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7:03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1)

题目:阐述你对“四个自信”的认识

论述题(30分)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四个自信”的认识。

答:四个自信是:

1.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为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

2.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自信,就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

3.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

4.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2)

一、树立道路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决定前途。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

我们树立和坚定法治道路自信,实质上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在要求。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和拓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促进和保障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国之路,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以人民为主体、尊重和保障人民权利的幸福之路,是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全面依法治国之路,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圆梦之路。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

二、树立理论自信,坚定不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法治思想为指导和引领,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我们树立和坚定法治理论自信,实质上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必然结果。我们党领导人民创新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和基础,立足中国国情和法治建设实际,借鉴吸收古今中外法治文明有益成果,体现当代中国法治发展规律,是具有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法治理论体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贯彻法治思想,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自信。

三、树立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法治文明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树立和坚定法治体系自信,实质上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必然延伸。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必须不断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这些子体系环环相扣、彼此联结、内在统一,共同构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纲举才能目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构建和制度设计,不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方面具有重大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而且在当代世界法治文明理论和法律制度建设中作出独树一帜的中国贡献,我们对此要充满信心、坚定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3)

最新文化自信个人心得

 

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一、道路自信。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我们要运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实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礼貌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二、理论自信。理论问题关乎党的性质,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民安康。我们要高度重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定学习日程表,设置“周一学习日”,构成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用党章、“两学一做”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

 

三、制度自信。制度问题关乎党的方向,关系国家建设、民族团结和人民发展。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社会制度,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确立并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在制度确立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以高度的制度自觉性,不断推进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有着独特的精神标识。为逐步培养党员干部的文化自信,我们认真组织好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阐释工作,结合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主题宣传,精心组织一批重点理论、评论、综述文章,深入阐释讲话提出的重大论断和重要观点,深入学、认真学、反复学、系统学。

 

最新文化自信个人心得

 

“全党务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总书记在7·26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讲话中又突出强调了“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曾在不同场合被多次提出,为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就“道路自信”而言,选取一条正确且适宜的发展道路,对于坚定信心、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指向好处。道路是党的生命,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我们党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实际需要的特色之路。党的xx大报告鲜明指出:“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充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结果,凸显了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相结合,坚决反对一切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式的封闭僵化思维。回望历史发展的征程,偏离马克思主义,往往会断送中国革命前程,阻碍中国建设发展。

 

解放思想永不止步,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党和国家事业才能持续兴旺发达,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回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征程,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就能够充分说明这一点。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4)

而最令人深刻是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虽然在2016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第一次的并列,但七一讲话是第一正式提出这是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将文化自信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这一论断,是对文化问题思考的重要思想成果,也我们党理论创新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那么,什么是文化自信?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文化自信?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我们又该如何坚定?带着问题,我们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视角,剖析文化自信。

1文化自信的命题提出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文化自信”,那为什么我们要提出“文化自信”这一命题,我想,这是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1从民族复兴需求来看

在当今世界舞台上,不同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当代社会及其日常生活?I域,不论是共识凝聚还是思想引领,说到底在于文化凝聚和文化引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和坚实支撑。文化自信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凝聚共识的磅礴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运动,也是一个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观念创造和共识凝聚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深度展开,既生成着一个利益多样、观念多维、价值多元的社会,又推动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大发展、大传播、大融汇、大创造。在这样一个思想文化空间高速扩展和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的时代背景下,只有立足于文化自信,才能凝聚起磅礴伟力。中国需要更加注重以文化自信为前提和引导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更加积极展现具有主体性的文化形态和价值理念,构筑起以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方案、中国规则、中国智慧等为内涵和标识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支撑。中国的发展壮大既是硬实力的提升,更是一种价值理想和文明形态的引领,其中所蕴含的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价值理念,将会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光芒。

1.2从的国内外环境来看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放眼世界局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特征日益突出。随着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作为世界多极中的重要一极,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世界影响力显著扩大。同时,也面临“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由于社会制度差别、意识形态对立和利益诉求不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加之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空前强化了全球范围的开放性和关联性,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等问题愈加突出。纵观国内形势,战略机遇期与改革攻坚期叠加、发展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交织。我们有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改革开放30多年中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所走过的道路,但也将长时段的各种矛盾压缩在短时间里集中暴露显现,所以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艰巨,改革进入攻坚期,发展进入关键期,社会矛盾进入多发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如何解疑释惑、凝聚社会共识,如何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引领社会思潮,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正气,如何激浊扬清、正本清源,所有这些都亟待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

