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配送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6:34

配送管理论文

配送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共同配送;配送体系;物流配送;供应链

0前言

共同配送作为一种先进的配送模式,在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广泛运用,对我国解决城市物流配送问题,构建现代化城市配送体系提供了借鉴经验和启示。实践证明共同配送在整合资源、提高配送效率、解决交通问题上有着很大优势。共同配送对解决城市配送问题有哪些作用,在我国主要城市内实施共同配送,对配送业和城市发展有何影响,其实现需要哪些条件和步骤,本文对此进行了一定分析。

一、城市配送体系存在的问题

城市共同配送体系是指:在一个城市区域范围内,对市区内主要的连锁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的运输配送系统进行一定的整合和规划,由一个或多个配送企业综合某一地区内多个用户的要求,统筹安排配送时间、次数、路线和和货物数量,经过配送中心的多功能服务,进行优化组合后的配送体系。它的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节约社会资源、提高配送效率、快速反应信息、及时、准确的完成配送目标。

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市域配送的要求会阶段性提高。商品经济带现代配送业发展,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仍未能够得以构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配送业对经济发展、商品流通、大众消费的推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此阶段,配送业构成了城市发展的“瓶颈”之一,其主要体现在:

1.城市配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缺乏规范和统一管理,配送节点的建设自发性较强,往往造成重复性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自2002年起,不少省市已经把发展现代配送业,建立城市现代化配送体系列入了日程,还有许多省市开始制定城市物流配送规划,但从整体上看,大部分城市的配送体系建设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配送体系的规划和配送模式的运行具有较大的自发性,且许多重要基础设施处于垄断经营状态,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配送场站设施建设的长期性,车辆运行利用率等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

2.大型生产和连锁企业内部的配送中心在硬件设施、管理水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近年来,城市配送体系在硬件设施上获得较大发展,有些已经达到较先进的水平。但就整体水平而言,城市物流配送中心仍然不能满足城市配送业的发展要求,尤其在服务多样化、响应及时化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配送中心在计算机管理,应用先进技术,实行增值服务方面意识较差。

3.作为现代城市配送体系的基础和运营主体,配送企业发展滞后,城市配送业整体上存量资产大,但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落后,资产利用率不高,运行方式陈旧,竞争力不强,服务对象单一。这就造成了在城市配送体系中,配送企业往往是依托生产企业而存在,只为单一或少数几个企业服务。在配送体系的构建和配送模式的选择上,由于配送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往往是由生产企业或连锁经营企业处于主导地位,企业出于自身考虑,总会采取对自己经营业务利益最高的配送方式,而且出于对商业机密的保密问题,往往不允许其配送经营者进行共同配送,这就对系统的整合资源,提高配送效率,发展共同配造成了障碍。

4.现代物流配送技术的开发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包括共同配送的各种先进配送模式在城市配送体系中开始运用。但一些物流配送企业在研究开发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配送管理技术上积极性不够,许多物流和配送业新技术不能得到及时的运用和推广,滞碍了我国城市配送业的发展。

二、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途径探讨

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物流量的迅猛增长,在城市范围内,企业、个人用户对配送的强度和质量要求空前提高,在城市范围内,单纯的提高配送企业数量,建设配送设施和节点,必定会给城市交通带来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共同配送,是提高配送效率、合理利用资源、发展配送行业的有效模式。但在城市区域内开展共同配送、建设共同配送体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它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加快城市配送业发展,推行共同配送,需要实行以下措施:

1.革新观念,加强物流配送业行业行会的作用和地位。观念的变革是建设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的前提条件。物流配送业在全国各个城市发展迅速,政府建立专门物流规划管理机构,对物流配送业进行专项管理。但总体上来说,城市配送业的发展仍是受到一些体制和观念上的制约。首先,城市物流发展管理混乱,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现象严重,地方格局、行业和部门垄断使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配送中心在发展中很难达到规模效益,与上下游企业缺少合作,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挫伤了许多连锁企业的积极性,从而限制了城市共同配送的发展;其次,企业对共同配送热情不够,建立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势必会在企业之间进行业务流程重建、信息资源共享,这样就有一定的风险造成企业一些核心数据泄露,给企业造成一定隐患。

2.在供应链体系中建立新型伙伴合作关系。在供应链体系中实行共同配送,需要明确相互之间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共同配送是一种集约化的配送模式,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上游企业、下游用户和配送经营者之间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竞争关系,在业务流程的构建中,配送方案设计者要充分考虑上下游企业的利益,才能保持共同配送的长期进行和合理运作,共同配送是一种以规模效益取胜的配送模式,其制胜点在于基于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信任,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在利益分配时,要做到公平、公开,才能保证整个体系的长期运行。

3.培养供应链中配送企业的主导地位。配送企业作为城市配送业的主体,在建立共同配送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规模较小的连锁企业,资金比较匮乏,很难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其在主观动因上存在采取共同配送的要求,由多个企业出资建设配送中心进行共同配送业务,将节约的物流成本转化为利润,进而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配送渠道,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发展硬件设施建设和电子商务物流。共同配送的发展依托先进的物流设施和设备,与电子商务系统密切相连。尽管共同配送相对与传统的配送模式,在对配送节点的数量要求较小,对配送设施的利用率较高,但因为要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要求,要做到及时准确的服务水平,就对配送的硬件设施包括配送车辆、装卸搬运设备、配送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城市配送体系无论在物流设备还是电子商务化进程上都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所以,要满足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的发展,必须重视配送设施和电子商务化进程。

三、结语

城市共同配送作为一种在国外发达城市被验证过的先进配送模式,对解决我国城市配送体系混乱、资源利用率低、设施建设重复问题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其本质在于发挥企业人、财、物、时间等物流资源最大效率的同时,促进城市整体物流配送效率的提高,对配送量日趋增大的大城市而言,共同配送的推动实施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配送管理论文篇(2)

连锁企业的基本特点在于若干统一,即统一店名标识、统一进货、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经营方式、统一内部管理和统一广告宣传。连锁企业只有通过配送中心和物流系统、信息系统、营销系统的整合,实现对“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效管理,才能保证连锁企业贯彻“七个统一”的经营模式,开拓门店网络,才能有效地实现连锁经营的利润目标。配送中心作为物流系统功能系统化的体现,是连锁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重点。本文拟分析配送中心选址成本控制。配送中心选址是指在一个具有若干个供应网点即若干个需求网点的经济区域内,选定一个地址设置配送中心的规划过程。较佳的配送中心选址方案是使商品通过配送中心的汇集、中转、分发,直至输送到需求网点的全过程的成本最低、效益最好。配送中心的选址决策不仅直接关系到日后配送中心自身的运营成本和服务水平,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因此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是配送建设项目规划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配送中心是进行社会物流组织的重要节点,其运作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不是具体商品生产的社会组织,只是从生产商手中汇集各种商品资源,再进行分类、配送的集约化活动,以实现物流活动规模经济性的行为。所以在商品资源分布、需求状况以及运输和其他自然条件的影响下,配送中心规划在同一区域的各个地点,不同布局方案将使整个物流系统的运作成本产生很大差异,所以在已有的客观条件下,如何设置配送中心,使整个系统的物流费用最低,客户服务效果最好,是配送中心选址决策的中心问题。一、配送中心选址的一般方法近年来,随着选址理论的发展,很多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被开发出来,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5种:解析方法、最优规划方法、启发式方法、仿真方法以及综合因素评价法。(一)解析方法。解析方法通常是指物流地理重心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只考虑运输成本对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而运输成本一般是运输需求量、距离以及时间的函数,所以解析方法根据距离、需求量、时间三者的结合,通过在坐标上显示,以配送中心位置为因变量,用代数方法来求解配送中心的坐标。解析方法考虑影响因素较少,模型简单,主要适用于单个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对于复杂的选址问题,解析方法常常感到困难,通常需要借助其他更为综合的分析技术。(二)最优规划方法。最优规划方法一般是在一些特定的约束条件下,从许多可用的选择中挑选一个最佳方案。运用线性规划技术解决选址问题一般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动或竞争同一资源对象;二是在一个问题中,所有的相关关系总是确定的。随着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增强,使得以最优规划方法求解大型配送中心选址逐渐成为可行。最优规划方法中的线性规划技术以及整数规划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主要的选址方法。不足之处在于对一些复杂情况很难建立合适的规划模型;或者模型太复杂,计算时间长,非常难以得到最优解;还有些时候得出的最优解虽然是最优解,但在实际中不可行。(三)启发式方法。启发式方法是一种逐次逼近最优解的方法。用启发式方法进行配送中心选址时,首先要定义计算总费用的方法,拟订判别准则,规定改进途径,然后给出初始方法,迭代求解。启发式方法与最优规划方法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不是精确式算法,不能保证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最优的,但只要处理得当,获得的可行解与最优解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启发式算法相对最优规划方法计算简单,求解速度快。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启发式算法是仅次于最优规划技术的选址方法。 (四)仿真方法。仿真方法是试图通过模型重现某一系统的行为或活动,而不必实地去建造并运转一个系统,因为那样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或根本没有可能实地去进行运转实验。在选址问题中,仿真技术可以使分析者通过反复改变和组合各种假定各个地区的需求是随机变动的,通过一定时间长度的模拟运行,估计各个地区的平均需求,从而在此基础上确定配送中心的分布。仿真方法可描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常用来求解较大

