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冰雪艺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4:58

冰雪艺术论文

冰雪艺术论文篇(1)

引言:

雕塑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我们的先民在与石头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仅打造了用来谋生的劳动工具,还创造了具有审美意义的雕塑品。冰雪雕塑艺术是兼具艺术家灵慧与大自然神奇的结晶,它以其独特的质感魅力与表现形式使这一年轻的艺术名扬天下。近年来,冰雪雕塑艺术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雕塑艺术概况

雕塑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1.1中西方古代雕塑造型特点

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

1.1.1中国古代雕塑特点

(1)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 (2)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行。 (3)中国古代雕塑的另一个特点是意象性。(4)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精练。(5)中国古代雕塑风格往往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精神。(6)中国古代雕塑遗产大量属于佛教造像。

1.1.2西方古代雕塑特点

1.2当代雕塑现状

当代的视觉艺术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思想的组成部分,艺术本位的概念也已经大大拓宽,可以说当代雕塑(这里不包括城市雕塑)已经成为一种关注人性、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未来的艺术,是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思想。

1.2.1 当代架上雕塑

中国当代架上雕塑充分吸收了平面,色彩,构成学以及影像艺术等等各家优势,同时,拓宽多种材料极其造型潜力,寻找一切雕塑可能利用的资源,去寻找未来的可能性。

1.2.2材料在雕塑中的特殊地位 网站

由于材料在雕塑中的特殊地位,受到了所有雕塑家的倾心关注。在材料选择上强调与本土文化的渊源关系,以及和现代工业背景的息息相关。坚固、永恒和优质是传统雕塑对材料的要求,而在今天不分质地优劣和永久与否,只要能够有效、完美地传达雕塑家的意图,就是最好的材料。

2. 冰雪艺术概况

2.1冰雪文化及载体

冰雪文化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冰雪文化,是指人类在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从事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以冰雪为内容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渔猎、体育、艺术、民俗、经贸、文学、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研究、文化展览、新闻报道等等。狭义的冰雪文化特指体育、艺术、文学、旅游、科技等精神财富。哈尔滨能在中国率先发展起现代冰雪文化,是因为他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特殊的城市历史。

2.1.1冰雪饮食

2.2.2冰雪体育

2.2.3冰雪文艺

2.2.4冰雪旅游

2.2.5冰雪艺术

2.2冰雪艺术的起源  

冰雪艺术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因为,北方地区人民要生存就必须与冰雪抗争,必须接受冰雪。长期与冰雪的接触让北方人民对冰雪的特殊性更加清楚,人们不再畏惧冰雪,人们利用冰雪来丰富生活。随着民俗冰雪活动的不断扩展,人们从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出现了早期的冰雪艺术活动。我国有记载的古代冰雪文化活动出现在隋唐时期,是北方少数民族首先开始的。

2.3冰雪艺术的特征

(1)自然基础(2)社会基础(3)文化基础

3.雕塑造型给冰雪艺术带来的创新思维

3.1雕塑与冰雪的结合

3.1.1雕塑造型带来的种类及创作风格

(1)素描、绘画基础。(2)表现手法上也分有圆雕、浮雕和透雕等形式。(3)具象、装饰变形、抽象。(4)都通过造型手段来表达感情、意境。

3.1.2雕塑造型带来的功能与意义

3.2冰雪艺术中雕塑造型语言的应用 网站

3.2.1冰雕的艺术表现

3.2.2雪雕的空间、体量造型

3.2.3冰灯的形式语言

3.2.4冰建筑中的雕塑语言

4.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前景

冰雪活动开始是人们为了生存,在被动接受冰雪中产生的,然而经过了历史与劳动人民智慧的打磨,逐渐发展成为积极的、有力的、综合的活动,是人们利用自然充实人文生活的典型个案。

(1)促进冰雪艺术不断创新,提高冰雪艺术的可观赏性水平。(2)冰雪艺术继续普及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市民的审美水平,增强文艺活动的可参与性。(下转第126页)

(上接第125页)

4.1国际四大冰雪赛事

4.1.1加拿大的“魁北克冰雪狂欢节”

节日活动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多彩,包括“雪之城堡”、“狂欢节之王”、“冰河竞舟”等活动。

4.1.2日本的“札幌雪节”

有国际雪雕比赛及市民的各种冰雪竞赛活动。

4.1.3挪威的“奥斯陆滑雪节”

挪威的“奥斯陆滑雪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及滑雪爱好者投身其中。

4.1.4中国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冰雪活动。期间的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雪博会驰名中外。

4.2冰雪雕塑艺术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冰雪艺术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7-0087-02

一 冰雪雕塑艺术在国内的发展

1 冰雕的发展

冰雕活动来源于民众的日常活动,民众起初用冰块来塑造冰球、冰灯等构造简单的冰雕。在1949年之前,经常看到有民众使用松花江冬天结成的冰为信教徒制作十字架以及耶稣冰雕像,用在祭祀等方面。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冰雕作品是在1964年举办第二届冰灯游园会的时候,在场的艺术家们突发奇想的决定用松花江冬天结成的冰来制作成艺术品。经过艺术家们的辛苦制作之后,一座眉清目秀、棱角分明的三米多高工农兵的雕塑拔地而起。在这个冰雕举国文明之后,这种新起的冰雕艺术品就成了冰雕展里的最璀璨的一部分。1987年,哈尔滨在举办了三次国际冰雕表演的前提下举办了第一届哈尔滨国际冰雕比赛,这一比赛是哈尔滨各类冰雕比赛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冰雕比赛。各式各样冰雕比赛传播了冰雕知识,增强了冰雕人员的冰雕技术,为国家培养大量的冰雕艺术人才。历经几十年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历经数代冰雕艺术家的踊跃探索和持续创新,呕心沥血,冰雪雕塑艺术已经日渐成熟。

2 雪雕的起源

哈尔滨的雪雕一开始叫雪塑,主要是由以前的堆雪人发展而来,雪雕的发展历经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孕育。哈尔滨第一个可以让民众欣赏的雪雕造型是1963年初哈尔滨市第一届冰灯游园会上用自然界的大雪雕塑成的雪象。雪象使用了雕塑的技巧,在雪中加入少部分的水慢慢往上拍打,最终只做了半冰半雪、外表颜色不是很雪白的雪象。雪象长度达4米,高度约为2米作用,又长又尖的象牙没有办法用雪制作,只能使用冰来替代。这个雪象虽然是用古代的堆积雪人的办法雕塑而成,而且加了一些冰作为替代,艺术水平虽然很低,但是客观来说毕竟有了一定的艺术性。冰雪雕塑艺术在国内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却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层次,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离不开黑龙江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也离不开所有的冰雪雕塑专业人员以及兴趣爱好者的不断创新,离不开省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支持,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使冰雪文化更具内涵,成为了冰雪文化的标志性代表。

