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演示实验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4 09:13:23

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教学篇(1)

一是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

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命运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实验过程不易控制、实验结果难以确定。如教科书中介绍蚯蚓在玻璃板上移动缓慢,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所以生物教师在做每一个演示实验前应充分估计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同时要把生命“活”的本质贯穿于整个实验,不能将“生物”讲成“死物”。抓住这一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 科学精神 ,这是创造品质的重要方面。

二是实验材料需要师生自己动手采集和培养。

不像物理、化学实验容易准备。如 草履虫 、 水螅 的演示,就需花费大量心血事先培养。实验的准备工作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如培养 草履虫 、挖蚯蚓、采集各种叶序等,这种“手脑双全”的实践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不怕吃苦、勇于探索和合作互助的精神。演示实验是指 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具或教学仪器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利用样品、标本、模型等实物和各种挂图、音像资料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以获得知识的行为方式。本文介绍几种 生物 课中的演示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 生物 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难度较大,有的需要使用复杂的仪器设备,有的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不能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只能由 教师 做演示实验。做演示实验时, 教师 要做到以下几点。

演示物品应放在具有一定高度的演示桌上。演示实验是做给学生看的,所以,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必须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

演示材料应有足够的大小,以保证学生看得清楚。如过小,例如水螅的运动,就应使用投影器放大或分组演示。

复杂的实验应先画好图解。比如演示“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素”时,可在投影片上画上演示的过程,投影在屏幕上:遮光光照几小时取叶酒精脱去叶绿素加碘遮光部分不变蓝,这样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到实验的过程,理解实验的实质,增强演示的直观效果。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详细过程、实验现象,学会正确观察。演示时, 教师 首先要注意消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演示桌上只能放与演示有关的材料和用具,不必要的东西应收起来。第二, 教师 应不断地利用讲解和谈话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例如,演示前要向学生阐明实验的目的;演示中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演示结束后启发学生做出结论等。第三, 教师 要注意实验操作的精确性。为使学生观察好演示实验, 教师 必须正确的操作,把关键的地方交待清楚,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疑问。例如,演示种子含有水分的实验时, 教师 应事先交待种子和试管是干的,以免实验完毕,试管内壁上出现水珠时,学生怀疑是不是 教师 在实验前把种子泡湿了,是不是试管本身带有水。

演示实物在 生物 教学过程中,有些实物材料(包括活的 生物 体、标本、切片等)难以获得,不能一一分发给学生观察;另外为使学生具体感知所讲授对象的有关构造和习性,以便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可以演示实物。演示实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讲授新课时,在课桌间巡回演示,如演示的材料简单明了,学生一看就懂时, 教师 可在教学中临时中断讲授,把演示材料拿在手中,再回到讲台上继续讲授。演示鲫鱼,青蛙的外部形态特征等可采用此法。

讲授新课开始时,先进行初步的演示。如讲授葫芦藓时,先演示葫芦藓的标本,然后指出:“这种植物个体很小,肉眼不易看清,让我们用放大的挂图来观察吧”。从而增强学生对葫芦藓的真实感。

课后在橱窗中的演示。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验证挂图、模型的真实性,下课后可把实物放在教室或楼道的橱窗里,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在下次上课时,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观察质量。

全班轮流观察。有些 生物 装片或切片的数量少,可用显微镜演示,由全班学生轮流观察。演示进行时,应同时组织学生做一些其他作业,以免有些学生无事可做造成乱堂。演示挂图挂图是 生物 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具。演示挂图能帮助学生认识 生物 体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认识 生物 与 生物 之间、 生物 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演示挂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演示挂图的时间要恰当。挂图不能在上课之前陈示给学生,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以致讲新课需要注意挂图时,学生反而不注意了。例如, 教师 在演示“我国的海洋鱼类”挂图前,先向学生说:“海洋中生活的鱼类是多种多样,我国的海洋鱼类主要有哪些呢?请看这张挂图”。

教师 要对学生视图进行指导。陈示挂图给学生时,先要对挂图做总的说明,如挂图和实物的比例、纵切还是横切等。演示挂图要边讲边指图给学生看,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巩固知识有很大的作用。指图的位置要准确,注意点、线、面的区别。例如,指草履虫的核时,可指在核的边缘不动;指家兔的动、静脉时,教杆应沿血流方向划线;指昆虫的前胸时,教杆应沿前胸的轮廓划一圈。

