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语音教学法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4:42

语音教学法论文

语音教学法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11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汉语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促进各国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在我国的各个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字,所以这种差异性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自建国以来就大力推广普通话和汉字教学,在学习语言和汉字时最先接触到的就是汉语拼音。所以,学好汉语拼音对于更好地掌握汉语和汉字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在小学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应当努力掌握汉语拼音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为汉字与汉语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也应当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一、汉语拼音教学的概况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汉语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其难度可想而知。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学好它,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在社会生存以及别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而拼音作为学好汉语的基础,做好拼音的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做好了汉语的教学工作。

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和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汉语拼音教学被赋予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改下的拼音教学注重的是从整体着手,并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多层次教学,而不在是先前传统的、相互独立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不管是从国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编写标准还是已经通过相关部门审核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汉语拼音教学都不再是单一、独立的教学,而是将拼音、语言交流、识字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做好拼音教学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识字、阅读等方面的教学工作。

二、如何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通过开展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年龄原因,通常都比较好动、学习不认真,再加上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导致在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进度缓慢不说,效果还不好。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比如小学生好动,爱做游戏。老师就可以在游戏中,进行拼音教学。例如,可以组织学生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被抓住的同学要接受惩罚:背诵一段拼音字母表。如果合格则继续回归到“小鸡”队伍中去,如果不合格,则要当“老鹰”,继续去抓别人,直到抓到其他不会的同学。这样将拼音教学和游戏、活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有利于老师做好小学生的拼音教学工作。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高科技设备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来。多媒体设备是集图像、声音、色彩、动态、文字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科技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所要学的拼音字母以图像、声音、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由于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这样做不仅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三)建立学习小组,使同学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对小学生进行拼音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按组坐在一起,由老师出题,对他们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做下检验,比如“谁能完整地背诵一段韵母表”“谁认识这几个字母”,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一些的奖励,物质奖励、精神奖励都可以,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小组让给予一定鼓励,切忌不要批评和体罚学生。通过这种良性、健康的竞争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四)模拟场景,使学习过程更生动

大多数小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习惯和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因此导致他们在学习拼音时没有足够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来构建一些场景,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将汉语拼音比做一座城堡,将各种不同的拼音集合比做城堡中的不同主人翁。例如将Y比做妈妈,i比做女儿。但是ü没有亲人,于是Y就安慰他,帮他擦掉了眼泪以后就共同快乐地生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的积极性也很容易地被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拼音学习效果。

汉语之于中国人来说相当重要,因为汉语不仅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且汉语对于中国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好汉语可以说意义重大。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汉语拼音教学来说,教师应当在课前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促进小学生对汉语拼音的高效掌握和运用。

参考文献

[1]郑惟莉.浅谈汉语拼音教学[J].广西教育,2009(22).

语音教学法论文篇(2)

1.引言

在语言系统中,语音的研究分别是对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和听觉语音学这三个描述范畴的研究。由于口语与书面语相比有些“缺陷”,外语学习者很难听懂,因此有必要教授语音,并让学生知道这种语音在各种各样的语境中听起来是个什么样子。本文扼要地回顾了英语语音研究的发展过程,并对国内外重要外语、教育刊物上发表的20篇英语语音研究的文章进行了分析、归类,总结现状,展望未来。

2.研究成果的归类

综观我国这些年来的英语语音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研究范围覆盖5个方面:英语语音理论的探索,英语语音习得过程,影响英语语音能力的因素研究,建立语音能力评估体系的研究,英语语音教学方法的探讨。

笔者对历年来我国各种重要外语、教育刊物进行检索,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和《外语电化教学》8种外语期刊和《心理发展与教育》共9种国家重点期刊上检索到相关的文章,并从中选取了20篇从研究深度和广度均达到标准的英语语音研究论文。结果显示,1999年以前,英语语音研究成果屈指可数。从2002年开始涉及理论、实证、测试和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们对这些论文进行归类和评述。从研究视角看,实证研究多于理论研究;从研究范围看,从影响语音能力的因素到评估语音能力的有效机制角度各不相同;从研究对象看,20项研究的对象有教师和学生及学前儿童;从研究方法上看,13篇实证研究中,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的有2篇,定性的研究有8篇,3篇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研究手段涉及问卷调查、跟踪观察、个案分析、回溯性报告、教学实验、测验和录音等。

3.研究成果的分析

3.1理论研究方面

在英语语音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研究成果显示,对历年的英语语音理论研究文献的回顾几乎可以说是对我国英语语音教学理论的回顾。

受到对比语言分析的影响,语音教学强调对母语和外语发音有差异的部分进行分析、比较和练习。何善芬(1987)指出,单靠听音模仿的办法不能解决中国学生复杂的英语语音学习问题,我国应当建立起自己的应用语音学学科和摸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语音学教学法。

语意兼顾理论对语音教学产生影响,在语音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某一语言形式产生疑问或有困难并多次犯错时,教师在纠错的同时应对这一语言形式重点讲解、练习。在语音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对纠正语音错误充满矛盾。一方面,他们认为错误纠正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他们发现错误纠正并非如期望的那样有效。向朝红(1999)就“监察”学习理论及其对口语错误的纠正进行研究,认为适当的纠正错误对中介语的发展是必要的。

由于交际语言教学的影响,语音教学从听力教学中独立出来,教学重点从音素和单词的发音转到语流音变、连续、重音、节奏和语调等。与此同时,多媒体辅助发展成为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则注重个人情感因素和学习环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应当注意学生的心理、感觉、情绪、动机、兴趣等。在语音教学方面,学生的情感因素和自我概念作用尤为明显。乐金马、韩天霖(2006)回顾了英语语音教学研究,乐金马还将Jazz Chants作为一种有效的英语语音教学手段进行了分析介绍。

3.2实证研究方面

研究成果显示,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在13篇英语语音实证研究中有6篇是关于语音教学研究的,而其余7篇则是对语音教学以外的各种相关研究。因此,我们从非语音教学和语音教学两方面来分析英语语音实证研究。

3.2.1非英语语音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我国方言众多,仅大方言区就有八个,复杂的语音系统使得我国学生在语音习得过程中出现一些特有的问题,不少学者对不同地区习得者的英语语音习得过程和错误类型进行了深入探讨。

影响英语语音能力的因素从多方面体现出来,我国学者研究了相关因素,并提出了利用这些因素的积极方面促进英语语音学习的建议。王初明(2004)从自我概念的角度探讨英语语音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提出“外语语音学习假设”。

另外,文秋芳等(2005)从语音学角度分析话语或以评估语音能力的有效机制为焦点进行研究。

一些心理学学者和教育学学者提出了英语语音意识这一概念,并就学前儿童英语语音意识、字母知识及口语词汇之间关系和音标―语音意识的整合训练对英文准朗读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3.2.2英语语音教学相关研究

我国学者开展了以改进英语语音教学方法和提高语音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实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多媒体进行英语语音教学改革成为一大趋势。赵文辉(2002)等学者通过教学实验提出发展“网络化课堂教学”的语音教学模式,把网络课件利用到传统课堂教学当中,使得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课堂教学二者优势互补,并探讨了利用多媒体语音课件进行语音教学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中国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小组口语活动中,犯错很多,但纠错也很多。研究者对英语课堂小组口语活动中的学生纠错进行了研究,具体考查了学生口语中所犯错误频率、错误类型以及小组纠错中的纠错频率、纠错类型和纠错

方式。

4.结论

我国近年来的英语语音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对于英语语音理论研究从引进逐步走向消化和应用;以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真实口语语料为基础,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音特点和引起这些现象的种种因素,对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音学习发展规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围绕英语语音课堂教学,提出了多种提高语音教学的方法,促进了口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虽然我们在语音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还有较大不足,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适合中国学习者的语音理论的构建还需不断完善,语音测试和评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语音研究的方法可以更多样化,语音教学的研究还需加强等。

参考文献:

[1]何善芬.英语语音教学中英汉对比的几个方面[J].外国语,1987.6.

[2]乐金马,韩天霖.外语语音教学的回顾与现状――兼评Jazz Chants作为英语语音教学的手段[J].外语界,2006.1.

[3]王初明.自我概念与外语语音学习假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语音教学法论文篇(3)

[1]何善芬.英语语音教学中英汉对比的几个方面[J].外国语,1987.6.

[2]乐金马,韩天霖.外语语音教学的回顾与现状———兼评JazzChants作为英语语音教学的手段[J].外语界,2006.1.

