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1:35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篇(1)

【关键词】 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学历;科室构建状况;教育基地;调查;分析

神经外科学是以人脑健康为目标的一门综合和专业性很强的年轻学科。由于其服务对象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决定了其医疗过程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智商的特殊性和决定了执业者接受的专科医师培训应该更规范。美国最大的神经外科医学中心匹兹堡神经外科中心培养一名神经外科医师需要7年时间[1]。我国培养神经外科主治医师的时间大约是6年[2]。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市各级医院神经外科专科医师的专科水平,本文对湛江市神经外科专科的医师学历、科室构建及学习需求作了调查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湛江市10所县市级医院(其中三甲医院3所,三乙医院1所,二甲医院1所,二乙医院5所)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历状况、曾接受神经外科专科系统培训的情况、情况、所在科室构建状况和对建立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态度等12个项问题进行调查。有效调查表均按调查表设计要求依事实逐项填写;要求不漏填、多填或乱填。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8.0软件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共发放调查表64份,收回64份,有效调查表64份(全部合格)。

2.1 学历状况

学历以本科层次为主(50人,占78.1%);本科以上11人(占17.2%),大专3人(占4.7%)。从事神经外科专科医疗工作的时间以5年及以下和15年以上的医师为主,分别为21和20人,分别占32.8%和31.3%。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最多,25人(占39.1%);其次是副主任医师16人(占25.0%);主任医师11人(占17.2%)。49人(占76.1%)一直从事神经外科专科诊疗工作。55人(占85.94%)在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过神经外科专科系统培训,其中39人在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近3年发表文章41人(占64.06%),初级职称的年轻医师发表文章仅为4人。

2.2 所在科室的构建状况

36人(占56.3%)所在科室的固定病床拥有量超过41张,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P

2.3 对建立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教育基地态度

64人中有43人(占67.2%)认为在地区级三甲医院建立面向县市二级医院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教育基地是迫切需要的;21人(占32.8%)认为是需要的。此问题在不同学历的医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P>0.05);在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师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4,P>0.05)。

3 讨论

从发达国家的医疗准入制度来看,我们认为,专科医师教育和准入是毕业后医学教育必然的发展方向,只有与时俱进地创造条件积极面对才是正确之路。各国培训神经外科医师的单位大多集中于大学或医学院神经外科。1983年欧洲神经外科学会、欧洲联合会(EANS)制定对培训单位要求具备的条件是:⑴需要神经外科床位40张;⑵全天治疗,随时进行急症手术;⑶有2个手术间;⑷每天做神经外科大手术;⑸有重症监护室;⑹有良好的诊断设备,包括CT;⑺有先进的手术器械和设备如双极电凝和手术显微镜;⑻有神经外科病理诊断等。一般来说,医学院校大多是具备上述条件的,且我国有13亿人口,病人多,病种齐全,神经外科医生相对较少,故手术操作机会应该是多的。但神经外科手术具有组织精细、娇嫩脆弱、组织供血丰富、手术视野小和深部操作等特点,且常需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操作,术野深部的操作只能有术者一人可以看清而获得学习、操作的机会,这使得县市级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的成长速度慢[23]。

高学历医师具有理论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外语水平高的特点。但本文结果显示:(1)湛江市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拥有高学历的是少数,这不利于本地区神经外科的长远发展;(2)医师的年龄结构分布与专业技术职称尚合理,有利于高年资、高职称、阅历深、经验丰富的上级医师全面指导年轻医师在专业学科方向更快更好地成长,且多数专科医师已在三级甲等医院接受过神经外科专科医师的培训,都具有一定的神经外科专科诊疗水平。但专科学术水平仍是偏低,体现在的人数不多,且质量不高。本文结果还显示:三级医院神经外科拥有的床位数、年收治病人数量及年手术量均比二级医院多,二级医院只以需要紧急手术的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为主,几乎不能开展相对复杂的脑血管病及其介入治疗、颅内和脊髓肿瘤、功能神经等外科项目。这是因为二级医院神经外科缺乏开展这些项目的诊疗条件,直接影响了二级医院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诊疗水平的提高和职称的晋升。因为高级职称晋升考核要求术者能完成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肿瘤等手术,而这些病例在二级医院又少见,这可能也是为何所有具有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员均在三级医院工作的主要原因。

就我市情况来看,专科医师均认为:在地区级三甲医院建立面向县市级医院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教育基地来提高本地区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理论水平和临床诊疗技术是有效可行的。只有在地区级三甲医院建立面向县市级医院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教育基地,完善培训计划和制度,由科教研经验丰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进行详细的理论授课和各亚专科临床培训,并加强受培训医师的科研学习,全面提高本地区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的科教研水平,才能更好地开展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更好的解决病人之疾苦,减轻病人的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53-01

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也稳步提高,各大医学院校的师资力量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在教师队伍中,也不断涌现出高学历,年轻化的新生力量,面对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普遍重视,各高校也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学理念中,教师素质更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它几乎涵盖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的各个方面。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教育水平的影响上,尤其对于各大医学院校来说,作为特殊的学科,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神经外科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又较为迅速,新的临床诊疗技术不断更新,神经外科医师队伍的壮大也需要各大医学院校培养和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神经外科教学者素质对学生的发展,医疗科技的开展都有着深远影响。笔者通过自身教学实践,总结相关经验,就神经外科教学者素质提升浅谈部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沟通表达能力素质

神经外科学涵盖有关颅脑、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和部分周围神经等各种疾患的诊断与治疗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医生常常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解释,伴随着各项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医生更加需要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医患关系,避免医患矛盾。这也就要求了神经外科临床医生具备一定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在知识层面不对等的条件下,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让患者家属清楚的了解治疗方案,消除患者极其家属的困惑,通过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建立和维护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还未进入临床科室工作,也欠缺相关工作经验,对医患关系没有充分的认识,也不了解沟通表达能力素质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神经外科教师自身要具备这种素质,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培养。

作为一名神经外科教学者,其本身就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来处理临床发生的各类事件。同时,也要不断的将各种实践经验及医疗处置方法言传身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在表达能力方面,教学者应当更好的把握,不论是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的过程之中还是在临床带教时,与患者的交流上,都应当注重语言的规范刘畅,避免含混不清或者诱导性语言引发医患矛盾。同时,也有不少教师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带教经验,掌握着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表达能力欠佳,不能将自身所学很好的传授给学生。而对于医学知识的传授,无论是理论讲授还是临床带教,都要求教师用精准,专业,生动的语言表达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受益。

2 创新能力素质

神经外科教学者从理论教学和临床带教中都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往往固化于对传统知识以及临床技能的讲授,而没有时间顾及科学研究课题。作为一名培养神经外科医生的教师,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之外,也应当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努力开展新研究,新技术,挖掘神经外科诊疗空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创新研究。

3 教育研究素质

教育研究素质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的探索研究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科教学的需要,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总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更加生动的向学生讲授知识,培养学生对神经外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神经外科作为一门相对复杂而又抽象的学科,教学者应当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更好的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项知识技能,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新观点,启发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

4 强健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神经外科教学者各项素质的基础,也是其它素质培养的先决条件。没有强健的身体素质,教学者也难以胜任临床带教及科研工作,更难以保证其它素质的继续提高。此外,神经外科手术时间强度也较大,且术式十分精细,在伽马刀放射治疗时,也会接触到电离辐射,产生相应的放射损伤,这均要求神经外科教学者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作为后盾。因此,神经外科教学者应当做好日常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健康强劲的身体素质,才能以充沛的体力投入到各项教学工作中来。

5 熟练的业务素质

医学学科教育具有着科学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等特点,医学专业教学者更应当通晓本学科的各项基本理论,以及各类临床技能,并实时关注本学科的最新进展,这样方能进行教学及科研,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神经外科教学者直接面向的是本专业学生,其自身的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了临床教学质量。

神经外科也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诊疗技术日趋先进,包括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立体定向和放射外科技术、介入放射治疗技术。这也要求神经外科教学者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把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生动化的传授给学生,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知识殿堂,教学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学者素质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我国神经外科学的发展尚需要各大医学院校提供助力,发展和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神经外科人才,为神经外科的临床诊疗队伍注入新的活力。而作为神经外科教学者,更加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言传身教的同时不忘加速自身成长,以更好的胜任教学任务,提高神经外科学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素质水平,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 傅树京.高等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0-101.

