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归口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3-05 16:49:26

归口管理论文

归口管理论文篇(1)

第三条需要在行业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

(一)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制图方法等通用技术语言;

(二)工、农业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参数、质量指标、试验方法以及安全、卫生要求;

(三)工、农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维修方法以及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四)通用零部件的技术要求;

(五)产品结构要素和互换配合要求;

(六)工程建设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七)信息、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的技术要求及其管理技术等要求。

第四条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行业标准:

(一)药品行业标准、兽药行业标准、农药行业标准、食品卫生行业标准;

(二)工农业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行业标准;

(三)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行业标准;

(四)重要的涉及技术衔接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和制图方法行业标准;

(五)互换配合行业标准;

(六)行业范围内需要控制的产品通用试验方法、检验方法和重要的工农业产品行业标准。

其他行业标准是推荐性行业标准。

第五条产品质量行业标准,凡需要而又可能分等分级的,应作出合理的分等分级规定。

第六条行业标准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统一管理。行业标准的归口部门及其所管理的行业标准范围,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定,并公布该行业的行业标准代号。

第七条行业标准归口部门在制定行业标准计划时,必须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

第八条在制定行业标准工作中,行业标准归口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本行业的行业标准计划;

(二)负责协调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标准项目的分工;

(三)组织制定本行业的行业标准;

(四)统一审批、编号、本行业的行业标准;

(五)办理行业标准的备案;

(六)组织本行业标准的复审工作。

第九条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负责提出本行业标准计划的建议,组织本行业标准的起草及审查等工作。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提出的行业标准计划建议,经行业标准归口部门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分工后,由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下达实施。

第十条制定行业标准应当发挥行业协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吸收其参加标准起草和审查工作。

第十一条行业标准的计划,应当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抄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一式二份。

第十二条按行业标准计划的安排,行业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提出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经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后修改为送审稿,送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

第十三条行业标准送审稿,由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委托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组织审查。

由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审查时,按《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的规定进行。

由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组织审查时,参加审查的人员,应有生产、使用、经销、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其中,使用方面的人员不应少于四分之一。

行业标准审查可采用会议审查或函审。会议审查时应进行充分讨论,尽量取得一致意见。需要表决时,必须有不少于出席会议代表人数的四分之三同意为通过。函审时,必须有四分之三的回函同意为通过。会议审查结果应写出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应如实反映各方面的意见。

函审时应写出"函审结论"(格式按附件2)并附有"函审单"(格式按附件3)。会议代表的出席率和函审单的回函率应不低于三分之二。

行业标准送审时,应附有"标准送审稿"、"标准编制说明"、"意见汇总处理表"(格式按附件1)及其他有关附件。

第十四条行业标准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审批、编号、。

行为标准报批时,应有"标准报批稿"、"标准编制说明"、"标准审查会议纪要"或"函审结论"及其"函审单"、"意见汇总处理表"和其他有关附件。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时,应附有该标准的原文或译文。

行业标准的审批必须尊重"审查会议纪要"或"函审结论"。对报批稿进行修改应有充分科学论据,并征求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的意见。对报批稿有重大修改时,应进行重新审查。

确定行业标准的强制性或推荐性,应由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提出意见,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审定。

第十五条行业标准实施后,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

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确定其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

行业标准的复审工作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组织全国专业标准化技委员会或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进行。

行业标准的复审也可采用会议审查或函审。复审时一般要有参加过该标准审查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参加。

标准复审后,应提出"复审报告",报送行业标准归口部门审批。

第十六条行业标准代号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行业标准的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及年号组成。

(一)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

第十七条行业标准归口部门应在行业标准后三十日内,将已的行业标准及编制说明连同文件各一份,送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备案的行业标准如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成行业标准归口部门限期改正或停止实施。

第十八条编写行业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GB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行业标准的出版,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确定。

行业标准出版后的正式文本,应送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一式五份。

归口管理论文篇(2)

大型蒸汽锅炉所用空气预热器,通常包括管式和蓄热式两大类。

管式空气预热器

锅炉排放烟气和空气分别在金属管内外流动,通过管壁的热传导作用进行热量交换,达到预热空气的效果。

蓄热式空气预热器又称为再生式空气预热器

通过旋转器件使锅炉排放烟气和空气交替冲刷传热元件,通过不断重复的放热吸热过程完成热量交换,达到预热空气的效果。

蓄热式空气预热器根据旋转器件的不同,可分为受热面回转式和风罩回转式两种。

电站蒸汽锅炉容量较大,从经济性及安装条件综合考虑,通常采用受热面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也称容克式空气预热器。其主要部件基本包括:中心筒、转子、蓄热元件、上下连接板(又称过渡连接烟风道)、导向端轴和轴承、支承端轴和轴承、轴承油系统、密封系统、外壳、密封板和静密封、火灾报警系统、停转报警系统、漏网控制系统、吹灰系统、检修门孔等。

电站蒸汽锅炉通常采用一台锅炉机组,配两台容克式空气预热器的设计形式。这样可以保证一台空气预热器或风机出现故障时,依靠另一台空气预热器正常工作,锅炉机组依然可以带60%左右的BMCR(Boiler Maximum Continue Rate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工况运行。还可以保证在运行阶段,逐个对单台空气预热器进行隔离检修。

商品编码、出口贸易管制条件及申报要素

从空气预热器的工作原理可看,它属于提高锅炉效率的辅助设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品目8404条文中有具体列名。

归类总规则一规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

根据归类总规则一,空气预热器应归人品目8404项下。根据品目8404条文的规定,蒸汽锅炉的辅助设备应归入8404项下。

本文所讨论的空气预热器,专用于电站蒸汽锅炉。按照品目8404项下的税号列目结构推导,应将其归人商品编码8404101000。如下表所示:

