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能量计量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3:25

能量计量论文

能量计量论文篇(1)

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量仪表进行联网,实现计量仪表的在线实时数据采集和管理[1]。系统的组成通常由计量检测设备、数据集中器(分站)、用户终端、管理服务器(主站)、管理软件和网络器件等构成,具有能源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等能源计量功能,其输出数据可用于能源统计与能源审计。

一、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各行业开发和使用的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无统一规范标准。因为缺乏国家规范性的指导文件,企业按照自行需求进行设计和开发,能源计量管理系统模式较混乱。许多企业因为没有相关标准或规范的指导而茫然。据浙江省医药化工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调查显示,现阶段企业在能源计量系统由于系统结构、功能模块、数据结构与输入输出报表等多方面的不规范,使得企业在计量器具选择、计量数据采集点设置的规范导致企业能计量与源平衡的不确定性。因为缺乏相关标准或规范,很多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输出政府能源监管部门的需要的各类申报报表(企业耗能设备一览表、企业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能源工业企业能源购销存表、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报表、生产信息报表),误报和漏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政企不一致的状况,使得政府能源监管部门较难统一管理企业的能源统计与审计工作。本文就结合当前中国用能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对系统的设计规范做一些浅层次的探讨与研究。

二、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一般要求和设计原则

1.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设计要求

在设计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时,对设计硬件上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逐步完善。同时,配备的计量器具必须要能在线检定或校准;软件设计要考虑全面,给予必要的完善及升级的空间。

2.确定现场能源计量检测点设置与计量器具配置要求

(1)现场能源检测点确定。用能单位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应能采集行业不同种类能源的数据。所称能源数据,指煤炭、原油、电力、天然气、焦炭、水、蒸汽等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回收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2]。

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点的设置原则是以能够准确和实时采集数据的作为计量检测点,并且要考虑能满足能源平衡、能源统计与审计要求[3]。具体数据采集范围包括:

a)输入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b)输出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c)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使用(消耗)的能源及载能工质;d)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自产的能源及载能工质;e)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科回收利用的余能资源。

(2)计量器具配备率要求。根据GB/T17167—2006标准要求,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点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不低于表1的规定(见下页表1)。

3.合理选用现场能源计量器具

根据GB/T17167—2006标准要求,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所选用的能源计量器具,要依据不同用能设备所耗的能源类型不同,而选用相应的计量器具。所选用的计量器具必须要能提供数计量据输出接口。选用的计量器具除了保证精度要求,也要根据生产工艺、使用环境等条件的要求,进行选择相适应的计量器具。

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的计量器具准确度不低于表2的规定(见下页表2)。

4.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原则

(1)计量器具系统模块。计量器具系统模块的功能是能源计量管理系统与能源供应部门收费端计量数据联网,实时监控一级计量和二级计量能源数据偏差,并将所采集计量数据形成对比图,出现不合理偏差系统立即报警。系统对电能供应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并有报警提示和报警记录。

(2)能源数据采集系统模块。能源数据采集系统模块的功能是自动采集各类能源计量点的实时瞬时量和累计量,采集周期在1分~24小时范围内可调。采集数据项目完全符合能源统计和能源计量管理部门的要求。

(3)采集数据传输、存储、查询系统模块。采集数据传输、存储、查询系统模块应满足实时传输的要求,考虑到数据传送速度,有线传输200米以内可采用双绞线串口传送,超过200米宜采用光纤以太网传送,也可采用无线传输;各采集点数据传输到人机交互界面的时间不应超过1秒。数据输出应满足集中化管理的需要,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查询到所有的能源计量数据输出。能源数据中心服务器实时监控历史数据一般要求保存不少于60天。

(4)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块。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的功能是对能源消耗计量数据进行汇总,并按照系统设定各种能耗定额指标和节能量化指标计算分析,并自动形成对比分析图表。超过指标系统立即报警提示。通过报警提示,企业能够及时发现能源浪费现象和能源消耗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纠正与改进,及时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和能源成本开支。能耗定额指标和节能量化指标主要包括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企业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企业和车间能源消耗定额及用能设备单耗等。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块功能能够对每个产品能源成本、每个车间能源成本和企业能源成本进行监控和分析,并自动形成对比分析图表,用能成本超过预定费用,系统立即报警提示。

(5)报表统计系统模块。报表统计系统模块功能是能够根据政府、各级公司及分公司需要,自动导出所有的各类满足政府能源统计与审计要求的用源申报报表(企业耗能设备一览表、企业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能源工业企业能源购销存表、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报表、生产信息报表等),能源统计报表数据均能追溯到系统计量检测记录。

(6)企业、车间、设备能源管理系统模块。企业、车间、设备能源管理系统模块功能是实时监控企业、车间、设备能源实时消耗量,监控各项用能指标不超过定额指标。超过定额指标经报警提示查找原因,及时进行改进。设备管理系统功能能对重点用能设备能耗状况、负荷率、有效利用时间、开启、停止时间等影响能源消耗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设备的高效、经济运行,减少设备的空载时间和能源浪费的地方。

5.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和维护原则

信息系统应做好防电磁干扰,采集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线,并禁止与强电信号线混敷;与信息系统相连的外网系统应做好防火墙等病毒隔离措施。用能单位应设系统维护人员负责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整体维护;各车间也应有专人负责每天不少于一次的仪表值和信息系统反馈值的一致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系统维护人员。

三、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工作成效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3月,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上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制定了《医药化工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系统》联盟标准,建立了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的管理模式,实现能源计量管理标准化。通过近一年的标准实施表明,统一规范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工艺过程中的能源计量数据的分析和研究的正确必可靠性,为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改节能效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真正发挥了能源计量数据的功效。其次应用能源管理的科学方法,结合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通过精确计量,自动采集能源量值数据信息,对能耗数据进行计算汇总、图形对比、经济分析、量化评价,控制能源消耗,节约了能源成本开支,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水平。例如,浙江省重点试点企业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发酵车间经过对蒸汽消耗数据的分析,将灭菌工艺由原来的间歇消毒改为连续消毒,使车间每月蒸汽消耗量下降30%。精馏车间强化循环水温差管理,优化了操作参数,耗汽量从原来6吨/小时下降为4.5吨/小时,循环水用量从910吨/小时下降到450吨/小时,使该车间每吨产品能源成本下降15%。通过考核,公司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6%。

为了扎实推进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对企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规范、有效、科学的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规范企业能源计量与管理,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家依法实施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能量计量论文篇(2)

电能计量是现代电力营销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电能量结算是依靠人工定期到现场抄读数据,在实时性、准确性和应用性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而用电客户不仅要求有电用,而且要求用高质量的电,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因此提高电力部门电费实时性结算水平,建立一种新型的抄表方式已成为所有电力部门的共识。再加上供电部门对防窃电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系统是将电能计量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的系统。它克服了传统人工抄表模式的低效率和不确定性,推进了电能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1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系统的构成和特点

典型的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系统主要由前端采集子系统、通信子系统和中心处理子系统等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1前端采集子系统

按照采集数据的方式不同,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系统可分为本地自动抄表系统和远程自动抄表系统两种。

本地自动抄表系统的电能表一般加装红外转换装置,把电量转换为红外信号,抄表时操作人员到现场使用便携式抄表微型计算机,非接触性地读取数据。

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由电子式电能表或加装了光电转换器的机电脉冲式电能表构成系统的最前端,它们把用户的用电量以电脉冲的形式传递给上一级数据采集装置。目前实际应用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大多采用两级式数据汇集结构,即由安装于用户生活小区单元的采集器收集十几到几十个电能表的读数,而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下的集中器则负责定期从采集器读取数据。

