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1:11

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

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篇(1)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三、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四、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篇(2)

引言

理论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和理性化的科学知识,其主要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对实践活动起解释、指导、评价和预测的重要作用。因此,对“财务管理理论”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可以遵循上述哲学认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我国学者王化成(2000)就认为,“财务管理理论是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以解释、评价、指导、完善和开拓财务管理实践。”[1]既然财务管理理论是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系统化和理性化的科学总结,而财务管理实践又随着理财环境的演化而不断变化,因而财务管理理论理应也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适应性动态调整。①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产生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相配套的法制、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必然产物;而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是借鉴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学者费·吉亚琴科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财务管理理论,并适应我国当时的计划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而形成的。虽然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在构建与发展过程中也一定程度上引进与借鉴了西方主流的财务管理理论,但引进与借鉴对于理论的构建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财务管理理论这样的社会科学尤其如此,必须考虑我国的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等现实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2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民主法治环境不断完善,社会文化环境与时俱进。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和国际金融危机频发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应该在借鉴吸收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为适应国内外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与完善。因此,本文就当前国内外理财环境背景下对中西方主流财务管理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期为构建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提供指导。

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2],它是伴随西方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和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而演进的。

(一)传统财务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

该阶段典型的环境特征是20世纪初股份制公司的崛起和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因而该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筹资管理、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兼并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面。这一阶段代表性的成果有:格林的《公司理财》、米德的《公司财务》、戴维的《公司财务政策》、李恩的《公司及其财务问题》、洛夫的《企业财务》、罗斯的《企业内部财务论》、施曼林巴赫的《财务论》、古川容一的《财务管理》等。这一阶段主要是从企业外部而不是从企业内部决策角度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范围较为狭窄,研究方法主要以描述性和定义性方法为主。

(二)投资财务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该阶段典型的环境特征是工业技术革新加剧、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和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因而该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方面,注重对投资决策程序、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这一阶段代表性的成果有:迪安的《资本预算》、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选择》、米勒和莫迪利亚尼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等。这一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从企业外部转向企业内部财务决策,投资管理成为研究重点,强调事前控制和资产管理,研究领域不断开阔,研究方法主要以数理模型和定量分析为主,同时,强调财务管理理论与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该阶段典型的环境特征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金融市场趋于完善、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和经济风险日益加剧,因而该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向纵深拓展,涵盖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 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领域,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于一体,更加注重企业财务战略、跨国公司财务、企业风险管理和金融产品定价等新领域的研究。这一阶段代表性的成果有:布莱克和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理论、法马的有效市场理论、詹森和麦克林的委托理论、梅耶斯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新优序融资理论、罗斯和斯宾塞的信号传递理论、史密斯等人的财务契约论、哈里斯等人的企业治理结构学派等。这一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注重不确定条件下企业价值的确定以及市场有效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充分重视风险报酬的权衡,研究领域百花齐放,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和数量模型的应用为主,同时重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二、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

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也是随着我国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而演进的,是适应我国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客观结果。我国学者郭复初(2000)认为,我国的财务管理是从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主要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成本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核算与监督为主要方式的管理阶段(1949—1978年);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控制与考核为主要方式的管理阶段(1978—1992年);筹资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预测与决策为主要方式的管理阶段(1992年至今)[3]。在我国财务管理理论61年发展历程中,我国学者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起点、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原则以及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成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一)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起点的争论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起点问题就是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推理的出发点问题,也即从何处开始着手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根基,是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本源。在这一问题上,我国学者存在多种观点,代表性的观点有:湖南财经学院课题组(1991)提出的财务本质起点论,王化成(1994)提出的财务目标起点论,陆建桥(1995)提出的财务假设起点论,郭复初(1997)提出的财务本金起点论,王化成(2000)提出的财务环境起点论。关于研究起点的争论反映了我国学者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本源的不同看法,观点各异,也各有其合理性。作者倾向于认同学者王化成的观点,财务管理理论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更应该注重对理财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科技、社会文化等宏微观环境)的适应性,只有如此,该理论才更加具有生命力,才能体现其科学价值。

(二)关于财务管理假设的争论

财务管理假设是财务管理理论逻辑推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出于构建理论的需要而对财务管理实践所作的抽象概括。学者王化成(1999)认为,财务管理假设是人们利用自己的知识,根据财务活动的内在规律和理财环境的要求所提出的,具有一定事实依据的假定或设想[4]。我国学者关于财务管理假设也存在多种看法,代表性的观点有:王广明和刘贵生(1989)提出的三假设,陆建桥(1995)提出的五假设,王棣华(1997)提出的七假设,王化成(1999)提出的五假设等。关于财务管理假设的争论表明学者们对于构建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逻辑前提的不同认识,但其中也有共同的观点。作者认为,财务管理假设的唯一意义在于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形成和推演的逻辑基础,因而假设的提出应考虑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需要和客观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必然要求。(三)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争论

财务管理目标既是财务管理实践所追求的目的,也是财务管理理论所要解决的终极问题,其统领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前进方向,同时二者又服务于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考虑财务管理环境和研究财务管理假设的前提下提出的。我国学者关于财务管理目标同样存在多种意见,代表性的观点有:陈毓圭(1992)提出的利润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资本成本最小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刘贵生(1992)提出的现金股利最大化,陆正飞(1996)提出的长期资本增值,王化成(1997)提出的产值最大化,郭复初(1997)提出的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荆新等(1998)提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作者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应以明确性、可衡量、可达性、相关性和时效性为特征,因而倾向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观点,它代表了企业未来现金流现值的最大化,这一点与西方理财目标是一致的。

(四)关于财务管理原则的争论

财务管理原则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总体思想,是约束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准则,其来源于财务管理实践,又高于财务管理实践,具有普适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关于财务管理原则也存在多种争议,代表性的观点有:郭复初(1997)提出的六原则,陆正飞(1998)提出的六原则,王化成(2000)提出的七原则,刘恩禄(2001)提出的五原则,陈守忠(2008)提出的二十原则等。学者们关于财务管理原则的看法,或同或异,或抽象或具体,各有其科学合理性。作者认为,财务管理原则作为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的行为准则,应以指导性、适用性和约束性为建立原则的标准,既不能过于抽象也不能过于具体,因而财务管理原则的建立应考虑理财环境的要求和理财主体的特性,以系统论的思维建立一套分层次的财务管理原则体系。

(五)关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构成的争论

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成是指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要素和成分,这个问题关系到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普适性。关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应该包括何种要素的问题,我国学者同样观点各异,代表性的观点有:刘恩禄和汤谷良(1990)认为应包括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二者又包含若干子理论;王庆成(1991)认为应包括财务管理对象、职能、主体、环境、目标、原则、体制、环节和方法等;郭复初(1997)认为应包括基本理论、规范理论和行为理论,三者又包含若干子理论;王化成(2000)认为应包括基本理论、通用业务理论、特殊业务理论和其他领域,四者又包含若干子理论。学者们的观点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点,都具有合理性。作者认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应以系统完整和科学适用为指导思想,既要体现理论的逻辑性,也要体现环境的适应性,构建系统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将是我国学者现在和将来一个需要不断努力探索的使命。

三、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比较

从上述对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无论是在产生的环境背景、实践基础、理论基础,还是在研究思维、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既来源于中西方财务管理学者在主体论、客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的倾向,也来源于理论产生的客观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不同。

(一)环境背景的比较

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理论①产生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由这些环境所决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制度,因而其处处体现出市场经济所特有的理念和精神;我国财务管理理论是从前苏联引进并在我国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法律体制和社会文化体制这样的环境中生根发芽,虽然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尤其是1992年以后也逐步调整,但难免受到起初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实践基础的比较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产生源于西方产权清晰的公司制企业对资金运动过程自主管理实践的需要,是为这些企业高效率配置资金资源服务的,因而其依次贯穿于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运营管理和分配管理的各环节,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己任;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最初源于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实践服务,由于这些企业自身的产权特点,因而其最初的使命仅是成本管理。这一事实相当长时间影响了人们对财务管理理论的认识。

(三)理论基础的比较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建立在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和管理学的基础上,融合多学科知识,属于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理论体系,并且借鉴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借助数理统计模型进行研究,因而注重理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主要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理论基础较为单一,主要以描述性和定义性的归纳法构建理论体系,起初其主要定位于国家与企业的财务关系,而几乎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内部资金资源配置,因而主要执行财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这一点也影响了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

