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2:50

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

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生态建筑综述

WHO(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人的精神和身体等方面都保持在最佳状态。据此可得出“生态住宅”(也称“健康住宅”)是指建筑材料、噪声、生活和生态环境等必须绿色、环保,以人体健康作为建设原则。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生态设计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工程建设中,它也是人类思想进步的具体表现。随着生态资源的日益短缺,生态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将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因此生态建筑理念将会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主流理念。

二、生态建筑的特点

生态建筑,是指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遵循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原则,对整体建筑(内外空间)的各种物质因素进行组织和设计,使其在建筑系统内实现有序的循环与转换,以获得一种生态平衡、无废物、无污染、低耗高效的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建筑的指导思想,生态建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建筑与人、自然的和谐共存,也就是秉承“人本主义”,通过使用人工方式、利用自然环境,来为人类创造出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要对自然资源使用情况加以控制,尽可能地达到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与回报二者间的平衡。美观、舒适、高效、健康是生态住宅的主要特征。

(一)健康、舒适是基础

人体舒适感是生态住宅的首位要求,比如温度、湿度的适宜。另外,生态住宅还必须满足“健康”要求,即对人们身体、心理健康有益,例如:为保证空气质量良好,需要建筑的通风良好;为较好地实现室内消毒、杀菌,建筑需日照充足;装饰材料需要无污染、无辐射等。要在心理方面达到健康标准,建筑需要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安全性、私密性要求,同时还要满足人与自然交融、邻里交往等要求。建筑、自然二者的和谐状态也是住宅“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应当尽量降低带给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例如:降低固体垃圾、CO2、有害气体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节能、高效是核心

高效,是指将能源、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节能,是指降低能源消耗,以达到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如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可再生资源,以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等)的依赖程度。

(三)美观是精神需求

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除了体现在物质、能量方面外,也同样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它包括了建筑与社会文化、自然景观三者的有机融合。建筑的美观满足的是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同时也是建筑与自然、社会文化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

三、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设计,不仅包含了建筑的空间结构、总体布局设计,还包括了相关的绿化结构、能源利用等相关配套设计,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性设计。其设计目标和立足点都是提高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命质量。生态建筑设计是指综合运用生态学、环境学、建筑学等知识,对住宅建筑进行设计,使其成为一个有效的生态系统,保障人们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和环保性的一项设计活动。生态住宅设计的技术策略有以下方面:

第一,能源系统、物理环境的设计。物理环境是指热、光、声环境。主要体现在建筑规划、建筑能源系统设计、建筑单体设计等,这些设计与建筑材料的选用、绿化设计紧密相关,它是生态建筑设计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最易被忽略;第二,智能化住宅小区。它包括了物业管理、设备控制、信息管理、通讯、安全防护的自动化和家庭智能化;第三,节约能源与土地资源,做好固体垃圾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环保处理。

四、生态住宅理论的实际运用

(一)住宅的通风设计

在进行住宅设计时,将南侧建筑的东边、西边设计为空中花园,利用垂直百叶对夏季东风进行引导,使其入室,增强自然通风;将建筑北侧设计为辅助功能空间,如卫生间、交通核体,对冬季北风形成阻挡。对于建筑主体、周边建筑间的距离设计要足够大,对于开窗面积的设计也不宜过小,以利于冬季日照进入室内。开窗面积应设置为外窗面积的30%以上。另外,对于外窗气密性,还要求高于4级(GB7107《建筑外窗气密性分级及检测方法》)。

(二)遮阳设计

热辐射和阳光照射是引发居室热环境的重要原因。遮阳设计,是指将建筑的凹凸变化设计为维护结构,以减少室内日照、降低辐射热量。具体做法是:结合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通过相关计算,深入分析个体建筑与建筑布局间的关系,以及采光、遮阳、日照情况,对建筑的基本遮阳、日照要求进行判定。

(三)建材的节能设计

对于生态建筑的设计,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前提下,节省建材、发挥建材性能是重要设计原则。比如:结合科学的计算和实际经验,使建筑结构的配筋率达到最低,以节省钢筋用量;通过掺入添加剂,来减少水泥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建筑形体,来提高节能效果,比如体形系数、平面布局、长宽比、朝向、表面积系数等。屋顶、门窗、墙体、有效遮阳、热缓冲区的合理设计,有利于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的提高,达到节能目的。

针对北方住宅建筑,保温蓄热是生态住宅建筑的重点内容。在设计中,要改变传统的单纯加厚墙体方法,将其设计为复合保温墙体,使用复合保温材料,降低维护结构的导热系数,从而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另外,为了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墙体的建筑材料还可以使用可循环利用材料,如粉煤灰转、草砖结合生土等。为更好地实现建筑的保温隔热,还应当采用坡屋顶与平屋顶相结合的屋顶设计,在建筑的向阳面设计为坡屋面,以接受阳光辐射,增大阳光收集量。另外还可以在坡屋顶内部吊顶,将保温层铺设在吊顶上,来增强保温隔热效果。

(四)噪声、污染控制

防噪声系统、污染控制是生态住宅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合理设置绿化带,保持住区气流的流动性,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住宅设计初期,设计者应先勘察施工现场,对环境污染、噪声进行测试,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地区,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改善。若噪声超标严重,要考虑采用双层玻璃,以降低噪声污染,同时满足通风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敬民.试论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2] 李鑫.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

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之内,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材,节水,节地) ,保护环境并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高效和适用的居住和使用空间,力图把建筑建设成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并不意味着一般意义上的绿化、花园等,而是代表一种象征或者概念,指建筑对于环境是无害的,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且在不破坏环境的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建设的一种建筑,又被称为回归大自然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内涵包含四个方面:

(1)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提供给人们健康、高效和适用的居住和使用空间;

(2)保护环境,强调减少环境的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节能,强调减少资源浪费;

(4)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学术界,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比较一致:

(1)要求关注建筑本身在生命周期内(从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到建造、使用,再到维修、更新直到最后拆除)各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2)要求关注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身周围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绿色平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整体设计,集成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绿化配置、地热利用低、太阳能利用、能耗围护结构、智能控制、绿色建材和中水利用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了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统一和谐。绿色建筑具有六大特点:综合措施有效节能、资源利用高效循环、选址规划绿色合理、建筑功能灵活适宜、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环境健康舒适,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而且能源与资源的消耗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破坏最小。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城市化率将会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21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万到1500万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的平均耗能比农村人口高3到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建城乡房屋面积将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现有建筑接近400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都是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的利用率仅是33%。在建筑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能耗占全部资源与能源的50%,这也增加了环境得负荷。这些对我国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将是一种巨大挑战。因此,必须着重发展绿色建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3 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3.1 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有待完善

(1)只有节能和节地的相关规定,缺少对环境保护、节材与节水方面的法规;

(2)忽视了物料的生产、运营、维护、拆除和回收的相关政策。

3.2 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

(1)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缺乏考虑;

(2)缺乏合理有效的绿色建材的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过于简单,盲目追求新型材料。

3.3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

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环境,运用建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地安排建筑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同时具备良好的室内条件与建筑物的调节能力,并具有节能、节水、节地、改善生态环境减、延长建筑寿命、少污染等优点。但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等等。

3.4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

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比较局限,多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和生态学理论对于建筑学的指导,缺乏实际的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和环境效果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4 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4.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激励政策

(1)针对建筑节能相关问题,对相关法律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修改,同时制定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

(2)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和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激励政策,支持新能源、绿色产品、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

4.2 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

评价体系是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建设部最近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这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 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

4.3 加强科研与宣传教育培训

在科研方面加强与国际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方面的研究。在城乡地区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培训, 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 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支持,它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道德方面的激励体系与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与我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绿色建筑实践将促进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提高人类自身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篇(3)

一、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当前是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这一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的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发展也不断升温。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建国以来的建筑行业技术和水平有限,我国目前的绝大多数建筑仍然是高能耗建筑。同时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惩治措施,新增的建筑中的很大一部分仍然是高能耗建筑,从而致使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上升。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行业的能耗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5%。不得不说,我国当前正面临着严重的建筑能耗问题,如果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无疑将会给我国的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带来极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

二、建筑节能设计

(一)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指的是在综合考量建筑周围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设计使建筑整体上形成一个与外部环境相协调的节能结构。

第一,建筑选址。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地质、水质、地形等外部环境因素是建筑选址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在建筑设计中,一般要使建筑周围存在一个适宜的微气候环境,并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对立性尽可能的降低,从而在达到建筑节能的同时又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第二,外部环境设计。在建筑位址确定之后,应根据不同建筑功能的需求,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改善建筑周围的微气候环境。一般来说,可通过在建筑周围栽种景观和绿化树木、植被,以达到有效阻挡风沙、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等作用。除此之外,还可运用一定的方法增加人工制造的自然环境,如在建筑附近设置小型景观湖,发挥水体的环境温度平衡及收集雨水等作用。

第三,规划和建筑体型设计。此类设计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及形体的组合、建筑的朝向等等。一般来说,建筑的朝向选择的原则是要使居住在建筑中的人们在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还冷气流的影响,在夏季可以利用自然通风并不受太阳辐射的照射。但是这仅仅是理论上的要求,实际上,在建筑的设计施工时,建筑的朝向、方位等均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如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因素,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建筑朝向的设计和施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满足上述的建筑朝向的原则,就必须权衡建筑设计中的各方面因素间的优缺点,权衡利弊,从而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条件,选择出这一区域建筑的最佳朝向或相对较好朝向,尽量贴近朝向原则。

(二)单体的节能设计

单体的节能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各部分的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一些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设计与选择等,大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筑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各部分的涉及均牵涉到建筑整体的节能环保与否。在屋顶的节能设计方面,主要可采用坡式屋顶,并根据需要设置保温隔热屋面使屋顶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在楼板层的节能设计方面,可主要对结构中空间及楼板吊顶造型加以设计。如当前新型的循环水管设计,就是将循环水管布置在其中,夏季可以利用冷水循环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利用热水循环取暖,在节能环保的条件下实现冬暖夏凉;在建筑墙体的节能设计方面,除了必要的保温、防潮、隔热等措施外,可注重能够改善微气候环境条件的特殊构造的利用;在建筑门窗的节能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遮阳措施、门窗的通风换气等因素,尽量采用自然通风的门窗安装方式,把节能和合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结合起来。另外,可选择高性能的建筑门窗和幕墙技术来提高节能的主动性和效果。把节能和合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结合起来。

第二,建筑空间设计。建筑的空间设计要在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将全部建筑空间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分隔,使每一部分的室内均能达到保温、通风、采光等条件,并在建筑的每一部分利用率提高的同时实现节能环保的均等化,进而达到节能目的。

第三,选用节能材料。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的原则。面对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建筑材料市场,要根据本区域建筑的实际情况,妥善恰当的挑选和使用地方节能材料,将节能材料完美的与建筑设计相结合,达到节能效果。

三、建筑节能设计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现有节能技术的学习

建筑的节能设计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建筑设计理念。不得不承认,当前国内许多的建筑设计师在节能技术应用方面仍有所欠缺,在设计时近几年是套用标准图,而对节能原理却不了解。因此,必须加强对现有节能技术的学习,强化从业人员你的业务素质,使得在建筑设计中,不同的工程和建筑部位能够运用不同的节能技术和方法,最终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化。

(二)加强对建筑节能理念的学习

加强建筑的节能设计理念的学习,要做到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将国内外先进、经典的设计理念加以学习、利用。要善于深入挖掘我国传统建筑模式中优秀的地方,并从中学习节能技术和手段,发挥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例如,我国的许多传统、经典的建筑――京津四合院、陕北窑洞、草原蒙古包等,这些建筑无不蕴藏着传统而又先进的节能理念,它们的设计和用料都给对我们当代人有着深刻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三)加快节能环保观念的树立