二 黑龙江省高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育现状

在黑龙江省,冰雪雕塑艺术的课程教育情况还处于刚刚入门的阶段,各个高校都没有形成全面的培养方案。就哈尔滨来说,在冰雪雕塑艺术制作队伍的组成当中,冰雪雕塑艺术家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占大部分人数的是很多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的冰雪雕塑技工,还有一些冰雪雕塑艺术爱好者。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发现,大部分冰雪雕塑人员虽然在冰雪行业从事很长时间,但是始终没有接受过全面的冰雪雕塑专业培养,因为技工的文化基础不高以及艺术基础匮乏,这部分人员的艺术作品还保持在单单对冰雪雕塑技巧的追求上,作品的艺术性和内涵性都比较匮乏,这严重显示出黑龙江省在冰雪雕塑艺术行业课程教育的不足。而作为北方冰雪雕塑艺术起源地的哈尔滨,其本地的高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育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首先,课程教育没有办法满足社会需求。虽然哈尔滨市内的各个高校对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兴趣并给予很高的重视,大部分的高校也开设了冰雪雕塑艺术训练课程,但这些高校大部分都是把冰雪雕塑艺术课程设成课外选修课或者是业余课程,这种教育模式显然没有办法达到训练高素质冰雪雕塑艺术人员的目标。

其次,客观条件不允许。通过有关人员的调查发现,冰雪雕塑在制作环节上对人工雪坯、天然冰坯的需求很大,而且特制的冰雪雕塑工具价格也很高,这都在客观上导致了冰雪雕塑艺术教育发展缓慢的问题。所以,如何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对冰雪雕塑的兴趣、传播冰雪的专业知识,并通过增加对冰雪课程的资金投入,增强冰雪雕塑人员的创造力是黑龙江省,尤其是冰雪雕塑艺术重要的发源地哈尔滨市内高等院校冰雪雕塑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此外,北方冬季有雄厚的冰雪资源,但每年各种大型的冰雪景观、艺术雕塑的施工和各类冰雪雕塑赛事,都是由一些专业施工队伍和省内名家参与,每年太阳岛雪博会、哈尔滨冰灯游园会、都会举办各种冰雪雕塑比赛,但由于比赛名额的限制以及入园门票费用等问题,能进入实践环节的学生每年都比较有限,这些冰雪试练场给学校开展冰雪雕塑艺术课程的实践环节还是相对有限。如何让学生参与实战,如何让实践环节与教学相结合这些都有待于解决。

三 冰雪雕塑艺术人才的培养

冰雪雕塑艺术雕塑教育是一种时尚前卫的艺术教育课程,对于冰雪雕塑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力,对课程教育的不断改革能够在发展艺术教育的同时达到我国冰雪雕塑行业对于专业人员需求。对于冰雪雕塑艺术人才的培育与我国冰雪雕塑艺术发展相适应,高等院校的冰雪雕塑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当把冰雪雕塑艺术教育工作当成是促进冰雪雕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面来进行分析,同时梳理哈尔滨冰雪雕塑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其未来发展的方向,避免我国冰雪雕塑艺术行业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促进专业人员的培训。

另一方面,从教学效果来看冰雪雕塑艺术是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鉴于全部的制作过程是在零下20几度的极度寒冷情况下完成的,因此,学生在具有扎实的制作功底的同时,更要拥有强健的身体还有顽强的意志,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懂得团队合作。冰雪雕塑艺术创作是培养高校学生丰富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强身健体的极佳方式之一、是增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意识以及团队意识很好的方式、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完美结合的有效方式。

四 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法改革

1 合作式教学方法

合作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课题研究型的学习过程迁移到教学过程中。依照具体的状况将学生分成诸多个冰雪雕塑艺术创造小组,各个小组均以制作冰雕为小组的目标,学生共同完成由老师规定的冰雪雕塑艺术设计项目。这种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在对冰雪雕塑项目设计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索之外,同时可以通过合理的分工,让学生完成比较复杂专业的冰雪雕塑项目,通过各个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研究出的成果。除此之外,合作使得教学方法也可以从侧面有效锻炼学生的协调素养和合作素养。

2 实例式教学方法

雕塑艺术比赛获得奖项的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尤其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的冰雕作品,进行讲解分析。学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学生对优秀的冰雪雕塑艺术作品的想法创意、雕刻方法、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有组织的讨论分析、交流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冰雪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实际操作之间关系的理解。

3 讲座式教学方法

在冰雪雕塑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依据同学们的兴趣和建议,选取一些冰雪雕塑设计制造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问题,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冰雪雕塑设计师或者冰雪雕塑行业的专家给学生做几场针对性的讲座,加深学生对这一课程的了解。这种讲座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快捷的把冰雪雕塑设计的观点还有冰雪雕塑行业最新的行业动态信息传递给学生,直截了当的弥补了教学体系滞后于行业的问题,在有效的增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学生对冰雪雕塑设计的兴趣。

4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学校的冰雪雕塑艺术授课老师应当考虑到当前的社会与市场需求认真讨论分析如何培养高素质冰雪雕塑艺术人员,同时编写全面的学生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一定要避免学生出现纸上谈兵、只会说不会做的问题,应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附近的冰雕场实际操作练习。通过冰雪雕塑艺术作品向冰雪雕塑设计专业的学生传播艺术创造力的开发,增强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在博学的基础上精通,在精通的基础上专一。这是学校应该研究还有不断改革的课程教育之一。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对于冰雪雕塑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不断增加,冰雪雕塑艺术设计的课程设计应该进一步改革,大胆的探索教学改革方法,优化完善现有课程模式,加强冰雪雕塑的实践过程,摸索出一条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随着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不断深入理解冰雪雕塑创作的规律和方法,冰雪雕塑艺术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成为黑龙江省甚至国内艺术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冰雪雕塑课程教法的不断改革,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强身健体,锻炼意志,为冰雪雕塑行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专业冰雪雕塑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姜宇琼, 张艳. 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09(8):162-163.