[3]王初明.自我概念与外语语音学习假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语音教学法论文篇(4)

一、绪论

对外汉语教学是研究语言教学的科学,语言学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语言学概论从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即语言观的角度,给语言教学以宏观指导,影响到对语言教学的性质、目标、原则和方法的认识,从而成为不同的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基础。因此,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要有坚实的语言学基础。在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语言学概论也往往被设置为专业基础课。据观察,目前该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教学目标没有结合对外汉语专业实际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任务是阐明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在对外汉语专业开设,应注意联系汉语教学的实际。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忽视了对外汉语专业和中文专业的差异,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程测试等方面没有做出区分,使用同一套教案进行教学。这必然造成教学没有针对性,不能满足对外汉语专业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没有协调好与现代汉语课的关系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与《语言学概论》(叶蜚声、徐通锵著)的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尤其是语音、词汇、语法几个章节内容重复较多。如语音部分都讲语音单位、语音要素、语音的属性、元音辅音的发音、音位划分,而且举的例子都是汉语普通话的语音材料,这就使教师和学生认为语言学概论的一些章节内容是现代汉语课内容的重复。对于这些内容,有的教师只简单串讲一下,做一个复习,有的教师则干脆省去不讲。我们知道,不同课程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的,现代汉语语音部分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运用语音学的原理,系统讲述有关普通话的语音知识,使学生对普通话有完整的了解,从而具有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使用、推广普通话的能力。而语言学概论是在介绍语音学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音系学的研究,关注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让学生初步掌握确定一种语言音位的方法,了解区别特征在音系中的作用。所以,两门课程在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都存在差别。教师应在备课时注意区分两门课程的内容,补充不同语言语音或方言语音的例子,避免简单重复。

(三)教学方法保守,不能激发学生兴趣

语言学概论属于理论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传统教学中多采取讲授法,教师单方面的讲授,甚至照本宣科式的讲授,使学生认为语言学很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另外,教学中列举的语言事实拘泥于书本,局限于书面语,脱离生活,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在我们的调查中,语言学概论课成为大多数学生认为较难的一门课。

这些问题都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迫切需要对面向对外汉语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目前学术界对语言学概论课改革的研究大多数是从中文专业教育出发,为了适应中学语文教学需求,这一方面的研究比较充分,成果也较多,在此不一一列举。然而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进行研究的却比较少。本文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加以讨论。

二、教学改革

(一)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很好地实施教学。教学目标要依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类型而有所区别。中文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目标是,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有关语言学的知识和理论,把对现代汉语知识的认识提高到对人类语言普遍性知识的认识,对母语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借以提高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基础。而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应体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对语言教学有理论指导作用。具体包括:

1.掌握语言结构的特点、语言演变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及语用的基本规则和特点,了解其它语言的相关特点和规则。

2.比较汉语和其它语言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行汉外语言对比分析,熟悉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能够运用语言学理论知识解释汉语中的言语现象,分析外国人使用汉语的言语现象。

(二)改革教学内容

1.更新教学内容

一方面,我们可以及时更换最新教材。语言学概论的教材基本以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理论框架为基础。语言学理论迅速发展,各种流派纷纷出现。新的形势要求课程能够反映语言学发展的实际。最新修订版的《语言学纲要》(王洪君、李娟修订)反映了最新的知识和观点,主要表现在语义与语用、语言接触、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以及语音部分等方面,修正了个别观点和材料,如关于声母“r”的发音描述由卷舌浊擦音修正为卷舌近音。另外关于文字的单位及文字的特点及分类划分也有修改。修订版教材体现出了最近半个世纪语言学的新进展,尤其是音系学、语义学、语用学发展的新趋势。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要调整教学内容。首先,要体现语言观的发展,从立足于语言本体、静态剖析语言结构到立足于语言的社会功能、动态考察语言外部关系。教学内容加入语言与外部经验世界的关系、语言与所在社会的关系、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对知识有意识地向外延伸,引进当代语言学界的热点问题:如类型学、认知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学科动态。让学生在学习中看到语言学作为基础学科既有其学科魅力和学术价值,同时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门领先的科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有区分有侧重地对待交叉内容

现代汉语是个体语言学,研究现代汉语的结构和特点。而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研究人类语言在共时结构上的共性,探求人类语言在历史发展中的共同规律。语言学概论课教师在讲述与现代汉语交叉的相关内容时,要以语言系统性为纲领统领各个小节内容。例如语音部分,现代汉语课重点讲授现代汉语的语音知识,针对学生母语指出学习普通话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语言学概论课就应该从宏观角度介绍语音理论,不能局限于现代汉语,不能把适合现代汉语的术语照搬过来,例如不能采用“声母”“韵母”。把重点放在音系学研究上,重点讲授音素与音位的关系、音位的划分、音位的聚合、语流音变等。另外在音素的发音讲解中,重点讲解汉语中一些有标记的语音,如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舌尖后辅音的发音、儿化音的发音等。另外还应补充外语和方言中的一些音素的发音实例,让学生由对普通话语音的了解扩展到对其它语言或方言语音的了解,更深入认识语音的特点和性质,能够从音系学的角度分析汉语语音特点,了解汉语语音学习的难易点和教学的重点、难点。 "

再如文字部分,现代汉语课程从汉字的特点、构造、部件及汉字的整理和规范化等方面讲解汉字知识。其中笔画、笔顺、现代汉字构造等内容对汉字教学有很大帮助,现代汉语课上我们可以更强调汉字的笔顺、结构、字形与读音的关联、偏旁与意义的联系等问题。另外很多汉字圈国家的学习者能够书写繁体汉字,所以繁体汉字的识别也应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应该具有识别繁体字的能力。而语言学概论课则阐述文字的起源、发展、类型与改革问题,重点讨论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这样两门课程的知识就可以相互补充,各有侧重,不会重复。

(三)创新教学方法

根据我们多年来的教学观察和调查,不论是中文还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对语言学概论课都抱有畏难情绪,没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觉得理论性强、内容枯燥、脱离实际生活。面对这一普遍现象,很多教师也都在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的模式和途径。王健(2005)提出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授课方式、授课内容、课后辅导几个环节作出了新的尝试。洪水英(2006)从降低课程教学难度出发,提出了把握课程特点、重视知识的理解与体验、重视语言体验与多媒体化三个方面的教学建议。罗耀华、柳春燕(2008)谈了创新教学的尝试,提出了启发式、点拨式、研讨式教学法。这些研究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都没有提及对外汉语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没有注重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教学实践,为了突出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1.精讲多练

对外汉语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要善于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善于分析和总结知识。如语言学流派部分,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根据教师给出的参考资料进行自学。每一种教学法理论都有一定的语言学理论作基础,通过对语言学流派观点的分析,了解教学法理论的语言学背景。在以后的教学中,真正掌握某种教学法的实质,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法。再如讲授“句法分析”部分时,教师可以先讲授分析句子的几种方法,再给出大量例句,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句子分析,点拨学生总结出各种句子分析法适用的情形,然后举出一些留学生的偏误句子,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句子分析法分析偏误,并进行改正。学生能够把分析句子的方法运用到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上来,对语言学的兴趣自然就提上来了。

2.互动学习

语言学概论课理论性比较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必然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比如讲到“语言的功能”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观察语言功能的表现,讨论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人际互动功能、思维功能,能够对语言有更深入的理解,也使得理论观点更加生动具体。另外在讲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时,学生可以结合外国留学生汉语习得发展过程和特点来讨论语言习得与思维发展的关系,结合留学生的交际失误讨论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在课堂上下,多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研讨,为传统的课程内容传授开拓了很大的空间。这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深入全面的专业知识,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也要求具有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

3.实践调查

根据相应章节的内容,我们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方言语音调查、外国人汉语语音偏误调查及描写、书面语规范化调查等。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写出实践报告。通过语言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训练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其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代社会用语出现了巨大变化,各种新的语言现象精彩纷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语言生活的影响都有明显表现。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语言,研究身边的语言使用情况,对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有非常好的帮助。如学生对学校周边商店店名、市内理发店名、楼盘名称、街道名称、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及文化因素。这些调查报告为他们的毕业论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引导学生思考及解决语言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获得满足感,进而产生对语言学的学习兴趣,也为以后从事语言研究做了一点的准备。

三、结语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要具备综合全面的专业素质和知识,这使得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与相关专业的课程存在密切联系,但又具有专业特色。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引起对对外汉语本科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视,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探索创新教学的方法,为培养更多的对外汉语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2005.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科初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2.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王洪君,李娟修订)[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曾毅平.“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

究,2001,(1).

[6]彭泽润,陈长旭,吴葵.“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教

学协调改革研究[J].云梦学刊,2007,(4).

[7]王健.“语言学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常熟理工学

院学报,2005,(5).