[2] 文彬.21世纪医学教师素质浅议[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2009(2):152-153.

[3] 任涛,李红.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途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3):12-13.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篇(3)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2.001

1 精神医学:应用医学本质上的特点

精神医学跟其他各科医学,如内科、外科等,总体上都是属于应用医学;从业者不仅需要基本的医学知识,还得有临床上的应用技术与经验,包括如何建立适当的医患者间的关系,如何应对和帮助有困难的病人及其家属。可是精神科,因其医学上的特点,更需要有特殊的要求。精神科医师跟其他临床专业的医师比较,要具有比较广泛的知识,包括一般心理学及与精神境界有关的抽象性的知识,多变的人生经验与精神障碍的关系,动态的心理反应与防御方式,也更要求能熟悉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应对有心理问题的各种各样的病人,并知道如何帮助病人善用支持系统,经由家属来辅助心理有困难的患者。因此,临床上的技术与经验特别需要重视,并且要善于运用。

2 医学生的精神医学基本训练

大凡有水准的医学院,要对医学生提供有关医学心理学及基本的精神科医学知识,包括各种精神病理、治疗模式与途径,以及护理的要领。当然也要提供积累临床经验的各种培训,能熟悉各种疾病的基本情况,能掌握如何跟病人会谈,了解如何进行精神医学的诊断程序。这样可以帮助医学生不管将来从事何种专科,都能够对精神医学有基本的知识与初步的经验,以更有助于从事他们将来选择的专业。换句话说,不管他们将来做内科、小儿科、妇产科还是外科医师,都要能了解在面对有精神上困难的患者时,如何去接触、会谈并完成初步的诊断,给予基本而适当的治疗,以及在必要时,如何转诊或请精神科医师来会诊。对于有志于以精神医学为专业的学生,也能够获得初步的知识与经验,以便进一步接受专业的训练。

3 精神科住院医师的训练

3.1 基本的观念与不同的模式

跟内科系统的医学比较起来,外科系统的医学,住院医师在其专科训练时,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去学习临床上的技术与要领。因为,外科系统的医疗,特别是开刀,除了知识以外,还需要有熟练的临床技巧。因此,外科系统医学需要有较长时间的临床训练,让学习的住院医师有机会观察、学习、模仿、尝试临床上的各种运用技术。在其过程中,还得时时接受资深医师与教授的督导。精神科的专业训练也是如此。并且在其训练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模式。

最简单的模式,就是在病房一直接受资深的主治医师或教授的指导,练习与负责看病人,年复一年,经由长期的学习,而得到所需的知识与经验。这可以说是向师傅学习的模式,并没有一定的事先规定的训练课程。这样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住院医师经历“徒弟”制度而学习,而从现实的角度说来,也是帮助医院完成对病人的医疗工作,经由教学被训练倒是次要的。

另外一种模式,是事先有计划与规定的学习课程与必须经历的临床经验,按年逐步进行。这是比较先进而注重训练的教学机构常采用的方式。虽然住院医师无形中也在帮助医院执行医疗工作,但是被训练是主要的目标。

换句话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与训练课程要每年有进展而又有所不同,即随年资而逐渐提升水准。在整个住院医师的训练期间,不管是3年或4年,都要有事先规划的训练课程,按课程执行。有的国家还规定住院医师的训练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训练规章,包括是否有系统的程序、足够的临床资源,才能向提供训练的机构颁发认定资格,以能继续接受住院医师到其训练机构,执行训练课程[1]。经由这样课程训练的住院医师也才有资格接受国家专业的资历考试与检验。

3.2 供参考的模式

每个国家或地区因不同的历史与背景、所遵循的医疗系统与教育制度(包括师资问题),以及现实上的种种因素,而实行不同模式的住院医师训练。本文介绍一种4年制度的训练模式,以供参考。

3.2.1基本规约

(1)受训的住院医师在各种临床工作外,也要定时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包括:专题讲课、个案讨论会、个案督导等,充分接受有计划性的教学课程。原则上,在每星期的时间里,临床工作时间大致占一半,另一半时间要参加教学活动。(2)住院医师需要从事各种临床工作,包括:住院病房、门诊、急症处的医疗,参与精神科会诊包括儿童精神医学、老人精神医学、公共(社区)精神医学等。另外也要接受内科与神经科的临床工作,充实躯体性疾病的诊断与医疗经验。

3.2.2 各种临床工作

在4年训练期间,根据情况而安排各种临床工作的时间与分量。具体的例子如下:住院病房的临床工作最少6个月,但总共不超过12个月;门诊医疗至少12个月。精神科急症处3个月,精神科会诊2个月,儿童精神医学3个月,老人精神医学2个月,社区精神医学(包括司法精神医学)3个月。另外要包括内科或者小儿科等的临床工作6个月,神经科2个月。

这些各种临床工作,要考虑住院医师受训的年代与经验而依次分配,从基本的医疗逐渐升为比较需要经验的临床工作。如:在第1年接受内科病房6个月的临床工作;2个月的神经科临床经验,把握躯体疾患的诊断与治疗,并开始参加精神科病房工作;第2年除了继续病房工作以外,可以开始急症处的医疗、精神科会诊等性质的临床工作;第3年主要从事门诊,并附带参与儿童精神医学或老人精神医学的临床工作;第4年参与社区精神医学(包括司法精神医学),并从事自己负责的临床研究工作。

3.2.3各种教学活动

3.2.3.1 专题讲课讨论

――各“专题讲课讨论”(seminar)指派专门教授负责举办,每星期就每个专题举办1次,每次1.5小时。每年可有两种专题讲课并行进行,即每星期要参加两个专题讲课讨论。每个专题讲课,原则上住院医师要查阅若干篇指定论文作为参考,以备讲课时讨论。

在4年受训期间,要有计划性的安排“专题讲课讨论”的题目与时间。即:配合住院医师临床经验的需要而编排其题目与大致的时间。如,第1年住院医师:精神医学病理与诊断2个月,精神科急症医疗2个月,精神医学会谈技术2个月,药物治疗2个月;第2年住院医师:各种精神疾病6个月,精神科会诊2个月,物质滥用问题2个月,心理治疗的原则与方法6个月;第3年住院医师:心理治疗有关理论与各种模式6个月,婚姻与家庭治疗2个月,群体心理治疗2个月,儿童精神医学3个月,老人精神医学2个月,文化精神医学2个月,临床研究2个月;第4年住院医师:高级心理治疗6个月,社区精神医学4个月,司法精神医学2个月,临床就业的知识与经验1个月。