节能环保是当前全球环境资源紧张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作为社会建设主力军的建筑行业应当带头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树立节能环保观念,遵循绿色、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的将社会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结合在一起,在给社会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将小鸡IDE环境损害降到最低,为人们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节能环保建筑。

四、结语

综合而言,建筑的节能设计对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及利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我国的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起着很好的缓解作用。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普及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技术和理念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胡毅,浅谈如何做好建筑节能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2] 姜宏伟,赵芳,浅谈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J],技术与市场,2011

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绿色建筑起源于1970年代初的能源危机,最初以“节能建筑”出发,后来结合“乡土建筑”、“生态建筑”的环境理念,现在更融合了最新的地球环保评估、生命周期评估LCA(life cycleassessment),而成为一种崭新的建筑科学体系。因而,“绿色建筑”是更便宜、更自然、更有效益、更无公害的生活智慧,能让人类享受更久的朝日夕阳,让子孙的明天更有希望。

然而今天的绿色建筑已不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浪漫诗歌,而是彻底从地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热带雨林枯竭等地球尺度,来塑造整体建筑文化的环保生活哲学。如今,建筑学不谈绿色设计,已不配为现代学问;国家营建政策不落实绿色建筑,已没有明天。因此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应用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一)推行绿色建筑,顾全正确的风土美学修养,成全建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美学并非什么伟大的工程,只要符合气候、生态、节能的绿色设计,自然会呈现其风土特色。谈论绿色建筑,必须先有正确的建筑风土美学修养,否则支离破碎的解读绿色建筑技术,只会见树不见林而无所适从。现代机械设备提供了环境控制的无线科技,但却使建筑物日渐丧失气候调节能力,也让建筑与都市丧失地方风貌。

生物界有许多适应气候之道,对人类的建筑设计有莫大的启示。例如,生物学上有一种Bergmann,认为温血动物为了适应不同的寒暑期后而改变其体型大小。另外也有一种Allen法则,认为在同种的温血动物之中,寒带气候的动物为了减少冻伤的几率,也常演化出较短小的耳朵、尾巴、角翼、嘴啄等突出部位的品种。事实上,这些抗寒保温的法则也部分适用于人类的演化,人类的建筑文化也符合Bergmann法则和Allen法则的应用,比如我们可将北方民居视为一种显示保温特色的“保温文化”,而南方民居是以防暑为功能的“遮阳文化”。

依照“建筑气候风土论”,寒带的保温措施在于防止“由内向外的热损失”,而干热地区的保温措施则在于抑制“由外向内的热取得”,两者在缓解室内外气温差的冲击的功能上是一致的,因此寒冷气候及干热气候两者皆是“保温优先”的地区,由于“保温文化”的主要功能在于加强墙面的保温能力,所以寒冷气候的“保温文化”就是“墙面文化”,干燥气候的“保温文化”是另一种“墙面文化”。

依照“建筑气候风土论”,“保温”虽然在寒冷、干热气候有良好效益,但在热湿气候却效果不佳,因此热带传统民居都具有大大的屋顶、深深的遮阳,因为热带气候的大屋顶除了遮雨之外,最大的功能在于遮阳,这种“屋顶文化”也是一种“遮阳文化”。在热湿气候的现代建筑中,过去防雨功能所需的斜屋顶造型已无存在必要,而屋顶的遮阳功能却应转换成遮阳、阳台的特征才对。深深的遮阳、美丽的阴影,无疑才是真正的热带建筑美学。

依照“建筑气候风土论”,居于“保温文化”与“遮阳文化”之间的气候区就是意味着此地气候不冷不热、冷房的高温期不长、采暖的动机也很短的“最小空调耗能区”,也就是“泛亚热带”。此区保温与遮阳措施均只有部分节能效果,必须巧妙的将“保温”与“遮阳”作最有效、最合理的组合,才能发挥其最大节能功效。所以,“泛亚热带”之建筑文化特色,既非单纯的“保温文化”或“遮阳文化”,而是“遮阳保温并重文化”。

综上所述,建筑气候风土美学以“保温文化”、“遮阳文化”、“遮阳保温并重文化”为寒冷干燥、热带与泛亚热带气候的建筑表现,建筑设计者应引以为建筑风土表现的座右铭。

(二)“建筑通风文化”的施行鞭长驾远,“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的应用计深虑远,“建筑水循环设计”的推广寓意深远,“建筑二氧化碳减量设计”的开拓山长水远,“绿色营建”的防治任重道远

热湿气候是最适用“风力通风设计”的地区,而较凉爽的温暖气候是“浮力通风设计”潜力最好的地区,然而空调设备的发明和空调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设计者日渐堕落,丧失了气候环境的敏感度,忘却了自然通风采光的设计能力,使建筑日渐巨型化、气密化、空调化,而浪费大量地球能源。因此唯有善用“风力通风”与“浮力通风”之原理来进行建筑设计才能成就最好的绿色建筑。

“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并非伟大的“生态创造”理论,亦非强求一个完全符合生态链的乌托邦,只是要求减缓强取豪夺生态破坏,并以“生态疗养”的态度,来矫正一下人类对自然的“霸权心态”而已。“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的应用,首先是消除误解,并清醒的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所在。“生物多样性设计”的口号看似遥远,却与每一件工程设计实务有关,它是具体营造生态基盘的技术,也是带领绿色建筑迈入生态设计的跳板。而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之最高原则,在于要求改变人类的霸权心态,不要把自然利用殆尽,不要把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间赶尽杀绝,假如能留下一点不被管理的绿地与杂乱的树林,或是减少一些鸟类撞死于建筑物的事件,才是功德一件。