1.2通信子系统

通信子系统是把数据传送到控制中心的信道。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以及成本要求,通信子系统的构成有多种方案。按照通信介质的不同,通信子系统主要有光纤传输、无线传输、电话线传输和低压电力线载波传输等四种。

光纤通信具有频带宽、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以及抗干扰性强等特点,适合上层通信网的要求。但因其安装结构受限制且成本高,故很少在自动抄表系统中使用。

无线通信适用于用户分散且范围广的场合,在某个频点上以散射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其优点是传输频带较宽,通信容量较大(可与几千个电能表通信),通信距离远(几十千米,也可通过中继站延伸)。目前,GPRS无线通信网络为无线抄表系统的实施提供了高效、便捷、可靠的数据通道。主要缺点是需申请频点使用权,且如果频点选择不合理,相邻信道会相互干扰。

租用电话线通信是利用电话网络,在数据的发出和接收端分别加装调制解调器。该方法的数据传输率较高且可靠性好,投资少;不足之处是线路通信时间较长(通常需几秒甚至几十秒)。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利用低压电力线作为系统前端的数据传输信道。其基本原理是:在发送数据时,先将数据调制到高频载波上,经功率放大后耦合到电力线上。此高频信号经电力线路传输到接收方,接收机通过耦合电路将高频信号分离,滤去干扰信号后放大,再经解调电路还原成二进制数字信号。电力线载波直接利用配电网络,免去了租用线路或占用频段等问题,降低了抄表成本,有利于运营管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如何抑制电力线上的干扰,提高通信可靠性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3中心处理子系统

中心处理子系统主要由中心处理工作站以及相应的软件构成,是整个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系统的最上层,所有用户的用电信息通过信道汇集到这里,管理人员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作出相应的决策。如果硬件允许,还可直接向下级集中器或电能表发出指令,从而对用户的用电行为实施控制,如停、送电远程操作。

2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的现状

2.1电能表

传感器、自动化仪表以及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得无论是机电脉冲式还是电子式电能表已能够较好地满足当今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的需要。预计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系统的终端采集装置将以机电脉冲式电能表和电子式电能表两种仪表为主。

2.2采集器和集中器

采集器和集中器是汇聚电能表电量数据的装置,由单片机、存储器和接口电路等构成,现在已经出现了较成熟的产品。

2.3通信信道

通信子系统是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中的关键。数据通信方式的选取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特点、用户用电行为、技术水平、管理体制和投资成本等因素。国内外对于不同通信方式各有侧重,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电力系统包括配电网络较规范、完备,所以低压电力线载波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我国,受条件所限,较多使用电话线通信。近来,随着对扩频技术研究的深入,低压电力线载波中干扰大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因此,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方式在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中的应用有逐步推广的趋势。

3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3.1电力线载波通信

电力线载波通信,是将信息调制为高频信号(一般为50~500kHz)并叠加在电力线路上进行通信的技术。其优势是利用电力线作为通信信道,不必另外铺设通信信道,大大节省投资,维护工作量少,可灵活实现“即插即用”。目前,国内10kV以上电压等级的高压电力线载波技术已经较成熟,但低压电力网络上的载波通信还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3.2无线扩频通信

扩频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方式,把发送的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扩展信号的频谱,通过相关接收,用相同的频码序列解扩,最后经信息解调,恢复出原始信息。扩频通信距离一般可达几十千米,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抗干扰能力较强,因此具有较强的安全保密性。扩频技术在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系统的典型应用方式是:采集器通过电力线载波把数据传至集中器,再由设置在集中器附近的扩频电台把数据发送给中央处理站的接收电台。

3.3复合通信

在应用于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系统中的所有通信模式中,各种通信模式都有优缺点,任何一种采用单一通信技术的方案均很难完全满足需要。为解决这类矛盾,提出了复合通信方案。

复合通信方案是在自动抄表的不同通信阶段采用不同的通信方式,组成实现电能自动抄表的复合通信网络。在数据传输量不太大、传输距离较近的底层数据采集阶段(电能表到采集器,采集器到集中器),可以采用如红外、低压电力线载波甚至点对点的通信方式;而在集中器到中央处理站段,则可采用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信等。选择什么样的复合方式,需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考虑。混合使用的各种通信方式之间要有很好的相容性,不能相互干扰,这其中涉及到运筹学、最优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与设计。

3.4自动抄表的安全性

自动抄表的安全性主要包括自动抄表过程的安全性和中心处理子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系统的抄表过程是分散的采集器、集中器与中心处理站间交换数据的过程。通信中既要保证所抄数据的安全、可靠传输,又必须确保中心处理子系统不会受到来自传输网络的意外攻击。

能量计量论文篇(3)

2改进思路

对于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确定通过重新梳理工作流程、规范管理制度的方式保障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避免工作交叉;通过以“大仓库、大配送”总体部署,围绕“标准设计、定额存储、动态补仓”供应策略为依据,建立电能计量设备储备定额管理机制,实现动态补仓机制,解决以项目申购采购供货周期长、项目物资无法共用,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建立电能计量仓储管理机制及物资属性库区,电能计量设备的出、入库有据可循,解决无供应商送货计划、无各生产部门及区局配送计划、仓库积压但无可用(检定合格)设备的问题;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功能优化,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贯通,提升信息系统对于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支持。

3改进措施

3.1优化管理流程为了避免业务工作的交叉,保障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管理部门对电能计量设备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新工作流程主要将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和信息系统结合开展工作,通过计量检定系统、物资系统、营销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各业务系统间协同开展工作,实现一站式作业,提升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效率,保障电能计量设备供货的及时性和规范性。新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新流程改变了当前电能计量设备管理过程中需求申报、采购、检测(质检、检定)、配送、领用、安装的顺序管理,实现定额管理、采购和发码单据同步开展;改变多个部门需要反复沟通的问题,市场营销部上报年度电能计量设备储备定额后,直接以储备定额为依据进行补仓采购并授予条形码。

3.2规范管理制度管理部门同时明确了电能计量设备的管理要求,规定了各流程环节的工作时限及各岗位管理职责,改进了电能计量设备管理业务规则,明确了各管理节点岗位职责,具体如下:(1)优化品类,动态补仓。为缩短电能计量设备采购周期、解决项目物资无法共用,电能计量设备采购储备定额管理方式,由市场营销部上报年度电能计量设备储备定额量,物资部门以储备定额为依据实现动态补仓配送及动态补仓采购。(2)到货档案。采购设备到货仓库后,由该仓库仓管员2天内办理到货档案批次,并抽样送检。(3)检测(抽检、检定)。物资部门办理到货批次并送检后,由检测单位制定检测计划并安排检测工作,检测完成后通知仓管员回库。(4)配送至各生产部门及区局。各生产部门及区局发起补货需求后由仓管员2天内完成物资的配送工作。(5)补货规则,按电能计量设备采购四级补仓机制。各使用单位提出补货需求时,仓管员检查成品仓物资是否满足,满足则直接从成品仓进行补货配送;如成品仓不能满足则检查待检定仓物品量及检定计划;待检定仓物品无法满足则从待检仓进行补仓进行检定;当待检仓无法满足时检查同合供货情况,通知供应商送货或提交待检仓补仓采购需求。

3.3规范仓库管理规范物资仓库物资存储区域,划为仓库为待检区、检测区、换货区、成品区,电能计量设备存放仓库规范:电能计量设备到货后由仓管员存放至待检仓;由检测单位检测中的设备存放至检测区,检测不合格的物品存放至换货区,检测合格的物品存放至成品区,成品区的物品方可配送至各生产部门及区局安装使用。各生产部门及区局发生领用需求时,首先开具移库、配送各部门急救包的“营销计量仓”仓。这样既保证了仓库管理员账实一致,清晰掌控仓库各状态物资库存情况,保证物资供应及补货,又同时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沟通效率。