[2]姜字琼, 王立荣. 应用型高校冰雪雕塑艺术课程两种教学方法的探究[J].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

冰雪艺术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138-01

一、溯源

东北松嫩平原冬季漫长严寒,据记载古时人们将刚打上来的井水放在木桶里冻成冰坨,把油灯放进冰坨中央凿出的冰窟窿里做成照明灯。冰的材质容易获取、成本低廉、透光且防风,非常适合冰封酷雪的东北地区,因此得以流传下来。冰灯仅限于室外使用,当其他照明设备出现后,冰灯的照明功能逐渐被审美功能所取代,最终演变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形式。从冰灯的使用目的来看,经历了从实用到观赏再到消费三个不同阶段。

雪雕的出现要晚许多,史料记载最早的雪雕作品出现在1963年哈尔滨市兆麟公园举办的第一届冰灯游园会上,当时冰灯艺术发展到集冰建筑、雕塑,园林艺术等综合艺术形式,当人们对冰灯艺术的审美挖掘达到极致之后,雪雕作为冰灯艺术的一种补充和延续而衍生出来。

二、冰灯雪雕艺术的形式特征

冰灯雪雕艺术的材质特征。这种艺术形式最大的特点莫过于所用的材料的特殊性,主要以冰或雪为主,配以电灯、金属、木材等为支撑或装饰,冰块本身具有无色、透明、折射光线的特点,冰雕作品看起来晶莹剔透,梦影幻生,配上灯光的衬托,更显得光影纵横,交错相生。雪雕取材于经过特殊处理的雪,即将松暄的雪加少量的水压实,做成可以塑造的雪块。雪雕作品质感莹白,皎洁光彩,因它的白色是不透明的,和冰雕的灵动剔透比起来,它更具有一种朴实敦厚之美。

冰灯雪雕艺术的造型特征。冰雕和雪雕都是一种雕塑艺术,属立体造型的范畴,与其它的雕塑一样,有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形式,讲究表面处理、刀痕刻迹、工具使用的审美价值。冰灯和雪雕虽然同属于雕塑范畴,两者在制作方式上还存在才别。冰雕是在事先备好的冰块上做整体的去除或保留从而达到理想形体的造型过程。而雪雕则可以将雪快分作几个部分,把每个部分捏成固定的形状之后,再组合起来并修整的方式,这点跟沙雕的原理颇为相近。

三、冰灯雪雕艺术的价值分析

审美价值。无论冰灯还是雪雕在艺术造型上,都具有既能够将雕塑艺术和园林艺术于一体,又能够将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冰雪质感融入其中的特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能源的发展,现代冰灯雪雕越来越有将声、光、电结合其中的趋势。电灯与冰块本属于水火不容的矛盾体,却可以在冰灯艺术中融为一体,这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能具备的艺术魅力。

经济价值。现代冰灯雪雕艺术在规模上、造型设计上、主题创新上、娱乐项目上和科技开发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和规模,经过近50年的发展,冰灯雪雕艺术已经由原来简单的冰灯游园会发展成为层次丰富,内容全面的文化产业,包括冰雪观赏、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和冰雪贸易等等。

社会价值。哈尔滨的冰灯雪雕艺术凸显了城市特色,已经成为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在取得不菲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是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冰灯雪雕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它以对冰雪灵魂的再塑造,反映着宇宙万物生命秩序带给人们的喜悦,也昭示着劳动人们的智慧和灵巧,这种神圣的内心体验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甚至远胜于它的经济价值。

四、冰灯雪雕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首先,打造以冰灯雪雕艺术为哈尔滨市城市品牌的旅游业。城市品牌的定位离不开城市主题文化的发展,因地域特点与气候环境的原因,哈尔滨的冰灯雪雕艺术开发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可为冰灯雪雕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经济保障。

其次,深化冰灯雪雕制作形式的创新。开发冰灯雪雕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分为艺术的突破和技术材料上的创新两个方面,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贯通还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如数字多媒体艺术与冰灯雪雕的结合还是一片未开发的领域,此外,除了现在所使用的声光电技术的运用之外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尝试也是方兴未艾。

最后,健全冰灯雪雕学科建设。由于冰灯雪雕的时效性和季节性的限制,它的制作多是应对某个游园会或是展览而临时进行的突击创作,创作者也多是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兼职创作,冰灯雪雕作为一个单独的专业并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对这一领域全面整理和系统的研究工作也尚显不足,归纳整理冰灯雪雕的学科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东北民间美术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编号:12522250

冰雪艺术论文篇(4)

二、民间美术与瞬间艺术之比较

1.造型与民间艺术有共同特征,题材上还沿用了人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如“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图案。民间神话故事如“八仙过海”等也是冰雪艺术的雕塑主题。描述民间传说的作品融入了许多中国民间艺术的精华语言。另外,表现民族风情的题材也层出不穷。冰雪艺术表现了一些装饰性艺术语言,利用基本几何图形和简单造型语言的构成组合使得一个平面或者一个物体的观赏效果更加丰富多彩并富于很强的表现力。这种装饰手法增加了冰雪艺术的张力。

2.笔者认为,这句话描述的是造景要注意的问题,即观者从各个角度观察欣赏的景色都是不一样的。中国园林艺术造景的手法主要有点景、借景、框景及其他造景手法。冰雕建筑群中的每一座冰雕建筑都作为一个“点”,便可成为整个建筑群的点景,一起组成了整个展区的所有景观。打造一个“面”就一定需要多个“点”。冰雕建筑中“借景”的运用,即用远近冰雕建筑作为衬景,从而互利,做到两者彼此依托,相映成趣。园林中的“框景”,利用门、洞、窗户、树枝自然抱合形成画框的形态,从而使景色如同画面一样美丽,形成画框里的景观,因此冰雪艺术常用框景作为造景手法。

冰雪艺术论文篇(5)

一、引言

当今时代,在每一个学科的教育中都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与新的元素,都开始尝试着多元化的教育结构与评价标准,为的就是能够在各个方面得到人文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冰雪雕塑艺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随着人们的不断关注,教学方法开始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通过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活动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完善教学模式。现阶段我国的冰雪雕塑艺术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可以说正处于起步阶段,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相对教完整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艺术的教学体系与其他学科和种类来说显示出的明显不足需要引起整个教育界的关注,因为目前关于冰雪雕塑艺术教学的发展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学生的冰雕设计不够深入;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教学模式得不到创新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而且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才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二、冰雪雕塑表现形式