常见申报错误

错误归入锅炉零件,造成出口逃证的违法事实。

部分企业出口蒸汽锅炉空气预热器时,将其错误的按蒸汽锅炉零件归入商品编码8402900000。使本应该办理“出境货物通关单”(即出口商检)的锅炉辅助设备,适用了不需要此监管方式的锅炉零件的管制条件,造成“违报商品编码,逃避出口证件管理”的违法事实。这将因为影响国家出口许可证管理,而被处货物价值5%以上30%以下的罚款。

造成此错误的原因,一是不了解空气预热器功能和其在蒸汽锅炉中的作用;二是对商品归类总规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中“锅炉零件”和“锅炉辅助设备”的税号列目结构缺乏了解。

空气预热器是对蒸汽锅炉烟气余热进行利用的装置,属于提高蒸汽锅炉热能利用效率的辅助设备。它虽然是蒸汽锅炉的重要构成部件,但从功能分析它属于蒸汽锅炉的辅助设备,而不属于蒸汽锅炉的零件。

实际报验状态确定错误,导致出口退税损失。

电站蒸汽锅炉用的空气预热器体积巨大、结构复杂,为了方便运输以及设备安全需要。实际出口时必须将完整的空气预热器在国内工厂拆散,而后分类包装捆扎运输。特别是换热元件,为了保证其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受潮,必须进行专门的密封包装。

面对几十项空气预热器的构成部件品名,以及呈拆散状态分类包装的实际出口货物。企业往往将这些部件逐项申报,并单独确定商品编码。这不仅会增加出口环节的申报工作量,降低通关效率;还会使壳体、上下连接板、密封板等,拆散后呈钢铁结构件形态的部件被归入商品编码7308900000。此商品编码的出口退税仅为9%,给企业带来了8%的退税损失。

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对“报验状态”和归类总规则二(一)缺乏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商品归类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应当按货物的实际报验状态确定。

归口管理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040-02

近年来,教育部与教育厅对高校的各项资金支持几乎全部以项目形式拨款。因此,建立学校各个部门、科研院所、教师个体申报项目的长效机制迫在眉睫。这就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稳定、可靠、实用性强的软件系统,支持高校内部的项目搜集、整理、审批工作。

一、需求分析

以学院为单位,提交项目内容,再由归口部门审核,归口部门审核通过的项目会显示到财务处角色的后台,由财务处角色控制项目审批进度。

前台连接部署在门户网站上,用户可以在前台查看自己项目的状态,包括归口部门是否审核,财务处设置的项目状态。

财务处角色负责项目申报信息以及项目审核信息,方便用户查看。

超级管理员角色控制添加用户ID和用户密码,并能够编辑前台新闻。

二、系统流程图

整个系统工作流程图如图1。

三、数据库设计

Admin:管理员信息表;

Adminlbb:管理员类别表;

Dwlbb:申报单位类别表(将申报单位分类,方便管理。);

Gkbmb:归口部门表;

Jdjhb:项目的进度计划表;

Jjggfwysmxb:基建公共服务预算明细表(项目细节信息表);

Yqsbysmxb:仪器设备预算明细表(项目细节信息表);

System_kgb:系统开关控制,及开关通知表;

Xmdwb:项目单位表;

Xmlbb:项目类别表;

Xmsbb:项目申报表(项目主体信息表);

Xmztb:项目状态表;

Xmzxlbb:项目专项类别表;

Xwb:新闻表(系统首页新闻)。

四、系统实现

系统采用tomcat+struts2+mysql+jsp架构,结合ajax技术,从简单,实用,可靠,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下面重点介绍对项目申报工作的流程控制,以及申报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流程控制

本系统首先由各个部门的管理员申请一个用户账号,并统一提交本部门或本学院的项目信息。根据项目信息中的归口部门字段,控制各个归口部门管理员登陆本系统之后,只能看到属于本归口的项目。在归口部门内部讨论后可以决定此项目是否通过。

归口部门通过的项目,才能显示在财务部门角色的后台,财务部门将归口部门通过的项目整理,导出,打印成册,提交校领导办公会讨论。最后根据讨论结果,将系统中的项目状态修改成“省财政在库项目”,“已批复未启动专项”等项目状态。

这些项目主体内容实时在系统前台页面展示,方便用户随时查看。

(二)项目申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项目提交机制

由于系统采用以部门(学院)为单位提交项目信息,难免在部门内部出现随意提交无意义的项目信息,在今后的系统升级过程中,应考虑采用注册用户上传项目,系统管理员控制上传项目是否有效并在前台展示。

2.项目分批处理策略

归口管理论文篇(4)

研究生论文具有分散性,个体性的特点,比如我校,在研究生毕业离校之前,论文档案尚分散在600多名研究生的手中。那么,我们如何来进行有效的保质保量的收集呢?在研究生毕业离校之前,我们把论文的归档工作作为他们离校手续中必办的一项内容。如果他们的论文没有归档,那么他们不能最后办完离校手续,也就不能离校。

然后,具体该由准来进行收集呢?笔者最近走访了几所高校,一般由系里的兼职档案员负责收集。兼职档案员由研究生秘书或学科秘书,科研秘书,图书资料员等来担任,笔者认为由研究生秘书担任的最佳。因为研究生秘书能和研究生取得直接联系,有关论文归档的内容和要求可以提早通知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研究生拿了材料来归档,这时,如果论文不符合要求,他们会说事先不知如何要求,而现在他们马上要毕业离校了,这不仅给收集工作带来困难,也给即将离校的研究生造成不便。如果由研究生秘书担任兼职档案员来收集论文,一些归档需要的表格和具体要求说明提早交给研究生秘书,由各系研究生秘书发到研究生手里,也就可以对归档中的一些不合格品打一剂预防针。而由其它人员担任,没有研究生秘书所具有的优势。

