的年度奖金、以前年度的基本工资以及相应的银行存款利息。股票期权方面,从激励计划实施到行权这段期间,管理层需要将年度奖金按一定比例存入到廉政账户,且在股票期权行权之后,通过激励计划所获取的收益同样需要存入到廉政账户之中。在不存在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前提下,企业再返还管理层的行权收益、年度奖金以及相应的银行利息。通过廉政账户制度,管理层存入到廉政账户的基本工资、年度奖金以及行权收益可以视为其诚实努力工作的保证金。在进行财务报告舞弊决策时,管理层就会将这部分资金纳入舞弊成本之中,从而有效抑制出版类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财务报告舞弊倾向。

四、结束语

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传统行业下的出版类上市公司同样需要借助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浪潮,转变自身的发展模式和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最终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发展目标。而在此过程中,管理层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主义行为会对出版类上市公司改革的效率效果产生关键性影响。因此,在考虑现有制度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本文对出版类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财务报告舞弊动机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即:政绩考核动机、资产侵占动机、筹集资金动机和规避ST监管动机。在此基础之上,尝试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包括:完善内外部审计制度、健全舞弊揭发检举制度和创立高管廉政账户制度。希望通过制度层面的策略构建,有效的抑制出版类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财务报告舞弊倾向,在保证出版类上市公司国有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企业转型升级的效率效果,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李明辉.试论注册会计师的刑事责任――兼谈我国相关法律的修订与完善[J].审计研究,2006,(6).

策略研究报告篇(7)

本课题“英语作文常错词汇及表达纠正策略实施方案”从9月份开始申请立项,10月份确认立项,至今已有4个月有余。从筹备期到实施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不足,下面我将对过去的小课题研究过程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便对接下来的研究提出有益的指导和展望。

一,本阶段小课题研究内容和完成情况

1.对同学们在平常写作中出现的词汇和表达错误进行收集。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教的高二27,28两个班,共完成15次任务型写作。批阅之后,我对其分别作了记录和整理。

2.对同学们在这15次写作中出现的词汇和表达错误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总体来说,同学们所犯的词汇和表达错误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我根据词性和语境大致将其分为六个大类,每个大类又都各自包含若干个小类。

3.将这些错误编辑成高考必考题型-短文改错,以这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强化对自己所犯错误的认识。在过去的几个月,学生们总计完成短文改错5篇。学生们反映,这一做法,不仅有利于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尽快适应高考新题型-短文改错。知道高考增加新题型之后,我们很快调整了平时训练的方向。但由于接触时间不长,老师们和同学们对短文改错这一新题型的理解和认识都不深。这种让同学们自己犯的错自己改正的方式,也误打误撞的适应了新的高考题型,这也是本小课题立项之初,我自己也始料未及的事。

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资料收集过程中,由于学生水平的差距,和我自己一个人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很难将所有学生的词汇和表达错误进行收集,这也使得小课题的资料收集没有立项之初预想的那么充足和完整。

2.资料整理过程中,对于众多的词汇和表达错误,没有一个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系统的分类方法。虽然,我自己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将同学们的词汇和表达错误进行了分类整理,但同学们对于我的分类也不是完全的认同,以至于,也有一些学生没有很理想的领会我的意思。传达的效果,没有之前预期的那样理想。

3. 资料的分析过程中,缺少对错误出现原因的分析和讲解。在本课题立项之初,对于同学们常犯的词汇和表达错误出现的原因的分析,是预想的重要任务之一。小课题研究开始至今,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甚是欠缺,只是简单地罗列和整理错误,修改之后没有认真科学的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讲解,这是本阶段小课题研究的一个重大失误。

