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汽车驾驶员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7:03

汽车驾驶员论文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私家车数目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汽车作为自己的出行工具,汽车驾驶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技能。目前,部分高校开设了汽车专业,汽车驾驶逐渐成为必须教学课程之一。规范合格的汽车驾驶专业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并对社会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注重对汽车驾驶专业的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驾驶者的人身安全及生命财产安全。

一我国汽车驾驶专业教学现状

(一)安全驾驶规范制度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已具备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就针对驾驶专业来说,合理完善的安全驾驶规范制度还未健全。因为没有配套的法律法规,导致我国的汽车驾驶专业教学无据可依,很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产生,对我国汽车驾驶专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完善合理的安全驾驶管理规范保障汽车驾驶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可对我国目前的汽车驾驶专业形成良好的指引作用,使得学生的安全驾驶意识不断增强,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安全指数。如今的大部分汽车驾驶专业教学盲目追求速度,以学生能够驾驶汽车为最终目地,忽略了向学生传达安全驾驶法规的重要性,其实这也是我国汽车安全驾驶行为规范不够完善、推广力度不足的直观体现。

(二)汽车驾驶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汽车驾驶专业教学中,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员的驾驶习惯。如果驾驶专业的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暴露出各种不良习惯,学生由于经验不足,以为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那这无疑会给不熟练汽车驾驶的学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国的汽车驾驶专业教师由于长期教学,很容易脱离社会实际,对实际驾驶了解不够深入,安全意识较为薄弱,这样就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教学,仅停留在教会学生汽车驾驶的基础层面,这种缺乏安全意识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对驾驶人才需求的。

二汽车驾驶专业教学方法探究

(一)提高学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汽车驾驶专业的教学过程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人与车、车与路况、人与路况之间的关系,因此必须要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认真向学生灌输安全驾驶是第一原则的思想。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还要注重学生基本安全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是汽车驾驶专业的第一教学目标;其次,对于一个合格的驾驶员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驾驶技术有多么优秀,而是驾驶员的驾驶态度决定驾驶员与其他人的行车安全,因此,在汽车驾驶专业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在汽车驾驶方面的思想觉悟。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所教的知识可能会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驾驶技术,而学校对他们进行地思想政治教育则能够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安全驾驶的了解,教师有义务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安全驾驶方法教学,安全意识能够让学生约束自己不去触犯交通规则,掌握安全驾驶的方法才是保证学生生命安全的实际措施,意识与实际方法相结合才能够使得学生对汽车驾驶方面的知识了解地更为透彻。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由于汽车驾驶专业的学生并不是通过同一种招生方式进入学校,有的学生可能是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进入学校,有的学生则是通过全国高等院校统一考试进入汽车驾驶专业进行学习,所以每个学生的实际教育经历也存在着不同。在进行汽车驾驶专业的教学活动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汽车驾驶教学计划,只有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跟上学习进度,班级内才不会出现汽车驾驶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此外,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性格特征不同将会导致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也需要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参考因素。因此,在进行汽车驾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受教育经历、性格特征等基本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并且要随着教学时间的不断增加,加深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只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汽车驾驶专业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汽车驾驶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专业理论知识占的比重不是特别大,汽车驾驶专业的理论知识只是作为指导实践的工具。因此,汽车驾驶专业的教学方法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首先,在课堂上要有目的地增加真实的汽车驾驶过程演示,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演示的汽车驾驶过程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其次,汽车驾驶专业的教学方法应该增加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给予学生亲身体验汽车驾驶的机会,结合课堂上曾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汽车驾驶能力。只有将汽车驾驶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保证学生不是在僵化死板地学习驾驶知识,才能使学生真正地了解汽车驾驶方面的知识。

三汽车驾驶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汽车驾驶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指的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以及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把汽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与汽车驾驶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结合,通过落实教学过程的每个教学环节达到汽车驾驶技能培训与理论培训的教学目标。结合上文中的汽车驾驶教学方法,一体化的汽车驾驶教学模式将会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汽车驾驶一体化教学模式由教师根据实际需求指定专门的教学内容、培训方法以及特长设定,将教学实际与教学理论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实际驾驶操作中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有效吸收。

(一)车辆构造与驾驶教学一体化

汽车结构构造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普通学生来讲难于理解、不易掌握,但汽车驾驶专业的学生在车辆构造方面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当汽车部件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减少车辆出行。在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实体车辆为中心,通过车辆构件的拆除以及基本构件的理论讲解,让汽车驾驶专业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汽车结构,并对发动机及底盘进行深入学习,弄清楚汽车发动机的发动原理、动力传向以及车辆制动状态等。当驾驶汽车时可通过车辆构建各部分的声音判断车况,为安全驾驶打好基础。

(二)车辆使用常识与驾驶教学一体化

在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一味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导致学生只知如何进行操作,却不知其中的所以然。这样的被动式教学无疑会延长学生的驾驶培训周期,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在汽车驾驶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进行学生汽车驾驶技能教学时积极向学生讲解各种操作使用的原理,而不是让学生在汽车驾驶过程中套用“公式”。例如在起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讲解我们采用离合器半联动的基本操作原理,这样对车辆使用常识进行正确的解释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而促进学生快速掌握汽车稳定起步的基本技能;在进行换挡操作教学时,向学生讲解汽车齿轮传动转换原理,告诉学生车速与档位匹配的必要性,而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记住每个档位对应的速度区间。这种将汽车操作常识与驾驶操作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方式,将在汽车驾驶专业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驾考项目与驾驶教学一体化

在汽车驾驶培训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教学效果进行考察,一些教师为了盲目追求教学成效只针对考试项目进行重点教导,忽略了对学生其他动作的配套教导。学生虽可顺利完成考核要求,但在考核结束后仍有较多学生不敢驾驶汽车上路现象的产生,对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倒车入库”是汽车驾驶的一张基本技能,大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对学员进行讲解时仅告诉学生在某个确定的点进行的相应操作。教学及考核时的车库形式较为单一,倘若教师可将不同车库的具体操作及基本思路进行讲解,便可避免学生在汽车驾驶学习中刻板、形式化思维的产生,提高学生的驾驶自信心,避免遇到不同车库使慌乱心理的产生。这种汽车驾驶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有效培养学生在今后遇到的道路状况时的灵活应变能力。

四结语

汽车驾驶专业的教学效果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息息相关。为了切实保障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加强对我国汽车驾驶专业的教学。在进行汽车驾驶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结合道路实况要求学生灵活应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汽车驾驶专业教学方法及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有效提升汽车驾驶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周斌 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波.汽车驾驶课“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特点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38.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U471

随着科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许多高科技的产品不断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代步工具越来越先进,汽车在我国几乎已经很普遍。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带来了许多的好处,也同时带来了很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汽车需要耗费的油量也在不断的加大,给能源的损耗带来巨大的压力,汽车尾气的排放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许多的国家都提出了相应的举措,来改变这一现状。汽车驾驶节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我国节能减排的举措有促进的作用,对我国环境的改善大有帮助。

一、影响汽车耗油量的原因

(一)驾驶技术

驾驶技术也是影响耗油量的一个原因,只是很少被人注意,在驾驶的过程中,做到节油的驾驶员很少。第一,驾驶汽车时目光短浅,措施不当;第二,急加速、急停车多次并且见空挡就抢;第三,由于路况复杂,手忙脚乱,导致加挡后忘记抵挡高速行驶。第四,不良的驾驶习惯也会增加汽车的耗油[1]。

(二)汽车本身的设计

汽车的本身设计也会影响汽车在驾驶时的耗油量,包括汽车的外部设计和内部系统,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车身的设计;二是发动机的设计;三是车身的重量是否较轻。