[8]洪水英.语言学概论教学法探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

语音教学法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33—02

“语言就是声音……要学习一种语言必须学会发音”,因为“语言组织中的语音是必不可少的”[1]。要将一门语言学得比较巩固,运用得比较自如,必须有声地来掌握这门语言。英国著名语音学家Gimson教授曾说过:“要学会讲任何语言,一个人只需学会它的50%—90%的语法、1%的词汇便足够用了,但语音知识却必须近乎100%的掌握。”目前,“语音教学被我国学者看作是外语教学的起点和基石。语音学习影响其它语言项目的学习,如词汇、语法等,良好的语音基础有助于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形成。”[2]因此,英语语音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课,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音学习是语言学习的第一块敲门砖,是进一步学习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的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校英语专业英语语音教学现状并不理想。

一、英语语音教学现状

英语语音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系统介绍英语语音和语调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英语的发音、语流的规律、语调的功能,基本上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朗读、表达思想并进行交际。”[3]

从20世纪50年代起,语音教学的方法随着第二语言习得和学习的研究,教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教学重点从原先偏重于音段音位(segmental elements),即音素(phoneme)和单词的发音,发展到目前着重超切分音位(super—segmental elements),如重音(stress)、节奏(rhythm)、语调(intonation)等,并力求表达成流利与准确性的平衡,语音成为获得交际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部分国内研究者与教师并没有给予语音教学应有的重视,他们认为学生没有必要学习语音,大多数教师一味注重词汇和语法知识的传授,以应试为主要目的,语音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研究者和教师开始关注英语语音教学。王蔷(2000)提出,语音知识掌握不好,会极大地影响英语学习。王初明(2004)探讨了英语语音对英语学习者整体自我概念、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指出英语语音在外语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有的教师开始借助于网络教学设备加强语音教学(赵文辉,2002)。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语音教学还未受到应有的高度重视,学生的英语发音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强化基础阶段的英语语音教学。

并且,笔者通过对本校近年来毕业生语音面貌的观察发现,学生语音课程学习结束后收获不大,尤其在教育实习中出现了很多不该有的错误。而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发音弱点不仅表现在超音段音位上,例如对音位变体、语调、句子重音、同化和省略、连读以及弱读、辅音连缀、爆破等方面的运用不当,而且个别音段音位也有不可忽视的问题。语音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对语音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新的评价模式的探索刻不容缓。

二、英语语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语音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语音教学是英语语言教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但语音教学绝不仅限于入门阶段,而要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这点常为部分教师所忽视。甚至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教会英语国际音标就基本完成了语音教学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对语音重视不够体现在:1、对发音的错误不重视,如浊辅音发成清辅音—please/pli:z/发成/pli:s/、短元音发成长元音—sit/sit/发成/si:t/、单元音发成双元音—said/sed/发成/seid/;2、语音基本技巧融入实际运用的程度不够,学生在读句子、文章时常有瞬间考虑活动,达不到直接反应、眼到口也同时到的水平。在运用拼读规则读单词和读音标组合时更是这样。

(二)忽视语感的培养

语感是英语学习和使用的核心,英语教学的成败最终要落实到英语语感的强弱。一个已具备语感的人,他能够将句子和语篇中所蕴含的逻辑和情感通过恰当的语音技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是语感最直观的外在表现。语感的形成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大量的有效的语言实践,才能实现。我们常常发现,不少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只注意词汇、语法,不重视篇章内容,学生的学习永远停留在语言形式上,而深入不到思想内容和情感变化之中,所以永远难以建立用英语思维的观念和习惯,当然也谈不上文化内蕴和英语语感。由于严重缺乏英语实践练习,许多学生竟连学过的课文也读不顺,更谈不上发展英语语言能力了。

(三)对语音教学的内容把握不够

不少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专业理论研究不够,科研意识不强。尤其是年轻教师还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辨析学生语音问题时也不够专业,且往往把语音教学局限于阶段性的单音教学。单音教学一旦结束,语音教学便就此停止。殊不知,句子重音、节奏、声调等语音技巧在传播语言的内容时较之于文字更具表现力。在语言学习中,忽视了语流和语调的训练和体会,就难以将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单个音素和单词读音的教学上,还应该在音长、重音(包括单词重音和句子重音)、语调、意群停顿、节奏等方面下功夫。这些因素对语音的影响有时超过单个音素的准确性。

(四)缺少良好的语言环境

由于大学本科院校逐年扩招,使得师生比逐渐失调,班级人数过多,大班教学的效果不容乐观。在课堂上无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老师也不可能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发音错误,并对其进行纠正。

并且再加上外籍教师少,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和语音实验室,无法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在硬件上的落后也致使学生缺少了很多英语语音学习的辅助条件。

三、提高语音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对语音重要性的认识

英语语音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英语整体自我概念有高度相关,对英语学习的动力、自信心和学习成效都有重要影响。王初明还提出了外语语音的学习有促进或抑制作用,这一“外语语音学习假设”表明英语语音学习是英语学习成败的重要制约机制。

同时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英语语音形象的示范作用是语音课重要性的具体体现。语音学习主要依赖于模仿,语音教师的语音语调首先就是学生模仿的榜样。通过展示准确、流利、地道、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音形象,引起学生对语音课的学习兴趣。

(二)采取多种多样的语音教学方法

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语音教学模式也应有所变化,作为教师在依据教学原则、遵照教学规律的同时,还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寻找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语音教学曾经历了由“重理论,轻实践”到“轻理论,重实践”的过程。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法,还是要以教学效果为依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采众家之长,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铺垫,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最终使学生能自觉运用语音语调知识,真正提高实际运用水平。

1、理论知识讲授法

根据教学经验和应用语言学理论研究证明,仅仅依靠模仿练习,语音实践效果会是事倍功半,必要的语音理论与发音知识讲授是语音学习的基础,会对语音练习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避免学生语音练习中走弯路现象。

张凤桐先生说“语音理论使成年人耳聪目明,克服早期鹦鹉学舌、盲目练习形成的痼疾”。学生尽管在入学前一般都受到过英语发音训练,但是他们并不都了解英语语音的基本理论。所以教师教学中应扼要地阐明英语语音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系统了解英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种语音现象的特点,并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

2、对比分析法

课堂教学中,遇到英汉语相似、易混淆的语音现象,遇到英美语音有差异的现象,教师都要注意进行对比分析法。使学生对英汉语音差异和易混淆情况、对英美语音差异现象有大概的了解,避免英汉语音互相干扰,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汉式英语语音现象产生,并使学生对英美语音差异有清醒的认识。

3、作业法

每次课后都布置有针对性的理论记忆、查阅资料以及口头练习作业,并在教学网上提供音频与视频练习。课堂上,教师注意检查所布置作业并给予点评,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有独立思考意识,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对应该掌握的语音技能练习充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4、第二课堂活动

利用第二课堂教学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学好语音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音实践活动平台,以帮助学生在活用中学习,保持学习兴趣昂然,练习以流畅的语音语调表达思想。在整个大学教学过程中,分阶段(不同学期不同固定活动)、强调全员参与(先是小班活动,再择优复赛),进行英语演讲比赛,看英语电影、电影对白模仿赛、练英语绕口令、讲英语故事、唱英语歌曲、英语角等。这些丰富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竞赛热情,对语音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增多练习语音口语的机会,最终使得语音口语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其中利用英语电影进行对白模仿的方法和利用英语歌曲联系语音技能的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比较高的接受度。

5、多媒体技术应用法

课堂教学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利用各种语音及音像设备,利用教学课件和网络进行课堂讲授和练习。课外学习提供多媒体网络平台,教学课件和课外练习悉数上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进度自由学习有关知识及练习内容,从而形成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最后要特别强调一点,讨论英语语音学习方法,切忌满足于“知”,一定要落实到“行”;切忌浅尝辄止,一定要坚持。好的方法如同美丽的花朵,认识它只能欣赏它的美丽;只有行动和守候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三)行之有效的语音评价模式

1、终结性评价模式

语音作为英语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一般在大一开设一个学期就结束。目前我国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终结性评价,评价者向被评价者提供一组测验题目,被评价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组测验题目进行作答,其间没有反馈或干预的存在。在静态评价结束后,被评价者可以获得唯一的反馈,即测验分数报告。

终结性评价是以评价者为中心,忽视师生互动,这种方式形式单一,评价效度低、信度也不高。此外,评价结束后教师除了上交结果给学校以外,很少向学生反馈评价情况,学生很难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使教学和评价各行其是,难以统一。同时,教、学、考各行其是,对学生而言这也仅仅是一门课程。

在本校英语专业的语音教学中,结束语音课程后,成绩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其中成绩分配为口试30%、听力辨析20%和语音理论与知识笔试50%。尽管已经尽可能多地融入听力、口语等因素,但从学生的最终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自身语音水平的提高依然有限。因而需要进行有效地改进语音评价模式,使之更好地适应现在的语音教学。

2、形成性评价

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在多个时间点上考查教与学的效果,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过程,同时注重学生和评价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从而促进教学和评价的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积极性,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具有单纯终结性评价不可比拟的优势。形成性评价应当是继终结性评价之后,教学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科学的评价方式。

在本校语音教学改革中,对语音评价模式的改革尤为突出,提出了适合本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模式——“英语语音达标”制度。原因如下:

(1)第一学期语音课结束后,学生往往失去继续练习语音的动力,使小学、中学长期养成的顽固语音错误再次出现,因此持之以恒的学习训练很有必要,把语音口试延长至几乎整个大学求学过程,可以增强考生平时自主学习、自主练习语音的动力。

(2)语音考试60分及格的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它意味着26个字母和44个音素的不准确率可以有40%,这就预示着可以错读的字母占10.4个,可以错读的音素占17.6个。特别是对师范专业的学生,这种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所以,语音测试85分达标的要求,使语音评价更为科学。

(3)语音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口语交际,所以,仅仅理论笔试难以真正检测教学目标达到与否,也难以正确引导考生的语音学习。只有口、笔试结合的测试,才能综合评价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练习语音口语的积极性。

