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外贸实习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5:01:36

外贸实习论文

外贸实习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1-0061-02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工学结合是一种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是学生,导向是就业,目的是通过市场需求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高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学生在课堂教学获得的理论知识和校外工作获取的实际经验有机结合,并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这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任务;以适应社会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实际技能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需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积极推进实习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

二、外贸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高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商务英语和涉外经贸专业知识,具有外贸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涉外经贸专业应用能力的学生。因此毕业生主要在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等行业从事商务英语应用、涉外文秘、国际贸易业务员、单证员、货代员、跟单员等工作。对外贸英语人才的需求一直是与日俱增,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合资和独资企业急剧增多,对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掌握外贸运作常识的外贸英语人才需求十分迫切,该专业毕业生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

但外贸英语专业学生实际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在 2007―2009 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调查中,外贸英语排第七位。造成以上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部分英语课程设置仍重理论而轻实践,缺乏一线实例;教学以教为中心,未能突出学生主体;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所需理论相脱节;教学与岗位能力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就业导向”被束之高阁,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工学结合、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因此,要想提高外贸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技能,以适应市场需要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大力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重,使毕业生不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广阔的知识面,更具有超强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此提高就业质量。

三、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一)科学设置外贸英语课程

科学培养模式的建构是以科学的课程设置为基础的。课程设置与社会要求相结合,特别是与工学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外贸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时要打破原有的外语学科课程设置体系,形成一套模块化的课程设置体系。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贸英语专业将课程模块分为基础必修、基础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模块。每个模块都围绕某一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理论与应用的综合设置。特别是专业必修与专业选修模块,更注重强调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针对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方、涉外导游、涉外文秘、货运员等职位要求,开设了商务英语翻译、金融英语、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商务英语视听说、外贸英语口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等课程。

表1 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块

(二)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外贸英语课程的科学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一支强大而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分不开的。一个好的外贸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需要教师们既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功底,同时又需要有丰富的对外贸易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而外贸英语的授课教师大多分两类:一类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学士或硕士,英语基本功扎实,但是缺少外贸工作的相关经验;另一类是常年从事外贸工作,对外贸业务精通,有丰富的外贸行业的实践经验,但是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

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贸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在17名教师中,最终学位为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文学的教师为15人,2人为管理学学位。在全部教师中,有2人有外贸公司工作经验,1人有海外商务专业留学背景。由此可见,大多数教师缺乏外经贸行业实践经验和对国际贸易实质性的了解。因此,要想建设一支专业的外贸英语师资队伍,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聘请兼职教师。这类兼职教师既可以是本校外贸专业的教师也可以是在外贸等相关企业工作的人员。这种方法见效快,需要的时间周期短。他们的强项是外贸工作实践经验丰富,能够从多角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对外贸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但是这种兼职教师也存在弊端,他们的英语功底不是很扎实,此外,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以及兼职教师的责任心也因人而异。

二是加强教师培训。这种培训包括让现有教师深入外贸相关企业,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以较快提高英语教师的外贸业务知识水平,也包括让有一定外贸经验的教师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这种方法虽然需要的时间长,但是有利于英语教师扎实掌握外贸行业的业务知识,是建设一支稳定师资队伍的必然选择。

三是加强教师团队授课。只有团队化的师资才能满足模块化的教学需要,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协作、能力互补、突出优势。英语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以讲授基础课为主,具有外贸行业相关经验的教师以讲授专业课为主。因此,在外贸英语师资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努力打造一支形成梯队的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专业技能突出、合作能力超强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为外贸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黑龙江科技大学对外贸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根据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定位以及自身条件,外贸英语专业改革了原有以理论为主的培养模式,确立了“3+1”人才培养方案,即理论学习时间为3年,实践教学活动累计为1年。该专业最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在原有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了1周的语音训练,1周的翻译训练及6周的专业实习,使实践环节从原来的30学分,占总学分17% 增加到了现在的43学分,占总学分21%。

第二,提高实践课的教学质量,突出实践的专项性。以新增加的英语语音技能训练实践环节为例。专业语音训练设置在第二学期,时间为一周,之所以定在此时开设是因为学生刚好完成了一个学期的语音理论课学习。语音训练的辅导教师通过把学生英语发音中语音、语调等具体问题逐一记录成册,然后对每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训练,最后评定成绩。通过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语音训练、教师认真严谨的监督指导和定期开放的语音实验室保证了语音训练的效果和质量。此项实践环节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良好的语音面貌。

第三,加强毕业设计和实习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现在多数外贸英语专业实习流于表面,学生没有得到实际锻炼,而学生的毕业论文又空谈理论,缺乏实践支撑。正是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该专业实行了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就业一体化的实践方式。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将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和顶岗实习选题计划进行公开,并要求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必须与所从事顶岗实习内容密切相关,还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实习计划和毕业论文,让学生直接带着选题去顶岗实习,目的更明确。通过实习单位开具证明的方式,确保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与实习内容具有相关性。这样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丰富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外贸实习论文篇(2)

石河子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的100所重点大学之一,现由教育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也是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国际贸易是石河子大学的热门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惯例、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涉外部门的实际业务以及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方针、政策,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增大,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多。对于国内设置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来讲,每年培养的本科生数量也不少,但真正能符合市场需求的并不是很多,这就意味着我国目前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进行适当的转变,即从培养研究或者管理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

一、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从目前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发现,公共课设置过多,占用学时数较大,对于学生今后从事外贸工作的实务课程设置较少,专业课学时数逐步被压缩。公共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大学公共课(不能删减,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另一部分是学院的公共课(课时可以变动)。其中,大学的公共课有些根本没有必要占用太多学时数,而且有些完全可以设置为选修课,对于在实务中需要的海关、报关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课程一般都为选修课。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结合目前的社会需求,设置合理、有效、实用的课程体系,使本科生毕业后能适应市场需求。

二、重视师资队伍培养

在国际贸易专业建设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对于目前的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来讲,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每门专业课不能做到两名教师来共同承担,甚至出现一名教师要承担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在人才引进方面不能仅仅限于博士,应适当放低门槛,引进国际贸易硕士。先引进,然后再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多与同行切磋技艺,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国内学术会议,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可以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聘请外贸公司、银行国际业务部、外运公司、商检部门、海关等对外贸易有关单位的专家进行信息交流,不断吸取最新的国际贸易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三、重视校内实践

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校内实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机房进行上机操作,采用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世格软件公司开发的S 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和外贸单证教学系统。每个参与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虚拟贸易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从而共同组成了模拟贸易环境。学生按照实验老师所分配的学号扮演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和进出口地银行不同的角色,从事目标对象日常工作,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在商务实验室开展的手工操作实习,也就将报关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节全部纸质化,按照实际工作中的要求进行练习。这两部分的实践,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学校应该重视校内实践,加大对校内实践经费的投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的技能。