(三)汽车的保养

汽车好的保养技术,也可以使汽车在驾驶时减少油的排放量,及时对汽车油箱的油进行检查,当机油到达一定的里程就需要更换,在发动机点火的时候要符合相关的要求,不能出现不正常的燃烧,同时还要防止发动机积炭等情况。

(四)路况的影响

道路的实际状况也会影响汽车驾驶时的耗油量,比如堵车的情况下,汽车会频繁的起步、停下,在这种时候,不能汽车驾驶的耗油量大,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二、汽车在驾驶时节油的相关措施

(一)增强节油的主观意识

驾驶员有主观意识上的节油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不少的耗油量,大量数据表明,驾驶方式的不同,耗油量的差距在30-50%。汽车的耗油量除了汽车的车型不同,车身的自身原因,驾驶方式也会影响汽车的耗油量,不同的驾驶人,燃油的消耗量也是不相同的。在驾驶汽车的时候,驾驶员要有节能减排的思想,良好的节油心态和主动节油的意识,不仅能够节省经济开支,还能减少对能源的浪费,同时又能为保护环境做出自身的贡献。

(二)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

1及早出门

大量的数据表明,在上班拥挤的时段,驾驶员心情烦躁,频繁的加速以及停车,这样的驾驶方式,耗油特别大。在这种情况下,开车的驾驶员,可以提早出门,把上下班高峰时段错过,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提早做准备。早计划,早安排,保证驾驶的足够时间,这样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不会因为道路拥挤而心情烦躁,影响驾驶的心情,在情绪上比较稳定。真正做到安全驾驶,不超车。这种驾驶习惯不仅能够保障汽车减少的耗油量,又能体现驾驶员的高素质。

2规划好路线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我们要求员工要做好工作的划和规划,在驾驶的过程中,也需要提前做好规划,查好相关的驾驶路线,以免走错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提前的计划当中,可以找出驾驶的最短路线,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减少汽车的耗油量。

3按规定的路线行驶

驾驶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尽量走直道,不要突然变道,这样不仅会造成驾驶的安全隐患,还会更加的费油。在驾驶的过程中尽量走直道,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节省汽车的油量。

4早晚加油

由于油的密度较低,应该在气温比较低的时候加油,这样在早晚加油,会使油量只能更多,在加油的时候使用黏度较低的发动机加油,既省力又可以多省油[2]。

(三)驾驶汽车的一些经验

1对汽车定期做保养

许多的驾驶员都表示,汽车的任何不正常的状况都会影响汽车的耗用量,使汽车的耗油来量增加。汽车的发动机是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动机的良好是保证节油的最基本的要求。首先,要对汽车做定期的检查和保养,确保发动机的完好,及时更换机油,保持汽车良好的状态。其次,定期的对油路进行清洗,保持油路畅通,对油箱要特别注意保持清洁,一般是两到三年清洁一次以免影响的清洁。第三,对火花塞要行驶三到五公里更换一次,保证点火的效果。第四,空气滤清器要定期的清洗,保证发动机的畅通,保证燃烧的效能。第五,四个轮胎要定期的定位,检查轮胎气压是否正常,轮胎气压要在厂商规定的正常要求下的上限,如果轮胎气压低于正常范围内,油量会增加5%,轮胎的气压应该保持在正常合适的水平。轮胎气压正常能够保证汽车在驾驶时的安全,同时又能节省汽车的耗油量,保证燃油的经济性,还能保持车身的美观性。对汽车做定期的保养是非常重要的,有些驾驶员没有定期保养的观念,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经济效益[3]。

2在驾驶的过程中合理用挡

汽车在驾驶的过程中,大量的踩油门,会增加油量的排放,在行车中要避免使劲的踩油门,踩油门时要轻而缓慢,换挡时要快而及时,尽量在驾驶中不要猛踩油门,急刹车,换挡要根据驾驶的情况合理换挡。

3安全稳速行驶

在驾驶的实践中表明,稳速行驶是最省油量的,在驾驶的过程中尽量不要猛加油、突然刹车。

4暖车和空转时间不宜过长

在发动汽车的时候,一般需要暖车,但暖车的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具体要多长时间要根据本车的维修使用手册来定。发动机空转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实践证明空转三分钟的耗油量相当于汽车行驶1公里。

结语

汽车驾驶的节油措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驾驶员在驾车的时候注意各种节油的细节,在驾驶技术上、汽车的保养、驾驶的习惯上都要特别的注意。汽车的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是一蹴而就的。驾驶员要从自身做起,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从小的驾驶细节注意起来,不要忽略节油的小细节,就像本文所述的举措一样,从各方面的小问题开始注意,在驾驶的过程中做到减少汽车的耗油量。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U463.8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037-01

1 前言

汽车驾驶是一项考验脑力和体力的劳动。在汽车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不但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来保持汽车的正常运转和行驶,同时还需要保持足够清醒的头脑和集中的注意力,以应对驾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下,神经系统高度紧张,身体姿势长期保持,驾驶员很容易产生一定的疲劳感,从而造成疲劳驾驶。在疲劳驾驶状态下,驾驶员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意志也会被削弱,反应速度随之减慢,对外界信息的接收能力下降。这种情况下,驾驶员极易产生操作上的失误,导致交通事故的l生。

2 汽车座椅的人体工程学分析

2.1 人体坐姿生理特性

不理想的坐姿,会形成驾驶员不合理的脊柱形态,在这种状态下长期驾驶,容易造成腰椎负荷和肌肉负荷的加大,从而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感。探索研究合适的座椅结构并进行尺寸设计,能使驾驶员保持合理的脊柱形态,有效缓解疲劳感。

驾驶员处于坐姿状态下,其身体重量所产生的压力由坐垫和靠背分担。如果体压分布不合理,集中对肩胛骨和腰椎部位施以压力,就会导致驾驶员背部不适,同样会产生较大的疲劳感。

2.2 环境分析

外界振动会对驾驶员产生较大影响。振动所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局部的生物动力学反应、生理反应以及人体机能的减退等,这对于驾驶员而言是非常严重的。如果外界所产生的振动接近器官的共振频率,振幅就会迅速增大,此时驾驶员自身的器官生理反应将会达到最大,极易出现视觉作业效率下降和动作准确度下降等现象。

此外,温湿度也会对驾驶员疲劳感造成一定影响。人体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时,会感受到不适,具体表现为四肢乏力、精力不集中等。在驾驶过程中,如果座椅无法提供舒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那么人体同样会产生不适感,从而加剧疲劳。

3 汽车座椅抗疲劳及安全性设计的思路及方法

3.1 结构参数

汽车座椅的结构参数,需要从振动、坐姿、操作舒适度等几个方面分析:首先,汽车座椅尺寸,决定了驾驶员的坐姿和操作舒适度。汽车座椅的尺寸设计参数主要包括椅面高度、宽度、深度等。椅面的高度定义为椅面前缘到驾驶员踵点的垂直距离。从驾驶员的驾驶姿势来看,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座椅角度对腿部肌肉的影响。在座椅宽度方面,一般认为在车内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座椅应该越宽越好,这样更有利于驾驶员调整和变换姿势。椅面深度,是指椅面前缘到靠背前面的水平距离。座椅深度决定了人体腰部所受到的靠背支撑度,以及腿部的弯曲舒适度。靠背高度和宽度,与驾驶员的坐姿肩高和肩宽有关。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驾驶员的个体差异,并尽量采取高靠背的设计。