(4)大学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从四次语音达标测试机会中自由选择其一,并借鉴西方国家考试模式:前一次通不过,不计入成绩,可选择继续学习后再次参加考试,减轻了考生的焦虑感,更加人性化。

四、结语

英语语音的学习和掌握是一个漫长而且艰苦的过程,英语语音的教学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为更好地落实语音教学任务,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尽量排除一切语音教学中的不利因素,有意识地克服传统英语教学的一些弊病,勇于探索,有效地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在辅助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利用行之有效的语音评价模式,弥补英语常规教学的不足,提高英语语音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语音教学法论文篇(6)

1.问题的提出

2002年教育部下达的《小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强调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要养成一定的语感和打好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而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英语课程目的也把建立初步的语感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初中阶段初步的语感是建立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语感基础之上,否则建立初步的语感则无从谈起。如果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形成初步的语感,就会极大地影响以后语音的发展,甚至会出现语音“石化”现象,阻碍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为语言必然涉及口语表达,同时也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影响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理解单词的连读、弱化、失爆、重音等抽象的语音规则方面,存在着一定困难,从而导致其在单词后面注汉字,以汉语语音体系来学习英语。如:good morning注写成“狗戴猫铃”,yes读成“爷死”,nice读为“奶死”等让人啼笑皆非的读法。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语音实际能力和教育部下达的《小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中培养学生的一定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这一课程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在小学英语语音和初中阶段的语音目标之间就出现了一定的语音鸿沟。

2.解决方法

为解决中小学语音衔接问题,笔者提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2.1加强中西语音对比教学,促进语音感知正确发展。

中西语音对比教学主要采取“觅同寻异”法教读国际音标。“觅同”就是寻找汉语拼音发音和英语音素相似的音。把相同的发音正迁移到音标学习中去。如汉语拼音中的声母近似于英语音素的辅音。首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汉拼中的声母,如b,p,m,f,d,t,n,l,g,k,h等;其次,教师写出相应的英语音素/b/,/p/,/m/,/f/等;然后,教师正确示范或播放音标录像,让学生辨别二者区别。学生很快就能容易地指出汉音中有尾音[?藜],只要把声母中的[?藜]去掉,就是英语相应音素的读法。“求异”就是找出汉英发音中完全不同的,以及英语中有而汉语拼音中不存在的音素,然后各个击破,讲解发音要领,做出示范。如英语中的[?蘩],[t?蘩],[?],[?廾]等,当然,这种做法并不十分科学,模糊度很大,但它有利于学生语音的正确迁移。从学生感知角度而言,这一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根据感知规律,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感知可分为三个部分:选择、组织和解释。选择过程就是把环境的外部刺激转化为内部的有意义的感知经历阶段。学生只有把英语语音感知和汉语拼音的意义学习相结合,才不会今日记,明日忘。同时,根据感知规律,学生在学习音标时,只感知到和他们记忆相似的部分,也就是选择性感知,选择性感知决定了选择性注意。只有经过选择性注意,语音知识才能进入记忆库,即选择性记忆。经历第一阶段的选择性感知,学生对语音的学习还只是停留在机械记忆阶段。只有经过第二阶段:语音组织分类。即此时学生把感知到的语音符号,依据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知识,把这些语音符码进行组织分类,转化为结构性知识。而学习者对知识的结构性和稳定性感知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体系不是相互隔绝的(Guo-Ming Chen,2007:35)。我们对感知到的事物常常按照已有的知识体系去编码,对新感知的事物依据原先的编码体系进行再解释,才能成为自己的。学生学习国际音标时,也会按照已有的图式知识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再解释才不会快速遗忘,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内部感知,学生就会把学到的国际音标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另一个层面而言,英语是另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的语音体系不同于汉语,因此不能用汉语的读音方式来学英语,反之亦然。如笔者在教学中曾举一例子:外国人学下面一句汉语:你这人真好,他真坏。因为英语语调趋向于前升后降,所以英美人士能读好这句话,但是反过来就不一样了。“他真坏,你真好。”,英美人士可能会把这句话读为:他真怀,你真耗。学生哄堂大笑,由此例学生深深意识到:按照汉语方式读英语行不通,会闹笑话。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语音语调的好奇心,这时把一些简单但重要的语音知识灌输给学生,他们就会容易接受。如笔者在强调英语语音是语调语言时,以desk为例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调的变化。desk在“It is a desk.”这句中读降调,但在“Is it a desk?”中读升调,然后讲解desk这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句中可以有不同的语调,但单词的整体意思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说话者的情感态度。而汉语则不能像英语那样读,因为汉语是声调语言,如你不能把 “妈妈”读为“骂骂”,这就是汉英语言的截然不同之处。通过这种明显的对比,学生增强了汉英两种语言的感悟力,为以后的语音正确发展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2.2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适当运用语音理论,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

即将进入初中的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过渡时期。灌输适当的语音理论知识,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一旦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这方面的语音理论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单词的重音。因为汉语语言中多为单音节词语,而英语中双音节单词较多,所以当学生从一些单音节的问候语过渡到复杂的句式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舌头不听使唤。当学生学一些如“I am a boy./I am a girl./How are you? ”等这些含有单音节的句子时,他们都能顺利地朗读,但当学到“Excuse me./different classes”等词汇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舌头不听使唤,因为这些双音节词汇是汉语中缺少的,平时接触到的大多是单音节词语,一旦接触到双音节词语就会出错,这时候适当的单词重音理论知识的讲解就变得至关重要,而且对其以后的语音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这一时期,贯穿音节、重音的概念讲解和具体单词、句子的朗读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过多地讲解语音理论,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而且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没有语音理论的讲解,学生的朗读只能停留在鹦鹉学舌的基础上,不能拓展学生语音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适当的语音讲解和适量的语音朗读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能促使学生语音模仿能力的提高。如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到单词banana时,我充分利用同一字母a的不同发音讲解音节、重音知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重音的三个特点:longer, higher, stronger,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这一语音理论指导下自己进行尝试性拼读单词,品尝学习所带来的喜悦,教师也实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

2.3精选英语短文,在理论指导下反复模仿。

在学生对基本的语音朗读知识有所把握之时,适当精选一些简短范文,让学生反复模仿跟读,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可以巩固所习得的英语语感,进一步增强英语的韵律学习。通常我们对跟读有些错误看法:只要反复跟读课文,就能读得像英语本族语一样。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那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大多数学生反映,磁带语速太快,无法跟上录音。在这个时期,教师就可以增加语音理论,如连读、弱化等语音现象,有了相对的理论指导,学生的语音模仿就会由消极模仿转变为积极模仿。所谓消极模仿就是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磁带读,不了解为什么这样读,不了解为什么自己总是跟不上磁带录音。而有了一定的语音理论指导,学生很快就会把这些理论应用到日常的英语诵读当中,从而实现英语诵读的质的跨越。下面以笔者实际教学为例:以一课为范例,让学生反复模仿跟读,采取以下方法。

笔者先让学生自己去读,然后播放范文录音,其次让学生跟读,再次让学生大声朗读,紧接着请一位学生读给其他学生听,这样做是为了让其他学生指出其发音错误。这时教师适当讲解语音理论,指出错误的原因,指导纠正的方法。这样就可以迅速提高学生朗读的正确性,避免以汉语音调驾驭英语语调,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学生的英语语音会发生质的飞跃。如学生在朗读“There are some students in the house.” 和“They are students.”这两句时,总是分不清是there are 和they are的区别 。有了“连读”理论的指导,学生就不会把there are [?奁?藓?藜(r), ?藜]读成they are [?奁ei (y) a:]。了解相关的语音理论以后,再次让学生听录音,感悟英语语音的抑扬顿挫,然后跟读。这样反复几次,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语音感悟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4划分语音阶段,分层教学。

学生语音的学习是一个逐渐习得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据著名二语习得理论专家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我们可把学生的语音学习的过程看做语音习得过程。因此学生的语音习得可划分为以下几个过程,根据不同的过程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分层教学,以期取得较好的语音学习效果。

(1)语音迁移过程。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英语时,自然而然地会把汉语语音语调迁移到英语读音中来。这时候学生的语音理论知识比较贫乏,缺少相应的理论指导,会大量地把汉语发音模式转移到语音学习中来。这时教师应适当进行英汉语音对比讲解,灌输语音理论知识。

(2)语音泛化过程。第二语音的泛化过程是指当教师把语音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后,他们对语音规则的过度使用。这是学习者掌握语言的一种方式,实际学习中他们会把第二语音规则积极应用到刚学到的知识当中去,从而获得对语音的感悟。第二语音规则的泛用是第二语音习得者的一种语音应用,因此是语音学习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程。