研究生论文档案的归档工作,也是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部份。复旦大学实行了部门立卷制度,即由研究生院统一归口、立卷,然后移交学校档案馆,档案馆对他们作具体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这一途径既符合部门立卷制度,又宜于做好研究生论文的归档工作。一方面,研究生院论文材料的内容最为熟悉,他们最了解档案的完整与否及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另一方面,有利于档案人员集中精力和时间,开发档案资源,主动提供利用,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进行监督和指导。如果不经研究生院而直接归到档案馆,首先,这不符合部门立卷制度;其次,研究生秘书不属于档案人员系列,档案馆对研究生秘书工作不能施加任何影响。因此,由研究生院统一归口,有利于保证论文的质量。

二、研究生论文整理中组卷方式的探讨

纵观几所院校,无外乎两种组卷方式:一是按人头组卷,即把一个研究生的所有材料都集中在一起,包括论文和评阅材料。另一种是论文和评阅材料分开组卷,论文以人组卷,而评阅材料按系或专业集中组卷。按人头组卷,一个人的材料比较集中和清楚,然而,笔者以为还是论文和评阅材料分开组卷为宜。首先,从利用的角度看,一般来讲,很少出现论文和评阅材料同时使用的情况,而对评阅材料利用较多的是各系在搞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估或单个硕士点,博士点申报、评估的时候,即大量利用时,多以系或专业的单位。因此,评阅材料以系或专业为单位集中保管,有利于迅速地査借利用。其次,按人头组卷,由于论文材料直接来源于研究生,而评阅材料往往以系为单位集中,要把一个人的所有材料都集中在一起。这样,组卷工作就比较麻烦,这于实际工作并无必要。

三、研究生论文如何实行计算机管理:

研究生论文经研究生院部门立卷之后,移交到档案馆,然后,我们对它进行全面的计算机管理工作。计算机管理功能如下:输入功能:我们设了与论文有关的以下字段,如分类号、排架号、排架流水号、密级、论文题名、系别、论文作者、导师、备注等。这些字段大致反映了论文档案所要标识的所有内容。

统计功能:根据需要可以设多种统计功能,如“按系统计”、“按导师统计”等等。

修改功能:包括修改和删除。

查借利用功能:结合输入的字段,运用“与、或、非”的逻辑关系,可以提供多种检索途径。

打印功能:分类簿册,总簿册及各种统计报表等均可打印出来。

论文实行了计算机管理之后,直接输入计算机,并在计算机上迅速地进行统计,修改、查找和打印各类簿册。这样,不仅大大减轻了手工劳动,而且为进一步开发档案资源打好了基础。

归口管理论文篇(5)

一、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的理论依据及其必要性

所谓文档一体化就是将目前档案工作现实中各单位相对分散独立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管理,而文件中心是介于文件产生形成机关和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文件保管机构。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文件从其产生形成到最终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由于各阶段有其不同的价值、作用和特点,各阶段文件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保管地点和存放方式。笔者认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和比较合理的是四阶段划分法:将文件的生命运动过程划分为制作阶段、现实使用阶段、暂时保存阶段和永久保存阶段。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强调,文件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连续的生命运动过程。而我国档案工作通过归档口的设置,将文件的第一、二阶段作为文件,将第三、四阶段作为档案,并采取非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管理,使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相对独立,因此造成文档分离的不正常现象。要解决这一实际工作的难题必须实现文档一体化,将文件和档案即将原来分离的二、三阶段揉合起来,这种揉合是符合文件运动特点的。这两个阶段的文件都处于现行和半现行阶段,都具有不稳定性、中间性和过渡性的特点,都主要是为产生文件的机关单位发挥原始价值服务的。从本质上四个阶段都是文件,只是其价值、特点、存放地址不同,因此文档一体化在现实中主要是对二、三阶段文件的一体化管理。

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保管场所,其中暂时保存阶段文件尤为特殊,这一阶段的文件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有的可能没有价值可以销毁,有的一段时间内有价值,然后再销毁,有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将来还需要进馆保存,因此需要一个过渡性的中间机构来专门对其进行整理、保管和利用。于是文件中心这一机构便应运而生了。

文档一体化和建立文件中心,具有理论依据,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实践中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确有必要呢?回答是肯定的。

文档分离带来大量的弊端,造成大量失控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账外文件,档案部门由此馆藏质量降低,进而导致不能很好的发挥参考服务作用,导致档案部门信息服务功能降低,也导致了档案部门地位的降低。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克服了以往工作环节、工作程序的重复雷同,将文件和档案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加强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证了档案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了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者提前介入文件的生命周期,从信息源头做起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为解决文档分离,使电子时代档案工作从根本上动摇而提出的,也是解决现实文档分离的根本办法。

最早产生于美国,并在国外许多国家广泛流行。我国档案工作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管理机构,构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组织体系,文件也经历着从现行文件阶段到机关档案室阶段,再到档案馆档案阶段的生命运动过程,也存在着类似文件中心的半现行文件的机关档案室。然而笔者认为这并不排斥文件中心在我国建立推广,从目前试点的模式来看,文件中心在我国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文件中心能改变中小机关档案工作薄弱的现状。

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文书处理工作则是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日益丰富的工作实践表明,虽然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行的工作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把住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入口关,做好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

二、公文制发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性前提

归口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

HS编码;进出口税则;商品归类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078-01

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本文通过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运用理论分析与实际举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而提出改善和消除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存在的普遍错误问题的对策――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如何正确应用的体系化标准。全面阐释各规则适用之间的逻辑适用关系,以体系化的视角对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1 HS归类总规则的中国应用