要根据需要用辅助图配合主图。挂图中一些细小部分,坐在远外的学生不易看清,例如根尖的纵切面挂图虽很大,但其中的细胞,特别是生长点的细胞,学生很难看清,此时 教师 可在讲授中临时在黑板上绘一图,或拿出已绘好的图加以配合,帮助学生理解生长点细胞的特点。

演示模型模型也是 生物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它能把实物放大或缩小,能为学生建立立体概念,还能反映 生物 体或其局部的运动原理。演示模型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结合讲课进行演示。在数量多、模型小时可分发给学生;在数量少、模型大时可在课桌间巡回演示或边讲边用。利用模型教学时,应向学生指出它和实物的比例及它的颜色是实物的颜色还是表示色等等。

演示实验教学篇(2)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教师教学工作中很重要的办法和手段.所以课前备课时,演示实验备课时重要的内容.不过,现阶段的中学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对实验准备工作颇为疏忽,直接导致演示实验时,由于某些细小的问题使得整个实验失败.这不仅让老师在课堂上尴尬,影响教学进度,又可能给学生们带来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使学习的效率降低.因此,授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仅要制定出详细的试验计划,还须在实验将开始时对于所有的试验器械进行细致的查看,很多时候因为实验的器械未达到应有的标准,从而导致实验失败.这些仪器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空气与光源等多种外界的环境变化而导致性能老化,有些本应该达到标准的零件也因为出现老化从而使得技术指标下降.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如想顺利的进行演示实验,千万不要怕繁琐,应在每次演示实验前就对于器械与有关的材料进行细致的检查,并且在上课前进行预演实验,从而降低在课上产生各种问题的可能性,使实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二、开发想象力,使学生能自制实验仪器

进行演示实验时,拥有合适的实验仪器是必要的条件,不过有时候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现有的实验仪器有可能很难达到实验所需,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草率的把应有的实验环节省去,或是用语言讲解来代替实验,而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能够有效用身边可用的资源,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实验工具来代替.如:在平抛运动的演示实验中,以往大家都会用小钢珠、铅笔等工具来实验,但是这样的实验不仅繁琐,还需要反复的实验,而且产生较大的误差.这时对实验的器械适当改进,如:可以用儿童常用的磁力写字板来替代竖直的平板,用铁质的小型圆柱体,把一端嵌入写字板的磁芯用来替代小钢珠,这样就能够顺利的产生出完整的平抛运动曲线,而且产生的误差很小.通过这种自己动手自作的实验小工具,不仅能够弥补有些学校实验仪器缺乏的问题,而且对实验器械的创造还能够锻炼学生自主的创新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

演示实验往往是教师进行演示,最终造成这样的误区:过度将重点放在教师演示实验上,而忽略了学生主体.造成了教师忙于演示,学生被动的看、听,很难将整个实验过程都记载于脑中.这样的演示实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将演示实验变成了填鸭式教学,忽略了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要充分利用实验过程,精心设立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激发学生思辨的主动性.如,教师可以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提问学生,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能跟着实验步骤去积极思考.

演示实验教学篇(3)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演示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现行新课标把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及创新精神作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实现此教学目标,必须保质保量地做好每一个实验。从演示实验数量之多,在教材中分布之广,足以发现演示实验在整个物理课堂教学中地位的重要性。演示实验是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它是深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教学形式,也是学生能做好后续相关分组实验,顺利进行科学探究的典范。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似乎很陌生的物理现象近距离地真切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适当辅以讲授就易让学生认识物理新概念和规律,高效达成物理课堂教学目标。

要想演示实验真正达到理想目的,必须增强实验的能见度和可信度,必须从实验的器材选择、方法设计、过程把握等都充分考虑能见度和可信度,否则演示实验可能会流于形式,演而不示,无益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现就如何做好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提一点看法,以求探讨。

一、明确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器材和方法

新课导入演示实验,要以趣味性为重,创造出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迅速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形成迫切的求知欲望;演示应按不同教学目的去选择器材和方法,并科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以让学生较快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或规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可选的具体实验及相应器材比较多,小车、斜面、棉布、毛巾等均有身边物品可替代,教师要因地制宜地选好器材和实验方案,只要能演示出运动的本质特征就是成功的。在实验本质不变的前提下,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物品来完成,演示还会达到更佳效果。