4.反馈练习过程中,学生们虽然很喜欢改自己的错误,但有些同学所犯的错误太不具有代表性,所以很难将所有的整理出来的错误很好的做成反馈练习。

三,协议阶段的改进和设想

1.下一阶段,对于学生们常犯词汇和表达的错误的收集,必须要有个改进。过去的这段时期,主要是学生们进行写作,我负责批阅和收集学生的词汇和表达错误。下一阶段,我将会指导学生自己发现或者相互发现(小组或两人互换)词汇和表达错误,并将其进行收集。这样,一方面为我省去了很多时间,另一方面也检测学生们对自己所犯的词汇和表达错误的敏感度,是个提升能力的良策。同时,我认为,小组修改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同学们不但可以相互提升,还会增加学生们对于写作和修改作文的兴趣,不至于使学生厌烦甚至恐惧写作。

2.对于资料的分类和整理,下一阶段,我计划使其分类更加精细,更加全面,更加贴近学生们的理解和认识。网络是个神奇的资料库,对于词汇的分类,网络上也是五花八门。有了上一阶段的经验和教训,参考网络上的经验,加上多多和身边的同事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我相信会有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并且贴近学生的分类方法。

3.对于学生们常犯的词汇和表达错误出现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形成系统的理论,使学生们从根本上理解错误出现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写作中尽量避免再次出现,在以后的短文改错中更加敏感的识别错误。

4.对于反馈练习的形式,短文改错的形式当然还会继续沿用,但仅此一种形式,未免枯燥无聊。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也是本课题下一阶段的任务。本课题研究的下一个阶段,不仅要使反馈练习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而且,反馈练习也必须追求高效性和实用性。形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

5.本课题预期效果:(1)学生们对写作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2)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有比较理想的提高;(3)学生们对短文改错这一新题型,更加有信心。

6.本课题的呈现形式:

策略研究报告篇(8)

农村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层主阵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是重点,但是,更应当层出不穷地培养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实践证明,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已成为校园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3 现阶段我国小学养成教育存在的弊端分析

纵观我国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教育形势的发展,我国农村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究其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占有的特殊地位,家长过多的包办孩子的一切,减少了孩子实践及体验的机会。是只注重认知教育而忽视行为的指导和实践,容易造成纸上谈兵。

其次,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中仍然存在着“不真实”的弊病。

再次,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偏差,“偏”在对书本知识的灌输上,“重”在知识型单一人才的培养上,“差”在对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和陶冶上。

4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条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增大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举止,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现代要求的良好个人品质。

5 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对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6 研究对象界定

研究对象:农村小学五、六年级班全体学生。

7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分析法;调查法;体验感悟法。

8 研究遵循原则

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时代性原则。

9 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了四个阶段实施。

9.1 准备阶段:拟定方案、申报立项、考察论证等工作。利用3个月的时间,实验成员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9.2 实施阶段: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每学月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分析报告。

9.3 自我评价阶段: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9.4 申报结题阶段: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10 研究成果与结论

策略研究报告篇(9)

(一)、问题的的提出

1、在新一轮新课程改革洪流滚滚的今天,我们在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自主学习这种方式的提倡和形成,确实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由于教师年龄结构的变化,中老年教师偏多,多数教师虽然在学习课改知识上有进步,但方法改变效果并不明显,不能让学生“自主”地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和评价学习效果,这是我们在时下的课堂上经常所见的。

3、传统的教学中,一方面由于教师的观念更新、自我定位、心理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或本末倒置、或放任自流,甚至认为“自主学习”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大不了在公开课上用来“作秀”等想法,导致自主学习多数沦为空谈。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心理指向以及自己定位于接受者的角色的影响,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指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然后按部就班进行学习活动。他们不同程度地存有自主学习的心理恐惧,他们害怕一旦改变了原来定势化了的学习方式,面对新的学习材料,新的学习情景,自己竟然提不出学习的问题,不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知道学些什么才好。大部分学生还存在自学方法不会、自学资料不全、甚至于担忧自学的结果不符合标准答案,不符合教师的心意,从而受到同学的嘲笑、教师权威的批评等心理方面的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价值

1、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改善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效益,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

