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新技术推广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5:19

新技术推广论文

新技术推广论文篇(1)

0前言

农机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机化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环境、对象、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各种农业机械购置者和使用者已经由集体为主,逐步变为以农户(特别是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为主;二是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也由集体统一组织逐步变为市场化,并由一般性的宣传示范转向全程服务;三是农机化从以追求数量为主,转向注重质量、提高效益上来;四是农业生产逐步转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在实现这些重大转变的过程中。迫切要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要有更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现行的农机技术推广体制是在省、地推广总站的基础上,实行以县农机推广站为中心,以乡、镇农机站为纽带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体系。这种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政府主导下的单一推广组织体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竞争的氛围淡化了行政推广方式的垄断权威,某些传统的推广措施的效用在逐步退化,这种政府主导下的单一化推广组织体系已不能实现上述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重大转变,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对农机新技术的需要,不适应农机科技新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向广大农民和农机户传播的需要。不适应广大农民对通过普及使用新机具、新技术达到致富目的的迫切需求。因此,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必须进行创新和完善。

1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社会建制

1.1.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

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主要包括:调整市、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的设置,以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调整和创新县、乡(镇)农机站机构设置,可组建区域性的中心农机站,或按优势产业带设置的跨区服务专业农机站,亦可按特色产业综合设置。

1.2培育和发展多元化不同所有制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

培育和发展主要包括国家农机科研部门的技术推广组织、高等农业工程院校的科技推广组织、社会团体性质的农机推广组织、专业合作经济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农机企业的科技推广组织、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民间的农机协会组织等,“官办”与“民办”的组织共同发展。

1.3对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实行政府统一管理体制

政府应加强对不同所有制、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的引导,鼓励发展,并制定统一的推广政策和法规,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应使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在竞争中得到优化配置。

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模式

2.1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笔者根据自身参与校企合作进行农机具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与推广的实践,并对目前农机推广工作的市场运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探讨了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应是“官办”(国家企事业单位)与“民办”(民营企业及民间组织)相结合,以官办为主的双轨多元化的组织体系。

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双轨多元化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具有双向性、适应性、协调性、社会性的特点,其推广工作既代表政府的意愿又能满足农民对农机技术的需求,使推广工作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生机。因此,目前在强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地位、作用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突破政府主导的单一推广组织机构的格局。在健全国家推广组织机构的同时,大力调动农机科研机构、农业工程院校、社会经济组织、农机企业、中介组织、农机协会、农机户及各种传媒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来,实现推广组织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加速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2.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组织体系

根据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与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推广非常重要。对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同的推广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推广形式与组织体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其组织体系有以下几种。

1)政府支撑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政府推广机构,推广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适宜于公益性强、社会效益显著、机具投资大的农机推广项目。推广组织体系的主要形式有“政府推广机构+示范基地+农机户”及“政府推广机构+农机大户”等形式。这种模式主要由政府提供政策、法律及推广资金,推广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在对机具进行试验的基础上),示范基地和农机大户进行示范作业。

2)农机企业带动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农机生产企业。资金筹措主要以企业投入为主,适宜于经济效益明显、技术简单直观、投资少、农民易接受的农机推广项目。推广组织体系的主要形式有“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大户”、“研发单位+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大户”、“农机生产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农机户”等多种形式。这种模式由中介服务组织沟通生产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产销信息,研发单位或企业自主研发提供科技成果和技术支持,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并提供推广所需的资金和设备。且进行具体推广工作的市场运作和售后服务,研发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农机大户开展示范作业。这种模式,企业在推广过程中形成了(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服务一体化的经营体制。

3)民间协会组织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由政府扶持、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它是一种在自愿、自由、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联合。这种民间推广组织主要有农机协会、研究会、合作社等形式。资金来源是由会员提供的会费,协会组织会员开展农机作业、技术推广、经营等活动,协会在向会员提供服务的同时,又保证会员家庭(农户)独立经营的基础不受影响。这种民间推广组织能及时了解和反馈市场信息,减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缓解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能弥补当前因国家专业部门人才不足和其他服务跟不上而不能满足农机户经营多种农机需求的缺陷:能在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中发挥枢纽作用。这种推广组织形式很受农民和农机户的欢迎。

3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保障条件

3.1建立和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已正式颁布实施《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科技进步法》,这为农机推广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但现有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对执法情况的监督力度普遍欠缺。因此,面向新世纪,适应新形势,借鉴发达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政策法规体系,以指导和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和政策、法律保障。

3.2建立和健全多渠道农机技术推广投资体系

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中的保护和扶持政策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积极出台当地的农机化发展政策,强化对农机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逐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经费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以保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广泛吸引企业、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等社会资金投人农机技术推广。从根本上转变农机科技投人和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鼓励推广部门与农机科研、教育、生产部门相结合,共同开展推广工作;鼓励推广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农机科技开发,兴办实体,特别是县乡农机站可兴办或领办农机股份作业公司和租赁服务公司,以有偿服务来弥补经费不足,拓宽农机技术推广资金来源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输血”和自我“造血”与外界“补血”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系,改善农机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促进各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

3.3建立和完善农机科技创新基础和机制

农机科技开发和创新是技术推广的前期工程。农机科研院所、教学单位、农机龙头企业是农机科技成果产出的源头。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科技优势进一步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科技人才创新工程;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产权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持久、有效的动力,促进农机高新科技成果的产出,为农机产品换代和技术推广提供技术贮备和技术支撑。

3.4建立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

新技术推广论文篇(2)

