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核安全工程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6:01

核安全工程论文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1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Safety Engineering

YE Yongjun, LI Xiangyang, LIU Yingyun, JIANG Fuliang, ZHENG Pingwei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afet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Abstract Since 2008,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as undertaken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Master's degree in the field of safety engineering in 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running schools in recent years, demand-oriented enterprise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clear safety engineering masters in the field of personnel train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ster training program, training mode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and determine the training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five aspects of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training mode and related measures of the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safety engineering in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is feasible and successful.

Keywords master of engineering; safety engineering; nuclear features; training mode; quality control

0 引言

工程T士培养是我国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重大举措。它通过提高我国工矿企业和工程部门在职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企业实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我国在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长期实践证明,这种“进校不离岗”的工程硕士培养方式,避免了传统的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固有的局限性,促进了企业与高校的联系,加快了我国高校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转变步伐,深受委培单位领导和广大科技、管理工作者的欢迎[1-3]。南华大学于2006年首批获得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点,2007年开始招生,至今已经达8年之久。特别是2008年南华大学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达成为其下属的核厂矿企业培养一批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协议以来,已于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共招收学员138人,安全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得到了实质性的壮大、人才培养特色得到彰显。近年来,南华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围绕如何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培养高素质的核特色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进行了努力探索和实践。

1 发挥学科优势,建设核特色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培养平台

南华大学是具有鲜明核特色的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特别在核科学与技术、核燃料与核资源、医疗卫生、安全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已形成较齐全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依托于南华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近年来,为了培养高质量核特色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通过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等央企下属的企业、研究院所的深入交流和合作,打造了以邹树梁教授、丁德馨教授等博士生导师为方向带头人的导师队伍,建设了多个研究生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包括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核设施应急安全技术与装备实验室”、两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生产运作与安全管理”和“核测控与核安全防护中心”、两个南华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铀矿通风与安全环保技术中心”和“AP1000建造安全技术中心”等。这些校企平台的建设,不仅为工程硕士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场所,而且也为学校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企业、研究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

2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目标达成的基本教学要求,是培养质量得以保证的依据[4-6]。由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不同企业、科研院所有各自独特的安全生产任务及安全发展战略,从事安全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职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人才培养规划及知识结构的要求。因此,南华大学在制定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采取多种方式同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以及下属的企业、研究院所进行交流,共同制定和修订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如:2010年和2012年,中核集团安全环保质量部原主任孙先荣和副主任费洪澄先后到我校调研究工程硕士培训班的工作,并就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了指导建议。同时,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骨干教师赴三门核电有限公司、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考察,同以上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领导和一线员工就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安全要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了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经过多次校企协商和长期的实践,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得到了学员企业的认可。2014年11月,安全环保部主任张金涛在与第四期学员见面会时也对南华大学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肯定。

(1)围绕总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多个研究方向和课程模块方便学员选择。南华大学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安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工程应用研究、安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高层次安全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人才。围绕这一总目标,设置了核安全、矿山安全、建筑安全、安全应急管理、安全监测与监控和信息安全等六个研究方向,并设置相应的课程组。为了确保每个研究方向的学员能达成培养目标,整个课程体系不仅包括国家工程硕士学位规定的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同时也设置了可供不同研究方向学员自由选择的非学位选修课,以及为非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学员学习和了解安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本科专业补修课。课程教学内容基本是以面向工程实际应用为主,不仅有引导学员了解安全科学国际发展前沿的“安全工程前沿进展”课程,也有让学员系统掌握安全管理和系统安全分析先进方法的“现代安全管理学”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必修课程;还有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开设的“铀矿通风与辐射安全”、“安全监测与预警技术”、“职业卫生工程学”以及“核安全评价与应急救援”等非学位选修课程。目前,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满足了安全工程专业多学科综合、宽口径培养的人才要求。

(2)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依据国家工程硕士培养的要求,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由学校负责学生的学位课程学习,课程实行学分制,学员应修满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低于18学分;专业实践为学员必修环节,由学员在企业完成,校外导师负责指导;学位论文是培养学员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去解决安全领域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学员取得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条件。学位论文工作主要由学员在企业完成。

3 依据企业生产需求和学校教学规律,采用灵活的学习方式以适应“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模式

(1)实行弹性学制。由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工程硕士班学员都是企业的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骨干,岗位工作任务较重,目前采用集中6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学习学位课程,其他时间在企业一边工作,一边完成工程硕士的相关培养环节,如开题报告、发表学位必须的期刊论文以及学位论文等。由于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一些学员会因为工作任务繁忙或其它原因不能按时学习和完成学位论文,所以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目前,工程硕士的学制3年,学习期限2-5年,即最短可2年授予工程硕士学位,对于不能按时完成培养环节的学员,授予学位的时间可延长至5年。

(2)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学员取得入学资格后,学位点将为每个学员指定一名硕士生导师负责学员的培养工作。根据学员选择的研究方向,由导师负责组织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家成立指导小组(3~5人),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的执行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2)

1.引言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是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可为后续的《安全评价》、《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管理学》等课程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它是大部分安全工程专业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复试的必考课程,在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资格考试中占有较大比重,更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在将来从事安全方面工作所必备的基本功。由于该课程的涉猎面非常广泛,知识抽象繁杂,且与《安全学原理》、《安全评价》等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如何强化教学效果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

2.优化教学内容

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选用吕品教授主编的《安全系统工程》(修订版)作为课程的教材,该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系统安全分析、事故树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源辨识、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预测、系统危险控制等[1]。为了避免《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内容与《安全学原理》、《安全评价》的内容过多重复,任课教师应统筹协商,突出各门课程的重点,合理制定各课程的教学大纲,并科学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事故致因理论应着重放在《安全学原理》里讲解,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应作为《安全评价》的一个重点内容,这些内容在《安全系统工程》中不应作为重点介绍。结合我校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情况,应重点讲授四大模块,即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预测、系统危险控制。

3.改进教学方法

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但是《安全系统工程》知识较为抽象难懂,如果一味采用讲授法,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听课兴趣,学习主动积极性会降低。鉴于《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对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及考研的重要性,授课教师应该在讲授法的基础上,结合问答法、案例启发讨论法,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讲授法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或板书,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这也是本课程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学生较易理解知识点的讲授。问答法主要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教师可将这些知识点与已学知识点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并以一系列问题的形式提出,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后回答,应用问答法可以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启发讨论法主要针对那些特别抽象的难点部分,教师可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安排学生课堂分组讨论、相互启发,以学生回答问题及教师的总结剖析为结尾,案例启发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是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除了考核学生是否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外,还应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传统的一次性闭卷考核方式仍然是大部分课程采用的主要考核方式,这就难免造成学生只重视课程理论知识,忽视自身综合能力的锻炼。《安全系统工程》课程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传统的闭卷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笔试题目里应设置1~2道实际案例分析题,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除了作业成绩外,还应考查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及课堂案例分析情况。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经过实践后发现,学生反响较好,也能被学生普遍接受,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5.结语

《安全系统工程》是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涉猎面广泛,知识抽象繁杂,且与后续一些专业课程存在一定的重复,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十分重要。要讲授好这门课程,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避免与其他课程重复,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引入问答法、案例启发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在考核方面采用闭卷笔试、作业测试、课堂回答问题及案例分析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3)

我和张钮羚的论文《论我国<核安全法>的调整范围》,主要针对《核安全法》立法过程中界定法律调整对象范围面临的困难,提出正确确定《核安全法》的调整范围其关键是,要在立法中处理好涉军核能利用行为与民用核能利用行为的关系、核安全行为与核安保行为的关系、广义核安全与狭义核安全的关系以及《核安全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等四大基本关系。论文认为,分清民用核能利用行为的界限、明晰核安全与核安保的基本概念以及确定《核安全法》在核法体系中的地位,是下一步修改《核安全法(草案)》有关条款的关键。