《协调制度》全称为《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System,HS)。从1992年1月1日起正式采用1992年版的《协调制度》作为我国编制《进出口税则》和《海关统计商品目录》的基础目录,同年的6月中国成为《协调制度公约》缔约国,现在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地区)所采用《协调制度》,作为对外贸易通关过程中的重要依据。目前,《协调制度》成为了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国际贸易商品标准的分类目录。世界海关组织(WCO)每4至6年会对《协调制度》进行一次较大范围的转版修订,为适应贸易便利化及商品多样化的发展,并增加相关的品目,最大程度上紧跟商品的生产速度。随着协调制度每次的修改,我国需要对我国《进出口税则》和《统计商品目录》进行相应的调整,我国在适用协调制度的过程中,也产生对进出口税则适用上的错误,针对这些错误,有必要进行矫正和修改。

2 2012年协调制度的修订

世界海关组织对《协调制度》第一至二十四章的部分动物、植物及食品部门的章注、子目注释、条文、条则、品目和子目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增列,其子目修改篇幅最大5、6位数的子目新增282条,世界海关组织(WCO)为了满足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采用《协调制度》应用在其粮食安全问题及粮食危机早期预警数据系统标准(反饥饿、反贫困及对全世界粮食的精准统计)的需求。具体的有:(1)为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比例的产品,对各个国家有重要国计民生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家禽类商品增列子目,例如,为鸡、牛、鸭、珍珠鸡、鹅等家禽类商品增列子目;(2)对在外贸中占重要地位,占国际贸易量较大的农产品增列子目,例如,在第3章多个子目项下为挪威及北欧国家的海鳌虾、冷水小虾及对虾和主要淡水鱼(例如鲤科鱼和罗非鱼)品种增列相应子目等。(3)为种植种子、油、脂及部分国家(地区)涉及粮食安全的商品增列子目。

3 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错误应用的现状

海关对进出口商品征税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Import Tariff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为《税则》。《税则》是对不同税目的商品运用不同的进出口税率。海关对进出口商品实行征税则是依据《税则》所对应的税率,这个税率随着国家的调整关税的措施进行调整。

但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在适用HS归类总规则时,有相关的适用的错误。

例如,品目7321与7323两者都是指“非电热的~家用的”“钢铁器具”,《协调制度注释》有关于品目7323的注释有一定的特殊的适用,品目7323的有关家用的钢铁器械不应该包括在归入品目7321的灶和炉的钢铁器具中,但是如果有一些家庭生活用的钢铁器具能归入品目7321(比如炉和灶),则就不应该包括在归入品目7323。如果这样,那“烤炉”是不能够归入到品目7321的。根据《协调制度注释》对品目7321的注释来看,那么品目7321必须包括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器具:一是用于发生并且利用热能进行暖气供应、二是非电产热的日用电器(包括野营用)、三是烹饪或炊煮的钢铁制器具,显而易见,“烤炉”是属于“用于产生并且利用热能进行烹饪或烧煮的钢铁制器具”,所以不是电热的家用的(包括野营用)钢铁制的“烤炉”应该归入品目7321,而不应该包括在归入品目7323。

4 现行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

HS归类总规则共六条,其中前四条规则是针对品目归类而言的,而且这四条规则是依次产生的。第一条强调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依据是税目条文、类类注、章注,是总的纲领,是大前提;第二条是拓展条款;第三条是涉及看起来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税目时的归类,突出比较,其中第一款是品目具体与否的比较,第二款是基本特征的构成材料比较,第三款是税则号的先后顺序比较,且这三款是依次适用的;第四条是一条兜底条款,在实际中并不常用,但似乎又时刻存在于每一具体归类中;第五条是针对有包装的商品的归类规则;第六条是针对子目的归类规则。

我国采用协调制度,主要用于海关税收的监管征税和贸易统计。但是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管理水平的提高,协调制度在国内发挥作用的领域已经超过其本来的作用。根

据商务部与海关总署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目前已经可以把原来许可证贸易的商品通关《协调制度》目录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实现了在在线的传输海关数据及备案、电子手册、电

子账册和最终的核销管理;海关总署通过和国家机电管理部门和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进行合作,制定适用我国机电产品商品的目录表,还增加了相关协会对有关电子产品和机电产品加强管理的需求新增列了我国有关机电和电子产品的子目;海关总署还通与国家税务总局进行研究和合作,通过以HS编码为基础,对进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核销进行商品名目和常规管理;海关总署与外汇局为了加强了对进口付汇、出口结汇等结算流程,通过优化商品归类方式进行管理而合作,均取得的较大的成果,通过HS编码的修改与适用,我国的海关和其他部门,更大程度上发挥协调制度的优点,从而实现了协调制度的本土优化过程。

5 解决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错误应用的对策

解决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错误应用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重点研究:(1)每一规则适用的原则尺度解析;(2)每一规则适用的正反例证;(3)从各规则适用的整体角度进行阐述,以建立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如何正确应用的体系化标准。本研究着重针对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尺度标准进行深入研究。

现在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存在的普遍错误问题是可以得到改善和改变的;现在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存在的普遍错误问题的改善和消除的根本对策是建立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尺度标准的;改善和消除的根本对策是建立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尺度标准应该是以适应性为基础的体系细化标准。

在理论上可为HS归类总规则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应用提供正确的尺度标准;在实际中可以明确HS在我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具体适用,指导进出口商品归类,方便进出口企业归类操作,便利海关管理,为进行HS学习和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归口管理论文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belonging community, through the case analysis, and concludes that the urban community belonging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its causes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enhance community belonging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Keywords: harmonious community belonging communi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社区归属感的内涵

所谓社区归属感,就是社区成员对本地区有认同、喜爱和依恋的心理感觉。1955年,美国社会学家希莱里(G.A.Hillery)对以往的94个社区定义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各种定义中包含的唯一共同的因素是“人”,其中有69个定义认为社区还应当包括地域、社会交往、共同的纽带这三个因素。乔纳森(ChristienT.Jonassen)在《社区类型学》一文中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学者同意社区含有以下因素:(l)人口的集中;(2)地域;(3)劳动分工的互赖体系;(4)具有文化和社会活动的特质;(5)归属感;(6)自我维持与发展。”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社区属于地域上的社区,并且是处于城市当中的社区。