3.4明确工作界面,优化信息系统功能明确工作界面,市场营销部负责营销项目下达及年度储备定额修编、物资部门负责物资供应、计量中心负责设备检测;各专业管理系统(物资系统、计量检定、营销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根据新电能计量设备业务管理流程需求进行系统功能的优化,实现几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及业务贯通。物资系统中可以自动依据一级仓、急救包的库存及年底电能计量设备定额自动提醒补货,物资部管理员实时根据系统的补货提醒进行补仓配送或补仓采购;到货后由仓管员收货、建立到货档案批次并抽样、送检;系统自动将抽取的样品及到货物品信息同步至计量检定系统,由检测部门检测负责人安排检测工作;检测完成后检测结果同步至物资系统;由仓管员将检测合格物品移库至成品区,成品区物品按需移库、配送至各生产部门及区局营销计量仓;各生产部门及区局根据营销系统供电服务订单情况维护工单,工单信息包含需求物资信息;工单建立完毕后自动同步至物资系统的营销计量仓管理员的领料待办提醒;营销计量仓管理员根据工单物资需求发送实物并办理领用手续;已领用电能计量设备同步至营销系统进行安装运行。

3.5建立电能计量设备生命周期档案库物资状态贯穿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全过程,已签合同未到货、已到货未抽检、抽检中、抽检不合格、整批换货中、抽检合格、强检中、强检不合格、零散换货中、强检合格、已配送、已领用,运行中、已拆卸、已报废各状态物资一目了然。

4取得成效

通过对电能计量设备管理模式的优化,解决了历史上信息不能共享、项目物资不能共用导致库存积压但无项目需求可用设备、工作人员沟通繁琐、无检定计划、无补货计划、无配送计划,无库存跟踪等问题,重新规范了电能计量设备管理过程,优化了管理流程、提升了管理效率。(1)集中的储备管理策略,有效保障物资供应及时性。电能计量设备通过储备方式进行管理,围绕“标准选型、定额存储、动态补仓”供应策略,根据全局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储备方案,并按照储备方案和实际用料需求进行实物采购和储备。改变以往按实际领料项目申购的分散管理的混乱现象,实现集中式的管理;同时,在储备方式的基础之上,制定完善的领用管理规范,破除以往领用项目难以互通的壁垒现象,形成补仓采购运作机制(资金预算、采购支付、核算机制),有效保障物资供应及时性,提升库存物资周转率,减少工程余料(定额物资)产生,提高资金使用率。从而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设备质量。(2)优化物资品类,降低采购成本。补仓采购机制的关键任务包括:标准选型及品类优化;颁布定额储备方案;落实财务预算;动态补仓机制;建立领用机制;JIT项目里程碑节点衔接;仓库分级管理;业务流程梳理及信息系统支撑。其中标准选型及品类优化是开展补仓采购工作的坚实基础,电能计量设备从以往的130多种品类优化至80种,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仓储物资种类和补仓采购成本,充分发挥补仓采购管理模式的优势,提升资金的集成效益和物资服务水平。(3)规范“先抽检、后入库”运作模式,归避财务风险,保障在库设备质量。将以往“先入库、后抽检”调整为“先抽检、后入库”模式,解决以往供应商货到仓库后,由仓管员直接办理入库单,待入实物账、财务账后再进行抽检,存在的在库物资未抽检付款供应商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问题、检测不合格换货难的问题,从而归避财务风险、保障在库设备质量,缩短设备供货周期,减少在库设备量,提高仓库周转率,降低仓库管理成本。(4)补仓采购机制,缩短供货周期,减少需求误差,降低采购风险,物资供货及时率达100%。仓库结构优化为一级中心仓加急救包,根据各品类物资储备定额量,实时监控各使用单位急救包在库物资情况,自动发起补货需求,仓管员检查成品仓物资是否满足,满足则直接从成品仓进行补货配送;如成品仓不能满足则检查待检定仓物品量及检定计划;待检定仓物品无法满足则从待检仓进行补仓进行检定;当待检仓无法满足时检查合同供货情况,通知供应商送货或提交待检仓补仓采购需求。实现物资需求直接从急救包领用。提升了物资供货的时效性,减小需求误差,降低采购风险,有利于提升物资需求准确性以及计量设备管理水平。(5)己构建流畅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规范性。制定了电能计量设备管理管理要求,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界面,梳理清晰的电能计量设备管理流程并进行优化提升,使得电能量计量设备的管理能够畅通、高效。(6)全生命监控计量设备管理过程信息。通过梳理和规范电能计量设备的管理,对电能计量设备全生命管理过程的各个业务环节进行业务梳理,明确时效性要求的管理指标,保障电能计量设备的采购、检测、配送等工作有序、顺利开展;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全生命周期过程进行监控,实现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联动与共享,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及减少数据的重复录入,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7)条形码规范化管理,单个设备管理过程清晰了然。梳理规范各类电能计量设备条码规则,合同签订环节生成条码,供应商按码生成并贴码,单个设备系统档案及实物唯对应,解决以往无法掌控到单个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情况,通过实物标识实现。图3为计量物资全生命周期信息展示平台示意图。(8)建立档案批次管理机制,保障在运行设备的精确可靠、稳定性。同批到货设备建立档案批次,在运行设备抽检根据单个设备的运行稳定性跟踪该批次设备的运行情况,大大保障在运行设备的精确可靠,解决以往运行抽检只能针对单个设备进行检测、更换,无法针对整批同属性设备的质量跟踪。(9)实现电能计量设备管理的效率、成本、服务的最优化。通过以上从管理制度、管理规范、部门职责、信息化实现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和优化,已基本实现电能计量设备管理的效率、成本、服务的最优化。

能量计量论文篇(4)

近年来,我校对人才培样计划的实践环节内容进行了修订,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了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同时,制定了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其中包括《实习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规范执行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试行条例》、《学生实习工作试行条例》、《毕业设计双向选择制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标准》、《特优论文评选的有关规定》等管理文件与制度。这些制度的执行,使毕业设计的管理有章可循,各学院根据学校的规定制定出适合本专业特点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使管理针对性更强。

二、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并实施毕业设计双向选择制度

为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也为了增强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引入竞争机制,我校从2004年起试行毕业设计(论文)双向选择制度,制定了《实施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双向选择的指导性意见》。2005年我校在毕业设计中试行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制度,各学院根据要求编印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册》,信息册中包括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研究方向、近三年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以及本年度拟开题目、近三年来的科研情况、对学生的承诺等内容,在毕业设计开始前的一个学期末提供给学生选择。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题目结合自己的兴趣申报指导教师,教师根据自拟辅导的人数和对学生的了解选择学生。近年来大部分专业学生能够基本满足志愿,但也出现了有的教师“供不应求”,另外一些教师“门庭冷落”的现象。这种双向选择的方式给学生的毕业设计以更大的开放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目前,全校各专业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现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三、立足于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实行毕业设计的督导检查制度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在受到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如何加强全过程监控以保证这一教学环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们实施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跟踪督导检查制度,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务处对各学院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发挥本科教学督导组专家的督导、评判和参谋作用。督导组成员除了听取专业负责人口头汇报外,还深入第一线,查阅相关管理文件和材料,到设计场所、答辩场所实地检查,广泛接触师生,收集第一手信息,填写相关检查表,做出总结。督导组的检查主要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一是实习阶段,重点检查包括实习时间、地点、组织形式、实习成果以及院系对毕业实习的评价等内容。

二是选题阶段,重点检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确定方式、指导教师信息册的建立情况、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体系的建设情况、双向选择制度的实施情况、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情况等。