胡帮达的论文《论核安全法的基本原则》,通过考察国际核安全法律文件和各国的核安全立法实践,在梳理核安全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有法律规范体系关于核安全基本原则规定的现状和问题。论文认为,我国《核安全法(草案)》关于基本原则的规定存在着规定不全面和原则虚置问题,应当在下一步修改时确立“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公开透明和公众参与原则”,并通过整合分散的核安全监管职能和建立职能统一、组织地位独立的核安全监管机关来保障“核安全独立监管原则”确实得到贯彻。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66-03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过去一直定位于培养学术型研究生,1991年国家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旨在改变研究生教育类型单一的不利局面;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进行了研究生教育的结构改革,扩大了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比例[1-2]。目前,我国已设置40种专业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占硕士研究生年招生总数从2009年的11%提高到2015年的50%左右[3]。目前,全国已有51所高校设置了安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人数逐年稳步增加。但是,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与国家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有一定差距;(2)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缺少职业性,与学术型硕士没有区分度或者不明显;(3)师资队伍不足,“双导师制”落实差强人意;(4)生源结构单一、质量相对较低、学生认同度还不太高;(5)校外创新基地还不完善,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南华大学于2006年获首批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资格,学校在该领域最早开展铀矿山通风与辐射安全、核电安全人因可靠性分析研究,形成了以铀矿冶通风与辐射安全、气载放射性安全监测技术、核电站安全人因工程、核电建设安全技术管理等具有核特色的研究方向。学校拥有“国家核应急教育与培训基地”、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实验室“核设施应急安全技术与装备实验室”,“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4]。该专业领域每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人左右,其中一半以上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此外,学校还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合作,每两年联合培养40名左右的安全工程在职硕士研究生,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近年来,学院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虽然处于同一层次,但是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其目的是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5]。

二、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它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流程,主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6]。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近年来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习创新基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其中培养目标着重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习创新基地着重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要求“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研究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具有定向、调控和评价等功能,处于培养模式的核心地位[7]。本学位点对人才培养目标前后经过两轮的修订和优化,修订过程中主要调研了兄弟院校的做法及结合了南华大学的实际情况,使该目标能满足国家和行业需求,特别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需求。南华大学对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

第一,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安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工程应用研究、安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高层次安全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人才。

第二,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要求掌握现代安全工程和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熟悉国家的安全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生产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火灾与爆炸、公共安全应急等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和趋势,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以及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为各级政府部门、各类现代生产企业以及各类安全机构服务。

第三,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应该拥有扎实的安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多种能力:(1)有应用自然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2)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安全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3)有进行安全系统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4)有根据安全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5)有多种安全科技训练的综合能力;(6)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安全工程问题的能力;(7)有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深层理解;(8)有很强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包括外语能力;(9)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知识;(10)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对研究生的培养要实现以上全部10项能力确实比较困难,但是要求学生达到以上大部分要求,或者在培养过程中要求相关方注意培养学生以上能力。

(二)课程体系设置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经过两轮的修订,形成了如表1所示的课程设置。工程硕士研究生应修满不低于32学分,其中实践环节为必修,不计入总学分。总体上来说,课程的设置较好地体现了南华大学的核特色。

此外,学院定期举办一些学术讲座,以丰富研究生的知识,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近年来,学院先后邀请了校内外专家作了“台湾核电发展与核专业人才培养”、“改变观念,夯实基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铀矿通风技术体系”、 “大气扩散物理模拟技术与进展”、“人因安全工程”、“现代安全管理概述”、“铀矿开采中的辐射安全”和“安全核能源的发展与可替代前景”等学术讲座,这些学术讲座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机补充,进一步彰显了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的办学特色。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包括研究生理论课程授课教师及实验指导教师、研究生导师(含校外导师),文中没有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展开讨论和研究。

在近年来,安全工程系结合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先后从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引进和培养了数名安全工程专业以及相近专业(如安全技术及工程、矿业工程、地质学、土木工程、核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博士。安工系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超过80%,4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接近50%。毕业于不同高校和专业的博士加入可以优化研究生理论课程的教学队伍,增加师资的多元性,改进教学效果。

在校内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学校有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比如学校在岗位津贴的评聘等方面,对于研究生导师有一定的要求,学校的关键岗位中的第九级、第十级岗位都要求是硕士生导师,且必须领衔指导一名以上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安全工程系先后有四名年轻教师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进一步充实了导师队伍,指导教师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学位2010[49]号)中明确提出了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要求[8]。安全工程系近年来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如中核272有限公司、中建一局等,经费由学科建设平台经费进行资助。近年来,有两位教师取得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七位教师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六位教师取得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资格证书,五位教师取得高、中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作业证。在校外导师队伍建设方面,近年来先后聘请了中核272有限公司、中核北京化冶研究院和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十多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近年来指导十余名硕士毕业,成效显著。

(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近年来学院建设了三个校外实习基地,分别是与中核272有限公司建设的“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与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AP1000建造安全技术中心”校级研究生创新基地、与中核北京化冶研究院合作建设的“铀矿通风与安全环保技术中心”校级研究生创新基地。近年来,有10名学生在基地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且情况较好。近三年来学生在基地完成的论文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近三年来学生在基地完成硕士论文情况一览表

三、成效

近年来,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硕士培养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表现在:

第一,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优化,能满足国家发展和核工业发展的需求。第二,课程体系设置具有明显的核特色,以专家讲座的形式对课程体系形成有效补充。第三,师资队伍科研能力明显提升,硕士点办学基础得到巩固和加强。目前,安全学科领域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硕士生导师15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项目20多项,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签订了横向科研项目近30项,年均科研经费600余万元。在国内核心专业期刊和国际会议150余篇,出版专著6部。第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取得进展,基地承担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系统内就业渠道拓宽。2014年有2名学生分别就业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和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2015年有3名学生分别就业于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中核深圳凯利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家核电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四、建议

第一,文中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必须结合国家的需求和学校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进行改革。

第二,结合学校的核特色,对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主要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外实习基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第三,该学位点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工作:(1)课程库的开发与建设;(2)实习基地的拓展与巩固;(3)提升导师的科研能力,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为培养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筱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师资队伍结构的

挑战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

[2]杨国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

浅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2).

[3]崔华华,刘信鹏,施晓娟.权力制衡理论视角的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重构[J].研究生教育

研究,2013,(5).

[4]李向阳,蒋复量,旷梅华等.“铀尾矿库退役治理

技术中心”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J].湖南

科技学院学报,2013,(12).

[5]蒋承,罗尧.专业硕士的就业意愿研究[J].北京

大学教育评论,2014,(4).

[6]别敦荣,万卫.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

[7]杨秋波,陈金龙,王世斌.职业能力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目标生成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5)

2核心作用原理及其内涵

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是对安全法律法规学科作用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提炼总结,笔者提出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下属4条原理:安全法治原理、安全规范原理、安全标准化原理以及安全发展原理。

2.1安全法治原理

安全法治原理是指以安全法律法规为基础,规范人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安全法律法规作用效果,从而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利于安全法治原理发挥其促进作用,有利于减少危险有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法治可以消除人治的多种弊端,明确权利责任,使安全管理高效、合理。安全法治原理与依法治国一脉相承,均是依靠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维护系统的稳定有序,如果制度不完善就会降低制度本身的效能,进而可能会引发人们对法治的信任危机。安全法治原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体系得不到贯彻实施、监督监管系统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1)安全法治的原则性。原则性包括客观性、合法性、合理性、逻辑性等多项原则。其中客观性原则主要包括认识的客观性、法律法规的客观性、二者之间关系的客观性;合法性则是表达对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尊重与认同;合理性原则则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逻辑性原则表达了其他原则的实现需要建立在逻辑性的基础之上,在运用法律法规的时候可以依靠逻辑思维提炼安全法律法规,以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和发展。2)安全法治的至上性。安全法律法规至高无上,它是评判系统中所有成员行为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最高标准。系统中任何成员都必须在安全法律法规所制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否则都得受到相应的制裁。简言之,就是有法必依,违法必究。3)安全法治的普适性。安全法律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搞特殊化和个别化。另一方面,安全法律法规要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能起到反馈调节作用。同时,要加强社会监督监管,避免出现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出现,力求做到公平正义,从而保障系统秩序的稳定。