二、准备充分,确保师生及重要仪器的安全

安全重于泰山,细节决定成败,演示实验也如此。有些物理演示实验,必须先充分准备,反复预演,发现并改进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每个细节,确保安全后才能给学生当众演示。如:“空气被压缩内能增大”演示中,硝化棉用量和压缩力度的控制;“观察保险丝的作用”演示中,保险丝规格的选取及通电时间的控制等,务必在课前多准备,最少有几次预演,成功且安全后再带入课堂演示。当然,准备充分也不一定能完全避免安全问题,还应有必要的应急方案,实验中万一还出问题,才能镇定地妥善处置,确保师生及重要仪器的安全。

三、充分兼顾能见度和可信度

成功的演示实验,务必直观、真实、突出重点观察部分。教师设计实验要尽一切办法提高能见度和可信度,做到实验现象明显、驻留时间恰当、观察重点突出,尽可能让更多学生看得清晰,认同实验是真实可信的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提高能见度和可信度,仪器尺寸要大一些,必要时教师要自制放大教具,足以让教室内最远的学生也能看清;演示台高度和仪器摆放位置要适当,尽量让不同位置角度的学生都能看清;精心设计方法,准确把握过程,适度调节过快或过慢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过程,对稍纵即逝又无法调节的实验,要重复操作几遍,让学生看得真切实在;善于优化组合和精简不必要的器材,排除因仪器过多、过程复杂而让重点观察现象受其他无关因素的干

扰;进行易受环境影响的实验时,还要充分回避天气、门窗、灯光、窗帘、背景色等的负面影响,避免实验效果与预期出现明显差别,影响实验的可信度。要是实验能见度和可信度很低,学生就搞不清实验要演示的是什么规律、原理,即使教师又做了必要的讲解,学生也只能半信半疑,甚至产生被老师忽悠之感,可能还会影响到后续的教学效果。一些为建立、巩固物理概念的定性演示,没有必要选择精密复杂的实验装置。如:在“变阻器”一节教学中,借用电阻定律演示器上的细铁丝,通过改变细铁丝串联在电路中的长度去改变小灯泡亮度,以此让学生认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比直接用一个滑动变阻器来做实验更能突出物理原理。

四、演示和讲解合理配合,不要让学生光看热闹

演示实验教学篇(4)

一、重视演示实验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例如:用激发演示光的干涉和衍射,用发光二极管演示电磁感应中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等。在实验教学中,可在规定的实验中,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

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路。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将这个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其研究方法:①边学边做实验: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的质量m及它所受外力F有关。然后,笔者再演示课本上的实验,规范操作,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而且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注意发现研究对象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使学生对a和F、m的关系获得感知。②探索知识: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a-F、a-1/m的图象。③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这样,让学生用实验探索和理论探研两种方法自我进行推证,在推证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对核定的研究对象、成立条件、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搞得一清二楚。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三、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

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例如:在“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变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实验,每两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原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实验中让学生首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把直观的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观察力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生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写出楞次定律。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演示实验教学篇(5)

目前,我们的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实验教学还很缺乏,尤其是农村由于经费不足实验器材还不到位。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可喜的是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点,所以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再次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位置并且落到了实处。如国家花大力气为农村学校免费完成了实验室建设和“农村四配套工程”等,国家的重视程度我们有目共睹。那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除了完成书本上的指定实验以外,还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堂演示实验应具备的特点

演示实验是为配合教学内容主要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它无论是展示现象、导出概念、发现规律,还是呈现方法,都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能更好地展现演示实验的效果,笔者认为,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应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演示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有自己探究思考的空间,而不能直接将学生领到教师预先设定好的结果中去。

物理实验生动、鲜明,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带着好奇心观察实验,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好奇引导到探究物理现象、发现物理规律上来,这是值得研究的。笔者认为,演示实验应突出实验的过程教学,而不能为了某个结果而做演示实验。因为过程是现象和结论之间的纽带,只有搞清楚过程,才有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在实验中,重视过程,留出一定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对学生实施适时、合理的启发,既不是引导学生直奔主题,也不能让学生的思维信马由缰。

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它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思考中,如果将学生的思维直接引向既定结论,学生将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如果完全让学生任意发挥,信马由缰,则很可能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在演示实验中应该对学生进行适时而合理的启发,这样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演示实验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器材上都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更直观明显,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从而更加乐意去思考和想象。

3 演示实验需注意的问题

演示实验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效果,笔者认为还需要注意一下几点问题。

3.1 演示实验中应让学生积极参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这就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3.2 课前要精心准备

