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销售与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5:01

销售与管理论文

销售与管理论文篇(1)

【分类号】:TG333.2

1前言

随着计算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持续深入发展,现代管理先进思想与信息化结合深刻的影响着市场营销的管理方式和市场分析模式。在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漯河卷烟厂移动销售管家系统的方案研究和实现过程中,把扁平化管理和数据挖掘理论融入进去,在实际的应用中,促进了移动信息化在千日营销管理中的应用,使烟草的销售量稳步增长,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2移动销售管家系统与扁平化管理和数据挖掘理论相结合

烟草行业销售市场瞬息万变、机遇转瞬即逝,企业销售必须做出快速反应,而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不仅沟通的成本高,信息传达的线路也长,也容易造成信息的漏传、误传和失真。计算机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发展和应用,使传统企业管理中所遇到的这些问题能够迎刃而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高效有序地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并分析市场变化,正确地收集、存储、整理、处理和传递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通过使用数据汇总、数据关系分析和数据分类别对比等数据挖掘技术,千日营销决策层和管理人员依照市场销售报表的数据挖掘结果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并即时下达销售决策,而这些决策同时快速传递到一线的销售人员,高层管理者直接、间接的管理下属、管控工作也成为可能。

2.1移动销售管家系统与扁平化管理理论相结合

扁平化管理(Flat Management)是指通过减少管理层次,使企业的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尽可能减少,以便使企业快速地将决策权延至企业生产、营销的最前线,从而为提高企业效率而建立起来的富有弹性的新型管理模式。我们在进行数据库建模的时候充分融入扁平化管理理论。在移动销售管家系统中,主要体现在两个重要的功能实现,一是:通知公告和短信发送,具体流程是:千日营销决策层通过系统平台下发销售相关的市场决定,决策及烟草销售市场信息;销售人员通过移动终端的通知公告功能就能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并开展工作,快速反应。这一过程使得管理层次大幅减少,而控制幅度大幅扩展,销售管理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幅提高,同时也有利于优秀的人才资源成长,也节约了成本费用。二是:人员定位和轨迹回放,主要功能是:销售人员手持的移动终端实时传送位置信息,千日营销管理人员可以方便的查询销售人员实时的工作状态信息,回放工作轨迹,使销售管理更清晰,简单,可追溯,也更全面、准确。

2.2移动销售管家系统与数据挖掘理论相结合

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又称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 in Database,KDD),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它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统计学、数据库、可视化技术等,高度自动化地分析企业的数据,做出归纳性的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模式,帮助决策者调整市场策略,减少风险,做出正确的决策。它由三个阶段组成:(1)数据准备,(2)数据挖掘,(3)结果表达和解释。我们在进行数据库建模的时候充分融入数据挖掘理论,在移动销售管家系统中,主要体现在销售日报功能,具体流程是:数据准备阶段,包括终端销售人员在负责区域采集销售数据和移动销售管家系统与总公司数据接口对接获取市场全面的销售数据信息两方面相结合;数据挖掘阶段,利用系统中设计的产品的关联规则及用户自己设定的关联规则,从数据仓库中选择出适用于数据挖掘应用的数据和数据类型,将数据转换成一个个分析模型,并自动地完成数据挖据,最后展示数据图表,并且将分析所得到的数据与终端销售人员进行关联关系集成。最终,由决策层依据这些数据展现对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对下一步的市场销售进行决策。

数据挖掘理论在移动销售管家系统中的实现,有效得保证了全年销售量的完成,依靠数据获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销售量的突破。

2.3 移动销售管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收益

2013年省内市场商业销售总量同比增幅为1.1%,销售结构稳步提升,一二类烟销量同比增幅为11.7%,百元价位同比增幅为32.3%,黄金叶品牌总量同比增幅达到了34.3%,千日营销团队取得了成长进位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3移动销售管家系统应用方案总体设计目标与规划

3.1移动销售管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及数据挖据和扁平化管理理论在移动销售管家系统中的关系

移动销售管家系统中的数据挖掘阶段是实现扁平化管理的前提和条件,而系统中的扁平化管理的功能实现是数据挖掘的目的,两者关系密切,缺一不可。考虑到上述功能的关系及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相结合。

3.2移动销售管家系统整体架构介绍

移动销售管家系统包括系统平台和移动终端两部分。系统平台功能分为通知公告、短信平台、终端管理、销售管理、产品管理、销售日报、通讯录、我的人事和系统管理9个大功能模块。各模块主要包括公告、短信发送、客户管理、人员定位、产品品牌管理、报表导出、通讯录、人力资源等功能。移动终端功能分为通知公告、通讯录、终端管理、即时通讯、数据查询、我的位置等6个大功能模块。系统平台和移动终端是移动销售管家系统的两个紧密联系的组成部分,系统平台主要是决策层使用,移动终端主要由销售人员使用。为保证系统的规范性、一致性,系统开发的初始,就从编码规范、用户权限分组机制、前端风格一致、软件开发编程一致性等方面做了明确的约定。

3.3 移动销售管家系统采用的技术

本系统平台采用J2EE开发和B/S架构,移动终端采用Android/IOS开发。为了满足移动销售管家系统数据挖掘功能实现对数据库高性能、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的、大规模数据中心与数据仓库的需求,我们选择微软公司的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R2作为系统平台和移动终端的数据库平台,实践证明其为移动销售管家系统的功能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 结 语

本文详细论述了移动销售管家系统在漯河卷烟厂千日营销管理中有效的解决数据挖掘、决策信息快速准确全员覆盖下达、销售人员监管等问题,促进企业执行力的提高,做到“海量数据,快速分析,深层挖掘,及时准确”和“第一时间决策,第一时间执行”,实施扁平化管理,推进企业信息化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稳步增加卷烟销售量,提高了销售队伍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为千日营销管理带来了事半功倍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英奎.现代市场营销学.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销售与管理论文篇(2)

目前个人手机终端设备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在3G时代,各种移动电子设备也开通了上网的功能。销售管理系统本身就是作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对于移动公司而言,建立智能手机销售项目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由于现有的移动通信市场已经处于一种高度饱和的状态,手机终端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客户保有量以及新增用户之间的拉锯战。由于在手机终端销售的质量管理方面涉及到企业多方面的而工作岗位,市场人员在具体执行销售目标的过程中经常不能做到顾全大局,所以本文尝试使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来实现企业手机终端销售质量的控制,为拓展手机终端类的销售渠道尽可能的提供一种标准化以及可执行的项目管理的方式。

1 手机终端销售目前存在的问题

该公司在手机终端类销售渠道质量的控制上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社会销售渠道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偏低。该公司的销售渠道的数量在经历了初期的快速增长以后,手机终端的营销商家基本上稳定在4000家,站到全市行业的70%以上,但是在每年新增市场的份额中却不到50%,充分说明了该公司销售质量的管理已经处于市场落后的状态;(2)对手营销能力的快速扩张,一方面,电信从2010年开始了3G渠道网点的飞速建设和升级,另外一方面联通与IPHONE手机等移动终端展开深入的合作,通过明星移动终端来提高自己的市场核心竞争力;(3)手机终端的销售渠道与用户的使用要求并不匹配。该公司的仍是以传统的销售终端为主,在全球网上使用套餐、销售质量控制和相关的服务功能严重缺失。(4)手机终端销售渠道掌握较弱,违规现象十分的严重。

2 如何使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来加强产品销售质量的控制

笔者针对目前该公司手机终端销售数量的下降,新增市场不断下滑的问题,该公司的项目管理小组从市场人员管理、市场竞争形势、销售渠道管理以及相关销售人员的薪酬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2.1 手机终端销售的项目管理的定义与启动

本项目小组成立的目标分为总体质量目标和次级销售质量目标。总体质量目标为确保手机终端销售总量在新增市场的占有率达到65%以上,并连续稳定至少三个月以上。所谓的次级销售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渠道酬金优化,其中酬金获取来源种类不低于20%;其次是对公司的业务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最后通过销售渠道管理来提升网点人员的满意程度从而防止网点销量被竞争对手抢走。该项目的周期共计6个月,主要包括销售渠道资金的优化、产品的业务升级、网点布局优化、渠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对于项目的四个阶段采取里程碑的方式来逐一进行。由于手机销售渠道提升的项目所涉及公司的项目较多,工作量较大,时间跨度较长,所以笔者根据该项目的具体特点,建议采用矩阵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矩阵形式的销售人员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公司的领导层对销售质量提升的重视。

2.2 制定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项目进度计划和项目质量控制计划。在具体的项目进度计划中,对其中的该公司的业务与产品进行升级、手机销售渠道的资金优化、销售网点的布局调整以及手机移动销售终端的提高四个方面的工作进行具体的细化。只有细致的划分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才能够确定手机终端销售质量提升的项目总工期。对于该项目的执行质量计划而言,是通过对该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的控制来实现的,在项目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要针对这个阶段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编制实际的质量计划。

2.3 执行该项目所列出的计划

在执行该项目的开始阶段就要建立一支高效的项目团队。在控制项目进度方面主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对该项目进行进度检测,包括关键点检查,所谓的关键点就是在项目计划当中的每个里程碑的时间点;其次撰写每周进度报告,在本项目的执行周期内,每周都要制作项目状态的进度报告,从而报告给项目经理,目的是为了更方便的安排下周的具体工作。

2.4 本项目执行的结果进行质量验收标准

对本项目执行结果的质量验收,笔者认为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核。(1)对手机移动终端在新增市场的占有率方面是否有达到项目的预期目标。(2)从手机销售终端的社会渠道进行产出效能的相关评估,不仅对社会销售渠道整体销量进行评估,还要对具体每个销售网点的实际销售能力进行考核,从而判断手机销售的产出效能是否有所提升。(3)对手机销售渠道的掌控能力,各个销售网点要达到销售目的,就必须加快销售的流转速度,很多销售网点为了提高销量都采取了降价的措施,从而进一步带动了其它渠道商的降价,很大程度上可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4)从销售网点布局的改善进行考察,主要包括销售渠道网点空白区的补点,实行一村一点和一厂一点的销售模式。其次对销售渠道的扎堆区进行集中清理,销售网点的扎堆会直接导致消费者的忠诚度降低。

3 结语

随着手机终端类3G时代的来临,销售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本文通过大量的参考文献的调研,主要分析了某公司在手机终端销售市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如何使用项目管理措施来实现对手机终端销售质量的控制,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手机终端销售的项目管理的定义与启动、制定项目计划、执行项目计划、最终对项目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赵俐渊.项目管理理论在销售渠道管理中得实践与应用.硕士学位论文[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46.

