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4:58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761-02

Teaching Method Exploration for Basic Programming Course Based on Unitary Case

XIE Cong-hua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study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effect of basic programming, a new unitary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presented. This method elaborates a teaching case for all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while emphasize unity, affiliation, applic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in the theory teaching, class discussion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experience shows unitary case teaching method has good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ing and extending.

Key words:Programm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Theory Teaching; Experiment Teaching.

1 引言

《程序设计基础》是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必修课程之一,是很多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程序设计基础》对初学者来说难于理解,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比较差。如何让学生学会读程和编程,引起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注意。

目前,已经有很多教师和学者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出过较好的方法。刘学[1]提出了上课教学应该点线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肖随贵[2]提出要紧扣“程序=数据结构+算法“的核心,孟佳娜等人[3]提出了以任务驱动改进教学方法的思想。他们这些方法是多年教学的心得,给教学工作者很好的启示。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整体案例教学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2)案例分析与讲解,课堂讨论,得出结论;(3)综合实验进行实战演练。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它是一种与传统教学的“概念――理论――应用”模式完全相反,采用“案例――理论――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通俗地讲,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演示、讲解,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本文针对《程序设计基础》的内容特征,提出了整体案例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程序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灵活应用这些知识点进行动手编程。

2 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程序设计基础》的基本内容有:程序设计的产生发展过程、语言基础(包括数据类型及其定义)、程序设计的基本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顺序语句、分支语句、循环语句)、数组的定义和使用、程序的调试、文件的定义与使用和过程与函数的定义与使用。

常量、变量、常用函数等。如果呆板地按这样的顺序教学,学生学习的都是纯理论的知识,内容枯燥乏味,抽象不易记忆,缺乏连贯性,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为《程序设计基础》的所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一个学生都很熟悉的案例如图1所示。

案例选择学生熟悉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规划和进度安排作一个周密的计划,把《程序设计基础》的知识点都体现在里面。由于学生专业的不同,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也不同,存在不同层次的需求。为了满足不同人学习的需要,可以在图1中增加或者减少部分功能。把图1的功能用程序设计语言规范地开发出来,基本上按照书的章节分解模块,便于教学。

图1 基于文件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3 案例分析讲解与课堂讨论

案例设计和开发后,先把案例的整体功能及其与教材的章节关系进行分析和讲解,然后分析和讲解单个模块。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总结经验得出以下几个原则。

3.1 生动具体的生活语言与专业术语结合

对于程序初学者来说,有些专业术语听不懂,比如什么叫内存地址,索引,递归,堆,存储变量的赋值,无法理解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周期,更是无法理解参数的地址传递和值传递的区别。在整体案例教学中,结合图1中成绩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学习和理解语句语法的用法,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把枯燥沉默的课堂变得活跃有趣。如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字符、词语、语句的学习,可以把具体的汉语和英语学习经验来类比抽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学习。又如,对于图1中涉及到的交换和排序等算法,可以通过学生表演展示。两个变量的交换,老师在上课时让三个学生上台表演,一个人手里拿5元钱,另一个人拿10元钱,每人只能用1只手拿一张钱,如何才能把他们的钱互换,如果只要2个同学, 那这个结果是什么?关于排序的不同算法,可以让多名身高不等的学生如何按照算法的思想按照学生身高的升序或降序排队。通过这么形象的表演,学生会理解得非常深刻。

3.2 案例与教材章节的整体性与联系性相结合

首先系统分析一下图1中左右图框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有一个整体了解。然后具体分析调用相应的模块实现了什么功能,主要用到的了教程的什么知识点,是如何实现的。最后回到教材对一般的语法和规则应该怎么做。这样的案例法可以让学生不再觉得程序设计的枯燥,知道这些知识将有什么具体的作用,所以很容易接受。

分析和阅读程序模块时,把功能模块细分成块:包括数据的输入块,数据处理块和数据输出块。通过分解模块,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以后按照这样的思路和规范写程序。

整体性还体现在前后不同章节的联系,让学生对几章的内容联系起来看问题,而不是孤立的去学习知识点。为什么有单个变量还要定义一组多个变量的数组? 为什么有了变量和数组还要学习文件,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了顺序语句、分支语句和循环语句还要定义函数和过程,以及的它们的区别是什么?通过回顾总结这些知识点,引入新课内容,为课程做好承前启后的过度。

3.3 课堂讨论反馈问题和培养创新。

课堂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讨论案例的算法和功能的不足、基本知识点的疑问、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问题,可以及时反馈给教师,供其修改教学方案和改正存在的教学问题。

课堂讨论中注意灌输一些计算机算法的思想,不只注意一些语言本身的细节,沿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到算法分析的思路进行分析。对案例中实现的功能,讨论如何去改善算法,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提出自己的设想,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程序设计的重点与难点知识,通过大家积极思考,集体讨论,让老师和同学会有不同的理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 整体案例法的《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一是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二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能力;五是团队合作的能力。基于整体案例法的《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有以下几个建议和方法。

4.1 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实验

首先,通过调试编好的程序,深刻领会教程的知识点。单步调试可以从本质上理解一个程序的执行顺序和程序设计的概念。给学生提供一些经过调式过的规范程序,让其单步跟踪、各种输出语句等理解程序中词语和语法,变量值的变化过程,深刻领会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实现一些比较容易实现的实验,不至于在实验初期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和抵触心理。随后通过加大难度,补充案例中部分模块的一些语句、过程或函数,学生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后,通过综合实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4.2 实验课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由于学生都没有编程和调试的经验,所以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有很多问题是共性问题。同时学生较多,大班有100-150之多,小班也有30-50人之间,而教师人手有限,所以实验课上往往是老师累得忙不过来,而学生的问题没有都得到及时地解决。为此,整体案例法的实验中把5个人分一组,按照“男女搭配,优差结合”的原则组合成一个“整体”。各个层次的学生相互取长补短,一方面大大地减少了问题的人数,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可以发现自己没有遇到的问题。

组建团队后,细节问题让小组讨论解决,而老师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同时,为了完成大实验作业,让小组团队分工协作,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查阅文献的能力,设计出不同的算法的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4.3 设计综合实验和考试诱导法,提高综合能力

在课程的后期阶段,要逐渐的加大实验难度,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些综合实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项目最好结合整体案例法,设计与之相似的、功能比较全的综合实验。通过小组集体设计和分解模块,制定编程的规范,由小组成员协作开发。

考试诱导发可以避免临时突击, 死记硬背, “高分低能”现象,可以有力地督促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考试诱导学生更加注重实验课程、编程规范和过程。这门课程的最后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综合实验成绩,各占一半。其中综合实验的分数评定应根据实验报告的设计书、团队协作和组织情况、编程格式规范、编程流程和实验总结各方面,而不是只注重最后的结果。

5 结束语

本文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提出了一种整体案例教学法,精心设计和编程实现了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案例,涉及到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内容。从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实验教学等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学.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方法[M]. 全国第五次程序设计语言发展与教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86-188.