2.2安全规范原理

安全规范原理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强制力保证实施,规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指导并约束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以及法律实施环境的行为准则。安全规范原理主要是从规范人的行为、物的状态、法律管理环境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能够起到安全指引、安全预测、安全评价、安全教育等4个方面的作用。这4个方面的作用可以有效的规范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环境状态,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安全规范原理可以从人-机-环三个方面具体阐释:1)规范人的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确保人的行为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安全法律法规可以有效的规范人的行为,可以有效的降低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安全规范原理具有指引作用,将为人的行为树立正确的导向起到积极的作用。2)规范物的状态。基于安全规范原理对人的行为的规范作用,使人的行为与物的状态达到协调统一。规范物的状态中的“物“,包括各种设备、设施,保障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对人身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进而促进了系统整体的安全性。3)规范环境的状态。环境既指系统大环境,又指法律实施的环境。保障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有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还要有非常有效的监督监管机构力行做好安全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监管工作,保证安全法律法规的实施环境。另一方面,良好的环境状态将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安全法律法规发挥其作用,有利于提升系统的安全性能。

2.3安全标准化原理

安全标准化原理是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辨识并消除危险源,使人、机、环处于安全状态,促进系统整体安全性能的提高,进而促进安全法学、安全学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既要保持先进性,又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既要确保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系统性、强制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健全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保障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我国安全法律法规相关体系还不够完善,系统性和操作性均较差,甚至有些方面暴露出专业涵盖面不足等问题。基于以上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全面性。安全法律法规需要全面覆盖行业体系,但是部分行业现有的安全法律法规还未能全面体现本行业当今的发展现状;同时,安全法律法规应该集中立法,不应出现体系建设分散的状况,只有保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全面性才能更好的保障系统安全。2)系统性。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采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法,构建更加有效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可以使其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同时,安全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反作用于安全法律法规,使其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可以很好的解决因为系统性不强而导致的作用效果不佳的问题。3)强制性。强制性可以保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有效实施,是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增强安全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可以提高制度本身的效率。安全法律法规只有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才能显示其巨大的威慑力和权威性,才能更好的为整个安全系统服务,提高系统整体安全性能。

2.4安全发展原理

安全法律法规应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性,通过安全发展原理,可以更加有效的传承安全法律法规的精髓,同时又可以根据其原有的基础性结构再基于现实发展的需要,修订、补充、废除部分安全法律法规,从而尽可能消除危险有害因素,保障系统的安全性能。安全法律法规原理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需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发展原理不仅要根据安全现状提高安全法律法规的先进性,同时也要对人的行为进一步管理,尽量降低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安全发展原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1)保持创新性。创新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竭的动力,是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必然方法。创新不只是安全法律法规具体内容的创新,更要求在人的行为和安全管理等层面上做到真正意义的创新,从而促进系统安全性能的提高。2)增强先进性。我国的一些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标准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应对法规标准的世界化和标准化。不论在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均应朝着先进性的方向发展,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先进性建设和体系化建设是安全发展原理的重中之重。3)相似和谐性。相似和谐性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提高安全性能,增强安全意识,促进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同时,相似和谐性对于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一性质对于促进安全法律法规核心原理中的发展原理、规范原理、标准化原理等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4)构建发展趋势预测模型。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与创新需要有学科理论知识作基础,更需要构建良好的发展趋势模型作参考,为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提供方向性、纲领性指导。2.5基于4条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构建的轮型模型基于4条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构建轮型模型,如图1所示。首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构建该轮型模型,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构成统一整体。其次,该轮型模型内部共有4个子系统,围绕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运转,共同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发展。最后,每个子系统又受到多个要素的影响,通过系统工程与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构成了该轮型模型。基于4条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构建的轮型模型,可以为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四条核心作用原理之间的协同和促进作用有利于完善安全法律法规学科体系建设,有利于安全法律法规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创新。4条核心作用原理从不同层面分析了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深刻内涵,对安全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理论的完善具有指导意义,为安全法律法规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之中提供了理论依据,保证了系统安全性能的提升,进而有利于促进安全法学的发展。

3基于霍尔方法论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

3.1霍尔方法论简介

霍尔方法论是基于三维结构的系统工程研究方法[10],其中,三维分别是时间维、逻辑维、专业维。霍尔方法论的核心是最优化,特点是任何现实问题都有可能被弄清且目标非常明确。霍尔方法论结构如图2所示。1)时间维:对于一个工程项目,从规划到更新共经历了7个阶段,这7个阶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紧密衔接在一起。2)逻辑维:将研究工作过程展开,从摆明问题到决策实施共分6步,条理清晰,逻辑严谨。3)专业维:专业维又称知识维,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涉及的专业知识各异。专业维是为了完成工程项目各阶段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2基于霍尔方法论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

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分析问题,把目标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分析、辨识、处理及解决危险有害因素的工作方法。通过专业维、逻辑维、时间维三个维度对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进行分析研究,消除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高系统安全性能,使系统达到最优化,与霍尔方法论三维体系结构研究方法相吻合,故将霍尔方法论应用于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研究之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社会不断发展,环境对系统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故参照霍尔方法论三维体系结构并增加环境维,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1)时间维:针对一个工程项目的安全法律法规问题,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共分为安全规划、设计、运行、更新4个阶段,形成一条闭环回路系统,根据时间维的4个阶段分析并处理问题,更加合理有效。2)逻辑维:如图3所示,从摆明安全问题到安全措施实施共7步:摆明安全问题、确定安全目标、系统安全综合、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决策和安全措施实施。从逻辑维的角度处理安全法律法规问题,环环相扣严谨有效。3)专业维: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安全法律法规问题所涉及的专业不同,安全工程、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法学都是以系统工程为核心,并围绕其展开。其中安全法学是重点,安全法律法规问题应该更多的从安全法学的专业角度分析,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4)环境维:环境适应性是系统的固有属性,系统与环境之间必然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增加环境维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有利于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发展。

4应用分析

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于安全学科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不论从理论研究的层面还是从实践应用的层面分析,均可发挥其促进作用。1)对安全学科建设的作用。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安全法学、安全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体系的完善具有推动作用,法治、规范、标准化、发展等原理不仅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通过深入分析四条核心原理及其内涵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完善,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2)对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以及管理环境等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促进了整个人-机-环系统的安全性能的提高。另外,对于辨识、分析、处理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保障系统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指导。3)对安全文化发展的作用。有利于系统内形成安定有序的制度环境,形成和谐文明的文化氛围,对于系统内部安全文化的塑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四条核心作用原理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系统内部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有利于加强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6)

水闸是一种利用闸门挡水和泄水的低水头建筑物,多建于河道、渠系及水库、湖泊岸边。其主要作用是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还可担负防止潮水倒灌以及汛期排泄洪(涝)水的功能。在工程实践中,水闸除单独使用外,还经常与其他水工建筑物组成水利枢纽,共同发挥作用。

由于水闸的应用十分广泛,我国已建成各类水闸5万多座,其中大型水闸480余座,中型水闸3280余座,小型水闸4.6万余座,数量为世界之最。水闸在防洪除涝、农业灌溉、拦潮蓄淡、火力发电、城乡供水、景观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尽管如此,在已建水闸中,有的由于缺乏合理规划、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设施不配套等原因而存在“先天不足”;有的经多年运行,在复杂的自然条件和外力作用下,其材料性能和受力状态不断变化,加上管理水平不高,维修养护不够,导致病害的发生、发展,功能下降;有的由于灾害因素,如地震、火灾、超标准洪水等,造成超载,使结构或构件造成损坏或损伤。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有大型病险水闸248座,占大型水闸总数的51%;中型病险水闸1505座,占中型水闸总数的46%。估计小型水闸的病险率更高,病险水闸大量存在,病险工程的安全状况已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心腹之患。

为保证水闸运行安全,规范地开展水闸安全鉴定工作,水利部颁布了水利行业标准《水闸安全鉴定规定》,根据该标准,水闸安全鉴定论证工作具备的基本程序为:工程现状调查分析、现场安全检测、工程复核计算、水闸安全评价、水闸安全鉴定工作总结等内容。从操作主体来看,工程现状的调查分析一般由水闸管理单位承担,现场安全检测和工程复核计算由委托的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和设计单位来进行。