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尽可能建设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院通过科研立项,与自治区及兵团企业进行合作,促进科技向成果的加速转化。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主动找企业寻求合作,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实现校地双赢、校企双赢。同时,要继续加大与阿拉山口海关、检验检疫局、五矿有限责任公司、兵团商务局等单位的合作,定期选派优秀的学生去实习。积极拓展与霍尔果斯口岸、红其拉甫口岸、吐尔尕特口岸和喀什机场口岸等的联系,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转贴于

五、加强毕业论文管理

毕业论文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知识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毕业论文选题要符合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训练目的,应尽可能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学、科研、外贸的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既要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指导教师要严把质量关,督促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任务书的撰写。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时提交相关材料,认真阅读参考文献,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论文的撰写。同时,通过答辩小组讨论,评选出优秀论文和论文指导教师,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对于不合格的论文应该放入二答,二答不过的直接推迟毕业。这样,学生不但能充分重视论文撰写和答辩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提高论文质量的水平。

外贸实习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95-03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比较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指在一定高等教育思想指导下,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为中心,实现培养目标所设计的组织原则及运作方式。一般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式三个方面。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使命,目前国内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大致上有以下三种:①综合性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国际经贸理论,通晓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WTO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如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②财经类大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较坚实的国际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基础,通晓国际贸易实务,掌握对外贸易技能和方法,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和外向型的高级专门贸易人才;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③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国际经贸理论知识及业务操作技能,能从事外贸业务、国际市场调研咨询、外贸政策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或创业型人才。从中可以看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显得有些笼统,不太明确。

2.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课程设置。在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各高校有很大差异。其中综合性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经济学理论,如: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学、国际金融、跨文化交流等。财经类大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专业基础,已形成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设置的主要课程有: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商务谈判、国际服务贸易学等;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依靠母体师资,所以专业课程开设有限,仅有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函电等主干课程。

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各高校基本上都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不过在校企合作等方面各高校差异比较大。如综合性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合作,侧重于对国际贸易的实践指导。财经类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则主要通过校外和校内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侧重于与地方企业合作,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许多独立学院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都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定位的关键是”应用型“人才,既对理论水平有一定要求,同时对实践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要通过科学、系统的培养而获得。现在,很多独立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学目标,讲课过程中课程照搬、教材照搬、教育模式照搬,脱离实际需求,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另外,很多学校的教学模式都降低了人才培养标准,削减理论课程、基础课程的数量,甚至减少实践课程,打破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论科学性、系统性。其后果:一是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二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培养缺乏特色,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基本按照经济贸易理论发展设置课程,二不是按照对外贸易流程设置,势必造成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强,结果是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会。三是人才层次不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外贸业务员、外销员、国际商务师、国际货代员、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等各种层次的人才,而大多数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与外贸实际脱离,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

外贸实习论文篇(4)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其所需人才。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权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准入门槛降低后,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大幅度增加。由于国际贸易特殊的贸易环境和运作惯例,外经贸业务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较强的专业性。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在员工招聘中倾向于录用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外贸人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贸易程序都是相同的。

出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出口交易前的准备、签订出口合同和履行出口合同。出口交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出口计划、组织货源、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出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开展广告宣传、办理商标注册;签订出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出口合同包括以收取货款为核心的货物、租船订舱、办理保险、出口报关、办理保险、缮制单据、出口收汇核销、出口退税;必要时,还有出口索赔。

进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也包括三个阶段:进口交易前的准备、签订进口合同和履行进口合同。进口交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进口计划、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进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选择交易对象;签订进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进口合同包括以交付货款为核心的租船订舱、派船接运、办理保险、买汇、审核单据、进口付汇核销、进口报关、检验货物;必要时,还有进口索赔。

从国际贸易的进出口程序可以看出,国际贸易所涉及的业务环节非常多。因此,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包括:①基本技能,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现代办公设备操作技能、网上进行商务处理技能、商品检验技能、识别与填制外贸单证技能。②基本能力,如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③专业能力,如贸易业务处理能力、外语运用能力。

2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脱节

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地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熟悉进出口业务程序的现场活动。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但是,由于外贸业务量大,一项外贸业务涉及时间较长,从发盘到完成业务全过程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它们之间相互脱节,学生很难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这样就造成了实习的非系统性,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与实习脱节,难免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2.2 专业课案例教学不能相互衔接

外贸实习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17-03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外贸人才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对其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必要的改革,这对于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外贸人才至关重要。

进行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PBL教学方法注重培养自我学习、主动学习和终生学习的习惯,能够助力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国贸专业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等优秀外贸人才所必备的品质。所以,基于PBL教学模式下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经验。

一、当前本科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度偏重理论,轻视相关实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在强调掌握理解基本国贸相关理论的同时,也要求懂得怎样去进行相关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仍是以学科为中心,主要学习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等基础理论,而涉及到诸如外贸综合实验、货运实验等这些实践活动却太少。虽然教师在理论上花了很大精力,学生也对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的理论不能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于外贸工作的理解也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根据一些中小外贸企业的反映,现在虽然学习国贸的大学生很多,但许多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这也就是为什么外贸人才紧缺的原因。

2.必修课比例大,而选修课相对较少。国贸专业以培养外向型经济外贸人才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除了有人做国贸理论研究外,还需要许多外贸人才在外贸企业和政府机构从事外贸业务、管理和调研等工作。现在许多开设国贸专业的院校还是以专业基础课程如宏微观经济学和专业共性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等为主,这些必修课比例太大,使得学生没有针对自己的兴趣和社会岗位需求来培养自己的特长,大家都在学同样的东西。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却极少,这不仅不能根据社会岗位需求来进行差异化培养,也会让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大大减弱。像针对外贸管理方向的课程如跨国经营理论与实务、针对外贸实务方向的国际商务谈判等,很多学校都未能系统地考虑到,就算是开设了也是课时很少,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帮助甚微。