3.2 座椅静态舒适性设计

座椅静态舒适性设计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座椅的结构和尺寸与其功用有关;(2)座椅的尺寸必须参照人体测量学数据;(3)座椅可适当调节,以满足驾驶坐姿的调整;(4)座椅所应用的材料应该满足人体舒适度需求;(5)座椅的位置在座椅要和周围环境匹配。在座椅的静态舒适性设计中,应进行生物坐姿力学分析,研究表明,坐姿时将臀部稍离靠背往前移,使上体向后微微倾斜是最为舒适的姿势。同时,躯体的大腿、小腿和脚掌也应保持一定的角度。与此同时,座椅的静态舒适性设计还应考虑驾驶者的心理空间感,一般来说,驾驶者希望有较大的空间感,狭窄的空间会使驾驶者产生回避反应,加快心理疲劳,故通常座椅空间要大于操作空间。最后,座椅的静态舒适性设计还要考虑温湿度、材质。例如使用透气性较好的材料,增强座椅透气性;使用主动通风式座椅,消除驾驶者产生的热量,减轻驾驶疲劳。

3.3 动态舒适性设计

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主要受到横向、纵向及垂直方向的振动力,这些振动通过座椅传递给驾驶员,引起其全身性振动,因此,汽车座椅的动态舒适性设计必须减轻驾驶者受到的振动。在设计中,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降低座椅共振频率,尤其是降低对人体影响最大的高频区;(2)降低共振的传递率,主要是弹簧以下的共振,以及来自靠背的振动;(3)将路面―轮胎、悬架、座椅―驾驶者看作一个整体力学系统,在协调各方的情况下使驾驶员不易感受到疲劳。最后,汽车座椅要与汽车其他减振系统相匹配,使驾驶员处于最合适的减振环境中,从而减少驾驶员的疲劳感。

3.4 安全性设计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在行驶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那么汽车座椅就是保障其安全的重要部分。那么在汽车座椅的安全性设计中就要参考以下原则,那么首先就要选择具有足够强度的骨架材料,这样在汽车发生车祸的过程中车上的乘客所受到的伤害就会降低到最小。另外车内分为前后两排座椅,在车祸产生的撞击中座椅可能会产生移位或者断裂变形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就会使得车上的人员受到较大的安全性危害。那么在汽车座椅安全性设计的过程中就要能够确保座椅的造型结构较难发生位移,并且座椅的使用寿命较长,不会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就产生结构上的变形以及材料上的损坏。

3.5 功能性以及人文性设计

虽然汽车座椅设计中舒适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其功能性以及人文性也是非常关键的,良好的汽车座椅设计不仅能够保障舒适性以及安全性,而且还能够满足功能性以及人文性。汽车座椅功能性设计主要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汽车座椅功能性设计就是在座椅上添加其他功能,例如在座椅设计中增加坐垫加热装置,避免车上人员在冬季感觉到坐垫寒冷,或者增加座椅宽度的调节,或者是为特殊人群设计相应的座椅。使得其能够在乘坐中感觉到舒适。汽车座椅的人文性设计就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通常而言档次价格较高的汽车在座椅设计中其造型更加美观,这是对于高层次人员进行设计的,那么对于中低端客户也可以设计相应的造型来满足其需求。

4 结束语

汽车座椅的舒适性是关系到驾驶员驾驶体验的关键因素,也是汽车产品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重要方面,在设计中,设计者要熟练应用人机工程学理论和生物力学理论,最大化地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提高设计水平,创造出更适合人类使用的汽车,将座椅的人机效能发挥到最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曹继忠.汽车座椅舒适性设计要求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7):59-59.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4)

交通事故的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据有关资料介绍,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研究,得出“某种气质类型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多”的结论,无疑这是一项有益的研究。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并不能决定何种性格类型的人可以从事汽车驾驶,何种性格类型的人不能从事汽车驾驶。因此,我们只能在汽车驾驶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学员安全性格的培养,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为此,笔者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学员交通安全性格培养问题作以研究和探讨。

1危及道路交通安全的驾驶员性格特征

心理研究结果显示,一个驾驶员的性格,对其驾驶行为起着主导作用,而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一般都与驾驶员的不良性格是紧密相关的。通过较长时间研究发现,具有下面这此性格的人,比较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⑴得过且过型。这种性格的驾驶员,在参加驾驶员培训过程中,往往表现为不虚心学习,不勤学苦练真功夫,专搞歪门邪道走关系。

⑵狂妄自大型。这种性格的驾驶员,情绪发生快而多变,习惯于油腔滑调,驾车中容易出现强行超车或争道抢行等危险动作。

⑶粗心大意型。这种性格的驾驶员,一般会出现处理情况粗心大意,顾前不顾后,理解问题不透彻,驾车时不能保证行车安全,驾驶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比较缓慢。

⑷意识淡薄型。这种性格的驾驶员,一般会经常性地出现闯红灯、弯道停车、随意变更车道等行为,给交通安全带来直接的隐患。

具有上述这些性格特征的驾驶员,一般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汽车驾驶的安全性,更加容易造成道路交通事故。

2在教学中培养学员安全性格的途径

2.1在理论学习阶段注重安全性格培养。

在汽车驾驶员培训过程中,理论教学培训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汽车驾驶培训机构必须加强理论教学,其中也就包括汽车驾驶员安全性格培养。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要让学员对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交通法规及安全常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系统学习和事故案例分析讲解,使学员懂得违章行车时造成的恶果。同时,还要让学员学习掌握油、电路故障的检查、调试及日常维护等常识性的知识,从而为上车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打好基础。

2.2在基础驾驶训练阶段注重安全性格培养。

基础驾驶训练是学员学习驾驶技术的入门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员正确的驾驶姿势和操作动作,通过反复训练,使学员养成一个正确驾驶操作的好习惯,也是培养学员安全意识的一个重要形成过程。在这个训练中,教练员应根据学员的不同个性培养适应驾驶职业的安全性格,消除危及安全的性格特征。

2.3在一般道路驾驶训练阶段注重安全性格培养。

一般道路驾驶训练是在人车较少的僻静道路上进行驾驶操作的综合训练。包括起步、停车、加速、减速、换档、转向、制动、靠边停车、信号灯的正确使用等方面的练习。这一阶段的安全行车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练员的正确指导,及时对学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尤其是在弯道、上下坡时要特别注意的安全行车问题和基本的操作要领,在平坦道路超车、会车时要注意的事项,不能盲目冒进,判断失误就会造成行车事故。因此说,在一般道路驾驶训练阶段加强学员安全行车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

2.4在复杂道路驾驶训练阶段注重安全性格培养。

复杂道路驾驶训练,是学员驾车在城市贯通路、盘山路、泥泞颠簸路面、雨雪冰滑路面等复杂路面及交通情况下的驾驶技术训练。训练中,要让学员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进行转弯、会车、超车、通过十字路口、进行公路掉头、避让行人等练习,同时对学员在驾驶训练中的违章行为及时制止和纠正,让学员明确遵章守法是安全行车的根本保证,从而培养学员养成一个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学员的安全行车意识。

2.5在高速公路驾驶训练中注重安全性格培养。

在高速公路上驾驶机动车辆,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驾驶技术及常规方法提出了挑战。因此,非常有必要改革传统的驾驶培训方法,为学员补上高速公路驾驶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驾驶训练课。目前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加强理论教学辅导,增加高速公路驾驶理论基础知识课,切实负责任地为学员上好这一课,强化并提高高速公路行车的相关知识;二是通过程控三维模拟驾驶器对学员进行高速公路驾驶技能的训练,提高学员在高速公路上处置情况的能力,使学员身临其境,很自然地进入“角色”,从而使学员掌握高速公路驾驶基本技能,学会正确分析、判断、处置情况的应变能力,为在高速公路上实际驾车奠定基础。

3学员安全性格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切实增强教员的安全性格培养意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随着人的成长历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人的性格是可塑的,而汽车驾驶员的安全性格同样也是可以培养的。因此,必须首先提高对培养学员安全性格的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把学员安全性格的培养贯穿于汽车驾驶员培训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