冰雪雕塑,指的是一种以冰雪为主的材料经过雕刻之后展现出来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分为三种主要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冰雕巧夺天工,通过各式各样的造型让冰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展现出来。冰雪雕塑艺术也是一项绝妙的艺术创造,将冰雪制成坯后,经过能工巧匠的雕琢就能够做成艺术的佳品,而且透雕、浮雕、圆雕等都能够很好地展现冰雪雕塑艺术的创作魅力,既能雕刻出自然山川,也能雕刻出人物动物,创作内容形式多样。而且冰雕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功能也越来越多:装饰环境、栖息餐饮、商品价值、文化娱乐等等,成为东北旅游经济发展的利器。

三、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一)教学背景

冰雪雕塑艺术是一门在各大高校新兴的专业课程,但是却有着与其他专业课程同等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中艺术类学科更是需要注重教学改革的背景,跟上时代的脚步,同时根据当地的特色以及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来进行适宜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前的冰雪雕塑艺术并不能广泛应用于各界,了解此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人也比较少,为了扩大冰雪雕塑艺术的广泛性以及全面性,冰雪雕塑艺术已经逐渐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所以开始有更多的高校开始开展冰雪雕塑专业课的学习。尤其是对于我国的东北等相对寒冷的地区,学习冰雪雕塑艺术更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冰雪艺术的更好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教学改革

对于整个冰雪雕塑艺术的教学方式改革,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例如: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或者教学模式改革。因为不论是哪种教学,都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整合运用,从而在探索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对于冰雪雕塑艺术的兴趣。因为只有学生自身的兴趣得到不断提升,才能从根本上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师生相处才能更加融洽,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合作式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让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进行冰雪雕塑艺术的交流,通过各个小组对冰雪雕塑艺术的设计来进行求同存异,最终大家一起商讨,提升学习效率。合作是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冰雪雕塑艺术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也能够有效地进行对冰雪雕塑艺术的深入研究,通过整体的沟通与协作,来分享共同的研究成果。另外,以赛促学,注重实践,也是培养冰雪雕塑艺术人才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创意草图,立体样稿,冰雪雕塑放大等。1.专业基础。运用泥塑、木雕、石雕、泡沫雕塑等必要的专业训练,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造型能力。有效的转化成冰雪雕塑的设计创作。对于整个的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来说,很多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在学习初期大多都是靠自身的想象力来进行冰雪雕塑艺术创作的,所以对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方法来说,需要在最初的时候就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要最大限度地弥补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才能设计出符合时代潮流的、不俗的雕塑作品。2.教学方法。整合合作式教学、实例式教学、讲座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和成效。在冰雪雕塑艺术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实例式教学的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各高校历来的冰雪雕塑比赛,应该做到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一来不论是对本校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还是对冰雪雕塑艺术的教学方法探索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呈现出具有说服力的冰雪雕塑艺术作品,才能够组织学生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作业,完成自己的专业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不断加深对于冰雪雕塑艺术的基础学习以及更深入的理解,为冰雪雕塑艺术的具体学习和实践提供帮助。

(三)教学实践

冰雪雕塑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重要性,而且在冰雪雕塑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建立多元方案和评价标准,多个角度对冰雪雕塑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设计作品单一、方案重复等一系列问题,这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创意角度以及对冰雪雕塑艺术的理解给予相关的指导。在同一设计目标前,学生要学会进行创意思考,从而形成多解的方案,建立不同的设计目标。而且对于不同的设计作品,也许从根本上没有评判好坏的唯一标准,但是不论冰雪雕塑设计是否完善,都需要尽最大努力让学生自主判别整个研究体系的缺陷与不同,这也是保证冰雪雕塑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基础。

冰雪艺术论文篇(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冰雪艺术已经融汇了更多的艺术在其中,且冰雪活动的开展也逐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如以国际化发展为目标的冰雪节,以经营商业化为目标的冰雪节、以群众活动为主题的冰雪节等,且冰雪节中以冰雪为主题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有雕塑、冰灯、冰雕摄影等,其中冰雕艺术是冰雪盛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冰雪盛会中形式表现最直接的部分之一。随着冰雪艺术的快速发展,冰雕艺术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大量的艺术家在冰雕创作中将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地联系到了一起,因此,作为冰雪节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冰雕对于冰雪节举办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发展速度快的特点,决定着我国现阶段的冰雪雕塑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冰雪艺术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以及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我国现阶段冰雪雕塑工作队伍而言,其中只有极少数是冰雪雕塑专家,绝大部分是没有经过正规专业、技能培训的的冰雕技术工作者,或者是该行业的临时工作者,其中有与雕塑艺术相关的人员,也有艺术设计相关的工作人员,也有城市景观设计相关的工作人员,总之,从事冰雪雕塑的工作人员素质、技能参差不齐,这些人员在过去和现在对我国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长此以往势必会阻碍我国冰雪雕塑艺术的创新发展,无法将冰雪的特点、韵味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我国现阶段从事冰雪雕塑工作的队伍来看,大多数人员虽然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没有经过专业正规的培训,其雕塑创造只能停留在对技术的追求上,内心思想以及感官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升华,例如,我国北方有些城市的冰雪雕塑还停留在龙、凤等动物形态的雕塑上,作为多我国冰雪雕塑教育还处于初步阶段,冰雪雕塑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诸多缺点。

2 冰雪雕塑教育及冰雪雕塑人才培养的创新

冰雪艺术论文篇(7)

著名美g理论家张晓凌曾这样评价于志学先生的冰雪山水艺术“在中国当代山水画界,于志学的冰雪山水是独树一帜的。卓然不群的画面,独立特行的语言,孤寂壮美的境界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当代中国画的变革正以新画种、新语言、新境界的方式进行着突破。”于志学通过对传统山水画的学习,加之自己对北方冰雪山水的独爱,在艺术风格和表现语音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终于创造出了自己的山水画新风貌,他在艺术上的变革与独创是时代审美特征的新名片,所以张晓凌称于志学在山水画领域是开宗立派式的代表性画家”。

在北方冰雪山水题材创作的艺术风格上于志学突破传统,大胆创新,以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造诣,重新建构了地域性山水画的新风貌。无论是画面构图的改变,还是技法运用的更新或是独特意境的表现,都达到了传统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与碰撞,才使得今天的山水画新风貌在艺术领域里能自成一家,独树一帜的屹立在中国绘画历史中。他的绘画变革是今天中国山水画新风貌的代表。