配送管理论文篇(3)

根据调查,在华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跨国公司,其主要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在华采购零部件,在配送中心分类、打包,运到海外进行装配。案例:索尼(SONY)公司在香港有索尼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负责在香港及华南的业务。索尼公司不仅已经将低端电子产品的生产交给华南地区企业代为加工生产,而且将一部分高端电子产品零部件生产也交给了华南地区的生产企业加工。广东省共有24家企业为其生产电子产品成品,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企业超过150家。目前,此类零部件交货到索尼在香港的仓库(ATL—亚洲货运中心),并在仓库做拼箱出口到日本的工厂再合成高端产品。索尼在日本有12家生产企业,分别生产不同类别的电子产品,他们独立在全球采购原材料、半成品及零部件,而很多零部件的采购越来越集中在华南地区。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索尼公司2001年整合在日本的12家生产企业,成立了索尼EMCS公司,新公司将发挥统一的物料采购、金融财务、市场战略等优势。鉴于华南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加工中心,索尼公司决定以EMCS的整体力量在华南建立国际采购中心,以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避免中间环节,降低成本。目前索尼已经在深圳成立了“国际采购中心”,并于2001年8月举办了采购招商大会。同时,为了节约物流成本,索尼公司计划在华南地区(深圳盐田保税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将在境外成本较高的物流配送业务转移到中国境内,既可以充分发挥靠近货物产地的成本优势,又可以做到境外生产的“零库存”。在盐田保税区的物流配送中心的一项基本的职能,就是将在华南地区采购到的零部件运送到区内,再根据日本生产企业的需要,及时拼箱付运。

第二类:将在中国采购的成品,在配送中心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包装等,再发送到海外市场。案例:飞利浦(Philips)公司利用华南地区的出口加工企业为其生产小家电、电脑显示器、组合音响等产品。一直以来,它在中国采购的产品均采取直接出口到目的地市场,然后再重新分拣、包装上货架的做法。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飞利浦公司开始重视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2001年开始,飞利浦开始尝试在盐田保税区进行增值服务。飞利浦的组合音响分别由广东的两家企业生产,一家为其生产DVD机,另一家生产功放机及音箱。飞利浦将两家企业的产品运至盐田保税区的仓库,将生产功放机/音箱的包装箱打开(已经预留了DVD机的空间),然后将DVD机连同其包装放到其中,组合成一套家庭影院,这样可以将产品直接运送到目的地市场销售,减少了在目的地分拣时间及劳动成本。

第三类:在华采购成品,在配送中心进行仓储、加印条形码、拼箱等,然后按销售进度发往境外销售点。美泰(Mattel)玩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美国玩具生产商,其最著名的产品是风靡世界的芭比娃娃,同时还有其他品种的玩具。为了保证其主打产品芭比娃娃的质量,美泰公司在80年代将其在香港的生产基地移到广东,目前分别由其直接投资的东莞长安美泰玩具二厂及南海官窑中美玩具厂生产。另外,美泰公司在香港设有两家公司,负责采购和销售其他种类的玩具,生产均外包给了华南地区约20家出口加工企业。美泰公司的玩具80%产于中国,其中70%产于广东。2000年美泰公司在华南地区共出口了24040个四十英尺的货柜。美泰公司在美国有20万平方米的配送中心。以往,美泰公司将在华企业生产的玩具直接运到美国的配送中心,再分送到零售商。随着美国经济步入衰退期,美泰公司开始重视降低仓储与流通成本,它发现,其在美国仓库的许多玩具要存放一个多月,等待销售季节的来临。为了降低成本,美泰公司考虑利用盐田保税区便宜的保税仓库,将其在华南采购的玩具存储在此,到销售季节来临时再运往美国,另外,美泰公司还将其外包生产的玩具在保税区仓库完成拼箱,按客户要求运往世界各地市场。

第四类:海外统一采购,在配送中心分类,发送到在华的数家加工企业。很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建有自己的工作,同时,还有很多跨国公司委托中国的工厂进行OEM生产,其中不少采取来料加工的方式。上述两种情形下,跨国公司均负责原料、零部件的采购与配送。为了节约成本,发挥统一采购与配送的优势,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将统一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运送到国内保税区的仓库中,在此进行开箱、分装,再运到有关工厂。例如,索尼公司计划在华南开展此类业务。

第五类:在华采购成品,在配送中心处理后,返销国内市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外资投资企业大多受到出口比例的要求,其产品难以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中国加入WTO后,按照WTO的《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协定》及有关承诺,修改了有关外商投资的三大法律,明确取消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华销售产品的限制。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开始考虑在继续扩大出口的同时,增加对国内市场的销售。主要办法有两种,一是将原来的来料加工工厂改变注册,成为外商投资企业,将来料加工改为进料加工;另一种则是利用中国的保税区来解决其来料加工工厂没有内销权的问题,将产品先出口到保税区,再进口到中国国内市场。美泰公司(Mattel)就计划利用盐田港保税区作为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

第六类:建立多国货物的国际拼箱业务。将在华采购的物品与在海外采购的物品运至配送中心,进行仓储、拼箱、加印条形码等,然后运送到海外分销商。这种方式是真正将中国建成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较高级阶段。随着跨国公司在华采购量不断扩大,以及我国国际航运基础设施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我国建立多国货物配送中心的潜力是巨大的,前景是光明的。目前,索尼公司、美泰公司等均有此计划。

二、现行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之处

由于现行的加工贸易政策设计的出发点,没有针对在华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因此,在加工贸易保税政策下,加工的产品必须直接出口,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受到很大限制。保税区的建立,使得在基本上不改变加工贸易保税政策的条件下,可以进行物流配送业务。但是,现行保税区相关的政策与管理体制,与发展物流配送中心业务的要求也是不适应的。如果不作适当的调整,国际物流配送业务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具体而言,现行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也下几个方面:

(一)出口到保税区货物的出口退税的规定

目前,我国的保税区既非真正的“境内关外”,也非自由贸易区,因此,经保税区出口的货物面临着不能得到出口退税的问题。因为,按照现行规定,只有货物实际离境才能视作出口,享受出口退税。目前,货物运到保税区,出口企业的主管海关就会核销出口产品,但税务部门认为货物没有离境,不能退税,但国家对于如何证明保税区的货物实际离境,尚没有明确的规定与实施细则。因此,经保税区的出口要得到出口退税,面临很多困难,这极大地制约了在华发展物流配送业务。

(二)保税区的增值服务问题

物流配送中心往往要进行一些增值服务,在上述第二类业务的案例中,产品的重新包装导致商品名称的改变,与现行的监管规定有一定的矛盾。目前,很多保税区尚不能进行这种商品的增值活动,只有个别保税区经过多方协调后才可以开展。

(三)保税区的退货问题

在保税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一些企业会在此建立质检机构,保证出口货物质量是合格的。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一般要求退回工厂,进行复加工再出口。现行规定对退货的要求极其严格,难以操作,而且,监管部门审批没有时限承诺,使企业难以把握。另外,海关规定,进入保税区的货物如需退货,必须是跟报关单同时退出此批全部货物而不能仅退部分不合格产品,这使得退货的仓储及运输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节省物流成本。

(四)不同保税区/出口监管仓货物的整合问题

由于不同保税区的仓储成本不同,货主可以按货物发运时效选择将不同的货物存放在不同的保税区/出口监管仓库,在发送前统一拼箱,再发运。例如,美泰公司将其产品存放在深圳和记观澜仓,但其几个主客户却各自指定了收货仓库,如WALMART通过马士基物流公司处理其欧洲的拼箱业务,而马士基则指定盐田国际出口监管仓库;另一个重要客户玩具反斗城则通过USC处理其美洲业务,后者却又利用勤辉长江出口监管仓及盐田保税区的力又仓。美泰公司希望将其存放在和记观澜仓的货物按客户要求的时间交给其船运公司,但现行监管规定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这种配送整合活动尚不能进行。

(五)同一保税区不同仓库货物的拼箱问题

不同的发货人可能将货物发送到同一保税区不同的仓库中,使得同一货主的货物存放在不同的仓库里。海关现行监管规程中尚未有这方面的规定,因此,不同仓库的货物不能进行拼箱。