3.2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在汽车驾驶操作训练过程中,除了要按照学员的共性特点实施共性教学外,还要针对学员的个性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教员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并指出学员的性格弱点,及时加以引导学员在主观上进行调整,通过多次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学员良好的安全性格。

3.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从自身做起,努力与学员建立起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对学员要尊重,承认学员的个性差异,努力培养一个有纪律、讲文明、重视安全的学员。这对于完成教学计划也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5)

前言:随着有车族的群体不断的扩大,以及国家针对有照驾驶的检查和处罚力度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汽车驾驶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汽车驾驶培训机构的应运而生。汽车驾驶培训机构的管理水平、培训质量以及服务等级就成为其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和壮大的总要因素。而提高服务和培训的质量的关键,就是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所以,笔者通过本文探讨在新形势下的汽车驾驶培训机构,如何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和壮大。

1.驾校市场面临的挑战

(1)日益激烈的竞争。随着汽车驾驶培训市场中,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汽车驾驶培训机构,导致该行业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这一现象导致一些汽车驾驶培训机构采取缩减开支、增加员工工作量、降低员工收入等各种手段节流,却在无形中降低了管理水平。也有一些企业不顾自身培训力量,一味吸收受训学员,而导致教学和服务质量下降。采取这样的手段,虽然能让竞争压力在短时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对于汽车培训机构的长期发展却是饮鸩止渴。

(2)培训资源无法满足培训需求。由于汽车驾驶培训机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于汽车驾驶培训机构相关设施的高要求。首先,如果需要提高经济收益,就需要扩大招生规模。在扩大招生规模后,首先面对的就是用于培训的训练车的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只有保证有足够的用于培训和练习的汽车和教练人员,才能增加招生的数量。其次,就是用培训和练习汽车驾驶执照考试中理论考试部分的专用电脑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另外,就是对于教练人员的素质和教学以及沟通水平提出的要求。以及,对于管理和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综合素质等的要求。

2. 提高驾校市场竞争力的管理策略

2.1实施精细化管理

目前,大部分汽车驾驶培训学校的管理重点都放在了培训资源的增加和丰富,以及扩大受训学员的吸收及相关方面。而忽略了管理的重要性,对于汽车驾驶培训机构的管理都是粗放化的或者疲于应付的状态。实际,针对汽车驾驶培训机构实施精细化管理,虽然在管理成本上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对于风险防控、工作效率的提高、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受训学员得证通过率的提高都大有裨益。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即使再小的事情也有人负责,对与该汽车驾驶培训机构在受训学员心目中以及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十分有益。

2.2提升培训质量

作为培训机构中的一种,汽车驾驶培训机构与其它培训机构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其最大的共性就是培训质量,是所有培训机构安生立命的本钱。所以,提升培训质量,是汽车驾驶培训机构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保存并提升实力的关键。对于汽车驾驶培训机构培训质量的提高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①汽车驾驶培训教练的教学水平和服务意识;②汽车驾驶培训机构用于培训和练习的汽车必须保证质量和数量;③用于练习和模拟汽车驾驶执照考试中理论考试部分的电脑的数量,以及相关系统的支持;④提供充足的、便捷的汽车驾驶实操练习和理论考试练习的时间和课时;⑤保证有效的信息提供、查询等信息管理工作;⑥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

2.3提升服务质量

汽车驾驶培训机构技术培训机构中的一员,也是服务行业中的一类,因此提高服务质量也是提高汽车驾驶培训机构市场竞争力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提高服务质量的首要因素就是提高管理水平,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业务工作流程,用以保障服务态度和工作质量,并且制定相关激烈政策,激励员工积极主动的提供优质服务。其次,就是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水平。通过提高员工的层次和质量,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另外,通过电子设备和网络的应用,为学员提供便捷的查询、预约、咨询等各种服务也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方面。还可以通过改善培训环境,在受训期间提供休息室、吸烟区、用餐区等手段,提高服务质量。

2.4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口碑营销策略

打造品牌、树立口碑,对于汽车驾驶培训机构的长远发展,是十分必要而且关键的。现在,在汽车驾驶培训行业中,各机构从实力到服务,存在严重的良莠不齐的现象。为了考虑长远发展,有实力的、管理水平高且服务质量好的汽车驾驶培训机构就需要考虑长远发展的经营战略。通过提供优质的培训和服务,在受训学员群体中树立良好的口碑。所谓好口碑是最好的宣传,不但可以树立机构的良好的社会形象,对于扩大和吸收受训学员的范围和数量也是大有帮助的。其次,通打造自己的品牌,有助于品牌与口碑的有效结合,不但有助于汽车驾驶培训机构的发展壮大,更有助于汽车驾驶培训产业的成长和发展。

2.5加快设施建设、完善办学条件

对于汽车驾驶培训机构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避免淘汰,并不断成长和发展,加强培训机构的设施建设、完善办学条件,打造过硬的培训团队、创造优良的培训环境,是当下摆在汽车驾驶培训机构面前的挑战,也是将挑战转变成机遇的关键。另外,汽车驾驶培训机构的软硬件培训资源,要根据国家对于汽车驾驶执照考试以及管理出台的政策和措施,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

2.6健全考核制度、明确奖惩措施

汽车驾驶培训机构为了打造过硬的培训团队和高质量的服务团队,建立一套健全的、完善的人员管理考核和激励制度,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不仅有助于抵制和消灭目前汽车驾驶培训行业存在的不良现象,对于培训机构树立良好形象、打造优质品牌也大有裨益。

结束语:汽车驾驶培训机构是随着汽车和交通行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同时也是支持汽车及交通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提高汽车驾驶培训机构的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机遇和挑战,不但有助于驾校的发展,对于汽车和交通行业的发展也能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作者单位:秦皇岛市交通局运输管理处)

参考文献: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U4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针对驾驶证使用中常见几个问题的解答

1、是否有驾驶证就可以开车

对于这一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做具体分析,即使用失效的驾驶证(又称无有效驾驶证)驾驶机动车,属违法行为。“无有效驾驶证”是交通管理法规中的一个术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属无有效驾驶证行为:(1)未按规定参加驾驶员审验,或者审验不合格;(2)驾驶与驾驶证准驾车类不相符合的车辆。例如驾驶证上准驾轮式拖拉机,但实际却驾驶着大型货车,且未办理增驾手续;(3)驾驶证被车管部门扣留,其时问超过了暂扣凭证的有效期;(4)持军队或武警部队驾驶证驾驶地方车辆,持地方驾驶证驾驶军队或武警部队车辆; (5)持学习驾驶证或实习驾驶证在高速公路上驾车。针对以上行为,

2、汽车驾驶员可不可以以驾驶联合收割机

有人认为,汽车驾驶员完全可以驾驶联合收割机,依据是

3、驾驶证的有效期与审验期是不是一回事

第七条规定,正式驾驶证的有效期为六年。驾驶证的有效期标注在驾驶证正本的下方。有的驾驶员至今将驾驶证的有效期与审验期混为一谈.认为在有效期内可以不参加年度审验。

二我国汽车驾驶的现状

1、没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驾驶员适宜性检测体系

驾驶适应性是指有可能圆满完成驾驶任务所应有的素质。驾驶员的适应性,是由驾驶员的先天素质(生理心理状态)和后天训练构成的,二者即相互稳定又相互补充。当一名学员先天素质差得很远时,不论你采取何种方法、何种教育方式,事实证明将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即使能够通过资格考试,也不能改变其事故发生的倾向。这种观点已经被“事故倾向理论”所证实,即:以前不发生事故的驾驶员,以后也很少发生;而以前经常发生事故的驾驶员,其以后也经常发生。因此,加强适应性检测,对培训、对今后的事故预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练员队伍素质较低