[2]肖随贵. 高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全国第五次程序设计语言发展与教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M]. 2006:189-190.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篇(2)

一、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1.优化教学内容。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领域广泛,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既要求扎实而广博的理论基础又要求良好的实践动手和自我学习能力。针对这一特点,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以基本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面向信息领域市场、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为需求,坚持“基础、应用、实践”的原则,突出软件开发与设计的能力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优化设计。在基础能力方面优化了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新增了算法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在软件设计高级理论方面优化了软件工程课程,新增了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体系结构与中间件技术课程;在综合实践应用方面新增了Java程序设计、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xml与电子服务课程。通过一系列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兼顾了软件设计理论的深度、广度和实用性,更加符合以软件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主线要求。2.构建新型四层递进式课程体系。软件设计和开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能力培养的核心和基础。通过深度剖析计算机软件设计能力的培养特点,总结以往教学经验,以培养学生软件设计能力为核心,构建了从程序设计基础到软件开发综合实践的四层课程体系,每层都有相应课程群以及阶段性培养目标。(1)基础理论层。以计算机导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为核心课程群,目标是奠定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2)基础训练层。以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等为核心的课程群,目标是打牢程序设计基本能力,并初步掌握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方法。(3)高级理论层。以软件工程、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体系结构与中间件技术为核心课程群,目标是系统掌握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设计开发和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为高级应用实践打下坚实基础。(4)综合应用层。以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xml与电子服务、Java程序设计为核心课程群,目标是面向应用,全面提高软件项目设计开发的综合能力。四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软件理论素养和扎实的设计开发功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IT人才。3.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良好的软件设计能力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也需要较强的实践功底。鉴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具有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我们设计了立体化三层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训练层、综合训练层、实践应用层。(1)加强课内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编程应用能力。基础训练层是由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编译原理和操作系统等课程的课内实验组成。在课程实验设计中加大了综合设计类实验的比例,减少了基础验证性实验比例。其中基础验证性实验与课堂讲授同步,加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紧跟老师引导完成练习。综合设计类实验对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训练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认识,还需要提交实验报告。注重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综合训练层是由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等课程的课程设计组成。通过设计小型综合项目,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课程设计的实施分为开题、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系统测试、系统评价与验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分组完成,最后答辩评分、评优。我们对课程设计考核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具体的课程设计考核制度与考核方法,将课程设计考核变为答辩方式考核,包括小组答辩和年级优秀课程设计答辩两个过程和层次进行。(2)引导课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应用层是由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大学生SRP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计划、毕业设计、教师的科研课题、工程实训和软件开发小组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依托。通过各类竞赛,激发学生对软件设计的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计划、大学生SRP训练项目和毕业设计,培养和锻炼软件设计开发能力。

二、小结

围绕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形成课程群,突破学期、授课教师、课程各自独立的局限,实现总体设计、综合布局、交叉穿插、协同配合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篇(3)

2.兰州交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高等农业院校程序设计类基础课程以培养实践人才为根本目标,将CBE教学模式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综合改革,形成了2+2+3的“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相统一的课程建设体系,理论教材及实验教材相统一的教学资源建设,CBE教学方式、项目驱动教学方式及双语教学方式三层次实践人才培养过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宽基础、强特色、高素质、实用性”复合型实践程序设计人才,在实践人才体系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程序设计;CBE教学模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265-03

基金项目: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教材建设研究项目“基于CBE项目驱动式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NKJ201203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063028);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No.145RJYA288);甘肃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GSAU120226,GSAU120229);甘肃农业大学盛彤笙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GSAU-STS-1322)

1 引言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科学化管理,能够大幅度减少农业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来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有关精神,结合高等农业院校的具体情况,以创新教育为导向、深化农业院校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建设为目标,对高等农业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改革.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与重点,是一门对理论与实验开展同步教学的课程[1].在不远的将来,程序设计和数学建模与微积分、高等代数、大学物理一样,成为所有大学的核心基础课程[2].程序设计类课程具有知识点多、概念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自由度大、抽象度深等特点[3-5].我校生源中农村学生居多,基础教育阶段接触计算机较少,大学低年级阶段急需大力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农业院校,程序设计类基础课程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更明确,方法和手段要更有效,因此培养具有“宽基础、强特色、高素质、实用性”复合型实践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这个培养目标基础上,学校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指标体系要求,突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先进教育思想,强化教学全过程管理,以把程序设计类基础课程建设成为能够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农业院校鲜明特色的示范性精品课程为目标,在教学内容、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综合改革,形成了2+2+3的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人才体系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 基于CBE项目驱动式的程序设计类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CBE(Cometency Based Education)的涵义是“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简称能力教育[6].CBE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学方法多样化,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6].CBE的特点恰好和我校实践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学校以“十二五规划”建设为契机,融合CBE教学特点,建立程序设计类基础课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等农业院校的实际,以岗位必须的知识、技能、行为意识为从业能力的基础,以能力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进程的基准,注重“学”并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受时间和环境限制组织课程与实施教学,形成了2+2+3的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2.1 理论教学内容及实验教学内容相统一的建设体系

2.1.1 理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对培养新一代具有信息素养和计算科学创新能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以这种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农业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探索和改革,构建“分层次、分专业”的课程体系,贯通三大层次全校五十三个农业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将程序设计类课程按专业分三类开设,农医类专业开设VB、文史类专业开设VFP、理工类专业开设C,实现了因材施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目的.教学内容强调课程内多知识点融合、跨课程知识体系融合、已学与拓展知识融合、实验与课外研究融合等四方面,做到了从点到面、从单元到系统、“引导入门-基础系列-专题研究-科学研究”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2.1.2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各方面的知识,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具备初步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并能熟练应用程序设计集成环境进行程序设计语言的编写、编译与调试,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无纸化考试的要求.为配合理论教学我们将实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基础与验证型实验,主要涉及该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着重培养学生逻辑分析的能力,学会使用流程图、伪代码描述问题,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处理方法思考问题,把计算机语言的教学内容从数学游戏的圈子转变到社会实践中的计算机应用,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类是设计与开发型实验,有效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寻找答案的能力.实际中结合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值数据处理、信息数据管理等开发案例展开实验.第三类是研究与创新型实验,针对部分兴趣高、编程能力强的学生设计该类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设计,实现完整的小型应用系统,主要以“挑战杯”、“创新杯”竞赛、SRTP项目及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开展.

2.2 理论教材及实验教材相统一的教学资源建设

2.2.1 理论教材建设

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的要求,并按照2013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调整方案要求,对教材每个知识点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三部曲进行建设.对每个实例按照“提出实例—程序设计分析—参考程序—程序运行结果—程序分析—注意事项”几个步骤进行编写.在各知识点中,增加了一些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程序实例,并补充了代码风格、函数封装、程序调试、常见错误分析等现代程序设计必备的知识.这些资源通过整合后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成为网络课程,由授课教师按课程进度授权给学生使用.

2.2.2 实验教材建设

为配合等级无纸化考试要求,实验教材运行环境建立在等级考试集成开发环境下,增加了无纸化上机测试题,包括选择题、程序改错题、程序填空题和程序设计题四大部分.教材建设过程中,收集整理了大量教学资源,注重立体教材建设工作,教材全部配套编写了多媒体课件、讲义和教案,习题提供标准答案.配套课件实现“文字分层显示、算法动态演示”的功能,增强图文并茂的特点.

2.3 CBE教学方式、项目驱动教学方式及双语教学方式三层次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强调实践对理论教学的指导作用,将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建立校企长期合作,采取校企互动的方式,针对性地培养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实践项目内容从知识方法应用、综合设计到研究探索循序渐进,深化实验项目的层次性和工程背景,实现以工程为背景、研究方法多样、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实验进行研究探索的程序设计类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使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更加灵活应变.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各种立体化教学资源的积累和充分利用,采用项目案例递进式实训过程LTM(Learning Training Mentoring)的循序渐进的模式提高实训质量,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优化课程答疑和反馈的方式和途径,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使其更有利于检验学生的能力,广泛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帮助学生课后学习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教学方式如下,教学过程见图2所示.