(六)同一保税区不入仓库货物与仓库内货物的拼箱问题

对于同一货主来说,其在配送中心的货物,有些需要存放一段时间,在些则直接运到保税区与已经存放在此的货物拼箱出口,无需存放,以节省时间与仓储成本。按现行规定,货物必须进入同一仓库,才能进行拼箱,这就增加了货主的成本。

(七)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混装至一个集装箱直接出口问题

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在华有多个供应商,他们希望将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放到同一集装箱运至海外专卖店销售。目前我国不允许将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放在同一集装箱经码头出口,这些跨国公司只能让各个供应商分别将货物运送至目的地的仓库,再混装,此举大大加大了物流成本。

(八)进口仓库与出口仓库货物的拼箱问题

发展多国物流配送业务,必然涉及进口货物与出口货物的拼箱业务。现行规定“进口保税仓库只能做进口到国内的货物,出口监管仓库只能处理到境外的货物”,因此,在现行规定下,不可能实现多国物流配送业务。

(九)监管部门的工作时间问题

跨国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境外企业往往要求尽量实现“零库存”,这就要求保税区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出货。但是,目前监管部门实行的是“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不适应企业的需要。

三、调整政策的初步设想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性

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将有力地带动我国的出口。例如,WALMART已经提出申请,在深圳建立其采购中心,每年将在中国采购100多亿美元的商品①。一旦大型跨国公司在华建立采购与物流中心,将使我国出口产品直接进入发达国家的商业零售系统和跨国公司的生产配送体系,有力地拉动我国的出口。其次,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大大提高对外贸易的增值率,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一般而言,国际贸易中流通领域的增值远远超过生产环节,对加工贸易更是如此。以往,我国政策体系注重生产环节,虽然认识到仅从事生产环节得利不多,但苦于无门进入国际流通领域。现在,中国国际制造地位的提高、经济衰退带来的竞争压力增大,迫使大型跨国公司愿意来华建立采购与配送中心,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一定要及时调整政策与监管体制,尽快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最后,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将大大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到未来相当一段时期,价格优势仍将是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主要优势。我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出口优势均表现为价格低廉,因此,谁能够降低成本,谁就能够不断扩大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在华建立采购与配送中心,在提高其在华增值率的同时,将整体上降低中国产品的最终成本(即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成本),大大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但是,由于决策层尚未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认识这一问题,现行政策与监管体制总体上不利于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业务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尽管近年来企业与研究界已经多次将这一问题提了出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认识和高层的决策,对于一些具体的政策问题,监管部门采取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法,在很小的空间中进行了调整,但相对于发展物流配送中心的要求,差之甚远,致使这一极其重要的新事业,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其应有的状况。因此,要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必须从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加以重视,全面设计有关政策。

(二)围绕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全面设计有关政策

配送管理论文篇(4)

钢材加工配送管理在当前钢铁总体产能过剩的形势下,有其问题的存在,同时也有其自身行业的独特性。这些问题和特点决定了在钢材加工配送中推行项目化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管理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的钢铁企业生产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影响,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在配送加工信息服务客户关系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客户需求的系统分析和分类服务;缺乏对加工配送活动的时间质量成本的有效集成管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强, 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具体管理活动进行绩效评估和改进。

2.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管理与项目化

钢材加工配送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重复性工作,属于日常运营管理的模式,其管理内容实质是由一个个不同订单的管理活动组成的,业务流程是从客户订单的确认开始,至订单的完工交付(即客户验收)结束。根据项目导向理论,把一个订单视作一个项目,按照项目进行管理,这为成功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推行一种新型项目化管理的基本模式和方法提供了可能和依据,从而在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组织中能够应用“按照项目进行管理”的组织战略和管理战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3.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的管理关键点与管理过程

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具有自身行业特有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一个订单的实现过程分四个项目阶段,就是基于订单的钢材加工配送管理中的订单管理计划与组织管理加工管理和配送管理这四个项目管理过程。一个订单的实现过程中任何一个项目阶段,都需要开展起始计划组织控制和结束这五个项目管理的具体活动。

二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管理的基本模式

建立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管理模式,就是建立一套可以仿效借鉴和适合现代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管理的模块或方式,以实现企业内的组织灵活性,使业务流程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从而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管理模式的内容包括:基于订单的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订单管理基于订单的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计划与组织管理基于订单的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加工管理和基于订单的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配送管理等四个项目阶段(或过程)的基本管理方法。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三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管理方法

根据项目管理和生产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借鉴前人关于钢材加工配送管理的研究成果,结合本人深入研究及管理实践,提出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管理具体的应用方法。

1.基于订单的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订单管理

钢材加工配送订单管理,是钢材加工配送管理的核心,也是钢材加工配送管理活动的开始。它是运用客户关系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组建项目团队进行客户分析与分类,从而针对客户订单的数据信息,进行客户交流,明确订单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建立客户档案,并通过开展可行性研究,进行订单管理前评估,与客户协商达成共识,最终形成正式订单的过程。

2.基于订单的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计划与组织管理

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计划与组织管理,是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开展计划与组织管理工作,组建项目团队,依据被确认的正式订单的信息数据,分析制定订单资源需求计划专项计划及订单加工配送整体工作的实施和控制计划文件,并对订单产品做出全面设计和规定,开展评估与论证工作,最终完成订单加工配送计划与组织的制定工作。它主要运用了项目管理学中的组织管理范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时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信息和沟通管理和项目论证与评估等技术和方法。

3.基于订单的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加工管理

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加工管理,是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确定项目范围,成立项目团队,开展前评估,制定订单生产实施的成本工期和质量控制标准,进行过程跟踪控制与协调,定期对实际工作进行绩效度量,并及时进行纠偏,确保订单产品按时保质完成。该阶段是项目产出物的生成过程,对项目产出物的质量和工期的管理和控制尤其关键。它主要运用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评估与论证和信息与沟通管理等技术和方法。

4.基于订单的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配送管理

配送管理论文篇(5)

一、立题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含文献综述)

(一)立题意义及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本题研究的意义

家电连锁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业态,其连锁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进一步细分,经营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近几年来丰富的家电产品、低廉的价格以及独特的购物环境,使其发展极为迅速。以国美、苏宁、五星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业态,成为家电业价值链中最强势的一方。家电连锁业态的快速发展致使家电连锁企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配送在其规模扩大的脚步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如今配送成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源泉之一,企业也越来越重视配送这一环节[1]。然而在物流配送这一大的系统中城市配送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完成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业务,是家电连锁企业配送现代化、专业化的必然要求[2]。

目前,我国家电连锁企业的城市配送模式主要有四种。自营的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供应商配送模式、共同化配送模式[3]。其上述四种物流配送模式各有自己的优劣,本题在我国家电连锁城市配送模式上选取国内主要的两个家电连锁企业(苏宁、国美)对其各自的城市配送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在经过价格这一战之后,各大型家电连锁企业开始关注在城市配送作用日益显著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城市配送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经营分散物流布局不合理,城市配送的基础设施和相关建设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完全符合现代经济要求的城市配送网络服务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有效实施。因此我们需要提出改进的对策[4]。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2.1.1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模式的分析

在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方面在我国很多专家学者会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家电连锁企业(苏宁、国美)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其主要的城市配送的模式,而且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时会对城市配送的模式进行分类对其各个模式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比较。例如耿松涛等学者将城市配送的模式分为四块:商流、物流一体化的(自营)的配送模式,指出目前大型的家电连锁企业多采用以自建为主的城市配送的发展战略[5]。王宝琴、吴清一等学者从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特点及发展的趋势开始研究,指出这些特点在某一方面决定了城市配送模式的建立,配送的范围,配送的效率等。因此家电连锁企业的城市配送是靠近消费者的物流活动,是家电连锁企业管理控制的关键环节,而不是简单的运输[6]。

2.1.2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迅猛到来,城市配送,它不仅是第三方物流的灵魂,而且一跃而成为城市现代商业发展的灵魂[4]。城市配送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何海军、王先庆,等学者指出的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体制上的障碍,城市配送是连接商业与消费的最基础环节,也是城市经济活动中最复杂的特殊组织部分,因此,城市配送管理涉及面广,协调管理难度较大[4][13]。由于缺少总体协调,各部门都从,自身角度出台相关规定,难免导致政策冲突或矛盾。这种体制上的障碍,已经严重阻碍着配送业的发展,成为现代城市配送的最大难题之一。二是,缺乏这方面的人才,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物流配送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发展的关键因素。三是,政策障碍,由于城市配送是一个新兴行业,许多问题才刚刚开始引起决策层的关注[6],因此,城市配送发展政策滞后难以避免。四是,规划上的障碍,正是由于城市规划的缺陷,导致城市配送网络体系的建立缺少基本的道路和空间保障[8]。配送同交通原本应该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然而,现实情况是,错综复杂的交通问题已经成为许多配送企业的一大瓶颈,城市通行限制是行业面对的一大困境[7]。