(一)工程现状的调查分析

工程现状的调查分析一般从技术资料收集、工程现状全面检查和对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技术资料的收集包括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等方面,一是设计资料内容应涵盖以下内容:工程地质勘测和水工模型试验;工程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等。二是施工资料包括施工技术总结资料;工程资料监督检测或工程建设监理资料;观测设施的考证资料及施工期观测资料;工程竣工图和验收交接文件等。三是技术管理资料应包括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控制运用技术文件及运行记录;历年的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和安全鉴定报告;工程资料成果;工程大修和重大工程事故处理措施等技术资料等。工程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①是基本情况,如工程概况、设计施工情况、技术管理情况等。②是工程安全状态初步分析:应对水闸的土石方工程、混凝土结构、闸门等工程设施的安全状态和启闭机、电气设备等的完好程度以及观测设施的有效性等逐项详细描述,并对工程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的产生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③是提出合理建议。根据初步分析结果,提出需进行现场安全检测和工程复核计算的项目及对工程大修或加固的建议。工程现状全面检查应在已有的检查观测成果基础上进行,应特别注意检查工程的薄弱部位和隐蔽部位,如水闸底部工程部位和闸门及启闭机部位是工程常见的薄弱部位和隐蔽部位,在检查中发现这些问题和缺陷,要初步分析其成因和对工程安全运行存在的影响。

(二)现场安全检测

现场安全检测依据的标准、规程和规范有:《水闸安全鉴定规定》、《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水工混凝土技术规程》、《钻芯法检测混凝土规程》及《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检测的内容包括混凝土的强度、碳化深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反应混凝土工程现状的质量指标进行检查;裂缝、缺损及渗漏等外观缺陷;伸缩缝及止水带的损坏及错位情况;钢筋的锈蚀程度;防渗、倒渗和消能防冲设施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检查。检测后,应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比较合理的建议并拿出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案。

(三)工程复核计算

工程复核包括水闸防洪排涝标准复核和过水能力复核、水工结构安全复核、金属结构安全复核三部分。复核计算应以最新的规划数据、检查观测资料和安全检查观测资料和安全检测成果为主要依据,按照现行《水闸设计规范》及其它有关标准执行。

防洪排涝标准复核与过流能力复核

水闸现有防洪排涝标准应满足现行规范《防洪标准》非常运用洪水标准及现有标准堤塘防洪标准;最大过流量应能安全下泄;闸顶高程应满足规范要求。在进行以上复核的时候,应该研究近年的水文基本数据,若属无实测资料地区,应采用暴雨途径计算设计流量,按照小流域推理公式法和瞬时单位线法两种方法计算,并进行成果合理性分析取值;并对暴雨洪水特性及历史洪水进行分析,综合分析后看当时的设计标准是否能满足现在的需要。

水工结构安全复核

水工结构安全复核主要是复核闸室、岸墙、翼墙的整体稳定性、抗渗稳定性、消能防冲和结构强度等。复核应以新测定的物理力学参数如材料强度、地基土和填料土的容重等基本工程性质指标进行。一是闸室的复核。闸室稳定复核计算宜取两相邻顺水流方向永久缝隙之间的闸段作为计算单位。二是消能设施的复核。常用的消能设施有消力池、综合式消力池和消力池、消力墩、消力梁等辅助消能工,目前大部分水闸采用消力池。消能防冲复核主要复核消力池的深度、长度,消力池底板的厚度和海漫的长度等。三是抗震复核。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可不进行抗震复核。抗震稳定和结构强度验算是水闸抗震验算的主要形式。抗震验算的部位主要集中在闸室和两岸连接建筑物及其地基、各部位的结构构件。

(3)金属结构安全复核

金属结构存在于闸门上。由于闸门分类众多,因此在复核验算中要根据不同的闸门型式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 钢闸门结构发生严重锈蚀而导致截面削弱的,应进行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另外,闸门的零部件和埋件等发生严重锈蚀或磨损的,应按实际截面进行强度复核。

闸门的预埋件一般包括主轨、反轨、侧轨、止水座、底坎、门楣、护角、护面以及在弧形闸门中的支铰铰座、支承梁等。由于在闸门设计中,埋设件的计算主要是主轨构件,其它一般不作计算,因此,在水闸现场检查和安全检测中发现有主轨弯曲、突起、或者砼开裂、脱落的,应进行主轨强度复核。

此外,还有闸门零部件强度复核、启闭力预算等复核,在此不在详细赘述。

(四)水闸安全评价

水闸安全评价一般从防洪排涝安全评价、水工结构安全评价、金属结构安全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水工结构安全评价。根据工程相关成果按《水闸设计规范》及有关标准对水工结构各个项目进行评价,评定是否满足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二是金属结构安全评价。按照《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及《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评价钢闸门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根据以上安全评价,得出评定水闸的安全类别:一类闸是运用指标能达到设计标准,响正常运行的缺陷,按常规维修养护即可保证正常运行。二类闸是运用指标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工程存在一定损坏,经大修后,可达到正常运行。三类闸则是运用指标达不到设计标准,工程存在严重损坏,经除险加固后,才能达到正常运行。四类闸则是运用指标无法达到设计标准,工程存在严重安全问题,需降低标准运用或报废重建。

(五)水闸安全鉴定论证报告的编制

水闸安全鉴定论证报告的编制是对论证成果的文字性说明,报告的编写应按照规定的提纲进行编写,作为一项文字性说明,报告编写应追求文通字顺,文字简练,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材料翔实,客观公正,最后注意要反复修订、校对,以至最终结稿。

参考文献:

[1]宋力.第十二讲:水闸安全鉴定[J].技术中国水利,2010(12).

[2]徐金龙.太浦闸安全鉴定工作的程序和体会[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6(05).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7)

作者简介:叶勇军(1979-),男,湖北浠水人,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副主任,讲师;李向阳(1962-),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南衡阳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湖南省教育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序号:205)、2011年湖南省教育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序号:192)、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编号:2010ZZ016、2009ZZ050、2009ZZ05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52-03

核能作为清洁能源已纳入我国能源建设规划,并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已制定了核电发展规划。为适应我国核能开发战略,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安全高效发展培养合格的安全类本科人才,南华大学2010年3月向教育部申报了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核安全工程专业并获得批准,同时,在2011年核安全工程专业获批为湖南省特色建设专业,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已将核安全工程纳入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在“十二五”期间南华大学将开启核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工作。为了更好地建设好核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全面探讨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如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等,以保证我国核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我国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我国核电发展对核安全工程人才需求现状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新能源,成为本世纪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然而核电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核电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核能开发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正在运营的核电机组有13台,总装机达到1080万千瓦;正在建设中的机组28台,装机容量达3097万千瓦,在建规模全球第一。截至2010年底,我国核准核电机组32台,总装机容量3486万千瓦,2020年核电装机可达6000万千瓦。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先后核准10个核电项目。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8600万千瓦。

为了保证我国核电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培养大量的反应堆工程等核类专业技术人才,也急切需要培养保证核电系统安全运行的核安全专业人才;同核电发展相关联的产业链如铀矿地质及采冶、核燃料生产、乏燃料后处理等厂矿企业也需要配备大批核安全类人才。为了保证我国核工业特别是核电产业的安全高效发展,国家核安全局已于2002年在国内实施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制度,将在与核安全相关的岗位上强力推行持证上岗制度。由于我国核安全人才储备有限,在人才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核电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家对核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如美国平均每堆核安全监管人员为36.5人、法国为33.3人、日本为27.8人,而我国为8.3人,当前我国核安全监管人员的缺口为1200人左右;目前我国取得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资质的人员还不足1800人,人员素质急需提高。因此,为了顺应核电产业链相关厂矿企业对核安全人才的需求现状,进一步完善我国核类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加快核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现状