2.3.1 CBE教学方式

第一层次是通过互动式和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根据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是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基本工作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与规范的操作方法,采用仿真与实际相结合的手段,既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学会了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能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层次是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习基地实现基本技能转化现实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实现“校园人”向“社会人”角色转变.

2.3.2 项目驱动教学方式

从农业院校实际需求出发,项目力求既结合实际,又能涵盖课程教学的要求.教师提出学生自学和开发、研究的进度,设计教学进程,以程序编制牵引理论教学,以项目开发和程序的拓展驱动教学.通过项目和实例讲授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把重点放在解题思路上.从开始就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所解决的问题领域,从具体实例理解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开发特点和程序总体框架,通过实例本身既学会某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算法设计,又掌握了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基本语法、语句.即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环境下,针对农业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构建数学模型、设计算法、最后编程实现.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针对性的实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开始阶段设计的实例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总体功能和程序的总体框架上;第二,在学习中间阶段设计针对某些数据类型或应用特点的实例、针对模块分解和组合的实例、针对算法分析与设计的实例等;第三,在学习的后期进行综合课程设计,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设计实例的同时还需要调整课程的教学模块,有些章节知识需提前引入,如函数、文件等,先不深入学习,仅作为宏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可在后续实例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和应用.

2.3.3 双语教学方式

双语教学是贯穿于以上各教学方式中的.作为程序设计语言,其语法表达采用的就是简单而含义明确的英文单词,且上机环境也为英文界面,二者关系密不可分.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加入适当的计算机及程序设计方面的英文专业词汇,部分或全部教案采用英文形式,有助于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和尽快熟悉、适应以英文信息为基础的软件开发环境.

3 教学成效

程序设计类基础课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在全校推广的几年内,教学成效显著,具有显著的教学示范效果.(1)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高,教学效果好.由教务处组织的学生评教结果显示,课程组的所有教师近3年的评价平均成绩均在90分以上.(2)凝练并更新教学内容,融入农业院校的特色先后编写出版了8部教材,其中《C语言程序设计》两部教材先后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VB程序设计”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先后被评为甘肃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搭建了程序设计类课程学习网站,并开发了程序设计类课程学习论坛.(3)学生学习效果整体得到提升.我校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过关率逐年稳步上升,并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四级)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过关率也有所提高.培养模式应用推广期间,课程组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参加学校SRTP项目5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第一、二、三、四届甘肃省“创新杯”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共获奖项30余项,参与学生90余人;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奖项8项,参与学生24人;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共获奖项3项,参与学生9人;指导学生参加甘肃省“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共获奖项3项,参与学生10余人;近三年内课程组成员指导学生累积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20余人次.我校生源中农村学生居多,基础教育阶段接触计算机较少,但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通过率已连续多年高于全省高校平均水平.

4 结束语

高等农业院校程序设计类基础课程以培养实践人才为根本目标,将CBE教学模式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2+2+3的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全校推广后教学成效显著,具有显著的教学示范效果,为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具有“宽基础、强特色、高素质、实用性”复合型实践程序设计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付沙,薛娟,陈智俐.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0(4):56-58.

(2)习慧丹,胡洋.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2(3):37-39.

(3)乔淑云,黄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计算思维之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2(10):17-23.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8-181-02

Java程序语言伴随Internet问世,随着Internet的发展而成熟。Java程序语言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具有简单性、平台无关性、安全性、健壮性等诸多特点。因此,“Java程序设计”很快就成了工科学校的热门专业技术课程。目前,Java技术是软件开发的主流技术之一,是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针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出现了众多的专业教材。就高职教育而言,从教材编制指导思想上看,应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教学内容应基于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而制定,进而教材的编制需要突出职业能力、项目驱动特色,做到以实践为主、知识为辅、项目情境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体系。

1 高职Java程序设计教材现状

1.1 Java程序设计的自身特点

Java语言为C系列的语言,是软件技术专业学习Java平台技术必不可少的语言,也是软件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Java程序设计,学习内容中的Java语法基础和面向对象基础以理论为主,该部分从知识体系上讲,属于语言理论基础,枯燥无味,给高职学生学习Java程序设计带来一定的学习难度。然而对于异常处理、文件操作、多线程技术、GUI窗体技术等知识的实践性就相对较强,应以实践为主,教材组织不当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少高职教材未能把握好Java程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特性,未能把握Java程序设计特性的教材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压力。

1.2 教材不能适应高职学生能力分层现状

目前,由于我国高职学生在生源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学生的素质受地区差异、报考性质差异,造成高职学生的接收知识的能力不一致,不同的能力层次,需要不同的学习标准。然而,当前高职教材大多采取统一的学习标准,单一的学习路径,造成了呆板教材不能适应能力分层层次的高职学生群体,从而出现能力强的学生学习理解知识不够,低能力学生学习难度大等问题。

1.3 教材案例缺陷

高职教材经过多年的改革,逐步走出了本科教材模式,已形成了适应高职教学模式的独立教材体系。然而,针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大多教材在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教材偏于实践,且采取琐碎案例,各个案例之间不存在任务关联,从而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Java知识,这类编制教材的模式,往往容易忽视理论基础,不能做到系统全面的学习Java知识,造成学生陷入知识碎片的泥潭中,案例的琐碎缺陷给首次接触Java语言的学生带来不小的学习压力,乏味单调的案例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 Java程序设计教材编制思路

2.1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Java程序设计》是软件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综合性高、应用实践性强的课程。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在其前导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以及掌握软件开发实战的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某种特定的语言,更为重要的是学习现代实际软件设计的思想,为后续Java Web开发、Java框架编程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Java程序设计》教材的编制需要兼顾Java基础知识和软件设计与实现思想。其教材设计理念需体现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职业素养目标三方面。具体如图1。

在知识目标上,教材具备Java语言语法基础、面向对象基础、GUI程序设计及Java综合应用等模块。知识模块直接对于编程能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能力、高级技术应用能力及平台应用能力等,从职业素质上讲,Java程序设计教材应该以培养学生基本职业技能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饿毅力和团队协作精神。Java程序设计职业能力、知识模块及教材组织单元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2.2 分层情境教学为载体

在进行Java程序设计情境设计时,根据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技能复杂度,提出适应于初级者、提高者及熟练者的不同情境项目,采取螺旋上升推进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技能。

针对初学者,通过分解蛋糕收银系统情景项目,并将情景分解为适应于不同教材单元的子情景任务,贯穿教材的各个单元,实现知识体系和情景体系有机集合。在练习提高方面,扩大系统规模,提出成绩管理系统为情景主线,该情景学生认识深刻,有利于提升学生情景分析及功能设计能力。在独立实践环节,通过提出自主创新项目的情景任务,有利于熟练者发展与提高个人综合技能及创新能力。分层的情景任务,为学习人员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入口,适应了高职学生能力分层现状。Java程序设计教材情境设计如图2所示。

2.3 教材教学内容以实践性知识为主

针对具体项目情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实施“项目(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边讲边练”教学模式。设计教材有引导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及练习环节。引导环节分析项目情境,确定教学目标;课堂环境则进行课程知识体系内容与项目任务对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生在完成项目实践任务的同时,系统学习了Java理论知识,为后期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了提供坚实基础。课后练习采取课堂练习和课后独立实践,巩固提升了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教材组织通过任务分解、教师演示任务、学生任务实践、学生独立实践、学生综合项目实践等手段,将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换到学生,从传统的讲授教学变化到引导教学,从离散的知识点的学习改变为项目任务。达到学生从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教材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如图3所示。

3 结论

在高职教育中,Java程序设计为软件技术软件核心技能课程,故该课程的教材改革应充分考虑教材对学生后期软件开发发展,合理的教材编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Java程序设计采取定位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以实践任务以情境为载体,注重教材的实践性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做到课程教学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肖阳.“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教文汇,2011(15):45,79.