销售与管理论文篇(3)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在转型期受到挑战,汽车广告在销售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国内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原物料价格的上涨使得汽车制造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消失;而消费观念的改变也是当前车企面临的一大挑战,消费者更渴望了解汽车产品的设计、组装、出场和定价等环节。新时期汽车企业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知识管理理论为此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一、知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所谓的企业知识管理,指的是企业知识信息在管理层和一线员工中的有效流转和应用,是一种集思广益,运用企业集体智慧解决企业相关困难、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的管理途径。

国外企业对知识管理非常重视,美国企业高层在内部管理上注重高管之间的知识信息交流,但容易忽略基层员工的实际经验。日本也是企业管理理念十分先进的国家,在日本企业中,所有员工都有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权利,企业管理制度设计也充分保证了员工这一权利的实现,日本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也非常重视来自一线员工的内部信息,并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进行调研,做出决策。所以日本企业的发展思路是上下统一的,所有员工都深刻理解企业的未来发展愿景,无论是公司高管还是底层的一线员工,在对于企业知识信息的共享上是一律平等的。日本企业的知识管理有利于将上层领导和下层员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最终提出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创新。

我国的企业知识管理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企业应用上还罕有听闻。这既有国内企业管理理念上的原因,也与知识管理概念传入我国时间过短有关。有学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际调研后认为,影响知识管理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应用的最大原因是我国的文化环境。在我国企业内部,主要的交流方式还是会议、面谈等口头交流,这使得企业内部的知识信息交流受到很大的限制,企业知识得不到更大范围的共享。而企业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为企业知识信息的传播无形中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国内企业认为企业许多的知识都是隐性的,知识管理的作用就是挖掘这些隐性知识,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打下基础。

二、销售企业应用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销售企业内部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对销售信息的管理,所以在销售企业内部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销售企业在运行中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销售团队变动、市场环境变化、营销竞争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销售人才的流失和销售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营销市场销售信息千变万化,相对自由的职业特点和激烈的人才竞争使得销售团队变得极不稳定,跳槽成为销售人员的家常便饭。销售企业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多端的不确定因素,维持销售业绩稳定增长,笔者认为,应该从内部管理体制和销售技术上入手,应用知识管理手段从企业整体、销售部门和销售人员3个层次上加以变革。

1.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销售管理工作中应用知识管理可以使销售知识在企业内部得到充分共享,有效提高企业的整体销售管理工作水准。市场行情瞬息万变,销售管理工作追求的反应快、效率高,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可以使企业销售管理更加简单、管理流程更加顺畅,从而弥补了销售管理制度的不足。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也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上。

2.知识管理有助于销售部门提高绩效

知识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各个阶层员工间的信息交流,加强企业内部知识信息和销售员工个人信息的共享,通过销售知识管理,部门可根据销售人员对销售知识的掌握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充分利用各个销售人员的知识优势,有效提高销售工作效率,保持销售业绩稳定增长。

3.知识管理有助于稳定销售人才队伍

知识管理可以在短时间内使销售人员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快速掌握销售知识,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新人进入公司后可以根据自己掌握到的企业内部知识信息尽快规划出自己在公司的工作路线,增加员工的归属感。

销售工作尤其是汽车销售企业的销售工作一般都是独立进行的,知识管理可以在相对分散的销售人员之间没创造一个专业的沟通平台,通过这一平台销售工作人员可以进行良好的专业互动,在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促进了销售人员的成长。

三、构建有企业文化特色的销售知识管理模式

1.塑造知识共享文化

企业销售管理工作要创新工作理念,突破业绩至上理念,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行知识管理,在促进企业内部知识信息交流的过程中,营造一个竞相共享知识的良好环境,设立激励机制,激励所有员工进行知识共享。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确立销售知识管理理念,鼓励员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真正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管理理念,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企业销售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使企业的每个人都重视销售知识管理,做到知识管理理念深人人心。

2.建设知识共享机制

(1)激励共享,创建高效的知识绩效考核制度。在销售员工之间设立知识创新奖励制度,对于销售人员创立的新知识进行推广和分享,同时对创新者进行表彰奖励,对取得突出知识成果的员工,可以考虑提拔重用。另外要对以往积累的创新成果进行梳理,尽早建立创新成果评判标准,规范知识创新,保持企业拥有长久的创新活力。

(2)企业内部搭建知识信息交流平台,形成知识公认制度。在现有的硬件设施条件下,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建立销售工作知识树,设立销售信息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等,方便员工共同交流。另外,销售企业要建立在线评价机制,对于受到大家广泛认可的创新知识信息,要积极推广,调动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积极性。

(3)定期培训,形成知识更新制度。销售人员一般都是分散独立工作,对于企业内部的知识更新和管理制度变革无法第一时间获悉。所以企业要针对销售人员制定定期培训制度,及时向销售人员传达企业创新知识成果。经济转型期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而原地踏步,只能是不进则退,更谈不上营销创新。

(4)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人才正向流动。销售企业的人员流动性在转型期尤为明显,为保证销售队伍的稳定,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实施知识管理可以在知识信息层面对销售人员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对销售人员知识创新给予动力和压力,从而形成销售人才队伍的正向流动。

3.建立隐性知识显性化机制

在销售企业管理中,对销售人员的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销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与众多的下游企业或经销商、客户进行接触,其间涉及众多的隐性知识,而且这些隐性知识往往对于企业来说是决定今后发方向、做出决策的重要参考。企业能够在搭建的平台共享的都是显性的销售知识,要想将这一部分重要的隐性销售知识进行交流和共享,必须进行显性化。因此,销售企业建立隐性知识显性化机制势在必行。

四、企业销售管理的心理契约的应用

1.心理契约兑现在企业管理中的有利因素

企业与员工除了在法律上签有雇佣劳动合同外,还存在一种隐性的合同,即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企业与员工隐性的联系纽带,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心理契约对企业有三个方面的有利影响:首先是可以稳定员工心理,减少不安全因素;其次可以在无形之中引导员工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最后,心理契约可以增进员工对企业的情感,使员工对发生在组织中的事件产生情感性的反应。

2.心理契约违背在企业管理中的弊端

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需要周围同事和企业领导的认可,对于员工工作成果的认可可以通过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来体现。物质方面员工只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就可以获得,其体现主要表现在经济契约即企业对员工的物质奖励上,而精神上的认可则是隐性的,很容易被企业管理层所忽视,从而出现心理契约违背导致员工不满。

五、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1.人员招聘阶段就要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

招聘过程是企业与员工之间构建心理契约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坦诚相待,向应聘人员客观介绍企业的发展现状、入职后的薪酬待遇情况、岗位职责和未来发展等内容,使应聘人员对将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有正确的认识,降低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心理基础,从而提高员工队伍的工作忠诚度,降低人员流动率。

2.新员工入职后的调整

心新员工入职后,会面临一个心理契约调整的阶段,这也是心理契约预防危机的阶段。当员工处于进入企业和达到正常工作状态之间的调整过程中,开始进入企业时的兴奋、幻想、热情都会慢慢淡化,此时员工会对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进行一个新的认识和评估。对于这一阶段的人员稳定性危机,企业要做到心中有数。

3.员工定岗后加强双向交流,促进心理契约明晰化

劳资双方对于心理契约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时很容易导致员工不满而影响的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企业要注重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交流,尽量促进心理契约明晰化,尽量减少在对心理契约理解上的偏差。

总之,在经济转型期,汽车销售企业的知识管理和心理契约的运用使我们对知识管理理论在国内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 心理契约是联系员工和企业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心理契约是将来每个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取胜的一个的突破点,是一个紧密联系企业和员工的隐形桥梁和无形资本。企业如何调动销售人员共享知识的积极性,以及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技术实现,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课题。

参考文献:

销售与管理论文篇(4)

问题的提出

在网络成长环境下,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顾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之间的销售竞争愈演愈烈,顾客选择产品的范围得到极大扩展。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时,更重视与企业销售人员服务接触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销售人员自发主动的行为以及对顾客需要和要求的反应决定了销售人员与顾客现场互动与接触的质量,并且成为影响顾客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企业现场销售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对销售人员授权,能够使销售人员把握与顾客接触的关键瞬间。

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手段,授权已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然而,从主管和下属角度全面地研究销售人员授权的构成,探索销售人员授权究竟是如何影响其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在授权管理理论中还比较少见。本文通过实际调研和数据分析来研究销售人员授权对其销售绩效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企业销售人员销售绩效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回顾

(一)授权

Conger和Kanungo提出授权是一个管理过程,指企业识别员工产生无权感的原因,并采取管理措施为员工提供自我效能感信息,使员工感知到授权,增强员工自我效能感。Lee和Koh提出授权是领导的授权行为与受其影响的下属心理状态的结合。在现实企业中,正如Forrester所指出的,领导给下属授权以后,下属并不一定会按照领导的期望行动,下属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权力或者感觉到自己仍然是缺乏权力的。可见,授权既是一个包含领导授权行为的动态变量,又是一个包含下属自我感知的心理变量。在本研究中,销售人员授权是上级主管为销售人员授权并使销售人员产生授权心态的一个相互联系的过程。

(二)销售绩效

Churchill指出员工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目标有贡献的所有活动行为。Bernadin认为员工绩效是在特定的时间内,根据特定的工作职能或活动,员工所创造的产出或员工的工作结果,这些工作结果与组织的战略目标、顾客满意度及所投资金的关系较为密切。在学者所提出绩效定义的基础上,本研究将销售人员销售绩效界定为销售人员与顾客进行现场互动接触而产生对企业销售目标有贡献的工作结果。

(三)现场接触质量

Gravin认为服务质量是一种认知性的质量,即服务质量是顾客对于事物主观的反应。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指出关于服务质量,重要的是顾客的认知,即服务质量衡量顾客主观认知。当顾客接受并且消费服务后,对服务会有实际的认知,称为“顾客认知”。从顾客认知角度界定销售人员现场接触质量的内涵。销售人员现场接触质量是指销售人员在与顾客现场互动接触过程中,顾客所感知的销售人员的服务水平。