俗话说“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课堂精湛的教学技艺完全在“台下”练就。要在课堂上发挥得“游刃有余”,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准备每节课的演示实验。初中物理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说明同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可以有好几个,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精心选择实验器材,在实验室里演示一遍,确保在课堂上万无一失。对一些探究性实验,课前要能设计出多种探究方案,准备多种方案的实验器材,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活动创造条件。例如在探究大气是否存在压强时,可以准备如下器材:玻璃杯、水、硬纸片、矿泉水瓶、塑料吸盘、两端开口的笔管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出多个显示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这样既能让学生建立大气压这一物理概念,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3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实验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装置简单 明显可见

演示实验要力争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一是看清仪器,二是看清现象。仪器尺寸要大,结构尽量简单,仪器的不同部分可以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一看就清楚。仪器的放置要合适,重点观察部分要突出出来,辅助仪器尽量不让学生看见,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水平面上的图形或现象要设法竖立起来,做成示教板或使用大平面镜、投影仪,让学生都能看到它们。有些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可以设法模拟表现出来,但不可为了使现象明显而弄虚作假。

3.5 实验后的反思

演示实验教学篇(6)

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初中生的心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兴趣广泛、强烈,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例如:我在《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演示母子管实验,在大试管中注入水,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实验,学生惊奇的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缓缓上升,感到疑惑不解,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是大气压。学习了《大气压》这节课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一个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

二、演示实验的重要作用

演示实验是连接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的纽带。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离不开表象作基础,而表象的感性材料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理实验。

学生头脑有时积累了一些感性材料、生活经验,但有些经验是模糊的、动摇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生动演示,突出主要部分,使模糊的得以鲜明,对错误的加以改正。例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运动和力有些模糊的认识。在教学中就要做好斜面小车实验,分析实验,推出牛顿第一定律,在这基础上更好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试想如果没有实验,教学将变得多么困难。

三、本人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演示实验教学篇(7)

1.老实验新做法

由于现在的学生思维开阔,以及现在网络的普及大量的信息都涌入学生们头脑中,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对书本上的知识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向学生学习,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含量,想出课堂试验中会发生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就拿我们在初中学过的“吞鸡蛋的瓶子”这个很普通的实验来说。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的来完成这个实验:首先用镊子夹取一块酒精棉,然后将酒精棉点燃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恰当的圆口瓶中,最后将一个煮熟的鸡蛋放在瓶口。实验的现象马上就会出现,瓶口将鸡蛋一点一点的“吞”了下去。这个实验的目的在于告诉大家一个关于大气压强的原理:当瓶中燃烧的酒精棉消耗氧气的时候,瓶内的压强会随之减小,当瓶外的大气压高于瓶内的大气压时,就能将鸡蛋压倒瓶内。这个演示实验在教材上用了很多年了,也许有的同学在上这节课之前就已经了解或知道了这个实验,老师如果做到这里为止,那么学生可能就会感到很无趣,这使得老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不易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接下来的教学任务也会很难完。这就得需要教师多动动脑筋了。教师可以将前面的实验当成一个铺垫,而实验的重点可以放在后面,这是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问,谁能告诉我一个方法,可以将鸡蛋取出来,当然前提是不能将我的瓶子打碎,当然也不能将鸡蛋弄坏。”这里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最好能做到幽默有趣,故作神秘,掉足学生的胃口。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自己,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按班级的人数多少每组人一般为5—8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们用这节课所学到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来阐述组内的讨论结果。教师应肯定学生们的正确想法,而错误的想法也应给予肯定,并指出其错误的原因。教师在最后将自己的想法接受给大家,在这里可以随意发挥,在语言上动作上幽默些,将瓶子倒过来,将鸡蛋尽量把瓶口密封,然后运足了气,对瓶口猛的吹气,迅速的移开,瓶子里的鸡蛋会猛地飞出,在做这个实验时用瓶子越大效果会越明显。最后教师再试着让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这一现象,进行分组讨论后由学生们来总结原因。将老试验用新的方法做出来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气氛,由原来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思考。一个热烈的课堂气氛使在课堂中的学生们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同时在和谐的气氛中也不知不觉的培养出了学生的能力。