水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也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可成就文明亦可毁灭文明。绿色建筑讲求保水、节水、净水的生态循环设计是永续用水文明的对策。绿色建筑水循环设计,就是建立居住环境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的智慧,基地保水设计不但可以达到都是防洪与缓和都市热岛效应的目的,更可扩大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潜能,对生态环境有莫大帮助;建立节水型社会的精神,合理利用水资源;进一步认识污水循环利用之意义,“把水还给河川,把养分还给土壤”才是水循环设计的极致。

二氧化碳减量的精神不仅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在于减少建材使用量、促进节能、保护地球资源、减少废弃物。二氧化碳减量的精神,在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装饰、不合理的造型、不必要的建设,亦即在于倡导“环保建筑美学”。

建筑产业是一个高污染的产业,消耗大量的地球能源、水资源、原材料和农地损失的同时,建筑业也造成了大量的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氟氯化合物及人类垃圾。这些污染主要体现有二,一是建筑废弃物的环境污染,一是室内环境污染;这些污染均来自于建筑与室内装潢工程的营建污染问题,也是绿色建筑所重视的干净营建科技的问题。归根结底,绿色营建则在于评估从建筑结构到室内装潢、从施工到日后拆除之环境污染量,前者为“事前预防”,后者为“事后控制”,两者刚好构成完整的建筑物生命周期环境污染防治系统。而若要建立彻底的“绿色营建”体系,必须从“源头整治”做起,亦即由设计阶段的“绿色构造”、营造阶段的“绿色施工”到装潢阶段的“绿色室内装修”,均是建筑环保的重要一环。

(三)建筑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之母,其最高境界在于师法自然,顺应风土

绿色建筑的内容包罗万象,但其中最重要的主题莫过于建筑节能对策。尤其全球的建筑相关产业,已消耗地球50%以上的能源,任何建筑设计假使不落实节能对策,根本遑论绿色建筑。

建筑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之母,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应该有轻重缓急之分,也应该有南北气候之别,长江流域以南的热湿气候应以遮阳设计为主,忌讳过分保温之设计;反之,北方寒冷气候则应以保温外墙、双层中空玻璃、高保温蓄热的设计为主。但无论任何气候下,开窗越大越不利于建筑节能,适中的开口设计乃是全球不变的“普世原则”。

(四)落实绿色建筑之精髓,享受绿色生活之美好

绿色建筑是一种生活智慧,通过充分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来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任何建设都是对地球的损伤,唯有事前消弭无谓之建筑,减少无谓之设施,才是迈向可持续建筑之最高境界。复杂化、巨型化、科技化的建筑系统,是生态高度风险化的象征,反而越简单、越分散、越人性的建筑创意,才是更生态、更持续的环境设计。当今社会,唯有打破“花钱消灾”、“高科技终会拯救人类”的妄想,强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节约型社会,发挥以柔克刚自然设计智慧,才能掌握绿色建筑的真谛,才能创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环境协调平衡的居住模式,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主动变化的积极行为,才能创造人类美好的绿色新生活!

结束语

归根结底,绿色建筑就是生态、节能、减废、健康的建筑,只有优先考虑更便宜、更自然、更有效率、更无公害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才能拯救地球。这些方法通常只是“简朴无华的建筑设计、有效率的材料力学、重复使用的家具建材、小巧的遮阳板、韵律变化的阴影、最少管理的自然庭院景观”而已。

绿色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时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不仅涉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而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业,全面推广绿色建筑也成为我国城乡建设领域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绿色建筑的推行,功在当今利在后世,我辈建筑人应认真研习,优先采用。

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B845.65 文献标识码: A

绿色建筑作为现代社会生态城市、节约型城市、循环经济城市建设的重要影响存在要件,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安全与功能稳定的组织结构,参与城市生态服务能力的效率变化,对提高生态人居系统健康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城市生态系统的高效存在与服务功能的稳定性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核心基础,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与建造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作为新型的生态价值观,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主要包括:节约能源、资源、回归自然等内容。节约能源,是在充分利用太阳能设备,使用节能采暖、空调或者建筑围护结构的同时,减少空调、采暖,在风冷系统利用中,根据自然通风相关原理结构,在正确运用当地气候总体布局以平面形式的同时,让建筑物充分利用夏季主导风向。

在建筑物材料、建造、建筑设计选择中,根据资源利用特点,在正确使用资源的同时,尽量节省资源。为了保障建筑物生机、活力,在建筑物外部和周边环境相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动静结合、和谐一致的特点,逐渐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在绿色建筑物中,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主要指:在建筑物施工设计中,尽量不采用对人体有害的装修材料、建筑材料,在建筑物内部湿度恰当、空气清新的过程中,让居民身心健康,感觉良好。

在绿色建筑建造过程中,建造特点主要表现在:在明确要求建筑物地理环境条件中,避免土壤中出现大量有害、有毒物质,在地下水资源纯净,地温适宜的过程中,地磁始终满足建筑物构造要求。在构造材料选购中,建筑物通常采用天然木材、竹材、树皮等相关材料,在严格检验处理的过程中,进一步保障建筑材料安全性。另外,绿色建筑还必须根据地理环境要求,配备对应的热水、采暖、发电或者风力发电设备,从而保障天然资源充分利用。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太阳能等洁净可再生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具有以下特点:

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性

绿色建筑的实现要求我们建造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这些要求使我们必须从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建筑规划、选址时就要考虑减少资源的消耗、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和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技术革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将建造成本与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综合考虑。体现出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性。

2、绿色建筑的环保性

绿色建筑要求尽可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循环利用、降低污染。在设计和建造绿色建筑时,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和简单应用高科技手段的、无污染的施工

技术,避免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3、绿色建筑的经济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组织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重复劳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体现出绿色建筑的经济性。

4、绿色建筑的综合性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应从场地质量、环境影响、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多方面着手,力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尽量少的破坏和恢复原有自然状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节约材料消耗。这就需要加强新材料的研发、新技术的应用、绿色施工方案的评估、高效的施工管理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绿色建筑的正确理解