从业人员迅速增多,目前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普遍不高,安全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幅度下降.企业管理,贵在以人为本。驾驶培训也一样,自始至终,教练员是主体、是巨大的影响源。他对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他的驾驶技术、言谈举止、思想观点、精神境界、道德品质,无不自觉与不自觉地对学员产生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练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质量的高低。

3、教学内容重实践轻理论

培训过程中,没有相关的安全驾驶知识理论教学环节,让学员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驾驶实践。培训过程中,过多的时间用于应付科目二的考试,学员实际驾驶技能训练时间短,导致获取驾驶证后,还需要一定时间的“陪练”。对驾驶学员应进行素质教育,培训内容应符合实际驾驶的需要,提高学员操作技能的同时,强调对学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驾驶技能的培养,使学员在完成学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独立安全地驾驶车辆。

4、不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率低。

当前汽车驾驶员培训,大都是按照传统的实车带教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效率低,油耗量大,车辆易损坏,训练周期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同时,占用运输车辆多,需用教练场地大。此外,教练员又多是以各自的经验进行教学,训练不规范,一个师傅一个样,从而影响训练质量。因此,急需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装备来改进现有的汽车驾驶员培训方式。

三、改善我国汽车驾驶现状的几点意见

1、提高教练员素质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教练员不仅是向学员传授驾驶技术的老师,还应是塑造学员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练员要在思想和行为方面成为学员的模范。首先应尊重和爱护学员,对他们耐心教育,启发引导,使他们在思想和技术上得以提高。同时,必须改变观念,转变思想,抛弃传统的落后的封建师徒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练员与驾驶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名驾驶员具备较高的驾驶技能之后就能完成所给予的驾驶任务。

2、推广汽车驾驶模拟器培训驾驶员是汽车驾驶培训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照国外先进培训经验,经过几年的实际试用,最引人注目的是开展驾驶模拟器教学,这种培训方法可以高效、直观、生动地传授安全驾驶知识,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也让学员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听和看,而是同授课人员大量的交流和互动过程。同时,可不受气候的限制,每名教练员可同时指导多名学员,可在室内对一些基本驾驶操作进行反复练习,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提高教练员的技术素质和教学指导能力

它包括驾驶操作技能和保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的维修调试技术。“打铁尚须自身硬”,想教好别人,自己必先有教人的本领。教练员只有如此,才能为学员提供更多的正确操作示范和训练时间。教育学认为,称职的教师应当善于运用精简扼要的语言和中肯的譬如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其次,教练员还应当具有了解学员训练情况和个性特点的洞察力。学员掌握了什么,没有掌握什么,掌握程度如何,以及每一位学员所遇到的困难等,教练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员的观察要付诸整个训练过程之中,而不应只局限于定期测试上。要通过观察,掌握每个学员的个性特征,以因材施教,达到训练目的。

参考文献: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7)

【关键词】

驾校;汽车驾驶员;驾照

随着轿车进入家庭的速度越来越快,由于驾驶不规范,违反交通规则而导致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再加上某些驾校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在给学员培训时不负责任,钻考试的空子等等,教出了很多“马路杀手”。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视驾校汽车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认真对待和解决。

1 驾校汽车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驾校质量参差不齐

从驾校的质量方面来说,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驾校质量参差不齐是我国汽车驾驶培训的主要的问题之一,驾校没有进行资格认定和规范引导,未经交通部门批准就私自设立报名点,教练员没有持有驾驶证驾校便让其进行教学,驾校教练车车数与实际操作教练人数比例达不到国家要求,驾校的车辆装备差,场地不符合要求,管理不规范、不科学,模拟驾驶器不够,担任从业资格证培训的车型不足,不顾教学质量,缩短学员的学习时间,巧立各种五花八门的名目向学员收费,如教练辛苦费,茶水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驾校的培训质量,甚至影响学员的学习质量。

1.2 教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低

某些驾校教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不够高,这也是驾校汽车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些驾校的教员虽然拥有丰富的驾驶实践经验,但是却缺乏教学理论经验,某些教员对理论教学的不重视,认为实践最重要,所以甚少教授学员理论知识,导致学员缺乏理论知识。有些教员则完全不理会教学大纲而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教学,或者采取“偷工减料”的教学方法,或者向学员索取烟酒,红包等等行为,这些行为对学员以后的驾驶技术有着深刻的负面影响,甚至会造成学员养成不良的驾驶习惯,对交通安全十分不利。

1.3 学员只求速度和价钱便宜

虽然目前市场上的驾校越来越多,但是收费和考试难度也越来越大,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学员一味地追求速度和价钱便宜,而不顾自身驾驶水平如何,只要快速拿到驾照即可的做法。这种做法即是对自己安全的不负责,也是对他人安全的不负责任。高额的学费加上考试期间的要花的伙食费、住宿费和驾校所收取的招待费等费用对每个人来说确实是一笔大开销。除此之外,时间上的花费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对本身有工作的学员来说,既要工作又要花时间到驾校学习,所以学员要求快速拿到驾照也是情有可原。但是这种只图拿到驾照而并不打算在驾校学到真本事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甚至还有学员向教练提出愿交全部学费或者多交费,但是不参加培训的要求。教员一定要坚决反对这种变相“买执照”的要求,但是实际情况是有些驾校为了经济利益,教员为了省时间,竟然同意了这种做法,导致一些学员即使拿到驾照,但驾驶技术不过关等严重后果。

2 对于以上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加以重视并解决

2.1 提高驾校质量

当前我国道路文通安全的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的公安文通警察部门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主管机关和执法单位,掌握着汽车驾驶员的培训、考试以及发证权,所以公安文通警察部门一定要严格界定好驾校的准入门槛,提高驾校汽车培训行业的经营标准,控制驾校的数量和质量,严格筛选出合格的让学员放心的驾校,其次交警部门还要从 “人·车·路”三个系统工程入手分析,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驾驶员,把改善和提高汽车驾驶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放在首要位置上,要经常检验驾校的教练车和考核教练员是否达到数量标准,是否符合有关技术的规定,加强有效的监督,严查驾校为经济效益而“偷工减料”的行为。同时,驾校也要严格遵照公安文通警察部门的要求进行对教员进行科学管理,保证教学车的数量和教学质量。

2.2 提高教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

教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低是我国驾校汽车培训的硬伤,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教导学生,使学生的各方面都能有优秀表现。所以驾校教员的质量决定着学员的质量和水平,必须提高教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学员才能在以后的实践中做到安全驾驶。例如,公安文通警察部门要不断对教员进行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员队伍素质,驾校要做到严格教学管理,各驾校必须要求教员按照交通部门制定的教学大纲对学员进行教学,教员要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平时必须做好教学记录,写教学日志,做好考勤记录,必须严格杜绝减时漏训现和私自收取红包,茶水费以及个别人员冒名顶替现象。

2.3 提高学员驾驶技能

随着私人轿车的增多,马路上的“二把刀” 也越来越多,我国由于交通事故而引起的伤亡人数逐年增多,许多人认为开车是件很简单的事,根本不用花时间去学习,这是一种思想上的误区,所以学员首先要从思想上的重视学习,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和便宜。其次,学员更是需要重视理论学习,有些学员只会开车但是不会看交通标志,不了解交通法规,这便是忽视理论学习的结果。在经过理论学习后,学员也要多学,多练,多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杜绝变相“买执照”的现象,才能做到安全驾驶,才能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据统计,在中国,每一分钟就有一个人因车祸而导致伤残,每五分钟就有一个人因为车祸而死亡,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又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总的说来,交通安全事关你我他,除了以上所说三点,相关部门也应该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整治违法驾校,并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人懂法知法,建立起良好的安全信念,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204-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进入家庭已经变为现实,汽车拥有量与道路的发展矛盾日夜突出,道路交通事故也广为社会关注,汽车驾驶学员人数积压较多,汽车驾驶培训质量和汽车驾驶技能教学效果也受到道路训练条件的制约而受到影响。一种既能提高汽车驾驶技能教学效果,又不受道路拥堵制约的教学手段,更能节能减排的汽车驾驶模拟器应运而生,并纳入汽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然而由于汽车驾驶模拟器自身的局限性、行业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和管理水平所限、新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矛盾、汽车驾驶培训机构的利益驱动等因素,导致汽车驾驶模拟器的技能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一、汽车驾驶模拟器在技能培训教学中的作用