2.让学生自己动手

随着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顺应当今学生的发展水平,新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普遍的实行起来,探究式学习方式成为了现在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为目的的学习方式,能够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原来课堂教学中由老师进行的演示实验,现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式学习,由学生得出结论,总结出知识。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的去思维、探索和创新。然后针对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当的整理问题,并揭示教学目标。像初中物理大气压强那节课,书上有个叫“吹不出去的乒乓球”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师总是会按照书上的要求从瓶口处使劲吹气,让学生设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是,吹乒乓球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如果不用力吹的话,会怎样呢?如果不是从瓶口吹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需要多加思考的地方,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但是,根据课堂要求的不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制简易试验装置,将废弃的矿泉水瓶剪掉一半再加上乒乓球,就可以完成简易的实验装置。然后让学生进行两到三人为一组的小组实验,让学生用所能想出的各种方法的去吹乒乓球。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学生会发现,用不同的方法去吹乒乓球,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接着让学生试着猜想用不同的方法去吹乒乓球所产生各种不同现象的原因。然后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发散思维并大胆猜想,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引导,从而确定实验要探究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究能力。

3.合理运用先进教学设备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具有局限性。安全方面:有些实验可能会使学生发生意外并造成对自身的伤害,又或者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对一起实验人员带来损害,为此,则会有诸多的实验要求,而一些难度较大或是需要珍贵仪器的实验就不会让学生亲自来做。客观方面。有些实验会因为需要的时间较长,无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从而不在课堂进行演示,像布朗运动等。有些教师也会因为学校缺少实验所需的设备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用“口述”或“笔画”来代替。实验的效果方面:有些实验则由于实验效果不理想或很难成功等等因素,容易对学生所学习知识的正确性产生误导作用,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像机械波的相关演示实验。这事就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将实验过程直观的演示给学生。多媒体设备所演示的实验具有动画的立体效果、直观的各种图形、清净的相互交融等优势,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享受,适合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容易的让中学生接受。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图表、动画音响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给学生以立体感受,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认知冲突更好的理解记忆知识。多媒体课件可以模拟某些试验中的环境及条件,将现实生活中很难见到的景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它还可以将一些课堂演示效果不明显的实验,直观、清晰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更易理解,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实验更是物理课的魅力所在,并在物理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且,通过实验,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

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形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规律等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要以学生为主合理的进行实验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更适合当今社会的人才。

【参考文献】

演示实验教学篇(8)

【关键词】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实践

一、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W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因此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对促进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支配物理现象的规律如何起作用,可以弥补理论教学上的不足[1],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来学习物理是一条有效的学习途径。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增强知识学习的效果。

演示实验可以使抽象、复杂、深奥的概念直观化和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在学习、分析和研究问题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顽强的工作作风。同时使学生能学到研究物理的各种实验方法,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实验仪器,直观再现物理现象给学生,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1.教师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多年来我国的物理教学模式基本上由教师以粉笔在黑板上做理论推导,得出结论。这种方法下学生学习显得很被动,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不高。这使得实验性极强,且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极大帮助的大学物理课程,变成了实用性较差的、抽象的纯理论假设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一味追求理论成绩,忽视了其他能力比如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验仪器配置脱离教学实践

演示实验的根本作用是辅助大学物理的理论教学,实验项目和实验仪器必须紧扣物理教材,实验必须有利用学生对物理规律和物理原理的理解,应当直观或方便地演示出基本的物理现象。近年来,各高校相应地采购了一些物理仪器,充实了演示仪器的数量[2],但有些仪器与大学物理结合得不紧密,使仪器使用率偏低。这使得演示实验与理论教学相脱节。

3.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程度不够

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和安排上要求学生对物理原理、方法和过程的认识,很少专门给学生安排讨论实践和操作的过程。演示实验有些是趣味性很强的实验,如果能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实验过程,使学生在获得乐趣的同时还可以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更牢,使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我校情况和大多数院校一样,课堂演示实验比较贫乏。因此,学生普遍反映大学物理课抽象,难理解,且与实际生活、工作无联系,造成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质量较差。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将大学物理理论与演示实验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实践方式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做了很大的努力。根据演示实验的特性,以及考虑到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教学设计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来实现。

1.教学内容。

结合我校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将演示实验按力学、热学、电磁学、振动与波动、光学五个教学模块等知识结构进行分组,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演示实验。例如在力学中引入茹可夫斯基转椅演示角动量守恒、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实验、力矩突变角动量守恒演示等实验;电磁学中的电场线和等势面、电介质的极化、通电线圈的磁现象等概念,可设计一些电磁演示实验来让学生形象的观察和理解;光学的杨氏双缝干涉、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我们也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让学生更深刻的分析和理解各种干涉花样的特点及干涉产生条件等。对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配合演示实验进行讲解,可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掌握所学内容让学生分析解释所看到的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合理解释,学生会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从而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2.教学模式。