高亚凡学者还指出家电连锁企业自身原因牵绊着城市配送,比如配送中心选址和建设规模,配送中心外部、内部建设规划问题,物流配送中心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人员素质不高,导致采购入库、订单处理、拣货与复核、发货配送等效率不高。、季节性差异及假日经济需求剧增和物流配送及时性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7]。

2.1.3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改进措施

事实上,家电连锁企业早已意识到“成功来自背后的力量”。我国家电连锁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1]。家电连锁店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健康而又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创新经营理念,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提高更多高质量、优服务的产品,优化利润模式[3]。

王微、陈伟等学者的建议是让共同配送成为城市配送的主旋律,开辟城市配送绿色通道[12][14]。主要思路是: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物流需求的货主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丁立言、何海军等学者则针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一是,以点突破.通过示范效应完善我国社会化、专业化的城市配送体系[4]。二是,构建新的合作模式.发展战略同盟关系.在配送的广度与深度上进行延伸。三是,创新城市配送企业的赢利模式,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10]。四是,寻求合适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保证配送企业能用得上,提高城市配送企业的管理能力.确保配送中心长期的发展。四是.寻求合适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保证配送企业能用得上,提高城市配送企业的管理能力.确保配送中心长期的发展。五是,继续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11]。学者王晓东的观点包括促进观念的转变,进行政策调整,加快法律法规的制定等。

2.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配送及城市配送方面起步相对较早,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如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现在已经基本上构筑起了不同层次城市配送体系。

国外的学术界对城市配送方面的探索和应用都已经有深入的研究。斯伯伦萨提出了城市配送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还有国外的学者对于政府对城市配送发展的作用方面的作出研究,澳大利亚专家说:“城市配送是指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中,在城市范围内考虑交通环境、交通拥挤、交通安全和能源节约的前提下,依靠先进信息系统支持、对配送活动实施优化的过程。[13]”城市配送关系到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涉及诸多方面,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协调各方面关系,有效整合资源。

除了以上国外学术界关于城市配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一是,研究城市配送的发展环境,主要是人才的使用制度,市场的准入和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二是,研究家电连锁企业跨区域配送运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研究关于城市配送成本控制的策略。四是,研究城市配送体系及其路线的优化[15]。五是,研究城市规划、建设和市政管理部门的参与对城市配送发展的影响。

3、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不论是专家人士还是学术界的学者对家电连锁企业在城市配送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体制障碍、城市规划中缺少城市配送规划、政策滞后、管理落后等已经严重制约城市配送发展,还有家电连锁企业在城市配送上如何施行共同配送[4]。特别是和西方的各国的城市配送相比之下,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在城市配送方面起步晚,经验和对策尚有不足。我国的家电连锁企业如何借鉴西方国家的城市配送也成为一个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潜,孙毅.城市物流配送模型及优化调度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06,(10):61-63.

[2]宋建梅.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J].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2010,(23):46-47.

[3]牛芳兵.浅析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1,(5):19-22.

[4]何海军.当前莪国城市配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2005,(10):447.

[5]耿松涛.中国连锁超市物流的现状及其模式的分析[J].物流技术,2004,(5):32-41.

[6]吴玉堂.连锁超市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J].社科论坛,2008,(7):111-112.

[7]高亚凡.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瓶颈及解决方案[J].企业研究,2010,(12):31-35.

[8]刘培军.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城市配送[J].物流时代,2003,(6):52-53

[9]李钢,刘凯.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模式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24-26.

[10]张念.我国连锁经营发展趋势[J].经济师,2003,(6):52-53.

[11]金桂生.葛锋.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研究[J].现代商业,2010,(5):45-46.

[12]陈伟.中外购物网站配送模式比较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5):65.

[13]王先庆.城市配送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2,(10):15-17.

[14]王微,物流与配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J].沈阳大学学报,2007,(4):50-51.

[15]王劲鸿.蚁群算法在城市配送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博览,2011(10):303.

(二)本研究的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本研究的内容

本文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模式分析及改进的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来进行阐述:

首先,对家电连锁企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的家电连锁企业在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有着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其次,对城市配送的模式进行分析,主要对四个模式(自营、第三方、共同化、供应商,这四种配送模式)进行解剖,指出其每个模式的运营方式,从而归纳出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在城市配送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城市配送存在的问题,提出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改进措施。

2、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步骤、预期目的

(一)研究方法

在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模式的资料采用文献检索法:通过学校图书馆及网络广泛查阅本课题相关资料进行归结整理;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发展的主要障用理论演绎研究;在城市配送的优化方案上归纳对比分析法,根据西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模式比分析并进行总结,提出我国的连锁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配送模式。

(二)研究步骤

1、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并初步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和信息;

2、理解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有目的的分类,在把握资料的大局后拟订题目,写出提纲;

3、研读学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中的不足,系统归纳,具体分析。

4、根据归纳的结果,查阅实例,对论点做进一步补充。

5、总结全文,并作一定的修改润色,最后定稿。

(三)预期目的

对家电连锁企业的城市配送模式进行分析,并且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为家电连锁城市配送模式的优化提供一个参考。

三、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

第一阶段(20XX年8月份至9月份):论文定题,收集并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20XX年9月份至10月份):撰写论文的开题报告并进行开题论证;

配送管理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F252.1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y reading and analyzing recent literatures on location problem of distribution center,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multi-objective of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analyzes the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future, then puts forward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location of distribution center, such as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equipment perfect angle from a technical point of view, and loca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ategy to further study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Key words: multi-objective;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proble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学术界对选址问题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配送中心作为物流网络的神经中枢,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相关专家对其选址做出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也得到飞速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也考虑了近年来物流业所呈现的新情况,不再是单单的研究选址,而是融入了一些物流管理的新理念,从单独的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的问题,逐渐过渡到结合物流管理相关的战略研究配送中心的选址。主要结合库存战略、运输战略、客户服务战略以及其他的物流相关战略几大类,从不同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深入研究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

1 结合库存战略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类

陈兴(2007)从城市配送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在物流服务水平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中心化与非中心化的多级库存管理策略,建立了城市配送中心选址模型,以整个物流系统运行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计算了城市配送中心的最优选址[1]。

税文兵等(2010)研究了同时考虑库存持有成本和决策环境的动态变化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先利用两步骤近似方法获得Q,R库存策略下每个周期配送中心的库存持有成本的计算公式;然后对传统的动态选址模型没有恰当的表示选址成本进行修正,与库存持有成本计算方法结合建立选址模型。并通过对比几种求解方法,给出了适应性较强的求解方法[2]。

王静(2012)在考虑客户需求是随机的且服从正态分布,订货具有到货提前期,配送中心有存储能力限制的前提下,将库存策略与配送中心选址及分配作为整体进行研究。选用定量订货的库存管理策略,以便于达到一定客户服务水平的同时可以减少商品的安全库存量,以选址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提出了一个库存控制决策和配送中心选址及分配决策相结合的决策优化模型[3]。

上述三篇文献主要说明了在配送中心选址的过程中,除了考虑选址成本的因素外,又增加了库存的相关因素,不仅考虑了库存的成本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还涉及到库存管理的策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配送中心选址模型。除此之外还有早期的一些文献专门研究了仓库的选址问题,在本文中没有具体的列举说明。

2 结合运输战略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类

结合运输战略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的文献,与结合库存战略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相类似,除了考虑配送中心建成使用中的运输费用问题外(这部分没有列出相关文献),主要从物流网络的路径优化上进行了分析,在使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同时运输路径最优。

Jossef Perl和Mark S. Daskin在传统的选址理论的假定“产品直接从配送中心运到某一顾客便完成一次运输任务”的基础上,考虑到配送中心可能沿一定的运输路线在一次运输过程中向多个顾客提品,提出了联合运输路径的仓库选址方法。由于存在物流路径安排的限制,使得问题变得非常庞大和复杂,开发了一种启发式求解算法[4]。

潘微微(2009)在已有的建立选址模型时只考虑运输费用的基础上,针对客户服务的现实问题,将选址问题和运输路线安排的问题相结合,优化从设施到客户的最佳运输路线,使物流网络总路径最短建立选址模型,并设计启发式算法和改进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两阶段算法,来求解相应的问题[5]。

赵斌等(2011)研究了带距离限制的双配送中心选址问题,主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在一个大的配送区域内,在多个备选地址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地建立配送中心时,需要对邻近的两个配送中心间的距离进行一定的上界限制,并且使总成本最低建立选址模型,结合聚类算法、重心法、层次分析法构造了一个解决双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算法[6]。