三是设计或撰写论文阶段,重点检查院系对指导教师辅导学生的要求、指导学生的方法、进度及时间要求、学生就业对毕业设计的影响情况及如何处理等。

四是答辩阶段,重点检查毕业生答辩资格审查制度或规定及其实施情况、答辩委员会的组成情况、答辩程序、时间要求、答辩评分标准或评分细则、成绩评定的方法、学生成绩分布情况等。检查方式采用学院自查和督导组抽查相结合,检查形式包括到设计现场检查学生进度、召开师生座谈会、听取专业负责人汇报、参加答辩会等。

五是后期督查阶段,安排在答辩结束后一学期。按比例抽查各专业毕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提出对选题、培养功能和质量、评分等方面的评价,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与督导组给出成绩的符合度。

以上五个检查环节贯穿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真正实现了闭环控制。通过几个学年的检查,发现了各专业一些好的做法,及时通过教学例会介绍给其他专业。对于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向学院提出整改建议。很多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实施了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如:采矿工程专业针对毕业生人数少、指导教师实际经验丰富、实验设备先进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结合工程实践进行选题,辅导管理过程严格,答辩重视能力考核;机械工程学院制定了严格的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制度,学院的巡视检查组对每个专业进行中期检查,对中期检查时没有达到规定进度要求的巡视检查组要跟踪检查,小组答辩时发现工作量不足或未达到专业培养要求的到学院大组再进行一次答辩,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四、立足于发现创新人才、积累科研后备军,制定优秀和特优毕业设计(论文)评选制度

学校教务处每年从各专业评选一定比例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发现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或与教师科研项目结合的题目,从中发现创新成果,并将摘要汇编成册用于交流。这项制度实施十年来,从中发现了许多难度较大、引用新技术、体现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设计题目。从2006年开始,我校又实行了特优毕业设计(论文)评选制度,根据从各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中推举的题目,经过校内专家、省内相关专业专家、国内同类院校专家的三轮评审,优中选优,从选题、论证、内容、规范性、创新性等五个方面给以百分制考察,其中对创新性的要求占到了近50分。经过层层选拔,最终选出10篇特优毕业设计(论文),对毕业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评为优秀和特优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信息进入教师基本信息数据库中,作为教师评优、评奖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从今年起,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全过程的真实有效性,学校开始试行特优毕业设计(论文)的预申报制度。申报特优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提供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预申报表和指导教师信息表,还要提交设计或论文进行当中的相关影像资料。督导组要参加预申报特优设计(论文)同学的答辩会,做出相应评价。用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来保证特优设计(论文)真正来自学生的实际训练过程。

在评选过程中,我们摈弃了按照学院分配名额的平均主义思想,鼓励科研水平高、反映创新能力的成果脱颖而出。去年的评选中,两个毕业生人数较少的学院在10个特优毕业设计(论文)中占了4个,而一些大的学院则榜上无名,这一结果,也促使全校各学院积极组织申报特优工作。

从去年评选出的特优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来看,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创新性实验或运用到工程实际中是特优设计(论文)的共同特点。例如,一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利用单片机原理,设计并编写了比较完整的能实际运用在车模控制中的软件,做出了合理的分析和设计,学生还根据车模的控制要求自学了模糊控制理论,在编程中实现了模糊控制。该设计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自学新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的车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车模竞赛并获奖。

能量计量论文篇(5)

2基于建筑节能标准估算节能量

2.1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估算节能量的成立条件

节能量是指节能改造之后建筑物能耗的减少量所反映出的收益增加量。依照建筑节能标准,确定节能量,需明确计算、分析条件,方能进行。如:拥有100%的能耗基准值的内容,建筑所有的节能要素都要被算在内。以居民建筑为例,东北地区主要的节能要素是采暖,而南方地区主要的节能要素是空调能耗,不同地区选取的节能要素是不同的。

2.2举例说明

以大连富豪小区为例,该居民建筑所处严寒地区,其节能设计标准为JGJ26-1995,节能目标50%,基准值和能耗标准与传统节能要素能够相互配合,节能要素是采暖能耗、成立条件是全空间、全时间。在计算节能量时,技术人员统一调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资料显示,居民为获得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会按照假定方案,消费采暖能耗,并使用相应的设备系统,如电、水、空间能量等。围绕建筑的设计标准和现实建筑情况,对建筑所属的集中供热系统设备进行能量考核发现,同一地区,居民建筑的平均能效没有较大差别,与节能百分比完全相符。综上分析,大连富豪小区完全符合节能设计标准估算节能量的条件,以整个小区建筑面积为5300×104m2来计算的话,节能设计能耗为50%,则该小区的居民建筑的平均耗能为24kgce/m2,用它来估算居民建筑的节能量。再加上供热系统官网系统的运行功率、热源的传播效果、建筑功能设计的配合度等因素的影响,便可准确估算出整个富豪小区的年节能量为53.23×104tce,且相关指标数据在标准范围内。分析上述案例可知,建筑的节能设计要素大体相同,无非是采暖能耗和空调能耗,电、水、空间的能耗都是固定的,不会随着地区建筑的变化而变化。与居民建筑相比,公共建筑在节能设计方面,考虑的问题和因素更多,依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提出的观点可知,只要按照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施工,保证其室内环境参数、结构指标在标准范围内,其节能量不会少于建筑总节能量的50%。从这一点看,以节能设计标准为节能量的估算依据是相对科学的,因为在一个计算公式中,标准是不变量,节能设计、节能要素是变化量,节能量是因变量,这种估算方式,符合统计科学。

能量计量论文篇(6)

1.1 提高计划审批的效率能够带来经济效益

在电能计量管理运行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的过程中,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检验计划,为了提高计划审批的效率,可以借助网络实现相关领导对相关计划的查看与审批,消除计划审批延迟给计划工作进度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审批延迟所带来的各种隐性经济损失。

1.2 提高信息运用的效率能够带来经济效益

工作人员在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管理中沟通、协调与控制是最为基本的联系,而这些在系统中都得到了良好的实现。知识管理主要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在正确的时间中将正确的知识传递给正确的人,从而实现企业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提高企业信息的运用效率,提高企业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

1.3 实现自动化能够带来经济效益

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管理系统中包含了大量的自动化手段,能够对部分人工信息加工过程进行替代;系统中包含的各种功能降低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强度,从而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高。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管理系统能够节约的时间能够重新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将会产生非常大的效益。

2 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管理系统的设计

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管理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为实现数据流向着软件结构与数据结构的转变,其中软件结构设计的任务为按照功能对复杂的系统进行模块划分,实现模块之间的层次结构与调用关系,对模块间的接口进行确定,对人机界面进行确定;数据结构设计的任务为描述数据特征、确定数据结构特性、设计数据库。

2.1 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2.1.1 设计的原则

(1)先进性的原则。用户在程序操作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 IE 浏览器,在操作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客户端程序的安装过程,而且在运行的过程中维护非常简单。系统中所采用的是网络版数据库,确保数据在保存的过程中能够具备安全性,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传递技术、工作流技术、容错技术等实现智能化信息集成系统的建设。

(2)安全性原则。在对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网络具有安全保障系统,从而实现对网络安全的保障与保密。通过各种非常先进的软硬件等技术手段实现网络中传输、数据、接口等方面的安全。

(3)通用性原则。系统需要实现通用管理平台的构建,要对电力系统各电能计量装置档案编制都实现适应,系统所提供的流程管理功能、检验计划功能、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等能够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

(4) 逐步性原则。在系统设计与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遵循SSAGF 原则,要先从简单的入手,逐步向着不同的深度与广度进行推进,实现从小到大、从简到繁,通过对项目的不断完善确保其安全与可靠,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1.2 系统的逻辑框架

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管理系统中所采用的模式为 .Mvc三层架构模式,通过该模式实现对应用程序的开发与部署。其中,视图指的是统一的用户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与交互访问等方式实现信息的获取;访问请求指的是统一的结构调用方式,实现用户请求与系统请求的封装,并转发到业务处理层组件中;业务逻辑指的是业务层中不同业务功能模块与系统支持模块的实现;数据访问指的是对数据进行访问所采用的方法;分析图表指的是为电能计量装置检验数据与历史数据提供模型与算法。