针对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困境,部分基层推广单位将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经营性技术推广相分离,将无偿农业技术推广与有偿农业技术推广相结合,并通过试行技术承包、技术推广与经营服务结合的形式,来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改革。部分农产品主产区开展了以高等院校、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各种专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以市场为根本导向,以完善服务自制建设、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2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近些年,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不断实践与经验总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技特派员制度。该制度以农民的实际科技需求为重要依据,由政府或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挑选出工作认真、吃苦耐劳、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才到农村担任科技特派员,在科技和企业及农民间建立一个直接联系的平台,以在满足农民科技需求的同时有效调动农业科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1.3探索新型推广组织形式

促进农业科技与农民和企业的直接对接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各地便相继开始涌现出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推动了农业科技园的形成,而农业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此同时,还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并逐渐塑造出了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对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发展趋势

对我国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既是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我国是一个气候多变、地域辽阔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类型多样,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这便决定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必然要朝着多层次、多类型、多种体制共存的复合型农业推广体系发展,这也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国应将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视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重点,对农业技术推广体制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状况调整、完善推广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建立起高效、快捷、灵活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教育间的联合,并促进不同地区,不同专业间的合作,以将推广成效进行不断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能让广大农民采纳并接受新农业科技的工作方法,将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与组织化程度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进行结合。例如,利用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来组织农民切身参与到推广的过程中;又如利用项目带动推广模式,以促进区域发展和农业开发为根本目标,将水利、农技、信贷等部门整合在一起,为农民提供系列化的推广服务等。

新技术推广论文篇(3)

2我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中应该遵从的原则

2.1对农民以及市场的需求重视的原则

在对新型农业科技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应该与农民以及市场的需求相适应。只有与市场相适应,农民才会更愿意接受新型的农业科技。在市场中对农民进行引导,将农业进行产业化的转型。当代的农民都是有自主经营权的。对新型农业技术进行推广的过程,已经不能够用传统强制行政命令的方式了,而是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的考虑农民的需要,推出农民所需要的技术,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这样才能真正的将新型农业技术在农村进行推广。

2.2将政府作为主要的推广力量

在政府保留一支精良的推广队伍,是保证新型农业技术可以有效推广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我国的经济进行转型期间,在民间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的体系数不胜数,需要政府及时的站出来对市场进行规范,保证农民的利益。当前很多的农民不愿意投资一些经济效益比较低的农作物,不能够理解中国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路线。对于这种现象只能通过政府出面进行调控,才可以保证新型农业技术可以有效的推广。

2.3加强服务的观念原则

新技术推广论文篇(4)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发展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更关系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发展农业要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其中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我们除了研究出各种创新型产品外,还要将其充分运用到生活生产的实际中,以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

1新时期下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方法

农业科技推广的范围要有针对性,推广的方式方法要具有广泛性,要能够适用到我国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针对农民的特点,联系新时期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我国应采用方便且易推广、易学习的方法来促进农业科技普及。建立优秀示范户、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的推广法。在一定农业区域中,以行政村为单位,良种良法直接落实到田地,技术措施要领直接落实到个人,科技人员直接进村入户进行指导,设立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做好榜样,带领周围农民进行科技学习,争取做到周围辐射户对农业新科技都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达到能够了解基础知识并进行运用的目的。印发资料、广告宣传手册推广普及法。将所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的技术方法、操作要点、技术原理等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印成简便易读的技术资料,发放到农户手中。农户们互相学习,互相探讨,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户较易掌握,并可对照操作应用,而文化基相对较弱的农户在科技人员和周围其他人的帮助下也能掌握,达到一定的农业科技普及传播作用。实践证明,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活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非常受农户欢迎。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班、科技讲座推广法。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班、培训讲座,通过培训使技术人员、培训人员明确重点,掌握所推技术的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对科技示范户、新型农民,要使其掌握主推技术的技术要点。通过面对面的传授,有利于将技术及时有效地传达,科技人员或者农户有问题也可以在现场得到有效解决。政府出台政策、实施技术和实物配套捆绑相结合的推广普及法。实行技物结合,利用农资实物、配方新肥料等,推广应用农业新科技和农作物优良品种。实践证明,技物结合连锁服务推广普及法,可以让农户等看科技的效果,在第一时间开展新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减少群众的盲目种植,形成农业产业。

2新时期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方法配套应用

在了解推广方法之后,我们最终是要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能够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广泛推广、充分运用,以达到发展农业的良好效果。

2.1按照“专家团、技术员、学习户”的思路建设服务体系

政府或企业提供科技专家开展培训班或讲座,讲述理论知识,技术员亲自到田、地中指导农户学习理论知识并实践。公司为农技人员提供工作津贴与补贴,通过企业、农业技术人员双向选择的方法,提高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设立优秀学习户、先进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生活补助,提高农户学习的积极性。

2.2转变培养模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现代农业需要实践能力强,理论基础好的农业科技复合型人才,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投身到农业、农村锻炼实践中,与农户进行交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碰撞,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也有利于农户对理论知识的了解。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也让农户学到更多新的科学技术,使学生走出象牙塔,进行社会化培养,带来的是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农户文化基础的提高。

3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充分运用各种条件资源,提高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能力。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由科技大国转变为科技强国。第一产业农业的科技应用,有利于我国经济提高,经济方式的转变。在未来,我国不仅仅要进行科技发明,更要致力于将他们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以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于忠云.新时期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方法的实践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2(05).