[2] 王亮.Java程序设计课程实训设计[J].商场现代化,2012(21):202.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篇(5)

1 问题的提出

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是面向所有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南华大学为例,非计算机专业为4学分64学时,工科采用c语言,文科选用VB语言。课程目的是通过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和编程方法,具备运用程序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课时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以“语言”为主、上机以“验证”为主、考核方式单一、重语言轻应用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不知学为何用,甚至滋生厌学情绪,致使教学质量不高。从语言学角度看,程序设计语言与外语同属语言范畴,可借鉴外语教学取得的研究成果与成功经验。

2 理论基础

图式记忆结构,包括语言知识、社会知识、文化知识等。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首先使用了图式(Schema)这一概念,用来解释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1980年,美国人工智能专家Rumelhart进一步发展完善了这一理论。图式是大脑为了便于信息存储和处理,而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有机地组织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

图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及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图式能促进理解,也可阻碍理解。如果输入的信息与记忆中的图式结构不一致,会导致两种情况,一种是拒绝接受与自己原有概念相反的信息;另一种是修正、增补原有的知识结构、尽可能与新的信息一致。图式理论将阅读过程解释为读者所具备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对读者运用图式知识进行语言理解和文本解读的阐述就是图式理论,现已被广泛用于语言研究和阅读研究。

根据图式理论,程序阅读的心理构建过程基于两个方面:一是程序文本提供的新信息;二是读者已有的相关知识,如程序设计范式。这一心理过程的完成要求读者利用记忆中的编程语言知识,以及过去的经验、程序设计范式和背景知识对程序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联想和预测,领会作者通过语言符号表达的意图,从而达到与作者相互交流的目的。

按照图式理论,学习者的图式知识结构分3种类型: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指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结构的理解程度;语言图式(1inguistic schema):指学习者对词汇、语法、习惯用法等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语言运用能力。

程序阅读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应扩展图式知识结构内涵,如表1所示,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指程序应用的背景知识,如:N—tier、MVC、MVVC、ORM、SignalR等;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指一定的程序设计范式,如:顺序、分支、循环、递归、控制流图、事件响应模型、数据访问模型、Web生命周期、设计模式等;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指编程语言的基本符号集合、语句、对象、控件、属性、事件、方法等。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本质上是以某种特定编程语言为基础,传授程序设计思想。它强调思维的定式,而非局限于语法语义本身,所以教学核心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程序设计有关图式,尤其应注重形式图式的训练。

外语教学以“听说读写译”为训练手段,程序设计采用“读译写”作为训练方法。“读”指阅读代码;“译”指理解他人代码,从代码中抽象出思想,如算法、控制流、数据结构等;“写”指编写程序解决应用问题,将自己的解题思想用程序设计语言加以实现。3种方法都离不开对程序的阅读理解,图式理论是解释阅读过程的理论,所以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主动地运用图式理论,改善程序阅读效果,进而提高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质量。《礼记·中庸》中使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来描述学习的层次,它指明了学习的一般规律。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应遵循这一规律。“读”是基础,该阶段应博学、审问,即广泛阅读程序,掌握基本语法与常见范式;“译”是提高阶段,应慎思、明辨,即分析对比程序;“写”是最高阶段,应笃行,即学以致用,使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 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上述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为纲,主要分析讲解语句,片面强调语法和算法的重要性,缺乏创新能力培养,显然有悖于图式理论。因此,教学实践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导向,以程序设计范式为核心,遵循“读译写”学习规律,帮助学生主动地构建形式图式,激活扩充丰富已有图式,培养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

3.1 构建形式图式

因为学生没有任何程序设计基础,头脑中也就不存在相关图式,所以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程序设计图式。根据图式理论,认知受已有图式影响,因此构建的图式应尽可能确保其质量,这将影响今后学习。我们从Microsoft OneCodeSample与微软示例项目中精心挑选阅读材料,保证程序代码遵循统一的命名规范、编码、注释和文档规范。以1~2个项目贯穿教学全过程,每次课都有一个UI,既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作为示例模仿,课堂以形式图式讲解为主,辅以图片动画便于理解加深印象。因为语言图式比较简单而且IDE工具提供智能提示功能,因此这一部分由学生自学掌握。部分形式图式案例,如表2所示。

3.2巩固已有图式

因为新信息的获取质量取决于已有图式,尽早激活已有图式有利于学生对新图式的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措施:①每次授课先回顾上次内容以激活已有图式;②采用螺旋模型逐步增加新信息以丰富扩充已有图式,如表3所示;③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现实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说明如何用程序设计思想进行解决;④邀请学生介绍课后练习的基本解题思路,与学生共同讨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好程序设计语言的欲望;⑤由学生上机实践,解决应用问题;⑥采取“书面考试+上机考试+综合应用”的考核方式,引导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4 结语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篇(6)

为了突显网络工程专业特色,加大与其它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区分度,网络工程专业在保持原有网络工程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物联网和网络安全管理两个专业方向,进一步明确定位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要实现培养目标,除了需要调整改革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外,还必须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和配套的实践教学环境。为此,网络工程专业以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在网络工程管理和网络协议分析两个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物联网、信息安全、网络攻防、网络测试等专业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建成后,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支撑的实践教学内容将基本上涵盖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大方向的典型实验、课程设计,乃至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届时,网络工程专业将具备实验设施齐全、内容涵盖面广的专业实验环境。这为构建特色鲜明、层次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支持。

(二)体系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在保持网络工程设计特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物联网和网络安全管理方向。围绕这三大专业方向,以现有的网络工程基础专业实验室和正在建设的物联网和网络安全方向专业实验室为依托,构建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等多种形式,并分布在专业基础实践、专业核心实践、专业方向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四个教学层次上。从教学层次的角度看,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下列内容。专业基础实践主要指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软件系统基础三方面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专业核心实践主要指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方向实践主要指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大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践主要指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而开展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实训与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二、实践教学内容

以上述实践教学体系为依据,从四个专业实践层次分别阐述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一)专业基础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基础实践环节可分为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软件系统基础三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硬件工艺实习。模拟电路实验是让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并能理解相应的实验现象。数字电路实验是加强学生对数字逻辑的理解能力和数字电路的设计能力。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是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实现原理和方法。硬件工艺实习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相关理论知识,使用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并利用实际电路元器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生产意义的电子电路系统。计算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程序设计应用课程设计等。程序设计实验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并调试程序,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数据结构实验是让学生运用理论原理知识编程实现线性表、队列、堆栈、二叉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及其访问操作方法,以及常用的排序和查找算法,进而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分治法、动态规划法、贪心法、回溯法、分支界定法等常用经典算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程序设计应用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程序系统。软件系统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原理实验、软件工程实验、软件系统开发课程设计。操作系统实验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处理机管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五大功能的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法,进而能够模拟实现操作系统部分功能。数据库原理实验是让学生熟练掌握SQL语言的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完整性控制等功能,基本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软件工程实验是加深学生对软件开发方法的理解,掌握统一建模语言UML和可视化建模工具RationalRose的基本用法。软件系统开发课程设计是让学生在掌握程序设计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软件系统。