城市社区是人类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的一种居住形式,它是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类文化创造和选择的产物。城市社区是指在城市中具体的空间范围内,由对该地区有一定认同感的居民及其生活环境所组成的区域。在我国一般可以将城市居住区和街道办事处看作是城市地方社区。笔者认为社区归属感实际上就是对该社区的一种人性所需的家的归属感觉。只有对一个社区产生一种类似家的感觉,才是我们谓之的归属感。

二、我国城市社区归属感现状及原因分析

以北京为例,数据、结论引用自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单菁菁所做的一份调查。

单博士根据卡萨达( Kasarda) 、贾诺威茨( Janowitz)和格尔森(Gerson)等人的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对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入手:“居民是否感觉自己属于这个社区”;“愿意长久居住并且认同自己是其社区的居民”;“居民是否对社区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并认为这些事情同自己息息相关”;“当居民要迁出社区时,是否会对该社区感到留恋和依依不舍”;“居民是否愿意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依据上述理论单博士设计了一组问卷,在北京市部分社区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样本493份。

上述研究表明,在“单位制”日趋解体的今天,社区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基本组织形态已经被我国广大市民所普遍接受。但是,我们看到,实际上在社区关心程度上及社区喜爱及地域意识上,肯定的比例并不算太高。对社区依恋的比例迟非肯定态度的有83.2%。

以武汉市为例,数据、结论引用自李洪涛的硕士论文所进行的调查。调查表如下:

实际上,单博士的调查是在北京部分老区,而且数据没有列明是在哪几个小区进行的,这份调查的普遍性不算太强。而李洪涛的数据比较能够反映出中国城市的普遍状况,由于我国城市绝大多数经过了新城再造过程,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迁居现象的高居不下,现我国城市的大多数社区都比较新,区龄不高,居民处于一个对本社区认可的阶段中。结合两位调查实践,从理论出发,总结出社区归属感缺失的原因:

(一)单位制的解体造成从前有单位人本身归属感的下降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城市居民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单位制,即借助于一系列的身份制度、户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等社会行政化手段从而使社会成员依附于单位、单位以纵向隶属的方式逐渐依附并最终依附于国家的社会结构。这种小而全的社会,它对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它充当凝结社会成员的全部情感和心灵归属的载体。市场经济的到来,单位制逐渐解体,所有的人一下子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和“社区人”。这使得处在转型期的人们一时找不到心灵的归属,感到茫然所失。

(二)农村城市化及居民的大规模迁居

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的人口中大头是农民,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在36%左右,而这些人口转移至城市,或者农村所在地升级为城市,都会带给居民迁居重新组成新社区的结果,这些居民或远离了原来的旧社区来到了新社区;或是驻守原来的社区,原社区经过更新,大量外来居民迁入,导致原社区的变质,社区居民需要再磨合。

(三)我国社区先天发育不足,后天又存在管理体制的缺陷

社区的概念和实践均源于西方,实际上社区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由一个地域的居民所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是一个自治组织,他们参与社区事物,对社区表现出强烈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而我国的社区目前的管理理念、手段和方式仍是自上而下传统行政管理性质,街道、居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经常存在着追求政绩,对上而不对下负责的现象,这种思维指导下的社区建设只能是单一靠政府或社区管理者们来实施的管理和提供的服务,社区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更多的是被动的。

(四)传统血缘文化对建立社区归属感的牵制

社区归属感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地域和社区人群的情感认同,这种情感认同必须建立在社区居民互相信任、互惠和相互间合作基础上。而我国传统以来,社会是一种“熟人社会”,乡土文化中强调差序格局,即个体对他人的信任是依据是否与自己具有血缘、亲缘为依据的。这种以血缘而建立起来的关系才是最密切的,而社区的地域很难提供一种比血缘更为牢固的基础。因此在这种社区成员的邻里关系,我们无法给予其信任,这种互动模式极大地不利于居民发展社区内帮助互动关系,因而就不利于一种共同的情感认同,不利于社区归属感的形成。

三、提升社区归属感的对策

(一)提倡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自我管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政治的动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能够激发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度,从而积极的去关注自己社区的各项事务,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社区事务的做出。这样的结果就能够使得居民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社区。对社区的自我管理实现了居民的民主情节,对于自己同意的社区事务,也使得居民能够更容易接受社区事务处理的结果。

(二)构建城市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指在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倾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品位、生存环境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对人的精神状态、归属感及社区的凝聚力起着重要的影响。社区文化的目的是以其活泼生动、具有吸引力和容易为人所接受的文化表现形式来满足广大社区群众的精神需求。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紧张和精神压力随之加大,而社区文化恰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个体与社会整体的融合性,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形成了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

(三)完善和谐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体系

随着社区内各种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大量出现,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和谐社区建设必然要求从封闭式的社区管理向以协调、指导、服务为主转变。和谐社区建设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因此,要通过加强社区队伍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完善社区机制,充分挖掘社区内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共同为创建和谐社区服务。

参考文献 :

归口管理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0-019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0.093

1 实施电力企业经营计划的背景

计划管理是规范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平衡、控制、协调、监督的作用。公司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一整套综合计划管理的做法,使各项工作都形成了从计划制定、执行、监督检查到评价的闭环管理。

计划与财务预算和专业需求的互相统一是综合计划能否有效执行的核心问题,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平衡、控制、协调、监督的作用。公司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一整套综合计划与财务预算和项目间衔接的做法,使计划、项目与预算间形成了编报理念一致、原则一致、口径一致、数据一致、进度协调的统一管理,充分发挥了综合计划管理应有的作用。