新技术推广论文篇(5)

随着我国农业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使得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很难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本文通过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与当前农业产品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和创新措施。

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接受能力较差

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来说,在推广技术的过程中都是直接向农民进行推广,但由于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对技术人员所提出的科学技术不感兴趣。农民每年的收入来源都是靠农业,而农民对新科学技术给农业所带来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所以,在面向农民推广新技术时,他们的接受速度普遍较慢,一般情况下,都要自己亲眼所见才能接受这种新的科学技术。

1.2 推广机制不灵活

由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直接由该地区的政府进行统一管理,当地政府部门对于推广工作不够重视,甚至有些地方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还被政府部门安排做其它工作。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政府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另外,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没有建立相关的激励制度,造成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1],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渐渐失去了兴趣。

1.3 推广能力较弱

在面向农民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部分推广人员严重缺乏推广工作的积极性,不愿意深入农村进行推广,其对农民的服务意识较差。同时,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多流于形式。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只懂得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这样就很难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2]。还有部门地区的农业推广部门推广设备较差,严重缺乏推广资金,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推广技术的不断发展。

2 当前农业推广体系改革和创新措施

2.1 不断完善推广队伍,优化推广设施和条件

首先,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通过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推广队伍,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服务,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其次,加强和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员间的合作,让科研人员深入农村,不仅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真正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最后,国家应该大力支持,给予更多的资金购买现代信息技术研究设施,完善推广工作环境以及各方面的条件,提高推广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同时,扶持建立相关的培训技术学校、图书馆等,给予农民更多学习科学技术的渠道。

2.2 加强推广力量和渠道,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制

(1)及时合并和精简农业推广机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统一管理技术人员,分出一部分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并长期驻扎在农村,更好地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帮助[3]。(2)建立健全相关的组织体系,优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根据该地区的农产品特点,重新规划改造或合并以前的农机、农技等,建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推动农业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对于所分流的一部分技术人员:一方面不断扩充推广技术队伍,另一方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最终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

2.3 不断地改革机制,创新用人制度,强化市场开发与运作

想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更好,首先,需要改革相关人事方面的制度,对推广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分别以编制的形式进行管理。而推广部门的管理人员,可以直接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让文化素质、技术水平高和懂得科学管理的人胜任这样的工作岗位。其次,建立相关的工作量考核制度。通过实行“1+1”的考核制度,促进推广技术人员树立良好的推广意识,走技术人员与农民群众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快速地将新技术渗透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后,因自然环境或其它因素造成的风险问题,不应全部都由农民承担。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就要提高农业推广技术体系的力度,激励农民把新型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从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以及农业新技术的快速推广。

参考文献

新技术推广论文篇(6)

(一)农技推广体系情况。

1.农技推广机构。黑龙江省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包括种植、农机、水产)总计2079个,其中:省级6个、市(地)级33个、县(市、区)级261个、乡(镇)级1779个。目前,全省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种植业)基本完成了改革任务,实行县管或县乡共管的管理体制。

2.村级服务站、农民技术员、农技示范户。全省80%县(市、区)建立了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每个服务站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派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指导。同时,建立农民技术员制度,延伸服务链条。围绕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蔬菜等主导产业,培育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民,作为村级农民技术员,参与服务站工作。对村级技术员进行重点培训,使村级农民技术员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成员,成为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全省每年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农民科技示范10万人左右,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应用先进实用技术。

(二)人员构成情况。

1.人员数量。全省农技推广机构现有人数7778人,其中:种植业5694人、水产733人、农机1351人。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2.专业情况。全省推广机构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437人(种植业495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1578人(种植业1225人),占21.2%;中级技术职称3327人(种植业2232人),占44.7%;初级技术职称1889人(种植业1149人),占25.4%;初级以下技术职称643人,占8.7%。

3.学历情况。全省推广机构现有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2519人,占32.4%;大专学历3590人,占46.2%;中专学历1383人,占17.8%;中专以下学历286人,占3.6%。

(三)经费来源。全省各级农技人员工资全部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每年财政预算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2009年开始,国家财政部、农业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目前覆盖全省87个县(市、区),每年项目资金总计1.4亿元,基本解决了农技人员工作经费不足问题。2011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实施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为乡镇农技站建设业务用房,配备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三年间,对96个县市区的881个乡镇投资1.5亿元。

(四)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成绩。通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推广体制得到逐步理顺,机构设置趋于合理,推广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活力不断增强,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极大地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主要包括:明确了公益性职能,把过去经营性职能全部分离出去;重新设置了机构,保证了体系的完整性;理顺了管理体制,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核定了人员编制,保证了农技人员的专业性;建立了各项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创新了推广模式,推行了“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协会+科技明白人”、农民田间学校生产全过程培训、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带动等服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同时,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了公共服务能力。

二、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推广主要模式

(一)推广机构常规模式。一是一乡一站。目前,全省75个县(市、区)独立设置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种植业),其中由县农业管理部门垂直管理的乡镇站占24%,县乡共管的占76%。二是区域设站。根据行政区划和农产品区域分布,跨乡镇组建区域服务站,重点研究推广某类作物生产先进实用技术。区域中心站人、财、物权隶属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管理,服务区域的乡镇协管。三是政府购买科技服务。2012年,全省在87个种植业县、50个畜牧县、25个渔业县和10个农机县组织实施了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项目资金1.4亿元,项目建立试验示范基地369个(种植业261个、渔业76个、农机32个),遴选主导品种287个,主推技术265项,推广五大粮食作物10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1.58亿亩。

(二)科技特派员。东北农业大学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开展了“春雨行动”、“夏管行动”、“秋收行动”及“冬训行动”,积极组织专家走出校园,深入到乡镇、村屯、企业、场区,通过举办各类科技大集、农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科技节、科普之冬等活动,采取现场培训、技术指导、发放科普及致富书籍等形式,为农民送去科技知识,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目前,学校建立了以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研究生直接参与的科技服务小分队,活跃在农村生产一线,是一支流动的科技专家服务队伍。