(四)研究思维的比较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以实证主义哲学思维指导理论体系的构建,以事实要素的判断和事实前提的推演为路径,注重理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着眼于微观领域问题的解决,属于“形而下”的理论体系,因而其更强调理论对理财环境的适应性,也更具有操作性;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则以规范主义哲学思维指导理论体系的构建,以价值要素的判断和价值前提的推演为路径,注重理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着眼于宏观领域问题的解决,属于“形而上”的理论体系,因而更强调理论的普适性和意识形态价值。这一点对于我国财务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

(五)研究方法的比较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强调研究方法的应用,重视实证研究、经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法的运用,同时,融合多学科知识,借助数理模型实现量化分析,而且注重联系该理论所处的理财环境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则主要采用较为抽象的描述性和定义性的研究方法,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为辅,以逻辑推理为主、经验验证为辅,以质性分析为主、量化分析为辅,较少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而且也较少重视分析财务理论所处的理财环境和前提条件。这些都制约了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六)研究内容的比较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涉及企业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领域,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于一体,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融合多学科知识研究财务战略、国际理财、投资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定价和行为财务等新领域,注重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虽也涉及企业财务活动的四个环节,也具有财务的各项职能,但其对理财环境的适应性较差,从而理论创新有限,再则也不注重金融市场的研究,从而对投资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定价等方面较少涉及。

四、结论

通过对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现状的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在环境背景、实践基础、理论基础、研究思维、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与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存在明显差异。要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的财务管理理论,简单拿来是不可行的,必须考虑我国后改革时代的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整个全球大趋势和国际大背景,考虑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在吸收借鉴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J].财会月刊,2000,(4):2-7.

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篇(3)

财务决策,是选择和决定财务方案、政策的过程,企业财务决策通常属于短期财务决策。对最令人满意的财务方案进行确定,是财务决策的直接目的。在企业中,只有对具有较高有效性及可行性的方案进行确定,才能使财务决策发挥其本身最大化价值,促进企业目标更快实现。所以,在整个财务管理中财务决策属于核心性存在。立足广义财务管理理论,对宏观环境与财务决策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企业决策及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在分析宏观环境和财务决策的关系前,我们首先应对广义财务管理理论本身有一定了解。

一、广义财务管理理论

广义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起点为财务管理环境,其前提与导向则分别为财务管理假设与目标,该理论结构包含内容很多,除财务管理基本及通用业务理论,还包括财务管理特殊业务理论等。广义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构建由王化成初步提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该理论是从实践发展需求出发而提出的。广义财务管理理论是对财务管理研究内容的拓展,也是对狭义财务管理理论界定的突破,将广义筹资、投资、分配等问题纳入财务管理研究领域中,并根据企业管理环境和宏观环境在广义视角下对具体的财务决策问题进行研究,促进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极大丰富,且实现了与社会生活发展的紧密联系。

广义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提出时,我国财务管理研究还未完全进入稳定发展状态,通过对我国财务管理2000年前的研究可以发现,“就财务谈财务”的思想是大部分研究的核心,在学科交叉及跨学科发展的研究方面明显比较欠缺。随着人们对环境因素认知的进一步深入,“广义”概念中的研究链条逐渐独立出来,开始着重环境这一起点的作用机理,当前梳理的逻辑环境中除了包括财务管理环境、假设外,还包括其目标、决策等,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治理的“桥梁”作用,即企业治理在财务管理环境到财务决策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宏观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公司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变迁,在这些外部与内部环境的影响下公司的控制权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财务决策模式及经营效率也由此发生变化。在与财务管理有关的各种研究中,其逻辑起点逐渐落脚于财务管理环境。广义财务管理理论中加重了对宏观环境的研究,尤其进入新时期后,基于中国宏观背景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坚持价值导向,融公司治理与价值为一体,将财务决策行为当成中介桥梁,对财务管理研究的路径传导和闭环运动给予更多关注,注入了更多的生命力与创造性给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广义财务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法律等因素,可提供各种支持保证给企业交易活动,促进企业交易活动运行和展开得更加顺利。宏观环境的不同,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交易成本,使其产生差异性,而其差异又会对企业一系列规范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产生影响。因此,在财务管理研究中,必须加强对宏观环境与财务决策的研究,这也是广义财务管理理论所一直强调的。

二、广义财务管理理论下的宏观环境与财务决策相关性

广义财务管理视角下,宏观环境中的不同要素对财务决策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即是宏观环境与财务决策之间关系的鲜明体现。

(一)政治环境对财务决策的影响

近年来的财务研究中,热点莫过于政治学与财务学的交叉研究。在财务决策中,政治环境所起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政治关联,企业的发展处于我国宏观制度环境中,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域政府存在一定关联。政治关联的建立对公司的财务决策很显然是极为有利的,将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产生影响,且会对企业部分商业特权的赋予产生影响,明显提高公司股票价值。不过,政治关联也会使企业价值和员工配置效率产生损坏性影响,尤其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具有明显负面影响。第二部分为政府干预,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调控,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市场失灵产生不可控的后果。民营企业受政府干预过多时,虽然可促进政府扩大就业等目标的实现,但却也会发生国有上市公司在投资方面产生过度问题。

(二)法律环境对财务决策的影响

法律制度、产权保护程度等差异,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在发达国家与我国有鲜明的体现。法系和相关法律制度,是法律与财务决策研究展开所围绕的两个主要方面。“法与财务”热潮的掀起,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国家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越好,公司收益得到的维护将会越多,公司资本成本也就越能被有效降低。在影响财务决策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关联较大的有公司法、证券法及税法等。其中公司法在财务决策中的影响比较为人们所熟知,主要体现在股权结构、分配利润及员工薪酬等方面;证券法对财务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公司股票发行的各种方式,上市、交易过程中对信息的披露等;税法对财务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税收征管、税率变动及调整等方面。

(三)经济环境对务决策的影响

在企业财务决策过程中,经济环境的变化是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其影响机制主要表现为经济周期与经济政策两种。经济周期是针对总体经济而言的,主要指其紧缩与扩张周期性波动变化过程。经济周期与盈利水平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焦点,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越好,盈利水平越高,宏观经济周期对公司盈利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四)社会环境对财务决策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形成,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长期积淀是分不开的,其构成要素除了包括特定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外,还包括伦理道德规范、等。根据我国许多企业的融资手段可以发现,在我国法律保护仍然不完善的今天,通过非正式融资渠道,许多私营企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而促成这些融资渠道的重要因素在于声誉机制及个人关系等。企业声誉是其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在这一社会文化环境中企业声誉越高其业绩也会更好。目前,学者们对于公司经营与决策中文化的影响机制正在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基于宏观环境与财务决策相关性下的财务管理对策

(一)强化政治及法律环境考察

政治环境及法律环境,对企业的改变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为企业市场交易成为,其二为企业未来经营的预期,而这些都会较大地影响企业人力资产投资动机等。除此之外,企业在对市场化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进行构建的过程中,也会被政治关联等影响,从而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分配产生影响。所以,财务管理研究应加强对政治及法律环境的考察,通过考察使政治环境及法律环境等如何作用于企业财务决策的路径更加深入的说明,对企业价值增长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机理进行揭示。

(二)对社会文化因素深入研究

新兴市场国家许多企业,近年来均在各种非正式途径下对某一集团进行依附,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这些非正式途径中,除了血缘、婚姻、同学及工作关系外,还包括其自身的声誉等,通过声誉机制,许多企业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无控制权关系,但从实质上来说同样构成了内部资本市场。综观这些途径,无一不与声誉机制、关系、道德准则等社会文化因素有关,对社会文化因素作用企业财务决策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社会文化因素与政治及法律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有利于企业财务决策更好地利用社会文化因素。

(三)对宏观经济环境深入关注

从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后所经历的多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出,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对政府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微观企业会受到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何种影响也是评估因素之一,这一指标同时是修正政府决策行为的重要依据。关于这一点,学术研究自然也必须提高重视。虽然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目前仍然较难把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机制完整揭示出来,研究之路仍然比较长远。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近年来的日益复杂多变,及宏观经济政策的频繁出台,提供了绝好的机会给上述研究的开展。

(四)对技术环境变迁的影响加强探索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资金,推动了其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被应用于企业信息搜集中,不仅改变了企业信息搜集途径,同时大大提高了其信息搜集效率。

集团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集中管理,新型财务管理手段的应用,对企业筹资与投资模式具有间接的影响。为了拓展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视野,广义财务管理理论应加强对此问题的研究,对技术环境变迁所带来的企业决策变化进行探索。

四、结语

宏观环境的变化,密切关系着企业行业环境和内部环境,而企业财务决策正是这几种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立足广义财务管理理论,梳理清楚宏观环境和财务决策的关系,对宏观环境影响财务决策的机制进行分析,有利于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给财务管理实务工作。与此同时,通过对可行的研究建议的提出,有利于找到广义财务管理理论深入研究的方向,更加全面推动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 付冬梅.从广义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分析宏观环境和财务决策相关性[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17):29-29.