2 内涵和主要做法

2.1 内涵

2.1.1 综合计划管理的理念。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离不开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而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同业对标创一流工作的不断深入,计划管理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企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需要计划管理的指导。因此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下理念:一是计划的刚性管理理念;二是紧密衔接理念,从制定、执行、监督考核和总结评价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使公司整体工作按照计划安排,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确保实效;三是“重奖重罚”理念,通过严格的考核促进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提高。

2.1.2 综合计划管理的范围和目标。综合计划管理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到生产、经营、行政各个部门和专业,从时间范围上来说,包括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和周计划。从内容方面来说,年度计划包括全年工作目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划以及专业指标和工作计划,具体包括安全指标、线损指标、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成本三费等具体指标分解计划以及电网建设及技改计划、固定资产零星购置计划、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电量与线损计划、科技进步项目计划、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精神文明工作计划等多类内容。季度和月度计划包括重点工作计划、指标计划、资金开支计划、电网建设和技改计划、运维检修计划和专业管理工作计划。周计划指各部门根据月度计划制定的本部门的周工作计划。

综合计划管理的目标:通过计划管理统揽全局工作,协调指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以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提高专业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2.2 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方法

在落实公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利用综合计划平台分解每项指标和工作。公司综合计划管控实现了上一年度对下一年度的预安排、年度结合公司综合计划正式分解、季度控制关键指标计划和月度细化指标控制节点的管理模式;在层级上实现了公司总体计划控制,部门(单位)逐级落实,每个部门和岗位均落实指标计划和工作节点,同时直接穿透至县公司;在范围上涵盖了公司电网规划前期、项目建设管控、生产和营销服务、资产经营、企业文化和党群建设、班组管理、重点工作和同业对标等公司全方位的工作。

2.3 主要流程说明

节点1:组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每年10月中旬下发年度计划调研与分步提报的安排意见,明确对明年工作计划进行分步调研与提报的实施意见,提出对专业计划制定的具体要求。年度计划从调研到定稿共分部门调研、提出计划初稿、专业小组集中审查、领导小组讨论通过等四个阶段。通知中明确提出,对于凡涉及到资金的项目计划,无论是电网方面还是经营管理方面都要说明详细原因、必要性并附资金使用明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同时提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需求说明,对大修、公共设施维修等各类生产项目,各单位在上报时都要按轻重缓急把项目分出A、B、C三类,便于领导决策和资金合理控制使用。

节点2:将年度计划各项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制定部门年度计划控制目标,并纳入公司统一的绩效考核。公司通过出台《预算管理实施细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规章制度,将计划管理与财务预算、资金开支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强化了计划管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监督控制作用,使计划管理真正成为企业一切工作的主线;每年组织与各部门签订的《内部绩效责任书》,内容包括重点指标和重点工作,其中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的重点指标和工作内容均纳入了责任书中,进一步维护了年度工作计划的严肃性。

节点3:组织将计划分解至月度工作计划具体实施,对因内外部环境客观因素的变化,导致不能执行或需变更时间执行的工作项目计划以及未列入工作计划任务书但又必须开展且需花费资金的工作项目或虽然列入工作计划但资金不足的工作项目,组织办理变更和追加手续。

节点4:组织对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考核意见。组织成立经济责任制考核工作小组,根据绩效考核中关于综合计划管理的考核标准,到各部门进行现场考核,重点对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材料领用、工程管理等进行检查,考核结果与工资收入挂钩,每月兑现。

节点5:各部门于每年年末对本年度相关专业工作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提报至归口管理部门。

节点6:归口管理部门汇总相关专业工作完成情况并提交。

节点7:汇总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形成总的总结评价报告。

节点8:领导小组对总结评价报告进行审批。

节点9:将审核通过的总结评价报告予以。

节点10:将有关资料整理归档。结束流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年初下发的工作计划可能与工作实际有所偏离,为此公司设置了计划调整这一环节。每年的10月,根据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对年度计划进行局部调整,调整流程同年度计划制定流程基本一致。

2.4 确保流程正常进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2.4.1 完成工作的组织机构。综合计划管理组织机构设领导小组和专业小组。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组成;专业小组由分管副总经理任组长,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由计划专职和各归口部门负责人组成。

2.4.2 组织机构中各层次职责。

第一,领导小组:审核批准计划管理有关文件和年度、月度综合计划、计划变更申请和追加资金计划申请,组织协调解决计划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专业小组:负责组织集中审查论证专业计划管理有关文件和年度、月度综合计划,审核计划变更申请和追加资金计划申请。

第三,综合计划的牵头部门:负责制定计划管理有关文件及管理流程,汇总并初步调整平衡综合计划,组织召开计划会议,对计划管理全过程实施监督检查并做出总结评价。

第四,归口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并初步审查各相关部门年度和月度综合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相关部门:根据归口部门安排,结合自身所担负的职责,立足本公司实际,于规定日期前形成本部门工作计划初步意见,计划员负责上报至归口部门。

2.4.3 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及岗位人员能力说明。

第一,公司总经理:批准公司年度、月度综合工作计划和部门提出的计划变更申请和追加资金计划申请。

第二,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审查分管范围内归口管理部门提报的相关工作计划,审核计划变更申请和追加资金计划申请。

第三,负责人:组织制定综合计划管理有关文件,及时发现并提出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理顺综合计划管理程序。熟悉电力企业计划管理的全过程;掌握电力计划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有关法规及制度;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综合协调分析判断能力及专题论述的文字表达能力。

第四,各归口部门负责人:组织归口范围内的部门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开展计划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提出计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计划管理主管部门及时沟通。熟悉电力企业计划管理的全过程,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控制能力。

第五,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开展本部门计划管理工作,以计划管理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按照公司计划管理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对因客观原因不能完成的工作计划提出变更申请,对因工作需要必须开展且花费资金的计划外工作项目提出追加申请,具有较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控制能力及专题论述的文字表达能力。