(二)专业核心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核心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无线网络、Linux编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让学生学习利用Sniffer和Wireshark等常用网络嗅探工具验证TCP/IP协议报文格式和协议交互过程,从而加强学生对网络协议及其工作原理的理解,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认识。网络编程实验是以套接字编程为基础编写TCP/UDP协议通信程序以及数据包捕获程序,编写SMTP/POP3邮件客户端、FTP客户端、Web网站程序等经典网络应用程序。无线网络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无线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方法,学会无线局域网的规划设计、安装配置与故障排除。Linux编程是让学生掌握LINUX环境下C语言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过程,熟悉基本库函数的使用,具有初步的应用程序设计能力。

(三)专业方向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实践环节可分为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内容。物联网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射频识别实验、无线传感网实验、物联网开发实验、以及物联网方向课程设计。射频识别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射频识别技术的读写卡、多卡读、编码调制、防碰撞算法、通信协议、保密通信等基本原理,能够编写相关应用案例程序。无线传感网实验是让学生能够对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红外等典型传感器节点进行数据采集,并利用Zigbee、蓝牙、WIFI等通信模块,开发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程序。物联网开发实验是让学生在掌握嵌入式编程的基础上,结合射频识别和无线传感技术,开发物联网应用中的核心功能模块或简单应用程序。物联网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物联网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网络安全管理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网络安全实验、网络管理实验、网络攻防实验、以及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设计。

网络安全实验是让学生掌握网络嗅探器和端口扫描工具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理解包过滤、网络地址转换等网络安全策略,掌握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网络管理实验是让学生理解SNMP网络管理协议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SNMP程序的设计与开发方法。网络攻防实验是让学生熟悉网络探测、缓冲区溢出、网络欺骗、拒绝服务、SQL注入等主流攻击技术的实现方法,从而预防和阻止网络攻击。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某种安全管理功能的实用网络软件或系统。网络工程设计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网络互联技术实验、网络规划与设计实验、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实验、以及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设计。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是让学生学会网线制作、VLAN配置、交换机配置、静态路由配置、动态路由配置、ACL配置、NAT配置等,为实际网络部署提供基础。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实验是让学生掌握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对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以太网、广域网、TCP/IP、服务器等的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网络规划与设计实验是让学生学会网络规划工具、需求分析、技术选择、网络拓扑设计、网络编址与命名、路由设计、网络性能保障、安全管理设计等各环节技能。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针对某个实际应用场景,规划并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网络工程方案。

(四)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综合实践主要指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而开展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实训与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学科与专业竞赛是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参与学校、企业、省、教育部、乃至全球等各种级别的大学生学科或专业竞赛,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目前适合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参加的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数据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可分为课内自主研究学习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课内自主研究学习是在部分专业课程内,安排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研究能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特长组成小组,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和研究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实训和实习是让学生熟悉或掌握网络相关行业或领域中可能遇到的常用技能,以缩短第一任职岗前培训的时间。该类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见习环节、实训环节、实习环节等。见习环节是参观一个网络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部门,见识各类产品和系统的研发过程或应用情况,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自豪感。实训环节是在校内实验与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炼网络设备产品与网络应用系统的典型功能模块,进而设计出一组项目供学生实习训练。

实习环节是与校外企业或培训基地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研发与实施工作中,从而使学生接触社会,体验未来就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四年专业知识学习后的一次综合性专业技术实践锻炼机会。毕业设计的周期为14周,主要包括选题、开题、课题研究与指导、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毕业设计课题可以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项目课题、研究方向或兴趣好确定,也可以根据学生就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确定。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篇(7)

一、课程目标

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一直面临着一个切实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即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以“算法为中心”的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改革课题编号:YGH09081)为契机,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深入改革,试图通过对《程序设计基础》的改革探索,优化相关系列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切实解决如上问题,使我院本科层次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专业素质符合就业市场预期。

《程序设计基础》的改革意义非常重大,要培养切实的专业能力,不仅仅是教学方法改进的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教学内容的问题。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将《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算法分析设计能力;第二阶段主要培养其综合程序设计与系统实现能力。在两个阶段中,将“团队意识”、“开发文档钻写”、“语言表达”等专业基本素质导入其中。

二、教学改革方案

1.教学内容设计

(1)以“算法设计”为中心的教学内容组织

“程序设计能力”的核心是“算法设计”,因此,教学内容以“算法设计为中心”,语言作为实现工具,目的是激发学生自己不断去创新算法,课程组根据这个思想确定了第一阶段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从传统的“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解放出来,设计适度规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数学经验”建立“解题步骤”,教师将其“数学经验”与“计算机处理方式”进行对比,让学生将原有的“解题步骤”进行修正,进而引入流程图的构建,最终让学生思维从“数学解题步骤”迁移至流程图(计算机解题步骤)。这个过程是培养其主动思考、初步建立“算法概念”的阶段。

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强调思维训练,突出算法设计;为下一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程序设计能力”奠定基础。

(2)深化“程序设计”能力,全面培养“专业素质”

第二阶段是综合程序设计能力和系统能力的全面培养阶段,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系统开发”:由学生组建“开发团队”(以三人最为合适),教师提出三个系统需求,针对不同系统,组员轮值项目负责人,从系统需求出发,完成“功能设计”、“模块划分”、“算法设计与优化”并最终“系统实现”,在此过程中,针对每个系统开发需求,“项目负责任人”进行任务分配、项目监控,并最终给其余团队成员评审考核。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以“讨论式”为主的课堂模式改革,是确保能力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

探索在《程序设计基础》课中进行讨论式课堂教学,在程序设计课程中,针对中等规模的问题进行“算法设计”讨论,由教师提前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探索解决。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算法设计”方案,并激发其他学生提出争议,让学生真正体会“思维探索”的乐趣,激励学生在思想交流中深入思考;而教师在学生的争论中以“咨询员”、“主持人”等角色出现,合理把握课堂节奏,尝试课堂教学由“知识型教学”.向“探索型教学”转变,教师也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通过教学反馈,发现“讨论式”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探索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而且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大幅度提高,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实属难得。

3.评价体系

为确保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提出“成果”为依据进行学生考核,所谓成果指在第二个教学阶段中,各个项目开发结束后形成的“软件成果”、“开发文档”、“答辩成果”作为其考核依据。其中,每个项目为30分,针对每个项目给出考评结果(如表1,其中“软件成果”和“开发文档”各占15分)。除去三个项目90分,剩余10分为“成果答辩”,所谓“成果答辩”主要是通过陈述和答辩方式展示开发成果(如表2),这个环节在每个案例结题后一周内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向任课教师申请,“成果答辩”部分以“开发小组”为单位自愿申请,并不强制,但从最终实施看,由于小组间的竞争,大部分小组都选择参与答辩。最终形成表3,作为其《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最终考核结果。