国内外学术界对绿色建筑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绿色建筑的表面,对绿色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对农村绿色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绿色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等)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3、缺乏绿色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建立健全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建立有效的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行政监管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培训宣传工作。

四、促进绿色建筑设计的改进措施

为了从根本上增强绿色建筑设计效益,必须将绿色建筑体系硬件、软件设施有机的联系起来,从建筑师实践经验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保障绿色设计以及建筑创作技术。

1、绿色建筑节地节能设计

为了确保土地利用效益,从建筑角度来看,节能用地作为当前建房活动节省用地面积,让绿化面积不损失、少损失的重要手段,必须提高用地效率。例如:建设高层、多层建筑,减小建筑密度,增强建筑容积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环境,提高城市容量;在城市居住区中,对后续发展保留发展余地,增强住宅用地集约面积,在完善绿化面积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住宅区生态环境建设;在乡村、城镇建设中,根据坡地、零散地特点,在因地制宜的过程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地方材料充分利用,让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相互融合,增强绿化面积使用效益。

另外,由于寒冷气团频繁侵袭,在和世界维度相比,我国寒冷的天气相对较长,供暖日相对较多;为了保障建筑温度,必须提高供暖设施,在优化冬季室温的同时,节省供暖能源。目前,我国建筑节约能源技术根据内容不同可以分成护墙、采暖、空调通风等,北方冬季一般通过集中供暖的方式,进行供暖。

2、绿色建筑设计节能环保材料以及高新技术应用

绿色建筑作为相互作用、协调的智能系统,建筑结构、外层材料是能源交换的主要界面,在自然能源转换、收集的过程中,必须有效防止能源流失;在具备气候调节能力的同时,保障气候环境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在建筑材料选择中,结合材料性能,保障材料始终没有毒性物质释放。

室内环保材料主要指建筑物主体结构完工后,对建筑物内部墙面、地面、顶棚进行的装饰、美化处理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在达到装饰的目的的同时,不断满足材料功能。室内建筑材料一般分为:地面、墙体、装饰线、紧固件、顶部、胶粘剂以及连接剂等类型。让装饰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充分展现适用、经济、美观的作用,避免不环保材料释放的苯、甲醛以及苯系物对居民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建筑装修风格中,装修材料是室内环境的主要危害;因此,在装修时,必须选用符合环保指标以及国家标准的装修材料,充分展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优势。

五、结束语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节约能源、减少建造工序以及使用能耗的重要方式,对增强使用舒适性,解决能源危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努力贯彻设计理念,掌握设计要点,从根本上保障环境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春普。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3(10):50-52.

[2]郑杰。关于推动中国特色绿色建筑设计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23(6):146-148.

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篇(6)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 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一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 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3.1 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 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3.2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3.3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3.4 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4 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4.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开发与建设。

4.2 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建设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4.3 加强科研和宣传教育培训:在科研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广泛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培训, 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 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我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我够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绿色建筑实践将促进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提高人类的自身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GBTF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柏乃宁,姚利华.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探析[J]城市管理,2008(4)

[3] 戈华清.绿色建筑市场的法律调整[J].中国环保产业,2005(3)

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篇(7)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 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一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 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3.1 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 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3.2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3.3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3.4 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4 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4.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开发与建设。

4.2 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建设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4.3 加强科研和宣传教育培训:在科研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广泛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培训, 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 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我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我够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绿色建筑实践将促进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提高人类的自身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GBTF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柏乃宁,姚利华.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探析[J]城市管理,2008(4)

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篇(8)

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带来的就是人们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生活质量的提升也促使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变高,尤其在建筑设计外观上,这一要求的提升,也就加大了对建筑施工行业的要求。尤其在经济发展较为完善的今天,生态文明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建筑对环境的零影响才是人们所追求和希望的。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就促使优质生态建筑设计的相关课题被提上日程,并且有党和国家的号召与支持,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是大势所趋。建筑设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重要地位,因此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外观是十分有必要的。

1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概述

1.1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存在的必要性。今天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就会忽视环境的发展,一些生产生活活动都可能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全球变暖这一现象就是大量使用冰箱,在使用中产生大量的氟利昂从而对地球的大气层造成破坏,使全球气温升高,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活在南北极的许多动物都因为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无法继续生活,生病死亡甚至灭绝。还有一些人类活动的干涉,导致自然资源无法重生,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能源匮乏,于是更多的灾难频繁发生,这是对自然毫无节制的索取所承担的后果,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看,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在日后的建筑设计中,一定要着重关注生态文明因素,不仅要考虑人与自人的和谐,也要进行相应的生态复原。与自然融洽互存的生态建筑体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未来建筑行业必经的道路。1.2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类型。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主要包括几种类型:节能节地建筑、生土建筑、生物建筑、自维持建筑、新陈代谢建筑、少费多用建筑、高技术建筑等。节能节地建筑就像其名字体现的那样,是让建筑物从节约资源和节省占地面积的角度出发的,其中的节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物质材料的循环,比如修建沼气池,将废物转化为有用的能源;减少通过资源燃烧进行发电,多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生土建筑则是指利用覆土来改善建筑的热共性能,也是为节约能源。这种建筑从生态文明角度出发,不仅节能节地,还具有防风防暴防噪声等功能,可以抵挡大气污染等,具有相当的安全性,环境上也符合生态平衡的原则。生物性建筑则是将建筑物拟人化,看成一个活着的生物,这一类型的建筑革新了许多传统方式与材料,其建筑的布局和室内设计也多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比较有意思的是,这种生物建筑使用科学的方式来确定使用的材料,并认为建筑的环境影响以及健康的程度与建筑的技术问题无关,而主要与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有关系。自维持建筑则是利用太阳、风雨等自然条件进行运作的建筑,他除了接受临近自然环境的输入,是完全独立维持运作的。新陈代谢建筑则是吸收、保留和借鉴过去建筑中的精华之处。少费多用建筑则是对建筑的物质材料和能量的节省,成本较低。高技术建筑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是一种智能的建筑,主要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进行运行。1.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的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和自然生态能源的利用技术是主要的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包含的知识学科十分广泛,他主要致力节能降耗,以迎合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建筑设计主要倾向采用新型的材料,革新传统材料,建筑使用后能更加稳固结实和轻便。自然生态能源的利用不仅能够将太阳能、风能、水能这些自然清洁能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还十分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设计。低成本低耗能,环保效果非常好。