3 结合客户服务战略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类

上述的文献主要站在物流决策者的角度研究配送中心的选址, 通过选址决策用最低的成本,或者最优的管理策略来向顾客提供服务。然而随着物流业的发展,整个物流业的水准也在不断提高,配送中心建立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其可以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水平,才能提高配送中心的竞争力。

企业或者配送中心在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其服务的水平,同时也影响着顾客对企业或者配送中心的满意度,进而影响到顾客忠诚。综合影响配送中心服务水平的因素大致有时间因素、客户预期的货物的准确性、货物安全性、配送中心设施设备的先进性等因素。总结相关研究,在考虑配送中心费用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服务水平的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结合时间限制;二是考虑服务的可靠度。

3.1 结合时间限制的配送中心选址

周根贵等(2008)以系统科学和管理理论为指导,运用多学科交叉的集成分析方法,从成本和效益两个角度分别建立了基于时间满意度的选址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求解算法[7]。

胡丹丹(2010)将排队理论和选址的理论进行有效结合,来研究服务行业中带有响应时间承诺的相关设施选址和这些地点服务台数如何分配的问题,构建了带有预算限制的非线性整数规划的选址模型。并采用基于二进制编码的遗传算法和下降算法对设施点进行选址,采用贪婪算法对服务台进行分配,并通过大量实例进行验证[8]。

董开帆等(2013)为提高物流系统的服务水平,对具有经济性和时效性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进行了研究。以经济费用最小为目标,将客户对送货时间的要求转化为时效性约束条件,构造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并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9]。

这些文献在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的过程中都将时间的因素考虑进去,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时间因素,同时,采用了不同的求解算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

3.2 结合服务可靠度的配送中心选址

汤希峰等(2009)将可靠度作为物流服务水平的一种测度,建立了以物流成本最小和物流服务可靠度最大化为目标的多目标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并采用主要目标法将多目标模型转化成单目标模型,运用贪婪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10]。

吴丽敏(2012)运用配送中心系统的可靠性来表征顾客满意度,建立了顾客满意度函数,并与传统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相结合,提出了基于顾客满意度的配送中心选址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运用LINGO软件对其进行了求解[11]。

4 结合其他战略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类

陈在长(2008)基于成本、顾客满意度及环境因素,引入模糊预约时间表征顾客满意度,以运输货物过程中货车尾气有害物质排放量表示选址的绿色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成本、顾客满意度和选址绿色度的自营型配送中心选址模型[12]。

曹庆奎等(2013)在原有的文献大都以物流成本最小或配送距离最小为目标来对配送中心进行选址,很少有文献考虑成本――效益两者之间的相对有效性的基础上,将DEA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把带有灰色关联约束锥的DEA模型用于选址,构建了成本――效益型指标体系进行经济论证评价。又通过“非均一”赋权达到了优先序评价的最优性,从而实现了投资效果分析的公正性[13]。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物流业的高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也促使了配送中心的蓬勃发展,其竞争也日益激烈,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同时增加对社会公众利益,将成为配送中心在竞争中求生存的重要砝码。

在前面列举的文献中,前两种类型都是站在配送中心决策者的角度,在考虑配送中心成本最小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战略来优化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也愈加激烈,配送中心的选址不能仅仅考虑物流决策者的利益,同时需要考虑客户的要求,只有提供客户需要的服务才能使顾客满意,培养顾客的忠诚度,提高配送中心的竞争力,这就要求物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从“为顾客服务”转变到“使顾客满意”的经营理念。在第三种类型中的文献说明了在

(上接第97页)配送中心选址的理论研究中增加了客户服务的战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的优化和改进。除了前面研究的几种类型外,学者们还从一些其他的角度来对配送中心的选址进行了研究,结合了效益、环境等因素,但是总体来说还不完全,如土地的利用率、环境的污染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配送中心的竞争力。因此,现有的结合相关战略目标研究配送中心选址文献还有待发展。

本文研究认为从顾客的角度探讨配送中心的服务水平,立足配送中心决策者和顾客两方面,从技术方面考虑配送中心功能的完善性,土地的利用率等是未来研究配送中心选址的一个方向。同时,随着人们对环境认识的不断增加,逐渐意识到其重要性,而配送中心的建立和运营同样会对环境各个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结合对环境保护的战略来研究配送中心的选址也将是今后的一个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 陈兴. 采用多级库存管理的城市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 湖南: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税文兵,叶怀珍,张诗波. 考虑库存成本的配送中心动态选址模型及算法[J]. 公路交通科技,2010,4(27):149-154.

[3] 王静. 基于库存决策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优化研究[D]. 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4] Jossef Perl, Mark S. Daski. A unified warehouse location-routing methodology[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3,5(1):92

-111.

[5] 潘微微. 考虑运输路径优化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 赵斌,王媛,李珍萍. 带距离限制的双配送中心选址方法[J]. 物流技术,2011,30(1):69-71,119.

[7] 周根贵,沈雁飞. 基于时间满意度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36(4):355-358.

[8] 胡丹丹,杨超,刘智伟. 带有响应时间承诺的选址――分配问题研究[J]. 管理科学,2010,23(1):114-121.

[9] 董开帆,干宏程,张惠珍. 考虑经济性和时效性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3(4):36-39.

[10] 汤希峰,毛海军,李旭宏.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多目标优化模型[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2):404-407.

配送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体育用品;迪卡侬;物流管理;高库存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据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的消息,中国本土的体育用品零售商,譬如李宁、安踏、特步、361度等出现了高库存现象。过高的库存导致零售折扣的升高,势必严重侵蚀零售商的利润和现金流,体育用品商不得不关闭门店以实现“断臂疗毒”。这一切俨然表明持续了十几年的“盛宴”落幕,行业洗牌已经开始。而迪卡侬却能在业界同行深陷“高库存”、“关店潮”中实现逆袭扩张,它是如何应对行业普遍存在的高库存的弊病,实现业绩的增长的呢?

本文研究迪卡侬物流管理模式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对迪卡侬物流模式的研究,希望能够借助一个优秀的物流管理企业去深入挖掘和分析体育用品行业高库存的根本原因,能够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其成功经验和教训,从而为迪卡侬的持续增长提供有益的建议;其次,通过对迪卡侬成功物流管理模式研究,有助于中国民族企业不断去学习和借鉴成功的物流管理经验,促进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进一步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芍郑

1.案例研究法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主要的物流管理理论的研究,结合迪卡侬具体的物流管理实践,以实现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相结合。

2.访谈法

本文通过在迪卡侬六个月的实习工作经历,与迪卡侬门店的高级经理访谈,获取了企业的具体数据和信息。

二、中国体育用品物流研究概况

(一)研究综述

1.关于物流和体育用品物流的研究

物流概念发展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以詹姆士・约翰逊(James.Johnson)和唐纳德・伍德(DonaldF.Wood)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物流”一词首先用于军事。阿奇・萧在1915年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流通活动中的重大失误都是因为创造需求与物流之间缺乏协调造成的”。

关于体育用品物流的研究主要是从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控制和物流配送网络这两个角度来探讨的:任芳、武志鹏在《论如何降低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物流运作成本》一文中指出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中,随着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提高收益和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体育制造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

2.发展现状

对于体育用品零售商来说,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资源和提高营业额,大多采用连锁经营或者授权加盟的方式实现扩张。为了满足正常经营的物流需求,体育用品零售商一般为了降低物流运输成本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协助完成。这种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自身物流配送的外包模式不但是顺应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更是凸显自身核心管理竞争力的关键。但是这种模式下体育用品企业对于生产运输计划必须做好精准的控制,否则容易导致企业物流成本的高居不下和库存的增长。

三、国内外主要的物流管理理论

物流配送模式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并根据配送对象的性质、特点、工艺流程而形成的相对固定的配送规律。中国企业按照组织方式主要有自营配送、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三种:

(一)自营型配送

自营型配送模式是指企业的物流的各个环节都由企业自身投资建设而成,并由企业全权管理。这种模式有利于实现物料供应、生产和销售的系统化,满足企业正常经营和扩张的需求。

(二)第三方配送

第三方配送模式就是物品供需的双方把配送业务委托给处于第三方地位的专业配送企业来完成的一种配送模式。

(三)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模式是为了提高配送作业效率,满足配送合理化要求,而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配送任务合并在一起进行配送的模式,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而共同建设使用部门配送设置或者设备的经营模式。这种配送模式一般是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

四、迪卡侬物流业务创新

迪卡侬来自于法国,是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零售商,其物流业务创新主要有:

1.实现零售终端与品牌的真正互动。其在库存管理上的优势在于零售终端和品牌的关系。迪卡侬作为一个体育用品的零售专家,它能够经常在听取顾客和员工的需求建议之后,可以做到在第一时间把顾客的反馈提供给迪卡侬的品牌管理者,有效实现了品牌和零售终端联动效应。