[2] 赵寅珠,张锐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0(4):47-48.

[3] 蔡云飞.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27):91-91,93.

[4] 立国.公司财务控制常见问题浅析[J].现代商业,2014(8):200.

[5] 高敬博,宋英慧.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6(5):52-53.

[6] 张佳.公司治理对超额现金持有及其市场价值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

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篇(4)

引言

理论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和理性化的科学知识,其主要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对实践活动起解释、指导、评价和预测的重要作用。因此,对“财务管理理论”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可以遵循上述哲学认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我国学者王化成(2000)就认为,“财务管理理论是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以解释、评价、指导、完善和开拓财务管理实践。”[1]既然财务管理理论是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系统化和理性化的科学总结,而财务管理实践又随着理财环境的演化而不断变化,因而财务管理理论理应也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适应性动态调整。①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产生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相配套的法制、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必然产物;而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是借鉴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学者费·吉亚琴科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财务管理理论,并适应我国当时的计划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而形成的。虽然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在构建与发展过程中也一定程度上引进与借鉴了西方主流的财务管理理论,但引进与借鉴对于理论的构建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财务管理理论这样的社会科学尤其如此,必须考虑我国的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等现实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2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民主法治环境不断完善,社会文化环境与时俱进。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和国际金融危机频发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应该在借鉴吸收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为适应国内外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与完善。因此,本文就当前国内外理财环境背景下对中西方主流财务管理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期为构建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提供指导。

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2],它是伴随西方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和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而演进的。

(一)传统财务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

该阶段典型的环境特征是20世纪初股份制公司的崛起和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因而该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筹资管理、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兼并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面。这一阶段代表性的成果有:格林的《公司理财》、米德的《公司财务》、戴维的《公司财务政策》、李恩的《公司及其财务问题》、洛夫的《企业财务》、罗斯的《企业内部财务论》、施曼林巴赫的《财务论》、古川容一的《财务管理》等。这一阶段主要是从企业外部而不是从企业内部决策角度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范围较为狭窄,研究方法主要以描述性和定义性方法为主。

(二)投资财务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该阶段典型的环境特征是工业技术革新加剧、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和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因而该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方面,注重对投资决策程序、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这一阶段代表性的成果有:迪安的《资本预算》、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选择》、米勒和莫迪利亚尼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等。这一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从企业外部转向企业内部财务决策,投资管理成为研究重点,强调事前控制和资产管理,研究领域不断开阔,研究方法主要以数理模型和定量分析为主,同时,强调财务管理理论与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该阶段典型的环境特征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金融市场趋于完善、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和经济风险日益加剧,因而该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向纵深拓展,涵盖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 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领域,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于一体,更加注重企业财务战略、跨国公司财务、企业风险管理和金融产品定价等新领域的研究。这一阶段代表性的成果有:布莱克和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理论、法马的有效市场理论、詹森和麦克林的委托理论、梅耶斯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新优序融资理论、罗斯和斯宾塞的信号传递理论、史密斯等人的财务契约论、哈里斯等人的企业治理结构学派等。这一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注重不确定条件下企业价值的

[1] [2] [3] [4] 

确定以及市场有效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充分重视风险报酬的权衡,研究领域百花齐放,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和数量模型的应用为主,同时重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二、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

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也是随着我国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而演进的,是适应我国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客观结果。我国学者郭复初()认为,我国的财务管理是从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主要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成本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核算与监督为主要方式的管理阶段(—年);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控制与考核为主要方式的管理阶段(—年);筹资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预测与决策为主要方式的管理阶段(年至今)。在我国财务管理理论年发展历程中,我国学者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起点、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原则以及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成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一)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起点的争论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起点问题就是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推理的出发点问题,也即从何处开始着手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根基,是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本源。在这一问题上,我国学者存在多种观点,代表性的观点有:湖南财经学院课题组()提出的财务本质起点论,王化成()提出的财务目标起点论,陆建桥()提出的财务假设起点论,郭复初()提出的财务本金起点论,王化成()提出的财务环境起点论。关于研究起点的争论反映了我国学者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本源的不同看法,观点各异,也各有其合理性。作者倾向于认同学者王化成的观点,财务管理理论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更应该注重对理财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科技、社会文化等宏微观环境)的适应性,只有如此,该理论才更加具有生命力,才能体现其科学价值。

(二)关于财务管理假设的争论

财务管理假设是财务管理理论逻辑推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出于构建理论的需要而对财务管理实践所作的抽象概括。学者王化成()认为,财务管理假设是人们利用自己的知识,根据财务活动的内在规律和理财环境的要求所提出的,具有一定事实依据的假定或设想。我国学者关于财务管理假设也存在多种看法,代表性的观点有:王广明和刘贵生()提出的三假设,陆建桥()提出的五假设,王棣华()提出的七假设,王化成()提出的五假设等。关于财务管理假设的争论表明学者们对于构建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逻辑前提的不同认识,但其中也有共同的观点。作者认为,财务管理假设的唯一意义在于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形成和推演的逻辑基础,因而假设的提出应考虑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需要和客观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必然要求。

(三)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争论

财务管理目标既是财务管理实践所追求的目的,也是财务管理理论所要解决的终极问题,其统领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前进方向,同时二者又服务于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考虑财务管理环境和研究财务管理假设的前提下提出的。我国学者关于财务管理目标同样存在多种意见,代表性的观点有:陈毓圭()提出的利润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资本成本最小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刘贵生()提出的现金股利最大化,陆正飞()提出的长期资本增值,王化成()提出的产值最大化,郭复初()提出的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荆新等()提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作者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应以明确性、可衡量、可达性、相关性和时效性为特征,因而倾向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观点,它代表了企业未来现金流现值的最大化,这一点与西方理财目标是一致的。

(四)关于财务管理原则的争论

财务管理原则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总体思想,是约束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准则,其来源于财务管理实践,又高于财务管理实践,具有普适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关于财务管理原则也存在多种争议,代表性的观点有:郭复初()提出的六原则,陆正飞()提出的六原则,王化成()提出的七原则,刘恩禄()提出的五原则,陈守忠()提出的二十原则等。学者们关于财务管理原则的看法,或同或异,或抽象或具体,各有其科学合理性。作者认为,财务管理原则作为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的行为准则,应以指导性、适用性和约束性为建立原则的标准,既不能过于抽象也不能过于具体,因而财务管理原则的建立应考虑理财环境的要求和理财主体的特性,以系统论的思维建立一套分层次的财务管理原则体系。

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篇(5)

一、引言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让财务管理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各行业企业都非常关注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将财务管理理论应用于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升华,推动财务管理理论发展。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不断创新,在许多课题方面得到了进展。但与此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财务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往往超出了现有理论解释能力;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运作的不匹配问题会导致上市公司筹集资金困难等。这些具有特殊经济背景的现象很难直接获得发展,导致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如何能加强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在实务中的应用,本文φ庖豢翁饨行了研究。

二、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提出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思想是在9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为: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传统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做好固定资产的投资工作,加强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投资工作,做好人力资本所有者分配等领域工作,丰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内容,与社会生活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在发展中,一般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在实践中是否进入稳定发展轨道,要综合考虑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情况,对财务管理研究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构建完整合理的理论框架。

三、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在实务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应用脱节。近年来,中国金融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并有大量的论著出版,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下金融管理理论有了较好的发展,市场经济下的金融管理理论观点和方法在理论界得到了普遍认同。随着财务管理系统的改进,很多学者发表了大量的财务管理理论论文,很多学者提出新的主张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的关注,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狭窄,限于传统资本管理,财务管理不能从企业经营的整体情况入手,财务管理决策效率和准确性还有待加强。