2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外观

2.1建筑设计要体现人性化。无论建筑如何设计,归根结底还是要求人与建筑的和谐统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对艺术的追求也更加强烈,人们不再追求重复与一致,而是更多的追求个性化,希望自己拥有独一无二的个性空间。那么这就对建筑设计的外观设计提出了要求,如何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符合生态文明,漂亮个性的建筑就成为建筑师最大的难题。建筑设计不仅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还要确保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益,真正的体现出人性化特点。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就要全面考虑,从人的生理心理出发,满足人的生活活动要求,构建合理和谐的环境氛围。既要经济实惠,又要美观个性,还要健康舒适,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来设计建筑外观更是明智的选择。2.2建筑设计要体现生态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与日俱增。因此建筑设计融入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是大势所趋。建筑设计中要考虑能源的使用,在建筑的设计中、施工中和运行使用中要将其融入自然生态环境中来考虑,建筑设计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自然植被覆盖等因素,还要考虑到天气与气候环境。回归自然,是建筑设计最好的一种状态,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能让建筑生活起来更加舒适。因此建筑设计外观上要体现生态性。2.3建筑设计要体现一体化。建筑设计即使对人的尊重和重视,也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建筑设计只有将人与自然一体化,才能更好的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既能为人类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也能对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更好的保护。建筑设计的一体化体现在建筑要满足人的经济社会需求,也要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在建筑设计时,不仅要注意采用安全无害的建筑材料,避免污染,还要全面设计,注意室内的景观欣赏、通风与采光,真正的做到人与自然相融合。

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建筑行业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建筑设计就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项,尤其是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建设生态文明关乎到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因此建筑设计要积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号召,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施工使用中都要将生态文明理念放在首位,积极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相处。优质的绿色建筑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居住环境的多样化要求,并且能够促进环境良好的发展,十分值得推广。

作者:吴雪源 单位:西宁房地产集团龙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篇(9)

 

一、引言

每当冬季,生活在北方城市的人们经常会抱怨家里的暖气不热,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由于建筑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差,使我们房屋内的热能损失了一半甚至更多。同样,炎热的夏季建筑里的冷气也因为建筑的总体热工性能差而大量散失。建筑能耗浪费相当严重,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技术落后,供暖设计不科学,管理不当,采暖收费不合理,缺乏节能意识等。尤其突出的表现在过分强调降低建筑物的一次性投资和对某些建材制品的要求不严,结果节省了一次性投资,却造成了长久的能源浪费,得不偿失。如不赶紧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建筑能耗的浪费,那么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而在能源日益深刻地成为人类社会的支撑体系的今天,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二、我国实施建筑节能的一般途径

我国目前建筑节能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门窗的保温隔热。

在建筑围护结构中,与墙体、屋面相比,门窗的保温隔热能力较差。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门窗的气密性,采用适当的窗墙面积比,增加窗玻璃层数,采用百叶窗帘、窗板等措施来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

(2)墙体的保温隔热:

墙体是护结构的主体,我们可以采用保温性能好、蓄热能力及强度较低的砌块墙体,如加气混凝土砌块。也可以采用复合墙体的形式,如内保温复合墙体、外保温复合墙体、夹芯复合墙体等。但内保温复合墙体由于热桥对保温的影响较大,国家已经开始限制使用内保温复合墙体使用。而且从长远来看,外墙外保温的效果明显高于内保温。由于复合墙体能满足围护结构各种功能的要求,因此这种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与砖砌的复合墙体,有着更多的优越性。论文格式。

(3)屋面的保温隔热:

屋面作为护结构的一部分,它的保温隔热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可以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作为屋面的保温层,也可采用架空型保温屋面或倒置式屋面等方式来达到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性能的目的。

(4)采暖系统的节能

城市供暖实行城市集中供暖和区域供暖,可以大大提高热效率。在管网系统中,安设平衡阀,可以使管网系统达到水力平衡,与未安平衡阀的不平衡系统相比,在保证所有房间满足规定室温的条件下,可以相对的降低所供暖区域的平均室内温度,从而节约能源。

三、对未来建筑节能的几点建议

建筑业是典型的资源与能源高消耗产业,当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建筑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能耗,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结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节能已迫在眉睫。节能绝对不等同于能耗绝对数量的降低,绝对不应该以牺牲室内环境质量为代价。随着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建筑能耗绝对值将有所上升,建筑室内环境标准也将提高;节能的关键在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室内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这需要政府,全社会各个行业、企业及各位公民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以国家政策为宏观调控、以科技发展为载体,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全面实现建筑节能目标。论文格式。建筑节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挥政府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确定可持续建筑的战略目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组织和协调全国范围或各地区的可持续建筑运动;修订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新的建筑环境评价体系;组织和协调可持续建筑的教育和培训;促进与国际可持续建筑运动的交流与合作。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和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力量。

(2)开展建筑节能宣传教育培训

必须使建筑节能深入人心,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设法筹集经费,组织拍摄建筑节能电视宣传片,在电视和网上宣传播放。教育部加大对建筑节能的教书宣传经费的投资。建设部主管报纸、杂志、网站、出版社要加强建筑节能宣传介绍,要多宣传建筑节能典型,介绍建筑节能技术和知识。

