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1 10:10:05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篇(1)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以及单元一综合探究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层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基本理论,立足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典型例证或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去讨论、去思考。比如 “中国首善”陈光标,从30岁就开始慈善事业,截至2010年10月累计捐献款物约14亿元人民币,连续4年获得中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通过类似的典型事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价值观上的熏陶,逐步认识到,对于金钱,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逐步认识到,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会“让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教师既要立足教材理论、贴近学生实际去“创设”情境,也要引导学生去“生成”、去发现情境中包含的消费观,更重要的是要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得到态度、情感、价值观上的升华,在学生内心深处真正树立起科学的消费观。比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教学,我设计了一幅漫画、一段视频和两个问题。漫画是“砍树”图,标注“人类砍伐第一棵树时,文明开始了”“人类砍伐最后一棵树时,文明结束了”;视频是“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宣传片;在此基础上,我的问题是:“①谈谈你所理解的绿色消费。②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绿色消费提几个建议。”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的消费观也从书本上升华为学生自觉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主择业、爱岗敬业

第五课“新时代的劳动者”集中探讨了劳动者的“就业、择业观”问题。为了更直观地感知我们本地的就业状况,利用周末,我带领部分同学参观了江苏省泗洪县的三个地方:“苦力”市场,企业的车间、厂房,高科技企业的办公写字楼。在参观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情境漫画”展开讨论,因为有了此前参观的感性积累,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不时还有激烈的争论。后来,我们还把班级模拟成一个公司,设置了一些模拟岗位,举行了一次“模拟招聘会”。通过这样的“从实践到书本,再从书本到实践”的过程,自主择业、爱岗敬业的择业观就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经济理论,而内化为学生自觉的价值取向了。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篇(2)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设计的四个大的板块为:经济与生活、思想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不难看出,在教材的涉及上是十分注重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所以,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多彩的消费”时,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消费,崇尚健康的消费方式,选择正确的消费行为,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这对学生的生活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介绍自己平时的消费习惯,理解什么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交流式教学模式是课改以来最受广大教师欢迎的教学模式,它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点,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得到共同的进步。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篇(3)

一、“双十一”网购中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获得井喷式的发展,引起了网购热潮,电子商务成为网民购物的主要通道。根据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1]。在大规模的网民中,其中占比最大的手机使用人群为学生,截至2014年12月,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为23.8%。双十一购物节起源于公历11月11日“光棍节”,表示着单身的意思,这种新兴起的新潮节日正迎合大学生具有独特性、追求时尚性、喜欢流行性、富有娱乐精神,追求标新立异的个性[2],并且随着媒体的宣传介入,“光棍节”成为年轻人热捧的节日。阿里巴巴就是抓住这样一个销售时机大搞商品五折促销、免费邮寄、赠送礼品、抢红包等策略来吸引消费者,仅仅用6年时间,销售量已从当初2009年的0.52亿飙升到了2015年的912.17亿!而这令人吃惊的数字也表明马云把11月11日这天变成了“中国的购物节”,正如今年阿里双十一的广告语“我们的双十一,世界的狂欢”。在这样的一个世界狂欢日里,更少不了喜欢追求时尚、敢于尝鲜的大学生的参与,他们被商家诱人的折扣所吸引,不管自己是否需要,是否经济条件支持,就只奔着图“小利小惠”而不加以控制的购买,甚至“双十一”的交易量已成为同学、朋友之间暗中比较的“工具”。这样的冲动消费,让不少大学生提前透支了生活费,成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作为经济尚未独立的群体,他们经济独立意识薄弱,消费心理不成熟,盲目追求物质与财富,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拿卑微的虚荣心而已。同时,随着大众传媒和明星代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大学生开始热衷于追求品牌消费,盲目购买自己偶像所代言的产品,追求物质攀比。在这个网络用语泛滥的年代,各种网络用语“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等开始大肆使用,这无疑侵蚀这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潜意识的推崇“拜金主义”。这种毫无意义的非理性消费不仅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浪费大学生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利于其今后进入社会的理财规划。