为了使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我们采用了物理课上随堂演示、多媒体演示、物理演示实验室演示、仿真实验等多种教学形式。

(1)随堂演示

随堂演示就是把与大学物理理论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演示仪器带进教室,讲到某内容时可由教师或者学生演示与之相关的实验,帮助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演示最直观,效果也较好。但较大的演示仪器搬动起来不是很方便,这限制了课堂演示的实行。

(2)多媒体演示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多媒体课件能动态地演示复杂的物理过程,一些与物理相关的多媒体资料也可用于物理实验演示。可以把物理演示实验的过程通过录像录下来,带到教室演示,也可以将其他我校没有的演示实验视频进行播放, 实现资源共享。

(3)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演示

对于体积较大、不易搬动的演示实验,我们安排2-4学时让学生进入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进行实验演示。在演示实验室内,学生通过集中观察演示仪器并亲自操作加深其对物理所学内容的掌握,促进物理学的教学。同时在演示实验室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也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那些因课内时间不足而没有做的演示实验[3]。有许多优秀的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很简单、价格低廉却由于设计思想的巧妙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能给学生一个真实和直观的感觉,如“龙卷风演示、自动窗帘、完全弹性碰撞”等。学生以班为单位去实验室参加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项目,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解释现象与结果。学生也可以灵活自主地选择实验时间和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项目。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仿真演示实验室演示

仿真实验可逼真的模拟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整个过程,通过对实验问题、结论的预设,可以实时显示测量结果,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容错、纠错的预设,可以实现更灵活的操作。我校物理验室的仿真实验系统包括近60个仿真实验内容,从误差分析到力、热、光、电学的常见基本实验,再到核磁共振、塞曼效应、拉曼光谱、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等多个近现代物理实验,涵盖了物理学的各个层面。每项具体实验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实验前学生可选择查看图文并茂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学生可以对照着仪器边看边学。预习完毕还有一些与实验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自测能力。开始实验时还配有语音指导和提示,可以利用鼠标按键对仿真仪器线路进行各种调节,需要仔细观察的仪器部分还可以打开子窗口进行放大查看,有的仪器还可以观察到内部结构。需要记录仪器数据也非常方便,只需将测量,结果填入已有的电子表格内,高阶实验甚至可以自动读数并进行记录处理、生成图线。与实际物理实验相比,仿真实验对实验背景及原理的阐述更全面生动,对实验仪器及实验内容与步骤的介绍,更能让学生容易熟悉,操作过程更为顺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采用预约的方式在物理实验室来完成该实验。

3.教学过程

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课之前,自身应该有充分地准备。除了把相关的理论知识整理把握充分之外,还应该把演示的实验仔细操作几遍,尽量预先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使教学过程达到较好的效果,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为达到理想的演示效果精心选择实验项目

演示实验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效果,精心选择实验项目十分重要。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有精心选择一些实验项目为重点演示讲解的,还有一些是一般讲解的。教师一定要时刻清楚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以一种什么样的讲解方式和演示方法非常重要。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范范介绍,弄得学生眼花缭乱,抓不住重点[4]。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演示实验中让学生成为主体,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演示实验都是教师操作、学生观察,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的,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在做演示实验前先让学生各自预测一下演示的结果,在教师介绍完实验后,教师讲解之前还可以相互之间讨论自己的看法[5]。如常见的单摆周期演示实验,在教师介绍完实验装置后,首先让学生分析预测一下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写下自己的预测及理由,接着做演示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并记录现象。然后让学生比较一下各自的预测与实验观察是否符合,有多大差距,并就此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找出思维上的差异和不足。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得出有关结论。让学生来做演示实验,使他们有了表演和参与的机会,也有了发挥自己潜能的舞台,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学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而且事半功倍。

四、结束语

总之,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作用,演示实验能有效地防止物理教学的数学化,还物理以本来面目。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演示实验与理论教学的结合,要不断探索演示实验教学的新内容,不断创新演示实验教学的新模式。进一步发挥演示实验的功能,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并使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对大学物理教学起到积极有效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范士民.大学物理实验研究综述 [J].科技信息,2010,9(1):521

[2]韦华.物理演示实验在有效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新课程(教研版) 2010(07)

[3]林维秋.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8):86-88.