(3)语音适应过程。学习者逐渐适应掌握第二语音的过程“不适应期”。在此期间,学生会把汉语语音迁移到英语中来。因为汉语基本上是单音节,所以当学习单音节单词时,他们能很好地发音,如:My name is Mike. 但是当学习双音节时,学生会感到别扭,舌头不听使唤,如:学生在学习“Excuse”这个单词时总感到舌头转不过来,难度很大,特别是对那些以前没学过英语的学生。这时候及时对学生作出适当的语音指导并辅以大量跟踪练习,以巩固所学理论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教学中就紧紧抓住这一关键期,讲解英语音节重音规则,呈现语音知识,让学生明白汉英语音的区别,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音思维能力,快速打破、缩短不适应期的时间长度,使学生迅速进入到“中介语”期。所谓的中介语期,就是指学生此时的发音既不像汉语,也不像英语,听起来让人很别扭。这时候及时的语音理论指导,再辅以实际语音训练,就能很快引导学生由“中介语期”过渡到“语音适应期”。

三、结语

总之,通过中西语音对比可以让学生掌握两种语言体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搭建中英语音平台,缓解学生学习语音的焦虑感;适当的语音理论知识讲解,可以增强学生语音感悟力;精选范文,理论指导下的模仿,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根据学生的语音习得过程阶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尽快使学生从语音“中介语期”过渡到“语音适应期”,顺利实现语音对接。

参考文献:

[1]Guo-Ming Chen,William J.Starosta.Found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2]Jack C.Richards.Beyond Trai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语音教学法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32-04

0 引言

随着外语教学在国内的不断普及,关于英语语音习得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从最初单纯的中英两种语音系统的对比和经验总结式的研究,已经发展为依据不同语言学理论、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不同层面深入研究的多元时代。尤其是近20年间,多种现代语音学、音位学、语音习得理论和研究方法逐渐运用到国内语音习得研究的各个方面,同时,运用这些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的实证和实验研究也逐渐增多[1-3]。

以错误分析理论为指导,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常见的辅音发音错误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主要从4个方面探究了COLSEC中涵盖的辅音发音错误,即错误频率、错误类型、错误分布及性别差异,旨在发掘常见辅音错误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1 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

自从Selinker提出中介语理论之后,国外对于中介语语音体系的研究就成为了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虽然在一些方面的认识还存在差异,但是中介语音系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所具有的独特性,已经被很多学者接受并认可[4-7]。在探讨中介语发音规律的研究中,对比分析方法逐渐被错误分析方法所取代,但对比分析法作为最基本的语言比较研究方法,还一直被沿用至今[8]。

国内中介语音系研究的基础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的中英语音对比研究,到九十年代达到一个高潮,涉及到了两种语言在语音各个层面的对比[1]。随后,运用不同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也逐渐增加[9-11],使用大型语料库数据进行学习者中介语语音习得规律分析的研究也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出现[12,13]。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中介语语音系统的规律性做出了阐释,也是中介语语音研究不断发展的表现。然而,运用语料库进行中介语语音方面的研究从总体数量上并不多见。本文运用COLSEC,通过统计大学生英语辅音发音错误的数据,尝试分析中国大学生英语辅音发音错误的规律性及其根源。

2 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大学生英语辅音习得过程中的现象与问题:(1)辅音发音错误的倾向性;(2)辅音发音错误的分布规律;(3)辅音发音错误的性别差异;(4)发音错误的成因。

2)研究对象。本文使用杨慧中教授等创建的COLSEC中的原始语料,对三届在校大学生302组共926人的辅音发音错误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和武汉三个城市的大学生,其中男生277人,女生649人。

3)语料库及研究方法。杨慧中教授等创建的COLSEC,是到目前为止国内英语学习者最大、最权威的有声语料库,其涉及面广,内容全面,语音错误标注详尽,使用该语料库进行语音错误方面的统计与研究更有说服力。

对语料库中的原始数据,在对所标注数据中的单音发音错误分类后,排除了一些标注不清或者不具有分析价值的标注、一些非典型发音错误和误读现象后,首先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从中发现辅音发音错误的一般规律,然后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进一步探讨发生辅音发音错误的内在根源。

3 数据分析

3.1 错音频率的倾向性

从表1、表2可以看出,辅音发音错误频率按辅音类型划分最高的是边音/l/,虽然英语中边音只有一个,但其在所有错音中居首位,有156人次。其次是摩擦音,但因为英语中归入到摩擦音的单音有9个,相比之下这些音的错音频率只有/v/、/ /、/亢z/高于边音/l/,分别为213、198、178和160人次,其他单音的错音次数都明显减少。其他类型辅音错误类型依次为通音、鼻音、爆破音和破擦音。按照单音发错音的次数计算,次数最多的是摩擦音/v/,其次分别为/ /、/亢z/,全部为摩擦音,再次分别是鼻音/n/,通音/w/、/r/和爆破音/t/。

3.2 错音分布

为了进一步发现单个辅音错误在发音位置上的规律,笔者对每个辅音错误在词首、词中和词尾的三种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只有三个单音/ ,/的词首错音明显多于其他单音,其他辅音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位置分布趋势。当然,这些数据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说明问题,还要考虑这些辅音本身在英语单词中不同位置出现的频率。例如,/w/这个音主要出现在单词开头,而很少出现在单词末尾,还有像/ /不出现在单词词首,/j/不出现在单词末尾,因此这些音对应的分布数据不具备典型性。但总体来看,学生在发某个单音时如果出现错误,在词首、词中和词尾三个位置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异。

3.3 性别差异

根据本研究所有辅音错误数据显示,男生平均错音数量为1.98个,女生平均错音数量为1.56个,不具备典型性,可以说男女生在辅音发音错误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4 结果与讨论

1) 从单音错误频率较高的辅音类型来看,摩擦音和边音最多,而这些摩擦音多数(/ /、/俊/z/)是汉语辅音中缺少的,从这些音的错音类型上看也比较分散,错音类型分别为6种、9种和8种,这说明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这些汉语语音中没有的辅音时还存在问题,还没有完全掌握这些音发音的正确方法,尤其是在会话过程中,由于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发音习惯,发音错误的类型也成离散状态。这种现象从通音/r/(错音种类8种)和边音/l/(错音种类7种)错误类型较分散的情况也可以看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习者对英语语音系统的规律性和与英语拼写相结合的辅音发音方法及其规律不甚了解。相对于汉语来说英语音系的辅音系统辅音数量更大,因此有些音是汉语语音体系中没有的,学生极易用相近似的汉语单音替代,这种现象是一种典型的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错音类型与原辅音比较的数据显示,英语中的一些摩擦音容易被相近的汉语摩擦音替代,而浊爆破音则易被其对应的清音替代。前者是由于汉语语音中缺少这些音而产生的替代现象,而后者则是由于对英语辅音中清、浊辅音对立的这种典型现象不了解而造成的。这些现象部分可以归结为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英语学习初期对某些语音本身的系统知识了解不够而引起的替代和得不到及时纠正而逐渐形成的僵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与中学阶段学习英语初期英语教师的语音知识系统及其教学是有很大关系的[14,15]。

2)从辅音错音在词内的分布和男女生错音的分布情况看,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在英语辅音习得方面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一旦一个单音发音出现错误,这种错误将在所有的位置以错误的发音形式出现。这种情况的普遍性说明语音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问题。国内外语教学在几十年前就提倡听说领先,但是作为听说环节最重要的语音知识与能力无论在哪个层面的教学却一直没有得到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作为中高级英语学习者的大学生群体依然在此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这确实是外语教学及其研究领域的一大缺憾。

5 结论及建议

以错误分析理论为指导,基于COLSEC,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常见的辅音发音错误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探究了COLSEC中涵盖的辅音发音错误,即错误频率、错误类型、错误分布及性别差异,分析了常见辅音错误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最易产生语音错误的辅音为边音和摩擦音;(2)错误辅音通常与源辅音属于同种辅音类型;(3)某些辅音的语音错误趋向于出现在词定的位置,但总体来看错音分布没有明显的倾向性;(4)性别差异对英语学习者的辅音发音影响甚微;(5)英语学习者辅音发音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忽视语音规则限制等。上述研究成果对外语学习及教学均有一定借鉴意义。

基于以上结论,在英语语音教学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英语教师语音素质的培养及相关研究。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学习初始阶段的教师)的语音是学生模仿的第一对象,但相关研究显示,由于我国英语教学迅速普及,英语师资的需求加大,但相关的师资培训跟不上,造成基础阶段合格的英语师资缺乏、中学英语教师的语音素质不高的普遍现象。另外,在教师发展的研究中,针对教师语音水平的研究相对缺乏;(2)不同阶段适当强化语音训练。语音作为一种语言最直接、最表面化的表现形式,在语言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应该是语言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年龄段和认知水平相应地进行语音教学。在初级阶段应主要让学生模仿,了解拼读规则,了解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中单音发音的不同特点,以掌握英语发音的特殊规律性。但到中、高级学习阶段,尤其是大学阶段,应该适当增加语音系统知识的介绍,结合语言实践,让学生更多地从知识体系的角度了解英语语音系统与汉语语音系统的差别,达到避免僵化的目的;(3)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语音意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关于学习者语音意识方面的重要性、达到语音教学的要求并切实提高学习者语音水平,国内学者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6]。要提高学习者的语音意识,教师对语音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也至关重要,教师本身语音意识的提高是基础,结合自身语音水平的提高,在语音教学中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语音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语音水平。

参考文献

[1]戴炜栋,菜君梅.国内汉英中介语研究评述[J].外语教学,2006,(1):35-43.