1.3从我们党内自身来看

中国人经历了从傲慢到失落,再到回归自信的曲折过程。目前,在“中国梦”的语境下,聚焦党内情况,“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严峻而现实地摆在全党面前。文化自信越发重要。

新中国成立68周年以来,国内外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过颠覆我国,加之经济增速国力增强,手里的钱和权多了,部分党员在纸醉金迷中迷失了方向,甚至有的领导干部丧失基本信仰,如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信风水,一些项目开工竣工,都会请“大师”选择黄道吉日,李春城被中央纪委通报“滥用职权进行封建迷信活动”。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李春城曾将家里老人坟墓迁往成都都江堰,聘请风水先生做道场改风水,有企业为此花费千万元;成都一个重大投资项目接连发生突发事件后,李春城安排道士为企业“作法驱邪”;还有广东省揭阳市委原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弘平甚至走火入魔“亲力亲为”,休息日头戴草帽,手拿风水罗盘,上山下乡看风水。2010年建成的“揭阳楼”、已经奠基的“榕江观音阁”、规划中的“金木水火土”五城门,处处显示他的风水观。然而,风水神明保不了平安。他们最终锒铛入狱,受到党纪法律的严惩。这些人,简单来说就是信仰缺失、道德败坏,严肃来说就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动摇,对社会主义缺乏自信。对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拯救自己的信仰,坚定自己的信念已经迫在眉睫了,坚定对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事业在内心的真挚信仰,就必须向中央看齐,牢记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拥有自信,用文化自信来捍卫我们的理念,重塑我们的初衷。这样才能确保“两个一百年”顺利完成。

1.4从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来看

讲文化自信时,总是有前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出现,如……。直到“七一”讲话将这四个自信并列,凸显了“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总书记有一句话说得很清楚,就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为什么说文化自信更基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上,而道路、理论、制度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所以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如果缺乏文化自信,那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很难支撑起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进一步做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更广泛,是因为文化可以深入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方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不像道路、理论、制度自信都有特定的存在空间。比如说,道路自信讲的是路径,理论自信讲的是行动指南,制度自信讲的是行为规范。而文化自信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而且在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方面都存在,所以文化自信的影响更广泛。

文化自信更深厚。因为文化是人各项活动里面的基因,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旦内化于心,就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一旦文化自信树立起来,这个影响就不仅是深厚的,而且是长远的。

1.5从文化自信的民间需求度来看

曾经一度,一句“丑陋的中国人”颇为流行。之所以流行,似乎是因为击中了几千年来中国人人性的软肋,掘出了民族性中耻于言表的东西。一时间被视为石破天惊之语,成为一种时尚的表达。而认识度不够的人会在某些错误误导之下认为“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每到西方节日,满街庆典,反观我们的春节,有一种莫名的落寞感;充斥眼球霸占电视的日本动漫,国人争相抢购的美国大片电影票以及深入到每家每户的韩剧日剧,现在基本上连六十岁的阿姨们都会说一句么么哒,而我们的国产剧,国产电影有段时间兼职无人问津;每到黄金周,新闻总会爆出我国旅客在国外“买!买!买!”甚至人在日本买了一??集装箱回来,难道真的是外国货质优?并不是,这些仅仅是外国的文化输出做的比我们好,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文化自信,而我国民众现在陷入了“文化焦虑”,也就是对本民族的文化不自信,这一点,表露除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民间需求是十分迫切的。

2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

我们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给出答案:“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从总书记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从三个层面来论述我们何以能文化自信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蕴,或者说,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这三个层面。

2.1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之“根”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5000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罗素也曾经感慨过,中华文明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文化是其中的一块瑰宝,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印证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我们的文明具有:

2.1.1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

2.1.2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

“天人合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等,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

所有这些,蕴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取向,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薪火相传、不断强盛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它构成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根”。

