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勘察设计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3:11

勘察设计论文

勘察设计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主要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积极交替,会将土层中的胶结物铁、铝成分流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2)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

根据以往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显示,人们在勘察过程中只是关注勘测出来的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结构的研究,却在水文地质参数的利用方面很少涉足,水文地质问题往往被忽略或是只作为象征性的工作,在勘察报告中只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出简单的评价。在基础设计和施工方面,由于缺乏评价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带来的作用和危害,因水文地质问题早场工程基础下沉、导致建筑物损坏的事故比比皆是。对岩土工程造成影响的水文地质因素有:地下水的类型与变动幅度的大小、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厚度及其分布组合关系、土层和岩层的渗透性强弱情况与渗透系数、承压含水层以及水头特征等。为了达到提高工程地质勘查质量的目的,应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关注。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明与确岩土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并根据地下水可能对岩土工程和建筑工程造成的作用及其影响作出正确的评价;另一方面,更要提出预防与治理措施的建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依据,以此来消除减少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及影响。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应该将研究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带来的影响和作用方面作出重点评价,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预测出可能对工程带来的危害,以此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及时补救。勘察过程中应当与建筑物地基的基础类型的需要密切结合,查出与此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根据选型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

不同模式对建筑物造成的适应能力相差很大,导致工程地质问题也相差甚远。例如山区、平原区、深雪峡谷区等都具有符合自身特点的模式。同时工程勘察中不但要明确地下水的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赋存状态,还要查明天然状态下地下水的变化规律。此外,还需要对人为工程活动后地下水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也要考虑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外低下水位高低的不同也会对建筑物造成影响,在分析工程地质问题的同时,要将地下水位以上和水位以下给予不同对待。从工程角度出发,在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内容中,根据地下水对建筑过程的不同作用与影响,作出相关的地质问题的评价。

三、水文地质勘察设计

(一)勘察目标与任务

水文地质勘察的目标就是为了查明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做出对地下水情况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水量与水质,不同的工程建设所要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各不相同,因此对工程勘察工作要求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二)设计与任务

根据一般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可划分为勘察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术实施设计四个阶段,现重点介绍初步设计阶段和技施设计连个重要阶段,简单介绍规划勘察与可行新研究勘察两阶段:(1)规划勘察与可行性研究。规划勘察的整体目标是为工程选点提供初步的工程地质资料。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搜集整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勘察内容包括:合流、河段与地质构造、地层岩土性质以及地震等。可行性研究是在规划选定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勘察工作,其目的是为建筑工程设置施工方案进行地质论证,对于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该区域的构造稳定性进行精确确认,并作出评价。(2)设计勘察。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以及预测蓄水后的情况变化。对地下水实行动态监测和岩土移监测,需要提出地质工程问题一级处理建议;引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分段特征,围岩工程地质分类等问题做出评价和建议。

四、地下水位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严重者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低层或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或变化幅度大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加大。因此,在膨胀性岩土地区进行工程勘察时应特别注意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特别是地下水往往升降变化中高度和变化规律对地基基础深度的选择(宜选在地下水位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下,不宜选在地下水位变动带内)有主要的参考价值。

在建筑工程的地基内,当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就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内上升时,软化地基土,使其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下降时,岩土的自重应力增加,可能引起地基基础的附加沉降,如果土质不均匀或地下水位的突然下降也可能使建筑物发生变形破坏。

结语

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勘察中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参考文献

勘察设计论文篇(2)

2勘察设计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定位

2.1企业战略职能

勘察设计单位应该将固有的工作计划和企业的战略理念相结合,当市场发生变化时,人力资源管理应与其他部门高度配合,相应地进行改变。具体工作如下:(1)给人力资源所在的环境进行定位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战略的规划,实施以及修改人力资源管理策略。(2)做出相关的适应性调整,例如体制的修改、机制的创新和模式的多元化等使企业得以生存。

2.2直线服务职能

越来越多的知识型员工加入了人力资源这个部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与其直线部门应该是共同合作的关系,并不是独立和监督的关系。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应加入到直线部门中,更有利于掌握和开展人力资源工作,从而使与直线部门的各项工作匹配程度大大提高。具体工作如下:帮助直线部门进行招聘录用;处理好员工关系;完成好各种福利制度。

2.3推动变革职能

人力资源部门的推动变革职能越来越重要,勘察设计单位在这个包罗万象的市场里常常需要进行变革,而人力资源管理者就在这时候发挥了作用。具体作用如下:(1)制度层面。组织的活动或制度做出修改时,企业文化也要做出相关的修改,同时不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不拉低企业的生产率。(2)人员层面。目前来说,人才的竞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重组被当作一种竞争手段。在企业进行具体活动时,成立人力资源专项小组,执行具体的变革和项目。

2.4人事管理职能

勘察设计单位很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只是简单的人事管理,要求在招聘、培训、绩效评价和薪酬等方面成为专家,做的工作也只是操作层面。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被过于简单化,需重新调整和细化。具体操作如下:(1)招聘和录用。招聘设计、信息、面试、甄选和录用等。(2)培训与开发。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和反馈等。(3)薪酬管理。工作分析、岗位评估、制度基本薪酬和员工福利等。(4)绩效考核。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5)人力资源规划。编制岗位、制定资格条件、管理档案记录和信息。