3.2.3.2 个案讨论会

――每星期举行1次,每次1.5小时。原则上各年级的住院医师都参加,以便相互学习。除了负责主持的教授以外,通常还有几位教授参加,至少有1位是被请来担任讨论者。由所有住院医师轮流报告自己医疗的个案。原则上所报告的个案要包括:门诊、病房、会诊、急症、儿童、老人、神经科等各种不同病人,也鼓励报告心理治疗长期治疗的个案。在形式方面,负责报告的住院医师报告病情30分钟,教授跟病人会谈30分钟(或者播放住院医师跟病人会谈录像),由参加的教授们与住院医师一起相互讨论30分钟。

3.2.3.3 个案督导

――每位住院医师被指定同时有两三位督导教授,每周接受各督导教授的督导;每次督导1个小时,共接受2~3小时的督导。每半年至一年更换督导教授,因此住院医师有机会跟不同督导教授接触并受其督导。

3.2.3.4 访问学者教学

――由科里邀请外地来的知名“访问学者”(visiting professor)来做短期讲学,为期1周。每年邀请3位左右。被邀请的是国内或国际有名望的专家,就他们各自的专长而讲课,1周内就其专题而作连续性的讲学5次。

3.2.3.5 精神科学术报告会

――精神科每星期举办1次学术报告会,由教授、临床教授报告他们的专题。资深住院医师也被请报告他们的临床研究结果。除了住院医师、教授们以外,当地的精神科医师也参加,当作是他们的在业再修课程。

3.2.3.6 临床研究

――在4年训练期间,每位住院医师自己要从事并完成一项临床研究课题。课题由自己选择。从第3年开始从事研究,第4年完成,并在精神科学术报告会上报告。其主要目的,不但是学习科研的知识与经验,还学习如何能客观地评价他人已发表的论文。

3.2.4心理治疗在临床经验上的要求

(1)被分配到门诊的住院医师,负责初诊病人的会谈与诊断,并由上面资深的教授复查,包括药物的处方等。所有被某住院医师所看的初诊病人,原则上由该住院医师负责日后的复诊,继续诊治该病人,保持其追踪连续性。在复诊时,每次会谈后,仍由教授复查。住院医师负责初诊与复诊的病历记录,由教授复查后签名,表示负责。

(2)在整个一年到一年半期间的门诊临床经验里,除了普通的门诊医疗,包括药物治疗以外,规定要有若干数目的心理治疗个案经验。即从初诊病人当中,选择若干病人,施与以心理治疗为主的医疗工作。

(3)心理治疗的个案要广泛,包括:精神病患者,神经官能症患者,边缘性格障碍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物质滥用者,普通日常心理困难者,婚姻问题者,家庭人际关系问题者以及其他各种病情患者的治疗。

(4)除了一两个月的短期或中期的心理治疗以外,至少要有半年至一年的长期治疗者3案例左右,获得长期治疗过程上的体验。

以上所举,只不过是个例子,仅供参考之用。这样的训练模式,主要是强调现代的精神科医师要有广泛的临床知识与经验。包括“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的综合性取向,不仅是要能治疗严重的精神病患者,还要能注重如何治疗各种各样的精神疾患者,包括轻度的精神病患者及广众的一般人的心理困难;知道如何使用药物治疗,也懂如何提供心理辅导,这样才能从事于广泛定义的心理卫生的工作,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4 讨论与展望

不可否认,中国在近代的历史里,在整个医学的范围里,精神科在早期并没有被重视,也没有好的训练制度。近年来,虽然已经开始重视精神医学的重要性,包括心理卫生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的精神科医师的训练里,还是多半采取师徒训练的老方式,而且是以在病房医疗严重精神病患者为其主要临床工作,少有门诊的经验,而教学活动并没有系统化、按时间进展化,教学的分量也不够,还需要逐渐改善。当前的困难,除了现实上的因素(包括提供医院的医疗工作的负担)以外,最主要的,还是观念上的问题,即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住院医师的训练主要是在“训练”而提供学习,并非提供医院医疗上的需要。当然,如何培养各种有足够经验的精神科里各种专科的资深教员,也是另外一个因素,但只要有其观念与目标,是可以逐渐改善的。中国近数十年来,经济方面突飞猛进,相信医学的教学也可以改善。

虽然心理卫生的工作要依靠各种职业背景的人员一起协作进行其任务,但还需要依靠有广泛临床知识与经验的精神医师为其主干[2]。所以就要用心培养具有各种临床知识、经验,并且有心理卫生观念与理念的精神科医师。而如何培养这种全天候的心理卫生工作的主干者,其头一步就是要改进其训练制度。我们都知道:“下医治病,中医预防病,而上医治国”,希望能透过比较完善的、有系统与计划的训练制度,培养更多的精神科的上医,才对社会、国家有贡献。

参考文献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篇(4)

作者简介:王志娟,

栏目是期刊的基本单位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刊方针、学科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栏目设计是否合理、科学,关系到期刊的整体形象和质量[1]。国内外医学期刊栏目设置的分析已有些报道,本文在此基础上,侧重分析国内外6种神经类医学期刊栏目的设置、文章比较及内容特点,以了解国内神经医学期刊栏目设置的现状和问题,现报道如下。

1资料来源与方法

选择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3种神经医学专业期刊,收集上述期刊2010年10月至12月共9期杂志;选择2010年SCI收录的国外神经医学领域期刊Neuron(ISSN:0896-6273,IF:13.26)、TheJournalofNeuroscience(ISSN:0270-6474,IF:7.178)、Brain(ISSN:0006-8950、IF:9.49),收集Neuron杂志(半月刊)2010年10月到12月共6期杂志,Brain杂志(月刊)2010年10月至12月共3期杂志、TheJournalofNeuroscience2010年10月至12月(共11期)6期杂志[包括October6;30(40):13211-13548/October13;30(41):13549–13915/November3;30(44):14593-14924/November10;30(45):14925–15335/December1;30(48):16065-16407December8;30(49):16409–16754]。分析上述期刊栏目设置与内容的特点,非学术类栏目如读者/作者/编者、会议征文消息、Toolbox、Corrections/Corrigendum/Errata、ThisWeekinTheJournal、JournalClub等类栏目不列入分析。

2结果

2.1栏目设置一般情况的比较

国内外6种神经医学专业杂志栏目设置的一般情况见表1,国内期刊共设置栏目17个,固定栏目6个(专题和专论视为同一栏目),机动栏目11个(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视为同一栏目,学术交流和学术讨论视为同一栏目);国外期刊设置栏目23个,固定栏目10个(Articles和OriginalArticles视为同一栏目),机动栏目13个(Review、Minireview和ReviewArticle视为同一栏目),总的来说,与国外神经医学期刊比较,国内神经医学期刊的固定栏目数和固定栏目占总栏目数比例较低,机动栏目数较少,机动栏目占总栏目数比例较高。Neuron杂志6期中只有一个固定栏目(Articles),一方面可能与Neuron杂志的栏目划分细化有关(Perspective、Viewpoint、Overview、NeuroViews均属于观点类栏目);另一方面可能与Neuron杂志的办刊特色有关(6期中连续5期出现了Previews、Review栏目,3期出现了SponsoredArticle、FeaturedArticle栏目),这样既保持了栏目在一定时间内的连续性,也显示了期刊栏目的多样性。