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尤其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我校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品位,有利于推动新课程实验向更纵深方向发展。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建立并完善我校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完善师能评价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学术背景良好,有课题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合理。其中大多具有小学中级职称,且均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年龄结构均衡,均为30―40岁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市级骨干教师3人,县级骨干教师2人)。

本课题的主要参与者在教学研究、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研究和教育理论和教育评价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经验和理论积淀。课题组成员多人多次在《信息教研周刊》、《四川教育》、《广安教育研究》、《武胜教研》、《武胜课改》等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有多篇文章在省、市、县的各级各类学术交流会上获奖。

课题研究的组织保障:该课题成立了由学校校长牵头的课题领导小组、聘请了县教研室汤继光、何鸿、汤世凯、彭刚等教育专家为顾问、由学校现有的市县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工作小组。

课题研究的制度保障:建立课题相关的培训、研讨、激励制度,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修养,既分工又协作,保证各项阶段和最终成果的完成。

课题研究的经费保障:由学校拨付必要的课题经费,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选择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中的有关概念的界定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学习的“客体”。积极主动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自主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生是知识接受者,而自主学习中学生则是知识的发现者。

2、调控:调节控制。躯体里有一套完整的应激系统,调节集体内外环境的调控功能,使之保持相对平衡。

3、策略:策略是指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教学策略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邓小平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教育改革的法规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讲话。

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的“目标教学”理论、发现理论。他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探索性的追求知识,掌握知识。

3、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和“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且认为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完全一致的。认为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是一种无意义学习。而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非指导性教学法是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把自己的任务视为旨在促进学生的“自我指导”。这种方法没有任何一成不变的程式。其总的设想是按照学生的情感模式去创造最佳条件,使他们自由地表达个体的情绪和思想,自然地显示症结能以在的情绪因素,并加以调整,从而改变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教师担任促进者角色,与传统的教师角色截然不同。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需要)。从学习心理的角度,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的。

5、按照“智力三维理论”和“思维结构理论”,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结合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德威克的“成就目标理论”,激发、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动机与情绪、认知活动、学校活动三个领域进行自我监控能力的建立和培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调节。总之,要把元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的激发、训练、培养,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的切入点。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我校高段学生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现状 ,分析梳理出存在问题及原因,制定出一套符合我校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方法。

2、通过自主性学习活动的调控,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性学习。

3、通过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目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彻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双主”并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善于调控学生的学习自主,从而把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

(二)研究内容

根据我校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本课题主要对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调控策略进行研究。

1、诊断并分析高段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措施。

2、开展“自主学习”调控策略研究。

(1)开展”自主学习”调控策略研究。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选择自学与自控管理、矫正行为;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案的编写方法等。核心内容为学习调控策略,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

(2)开展教师调控策略的评价研究。包括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各学科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3、开展学生自学与自控的策略研究。

(1)深入开展“自主学习”的研究,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受控与自控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探讨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外自主学习中适用的途径、方法、技巧、调控方式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处于指导的地位,教师的教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意识。

2、整体性原则。实验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技能、非智力因素、自我监控等方面的培养。要在语文、数学、外语等各学科中全面展开。

策略研究报告篇(10)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年级是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但这并不表示小学英语教学只包括听说两方面,小学生认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应将读写与听说有机结合,使其相互促进。所以在英语教学的启蒙阶段,对小学生认读能力的培养也要有所侧重。长期的英语教学则存在着“重听说,轻认读”、英语认读能力较弱的问题,忽视了语言学习的输入输出平衡原则,英语学习中的“瞎子”现象的发生频频出现。适逢我校三年级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如何体现小班化教育教学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年级英语认读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提高学生英语认读能力,形成有效的方法与策略等问题的涌现,大大地激发了我的研究激情。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是研究者经过一轮三至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又重新进行三年级的英语教学,追溯以往三年级英语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本着“问题即课题”原则开展小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在小班化教育环境下提高三年级学生英语认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本课题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06.3~2006.5)。本着“问题即课题”原则,找出自己在今后一年内的主要教育教学工作的立足点,把急需解决的主要教与学的矛盾,确立相应的研究范围。