2.5员工激励职能

在企业中若不倾听员工的声音,很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的激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处理员工的各种问题,代表员工的切身利益。具体操作如下:(1)员工激励。晋升路线的设计、企业股票投资、分红、员工持股和企业文化的宣传等。(2)员工信息畅通。倾听员工声音、员工沟通和面对面交流等。(3)员工关系。关心员工及家属、员工体检、接受员工申诉和解决劳资问题。

3勘察设计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变

3.1结构重组进行职能转变

以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不同,分别设计结构重组。在人力资源部门中增加设定战略研究、变革推动和直线部门合作的业务。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目标体系,和原来的人事部门区分开。同时将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相互结合,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好地理解到员工的需求,满足员工的需要,增加企业的认同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确保职能的有效发挥。

3.2流程再造进行职能转变

因为原先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流程不够具体规范,影响了应有的效率。所以,需要流程再造,优化原本的流程,对重要的流程重新进行分析和彻查,保障低投入、高质量的产出。另外,重视细节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大人才队伍的提升,确保人才使用机制的开展。设计有效的培训体系,调整绩效管理激励制度和给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投入更多的能力。

3.3实现外包进行职能转变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外包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再也不用亲力亲为解决繁琐的勘察设计企业中的简单业务。企业外包指的是与有专门服务的供应商协议,让它们进行实现其服务。这样就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倾向于和外包企业合作,因为它们具有专业性和时效性,给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而且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比较多,这样大大提高了人力资源部门的效率,减轻负担。

3.4科学技术的运用进行职能转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运用方便了各行各业的人员,无论是在工作方式还是效率方面都起了关键作用。互联网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工作评价技术的应用等都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使人力资源管理有了极大的改变,方便了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

勘察设计论文篇(3)

论文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和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贵州省高速公路网作了较大的修编,提出了“县县通高速”的指导思想,公路规划网从2005年的“3388”网调整为现有的“678”网及4个环线,规划高速公路里程从3000公里提高至6851公里。公路建设规模大幅度增加,贵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勘察设计技术更具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应把数字化勘察技术应用其中,以提高勘察设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论文关键词:高速公路;数字化技术;勘察设计 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与一般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有着本质区别,许多新技术的应用都亟待探索和研究,先进的勘察设计技术是保证工程项目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控制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周期。 1 我国公路勘察设计中的部分新技术 1.1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Google地球的应用) 高速公路建设主要有改建和新建,目前我省以新建项目为主,这就需要大范围的走廊带选择,需要了解项目控制点附近的地形、地貌、路网分布、土地利用及沿线自然与环境因素等。卫星遥感技术以其丰富的地表信息和直观图像就在路线走廊带以及路线方案优化、比选方面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选择。下面就以Google地球在勘察设计中的应用作一些分析: Google地球是美国Google公司向公众提供的一种三位数字地形图,利用它可以直接生成路线走廊带选择时需要的大范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且根据工作阶段的不同,可以转化成相应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Google地球解译出了区域路网、地表附属物、自然地理地貌等各种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在路线走廊带优化、比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 (1)卫星不受空域和地面障碍物的限制,能迅速获取全球任何地区最新的立体影像;可直接生成1:10000数字地形图,仅用少量野外控制点且不必严格控制点位分布即可生成1:5000~1:2000数字地形图,这对困难地区获取地面数据具有极大的价值;而且由于视点高,其摄影死角比航摄更少,可获取更隐蔽地区的资料;(3)它提供范围大、面积广,因此更有利于路线走廊带的优化选择,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在前期工作中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1.2数字摄影测量 数字摄影测量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及二级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的一种新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测图和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量与传统摄影测量的区别在于它是利用相关技术自动处理数字化影像,是完全数字形式的。这种全数字化、全自动化的测绘方式为公路勘察设计的数字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1)采用航摄像片减少了大量的外业测图工作,外业测量工作简化为像控点布设、控制点布设及新增地物的调绘,这样就可以为公路勘测设计提供大比例尺地的形图,供纸上定线和方案比选使用。通过立体观察,充分利用航片丰富的影像信息进行规划、选线、经济调查、工程地质遥感分析等。(3)借助于数字摄影测量,直接产生设计所需的地表三维坐标数据,建立工程数字地面模型,为公路测设自动化系统提供原始地形数据。 1.3 GPS-RTK测量 GPS-RTK三维测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测量方法,广泛用于各种测量中,克服了常规测量种的许多不足(如常规测量通常是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分别实施,这样就存在着视线不畅、水准高程测量困难、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对常规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套很好的解决方案,加快了工程勘察设计进度、解决了勘察工期短的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工程建设能够如期、顺利、保质保量完成。 (1)大量节约了人员的投入,从而减少物力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测量不受视线的限制,提高了测量速度,保证了勘察设计工期,从而保证了工程建设工期,提高了项目的社会效益。(3)克服了传统测量方

勘察设计论文篇(4)

随着竞争加剧,许多外国资本不断进入中国勘察与设计市场,勘察设计企业属于高技术人员密集型企业,企业的最终产品主要是设计咨询成果,该成果是人的智慧结晶。业务特点决定了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高,所以,人的管理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