2.2栏目分类情况的比较

将6种期刊的所有栏目按照内容分为论著类、临床类、综述类、指南类、评论类、通信类和其他等7大类,其中临床类包括经验交流、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药物研究、短篇论著、CaseStudy、Neurotechnique、Report;指南类包括Previews、FromTheArchive;评论类包括Perspective、Viewpoint、NeuroViews、ScientificCommentaries、BookReview、SymposiumandMini-Symposium;通信类包括LetterstotheEditor、BriefCommunications;其他包括会议纪要、OccasionalPaper,具体见表2,国内外神经医学期刊论著类文章均最多,国内期刊通信类文章最少,国外期刊Brain、JournalofNeuroscience临床类栏目最少。与国内神经医学期刊比较,Neuron杂志指南、评论类文章,Brain杂志评论、通信类文章,TheJournalofNeuroscience通信类文章较为突出。

2.3栏目设置内容的比较

国内神经医学期刊的评论类文章多为知名教授或专家撰写的综述,而Neuron杂志的评论类文章主要是针对某些论著文章进行的分析,指出研究的优、缺点及今后该领域科研方向等方面的评论和建议;国内3种神经医学期刊均没有针对已发表的文章提出质疑或商榷的通信类栏目,而Brain、TheJournalofNeuroscience的通信类栏目中可就已发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方面提问,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并提供证据,或通过临床实践或文献阐明自己的观点,进行评论和质疑。

3讨论

基于对国内外神经医学期刊栏目设置和内容的比较,对我国神经医学期刊栏目的设置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细化栏目,提高固定栏目的比例

期刊栏目的一大特点为稳定性和连续性,固定栏目与机动栏目的适宜比例为2:1[2],国内期刊固定栏目比例尚需提高,TheJournalofNeuroscience论著类文章按研究内容又分为Articles,Cellular/Molecular,Development/Plasticity/Repair,Behavioral/Systems/Cognitive,NeurobiologyofDisease4个栏目,既便于读者阅读和检索,也适应了医学论文分类逐渐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国内期刊按照内容和专业学科划分栏目时可根据收到的文章数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设置,也可在现有栏目划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所收文章量大、面向读者群较广的专科内容栏目。

(2)重视编读往来,开设通信类栏目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篇(5)

神经病学是医学领域中目前发展最为活跃的学科,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也是学生们普遍反映难以学懂、难以掌握的一门学科。在神经病学教学中,我们针对多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需求进行了一些教学探索。

1 神经病学教学中注重临床与基础的紧密结合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通过对神经解剖学、病理生理、免疫等基础知识的复习,加深学生们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解和掌握。也经常发现,解剖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与神经病学课程的学习在时间上间隔过久,很多学生在学习神经免疫性疾病时,基础课程的知识有所淡忘,感到授课内容非常生涩,难以掌握。这就要求临床教师综合相关各基础医学课程知识,通过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免疫及免疫病理知识的联想和综合复习,自然地过渡到相关疾病,进而讲授神经疾病的临床表现、诊疗原则,加强临床与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从而真正达到融会贯通,以满足多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1]。

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中,是以学科为中心,各学科都过于强调本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重要性,往往不同程度上忽略了单一学科教学目标与整体医学教育的统一性[2]。临床教师如果没有来自基础理论知识的有力支撑、深化和充实,对一些与临床教学有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的重要进展知之甚少,必然会造成基础与临床教学相脱离的状况。而且,理解是掌握和记忆的保证,在学习一种临床疾病的时候,只有理解了该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解剖学基础以及发病机制,才能掌握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因此,在临床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加强与基础学科的联系,将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较好的整合,是搞好临床教学的关键。这样才能达到新世纪医学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既有丰富的基础医学知识又有精深的专业水平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2 神经病学教学中注重交叉学科的培养模式

“跨学科”是指跨出学科界限,在学科之间发生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所形成的新学科或新理论,由于其是应用2门及以上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所形成的新学科或新理论,故亦称“交叉学科”[3]。国家多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研究型人才要具有独立获取国际前沿知识、分析专业问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医学研究生培养一般分2个阶段,基础理论学习和实验研究阶段。实验教学是基础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单一科目的实验学习无法体现跨学科、交叉渗透、观念创新及技术创新等综合实验内容,往往缺乏实验整体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研究性。目前综合性实验项目常常将各个部分的实验优化组合,是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补充的综合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用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技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方面可以改善单一科目实验的不足,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综合实验技能,为之后的跨学科创新实验打下实验技能基础。加强交叉学科的培养方法包括:开展跨学科创新型课题的申报;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构建跨学科创新学术交流平台;定期开展跨学科创新学术论坛,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根据学科中的前沿热点问题提出研讨专题及方向,促进各学科专家之间及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还可以构建跨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项目;鼓励并开展跨学科创新型课题。

3 神经病学教学中注重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随着循证医学模式的普及和深入,对临床医师科研能力的要求亦越来越高。医学生除了需要掌握疾病诊疗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培养临床科研创新、分析、处理、应用、实践能力。现如今,如何在学习期间,依托学校强大的理论及实验支撑、临床医院丰富的病例资源、导师的学术及人格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其培养成具备一流科研能力的临床医师,值得探讨。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近几年的培养发现在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上应加强对以下方面的重视:(1)重视加强研究生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培养是研究生整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2)重视拓宽知识渠道,完善知识结构:只有在宽厚知识的基础之上,才可能在专业上有创新和突破,这就要求学生还要充分了解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知道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等等。(3)重视动手训练,提高临床/科研业务水平:研究生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培养相辅相成,研究生通过临床和实验的培训。使其动手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为其科研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4)重视文献综述能力培养:提高文献综述能力,首先需使其学会如何实时准确获取高质量的科研信息,围绕本专业广泛查阅文献,追踪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是提高临床医师专业技能水平和科研思维的重要途径。(5)重视培养多种能力,全面提高科研素质:这些能力不仅包括临床能力、实验能力,还包括观察、选题、设计、讨论、数据分析及论文写作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具体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信息获取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科研素质得以提高[4]。

此外,研究生阶段正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创新精神最旺盛的阶段,是从事医学科学领域创造性研究的最佳时期。因此,导师要善于适时鼓励研究生对科学问题大胆设问,深入探索;帮助研究生与成功研究者接触,培养科研精神,分享成功经验,为学生创造条件,多途径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5]。

4 结语

在21世纪医学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许多医学院校都已建立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及留学生教育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国家针对五年制本科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优秀的临床工作者,我们在教学中强调神经病学基本原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级临床工作者,除了在教学中注重与临床的结合外,我们加大了对专业外语的要求,重视临床与基础紧密结合,培养专业型医学人才;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定位是研究型医学人才,在神经病学的教学中无疑将加大科研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现在,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培养模式也在逐步试行[6],更重视基本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意在为国家提供高层拔尖创新人才。因此,神经病学教学如何适应多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需求是神经科临床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探索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篇(6)

(一)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神经病学知识和理论,深入了解神经解剖学、临床神经生理学、临床神经病例学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包括脑电图,在有条件的单位工作者,还包括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掌握颅内血流生理及病例生理学,神经影像学(包括头颅及脊柱X线平片、脑血管造影及CT)的基本理论,在有条件的医院工作者,还须掌握MRI有关技能;掌握神经系统症状学(包括头面痛、惊阙、瘫痪、颅内压增高、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复视、肢体痛、失语、昏迷)的理论、机电及鉴别诊断;掌握神经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精神病学、小儿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老年神经病学、心脏病学及呼吸内科学、内分泌学与神经病学有关的基本知识。