关系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上级主管授权行为与销售人员授权感知

销售人员授权是上级主管为销售人员授权并使销售人员产生授权心态的一个相互联系的过程。销售人员授权具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上级主管授权行为,反映授权主体的行为;第二个层次是销售人员授权感知,反映授权对象工作角色积极主动的导向,表现为销售人员的内在工作动机。这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作用关系能够系统描述销售人员授权过程。上级主管授权行为在企业内部的成功实施取决于销售人员的授权心态,即销售人员授权感知。上级主管所有的授权行为最终必将落实在销售人员心理层面,具体体现为销售人员对自身工作价值、能力、控制力及影响力的心理感知,从而产生内在激励。只有上级主管授权行为对销售人员内在动机产生影响并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使销售人员产生被授权的感觉,销售人员授权才能真正奏效。

许多研究都表明主管授权行为对于提高员工个体的授权感知程度有重要意义。Arnold,Arad,Rhoades和Drasgow指出主管授权行为是一个实施过程,在此过程中,下属增强了自我效能和控制力(如参与决策)的感知,消除了无权的意识。Seibert认为领导授权氛围与下属授权感知之间具有正向的显著的相关关系。Ahearne,Mathieu和Rapp验证了领导授权行为对销售人员授权感知的关键因素—自我效能有显著正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上级主管授权行为对销售人员授权感知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二)销售人员授权感知与现场接触质量

学者Rapp,Ahearne,Mathieu和Schillewaert提出:与顾客接触的销售人员的服务质量是领导授权行为与销售人员销售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当销售人员对自身工作能力充满自信,在工作中拥有一定的自主决策权时,其能够感知到自身的价值,并在工作部门内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与顾客现场互动接触过程中,他们会及时妥善地为顾客解决问题,提供优质、快捷服务,展现出较高的现场接触质量。学者们研究显示,允许服务人员拥有自由判断服务顾客时的决策会正向影响整个服务接触过程中的质量。Rafiq和Ahmed研究指出员工授权感知会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和服务质量。被授权的员工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更加谦虚、关心顾客、责任心强,往往能为顾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当员工有明确的目标,有朝着目标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动力时,他们往往能取得更高的服务绩效。Tsaur,Chang和Wu的研究结果指出员工授权感知与服务质量之间有正向关系。在销售环境下,学者们的观点同样得到支持。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2:销售人员授权感知对其现场接触质量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三)销售人员现场接触质量与销售绩效

理论和实证表明,组织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通常会产生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产生更多的利润。Anderson调查发现,高服务质量的企业不但获得高顾客满意度,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企业绩效。Roth和Jackson的研究结果显示服务质量对绩效有直接的影响。Duncan和Elliott对澳洲银行业的实证研究发现顾客服务质量和银行财务绩效正向相关。Mukherjee研究银行业的资源、服务质量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服务质量对银行的获利性具有正向影响。Raju和Lonial以结构方程模式探讨医院的服务质量与行销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质量与行销都会对医院的财务绩效有正向的影响。在销售环境下,销售人员的现场接触质量对其销售绩效也有正向的显著影响。销售人员与顾客之间良好的互动和接触质量能够带来较高的顾客满意度、良好的企业形象感知、顾客重复购买意愿、更大的推荐亲朋好友的可能性以及正面的口碑。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销售人员现场接触质量对其销售绩效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根据上文综述,明确了销售人员授权对其销售绩效产生影响的过程。销售人员授权先是上级主管对销售人员产生授权行为,上级主管授权后,销售人员通过感知上级主管的授权行为,增强自身的授权感知,从而在与顾客互动接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现场接触质量,进而促进销售人员销售绩效的提高。据此,本文构建了销售人员授权与其销售绩效的模型,如图1所示。

实证研究

(一)变量测量与问卷设计

根据以上论述,本研究设计了上级主管授权行为(分享权责、愿景沟通和信任尊重)、销售人员授权感知(感知工作意义、感知自我效能、感知自我决策和感知工作影响)、销售人员现场接触质量(现场反应性、现场可靠性和现场关怀性)和销售人员销售绩效(现场销售效果、现场关系维系和未来销售预期)共4个变量,每个变量由不同的指标解释,每个指标又设计了若干个问题题项(共63个题项)。根据以上指标的初步设计,每一个题项用李克特5级量表表示,1分代表非常不符合,5分代表非常符合。经过与销售人员的交流,修订删除了其中的7个问题题项,确定了问卷的最终形式。

本次调查选取了吉林、辽宁、广东、北京和河南五个省市企业的销售人员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实际收回问卷223份,收回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为67.7%。

(二)信度效度检验与相关性分析

在研究中,采用SPSS17.0和AMOS7.0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见表1)。4个变量的Cronbach α最小值为0.796,均在0.7以上,信度较好。对6个变量进行KMO和Bartlett检测,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每一项的KMO值和Bartlett test均在标准范围内,因此可以进行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指标的标准化估计值最小值为,超过0.6,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各项拟合度指标均达到要求。

为了检验研究假设,分析上级主管授权行为对销售人员授权感知的影响、销售人员授权感知对其现场接触质量的影响、销售人员现场接触质量对其销售绩效的影响,本文首先运用相关分析进行研究,相关性分析是对假设的初步检验。相关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用于研究变量之间密切程度的统计方法,此分析法适用于两个连续变量关联情形的叙述。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上级主管授权行为与销售人员授权感知、销售人员授权感知与其现场接触质量、销售人员现场接触质量与其销售绩效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2、0.617、0.713,说明存在相关关系。同时,三个相关系数的概率p值都近似为0。因此,初步认为上级主管授权行为与销售人员授权感知、销售人员授权感知与现场接触质量、销售人员现场接触质量与销售绩效存在线性关系。

(三)模型检验

使用AMOS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整体模型拟合度看,绝对拟合度指标:χ2/df=1.92<2,GFI=0.907>0.9,RMSEA=0.075<0.08,因此绝对拟合度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简约拟合度指标:PNFI=0.725>0.5,PGFI=0.620>0.5,因此模型的简约拟合度指标比较好,模型比较简约。增值拟合度:NFI=0.927>0.9,CFI=0.943>0.9,因此增值拟合度指标也在可接受范围。由此,模型的整体拟合度在可接受范围,并且路径系数也都达到了显著水平。

由表2数据可知,上级主管授权行为与销售人员授权感知的路径系数为0.89,数据检验支持H1,即上级主管授权行为对销售人员授权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P<0.001)。意味着上级主管与销售人员分享权责、进行愿景沟通、信任尊重销售人员等授权行为能够明显影响销售人员授权感知。

销售人员授权感知与销售人员现场接触质量的路径系数为0.81,数据检验支持H2,即销售人员授权感知对现场接触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P<0.001)。意味着销售人员所感知到的自我效能、自主决策、工作影响、工作意义能够明显影响其现场接触质量。

销售人员现场接触质量与销售人员销售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85,数据检验支持H3,即销售人员现场接触质量对销售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P<0.001)。意味着销售人员的现场反应性、现场可靠性、现场关怀性等现场接触质量能够明显影响其销售绩效。

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在现场销售中,销售人员的自主决策行为以及对顾客需求的反应对于个人绩效、企业目标达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因此,研究销售人员授权对销售绩效的影响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销售人员授权对其销售绩效产生间接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上级主管授权行为对销售人员授权感知有正向的显著影响;销售人员授权感知对其现场接触质量有正向的显著影响;销售人员现场接触质量对其销售绩效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二)启示

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对各行业企业管理者,在利用销售人员授权来提高其销售绩效方面能够提供以下管理启示。

1.重视上级主管授权行为对销售人员授权感知的影响。在现场销售中,企业销售人员是与顾客接触最密切的员工,其心态和行为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和销售人员现场接触质量。而且,销售人员往往是处于企业中工作较辛苦的岗位。企业管理者可以与销售人员分享权责,对销售人员进行愿景沟通,信任尊重销售人员,使销售人员感觉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强销售人员的授权感知。

企业管理者可以给予销售人员更多的决定权、控制权、自以及组织资源利用权,为销售人员提供有意义、富于挑战性的工作,鼓励销售人员承担更多工作职责,从而增强销售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增大销售人员的自主决策权,提高销售人员感知到的工作意义,进而提高销售人员的授权感知程度。

企业管理者可以清晰地描绘组织愿景,沟通组织目标和定位,以自身行动持续的传达并强化愿景,激发销售人员强烈的工作动机,增强销售人员的工作自信心、自我决策感和工作意义感,从而提高销售人员的授权感知。

企业管理者可以充分信任销售人员、尊重销售人员,增强销售人员对上级主管的信任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增强销售人员对管理者授权行为的感知。

2.重视销售人员现场接触质量对其销售绩效的影响。企业销售人员授权对其销售绩效的影响是通过销售人员现场接触质量间接产生的,销售人员现场接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销售人员销售绩效的大小。企业管理者可以对销售人员进行技术知识和互动能力的培训,使销售人员更好地把握与顾客接触的关键瞬间,提高销售人员现场接触质量,从而增加顾客满意、顾客信任,提高顾客现场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的可能性,增加顾客重复购买意愿和企业正面的口碑,提升企业形象。

企业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训销售人员,对销售人员进行有关现场接触服务质量以及顾客服务标准的系统培训,以培养销售人员较强的服务导向意识;对授权后工作岗位所需技术技能与知识进行培训,鼓励销售人员从经验中学习,使销售人员有更高的工作动力和更明确的发展方向。通过对销售人员技术技能与知识的培训,可以提高销售人员现场可靠性,从而提高现场销售效果,增强销售人员现场关系维系,增加未来销售预期。

除技术技能与知识培训外,企业管理者还可以对销售人员进行互动能力方面的培训,使销售人员能够提供快速的、及时的、礼貌的、关心他人的、负责和热心的服务。通过对销售人员互动能力的培训,提高销售人员现场反应性和现场关怀性,从而改善现场销售效果,增强销售人员现场关系维系,增加未来销售预期。