第六,计划专职:参与制定综合计划管理有关文件,从专业管理角度提出改进建议;对其他部门在计划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不断改进计划管理;按时组织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计划,并组织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掌握电力企业计划管理的方法和有关法规及制度,熟悉计划管理的全过程,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及专题论述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第七,各部门计划兼职:按照公司综合计划管理相关规定,配合部门负责人开展本部门计划管理工作,按时将相关工作计划上报至归口管理部门。熟悉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专业管理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2.4.4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综合计划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的考核与控制是实现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这些工作和措施落实情况的考核与控制,有效提高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水平。

归口管理论文篇(9)

⒈对电子文档的收集

在繁重的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中,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面对多种多样的各类电子文档,要首先对其进行科学地分类。电子文档可实时收集,其归档范围应当参照纸质文件的归档范围,包括应用文书和技术服务工作的电子文档,同时注意将电子文档存贮的载体及电子文档产生的外部环境和原始数据保存起来,形成有机的结合体,保证电子文档完整性。

⒉对电子文档鉴定

对平时收集的电子文件档,在归档前必须认真鉴定其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确保归档电子文档符合归档要求。

①鉴定电子文档的真实性。真实性是对电子文档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确认其是否与形成时原始状况的一致。电子文档的真实性不易判断和确认,传统纸质档案可通过内容、载体、形式表现出来,人们可根据字体、印迹甚至字迹、纸张对其原始性加以分析,而电子文档的生产由实态变为虚态,已没有了这种原始状态。电子文档含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我们只能通过技术措施,如加密技术、签署技术、消息认证、身份验证、防火墙及防写措施等,来有效地提高其可靠性。也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电子文档制作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提高人员职业道德和素质,建立管理记录系统等举措,确保真实性。

②鉴定电子文档的完整性。完整性是要求电子文档数量齐全;每一份电子文档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和原始数据没有缺损,电子文件结构复杂,储存方式多样,容易造成信息的缺损,建立收集积累制度;设立一个电子文件暂存空间,及时把没有归档的文件集中保存起来,同时做好硬盘备份,以以防意外丢失;在处理过程中对必要的背景信息项目作出规范化的要求,随时登记;在电子文档归档和移交时,及时按要求对原数据进行登陆核对,来更好地维护电子文档的完整性。

③鉴定电子文档的有效性。有效性是电子文档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如果文档不能在微机上顺利读出,再有价值的东西也失去了意义。因此平时应对产生这些文档的计算机系统的相关资料和软件编码进行收集,并采取措施妥善保管,做好备份,以防意外。

3、对电子文档的归档

①逻辑归档。在电脑E盘建立一个总文件夹,为其取名“××计生局归档电子文档”。在这个总文件夹下建立若干个子文件夹,分别用于存放不同年度的归档电子文档。采用保管期限分类法,设立3个文件夹,分别将文件夹改名为“永久”、“长期”、“短期”。参见纸质档案的分类方法将其对应的文本型电子文档保存到相应的文件夹内。还需存放“说明文件”、“类目表文件”、“著录文件”信息等。同时生成的文本型电子文件归档文件目录注有文书登记号、文件标题、档号、类别代码等,是档案检索的重要工具,有利于迅速方便地检索电子档案具体内容,使查阅更加方便。

②物理归档。电子文档按规定的要求进行鉴定、分类、编号后,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集中、拷贝至耐久性好载体上,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安全方便。

4、对电子文档审核

归口管理论文篇(10)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的提升。通过有效的防治疾病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可以减少人们的健康威胁。本文针对结核病进行归口管理模式的实践干预,并且观察控制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资料信息的收集是从2011年1月~2014年12月近4年时间内的进行的,针对本院管理范畴内的社区、居民组织进行的结核病患者信息登记。在本院进行信息记录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周边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入手,进行详细登记。记录的报告内容包括患者的病症信息,在治疗期间的转诊记录,跟踪调查患者的治疗情况,关注患者在治疗后的转归情况。具体的记录信息需要经过大量的数据核实,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为防止诊断出现失误,在收集患者资料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检查,确保收集的患者资料真实可靠。设立专职部门进行患者的跟踪回访,确保转诊的患者情况在本院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之下进行。

1.2方法 根据研究实际需求进行患者的资料收集,并且跟踪比较2011年1月~2014年12月近4年时间内的患者治疗信息。在本院收集结核病患者资料,进行患者的相关信息记录,在记录过程中详细询问患者的来源,登记患者转诊情况,针对患者的转诊实际到位情况进行指标等其他数据的收集,并且根据数据分析出实施归口管理模式对于结核病的控制效果,以及后期干预影响。

2 结果

通过实际的根据记录和患者信息调查,可以发现,结核病的初治情况有明显的记录增长趋势。2011年,本院监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数量为3490人,此时进行初治结核病登记的人数在28例,从第一次治疗登记的结核病患者28例一直增加到当下的67例;再分析其他记录因素,可以发现,结核病患者转诊的几率从28.47%增加到90.12%;患者的转诊到位情况也出现上升,从原本的31.21%增加到80.15%。说明患者的转诊情况,以及患者转诊到位现象出现明显的增长,说明干预控制具有意义。

从信息记录中可以观察到以下特征,在2011年之前,患者的就诊记录信息以发现为主要方式。自从进行归口管理模式之后,控制干预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已经从就诊逐渐转换为转诊情况。具体的记录操作细节如下:2011年登记的患者有28例,治疗的覆盖程度达到100%,规则治愈率为96.43%,实际的治愈人数为27例;2012年登记的患者有34例,治疗的覆盖程度达到100%,规则治愈率为94.12%,实际的治愈人数为32例;2013年登记的患者有45例,治疗的覆盖程度达到100%,规则治愈率为95.56%,实际的治愈人数为43例;2014年登记的患者有67例,治疗的覆盖程度达到100%,规则治愈率为97.01%,实际的治愈人数为65例。