1.2成本核算的现状及缺陷

勘察设计企业的成本主要是人工费和日常费用。目前成本核算,一般是成本费用发生时按部门归集,并以此作为部门考核的依据,企业日常管理主要是按预算控制成本。部分日常费用可以核算到项目,而综合成本和人工费大部分企业没有核算到项目,因此无法核算出单个项目真实的项目成本。大部分企业确认收入以开具发票作为确认收入的时点,可以核算到项目,但是收入由于确认时点的原因,无法均衡实现。但每月发生的总的人工费和日常费用相对固定,由此导致大部分企业勘察设计收入和成本核算无法做到完全配比。目前的这种方式核算简单,业务流程少,效率高,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控制成本的作用。但是,由于核算比较粗放,不利于公司进行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收入。

2)项目收入确认没有与实际业务执行进度挂钩,可能存延迟或提前确认的可能性,收入和成本不配比,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3)没有按照成本对象进行全部成本费用的归集。

4)成本不存在跨期,但各项目之间成本不清晰、不完整,单个项目实际收益无法从财务数据上直接体现,不便于项目间横向比较,与期望收益率的差距也无从得知,因此,无法实现业务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5)只停留在成本核算的角度,没有实现真正的成本管理。重核算、轻管理的必然结果就是空有数据,却不能实现降本增效的管理目的。对于费用的管理仅限于预算内的总额控制,对生产经营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精益成本管理理念

精益成本管理理念最早源于丰田生产方式,其理念关注的是顾客需求能否准确反映企业的决策能力和获利能力的高低以及成本竞争优势的强弱,是企业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以求得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全新成本管理理念。

3精益成本管理的原则

1)全过程高质量,减少无效劳动和差错;

2)标准化与工作创新;

3)尊重员工,给员工授权;

4)团队工作,协同作战。

采用精益成本理念,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要点是:要发挥员工自己的智慧和创意,牢记精益成本管理的原则。

4勘察设计企业精益成本管理的研究对象和改善方法

4.1研究对象

近年我国勘察设计企业市场竞争加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我国勘察设计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利润不断降低;现金流周转紧张,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越来越高的人工成本;设计项目计划变更频繁,跨专业协作时间浪费严重;高技术设计难度不断增加;越来越难满足客户在完工期方面的要求;已完设计项目存在后续的大量修改及返工等。这些问题就是精益成本管理的研究对象。

4.2改善方法

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分析,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问题,有哪些可以改善,如何将精益成本管理理念融入勘察设计企业业务活动中。结合精益成本管理理念和原则,我们可以采取在个别部门针对部分项目进行先期试点的方法,成熟后再逐渐推广。公司成立财务和业务人员共同参与的精益成本核算课题组,梳理项目实际运行情况、业务流程、管理办法,支持项目有效运行。课题组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总结管理关键结点,确定核算介入程度和匹配度,探索实行项目完全成本核算的可行性。同时,对于采取项目成本核算的项目,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进行定期分析,课题组定期跟踪核对,确认无误后进行成本分析。通过成本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

5探索科学成本核算方法,推进企业精益成本管理

按照目前我国勘察设计企业的成本核算现状,短时间建立并推行和精益成本管理完全匹配的核算办法还存在一定困难,探索与之适应的成本核算办法,需要抓住这几个关键点: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2)科学制定管理制度,减少管理不善成本;

(3)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化精益成本管理。精益成本管理理念下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与企业环境、文化以及计算机技术高度融合。而财务核算角度的拓展,管理职能的重新定位,不但与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关,同时与财务人员的眼界、素质也有很大关系。因此,要不断加强勘察设计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管理素质,使财务人员能结合企业实际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勘察设计论文篇(5)

人力资源信息化首要工作是日常基础信息的动态集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首先用来处理大量定量的数据,如人员基本信息、劳动合同、员工考勤、休假等等,较之以往的手工管理,该系统将能较大的降低日常重复工作占用工作人员时间的比例,有效的减少信息更新和查找所带来的重复工作,大幅度的提高工作效率。

2.工作流程信息化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把企业内部已经规范、固定的工作流程在软件内部固化,使得各岗位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尽量减少各种外界因素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影响,提升员工满意度。

3.领导决策信息化

通过对集成后的台账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使用计算模型对基础数据进行挖掘和深入利用,对人员管理和事务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勘察设计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构建

以集团公司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相关工作为例,日常工作大体包括个人信息、考勤薪酬、个人休假、劳动合同等与员工个人相关的信息,在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以上信息都以一种共享、可访问的方式存储到集中的后台数据库中,从而将部门内员工的信息统一的管理起来,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完整的记载员工从入职到离职整个周期的薪酬、岗位等信息。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人员信息管理

此模块中人事工作人员可以对于企业员工基础人事数据进行新增、修改和删除。把员工个人相关信息和薪酬表等一切初始单据以固定的格式录入系统,以备其他模块查询和分析,

2.考勤管理

在该系统中,工作人员需对部门内部员工考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员工的出勤、休假情况进行统计,日、月考勤相结合。目前较多部门都是采用考勤机来完成考勤管理,该系统与考勤设备连接并将考勤结果自动输入薪酬模块使考勤与薪酬直接挂钩,所生成的文档可以保存在历史数据数据库中,并可以用于各项分析、统计和查询。

3.劳动合同管理

劳动合同管理包括员工的劳动合同、保密协议等各类协议的管理。系统内提供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续签、终止等信息。合同将要到期会对用户做出提醒。