一、艺术风格的锐变

就中国画传统的山水画面构图而言,所强调的是要在画面中表现出“三远法”的意境,而为了营造雪景的独特意境,创作者往往采用的是传统的留天留地的“留白”处理方法。以大面积的“留白”与画面其他笔墨晕染的景致形成鲜明的黑白对比。在“留白”处通常是不施笔墨色彩的,完全以纸张自然的白度表示雪景的位置关系,这种处理方法虽然在空间处理上遵循着传统的构图原则,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束缚了创作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于志学在近40年的时间内,通过不断尝试与探索。他终于实现了从传统“留白”到现代“提白”的突破,就是在传统绘画的黑白对比关系中将“白”进行提取,用这种特殊的技法对冰雪进行表现:即通过比例关系调和明矾水,并在加入少量淡水墨,然后依据冰雪景物的自然进行运笔表现,在重墨的衬托下画面中就会呈现出冰雪洁白透明的质感和层层笔墨渲染的厚积感,这种表现手法既真实生动的描绘出了冰雪的自然特性,又不失对传统笔墨韵味的表现。于于志学创造的新山水画样式,在于他展现出了中国画创作题材与表现形式可以更加多元化的可能性。

二、技法语言的突破

于志学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一直遵循着中国画传统的绘画法则,对于画面布局是十分讲究整体气韵的把握和空间意境的营造,而在对景物真实面貌表现时他又有独特的理解和形式的改变,从不拘泥于传统法则和秩序的框框中跳出来。旨在创造中国画的新风格、新语言。

通过于志学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山水画的构图安排上所表现出来的独创精神和审美意识是具有突破性和指引性的。为了将传统山水画中的虚幻的“留白”进行真实“提白,画白”的刻画。将冰雪“白”的质感和“真”的形象表现出来,他创造出以下新的表现技法:

雪皴法:根据物象自然的特点选用湿笔画法,同时兼并着董源的笔墨风格,,在画面上进行皴法的反复使用,以真实的表现出冰的结构和雪的质感。

泼白法:将传统的“泼墨”转变为现在的“泼白”技法,主要是改变传统绘画中墨的使用技法,“以矾水加淡墨,通过铡锋纵横用笔,利用矾水水痕线与淡墨之间的变化来表现大面积雪原纵横和起伏的状貌的气势。”用点、刷笔触来表现北方的自然冰雪景物。

重叠法:多用于表现树挂、冰块、雪团等。主要表现在“以中侧锋及侧锋用笔,逐层进行笔痕的叠压,使黑白色调自然过度并产生独特的渐变效果。

滴白法:主要用于表现冰柱、冰凌自然流淌的状态。在画面上用笔的行走力度与水墨的搭配处理,使得多余的淡墨顺着挤压的方向自然下滑,可营造出一种冰雪缓慢融化的视觉效果。

排笔法:根据冰和雪的体积结构及外形特点,执笔倾斜排列,表现自然状态。于志学在冰雪山水画中独特的表现技法不仅将北方冰雪山水题材创作形式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他的创新精神和艺术早已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他艺术形式的变革与创新。

自艺术产生之后,无论哪个画科都在受不同的地域地貌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创作素材及情感表达也都不约而同的成为了地域性绘画的代名词,每一个新的艺术样式的出现都将推动着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不断向前发展,同时,在艺术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中艺术风格及艺术语言的积极探索必定会成为每个艺术家及创作者终身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冰雪艺术论文篇(8)

视觉元素属于新媒体艺术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文字、图形、色块、表格、饰边等用于展示的元素。本文主要论述点、线、面、色彩、形态等基本视觉元素在冰雪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这些视觉元素是一件视觉艺术作品的基本构建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他们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在视觉元素的组合方面,光、色、空间的组合并不能创造完美的艺术品。为了更为鲜活的展现和获得持久的艺术魅力,它必须要与新媒体艺术相结合,还要与社会生活、社会情感、社会文化等非物质要素相融合。

二、黑龙江冰雪景观的特点

受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黑龙江的冰雪景观已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其冰雪魅力享誉世界,很多冬季来过黑龙江的国内外游客都对当地的冰雪景观印象深刻,“玩转冰雪哪里去,冬季首选黑龙江”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在我国,黑龙江省是冰雪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冰雪景观和冰雪旅游产品的品种、内容和规模在国内更是无出其右。地域的广阔性和娱乐项目的丰富多彩让冬天的黑龙江变成一个璀璨夺目的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市的三大冰雪主题公园名闻遐迩,你可以尽情欣赏各具特色的冰雪景观;可以参观雪博会中最大的雪建筑——广岛城。也可以欣赏到在街道和街心广场随处可见的晶莹的冰雕、精致的雪雕和璀璨的冰灯。另外,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冰雪景观,比如五大连池的火山冰雪风光、镜泊湖冬景、扎龙雪地观鹤、大海林中国雪乡以及小兴安岭林海雪原等等。

三、本土视觉元素在黑龙江冰雪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冰雪景观设计需要处于特定的气候条件下,也需要符合特定的空间以及文化内涵,更要符合城市整体设计规划的要求,与建筑设计、市政交通、城市规划以及基础配套设施等融为一体。在景观设计中,点、线、面、形体和色彩等视觉元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建筑、灯光、植物都属于视觉元素中“点”的范畴;道路、围墙、长廊等属于“线”的范畴,而“点”和“线”的积聚会形成“面”;色彩也属于重要的视觉元素,在视觉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建筑

从类型上来看,黑龙江的建筑属于寒地建筑,在城市中景观建筑和构筑物都属于景观的范畴。要在黑龙江地区设计和建造与本地视觉元素和谐的景观建筑,就需要考虑冰雪元素的影响,利用黑龙江冬季的气候条件,从冰雪景观的特点出发,科学、合理的对框架结构进行选择,同时还要在材质等方面进行认真的斟酌。一方面,受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黑龙江省的冬季比较寒冷,五六级以上的强风天气较为常见,因此实体建筑下较易形成强风区,也易受到强冷气流的影响。如果为非实体性的建筑就可以有效的弥补这方面的劣势,在视觉上给人一种与本地景观气质浑然一体的感觉,并且能够增加视线的通透感。另一方面,从积聚性质来看,积雪比其它物质要强的多。在积雪的压力下,建筑及其构筑物就有可能遭到损坏。而选择框架结构之后就可以有效减轻积雪所带来的压力,并可在迎合冰雪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其灵活的造型,营造一种冰雪悬垂飘零的美感。在景观中,黑龙江本地的建筑属于视觉主体。而冬季的时候,在冰雪覆盖力的作用下建筑物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图案形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时候建筑物应以浅暖色调为主。为了体现出形式感,还需要在排列与布置方面精益求精。如此一来,在冰雪的映衬作用下,建筑物的视觉效果会更加强烈。