二、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含义及意义

理性消费要求消费者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在消费允许的条件下,做出合理的购买行为,以达到自己最大的期望值。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儒家创始人孔子曾说过“奢而不孙,宁俭;与其不孙也,宁固”意思就是崇尚节俭反对奢侈[3];我国伟大领袖也曾说过“浪费就是犯罪”。这两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要坚持适度消费,弘扬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这对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有着积极的意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妇孺皆知,生动形象的写出来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提倡理性消费,杜绝奢侈颓靡之风,选择合理的消费。大学生作为高素质、高学历人才,更应以身作则,学会合理消费,科学消费,文明消费,杜绝一切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三、学校社会工作的作用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我们可以把消费看做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自我实现需求。因为需求而消费是正常社会行为,而过度的、盲目的、不切实际的消费属于自我膨胀的“欲望”是有悖社会行为的。大学生作为非独立的经济群体在消费方式上的不理性无疑误导他们的价值取向,对他们的成长不利,也对家庭、社会不利。学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时能获得社会地位。学校在大学生社会化这一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针对大学生冲动消费的学校社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

大学生是否具有理性消费观念是自身成熟的一项标志,同时也是今后在社会中经济独立的前提。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形成良好的网上购物习惯,这要求大学生在思想上提高理想消费的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根据自身经济条件以及需求选择正确的网购,切勿盲目追随所谓的“面子”“地位”而“打肿脸充胖子”,这种“拜金”在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想要彻底铲除这种不正之风就需要发挥学校社会工作的作用,如开设大学生心理辅导室,为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服务。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过程中,要确定社会工作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对象存在的过渡消费的心理动机,发现大学生的真正需求,并且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引导大学生从内心的信念出发判断客观事物的真正价值,从而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需求以及消费尺度,进而消除盲目攀比、炫耀、拜金等不成熟消费心理。

(二)加强学校理财教育

学校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术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学校具有影响学生消费选择和合理消费观念的重要作用,而当前大学生群体普遍出现非理性消费的现象,很大程度与学校缺乏消费理念建设有关。故而学校社会工作者应该向校领导建议开设理财课程和讲座,提高学生理财观念,使学生了解理想消费的基础以及如何选择合理、科学的消费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杜绝冲动消费行为。同时,学校社会工作者应该做好大学生网络风险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的宣传工作,让学生了解网络存在的潜在危险以及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懂得通过法律相关知识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因缺少相关知识而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也要学会信息筛选和判断,谨慎选择安全、可靠的产品。

(三)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是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时尚的群体,而当下媒体网络等大肆宣传“拜金”等负面新闻,这无疑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引向错误的方向。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的消费环境,学校社会工作者应该联合政府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这种不良消费风气下充分发挥政治作用,规范媒体严谨用语,避免出现误导群众的网络词汇,同时通过大众传媒向大学生进行网购消费的正确宣传教育,从舆论上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想消费观念,反对铺张浪费。其次,社会工作者应该督促政府规范网络市场,规避网络购物存在的潜在风险,同时成立更适用的网络消费法律条文,建立网络消费者保护权益中心,更好的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90-01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学生超前、过度消费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使学生做到合理消费,健康消费,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

一、不良的消费现象

(一)追求时尚消费,消费结构失衡

现在的学生不论家长的承受能力,穿戴都要讲究名牌。他们在自我形象、饮食、学习、休闲娱乐等消费方面一味追求时尚。为了自我形象,很多学生舍得花“血本”,经常购买品牌服装,品牌化妆品,经常出入流行餐厅,健身、KTV、滑雪等时尚消费已逐步受到学生的青睐;为了适应时尚的变化,手机、电脑等耐用品也频繁更换。追赶时尚的消费行为导致浪费行为的无限扩张,同时也导致消费结构失衡。

(二)趋向超前消费,消费水平偏高

近年来,在部分学生中出现一种追求高消费的趋势,一味追求消费品的高档次、新产品、名牌货。“超前消费是一种现代意识”,超前消费倾向在学生中广泛存在。为满足眼前的享受而提前消费,甚至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例如,不少学生买高档手机,不少学生无论家庭经济是否困难也想买比较贵的笔记本电脑,有些学生经常下餐馆、泡吧,生活开支惊人。

(三)崇尚炫耀消费,存在攀比心理

“炫耀性消费”具体表现为对名牌、时尚的狂热追求。许多学生认为个人消费水平能显示出个人的身份地位,可以通过购买名牌、贵重商品来达到宣传自己、夸耀自我的目的。有炫耀就有攀比,日渐形成了畸形的消费观,喜欢在消费上相互攀比。于是,攀比之风在校园盛行。有些学生虽然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却也在消费上不愿意“服输”,比名牌、比消费,这种不良的消费现象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也使经济条件不好的同学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引起同学之间的心理不平衡。