汽车驾驶员培训的传统习惯是通过汽车驾驶实际训练来提高汽车驾驶学员的驾驶技术来达到能单独驾驶汽车的基本要求,而教学手段往往通过集体培训、以师带徒、道路训练的过程来实现。然而汽车驾驶训练在实际道路上进行,会更加引起道路交通的堵塞且安全教学比较突出,从道路上训练转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训练是时代的需要;由于过去的汽车结构和性能决定汽车驾驶培训的大部分时间放在换档等基础教学中,而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完善,汽车驾驶技能培训时间应该侧重于汽车驾驶基础操作的规范性和对道路上情况处理训练为重点,从而使汽车驾驶学员的驾驶技术到汽车驾驶操作技能的转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汽车驾驶技术向技能型转变,人们对汽车的认知度不断深入,技能训练周期也从二十周减至五周左右;受道路、天气等环境的影响,有些教学大纲规定的技能训练项目(特别是复杂、特殊情况训练受限)无法在实际道路训练中完成。因此,既能集中培训来减少训练成本、规范基础操作行为、达到汽车驾驶技能训练中节能减排的目的,又不受道路、天气等环境影响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训练内容,汽车驾驶模拟器教学的价值就显得其特定的位置,不同时代的模拟器的出现更显示了他在汽车驾驶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在科目一理论基础教学的同时,进行情景式汽车驾驶模拟器

基础动作训练,不仅能使学员掌握基础操作规范性、养成良好的规范操作意识、为安全意识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还能够解决因教练员素质差异性问题带来的汽车驾驶规范操作不统一性,更能提高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理论考试成绩;

2、汽车驾驶学员在有了一定的汽车驾驶规范操作基础后,在

科目二项目训练前再进行巩固性的汽车驾驶模拟器基础驾驶操作技能训练,既能减轻汽车驾驶教练员的工作强度,又能规范汽车驾驶学员的基础驾驶操作,更能收到技能训练的教学效果;

3、在科目三训练项目进行到后期时,再上汽车驾驶模拟器进行

特殊条件下(夜间、雨天、山区、高速公路等特殊气候和环境)的教学内容训练,有利于汽车驾驶员驾驶技能和科目三(文明驾驶)部分内容全面的掌握;通过滚动式的场景配合模拟器的教学,使汽车驾驶学员的科目三的训练项目有了感性和理性认识,在实际教学效果中作用明显;由于汽车驾驶模拟器教学在室内进行和无污染的训练方式,不仅实际教学的训练时间减少达到节能的作用,减少污染的排放,在实际教学的成本上也不断降低,符合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减少汽车驾驶技能训练成本,完成教学与考试大纲的教学内容,更能提高考试的合格率,全面提升学员的培训质量和素质。

二、汽车驾驶模拟器发展过程

汽车驾驶模拟器是在不断创新汽车驾驶技能教学手段中而形成的,经历过从最初以减轻教练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技能训练效果、减少训练时间为出发点,到现在以科技的手段来引领汽车驾驶培训教学工作的发展过程。

1、简单型模拟器的出现。由于汽车驾驶专业而限制,汽车驾驶学员在训练中浪费的时间较多,加上汽车驾驶的教练车处于基础操作训练占有整个培训近一半时间的实际情况,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离合器、加速档板和变速器操纵杆的配合(俗称三配合)训练的简单型模拟器诞生。但随着汽车同步器的不断发展,该模拟器随即退出汽车驾驶技能的训练行列。

2、情景式模拟器的推出。由于道路交通车流量的增加,各种情景的内容训练与安全教学(交通安全)、道路交通畅通的矛盾日益突出,在道路上完成所有的汽车驾驶技能训练项目不可能的情况下,情景式模拟器的研究和推出,逐渐代替传统的复杂道路、恶劣的天气、特殊环境等训练项目。但由于情景式模拟器与实际驾驶的效果存在差异,效果与价值不能真正体现,使用者不多的现象也就顺理成章。

3、规范、科学的模拟器逐一推出。由于汽车驾驶在道路上训练部分内容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以人为本、节能减排的科学理念指导下,夜间、雨天、山区、高速公路等特殊气候和环境的训练均可在汽车驾驶模拟器上训练,既可解决受条件限制无法训练的实际情况,更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教学大纲的规定的训练项目,提高汽车驾驶技能培训质量,更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在新制订的汽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就将部分内容列入为模拟器的教学内容,并规定了相应的课时,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还规定了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不同训练时段的教学内容和时间,汽车驾驶模拟器在新时代的教学体系中占有一般教学专业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影响汽车驾驶模拟器的技能教学效果因素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的出台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推广汽车驾驶模拟器的使用,2008年部分省(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使用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培训机构经济上的适当补贴,汽车驾驶培训机构(驾校)相继购置了不同类型的模拟器用于汽车驾驶员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有些省(市)行业管理部门还规定:使用模拟器可以替代实际教学时间每人三小时,不仅能顺利完成《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规定的汽车驾驶模拟器训练时间,又吸引了部分追求经济效益的驾校负责人,使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更看到了其价值存在性。但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汽车驾驶模拟器的技能培训教学效果。

1、汽车驾驶模拟器自身缺陷。首先没有倒车的感觉,无法完成倒车的项目训练;第二,科目二训练项目的情景没有(训练的关键),第三,全频三维的情景模拟器训练易头晕,效果不佳;第四没有与实车教学有机结合训练的一套很有效的教学方案;第五进行模拟教学后的经济价值不明显。

2、经济政策扶持和管理力度不够。首先教学大纲中规定只有三个小时的教学时间,要购买近5万元的模拟器成本预算与实际效果有差距;第二,行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培训机构的不使用与使用汽车驾驶模拟器的监管力度不够,可有可无的现象制约着进一步的发展;第三,由于相关监督部门监管力度不够,部分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为了减少训练成本,在汽车驾驶模拟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上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减少汽车驾驶模拟器的训练时间,达不到汽车驾驶模拟器的训练效果;第四,考试项目在模拟器中实现的法律依据不够明确。

3、对汽车驾驶模拟器教学的价值观有待改变。首先教练员的传统教学习惯很难改变;第二,经济价值不明显教练员对汽车驾驶模拟器教学的观念难改变,第三,汽车驾驶培训机构(驾校)的经济价值观与提倡节能减排的政策不一致性;

4、社会的认可度达不到要求。首先宣传力度不够;其次政策力度有待提高;第三学员的认可度存在差异;第四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第五行业管理的行政措施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当地物价部门和交通行业管理部门);第六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待于随形势发展慢慢地改变。

四、提高汽车驾驶模拟器的技能教学效果几点建议

1、应出台相应扶持的政策。现有的大纲规定、地方的财政补助、节能减排的力度还不够,还需在考试项目上的法定性(部分考试项目可以通过汽车驾驶模拟器来完成)、教学与考试大纲对汽车驾驶模拟器的训练课时增加总比例(八个汽车驾驶模拟器操作小时以上或占30%总课时)、行业管理部门加强在政策性法律依据的指导下检查等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