(二)灯光

在冰雪景观设计中,灯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属于视觉元素中“点”的范畴。在设计中应结合冰雪的映衬、反光等特点,展现出灯光所特有的照明和景观效果。在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半导体照明冰灯让人们啧啧称奇,这种艺术景观的亮相昭示着冰灯在光源方面的重大突破,也终结了只能使用普通荧光灯管的历史,这表明灯光技术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为冰雪景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黑龙江等省区进行冰雪景观设计,应重视对灯光的运用。在东北的冬季,人们明显减少了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在人、植物等因素的影响下,景观显得十分单调和萧条,而要改变这种状况,灯光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在黑龙江的冬季冰雪景观中,应让灯光照明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积极研发或引进更为先进和节能的照明技术,积极运用多种照明手段,营造出精致、美丽的冰雪景观。

(三)植物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黑龙江的冬季气候十分严寒,这里的城市比南方城市的植物品种要少得多,色调也不够丰富,本地树种的生长期比较短。尤其在冬季的时候,更是给人一种萧条、冷清的感觉,草本花卉也大致如此。在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本地的冬季景观也比较暗淡。有鉴于此,在冰雪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利用植物的固有特点与城市的冬季景观相配合,在冰雪的作用下,营造出良好的、富有黑龙江地方特色的景观氛围。

首先,做好适于本地栽种树木品种的开发和引进工作,实现品种的多样化。为了满足具体的景观设计要求,还可以对植物品种进行合理的搭配。植物品种增多了,冬季景观也会更加丰富多彩。在具体措施上,可在研究黑龙江地理土壤水分条件的前提下,借鉴有关研究成果,实现规划移植。选用的树种要有较强的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应按照树种的属性对树池的宽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还要对水体循环和吸收给予必要的关注。例如白桦、枫桦、臭松、落叶松、云杉、色木、红松等树种对相对湿润的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水分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需要人为的调节和放大底部存放积雪的面积,为雪水的吸收和渗透创造条件。

其次,在冰雪造型中利用不同的树种造型可以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常绿类灌木和乔木可栽种于城市或道路的中心,这种实体的植物造型在冬季绿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有效增强视觉效果。由于这类植物主要用于造型,因此平时要对其外形进行必要的修剪,与冬季的环境相协调。落叶乔木可栽种于路边及风景区,这些植物的枝干具有较强的通透感,可提升城市空间的视觉品味,同时还为布置灯光和饰品提供了便利,在渲染节日气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道路

道路是城市交通的血脉,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城市功能的最为主要的因素。通常情况下,黑龙江冬季的降雪量比较大,在冰雪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以设计出符合本地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景观及其它设施。

在设计道路景观的过程中,应从冬季冰雪景观的角度出发,在视觉上充分利用冰雪元素的造型。在冰雪的作用下形成的自然树挂以及人为设计出来的冰雪雕塑,使冬季景观呈现出一种线条分明的美感,这也是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景观。在冬季,冰雪雕塑及其造型不仅可以美化城市,还可以增强道路的可识别性。同时,冰雪的独特自然属性使得在进行冰雪造景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临时性,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道路两旁的街景,还可设置道路街区前方的对景等,使城市空间环境别具风味。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冰雪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运用。在景观设计中应从本地区特有的冰雪元素出发,营造出一种纯美的景观氛围。此外,由于冬季降雪量较大,在设计中应对路面冰滑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可在有高差的地方修筑台阶,尽可能避免出现全缓道和坡路。如确有必要,要将坡道控制在5%-8%的范围之内。

(五)铺地

在黑龙江等省区的冰雪景观设计中,铺地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严寒的冬季气候下,地面往往为大量的冰层所覆盖,这就对铺地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硬质铺装在黑龙江冬季景观中的利用率比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硬质铺装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强;其二,硬质铺装便于清理;其三,在冰雪环境中硬质铺装的图案花样的平面视觉冲击力较强。但在冰雪景观设计中,硬质铺装不仅要在质感和视觉上具有一定的美感,还要在冬季雪后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因此,在黑龙江等地区,地面铺装首先要满足冬季的使用要求,这是最基本的设计标准。例如应在主干道上采用耐磨、防滑和质感粗糙的深色硬质材料,这种颜色的材料吸热性较强,为人工除雪及除冰提供了便利。

(六)色彩

色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视觉元素,也是视觉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色彩能对人的心理、情绪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他(她)往往也是一位善于运用色彩的大师,在景观设计中通过不同的色彩可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从视觉方面来说,色彩的特征十分鲜明,在构成城市特征的许多因素中,色彩是建立个性化城市的基本条件,其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在黑龙江进行冰雪景观设计,白色和透明色无疑是景观环境的主色调。要设计出洁白、纯美、空灵的冰雪景观,营造一种美好的氛围,就需要在整体上对颜色的搭配进行把握。一种颜色往往会给人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白色也是如此。因此,应适当对局部进行调整。此外,其它颜色往往会在白色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明亮和鲜艳。处于寒冷气候中的人们通常会向往阳光和温暖,建筑及其构筑物可多采用淡黄色,淡红色等暖色调。而淡蓝色、淡绿色等冷色系的颜色与冰雪颜色较为接近,它们互相搭配可以营造出一种和谐、浑然一体的景观环境。

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视觉元素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对视觉元素进行有效的运用和组合可以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获得较好的视觉信息传达效果。在黑龙江进行冰雪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视觉因素,积极运用点、线、面、色彩、形态等基本视觉元素,营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个性鲜明的冰雪景观,不仅可以美化城市,营造温馨家园,还可以提高地区和城市的吸引力,为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辉.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00-102.

[2] 康彦峰.现代城市景观研究[J].当代艺术,2008(1):98-99.