4.薪酬管理

按照院内现有的工时制度和规定制定工资发放标准,建立工资台账,按每人每月完成的实际工作量对薪酬进行调整,能够按需求生成各种统计报表。

5.查询管理

(1)建立基于B/S技术的查询模块;对于员工而言不用装任何客户端便可查询个人考勤、薪酬等相关信息,实现在线申请休假等信息交互。建立员工查询平台,系统也可以根据操作者的具体要求对各种信息做出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相关的报表。此外,还可以通过集团公司内外传输数字化信息。

(2)建立报表、图表输出模块;由于该系统可以较为全面的管理人力资源和薪酬数据,因而可以生成各类综合性报表供企业决策人员参考。通过折线图、柱形图等直观、简洁的表现形式输出人事管理相关的各项统计分析数据,面向用户包括决策层提供各类查询并生成报表,以便辅助决策者进行经营管理中的重大决策。如生成按岗位、按人员的平均历史薪酬图表,其灵活的报表输出和分析功能使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将精力放到更富有创造性和价值的人力资源分析、规划等工作中去。

勘察设计论文篇(6)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底层结构,其对建筑物整体起到了支撑作用,是确保建筑物基本安全的可靠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力学性质以及负载分布都和地基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到了地基基础的多方影响。地基基础对建筑整体的重要性主要可以体现在五个方面:1)地基基础存在的问题在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2)地基基础存在难以预见的复杂特性;3)地基基础的造价昂贵,通常占据了建筑工程整体造价的很大比例;4)地基基础引发的问题难以防范且后果严重,可能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5)建筑物的诸多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由地基基础的问题造成的。总的来说,地基基础对于建筑物整体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建筑施工的先决条件。

1.2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基本概念

勘察设计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其不仅会影响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和经济效益,还会对城市建设和行业发展形成影响。勘察设计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定测和补测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各自的目的意义。可行性研究就是对建筑工程整体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从地基岩土层条件、具体施工技术以及投资方资金量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地对工程方案进行论证,研究其可行性。初步勘察就是对地基环境进行初步勘察,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1)初步勘察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2)查明岩溶洞隙的形态、数量及分布;3)查明地下水类型、分布以及对地基岩层的影响;4)评价地基场地的稳定性和宜建度;5)对地基各土层进行样本测试。定测就是根据既定的标准和目的对地基工程进行专项勘测。补测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进行某些项目的补充测定。

1.3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的基本内涵

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对于地基勘察设计而言,是规范其行为、严格其标准、提升其质量以及促进其工作的有效方式。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对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对象进行管理。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对象主要包括了地基基本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地基地下水环境、地基岩溶洞隙以及地基基场稳定性等。因此,要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需求,对地基勘察设计的对象进行适当选择。2)对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技术标准进行管理。地基勘察设计的技术标准是实行地基勘察的基本保证,对于不同的勘察对象,选择不同的勘察技术,应用对应的技术标准,是做好地基勘察的基本前提。3)对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环节进行管理,结合相关要求设计勘察环节,明确详细步骤和职责分工。4)对建筑地基勘察的结果审核进行管理,强化各项审核标准并严格执行,确保相应结果能够作为施工依据。

2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勘察设计对象选择缺少统一标准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说,建筑地基勘察设计对象选取的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在三个方面形成了直观的后果:1)地基勘察设计对象选择不全面,经常会出现漏选或多选等情况,造成勘察设计数据支持不完整。2)地基勘察对象数量选择不恰当,相关人员往往是按照自身工作经验进行数量选择,其可能与实际需求数量存在一定误差,致使结果不严谨。3)地基勘察对象选择范围不恰当,存在勘察对象对地基整体的影响较小或局部特性明显难以对整体进行分析。

2.2勘察设计相关技术缺少统一标准

对于勘察设计相关技术标准的管理,是地基勘察设计管理的重要环节。技术标准决定了勘察设计思路及方案,也决定了实际施工过程环节和质量。目前对于勘察设计相关技术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缺少统一标准,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地基勘察环节技术选择缺少技术选择统一标准,对于不同的建筑施工企业,其对于地基勘察的技术选择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监管单位的管理难题。2)地基勘察设计技术缺少明确的使用标准,对于地基勘察实际环节来讲,缺少明确的使用标准就可能造成施工与设计存在不符。3)地基勘察设计技术缺少明确的评估标准,在地基勘察设计过程中,一项技术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发挥多大作用,都需要通过评估进行确认,而在这方面尚缺乏有力的评估标准。

2.3地基勘察设计环节及结果缺乏管理

地基勘察设计环节主要是进行勘察环节设计、步骤确定、职责划分以及人员配置等内容。对于该环节来讲,管理工作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地基勘察环节设计不合理、步骤不完善、职责划分不明确以及人员配置不科学等方面。除此之外,对于勘察设计结果的管理也较为缺乏,缺乏明确的结果审核标准与制度,审核流程不完善等。

3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的改进措施分析

3.1加强对地基勘察设计对象的管理

制定地基勘察设计对象管理标准,是加强地基勘察设计对象管理的有效方式,其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1)制定地基勘察设计对象选择标准,明确勘察设计对象的选择类别、范围以及数量等。2)制定地基勘察设计对象勘察标准,即针对不同的勘察对象,明确其所需勘察的基本内容,诸如地形地貌、物理特性以及稳定特性等。3)制定地基勘察设计对象的评价标准,对于不同的勘察对象,其所需勘察的内容均存在不同,因此需要制定出对应的评价标准指导相关管理工作。