二、对策研究

对学生消费的问题,必须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播消费知识、传授消费经验、培养消费技能,倡导科学消费观念,提高消费素质。

首先,家庭是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来源,由于多数学生家长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消费情况,一些学生就利用这一点,以学校收费为名向家长要钱。这既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又损害了学校的声誉。针对此现象,学校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告知家长收费情况,及时控制学生的不当开支,了解学生的消费情况。

其次,家长也要做好孩子健康消费方面的教育工作,除以身示范外,还要教育和培养孩子树立理性、适度、绿色的消费观念和勤俭节约的习惯,尽量控制孩子的零花钱;在适度的情况下,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理财计划,引导孩子学会储蓄的良好习惯;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工学结合”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体会赚钱的艰辛,从而改变自己的认识,纠正自己的不良消费行为。

再者,学校应把学生健康消费教育寓于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之中,进一步强化“八荣八耻”教育,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美德,将健康消费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体系之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一)消费要符合规律的价值观念

一方面,消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规律。消费水平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既反对过度节俭,也反对过度奢侈。

另一方面,消费必须符合人自身的发展规律。消费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它更多时候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人们应当树立保证生存消费、加大发展消费、适当增加享受消费的观念。

(二)安全健康消费的价值观念

安全健康消费的价值观念主要是指选用安全、环保、没有污染和有害物质的绿色食品,远离黄、赌、毒和迷信消费的消费价值观念。

(三)适时适度消费的价值观念

适度消费是指量力而行、从长计议、把握分寸的消费。适时消费的价值观念是指消费要适时,即要有恰当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要做到适度消费,消除面子观念,克服盲目攀比的思想,避免冲动消费和盲目消费。

(四)文明消费的价值观念

文明消费的价值观念要求消费者在消费时做到不违法、不缺德。做到在消费时讲文明、讲礼仪。文明消费要求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要做到和谐统一,既重视物质需要又讲究精神需要。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篇(5)

学校必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第一,利用班会时间选编传统美德故事进课堂,懂得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对节俭重要性的认识。第二,举行合理消费征文比赛活动,从思想上加强认识。第三,进行合理消费手抄报活动比赛,加强宣传力度,教育中学生树立适度的消费观,防止盲目消费。第四,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与消费相关的知识讲座、报告,加强对学生消费行为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家校联合,父母对孩子的消费行为加强引导

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重要保证。家长是与孩子接触最频繁、最亲密的人,家长的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家长给孩子做好示范作用,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不良消费心理及行为。家庭中应尽量营造一种勤俭节约的生活氛围,使孩子能够自然而然地形成理性的、科学的消费习惯。首先,家长举办消费专题讲座,引导家长去观察,了解孩子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并进行指导。其次,举办家长消费教育讨论小组,及时了解孩子的消费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生自查自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首先,积极广泛地参加社会实践,磨炼意志,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家长要正确引导他们适当地利用假期到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吃苦”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勤劳俭朴的品质。其次,对于自己的零花钱,要拟订自己的消费计划,学会有计划地用钱,并学会积累,把钱用在刀刃上。再次,针对自己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消费方面存在的不合理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篇(6)

1大学生消费行为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1.1消费及消费行为的含义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过程。本文所讨论的消费为狭义的消费,即个人消费。

消费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其主要表现为购买行为,指人们购买商品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过程。

1.2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含义

大学生消费行为通常指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生在其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消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过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在符合一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1.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可称为缺乏型需求,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求之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的舒适。尊重和自我实现两种需求可称之为成长型需求,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层次理论,就本文所要探讨的消费行为而言,是解释大学生消费动机的重要理论。

2. 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水平现状

2.1经济来源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西安大学生大部分收入来源是父母提供,其比例占收入来源的95%以上;此外收入的来源渠道还有勤工俭学、兼职、贷款、奖学金等。其中可支配收入方面,约59%的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700元之间;约29%的学生可支配收入在700元~800元之间;还有少部分人可支配收入不到500元,这部分人大部分家庭条件不太好,收入来源大部分是勤工俭学和兼职所得。