(3)推动建筑节能技术进步

尽快开发并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建筑适用的多种建筑节能配套技术,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推广当地适用的建筑节能配套技术。可从经过实践考验的成熟技术中先挑选出一些编印成建筑节能技术指南。还要继续研发先进适用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特别是外墙外保温技术、节能窗技术和采暖计量及控制技术以及太阳能、地热能技术。当前建筑节能市场中,以假冒伪劣产品和技术低价竞争的情况相当普遍,影响工程质量和寿命,应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加以规范,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继续组织以企业为主,产学研结合从事建筑节能技术研发。要重视建筑节能技术的基础研究。

(4)组织建筑能耗调查,建立能耗数据库

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建筑能耗数据,进一步了解建筑运行情况、进行建筑节能工作的基本依据。国内少数单位做过一些建筑能耗调查统计分析工作,但这不可能是全面系统的。从已有的调查资料来看,同一地区同类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差距很大,说明能源浪费大,节能潜力也大。如果如果能够掌握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的实际能耗数据,将大大促进建筑节能事业发展。为建筑的节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5)加大推广使用节能材料的力度

积极引导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促进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应用。引导墙材生产企业通过科技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利废及建筑垃圾等再生墙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利用粉煤灰、钢渣、工业废石膏、石屑等各类工业废渣,生产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石膏砌块、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混凝土多孔砖、陶粒砌块和各类建筑技术,推广应用散装水泥,节约宝贵的耕地资源和木材资源。做好新型墙体材料及建筑节能产品的备案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

四、结语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策划、实施及取得实效的长时间过程中涉及规划、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维修等诸多环节。目前,国家已制定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行业标准,对建筑节能做出了明确的政策规定。论文格式。可以预见,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以及人们对改善建筑热环境的迫切要求,建筑节能技术必将得到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建新,颜宏亮.21世纪建筑新技术论丛[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

【2】刘素萍.建筑节能与围护结构[J].工业建筑,2001,(7).

【3】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建筑节能技术.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篇(10)

 

建筑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带来了对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随着世界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工业化不仅造福人类,也给人类带来了环境污染,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的需要,以及为了保证建筑热环境的需要等,建筑节能就成了全世界共同瞩目的焦点,建筑节能的意义也就显得异常重要,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也就迫在眉睫。

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建筑节能,并对此工作极为重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颁布,我国建筑节能有了指导和法律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等条款的颁布预示着我国建筑业正走向节能时代,敏感的企业为之欢呼雀跃,建筑节能市场蕴含着无限商机。 我国建筑能耗的总体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南方和北方地区气候差异大,仅北方地区有采暖;

2、城乡住宅能耗使用差异大;(其中:城市以煤、电、燃气为主,农村以煤、电、秸秆、薪柴为主)

3、大型公共建筑和一般公共建筑用能特点差别很大。

根据上述特点,不难看出,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可概括为:

1、北方建筑采暖能耗高、比例大,应为建筑节能的重点;

2、住宅及一般公共建筑与发达国家相比能耗尚处在较低水平,但增长趋势显著;

3、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大,新建建筑中此类建筑的比例呈增长趋势;

4、农村建筑能耗低,非商品能源仍占较大部分,目前有被商品能源替代的趋势,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5、长江流域大面积居住建筑新增采暖需求,必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否则将带来沉重的能源负担。

建筑节能包含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建筑材料的革新,加强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能力;另一部分是采暖节能。

以下列举几个重要的建筑节能措施:

一、墙体围护结构保温

墙体保温有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和新型墙体自保温。外墙内、外保温一般是利用聚苯板或聚氨酯保温板等材料用胶粘贴或锚固在非保温墙体表面上后,再外加保护层实现,它特别适用于老住宅的节能改造。而新型节能墙体材料主要有承重砼空心砌块、加气砼砌块、粉煤灰砌块、聚苯乙烯夹芯板、发泡玻璃砖、金属面夹心板等。。

二、门窗保温隔热和密封

门窗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之一。据统计,在建筑使用能耗中,窗户的传热损失与空气渗透损失约占全部热损失的40%~50%,因此提高门窗的节能质量是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

三、屋面保温

主要采用加厚屋面保温层或坡式屋顶结构。具体做法是在防水层上覆盖炉渣、膨胀水泥珍珠岩版等,然后用水泥坐浆作为保护层。

四、采暖系统设计与控制

公共建筑采暖系统设计时,干管按照南北向分环设置,分别加装调节阀,减少南北向房间温度失调;民用住宅采暖系统设计应采用双管系统,按户分环,每户安装热量表和温控阀,用户根据个人需要调节室内温度,做好供热系统的调节,使设备在较高频率下运行,也可达到节能要求。

此外再列举几个关键的设备节能技术:

1、房间空调器的节能技术(变频技术、户式中央空调器、热泵除霜技术等);

2、螺杆机及多级高效吸收式制冷机的研发和应用;

3、热电冷联供技术(系统优化配备设计及控制等);

4、水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5、蓄能技术(从新型相变材料开发和相变传热技术角度推动蓄能技术在蓄冷空调、地板采暖、蓄热电采暖器、太阳房等领域的应用);

6、绿色照明技术极其产业化;

7、吊顶冷辐射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8、独立除湿技术的研发;

9、新风处理以及余热回收技术的应用;

10、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用能领域的应用技术(太阳能、自然通风、夜间通风、地热、地下和地面水体蓄能、燃料电池等)。