3.2加强对地基勘察设计相关技术的管理

加强地基勘察设计相关技术的管理,主要可以分三个方面来进行:1)制定统一标准。制定统一标准主要是指制定统一的技术选择标准、技术使用标准以及评估标准。只有具备了各种明确统一的技术标准,才能确保相关技术能够在地基勘察设计中发挥其自身作用。2)规范相关技术人员操作。实际操作决定了相关技术的体现水平,因此制定相应的操作准则,规范相关人员的操作程序,就显得很有必要了。3)加强对技术更新的管理。技术更新可以确保地基勘察设计走在行业的前端,使相关单位或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3.3加强对地基勘察设计环节和结果评估的管理

加强对地基勘察设计环节的管理,可以大大提升相应勘察方案的适配性。1)加强对勘察环节设计的管理,全面评估各个环节对整体建筑的影响程度和经济效益,进行合理调整。2)加强对职责划分和人员配置的管理,根据实际施工需求以及人员自身素质进行科学的安排,并做好相应的管理。3)加强对勘察设计结果评估的管理,明确相应的评估方案、流程和标准,严格勘察数据审查,确保其真实可靠,能够为地基勘察提供有力的依据。

勘察设计论文篇(7)

当前,我国工程建设前期的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关建设单位对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工作的重视度不够,甚至个别单位还存在着没有进行地质勘察就盲目建设施工的问题,导致后期工程建设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这样看来,在工程施工前期,只有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工作,对岩土、地质以及水文条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出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工程作具有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的为后续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绘画提供参考依据,才能有效防止工程施工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1. 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概述

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大都是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对于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而言,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坚实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自身大量的实践经验的融合应用,并充分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实际情况,从而通过建立合理适宜的模型,再加上自身的优异天赋和判断能力,以此来将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中的问题予以最终解决。对于从事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的技术人员而言,不但需要坚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累积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时还需要优异的专业天赋和判断能力。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3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

2 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容易遇到的问题

2.1 勘察依据不充分

一般来说,相关技术人员在正式开展岩土勘察工作之前,都要搜集大量附有坐标和地形介绍的建筑平面图,详细了解预建筑物的功能特点、建设性质、荷载能力以及埋置深度等等,这是岩土勘察之前必须要做的准备,是保证岩土勘察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然而在实际勘察中,少数勘察人员或相关单位由于缺乏对岩土勘察的重视,具体实施时并没有按照预建工程的性质特点以及地形条件来进行岩土勘察,也没有参照工程的荷载能力和设计要求来编写合理的勘察报告,而是胡乱编制,导致勘察报告的深度和广度均达不到要求,只好补勘。

2.2 勘察质量不过关

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和绘制施工图纸时,是需要结合建设场地实际情况,并借助工程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资料来进行设计的,这就需要相关勘察人员在工程建设前期严格按照要求,全面的、高质的做好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编制。编制勘察资料时,勘察人员务必要将所有的岩土勘察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以保证勘察质量的可靠性。这一点是岩土勘察工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实际勘察时很多单位,或者说很多勘察人员都没有做到。

2.3 不能实事求是的反映实际情况

勘察报告是要根据所需建设工程的具体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后得出的结论,但是近年来,很多勘察报告没有实际上的内容,只是越来越多的没有用的空话,没有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没有很详细很具体的研究分析,没有很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设计施工时真正需要的内容。

3 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3.1 拟建建筑基础形式、结构形式

如一般轻型荷载建筑物,采用天然地基,岩土勘探孔深度15m基本可满足要求,而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采用桩基,岩土勘探孔深度15m 一般就不够。

3.2 场地工程地质性质。

如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好、埋深浅、厚度大的地区岩土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而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加深,岩土勘探间距可适当加密,合理编录与整理资料,岩土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现在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分工较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原始编录资料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就容易造成野外与室内之间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及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分析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由于拟建场地的岩土特征、岩土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生搬硬套、一成不变按部就班,报告应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及建筑物工程特点,注意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加强岩土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岩土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 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

3.3 选择勘察方法

根据所勘察的地基的地基土的性质, 选择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勘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说静探应用在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浅的地方,因为静力触探应用在这种环境里,可以很准确的反应出地基强度性质;在山洪冲击的地方,就要使用贯入试验的方法,因为这些地方的地层土颗粒比较粗,地下水位埋藏的比较深,如果采用静探,那么强度变形指标就会不准确,会偏高一些,所以在砂土、粉土、黏性土上勘察要使用贯入试验。

3.4 地质勘察的影响因素

水文地质勘察的决定因素: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性是岩石和土区别于混凝土钢材等人工材料的主要特点,也是决定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所以分析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是做好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岩石的裂隙性裂隙的成因多种多样,岩石和裂隙合在一起统称为“岩体”,并将其中的裂隙概化为“结构面”。显然,结构面是岩体中最薄弱的环节。搞清结构面的产状、参数和分布,是水文地质勘察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

4 总结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并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勘察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只有全面掌握岩土工程方面的规范、规程,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注意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提高,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真实准确、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应抓住当今建设领域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认真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加强创新,探索勘察新技术,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郝丽红.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15)