2.2消费结构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指各项消费支出在总消费额中所占的比重,其反应了大学生不同性质消费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据相关资料显示,总体消费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日常生活消费,其次是交际、通讯、学习等方面的消费。对消费项目进行概括,可以分为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交往消费和享受消费。

发展消费指大学生用于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投资消费,包括考证的报名费和培训费。无论是在消费的数量上还是消费的金额上,发展消费是西安大学生消费中的重要一部分,投入30~100元报名费考证的学生占到了31%,100~300元的则占到了19.5%,除了报名费外,还有资料费和培训费等。

交往消费是大学生为了满足情感需要、获得社会认同而进行的消费,包括通讯、网络、恋爱、聚餐等。74%的大学生每个月上网费用在30元以下,19.5%在30元~50元之间,7.5%的大学生上网费用过高,在50元以上;通讯费方面,每月50元以上消费的占到了34.2%;享乐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近半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出去旅游一次,旅游费用因人而异。

3西安市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3.1消费结构

西安市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总体合理,基本不存在浪费和盲目消费的现象。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生存消费。其次是发展消费,再次交往消费和享乐消费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这说明大学生在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生活质量。

3.2消费心理

从调研来看,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节制消费,而且消费时应该做好性价之间的平衡,这说明大学生总体消费观念还是比较理性的。但也有部分学生过于追求名牌,如调查品牌重要程度时,近50%的人认为品牌较为重要,而且23.5%还认为品牌非常重要,更有甚者不顾自身经济情况一意追求名牌。从中可以看出,还是有一些不良心理存在于部分大学生的消费中。

3.3消费行为

调查发现,西安大学生消费行为比较健康。近32%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会有剩余,而且61%的人愿意将剩余部分转到下个月。同时,也发现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不良心理,这些心理导致了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如近62%的人认为可以提前消费。

4西安市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引导对策

4.1个人角度

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的内部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外界的诱惑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经济能力决定了大学生自身不可能和独立的社会个体一样消费,更多需要家庭的供给。在消费过程中,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消费。所以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4.2家庭角度

从父母来说,必须有正确的消费观,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消费中要有节俭的意识。在很多存在不合理消费观念的大学生身上可以看出,他们家长的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就存在问题,自身也存在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比如,有的父母就教育子女要注重同学之间关系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在人情消费上花费过多。家庭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源头,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大部分是家庭供给的,必须从根源上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控制。

4.3学校角度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一种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舆论氛围对当前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很强的从众性和攀比性,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

4.4社会角度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比方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一种极度拜金主义的体现。所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影响。社会应给予大学生正能量。

5结语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问题,都与错误的消费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篇(7)

二、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

大学之前的各阶段学校的教学方法基本是教材式的,但到大学后,大学新生会突然发现大学的教育方式是基于教材而又脱离教材的模式,教师的讲授往往仅限于课堂上,下课之后很少能够得到老师面对面的教授,更多的是强调课后的实践和个人能力的扩充。在习惯了中学“填鸭式”教学模式的这些新生会感到突然失去方向,不能适应现在的学习方式。另外,大学环境下,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也使他们应接不暇,有可能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做好新生管理工作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表面层次来讲,一个良好的管理开端能够很好地解决后续困难和事件,提高管理效率和减低管理成本。从延伸角度来讲,对于高校新生的管理,可以使他们确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消费观、就业观、社会观等,能够带来长远的、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价值。由专业的辅导员团队做好新生管理工作,引导新生树立一个正确合理的心态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将有利于高校向社会输送优良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从价值观角度分析

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合格的人才,合格的人才必须具备正确合理的价值观。价值观的树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前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作为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储备人才,大学生需要从入学开始就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团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理论层面来说,正确的价值观是体现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人生观最根本的体现,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的迫切要求;从现实层面来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进一步改善高校工作、降低管理成本的基础条件,是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建设社会、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正确的价值观能够给社会带来诸多经济效益,无论从社会和谐环境氛围的构建、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轨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预期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说,一个良好的管理,是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开端。

(二)从消费观角度分析

消费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形形的消费观。消费观和价值观一样开始受到高校管理阶层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正确的消费观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活消费习惯,对推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样,在大学里,正确消费观树立的过程中需要高校辅导员团队的努力工作和教育引导。实践证明,辅导员团队通过正确的思想引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认识到消费和生产、经济发展的关系,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当代大学生既是今日消费者,又是未来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建设者和推动者,并且将来他们还将成为消费的主体,所以大学生从入学开始,便应该在辅导员团队的引导和教育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从就业观角度分析