2.一体化供应链。除一部分生产环节外包外,公司自身囊括了产品的设计研发、物料采购、物流到品牌营销,以及最终的零售等环节,几乎掌控了一体化产业链的经营模式。

3.高度自动化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的程度直接决定零售企业能否实施精细化管理,而中国大多零售企业之前的粗放化管理方式导致实施精细化管理转变的难度相当之大。迪卡侬通过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数据化,大大提高了物流管理效率和准确度,大幅降低了库存。

五、迪卡侬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物流配送中心响应速度较慢,订单处理效率低。

对于迪卡侬来说,现行的物流配送中心由于成立的时间比较晚,资深管理员工的缺乏以及相关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存在响应效率较慢、分拣误差较大等问题。

2.货物在途运输过程存在较多管理缺陷

迪卡侬各门店货物在交由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实现运输的过程中存在没有实现路线选择最优和运输成本最优以及到货准确率不稳定的问题

3.系统人工订货参考依据的相对缺乏

在人工订货时应该综合考虑往年同期销售数据、目前公司销售业绩、行业总的发展趋势、预期的消费者购买需求高低来决策,如果人工订货在订货数据上决策失当,可能造成无货可售的尴尬局面或者出现库存的增长,这对于企业持续经营和产生效益是非常不利的。

4.货架陈列杂乱,货品盘点效率低

与货架陈列杂乱密切相关的是,迪卡侬在每周的部门商品盘点存在工作量大、耗时长、盘点效率低下的严重问题。

(二)改进建议

针对迪卡侬在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施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综合运营效益,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本文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

1.加强对物流中心业务流程的治理,提高响应速度

通过优化物流中心的工作流程,精简工作环节,提高综合反应速度,力争能够将物流中心对于订单的处理时间缩短至行业领先水平。另外迪卡侬需以人为本,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分析员工真正的激励要素所在,从而制定完善科学的员工激励管理制度。

2.制定和完善物流合作商管理制度,加强货物在途管理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物流运输成本,在现有合作基础上通过双方协商制定、完善物流服务商管理制度。完善进入考核、运作考核和整体评测这三个指标,严格准入和淘汰机制,完善过程考核机制。

3.成立业务战略咨询组

成立业务战略咨询组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各地门店科学订货和开展营销计划提供相关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地了解企业自身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综合反应能力,助力迪卡侬下属门店实现更加科学理性的人工订货。

4.优化货架陈列管理,提高盘点效率

良好的货架陈列不但能有效降低搜寻成本,而且能蚪更多产品陈列出去,从而有效降低库存。迪卡侬商场应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方式来实现良好的货架管理,加强员工激励和完善责任制等方式来实现货架产品按照不同类别、型号、价位及时补货,适当补货,更加合理地利用商场空间,以此来进一步降低库存。

六、结论

本文在研究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基础之上,剖析迪卡侬体育用品公司如何通过优化物流管理模式来降低库存,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实现在业内的逆袭扩张:主要是通过其良好的品牌和零售终端互动、一体化的产业链以及优秀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为中国本土的体育用品企业在治理高库存问题上提供了良好的先例,启发他们如何在思考体育用品市场基本运作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经营实际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物流管理模式,以实现民族体育用品品牌的良性增长!

参考文献

[1]范存军,“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3月。

[2]张俊,“迪卡侬产业链整合研究”,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问论文,2013年5月。

[3]李响,“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发展分析”,《商场现代化》( Market Modernization),2013年34期。

[4]李树伟,“体育用品企业李宁公司的物流特征探讨”,《商场现代化》( Market Modernization),2009年04期。

[5]许|、 梁芷铭,“论连锁经营企业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物流技术》(Logistics Technology),2013年11期。

[6]周启蕾,《物流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三版。

[7]邬星根,《仓储与配送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配送管理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087-04

1 引 言

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是网络购物的爆发式增长,提高了对物流配送的需求,产生了诸多问题。第一,很多电商企业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状况,在不同地区分别建立自己的物流仓储设施。这样容易出现在顾客聚集的城市重复建设,在顾客分散的偏远地区物流仓储设施不足的现象[1];第二,电商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相继推出了“次日达”、“半日达”、“一日三送”及由消费者自行决定收货时间的“定时达”等服务,这会增加物流配送成本[2];第三,垂直型电商企业纷纷向网上综合购物中心转型,随着规模的扩大,订单数量大幅上升,对物流配送提出更高要求;第四,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最后1千米,出现大量重复投递现象,引起交通拥挤、环境噪声及车辆废气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3]。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要求引入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物流配送模式。因此,共同配送作为一种既有利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又能够降低配送成本的物流配送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4]。

2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概述

2.1 共同配送的含义

共同配送(joint distribution)起源于日本,又称作协同配送(collaborative distribution)、联合运输(consolidated shipment)或者合并运输(merge-in-transit)。汤浅和夫[5]将共同配送定义为:共同配送即为了提高车辆车载利用率,将单个公司较少的配送量与其他一个或者多个公司集中起来,在单个公司配送合理化的基础上,联合其他公司达到联盟整体配送的进一步合理化。我国关于配送的国家标准(GB/T 18354—2006)中对共同配送的定义是:“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

共同配送的实质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在互信互利的合作基础上,对不同商品进行优化组合后再进行配送,以此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配送成本,快速反馈信息,促进整个社会商品高效流通的配送,其核心思想是在资源共享的理念下,建立企业联盟[6]。何明珂[7]指出共同配送并不仅限于几个企业物流作业环节的联合,还包括物流资源、物流设施及设备、物流管理的共同化。

2.2 共同配送的特征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除了具有传统物流配送虚拟性、实时性、个性化、增值性的特征外,还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等基本特征[8]。

宾厚[9]指出物流配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信息搜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物流配送自动化,指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配送网络化,指物流配送体系的通信网络化和组织网络化,以及所谓的企业内部网络化;物流配送智能化,指物流配送作业运用大量的运筹和决策方法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物流配送柔性化,指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多批次、短同期”等特点,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实现配送活动的柔性化。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共同配送是在长期物流运作中形成的一种配送模式,宾厚等[10]将共同配送在日本的产生归纳为3点原因: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导致多家配送企业并存,资源无法合理分配和利用。②提运货频率增高,引发了交通拥挤、环境噪声及车辆废气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③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物流配送更加高效。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状与当初的日本非常相似,于是,很多学者认为电子商务开展共同配送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杨建华等[11]对三种不同模式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证明,共同配送与第三方物流在发展城市绿色物流配送方面,比企业自营物流配送具有更好的环境效益。

王孝坤等[12]指出面向社会效益的城市共同配送是研究为减轻货物运输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影响而推动的集约化货运组织方式。对于货物周转量和市内配送量日益增长的大城市而言,共同配送的推动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杨浩雄等[13]从安全库存和日常库存控制两个方面建立了虚拟共同配送系统的库存控制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当多个企业构建虚拟共同配送系统后,各企业均可降低安全库存和经济订货批量,同时不会增加各企业的库存成本。

李丁等[14]提出了在虚拟环境下3PL 企业实施共同配送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得出共同配送具有增加单车装载量,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运力资源有效利用的优点。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包括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两个方面[15]。从社会角度,实现共同配送主要有以下好处:①减少社会车流总量,改善交通运输状况;②通过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③可整合制造业者、批发业者、农业生产者及一般零售业者,有效强化弱势生产供应者,健全商业渠道,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④整体规划建立物流专业园区,解决企业土地需求困境,提升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从企业角度,实现共同配送主要有以下好处:①达到配送作业的经济规模,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②不需独立投资物流系统建设,可以节省企业的资源;③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业务的成长与扩散;④能够利用更大的销售网络,与同行业者共存共荣。

3.2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运营模式研究

根据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电子商务共同配送主要有横向共同配送、纵向共同配送、区域共同配送、末端共同配送四种运营模式,下面将对这四种运营模式进行分析。

3.2.1 横向共同配送

如图1所示[16],横向共同配送运营模式是指企业在开展共同配送前,就包装货运规格完全实现统一,然后建立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共同购买运载车辆,企业间的货物运输统一经由共同的配送中心来开展。

横向共同配送运营模式能够减少企业对物流固定资产的投资,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优势,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有利于实现专业化,配送水平也相对较高。但是,这种运营模式的最大缺陷是配送中心管理杂乱,企业间合作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多头管理”等问题。另外,由于配送业务的共同化和配送信息的公开化,企业自身有关商品经营的机密容易泄露给其他企业[17]。

3.2.2 纵向共同配送

如图2所示[16],纵向共同配送运营模式是从供应链的角度考虑电商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开展的共同配送模式,核心是上下游企业间实力较强的一方拥有配送中心或配送网络,部分或全部完成与另一方企业之间的货物配送任务,是物流配送过程的集中化、共同化。