2.1.3 技术路线

第一,在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的过程中要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通过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技术和 UML 建模技术实现系统的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提高系统的规范性、可靠性,实现系统开发效率的不断提高。第二,选择能够对系统各个阶段工作的一体化进行支持的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工程工具,实现了对应用功能的开发与搭建。第三,利用三层体系架构--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结构实现体系结构的设计,实现关键业务兵法访问速度的提升。

2.2 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

2.2.1 检验计划管理方面的设计

检验计划中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检验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为实现计划的制定、审核与审批流程方面的管理。依据计量装置检验周期与检验周期规则的不同,能够自动的生成检验计划,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手工的调整。上传的检验数据能够实现计划完成情况的自动确定,同时对各种没有完成的检验计划进行提醒与生成,并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

2.2.2 现场检验数据管理方面的设计

检验数据中包含的内容包括现场检验作业指导书、技术规范中的规定数据项目等。检验数据在采集的过程中主要的采集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监测仪器对数据进行采集,数据采集完成之后在检验设备中的 MMC 或者 SD 卡中进行保存;第二,利用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 PDA 对数据进行填写;第三,利用纸张对现场数据进行记录。

2.2.3 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评估管理方面的设计

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评估管理主要的作用是对计量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状态数据进行管理,对计量装置运行中的异常状态数据进行新增、修改、删除、审核与存档。

2.2.4 权限管理方面的设计

权限管理是系统安全性最为基本的保障。通过基础平台中的相关的权限管理功能对权限组进行划分、对人员进行授权、对模块进行授权等,同时还能够对数据字段进行授权。权限管理能够实现系统功能层次的一目了然,提高系统的功能性与数据的安全性。

能量计量论文篇(7)

2软件流程

本计量管理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下面分别对各部分的功能及流程进行介绍。

2.1医疗设备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医院内医疗设备种类及数量较多,使用科室较为分散,经常出现设备转借其他科室的情况,这就使医疗设备的在用管理极为不便,常出现无法确定某件医疗设备处于何处的情况,到年检的时候经常出现漏检的情况。该模块主要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医院中,每一件医疗设备都有固定的编号,系统数据库中存有该医疗设备的设备名称、使用科室、在用情况、年检周期、规格型号、出厂编号、生产厂家、使用人、维护人、检测单位等信息。对于新进设备,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编号,该编号为固定唯一的,这就保证了管理的单一性。同时,新进设备的基本信息需要录入系统,将其名称、使用科室、在用情况、年检周期、规格型号、出厂编号、生产厂家、使用人、维护人、检测单位等信息存入数据库,保证在医疗设备年检计量管理模块及医疗设备日常维护计量管理模块中可以查询到该设备的信息。当科室中有设备需要报废停用时,科室填写报废申请,在管理系统中将在用情况改为报废或停用,并将该设备移出日常管理状态,这样在计量管理模块及维护计量管理模块中就无法查询到该设备的信息,避免了废弃设备在下次计量年检时依旧被记录为需检,造成浪费。设备存在转移到其他科室使用的情况时,需将使用科室修改,保证了对每台设备使用地点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

2.2医疗设备日常维护计量管理模块

在医院日常运营中,每天都会有医疗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过去医院内对医疗设备的日常计量重视不够,设备维修后不进行计量检测,只要设备能够工作就认为已维修完成,但经常会出现维修后的设备检查结果出现偏差的情况。而现在医疗设备的日常计量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维修后的医疗设备需要工程师对其进行计量检测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了保证维修后设备的运行情况能够得到追踪记录,本计量管理系统别设计开发了医疗设备日常维护计量管理模块,该系统可对医疗设备的维修情况及维修计量检测后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当科室有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后,通过电话将设备的编号、使用科室、设备故障等情况上报给设备维修工程师,工程师根据编号、使用科室查找到设备后,将设备故障情况记录到系统,维修状态设置为待修,并分派维修人员。维修系统连接到墙上大屏幕,所有维修工程师都可以看到各自需要维修的设备名单,这样可保证故障设备得到及时维修。当维修完成后,相应维修工程师将维修结果添加到系统中,维修状态设置为已完成,并对是否进行日常计量进行选择,以便后期追踪检查。

2.3医疗设备年检计量管理模块

医院内所有的医疗设备都需要定期进行计量检测,需要计量部门出具检测合格证。而每类设备检测周期均不同,有半年期、一年期。每类设备检测部门也不同,分为省级计量院和市级计量所。同时,医疗设备的使用科室较多,经常会出现漏检的情况。计量管理系统结合设备在用情况系统,将每台设备的计量情况,特别是上次年检日期及年检周期记录在数据库中。通过查询系统可以查询到到期应检设备的名单,这样就避免了仪器漏检的情况。并且每年计量检测后各设备的检测证书号也存于数据库中,当其他部门进行检查时可以快速查询到证书号及检测情况。

能量计量论文篇(8)

引言

电能表自动抄表简称ARM(AutomaticReadingMeter),是供电部门将安装在用户处的电能表所记录的用电量等数据通过遥测、传输和计算机系统汇总到营业部门,代替人工抄表及一连串后续工作。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电能计量、电费核算及收缴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已成为用电企业的重要课题;而目前我国电能数据的采集基本上为手工抄表,需要抄表人员走家串户,每月或每两月抄一次,再通过微机或手工制作的电费单催缴用户电缆,存在着错抄、漏抄、估抄等问题。自动抄表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无线抄表系统则是自动抄表系统中种较优的方式。该系统的实现是迈向配电自动化的第一步,并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用电管理的水平。

一、系统硬件构成

这套电能计量装置无线抄表系统包括2块SA68D11无线数传模块和1片ATMEL公司生产的AVR系列AT90S2313单片机。模块有来实现无线数据传递;单片机用来进行数据采集作一些相应的处理。系统硬件框图如图1所示。

图1中,8路脉冲输入信号来自8个单相脉冲电能表。工作时,单片机只需定时测量输入的脉冲,再根据脉冲数与用电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可得到用户的用电量。

图1中虚线框内的单片机数据采集部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软件的编辑可实现数据采集、数据保存、数据发送和控制命令的接收以及其他数据掉电保护等重要功能。本系统采用的AT90S2313单片机构成图1中虚线框内所有功能模块。它内含2KB的FLASH存储器;128字节片内EEPROM、128字节片内RAM和片内模拟比较器;8位和16位可预分频定时器各一个;中断源11个(中断优先级已定);全双工的UART以及可编程的WatchDog定时器等。在本系统中,单片机的资源分配为:T1作为时器,实现单片机对脉冲量的定时采集。模拟比较器检测系统交换电源工作是否正常。一旦发生掉电情况,模拟比较器中断标志位就被置1,在主程序中不断检测这一位;一旦检测到该位为1,则立即将数据写入EEPROM中保存。从掉电到保存时间很短,在这段时间内靠滤波大电容储能供电。在储能放完之前,将保存数据工作完成即可。EEPROM存储器用来保存单片机所测的脉冲数和单片机的地址等一些重要装饰。WatchDog定时器防止单片机“死机”或“跑飞”。串行口UART实现单片机发射/接收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

在本系统中,数据的无线传递是通过无线数传模块实现的。为了使模块与单片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正确,必须严格按照计算机(单片机)与模块间的传输格式进行数据传送。模块的输出电平为TTL电平,它可与AT90S2313单片机直接连接。与计算机连接时间需接一个RS-232C电闰转换芯片。模块与单片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速率为9600b/s,采用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的格式,与AT90S2313单片机的通信接口方式完全相同。计算机和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格式为:

标志字节D7H控制字节M数据或参数字节

第一个字节为标志字节,其值为十六进制数D7,作用是标志数据传送的开始。第二字节为控制字节,当第二字节小于等于48(30H)时,其值代表传送数据长度。后面字节为数据,当第二字节大于48(30H)时为控制字,后面不再跟数据和参数。模块传给计算机时带CRC校验字节防误措施。

二、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二大部分:一是数据采集部分,是以AT90S2313单片机与核心的汇编语言的设计;二是PC机通信软件的设计部分。这里要介绍AT90S2313单片机的汇编语言设计问好。其软件设计思想是采用模块化编程,即系统的总体功能由各子程序完成。主要的子程序有定时器中断、数据算是和接收发送中断服务程序等。

1.单片机初始化部分

主程序部分首先对单片机进行初始化,其包括堆栈指针设置;端口的工作方式设置;定时器的预分频系数和初值设置;串行通信的控制寄存器和波特率寄存器的设置;看门狗定时器的周期及初值设置;单片机的地址设置;开全局中断等,其流程图如图2所法。初始化子程序如下:

start:

lditmp,$d9;设置堆栈指针

outspl,tmp

clrtmp;设置B口、D口为输入且不带上拉

outddrb,tmp

outddrd,tmp

outportb,tmp

lditmp,2;设置定时器分频系数及定时器赋初值

outtimsk,tmp;定时周期为6.4ms,开定时器中断

lditmp,timerT

outtccr0,tmp

lditmp,$d8;允许接收中断和发送中断

outucr,tmp

lditmp,baud;设置波特率为9600baud

outubrr,tmp

lditmp,watchT;设置看门狗定时器的周期及初值

outwdtcr,tmp

lditmp,$0a;设置模块比较器工作方式

outacsr,tmp

ldir26,address;给单片机赋初始地址

lditmp,$2d

stx+,tmp

lditmp,$d0

stx+,tmp

lditmp,$77

stx+,tmp

lditmp,$07

stx+,tmp

lditmp,$02

stx,tmp

ldir26,figa0;清所有标志位

clrtmp

stx+,tmp

stx,tmp

sei;开全局中断

2.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

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主要是测量各电表的脉冲数。由于电表输出脉冲宽度为80ms,其误差为±20%,即最窄脉冲宽度约为64ms,最宽脉冲宽度约为96ms。因而本系统设计的定时时间为6.4ms,为了抗以免发生脉冲误计,采用了数字滤波的方法,要求脉冲输入的引脚电平连续保持10次为高电平时才计1次脉冲,避免了窄脉冲的干扰引起的误计。

3.串行通信接收和发送中断服务程序

串行通信的接收中断和发送中断服务程序主要完成单片机和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其中接收中断服务程序主要是接收从上位机传来的各种命令,发送中断服务程序是单片机对上位机的各种命令的响应,如上位机叫单片机发送地址等。接收和发送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如图3和图4所示。

4.数据处理子程序

数据处理子程序是软件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它通过对串行通信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并转入相应的子程序。由于要实现上位机对单片机的控制,自行规定了一些控制命令。为了不与模块和计算机(单片机)之间的控制命令传输格式相冲突,自行规定的一些控制命令都采用数据传送的方式传送,有别于命令传送方式,因此开始字符小于30H。

5.片内EEPROM操作子程序

片内EEPROM操作子程序包括对EEPROM的读操作和写操作。其中读操作是在主程序初始化后进行的,写操作是在掉电时由模拟比较器产生的标志被主程序查询到而进入的。这一部分内容虽然不多,但对于数据的保存和恢复非常重要,因为系统一旦开始工作后,它所记录的数据是绝对不能丢失的。

EEWrite_seq:;对EEPROM的写操作

.defEEwtmp=r24

.defEEdwr_s=r18

.defcounter=r22

sbicEECR,EEWE

rimpEEWrite_seq

outEEAR,Eewtmp

outEEDR,Eedwr_s

sbiEECR,EEMWE

sbiEECR,EEWE

inEewtmp,EEAR

incEewtmp

ret

EERead_seq;;对EEPROM的读操作

.defEErtmp=r24

.defEEdrd_s=r0

sbicEECR,EEWE

rjmpEERead_seq

outEEAR,Eertmp

sbiEECR,EERE

inEEdrd_s,EEDR

inEErtmp,EEAR

incEErtmp

ret

值得注意的是,AT90S2313单片机的片内EEPROM被分隔为一些连续的单元。对EEPROM的读写都必须从每个单元的初始地址开始,否则不能正确完成对EEPROM的读写。因此,在主程序中要进行EEPROM的读写操作时,都是从EEPROM的00地址单元开始。

三、系统可靠性设计

无线抄表系统必须在电力系统中准确、可靠地长期运行。可靠性是系统成功的关键,因此本系统设计时着重考虑了以下方面的可靠性设计:

(1)数据传输采用CRC校验,可验出传输中的绝大部分错误;

(2)数传模块采用金属封装,抗干扰能力强;

(3)AT90S2313单片机片内带EEPROM,掉电时可以保护数据;

(4)AT90S2313单片机片内带看门狗电路,防止系统锁死。

能量计量论文篇(9)

1概述

在农田水利灌溉中,往往采用固定机井或固定水泵对不同用户分时供水的方式,在供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用电计量和收费问题。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是计录电能表的读数,过后再根据水泵使用的时间分摊电费,这种方法计量误差大,不能真实的反应实际的用电量情况,给用水管理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这里介绍一种在传统电控计量箱的基础上,增加用电量的数据采集装置,采用IC卡技术,实现一户一卡、预付电费、持卡消费的用电管理方法。每个用户都有一个IC卡,用水前先到用电管理部门或用电委托管理部门在卡上预付电费,然后,在电控计量箱上插卡用电,电能表计量用电情况,并将消耗的电量从IC卡上扣除,当卡上的预付电费扣除完,控制单元控制接触器动作切断电源停止供电。当用户用电完毕时,可将IC卡从电控计量箱卡槽内取出,控制单元也控制接触器动作切断电源停止供电。采用这种方法解决了用电过程中的各种不合理现象,避免了纠纷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用电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下面介绍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2系统的总体结构和设计思路

传统的电控计量箱由电能表、刀闸开关、保险丝和接线端子等组成,根据计量箱内的机械式电能表的读数来收取电费。针对上面提到的传统电控计量箱的所存在的问题,增加了以下单元组成IC卡智能电控计量箱:

电能表转盘的脉冲采样和脉冲远传装置;

单片机组成中央控制单元,负责用电量的采样、IC卡的管理和输出控制;

IC卡的读写装置;

控制用电量的执行机构。

IC卡智能电控计量箱采用具有脉冲远传功能的机械式三相电能表作为用电计量的控制依据,采用AT89C2052单片机组成的电控计量箱的中央控制单元,IC卡采用CPU智能卡作为信息载体,通过中央处理单元采样电能表的走字情况,并从IC卡上扣除消耗的电量,根据读取IC卡上存储的预付费电量情况,控制中间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等实现用电量的IC卡预付费控制。图1是系统的总体框图。

380V交流电的A、B、C三相分别接入电能表输入端,三相电能表输出端通过接触器C的三对常开触点输出三相交流电能。交流接触器C的吸合线圈受中央控制单元中的5V直流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控制,当不插卡时,交流接触器释放断开输出回路。当插卡时,中央控制单元首先读入IC卡上预付电费情况,控制交流接触器吸合接通三相交流回路。电能表计量电能消耗,并将计量的用电量以脉冲的形式输入中央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将脉冲信号转换成电能读数,以0.01kWh为一个计量单位,对IC卡的预购电量进行扣除,直到预购电量用完,接触器C释放切断输出电源。在使用过程中取出IC卡,接触器C也会释放触点切断输出。