(三)院(校)县共建。一是搭建扶贫开发平台,提供组织机制保障。通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办农业专家大院、实施农业致富项目、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等扶贫措施,逐渐摸索出一个全新的农业扶贫开发模式,使农业标准化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民收入、农民科技素质显著提高。二是实施“四项规定动作”,打开科技扶贫开发突破口。通过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兴办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谋划农业科技致富项目、实施农民培训工程等“四项动作”,推进科技扶贫开发工作。逐步探索出了以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为依托、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以科技入户项目为途径、以农业信息传播和科技培训为手段,集“咨询服务、集中展示、生产示范、项目带动、技术推广、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模式。

与此同时,开展院(校)市联建。东北农业大学先后与哈尔滨、大庆、伊春、佳木斯、齐齐哈尔、牡丹江、双鸭山、黑河等市开展合作共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农科教”、“产学研&r dquo;、“特派员”相结合的科技推广新模式。

(四)院(校)村共建。近年来,农业科学院为了扩大合作共建的广度和深度,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院村共建,将科技扶贫目标定位在基层经济实体,以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为宗旨,以项目制包干管理为扶持手段,提倡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多样化,树立科技致富典型,以点带面,助推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五)专家大院。各科研院所与农业院校均设有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专家大院一般都设在县农技推广中心。每个专家大院配备了必要的设施,有独立的专家值班室、咨询培训场所,有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演示系统,开通了农技“110”热线电话。省农科院专家和县里的农技人员混合编队,常年驻院服务,轮流值班,全天候直接服务农民。

三、目前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数量较少,服务半径过大。全省现有从事种植业技术推广的专业农技人员5000人,要服务全省966万农村劳动力,即1名农技人员要指导服务近2000个农民。加之黑龙江省地域辽阔,耕地面积大,每名农技人员要服务4万亩耕地。另外,由于我国目前土地经营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很难保证技术人员到位率和技术到位率。

(二)专业人员少,指导能力差。农村税费改革后,全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下放到乡镇管理,致使人员知识结构发生了彻底改变。大量非农专业人员进入推广队伍。一些农技人员不如农民懂技术,更谈不上指导农民。一些农技人员知识老化,对先进农业知识和技术掌握不全、不准。虽然近几年开展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但整体素质提升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农民文化程度低,吸纳科技能力差。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以老年、妇女居多,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务农农民中,小学文化程度占39%,初中文化程度占54.5%,高中文化程度仅占3.4%。农村新生代劳动力绝大部分在结束学业后进城务工,务农农民难以操作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资金投入不足,条件建设滞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较差,多数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只能借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用乡镇政府房屋;缺少下乡交通工具,影响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培训条件和手段落后,影响培训效果。近年来,虽然国家投入了一些改善推广机构条件的建设资金,但资金量较小,省市县乡级推广机构条件得不到很大改善。同时,推广工作经费也存在不足。

(五)人员待遇不高,工作动力不足。长期工作于乡镇基层的农技人员工资收入低,有着30多年工龄的老农技人员每月只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非示范县由于没有项目经费,乡镇农技人员下乡拿不到绩效工资和各种补贴。基层农技人员由于长年从事技术推广工作,没有论文和成果奖励,晋升技术职称较难,20年到30年工龄还是中级技术职称以下的数量居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对创新农业科技推广的具体建议

(一)推进体系改革。国家和省下派督导组开展检查督导,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贯彻落实新农技推广法。对还没有改革的县(市、区),要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步伐;对已改革的县(市、区),要不断深化改革,真正打造一支“农业用得上、农民信得过、农村离不开”的农技推广队伍。

(二)增加人员编制。目前,全省从事种植业技术推广的专业农技人员仅有5000人,每个乡镇一般为2-3人,难以有效开展各项服务。政府应适当增加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编制,以满足农业生产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

(三)加大推广资金投入。在原有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可从新增财力中提取1%,设立农民科技培训、高新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并力争逐年增加,把农业科技服务当作公共事业来办,把增加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的优先位置,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民,解决未来“谁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各级财政应加大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要将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内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按规定幅度逐年增长,将农技人员经费、基本运转经费等各项支出依法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给予保证。

新技术推广论文篇(7)

[作者简介] 黄柳林,广西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530022;李小燕,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副研究员,广西 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 F2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4-0020-0004一、关于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

TRIZ理论诞生于1946年,是俄文“Теория решения изобрет

ательных задач”,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缩写,英译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缩写为TIP或者TIPS,其核心理论是建立了基于消除矛盾的逻辑方法。运用通用工程参数来表述矛盾,使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并解决矛盾,推动产品的不断进化,从一个状态进化到一个新的状态,向着理想化创新产品设计的方向推进[1]。

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作为一种为各类技术与非技术问题提供创新性解决思路的强大理论工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创造出成千上万项重大发明,为众多知名企业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8年4月,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重点面向企业、科研机构、教育系统三个群体,大力推进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的发展,从源头上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二、推广应用技术创新方法的重要意义