勘察设计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工程建设施工之前,通过岩土工程勘察而采集工程需要的数据资料是进行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工程建设施工是基于岩土工程勘察而进行的,勘察成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质量,所以必须利用先进的现代化勘察技术来确保勘察资料数据与结论的准确可靠。这就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中,必须重视勘察技术方面的问题,尽可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以防出现技术问题,进而影响到勘察成果的质量。

1、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岩土参数问题

岩土参数问题主要集中在风化岩、残积土以及粗颗粒土等对于获取原状岩土样以及进行试验较为困难的岩土层,使得这些岩土层的变形指标以及承载力等设计参数无法精准确定,而是以平均值作为参考性状数据,或是忽略试验得出的状态强度及岩土性状等与原位测试结果不相符的状况,使得报告统计时相关参数与本数出现偏差,且对相关联的近似概念不作区分,使参数混淆杂乱,勘察报告中的数据不够科学、系统。

1.2勘察依据问题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之前,必须在明确的工程设计意图的指导下,充分收集对工程施工产生较大影响的各方面资料,诸如勘察对象的具体情况,建筑工程的结构性状以及建筑规模等特点,地基荷载、允许变形以及埋置深度等相关资料,但许多工程勘察的前期资料都不够完善,例如界面划分、地质形态等不够清楚明确,使得勘察成果质量不高,从而提供给工程结构设计的数据资料的实用性不强等,严重影响着建设工程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

1.3勘察报告问题

由于岩土工程勘察的资料数据有失精准,也就直接造成勘察报告的准确性与可行性不高,使勘察报告不能为工程结构设计有效利用,甚至还会导致建筑工程设计不合理,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与整体质量。并且,除勘察成果的原因外,若在勘察报告中,只是对基础设计参数进行阐述而对地基评价不够合理实际,针对性不够强,会使得勘察成果不能有效利用,而岩土工程勘察的功效也就大大折损。另外,还有勘察报告的质量问题,很多勘察报告只注重对基础设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却忽视了报告中的图件质量,使得报告中的图件并不能满足报告编制标准,也大大降低了勘察报告的指导意义。

1.4综合能力与技术素质问题

技术工艺实施的最重要还是人的问题,岩土工程勘察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技术素质是直接关系着勘察技术功效的发挥以及勘察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实施中,由于很多相关人员存在缺乏技术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对技术发展与应用认识不够以及缺乏对勘察资料数据的整理分析与归纳利用的能力等问题,进而造成对勘察过程的真伪无从辨别、对勘察资料的重点把握不住以致利用率不高以及面对复杂工程或重大项目时无从下手的局面,致使勘察精度达不到标准要求,勘察资料有失精准以及对勘察技术的应用不够规范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质量,进而给工程结构设计与具体施工带来很多不利因素,严重影响着工程施工的经济安全。

2、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问题解决措施

2.1提高岩土参数的准确性

对于原状岩土样获取以及进行试验较困难的岩土层的相关参数,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并综合多学科、多技术应用领域的相关的理论技术等,对诸如承载力或变形指标等参数精准确定,对原位测试结果不相一致的试验结果,应找出不相符的原因并分析,确保试验结果数据精准以及统计报告时参数的准确性,并注意对关联度较高或相近的概念做区分,谨防参数统计时出现杂乱混淆的状况。

2.2明确勘察意图,合理选择与应用新技术

首先在工程勘察之前,应对勘察目的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与理解,做好相关资料数据的搜集工作,充分把握勘察对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的性状结构、规模、地基承载力要求、变形模量以及抗剪力强度等所有相关的材料都搜集完全并对其进行有效分析与归纳总结,认清勘察工作的重点,让勘察资料数据与结论明确清晰,综合提高勘察成果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需要,合理选择与应用新技术,为工程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为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

2.3强化勘察报告的实用性

首先,要强化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实用性,就要综合提高勘察报告资料的准确性,除勘察资料数据本身的原因外,应加强地基评价的合理性,在基础设计参数的有效归纳与总结之后,还应基于合理准确的数据资料,对建筑工程的地质条件、地基变形模量以及固结压缩曲线等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提高勘察报告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同时,勘察报告应满足对资料数据的统计分析,还应按报告编制标准有效提高报告中图件的实用性,对工程相关的地形地物、道路建筑物等参照物要在平面图中标明,使勘察点与拟建筑物的位置一目了然。

2.4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素质与综合能力

重视对勘察技术规程规范的学习与掌握,通过培训、学习等方法,尤其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所具备的专业技能能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同时,注重理论与经验的紧密联系,让工作人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与实际相联系,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明确技术发展与应用,并自行合理地辨别勘察数据的真伪,通过其他相关技术方面的充分交流与沟通,合理而有序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为有效提高勘察成果质量、保障勘察资料数据准确可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岩土工程勘察的成果质量对工程建设质量有深远影响,要想保证工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必须对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质量严格要求,为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实现工程施工的安全高效、经济可靠。

参考文献

[1]黄汉芳.浅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思考[J].广东建材,2012(2).