目前,从我国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我国基本情况来看,社会和市场上可以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但是大学生的就业观恰恰是影响就业情况的最主要因素,招聘会上往往出现“用人单位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矛盾,这些都是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造成的。从奥肯定律可以看出,就业率和经济的增长是存在正比关系的,所以正确的就业观将有利于就业率的提升,进而有利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需要高校辅导员团队在大学生入学伊始就着手进行新生管理。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篇(8)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是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主要群体,是传播和实践生态文明的生力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极大影响力,大学生的科学生态价值观的构建对于中国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从而有利于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一、生态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生态观是人类对生态问题的总的认识和根本观点,这些观点是基于一定的生态科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而产生的,是人们关于什么是生态、为什么要保护生态以及如何保护生态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认识[1]。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生态问题有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生态观进行微调查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和研究价值。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大自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类虽然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但是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在充分尊重大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爱护自然和保护环境,使自然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否则人们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2]。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态观微调查具有强大的理论意义,有助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二、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态观现状的分析

在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态观现状的微调查中,一共调查了青岛某高校五十名大学生,其中男生25名,女生25名,问卷回收率100%,这对调查分析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次调查采取了不记名的方式,对各位同学的答卷都做了保密,充分尊重每位同学的选择,对每份问卷都做了认真的统计和分析。

(一)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对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的态度的调查

当代青年大学生对有人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的态度,有48%的男生采取不会理会但蔑视的态度,而女生采取这种态度的也有40%,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对这一现象看在眼里而且还持一种蔑视的态度,这相对于保护环境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要求还是远远不够的。男生和女生持上前制止并指责态度的比例相同,但是所占比例都很小,仅靠这一小部分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有超过男生12%比例的女生认为这种现象和自己没关系,不会理会,这说明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这不仅靠个人的力量还要靠社会和媒体的宣传教育。

(二)当代青年大学生对宣传生态和环境保护知识的态度

在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对于学校和社会有没有必要宣传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的调查中,不难发现,64%的女生认为有必要,而也有52%的男生认为有必要,而认为没有必要的学生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这说明大部分的青年大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还是很重视的;与此同时,也有24%的女生认为无所谓,男生40%,高出女生16%。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对于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相当重要,青年大学生应当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三)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否关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调查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否会关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男生和女生存在有不同的情况。28%的女生非常关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而只有占调查人数8%的男生会有非常关心的态度,40%的女生比较关心环保问题,44%的男生也比较关心环保问题,相比较女生来说,男生的环保态度和环保意识较差,这也可以从44%的男生对环保持一般的态度这一调查来说明。不关心环保问题的学生是极少数的,但是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所以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环保知识在青年大学生中普及开来,真正发挥其环保的力量。

(四)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知识途径的调查

在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希望通过何种途径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希望通过报刊杂志的宣传、学校的知识教育及教学实践活动、网络的宣传、电视新闻的呼吁及正面引导、社会的公益活动以及宣传教育等途径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网络还是电视媒体的宣传,都要以积极正向的态度、以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为导向,真正发挥其宣传教育的功能,为社会生态的发展、为广大的青年大学生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树立做出贡献。

(五)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消费计划和消费风格的分析

在谈及消费观念和消费风格的问题上,约占76%的女生会做好消费计划,能省则省,也有约48%的男生会理性消费,节约消费;但是有20%的男生则会肆意挥霍,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对环境保护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青年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为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

(六)对生态环保方式选择的调查分析

在学习生态知识和参与环保组织与实践活动方面,青年大学生希望能够通过学校、社会、舆论各方面的力量去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节约用水用电,资源再利用,尽量少用一次性产品,搭乘公交车或步行、骑自行车,购买节约能源型的、对环境污染小的商品等,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积极正面的态度,但是也存在诸如环保意识较低、消费观念不合理、参与生态实践的能力较差、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了解较少、对奢侈浪费破坏环境的行为置之不理的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原因分析[3]。

三、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态观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存在认识上不足

高校生态教育观念落后,生态教育意识淡薄,高校教师对生态观教育的不重视以及教师自身对生态观教育理论知识的匮乏,也很难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生态观教育。另一方面,高校生态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学习课程,绝大部分局限在对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少涉及生态文明理论课程。此外,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而忽视对非生态专业的学生进行生态观教育,即使会涉及到相关生态观的教育,也只是单向的理论灌输而缺乏相应的实践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方面的教育,必然会影响到其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青年大学生正确生态文明观的形成