创新方法工作的开展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前提。开展创新方法应用示范,将为社会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大力推进广西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类媒体,加强对创新方法的宣传与普及,弘扬科学与创新精神,提高产学研各界特别是企业对TRIZ创新理论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企业认识TRIZ理论的重要性,了解其重要作用,提高他们应用TRIZ理论的积极性,为开展创新方法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国内外企业创新实践经验表明,学习和使用先进的创新理论方法与工具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与效益的普遍提升。把技术创新方法与广西实际需求融合,通过开展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工作、编制技术创新方法培训教材、创新方法试点示范等,推动企业形成自觉关注创新、主动践行创新,从而有效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三)有利于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长期以来,创新方法是广西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被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所忽视,成为制约广西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瓶颈障碍。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各方面的作用,建立广西TRIZ公共服务平台,完善TRIZ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一批TRIZ应用示范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三、目前在广西推广应用技术创新方法主要存在问题

(一)TRIZ理论在广西的认知、接受程度较低, 开展推广活动难度较大

自TRIZ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广西也开始开展TRIZ理论的宣传推广活动。2009年相关部门举办了“创新方法进百企行动计划”,开展了TRIZ理论在企业的引进、推广、培训、转化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目前的统计结果来看,全广西的上千家企业,接触到TRIZ理论的不足1%,应用TRIZ理论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只有少数几家,取得的成果也很少。所以,可以说应用TRIZ理论在广西成功应用的案例寥寥无几。

随着近年来对创新方法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接触到诸如试错法、头脑风暴法等传统的创新方法,这些方法本身的缺陷性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少失败的案例。相对这些传统的创新方法,TRIZ理论到底具有哪些特点和优点、应用TRIZ理论到底如何解决矛盾、如何系统分析系统内问题情景、如何确定问题的探索方向、如何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障碍进行逻辑性的分析、如何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而帮助企业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应用TRIZ理论失败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些都是充满未知和疑虑的问题。所以对于大多数的广西企业来说,作为一套非技术的理论工具和方法体系,TRIZ理论到底能给自身带来多大的效益和提升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一项具体的技术理论提升所能带来的效益是明显且实在的,至少是要远远大于这类“纯理论”的理论。所以在广西进行创新方法的宣传推广,让企业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接受这一理论还具有较大难度。

(二)广西TRIZ理论专业人才缺乏,人才培养起点较低

目前广西还没有专业的以TRIZ理论为核心的创新方法推广服务机构,也非常缺乏专业的TRIZ理论培训师和具有专业背景的TRIZ理论应用专家。从2008年国家四部委联合发文在全国推广创新方法以来,广西也举办了多次有关创新方法的培训或讲座。但这些活动大多数时候都是聘请外地专家进行具有普及性质的讲座和方法介绍,受专家工作地点和来访行程的限制,创新方法专业人才的深度培训活动举行得较少。所以,广西的创新方法专业人才现状是:专业培训师和具有实际经验的专家严重缺乏。要在广西进行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一批专业的创新方法理论培训师和应用专家。他们不仅要熟悉TRIZ理论等技术创新方法,能熟练应用辅助创新CAI工具,并且具有指导企业或专业技术人员运用这一理论和工具开展技术攻关或产品开发的实际经验。

(三)如何确定第一批试点企业,尽量保证第一批试点应用的良好成效

第一批企业试点活动的成败对未来广西创新方法应用的推广具有相当大影响。开展创新方法的试点活动,需要选择合适的行业和合适的企业,不仅要保证试点活动的顺利进行,还要力争试点活动能多出成果,能多培养人才。所以,试点活动的成功开展,新成果不仅会引来行业内其他企业的跟踪效仿,还会形成良好的应用口碑,带动其他企业的学习,形成推广应用的良性循环。试点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会在企业中培养一大批具有实际应用经验的专业人才,通过这批人才的专家效应,能更快地把创新方法带入到别的企业中去。

(四)广西创新水平滞后,急需创新方法这一把金钥匙

2009年广西R&D经费内部支出47.2亿元,年平均增长21.21%,与当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GDP)之比为0.61%,远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7%;专利申请4277件,获专利授权2702件,两项排名均在全国排24位,西部排第5位,相比其他省份差距较大,与广西经济快速发展速度严重不符。且广西目前尚未形成对国外先进技术创新方法的跟踪、搜集、整理工作,更缺乏结合广西实际情况的本土化研究,加之TRIZ理论在广西认知、接受程度低、专业人才较少等现状,在未来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加快在广西推广应用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的对策

(一)在全区各市大力开展创新方法宣传贯彻活动

与当地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组织企业、技术服务机构、高校、科研单位及有关管理部门参加,进行以TRIZ为核心的创新方法基本知识培训;同时进行国家和省对创新方法工作的总体部署与工作安排的宣传贯彻,广泛宣传创新方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大力普及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为创新方法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协同政府部门制定鼓励试点的政策措施,如: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投入、对创新方法试点培训实行“政府买单”、下放创新方法专项项目、对成效显著的试点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等,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创新方法试点应用。

(二)培养以TRIZ理论为核心的创新方法人才

首先是邀请有关的创新方法理论专家,主要在科研院所或高校中开展深度培训,或者是直接外派人员到黑龙江、四川、江苏等创新方法应用先进地区学习,培养广西自己的TRIZ培训师和TRIZ专家,使他们熟练掌握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以及TRIZ理论体系,能够承担一定的企业技术创新方法培训、推广的工作任务。然后再聘请专家进驻企业培训科技人员,帮助企业科技人员掌握创造性地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提升研发水平帮助企业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利技术、专利产品,催生一批创新型企业。由此,逐步壮大培训师资队伍和培育出一批国内外知名TRIZ专家,面向企业培养自己的TRIZ理论应用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团队。