演示实验教学篇(9)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7-0073-02

[作者简介]邵丽娟(1982―),女,江苏扬州人,本科,江苏省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开展好化学教学,最为有效的一个手段就是演示实验的教学。化学教师必须重视演示实验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

一、课前精心准备、课内规范实验

在进行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时,化学教师应该根据课堂中将要演示的实验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对演示实验的操作流程和内容进行熟练的掌握,从而能够在课堂演示实验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教学。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还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以及要求等,准备好相关的仪器设备以及所使用的化学药品等,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确保实验能够顺利地进行。化学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准备工作中给学生留出一些相关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课堂实验中进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内容及方法。化学教师还应该对演示实验的操作流程、实验目的、实验结果以及现象分析进行合理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带着相关的问题进行演示实验的观察与操作。例如,在进行粗盐提纯的这个实验中,化学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出几个实验步骤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如溶解或过滤步骤等,但是预留的实验步骤必须是学生已经学过的,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化学教师还应该对课堂中的演示实验进行规范,通过规范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化学教师应该在演示实验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实验习惯等。化学教师的行为对学生以后的实验操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化学教师必须在进行实验的演示时对自己的实验操作进行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化学教师在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之前,应该给学生讲述一些相关的操作要求以及安全常识,并且结合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实验录像,让学生更加清楚实验的具体操作。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并在一旁进行监督,及时给予学生指点,帮助学生开展实验。只有规范的实验演示,才能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从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因此,化学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必须对课堂中的实验进行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教师在课前也应该做好实验药品的准备工作,对于溶液的配制、易燃药品的放置都要做到细致,主要是可以在演示实验中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结果,验证书本上学习的理论。

二、采用间接方法,突出实验现象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所进行的一些实验发生的现象可能不是非常的明显,学生很难观察出来,化学教师为了使实验的效果更加明确,一般都会加大实验药品的用量,并且不断地进行该实验的巡回演示。但是对于一些实验而言,它们的实验器材不方便移动,并且巡回演示实验也比较浪费时间。为了有效地改善这种现象,化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验进行间接实验方法的设计,通过间接方法使得演示实验更加形象,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间接的方法可以避免过多使用化学药品产生的浪费问题,也能够更好地将实验结果展示出来。

例如,在进行蜡烛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实验时,很多学生不能够清楚地观察出烧杯内形成的水雾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化学教师可以在进行实验前用镊子夹着一片白纸放在烧杯内壁处,之后再进行蜡烛的燃烧实验。实验结束后,可以发现有的纸片已经贴在烧杯的内壁处,而有的则落了下来。学生通过这个现象就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蜡烛燃烧产生了水雾,从而使得实验现象更加明显。间接方法对演示实验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间接方法将一些不明显的现象清晰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实验现象,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还能够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学生可以学习到的反应公式是:H2+CuO加热Cu+H20,但是同样是看不到水的产生,教师可以在试验中用石棉绒在瓶口轻轻塞住,在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后,让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感受下瓶口石棉绒,里面是包含水分的潮湿状态,验证水。

三、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演示实验,使演示实验教学能够准确有效。演示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因此,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化学教师应该通过演示实验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提高化学水平。演示实验应该做到简便可行,能够清晰地显示实验结果。

例如,在进行蜡烛燃烧的探究性实验这节内容的讲解时,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演示,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仔细地观察蜡烛燃烧前的状态、颜色以及形状等,再观察蜡烛点燃后出现的现象,形成的火焰有哪些明显的特点,通过演示实验来判断火焰的哪层温度最高。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通过演示实验来丰富课堂的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活动。在讲到《分子运动》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酚酞遇氨变红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分子运动的演示实验

在实验中,将酚酞溶液用吸管滴到滤纸上,并轻轻放到平放的试管底部,把占有浓氨水的棉花放到试管口,棉花纤维填满试管口即可,让学生观察实验。在几分钟后,学生能够观测到试管口的棉花逐渐有红色的小圆粒出现,这说明了酚酞的分子运动后同棉花上的氨水产生了反应。这个演示实验简便易行,而且很好地说明了分子运动。

演示实验教学篇(10)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和实验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演示和学生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物理教学离不开物理实验,没有物理实验就等于没有物理教学。下面就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从演示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演示实验的基本方法这两个方面进行一下探讨。