(二)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神经生物化学、神经免疫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眼科、耳鼻喉科及骨科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的理论知识。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病房及门诊)部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对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癫痫、脱髓鞘疾病、变性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周围神经病、肌瘤、遗传代谢性神经系统疾病一级椎体外疾病)的诊断、治疗机预防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对常见症状(包括:头面痛、眩晕、瘫痪、感觉障碍、惊阙、痴呆、晕阙、昏迷)有深入的认识并能作出正确地分型或病因诊断;对神经内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承担院内会诊,能承担神经内科二线值班、门诊咨询等工作;有一定的病房、门诊医疗组织、管理的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熟练掌握神经系统各部位(包括:大脑半球、丘脑及小丘脑、脑干、脊髓、周围神经)综合症至少30个。对其它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合并症(包括:肝性脑病、门脉性脑病、肾性脑病、透析性病、瘤性神经系合并症、心肺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合并症)有深入的了解。担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诊治本专科病人至少300例,主管或负责主治的病例确诊符合率、治愈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二)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三)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级省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主任医师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基本理论知识

在副主任医师所具备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对本专业某一领域有所专长。

(二)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神经内科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与其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在神经内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抢救、治疗专科危重病人,有解决疑难病及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备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机工作量:

担任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神经内科病人至少15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例不少于4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二)教学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121-02

神经外科是一门专业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涉及面广(与神经病学、神经解剖学、病理学、影像学、内科学等多门学科密切相关),而且神经解剖复杂,增加了神经外科疾病的授课难度。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普遍缺乏感性认识,导致理解记忆困难。在神经外科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参与性不高,是临床医学中比较难教、难学的一门学科[1,2]。

神经外科临床见习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及常用的诊断、治疗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具体病人问题的能力[2]。在七年制临床医学教材中,神经外科内容所占比例较少,在神经外科见习期也较短(通常1~2周),而且很多学生在完成了理论课学习后,对神经外科疾病的认识仍较为肤浅。怎样在有限的见习时间内,将枯燥的神经外科理论和复杂的神经外科疾病讲解清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神经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关键和难点。

近几年国内医学院校招生规模扩大,使学生增多,与见习病例少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见习时间固定,而在这一时间内住院的典型病人缺乏;而且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许多病人对实习生查体等不配合,这都增加了临床见习的难度。

七年制医学生在临床见习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与基础知识,因此如何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是临床见习教学的重点。PBL教学法能够系统地把医学知识传授给医学生,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近3年来,我们逐步尝试将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以期为神经外科教学改革探索一定的经验。

一、PBL教学法简介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将整个教学过程都纳入到具体的临床问题中,并围绕几个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PBL教学的理论起源于1910年Flexner所倡导的教学改革理念,1969年美国神经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次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在1993年Edinburgh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中受到重视,当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广泛应用的临床教学方法[3,4,5]。

众所周知,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一直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教授知识点为目标,将书本的大纲要求内容进行逐一的叙述,这种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思维。我国内地医学院校自1984年开始,在基础课和临床教学中逐步尝试改良的PBL教学法,并取得了十分有益的效果[2]。

PBL教学法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始终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提出问题进行互动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教学内容的介绍,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都将对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形成正确临床思维方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PBL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知识灌输式单向教学模式,使医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1-4]。

二、多媒体教学在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法(Multimedia teaching)是指运用多媒体硬件设备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视频、动画、幻灯等多媒体教学课件来进行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可以把神经外科疾病中的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地呈现出来,使要说明的问题一目了然,充分传达教学意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3]。

我们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的多媒体资料来源主要有:

1.动画制作。简单的可以自行制作Flash,较复杂的动画可请专业人员完成。比如:瞳孔对光反应的神经传导通路,可以用简单的Flas在神经解剖图谱上标示;颅内血肿引起脑疝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请专业人士制作动画等。

2.日常工作中积累。学生见习时间固定,病房内可能没有大纲要求的病人,或者没有疾病的典型症状体征。我们可以把平时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少见病例或典型病例发作时的临床表现、体征等,及时地用照相机或摄像机记录下来,制成照片/视频资料库,分类存放,需要时可以随时选取。

3.应用互联网检索、下载相关医学教学视频、动画等资料。

4.选择拍摄逼真、较符合专业的影视剧,将其中与神经外科疾病相关的情节剪辑制作为简短视频,在教学中使用可以起到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三、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我们在神经外科见习教学中采用了PBL“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解答问题、总结知识”的四阶段教学法[6]。

1.教师提出问题。在PBL授课前,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教师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根据授课内容、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等方面选择合适的临床示教病例,可以是病房内现有的病例,也可以选择多媒体库中资料齐全的神经外科常见病例。精心撰写PBL教案,并预先提出紧密结合示教病例,难度逐渐增加的问题,把神经生理学、神经病学、神经解剖学知识与临床病例有机结合起来。比如: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例,可以提出若干问题:接诊病人时需要重点询问哪方面?该病例的初步诊断是什么?有何鉴别诊断?下一步辅助检查有哪些?硬膜外出血主要来源是什么?中间清醒期的机制是什么?保守治疗的指证是什么?通过该病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出血机制、典型临床表现、CT表现、手术指证等。

2.学生分组准备资料。学生按每4~5人为一见习小组,每小组设一名小组长,配备一名带教老师(即PBL导师)[7]。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后认真阅读教科书相应章节,教师应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开放科室积累的视频、幻灯、录像等多媒体课件,及颅骨标本、人体模型等教具,并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专业书籍、互联网、文献检索等),以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检索相关资料或文献。学生遇到问题让其先检索自学解决,不理解者由指导教师辅导解决。通过学生们讨论交流和自主分析,各小组成员对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写出发言思路。[8]

3.以问题为基础进行讨论。每次PBL授课开始时,教师都要带领学生们简要复习一下理论授课时讲过的关键知识点,比如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脑疝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等,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讨论。在小组讨论时要求各小组学生推举代表发言,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诊治方案和自己的想法,当观点不同时,可以展开辩论,但要求发言按顺序、条理清楚、有理有据。此时,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协调各小组间的关系、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掌控讨论节奏等。当出现讨论问题过于偏离主线时,要及时调整方向[5-8]。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教学气氛,对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赞扬和肯定,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不要片面指责。

4.归纳总结。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概括性地归纳总结讨论问题的要点,分析患者出现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和生理基础,指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提出治疗原则,并向学生描述疾病的正确诊疗思路和流程。对讨论中的若干有争议的问题和共同的疑难问题,可以用多媒体的形式(包括动画、录像、视频资料等)进行详尽分析讲述,以利于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介绍一些知识新进展,如对神经外科的新理论、新的检查手段、新的手术入路等作进一步深入讲解,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各组学生的发言指出不足之处,表扬表现优秀者,进行总结点评,指出下一次PBL教学课的改进方向。PBL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是学生的导师和指引者的作用[8-9]。

四、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法的优缺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主要优点有:

1.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

2.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综合理解、文献检索、语言表达的能力,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加强。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能力。

3.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复杂的神经外科疾病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4.培养了学生把相关学科知识融汇贯通、消化吸收的能力,从而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5.PBL教学也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总结概括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及教学设计能力[7-9]。

但我们也发现PBL教学法还存在一些不足:

1.PBL教学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PBL教学法的开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耗时较多,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增加了原来就繁重的教学任务,难以全面施行。2.PBL教学法要求医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否则讨论PBL病例时很难提出与医学各科相关的问题;而且中国学生自幼接受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缺乏PBL所要求的主动学习技巧。

3.多媒体教学对硬件设备要求较高,医院须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信息网络,以及一个专业书籍丰富的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检索、查询的场所。

总之,PBL教学法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我们在神经外科的临床见习中通过引入PBL教学法,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全面推广实施还有不少难度,而且PBL教学法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我们将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晏怡.PBL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20):2831-2832.