冰雪艺术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045-01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画面临中国社会的转型及与国际的接轨,中国画在扩大了新的视野的同时,如何守住自身的发展是每个画家的使命。作为冰雪山水的开创者,于志学将中国画的发展将中国文化的大传统,民族文化的传统性,自律性与纯真性作为自己冰雪山水创作的价值核心,开创了新的艺术特色。

一、冰雪山水画的地域性开发

流派和地域划分是构成美术史的重要现象,而地域特征则是构成流派的重要基础。俞建华先生把中国画的普通之价值分为八种,其中就包括“地理上之价值”。中国元明清文人画,大抵是对江、浙、皖等地域审美客体的挖掘。

东北画风一向缺乏近现代文人画的传统,东北画风的崛起依赖于它立足的地缘的审美立场。辽阔的冻土、黑土地富有特殊的气候与自然条件。这种特定的地域特征,孕育了冰雪山水的生成。于志学在《吾将上下而求索》一文中讲到:“对冰雪的迷恋、对乡土的迷恋,使我产生了想把这美好的一切用画笔表现出来的愿望。”于志学从1960年开始带着某种恋乡的情绪,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冰雪山水。他的作品代表着东北山水的一种独特的语言面貌,用笔墨及某种特殊水剂形成的肌理、墨趣、创造性的表现出白雪皑皑的银色世界。他的冰雪山水填补了中国画在地域表现性上的某种空白,丰富了中国文化,打破了了中国画在地域地貌上的一种限制,增添了一种新境界。

二、冰雪山水画的笔、墨、光运用

从魏晋南北朝时代山水画产生以来,历代的雪景山水多以雪江、雪渍、雪山、雪村的描绘出现,营造效果视觉图式的“实白虚黑”的雪景,具有崇峻的气势却缺少壮阔、荒远、严冷的感受,只表现“雪”,没有表现“冰”。中国传统雪景绘画中的“雪”,是通过“留白法”和传统画山石的“山石法”来间接表现的,缺少“冰”的质感和“冰”的样态。于志学的冰雪山水则利用中国传统绘画中“黑白相生”、“执黑守白”、“计黑当白”的道理,在冰雪晶莹、白山黑水的东北山林中捕捉到了“黑”与“白”对立统一的美。这种壮阔雄浑之美,体现在独辟蹊径的“冰雪山水”画上,便是种以白为主,以墨为辅,“白实而墨虚”的奇险之境。

他主要使用的“泼白法”、“雪皴法”及“滴白法”、“重叠法”、“排笔法”等技法,将其冰雪山水中的“白”推向极致。他认为墨韵是中国画黑的体系的审美主体,白光是中国画体系的审美内在,素墨可以“韵濡乾坤”,光能“光开万物”。墨韵的用笔和用墨构成了中国画第一、第二审美内涵,光则构成了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于是冰雪山水在“光”的建立上,是中国画在笔与墨基础上的一个崭新的审美形式。他的山水体系中的光,为一条亮晶晶的白线,此中的光并没有光源,是一种抽象之光。在中国画中,黄宾虹表现多光源的散光有种意象之美,李可染则表现了有光源的写实之具象光,于志学则将抽象之光作为完成自己中国画光的构建的基本样态。

三、冰雪山水画的理论内涵

冰雪山水建立在于志学的太阳模型说基础之上,这种思维模式源于自然科学体系,以太阳系的模式将中国化的一种生成与发展状况通过这一简洁而富有思辨的图式表现为一个整合性的思维方式和一个独立而又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而从中人们可窥探出中国画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前景。中国画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模型体系的核心有三个部分组成,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国画最基本的审美内涵(笔、墨、光)。这个核心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画的主要审美形成。而中国画则紧围着这样的核心在不断传承、演变并接受新的因素,产生新的发生点,出现新的画种。

四、结论

于志学的冰雪山水反映出山水发展至今在方法论体系上的一种追求和探索。在其提出的太阳模型说理论之下,他围绕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以真诚有益的探索推动了现代山水地域性的发展。在独特语言符号的构建上,除了传统上的继承性,又加入了自身的艺术实践及现代精神及个人风貌,形成了一种类似“品牌标识”的风格。在这种风格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冰雪山水独有的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冰雪艺术论文篇(10)

早在1999年,王自修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美术理论家刘曦林评价:“我注意到你的笔墨的独特性,你显然受到了于志学先生的影响,但又与于先生有所不同,你用笔用墨多于用矾,在表现冰雪时大多用留白法、或者如你所说的还有镂空法(留白的一种技法)。这种技法与用矾、用粉不同,减少了工艺感、制作感,而便于与笔墨的生动性相衔接。我喜欢你用墨来画水,这不仅以空白代水的表现有所不同,而这种表现确源自于生活中的发现。”可见王自修为表现冰雪世界,从局部用矾、镂空法到全面留白,曾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我研究了王自修的大部分资料,他的成功可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师古不泥古,在继承传统的山水画技法的同时,勇于创新和探索,古人也有留白,但不是全部的留白,所以没有激荡人心的效果,有的还是圈地留白的手法,也就是小留白(多见于山、地)。王自修在此基础上,攻克这一历史难题,走出了一条创新的路子。二是借鉴和吸收了近代冰雪山水画的经验和教训,王自修在提到自己的留白冰雪的创作过程时说:“没有于志学的出现,也就不会有我王自修留白冰雪画的出现。”其一,王自修说于志学的冰雪画给了他一个重要提示,那就是表现冰雪世界是中国画的一大难题,一块空白;其二,创新成为画家们最时髦亦是最头痛的选择时,王自修接受了这个无意识的提示和历史的挑战,参与研究这一历史课题;其三,于志学的用矾冰雪画质变,给王自修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早在五六年前,王自修到深圳参加活动,一位收藏家明确告诉他,用矾的冰雪画他不收藏,一是笔墨呆板、不活,用矾易脆裂,最后变黄,成为废纸。一气之下,王自修将百余张局部用矾的精品之作毁掉,也使他痛下攻克留白冰雪画的难题的决心;他决定要师法自然。王自修为了突破冰雪画表现手法,经常深入生活,深入农村,多次大雪后深入长白山,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把大自然中的迷人景象作为创作研究的范本,进行艺术再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自修主张画家必须创立属于自己的艺术符号,表现冰雪世界是中国画的大符号,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创作出了大意境、大手笔的作品,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给读者一种新清悦目的感受。依照历史的观点来看王自修的艺术价值,应给他一个公道。历史上许多大家都走过这样的历程,不理解――理解――承认并推崇,这是艺术家得到承认的普遍规律。好在王自修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人们容易接受的。王自修的留白冰雪画成为当今中国画坛的亮点是历史的必然。目前,书画收藏界有一种不良风气,那就是看名头、看职务,忽视对作品的认知,以至于亵渎了艺术的神圣。近几年,人们开始关注画家的创新,关注开宗立派,2007年的“重新洗牌”,已告诉收藏家们:开宗立派才是中国画价值的最高取向。正如许多理论家看到的,王自修的作品发展了传统,为中国画的创新树立了一块里程碑。也正如原全国政协秘书长、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所说:“王自修是当代较有成就的画家,他的画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地步,很有观赏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自修先生的绘画,声望会越来越高,会成为当代在全国具有很高声誉的画家之一。”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书画艺术品的价值是以学术性为其最高衡量标准的,王自修的留白冰雪画的笔墨个性在中国画的历史上是有其学术价值和地位的。