2.实施研究阶段(2006.5~2007.3)。经过对本课题的文献研究、现状调查、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的综合运用,了解三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的英语认读能力的现状,特别是对单词及单句的认读情况,从心理学和教育学出发,把握影响学生认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小班化教育的整体优势,研究出提高三年级学生英语认读能力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操作策略。

3.总结反思阶段(2007.4~2007.5)。边研究边进行反思,运用行动研究法、案例论证法、个案对比法及经验总结法对所开展的课题研究原始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找出成功的经验与操作的不足,认真撰写相关课题的研究报告,找寻并加工典型案例,使之成为研究报告的有效例证,按期完成结题工作。

三、主要做法

(一)课前(Before Class)

1.“这里风光独好”。我在班级的黑板报或宣传角等,不定期地刊登出有关英语学习的知识,如常见的字母所略词、单词接龙、单词图片创意等,设计来源与制作均出自三年级学生之手,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我还利用早读、活动课时间和他们一起读一读、说一说、拼一拼,共同分享“研究性学习”的乐趣。

2.“生活中处处学英语”。三年级学生在作业本中进行英语单词的识字剪贴,如水彩笔上的颜色图案、服装广告、超市标志等均被孩子们一一发现,并进行合理分类,很是美观,同时利用活动时间由作者介绍给同学,很是有趣,边介绍边认读,起到异曲同工之效。

3.“一加一大于二”。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我会布置比重较大的预习作业,具体有:预习内容、预习方法、时间及达成的具体目标等,避免了孩子课后作业不落实的现象,也减少了家长应不了解而出现的要求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的误导或低效现象。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预习过后,以至于对所学知识比较“面熟”,久而久之,学习的效率就会逐步提高。

4.“我的单词小卡片”。提及认读单词的效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加复现的频率。我倡导学生自己制作单词卡片。大大地提高了孩子的单词认读能力。

5.“争当小小领读员”。每次早自习安排一位学生领读早自习,鼓励学生进行比赛,选出优胜者担当光荣的“麦克风”,学生必然认真准备,特别是认读、发音发面更是显得特别认真。

(二)课上(In Class)

1.“Hello, A B C!”牛津教材在课程安排时在3A上学期没有安排字母教学,而是安排在下学期。但是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3A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少,而此时单词的难度尚不难,何不趁此契机,教会学生学习单词的方法呢?此阶段学生存在的偏差多在认读方面,所以想从提前教授英文字母入手,将字母按5个单元分解进行教学并与本单元的单词结合教学,边认字母边学单词,学生既学会认读了单词,又会拼读单词,两方面相互作用,互相推动,相得益彰。

2.“眼睛跟着手指走”。很多一线老师都会发现,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状况不佳,特别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认读英语时,很多学生是在随着录音、同学一起朗读,眼睛却东张西望,这样认读的效果不好。为此,我从开学的第一天开始就鼓励并要求学生用右手来指着英语来认读,并随着认读内容的变换而正确移动。

3.“声音代表我的心”。英语知识的输入是通过听、说双渠道进行输入与输出的,循环反复,形成有效知识体系。在中国学习英语说的语言环境尚不成熟,所以英语教师要主动创设说的环境,以说促听,以说促用。

4.“比一比,记一记”。我结合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时比较几个单词的特征,既有趣又巧妙,很受学生欢迎。教师的轻轻点拨,学生茅塞顿开。学生也逐渐养成了这一习惯,自己也会将所学新知与旧知进行对比,巧妙地记忆或认读单词。

5.“我爱简笔画”。如果希望学生喜欢学习英语,首先得要使得学生喜欢英语教师。故而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简笔画,经常利用简笔画进行新授、导入、操练、巩固各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此形式也较感兴趣,越是感兴趣,学习效果就越好。