3中央控制单元的原理框图及硬件结构

中央控制单元由AT89C2051单片机、脉冲采样单元、IC卡读写单元、LED数码显示单元、EEPROM存储器单元、交流接触器控制单元等部分组成,图2是中央控制单元的系统框图。

3.1用电量的数据采样及脉冲远传方式

电能计量使用传统的转盘式三相电能表,电能的计量来自于转盘的旋转圈数,在电能表转盘的相应位置开一小孔,采用光电耦合式传感器检测转盘转动过程中透光和遮光次数,转盘每旋转一圈,完成一次遮光和透光,光电接收端就会输出一个脉冲,并输入到中央控制器进行处理。记录脉冲的个数就会间接检测出铝盘转过的圈数,从而根据圈数与用电量的关系计算出用电量。图3是脉冲检测的电路原理图。

3.2中央控制单元的硬件设计

中央控制单元由89C2052单片机、CPU卡读写装置、电能表脉冲计量单元、接触器控制部分、AT24C02EEPROM、数码显示单元及电源等部分组成。具体电路图见图4。

智能卡电控计量箱采用插卡供电,取卡停电的工作方式,插卡后系统显示CPU卡上预购的电量,在用电过程中,不断从CPU卡上扣除消耗的电量,显示卡上剩余电量。在电控计量箱工作过程中,单片机与CPU卡通过串行接口随时交换信息。

AT24C02EEPROM用于存放用户的密码信息、用户的用电信息以及脉冲当量与用电量的换算关系等。四位LED数码显示用于时实显示CPU卡上剩余电量数、错卡信息、故障信息等,使用户能够掌握电控计量箱的工作状况和卡上的剩余电量情况。

供电控制采用三级继电器控制,即单片机P1.7通过三极管T3控制直流继电器J的吸合与释放,直流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控制中间继电器Z的吸合线圈,中间继电器Z的常开触点控制交流接触器C的吸合线圈,接触器C的常开触点控制计量箱三相交流电源的输出。

4系统的软件设计

图5为系统软件总体框图,而系统应用软件包括:

初始化程序:RAM单元的清零和参数预置、单片机的异步串行通信工作方式设置、中断设置、定时器设置、CPU卡的上电复位和下电复位、系统的自检等;

显示及监控程序:初始化完成后,单片机检测卡座是否有卡,等待插卡操作,同时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

CPU卡读写操作程序;

用电量采集程序:检测电能表输出的反映实际用电量的脉冲,并将脉冲换算成电量,当电量达到0.01kWh时,从卡中扣除所使用的电量;

能量计量论文篇(10)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践环节,教育部发出的相关文件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中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更强调了当前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然而,如何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优质高效地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影响因素调查

评价一份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该是全方位的。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科研总结或论文,也不可能全部等同于真正的工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主要包括:

调查研究、中外文献检索与阅读的能力,综合运用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独立研究与论证的能力,试验方案的制定、仪器设备的选用、安装、调试及实验数据的测试、采集与分析处理的能力,设计、计算与绘图的能力,包括使用计算机的能力,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文字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撰写设计说明书、论文及英语书面表达的能力等。考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特别关注选题质量和最终成果两个方面。

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问卷调查、座谈等基础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五项认同度在90%以上的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图1所示。

三、关键因素分析

1.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其投入

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因为如前所述,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相对独立地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问题,并取得设计成果,这是一个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对其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的过程。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仅靠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环节显然是不够的,它离不开前三年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等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一般需经历选题、查阅文献资料、开题、科学实验、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育部要求的工作量是学生每天工作6-8小时,共计要用15周以上,这是相当必要的。

2.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投入

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投入是制约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毕业设计(论文)涉及知识面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只有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高,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另外,指导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人品才学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指导工作中,教师的人格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我校也作了相应的规定。规定指导教师每周的指导时间不能低于8小时,效果显著。

3.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和落实情况

实践证明,科学、完善、有效的监控体系,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和督导工作的组织,对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科学并且到位的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其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各环节进行管理。在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的经费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与成绩评定、毕业论文(设计)的归档、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等方面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逐步实现规范化,以保障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需的硬件条件和经费保证

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是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础保障,也是学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基础。学生在进行资料查阅、调查研究、科学计算、分析、绘图和仿真等与课题相关的工作时,必须有计算机、网络、图书以及实验实习的设备和场所。特别对于工科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了保证他们参加毕业实习、科学实验、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我们必须提供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学生查阅资料、科学研究、实验、毕业实习、文章打印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

5.毕业设计实习、调研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实习、调研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做课题的理解,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过程的很好的启示。因此,毕业实习、调研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质量。

四、系部(学院)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对策

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因素学校(特别是院系管理者)是可以掌控的,只要树立科学质量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师生的主体作用,保证“人、财、物、时”等投入到位,就能做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1.抓关键,落实质量监控体系

做好系部(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我们的经验是抓关键,这个关键就是: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规范为抓手,综合应用系统论、控制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等理论构建和落实质量监控体系。

把毕业设计(论文)及其管理工作看作是一个控制系统,分析它的信息流程、反机制和控制原理,能够寻找到使其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法。从信息的角度上看,整个控制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控制就是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的。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系统自动地保持自身的动态平稳或功能稳定,都是通过反馈机制实现的。因此在实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时一定必须做到信息不失真地传递和反馈,信息贯彻渠道和反馈通道都必须畅通无阻,必要时还应该加入认为的反馈通道。具体做法是:领导和有关人员深入到师生之中,宣传学校和系部的规定要求及其意义,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师生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这样不仅能保证和提高质量,还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领导和管理人员也取信于民,树立威望。会议、座谈和问卷调查等都是保证信息畅通的途径。代表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同样可以为我们借鉴。它是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三全―多样”(全过程、全员性、全面性或称全企业、多方法)是其核心思想和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工作是一个时间长、质量影响因素较多的复杂教学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问题都会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所以,对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必须是过程中的过程监控,而不能是目标控制。这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全程性。院系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并在整个过程从选题开始到论文答辩、材料归档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同时要在每个控制环节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个系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涉及教师、学生、实验实习条件及管理等多个方而,可以说包括全系的所有机构、全体教职员工和该届毕业生,这正是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述的全面性和全员性。为保证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应该明确并强调本部门每个机构、每个成员(包括学生)对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中的功能和职责,各尽其能、各负其责。

2.树立科学质量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于各院(系),“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本部门的师生为本,关心每一个师生的全面发展。师生既是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对象,又是监控的主体,在制定制度时既要满足质量需要,又要考虑师生容易执行;执行制定时既要严格,又要富有人性化。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指导教师来说,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自己所指导的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在设计或论文每一个阶段的表现和成果,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困难,帮助学生正确解决考研、就业与毕业设计的冲突。同时用渊博的知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用高尚的品质和优良的学风、教风和作风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在思想上确立学生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在行动上创新机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于指导教师,应该实行奖罚制。对于责任心强、成果显著的指导教师应予以表彰和奖励,这样可大大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3.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理实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指导教师队伍也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素质,首先要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锻炼,如深入生产一线、社会实践和实习指导、工程项目设计、试作毕业设计(论文)等,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毕业设汁(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不断增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能力;同时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指导教师知识面拓宽和知识更新步伐,增强因材施教能力和综合指导能力。另外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这些措施的实施,就能不断优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促进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群体的形成。

4.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人、财、物、时”投入到位是各院系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中心,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保证。其中,人,就是指导教师和学生;财,就是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物,包括计算机、网络、打印机、教室、实验实习场所等必须的硬件保障;时,既包括学生和指导教师投入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还包括院系相关管理人员、质量监控人员所必需的时间。

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一系列先进工具运用于教学,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离不开这些工具,老师的指导也会因为有了它们而变得快捷、方便。同样,在其质量管理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效率和质量。如网上选题、网上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和规章制度制度宣传,计算机成绩管理,计算机材料管理,等等。

五、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组成及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五个主要因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系部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Z].2004.