2.2革命文化――文化自信之“本”

中国革命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和民族独立需要培育和创造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革命文化包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比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遥想当年,无数热血青年历尽千辛万苦,克服种种困难,越过敌人重重封锁,奔赴圣地延安,支撑他们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革命文化,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形成与发展的直接来源,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基因。对于教育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对党的信心信念有重要作用,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有重要作用。

所以,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红色革命文化,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本”。

2.3先进文化――文化自信之“纲”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历史,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中的许许多多的闪光人物,像勤勤恳恳,鞠躬尽瘁的牛玉儒,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义兄弟,为群众奉献一生的杨善洲,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中国首位获诺贝尔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等,无论是民间的杰出人士,还是光彩耀人的明星,无论是睿智学者,还是党员干部。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的背后,透射着的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形成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先进文化。如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经过这些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和中国方案。这些,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所以,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文化自信的“纲”。

3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担当

在5月7日出台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就反复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坚持“两手抓、?墒侄家?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时至今日,令世界倍加关注的,已不仅仅是“经济的中国”,更是“文化的中国”。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在向国外迈出脚步,电影变形金刚中满满的中国元素、好莱坞大片《爱丽丝梦游仙境2》,女主角爱丽丝一身的“中国风”服饰,让影迷眼前为之一亮。再看看《琅琊榜》《芈月传》《无心法师》等国产剧在海外的热播,更是一如当年的青花瓷风靡欧洲,甚至于我们及其夫人每次造访外国或者回见外国友人,外国媒体都会对两人身着的中国元素大加赞赏。可以说,世界正在以更积极的态度认知“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大幅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和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因此,我们的国人就没有理由不自信。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其中的深刻之处,正在于指出了历史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无法割舍的血脉基因,更蕴含着破解各种难题的钥匙。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就成为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党员干部要运用科学社会主义践行文化自信就是要通过具体的践行中华文化,把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转化为真正有影响力的软实力,进而发挥文化的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应然责任。具体来说,关键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3.1以古鉴今,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

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曾经在他著作中说过:“把风水算命之书请下书架,把经典著作摆上案头,我们才能真正体味到辽阔高远的精神世界在哪里。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仅要读政治,还要读历史,读经典文学。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孝悌忠信,以文化人,中庸和谐的政治思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生态度;以清廉忠诚为荣、以贪腐奸佞为耻的价值坚守等等,均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折射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和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以古鉴今、修身立德,进而磨炼意志、奋发勇为、超越自我,这对于党员干部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固根守魂,在弘扬红色历史革命文化中保持政治本色

今年1月9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这里我认为最能体现坚定信念的就是我们的革命文化。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遭遇了千年不遇的浩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开始了救国救亡运动,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百日维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等,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苦难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表现出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气概。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注重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传承,只有铭记历史、固根守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下转第9页)(上接第7页)能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5)

2016年6月28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7月1日,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再一次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接连把“文化自信”作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彰显了我们党鲜明的文化立场,进一步凸显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趋成熟,不仅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也为我们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发展的深刻体认,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所具有的文化优势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创造力的坚定信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统一。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我们党逐步将这一基本观点转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认识。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次从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系统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并首次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者统一”到“三个自信”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着追求和执政自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把文化自信提到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的高度,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一科学判断清晰地指出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有机整体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也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重大突破。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列宁指出,在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度里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的。毛泽东同志指出:“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指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任何道路、理论、制度,都根植于特定的文化土壤,离开了文化的滋养,道路、理论、制度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提出的:“今天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探索找到的,深深植根于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牢牢立足于本国的国情。”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撑与心理基石,构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基因,也是一切自信的源泉和根基。在当代中国,能否建立文化自信,直接关系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只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地位,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坚持好、发展好。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6)

题目:阐述你对“四个自信”的认识

论述题(30分)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四个自信”的认识。

答:第一,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由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

为什么讲道路自信,我们这个道路是由近现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中国现在走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通过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的国情,历史就给大家证明这条路是行得通的,这就是道路自信。

第二,理论自信。我们讲的理论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实性的自信,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共产主义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认识的自信,即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

我们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老百姓走符合中国国情的路,无论是市场经济也好还是计划经济也好,只要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国家发展