2.财务管理的环境还不完全成熟。我国企业成立时间普遍较短,与发达国家上百年历史的企业还有较大差异,我国企业尚未成熟,金融管理水平有限,在财务治理结构方面还有许多要提升之处,企业财务管理中缺乏多元化股权融资制衡依据,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不依据理论管理,依靠行政干预的问题,导致会计信息披露失真,使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财务管理理论未能作用于企业的实践发展,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进程。

3.财务管理中过于重视对资金的调度管理,而对企业内部管理不加重视。当前我国市场机制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经营者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对资金运作调度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认识还不足,很多企业管理者重视企业规模化发展,不断拓展生产规模,追求多元化发展,以期追求更多的利润,但一些企业管理者在追求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内部管理,在财务管理内控方面存在一定风险。

4.在当前学者对财务管理的研究文献分析中可看到,大多学者把研究重点放在了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研究方面。由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上市公司多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鉴于此很多学者重视上市公司的发展,而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较少,而大多的中小企业虽规模较小,但数量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财务管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对科学实施组织管理、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方面的管理经验不足,对财务管理等系列问题研究不足。

5.很多学者在财务管理中喜爱使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财务问题的研究。财会管理核心理论研究中使用了大量复杂的数学模型,由于很多财务人员在实务中对复杂模型的应用能力较弱,很多财务人员运用公式计算解决财务实务问题的能力要高于使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研究中,对数学模型在实务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或应用能力要有一定的把控能力,要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解决复杂的财务问题。

6.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仍比较薄弱。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比较注重企业发展性问题,而对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不到位,不能做好基础性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充分有效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企业在发展中对基础管理工作不重视,对企业财务内部结算价格体系管理不到位,不能有效夯实财务管理基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会计信息严重扭曲,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相当多的企业对成本控制的管理仍处于比较落后状态,配额标准较低,信息反馈不足,责任制不健全,对财务管理的事前控制和预防工作较弱。

四、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在实务中的应用分析

在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研究框架基础上,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做好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分析研究工作:

1.在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研究中,要做好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财务管理环境的营造工作,以此为研究前提,做好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应用工作,结合我国国情,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以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研究为基础,创新发展思路。从当前的发展环境看,财务管理的发展要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基础,做好财务管理内容的把握工作,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推动企业发展。要做好各环节把控工作,基于高效市场假说和理性经济人假说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以构建符合企业管理的体系,形成重要的研究基础。公司治理涵盖内容广泛,对企业来说做好各环境因素下公司层面的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财务管理与公司治理之间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公司在财务管理工作与公司治理工作有所区别,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做好财务管理的核心管理工作,以发挥重要作用。

2.在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研究中,要以价值为导向做好企业财务决策工作,通过优化财务管理工作以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环节。在财务管理研究中,要做好公司管理工作,平衡公司企业价值问题,做好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加强对财务管理核心理论的建设工作,基于财务管理核心理论体系基础上,做好公司治理工作,对影响企业财务决策的问题加以分析,在企业实务工作中做好财务管理核心理论的应用工作,以推动企业财务实务工作发展。

3.做好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构建工作,加强无形资产管理与分析工作,对无形资产的理论框架和模式加以构建,以推动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构建起无形资产的理论框架和模式,做好企业资产构建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要做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工作,提升企业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做好企业价值增长工作,一是调查我国企业对决策安排管理情况,对企业财务管理与资本管理决策行为进行规范;二是要建立起无形资产模型构建工作,构建起合理的指标体系;三是基于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理论,做好研究成果的工作,以完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理论,建立人力资产投资收益模型,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和评价;四是根据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规模有剩余索赔和比例,协调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确定具体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方式;五是明确人力资本在绩效评价和激励中的重要地位,构建起企业激励机制,建立企业财务管理评价体系,加强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在实务中的应用。

4.要从集团公司和单个企业角度考虑,深入做好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研究工作,结合中国特色,从企业资本管理控制角度入手,做好资本控制工作,推动中国体制改革发展进程,做好资本市场内部控制工作,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以推动组织形式变革,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要做好企业改革创新发展工作,推动财务管理核心理论发展工作,做好控股股东权力的控制工作和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工作。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需要更多地考虑不同金融主体之间的控制和现金流权利和资本配置的分离工作,将财务管理理论工作应用于实力工作中。一是在资本结构研究中,可结合中国上市公司制度背景,做好公司主体控制工作,分析成员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融资行为,做好企业整体内部资本市场策略构建工作。二是在投资水平上,对内部资本市场条件下的企业重审行为加以规范,构建企业内控制度,做好内部资本市场的控制工作。三是从股利分配研究工作入手,做好内部资本市场条件分析工作推动企业政策特征及利益流动行为。

5.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做好控制工作,以推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构建工作,促进企业金融理论发展。我国财务管理研究要增加金融理论分析工作,不断提升金融理论内涵。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内部资本市场能力。二是在投资管理理论研究中,控制与投资行为的选择因果关系,借助行为金融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三是作好分配管理理论的构建工作,做好股利优化工作。

6.要做好企业的现场调查工作,重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借鉴财务管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做好创新实践发展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对案例方法加以研究,构建有效的金融理论,以推动财务管理体系发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构建财务管理发展模型,以开发适合我国特殊环境的分析模型。

五、结论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工作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对很多课题进行了创新,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发展中,也暴露了较多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转型中,很多企业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实务应用水平,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社会的发展,要不断对财务管理理论进行变革和创新,推动财务管理核心理论的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将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要不断完善,加强创新,让财务管理核心理论适应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王棣华.传统财务管理管理范式与柔性财务管理范式的比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03:40-44.

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篇(6)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财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手段乃至整体研究视野不断扩展,各种新学术观点轮番登上理论舞台,为财务学提供了一幅幅精彩多姿的理论画卷。近年来,关于财务文化与财务管理关联的研究逐渐增多,财务文化理论似乎正在酝酿形成之中。对此有理由作一审慎追问:财务文化理论有研究价值吗?财务学者需要为财务文化理论的到来和加入财务学做好准备吗?

一、财务学研究视野的扩展

财务学者最初是从比较容易观测感知的财务活动来探讨一个财务主体的财务规律与奥秘。财务学者一直把资本(包括厂房、机器等实物资本)等具有客观物质属性的生产要素视为财务主体财富生成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财务学者进一步发现,一些不易被观测感知的非物质因素也对财富生成具有重要影响,如技术、知识、信息、法律、制度等。而且那些无法通过感官直接观测感知的纯粹主观精神因素也对财务活动从而对一个财务主体的财富生成具有明显影响。财务行为主体的主观精神因素由此也渐次进入财务学者的研究视阈。财务学者还发现,乐观、充满希望的企业比悲观、失望的企业有更好的财务前景。诚信和信任也成为财务学者研究的对财富生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因素。财务学者发现,诚信和信任有助于财富生成。因为诚信和互信精神可以显著降低财务主体的交易与管理成本,扩大交易与相互合作的范围和深度,从而促进财富增长。耐心也是财务学者观测到的对一个财务主体的财富增长具有明显影响的心理因素,这在股票市场上表现的特别明显。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就系统地论述了信仰和价值伦理观念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关联,提出了财务文化概念。然而,财务文化理论并没有得到财务学者们的积极回应与认同。现在一些深受经验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的财务学者无法在自身的经验实证理论框架内接纳财务文化这种主观理论元素。所以财务文化理论提出以后很久,仍然迟迟没有进入广大财务学者的研究视野。

习惯于实证研究的财务学者虽然不屑于在自身的语境与理论逻辑中讨论财务文化,因为把财务文化这个无法通过经验把握的研究对象纳入财务学研究分析体系不符合实证主义理论传统。但是,财务学者又无法回避一个国家、单位的财务文化会影响该国家、单位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所以,一些受实证研究理论教条禁锢较轻的财务学者,把财务文化作为财务学的研究对象。他们沿袭了制度学派的基本理论立场,把财务制度作为一个国家、单位财务活动和管理的重要背景条件。他们认为,不仅明确的财务制度对财务活动和管理有显著影响,而且看不见的习俗、价值观念、伦理精神、财务行为习惯等财务文化因素同样对财务活动和管理有显著影响。财务文化表明财务行为人群体的主观文化精神禀赋是一个国家和单位经济增长不可忽略的重要决定因素。不同国家、单位的财务文化存在差异性,会显著影响其财务活动和管理的路径与绩效,这已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令人欣慰的是,财务文化概念提出以后,开始有更多财务学者关注和研究财务文化对财务活动和管理的作用。