[2]阴金波.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913-1914.

[3]闫振文,朱凤英,彭英,等.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在神经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58-59.

[4]Dolmans DH,De Grave W,Wolfhagen IH,et al. Problem-based learning:future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J]. Med Educ. 2005;39(7):732.

[5]Gwee MC. Problem-based learning:a strategic learning system design for the education of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in the 21st century[J].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09,25(5):231-239.

[6]杨志林,柯以铨.PBL教学法在脑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937-938.

[7]遇涛,冷芸.PBL导师在功能神经外科教学的定位与教学技巧[J].中国病案,2013,14(2):71-72.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1-0014-02

医疗是近年来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医患矛盾也是近年来医生及医科生讨论最多的问题。这些突出的矛盾,造成了近年来医科生生源减少、质量下降及选择做医生的人员减少,进一步导致了优质医疗资源减少,加剧了看病难的问题。在医疗体制问题之外,作为医科生、医生,反思自身,人文关怀的不受重视或缺失也是一种缺憾。

在当前环境下,医院尚不能摆脱盈利性指标的影响,对医生的评价亦以盈利指标衡量。这种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临床上“只看病不看人”的心态和医疗行业中“人文衰微”的现象。而在纷乱的医疗环境中,很多医生小心翼翼、甚至心怀戒备,唯恐惹来麻烦、纠纷。这种态度,越发加重了当前医疗服务行业中的人文关怀缺失。

作为未来的医生,医科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医疗体制改革和诸多医院冲突现象中,如何坚守自身的“医生精神”,做好医生,贯彻医科生宣言,是困扰很多医科生的问题。同时,建设素质高、技术硬的医疗服务队伍,也急需加强医疗服务行业的人文教育研究。笔者尝试配合动物外科教学,开展第二课堂进行人文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动物外科教学中设立人文教育的建设理论体系

人文,《辞海》中解释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可以理解为文化现象的总和。人文精神是一种伦理观,是重视人的本身价值,关心、尊重他人,倡导保护个人的权利,主张人人平等、自由的伦理观。周国平指出:“人是最重要的,人是最根本的,把人放在中心,这样的一种思想,就叫人文精神、人文主义”。[1]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重要体现就是医学人文精神,在医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2]

动物外科是本科生在理论知识学习阶段最接近临床工作的课程。结合学生初次接触病患(实验犬)、进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很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能应用于其实践中。可以在其接触实际工作初期,建立良好的人文精神意识,并落实到以后的实习和工作中去。

二、人文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1.教学内容的确定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人文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人文精神理论、医疗法规教育、医学伦理学、时事讨论、社会实践等5大部分内容。第二课堂形式包括讲座、社会实践、时事讨论及辩论赛等,共10课时,并辅助以学生的课外调研。评价方法为随堂表现、社会实践报告及人文论文,3部分分别打分,总分乘以10%计入动物外科成绩。

2.人文第二课堂的具体实施

讲座外请综合性大学从事相关研究的教授及本校相关专业教授实施,指定内容、题目自定。

三、开设人文第二课堂的优点、问题及相应对策

医学人文精神是医疗之魂。医疗的人文性有着与技术性同等的地位,甚至应高于技术性、指导于技术性。实际上,医学的技术性和人文性从来就是医学内在的不可分割的两重属性,医学绝非一门完完全全的技术科学。[3]阎光才也指出:“当代技术社会的困境表明,正是传统的人文主义(唯人主义)塑造了现代科学的价值理性与技术的工具理性。进而引发了对现代性的合法性认同危机。因此,在现代性危机四伏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自觉——一种人文关怀的反省意识,是时代精神要求大学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4]医学发展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具有医学人文精神的本质内涵,医学才能成为人的医学。正式基于这一认识,各方都在积极探讨和发展人文教育,以加强医科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更为全面的优秀医学人才。[5]

笔者通过在动物外科中设立人文第二课堂,将人文教育与学生初次接触病患(实验犬)时产生的各种问题(如缺乏爱伤观念等)有机结合,进一步对临床实际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初步教育;并将青年学生关注的时事问题带入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广泛讨论,并加以诱导、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学生讨论、辩论及论文可以看出,学生对医疗人文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学习了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人文教育活动,使得学生树立“医生精神”,能够正确认识医疗工作中的一些负面事件,打消了他们今后从事医生工作的“恐惧感”。第二课堂开展期间学生参与热情高、反应积极,同时灵活的组织形式受到了领导和学生的一致肯定,并吸引了很多研究生甚至临床医师前来旁听。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尝试,结合动物外科开展人文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尚需进一步完善。由于课程组织形式较多,授课和组织教员的工作量很大,在今后工作中,应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完整的工作流程,以便长期的工作开展。此外,单纯结合动物外科教学开展人文教育,时间及作用都有限。如何将人文教育结合医学理论知识教育同步开展,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与通识教育有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周国平.医学与人文[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5(1).

[2]刘虹,张宗明.关于医学人文精神的追问[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1).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篇(9)

中医养生丹术的内涵与实质

1.中医养生丹术的概念“丹术”一词见于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金丹金碧潜通诀》:“丹术着明,莫大乎金火。穷微以任化,阳动则阴消,混沌终一九,宝精更相持”。又云“丹术既着,不可更疑焉!故演此诀,以辅《火记》焉!庶使学者取象”。《云笈七签•丹论诀旨心照五篇》又谓“不知此妙,不可言修丹术事”。《火记》是《周易参同契》所载的上古养生典籍,故所谓丹术是养生的方法。中医典籍《泰定养生主论•杨易跋》谓王珪“慕丹术,尤邃于医”。王珪是元代名医兼养生家,享年九十而卒,其遗物有“柴关丹灶药栏之属”等,说明他生前经常进行外丹烧炼或中医药物的炮制。其著作《泰定养生主论》谓自己“飞金精于肘后,炼玉液于丹田,未尝思想,皆出自然。但风火盘旋,龙虎交战,已尝逐尽寒邪痛疾”。他认为,“神仙之道,丹经万轴,妙在铅火二字神方道术,未尝不欲济人,亦未尝不诫人,谨传授者,盖得人则传,道不虚行”。可见这里所谓“丹术”,即是内丹术和外丹术的统称。由于丹术的实质是通过药物或自我修炼追求长生不老和如何成为“神仙”的学问,是专注于提升生命健康境界的养生学术,与古代中医方技流派之一的“神仙家”学术范畴和内涵一致,所以本文将之称为中医养生丹术。