[2]许高渝,王之光.论二十世纪我国的汉英语音对比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50-55.

[3]王立非,孙晓坤.国外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进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25-29.

[4]Ioup G.“Exploring the role of age in the acquisition of a second language phonology”[A]// In J.G.H. Edwards & M.L.Zampini(Eds.), Phon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2008:41-62.

[5]Major R C.Foreign accent:The ontogeny and phylogeny of second language phonology[M].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1:5.

[6]Selinker,L.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New York: Longman Inc,1995:259.

[7]Yavas M.Final stop devoicing in interlanguage[A]//In M. Yavas(Ed.),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phonology,San Diego, CA: Singular,1994:267-282.

[8]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

[9]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陈乾峰,二语韵首塞音和流音辅音群习得的优选论分析,2008:1-7.

[10]马照谦.中国EFL学习者语音感知的功能音系学分析[J].现代外语,2007,30(1):79-88.

[11]王鲁南. L2语音语际迁移的多维解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2):8-12.

[12]程春梅,何安平. 高级英语学习者口语音段错误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1(3):38-42.

[13]杨慧中,卫乃兴.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建设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语音教学法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6(C)-0094-01

20世纪末,我们所看到的20世纪的世界文化,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诸多文化背景上,与20世纪初相比,可以说已出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巨变;但在近现代半殖民文化基础上建立的中国音乐教育在课程设计上,至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末,已充分暴露出它的不足。

一、课程论发展情况

在中国教育中,课程的研究是极其薄弱的。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它根本就没有把课程论作为专门的领域进行研究。因此,所谓的教育改革往往是囿于技法、教法的枝节方面,很少从人的教育及文化的视角来思考课程问题,也很少从课程论理念来指导教学的实施。理论的匮乏和实践活动的非理性的制约使得我国教育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缺少高级的课程专家,致使与国际上课程研究的距离日益拉大。……在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里,竟然只有一套完全相同的课程计划,一套完全相同的教材。

在中国音乐教育中,对课程的认识、研究,还局限在个别科目、学科、学程、内容、计划或大纲、教材、教学论上,远远没有进入到课程论的研究层次,没有上升到对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目标、方法及评价系统综合整体文化意义的思考,而这些问题又是音乐教育体系方向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二、音乐课程与文化的关系

中国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与理论主要是借鉴欧洲体系的。中国传统音乐大多采用十二不平均律(或弹性律制)和五度相生律。尽管朱载发明十二平均律早于欧洲人百余年,但它在传统应用上较少联系。从音乐概念或音乐本体(自组形式)上讲,中国音乐与文学没有完全分离,诗词曲的悠久传统、地区性音乐风格文化自主体系与方言风格紧密相关,这也影响到音乐的认知和体验模式。汉藏语系及汉文化圈语言认知体系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传承、教学、表演有其内在的规定性,与欧洲语言文化认知体系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也反映在其他艺术如绘画、舞蹈、文学、建筑、哲学等方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近年来对冀中、京、津等地的民间乐社进行了调查,乐社数量不下一百,他们保持了传统的传承方式、表创方式、工尺谱的韵谱、练唱,演奏的曲牌大部分与唐宋词曲以及元明清以来的戏曲曲牌、民间小令的曲名相同,但这些教学内容和方法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中已荡然无存。

语音教学法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3-0079-03

一、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语言的教学逐渐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了高校英语教学课堂,改善了教学效果。演绎法、归纳法作为基础的外语课堂教学策略也逐渐倍受推崇,甚至成为一种时尚。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演绎法和归纳法哪一种方法更适合语言教学课堂,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英语语音语调教学

《英语语音》是英语专业必修基础技能课程,开课学期为第一学期,是学生从高中进入专业知识学习的基本和核心课程。该课程在英语专业的系统教学中起着奠基作用,能为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培养和专业知识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石。英语语音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英语语音、语调知识,通过学习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英语音素的发音、正确把握词与词之间的过渡,熟悉并会使用单词的强读式和弱读式、连贯流畅地连接同意群词语、正确把握句子重音、话语节奏规律、语流的规律,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调、基本上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朗读、能表达思想进行交际。通过使用正确语音语调达到得体交际是最终的教学目的。

英语语调在语音教学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教学重点大都放在音素发音练习上,导致部分学生音标发音正确,却在真实语境交流时无法得体表达。语言学家索绪尔曾经指出:语音是传达思想的工具,语义依托语音而存在。仅有准确的音素发音并非话语可懂性的唯一参数,掌握音素的准确发音已经不是语音教学的主要目标,恰当得体的使用语音语调才能进行语言有效交际。因而英语语调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三、演绎法与归纳法的教学特点和模式

在纷繁众多的二语习得教学方法中,演绎法和归纳法较为被推崇。演绎法本质上是一种始于建立基本概念、理念、理论、假设、命题等由表及里的推理活动,其有效性是假设的和未经证实的,这是一个从一般规律到具体案例的心理活动过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普遍应用的方法是归纳法。归纳法的本质就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从具体到抽象的分析推理过程,要从现象的综合归纳中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规律。

两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演绎法的优势是经济省时:将总结出来的语言规律展示说明,学生只须记忆和运用;归纳法则是让学生在读、听、写、说中模仿和重复,自行归纳出语言规则。难点在于学生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通过语言实践才能理解、领悟、归纳出语言规则,相对于演绎法而言要相对费时。专业英语语音教学目的是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理论,又能得体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综合应用演绎法和归纳法会对学生语音语调习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演绎法和归纳法在英语语调课堂教学中的综合运用

(一) 教学内容导入

1.师生互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1-12单元音素、音节、重音、节奏、连读一系列语音基本知识和发音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调学习。如What is syllable?What is stress?How many vowels in English language?教师引导学生就每个概念说出例句例词。

2.问答活动。教师基于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提出导入问题:What is our purpose of language learn?鄄ing?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表达不同观点,引导学生总结: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并引导总结出:语言交流的具体方式是通过词或句表达态度、观点和情感。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提问:Can we express attitudes/opinions/ motions without speaking?Are there any other ways to ex?鄄press attitudes/opinions/motions?问答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拘泥于都持同意观点,引导不同意见表达。

3.多媒体试听。播放音乐和MTV片段,提问学生:Can you feel kind of emotions/feelings from these songs?引导学生阐述从音乐中听到的不同情绪和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概况,得出结论:Songs show us emotions without ex?鄄act words. In other words, melody helps songs express feel?鄄ings.

4.对比分析。延续媒体试听的概况,引导学生思考:How about the melody of language?Does language has melody?在这个环节运用contrastive analysis(对比分析)的方法,以中文语言里的字“去”为例子,让学生分别用中文四声表达“去”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总结:Different tones/pitches indicates different emotions in melody and Chinese language.

5.主题导入。 在多媒体试听和中文语言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结论:Music and Chinese language may use pitch changes/tone changes to deliver various emotions. Are there tone/pitch changes in English?学生通过导入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基于之前累积的理解概括出:话语中声调高低的变化,就是语调。

(二)课文主要内容讲解

1.听辨练习。教师设置两组例句,每组8-10句,每个句子都对应一个典型的句型。分别让学生听,同时提出要求,辨别出音调的区别和音调发生变化的地方。由听辨练习入手,可以使学习者首先接触正确发音,一开始就能自觉地模仿正确音调,有利于进一步模仿练习。辨音的实践,让学生充分思考,进入学习内容。

2.模仿练习。学生模仿跟读例句,集体跟读后给予一定时间自由练习,这个部分的口语练习,可以供学生单独练习,也可以小组练习互相听音、纠音。

3.理论归纳。在听、说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降调、升调的语调变化、语调特征,帮助指引学生完成理论总结:英语的降调表示确定和完整,即说话人认为这句话已经完满。根据例句,总结使用规则:降调主要用在陈述句、特殊疑问句、表示命令的祈使句、感叹句等句子中。升调表示不确定、不完整,也表示我们的话还没有说完,或有待研究,征求别人的意见时也应用升调。

4.口语练习。这个部分有两个阶段:首先练习分别使用降调和升调表达的例句;然后通过对话形式练习。选取包含升调和降调的对话,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通过对话形式的口语练习能使学习者自然、得体地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对话练习应围绕某个特定的语言功能而展开,目的是达到活用语音知识,鼓励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得体交流。避免了枯燥生硬的孤立操练,接触真实、自然的语言,教学融入有意义、带语言情景的语言练习和任务型语言训练环境。

以上步骤设计基于归纳法,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降调和升调,延续课堂的导入部分,可引导学生从较为熟悉的语言实践中辨析、发现规律从而归纳概念。语言教学中使用归纳法是指先让学生接触大量含有某个语言知识的语料信息,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提取、加工,进而从中总结、归纳出其规则和特性。有利于学生发现式学习、自主式学习的培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本单元内容的难点是升降调。降升调在中文鲜有使用,是EFL学生较不熟悉的内容,笔者在课堂多次试验发现,即使学生听到升降调表达的话语,也几乎不能捕捉到正确的话语信息,往往会误会说话人的态度。这说明升降调的讲解应当有别于降调和升调。针对这一教学难点,笔者拟采用以下演绎法设计教学。

1.问答提示。教师提出问题, Can we use both falling intonation and rising intonation in an utterance?If we use both falling and rising intonation in an utterance, what does it mean?