3.课程内容陈旧,无法与时俱进。经济管理学科是动态的学科,其内容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更新和改变。当前我国制度改革和政策方针不断调整,国内外局势风云变化,国贸专业作为培养外贸人才的重要高地,其课程体系的内容要紧跟时展需求。但目前国贸专业课程内容并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像海关、税收和外汇政策等的变化,都需要相关课程内容的及时同步。另外一些国际贸易专业理论和实务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也是少之又少,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无法与时俱进。现在许多高校的教材都是长时间不更新,教师也不能及时引进相关的最新知识,所以课程内容已相对陈旧,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学生学习成绩考核方式单一、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需要进行合理全面的监督与考核。当前,考试作为检验学习情况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的学生成绩考核方式除了上课点名签到这些环节外,主要的成绩还是由期末一次性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较单一,会使学生养成前松后紧的“突击式”学习方法,在考试前不积极主动学习,最后再临时抱佛脚。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由于学生的基础不扎实,没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会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甚至工作以后的发展。国贸专业除了理论学习,还有许多操作性的东西,仅凭一张试卷是无法全面考核学生能力的。对于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的学习态度,还有其他诸如创新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衡量,这种考核方式是极其单一不合理的。

二、PBL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国贸专业课程有专业基础课(必修)、专业核心课(必修)和专业个性课(选修),还有关于贸易实务的实验教学,涵盖理论与实践知识。在PBL教学课堂上,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主体,带着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学生依靠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层次思维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等,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作者经过多年在国贸专业的教学探索,针对PBL教学总结了四个主要步骤: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完成小组讨论报告、提交中期汇报和课程报告。

1.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设定一些具体的经济情境,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情况提出问题,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甚至进行创新的动力。学生们对于感兴趣的问题,愿意积极地参与解答讨论。

2.小组讨论: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独立的小课室进行讨论,一起协作和分工,根据自己准备的资料和问题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这个问题中,学生们会对电子商务的特点和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合最新发展状况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指出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3.完成小组讨论报告,教师点评:小组经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在综合各成员的想法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讨论报告,形式为PPT,含文字和图片。在集体课上,各小组将展示讨论成果,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作为指导者和激励者,要对学生整个学习讨论过程进行总结点评,对讨论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梳理逻辑,拓展相关理论。

4.提交PBL报告:在完成所有的讨论之后,学期末要提交一份课程报告,是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课程报告是最能体现各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形式,需要小组在长时间内团结合作与不断思考,是对学生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检验。

三、构建基于PBL教学模式下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学生成绩考核方法,建立公正合理的多样化考核体系。如何掌握和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和综合能力,对于PBL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考核学生的方法一般是除了把上课情况作为平时成绩外,都是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命题,期末的时候统一进行考试,按照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加权求和得出最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公平合理,但实际并不能真实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对于国贸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并重而且要求内容紧跟时势,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会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和突击复习的习惯,不能反映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因而,应根据小组讨论情况、中期报告、课程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四方面的情况,从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三个主要方面来进行考核,建立起一个多样化的考核体系。这样,教师对于教学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学生也会增强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监督与管理。

2.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增加选修课比例。国贸专业应在强调专业共性的同时,从社会外贸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多开设一些选修课,给学生多一些选择。目前国贸专业主要是必修课,对于一些个性化的课程开设很少,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国贸专业课程设置应在强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国际经贸形势,开设一些诸如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务、报关实务和英文资刊选读等选修课,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喜欢的课程,增加了学习主动性。随着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师讲解的内容也会跟着做出一些改变,在讲授一些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要提出一些当下热点国际贸易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这些改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和学习能动性会得到提升。

外贸实习论文篇(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学生中的“低头族”越来越多,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低头看手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高校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这门课也是我国高校独有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影响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而且这门课程自身的一些特点和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更加强化了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要想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这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由于我国学生从小就习惯了“填鸭式”教育,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氛围,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教学中完全复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应该结合我国大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

一、“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的特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其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改革的方向。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是将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的专业课。这门课具有明显的三个特点:综合性、政策性、现实性。

首先,“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和西方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所以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到这门课的学习。

其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过的理论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及各种贸易政策的影响。例如,我国不断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我国关税政策调整的依据是什么?等等。

此外,现实性是“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的主要特点。这门课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现实的能力。与国际贸易专业的其他理论课程相比,该课程的难度不大,重点是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现实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的认识,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如何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内容的改革

由“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的特点可以看出,一方面,教材的内容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因为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这门课教学的需要。要想达到这么课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在教材的结构框架下融入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热点内容,将中国对外贸易的热点问题与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讲到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时,联系到当前的热点-TPP的推进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通过将理论与现实热点联系起来,向学生讲授最新的中国对外贸易动态和问题,使学生意识到理论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仅仅老师在课堂上讲授,不能加深学生对中国对外贸易的认识。为了强化学生对中国当前对外贸易的认识和思考,可以根据各个章节的内容拟定一个问题,让学生提前自主地收集并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

因此,这门课的内容需要不断地根据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进行更新,更好地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理论思考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问题。

三、“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传统单一的“教师讲授法”会使学生觉得很单调无趣,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在当今通讯网络发达的今天,网络上生动有趣的信息吸引学生上课看手机,这就会进一步导致学生中“低头族”越来越多。所以,当今教学方式的变革很重要。尤其是对于“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的特点及授课内容决定了这门课的教学方式必须多样化。

“教师讲授法”和“学生自主学习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中国的大学教学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讲授法”,中国的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的思路,节省了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时间,这种教学方法更适用于难度很大的理论课的学习,例如数学、运筹学等。但是“教师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也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惰性,会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法”恰恰能弥补“教师讲授法”的缺点,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增强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学生自主学习法”会导致学生漫无目的地去学习,缺乏学习思路。“学生自主学习法”更适用于难度不大的课程的学习。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该门课的教学中采取了传统的“教师讲授法”和“学生自主学习法”两种教学方法的融合,我们采取的教学方法与近几年在世界上最新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的理念类似,但方法又有区别。“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环节进行颠倒,并转变老师的角色定位,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形式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探究”的形式。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是在学习相关理论课程之后将理论联系现实进行思考和讨论的一门课,因此,在这门课的教学更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多地使用“学生自主学习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在该课程的学习中仍需要使用“教师讲授法”,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引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学生自主学习法”虽然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但是如果运用不当的话,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会导致学生不适应、不配合,进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差。我国大学生整体学习的主动性差,另外,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大三大四的学生大多忙于实习或者考研,推行“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探究”的课堂教学形式存在一定困难。通常老师布置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大多同学都无法完成。所以,我们在授课时采取“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我们将教材各章节的内容提炼成一个结合中国贸易现实的问题,提前将下次课要学习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和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仍然会对相关内容进行讲授,但讲授的过程中会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采取引导加提问的方式促动学生自主地思考。