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成立于2003年,是顺应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和需求而诞生与成长的专业,并于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建设过程中一直以核为特色,2007年该专业分为三个方向(核安全、建筑安全和铀矿冶安全)进行本科人才培养,2008年安全工程专业通过学士学位评估,截至2011年6月,累计向社会输送安全工程专业人才4届共251人。2006年获得首批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开设了两期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进修班,培养了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60人。经过多年在核类人才培养上的探索,核安全工程专业在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和科研实力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核类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绩,初步成为在核工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本科专业。在近7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已逐步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办学成果,为专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2011年学校获得了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成为具备培养安全工程领域博士、硕士和学士三级学位的高校,同时,核安全工程专业获批为湖南省特色建设专业,专业建设已步入新的发展轨道。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依托于核工程与核技术、矿物资源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预防医学等专业,在安全科学领域形成了以铀矿通风与辐射安全、铀矿山开采安全技术、放射性三废处理技术以及核设施安全管理与可靠性技术分析研究方向的学科梯队,具有明显核特色的综合性学科。目前,学校的安全工程专业拥有教授8人,研究员级高工1人,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4人;其中9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硕士学位,8人分别获得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工程师。近五年该专业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防预研项目3项,国家安监局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重点科技项目1项,国家安监局安全科技计划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横向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三大检索36篇。

三、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南华大学现有8个核类专业和18个涉核专业,是我国核类本科专业齐全、本科生培养规模大、核类人才培养层次较完整的高校之一,具有核类专业本科人才和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及教学条件,但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仍面临以下问题:

1.专业建设没有现成的参照模式

申报核安全工程专业是我校瞄准国家核电建设对核安全类人才需求的战略之举。目前,国内设有安全工程的高校有100多所,没有一所高校开设核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只有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设立了核安全和铀矿冶安全两个涉核的人才培养方向。因此,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在国内其他高校没有可参照的建设模式,必须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实践,结合我校学科优势,科学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2.急需建设一支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核安全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依据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考试大纲的要求,涉及安全工程、核物理、放射化学、核材料、核设备、核仪表、辐射防护、采矿工程、水文地质、法律、核医学、气象等专业或学科。因此,在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整合全校资源或通过逐步引进新教师,依据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需要建设一支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3.没有适用于核安全工程专业的教材

由于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开设在国内是唯一的,市场上并没有出版针对该专业的教材。因此,必须结合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岗位培训丛书和核类企业特别是核电站安全专业人才培训教材等,根据核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紧编写相关专业课程教材。

4.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急需建设

核安全工程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核类企业对核安全类人才技能和实践能力有其特殊要求。因此,专业建设过程中不能完全依托学校其他核类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必须筹措资金加紧建设核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并开设特色鲜明的实验项目;加强同国内核类企业的联系力度,签订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思路

1.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定位

南华大学是原核工业部下属的工科院校,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的专业办学方向,学校应在此大前提下搞好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在目前安全工程逐渐成为热门专业,各相关院校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注重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挥行业特色两方面办好核安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较深厚的安全科学及技术、辐射防护基础理论知识及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的潜能。学生毕业后能在核电站、核燃料加工及废物处理企业、铀矿山、非铀矿山、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工矿企业、研究院所和高等学校等从事核与辐射安全和工业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科研、评价、监督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的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专业建设全局,按照南华大学和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强化以核为特色的办学方针;依托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和学校核特色专业大平台,加强专业建设与核电发展对安全类人才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以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为培养目标,实施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创建“3+1”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核安全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计划在五年的时间内,通过改革创新,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国内知名、行业一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安全类本科专业。

3.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任务

顺应新形势下社会对“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需求,以学校核特色专业大平台为基础,充分利用学校在核类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以及与中核集团公司共建的机遇,整合校内校外教学资源,实施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制订人才培养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4.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思路

把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作为核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以我校多年积淀的办学经验、办学特色与优势及核行业和社会影响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强化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统筹规划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所应达到的培养目标,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思路如下:

(1)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要求,立足于培养具备“行业并重型”知识结构的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分别制订校内学校阶段的培养模式和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阶段的培养模式。依托我校在核科学与技术、铀矿开采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同环保部(核安全局)和核工业集团公司的联系,在核安全工程专业设立核电安全和铀矿冶安全两个人才培养方向,同联合培养企业共同制订好核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所应达到的培养目标及相应的教学内容。

(2)课程体系建设。以核电产业链相关企业安全类人才知识体系结构要求,以《全国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导向,制订出与《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和《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知识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追踪核安全科学前沿的研究方向,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和核科学与工程相关知识有机结合,打造核电安全和铀矿冶安全两个课程体系模块,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四个模块,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整个课程体系涵盖了6个课程系列,即人文系列、数理系列、外语系列、计算机应用系列、通用安全系列、核安全系列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区别好校内和校外培养目标,形成鲜明的核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3)教材建设。依据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核类企业安全培训的需求,组建核安全工程专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以实用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课程教材的选用原则、自编教材的编写规划和编写大纲。成立课程教材编写组,实行主编负责制并落实编写计划,确保教材编写质量。教材内容要充分反映本学科和相关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减少陈旧内容,讲求教材的实用性,同时应加强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

(4)“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的核心是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师德教育和业务提高并进,学历教育和终身教育并举的方针,不断提高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与提高核安全工程专业师资力量,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在整合学校特别是安全工程系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引进具有核专业特别是核知识背景的高层次人才3~5人,聘请一批核电站、核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为核安全专业的校外兼职教师,每年有计划的选送1~2名教师到核电站及相关核工业生产企业轮(顶)岗锻炼,同时派出年轻教师参加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培训和考试,争取3~4年内安全工程系拥有3~4名注册核安全工程师,逐渐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核安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要注意培养或引进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年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而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均比较合理、学术水平高的精干、高效、创新、敬业的师资团队。

(5)核特色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1)实验室建设。为了适应核行业对安全类人才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严格要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争取财政部的资金支持,提升实验教学软硬件设施。2011年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的核环境与安全工程实验中心获得财政部300万建设资金,将建设好核安全实验中心(包括核应急与仿真实验室、核与辐射安全实验室、铀矿冶安全实验室和核电厂工业安全实验室),制订好实验项目和相应的实验教学配套资料,加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数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建设过程中,积极争取国家核安全局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支持,参与共同建设核安全实验中心,将核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业内影响较大的具有科研和教学功能的重点示范性实验室。

2)“3+1”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加强同国内核类厂矿企业的联系力度,同国内核科研院所、核电企业、铀矿冶企业和核燃料加工及乏燃料后处理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建立一批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依据实践教学计划,派学生到企业中实训,实行“3+1”的培养模式,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开展企业师资队伍建设。

(6)核安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为建设教学科研型大学,必须下大力开展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教学,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学科建设方面,己初步建立了核通风与辐射防护学科体系及技术支持系统,鼓励教师致力于研究多学科交叉的核安全防治技术,发展和形成我国的核安全科学技术。利用南华大学军工核设施退役与治理大楼建设项目,重点建设退役过程安全评价技术中心建立核设施退役安全研究平台,开展退役过程系统安全评价方法研究、退役过程职业危害分析研究、退役工艺设备安全可靠性分析研究和放射性废物处置场所安全稳定性分析研究。采取优厚政策,吸引研究型人才带项目到学院工作,尽快研究出具有先进水平和重大影响的成果,形成品牌效应。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考虑试行大学生导师制和科研学分制,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撰写科技论文,提高其综合素质。

(7)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学校、学院行业特色,优化整合有关专业师资力量,依托学院安全技术中心,整合有关专业师资力量,组建特色鲜明的安全技术服务团队。发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班在学院举办的优势,充分利用行业资源,着手成立核安全评价、职业安全与健康体系论证、职业技能鉴定等中介机构。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参与安全培训,鼓励对外从事安全评价、安全分析论证、安全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等中介服务,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五、结束语

核安全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2010年首批批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之一,也是湖南省新批准的特色建设本科专业,是顺应新时期国家核电发展对核安全人才要求的客观产物。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同时作为湖南省新批准建设的特色专业,南华大学既面临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充分认识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根据学校安全工程专业以及其他核类专业现有的基础和条件,明确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思路,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体系与内容设置创新、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国内知名、行业一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安全类本科专业,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特色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月巧,王挺,王玉梅.国外核安全监管探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0,(2):74-76.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54-02

《食品卫生检验》是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是营养学、公共卫生学、食品微生物学、现代仪器分析、食品化学、食品分析等课程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也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学科。根据教育部“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贡献”的文件精神和我校加强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探索及“宽口径、厚基础、教学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思路,笔者对该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一、改革课堂教学