2. 理论讲解。基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解释:升降调就是把降调与升调联合,表示对某件事肯定、有把握,同时附加一些保留、让步或暗含的对比。常用于含有对比的陈述句、含保留意见的陈述句、含警告口吻的祈使句等。

3.听辨练习。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选取使用升降调表达言外之意的生动例句,在听力练习中让学生接触正确语调,为模仿练习打下基础。除了多媒体听音,也可以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教师分别用降调、升调和升降调朗读同样内容的例句,学生根据理论和特征,快速判断何种语调类型,表达了何种态度、情感。

4. 口语交流。口语活动通过班级活动的方式进行。即教师为学生播放电影片段,消去原声让学生分组模仿表演对白,学生互评成绩,选出最能恰当地运用语音语调表达情感的小组。在语言教学中使用演绎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先呈现语言实例和表象规律,然后通过提供给学生大量这一语言规律的语料信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验证这些规律,加深对语言规则和内涵的认识、理解。演绎法由理论到实践,直接明了,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

综合运用演绎法和归纳法,使英语语音课程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沟通渠道畅通,改变了英语语音课程简单操练、枯燥重复的教学现状。对学生而言提高了语言应用的交际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锻炼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五、结论

当教师分析和描述一门语言时,对于生理和认知方面较成熟、学习动机较强、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采用归纳法,引导他们自主思考,从参与的语言实践中发现和总结规律;当面临较复杂的语言知识时,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来说,演绎法应比归纳法更有效,这样才能让归纳法和演绎法在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有效性,达到语言学习的良好效果。因此,归纳法和演绎法的综合运用一方面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理解掌握理论的同时,能自主参与语言实践,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课堂实践,自主思考归纳总结理论规律的良好行为,能培养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一旦学习者对语言知识有了全面的理解,并能够以有意义的话语形式反馈,就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一旦学习者能够培养这样的学习思维,就能够熟悉和理解语言规则,在不同语言、文化、交际场合中也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所以教师应该在明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对学习者本身的了解之下,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结合掌握,从而实现语音语调的教学目标:进行真实有意义的有效语言交际。

[ 参 考 文 献 ]

[1] H.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Foreign Languag Tea?鄄

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 Howard,George S.Basic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鄄

ciences[M].Glenview,Illinois:Scott,Foresman and Com?鄄pany,1985.

[3] Krashen,Stephen D.“Application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鄄

ch to the classroom.” Ed.Long,Michael Hand Jack C. Richards. Methodology in TESOL:Book of Reading[M].New York:Newbury House,1987.

[4] Lightbown,P.M. & Spada,N.How Languages areLearned[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5] 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 Heinle & Heinle/Thomson Learning Asia, 2003.

[6] 纪玉华.英语发音与朗读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7] 罗立胜,张莱湘.英语语音教学的回顾及对目前英语语音教学的几点建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语音教学法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25-02

一、引言

对比是研究和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做共时、静态的观察和分析,属于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linguistics)。对比的方面可以包括语言中的各个层次: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等等,通过发现其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并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篇章语言学、语言哲学、思维与文化等各学科理论去归纳和总结规律。英汉对比研究不仅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对语言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能够有助于英语教学和现在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教学。本文选取了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作,通过对其研究把英汉对比研究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二、第一阶段

我国的英汉对比研究起源于1898年,当年出版了《马氏文通》(马建忠)和《英文汉估》(严复)。之后又出版了一系列的主要研究语法的著作,包括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和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因此,1898―1949年可称为英汉对比研究的第一时期(刘重德,1990)。这一时期对英汉对比研究有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指导意义。吕叔湘先生指出英汉对比研究最需要注意的是“此有彼无或者此无彼有”的这种相同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情况。

三、第二阶段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汉对比研究不如俄汉对比研究活跃,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但还是“取得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许高渝,2003)。

1.语音。在英汉语音对比研究方面有初大告的论文《英语语音的特点及学习的方法》、方淑珍的论文《英语和广州话语音比较分析》和吴千之的论文《英语语调的研究和教学》。初大告(1956)着重分析了英汉双元音的不同,指出英语元音有长短之分,而汉语元音的长短区分没有作用。文章分析了中国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并提出了学习英语语音的难易顺序表。方淑珍(1957)认为英汉语音对比研究的意义在于把本族语言发音习惯带来的消极因素变为学习外语的积极因素。她对发音方法和具体音素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在学习语音中会碰到的困难。吴千之(1963)提出了建立“比较语调学”的命题。他认为英汉语在语调上有本质的差别,因此如果在英汉语调对比研究上有重大的突破则对英语教学将大有裨益。

2.语法。这一时期的英汉语法对比研究主要体现在陆殿扬的两本著作《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和《汉英词序的比较研究》上。陆殿扬对英汉语单词和词组作定语、状语、宾语时的词序进行了对比研究,对英汉的异同进行了考察,总结出正常词序、局部颠倒词序和全部颠倒词序,是这一时期具有较高水准的研究成果。

3.词汇。英汉词汇对比研究主要有唐逸的《英语构词法》、张培基的《习语汉译英研究》和《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唐逸(1959)在对转化法、合成法、前缀、后缀、词根等英语构词法的讨论中,引入了英汉对比的内容,指出了英汉之间的异同。例如,在一词兼用上,英汉颇为相似。张培基对英汉语中的习语、拟声词和颜色词做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并指出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是与不同的生活风俗、习惯和经验息息相关的,因此,英汉语中有关“心脏”、“狗”“黄色”等的习语与用词均反映了不同的民族传统。

四、第三阶段

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汉对比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持续至今,产出了丰富的成果。

1.语音。桂灿昆(1978)的《汉英两个语音系统的主要特点比较》对英语语音教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从语音语调等多方面讨论了英汉语的区别和特点。潘永(1999)的《英汉元音变化的比较》通过历时研究,发现英汉语的共同规律,解释了一些共时研究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

2.语法。这一时期的英汉语法对比研究有赵世开(1981)的《英汉指示代词的对比研究》、沈家煊(1984)的《英汉介词对比》和王菊泉、宗福常(1988)的《英汉被动意义名词性短语的对比研究》等。这类研究对于英语教学和英汉互译均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到了21世纪,英汉语法对比研究较倾向于对句子结构的研究,同时研究角度也渐渐从英语教学转向了对外汉语教学,学者们通过英汉对比的方法也重新审视了汉语这一母语的语法特征。例如,潘文国(2003)在《从“了”的英译看汉语的时体问题》的论文中质疑了“了”字是汉语时体标记的这一观点。在英汉对比研究与其他学科想结合方面,也渐渐从结构主义理论和转换生成理论转向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例如,魏在江(2008)的《基于功能的英汉情态隐喻对比研究》从情态的实现手段、及物性系统的转换、情态与意态等几个方面就英汉语中的情态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指出从功能上讲,英汉语都有情态的隐喻用法,而从形式上讲,英语采用形合而汉语采用意合的手段。

3.词汇。在英汉词汇和语意对比研究方面,刘宓庆(1980)的《试论英汉词义的差异》和杨自俭(1986)的《试谈英汉多义词的比较》不仅研究了英汉词义的差异,而且讨论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作用和对英语教学的借鉴意义。自上世纪末,英汉词汇对比开始与社会学、认知心理学、思维与文化等学科相互结合。邵志洪、郑国锋(1999)的《近20年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就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英汉对比研究的范畴又被扩大了,研究成果也更加丰富了。

五、反思与展望

纵观英汉对比研究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其对英语教学、翻译理论、词典编纂和现代汉语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尚有不足。①实用性大于理论性,对教学的实用价值研究较多,而对英汉对比理论本身研究较少。②微观多于宏观,对英汉单词、语法等细节研究多于对英汉语言的发展、演化等的研究。③个性研究重于共性研究,对英汉个别差异的研究多于对英汉共性差异的研究。④定性研究超过定量研究,即建立语料库的研究较少。⑤描述有余,而解释不足,对英汉差异的对比较多只是停留在找出差异,描述差异的阶段,而没有十分系统的理论体系去解释和支撑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表象。可以说如何把运用的理论工具与实际的英汉语料更好地结合起来,是英汉对比研究碰到的共同问题。

随着英汉对比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人类在各个方面对世界认识的加深,今后英汉对比研究将更多地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包括心理语言学和哲学等。英汉语义与句法层面、英汉句法构造的功能原则方面、英汉语言演化的认知机制,将很可能是英汉对比研究今后发展的主要领域。

参考文献:

[1]刘重德.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序;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2]许高渝.不可忘却的一段历史――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汉对比研究成果回顾[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3]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综述和构想[J].外国语,1990,(3).

[4]邵志洪.英汉微观对比研究30年(1977-2007)综述[J].外国语文,2010,(5).