以此为基础,我们还设计了小组讨论的课堂环节,以增强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效果。讨论及小组论文展示是很常见的教学活动,但是,要想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需要事先对学生讨论、辩论及小组论文展示的主体、频率、要求及奖励方式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对于讨论这种教学活动,首先要确定多长时间安排一次这种活动,讨论环节的设计过于频繁会使学生压力太大随便应付讨论,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根据自己和其他同事的相关经验,一般每两周安排一次效果会比较好。讨论的主体必须是与教学各章节密切相关并且学生感兴趣的事件,通常选择最新发生的经贸事件比较好。因为每班学生人数一般至少50人,讨论一般分组进行。

四、“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改革的进行离不开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考核改革方式改革的步伐必须跟上教学方式改革的进度。国外“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方式由传统的试卷考试转变为多角度、多方式的测试。这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考核方式改革上,大连民族学院也将改革的方向定位于“关注过程”。“关注过程”与传统的考核方式有很大差异,传统的考核方式更强调的是期末考试,平时成绩仅占30%左右的比例。“关注过程”的考核方式更强调学生平时对课程的参与,将平时成绩的占比提高至50%以上。与传统的考核方式相比,“关注过程”的考核方式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大连民族学院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关注过程”的考核方式效果好。

五、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对外贸易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但教学改革仅仅靠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配合,只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角度同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将国外“翻转课堂”教学的理念引入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的教学,采取“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逐步培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但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最初的改革中难免遇到学生不适应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参考文献:

[1]A.N.怀特海.庄莲平,王立中译.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2]曹霞,姚利民,黄书真.提升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讨[J].高教探索,2012,(2).

[3]金钢,刘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金融经济月刊,2016,(1).

外贸实习论文篇(7)

    一、引言

    《进出口业务》是外贸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该课程主要是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为核心,围绕交易程序讲授和训练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货物买卖的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运输、保险、结算、索赔、仲裁等交易条件的内容与相关要求;熟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条款、进出口业务流程;通晓国际贸易法律、规则与惯例;了解基本的国际贸易方式;获得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知识与能力。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而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具有深化知识、验证知识、整合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思想,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本文研究与探讨的重点。

    二、工学结合思想与进出口业务课程

    1.工学结合思想及其渊源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年,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an),即“理论一一实践一一理论”的教育思想。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开始实施类似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称之为 “合作教育"(Cooperative F}c3ucation) 。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在美国成立,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 Work-inte-grated Learning)。在我国,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进行培养学生的过程。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2.《进出口业务》课程的实践特性

    《进出口业务》是一门外贸方针政策与业务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比如,进出口的基本业务流程、结算与支付、单证的审改等等,无一不是需要学生详细了解业务规范和流程、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巩固业务知识和业务操作的。因此,要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对业务技能熟练掌握,就需要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课堂外真正工作环境下或模拟工作环境下的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换句话说,进出口业务的教学需要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

    三、工学结合视角下进出口业务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1.师资水平与结构不合理

    从工学结合的角度、从进出口业务课程的实践特性来看,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这主要表现在师资的来源分散,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经验都丰富教师只占很小比例。有些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并不是经济或贸易专业的,而是从其他相近专业转来的,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学习;有些教师是该专业的,但缺乏相应的实践锻炼,对于贸易实务课程大多只能纸上谈兵

    2.实践教学的落实不到位

进出口业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但实践教学的开展却往往落实不到位。首先,随着高校扩招,学生规模急剧扩一张,教育资源的增长远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教学经费紧张,用于教学改革的投人更少,目前仍有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国际贸易实务校内模拟实训室,有的即使建了实训室,室内配套的硬件和软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次,实践教学制度临时性、随意性较强,没有一个系统性实践教学计划;另外,有些高职院校为学生联系了校外实习基地,但外贸企业一般接纳学生到本单位实习的名额和时间有限,很难满足校外实习教学的需要。

    四、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高职类外贸专业进出口业务课程性质一与学习目标要求,结合外贸业务专业岗位工作任务,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岗位技能、素质、能力要求,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进出口业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构建思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

    我们认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山三个层次、三个模块构成。三层次三模块具体内容如下图2所示。以上体系构建体现了多形式、多层次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理论探究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我们构建了以下三模块对应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课堂内实践教学(第一模块)

    课堂内探究型实践教学模块,该模块的学习目标主要定位在:配合课程理论教学基础上,重点以项目或任务驱动的形式(如单证员或跟单员的考证),指导和引领学生学会外贸各流程操作方法或规范,以促进坐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实践环节。一般以课堂为教学场所。探究型实践教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按照学生身心状况、知识储备、社会阅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特点,确定课程的阶段性实施要求,循序渐进地开展相互关联的三个阶段的教学实践,即“学着做一做中学---一自己做”,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和演练技能。如图3所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用:

    (1)课堂讲授与讨论式、启发式和研究次教学相结合。在教学方法止二应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模拟、案例研讨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运用案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外贸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生动形象地解释课程中的有关内容,有利于实现从“理论一实践一学习一理论一实践”的良性循环,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堵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系统讲授与课后辅导相结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课后辅导答疑,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辅导,利用网上学习论坛系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强化教学效果。

    <3)改革考试方法,突破单一课程知识考核的限制,侧重对学生知识运用的考察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校内外贸模拟实训训练模块(第二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学习日标定位在:如何把学生由会或基本会引领到熟练或基本熟练的程度。因为外贸职业技能的培养往往要通过反复操作才能逐步达列熟练的程度,所以建立校内仿真外贸模拟实训中心是解决学生实习的一条新思路,通过模拟实习教学,真正实现国际经贸专业教学理沦和实践的高度结合,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综合业务知识,良好的业务操作和商务交往能力、素质一流的涉外商务人才创造条件。该训练要求通过计算机与外贸模拟软件结合建立一个国际贸易模拟训练平台,让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出口交易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颊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

    参加操作训练的学生将首先建立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并以该公司业务员的身份通过电脑网络与“指导老师”、“国外客户”、“银行”、“海关”、“船公司”和“保险公司等进行业务交流以完成一笔出口交易的全过程。在操作演练过程中,学生将亲手经历:英文函电草拟、出口价格核算、货物订舱托运、出口报关投保、出口单据制作、银行审单结汇、电子邮件收发等主要业务流程,使学生能有效了解和掌握出口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校内外贸模拟实训中心的实训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首先,可以延伸第一模块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进行国际贸易的熟练程度。通过第一模块的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外贸的流程、步骤,但是,由于课程教学时间的限制.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训练,因此,学生对在教师指导下的第一模块中传授的实践技能尚不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所以,需要通过第二模块实践训练来延伸第一模块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第二模块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和操作,从而使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这一模块的训练是模拟外贸公司,在时间、空间、内容、形式上,学生有完全的自主权。该模块实践技能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或活动小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许多方面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创新。而且,第二模块实践活动具有与外贸岗位实际相接近的特性,学生通过类似的实践技能活动项目可以熟悉和了解外贸工作过程,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3.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模块(第三模块)