表1 项目评分表:(其中A1、B1为评分细则)

表2 答辩成果表

表3 总体评分表

三、实践成果

新课程改革方案已在2009级计算机与科学专业实施,从教学效果来看,通过两个阶段的培养,学生已超出预期的完成教改目标:

1.在大一,90%的学生顺利实现两千行设计性代码。

2.算法分析、综合程序设计能力明显提高,编码更注重技巧,算法追求创新。

3.大一结束,计科专业每位同学均能撰写3000字左右的设计文档,并做到符号、图形标准,设计报告撰写能力明显增强。

4.最为关键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根据对学生的跟踪、调查,09计科专业的学生70%会主动放弃游戏时间,在宿舍内讨论项目开发、编码优化等问题;编码量的加大,并没有出现学生厌学的情况,反而使学生在算法设计中更关注个体创新,体会到算法设计的乐趣,进而快乐的创新。

四、小结

在《程序设计基础》的改革中,课时大幅度减少,课时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根据我们调查,由于学生编码量大幅度提高,讨论课增加,深层次问题也增多,而问题本身的个体性又很强,为保护学生的创作精神,教师加大课外辅导力度。由此可见,改革的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一个好的方案,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付出。《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基础类课程,它的教学效果绝不仅仅体现在现有以上几个方面,它的教学效果还将进一步在后续课程中得到验证;它的教学为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为后续课程的深化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牛欣源.程序设计实践方案的研究与实施[J].计算机教育,2010,(10):132.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篇(8)

随着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与普及,十几年来计算机软件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却没有多大的改变,课程教学理念严重滞后于实际需要,教学效果存在相当大的问题。现在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拥有的优势越来越少,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对独立学院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比专业理论知识,他们没有一本、二本的学生全面扎实,比实践操作能力,他们又远不及高职学生。那么独立学院应该培养怎样的计算机软件人才呢?学生将来毕业以后,凭借什么在社会上立足呢?这是我们老师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适应新的形势,我院明确了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定位: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这个培养目标既是从独立学院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又符合当前社会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需求。在这个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修订了教学大纲,增加、删除了部分教学内容,并将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存在的问题

已往的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时最难的地方不是掌握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范,而是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范是死的,并且与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相比,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范更简单规则。因此,只要学生掌握好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再花费一定的时间掌握某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范,就能用该程序设计语言设计程序,甚至达到精通水平。

具体而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内容与教材组织过于陈旧;教学目标没有反映新形势的需要。其典型表现在:程序设计方法强调不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不足;某些程序设计中重要的概念讲授力度不足,如库与接口、UML建模以及目前流行的软件开发方法等,学生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2构建程序设计基础培养四阶段课程体系

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本科计算机软件专业现行的课程设计,与普通的一本、二本院校相比相差无几,没有突出独立学院的特点,也没有明确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因此,对独立学院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我院以“计算机导论与C语言程序设计”为公共基础的程序逻辑训练、以“高级程序设计技术”为核心的程序设计方法培养、以“数据结构”为支持的数据与程序抽象能力培养、以“C++程序设计”贯穿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新理念,并在大三大四高年级开设了Java、Linux、UML建模等程序设计类选修课程,形成了“基础训练+方法培养+提高能力+拓展层面+实践应用”的程序设计教学新模式[1],在强化程序设计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提出并实施四层次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院以课程体系为基础,提出并实施了“基础训练+提高能力+拓展层面+实践运用”的四层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3.1基础训练

程序设计基础训练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是大学阶段系统认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的入门课程,通过程序设计的词法、语法及使用方法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体会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在基础训练中,通过对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编写程序;通过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训练程序设计中的逻辑思维。

3.2能力提高

程序设计能力提高课程开设在二年级,主要从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一是高级程序设计技术课程,重点学习典型的程序设计方法技术,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技术。二是数据结构课程,通过构造性思维的训练,重点突出数据抽象与程序抽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基础训练阶段之后能更深入地理解程序设计的概念。

3.3层面拓展

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包括工具类别与应用环境的拓展,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在三、四年级。在具有良好C程序设计能力基础上,展开其他程序设计工具层面,如开设Java、VC++、VB等程序设计类选修课程,增强学生掌握新工具,举一反三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外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熟悉和使用Unix环境已成为计算机软件专业应当掌握的重要技术,开设Unix环境编程和Linux程序设计等课程,将拓展应用环境,提高学生适应新环境的程序设计能力。

3.4实践应用

自2006年以来,我院就加大了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课时比例,实践课时占到总学时的1/2或1/3,每门实践课都单独安排了实践课老师,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在实践课设计中,我们既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又注重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把实验自下而上分为知识层、应用层和综合层3个层次。

知识层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和Java程序设计等理论课增设了相应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按软件企业先进的项目管理和开发模式,以“项目驱动”进行软件系统开发的实训。应用层重点在于巩固与应用,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或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大部分学生都能使用VC++做系统级深层次应用。综合层则关注综合与创新,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大型的综合性IT比赛,如ITAT、大学生挑战者杯创业大赛等。

3.5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强化

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的提高和智力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技能培养的重要程度决不亚于知识传授。对程序设计能力的提高来讲,编程序不难,编好程序不易。质的飞跃来自量的积累、艰苦的磨炼,所以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在于实践。程序设计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是创造性的艺术,只有提高了科学思维,学会了程序设计的真本领,才会将知识与技术变成能力,应用自如。

3.5.1案例驱动教学:兴趣引导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思维灵活但学习自觉性较差的特点,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法,避免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呆板,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提升到理论高度,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经过多次教学的探索,总结出重点讲授解题思路、算法设计及编程构思,突出上机训练,在编写程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性的学习,程序设计中的成果能极大地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兴趣,并达到更加牢靠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好的程序设计案例所采用的程序设计方法教会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其思考过程。

3.5.2指导―大运动量实践―反馈训练: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

数据结构[2]的学习过程,是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技能培养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知识传授。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习惯算法构造思维方法。针对数据结构技术性与综合性较突出的特点,我们提出并实施了“指导―大运动量实践―反馈训练”教学法。通过作业练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3个环节实现实践过程,前者偏重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后者侧重于软件设计综合训练,促进了专业学生逻辑抽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5.3项目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通过“项目训练”[3]方法,我们提出课程设计规范要求,突出关键技术要点,贯穿基本技能训练主线,精心设计综合性实验,体现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思路。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时进行软件开发综合训练的第一门课,通过选用具有一定实用性的综合题目,采用学生个人进行和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术的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研究、协作开发大型软件项目的能力,培养学生采用软件工程正规方法进行设计与实现,为专业技能训练奠定了基础。“项目训练”方式将学生引入具体的项目研发,使学生有更多的主动学习机会,培养了科研能力。

3.5.4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创新能力

竞赛等多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程序设计能力的舞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已连续3年开展全校“电脑文化节”、“网页设计大赛”、“Flash竞赛”、“计算机知识竞赛”;学生参加省级、部级数学建模比赛,6人次获部级奖励,20人次获得省级奖励;学生在程序设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多项奖励,3人次获ITAT部级奖,多人次获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

4结语

计算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更是迫在眉睫。改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就业。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我们针对软件人才的培养,提出程序设计教学的新模式和以设计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新方法。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新的课程体系通过一种有趣的、面目可亲的方式向学生说明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程序设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翟玉庆,邓建明. 计算机科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5(1):31-33.