1.因材施教,因教选材。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在进行食品卫生检验讲授时,选择21世纪规划教材。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参考其他各类相关参考书,组织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因教选材。如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对有关产品加工工艺相关知识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在本课程讲授特别传统加工过程和工业化生产比较讲授在食品卫生控制方面知识讲授时,提前指定相关加工参考书目让学生进行讲授前的预习,以此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防控措施。

2.插入案例教学。食品卫生检验不仅是为讲授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的理论和实践的知识。最终的目标是学会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最大可能的减少或避免对消费者造成伤害。案例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学习目标更加清晰、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我们在讲授“兽药残留”时,为了不让学生死记硬背,加入媒体公开的瘦肉精中毒事件案例、以案例为中心进行,增加瘦肉精小词典、瘦肉精在我国畜牧业中的使用历史及问题的产生等,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极大提高。

3.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在进行每节内容讲授时,结合案例,提前给出问题;如在学习重金属污染小节时,结合世界最著名的水俣病案例,提出“什么是重金属?”“重金属有哪些?”“各自的理化特性是什么?”“如何污染食品?”“怎样伤害肌体?”“如何检测和判断?”“如何控制重金属污染食品?”讲授完成后指导学生到图书馆及利用网络查文献进行总结;分组进行讨论、归纳和汇报;最后教师作点评、总结。通过这种学习模式,促使学生转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角色互换式教学。为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内容简单章节教学时,采取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角色交换,即学生扮老师讲课,老师扮学生听课,以此给学生机会“寓学于教”。如在讲授“各类食品卫生”这一章节时,将全班学生按5人一组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在本章节中自选内容(尽量不要重复),查找资料,共同讨论并备课,制作课件,上课时选代表为在座的老师和学生讲授选定食品内容的卫生问题和防控措施,在座老师和学生进行提问。每组讲授完成后,任课老师对该组学生讲授情况从内容的完整性、讲授过程的思路、适当的板书、课件制作的合理性等进行点评和课程内容补充。通过这种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5.研讨和辩论走进课堂,培养严谨学习态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在食品业的广泛使用和工业发展、环境污染等问题加之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热议和讨论。如:“添加剂有益于食品安全还是有害于食品安全”、“农药有益于食品安全还是有害于食品安全”、“新技术的应用有益于食品安全还是有害于食品安全”等,这些观点都是目前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当学生面对这些既具现实意义又具争议性话题时,一方面求知欲更加强烈,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讲授时难免会造成顾此失彼。为了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广泛学习。积极尝试将研讨和辩论方式引入本门课程的教学课堂。在对课程模块内容讲授完成后,把上述热点和争议性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和辩论。在准备前,将学生分成正反两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明确自己的立场。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文献查阅、丰富自己的依据,完善自己的论据,更加明确自己的观点。辩论课上,由学生主动报名或组内推荐的形式推荐5名学生开展辩论,他们用丰富的理论和事实依据来论证自己坚持的观点,批驳对方的立场。整个辩论过程由任课教师担任辩论主持,并积极引导在座学生进行提问、参与提问和讨论。

6.有效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高效的教学离不开各种教学辅助手段。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等技术的发展,方便我们捕获和制作更好的图片、视频效果,更能按照自己的需求制作出高质量的flash。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合理运用这些教学辅助手段可帮我们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它可营造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减轻了教师上课的劳动强度,还可以将一些抽象、枯燥的课堂教学简单易懂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们在讲授农药残留定性检测时,就可以将从样品处理、设备的组装、分析步骤等抽象的过程真实地向学生进行展示,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加强作业练习与考核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9)

高职《安全工程概论》课程是安全科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跨学科、综合性强等特点,是工科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该课程涉及面广,应用范围涉及建筑、交通、冶金、化工、矿山、机电、能源等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各个领域以及社会文化、公共管理等方面[1],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为了满足安全行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实现高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了初步探讨。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

《安全工程概论》课程的学时数仅为40学时,但是该课程涉及的内容繁杂,知识面广,包括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事故调查认定程序、各领域的安全专门问题等内容,根据历年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教师很难在较少学时的情况下把知识点完全讲通、讲透。

2.教材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

《安全工程概论》课程目前多数教材内容相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反映学科的发展前沿,所列举的案例时间普遍较久,例如某教材的矿山主要事故及预防等内容的统计数据和所列举案例竟然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与当今行业的新发展、新情况和新变化相脱节。

3.教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安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大多数教师仍以“讲授法”为主,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听教师讲述,缺乏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环节。高职学生本身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沉闷枯燥的课堂学习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4.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重记忆轻应用

《安全工程概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多以识记内容为主[2],缺少实际应用的考核,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往往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只在期末考试前进行突击背诵,考试结束后,所学知识就遗忘殆尽。

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1.优化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根据高职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要贴近生a实际,具有实用性,因此,教师必须慎重考虑[3]。要选对教材,还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打破传统的对教材从头讲到尾的教学顺序,将教材内容全部分解,根据实际需要对内容重新排序,并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更新,提炼出重点掌握的三大模块:“基础模块”、“专题模块”和“实践拓展模块”。“基础模块”主要讲授安全工程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安全工程的研究对象及任务、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伤亡事故的基本概念、伤亡事故致因理论和危险源辨识,以及控制和评价;“专题模块”主要讲授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电气伤害、起重运输、压力容器、火灾爆炸等专题领域的安全问题,包括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研究和预防对策,是课程学习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与专题相关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实践拓展模块”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的提高部分,主要进行实践拓展性训练和指导性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不断更新和完善模块的内容,力求贴近生产实际,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学时分配,如“专题模块”的部分核心知识和技能适当增加学时,而“基础模块”的部分理论和原理适当减少学时,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改进教学方法

依据该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新鲜和尝试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开放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填鸭式、满堂灌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课堂。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讨论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呈现交通安全事故案例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的合理运用可以给学生视觉、听觉的双重冲击,使学生得到真实直观的感受。而在进行触电事故预防的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组,进行启发式讨论,集思广益,让大家找资料,想办法解决触电事故难题,有助于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变换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改革考核方式

依据课程的特点,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的做法,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实行以学习过程为主的考核方法。学习过程中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评价以及实践能力等均为考核内容,应加大实践能力考核占总成绩的比重。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助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日常积累,增强对学习过程每一环节的重视,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笔者指出了本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改进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的教学改革措施,只有将少而精的教学内容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并辅以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洪杰、向晓东、陈旺生:《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年第7卷第6期,第172-175页。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10)

0 前言

随着企业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理念引导下,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而安全生产考核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安全生产考核能力能有效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我国安全生产考核理论是基于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尚处于摸索阶段,安全生产考核机制也不够成熟,且多为政府职能机构的安全目标考核,针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考核却很少。因此,研究探讨企业安全生产考核体系对提高我国企业尤其是集团型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快速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安全生产考核概述

安全生产考核是指运用特定标准和指标,采用科学方法,对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的落实完成情况、安全生产经营状况做出综合评判的过程。和绩效考核一样,安全生产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目标、评价体系、考核方法、考核过程及考核结果等多方面内容。当然,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优奖惩,而在于找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善安全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安全生产考核根据考核周期不同可分为年度、季度、月度、旬或周考核,不同周期的考核其深度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其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也不同。安全生产考核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考核工作量较大,因此一般较为常用的有年度考核和季度考核。

2 企业安全生产考核存在的问题

企业安全生产考核是企业自身对安全生产及管理的自我评价,也是发掘问题、整改落实并提高自我安全水平的过程。目前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考核处于起步阶段,考核体系及运行机制仍存在较多问题。

1)企业安全生产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大多企业都将安全作为生产的一部分进行考核,由于没有政策的支持和强制实施,企业并不愿意增加资源单独进行安全生产考核。

2)考评人员的组成不合理。安全生产考核考评组基本由企业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组成,缺少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参与,考评存在片面化和主观化。

3)考核指标体系缺乏全面性和实用性,这是安全生产考核体系的关键问题所在。指标体系的非系统化容易导致企业安全生产考核流于形式,起不到预期的监督管控效果,造成诸多管理乱行为和无作为等现象。

3 考核流程的建立

企业安全生产考核本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一般来说,建立考核体系,首先需要做一个整体的考核规划,明确考评的目的、原则、客体、时间;其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拟定考评方法,确定考评内容和考评标准,对参与的考评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组织按要求进行打分评定后,得到考评结果并将结果向企业员工公布,提出整改或改进意见:最后开展相关复评工作并提交考评报告,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也为下次考核提供依据。