外贸实习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142-02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各类外贸企业迫切需要既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又有扎实的国际贸易方面理论基础,且能够熟练操作进出口业务的应用型人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外贸专业学生缺乏足够认识和利用知识的操作平台,理论知识并没有转化为实际技能。多数毕业生工作后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工作,将书本知识实践化。因此,探索建立符合专业实际和市场需要的外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在“做中学”和在项目实践中提高CDIO各项能力尤为重要。

一、CDIO模式概述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200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瑞典的查尔姆斯技术大学、林克平大学以及皇家技术学院等3所高校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CDIO是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针对毕业生团队协作能力、判断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的欠缺,CDIO教育模式探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结合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项目学习,在“做中学”。在CDIO教学模式中,项目是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不单单可以传授专业技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极大地调动和开发。通过模拟真实环境,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等综合素质,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思考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团队协作等各项产业需求能力也相应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近几年,CDIO号角在中国各高校纷纷吹响。基于CDIO教育模式,黑龙江科技学院确立了“大工程,大德育,大实践”教育理念。新形势下,外贸英语专业以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为基础,制定了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

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第二外国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自工作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英语商务贸易、谈判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符合现代各类经贸活动要求,为外贸企业部门所需,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构建外贸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培养CDIO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对学生CDIO重要能力的要求,包括外语沟通能力、外贸领域内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产业需求能力的要求。结合黑龙江科技学院定位和专业自身特点,外贸英语专业在CDIO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本土化的尝试。该专业革新了现有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确立了“3+1”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为3年,实践活动累计为1年),强调在“做中学”,构建系统的专业实践体系。通过实践获得知识、习得能力,明确了以学生CDIO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专项语言技能训练、系统的职业技能实习、基于项目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为核心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导他们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

1.CDIO外语沟通能力培养与专项语言技能训练。CDIO能力中,人际交往技能包括团队协作和交流,外语交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专业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沟通交流,并能使用第二外语(如:日语、俄语、德语等)进行简单交流。专项语言技能训练主要设置了英语语音技能训练和英语翻译实践技能训练两项内容,通过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多说多练,在“做中学”,切实提高外语沟通能力。(1)开设英语语音技能训练。英语语音面貌是英语专业学生的门面,字正腔圆,圆润的发音给学生就业增加了成功的砝码。专业语音训练开设在第二学期,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语音理论课后开设的,时间为一周。指导教师通过建立学生语音档案,通过把学生英语发音中语音、语调等具体问题记录成册,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纠正,最终评定成绩等方式,帮助学生对比发现自身语音问题,循序渐进取得进步。大量的语音训练、教师的监督指导和定期开放的语音实验室保证了语音实践的效果和质量。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良好的语音面貌。(2)开设英语翻译实践训练。翻译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涉及到诸多语言和文化因素,是对学生能力的较高要求。通过为期1周的英汉、汉英两个阶段的专项翻译训练使学生贯通以往学过的翻译理论知识。选取小说、科技文章、外贸函电不同文体的翻译实例操练,帮助专业学生熟练应用常见句式和词语,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专项的翻译实践既可以考察学生的翻译动机等情感因素、自我解决问题能力,也锻炼了学生查阅工具书以及翻译实践能力,弥补了课堂教学之不足,使学生们认识到与职业翻译工作之间的差距,通过翻译实践有意识的改进沟通能力。

2.CDIO职业能力与系统的职业技能实习。除了针对提高外语沟通能力设置的语音和翻译实践训练外,专业实践体系还通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实习如工程训练、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职场模拟和实践等实习活动强化对学生CDIO职业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在应用型理工科院校,外贸英语专业学生应强化工程意识。在“大工程”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初期接受工程教育,之后参与工程训练,基本了解工程对环境、社会、知识和经济体系的影响,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一定的工程思维,弥补了文科专业学生思考能力的缺憾。

基于一定的工程思维能力,学生在外贸英语领域实践活动中职业能力得以改善和提高。实践活动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专业导论课明确了英语技能和业务水平的要求。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知识,为以后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开设4周的认识实习和7周的专业实习。在认识实习中,将学生分组结对,将实习教室分别模拟为机场、酒店、工厂等工作场景,学生通过四周的外贸业务工作流程的模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接待和商务谈判。以外贸业务流程为导向安排认识实习,有助于整合学生语言实践技能和外贸业务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在国际贸易环境下运用英语的能力。专业实习我们采用的是部分集中,部分分散实习的方式。学生在熟知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流程后,在企业真实演练具体外贸业务(如撰写外贸函电、价格核算,合同操作、信用证操作等)。在实习过程中,同时也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考核。另外,职业生涯规划和职场模拟补充课程,有针对性的弥补了实践活动的空白,使指导性更强,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态度并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

新培养方案还确立了实践环节与技能证书的考核挂钩机制。明确规定外贸方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须获得外销员证书、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外贸业务员证书、货运、物流员、商务英语等证书之一,方准予毕业。这些证书是学生职业能力的表现,获得证书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增加核心竞争力。

3.CDIO产业需求能力培养与毕业论文、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针对毕业实习浮于表面,论文脱离实际、缺乏实践支撑的现象,实行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就业一体化的实践方式。在顶岗实习和论文环节,以项目为导向,按照构思、设计、实施、运行4个环节,进行CDIO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能力等产业需求能力培养实践。根据外贸专业的实际情况,选取其中20人参与CDIO项目,以便今后进一步推广。具体做法如下:(1)构思,即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启动前的系统规划。在毕业论文选题前进行必要的设计和规划。部分教师经过前期的挂职锻炼已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能,比较熟悉企业情况,可以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外贸专业实践题目。同时,邀请外贸企业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加入,根据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对选题进行补充和优化,避免论文选题脱离实际。