企业管理者对销售人员进行多种培训和指导,在现场销售中,可以提高销售人员的知识、技术技能、与顾客互动的能力,增强销售人员的自信心,减少与顾客接触中出现错误的概率,使销售人员在现场销售中能更加自如地行使自和施加影响力,从而改善现场接触质量与销售绩效。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销售人员授权与销售绩效关系的结论,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的调研对象仅限于吉林、辽宁、广东、北京和河南五个省市企业的销售人员,所涉及的范围较小,其他省市销售人员授权对销售绩效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另外,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使用一些客观数据来验证模型的价值。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对销售人员授权的前因、实施销售人员授权的前提等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林美珍.支持型领导与授权氛围对旅游企业员工服务质量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1,26(1)

2.王顺江,陈荣,郑小平.心理授权对员工满意、忠诚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 2012,30(5)

3.耿昕.领导授权赋能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创新自我效能感、情绪及团队创新气氛的视角[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销售与管理论文篇(5)

2、现代企业国际营销战略及措施再探讨

3、论企业定价工作的市场化问题

4、从汽车销售谈制与集团经营

5、新产品投放市场的策略

6、服务营销与企业竞争

7、利用需求弹性理论作利润最大化的定量财务分析

8、企业购销合同管理问题探析

9、试论商标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

10、企业文化在产品销售中的推动作用

11、论我国发展绿色营销的问题及对策

12、试论营销再造

13、论现代企业行销谈判

14现代企业定价目标--顾客满意度

15、价格估测法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

16、浅谈企业营销市场化标准及实现途径

17、解决销货款拖欠问题之我见

18、销售战略与销售计划的分析研究

19、强化销售队伍是搞好产品营销的关键

20、浅析生产企业如何控制采购要素

21、国际营销新趋势──全球营销

22、服务营销新模型

23、现代营销必须重视广告定位

24、供应链管理的本质

25、需求弹性对企业价格决策的影响分析

26、企业营销策略浅议

27、决定营销市场因素

28、浅谈企业的营销能力

29、企业营销策略的思考

30、价值工程与广告策略

31、不完全信息下企业的产出决策

32、谈企业如何制定广告费预算

33、新产品营销策划随笔

34、企业营销创新初探

35、实行快速营销的战略分析

36、技术创新与产品推销网络建设

37、试论名牌战略与营销策略

38、对价格竞争策略的认识

39、转轨变型中的企业营销及其战略调整

40、论国际名牌产品的衡量指标

41、论"名牌"的特征及产生的条件

42、论企业营销管理新技术

43、从整体产品出发创造名牌产品

44、企业营销中隐性信息的开发利用

45、也谈CS营销策略

46、论企业营销决策

47、略谈企业销售的心理战术

48、日英企业营销战略比较与启示

49、新产品的推广经验总结和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50、关系营销有关问题的探讨

51、MPMG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及现状调查分析

52、直接推销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53、论发展名牌

54、企业市场策略常见缺陷

55、营销道德初探

56、论企业产品定位

57、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策略

58、企业营销商标策略谈

59、运用需求弹性系数确定盈利最大化价格

60、伏击营销一种值得注意的营销手段

61、信誉为本--浅谈系统集成业的营销策略

62、现代企业营销活动中信息作用的探讨

63、以销定产的企业管理模式--圆锥型

64、论生产企业分销渠道的组织

65、成本信息与现代企业

66、变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的比较及其结合应用

67、企业营销道德测试与评价系统研究

68、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营销策略

69、产品滞销变俏销的奥秘

70、不确定条件下存货控制的方法

71、绿色消费的心理分析及对绿色营销沟通的启示

72、企业营销增长方式的转变探讨

73、企业如何应付反倾销

74、试论名牌战略下的营销观念转变

75、论中国企业文化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6、产品创新与顾客满意

77、企业产销中盈亏分析法的拓展

78、论市场调研的不可靠性

79、论营销诊断的价值与导入

80、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营销战略的调整

81、面向顾客投诉服务补救和组织学习

82、敏捷化供应链系统的分析、设计与重构

83、敏捷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84、品牌资产的扩张与衍生之道

85、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营销策略

86、论区域市场及营销问题

87、企业的非盈利推销

88、企业的共生营销战略

89、企业的市场细分战略

90、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客户中心论

91、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的互动性分析

92、企业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模型分析

93、企业间接分销通路建设浅论

94、企业兼并与产品定价策略

95、待产品的低价订货问题探讨

96、企业市场适应性分析模式──介绍一种新的市场环境分析矩阵

97、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敏捷性的开发模式研究

98、企业市场营销系统的自适应协调管理控制模型研究

99、企业特色营销范例及其启示

100、企业物流系统诊断

101、企业销售酬赏制度研究 103、企业营销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

104、企业营销渠道系统创新动因分析

105、企业营销中的顾客期望与顾客满意

106、企业营销中的量价决策初探

107、企业营销组织的风险模糊评价与预警管理

108、企业注重允许营销

109、企业资金运营风险管理研究--企业销售过程的风险模拟

110、契约型分销联盟发展变化趋势与盟主问题思考

111、浅谈"需求层次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113、浅谈对企业存货的管理和检查

114、浅谈市场机会的选择

115、浅谈数学在价格决策中的应用

116、浅析供应商开发

117、浅析现代客户关系的价值增加功能

118、浅析中小企业市场战略决择

119、浅议网络对企业营销管理过程的影响

120、柔性化未来营销组织发展的方向

121、如何建立目标成本订价法 123、如何为统计产品定价

124、失控的营销──对一家大型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分析

125、市场机会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126、试论ECR战略的基本原则

127、试论产品营销中的品牌文化

128、试论企业的营销创新

129、试论企业活动中的服务文化

130、试论企业营销价格策略

131、试论企业知识流程与市场营销反应能力 133、试论现代市场分析方法

134、试述顾客导向营销策略在企业中的实施

135、试述销售促进

136、售后服务交通费用管理的竞争策略

137、锁定客户--差异化营销策略及应用

138、谈名牌的内涵与属性

139、谈企业进入市场的速度选择

140、谈企业营销网络的发展与规范

141、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采购管理工作 143、推销员绩效考核的内容与指标体系

144、网络营销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145、危机公关及其管理

146、为企业赢得顾客的HM原理

147、文化营销与企业核心能力构建

148、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探析

149、西门子的供应商管理战略

150、销售报酬制度

151、销售时信息披露的公平原则与互利原则 153、信息时代企业营销管理的变革与创新

154、虚拟供应链体系结构和运作模式研究

155、虚拟企业物流研究

156、一种JIT系统供需综合物料采购模型

157、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

158、以核心业务为中心的敏捷供应链研究

159、以人性化设计营销策略

160、营销风险等级评价及预警控制

161、营销观念怎样改变促销方式 163、营销渠道决策系统分析

164、用RS打造全新营销理论

165、有限资源能力下的供需问题研究

166、运用市场供求法则指导企业经营

167、支持供应链管理的多主体系统

168、知识经济下的企业库存管理

169、知识性企业营销特点浅析

170、E时代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战略

171、"功能性文盲"广泛制约市场开拓及企业营销对策 173、价格和价值如何实现无缝对接

174、"安尔乐"是如何占领市场的

175、HM理论与企业营销

176、QFD在顾客满意评价中的应用

177、采购风险期和零件订货批量之研究

178、BPR与企业营销

179、CIS──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现代营销全胜战略

180、CRM企业客户管理的重塑

181、CS:年代的营销哲学 183、OMT在企业物流分析中的应用

184、变革条件下的计划工作

185、"泛品牌权益"概念及其在品牌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186、差异化营销策略及应用

187、产品寿命周期营销策略

188、企业价格形象管理探讨

189、企业营销中的文化倾向刍议

190、论销售差异分析技术的改进

191、营销人员心理品质的研究及其测评 193、供销人员经济犯罪主要手段之所见

194、关于总额法下销售折扣处理方法的探讨

195、企业营销信息系统初探

196、试析生产企业的直接销售

197、企业营销层次现状与提升

198、中国企业的销售费用率及其规律性

199、存货计价方法探析

200、营销人员须把握的关键环节

201、企业市场策略常见缺陷分析

202、企业市场营销竞争机制的系统分析

203、谈如何搞好企业的营销工作

204、企业微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谈谈现代企业的销售组织管理

205、"绿色营销"理论溯源、实践分析及策略探讨

206、论顾客满意

207、关于Ⅵ理论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208、永远的导向:消费者认知──反论竞争性产品营销策略