(三)建设广西创新方法理论培训基地

依托以广西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产力促进联盟,建立以TRIZ理论培训为主的创新方法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将选择一定的办公场所,配备电脑、网络、软件、图书资料等必需设施,以TRIZ培训师资队伍和专家团队为基础,编制适合广西实际情况的培训教材;同时与政府、研究院所、高校和中介机构等单位密切合作,对处于不同阶段和面向不同创新需求的各类人才开展的多层次、多元化培训体系。基地将联合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培训合格认证制度,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并积极帮助参训人员参加国际TRIZ协会的认证考试,获取相应的国际认证证书。通过培训师合格认证,吸引和鼓励一批科技工作人员加入到创新方法工作队伍中来,同时通过培训师合格认证标准的建立,进一步提高培训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规范培训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为大规模开展技术创新方法培训提供队伍保障。

(四)建设和完善广西的TRIZ公共服务平台及相应服务体系

依托广西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创新方法培训基地,建立以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为核心的广西创新方法公共平台,包括TRIZ理论方法、TRIZ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典型案例、TRIZ理论推广动态等创新资源平台、TRIZ学习与交流平台、专家服务咨询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等。通过平台的整合,集合一批省内TRIZ专家和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技术支撑,形成广西的TRIZ理论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将根据企业项目技术的需求,应用TRIZ理论和方法开展联合攻关,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进一步指导企业进行国内外专利申请等服务,帮助企业构建行业知识库,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流程和规范等。通过平台的实际工程应用服务,形成一批示范工程,进一步推动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

(五)培育一批TRIZ应用示范企业,获得一批TRIZ应用成果

首先在广西创新基础较好的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玉林等地选择汽车、电子、生物等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骨干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示范。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生产特点,面向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技术开发人员等不同对象分别开展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全面开展培训,努力培养出一批能够满足不同行业发展需求的企业创新型人才,进一步推动先进创新方法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在培训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引进TRIZ方法和CAI软件,缺乏条件的企业可通过广西的TRIZ公共服务平台的软件、专家等条件,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难题,初步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以及专利、标准等成果,实现广西企业从“仿制”向“集成创新”向“原始创新”的转变,从而真正让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同时,在试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试点企业和平台应用中产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挖掘、收集和整理,逐步建立广西的创新方法案例库,为全区扩大试点提供典型示范。

[参考文献]

[1]张武城.TRIZ理论技术创新方法新途径[J].企业科协.2008,(5).

[2]邵云飞,叶茂,唐小我.技术创新方法的发展历程及解决方案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11(5).

[3]殷方升.技术创新方法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利器[J].企业科协,2009,(3).

[4]王顺兵,潘晓东. 技术创新方法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管理研究,2010,(4).

[5]丁俊武,韩玉启,郑称德.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1).

[6]吴永志,曹俊强,李乃川,国思茗.TRIZ技术创新方法在企业中推广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2,(1).

[7]国家科学技术部.关于组织开展“十二五”创新方法工作的函[Z].国科财便字[2011]63号.

[8]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Z]. 国科发财〔2008〕197号.

新技术推广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036-03

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何参与农技推广,将对中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再建实现微观层面的补充。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分析了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最后得出了相关结论。

一、基于博弈论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技推广的理论分析

1.农技推广机构与专合组织之间的非合作博弈

在图1中,局中人1代表农技推广机构,局中人2代表专合组织。博弈第一阶段是农技推广机构选择是否委托。如果农技推广机构选择不委托,其收益为 E(0),即无专合组织支付的服务费用和专利费方面的收入。当该方面的收入对农技推广机构至关重要时,农技推广机构收益为零,甚至为负;而此时专合组织的收益为 F(0),维持原来技术水平的经营收益。农技推广机构选择委托之后,由专合组织进行选择,进入博弈第二阶段。如果专合组织选择拒绝,其结果与农技推广机构不委托完全相同。

2.专合组织与农户之间的非合作博弈

在上页图2中,局中人2代表专合组织,局中人3代表农户。博弈第一阶段是专合组织选择是否委托。如果专合组织选择不委托,其收益为R(0),即无组织农户运用新技术进行生产时的经营收益,此时农户的收益为I(0)。当专合组织选择委托之后,由农户进行选择,进入博弈第二阶段。如果农户选择拒绝,其结果与专合组织不委托完全相同。如果农户选择接受委托,进入博弈第三阶段。农户面临两种选择方案:一是选择努力,专合组织和农户将实现共赢,分别获得较高的经营收益R(E)和R(S),农户也将因采用新技术生产高质量产品而从专合组织获取较高的年终奖励、分红等收入共计w(s),与此同时,农户由于努力采用新技术会影响其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因此造成的效用损失为m,即机会成本m。由此可知,专合组织和农户的最终得益分别为R(E)- w(s)与R(S)+ w(s)-m。二是选择偷懒,此时因农户采用新技术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专合组织和农户将分别获得较低的经营收益R′(E)和R′(S),农户获得的年终奖励、分红等收入及机会成本也将降低为w′(s)与m′。因此,专合组织和农户的最终得益分别是R′(E)- w′(s)与R′(S)+ w′(s)-m′。当R(E)- w(s)>R(0)或者R′(E)- w′(s)>R(0)时,专合组织会选择委托;当R(E)- w(s)I(0)时,农户会选择接受,否则拒绝。因此,这仍然是一个双向决策的问题。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技推广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

新技术推广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223-01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占其中最大比例的是农民。如何做好农村工作,科学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重要工作。在推进农村的各项工作中,要切入了解与农民沟通的特点,牢牢抓住沟通的要害,掌握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推进农村的快速发展。