[2] 耿国华. 数据结构[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王志英,宁洪,戴葵. 强化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C]//第七届全国计算机系系主任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37.

Reform of Computer Courses and Training of Software Personnel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LIU Ya, TAN Qian-mao, ZHOU Li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篇(9)

“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所有后续软件专业课的基础和支撑,在计算机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课,不仅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上机实践,通过上机实践掌握高级语言的特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程序设计基础”经过多年的教改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2004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5年入选首批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2]。

本课程开设以来,课程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确立了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既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能力,又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C/C++)。本课程以程序设计方法为纲,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程序设计发展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讲授过程中,教师特别注意介绍有关独立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算法概念和结构,强化训练程序设计的经验和相关技术,把重点放在程序设计实践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方面。

1课程建设方案

1.1完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课程体系

程序设计基础包含两方面教学内容: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入门。因此,教师在课程讲授中,既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能力,又使他们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C/C++)。本课程以程序设计方法为纲,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程序设计,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以C/C++作为典型的程序设计语言,介绍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两种编程思想。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特别注意介绍有关独立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算法概念和结构,强化训练程序设计的经验和相关技术,把重点放在程序设计实践方面,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许多后续课程的学习,在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关注这一门课程,还要考虑到与其关联的许多课程,甚至覆盖到与其有内在联系的整个课程群。所以,软件类课程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从单一走向系列,进一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发挥其整体优势。笔者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从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可视化编程、网络编程等相关的课程入手,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逐步完善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

1.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我们围绕程序设计的关键技术,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并辅以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将PowerPoint课件与专业教学软件相结合,大大降低教学难度。

此外,我们在教学中使用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平台提供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件、学生参考书和例程源代码等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随时下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以及辅导材料等,了解课程学习的各项信息,提交作业,查看作业情况和成绩等。课程网络平台还提供了自测题和留言板,方便师生课外的交流与互动。

1.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理学各专业,计算机技术更接近于工程技术科学,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因此,对我国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在以往的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课程设计,以便更好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实验的侧重点是将讲授的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活学活用书本知识,从而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而课程设计的工作量则大得多,相当于是对软件综合设计的一次训练,它的整个过程完全等同于软件工程的一次完整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这其中还涉及到用户界面的设计、进行多人合作、分析程序的效率、软件工作规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与训练,为学生学习后续的软件类课程、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相关技术、编写大型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1.4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方法

为了体现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工程实践性,我们以机试取试作为考核评价方法。早期,教师需要对机试的结果进行事后检查,不但工作量相当大、效率低,而且人为因素较多,造成成绩评定不够客观、公平。此外,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即使在一些学风良好的大学,在上机考试或平时作业中互相抄袭程序代码的现象也较为普遍[4]。当一个程序被几个或者十几个同学抄袭,要发现抄袭,进而要证明谁是原创,谁是抄袭,都比较困难,十分耗费精力。因此,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考核评价方法既要保证能够考查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编程能力),又要对那些考试抄袭的学生进行认定和制裁,因此,我们采用了在线评测与抄袭检测两种方法。

1) 在线评测。

在线评测[5](OnlineJudge,简称OJ)是个基于WWW的服务器端软件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用户注册和管理、题库管理、在线提交和实时评测、网上考试、讨论、邮件服务等。该服务器上有一个丰富的题库,题目包括ACM/ICPC(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所公布的赛题和我院师生自创的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问题。将ACM/ICPC的训练思想引入程序设计的教学,鼓励同学们多动手、多动脑、多实践,大有裨益。

我们将OJ上公布的题目作为平时的实验与作业题,以往学生们完成的上机作业,由于缺乏OJ这样的程序代码评测工具,老师人工评测时只能保证学生的程序没有编译错误、能够运行、运行结果大致正确即可,而且人工评测的效率可想而知。而OJ这种高效、客观的评测工具不仅能够客观、公正地评测学生的程序,而且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此外,在OJ上做题,学生们会有成就感,看到自己的排名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在不断上升时,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完成更多、更难的题目,这是多么自然和愉快的学习过程。

2) 抄袭检测。

检测抄袭就是检测一个程序是否通过对另一个程序的修改而来的。对提交的程序代码进行相似性检测,能够对这一批程序中的所有程序进行两两比较,找出程序对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似性代码,并给出两个程序之间相似度的值。通常,相似度越高程序之间进行抄袭的可能性越大。但是,毕竟抄袭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所以在认定抄袭的过程中不能只看抄袭检测的结果,这个认定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下3个阶段[6]进行。

(1) 收集阶段。我们先将OJ上的题目布置给学生,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把学生提交的同一题目的代码放在同一文件夹中,采用抄袭检测的工具进行检测。

(2) 分析阶段。抄袭检测工具对学生的程序代码进行两两比较,将雷同的部分标注出来,并且给出每对程序的相似度,从而为抄袭认定提供了部分依据。

(3) 确认阶段。对存在抄袭可能的学生进行确认,进一步核实是否真的属于抄袭。这个过程其实非常容易,只要询问一下其结题思路或结题过程,或者查看一下其平时练习情况即可得出结论。

这种将在线评测与抄袭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对于程序设计基础这一门课程有效,其实可以推广到整个程序设计类课程当中。这样做既能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能考查出学生在编程方面的真实水平,还可以对抄袭的学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减少抄袭现象的发生,同时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

1.5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7]。

1) 改革了各种实验指标。解决了教师设计多、学生主动创新少,大型实验与课程设计限定条件多、学生自主发挥独立思维余地少的问题。

2) 探索符合国情的大学生培养模式。推动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际问题,增强创新意识与能力。

3) 改善程序设计类、算法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用在线评测系统,进行经典算法的验证型实验和小规模设计型实验训练;设计与学科前沿研究相结合的大项目进行设计型和综合型实践训练;作业题和实习题应融合当前最新理论和技术,使其具有前瞻性。

4) 推进大学生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2006年我们首次将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引入到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学内,通过学校、学生和社会的积极参与,使我校大学生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得到全面展开。

2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人才培养活动中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在程序设计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基本理念。

1) 以点带面,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在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中,我们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作为试点,由于程序设计课程并不是孤立的某门课程,而是一个整体,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

许多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在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关注这一门课程,还要考虑到与其关联的许多课程,甚至覆盖到与其有内在联系的整个课程群。所以,软件类课程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从单一走向系列,应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发挥其整体优势。因此,我们以“程序设计”为主线,对与程序设计相关的一系列课程进行课程体系方面的改革,从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可视化编程、网络编程等相关的课程入手,逐步完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课程体系。

2) 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运用技术手段解决教学问题。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将在线评测与抄袭检测相结合进行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考核评价;另一方面,从教学工作中抽取出部分具有科研价值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我们先后针对程序代码的在线评测和抄袭检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获得了多个项目的资助。因此,我们的教师队伍既是教学团队又是科研团队,不仅积累了大量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经验,并通过硕士生培养,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3) 赛课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我们把程序设计大赛的许多理念引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当中,对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调整。将课程的实验模式从过去的验证型向综合设计方向转变;将学生进行分类教学,更好地发现和培养人才,实现因材施教;为学校非计算机专业但又酷爱编程的学生们开设了算法与程序设计这类选修课,使得更多的学生得到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竞赛的影响经几年来的积淀,无疑从某些侧面触动了原有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对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方式的改革以及实验室建设都起着推动作用。

3结语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针对程序设计基础精品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一整套课程改革与建设方案。程序设计基础既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各类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成果经过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教学实践检验,符合教学实际,影响面大,开创性强,受益面广,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先进性与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刘东升. 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09-111.