209、多层次系统的库存管理战略

210、营销研究是确定企业经营战略的基础

211、略论商品的审美价值及其在市场营销中的功效

212、燃情:企业扩销的手段之一

213、价值工程与营销策略

214、企业运用营销策略开拓市场刍议

215、先"思"而后"行"──谈经营艺术中的思维技巧

216、企业处于困境中的营销方法

217、市场占有率与综合竞争能力指数研究

218、企业后勤与分销渠道

219、科学技术是影响企业营销的重要因素

220、论企业抢占市场的对策

221、"聚焦"共同点─-企业如何协调与消费者的利益关系

222、略论玻璃艺术品的市场特点及营销策略

223、上市公司的营销优势及其实现

224、企业成与败的关键──推销人员的挑选

225、由错误构成的营销之道

226、试论企业营销中的竞争意识

227、最优公共交货期决策与排序

228、企业产品销售的计算机模拟综合评判

229、浅谈技术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作用

230、论工业设计在市场营销中的功能

231、专利技术营销策略浅谈

232、单品核算是现代大中型零售企业商品核算的必然选择

233、对营销理论发展趋势的探索

234、企业营销市场定位的依据及方法

235、关系营销有关问题的探讨

236、市场细分:现代企业的入"场"券

237、营销活动的系统管理试说

238、略论企业的广告促销与SP促销

239、浅析广告与企业营销环境的关系

240、刍议企业市场竞争与军事策略

241、快速营销战略分析

242、试论延伸产品的市场营销

243、企业营销信息系统探析

244、绿色营销及我国企业的对策

245、企业直销问题研究

246、企业的市场行为与营销观念

247、企业的产品市场组合及其方法

248、市场机会的识别和寻找

249、销售过程中的误区及对策

250、公共关系策划与市场的拓宽

251、绿色营销的价值分析

252、试论政府营销

253、名牌的创造途径与保护对策

254、确定营销研究费用和估价营销研究的效果

255、应用贝尔曼原理于企业营销的定(购)价策略

256、营销的研究和计划

257、营销渠道的改造

258、营销与开发和运用创新项目过程的一体化机制

259、中小公司营销成绩的组成部分

260、面向顾客的管理

261、浅议产品整体概念及其应用

262、浅谈企业的营销企划

263、论网络营销

264、以品牌管理为中心的市场营销制度

265、试论实施名牌战略的途径及措施

266、运用不等式原理巧解经济订货量

267、知识型企业营销部门的知识管理

268、知识密集产品的营销

269、整体营销管理

270、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我国企业营销传播工作

271、战略分段营销专家制订计划的一种方法

272、在买方市场下如何取得营销主动权

273、知识营销--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营销方式

274、运输服务市场上公司的营销活动

275、优化营销结构加大营销力度

276、企业营销不协调的诊治

277、企业营销理念的重整

278、企业营销战略的选择和论证

279、企业营销中的不良行为及其矫正

280、企业营销组织预警管理指标体系初探

281、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应建立比较优势观念

282、企业资源配置及其规模经济的研究

283、浅论数据库营销

284、浅析企业后营销管理

285、浅议强化企业营销能力

286、浅议乡镇企业产品营销的科学程序

287、浅议整合营销在我国企业中的开展

288、全球营销及其背景下的竞争新战略--兼论中国企业的对策

289、确定市场营销策略的可拓方法

290、如何设计销售渠道

291、商品营销过程中的竞争认知

292、商业制代你构筑营销网络

293、生产商和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分析

294、生产销售活动中的营销是商业上获得成功的基础

295、实施购销价格指数考核

296、世界顶尖企业的营销创新

297、市场化运行工程

298、市场营销的诊断

299、市场预测初探

300、试论国际营销中的权力障碍问题

301、试论敏捷供需链的构建

302、试论退货政策在实践中的应用

303、╳ ╳企业(公司)CIS设计 304、╳ ╳ 企业广告案例分析 305、╳ ╳企业(公司)促销方式评价 306、╳ ╳企业(公司)╳ ╳产品企划案 307、╳ ╳企业(公司)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308、╳ ╳企业(公司)新产品营销策略研究309、浅论推销技巧 310、从"××事件"看危机公关与公关危 326、龙岩市企业如何让广告公司参与经营活动 327、龙岩市中小企业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的战略选择 328、市场营销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329、论龙岩市企业名牌发展战略 330、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331、发展龙岩市企业农村连锁超市的问题与对策 332、龙岩市企业的物流革命与营销创新 333、龙岩市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营销 334、龙岩市大中型零售商业的竞争态势分析与战略选择 335、龙岩市企业现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 336、龙岩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状况的研究

337、从营销角度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38、促进战略改变和采购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339、戴尔营销

340、当前龙岩市消费特征及企业营销对策

341、电子商务的一般框架体系

342、电子商务在企业采购中的应用

343、调动销售人员积极性的"互动工资制"

销售与管理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1

我国销售行业正处于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规范和有效管理销售工作,是提高我国销售行业整体水平,提高销售绩效的重要保证。目前销售行业中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缺乏相关的规定和措施进行有效监管控制,包括销售人员的选拔和考核方面,销售渠道的开拓方面和销售后期服务方面的工作。本文主要从销售标准化的创建执行方面,探讨其对销售绩效的影响。

一、销售标准化的含义解读

在我国,销售工作往往依靠销售人员个人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对于销售渠道的开拓和维护,产品的推广和售后服务等方面都主要靠销售人员本身,缺乏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流程和制度。根据近些年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考核分析,笔者发现实行销售标准化的企业绩效比未实行标准化的企业绩效高得多。因此,可以看到销售标准化对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在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对销售标准化的含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什么是销售标准化?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从销售工作的各个角度进行标准化流程管理,包括对销售的主体――销售人员的选拔、运用、评估等环节的工作,对销售渠道的开发、扩展等工作,和对销售后期服务的开展和客户评估等内容。从狭义上来说,就是对销售过程中各构成要素进行标准化管理。

销售标准化对销售绩效的影响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对企业产品和客户的分析,设计合理的销售渠道,创建出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销售流程;二是要对销售人员的选拔、考核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保证销售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要创建销售标准化控制体系,对整个销售的管理和控制进行综合的管控。

二、销售标准化的创建和执行

影响企业销售绩效的因素很多,包括市场竞争、企业规模和生产经营状况、产品渠道和品牌和客户服务等一系列的因素。产品标准化是对这些因素的规范化管理,对于企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销售标准化的创建应从销售人员开始,培养其流程化意识,从与客户的一次次工作中总结出能够反复采用的工作方法,做好相关记录,对于高效的应对问题的措施,应当在销售人员会议中提出来交流讨论。由企业管理人员将销售人员的有效经验制定成规范,以便参照。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的环节,销售人员应当开展广泛的调查和讨论,集思广益,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销售部门进行宣传和推广。这是从销售人员的角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成本的有效措施。例如,在客户开发阶段可以总结出以下标准化程序:寻找客户、与客户进行联系、筛选有效客户、发现客户需求、适时销售产品或服务、完成客户服务、对客户进行评估、再次合作。这个开发客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销售标准化的过程,对整个企业的销售人员都适用。对于已经制订的标准化流程,销售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地予以执行,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制订与薪酬相联系的考核体系,对不执行流程的员工予以教育或处罚。在对产品渠道的开发和客户服务方面也有其标准流程,在此不做详述。

三、销售标准化的创建执行对销售绩效的影响

我国国内的企业应当从实际营销经验中不断总结出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标准化流程。销售工作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虽然销售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人为主体的,但是并不代表这类工作不能按照既定的流程和规范进行。流程是一个企业管理的源头和基础。缺乏标准化流程的企业从根本上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最终将成为一盘散沙。

(一)销售渠道分析。销售渠道包括产品和对供销商各方面的工作,是影响标准化创建和执行的关键,并最终影响销售绩效。销售标准化应当重点考虑销售渠道的开发和维护,因为销售渠道直接和中间商相连,涉及面广。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是直营和经销两种方式。对于目标客户群体广泛的市场,采用直营式销售更能让利给客户,提高客户的购买积极性。经销要考虑经销商的信誉、资金和销售方式等各方面因素,并涉及中下游客户开发和销售。对于中间商的开发,销售标准化流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和执行:一是确定目标客户群;二是了解客户信息,做好与客户联系的准备工作;三是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与客户之间建立互信关系;四是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推荐合适的产品,做好销售陈述;五是回答并解决客户的疑问,做好订单管理;六是做好客户回访和客户服务维护等后续工作。

按照这样的流程,销售人员不会脱离基本的销售环节,随心所欲,能够使客户需求和产品销售工作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养成良好的标准化服务习惯后,销售人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给客户留下专业的印象,几乎没有客户会喜欢自由散漫,不专业的销售人员。销售标准化流程的制定与执行为销售绩效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销售人员选拔和考核分析。销售人员的选拔和考核也应当遵循一定的程序,按照销售标准化的程序进行。选拔销售人员应当从其性格和综合素质方面考虑。销售人员应当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具备充足的自信,善于语言表达,综合素质包括其自身能力和销售动力。在销售工作中,不能缺乏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应当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督促员工了解最新的市场走向和趋势,从制度方面培养员工的标准化意识。考核阶段不能仅仅只看销售成果,还应当对于销售过程进行考核,与客户的交流是否能体现专业销售人员的素质,考核客户满意度和销售结果的稳定性等。只有从销售主体上抓住标准化管理,才能促进销售绩效的提高。

销售标准化流程的创建和执行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对销售渠道和销售人员选拔考核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销售标准化管理不是机械的理论,而是可以运用到实际销售过程的有效方法。进一步规范销售工作,能够切实提高销售绩效,提高企业的形象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宗云,晁钢令.销售标准化的创建执行及对销售绩效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1(01).

销售与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

六西格玛;销售管理;应用研究

一、六西格玛的理论研究

对于六西格玛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解释,但是有很多专业和学者都曾对六西格玛进行研究。有些学者和专业认为六西格玛是一种改善客户质量的承诺,还有些学者认为六西格玛是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实现零缺陷的愿景。最初的六西格玛是用来最为统计的手段,而随着学术的研究的深入六西格玛逐渐演化成当前最为受欢迎的管理模式。因此尽管对六格西玛的定义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这并不影响六格西玛在管理中的运用。我们可以认为六格西玛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是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由此可见六格西玛理论将会在管理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二、六西格玛的应用前景

六西格玛追求的是零缺陷的有效状态,其是当前企业销售管理中最为热门的管理模式。国内外许多企业利用六西格玛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这充分证实了六西格玛的巨大作用。我国很多学者正极力研究六西格玛的管理概念和模式,同时我国很多企业也开始尝试利用六西格玛进行销售管理。由此可见六西格玛在今后的研究和运用中将会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而我国企业想要跟上国际的步伐,就必须积极吸取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成功的企业,不断摸索、不断进取争取将六西格玛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为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增长做出更大的进步。

三、六西格玛在销售管理中的应用

(一)销售管理

销售的过程是指依据目标客户指定销售战略,从而成功进行销售活动并获得利益的过程。销售可以借助市场的宣传渠道,既可以建立企业的公众形象,同时也可以找到销售的机会。而销售管理则在企业的销售流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在销售的流程管理中企业、管理办法以及管理人员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销售管理办法必须要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基础,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为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遵循科学的道理、不能违背自然经济规律。在现代的销售管理中,以六西格玛销售管理模式最为新潮,这也是下文将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以六西格玛作为基础的销售管理

以六西格玛作为销售管理依据的管理模式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内的很多企业逐渐效仿国外先进企业的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在《以六西格玛方式做销售与营销》一书中就曾提到六西格玛销售管理的五个步骤:首先要搞清销售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了解和分析;其次整理和收集数据帮助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了解整个运营的流程;第三步就是针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地分析,从而找到客户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第四步要进行不断地实验从而改进销售的流程,促进管理模式发挥效用;最后为了保证改进方案的落实,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将管理措施确立。

四、六西格玛在销售管理的经验总结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不仅仅要从销售人员入手,因为销售人员即使懂得销售策略也不见得会取得成功。六西格玛的核心就是从定义、测量、分析、改善及控制这几个角度出发的,因此下文将针对六西格玛的销售管理提出可借鉴的经验。