一、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

1.遵循新课改大纲的要求,明确演示目的。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重要作用,但绝不是说处处都要演示,绝不是演示的数量越多越好。因为演示实验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通过演示实验、讲解、练习等,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培养实验技能。如果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直观、形象,追求表面上的活跃、有趣,把演示实验搞成看把戏、耍魔术,这就会走向反面。所以,要根据新课改大纲和教学要求,明确演示的目的。而且,在演示时,要先告诉学生观察什么,注意什么变化,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实验关键点上,真正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

2.突出重点关键,排开次要细节。一个演示实验,总是为了解决一个重点或是关键的问题,使学生得到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如果层次不分明,细节不回避,就会喧宾夺主,冲淡主题。

3.装置力求简单方便。演示实验应当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增大可见度,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能看的清楚。装置力求简单,应当作为演示实验的一条重要原则。装置简单实用也是演示不同于学生实验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们实验的目的和作用不一样。

4.演示讲解结合,启发学生思索。要使演示达到预期的效果,演示时必须与讲解相结合,启发学生认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对演示实验前后及过程中,如何提问,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总结,都要仔细推敲。尤其要让学生发表意见,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分析的,结论是什么。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在探索中求的知识。

5.按照操作程序,起好示范作用。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一定要认真按照操作程序,不能违反操作规程。教师的演示实验,应当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

6.认真做好准备,保证实验成功。演示实验是否做得干净利落,保证成功,是上好一节物理课的关键。既是课堂其他环节的基础,又能为其他环节争得时间。课前应当检查仪器,调整好仪器,亲自动手试试。若出现偶然情况,演示不成功,应当分析原因,沉着冷静,重新再做,直到成功。

二、演示实验的基本方法

为了达到演示的目的,不仅应当结合教材内容,而且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演示方法。演示实验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演示实验,应有不同的演示方法。

1.归纳。物理学中的许多规律,都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得到的。我们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物理规律时,应当自觉应用归纳的方法。

2.分布。有的实验不能直接通过一步演示,需要几个引导的实验,逐步深入,进行分步演示。例如,演示感应电动机的原理,就应分成几步来演示。第一步演示:移动磁铁,铝框跟着移动,应用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来分析物理过程;第二步:旋转磁铁,铝框跟着旋转,指出与第一步演示的原理相同;第三步:给电动机的定子通入交流电,铝框就转动,表明交流电通入定子后形成一个旋转的磁场;第四步:给定子通入交流电,把铝框换成转子,转子在定子内也同样转动。这样分布进行演示,由简到繁,逐步深入,有利于让学生真正通过演示理解物理原理。

3.对比。为了让学生从已知的知识出发,理解所学的知识,以加深印象,一些实验需要作对比。通过对比,才能使实验效果明显。例如,超重和失重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晶体和非晶体的熔解过程等。对比是演示的一种好方法。

演示实验教学篇(11)

2.操作要规范,面向学生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自然不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演示实验时,要做到现象鲜明,操作规范。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所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让学生不仅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也学会注意操作,并充分模仿和思考。

3.保证成功,现象鲜明

这是演示实验最重要的要求。如果走过场的实验,则演示实验的所有目的都达不到。要保证实验成功,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是关键。上课前应预做实验,用以检查药品的性能、装置的可靠性。对药品的浓度、用量、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所需的时间,成功的关键等诸方面都做到心中有数。实验现象应使最后一排学生清晰观察为宜。对不够鲜明的现象,可以采取辅助观察手段,如让颜色浅淡的火焰、引燃纸屑、对溶液、沉淀、火焰等的颜色的观察,衬以白色或黑色背景;对现象变化细微的实验,利用与投影仪使用进行实验的方法等等。

4.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演示实验在教学中一般是为了使学生形成某些化学知识提供化学事实和思维表象为目的。观察到的诸多现象只有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而认识物质,或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甚至理论。这个过程需教师认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教师的实验操作、板书、生动的讲述、师生的讨论等方式的协同配合来调动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维、实现知识的转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都得到发展。

5.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案例:在细铁丝燃烧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提出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②铁丝是什么颜色?③反应时观察到什么现象?④反应结束后产物形状、颜色是什么?⑤火柴的作用是什么?⑥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而在纯氧中却能?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6.应重视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是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化学,知道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课本中有许多为学生准备的家庭小实验,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或指导学生去做。这样,不仅让学生验证了所学的知识,细心的学生往往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