[2] 张丽萍,刘东升. 关于精品课程“程序设计”的建设方案[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15-419 .

[3] 刘东升,孟繁军,张丽萍,等. 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环境的研究[C]//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程序委员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坛论文集(2006 )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7-161 .

[4] Georgina C, Mike J. Source2code plagiarism: A UK academic perspective[R]. Research Report RR-422,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Warwick, 2006.

[5] 郭玮,李文新. 程序设计类实习课程如何准确考查学生学习情况[J]. 吉林大学学报,2005(8):99-103.

[6] 张丽萍,刘东升,王春晖. 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2) :17-20.

[7] 刘东升,孟繁军,张丽萍,等. 程序设计基础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计算机科学,2007(8):400-402.

Construction of Programming Fundamentals Exquisite Course

ZHANG Li-ping, LIU Dong-sheng, WANG Chun-hui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教育部卓越计划的核心目标,如何改革原有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更好地满足对卓越工程师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需求,成为卓越计划实施中的关键问题。作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最重要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培养入手,以程序设计基础类课程的建设与创新为切入点,结合多年来“定制式培养”“校企合作”的专业改革经验,先后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考核模式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实践。

1.程序设计基础类课程内容整合优化

程序设计基础类课程包含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编译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均是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中最核心的专业基础课。程序设计基础主要介绍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数据结构主要介绍数据的逻辑组织形式与存储组织形式、编译原理则通过介绍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器的构造原理、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使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程序设计语言工作原理与程序运行机制。从课程特点来看,这几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既是紧密关联的又是直接衔接的。首先,程序设计基础为数据结构与编译原理的学习提供了必需的程序设计方法与基本技巧;数据结构既实现了复杂数据下程序设计基础内容的进一步的延伸与发展,又为编译器构造提供了结构化数据的逻辑与存储形式;编译原理则完成程序设计的经典方法与数据结构合理组织的有效结合,为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程序设计方法的选择以及合理数据结构的表示提供了一个综合应用的平台。

基于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以及三门课程内容上紧密关联的特点,我们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根据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适当的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比如,基本线性结构的组织作为程序设计能力的重要基础,虽然既是数据结构也是编译技术中的基本问题,但在课程整合之前的课程中介绍均不够突出,在整合后就以专题的形式在程序设计基础上强化基本的线性数据结构(包括数组、Y构体、单链表等)表示与实现的知识,使得学生可以有重点的集中学习并掌握这些基本结构的表示与使用方法。再如,经典的算法设计思想是程序设计与编译程序设计实现必备的能力,在课程整合之前,与之相关的知识是零散的分布在三门课程中的,但每一门课程都未做特别的强化,学生掌握的总体效果并不好。在课程整合之后,把经典算法的设计思想与实现的内容更多地放在了数据结构课程中,结合各类不同数据的组织来讲授相关的经典算法,会使学生对算法与数据结构理解的更加深入。

2.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卓越计划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程序设计基础类课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这些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水平与质量,对学生动手编程习惯的养成和编程水平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上,实现了各门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以及有序连接。整合之后,三门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各有侧重,其中基本编程能力的训练集中在程序设计基础实验以及实训中完成,数据组织技巧与算法应用训练集中在数据结构实验以及课程设计中完成,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器的比较、系统分析与设计集中在编译原理中完成。

其次,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关键,优质的实践教学平台可以非常高效的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课内的上机课时非常有限,短时间内,学生调试不了几个程序,效率非常低;二是虽然也可以指定一些课外上机的题目,但教师无法实时地跟踪学生课外编程过程,学生无法得到及时指导。基于上述问题,我们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开始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借鉴国际ACM大赛的竞赛平台模式,建立了山东省高校第一个程序在线评测系统(Oline Judge)SDUTOJ,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提供了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难度不同的大量题目,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提交自己的源代码程序,并且立即得到程序正确与否以及错误类型的信息反馈,还可以看到别的用户的提交状态以及各个题目的提交汇总信息,整体排名以及班内排名的信息等。截止到2017年4月6日,程序在线评测系统SDUTOJ已有注册用户24639个,实践性题目2870道,累计提交次数251万余次,是山东省高校中用户最多、题目数目最多、开放性最好、教学应用最为广泛的实践教学平台。在课程内容整合后,将该实践教学平台引入到数据结构与编译原理的实践教学中,并按照类别在程序在线测试系统中增加了大量的与数据结构以及编译原理有关的练习题目。程序在线评测系统平台被其他课程共享使用后,学生的动手实践积极性明显提高,特别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做题的数量越来越多,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程序调试上。课程实践教学所在的学期,每班的题目提交数量将近10000次,每个学生提交通过的程序数目在平均在150个以上。

3.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体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程序设计基础类课程的核心理念已经从以往的单纯理论知识学习改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习,原有的考核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对实践能力考核的需求。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我们逐渐摸索出一种有效的考核模式,对程序设计基础类课程原有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将传统的以理论考核为主转换为理论与实践同步考核的方式。在新的考核方式中把课程的考核分为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两个模块,基本理论考核以考察相关课程的基本思想与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主要的考核方式是期末的理论考试,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40%。实践技能考核又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时的实验成绩,以学生平时在程序在线测试系统(SDUTOJ)中通过的题目数量与质量作为评价依据,根据学生的排名得到平时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第二部分是期末的上机考试成绩,利用ACM竞赛的模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上机编程,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学生提交通过的题目数量以及专业相对排名次序核定成绩,占总成绩的30%。

4.课程建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是卓越计划的另一核心目标,也是程序设计基础类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与课程有关的大学生创新竞赛是改革效果的重要检验平台。我们建立了“以校赛带面、以训练带片、以大赛拔尖”的三级创新能力训练机制,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自2009年开始组织学校ACM大赛,参赛人数超过300人,以ACM创新实验室为训练基地,组织学生进行程序设计能力训练,参加程序设计基础训练的学生人数从最初的100人左右达到现在的800人左右。在此基础上选拔部分学生参加山东省和国际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近年来,课程组先后组织卓越班学生参加了山东省以及国际ACM大学生程序设计创新竞赛,以检验课程建设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效果。其中,在2010―2016年山东省举行的第一届至第八届ACM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我校的25支参赛队伍全部获奖,其中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在2009~2016年的ACM/ 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共获得30余项亚洲区域赛优胜奖、17项铜奖、6项银奖,并于2016年获得1项亚洲区域赛金奖,ACM竞赛总成绩位列山东省高校前三位。

5.课程创新与实践的效果

经过各项课程创新与实践措施的实施,程序设计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2010-2012三届卓越班毕业学生均反映通过课程的学习,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逐渐地提升。课程任课教师也一致反映,通过程序设计基础类课程改革,卓越班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特别是动手编程的能力较以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增强,就业质量和考研继续深造的学生比例有大幅提高。从整体情况来看,我们的程序设计基础类课程的创新和实践改革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可以为卓越计划的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培养提供有益的借b。

参考文献:

[1] 刘晓静,王晓英,张玉安,黄建强,刘志强.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数据结构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

程序设计基础论文篇(11)

>>重庆2014年自考报名时间 | >>重庆2014年自学考试时间

2014年重庆自考科目安排(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