(三)课后(After Class)

1.“小小字典本领大”。我鼓励学生按照字母音序排列制作一本小字典,用简单的活页纸,随学随记,同时也可将自己课外学习到的拓展单词进行归纳,这不但可以摆脱学生对图片的依赖,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书写、拼读、整理等各方面的能力,不断积累、丰富就将完成一本正规的牛津小学英语字典。

2.“我给物品打标签”。孩子的个性就是喜欢在成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及所学知识。基于此,我就鼓励学生将所学单词做成小标签,及时地张贴于家庭或活动场所的相应位置,并大胆地向亲朋好友展示。学生能正确认读出后,必将获得家长的夸奖,必将信心百倍,学习英语的干劲更足了。

3.“超级书写秀”。因为提前学习了字母,必然会要求学生书写字母,同时我也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抄写单词,在抄写完毕之后,许多学生就已经能够熟练的记忆了,更别提认读了,同时也能将三年级下学期技能目标的难点进行合理地分散了。

4.“今天作业ABC”。结合单词认读教学进行简单的作业分层安排:A学生要求能正确抄写单词,并能熟练背默单词;B学生要求能正确抄写单词并能熟练拼读单词;C学生要求能够熟练认读单词并拼读单词。每组内的A学生检查B类学生,B类学生检查C学生,这样循环反复,最后全体组员一起检查A学生,不断挖掘学生的资源优势,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标高”,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目标,加之教师的指导到位,实效较好。

5.“阅读长精神”。如何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我定期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的趣味阅读小文章,让孩子去读、去理解,并能回答出相关的问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尽量调动自己的单词库,主动去理解文章的大意,对其今后的英语阅读理解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四、研究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通过一学年的研究与实践,本课题的预定目标:提高三年级学生英语认读能力已基本达成,本年级学生相对认读能力较高,年级中“瞎读”英语的现象也有所减少,大部分学生已形成主动认读单词的学习常规习惯,对3A教材中约百个单词能全部认读正确达96%。

(二)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开发与实践,再对比后期的调查问卷,结合学生的实际达成情况与具体表现,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可取之处,但也使我看到了许多不足之处,引起了我的诸多反思,即教师要善于“抓住细节做文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研型的教师要形成系列研究项目;处理好个别班级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挖掘与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策略研究报告篇(11)

关键词 墙面绿化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北京市城区可绿化土地的受到限制,人们只能向空间要面积,墙面绿化成为最可行的解决办法在十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实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奠定了大力发展林业建设、建设生态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基础。

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墙面绿化成为未来城市绿化的发展方向。在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墙面绿化发展迅速,反观国内城市墙面绿化还尚属于起步阶段。哪些因素阻碍了北京市墙面绿化的发展,将如何推动北京市墙面绿化更快更好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文对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现状及阻碍因素进行了调查。通过获取一手资料,运用Excel、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深入分析总结影响北京市实施墙面绿化的因素,针对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加快北京市墙面绿化的发展速度,更好地发挥墙面绿化给城市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旅游效益。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由课题组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发放调查问卷获得,根据专业程度我们分为专家组和学生组:专家组主要由北京林业大学景观学、生态学、林业经济学及相关专业老师以及其他林业院校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林业、环保部门组织的领导专家组成。学生组主要由北京林业大学相关专业学生组成,且都为本科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和研究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45份,实际回收率达到90.6%。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从整体角度描述

1.发展现状

(1)北京市的墙面绿化是否会在10年内成为趋势

从调查结果反映,96.43%的被调查者认为墙面绿化会成为趋势,其中53.57%的人认为在未来的十年内,墙面绿化的发展空间很大,势必成为一种趋势。这说明,北京市发展墙面绿化的前景十分美好。