勘察设计论文篇(9)

所谓岩石工程勘察,就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最终根据以上几种或全部手段,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按其进行阶段可分为:预可行性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补充勘察、施工勘察等。我们所说的地基是指支承由基础传递的上部结构荷载的土体或岩体。为了使建筑物安全、正常地使用而不遭到破坏,要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能产生破坏,组成地基的土层因膨胀收缩、压缩、冻胀、湿陷等原因产生的变形不能过大。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要着重考虑基础底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建筑物的沉降值小于容许变形值;地基无滑动的危险三个方面。

2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资料不齐全,并缺少勘察纲要当前,很多勘察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节约时间,对前期的资料收集不全,拟工程的结构形式、地面整平标高等情况不清等。另外,许多勘察单位在很多勘察项目中没有编写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有的项目即使有勘察纲要,但往往不能达到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纲要针对性不强,对勘察工作指导意义不大,影响勘察成果的质量。

2.2监理勘察手段单一。整体勘察质量不高目前,许多勘察单位仍旧按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手段显得比较单一。在工作量上,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在钻探、测试及取样上往往不符合规范要求,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米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在取样上,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甚至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这些都造成了勘察成果质量的下降。

2.3勘察报告内容表达不规范,往往只注重定性分析,定量数据较少,建议措施针对性较差当下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些勘察单位还没有摆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框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仍以描述为主,其结果往往是所下的结论和建议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报告内容表达不规范,所选参数不完整、矛盾多,只注重结论,不重视建议。这些都会使设计及施工人员很难采纳,甚至无法采用,从而影响勘察与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4忽视面上的研究,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缺少区域性的规范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往往只是对工程点的研究,而忽视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勘察报告中常常因缺乏地区性的经验成果,其结论及建议过于保守,造成很大的经济浪费。勘察成果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经验的积累,如果没有地区性的研究成果,就难以了解该地区各地基土层的特点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的地基土就难以给予准确评价。当然,在整体的规范上,不同区域之间的设计要求与规范缺少差异性。没有根据区域性的研究成果制定相应区域不同的设计规范,导致一些区域之间出现一些模仿现象。

2.5地基设计上,忽视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我们知道,工程建筑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愈来愈强烈。有的勘察单位对此认识不足,表现在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其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

3针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加强工程勘察前期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勘察纲要相关部门应该从一开始就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的制定,根据工程自身特点,针对地质特征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纲要。有了适合工程本身的纲领性文件才能顺利地解决工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2要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要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还要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3.3提高工程勘察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提高勘察报告的规范性通过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并形成定期制度,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尽可能组织技术人员今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达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目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提高了,在书写勘察报告时才会有针对性的建议,报告内容表达上也会规范,定量数据分析上才能更准确。

3.4重视地区性研究,制订区域性勘察与设计规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同一名称的地基土,由于成因环境不同,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质都有差异。就地基土的承载力而言,有的地区高一些,有的地区稍低一些,而规范是从工程建筑的安全角度来考虑,所建议的指标,对大多数地区是可行的。但对有的地区,可能偏于保守。因此,必须加强地区性研究,尽早制定出地方性规程。

勘察设计论文篇(10)

0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作为建设工程设计的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分析现状国内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所存在不足的基础上,从勘察技术的发展、水文地质工程勘察以及现代化勘察技术在岩土勘察工程中应用三个方面讨论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供同仁借鉴参考。

1 国内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现状概述

1.1 勘察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良莠不齐

当前,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无论在建设规模、技术水平,还是人员素质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从业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人员总体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非常稀缺。

纵观当前国内整个勘察行业,多数单位勘察技术人员都墨守成规,采用传统的勘察设计技术,做不到勘察技术的与时俱进,勘察过程中难免受到许多技术性制约,相应的勘察成果可靠性较低,不利于建筑工程后续的设计施工。

此外,许多勘察设计单位不能重视勘察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一味地重视眼前利益。在单位内部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梯队,不能形成长效的技术人员培训管理机制,导致整个企业内部人员技术水平不均衡。

1.2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质量不高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的生存压力往往会使得企业更多地关注企业自身的盈利,而忽视了对勘察设计团队的建设以及勘察设计质量的管理,进而造成了当前勘察设计成果整体质量水平不高的问题。

1.3 国内现行的勘察依据尚不能达到国际标准

经历过岩土工程勘察改革,国内勘察设计水平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各类勘察技术、标准规范以及成果还仅限于国内水平,这也直接导致了勘察设计实践过程中各类问题的出现。这种勘察技术与体制上的不接轨需要长时间的改善、调和。在后续制定勘察设计规范标准时,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吸取国际上先进的技术标准,更多地鼓励勘察设计单位走出去、引进来,开拓创新,促进国内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整体发展。

2 国内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发展

2.1 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传统岩土力学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这类挑战在经典岩土力学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主要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城市大开发环境下不断加大的地基开挖深度,增加了开挖保护的难度;

(2)沿海地区不断兴起的填海造田中软土地基以及诸如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地层工程问题;

(3)以地铁、跨海大桥以及海底隧道等为代表的大型交通设施工程建设问题;

(4)地质勘察过程中资源控制与二次利用等问题,常见的问题有废料处置、场地填埋以及受污地域整治等问题。

上述列举的几个方面问题都需要过程勘察设计技术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综合运用新技术、新理论加以研究探索,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推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沿着新的方向发展到更新的高度。

2.2 水文地质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

水文地质条件是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非常关注的一项内容,地下水的存在以及变化动态对诸如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基础施工、水工构筑物防渗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国内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技术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在借助现代计算机数值分析技术分析处理现场勘察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复杂补给条件与渗流等因素,最终给出包括有关地下水控制状态等在内的综合评价。此外,还应在非饱和渗流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方程、确定参数,逐步构建可用于测试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实时采集地下水相关参数的自动化系统。

2.3 现代化勘察技术的应用

现代地理科学信息技术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拓展了现代岩土工程勘察手段。将相关的系统软件、数据库网络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勘察工作效率,而且还能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度。在今后的勘察工作中,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加强对地理科学信息技术的学习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3 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性环节,因而需要更加注重该项工作的科学规范性。国内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应当着力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重视对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人员的培训管理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努力提高单位内部勘察设计质量的控制管理,促进整个勘察设计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喜国,司涛,等.浅析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0,3(16):39-40.