在顶岗实习前,公布毕业论文和顶岗实习选题计划,要求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所从事顶岗实习内容密切相关,同时要求学生自主安排毕业论文和实习计划。按照课题内容的相关性和兴趣分组,将参与者分为4组,每组5人。选出每个项目组的组长,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开展顶岗实习,相互监督。经过前期富有成效的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学生在相关课题老师和实习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视野开阔,具备一定的系统思维能力,逐步形成写作思路,为之后的毕业论文开题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设计,即研究方案的优化。学生带着选题去顶岗实习,目的更明确。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的内容与选题密切相关,学生更有兴趣。通过实习单位开具证明的方式,确认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与实习内容的相关性。同时,采取校内与实习单位双指导老师合作培养的模式,学生可以从多角度、系统地思考问题。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实际情况的差距,对论文题目认识逐步清晰,不断地调整论文的研究方案,保证了论文修改质量的提高。(3)实施,即任务的实现。经过研究方案即毕业论文的充分分析、论证、优化后,论文预期的研究任务已接近完成。这一阶段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给予他们一定自由度。学生遇到问题可以查阅相关文献,参与小组讨论,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集思广益。也可以回到实习单位请教实习指导老师或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得到启发。论文指导老师通过定期的研讨、引导与不定期的网上、电话交流等方式,保证了对学生有效监督和指导。选题贴近实际,学生的参与性增强,这样,学生论文中引用的内容少了,空洞的内容少了,取而代之是更多自己的语言,实际、实用的东西,创新性也充分体现出来。(4)运作,即成果的展示。阶段成果除了通过上交顶岗实习报告、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一、二、三稿外,学生可以通过职场答辩、实习答辩、开题答辩和毕业论文项目小组答辩充分展示自身的能力水平。借助幻灯片演示文稿,学生可以将自己和团队的设计方案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展示出来,英语表达清楚、规范,论文内容阐述的透彻和论证充分,也具备在外贸实际操作现场做简明准确的技术讲解和指导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外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导入CDIO能力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通过语言技能训练、系统的职业技能实习,提高了学生的CDIO外语沟通能力、职业能力。产业需求的能力通过以项目为主线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4个环节的训练,充分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以培养CDIO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凸显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特色,有助于实现学生语言实践技能与外贸业务能力的整合,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Crawley,E.F.;Malmqvist,J;Ostlund,S & Brodeur,D.R.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 CDIO Approach[M].New York:Springer-Verlag,2007.

2.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3.丁杰,陈桂琴.英语专业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外贸实习论文篇(9)

随着2010年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中国外贸发展的环境面临的环境总体趋于改善。虎年之初,江浙沪等长三角众多企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为了抢到工人,企业使尽招数,上涨工资、降低招工要求,重奖带新员工来企业工作的老员工。出现这种现象,经济形势好转是最主要的原因,服装纺织业、电子行业外贸订单大量增多,导致企业用工需求明显增加;经济的回暖,也激活了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跟单员、单证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等因此成为市场新宠,中职外贸教育正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一大批适岗的中初级外贸人才。因此加强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活国际贸易教学,提高教学实效,适应社会需求,已是当务之急。

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和学生状况

《国际贸易》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和主干课,它主要讲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基础知识,旨在加深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及其演进过程,WTO框架下的国际贸易体制及国际贸易政策等的了解,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并结合案例培养学生将所学国际贸易理论运用于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大多数中职教育外贸专业所用的教材来看,总体上有两大特点:一是理论性、政策性强,有各种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理论思潮和各种理论学说;二是内容覆盖面广,从国际贸易的最初萌芽、产生、发展,到当前国地贸易形势;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旧外贸体制、整个外贸体制改革过程,到中国对外贸易近期发展,其知识点涉猎面广,跨度大;三是知识的前沿性、时代性差,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迅速发展,有关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也在迅速变化,而我校用的国际贸易教材是高教社2006年第二版,内容相对滞后,很多已与现实不符或根本没有涉及。

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自制力也比较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就读职高并不是因为自身渴望学习,而是无可奈何或出于应付家长的要求。他们对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太多了解,因此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针对国际贸易课程特点和中职学生的特性,加强课程改革,激活国际贸易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已势在必行,而巧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尝试。

二、巧用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这是一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可针对某些理论或某一概念,引用或设计一些典型的案例,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在这种教学法中,信息资料是多重的,知识面是广泛的,教师在其中要起好启发诱导,让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在讨论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消极地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贸易课的教学案例既要来自于贸易实务,还要具有针对性、知识性和可操作性,那些与教学内容挨不着边的,或是讨论来讨论去无法下定论的案例应该尽量避免。如在讲到跨国公司时,渗透海尔集团的海外市场拓展;在讲到反倾销税时,可引用加入WTO后中国反倾销“第一案”,让学生加深对我国出口商品倾销与反倾销的现状和对策的了解。

(二)最新知识介绍法

国际贸易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了让学生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新理念、新实务、新信息资料的补充,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对经济事务的敏感性。因此,在教学中除教授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外,还要向学生介绍海内外的经济趋势、最新的国际国内贸易动态、人类基因、人文科学等系列前沿科学,增长学生知识,开阔学生思路,激发学习兴趣。

(三)直观教学法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主干课程又是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一门功课的学习,也是学习以后各专业课的基础,在教材处理上以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为重点,以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为主脉,以贸易常识、贸易政策、贸易组织为分支,将有关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阐述,但如何处理并降低相应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启发式教学方式,避免注入式,加强直观教具的使用,可适当借助网络、投影等使学生对知识内容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加深理解和记忆。如可将亚太经合组织、欧盟、WTO等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内容制成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接受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模拟情境教学法

所谓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将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风趣有味。比如,世界市场中的拍卖就可设置成为一堂模拟情境课,由学生扮演拍卖师、竞买者,根据对拍卖的了解,实地演练,然后教师点评总结。

(五)实践教学法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教师,应当给学生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至智慧,逐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在国际贸易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学生要将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在第一节课时我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在上网查找一些外经贸网站、学会在网上购物、浏览一些商品交易网(阿里巴巴网站、广交会、华交会等)、登陆外经贸网站、WTO网站、欧盟网站等与外贸有关的网站和网页,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去公司参观、访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到外经贸公司实习,回来将自己的感受与老师、同学交流。

笔者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践,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学生从对知识的陌生到框架的形成,最后到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出了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工业外贸专门人才,有效落实了 “以学生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宗旨。

参考文献

外贸实习论文篇(10)

0引言

《外贸会计》是研究外贸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门专门会计学科,是在外贸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学习课程。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已经十几年了,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贸企业数量剧增,外贸会计必须加快向国际市场经济的会计靠拢。由于外贸会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无论进出口经营活动,均涉及外币债权债务关系,因而外贸企业账簿一般采用复币式设计并登记。同时,由于汇率波动,必然会涉及汇兑损益的核算,这形成了外贸会计的另一特色。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还会涉及货物的出入境管理,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报关知识,以及涉外税收知识。为反映外贸企业进出口综合经济效益,外贸会计除了进行进出口销售成本核算外,还要进行出口每美元成本和进口每美元盈亏额等的核算,使得未经过专业学习培训的财会人员难以胜任外贸企业会计工作岗位。在此形势下,培养既有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和实务经验,又有外贸会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程教学的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但从全国拥有财经类专业的各高校来看,大多数院校对《外贸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都不高,即使是在对外经贸业务活跃的部分省份高校也是如此。现有的课程从内容上看,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工作相比较是滞后的;从形式上看相对比较单一。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重理论,而轻实践,绝大部分院校没有设置《外贸会计》实训课程。因此《外贸会计》课程建设的现状不利于学生学习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2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材缺乏务实性,内容滞后