考核体系的完整性和条理性与否直接影响着考核过程的良性循环。为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考核的效果,我们引入PDCA安全管理模式,PDCA是国际通用的管理方法,其循环模式图如图1所示。

PDCA管理是通过企业自查自纠、改进完善的动态循环管理。它不仅适用于整个安全生产考核体系,也适合对考核体系内单个环节的管理和改进。PD-CA管理模式在整个考核体系的应用中,“P”指对安全生产考核体系进行策划,包括制定考核实施规划、收集整理考核资料等;“D”指执行落实策划内容,确定考核指标体系及其量化,考核过程的实施等;“C”指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检查、验证,指出不足之处和提出改进意见;“A”则是对所提出整改内容进行整改,直至达到要求,在复评合格后提交考核报告。PDCA在单个环节尤其是在指标体系内容的确定和指标量化环节中,其作用和效果更为突出。循环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够很好地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考核水平。

为较直观的了解整个考核体系,结合PDCA管理模式,将企业安全生产考核流程细化后如图2所示。

4 考核指标体系内容分析

从企业安全生产考核体系流程图(图2)中可以看出,指标体系的建立和量化是整个考核过程中最核心的内容。编制完善、全面、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安全生产考核的关键工作。

4.1安全生产考核指标的特点

所谓指标,是一种客观定量描述事物状态或属性的参数,考核指标则为能描述考核目的并在某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参数。根据考核目的及实际情况,企业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具有一定的特点。

1)指标体系中要求考核标准保持一致,能被考核及衡量,以便量化,并能真实反映企业安全工作状况,通过考核推动促进安全工作。

2)各指标权重应能反映安全工作的进步和改善情况,反映当前安全工作重点。为此,评价基准及项目权重应根据安全工作的发展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考核体系应该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应用。

4.2考核指标体系内容

一般来说,企业安全工作应从“安全工作状况”与“伤亡事故情况”两方面考察。其中,“安全工作状况”有五方面的内容,包括组织与管理、事故预防与工业卫生、安全文化建设、事故调查与档案管理、安全经济指标。因此,考核指标体系应从这些方面进行设计和考核。

为了使体系更加合理和全面,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还应考虑企业在安全技术上的研发所做出的贡献。企业在安全技术方面的研发,可以提升企业的安全科技水平,减少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根据绩效考核办法和安全生产法要求,笔者建议在评分考核指标体系中应设置加分项。综上所述,本文根据安全管理内容分析以及企业管理专家经验建议,将安全工作六块组成部分设置35个指标项,其中包括1个加分项。具体指标内容如表1所示。

5 考核指标权重的探讨

如上文所述,可以将安全生产考核分为六方面内容。指标项的确定为指标量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指标量化是考核评分的前提。指标量化一方面要求突出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督促企业抓好关键工作;另一方面又不能荒弃某项工作,要兼顾全局。

指标权重的确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指标体系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我国企业安全生产考核处于探索性阶段,指标的量化需要科学的分析和实践的论证,因此,作者根据等级尺度评价法和调查研究,结合团队考核理论,试探性的将考核体系的指标权重按其分值大小分为四级,如表2所示。

一级(死亡事故):对于发生事故并造成人员死亡的,企业考核应评为不合格。

二级(总分值为60分):该类指标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决定企业安全生产的成败。“事故预防与工业卫生”与“组织与管理”所属指标项为该类级别。

三级(总分值为35分):该类指标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除死亡事故外的“伤亡事故”及“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建设”所属指标项为该类级别。

四级(总分值为5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事故调查与档案管理”为该级别。

在确定分级后,可以依据级别所对应分数组织进行评分考核。但为尽量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对评分的影响,应在考核前就各指标项对应于所属评分级别分值给与不同程度上的定分标准,如所属三级的安全文化建设中,“安全意识”可划分为很好(2分)、较好(1.5分)、一般(1分)、较差(0.5分)、极差(0分)等,这样参与考核的人员能够较客观的给出评分,降低人为误差。当然,具体的分级给分情况应视各企业实际情况而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安全生产考核时应注意与员工的交流,多去现场实际察看,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以确保依据企业实际情况考核评分。考核期间应设立意见箱,以便及时得到各方面的反馈。一般来说,考核结果可分为五个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一般(70~79分)、需要改进(60~69)、不合格(60分以下)。考核结果可以用于企业评优,也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安全状况。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11)

1.1认真进行项目安全特点分析。项目B开工伊始,监理工程师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项目B的安全特点。

(1)工程体量巨大,工期短,进度快,作业强度大,投入集中,持续赶工。

(2)参与人员众多,高峰期近7,000人,工人安全行为控制困难。

(3)群塔作业控制难度大,共布置28台塔吊。

(4)高支模(重荷、高架),支模高度14.3m,最大梁截面1100mm×2100mm,存在极大安全风险。高大柱施工困难。

(5)大型机械设备多,含塔吊、履带吊、汽车吊、桩机、龙门架、吊篮等,控制困难。

(6)结构施工贯穿炎热夏季。

(7)深基坑作业。

(8)小型机具众多,含电焊机、切割机、风镐、钢筋切断机、钢筋套丝机、磨光机、振捣棒等,数量惊人。

(9)钢构吊装高空作业。

(10)临电控制困难。

(11)层高5~8m、跨度大,外架拉接困难。

(12)文明施工,注重环保。项目安全特点分析是开展安全监理的基础工作。

1.2安全监理文件策划

(1)依据项目安全特点分析,进行安全监理文件策划。安全监理文件是开展安全监理工作的纲领。

(2)安全监理文件包含安全监理规划,桩机、深基坑、塔吊(群塔)、临时用电、钢结构安装、高处作业、受限空间、电动吊篮、龙门架、脚手架、高架重荷模板、小型施工机具、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专项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3)安全监理文件随工程进展逐步完成、完善,一定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明确安全监理工作要点,一定要达到指导安全监理工作的深度和水平。

(4)根据项目安全特点、安全监理规划、安全监理实施细则,进行工程危险源分析;按工程施工阶段列出危险源清单,危险源清单随工程进展应阶段性更新;安全监理工程师根据危险源清单对施工现场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检查与督促。

2.明确安全监理工作程序,完善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监理工程师在开工伊始即应明确安全监理工作程序,督促各参建单位建立并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网络。

(2)为了提高项目现场对事故的应急能力,确保紧急情况下能有序地应急指挥,编制了项目B健康安全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为明确安全责任,统一安全管理思想,针对大型项目特点,成立项目B安全管理委员会,成立项目B消防保卫组织机构,建立项目B现场事故报告流程。

(4)安全监理工作程序和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是工程安全监理工作的基础和保证。

3.按程序、有计划地的组织专项方案专家论证

(1)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2009]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2)针对建质[2009]87号文的执行在实践中存在两类问题:其一,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家论证滞后,如对于高支模,架体基本完成才组织专家论证,已失去实际意义;其

二,是对不需要进行专家论证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管理上存在盲区,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均存在不重视的思想,如搭设高度在5~8m之间的架体往往存在方案审核不严格,甚至只签字而不审核,搭设参数不明确,构造措施缺失等问题,反而更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此问题应引起充分重视。

(3)监理工程师在进场后应结合危险源分析,仔细阅读图纸,分析出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列出需进行专家论证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便于随着工程的进展有计划、有序地组织专家论证。对于专项方案,在提交专家论证之前,监理工程师必须对方案进行仔细审核,充分吃透方案,结合专家论证,进行过程监控,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工程。

4.督促施工单位有效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1)督促进场人员安全教育,建立安全教育花名册。

(2)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安全宣传工作,营造安全工作氛围。

(3)核查施工单位安全组织体系,保证安全管理人员到位、到岗并持有相应资格证书。

(4)核查电工、焊工、架子工、塔司、信号工、司索、机械操作工、龙门架、人货电梯驾驶员、吊篮操作工等专业工种上岗证,应逐人核对,保证人、证对应。

(5)核查进场大型机械设备,如汽吊、挖机、桩机、自卸车等的合格证书并核查驾驶人员证书,建立相应台账。

(6)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完成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并认真审核。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完成临时用电方案、基坑支护等安全专项方案,并认真审核。监理工程师对各项安全方案的审核应坚决杜绝走过场,只签字认可并未吃透方案,甚至对方案毫不了解的情况在工程实践中并不鲜见。在这种情况下,说开展安全监理工作纯属无稽之谈。