(2)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的责任是否明确

被调查对象对北京市墙面绿化的职责归属较为明确,60.71%的调查对象都认为发展墙面绿化应由北京市及各区县的园林绿化局主要负责。

(3)发展墙面绿化是否迫切

调查显示,有78.5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发展墙面绿化迫切,其中21.43%的被调查者认为墙面绿化的发展很迫切,应该优先发展墙面绿化;57.14%的调查对象认为墙面绿化和其他绿化同时进行,墙面绿化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绿化形式发挥其绿化特色。

2.阻碍因素和借鉴模式

(1)阻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资金和政策分别占的比例为32.14%和28.57%,可以看出在墙面绿化的发展上,市场调控和政策法律起到极大的影响和作用。

(2)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

根据对墙面绿化发展较好的国家查阅与调查,本文总结了墙面绿化的美国政府引导模式(政府主动在市政大厦的外墙等地建立绿墙,起到表率作用,吸引企业效仿)、法国人才主导模式(培养墙面绿化的设计人才,人才推动墙面绿化发展,例如法国的帕特里克・布兰克博士)、德国科研主导模式(加大墙面绿化的科研力度,自主掌握相关技术,德国拥有此行业的90%的专利技术)以及日本新加坡法律制约模式(严格的法律法规保证)四种发展模式。

对于我国可借鉴的墙面绿化发展模式,分别有44.44%和31.11%的调查对象认为美国的政府引导模式和日本新加坡法律制约模式值得借鉴,二者均是由政府推动墙面绿化的模式。

综合阻碍因素图和可以借鉴发展模式,在我国墙面绿化的发展中,法律政策的推行占到了很大的比例,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对其发展会起到很大作用。

3.高校的作用

(1)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的可行性

根据调查,39.29%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大学课程不能满足墙面绿化发展的需要,需要增设;另外近一半的人认为目前的大学课程可以满足墙面绿化的发展,其中超过75%的人认为之所以不需要增设课程是因为学校已有相关课程。说明目前大学开设的墙面绿化课程大致上能满足墙面绿化的发展要求。

(2)在北林校园内建设“绿墙”做示范的可行性

在调查中,85.71%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北林校园内建设“绿墙”是可行的,而7.14%认为不可行,其原因主要是资金和技术的不到位。

(二)从专家组和学生组对比角度描述

1.职责明确欠缺

根据统计,专家组对于墙面绿化隶属哪个部门管辖给出的答案相当分散,说明墙面绿化的职责划分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北京市墙面绿化的发展。

2.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

在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方面,在对于法律制约模式上,学生组的比例远远高于专家组,而其他三项模式的借鉴专家组都略高于学生组,虽然中国的法律与政策已经到位了,但缺少引导示范,使在读的学生可能对这方面不够了解。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出台之后,需要政府带头做示范工程,推广墙面绿化,并且加强在人才技术上的发展创新,辅助发展墙面绿化。

3.对高校能发挥的作用的估计

根据调查,学生组认为在墙面绿化方面高校起到较大作用的人的比例远远大于专家组,说明学生对于高校对墙面绿化发展上的影响过于乐观。

四、北京市墙面绿化调查综合评价

(一)问卷的信度检验

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即测量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

一般来说,Cronbach's Alpha值越高,调查数据的的信度也就高。在基础研究中,信度至少应达到0.8才可接受,在探索性研究中,信度只要达到0.70 就可接受,介于 0.70-0.98 均属高信度,而低于0.35则为低信度,必须予以拒绝。通过计算,Alpha值为0.901,属于高信度,调查数据有很强的可靠性。

(二)差异显著性检验

1.差异显著性检验基本原理

设两总体X1和X2分别服从正态分布 和 。对于检验两个正态总体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可以用平均值来检验,而平均值检验的前提是方差必须相等,即方差齐性。故在此之前先做方差齐性的F检验。

(1)方差齐性检验

假设两总体方差齐性,建立原假设H0: 。

现在独立地分别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样本的容量、平均值及方差分别为 和 ,有:

,即 (5.1)

通过抽样可以计算 和 的数值,利用(5.1)可以得到两者之比F的值。

若:

或 (5.2)

则拒绝H0,即认为两总体方差有显著差异;反之,则接受H0,即认为两总体方差无显著性差异。

(2)两总体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

在认为两总体方差齐性后,进行两总体的平均值是否相等的t检验。假设 ,用 来检验此假设是否成立。

(5.3)

利用样本值计算 , , 的数值,若:

(5.4)

则拒绝H0,即认为两个总体均值有显著差异,反之则接受H0,即认为两个总体均值无显著差异。

2.输出结果

检验两个总体方差是否齐性,F=0.998与F=0.515, P=Sig.=0.327与P=Sig.=0.479,假设在 =0.05的显著水平下,有p> =0.05,说明二者方差并无显著性差异。

t检验输出结果,P=Sig.=0.,816> ,P=Sig.=1.409> ,说明二者均值无显著差异,另外从95%的置信区间的上下限跨零也可以得出二者均值并无显著性差异的结论。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1)北京市墙面绿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快发展。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从统计结果来看,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北京市墙面绿化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墙面绿化可以和其他绿化形式一同发展。

(2)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的职责还不明确。虽然近些年来,北京市政府了《北京市绿化条例》、《关于推进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政策规定,但职责并不明确。

(3)在阻碍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中,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缺乏相关的法律是两大原因。我们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知道近年来北京市政府的法律法规已较为全面完善,更多的是缺乏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

(4)由政府引导的美国模式和法律制约的日本新加坡模式,最为符合北京市的情况,可作为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可以借鉴的模式。北京城市绿化方面的市场经济尚未成熟,企业不敢贸然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政府起到表率引导作用,并扶持相关企业。另一方面,政府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后,需像日本、新加坡等国执行严格执行。

(5)在墙面绿化发展方面,相关高校起到的作用还较小。在调查中,85.71%的调查者支持建绿墙。在当今社会,高校应该承担起培养人才、科研调查、实验示范等工作。

2.综合评价统计结果分析

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可以看出专家组的意见和学生组差异不显著,可能因为调查对象都对相关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北京市墙面绿化的未来发展的看法和建议较为统一。

(二)建议

1.明确职责归属,政府示范引导

北京市墙面绿化将会在未来成为一种趋势,当前发展工作较为迫切。现阶段的墙面绿化可以和其他绿化形式一同发展,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牵头,联合林业局、城建局,根据实际情况,在现有园林绿化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北京市墙面绿化发展纲要和规划。以此来明确职责,解决责任归属,强化政策性的作用,加大执行力度。在规划纲要的基础上,与各林业高校合作,详细研究适合北京气候的墙面绿化模式,采取试点示范方式。对成功的试验点,不断扩大规模,最后实现商品化道路,真正把墙面绿化做好做长久。

2.加快城市绿化的市场建设,吸引市场资金

通过调查,缺乏足够的资金已经成为阻碍墙面绿化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之一。在政府做好示范引导的前提下,应该积极引进资金雄厚的企业,吸引企业效仿。使资金来源实现由单一的政府支持到政企结合,最后投放市场,到达商品经济的自由竞争市场。把墙面绿化建设市场化,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高等院校承担起更多的科研示范工作

墙面绿化在德国和法国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强大的人才储备和先进的技术。这启示我国继续发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通过高等院校(特别是林业、农业高等院校),应该主动承担更多的科研示范作用,发挥学科优势,研究更多先进实用的墙面绿化模式,培养更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保证墙面绿化可持续发展的稳步进行。

参考文献

[1]徐筱昌.发展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绿量.中国园林.1999(2).

[2]臧德奎.攀援植物与垂直绿化.中国园林.2000⑸.

[3]戴弘.再生空间绿化功能的开发.住宅科技.1998(1).

[4]赵世伟主编.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与应用.北京出版社.2006.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