当代青年大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其思想观念也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生态观念不断形成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侵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生态观,这将直接导致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降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养成;社会上随地吐痰、乱认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社会风气盛行,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正确生态观的形成与发展。

(三)父母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因此较容易形成自私自利、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就是希望其通过好好学习将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不断的学习,而忽视对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社会责任感以及增强集体观念的教育,这就导致了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心不强,不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此外,有的父母在生活中铺张浪费、追求奢侈,其言行未能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发挥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青年大学生正确生态观的形成和发展。

(四)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不够充分

消费观念是生态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青年大学生没有合理的消费计划,往往在一开学时,花钱大手大脚,到学期末只能“节衣缩食”,不能够做到理性消费,盲目消费和攀比消费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有的大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投资少之又少,对于父母给的生活费任意挥霍,过分追求名牌服装、化妆品以及电子产品,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大学校园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学生不能够从自身做起,从不打扫寝室卫生,只顾自己干净不考虑他人,这不仅会影响到人际关系,而且严重影响其生态观的形成。

四、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的对策

(一)高校应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加强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为指导,注重对其进行生态价值观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生态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生态道德素质,在对大学生进行生态观教育的同时,组织并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生态活动和绿色活动,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不断丰富和更新生态教育的课程内容,创新教育的形式,如开展校园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组织绿色出行活动、鼓励学生争做环保志愿者,利用校园广播、微信、微博等信息传播平台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和普及[4]。

(二)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大环境对青年大学生正确生态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不断优化社会环境,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种新闻媒体如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要积极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论知识,宣传污染浪费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危害,提高青年大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各环保部门要不断宣传环保政策,净化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的社会风气,鼓励青年大学生使用绿色环保产品,引导其树立理性的消费观,摒弃不良的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政府要加大监督和打击的力度,鼓励和支持保护环境的行为,惩罚破坏环境、污染浪费的行为。

(三)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生态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教育的第一场所,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用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培养孩子的生态意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参加并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生态环保活动,不能一味的追求孩子的学习,可以发挥家庭总动员的力量在假期带领孩子去感悟自然、亲近自然。以自身行动如不追求奢华、不奢侈不浪费鼓励孩子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生活习惯。

(四)青年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生态观[5]

青年大学生正确生态观的形成不仅要落实到对科学生态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身。青年大学生要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当代青年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广泛参与生态环保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过度消费,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总之,虽然当代大学生生态观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生态价值观作为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方面教育力量及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生态观微调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正确生态观的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福霖.生态文明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9.

[2]王雨辰.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J].北京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5):27-37.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篇(9)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7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1

1 目前大学生消费和消费观的现状

1.1 大学生消费现状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中国每家1~2个孩子的数量,让父母把他们当成“掌上明珠”,也造成了一种学生乱花钱的现象,再加上市场上各种各样的针对于学生的商品越来越多,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具体表现如下。

电子产品:对比10年前,电子产品已经走进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电脑、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新生入学必备的物件。

考证:大学生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要为就业准备足够的筹码,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考证。越是含金量高的考证,所需要的费用越多。据了解,IT类的对口培训的费用非常高,最低都在10 000元以上。

日用品消费:物价的上涨,尤其表现在日用品的吃穿上面,除了食堂的价格上涨之外,学生对于穿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尤其是对于爱美的女孩子。另外,大部分校园里面都有商业街,各种各样的商品也刺激着学生的消费。据调查,在饮食方面,60%以上的学生每月在饮食方面花费在450~600元之间,比起10年前的数据,翻了一番。在服装方面,大部分来自城市的女生,每学期的支出超过1 000元。

交往消费:包括请客吃饭、同学过生日送礼物、谈恋爱、打电话费用等,都是现在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据调查,大部分学生都越来越关注人际交往,很多学生都有请客吃饭的经历,每个月50元的话费也是司空见惯,上网费用也是必不可少。

1.2 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现在的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提升,再加上学校关于经济素养的教育缺失,导致大学生消费观现状不容乐观。攀比、炫耀性消费这种非理性的形势越来越严重。有些学生为了“面子”,不惜花“重金”去买,远远超出了父母给出的每月生活费用。现代大学生的节约观念淡薄,在食堂,经常出现剩菜剩饭的现象。最严重的状况就是,现代的大学生缺乏“理财”的意识,经常不知道钱都被花到哪里去了。所以,对于大学生进行经济素养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十分必要。