语音教学法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 H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07(2017)03-0068-06

一、绪论

在语言基础教育阶段,语音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声音,是语言交际工具的声音形式。[1](1)

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外语与他人交流,用流利准确的外语沟通交流是大部分学习者的目的。沟通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话,标准的发音和流利的口语是评价外语水平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发音可以增强学习者的信心,也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

语音教学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大部分韩国语语音教学是在视听说课中进行的,而过了基础教学阶段,即使学习者①存在一些发音错误,教师也很难在课堂上一一进行纠正。中韩两国语言属于不同语系,语音系统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已经形成语言思维的大学生来讲,重新学习另外一种语言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韩国语的学习是从元音开始的,本文要讨论的“?”和“?”是韩国语的基本元音,通常会在第一堂课进行。在韩国语教学中,中国学习者的主要难点是辅音学习,但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真正”的难点是元音“?”和“?”、“?”和“?”、“?”和“?”的发音问题,因为这些元音虽然不同,但其界限没有像辅音那样清楚,所以中国人难以区别清楚。而且,其后两组音即使是韩国人也容易混淆,所以本文对此暂不做讨论。“?”和“?”音,学生听起来似乎是一样的,没有明显的区别,听不出差异,因而发不出其正确的音。本文拟对这一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法建议。

(一)先行研究

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朝鲜语专业②迎来了它的黄金发展期。[2](3) 随着韩国语热的到来,我国和韩国开始注重韩国语教育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韩国针对中国学习者的发音教育研究成果少之又少,2000年以后呈现上升趋势。研究韩国语发音教学内容的成果主要通过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提出中国学习者学习起来吃力的发音教学内容,阐述语音特点。

有关韩国语语音教学的研究成果不少,如延边大学李得春先生在《对中国人的韩国语教育 》(1991)一文中指出,中国学习者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出现不少问题,如元音的区别问题和辅音的发音方法问题。

李得春的《朝鲜语和汉语的音位对比》(1994)、郑明淑的《为韩国语学习者的战略发音教育:中国人学习者为中心》(2008)等论文全面探讨了韩国语和汉语语音。姜宝有的《中国大学的韩国语教育和教学法》(2002)、李周行的《韩国语发音教育方法――以中国学习者为对象》等论文探索了如何正确教育初级韩国语学习者的发音,并提出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分析直接教学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法”。李周行指出让学生了解韩中语音差异时,以中国学习者发错的语音事例进行说明,对于这一点本文持保留态度。赵香淑的论文《为外国人的韩国语发音教育研究》(2013)对辅音、元音和语音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

金恩京的论文《中国人的韩国语元音习得研究》(2012)对比了韩国语和汉语元音的语音特征,分析中国学习者和韩国人的元音发音,指出了中国学习者的发音错误的原因。赵文宇的论文《中国学习者的韩国语单元音发音研究》(2006), 通过对母语为韩国语的人群和中国学习者做元音发音实验,分析有哪些差异,找出中国学习者发音错误的原因。

中韩两国研究韩国语语音发音的成果都不少,其中研究元音发音的成果也比较多,大都对比韩国语和汉语音位系统,指出韩国语语音发音错误的原因,意识到了纠正这些错误的必要性,也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但是真正提出有效教学策略的成果不多。

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学习者的韩国语元音“?”和“?”发音错误,根据作者的实践教学活动提出几点教学策略,希望可以提高元音发音教学效率。

(二)韩国语发音教学

词典对发音的定义是指人通过控制咽喉部的气流强弱、声带振动所发出的声音。语音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基础的部分。语言中的任何词和语法形式都是依靠语音这种物质材料而存在的。

第一次提出韩国语发音教学的是卢大奎,他在《语言教学法的问题――听说教学法为中心》(1986)一文中提出,发音教学的目的是“使那些想学习韩国语的外国人准确、自然、自由地讲出标准韩国语的单词和句子,使其掌握并提高此能力”,[3](1~2)并将韩国语发音教学解释为“发出韩国语的教育活动”。金炯福(Kim Hyoung Bok)在《韩国语发音教育研究》(2006)中指出外语教学中的发音教学是“把各个语言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按照目标语的语音体系和语音规则教授或学习的活动”,[4](26)他认为发音规则教育是发音教育的本质。范柳《为汉语圈学习者的韩国语发音教育研究》提出发音教育是“教学习者说的活动”,[5](25)对于学习者的语音错误,需要持续指导纠正错误,指出正确发音和错误发音的区别,本文比较倾向此观点。使学习者正确发音才是发音教育的目的,最理想的目标结果是学习者拥有和韩国人一样准确流利的发音。

韩国语的发音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元音和辅音; 第二,音节的发音;第三,音节结合的发音;第四,音长、音高、音强。元音是发音的第一部分,在韩国语里它可以单独成为一个音节,可以说是韩国语音节的中心。

二、分析“?”和“?”的发音错误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同时也跟其他声音一样具有物理属性,所以研究语音还得从生理学和物理学的分析方法入手。

发音首先是生理现象,气流从肺部呼出,经过声带振动,咽腔、口腔和鼻腔的共鸣以及其他发音器官的完美协调完成。传统的语音学主要研究第一阶段的生理现象,叫生理语音学。[6](76)

拉多(Lado 1957)在《跨文化语言学:语言教师的应用语言W》中提出了“对比分析”的核心思想,即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音位、语法、书写和文化等不同层面上系统地、逐一的对比。[7](12)

作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元音时,中国学习者经常容易混淆“?”和“?” ,两个元音圆唇性强,导致很多中国学习者难以区分,本文就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其原因。

2016年6月到7月,作者对大连、南京、上海、长沙等高校的韩国语专业或者是国际教育汉韩方向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和“?”的难度及学习方法。

本次调查共有165人参与,其中无效问卷1份,韩国语专业的学生156人,占95.12%。

针对“学习韩国语元音时,有过听不出元音之间区别的情况?”调查如下: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164名被调查者中有152名存在过听不出元音之间区别的情况,占总数的92.68%。

针对“您觉得元音“?”和“?”听不出区别吗?”调查如下: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被调查者中听不出“?”和“?”的比例都超过50%,在164名调查对象中共有83名听不出区别,占总数的50.6%。

根据问卷调查可得出,学生在学习韩国语时普遍听不出元音区别,其中有一半学生分辨不出“?”和“?”,所以如何提高这两个元音的学习效率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一)韩国语和汉语元音舌位对比

从发音学的角度来看,元音的分类和描写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和口形的圆与不圆。

学习外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用母语的音位替代外语音位的现象,中国学习者在学习韩国语时也会出现用汉语的音位替代韩国语音位的现象。中国学生通常用“e”替代“?”,用“o”替代“?”。

对比韩国语“?[eo]”与“?[o]”和用国际音标标示的汉语“e”和“o”元音舌位图(见上图)可知:从高中低元音来看,“?”和“?”都属于中元音;从前后舌位来看,“?”属于中舌音,“?”属于后舌音。①两个元音的舌位图相近,对外国人来说不容易准确地发出这两个音。虽然“?”属于圆唇音,“?”属于非圆唇音,但是“?”的圆唇性较强[9](109),发音时单从口形来看,两者差别很小,这也是很多中国学习者从口形很难区别两者的原因。

从国际音标汉语元音图①来看,“e”和“o”都属于半高元音,而韩国语元音“?”和“?”属于中元音,两者比较接近。“e”属于舌前元音,“?”属于舌中元音,从前后舌位看两者较接近,而“o”和“?”都属于舌后元音,两者前后舌位一样 。

奥苏伯尔(Ausubel)等认为,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学习任何新的知识技能都要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他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9](6)上个世纪50年代兴起的对比分析学说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的确会产生巨大影响,母语和外语之间的相似之处会产生正迁移,有助于促进外语学习,两语之间的相异会产生负迁移或干扰,给外语学习带来困扰,进而易于导致错误的产生。[10](1)这样看来,中国学习者在掌握汉语元音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韩国语元音,会受到汉语元音的影响,这个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带来负面干扰。

学习者用“e”替代“?”, 而“?”只有发音相近的“o”,导致两个音听起来一样,难以分辨。汉语元音里没有“?”这个音,刚开始学生发不出来也不难理解。最典型的例子,中国学生刚开始发“??”时的“?”就很容易发成汉语元音“o”。“o”与“?”的音值不对等,介于“?”和“?”之间,很多中国学习者刚开始学元音时,用“o”替代“?”, “o”听起来接近“?”也不难理解。在本次调查中,对于“您觉得分辨不出?和?的原因?”,也有学生提出“?”和“?”都有“o”的音。

从韩国语元音舌位图可以了解到“?”和“?”的发音方法,从舌部的高低和前后可以看出两者的发音区别。不管是看“?”和“?”,还是看“e”和“o”的舌位图以及对比韩国语和汉语元音,虽然有些差异,区别起来还是比较模糊。元音舌位图可以从视觉层面展现发元音时的发音器官位置,但是从这一视觉图来看区别并不清晰准确。从舌位图或从生理语音学角度考察“?”和“?”的区别以及与它们对应的汉语元音“e”和“o”的区别,属于传统语言学研究方法,下面从物理音响学角度考察元音“?”和“?”。

(二)韩国语和汉语元音共振峰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