,有利于老百姓福祉,就要坚持下去,前提是坚持共产党领导。

第三,要讲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7)

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那文化自信的含义是什么呢?百度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为什么我们在“三个自信”之外还需要“文化自信”?为何如此重视文化的作用?对此早已给出了答案。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民族要立起来,是需要有脊梁的,思想文化就是这根脊梁。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的,它既传承了历史留下来的精髓,也可以为当今的治国理政提供借鉴。也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文化自信所紧紧依靠的文化内容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于之前学者们对三大文化对文化自信的支撑作用的研究,笔者将仅从革命文化角度来阐述其为文化自信所产生的三点作用。那革命文化如何对文化自信产生作用,笔者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学者前辈们。

一、革命文化内容丰富,促进了文化自信内容的完整性

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产生、积累、总结,最后去粗取精所留下来的精华。韦朝烈在《坚定革命文化自信需要科学把握三个基本问题》当中把革命文化的科学内涵从其创造主体、结构属性、产生和形成的时空条件以及生成演进规律四个方面阐述了何为革命文化地科学内涵,见解细致独到。并把革命文化地基本精神概括为六大内容:胸怀理想、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团结一致、顾全大局以及实事求是。而笔者将要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分析革命文化地内容如何对文化自信产生作用。

(一)革命理论在改革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

文化的核心是理论。革命文化的核心是革命理论。革命理论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以为代表的革命领导人把中国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结合,形成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科学革命理论。长期实践证明,革命理论不仅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还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因此可以说,革命理论是文化自信当中革命文化的精髓,是被实践证实了的理论,是文化自信的饱满底气。

(二)革命理想与信念成为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定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者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也多次强调过:革命理想高于天。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形象的比喻,指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于共产党人的极端重要性。然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理想信念更是不可缺失的。革命理想与信念坚定了国家发展前进的方向,也为普通民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文化自信不能迷失方向、更不能缺失精神动力。

(三)革命伦理道德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正面发展

1938年8月,艾思奇在《共产主义与道德》中曾指出:真正的唯物论者在人类历史舞台上并不是道德堕落的角色,而且也不是破坏一切。他们本身常常就是进步的、高尚的道德模范。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并在心中树立了坚定的道德规范。即使在没饭吃、没衣穿、没床睡的艰难处境中,也不曾亵渎心中的道德戒条。在革命时期,共产党人高尚的品行道德为人所敬重,很多佳话也流传至今。然而,在如今不缺衣、不少食的年代,令人遗憾的是,道德风尚却走入歧途。但是,笔者相信,在如此纯洁美好的革命伦理道德的倡导与启发下,社会道德风尚终将归入正道。

二、革命文化在文化自信链中起承上启下作用

文化自信的三大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按时间起源来论,是诞生于而这中间的,因此在文化自信的内容链条上,革命文化所闪耀的光芒是不可遮蔽的。又可以按照内容的积淀形态来看,也是如此,革命文化相对于中华优秀文化,其文化形态是更接近当今中国发展的步调的,而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比之,又较为不那么易于接受。因此,总有人在持“抛弃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过时论”……诸如此类的观点。那么,革命文化从中协调之后,文化自信的内容更为一新,了;链条似乎也更为完善。

(一)革命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是革命文化产生的根基与力量源泉。不管是艰苦奋斗还是百折不挠,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从古至今,都被强调的是做人的品质要如松、如梅、如兰、如菊,然而归纳起来这些高尚植物所令人倾佩的何不是流血奉献的伟人们骨子里所流淌着的情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在“活起来”、“融进去”、“走出去”,随着这些年来的文化浸染,中国综合国力提升,文化影响深远,革命文化也随之一并开创了自己的一条道路。

(二)革命文化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影响下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从“年龄”来说,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辈”。因为革命文化产生与革命时期,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诞生于新中国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然而,不管怎样,革命文化也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并且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崇高革命理想的革命者,然后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革命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也不曾落伍,它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内容,坚定自我立场,焕发自我品格。革命文化并不会落后,因为它也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因素。