由于《外贸会计》课程在各高校通常作为专业选修课,其受关注及重视程度不高。适用于本科教学的《外贸会计》教材也较少,且教材的章节内容与财务会计内容相似,教学内容与《财务会计》教学重复,无法体现外贸业务的特点及其核算的特色,同时多数教材仅有理论部分讲解,缺少实践操作部分,使得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同时,会计制度、税收制度在不断改革,但是外贸会计教材却未能跟上改革的步伐,内容滞后,造成学生学习部分知识时出现困扰。

2.2教学方法相对落后,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外贸会计》课程虽然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不乏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听课学习,通过做练习写分录熟悉掌握理论知识,无法达到预期的理想的教学效果。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许多院校对于本门课程仅限理论教学,未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使得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后,无法得到实践能力的有效训练。因此,学生即使在学习了本门课程后仍然不能独立地进行外贸业务核算。

2.3考核方式不合理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目前考核方式仍然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结合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成绩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仅为通过期末考试而学习,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仅限于理论层面,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4专业师资缺乏

外贸会计教学中更多的需要结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对外贸业务进行讲解,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会计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的国际贸易实务与理论,这样才能将两个不同的学科相结合进行外贸会计教学。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但在高校中精通行业会计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本就不多,其中既有国际贸易实践经验,又有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3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3.1教材内容的改革

教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要实现教材改革创新,须充分考虑外贸企业对专业会计人才的要求,组织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联合外贸企业财务人员共同编写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打破传统会计教材以会计要素为主线的编排方式,根据外贸企业发生的涉外经济活动类型为主线进行章节安排,同时融入国际贸易实务相关内容,以避免按会计要素为主线出现经济业务重复讲述的现象。为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编写教材时还应增设实践操作部分,以外贸企业中的特色经济业务为例设置综合案例,全面融合各类经济业务,将零散的理论知识串联起来,实现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3.2教学方式的改革

3.2.1任务驱动式教学

《外贸会计》课程作为《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综合实验》等课程后续的专业方向课程,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一般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会计核算基础及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而在《外贸会计》课程教学中可以打破传统的按章节授课方式,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选取外贸企业特有的经济业务,以“任务”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或分组完成“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使其体会到自主学习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克服教师枯燥讲解、学生死记硬背应付期末考试的机械记忆教学法的弊端。

3.2.2注重双语教学

外贸企业经济业务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大量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而且业务涉及的单据较一般内贸企业量大、多样、复杂,这些单据中大部分是全英文的。因而,在《外贸会计》课程教学中,双语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案例中的原始单据让学生学习掌握常用的专业术语,使学生能够读懂原始单据,在此基础上进行经济业务核算与账务处理。通过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英语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实现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3.2.3基于校企合作加强实训环节教学

通过校企合作,以企业真实案例为素材,将学生带入外贸企业经济业务的真实情境,通过分析、讨论、研究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可将校内、外实训基地相结合,安排学生利用专周实训或寒暑假时间,为学生提供企业短期实习机会到企业实习,学习处理真实账务,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上纯理论知识讲解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遇到问题时可由校内、校外老师共同指导,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逐步积累实战经验,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外贸会计岗位工作的时间。

3.3考核方式的改革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下以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为依据的考核方式,为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对校内、外实训实习的重视程度,突显实训环节的重要性,应将实训成绩纳入课程考核范围。例如,将期末考核标准结构设置为笔试成绩(期末考试)占50%,实训成绩占(校内实训、校外企业实习)占30%,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占20%。

3.4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外贸会计实践性、操作性强,这就要求外贸会计课程教师既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能,又要具备相应的外贸会计实践经验。因此,一方面,外贸会计教师需要定期参加相关的理论教育培训,并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该领域的前沿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在寒暑假期间,甚至是半年或一年时间直接到外贸企业中去顶岗实践锻炼,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调研活动,以此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更好地教育、指导学生。

参考文献:

[1]郝敏.任务驱动模式下《外贸会计》课程设计与应用[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7):28-31.

[2]杨樱.浅析外贸会计教学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9):97-98.

[3]叶怡鑫.民办院校“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有效教学探索[J].科技视界,2014(9):190+240.

[4]温莉.关于《外贸会计》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6(1):142.

[5]薛茹.论外贸会计在专业领域的层次和地位[J],中国经贸导刊,2010(24):49.

外贸实习论文篇(1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商务往来日益密切,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迅速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大批的高素质对外经贸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其中,通过英语函电与外商进行沟通已成为对外经贸人才必备的专业技能。因此,外贸英语函电作为外经贸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融国际贸易业务与英语商务信函写作为一体,显得尤为重要和实用。

一、外贸英语函电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1.外贸英语函电的特点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通过介绍各种英文信函、传真的格式与结构、常用词汇及写作技巧,使学生能用英文处理进出口业务各环节,如询盘、报盘、装运、索赔等的信函、文件、合同等。该课程通过大量写作练习和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函电写作方法和技巧,并且熟悉外贸各环节的操作流程,提高外贸业务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2.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现状

由此可见,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实用性、技能性、知识性并重的课程。但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教学方法落后。现有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信函词汇、短语、常用表达为主;学生翻译句子,模拟套写信函为辅。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实践运用能力较差。

(2)教学侧重点不明确。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既要求熟悉商务英语的专业术语,又要了解外贸操作流程,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教师很难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

(3)目前大部分外贸函电教材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忽视了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具体案例的实践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改进外贸函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势在必行。笔者在高校从事外贸函电教学多年,通过实践发现改变传统的语法解释翻译的套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引进了案例教学法,将语言学习和外贸实践紧密结合,能够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让学生更真实地掌握通过函电和客户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 of Teaching),是美国哈佛大学20世纪20年代率先推出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听记为辅的传统教育模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典型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手段主要采用以学生为导向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任务解决等。学生通过课前准备(在图书馆、资料室等)查找与案例分析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他们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分享信息、解决问题。

因此,案例教学法实际上融入了交际教学法,把学生置于真实的商务世界,激发他们学习和交际的动机,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估。在这种交际性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信息,具有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不再是中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习的帮助者、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Nunan,1989)。