2.古代的中医养生学术中医学在古代被称为“方技”,《汉书•艺文志》谓“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汉兴有仓公。今其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即是说方技乃是政府所担负的医疗与养生职责,古代的名医岐伯、扁鹊、仓公等都是精通方技的高明医生,可以论病及国,原诊知政,现在这种技术已经不能传承彰显,所以只能通过有关的图书记载来研究。其学术可以划分为4类,即神仙家与房中家、经方家、医经家。并对四者作出界定,“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先王制外药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从上述分类和定义可以知道,古代的医经家实际就是今天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经方家则是专门遣方用药、攻病疗疾的方法,房中家则是节欲保精、情志调适的技术,神仙家则是如何永葆青春、追求延年益寿和长生不死的实践活动,实际就是今天所说的养生,所以古代的神仙家与房中家,就是今天的中医养生学术。由于房中家历来隐而不显,虽然流变为内丹双修流派,但仍然不能作为学术公然讨论。所以,神仙家始终居于养生学术主流地位。

3.中医养生丹术就是古代的神仙家学术从神仙家的定义来看,其学术是专门研究如何保持生命的本真而超越形体的学问。所以,神仙家既是道家“长生不老”目标的追求者,又是中医养生最高养生目标的实践者,“仙”与“医”实际高度统一。所以,中医养生丹术,实际就是通过性命双修而达到免除疾病、健康长寿乃至生理和心理超越的神仙家学术。据孟庆云先生考证,今天的“中医”与《汉书•艺文志》中所言“方技”之“中医”全然不同,前者是我国沦为殖民社会西医传播普及后才产生的与之相对的概念,其内涵缩小为“医经家”与“经方家”的综合甚至部分综合,重点已经偏向于以“疾病”为对象的中医特色的“治疗”;后者则是涵盖了一切人体生命、生理、病理现象的以“健康长寿”为目的全方位的“医学”。所以,中医养生丹术实际是古代“方技”中的神仙家学术,也就是传统医学全面涵盖的养生方法和技术。

中医养生丹术的流变

1.中医养生丹术的渊源现今学者,大多将丹术划入道家或道教学术范畴,而且认为外丹术产生于战国与秦汉方士为长生不老的“仙药”追求,而内丹术则始于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成书时期,并发展成为后世“长生不老”的养生学术。实际上,以“性命双修”为标旁、以“精气神”三品药物养炼为内容的内丹术和外丹烧炼由来已久,儒家“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和神仙家“保性命之真”的理念在很早就已提出并付诸实践。王沐先生指出,“现存文献中记载内丹功法的,以东周安王时期的《行气玉佩铭》为最早(公元前380年制戍,距今已二千三百多年)其内丹功法,似为近代的小周天丹功,包括行气、炼、化的过程,这说明我国战国初期丹功已成”。从成书于东汉以前的中医祖典《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来看,中医方技实际是养生丹术理论的实践经验总结。如《神农本草经》上品药物“几乎完全是道家炼丹服后以求健康长寿甚至成仙的理论”。三品药物中具有诸如轻身,不饥,不老,延年的养生药物高达211种,占58%。《黄帝内经》中也有大量的内丹养生理论和方法,当代丹道学术大师胡孚琛指出,《黄帝内经》是丹家宝典,“是指导内丹修炼的著作”。“《黄帝内经•素问》首卷《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及《阴阳应象大论》等,诚为修道炼丹之通理”。所以,古代中医学术实际是以内丹术和外丹术为主要内容的养生丹术之渊薮。

2.中医养生丹术的流变秦汉以来,由于“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以追求“长生不老”的外丹术和内丹术成为“怪力乱神”而受到主流社会排斥。如《汉书•艺文志》对神仙家的评论谓:“然而或者专以为务,则诞欺怪迂之文以益多,非圣王之所以教也。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故魏晋以来,神仙家学术开始分化,内丹学术游离于“中医”学并逐渐分离划归道家学术,而外丹学术则与“中医”融合成为“中医”学的组成部分或研究对象。由于东汉末年道教的产生恰恰为丹术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土壤,所以后世学者大多将丹术划归入道家或道教学术范畴,并将华佗、皇甫谧、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大医贴上道士标签,所以后世直至近代皇家贵族服食丹药求仙多有道士参与其中。而历代医家在医疗活动中也十分重视精气神传变转化的实证体验与“内景隧道”的返观照察,从而印证经络脉象以指导临床,所以都兼习内丹术,明清时期的命门、气血理论都是受到内丹学术影响后中医理论的提升。近代名医潘箬泉、恽铁樵、章次公、秦伯未、施今墨等人,都曾向陈撄宁等丹道大师请教切磋养生学术。这都说明,神仙家的养生学术虽然分化为以道士为主的内丹修炼群体和以医生为主体的外丹烧炼与医疗群体,但二者始终相互交织发展,融合渗透,故丹术实际始终是中医养生治病理论与方法的重要内容。

3.中医养生丹术的传承现状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自信心丧失殆尽,将国家的积弱归咎于传统文化,而近代西方科学的传入,以及西医学术范式和“查病、治病、防病”导向的“分子-生物”医学模式主导地位的确立,中医学界不自觉地参照西医标准削足适履,将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重点转向对“疾病”和“治疗”的关注,使得以未病先养、提升健康、心理超越、心灵升华的传统养生学术与参照西医学构建的狭隘的现代中医学脱离。所以中医“蛋糕”不仅越做越小,而且淡化了“治未病”这一先进的理念,使中医优势无从谈起,中医自然而然走上了式微的道路。加之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和对传统的割裂,使人们视古人追求“长生不老”的养生学术为迷信而不去研究,甚至嗤之以鼻,不愿了解一顾。在现实西方文化强势地位和唯“科学化”舆论导向下,中医无法摆脱“治病”的逻辑与定位,许多中医从业者都按照西医的标准来改造中医,“上工治未病”成了一句空话,作为中医养生精华的中医丹术反而在中医界无人问津,仅有极少数中医人士将神仙家学术作为以治病为目的“医学”之余事私下进行研究。而中医业外研究者大多着眼于中医学与道教、道家养生学或内、外丹学术关系的研究,或者从生命科学、生命哲学、人类学角度研究。虽然胡孚琛先生等社科界学者有关论著中涉及中医养生丹术的理论,但所占的比重非常之小,而且对中医学术的影响甚微。结果导致中医养生“阵地”被一些并没有中医内涵的洗浴、娱乐项目占领,社会上所谓的“中医”养生大多沦为非法行医或变相的治疗活动,故而中医养生丹术实际面临传承断裂和消亡的危机。

中医养生丹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篇(10)

【关键词】 神经外科;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115.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51-02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外科手术的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伴随而来的侵入性操作也日益增多,再加上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的耐药菌的广泛存在,使得医院感染有日益增加的趋势[1]。在众多科室中,神经外科是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该领域疾病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约为3.57%~13.64%[2-13]。而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如果发生医院感染,不仅对患者伤口的愈合,甚至生命有极大的消极影响,而且还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和增加其医疗费用,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4-16]。因此, 关于神经外科术后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此类报道所见甚少,XXX省尤甚。本研究对XXX年XXX月~XXX年XXX月对XXX省XXX市XXX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2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XXX年XXX月~XXX年XXX月对XXX省XXX市XXX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21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神经外科疾病包括脑膜瘤、脑细胞胶质瘤、脑血管瘤、脑外伤、脑出血等;男性1570例,女性575例;年龄18~87岁,平均(56.56±13.45)岁。

1.2方法: 查阅XXX年XXX月~XXX年XXX月对XXX省XXX市XXX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2145例患者的病历,并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病例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立诊断。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2.1神经外科院内感染发生率: 在2145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153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7.13%,感染部位依次为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术后伤口、泌尿道、胃肠道及皮肤与软组织。

表1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

2.2 神经外科院内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院内感染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病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引流管、卧床时间、接受侵入性操作情况、患者神志情况、手术持续时间等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选入标准为0.05,变量剔除的标准为0.10,结果表明,年龄、侵入性操作多、住院时间长及病情危重是发生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详见表2。

表2 神经外科院内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2145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153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7.13%,感染部位依次为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术后伤口、泌尿道、胃肠道及皮肤与软组织。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大致一致[9-13]。

本研究还发现:年龄、侵入性操作多、住院时间长及病情危重是发生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这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提高主动参与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严格控制侵入性操作的适应症,尽可能的减少侵入性操作的次数,同时,加强住院患者的护理,避免由于护理不到位导致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对于病情危重患者,更是要高度警惕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神经内科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莫春,梁海燕.医院感染的研究进展.医学信息,2011,24(3):1848-1850.