建筑节能不同于单项重大工程,而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全社会行动。首先,建筑节能关系到国家和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会收到实效。有些决策者认为,多花5%的资金去搞节能建筑,还不如把这些钱拿去解决百姓住房难的问题。有的房屋开发商,关心的是如何用较少的资金来建造更多的房屋,获取更大的利润,节能与否根本不考虑。设计单位在市场大潮中也是如此,置节能标准于不顾,不敢坚持原则,只是一昧服从业主要求,致使设计出的作品已经严重偏离了建筑节能的方向。其次,世界上各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符合本国的建筑节能标准,如英国已将节能列入建筑强制性标准行列中。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虽然也出台了一些节能标准,但力度不够,没有达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地步,要加速建筑节能工作,只有健全法制,加大力度,严格执法,才是上策。再者,建筑用能派生出大量污染物,危及人类生存,这个问题已为世界上发达国家政府所认识,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要加速建筑节能,也只有政府重视,加强管理,设置强有力的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目标管理,这样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最后,建筑节能造价高,对于房屋开发商来说,建筑节能不能多卖钱,却要多花钱,少谋利,这个经济问题不解决,责权利分不清,建筑节能就不会形成气候。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在相关技术与标准、有关政策、相应组织管理以及思想认识上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特别随着全社会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将会出现一个大力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搞好建筑节能工作,设计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建筑节能并不意味着限制发展,正确的建筑节能观,应该以提高建筑物的能量利用效率,同时尽量降低建筑物的固有能耗,用最小的能源消费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目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建筑节能,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我们要树立科学的节能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我国建筑节能在与世界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必须走自己的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参考文献:石文星《建筑节能技术评价》

朱玉胜《建筑节能的发展》

建筑节能与环保论文篇(11)

关键词:

绿色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要点;技术分析

1前言

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有效带动了城市建筑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加剧了对建筑原材料、各项能源的使用与消耗。从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角度出发,建筑工程电气设计方案中,应当明确体现出绿色节能、生态环保理念,设计单位与设计工作者应当秉持高度职业道德,提升专业能力,优化建筑工程的电气绿色节能设计方案,一方面保证建筑居住环境的安全与舒适,为居民使用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应当提升电气工程设计的节能效率,降低对电力资源的不当损耗。下文中,我们将从绿色建筑工程电气节能设计的要点与策略出发,讨论建筑工程电气绿色节能设计的现实意义与原则。

2建筑工程电气绿色节能设计概论

建筑工程项目的电气绿色节能设计方案,能够减少建筑项目对电力、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从而实现保护环境、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节约经济成本与支出,带动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市场经济良好增长。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依靠绿色节能、生态环保技术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性能,应用新型节能环保建筑原材料、选用绿色节能设计方案与电气安装技术。

2.1绿色节能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结合

为了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绿色节能性能,优化建筑设计方案,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应当从建筑工程的类型、现场施工情况、经济成本等具体现实情况出发,一方面要全面考量建筑使用者的生活便利和用电安全,充分保障建筑项目的正常照明、电器使用、电梯运输供电量与供电系统稳定、无故障,同时要确保电气设计方案与建筑工程外观设计风格相统一,满足现代化、智能化、美观时尚等设计要求。另一方面,绿色节能建筑工程应当结合现实情况,在不增加建筑成本的前提条件下,提升各项能源使用的有效性,降低能源消耗量,提升建筑项目使用功能。

2.2绿色节能建筑工程电气设计应当遵循经济合理原则

所谓的经济合理原则是指,绿色节能建筑工程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从现实情况出发,考虑到建筑工程实际的资金投入与预期收益,在保证不超出经济预算的前提条件下,采用新型绿色节能原材料、选用节能环保新型技术,避免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或者设计方案超出预算。

2.3绿色节能建筑工程电气设计应当减少对能源的损耗

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应当尽可能提升对各类能源的效用率,降低、避免过度的资源和能源损耗。在建筑工程绿色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如何能够让各种电器消耗更少的能源,同时提升电气的运行效率。

3绿色节能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技术与要点分析

3.1绿色节能建筑工程电气配电系统的设计要点

电气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案,是绿色节能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关键环节,因此有关单位与设计人员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特点,科学设计体现出节能特点的供配电系统。为了使建筑电气系统更加安全可靠,需要保证建筑的供配电系统配电级数不能太多,相同用户中的高压配电级数要控制在两级,低压的配电数需要少于三级,从而使电能的消耗得以减少。若供电系统是两路进线,应保证两路电源同时运行,使线路损耗降到最低。挑选合适的供电电压。通常而言,电压与损耗是成反比的,因此需要保证电压等级的科学合理,减少能耗。与此同时,还需要减少线路的损失,保证供电质量。

3.2绿色节能建筑工程照明电路的设计要点

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也需要提高照明的质量和效果,挑选合适的照明方法,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将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减少照明电路的消耗。同时也需要选择合适的光源,不同位置需要选择不同的光源,比如办公室等可以使用荧光灯,公共走廊灯可以使用细管的日光灯,楼梯可以使用吸顶灯,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不同场所,光源也是不同的,为了实现照明节能的效果,需要选择合适的灯具控制方法,集中控制的方式可以应用到走廊、楼梯间等地方,结合建筑的采光以及使用条件,使用分区、分组的控制方法,卧室需要使用调光型的开关,声控和红外感应的开关可以应用到走廊等地方。

3.3绿色节能建筑工程电气设备的设计要点

建筑中的用电设备有电动机、电热用具以及照明灯具等。建筑中交流电动机的应用是比较多的,节能的潜力也比较大。空调是建筑中用电消耗量比较大的,特别是中央空调系统。电动机是动力源,建筑以及家用电器中,电动机的使用数量是比较多的,用电量也比较大,提高电动机的使用效率,减少电动机电能的消耗。结合建筑负载的情况,实现电动机无功功率的就地补偿,提高电动机的使用效率。结合负荷的变化,对相关设备进行科学的调节,使用科学的控制方法,实现电力设备系统的节能效果。

综上所述,电气设计方案是决定建筑工程项目是否具有绿色节能特色的评估指标和重要保证,有关设计单位与设计工作者应当从建筑工程的现实情况出发,从经济成本出发,在绿色节能、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学习并借鉴国内外关于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科学技术与经验,并与建筑工程实践情况相互结合,从保证建筑工程用电安全、电气系统稳定、智能化运行等方面,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水平,为建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作者:李伟 单位:大连鼎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杰.对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的探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6(11).

[2]申晓波.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分析探讨[J].科技风,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