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在外贸函电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可以让学生在案例的应对策划中获得相关的对外贸易知识点,从而提高理解问题,灵活应对客户来函,处理外贸单证合同的能力。

第二,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外贸情景的差距,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讨论谈判技能,使学生增强了信心,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

三、案例教学在外贸函电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包括了四个环节:选编案例、分析准备、小组讨论、总结评价。

1.选编案例

案例(case)表示情况、事实、实例等含义。通常分成三类:探索性案例(exploratory case)、解释性案例(explanatory case)和描述性案例(descriptive case)。外贸函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培养外贸函电的应用能力,因此,描述性案例比较适合外贸函电的课堂教学。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设计相应案例,并且案例必须要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

在编写案例时可以从教材、报刊、互联网或企业商务文案中进行选择,首先要保证案例的典型性,同时要注意案例的难度要适当,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其次要保证案例的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因为所选材料来自真实的外贸情景,学生通过讨论预演,对将来从事的外贸实务操作有一定了解,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分析准备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学习并不像行为主义所说的是一个刺激反应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与他人的协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逐步建构的过程。一定社会背景下的“情境”与学习密切相联。“可以提供大量真实的学习资源,特别是基于任务和解决问题型的情景,适合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互动的学习环境”。这就为外贸函电课堂中引进情景案例提供了理论依据。

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首先要保证组织实施前的充分准备。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来选择案例。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能启发学生思考,能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能解决外贸实务中的问题。教师在深入研究案例和理解课文的前提下,确定组织形式和方法,在课前要写出案例分析,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策略。

同时,学生也应该在讨论前通过课堂学习、教师讲解、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做好主题准备、专业知识准备等。外贸函电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习惯表达方法,以及外贸实务中的相关知识,都是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实施讨论前的准备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相关信息,真正理解案例情景的意义。

3.小组讨论

案例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讨的积极性。教师作为设计者和管理者,可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该阶段可细分为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配任务,并描述小组活动中所需角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案例。其次,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分配的角色对模拟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以总结最好的解决方法。通过这种生动的形式,学生不仅消化了课文内容,而且学会了如何解决外贸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次,教师作为监督者和顾问,可以将学生的看法进行归纳,提出讨论的重点,引导学生写出相应的外贸回函。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主动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应变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后,各小组可派代表向全班作案例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作小结发言。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4.总结评价

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一方面对案例模拟情况进行总结,讨论每个小组的回函报告,同时可以给出更多的相关短语、例句和范文,实现知识的迁移。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讨论的案例知识点、相关理论进行课后思考巩固,并且修改补充小组的信函报告。这种反复刺激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真实地掌握相关内容的写作技巧、信函表达方法和外贸实务知识。很好地避免了传统函电教学方法里信函写作技巧和具体的外贸流程里的理论脱节,学生只掌握死板的信函写作套路,内容空洞无物的情况;培养了学生深入理解实际外贸情景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交际表达能力。

四、案例教学的实证分析

1.下面以一则关于贸易纠纷的案例作为实证分析的例子,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外贸英语函电中的具体应用。

我国A公司(卖方)于2004年8月26日与美国B公司(买方)达成了一笔58万美元的腌渍猪肠衣交易,付款方式为即期付款交单(D/P),一旦收到B公司传真确认,即可发货。8月27日B公司用传真将合同正本签返,并通知A公司尽快安排装运,当时A公司备有库存,当即备货、订舱,办妥了一切出口手续,并于9月19日回函告知B公司,要求其提供托收银行名称及地址,以便我方托收。

9月19日B公司收到我方传真后当即来电通知我方暂不要装船,并解释说因不了解我货的品质,要求提供样品,并且提到该公司台湾方面的客户买价比该单成交价便宜,意图压价。因我方此时已备货并办好装运手续,因此回函给客户说货已提走,无法退回,为支持对方促销,特降价为55万美元。

9月21日B公司来电再次劝阻我方发货,并重申其台湾客户已从其他地方买到了低价货,并且质疑我方产品的质量和在美国市场的销路。事已至此,A公司进退两难。试问该如何解决?是一意孤行,装船发货;还是根据B公司要求,立即停止装船?两种做法都有风险,那么孰轻孰重,A公司该如何回函解决该贸易纠纷?

2.教学设计:

3.分析讨论

通过以上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可以看出普通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更注重例文的写作格式和常用句型。而如果在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方式,则可以针对案例情景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笔者根据该案例的具体情况,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在授课过程中逐步设问,将全班同学分成了四组,分别讨论案情中可能会出现的两种结果,提出解决方法并且撰写回信。

经过激烈的讨论过程,学生的反馈情况综合如下。

问题一:该贸易纠纷问题出在哪里?小组讨论结果如下:B公司意图违约,多番阻止发货;A公司已备货订舱,办好出口手续,进退两难。

问题二:A公司坚持发货的后果?小组讨论结果如下:①坚持发货在法律上是可行的,因为有合同为证,如B公司拒不接受,A公司可依据买卖合同进行,但即使胜诉,在人力、物力上的耗费都是很大的;②因为是D/P托收方式收款,B公司拒不收货的后果是:A公司无法拿到货款,并且货到不提要收取昂贵的仓储费,还要赔上运费、海关费用等;

问题三:A公司立刻停止发货的后果?讨论结果如下:①依据买方的通知停止装船,并向买方提起因装船所受损失的索赔;②可以减少因坚持发货,买方拒收引起的仓储费、运费、货款利息等损失。

问题四:A公司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讨论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同意A公司立即停止装船发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从本案可以看出,在出口业务中采用托收方式收款,出口方承担的风险较大。在国际贸易支付中,出口方最好要求采取信用证支付方式,以银行信用作担保,使收款有所保障。教师可以根据案例分析比较D/P托收方式和信用证付款的优缺点;给买方回函所包括的要点、措辞的技巧;组织学生分组写出回函。讨论学生习作时,可以举出更多的关于国际贸易支付中的付款方式及相关例句和范文,扩大学生的视野,实现知识的迁移。

同样,外贸函电中询盘、报盘、装运等流程的教学方法和环节都可以依照上述的案例教学法类推。

五、结论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证明,在外贸英语函电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将英语和外贸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外贸信函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外贸实务操作的具体流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并运用到日后的真正的商务情景中。

因此,笔者认为在外贸英语函电课堂中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非常重要,应该鼓励教师多探索,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并且在改进教材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摆脱目前纯课本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实际外贸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秀娟.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课堂[J].国际商务研究,2006,(6).

[2]樊斐然.案例教学法在国际商务函电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9):29.

[3][英]布朗(Brown).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原则[M].吴一安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