3 讨论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的传染性疾病,由于结核杆菌的侵入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情况,进而出现结核病病症。结核病的病菌可能蔓延于患者的整个身体,会在人体的各个脏器出现感染和病情蔓延。结核病的发病人群一般偏年轻,由于是慢性的传染疾病,因此有比较长的潜伏期。细菌感染到发病的时间在1~2个月之间,在这期间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对于后期的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延误。很多时候结核病症都会出现在患者的肺脏器官,形成肺结核的病症几率高达81%。偶尔也会出现在其他部位,比如颈部淋巴、肠道、骨骼、腹腔,以及皮肤等,没有得到控制的结核病症会不断蔓延。结核病症一般是通过人们的呼吸道传染的,因此比较难以预防和控制。因此需要十分注意平时的卫生习惯,并且进行结核患者的信息记录,定时针对结核患者进行检查和追踪治疗,防止传染继续蔓延[2]。

一般结核病的患者会出现低烧的情况,长期的身体疲乏感觉也比较明显,当患者出现长期的咳嗽症状,并且在咳嗽的过程中出现咳血的现象,就证明患者的症状在不断加重。导致患者出现结核疾病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来源于患者自身身体机能的下降,影响了正常的呼吸道抵抗能力,造成细菌感染现象,此时在患者内脏部位就会出现严重的感染状况。其次,由于血型造成细菌传播,当患者的身体情况不良时,猛烈的结核细菌会不断的侵蚀人体血液循环系统,造成患者的不适感受,出现逐渐增强的机体抵制现象,发生结核病征。再者,就是患者身体内存在可能性的潜伏期病原体,由于菌群失衡造成二次感染,进而发生结核病症,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3]。

归口管理模式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结核病病症的传染源,通过及时方法应对实现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积极的面对归口管理方式应用,能够切实有效的施展结核病防治工作。通过在地方地区时候归口管理模式,能够及时的记录地区患者资料,便于收集和管理。这样提升了发现率,解决了当下控制、预防难的现状。归口管理法更加适用于对转诊患者的监督和管理,能够将诊疗和控制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做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通过对结核病实施归口管理模式,明显的提升了控制效果,说明归口管理方式对于结核病的管理控制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归口管理论文篇(11)

【关键词】

进出口差额;人民币汇率;实证分析

1 问题的提出

许多学者对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但得到的结论却不尽相同,汇率波动的增加对贸易的影响,要视不同国家和产业、行业具体情况而定。

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要求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1994年汇率改革以后中国的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的数据,对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2 1995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1994年中国汇率并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典型的经济外向型国家,进出口额显著增长。

根据对中国的汇率以及进出口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1994年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状态。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

2)自1995 至2001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差额保持平稳小幅增长,数据也较稳。2001 年底我国加入WTO 后,进出口差额明显呈加速上升趋势。

3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人民币平均汇率变动实证研究

3.1 数据的说明

本文选取1995年至2011年的年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本文变量名称定义如下:X、Y分别指汇率和进出口差额。

3.2 平稳性检验

由于所用的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为了避免伪回归,必须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由ADF检验结果可以看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自变量X和因变量Y都是非平稳的,具有单位根;但是X和Y都是一阶单整的,因而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3.3 协整分析

为了分析汇率(X)和进出口差额(Y)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先做两个变量之间的回归,然后检查回归残差的平稳性。

以汇率(X)为解释变量,进出口差额(Y)为被解释变量,采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Y=3561.057 - 220265.7X + e (1)

对回归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ADF值为-3.3463

最终得到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

ΔYt=508.2379 – 109225.9ΔXt – 0.298673 et-1

t=(0.7494) (-3.1090) (-1.4209)

R2=0.4354 DW=1.2426

上述估计结果表明,进出口额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汇率的变化,ΔXt 增加1%,ΔYt 则减少109.2229%,即代表人民币贬值1%,进出口差额的一阶差分(即进出口差额的增长)减少109.2229%。

另外,从回归结果可知,上一期的偏离对这一期的影响并不大,为0.2987个单位,且t值并不显著。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出口额的分析, 可以得到结论: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进出口的巨大影响表明:中国货币当局一直以来对人民币币值调整保持审慎态度是正确的。

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币升值是个必然趋势, 人民币币值长期低估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但由于汇率调整存在巨大影响( 本文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至少对进出口额是如此) ,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时机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到目前为止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比较成功的。当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参考一篮子货币浮动的特征日趋明显。未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除应按照既定的原则和步骤继续稳步推进外,还需要把握好以下2个关键问题。

一是合理确定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目标。

这个世界既不是适用于所有国家的统一汇率安排,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一个统一的汇率安排,以适应任何时期。我们看到,即使是浮动汇率制度,在日本的市场决定的,经常干预供给和需求,以防止过度日元升值或贬值。比较成功的转型国家在波兰的情况下,选择自己的汇率制度与对国内金融环境的不同经济变化线,从而避免金融自由化改革货币危机的过程中发生。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在“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目标,而不是简单地在国家“浮动”,而忽略了“管理”,今后应重点加强的权利选择基于对汇率制度的外部环境变化。

二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动态优化与人民币汇率挂钩的货币篮子构成及其权重。

在条件成熟时,释放和一篮子货币向外界预期的比例,更明确的汇率的形成,汇率制度更加透明和规范化管理。跟踪效果评价早期元上下、分析企业、组织、个人的风险对冲工具,提供更丰富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参考文献】

[1]谷宇,高铁梅.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分析. 世界经济.2007年第10期

[2]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3]曹阳,李剑武.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与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1980-2004年的实证研究. 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