三、革命文化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让文化自信站得更稳

南昌航空大学首席教授李康平在《中国革命文化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一文中提到,“中国革命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它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吸取了丰厚的滋养,更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创新;其文化实践与创新过程,又是在自身的传承、弘扬与自觉升华中不断演进的过程。”

(一)革命文化是唯物论的产物

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充分证明,唯物主义的观点是正确认识世界的前提和出发点,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世界观。只有遵循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我们的认识才能合于客观外界对象,达到真理认识。不管是革命文化的创造者、引领者,还是升华者,他们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决定了革命文化是完全的唯物论的产物。革命文化是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经验总结,并且合乎于客观外界对象。

(二)革命文化以辩证法的眼光看世界

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实事求是的理论观点和思维方法。在革命文化的形成发展中,人们总是能够从客观事实出发去总结积累。因此,革命文化的辩证性是毋庸置疑的。就其对于革命精神的去伪存真和去粗取精就可以看出,革命文化是革命实践的经验,是革命历程积累下来的精华。学者们也一再对于同志的各种理论进行辩证法的研究,从此可以看出,革命文化当中辩证眼光是既在的,不可否认的。

(三)革命文化是实践的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自实践又能指导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理论也在不断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与实践统一性质的必然表现和结果。革命文化是在实践中总结积累出来的,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起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作为指导思想,更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自身的内涵和底蕴。

四、结语

革命文化是中国文化领域中一块神圣而又饱含精华的领地。它既能开发出宝贵价值,还能孕育出更为灿烂的果实。它既能在百花齐放的文化环境中独树一帜、又能与各种璀璨文化交相辉映。

本文系P者短浅的眼光、粗鄙的手法分析了革命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坚实后盾的几点作用。不管从革命文化内容、革命文化的地位,还是革命文化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都对文化自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促进。在探析文化自信的背后,革命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样,革命文化的影响与意义不容忽略。革命文化必将为现实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提供有益指导和借鉴,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取得辉煌成果。

参考文献:

1.韦朝烈,《坚定革命文化自信需要科学把握三个基本问题》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8)

“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形成的国家共识,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是新时代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理论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人民性、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是坚定制度自信的依据;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党中央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谈谈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如何理解“四个自信”的:

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作为党员干部,更要在工作中带头树立“四个自信”,践行“四个自信”,体现“四个自信”。坚定道路自信,在工作实践中勇于开拓进取;坚定理论自信,在工作实践中做好思想引领;坚定制度自信,在工作实践中弘扬清风正气;坚定文化自信,在工作实践中提升素质修养。总之,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准确把握“四个自信”之内涵精髓,以“四个自信”鼓舞斗志,感染他人,昂扬士气,进而开创工作新局面。

3、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不足: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9)

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学习态度上没有根本转变,没有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很多时候是为了应对检查,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思想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具体工作的指导意义;对于政治理论学习较浅,缺乏对政治理论思想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自主学习和系统学习不够。由于日常工作比较忙,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少,当然主要还是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学习方式上仍然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和“强国APP”软件进行学习。虽然日常学习得到了保证,但学习是碎片化的,学到的理论知识很难有效整合,难以达到要求的学习效果。

(二)树立“四个意识”方面。多年从事组织工作,使我政治信念、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明确。能够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但 “看齐意识”需进一步提升。虽然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能够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但在一些小的问题上与党的要求还有差距,比如对一些人讲的“政治段子”,不能当面提出批评意见,有时仅一笑而过。

(三)坚定“四个自信”方面。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这是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但是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不深,接触不足,文化自豪感不强,文化自信不足。

(四)履职践诺、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方面。能够按照要求,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把干部培训、领导干部档案管理等工作抓实抓细。在日常工作量大,上报的材料时间紧任务重时,或是在落实档案整改要求,有同志不理解不配合时,难免会有急躁情绪。

二、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对自身要求。切实转变学习态度,摒弃重业务轻学习的传统的观念,把政策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开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精神,不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强化业务政策学习,进一步提高运用政策指导实践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10)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全国人民追梦圆梦的伟大征程中,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困难与挫折,必须凝聚起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始终满怀信心、高昂斗志,为顺利实现中国梦奋力前行。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造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航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梦是否实现。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打造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航母。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指南。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精神指南。首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目标,推动全党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引导党员干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其次,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人民。大力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让人民群众掌握科学理论,推动工作。第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同时,依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新变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