1 与农民沟通的特点

对于不同的人群,沟通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存在很大的差别。由于不同的人群的教育背景、历史条件、生活环境等的差异性,使沟通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迥异。农民是一个有着特殊背景的巨大团体,他们手中掌握着国家发展的根基,然而受教育背景、生活条件等的影响,与农民沟通呈现出特定的特点[1]。

生活在农村、乡镇的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掌握的科技知识较少。对于各种科学技术的了解较少,因此与其沟通交流要尽量使语言通俗化,易于理解,不可以像做学术报告或者和专业人士交流一样,大量使用专业术语;这样会造成双方互相产生隔阂,因此要牢牢把住农民的知识文化背景这一特点,尽量使沟通通俗化。

农民对于不同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是大相径庭的。政府、科技部门与农民沟通主要贯彻新政策、思想,推广先进技术、机械等。先进的科学理论、机械设备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农民对于先进的农业理论、机械很乐于接受,以期增产、增收,发展高效农业,获得更大的农业收入。

然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民的思想相对比较保守,对于新的思想、科学理论,在初始阶段都持观望态度,一者认为先观望第一批敢吃螃蟹者的收益,如果新的思想理论、机械设备带来较大收益,待第二年再引入,这样可以减少风险,确保自己收益的稳定性;一者持等待依靠心理,依赖农村的带头人,对各种事情都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以第三者的身份处之,你愿意来帮助我推进新技术、理论、机械设备,他就去用,没有高兴亦或是愿意之说,你不愿意来我这里推行,他也不遗憾,不去恳求学习先进知识理论。

除了因循守旧而又期望借助新的科学技术理论、机械设备提高自己的农业收入的矛盾心理,有小部分农民持排斥心理,对于外来新事物一棒子打死,认为没有益处,只依靠传统的技术理论来稳定自己的农业收入。

不同农民因各地风俗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对于新事物、新理论所持的心理不一样,与其沟通要了解清楚相关的背景,做到有的放矢。

中国现有体制下,农民分区域居住,划分为行政村,村落行政事务由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共同主持。此外,行政区的划分是有一定的规则的,通常一个村落内由几个大的家族组成,每个家族都会有一个领导者亦或是德高望重者。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找准沟通交流对象,快速推进科学技术理论等[2]。

除了上述几个主要的特点外,还要认清现在的国内形势,农民中的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大部分是老人、病残以及妇女,使新技术理论的推广存在一定的障碍。

2 与农民工作的方法

无论与何种人群沟通、工作,都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策略。与农民工作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工作方法。

农民的文化底蕴、知识积累等的限制,对于与其沟通,进行推进科学技术理论、机械设备的科技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农业)推广人员必须有耐心,在遇到有的农民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反对时,都要做耐心细致的解释,从而做好推广工作[3]。 推广人员说的意思农民不理解,受地域、文化、方言等的影响,农民想表达的意思推广人员也可能听不懂,因此会出现双方互不理解的尴尬局面。对于科技人员来说,要持一个永久的耐心,不厌其烦的为农民解释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农民不懂的地方会变换各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大家解答。

与农民接触就要表现出朴实、诚恳、谦虚、热情[4-5]。农民大部分都很淳朴、热心,科技工作者要与农民坦诚相待,急农民之所需,为农民着想,为农民谋利益、幸福。与农民成为知心朋友,关心农民的生活需求,给农民提供信息,传授先进技术,提高农民朋友的技术、知识水平。同时不要摆架子,与农民朋友沟通要使语言尽量通俗化,与其成为真正的知心朋友,快速推进先进的技术理论、设备等。

除了上述的工作方法,还存在其他的好的工作方法,各级工作人员应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与农民沟通工作的效率。

3 实际工作中与农民沟通的特点与工作方法

笔者主要从事与农业相关的水利工作,该水利工作肩负着农田灌溉与防洪抗旱等多项重大使命。在日常的与农民工作中掌握了与农民工作的一些特点与工作方法。

水利在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农民对于水利上的新技术新理论普遍呈现出乐于接受的心理,水利发达,则农业发达,农民的收入随之也大大增加。在推进灌溉的新技术中,农民对于此技术的储备知识较少,在沟通语言上必须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专业名词通俗化。

在推进水利的新政策、新措施中,采用与村落负责人先沟通的方式方法,让其今早了解新政策、新措施、新理论的方方面面,使其帮助水利工作者一起辅导农民朋友采用新措施。

农作物最怕干旱,因此水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新的灌溉方式可以节省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滴灌、喷灌是很好的灌溉技术,应逐渐替代以往的漫溉方式。在与农民朋友沟通交流时,要把漫溉解释的通俗易懂,就是现在大部分采用的水从农田的一边慢慢灌溉至那一边这种古老的方式,同样要将滴灌、喷灌解释的通俗易懂。在与农民沟通,推进水利工作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要端正态度,充满耐心,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农业是基础。在推进各项新措施、新技术、新理论、新设备等工作中,要掌握好与农民工作的特点,采取合适的工作方法。认清农民的各种心理、文化背景、风俗文化,找准切入点,端正好工作态度,充满耐心,与农民成为知心朋友,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需,为农民谋幸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蒋冰晶.沟通视域下农民化解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427-2430.

[2] 李秀英.任瑞丽.浅谈沟通在农业推广中的重要作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7):34-35.