纵向共同配送运营模式能够有效缩短订货提前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货物是由供应商直接递送给客户,降低整个供应链库存水平及货物运输成本。但是,这种运营模式使企业丧失了因为保有安全库存而得到好处的机会,而且给供应商品牌的识别带来麻烦[18]。

3.2.3 区域共同配送

如图3所示[19],区域共同配送运营模式指由电商企业在互信互惠的基础上组建一个虚拟的物流联盟。在虚拟物流联盟的组织之下,由各电商企业共同组建区域共同配送中心,进行共同配送。

区域共同配送运营模式能够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物流配送成本;配送路径可以在配送网络上整体优化,进而提高了整体配送效率。但是,由于多个企业共同配送,商品种类、管理模式存在差异,共同配送必须实现标准化,不能满足每个电子商务企业的全部需求,势必降低物流配送服务水平[20]。另外,随着合作企业数量的增多,加大了信息管理及货物跟踪的难度[21]。

3.2.4 末端共同配送

如图4所示[22],末端共同配送运营模式指以社区或者学校一千米为半径,为同一区域的快递公司和电子商务企业设立共同配送中心,统一协调配送货物,降低物流成本[23]。

末端共同配送运营模式具备横向整合资源能力,减少了客户收货次数,提高了末端配送效率。但是,共同配送点属于独立企业,存在着“二重委托”问题,导致货到付款等商流物流相结合情况更加复杂,容易出现责权不清。而且,物流配送是电商企业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唯一环节,采用末端共同配送不利于企业了解客户需求。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共同配送运营模式具有以下优劣势:①横向共同配送,能较好地解决信息化和专业化问题,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但存在管理隐患,不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②纵向共同配送虽然兼顾了管理隐患,但无法保证专业化要求,而且给供应商品牌的识别带来了麻烦;③区域共同配送比较合理地兼顾了管理主体及理念,在信息化、专业化方面做到了能集中力量运行,在物流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加分方面效果也更加明显,这非常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不利于电商企业提供差别化服务;④末端共同配送在整合资源、提高配送效率、解决交通问题上有很大优势,但存在着配送企业内部管理的风险与所有权转移的风险。

4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信息平台研究

有效地利用信息和现有的资源履行客户订单,是电子商务共同配送成功的关键[24]。由于共同配送涉及多个企业,需要管理的货物可能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种,要使共同配送能够高效运作,需要建设共同配送信息平台,实现对企业及货物的有效管理。

袁义等[25]指出共同配送信息平台的设计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持,通过对物流各个环节进行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并结合运输、交通、贸易等方法的理论与实务的实现,从而实现将消费者所需物品以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方式、最小的成本送到指定地点。该信息平台设计目的是将不同企业的货物整合到一起,统一进行配送,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配送成本。郑颖[26]指出电子商务环境下共同配送信息平台的建设原则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协调与市场化运作有效结合;兼顾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开放性与安全性。

宋心宇[27]指出共同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应能够监控货物购、运、调、存、管、加工和配送的全过程。系统功能模块包括:系统设置与系统维护模块、基本信息管理模块、仓储管理系统模块、配送加工系统模块、运输管理系统模块、数据报表中心模块、物流计费系统模块、成本核算系统模块、客户服务系统模块。宾厚[28]指出基于电子商务的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商品进销功能、商品配送功能、商品流通加工功能、仓储保管功能、信息处理功能。

李为为等[29]设计提出了城市共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B/S 的架构。许国兵[30]构建了面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共同配送信息平台系统,指出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柔性调度技术、虚拟库存管理技术、XML技术等。

信息管理是阻碍电子商务共同配送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对共同配送信息平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 结 论

共同配送是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总体趋势,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研究与实践比较成熟的运营模式主要有四种,即横向共同配送、纵向共同配送、区域共同配送、末端共同配送。每种运营模式各有其优劣势,电商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状况,选择适合的运营模式。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平台的建设,信息的传递与共享是共同配送成功的关键。电子商务共同配送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企业之间管理协调问题,成本分摊与利益分配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开钊.“十二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发展与展望[J].中国经贸导刊,2011(24):13-15.

[2]周志成.电子商务物流回顾与展望[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9):58-61+8.

[3]Punakivi M,Yrjola H,Holmstrom J.Solving the last mile issue:reception box or delivery box[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01,31(6):427-427.

[4]Karkkainen M,Ala-Risku T,Holmstrom,J.Increasing customer value and decreasing distribution costs with merge-in-transi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03,33(1):132-148.

[5]汤浅和夫.物流管理入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59-71.

[6]胡从旭.浅析共同配送[J].交通企业管理,2010(9):50-51.

[7]何明珂.现代物流与配送中心:推动流通创新的趋势[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52.

[8]刘文芳.电子商务物流中的联盟配送研究[J].中国商贸,2011(20):111,112,119.

[9]宾厚.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8(9):95-96.

[10]宾厚,袁义.共同配送——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新趋势[J].包装工程,2007(10):129-131.

[11]杨建华,郭继东,马书刚.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估[J].城市问题,2012(12):37-41.

[12]王孝坤,杨飞,杨东援.面向社会效益的城市共同配送研究进展[J].物流技术,2007(3):1-4.

[13]杨浩雄,何明珂.虚拟共同配送系统库存控制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48.

[14]李丁,黄远新,田红英,等.虚拟环境下3PL企业实施协同配送的仿真研究[J].物流技术,2009(7):117-120.

[15]陈然兰,洪杰,孙彦飞.共同配送模式研究综述[J].消费导刊,2009(9):108,110.

[16]周仕仁.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0(11):56-58.

[17]刘小东,尚鸿雁,许志强,等.基于共同集配模式下的广西对东盟物流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2(13):35,38,102.

[18]Oleary D E.Reengineering assembly,warehouse and billing processes,for electronic commerce using “merge-in-transit”[J].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2000,1(4),379-387.

[19]付强.B2C电子商务企业区域共同配送系统的构建[J].今日科苑,2010(4):251.

[20]王乐鹏,刘轩,张世翔.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研究[J].商业经济,2012,No.40517:44-46.

[21]Ala-Risku T,Karkkainen M,Holmstrom J.Evaluat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merge-in-transi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3,14(2):67-82.

[22]刘涛.快递最后百米问题探究[C]//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2012:53-56.

[23]第七章 “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预测[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2(3):36-38.

[24]Lee Hau L,Whang Seungjin.Winning the last mile of E-commerce[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Summer 2001,42(4):54-62.

[25]袁义,宾厚.基于电子商务的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信息平台构建框架及策略[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12):53-54.

[26]郑颖.电子商务环境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2(8):138-139.

[27]宋心字.共同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规划及关键技术研究[J].系统工程,2004,增刊:25-27.

配送管理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05402

1概述

沈阳成大方圆医药配送中心位于浑南经济开发区,对沈阳市的八十多家成大方圆连锁药店进行药品的配送,选择合理的配送路线对公司节约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成大方圆医药配送中心存在配送路线不合理、车辆利用率不高、配送成本较高、配送效率较低、客户满意度不高等一系列需要改进的问题。

本文是以仓储与配送课程中的节约里程法为基础。节约里程法又称节约算法或节约法,是指用来解决运输车辆数目不确定的VRP问题的最有名的启发式算法。利用节约法确定配送路线的主要出发点是根据配送中心的运输能力、各门店所能接受货物配送的时间、配送中心到各个用户以及各个用户之间的距离来制定,使总的车辆运输的吨公里数最小的配送方案。基本思想是为达到高效率的配送,使配送的时间最小、距离最短、成本最低,而寻找的最佳配送路线。论文利用仓储与配送课程中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对成大方圆医药配送中心配送现状进行调研,并根据节约里程法的计算与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节约里程法的相关理论学习、利用GOOGLE地图和实地调研获取各门店到配送中心以及各门店间的距离、对沈阳成大方圆各门店进行考察获取各门店的药品需求量和接收货时间、利用SPSS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利用节约里程法进行相关计算并结合客观实际得出最优配送方案。

3配送路线优化

成大方圆医药配送中心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承担着沈阳八十多家成大方圆连锁门店医药配送的重要任务,企业能否及时、准确、高效的完成每天的配送任务直接影响到各连锁门店的销售业绩,影响着沈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目前成大方圆医药配送中心还是采用传统的按行政区分区的配送方式进行药品的配送,以成大方圆苏家屯配送中心为例,该配送中心需要配送医药地点分别为三和店、枫杨路店、雪松店、苏白路店、玫瑰店、月季店、陈相店、白清店以及特药桂花店等9个门店,存在配送路线不合理、车辆利用率不高、配送成本较高、配送效率较低、客户满意率不高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配送路线设计方面:配送行驶里程过大、路线复杂甚至出现路线迂回现象,而有的配送量较小,造成车辆配送里程浪费现象。