二、财务文化难以融入财务学的原因

国家和单位的经济发展尽管难以排除财务文化因素的影响,但是在主流财务学理论框架内财务文化精神又始终被隐匿遮蔽,其主要原因有:西方财务学深受西方经济学的影响,财务学在发展过程中深受新古典经济学思潮的影响。而新古典经济学又受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影响,他们主要关注土地、气候、矿藏、机器等物质要素和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几乎完全忽视人的精神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财务学者普遍把具有丰富精神个性的财务行为人视为与物质资本一样的无差异的资源,财务文化的重要性在主流财务学者的理论视阈里几乎完全消失了。财务学将人的财务活动和管理作“拟物化”处理是对财务运行过程作机械物理运动理解的需要。特别是流行的实证分析财务学,他们追求一种精确完美的分析计算工具。但是,这种所谓精确完美的分析计算工具却无法用来分析和把握人的主观财务活动和管理,更无法用它来分析财务文化对财务过程的影响与作用。因此,他们只有将人们的财务活动及管理“去文化化”,财务学作为“一门科学”才是可能的。但是这样却造成理论失真,从此人的财务文化因素对财务过程的密切关联、作用与影响,被排除到了财务学研究的理论视阈之外。其实经济学巨匠斯密、马克思、马歇尔都没有回避文化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他们从来不认为人是单纯的“理性经济人”,而是具有多重属性的“文化人”。脱离文化因素对经济学和财务学进行研究肯定是有重大缺陷的。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财务学又深受经验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经验数据计量检验成为财务学研究的主要工具手段,也成为财务学者选择研究变量的基本准则。那些不具备客观经验表象的文化因素,受到财务学者的冷遇和排斥。财务行为人丰富的文化特质在主流财务学者分析视阈里基本上是缺失的。财务趋利性成为财务学中涉及的财务行为人唯一的人格理性特征。主流财务学对财务行为主体财务文化特质的舍弃,究竟是否科学合理?这是财务学者必须厘清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西方主流财务学忽视财务文化的另一个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基本财务文化背景和历史源流同属于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具有相似性。西方国家的基本财务文化价值取向是崇尚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因此,历史文化背景的同质性使得财务文化因素退隐为其他各种显性因素之后的隐性因素。但是,当西方财务学者的分析视野跟随着西方国家资本外拓延伸到西方之外的其他国家,并试图解释财务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其他国家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不考虑这些国家的传统财务文化背景条件,仅仅用西方财务理论范式,无法对这些国家的财务活动和管理作出合理解释与准确预测。例如,以个人功利、完全理性为基本理论假定的西方财务学,就难以解释中国人在世俗财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义为先”的财务行为。也无法理解中国民间社会所崇尚的“仗义疏财”、“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好汉财务行为。所以,如果基本文化背景和财务行为价值取向出现显著区别,财务文化就成为财务行为解释的强关联变量。也正是在对不同财务文化背景国家的财务行为研究的过程中,财务学者们看到了财务文化对财务活动和管理的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财务文化对财务行为的影响

社会学意义上的财务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发展所取得的所有财务文明成果。这些财务文明成果包括三种不同文化形态:第一种是有形的财务文化,如有形财务资本等实物形态文化;第二种是无形的主观财务文化,如财务信仰、财务道德理念;第三种是介于有形和无形之间的财务文化,如财务知识、财务技术、财务信息、财务法律和制度等。在本文的理论思维中,财务文化既不是指第一种有形的文化,也不是指第三种类型财务文化,而是指第二种财务文化。一个国家、单位的财务文化是由这个国家、单位的人群共同分享和信奉的一种财务文化精神。这种财务文化精神是人们在长期财务活动及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财务信念、财务准则、财务偏好、财务行为范式和财务思维习惯,并且经耳濡目染、口口相传地继承下来。

作为主观精神的财务文化是如何对财务活动及管理过程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呢?人是财务活动的主体,财务选择和财务运行过程是由人完成的。财务文化通过影响财务行为主体的财务行为选择从而影响财务活动及管理的发展与运行。财务文化对财务行为主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篇(7)

财务战略管理是战略管理思想在财务管理上的实践,随着战略管理理论的蓬勃发展,战略管理的方法和要素被引入财务管理领域,推动财务管理向着财务战略管理的高度发展。本文研究国内外关于财务战略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动态,首先就战略管理的研究进行综述,然后阐述财务战略研究的进展与动态。

一、战略管理及财务战略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Ansoff教授(1976)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此后Tom Copeland(1990)等学者指出,公司财务和战略经过20 多年时间发展,这两者的思维和行为已经逐渐融合到一起,对公司财务战略的研究,对公司管理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在西方得到深入的发展。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立场界定战略管理的定义,虽然这些定义差异性很大,但西方学者对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有一致的观点,即企业战略包含公司战略、经营战略与职能战略3个层次。西方学者们首先在职能层次提出战略管理,并随后在战略管理的实施阶段进行研究。

E.F.Harrison与C.H.John(1985)等在《组织战略管理》一书中的“战略实施”一章中提出了“财务战略”,定义财务战略是“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该计划包括一系列的财务决策,如“合适的负债杠杆、资金来源、资金计划、资本与费用预算、各利益相关集团的财务利息以及股利政策等”。J.A.Pearce和R.B.Robinson(1988)在其《战略管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财务策略”的概念,并指出企业财务策略包括资金筹集、资金分配(投资)与分红、营运资金管理三大方面。Ruth Bender和Keith Ward等人(1993)提出应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将公司划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强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反向搭配战略。

Cari M.Sandberg(1987)等认为财务战略研究的核心是融资决策中的财务杠杆使用度,即公司的债务与资本总额的目标比率。国外一些商学院将“财务战略”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向学生们讲授。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A.Madhavan教授曾开设“公司财务战略”课程的财务战略模块,重点讲授企业在经营战略和经营环境保持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如何综合考虑筹集所需的资金。

综上所述,西方对于财务战略的重要性已经形成了基本一致的意见,对财务战略的研究,从主体来看,主要集中于单个企业的财务战略;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是将财务战略定位于战略管理的职能层战略,从战略实施的过程来研究如何进行战略决策;就研究的内容而言,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分配及营运资金管理等几方面。

二、财务战略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学者对战略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以国外战略管理研究为基础,仅将财务战略作为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职能层次。从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主体来看,主要是关于单个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以及国家财务战略的研究。

在单个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领域。吉全贵(19997介绍了企业财务战略的含义、分类、特点和程序,论述了利润战略、成本战略、投资战略、融资战略、周期财务战略和竞争财务战略;分类研究了常规企业的财务战略,并提出了3种企业可选择的财务战略类型:积极型财务战略、稳定增长型财务战略、收缩型财务战略。罗福凯(2000)论述了成本减除、最优资产组合的选择、资金结构理论等通用财务战略,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除应选择相应的战略外,还要考虑资金运动引起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郭复初(2001)分析了财务政策与财务战略的差异,认为财务战略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财务活动的纲领,每一种财务政策都要受到企业财务发展战略的约束。此外,蓝海林、胡建绩、赵德武等学者从财务战略在战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研究了财务战略作为一种职能战略,在其制定过程中的出发点、战略目标以及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研究领域。刘志远(1997)从现财环境下财务战略管理过程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集团财务战略的基本范畴与具体内容,对企业资金投放战略、企业资金筹措和分配战略的目标与原则、生成方法和类型等进行了论述。陆正飞(1999)以企业目标与财务目标作为企业发展财务战略分析的逻辑起点,分类研究了常规企业的财务战略,并提出了3种企业可选择的财务战略类型:积极型财务战略、稳定增长型财务战略、收缩型财务战略。王锋(2006将经济发展理论与国家财务理论有机结合,从经济发展观角度,由资本积累和结构优化这两个推动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推演出优化价值结构战略和构建资本平台战略这两个国家财务基本战略,并将微观的企业财务战略向宏观的国家财务战略进行推演,形成了国家筹资战略、投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和资本重组战略4个国家财务基本战略,并进一步构建了包括8项具体战略的国家财务战略框架。

三、结论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财务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个企业的筹资、投资、分配及营运资金管理等职能层面的财务战略;国内学者扩展了财务战略研究的主体,不仅包括单个企业的财务战略、还包括企业集团财务战略和国家财务战略,而研究角度和研究内容与国外研究基本类似。国内外财务战略的研究,在面向企业联盟体——供应链方面的财务战略研究文献较少,这也是笔者今后需要致力研究的领域。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一、我国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大约是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财务管理理论是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以解释、评价、指导、完善和开拓财务管理实践。