[2]廖志凌.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82-85.

[3]程友联.本科大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若干对策的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54-157.

[4]曾健平,尹新,胡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02):112-114.

[5]唐杜英等.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7):92-93.

能量计量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27-02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强调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独立学院属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毕业论文(设计)也是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独立学院逐步走向正规化发展的今天,重视和加强毕业论文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独立学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根据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和层次特点,因材因校因专业制定出能促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高的监控体系,势在必行。

一、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情况

1.毕业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态度。进人大四,尤其第八学期,大多数毕业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同时,还要兼顾其他的学习、实习等活动,很难静下心来去查资料、写论文。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在观念上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觉得只是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教师也不会为难自己,因此就采用了一些应急措施,或东摘西抄,或找来别人的文章加以改动,或直接抄袭他人论文;有的学生自己不愿动脑。为了节省精力和时间,完全依赖老师或找别人;还有极少数学生以找工作等种种理由一拖再拖,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进度,直至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2.指导教师的现状。一方面,本科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教师资源短缺。独立学院更是如此,有的专业师生指导比例高达1:26,或者更高。另一方面,教学压力重,由于一些专业每个教师每学期普遍要讲三个以上班的课,甚至有些都是新课,备课的压力,使得教师力不从心,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变得不太可能实现。同时。由于学生现在的就业压力,只要学生能找到工作,一切都开绿灯;以及由于独立学院教师的考核制度,使得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在指导过程中,等待学生来找,学生不找就不管不问,只要学生把论文交来就完事,没有认真指导,答辩也存在走过场现象。

3.学校管理现状。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安排在四年制本科最后一学年或最后一个学期,毕业论文(设计)从下达任务书一开题一初稿一修改稿一定稿一答辩一评定成绩,一般只有8-10周,实际上这么短的时间学生难以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而且又与找工作急于就业同步,学生整天忙于工作,无心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只是应付了事,谈何能保证论文(设}卜)的质量呢?另一方面,制度管理不规范。虽然很多独立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管理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执行力度上,由于被日常教学和就业工作冲淡了其重要性,致使缺乏教师监督机制,缺乏检查教师指导记录、师生交流机制和论文评审机制等,使得此项工作流于形式。

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内涵

1.引入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不同专业应根据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立适合本层次的评分等级标准,给每一个学生的论文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评分标准从以下几方面衡量:第一,毕业论文内容的科学性、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第二,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栏目内容符合论文规范;第三,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包括文章思路,内容表述和文字水平;第四,论文体现作者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论文答辩表现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答辩的反应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分为涉及各专业的学术论文和相关的社会调查报告,尽管不同类型的毕业论文(设计)评价标准有所区别,但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其评价总体要求应该是一致的。质最主要反映在选题的合理性、专业理论知识的扎实程度、研究能力以及行文写作的规范性等方面,其评价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论文(设计)选题。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评价:一是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二是论文(设计)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

(2)文献查询利用能力。可以从两方面考察:一是文献查阅,主要考察文献查找的全面性与阅读的广泛性;二是文献综述,可通过文献描述的概括性、逻辑性、简洁性、清晰性来衡量。

(3)知识水平。实践证明,该评价方法能够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4)能力水平。主要衡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研究思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研究方法与手段;独立工作能力;外文翻译能力;创新意识。

(5)写作能力与文风。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逻辑性;(2)结构与层次的合理性;(3)图表格式的规范性;(4)文笔的流畅性。

论文评分的衡量标准是论文完成包括答辩后从不同方面给出成绩的依据,在每个方面都可以根据需要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分数,以便给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一个全面的评分。而质量评价要素则是论文写作过程中所能体现出的质量特征,学生与指导教师在写和指导过程就应该以这些特征为要求,是完善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向。评分的衡量标准是以质量评价要素为依据的,质量评价要素要通过评分的衡量标准来体现;但各自的表达不尽完全相同。两者共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及写作答辩完成后监控论文质量,反馈论文质量信息。

指导教师应熟悉这两方面的内容,并将其内容体现在指导工作中;毕业生也应以上述两者为论文写作的目标,相辅相成来提高论文质量。可见,合理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不容忽视。

2.建立毕业论文(设计)前期监控体系。前期监控是毕业生正式写作论文(设计)之前对所做的相关工作进行的规范与监督。前期监拉体系包括:严把论文选题关;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与监督;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有个良好开端,必需做好开题;重视毕业实习及调研工作。这五方面工作是保证毕业生顺利写出论文的基础。相应五个方面的监控也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共同来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前期监控体系,保证论文写作过程、写作方法科学合理。

通过对独立学院历届毕业生选题调查分析,发现普遍选题面太窄:所选指导教师课题的比例几乎为零。第一,指导教师多为青年教师,参与或申请的各级课题项目非常有限,继而使得毕业生参与课题的人数很受

限制;第二,在已有课题在研过程中有些课题不适合学生参与;有些课题指导教师本身就是参与人,没有引导学生来参与的动机。选题是前期监控体系的基础,应受到师生的普遍重视。

杜绝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就是学生们首次触电写作。本科四年学习过程中,无论各专业课还是假期社会实践,必须安排学生至少完成3-4篇论文写作任务,专业学术论文也好,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论文也可。在日常学习中去训练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语言组织能力,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大有好处。

当然,日常的学年论文或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论文与毕业论文(设计)在字数、格式、难易程度方面又不完全相同,这就需要组织毕业生第六或第七学期学习、了解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有关内容。使毕业生能够认识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杜绝抄袭、依赖他人做论文,尽早进入毕业设计准备阶段。

3.毕业论文(设计)过程控制与管理。过程控制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和健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规范独立学院毕业设计工作进程;规范指导教师的指导流程,提高指导水平;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各环节的管理与检查,把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关。 独立学院应建立健全毕业论文(设计)各级管理机构,设立各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系各专业培养方案,拟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对学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动员。 指导教师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主导,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关键。毕业论文(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远高于对任课教师的要求。除对指导教师素质经验有要求外,还要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论文指导流程。包括每周要与学生见面几次,每次不得少于多长时间,指导要留有记录等等内容。这样,通过加强监督教师的指导工作,以进一步保证论文质量的提高。

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到中期,由指导教师按照《计划进度表》的安排,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度情况、质量情况及学生出勤情况等进行检查,给出中期考核成绩,作为毕业论文(设计)最终评定成绩的一部分。通过中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中期检查应与平时检查相结合,各系领导小组抽查与指导教师检查相结合,书面材料检查与实际检查相结合。综合检查情况。组织专门会议研究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首先,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初稿应进行详细审阅,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此时,应注重师生间的沟通方式与沟通效果。考虑不同学生特点,尽量选择面对面指导方式。对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全面、认真地评阅。根据成绩评定标准给出评阅成绩,结合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间的表现、工作量及外语水平,写出评语。其次,至少要有一名评阅人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评阅,给出评阅成绩,写出评语。应鼓励聘请校外同行专家作为评阅人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评阅。答辩委员会应根据指导教师和评阅人给出的成绩对毕业生的答辩资格进行审核,检查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否达到基本要求。未达到基本要求的应退回进行修改或推迟答辩。答辩工作应严格按答辩程序进行,由答辩秘书对答辩过程做详细记录。答辩小组根据答辩情况给出答辩成绩和最终评语。毕业论文(设计)最终成绩应经各专业答辩委员会审核后上报。

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后,应及时对本年度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总结与评估。加强指导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总结与评估,发现优点,为今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同时查找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使毕业论文般计)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的水平,最终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目的。

三、结论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