王自修简介

王自修,字子万。1947年5月出生于山东乐陵市郊。被誉为关东画派的典型代表,关东画派的领军人物,传统与现代留白冰雪山水画的创始人。独创了中国画表现冰雪世界的一系列高难度留白技法。自修钻研中国画40年,并发表专业文章40余篇,主张画家必须创立属于自己的艺术符号和艺术语言。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授。中国美术网第一届艺委会理事,中国画学研究会理事。《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邀画师,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邀顾问编委。先后荣获“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世纪杰出人物”,“世界金奖艺术家”,“国学杰出贡献金奖艺术家”等称号。先后入编《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与《世界名人录》等百部词典和选集。文章与国画作品等散见于40多家报刊杂志等。出版有《王自修画集》《王自修作品集》《梦景集》《冰雪画大家王自修》等多部专集,中央电视台六次报道。作品被北京荣宝斋、文房四宝斋等国内外十几家高档画廊经销。

1979年国画“欣欣向荣”获辽宁美协“新长征画展”三等奖,并首刊于《辽宁日报》。

1981年“阳朔鉴山楼”获全国首届工艺美术百花奖单项第二名。

1992年国画“野渡”获“国际中国画展暨大赛”二等奖。

1994年应香港新华通讯出版社特邀赴香港参加“中国百家书画展”,并在中央电视台、香港、深圳、湖北等电视台有重点镜头播出。

1996年出版的第一本个人专集《王自修画展》被鞍山电视台拍成间歇节目“请您欣赏”15分钟,每天两次播出,长达两年之久,在该地区几乎家喻户晓。

1997年火花“新月”在“欧洲首届中国艺术大展”中获银奖,作品被“环球中国艺术家协会”收藏。

1998年国画“绿色的梦”入展由文化部,中国美协主编的“世界华人书画展”,并被思科特集团收藏。

1999年“王自修画展”在中国美术馆西南厅展出,40幅作品被新加坡“镇凌苑”画廊买断。

2001年“王自修的冰雪世界画展”在新加坡“镇凌苑”画廊展出,同时发行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王自修作品集》,此画集2003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

2001年国画“家园”入展中共中央统战部书画展。

2002年《梦景集》2003年挂历,由上海画报社出版发行。

2004年国画“桃李依旧”入展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画题名展,并被收藏。

2004年国画“长白三月”获中国美协主办的“齐白石艺术节”提名展优秀奖。

2006年国画“长白山麓”入展中国政协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06年《王自修专辑》中国邮政明信片出版发行。

2006年《美术报》7月1日,33―40通版后,全国30余家专业刊物相继发表评论文章和国画作品。

冰雪艺术论文篇(11)

“冰与火陶瓷”艺术的创新点:

在“冰与火陶瓷”艺术中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材料创新、工艺创新和样式创新等方面。

1、技术创新:一是研发的多次覆盖法。在“冰与火陶瓷”烧制中,利用陶瓷黑白釉在裸坯上做多次覆盖、叠加等,使釉面能够产生凸起变化以及缩釉和流淌。二是温度控制法。在烧制过程中,通过中期保温和后期急速升温,以及窑温控制和多次烧制法产生釉色的自然流动,恰到好处的表现冰雪流动性与相容性,使冰雪意境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自然冻结法。在冰花瓷器的制作中,为体现冰花千变万化的自然美感,在高温烧制后,采用自然温度快速低温冷却办法,利用自然冻结法,即冷空气与高热量泥料交流进行后期加工技术,使器物表面的冰花多姿多彩,变化无穷。

2、材料创新:一是综合调制法。传统陶瓷主要是采用陶土和瓷土制作而成,“冰与火陶瓷”运用陶瓷胶、瓷土及综合调和法以及陶瓷溶剂调和的新配方,在陶瓷坯子上做出立体或浮雕效果,解决了传统陶瓷不能进行立体造型的问题,提高了釉料在塑造起伏变化较多造型作品时烧制过程中的可控性,避免了传统釉料由于涂抹过厚,烧成时造成无序流淌、破坏造型的弊端。二是材料添加法。通过添加北方独有的曲柳土等新材料,使浮雕式花纹、图案、特殊造型等能够在罐体上定型,为冰雪、冰花造型创意的表现提供了坚实保障。

3、工艺创新:一是多技法并用。“冰与火陶瓷”为了更灵活更完美的表现冰雪与冰花艺术效果,探索了更丰富的制作技法。在陶瓷坯子上除综合运用喷釉、浇釉、画釉、点釉、撒釉外,还大胆尝试使用毛刷、画刀等多种上釉工具。二是多画种借鉴。在底釉上运用了中国画的“皴、擦、点、染”及油画中的“涂、擦、摆、按、塑”等技法以及多种表现形式、装饰手法和艺术语言。烧制出的作品,既有中国画的意境和神韵,又有油画般的丰富与厚重感。三是声波振动法。在冰花造型上,采用全新的声波振动工艺,从而形成自然形态的、不可重复的冰花浮雕纹理,使得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4、样式创新:拥有独特的艺术样式是艺术创作的追求,“冰与火陶瓷”艺术的语言是在传统陶艺母体里派生出来的。“冰与火陶瓷”借鉴了于志学先生所创造的冰雪山水画的特点,并经过长期探索、反复实验在实践中积累和提炼出自己独特的表现模式和艺术风格。“冰与火陶瓷”所具有的独特艺术语言和表现模式,使“冰与火陶瓷”艺术品的面貌与传统绘画形式描绘的冰雪陶艺有了质的不同,通过独特的技法和形式语言形成了厚重、晶莹、冷逸、宁静、深邃、雅致、祥和的冰雪意境。

“冰与火陶瓷”艺术的创新价值: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