[2]GB5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勘察设计论文篇(11)

Abstract: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project mainly on construction site of geotechnical conditions survey, the repor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Therefore we can say,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report to quality stand or fall of the whole project quality stand or fall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need to cause enough attention.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of the common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then provided some solving measures.

Keywords: survey of engineering;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9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岩土勘察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能否实现工程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勘查工作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岩土勘察工作也有所发展,需不断提升理论研究与实践规范,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1、 做好岩土勘察的重要性

岩土勘察工程的主体是工程场地地基。在自然界中,岩土体长时间发展与变化,结合不同的地质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其性质有所不同。再加上建设场地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多边形,因此做好岩土勘察工作非常重要。在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程序实行岩土勘察,并将其报告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当前,勘察工程已成为建设施工的重要阶段,若想提高勘查质量,应认识到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2、 勘察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2.1各部门协调不当

由于勘察工程各部门难以协调,常常发生勘察工作与设计工作相分离的现象,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不理想。再加上当前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虽然我国已经掌握诸多新技术与新方法,但尚未在具体实践中应用,因此勘察报告中的地质程度较高[1]。由于勘察与设计的分离,勘察人员提供的地质信息难以获得设计人员的理解,而勘察人员也没有加入到实际设计中,因此出具的勘察报告可操作性、实用性不强,甚至造成资源浪费。

2.2勘察报告不规范

勘察报告主要根据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勘察并获得结论。但是以当前勘察报告形式来看,缺乏实质性内容,越来越多的空话、套话,而缺乏对具体工程条件、工程状况的研究与分析,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支持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不能对施工设计有所帮助。

2.3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同样在岩土勘察工程中,技术人员素质对勘察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但是以当前勘察技术人员构成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①技术素质有待提高,主要是在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方面需进一步扩展;②勘察人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没有深入了解工程的各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或者重大故障,难以采取合作手段解决问题[2];③完成勘察工作之后,需要对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并提高利用效率,但是当前一些勘察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综合能力,辨别真伪能力不强,没有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等相关内容产生系统性了解,工作素质过于片面。

2.4勘察技术滞后

随着我国经济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勘察手段与方法已难以满足工程发展需要,存在诸多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野外勘测中的布设问题;②划分地质界面问题;③岩土参数设置以及确定地基承载力;④野外资料与室内资料的分析与利用问题等。

3、 解决对策

3.1实现岩土勘察一体化

所谓一体化作业,主要是在设计、勘察等各个环节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勘察阶段与设计阶段、各个工序之间、各个专业之间的兼容性接口数据文件,确保数据传输流畅,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既可提高作业速度、减少勘察与设计之间的矛盾,也可提高勘察质量,确保文件资料的一致性,节省人力、财力、物力,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若想实现岩土勘察与设计一体化,应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掌握先进的岩土工程建模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等。通过技术手段,支持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工作的发展。

3.2发挥勘察纲要的重要性

勘察纲要是每个勘察工程必须准备的工作,结合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项目实际情况等,阐明项目概况、地质勘察的目的、技术要求、方法以及工作范围内,同时说明参与勘察的工作人员、质量保障手段、设备应用情况等,为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奠定基础[4]。因此,所有勘察工程都应认识到勘察纲要的重要性,认真编制,发挥积极作用。

3.3采取合理的勘察方法与手段

勘探方法的选择,对提高勘察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选择恰当的测试方法与手段,增强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淤泥、填土、软土或者地下水位较浅的位置采取静探方法,可以快速反应地基的强度;在经过山洪冲击的现场,由于地层的土颗粒较粗,再加上地下水位埋藏深,则采取贯入试验方法[5]。如果仍采取静探法,可能无法准确测量强度变形指标,影响勘察效果。

3.4做好人员教育与培训

做好勘察工程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确保技术人员不断适应时展,积极应用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在勘察过程中,应采取轮班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种知识讲座、学术活动、培训等,不断拓展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同时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促进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提高。

3.5引进先进的勘察技术

在建立健全勘察工程制度体系基础上,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应用先进的勘查技术,以提高勘察质量。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①在实行岩土勘察工程过程中,为了提高布置勘探点的精准性,可应用克里格法,避免随意、盲目布置。②再进行岩土勘察工程的分析过程中,可采取高密度点法或者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法,提高勘察报告的精准性与可操作性[6];③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工程质量,可采取回归分析法;在整理岩土工程的勘察资料时,为了确保成果的准确性,可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勘察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亮、曾航.关于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

[2]樊景国、付嵩.论述优化岩石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分析[J].科学时代(上半月),2010(6)

[3]戴俊斌.论述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建筑工程基础类型问题[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