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又可称为理论构成、理论框架、理论体系,是已经研究成熟的理论观点的合乎逻辑的构思,是财务管理理论的系统性概括。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是指财务管理理论各组成部分(或要素)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王化成教授(2000)的观点,我国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可以这样设置: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财务管理假设为前提,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是由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构成的理论结构。以下简要分析几个要素:

1、财务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

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主要观点有:财务本质起点论、假设起点论、本金起点论、目标起点论、环境起点论等,尚无共识。笔者认为王化成教授提出的环境起点论是合理的,因为从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内容等其他要素具有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理财模式,财务管理总是依赖于其生存发展的环境。

2、财务管理的目标分析

多年来学者们提出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利润最大化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还有人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应当是多元的和具体的。近年来在我国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汪平教授(2002)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截止到目前财务理论中最为合理(正确)的理财目标函数。通过这一目标函数,可以将理财行为与企业的持续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企业价值是一个前瞻性质的概念,它反映的不是企业现有资产的历史价值或帐面价值,不是企业现有的财务结构,而是企业未来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及其风险的大小。

3、财务管理的假设

财务管理假设是财务管理实践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对未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述的财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做出的合理推断,是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前提。现有财务管理假设主要有:财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理性理财假设、资金市场假设等。

共同的认识是财务管理的假设并非一个而是一组,但对其组成持有不同看法。

二、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理财学界普遍认为,1958年美国米勒教授和莫格迪莱尼教授关于资本结构无关论的研究论文的发表,标志着现财学的诞生。从那以后,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大体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1、有效市场理论

说明的是金融市场上信息的有效性,即证券价格能否有效地反映全部的相关信息。有效市场理论给财务管理活动带来了很多启示,如既然价格的过去变动对价格将来的变动趋势没有影响,就不应该根据股票价格的历史变化决定投资或融资;既然市场价格是准确和可靠的,对企业状况的人为粉饰也就不会长久地抬高企业的价值等。

2、证券投资组合理论

这一理论给出了关于证券投资组合收益和风险的衡量办法,即:在一定的条件下,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可由构成该组合的各项资产的期望收益的加权平均数衡量,而风险则可由各项资产期望收益的加权平均方差和协方差衡量。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该理论用于对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价值的评估。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某项风险资产,比如某股票的必要报酬率,等于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报酬率。

4、套利定价理论

该理论提出了一种比资产定价模型理论更为通用的定价学说和方法,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这种理论认为,风险资产的报酬不只是同单一的共同因素之间具有线性关系,而是同多个共同因素具有线性关系,从而将资产的定价从单一因素模型发展成为多因素模型,这样就更好地适合了现实中的复杂情况。

5、资本结构理论

最初的理论认为,对于企业价值来讲,资本结构是无关的。在放宽了一些假设条件,进一步考虑个人所得税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负债所带来的节税利益,而节税利益的多少依所得税的高低而定,于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仍与其价值无关。这些理论引起了很多讨论,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诸如“权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等。

6、期权定价理论

期权定价研究的是期权签出方补偿价格的确定问题。很多现资和融资活动都带有期权的性质,因此期权定价在投资、融资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7、股利理论

股利理论是关于企业采取怎样的股利发放政策的理论,分为股利无关论和股利相关论两类论点。

上述理论支撑着西方财务管理的体系,但也在不断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理论认识有了新的进展。一类是针对以上理论的假设条件,其中一种被称为行为财务的新理论,将认知心理学引入财务研究,对于以上财务理论赖以生存的基本假设之一——理性预期假设,认为在经济社会中至少有部分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时间不能完全理性行事,因为人们总会存在认知偏差。当这些认知偏差广泛存在并具有系统性时,就会影响证券价格。另一类是针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完全,β系数不能完全解释资本资产的定价,最典型的是股票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比可以很好地说明股票报酬率的变化,其解释力远高于β系数。

三、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比较

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关于研究对象和内容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财务活动本身,着重研究资金筹集、投资行为(主要在市场上)和股利分配,研究工作偏重于财务管理实务。研究的内容是这些财务活动如何开展,具有哪些规律,如何去做会更好。而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财务活动中的财务关系和财务概念,研究工作偏重于财务管理的上层建筑。研究的内容主要为:财务关系应当是怎样的;财务管理应当建立哪些概念,这些概念应当如何表述,相互关系如何等等。

2、关于研究方法

西方财务理论研究较多地采用实证的方法,上文提及的各种理论大都是以实证研究结果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我国财务理论研究以前则较多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广泛应用实证研究方法。

尽管近年来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支撑财务管理理论的内外环境差异重视不足,缺乏对中国特有的财务管理环境的系统研究;研究内容仍主要局限于传统领域,缺少对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新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对集团化公司中存在的控制权问题和内部资本市场问题重视不够;基于投资者及管理层心理特征的行为财务研究还未展开等等。

因此,认清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有选择地吸收西方财务理论的精髓,在研究理念、研究体系、研究内容上积极创新,是我国财务理论研究面临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化成、佟岩、卢闯、刘亭立、黎来芳:2006:《关于开展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若干建议》,《会计研究》第8期。

[2]王化成:2000,《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财会月刊》第4期。

[3]王庆成:2004,《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思考》,《财会通讯》第8期。

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6.031

1 国外研究现状

1.1 财务管理发展阶段

通过认真阅读财务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1.2 国外电子商务理论

何谓电子商务?是指利用新型的电脑技术开展的一系列商务活动,并且这种商务活动是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的,简单来说也就是传统商业活动的一种电子化和网络化。从广义概念上来讲,电子商务行为一种贸易活动,可以让公司里面、客户、供应商以和合作伙伴之间达成优秀的讯息同享,这样不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上控制的线上交易,而且还能同时配合公司内部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的操作,并能够全面提升公司生产、物流、资金等各个环节的运营效率。电子商务最开始由美国IBM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并将该词称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结果。之前WTO对电子商务有过定义,说电子商务是指公司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销售等其他活动。由此可以看出,与之前的业务营业相比较,电子商务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全新商业形式。在2005年,一位名叫M.Magdalena Payeras-Capella的著名学者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如今新型电子商务模式改变了之前的面对面交易方式,可是现在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不受各种因素的阻拦,这种模式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机会,从而从一方面来讲也o传统的财务管理形式带来了极度大的离间和竞争压力。

财务管理目标主要解决企业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中如何筹措资金等问题。主要关注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分析企业的资产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国际化、电算化、网络化等,目标是进一步为企业创造价值。

1.3 关于国外电子商务企业对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

国外有关于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种相关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的各类相干软件的开发进行研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观察到,国外很多应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财务管理软件,比如名叫Toarele的新型财务管理应用软件,这种软件适合全球人的使用,它有29种语言,目前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销售,使用的人多,范围广。另一方面,关键能对财务管理的理论这一方面进行研究。2003年,Jeffrey在著作《电子商务导论》中通过对金融资本的深入研究,进而更深地分析了电子商务公司在筹措资金方面的各种影响因素。Eugene与Michael于2010年对财务管理报告进行了充分性的总结,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有,一位外国学者叫Barbagallo的,他曾经利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和拉格朗日理论,并结合动态性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和观点证明并且解释了许多财务管理一步步如何演化的财务平衡等相关问题。有学者曾在2011年写了篇文章,文中写到电子商务公司的财务复杂性、动态性和监管原则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自己深入的讨论。最后,总体来看,目前,通过网络和时间的推移,国外有部分企业他们的财务管理的数据分析软件得到了更大的进步和完善,并且相关的财务管理应用软件可以将收集到的初始财务数据利用到最开始就定好的函数模型中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分析之后的财务分析研究报告,由这个软件自己把拔高到网络上,这样使用这个报告的人就可以对有关数据进行快速的了解。

2 我国研究现状

虽然国外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研究较早,但我国一直到21世纪信息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时,相关研究才开始有所起步。2000年2月,作家鲜军在其论文《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成长一网络财务》的文中,他总结了曾经传统会计电算化与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不匹配的方面,还根据这些种种问题提出了自认为比较方便的解决方法。在2001年10月,我国学者杨平波在其论文《互联网财务陈述的发展趋势阐发》中对网络财务管理学理论作了更好的钻研,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过网络财务是无穷的,它能够储存大量的相关资料。正因为这样财务管理相关人员才要好好地充分发挥网络财务的巨大优势。2002年5月,王星宇发表过论文《互联网财务与电子商务题目钻探》,在文中我记起他已经提出,其实企业是能够使用互联网技能,为各个不同地址的总公司及分支部分供给一个同一的平台,这样能够达成财务报表、会计报账等相干财务管理活动的不同地点进行同步化。在企业报表中,应当以披露财务信息为主,辅以披露企业其他信息;应以反映企业资本景况为主,辅以反映其余的类型财务消息;应不仅能表露出企业目前的运营状态,亦能披露出企业的以前谋划状况。