坚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旗帜。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道路自信,就要理直气壮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称之为中国道路,并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这条正确途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增强理论自信,就要理直气壮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称之为中国理论,并坚持中国理论这个实践证明的正确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指导追梦圆梦的伟大实践,决不能把其它脱离中国实际、不符合国情的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增强制度自信,就要理直气壮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称之为中国制度,并坚持把这个中国制度作为根本制度保障,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坚持以中国精神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脊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要在全国各族人民中持续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一是广泛开展民族精神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实现中国梦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二是广泛开展时代精神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三是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标杆。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务必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精神标杆,引导全社会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一是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二是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坚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在评行风的同时也评主管部门。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逐步铲除滋生不良政风、行风的土壤和条件。三是大力加强诚信建设。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政务诚信为基石,以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重点,以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为支撑,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保障,加快建立我国现代社会诚信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共筑实现中国梦的美好精神家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精神家园。

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中华儿女精神寄托的根基所在,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党和国家需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一是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二是加强文化典籍保护普及。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大众化、现代化,既要让人们熟悉典籍原文,又要通过现代语言阐释,扫除人们阅读障碍,让人们学习运用典籍并用以励志、进业、修德。三是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重,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实现中国梦的精神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并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首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生动展示我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把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创作生产全过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五四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学习借鉴国外文化创新有益成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增强文化产品时代感和吸引力。其次,激发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让各领域文艺工作者都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第三,实施文艺精品战略。组织好“五个一工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学艺术作品扶持工程、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文艺精品。扶持代表国家水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优秀艺术品种,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鼓励一切有利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文艺创作,抵制低俗之风。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构建实现中国梦的网上精神家园。网络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服务人民群众的文化。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应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坚持重在建设,立足加快发展,积极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是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精心组织网上正面宣传,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加强对网上各种思潮、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阐释与引导,以化解思想困惑,凝聚精神力量。二是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实施网络文化精品战略,增强网络文化原创能力,鼓励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打造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网络文化品牌,以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占据网上主导地位。三是加强网络管理。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依法惩处传播有害信息行为,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三、坚定理想信念,夯实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全体共产党人必须时刻保持昂扬斗志、精神振奋,一刻也不能懈怠。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篇(11)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共产党人要想坚守自己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正如所指出的:“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是其它力量所不能够代替的。”它支配着一个人的思想与行动,使人产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和顽强拼搏的决心。共产党人有了这样的理想,就是有了立身之本,就有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就能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终身。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一个人一生所追求的既定目标、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发人的热情,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的斗志,因此,坚定理想信念,对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坚定而正确的理想信念就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子,支配着共产党人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等于没有了主心骨,就没有对事业和生活的执着追求、奋斗进取的精神动力,只有树立起远大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才会有远大的目标与奋斗方向,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献身精神。共产主义理想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合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共产党员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有了奋斗的力量与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相互碰撞,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共产党人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力量,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二)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精神支柱。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像一盏指路明灯,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对共产党人来说,有了坚定而正确的理想信念,就等于有了坚强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有了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邓小平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在生死考验面前威武不屈、英勇无惧,靠的就是那种对革命前途充满无限的希望和信心。和平建设时期,多少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靠的也是那种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之激励。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在于我们共产党人,有着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实践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灵魂,也是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精神支柱。

(三)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拒腐防变的锐利武器。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崇高的信仰和目标。正如所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换言之,共产党人要经受住各种考验,抵挡住各种诱惑,就必须具有坚定而正确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会有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辨别力,才会在政治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立场的坚定,才能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经受住大风大浪的冲击和“糖衣炮弹”的侵蚀,拒腐防变;如果背弃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政治信念淡薄、政治嗅觉迟钝、政治立场动摇,就会失去灵魂、失去精神支柱,就会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甚至腐败变质。我们党的光辉历史表明,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是共产党人的力量之源、成事之基,更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防“病”之要。