2 培养大学生经济素养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1 经济素养的内涵

所谓经济素养,是指人们对经济的理解及现实运用的程度和水平,包括经济观念素养、经济知识素养、经济道德素养和经济能力素养四个基本维度。

2.2 经济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经济素养的培养,就是从经济意识、经济知识、经济道德和经济能力四个方面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经济意识和经济道德的培养。经济意识,其实是金钱意识。经济意识的培养,就是教会大学生要正确看待金钱。金钱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能因为重要,而采取不正确的方式去获得金钱。要有科学规划和使用金钱的意识,不能乱花钱,花的钱有意义,有价值。另外,经济意识的培养还要注重大学生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的培养。只有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拥有正确的竞争意识,才能让大学生立足于社会。这种培养,打破了“应试教育”的惯例,从能力意识上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二,经济知识和经济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获得经济技能,能够科学规划金钱的使用。经济学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作为新一代的在校大学生,必然要掌握一些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遇到人生的岔路口,要学会用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和取舍。经济知识的获得,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经济学知识之外,学校还应多设置一些创业机会,让学生去尝试获得金钱并且科学使用金钱。比如,商学院的学生就可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去创业。

通过大学生经济素养的培养,让大学生知道金钱来之不易,要采取的正确的途径获得金钱,并且要合理地使用金钱,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3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经济素养

大学期间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是提升大学生经济素养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不盲目地攀比、炫耀,把钱用到该用之处,学习使用金钱的技能。学校要足够重视消费、理财方面的课程,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理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制定消费计划、进行消费记账等良好的理财习惯,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经济素养。

3 结 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消费观和经济素养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提升大学生的经济素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可以提升大学生经济素养,让当代的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2-0141-03

消费主义(consumerism)发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是一种把崇高和追求过度占有和消费作为满足自我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及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的行为实践。”[1]源于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表现为娱乐主义和享乐主义,不仅是社会生产的推动力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80年代末,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伴随着全球化蔓延到中国,通常表现为符号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和超前性消费三种形态。其主张的个人主义、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冲击着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消解着中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动摇着青年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发展,威胁中国文化安全。基于此类消极影响,中国学者对消费主义秉持批判态度。

90后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的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观不仅对当代社会消费观推波助澜,还将主导未来数十年社会主流消费观。因此,研究消费主义视角下的90后大学生消费观,通过反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在全球化时代,对青年学生科学价值观塑造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消费主义视角下90后大学生消费观的时代境遇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主义文化侵略

人类已进入由西方发达国家推动和主导的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较快发展。伴随着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则往往利用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以多种方式推行西方化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及文化价值观念,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形成冲击和挑战。”[2]

20世纪二三十年源于美国的消费主义思潮,利用发达国家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以隐形的文化强制形式,通过资本输出和文化交流等方式进入中国,以对资本主义经济繁荣表象和西方社会多元文化的宣扬,刺激、诱导着90后大学生盲目追逐被这种文化霸权制造出的消费欲望。部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冲击下转向个人主导,他们在消费中逐渐对消费品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产生诉求。

(二)现当代中国国内消费环境的改变

伴随中国经济运行三次大型周期性波动而发生的积极变化,现当代中国国内消费资源环境、金融环境、信息环境和流通环境不断改善,与之相应的社会消费观念、模式和水平亦不断发生改变。国民在增加物质享受消费比重和扩大享受型消费所占比率的同时,逐渐弱化了生存消费的国民消费主体性。

消费主义所提倡的享乐、自由、奢侈的消费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节俭、重义、节欲的消费道德相冲突,在市场经济趋利性导向下消解着中国传统的消费道德。在消费品充足和信息来源广泛的全球市场下,青年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在消费中体现着开放性和先锋性。伴随着近年消费主义思潮逐步蔓延至高校,不断冲击90后大学生传统消费观和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影响其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消费主义视角下90后大学生消费观的基本表征