[2] 甘泳江.2010年南宁市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分析.医学信息,2011,24(8): 4955-4957.

[3] 赛海芳,康洁,邢庆华,等.2010年威海市某医院医院感染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11,17(6): 505-507.

[4] 罗婵清,周霓,郭丽娜. 综合医院2010 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11,15(6):494-496.

[5] 黄成华,薛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4): 376-377.

[6] 韩丽红,叶春林,徐丽.我院2010 年某时间段医院内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临床误治误诊,2011,24(6):88-89.

[7] 王建芳,崔颖,黄京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446-2448.

[8] 金团序,倪淑芬.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74-1075.

[9] 张梦华.2154 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700-702.

[10] 栾丽莉,温岩,朱琪,等.神经外科术后病人院内感染的调查与分析.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6):724-726.

[11] 康海燕,刘雪梅,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临床误治误诊,2009,22(11):69-70.

[12] 张泽彦,王海燕. 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院内感染情况分析.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1):112-113.

[13] 李家花,赵露香.2008~2009 年诸城市某医院神经外科病人医院感染情况分析.预防医学论坛,2011,17(1):86-87.

神经外科医学论文篇(11)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生通往其职业生涯起点必经桥梁,是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的有机结合,不同于临床见习的观摩和理论教学,神经外科学的临床实习以实践操作为基础,是神经外科系统课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国八年制医学生基本实行“2+2+4”的模式,即临床医学专业学习阶段为4年,其学制特点的不同导致了八年制医学生接触临床的时间相对较短,实践操作机会相对较少[1]。因此沿袭传统本科生的临床带教方法,难以在单位时间内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带教老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整合国内外教育资源,加快神经外科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教学质量及实践效果,值得进一步思考[2-4]。近年来,在对八年制医学生的实习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获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现将带教工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培养目标与人才定位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医学人才绝对数量的不足,同时还面临着医学教育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提升。更新教育理念以核心能力为导向,循证医学为载体,终身学习为目的培养模式将根植于当前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中,也是长学制医学教育改革的精髓所在[5]。

由于神经外科具有难度高,风险大,突发事件发生率高等特点,因此在神经外科的理论及实践学习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应融入人文精神元素,即要求带教老师谨记“一切以学生为根本”教育精神,要求学生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关怀理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神经外科的实习过程。八年制的实习生,由于刚刚接触神经外科的临床学习,对本科室高风险的特点及医患关系的认识还不全面,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作为神经外科的带教老师,要让学生从进入科室的那一刻起就牢记:做一名合格的神经外科医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医术,超强的应急能力,更应具备医者仁心的人文情怀。

2教学计划与课程安排

神经外科的教学内容及要点复杂而抽象,且与影像学、神经生物学、解剖学、眼科学及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等学科存在交叉。由于神经外科学时数较少,为了达到满意度实习效果,带教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理论及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更高效的接受重要知识点。在八年制实习生的教学过程中,我科通常采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在带教老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进行教学。带教老师会根据病房患者和手术安排的实际情况,准备典型病例,与实习生一起参与讨论,包括症状、体征、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手术治疗原则等单元,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融入临床实践,更有效的学习神经外科知识[6]。

对于八年制的实习生而言,其接受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更强,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将具体病例及手术操作视频结合讲解,从而培养其整体临床思维的能力。理论课程的学习以平日的查房及查房后的术前讨论为基础并将重点二次归纳总结,实践课的操作主要在手术室和我科的显微操作教室M行,从而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神经外科的知识及临床路径。

3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

在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带教老师不应该拘泥于书本,应该把具体病例及临床处理与理论知识结合,具体说来,可以加入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病例,如:利用“脑外伤”来具体说明颅内压升高的病理生理过程,利用“脑外伤”不同的损伤部位(即: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及颅内血肿)来讲解各亚型在影像学上的特点,以及所采取的手术方法,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的记忆,此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神经外科知识的同时还回顾了解剖学及神经内科学的知识。

由于我科手术已全面实现显微操作,所以在实习生真正进入手术室前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我科专门针对实习生、研究生及进修生设立了神经外科显微操作训练室,通过结合我科手术特点及优势,有针对性的对培训者进行系统训练。对于八年制实习生的显微操作入门学习,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从熟悉显微镜及显微器械到显微操作的入门训练,到动物手术操作练习,以营造真实的手术场景,同时进一步培养八年制学生对于神经外科显微操作的实践水平。

在完成基本显微操作的入门训练后,实习生方可进入手术室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由于八年制实习生已系统的学习过手术学,其已具备无菌观念以及手术学基本操作能力,所以在神经外科的实践操作计划中,在继续强调无菌原则的同时,主要以手术的观摩以及神经外科简单手术的基本操作为主。结合我科特点,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显微镜通常具有同步视频的功能,所以学生在观摩的同时,带教老师能更清晰的讲解,并可以反复播放,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手术讲解而言更具优势。对于部分简单的手术操作,八年制实习生可在上级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实践,并且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

4教学监督与互动评价

为了保证八年制医学生神经外科实习的教学质量,除提高教学效率、改变教学形式之外,建立严格的教学监督体系,设立客观公允的考核评价规则也很重要。由科室教学副主任直接负责八年制实习生的教学工作,另设科室教学秘书负责协调,教学监督体系由外科教研室与神经外科共同建立,对八年制实习生进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检查。实习结束后,带教老师需对所有八年制实习同学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评价,以作为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

对于带教老师的监督同样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就必须有一支理论深厚、经验丰富、德艺双馨的带教老师,并善于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让进入神经外科实习的学生收获更大。我科针对八年制实习生专门配备了临床指导老师,通常为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主治以上职称者。在实习过程中,各组实习生的带教老师相对固定,在实习结束后,科室统一组织学生对各带教老师进行评估,对优秀带教老师予以表彰。

综上所述,结合神经外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科优势,在规定的实习期内,最大程度的激发八年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充分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临床特点,了解神经外科显微手术的入门实践。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们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在有效的实习期内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学工,李亚平,胡卫锋,等.我国八年制与美国4+4医学博士招生与培养的比较[J].复旦教育论坛,2011,9(3):93-96.

[2]Corrigan M,Reardon M,Shields C,et al."SURGENT"-student learning for reality: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visual images to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under graduate surgery[J].J Surg Educ,2008,65(2): 120-125.

[3]肖湘,贺加,刘毅敏.PBL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 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