3 国内外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在国内外都有一大批财务数据研究爱好者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钻研。有一些学者已经提出了基础性的想法,这为网络财务管理的发展打下了坚固的基础,然而有一些学者的观点是具有开放性的,乃至有的学者要将这类新式网络化形式引进入了一个崭新更高的阶段,之前的钻研为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固然,笔者以为我国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研究形式还需要更深入的完竣,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研究当前还主要停留在网络化操纵的底部层面,对其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及学科的系统化建设、学科的创新与当前社会环境的快速发展趋势相适应等方面的内容有待进一步论证和研究。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

大学中财务管理的相关课程的主要学习重点就是在于学生的理解,在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对于知识的吸收也是被动的,对于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有时候根本不能去深入的理解。而本文研究的研究型教学,是以学生的接受程度为前提,将相关的前沿理论知识不断引入进来,而训练的具体载体包括财务管理课程知识点和案例以及专题研究三个部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主要由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以及学习理论三个部分构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在我国教育领域一直以平稳的状态发展,但是学习理论的发展却经历了经验主义、行为主义、构建主义等不同的阶段,这些不同的阶段对于我国教学模式的变化和发展的影响也十分显著。经验主义教学对于知识的正面传授和灌输十分重视,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将知识进行强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主要来源于外部的刺激,教师需要借助大量的联系以及对于学生的评价给学生造成比较强化型的刺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于整体观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十分的重视,对于内部的心理结构和认知结构以及模式也给以高度的重视。认知主义的不断的发展得出了构建主义,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心理结构以及信念为主要的基础将知识进行构建的行为就是构建主义,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社会性以及情景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的强大的理论支持就是认知科学的发展。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的目标

(一)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于财务管理教学知识的理解

财务管理本科教学主要包括企业的投融资和利润分配以及营运资金的管理三个部分。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只淡出的向学生传递课本的理论知识,学生们对于企业的投融资活动并不能进行充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引入型教学模式不断被引入后,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发掘提供了大量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

(二)可以帮助学生对于财务管理的前沿理论知识进行理解

我国财务管理的学科不断的发展,而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的拓展,研究式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为主要的基础,将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前沿理论知识在适当的时间里引入,使学生可以对于财务管理学科可以进行及时的了解,对于财务管理学科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对于理论知识要给予不断的丰富。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知识点研究教学

教师主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主要的针对,不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研究型学习。例如学生在介绍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的时候,教师要要求学生在不同财务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将其不同的优缺点进行思考,不断的进行比较和研究;教师将企业的风险和杠杆效应进行具体的讲解后,让学生对此展开讨论,主要针对影响杠杆系数的不同因素,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学生在学习来股利分配政策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研究股利政策的经典理论进行具体的梳理,学生对于财务管理知识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的深入。

(二)案例研究型教学

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选择一家学生们都很了解的上市公司,针对其公司进行具体的财务分析;教师也可以选择当地的一家上市公司,让学生去实地研究,这样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努力获得第一手材料。

(三)专题研究型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对于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要的前提,对于经典的文献要进行具体的研读。任课教师可以将经典的文献给学生们提供出来,安排学生对现金持有和资金投资以及企业估值惊醒具体的研读。但是教师所选择的文献要对学生的水平进行充分的考虑,其难易的程度也要适中,如果引用太难得文献的话,就会打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引用太简单的文献,对于专题研究的要求就不能给予满足。教师将研究的专题进行确定以后,安排学生对于文献搜索工具进行充分的利用,争取可以自己找到文献。这样也可以为日后的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教学中进行推广的措施

(一)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进行改革

在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以及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其产生的比较稳定的结构形式就是教学模式,所以说教学模式如果发生改变,那么对于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等问题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将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的前提就是将传统的思想和教学观念进行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不呢,将研究型教学理念不断的树立起来。

(二)制定和研究型教学相互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还是缺乏基本的制度保障,深入地进行和全面的推广都显得不太容易。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研究型教学还没有一项比较正式的教学制度,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一些教师选择这种教学模式,其具体的教学效果也没有保障。除此之外,教师展开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师评价体系还会给予限制。而且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开展要比传统的教学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多余的付出并不能得到体制的保障,使教师缺乏基本的积极性。所以,和研究型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三)财务管理研究型教学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

1.注重参与科研活动:在财务管理中将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引入,要求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积极的参与到科研活动当中。对于财务管理学科有关的科研课题教师要积极的进行申请,对于财务管理的前沿理论应该做到及时的掌握,对于国内外最新的学术成果也要及时的进行了解,进行积极的研究,使资深的科研水平不断的提高,把科研的精神和科研的具体的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不断进行充实和更新。

2.及时的进行教学的反思: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其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总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所以在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之后,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想要推行这一模式,不能凭借单纯的设想,应该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以及改进。特别是研究型教学模式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教学效果之后,并不能太过乐观,教师要仔细的进行思考,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其具体的教学对象有什么显著地特点,如果将教学的对象进行更改,要相应的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对于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对于财务管理教学的认识也能得到提高,研究型教学水平也可以得到提高。

(四)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进行性要充分的进行调动

研究型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 ,他们自然也不会去将参考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对于研讨活动他们也不会积极的进行参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在培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对学生学习目的重视,要进行学习态度的教育,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进行独立思考,将自我创造的价值理念不断得到实现,与此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的激发出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热情。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于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研究,对于延吉市教学模式今后很好的发展也提出了更好的建议,从而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平.应用型教学模式下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01:83-86.

[2]顾晨霞.从龙创电子广告费案例探索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外资,2012,05:227-228.

[3]姚晓民,翟志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重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02:33-35.

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篇(11)

做好“十三五”期间商务财会理论实务研究(以下简称财会理论研究)工作,对做好“十三五”期间的商务财会工作、实现“十三五”商务发展规划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进一步做好“十三五”期间的财会理论实务研究提出如下设想。

一、以商务“十三五”规划为引领,使财会理论研究成为商务“十三五”规划实现的“助推器”

“十三五”期间的财会理论研究,应当以服务商务“十三五”规划的实现为根本任务。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和新特征进行了深刻分析,对商务领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着眼点、着力点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的主要目标,确定了实施流通升级、外贸优进优出、国内外市场一体化三大新战略,确定了九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围绕促发展、上水平、补短板,规划了26个重大工程项目,并提出了若干重大政策。“十三五”期间的财会理论研究,应当努力适应商务发展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和新特征,以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发展战略、主要任务、重要政策、重要举措为引领,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商务领域财务工作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开展理论和实践论证,为推进商务领域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和对策支持。除了针对商务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外,应当选择商务领域改革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开展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性研究,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从而为商务领域改革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政策、举措的出台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在具体内容上,应包括以下几个重点。一是与“十三五”期间商务领域改革发展相关的财政、税收、金融等问题的研究。一方面,要研究商务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十三五”期间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新政策、新举措;另一方面,对财政、税收、金融等领域如何更好地支持商务领域的改革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供相关部门在制订与商务领域相关的政策、举措时参考。二是研究商务主管部门在“十三五”期间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商务财会工作,为商务“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提供财务保障和支持。三是研究商贸流通企业和外经贸企业在“十三五”规划下如何实现财会工作的转型升级。四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实务的技术性研究,积极探索财会工作方面的新模式、新技术、新方法,并及时总结、推广与此相关的新经验。