2、完善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实际教学功能。首先模拟器教学项目等能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第二,各厂家的技术联合,产出可信度高、社会能接受、真正有推广价值(经济效益)的品牌模拟器;第三,生产出不同阶段的教学模拟器,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第四,尽快与教学单位合作,制订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模块式模拟器教学方案,真正具有推广价值。

3、推广使用汽车驾驶模拟器的途径。首先,加强对使用与不使用汽车驾驶模拟器的监管力度,达到训练成本和教学质量的差异性,绝对不允许用上课的方式代替或不进行汽车驾驶模拟器技能训练来减少培训成本;第二,用政策来制约汽车驾驶模拟器的训练时间,行业管理部门要引导鼓励教学单位使用教学模拟器;第三,行业管理部门将模拟器的教学内容纳入教练员的培训内容,进一步改变教练员的传统教学模式,让教练员自觉接受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汽车驾驶培训教学质量;第四,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引起行业管理部门的重视、引起各培训机构的重视,更要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全社会的重视,正确地认识推广汽车驾驶模拟器教学的真正价值和作用。

(四)规范汽车驾驶模拟器市场。首先,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厂家要计算出产品成本,要与市场接轨;第二,汽车驾驶模拟器的技术要整合,真正生产出具有实际教学效果和经济价值、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产品;第三,相互不恶意竞争,形成良好的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符合市场和政策要求的产品提供给用户;第四,不断研究、不断实践,加强产品与教学单位的研究与合作,不断提升功能,逐步替代部分实际考试项目,真正达到汽车驾驶模拟器的技能教学效果,满足汽车驾驶技能培训的需要。

总之,汽车驾驶模拟器教学在汽车驾驶员培训过程中的作用随之会越来越大,被人们的认度可会越来越高,随着节能成排的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完善,行业管理部门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相关人员对模拟器教学的正确定位,汽车驾驶模拟器的技能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明显,达到完善汽车驾驶培训教学手段、提高培训教学质量、减少技能培训成本、符合节能减排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JT/T807-2011.汽车驾驶节能操作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 庄继德,庄蔚敏,叶福恒.低碳汽车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TH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050-01

引言:一个单位的汽车调度管理制度影响着整个单位的汽车使用效率,影响单位工作是否能有效展开,因此加强对汽车调度管理,完善调度管理制度非常必要,本文将探讨汽车调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笔者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汽车调度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

汽车调度管理中的首要原则就是科学性。汽车调度的管理者只有对整个车队有深刻的理解,把握各种不同车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各自的优缺点,全面的了解一个单位中整个车队的运行流程和运作规律,科学的进行整体和细节之处的了解,才能采取更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提高整个个车队的运行效率。比如管理员在汽车调度过程中就要注意不能一次将全部车辆调出,需要预留几辆车供紧急情况使用。

(二)制度性

管理员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循一个具体的制度,才能使管理过程脉络清晰,有条不紊,让具体行动有制度可以依靠,避免在日常调度管理中出现漏洞或者偏差,有效的防范违规的管理和不严谨之处。另外,这个制度性应该是两方面的人遵守,除去管理者之外,驾驶员在工作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相关的问题,可以两个驾驶员之间相互监督,完整的把握工作内容。

(三)灵活性

尽管我们在车辆调度中制定相关的制度,但是并不是说这个制度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实需要的调整,让制度能更好的为现实服务,而不能使现实被制度束缚。比如,在出现一些火灾或者地震等特殊情况时,就要采取特殊的行动最大的减少损失,而并不是固守制度,不懂的变通,造成现实中不必要的损失。

二、汽车调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式具有随意性

现实中,仍然有些单位对汽车调度管理不重视,没有采用汽车调度管理制度或者实行的汽车调度管理制度不完善不严谨,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员的管理态度松懈:对驾驶员的驾驶证是否通过正当渠道获得不予检查,对于一些驾驶员违规滞留车辆,到期不予归还的现象也视若罔闻,二是管理员的管理方式落后:缺乏对驾驶员的合理科学教育,一些驾驶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低下,采用不合理的调配方式,存在一个人负责几台车的情况,导致驾驶员任务繁重,甚至可能出现疲劳驾驶,最后出现事故[1]。

(二)汽车调度与现实供需情况不吻合

实行汽车调度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汽车的调度与现实的需要相吻合,这样才能使车辆的供应数量与现实需要数量相一致,最大限度的实现汽车的使用效率,进而使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但现实中,汽车调度管理制度并不能实现供需的均衡,不能满足现实中车辆的需求情况。影响供需不平衡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损耗,现行的汽车调度管理制度很难将汽车的损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或者不能及时让损耗车辆修复使其再次投入使用,阻碍了车辆的正常使用效率,造成了供需矛盾。

(三)责任意识不深刻

汽车调度管理制度一直很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家的责任意识不够,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管理员或者驾驶员,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单位领导对单位中汽车调度管理不重视,没有很好的做到监督其实施,做到赏罚分明。管理员方面则是没有将进行科学有效的汽车调度管理当成自己的目标努力去实践,而是存在混日子的态度,对很多小问题熟视无睹,在管理过程中埋下很多隐患。驾驶员方面主要是在车辆定期保养方面面不重视,没有将车辆当成自己的车来爱护,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损耗,还有就是对自己要求不高,不定期学习,久而久之,让自己落后于大家的脚步。

(四)汽车配给制度不完善

汽车配给中最重要的就是将不同用途的车辆运用到不同的地方,最大的发挥它的作用,但是现实中,由于管理员专业素质落后或者责任意识浅薄不能很好的将车辆配给到合适的用途或者根本没有注意到需要对不同各车辆进行配给,这种不相吻合的情况加大了供需矛盾。

三、应对方案

(一)法律化制度化管理

公司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让管理员在车辆调度过程中、驾驶员在车辆驾驶和保管中都能有具体的制度可以依靠,并且以相关规章制度为基本内容,对管理员和驾驶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加强交通法以及其他法律规章方面的渗透,提高其积极性和自觉性,对管理员和驾驶员形成一个约束,通过制度管理达到一个高效率高水准的车辆调度管理[2]。

(二)建立科学的汽车调度机制

在加强汽车安全运营,提高运营效率方面,既有制度支位乖对恫还唬需要有一套合理的车辆调度机制,通过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式来管理汽车调度,让汽车调度过程中满足现实的需求情况,使供需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

(三)切实落实责任,提高驾驶员专业素质

管理员和驾驶员责任意识淡薄会造成很多问题,在车辆调度中,我们需要培养管理员和驾驶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重视自己手里的工作,将单位车辆当成自己的来爱护,降低损耗。比如很多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会出现紧急刹车,超速行驶等不规范操作,这对车辆的损耗非常大,出现事故的概率也非常大,单位应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驾驶员也应该自觉对车辆进行定期保养和检查,减少损耗和事故法身的概率,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3]。

(四)优化汽车配给制度

车辆的配给制度应该严格遵照规定来实施,根据不同时用途将不同使用性能的车辆进行配给,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在遵照规定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尽可能是所有的车辆都保持使用状态,使车辆的使用效率实现最大化,能让车辆之间实现一个良性的互动,使车辆随时能应对突况。

结论

本文通过从阐述汽车调度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给出了笔者一些自己的建议,日后各单位对于汽车吊配管理方面好要多加重视,保证了科学有效的汽车调度,对于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作为管理员和驾驶员也该有自觉性,来保证汽车调度的正常合理实施。

参考文献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10)

1.汽车安全驾驶的关键影响要素

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驾驶员对车辆的熟悉程度、驾驶技能、驾驶经验、驾驶习惯、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等均会影响驾驶安全。为了交通畅通和人们的人身安全,对汽车安全驾驶的关键影响要素进行探究十分重要且必要。