(7)所有监理工程师的审核工作必须保留书面审核记录。

5.建立安全监理工作制度,严格按工作制度开展安全监理工作。

(1)每日例行巡查制度。

安全监理工程师组织业主、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安全人员每日例行巡查工地。因为项目B规模庞大,巡查分区域循行进行。巡查完成组织召开点评会议,对主要安全问题进行讲解,明确整改要求及期限。

(2)定期安全检查与不定期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制度。

在项目B,对7,000人规模的工人生活区,在每周五上午进行定期安全文明检查。对本项目的28台塔吊、1000多台(套)施工机具、80台吊篮采用不定期专项检查,根据工程进展,每月分析制订专项检查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

(3)节前、节后安全检查制度

重大节日前夕,监理工程师组织参建各方进行综合安全检查,保证节假日期间安全施工。节后同样组织安全检查,查找节日期间产生的安全问题,以利于整改。通过节前、节后安全检查制度保证施安全监理工现场平稳过渡,确保安全工作。

(4)每日安全监理巡查记录制度

此项制度是项目B安全监理工作的创新。安全监理工程师将每日巡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采用文字与相片结合的方式形成每日安全监理巡查记录。安全监理巡查记录于次日8:00前发总包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在其早会期间正好通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有利于落实。日安全监理巡查记录制度在项目B的安全监理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效果。

(5)安全周报、安全月报、专题安全形势分析报告制度

分别以每周、每月为单元进行安全监理工作总结,形成安全周报、安全月报,此两份报告包括对下周(月)安全监理工作筹划的内容。专题安全形势分析报告不定期编写,主要针对工程进展中碰到的较集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专题分析,探寻对策,同时理清安全监理工作思路。

(6)安全信函、安全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制度

对于一般的安全问题,采用安全信函的方式向施工单位发出,安全信函数量多,每日发出,对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形成强大的压力。安全信函落实率达到70%~80%便能取得很好的安全监理工作成果。对于关键的问题采用安全监理工程师通知单方式发出,对此应非常慎重,确保落实率达到100%。信函、通知单均采用文字加相片的方式,效果好。

(7)安全监理培训制度

对某一时段集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监理培训工作,对提高安全监理工作效果有很大的好处。培训紧盯现场问题,只讲问题点及解决方案,不讲理论,培训对象就是现场一线操作工。在B项目,由于场地大、机具多,临时用电管理困难,而且很容易出现触电事故,监理工程师分别于主体结构开始时、装饰装修阶段进行了两次临时用电培训,总包单位组织电工、安全监理工程师授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8)销项单(Punchlist)制度

对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如临时用电,临边,洞口防护,外架等,采用销项单(Punchlist)制度。采用数码相机对问题部位拍照,Punchlist采用A4纸分两栏,监理工程师将问题照片粘贴于左边一竖栏,文字说明清楚,将文字版、电子版Punchlist均发至责任单位,由其整改,整改完毕后拍照,将整改后的相片粘贴于Punchlist右边一竖栏,与问题相片对应,此Punchlist闭合。Punchlist制度操作有些繁琐,但效果很好,对于大型项目建议执行,中、小项目由于施工单位管理力量薄弱,执行可能有困难。Punchlist是否闭合与工程款计量支付挂钩,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9)不符合项记录制度(NCR-Non-conformityRecord)

对于监理工程师屡次提出的关键安全问题而施工单位推诿扯皮拒不整改的情况,采用NCR制度。所谓NCR制度,即是对施工单位未整改问题采取保留工程款的制度。NCR不是罚款,而是采用保留工程款的方式对施工单位施加压力,督促其提高整改效率。不符合项整改落实经监理工程师确认闭合后即可销项,于下期支付相应的保留的工程款。

6.严格奖罚制度,利用奖罚手段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果

奖罚制度对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果行之有效。奖罚一定要有标准,在开工前制定。奖罚一定要具体到个人,对工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一视同仁。在项目经理部,监理工程师会同总包单位在每周一上午举行一次奖励先进安全个人的活动,发衣服和其他一些日常用品,对形成安全氛围作用很大。管理人员和工人安全帽均有帽号,对违规人员只要用数码相机照到帽号即可。

7.重视重大危险源管理,以危险源管理促进项目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1)针对项目特点,进行危险源分析、辨识。如项目B重大危险源包括23台桩机、深基坑、28台塔吊、80,000m2高支模、钢结构吊装、临时用电、高空作业、临边及洞口防护、约1000台小型机具、80台吊篮、受限空间、室外沟槽开挖、动火等10余项。

(2)列出危险源清单,建立危险源管理台账,周期性排查,形成记录,查找问题。

(3)对查找出的重大危险源管理中的问题必须限期整改,没有回旋的余地,对施工单位形成强大的压力。

(4)危险源台账应随工程进展而更新。

二、建筑工程安全监理感悟

1.如何开展安全监理

自从2004年2月1日《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后,监理工程师无需再过多考虑安全监理是否有必要,安全监理责任是否合理、合法的问题,重点应该考虑如何开展安全监理工作、如何提高安全监理工作水平的问题,在这方面投入精力,管理好现场,规避风险。本人近几年的安全监理工作实践证明,安全监理工作对促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作用,高水平的安全监理工作更是起到了关键的重要的作用。

2.开展安全监理工作难度大

(1)由于建筑工程露天作业,受环境影响大,施工单位劳务队伍多为农民工,施工单位安全投入小,存在侥幸心理等因素影响,导致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比质量、进度管理难度大,因此开展安全监理工作难度极大。

(2)安全监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对安全监理人员素质要求高,既要懂安全管理理论,又要懂建筑工程基本理论,更要了解、熟悉施工现场,特别应在机械、电气等领域有专业特长,并有很强的文字能力。能符合这些条件的安全监理工程师比较少,可以招聘建筑工程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有几年时间的磨砺,应该能胜任。监理公司应加强安全监理人员的培养工作。

(3)建筑工程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对劳务队伍的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一个难点,总包单位往往对劳务分包管理乏力、束手无策,无形中加大了安全监理工作难度。

3.安全监理必须全员参与

由于安全监理工作繁杂,涉及专业多,要求一位工程师掌握如此多的知识不现实,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实行安全监理工程师负责、全员参与的方式提高安全监理工作效果。如将高支模架体控制交给结构工程师负责,机电工程师参与临时用电管理,通过全员参与,通过集体工作的成果保证安全监理工作实效。

4.安全监理文件极为重要

(1)安全监理工作寓于工程实体的形成过程,工程完成后能体现安全监理工作的只有在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安全监理文件。

(2)安全监理的工作成果:其一为工程安全,其二为安全监理文件,安全监理文件反映了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情况。高水平的安全监理文件可以规避监理工程师的安全风险。

(3)安全监理文件应该具有可追溯性。

(4)安全监理文件收、发一定要严格履行文件收发手续,使文件具备法律效力。

(5)安全监理文件的整理一定要及时、规范。

(6)安全监理文件必须清晰明了,对问题点准确描述,最好附有相片说明。

5.开展安全监理工作必须具有系统性

(1)成体系的开展安全监理工作,调动参建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抓安全工作。

(2)必须按程序开展安全监理工作,这是开展安全监理工作的命脉。必须严格地机械地执行,毫无回旋的余地,多次重大安全事故证明了这点。

(3)严格执行PDCA制度,有问题一定要严格落实,及时调整、优化工作,将前期处理的问题反馈到后续工程,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4)开展安全监理工作必须善于反思,反思是走向成功安全监理的捷径。

6.开展安全监理工作应该处理好安全与进度、质量的关系。

特别是处理好安全与进度的关系,这是开展安全监理工作的难点之一。

7.开展安全监理工作要善于用数据说话。如架体扣件拧紧力矩的检查,以数据支持安全监理工作,可以增加技术含量,提高安全监理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