二、着力改进财会理论研究的组织工作,不断提升财会理论研究工作水平

(一)以商务主管部门为主导,构建财会理论研究的新机制

从总体上看,目前财会理论研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参与面不广、论文水平有待提升、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够等。其原因较多,但商务主管部门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理论研究工作机制不够完善是重要原因。目前,一些地方的商务主管部门很少顾及财会理论研究工作,有的商务主管部门对财会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视也仅仅停留在与会计学会联合发发文件方面。针对这种状况,必须进一步完善商务主管部门为主导、会计学会承办具体事务、相关单位及行业内财会人员积极参与的理论研究工作机制。在发挥商务主管部门主导作用方面,建议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正确定位,确立财会理论研究工作在商务主管部门财务工作中的地位。地(市)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应将财会理论研究工作列为财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其他财会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在理论研究工作的组织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对“十三五”期间的理论研究作出系统性安排。建议地(市)以上商务主管部门以服务商务“十三五”规划的实现为立足点,认真梳理、分析商务“十三五”规划中涉及到商务财务工作的相关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制订“十三五”期间的财会理论研究工作计划,对财会理论研究工作作出系统性、制度性安排。三是创新重要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积极探索运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理论研究工作。如对一部分重点课题,可以由商务主管部门采取向会计学会等社会组织或院校及科研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其开展研究。三是建立理论研究经费的保障机制。目前,多数地方开展理论研究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会计学会的会费等收入,总体上看,经费不够充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建议地(市)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在每年的年度部门预算中安排适当的理论研究经费,从而为财会理论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二)以“三结合”为基本方式,科学确定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

目前,财会理论研究课题的确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作者自行确定。二是由理论研究活动的承办单位提出参考性课题,如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每年都会提出一些参考性课题。这种方式对引导参与理论研究的人员更好地确定研究课题、把握研究的内容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不足之处是这些参考课题的来源渠道相对比较狭窄。建议进一步改进课题的确定方式。可采取作者自行选择、商务主管部门推荐、向社会公开征集三结合的方式。三种方式各有所长。作者自选课题,有利于作者选择自己最熟悉、最贴近实际的课题。主管部门推荐,可以使理论研究工作更加契合全国或地方商务工作的部署,有利于发挥理论研究对商务主管部门进行决策、指导工作的作用。向社会公开征集课题,有利于集思广益,使理论研究的内容更具广泛性、针对性。在全国和省级两个层面,可考虑采取公开征集课题的方式确定“十三五”期间及每年的部分重点研究课题。征集的重点对象可包括商务主管部门,与商务工作相关的部门如财政、税务、外管、保险、银行等,相关的院校及科研机构,行业内相关协会、学会,行业内的企业,理论研究骨干。在广泛征集课题的基础上,经过筛选,最终确定重点参考课题。

(三)以骨干队伍建设为基础,为财会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建立一支骨干队伍对做好财会理论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多年来,我市的财会理论研究得以正常开展并取得较好成绩,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有一支骨干队伍。建立骨干队伍,着重是抓好两个方面。一是选好人员。作为理论研究骨干,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对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较好的文字功底。为便于组织骨干力量活动,有行业内会计学会的,可以在学会内部设立理论研究机构,没有会计学会的地区,可以由商务主管机关的财务部门牵头成立理论研究小组或商务财会理论研究会一类的组织。二是抓好业务培训和指导。建议以省级层面为主开展骨干队伍的培训,这样,既可以保证培训班具有一定的规模,又可以使培训的内容更加契合地方实际。培训方式上,既可以安排一些专家学者讲课,也可以安排一些积极参与理论研究并且具有一定经验的骨干介绍心得体会,还可以选择一些典型课题,进行教学互动,引导参加培训的人员对同一课题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除了开展集中培训外,对骨干人员的研究工作适时给予指导帮助也非常必要。如帮助骨干人员选择课题,谋划论文的框架结构,利用主管部门或会计学会自身的条件为研究人员提供相关情况、数据,帮助研究人员修改论文,对比较重要的论文在一定范围内组织相关人员对论文进行研讨,提出进一步修改的意见。

(四)以课题小组为重要形式,着力提升重点课题研究水平

近两年来,我们采取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的方式对部分重点课题开展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样做,至少有几方面的好处。一是责任主体明确,保证了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有利于集思广益,深化对课题的研究。三是通过实施相关的程序,显著提升了论文的质量。建议部、省、地(市)三级在开展一些重点课题的研究时,更多地采取课题组形式。采取课题组形式,并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精选课题。采取课题组方式研究的课题,应与商务“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主要任务、重要政策、重要举措等内容相契合,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特殊性等较高层次的特征。二是建好课题组。课题组至少由三人以上组成,成员除了应该具备较优秀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熟悉该课题或对该课题有一定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须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课题组的选择上,可以尝试采取竞争性方式。如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或在志愿申报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式评审确定。三是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四是建立比较规范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五是对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给予全程关注。

(五)以建立专业评审队伍为抓手,进一步改进论文评审工作

多年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我省外经贸会计学会不断改进、完善论文评审工作,形成了比较科学的论文评审机制,如分层级逐级评选推荐,对论文采取“双盲评”方式评审,都是值得称道之举。但目前的评审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一层级推荐论文到上一层级参加评审的环节上,还存在推荐程序不够严密、论文的代表性不够充分的情况。又如一些地区论文评审人员的结构不尽合理,评审队伍不够稳定,人员经常发生变化。建议采取下述改进措施。一是建立逐级评选推荐制度。凡推荐到上一层级参加评选的论文,应在本级参评的全部论文中筛选产生。建议大区适当推迟论文评选的时间,从而为省级层面推荐代表性更强、质量更高的论文参加大区评选创造条件。二是建立相对稳定的论文评审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评委库。评委可采取单位推荐或个人自荐、论文评审组织单位根据优化评委年龄、来源、知识结构的要求择优选择的方式确定。评委应当具有较高的政治和理论素养,熟悉商务财会业务或熟悉与商务财务工作相关的业务,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人选来源主要考虑四个方面:商务主管部门、相关大专院校或科研机构、行业内企业、其他与商务工作相关的部门或单位。每次组织论文评审时,可根据参评论文的内容及评委的工作安排情况,在评委库中选择相应的人员组成评审委员会或评审小组。三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制订可以具体考量的标准。在内容方面,把能否服务于推进商务领域的改革发展,以及对商务领域改革发展贡献的大小,作为成果评价的第一位标准。四是做好参评论文的预审工作。由于集中对论文进行评审的时间相对较短,这就要求评委预先做好“功课”。近年来,我省外经贸会计学会每年提前将参评论文发送给相关单位进行预审,这无疑是一项提高评审公正性、科学性的重要举措。在对报省会参评论文进行预审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集中预审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将需要预审的论文制作成书面材料,参加集中预审的人员人手一册。预审过程中,将参评论文根据内容分为若干类别,每类论文分别由一个小组进行预审,在各小组发表预审意见的基础上,对拟推荐为同一等级的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拟推荐的等级。实践证明,这样做,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有利于参加省会论文评选的评委届时能够发表更加公正、科学的评审意见;二是为参加预审的人员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其效果不亚于参加一次内容丰富的培训班;三是扩大了参评论文的影响。一些新的观点、理论、方法、经验通过预审渠道得到了传播、推介,有利于实现理论研究的目的。

三、切实抓好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努力实现财会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

财会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商务领域的改革发展服务。如果将研究成果束之高阁,财会理论研究工作就没有任何意义。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理论研究成果的推广、转化、运用并不尽如人意,一些优秀的研究成果仍然停留在纸上,其积极作用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必须把成果转化作为推动商务理论研究的重点工作来抓,着力完善转化机制,突破瓶颈,增强实效,使财会理论研究成果真正成为商务领域改革发展的“催化剂”、“牵引器”。

(一)科学选题

从源头上确保商务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选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是顺利实现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前提条件。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确定的选题,都要真正体现商务发展改革实践的需要。增强问题意识,重视实证研究。

(二)强化宣传

研究成果如果不为人知晓,其转化应用自然无从谈起。对一些优秀的研究成果可以考虑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宣传、推介。一是在刊物上公开发表。可分散发表,也可对总会每年评出的优秀论文采取专刊形式结集发表,并适当增加发行量,向相关单位免费发放,所需经费建议由商务部在部门预算中申请专项费用。省级层面可以定期编印优秀论文集。二是在商务主管部门或会计学会的网站上发表。三是在相关的会议或在培训班上进行交流。四是就重点课题组织深度研讨。五是尝试建立重大课题研究成果的新闻制度,借助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三)主攻“转化”

各级特别是地(市)以上商务主管部门、会计学会等单位,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渠道和方式,着力推进研究成果的两个“转化”。

1.着力推动研究成果向政策、决策的转化。对涉及商务领域自身改革发展以及涉及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可通过摘编、专报、要报等形式,推荐给商务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供相关部门在制订相关政策、进行工作决策时参考。其中,涉及非商务领域的研究成果,建议由商务主管部门向相关部门推荐,以便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