1.1主观影响要素

1.1.1驾驶员的不良驾驶习惯问题

据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交通事故均是由驾驶员的不正确驾驶习惯所导致的。比如有些司机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不专心开车,不断地打电话、聊天、听歌、喝水,还有的司机座椅不合理、开车速度过快、在汽车安全气囊上摆放物品等等。由此可见,驾驶习惯是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关键要素,一定要引起驾驶人员的重视。

1.1.2驾驶员的心理素质问题

汽车驾驶这一特殊职业要求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及时发现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突发隐患并给与适当的处理。所以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注意力集中对驾驶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当交通状况拥堵不顺畅时候,有些驾驶员会产生焦躁的情绪;当道路车辆较少、路况简单时候很容易使驾驶员放松警惕;当驾驶员没有休息好的时候容易出现思维反应迟钝问题;过多的道路状况会增加驾驶员的紧张情绪,从而容易生产疲劳等等。这些均会影响驾驶员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

1.2客观影响要素

1.2.1驾驶车辆问题

影响汽车的安全因素主要表现为汽车的安全配置、部件性能以及汽车进行维修养护的状况。在我国,有大约71%的汽车驾驶员或是汽车管理单位会定期为汽车进行安全方面的日常养护,剩余的29%是在车辆出现一定质量或是安全问题后才对车辆进行养护。而在定期养护的车辆中,其中有一半左右是在小型汽车维修厂进行养护和检修,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我国的汽车上路安全情况不容乐观,主要的安全隐患在于轮胎质量、制动性能以及安全气囊的灵敏度。

1.2.2汽车驾驶环境问题

汽车发生安全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汽车行驶的环境,比如道路状况、雨雪天气、交通信号灯、交通标识等,这些对于驾驶员的操作影响很大,在行驶中需要特别注意。

1.2.3相关交通管理问题

目前的交通管理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反应不够迅速,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普遍存在着各地区相关规定不一,相关部门执法工作不严格、随意性大,缺乏服务意识等问题。据调查,有些驾驶员认为目前交通服务信息不对称,具体包括:交通路况信息、各地天气实时天气情况等是交通管理服务的主要问题。另外还缺乏相应的突发事件紧急处理救治制度,致使交通救助不够及时而导致伤亡惨重的后果。

2.改善汽车安全驾驶的有效途径

2.1驾驶员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驾驶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一些突发事件面前要显得格外冷静,并且能够按照正常操作流程将汽车做妥善处理。据有关权威机构调查称:出众的判断力与平稳的心态,是驾驶员安全驾驶所必须的因素,这样才能够使驾驶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集中精力,做好判断,有效减少交通意外的发生概率。此外,身体的协调能力也是合格的驾驶员所要具备的能力,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驾驶员通过头脑的控制,做出脑、手、眼、脚的协调动作,利用迅速的反应速度将身体与汽车融为一个整体,降低交通风险。

2.2驾驶员熟悉路况基本信息,掌握应急技能

驾驶员需要首先对所驾驶路面的路况进行基本掌握,包括车流量、道路路面等级、信号灯密度等,这些因素都会对驾驶员产生影响。另外,驾驶员要了解车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技能,驾驶员也需要进行掌握。具体分为以下几项内容:

2.2.1熟悉汽车的驾驶系统

驾驶员首先应当对车辆的操作系统十分熟悉,包括各个操控部位的具置,车辆性能,离合器、油门、制动的位置,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座椅位置,保证视野宽阔且清晰,在遇到突况时能够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安全隐患。

2.2.2熟悉掌握汽车制动技巧

驾驶员在进行汽车驾驶的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制动技巧。在高速行驶中,不宜猛踩刹车,这样会导致车辆侧翻或是车辆偏出运行路线,也可能导致汽车的刹车系统受损,或是汽车的轮胎受损。刹车时需要按照一定节奏,这样汽车才能够稳定运行。

2.2.3转弯需谨慎,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保持安全的跟车速度和跟车距离,后车车速不能长时间大于前车车速,应保持在前车车速附近;应保持两车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在前车减速或制动时,保证后车驾驶人有足够安全的反应时间采取制动或转向措施。

2.2.4特殊天气安全驾驶

在特殊天气,如雨雪天气的条件下,车速一定要慢,可以提前出发,行车过程中低速前行,如果有可能,需要挑选路面状况较好的区域进行行车,因为在雪地上进行制动往往会导致车辆侧滑,增加了行车的风险。另外,在驾驶员使用刹车制动时,切忌将刹车一脚踩死,一般要进行“点刹”,也就是不断进行点动刹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汽车在驾驶员的掌握之中,而不使重心偏移。还要注意在进行点刹时把握住方向盘,在雪地汽车开始制动时,如果发现汽车出现偏移,不能够将方向盘打向汽车运动的反向,那样会适得其反。

2.3定期对汽车进行检修和保养

汽车需要定期进行养护,如机油、刹车油等等,都需要定期更换。还需要对一些密闭空间进行密封条的更换以及密闭空间内的清理,比如车窗、行李箱、机关盖等部分。另外,最关键的是对汽车的悬挂系统、底盘、发动机、制动系统等进行检测,若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一些司机在进行汽车养护时,觉得一些项目可有可无,如雨刷器、备胎、保险杠等部分的检测,其实这些部分既然安装在汽车上,就会有一定的用途,都不能够忽略。

2.4相关部门完善交通管理制度

交通管理相关部门应该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交通管理制度和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方案,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为驾驶员提供实时天气、路况等安全驾驶相关要素的状况。

3.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主观驾驶员的身体、心理状态和驾驶技术水平,及客观交通状况、车辆维护情况、天气情况等均是汽车安全驾驶的关键影响要素,与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社会各界要提高对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驾驶员提升自身驾驶技术,保持良好的状况,保证驾驶的安全和道路的畅通。 [科]

【参考文献】

[1]王义夫.汽车安全驾驶知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11)

一是学习政治理论,保持清曝认识。认真学打毛泽东思想和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用正确

物理论来指导自己改造好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

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用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

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年面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宗旨意识。二是学习业务知识,提升专业水平。针对自己

的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车辆驾驶、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

有关政策,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培养自己应对突发事

件的心理素质,增自己对工作的适应能力,提高自己做好工作的本领。三是学习单位的各项管理要求。积极参加本单位定期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全面掌握并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关于车辆管理方面的规章要求,认真履行出车手续,遵守车辆驾驶员礼仪守则。

二、爱岗敬业,尽心儆好本职工作

始终坚持学习驾驶技术和车维修、维护以及现代化汽车管理方面的知识,几十年如一日,不断学习和充电,克服了文化基础差的弱点。一是24小时用心保障领导用车。在工作中,坚持服从领导分工:不挑肥捡瘦:不拈轻怕重,不论领导安排什么工作,都认真的去履行好。作为专职驾驶员,始终坚持做到24小时随时待命,随时保证领导用车,做到随叫随到从未耽误过任何一件事情。二是24小时为同事提供贴心服务。在领导不用车的同时,服从单位统一安排:为单位同事公务出行提供安全出车服务;为单位综合性活动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三是24小时保证车容整洁,车况良好。对车辆的维修,小的毛病尽量自己处理,对大的问题及时向领学汇报,并到指定的修理厂进行维修,遵守交通法规,注重保养年辆,安全行车。四是主动辅助部门领导加强车辆及驾驶员管理。积极配合做好对本单位公务车辆和公务车辆驾驶员的年审,对驾驶员经常进行法纪、法规教育,并指导、考核兼职公务车驾驶员操作水平,进行车辆驾驶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行车教育,增强法纪观念,确保行安全。

三、牢记职责,锤炼过硬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