新技术推广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I(2012)02(a)-0154-01

1 农机技术推广的原则

农机推广涉及多学科,需要诸多部门相配合,更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办法》、(简称实施办法)、《农业机械促进法》,我认为农机技术推广的原则应包括以下几点。

1.1 坚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效益的原则。即效益原则

效益原则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推广法》第二章第一条明确规定:向农业劳动者推广的农业技术,是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的,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这里所说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指通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农机新技术而带来的增收节资的经济效益。然而经济效益高低,其不可避免的要受自然环境,时间、政策、价格、社会进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认真调查研究,仔细分析,反复论证,着眼道远,慎重选择推广项目。

(2)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体现在农机技术推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导产业的开发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整合、劳动生产率、就业、人才资源的利用)和社会文明的影响。即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科技和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等,也可称之为相关效益。

(3)生态效益。实践证明农机化技术与改善生态环境结构,生态功能以及环境质量相关。因此,推广的农机新技术,还必须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如果园机械种草履盖,不仅培肥地力,节水保墒,而且还可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

1.2 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原则,即科学原则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必须以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为出发点,应以产前、产中、产后为延伸,由单一的机械技术为主向综合组装,集成为特色的工程技术方向发展。因此,引进每项新技术、新机具要注重其技术内容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性能是否可靠。不具备先进性的技术没有推广价值,不具备适用性的技术没有推广前景。

1.3 坚持农机技术与农艺有机结合。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结合的原则

受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影响,高效农业对农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农艺水平越来越成为衡量农机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要使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一是要充分吸收相应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于协调;二是农艺制度的建立与推广要有利于农机作业,农机作业要满足农艺质量要求;三是要进行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试验示范点,以点带面,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1.4 要从实际出发,遵重劳动者意愿。即因地制宜的原则

确定推广项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死搬硬套,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充分考虑到该技术或机具的各项内容是否符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二是要遵重劳动者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农业劳动者应用农业技术。农机推广部门要配合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比如西部大开发、生态农业建设等)和国家的经济战略调查,积极推广适用技术。应充分考虑到各地气候条件、耕作习惯、文化素质,经济基础等因素,这就需要推广机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反复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确定项目。同时还要进一步做好宣传、示范、技术培训等工作,使群众能够认识它、自愿接受它、应用它。

1.5 坚持依法推广的原则,即守法原则

各级农机推广部门和推广工作者,必须树立依法推广的思想,在农机推广过程中,应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严把产品质量关。选用的机具必须适用、安全可靠。没有通过鉴定及推广许可证的产品一律不予推广。另外还要做好技术培训工作,使群众或机手能够了解机具性能,掌握操作要领,做好安全生产,抵制伪劣农机具进入推广市场,以次充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农机技术推广的方法

农机技术推广方法指农机推广部门或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的目标,在推广活动中采用不同的组织措施和服务方式。制定推广方法时应从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定出简单、高效、科学的推广方法,目前采用的推广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媒介信息推广传播法。利用媒介信息方式信息量大、传递快、覆盖面广、耗资少的特点,把要传播的农机化技术及信息,制作成音像、光盘、印刷材料等形式,通过有线电视、广播、电影、报纸、网络等形式简单、快速传递信息。

(2)现场演示、现场考察推广方法。利用现场演示,现场考察方法推广新技术,具有直观、真实、群众容易理解接受的特点。而现场考察演示,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季节或农时重点环节进行,最好在项目示范区或技术示范点进行。现场演示应与技术前期调查研究宣传相结合。利用该项技术完整的试验示范资料来启发教育引导群众,使被推广人员充分认识新技术的优越性。一般常采用现场会的形式,进行推广宣传。

新技术推广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027-01

农机推广技术是研究农机技术及其推广理论与实践、工学与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交叉的一门学科。目前,绝大部分农林院校都开设了农机推广技术这门课程。近年来,我校农机教学团队一直在努力探讨农机推广技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成功模式,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农机推广技术教学的实践,进行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 理论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通过系列问题的提出,一步步地深入进行分析,使授课过程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活跃状态。让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独立分析问题,提高教学效果;课间与学生交流课堂知识,及时了解和反馈课堂情况;课外积极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及时查阅文献。因材施教,课程与专业相结合,通过板书或多媒体进行演示、逻辑推导,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学生对农机推广学理论、概念、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 实践教学环节

组织学生到基层农机推广站、农技推广站等场所观摩、学习和开展调查研究,让学生置身于农村、市场和社会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将来投身“三农”建设做好充分的实践准备。实践教学内容包括:(1)农村社会调研,就目前国家对农机的补贴政策和推广经营服务项目、组织形式等进行现场调研;(2)农机推广角色扮演,学生在社会调研活动中,担当一次推广者或被推广者的角色;(3)到农机推广机构参观调研,就学校所在地区的市、县农机推广站工作人员的现状、机构存在的问题等开展调研,了解我国农业推广机构设置、职能及管理体制等。

三 专家讲座环节

邀请校内外农机领域的专家走进课堂,为学生介绍他们在农机推广技术行业的亲身经历和工作体验,对我国农机补贴政策和农机产业结构调整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与讲解,使在校学生了解农机推广新成果、新技术,加深对推广方法的理解,并对农业产业化的模式、运行机制及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模式有初步的认识。此外,还聘请了农机公司的总裁、经理和技术推广人员就有关内容进行讲解,不仅启发了学生对我国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思考,而且也为以后的就业找准了方向。

四 案例教学环节

在农机推广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把典型事例编成案例,采用案例分析,组织学生研究讨论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指定案例材料让学生阅读分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成员都要表述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看法;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和有纷争的问题要进行剖析,对阐述观点所持的分析思路和独特见解要加以肯定,对片面的观点要指出问题与不足。总结评述后,要求每位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遇到的问题、收获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进行总结,并思考还有哪些问题有待释疑。

参考文献

[1]王进涛.《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总体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3(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