(2)配送成本方面:由于各个配送路线的配送量的不均衡,个别运输里程较长,个别配送路线的迂回,配送车辆的增加等问题导致配送成本增加。

(3)客户满意度:成大方圆医药配送中心在配送过程中准时性较差,经常会出现配送延误的现象,导致各门店的药品配送不及时,药品缺货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很多客户的不满。

(4)配送效率:现阶段传统的行政区分区配送方案造成了配送效率的低下。例如某一家门店由于自身原因无法正常接货,而造成其它门店的配送延迟,这样就会造成配送效率较低。

(5)车辆利用率方面:目前的配送方案使得有的车辆配送压力较大,而有的车辆由于配送量较小,远远达不到车辆的额定载重量和额定载重容积,无法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

(6)灵活性:现阶段成大方圆配送中心采用小型货车进行配送,市区配送在时间上受到禁行的制约,很难完成紧急配送的任务,灵活性较差。本论文特选取上述门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配送路线优化模型对其配送路线进行优化,各配送点之间的距离如表1所示,各配送点的货物运输任务及要求如表2所示。

4优化结果分析

经过配送路线优化调度系统优化后的配送与以前的传统配送相比,主要有以下优点:

(1)经过综合考虑路线的复杂程度后,可以提高配送的及时性,提高顾客满意度;

(2)多家集中配送的方式可以降低配送成本,为企业赢得更多利润;

(3)可以根据路线的实际交通情况,及时调整配送路线,提高配送的机动灵活性;

(4)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化.北京通远企业配送供应链设计与线路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7,(8).

配送管理论文篇(10)

1、绪论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成熟的零售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在我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它实现了商品销售的“最少环节、最短路径、最低费用、最高效率”,降低了商品零售价格,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医药连锁企业数量的激增,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利润越来越少,因而寻求一种能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利润的新途径变得极为迫切,物流被誉为继降低资源消耗和人力资源开发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因此,对物流配送进行研究与改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连锁药业物流配送的相关理论

2.1连锁企业相关概论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门店,在总部统一的管理下,按照统一的经营理念,进行共同的经营活动以获得规模经济、共享规模效益的经营形式。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在我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在连锁经营出现在了不同的行业,如电器行业,零售行业,药品行业,服饰行业等。连锁企业的实质是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标识、统一管理这五个统一,而统一配送是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2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特点

(1)订单频繁。由于连锁企业门店众多、分布广泛,订单需求频率高,大多数订单的货物种类繁多、数量较小,有的订单还有时间需求。

(2)货物种类众多。特别是大型医药综合超市,货物的种类一般都有上百种,规格各异,客观上加大了货物配送的难度。

(3)配送点多,线路复杂。连锁企业经营的门店一般是经济比较好的城市市区,车辆多,容易堵车、塞车。同时门店的数目较多、分布广泛,导致配送线路比较复杂。

2.3连锁医药业配送的模式

配送是实现连锁经营优势的关键环节,要使配送服务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连锁企业必须正确选择配送模式,有四种模式可选:(1)供应商直接配送。由生产企业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直接将企业采购的商品送到各个终端商店甚至送到销售货架上的物流活动。(2)自建配送中心配送。目前大多数连锁企业采用这种配送模式,企业通过建立独特的配送中心,实现对企业内部各门店的商品供应和配送。(3)共同配送。这种配送模式是以企业间的总体配送合理化为目标,以互利互惠为原则,互相提供便利配送服务的协作型配送方式。(4)社会化配送。这种配送模式中,连锁企业的物流活动完全外包给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

3、我国连锁医药业物流配送的现状及问题

3.1我国连锁医药业物流配送的现状

(1)自建配送中心偏多,自营配送模式占主导。由于认识程度和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限制,大部分物流配送中心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统一配送效率低,物流资源浪费。

(2)商品种类多,配送要求高,配送效果不尽人意。连锁医药业涉及几百种药品,配送要求高,无论企业采用供应商直接配送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效果都不尽人意。

(3)统一配送效率低,无法满足配送要求。连锁医药业配送量较小但需求多样,订单频率高,时间要求严格,运作难度低,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门店的配送波动量大,无法满足其需求。

3.2我国连锁医药业物流配送的问题

(1)对物流配送的意义认识不足。连锁企业经营理念落后,没有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硬件设施落后,自动化水平偏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合作意识淡薄。

(2)物流体系不完备。我国连锁企业存在连而不锁的现象,大多数门店和门店之间缺乏内在的经济联系,整合的程度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销售统计分析不足,发现不了顾客的真实需求,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4、连锁医药业配送中心主要问的解决对策

(1)建立现代配送中心,增强配送能力。对医药连锁企业来说,社会化配送中心和企业自身配送中心都是十分必要的,每个企业应该根据整体实际情况、经营环境来进行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配送方案,配送中心选址与建设要标准化、规范化。

(2)加强运输管理。配送中心应对各门店的需货订单进行预先处理,计算出配送产品的重量和体积,确定配送频率,提高车辆利用率。

(3)规范信息化管理。加强物流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根据自己的业务流程需求进行相应的信息化应用,使传统物流融合信息技术,逐步完成物流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

(4)完善医药物流人才培养。推行医药物流职业认证制度,针对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提高职业素养,适应企业竞争的需求。

5、结论。

物流配送时进行连锁经营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物流配送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决定着整个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本文针对我国连锁医药业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提高自身的物流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问题,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建立现代的物流配送中心,发挥医药连锁经营的优势,提高我国医药连锁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范明.我国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08,3(1)

[2]杨建.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7 ,8(2)

配送管理论文篇(11)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b2b和b2c商务市场交易额大幅度攀升,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尝试打破传统的交易模式,开始实行网上交易业务。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水平。尤其是电子商务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网上购物的用户比较分散,难以形成集中的规模性商品配送流量,导致物流配送的难度增高。因此,物流配送逐渐演变成为了电子商务诸多环节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目前,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实践中,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物流配送模式:一是全程物流配送系统,即以国内互联网为基础,把全国各地区已有的物流系统通过协议联系起来,形成全方位的全程直投配送网;二是区域性单一业务系统改造模式,即以原有局部区域性单一业务的配送站点为基础,并加以集成,把单一业务改为同类业务服务,通过计算机联网,实现整个系统的网络化、自动化管理;三是专业化配送系统改造模式,如邮政通讯、铁运、空运、水运、汽运等部门利用已有的完善的全国性运输网络资源进行专业化配送。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已有的三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还不成熟,效率不高,因而致使电子商务为大多数企业带来的不是滚滚的利润,而是沉重的亏损。 

疏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渠道,完善物流配送系统,提高物流配送服务质量,是目前企业的当务之急。而实现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大力发展物流配送作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1.完善适应电子商务需要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 

建设和完善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关系到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必须努力推动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标准的接轨,包括物流术语标准化、物流条码标准化和物流设备标准化。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要在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同时,在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与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等方面,政府应当加强投入力度,并且加强指导和管理,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与引导使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得到落实。此外,公共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也只有依靠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的支持和引导才能建立起来。 

2.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针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特点,迅速制定有针对性地法律、法规和政策,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增加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 

3.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电子化集成化管理水平 

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是物流企业的命脉,必须通过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做到持续、简便、无差错的数据移动,实时、自动地更新数据,提高物流全过程的可见性,为此,需要建立最具有兼容性的数据库,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基础,不仅要与企业运行的任何系统完全兼容,还要具有可扩充性以满足业务增长需要。 

4.完善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以配送为中心 

配送是商品市场发展的产物,随着大批量、少批次的物流配送活动逐步被小批量、多批次所取代,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配送已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活动的中心环节和最终目的。因此,一系列物流活动必须围绕组织配送表现出活跃的市场机制。物流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和人员都应面向配送、面向市场、面向客户。此外,物流企业要改变单一送货的观念,协助电子商务公司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如跟踪产品订单、提供销售统计和报表等。只有这样,才能紧跟电子商务的步伐,不被市场所淘汰。 

5.优化物流管理信息功能,提高信息化程度 

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策略,应在我国的物流配送企业大力推广运用。信息化是一切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基础,只有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才能承担起电子商务时代赋予物流配送业的历史任务。 

6.大力培养高层次的物流与配送方面人才 

为了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物流配送行业的新要求,必须大力培养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懂得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既懂it技术又懂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人、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关键是与实际相结合,着重于实际运作能力的培养和操作经验的积累,明确的方向引导、市场需求的拉动、培训途径的科学完善都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汪群,韩翔.企业商务电子化物流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崔介何.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3]范冰.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我国企业物流配送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方平.物流现代化-电子商务的街垒[j].上海,电子商务世界,2006.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