(四)坚定理想信念是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使命,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也是党的事业永葆活力与生机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90多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个由先进文化催生政党精神,政党精神支撑先进政党,不断使党的事业得到全面推进的过程。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培育成的种种伟大精神,都展示出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强大的人格魅力,对推动党的伟大事业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十我们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任务,前景是美好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要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更需要全体人民始终胸怀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理想与信念。

二、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主要挑战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的自身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形势的变化使社会出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也因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冲击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当今世界,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文化意识领域也呈现出交错复杂的新态势,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社会思潮、精神力量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特别是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使人类的一切交往变得更加方便,但另一方面,也加速了西方腐朽思想与强势文化对我国的侵蚀与渗透,一些错误的、落后的、不健康的思想文化大量渗入中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价值观念。西方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利用他们在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优势,通过国际互联网、多媒体等各种现代传播渠道,大量地、巧妙地宣扬西方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鼓吹私有化和资产阶级自由民主,诋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歪曲和丑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使得一些共产党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感到迷茫和疑惑,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发生动摇,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开始悲观、怀疑,甚至认为共产主义是海市蜃楼。这对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造成很大的影响与冲击。

(二)国内环境的重大发展影响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给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影响着当代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市场经济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多样化的个体利益需求与实现共同理想的集体利益需求相背离,表现为缺乏服务精神、奉献精神以及责任感弱化等,一些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部分党员甚至背弃自己该有的理想信念,转而寻求一种更为现实的、世俗化的信条,并最终导致理想信念的异化。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所衍生的某些消极因素,促进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唯利是图、物质至上的蔓延,一些党员干部把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转变为对金钱的追求,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实惠不讲理想,为实现自己的某个利益,不择手段、,以至于违法乱纪。

(三)党自身建设的不足对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形成挑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党的队伍在壮大,党员数量在增加,但党员质量并没有得到真正保证。过去大多数党员是搞革命出身、久经考验,政治立场坚定,现在近74%的党员是改革开放以后加进来的,大多数党员文化程度较高,但相对来讲所经受的实践锻炼与党性锻炼不够,经受严峻环境下的风险考验和困难挑战也不多,很容易受到其成长时期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同时,一些党员忽视理论学习,尤其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一些共产党人之所以没有很好地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一理论武器,没有了科学理论的武装,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和方向,不能分清是非,无法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困到与挫折,甚至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就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坚信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基本途径

坚定理想信念,是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灵魂工程,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永恒课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最要的是坚守共产党人的思想品质、理论素养、党性修养、道德情操等。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共产党人的思想素质。思想建设的出发点和实质,就是要使共产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共产党人先进模范作用,自觉规范,自我约束,保证党员从思想上入党。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共产党人,只有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会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增强判断是非的能力,才能认识和把握各种复杂的矛盾与问题,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与侵蚀。二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一面伟大的旗帜,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共同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对共产党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意识,形成团结一致的凝聚力。三是加强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它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通过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使我们的党员懂得,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来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的,这是我们国家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共产党人的理论素养。一个人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这个人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坚定的理想信念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强调:“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共产党人要想走在时代的前列,只有通过理论学习,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党性观念,自觉与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二是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同时广泛地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知识,并把这方面的学习同加深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三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共产党人要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把求知与实践,学习与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统一中锤炼共产党人坚强的党性。

(三)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石,加强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最核心的就是要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公仆意识,保持公仆本色,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积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要做到勤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尺度,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决克服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二要做到恪尽职守,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任务面前敢于承当,困难面前敢于进取,用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持续的奋斗,创造出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业绩。三要做到清正廉洁,秉公办事,不,不,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怀着公心使用手中的权力,保证权力的行驶不偏离正确的轨道,自觉接受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四)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筑牢拒腐防变的重要防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想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自己的精神追求,就必须培养自身的道德观念,把道德建设作为基础抓好。一是要抓好政绩观教育,要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喊脱离实际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踏踏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与决策落到实处。二是要抓好权力观教育,要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深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于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只能用于为人民谋福祉,绝不能利用权力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私利。三是要抓好群众观教育,要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四是要抓好诚信教育,要教育我们的干部诚实守信,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遵守党纪国法,公道正派、求真务实,诚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资料: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甄小英.怎样进行党性修养与党性分析[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4]刘建军.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儿点理论思考.教学与研究[J].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