(一)定义

销售管理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对象有很多,加强销售流程中薄弱的环节尤为重要。首先在六格西玛销售管理中加强消费者的需求定义最为关键,可以利用SIPOC工具对销售流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义;其次是要加强对关键销售指标的定义,明确其新的销售目标;最后是对项目的定义,根据项目定义的内容及范围,为项目的进行挑选合适的人员,对项目的进行拟定计划表。

(二)测量

测量主要指的是测量销售流程的现状,测量的内容主要有现有的流程、误工的确定以及加强数据的收集工作。六西格玛采取的是流程图的形式对销售部流程进行梳理,对每一部门的职责进行详细的归总以及对操作方式的明确。而误工的确定则对于改进工作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影响销售流程的问题上更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最后是针对误工问题的数据收集工作,加强对数据的收集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帮助销售管理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分析

分析工作主要是针对误工数据的分析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找出误工频率最高的问题,本文建议销售管理人员可以采取柏拉图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划分出前80%的误工问题加以改进。在分析问题发生的可能因素上则可以采取鱼骨图工具,其次在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上可以采取5WHY工具进行分析。

(四)改善及控制

最后则是六西格玛销售管理的最后一个步骤,加强对问题的改善是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而控制则是指在制定改善措施后,要长期坚持并执行下去。在改善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人员的调动,改进计划拟定后需要立即执行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即可大幅度提高销售流程的改进效率。而在长期控制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经验也很重要,这是指改进人员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增加改进的方法和理论。新的改进流程确立后需要接受检验,检验成功后必须要确保改进的成果能够得到坚持和控制。

五、结束语

随着企业对六西格玛的关注力度逐渐加大,加强对六西格玛销售管理模式的研究是当前企业发展的重点。六西格玛运用到销售管理的方式为很多企业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为了帮助我国企业开发六西格玛在销售管理中的效用,本文从六西格玛的理论以及发展前景入手展开了本文的研究,并在后文对六西格玛在销售管理中的实际运用提出了若干建议。六西格玛可以作为我国未来企业销售管理的主要方向,在不久的将来其必能够对我国企业产生积极的效应,同时帮助我国企业不断提升自己在国际的市场地位。

作者:尚飞 庞如英 孙洪华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机械学院

参考文献

销售与管理论文篇(8)

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业在1980年3月15日理顺民航管理体制,结束了空军代管的历史。在1987年12月11日,民航总局又正式颁布了《国内航空运输销售人管理暂行规定》,初步确立和规范了航空运输销售制度。自此以后,民航运输业和航空运输销售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关于航空运输销售制度的法学研究,还是严重滞后于形势发展的。

一、 和航空运输合同中的销售

航空运输合同,顾名思义就是指航空承运人将旅客及其行李或者货物运送到约定的地点,旅客或者托运人向航空承运人支付运费的合同①。是指一方授予他方权,他方依权与第三方进行法律行为,其行为后果由一方承担②。此中“一方”称为本人、被人,“他方”称为人或受托人,“第三方”称为第三人或相对人。的发生过程是由本人授权行为――人行为――本人与第三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共同完成。航空运输销售是通过航空运输合同的附属合同――销售合同来实现的。在一个有效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的法律特征中,其主体特征表现为:必须依赖本人、人、第三人三方民事主体的存在;其行为特征表现为构成中包含了两个法律行为即本人之授权行为和人之行为;其关系特征表现为具有三面法律关系,包括本人与人之间的授权委托关系、人与第三人之间的行为关系、本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效果归属关系。同样的,在一个有效的航空运输销售关系中,必须依赖本人(航空运输企业)、人(航空运输销售人)和第三方(旅客、托运人)三方主体的存在,缺失任何一方都将不构成航空运输销售关系;航空运输销售的构成中,包含了本人将销售权授权给人之行为和人以本人名义销售运输产品的行为;航空运输的关系特征中,本人通过向人授予销售权形成授权委托关系,人直接向第三方以本人的名义销售所的运输产品形成行为关系,至于本人和第三人的关系,由于人在范围内的作为和不作为,关系到航空承运人(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事业的企业法人)履行的运输,应当视为承运人的作为和不作为,体现出效果归属关系。

民航总局1993年8月3日颁布实行的《民用航空销售业管理规定》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指出,民用航空运输销售业是指“受民用航空运输企业委托,在约定的授权范围内,以委托人名义代为处理航空客货运输销售及其相关业务的营利性行业”,在《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CCAR-271TR-R1,1996年2月28日修订)和《民用航空运输销售业管理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中,确认了航空运输销售人(从事民用航空运输销售业的企业)的概念、范围、设立条件、营运管理和监督罚则等内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航空运输销售制度的内容。

由于航空运输销售人的主体资格在民航总局颁布的《民用航空运输销售业管理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中有严格限制,人必须是企业法人,销售人也是依靠销售航空运输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产品”来获利的,航空运输销售人更符合商事③的特征,即接受本人委托的商事主体,以营利为目的与第三人为法律行为,其行为后果由本人直接或间接承担,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营利性的民事。航空运输销售作为一种商事,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商事的主体――销售人(即商事人)除了应当具备民法所要求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外,而且还必须具备从事经营活动的资格;第二,人的行为如果直接以本人名义进行,其行为后果直接由本人承担,如果以人自己的名义进行,在本人与人授权关系真实存在的前提下,本人在承担人行为后果时,法律将赋予本人介入权和第三人选择权;第三,本人对人的授权意图及意思表示,在与人订立的委任契约中表达,并且须以人的承诺而有效,同时有民航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民航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的确认为保证;第四,销售人在某些情况下比民事人中的人承担更大的风险和责任,在与本人有特殊约定的前提下,需要直接对第三人负责,承担独立责任。例如销售人因自己工作失误,向第三人售出了无效客票,造成第三人无法登机成行,在本人与人有直接约定时,人必须直接赔偿第三人因此而造成的损失。

二、 航空运输销售类型

对航空运输销售进行简单的分类,有助于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我国航空运输销售制度。一般来讲,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航空运输销售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型:

1、从法学理论和的概念方面入手。航空运输销售人按照被人(本人)的委托行使权,航空运输销售属委托;同时,航空运输销售是以本人名义与第三人为法律行为,是直接;它是基于航空运输销售权所为之,是有权;航空运输销售人在权限范围内以本人名义为意思表示,是积极;它的权是基于本人的授予,并经民航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民航地区行政管理机构批准,是意定;它的航空运输销售权范围有特定的限制,是有限或部分;由于本人是向数个航空运输销售人分别授权,而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立的航空运输销售权,可以分别单独行使,因此又是集合。

2、从经济学角度入手。作为商业流通领域的,根据人权限的大小可分为独家、一般和总;根据商的对象不同可分为销售和采购;根据商销售或采购商品的环节可分为批发和零售。④航空运输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产品”就是运输服务,作为其,一般不享有专营权,委托人可以在市场上建立多家关系,也可以自己在该市场上从事经营,是一般;人与被人(航空运输企业)签订合同,销售被人的产品(运输服务),是典型的销售;由于销售的产品的特殊性,人只能是零售。

3、从航空运输销售业务范围来看,航空运输销售分为一类航空运输销售(经营国际航线或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航线)和二类航空货运销售(经营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航线外的国内航线),每类销售又分为客运和货运两种。

三、航空运输销售权的性质、授予、限制和消灭

在航空运输销售中,权实际上是由民航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民航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授予的。总的来说,权利包含了权益、主张、资格、权能和自由五大要素⑤,权亦不例外,作为特殊形式的销售中的销售权则更不能例外。销售权是销售人行使航空运输销售行为的依据,是航空运输销售关系形成的基本前提,它分别在航空运输销售关系的不同角度体现着权利要素。首先,它应该是“自由”的,行使销售权的销售人在销售权的权限(范围)内具有充分的自由意志;其次,销售人在具备商事主体资格的前提下,它的“权能”要素表现为人不仅具有履行这种权利的实际能力,而且包含了法律支持的不容侵犯的权威;第三,“权利是行为的选择资格,是意志的实现资格。权是一种权利,当然是一种资格。”⑥销售权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资格”,但它只反映权利的静态表征,不能体现一种特定民事权利的法律效果,也就是说,只有资格无从产生航空运输销售权之法律效果;第四,航空运输销售权中的“利益”要素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权的享有必须基于人的同意并通过权的行使而为本人实现利益。其二,既然通过行使权为本人实现了利益,那么人就不会与这种利益无关,而是表现为报酬(费);第五,航空运输销售权之“主张”实际表达了一种权利需要和权利救济的愿望,和“利益”要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航空运输销售权的获得必须经过严格的事前审核批准手续,中的授权行为是一种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授权行为仅是委托人单方的意思表示而并不要求受托人同意,可见授权行为是独立于委托合同的单方行为”。⑦航空运输销售中的授权行为,还必须以证书的形式固定下来。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人应认真履行职责,以维护本人的利益为宗旨,正确而有效地履行事务。为了更好的使人遵守制度、履行基本法律关系之诚信义务,有必要对权的行使安排必要的法律限制。因此,在航空运输销售中,禁止越权,禁止自己和双方,禁止转和人的复任权。

航空运输销售的权消灭的法定事由有:(一)基本法律关系终结。主要指销售期间届满或事务完成;(二)本人撤回权或人辞去权。主要是指销售人有违反《民用航空运输销售管理规定》第十八条、第二十条第二款、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之规定的法定情形,被民航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民航地区行政管理机构依法撤销空运销售业务权,以及销售人主动辞去权的情形。权一旦消失,销售人即丧失权,此时销售人如再进行活动,将承担无权的责任。

四、航空运输销售制度中的漏洞

我国航空运输销售迄今为止只有十余年的发展,有关方面制订的涉及航空运输销售的法律法规和其它法律文件自然也是屈指可数,加上我国向来缺乏商事传统,所以完全可以理解我国航空运输销售制度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通过对具体的航空运输销售各方面法律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三处漏洞:

第一,主体角色错位。剖析航空运输销售法律关系后可以发现,作为航空运输销售的主体――本人的身份,在逻辑上是混乱的。当它作为销售权授予主体时,名义上是航空运输企业,实际上是民航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民航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当它作为第三人效果归属关系的主体时,它又成了具体的民用航空运输企业。销售权的授予原本是民航运输企业正常的经营决策行为,现在却成了民航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民航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的一项行政职能,结果授予权的“本人”不负责航空销售业务、负责航空运输销售业务的“本人”无法有效管理人。实际上这两个“本人”应该是统一的,只能是航空运输企业,出现这种概念的混乱,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要从政企不分、企业产权不清、市场不规范等因素中去探寻,本文暂不做深入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局面必然导致航空运输销售制度“空壳化”,给少数无良人以侵吞航空运输企业利益的可乘之机,严重影响我国民航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忽略了“交易安全”⑧。所谓交易安全,即交易行为之安全,保护交易安全即为保护交易行为本身。在一个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即应以合理信赖之虚象代替实象,以资保护新利益之取得者。我国现行航空运输销售制度对人和本人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都有相关法律法规条文作出明示,对本人与人之间的授权委托关系和人与第三人之间的行为关系均有较为详尽完善的规定,体现出对本人的权利(静态安全)和人的有效保护,但在航空运输销售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无权及其法律责任,缺乏相关的法律保护,从本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效果归属关系方面来观察,有忽略“交易安全”的倾向,这对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权益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权张冠李戴。从前文中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看到,在航空运输销售中,本人授予人的权是一种委托权,但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颁发给各个人的证书,无一例外都印刷着“指定销售人”字样,在民航系统的有关文件中也堂而皇之将航空运输销售权称为“指定”,而指定实际上是法定的一种形式,其本质上是针对无民事行为责任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责任能力人的监护权。概念上的混淆会贻笑大方,更有可能造成对法律事实的认定错误,不可不引以为戒。

综上所述,通过对和航空运输销售制度的分析研究,我们不难看出,航空运输销售既有的一般法律特征,又有其鲜明的行业特点和特殊性。事实证明,只有在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上依法管理和规范航空运输销售业,才能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书目:

① 孙林《运输合同》,第137、158页,法律出版社1999年

郭明瑞、王轶《合同法新论·分则》第253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

② 江帆《法律制度研究》第10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

③ 张楚《论商事》,《法律科学》1997年第4期

刘一粟等《商事论纲》,《武汉大学 法学评论》1996年第5期

④ 李玉兰、亦冬《商业制理论研究述要》,《广西商专学报》1996年第2期

⑤ 夏勇《人权概念的起源》第43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

销售与管理论文篇(9)

一、引言

企I的销售保障企业的利润和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Eisenhardt,1988)。企业的产品无论多么优秀、质量如何过硬,没有好的销售都不能为消费者认识,也难以为公司创造良好的利润。因此,如何对企业的销售人员进行激励,从而使得销售人员努力销售,为公司开拓市场、创造价值极为重要,而这其中对于负责某一销售区域或销售市场的销售主管的激励,尤为重要。

销售相对其他的企业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具有很大特殊性,那就是销售所在地跟企业所在地通常不在同一个地方,更重要的是企业的销售通常要在不同区域、不同市场中进行。这对于监督销售人员的努力极为困难,也使得对销售人员的激励面临着更大的信息不对称。Peck(1982)的调查表明,18%的销售人员获得固定工资,9%的只得到提成收入,而73%的获得固定工资或底薪加提成的薪酬。对此,众多学者利用委托理论对销售人员的激励做了分析。Basu等(1985)认为,之所以对销售人员的激励中以底薪加提成的薪酬结构作为主要激励手段,是因为销售人员的行为通常难以观测,但是销售额或业绩很容易观测,因此,以观测的业绩做提成的激励能够较好激励销售人员努力工作,然而由于业绩不仅仅受销售努力影响,也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因此这使得销售人员承担较大收入变动风险,而底薪这种固定工资部分能够缓冲因不确定性带来收入影响。

事实上,不同的销售人员是异质的,然而上述的分析却把所有的销售人员用同一底薪和提成契约来激励。由于不同的人风险厌恶的程度不同,统一提成会造成契约的外部性(Daljord等,2016)。如果公司以风险厌恶的人提成比例来与所有销售人员签订合约,那些风险偏好的个体由于提成太低而激励不足。由于甄别成本以及法律上的限制,差别化的薪酬合约不可行,这时通过分部门的方式,对不同部门的销售人员采用不同薪酬合约,并通过员工自我选择来达到区分目的,因而能够改善销售收入(Daljord等,2016)。然而,上述这些无论是同质的销售人员薪酬契约分析,还是分部门的销售人员契约分析,都没有对销售主管分析,更不用说对销售主管动态薪酬的分析。

销售主管的薪酬激励跟公司的高级管理者或者是CEO的激励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需要基于绩效薪酬(Baker,1992),这与普通的销售人员类似。由于这些管理者本身职业晋升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因此排除了职业晋升考虑激励后(Gibbons和Murphy,1992),如何对他们进行动态的薪酬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销售主管作为企业极为重要的岗位,对其如何进行动态激励分析却是空白。所幸的是,最近有关动态激励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分析手段。

在动态的环境下,除了静态模型会有的努力不可观测的问题导致的委托问题外(Lambert,1983),人私人储蓄的不可观测性会降低人的努力水平(Abraham等,2011)。另外,由于在动态环境下,人可以通过操纵会计账户或者其他方法损害公司长远业绩来膨胀自己在职时的业绩,达到增加绩效收入的短视行为(Chaigneau, 2009)。随着最近动态委托理论的发展(DeMarzo等,2006;Sannikov,2008),对在跨期条件如何激励人做最大化努力,尤其是在动态环境下如何激励管理者特别是CEO如何避免私人储蓄和短视行为对努力的影响,对我们分析销售主管的行为提供了良好的分析基础。本文基于对高级管理者动态激励模型,对销售主管的动态薪酬激励进行分析,填补了对现有关于销售主管薪酬激励研究的不足。

本文余下部分安排如下。首先在第二部分,我们通过建立一个销售主管存在私人储蓄的情况下的动态模型,得出如何对销售主管的薪酬进行支付从而避免私人储蓄的最优契约,并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值例子对该契约提供一个直观解释。接着,在上述模型的基础,我们考虑销售主管的短视行为如何影响最优的动态契约。最后是本文的结论。

二、销售主管薪酬激励:动态模型

1.销售主管动态激励的基准模型

销售主管通常负责某一区域或者公司某一产品的市场,因此,我们假设该销售主管的总业绩表示如下:

该契约闭式解能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最优契约的经济含义。最优薪酬公式表明,时期t的收入不仅与t的绩效相关,还与所有之前的绩效相关。因此,销售主管的努力导致绩效增加,不仅导致当期的薪酬增加,还会同等程度地增加未来所有期的薪酬。在给定的任期内,随着任职时间的增加,绩效激励系数会变大,即需要对任职更久的主管给与更大分成比例的绩效工资。这是因为随着任职越长,个人年龄越大,为今后尤其是退休后考虑的储蓄越多,因此需要更大的激励来满足这种跨期消费平滑的可能。当然,如果销售主管越有耐心,即ρ越大,那么对未来消费下降需要的平滑动机更强,需要的绩效激励就越大。

同样以上面的数值例子为例,此时假设退休后生活1期,那么此时的薪酬支付动态为:

三、对短视行为约束的讨论

由前面的讨论可知,当销售主管越接近被轮换或者是退休时,所得绩效激励系数越大,因此销售主管此时面临很大短视行为,即可能操作会计账户或者是使用“竭泽而渔”的办法,不计成本营销手段从而做大最后一期的绩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因而如何处理呢?

我们假设,销售主管的短视行为就是把被调离或退休前绩效拔高并损害之后的绩效:

四、Y论

关于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已有众多研究,然而关于对于一个负责一片销售区域或市场的销售主管任何进行激励在已有框架下难以获得深入认识,尤其在一个销售主管要在一个区域管理多年,甚至是在一些未上市家族企业度过一生的职业生涯,如何在此环境下对销售主管进行激励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本文在一个动态的框架下,考虑了一个风险规避的销售主管存在不可观测的私人储蓄可能的情况下,如何来有效激励销售主管,并避免销售主管为不确定风险而担忧进行储蓄。在此环境下,理论上得出的销售主管的每期薪酬仍然由两部分构成:固定工资加绩效提成,但与静态模型不同的是,固定工资和绩效提成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变化的。首先,绩效提成是随着销售主管资历增加而增加,这种任职年限增加导致提成增加,是为了更好避免销售主管因为离职或退休后储蓄。其次,固定工资也是随着资历的增加而增加,从而避免因绩效激励产生的收入变动或提成提高导致风险增加。

在上述基础上,我们也考虑销售主管的短视行为如何影响契约。我们发现,为了避免销售主管“竭泽而渔”的短视销售行为,需要对销售主管离职或退休后进行激励,从而使得他离职前的短视行为的成本高过收益。虽然本文的研究扩展的销售人员薪酬激励的研究,但仍有很多方面需进一步的研究,如考虑销售主管的跳槽或解雇的影响。

参考文献:

[1]Abraham, Arpad, Sebastian Koehne, and Nicola Pavoni, 2011, On the first-order approach in principal-agent models with hidden borrowing and lending,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46, 1331C1361

[2]Baker, George, 1992, Incentive contracts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0, 598C614.

[3]Basu, A. K., Lal, R., Srinivasan, V., & Staelin, R.(1985). Salesforce compensation plans: An agency theoretic perspective. Marketing science,4(4), 267-291.

[4]Chaigneau, Pierre, 2009, The optimal timing of compensation with managerial short termism, Working paper, HEC Montreal.

[5]Cole, Harold L., and Narayana R. Kocherlakota, 2001, Efficient allocations with hidden income and hidden storag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68, 523C542.

[6]Daljord, ?., Misra, S., & Nair, H. S. (2016). Homogeneous Contracts for Heterogeneous Agents: Aligning Sales Force Composition and Compens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53(2), 161-182.

[7]DeMarzo, Peter M., and Yuliy Sannikov, 2006, Optimal security design and dynamic capital structure in a continuous-time agency model, Journal of Finance 61, 2681C2724.

[8]Edmans, Alex, and Xavier Gabaix, 2011a, Tractability in incentive contracting,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4, 2865C2894.

[9]Eisenhardt, K. M. (1988). ‘Agency and institutional-theory explanations: the case of retail sales compens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1, 488C511.

[10]Gibbons, Robert, and Kevin J. Murphy, 1992, Optimal incentive contracts in the presence of career concerns: 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0, 468C505.

[11]Lambert, Richard, 1983, Long-term contracts and moral hazard,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4, 441C452.

[12]Peck, C. A. (1982). Compensating field sales representatives. Report No. 828, New York: the Conference Board.

销售与管理论文篇(10)

一. 角色定位教学模式的定义

角色扮演(Role Play)是一种心理教育方法,强调互动与启发,寓教于乐,在教学中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根据在仿真场景中充当相应角色,,对教师及学生进行具体的角色设定,身临其境地按设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人际协调等提出观点、方案或进行实际操作。

二.角色定位型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1.教学目的

(1)考核学生如果作为销售企业的新任经理,将如何开展本职工作,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销售管理计划”和“销售管理流程、制度”。 (2)了解回顾所学销售管理相关知识。(3)灵活掌握运用相关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模式和动手能力。(4)设计自己的职业定位,建立、健全销售企业的销售管理、销售制度、销售流程。

2.项目分析

教学项目需要学生自主完成,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教师在设计与布置好教学项目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引导与技能指导,以帮助学生完成项目,实现教学目标。项目分析就是老师要明确教学项目实施要达到的目标,提供实施教学项目的背景与环境,提示实施教学项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并规定完成教学项目所需要的时间。

3.角色定位内容设计

根据销售管理课程相关教学章节及教学要求,设计xxx大型知名企业,欲进入江西市场,并确立其市场地位。该企业现在江西设立分公司,选派一名经验丰富的销售经理,独立运作和管理整个江西市场。假设学生是该公司的销售经理。行业选题定位:医药、体育用品、方便食品、大小家电、家具家居、汽车、手机、数码产品、烟酒行业、综合类等。

该分公司经理为开拓新市场开展以下工作:

(1)销售组织的设计(组织形式、岗位设计、岗位职责、定额分解)编定“组织设计”。(2)销售计划制定(市场预测、销售配额的制定、分解;人员定额分解,销售预算的制定、分解):制定“销售计划”。(3)销售区域管理(区域设计及分解;渠道的选择、评价、激励、处罚):建立“区域管理流程”。(4)销售客户管理(档案的收集和建立,关系管理、服务):建立一套“客户管理制度”。(5)销售信用管理(组织的建立,职责,信用政策、等级;分公司的财务,费用管理制度):建立一套信用、财务管理制度。(6)销售人员管理(招聘―培训-激励-指导-考核-报酬):建立一套“人员管理制度或流程”。(7)销售过程的管理(准备-访问-处理异议-合同管理-售后服务-解决问题):建立一套“销售过程管理流程”。

三.“角色定位”教学模式面对的挑战

《销售管理》课程教学中实施“角色定位”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效果,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反思“角色定位”教学过程,还是有一些需要注意和进一步改进的问题,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互相适应以及教学条件的改善问题。

1.“角色定位”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教师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心理定势的影响而不适应。过去教师都是在事先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教室的,现在则不然,我们很难估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因而心理总有些不踏实;二是受知识面的影响而不适应。过去的教师往往从事一门或多门具体的课程教学,在课堂上没有遇到过那么多的现实问题,现在则不然,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提出了挑战;三是受实践经验的影响而不适应,很多教师没有企业的工作经验,而学生涉及到的问题多半都面向实际,而且都是很细节的问题,对于缺少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说难以应对,对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挑战。

2.“角色定位”教学对学生提出的挑战学生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受心理定势的影响而不适应。学生早已经习惯了老师“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而现在需要自己完成教学项目,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应技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二是受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而不适应。

3.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

学生根据角色定位的相关内容与行业,在进行课程设计或生产实习时,到真正的企业体验“销售”的感觉。 根据已实施角色定位型教学模式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相关数据的收集,对新旧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并设计‘学生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价。

“角色定位”教学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角色定位”真正把学生带入了职业领域,实现了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这也正是职业教育的目标所在。销售管理课程的学结束后,茌学生的评教活动中,对《销售管理》教学的评价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诸项的满意率达到100%。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接受“角色定位”的教学并感到自己有能力胜任销售经理的职位。

参考文献

[1]张启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销售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第28期

销售与管理论文篇(11)

前言:

房地产的发展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和行业,越来越多的资源涌向房地产行业,从事房地产销售的工作人员队伍也在迅速壮大,对房地产的销售资源的管理控制是很重要的工作,本文就房地产行业的销售资源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相关行业的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1.房地产销售管理

狭义的房地产销售资源管理是指以销售人员为中心的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的营销组合中促销策略的一部分,广义的房地产销售资源管理是指房地产行业所有的销售活动进行管理,涉及到房产价格的制定、相关工作人员的销售、对房产的推广、对房地产的分销渠道等。房地产的销售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内容,重在实施和控制。

2.房地产销售的程序

对房地产的销售管理程序主要包括:根据经营环境和市场状况,确立房地产企业的目标,这是进行房地产销售管理的前提;依据市场状况和公司发展的目标,制定企业的销售规划;依据销售规划的要求,设计销售组织;对房地产销售活动进行指挥和协调,这是房地产销售活动中的管理过程;对房地产的相关销售活动进行控制,这是对销售成果的结果管理。

2.1定制房地产企业销售计划

销售规划是房地产企业营销战略管理的最终体现,是指对房地产企业销售活动的计划和安排。一般来说,销售规划是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设定房地产企业的销售策略和目标,编制销售配额和销售预算,具体内容包括:

2.1.1制定销售目标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销售目标包括阶段性销售目标和销售总目标。

2.1.2选择销售策略

销售策略包括租售方案,如:建成的房地产产品是出租还是出售,租售的速度以及租售的价格和调整等、销售的渠道(直接销售或者是间接销售)、租售促成策略、房屋租金或者出售售价的回收策略、租售的远景规划、销售部门或者销售渠道的整体目标。

2.2设定房地产企业销售组织

企业在设计销售组织时应该行房地产企业的整体营销战略和现有营销组合字、企业资源以及其经营环境出发,但更应该以已经指定的销售规划为前提。如果房地产企业认为有能力由自己来承担销售任务并且选择直接销售方式,那么企业就应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营销方案和营销队伍,其规模和人员素质应该能够满足完成销售目标任务的需要,或者具备选拔、培训和激励销售人员的合理机制,在销售队伍内有责、权、利的适当划分。如果企业经过权衡之后考虑采用销售的方式,那么企业就不需要拥有自己的营销队伍,但任然应该有专门负责经营业务的人员或者部门,其职能与直接销售方式下有很大的不同,经营人员或者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与商之间的关系,对商实施监督和控制的权利。

2.3智慧和协调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活动

销售活动以团队形式展开,一个销售团队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负责经营业务的高层管理人员、销售经理和普通销售人员,有时在后两者之间还会设置项目销售经理。对这些销售资源的十几分工包括,销售经理负责对企业营销策略的实施进行统筹控制,销售经理和项目销售经理具体负责对普通销售人员的管理,普通销售人员展开对具体房地产产品的销售。

2.4评价和改进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活动

销售经理或者项目销售经理必须关注销售人员以及其业务的发展状态和动向,制定各种事宜的考核标准,建立评估与考核体系,适时对销售人员及其业务进行评估和考核,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销售计划与目标、销售策略作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不断地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效率,控制企业产品销售和整体服务质量。

3.房地产价格管理

3.1房地产价格的构成

房地产的价格构成主要包括:土地取得成本。是指取得房地产开发用地所需要的费用和税金等,目前,土地取得的途径也比较多,不同的途径,获得土地的成本也不同;开发成本。是指在开发用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所必须的直接费用或者税金等,主要包括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房屋建筑安装工程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用以及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税费等;管理费用。是指为组织和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多必须的费用,包括房地产企业人员的工资以及福利、办公费等。

3.2影响房价的因素

3.2.1宏观因素

是对几乎所有地区房价水平有所影响的因素,比如:人口数量,分布和结构以及物价水平和财政政策等。

3.2.2中观环境

是对某个地区房地产价格水平有所影响的因素,比如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城市的规划以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等。

3.2.3微观环境

是房地产自身状况或者条件对其价格水平有所影响的因素,如项目的区位,景观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特征等。

3.3房价的制定

房价制定有很多因素影响的同时,也有很多种房价制定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包括:

3.3.1生产费用价值论

生产费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而商品的价值是由其生产所必须的费用所决定的,必须的费用得到补偿是房地产企业获得利润的前提,也是房地产企业进行开发投资额前提。

3.3.2预期原理

预期原理认为,决定房价当前价值的,是基于购买者对其未来所能带来的收益现金流或者能够从中获利的效用的预期。与生产费用价值论不同的是,预期原理是以消费者为基础的定价形式。

3.3.3替代原理

一代原理揭示的是房地产企业或者商品之间的竞争关系,在同一市场上,相同的商品具有相同的价值,即价格具有替代性。

4.房地产销售资源的管理

4.1房地产品牌管理

房地产说白了也是一种盈利性质的行业,对房地产品牌的追求是必不可少的。品牌效应能够帮助房地产企业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房地产的销售建立渠道,因此,对房地产品牌的管理是房地产企业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

4.2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不管是哪个行业的产品,打出品牌之后增加销售业绩最好的方式就是宣传自己产品的特色。房地产也不例外,房地产的销售离不开对房地产产品特色的推广,企业可以将房地产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比如:地理位置、日照时间、交通方便性等作为房地产产品特色进行推广销售。

4.3房地产与住户关系的建立于维护

对于房地产企业与住户关系的建立而言,必须是基于良好的房地产质量之上,有一个好的基础,才能构建一个好的关系。建立起关系以后,对房地产企业与住户关系的维护也是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企业可以采取通过举办小区联欢会以及过年过节送福利的方式来增加与住户之间的关系,为房地产企业营造一个好的口碑,这样也能间接的帮助房地产企业的销售

5.总结

房地产行业的兴起,吸引了各方面资源的涌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对于房地产行业当中对销售资源的管理和控制,需要房地产企业自身或者合作伙伴拥有完善的管理和控制体制以及房地产企业需要对房地产进行综合考量和投入以及定价销售方案。面对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开发、快速建设,房地产企业的营销管理是房地产企业必须做的功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