(一)存在炫耀性消费

在西方国家以消费主义为代表的文化渗透下,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部分90后大学生,在消费中体现出崇拜和追逐符号性消费的特点。他们在这种变异了的消费选择中盲目地追新求异,推崇个性,喜欢时尚,崇尚物质消费和享乐主义,片面地把消费数额和消费档次的高低作为博取同辈群体的认同和羡慕的重要标志,渴望“通过消费让他人明了消费者的金钱力量,权力及身份,从而博得荣誉,获得自我满足的消费行为。”[3]

(二)倾向于享乐主义消费

部分90后大学生奉行“消费至上”的享乐主义消费观,消费结构本末倒置,彻底将个人消费娱乐化、符号化。在这种异于伊壁鸠鲁享乐主义的极端享乐主义支配下,青年学生作为“新的享乐主义消费群体已经形成,他们的需求不再受到‘需求经济’的约束,而是受到‘欲望和梦想经济’的约束,或者对新事物和新体验的渴望的约束。”[4]为维系享乐主义消费支出,部分青年学生选择信贷消费,却因高透支额和低偿还率陷入个人经济危机和信用危机,导致失衡消费。倾向于享乐主义消费的大学生更多地体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将“自我实现、自我表达的生活方式的产生,与浮华消费和风格化的自我呈现融为一体”[5]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

(三)追求实用性消费

90后大学生主流消费趋于追求物有所值的实用消费。有着独立主体意识的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尝试欲,易接受新鲜事物。即使在当代消费结构多元化趋势下,在个人固有消费观与消费主义思想发生碰撞时,更多地表现出其理性的消费观――选择在实用消费的基础上兼顾自我个性的彰显。他们通过对商品,尤其是贵重商品相关信息的了解,综合考虑商品的使用价值和本人经济承受力,理性选择消费对象。

(四)暗含从众心理

学者阿希的从众心理实验结果证明从众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这在部分90后大学生中也是适用的。在当代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及大众传媒的刺激和诱导下,一部分大学生因无法坚定其已初步树立的理性消费意识,个体消费观受同辈群体消费观引导,在群体压力下抛弃个人独立消费意识和消费主张,通过对同辈群体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模仿,采取与群体一致的消费行为,形成群体模仿式消费。这种通过将自我认同危机外化为依赖外部力量进行的自我身份定位,体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

三、消费主义视角下的90后大学生消费观分析

(一)消费主义文化侵略威胁部分青年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树立

西方文化霸权带来的消费主义文化侵略,将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造成中国国民价值观不同程度的扭曲、错位,消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威胁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为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树立带来众多负面影响。消费主义下价值转换通过思想灌输和形象启发等途径背离了商品价值规律,导致消费使用价值萎缩和符号消费泛滥。作为未来社会消费主体的90后大学生消费群体,对社会主流消费观的导向推波助澜。

因青年学生的消费观还未定型,“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及其大众文化产品的广泛传播,潜移默化地动摇了青年学生既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年学生价值标准的混乱和精神上的迷失。”[6]传统的节俭美德在消费主义过分强调娱乐性和享受性的意识形态冲击下被青年学生忽视了。

在消费主义文化侵略影响下变异了的消费观在这部分90后大学生中不断蔓延,“不仅表现在购买时尚、高档消费品的实际行动之中,也表现在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对时尚、高档消费品欲购不能的焦虑心理以及压缩基本消费需求以追求时尚和高档的消费取向上。”[7]这种异化的消费观不可避免地陷入物质至上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最终导致大学生人生理想失落和人格缺陷。

(二)消费观教育缺失的客观因素

90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伴随着家庭消费环境改善和消费能力普遍增强,家庭成员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部分家庭受消费主义思潮影响,家长本身就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践行者,在家庭和个体消费中体现出明显的符号性、炫耀性和超前性的消费烙印。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消费观本身就带有消费主义倾向。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对发展教育多元化的积极诉求,通过文化殖民将消费主义作为宣扬西方意识形态的普世准则渗透扩张到校园。中国部分高校对消费主义辨识不足,民族文化“免疫力”薄弱,缺乏应有的文化自觉。且部分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相关课程中对“三观”足够重视却缺乏针对消费观的专题教育,或在涉及消费观的教育中,教育内容过于空泛、流于表象。导致青年学生培养树立科学消费观得不到有效的教育与引导。

(三)消费观主体自我教育意识薄弱

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激荡,多元文化纷至沓来、涌入校园。由于部分90后大学生对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对中国国情和个人消费水平不能清晰定位,对文化安全威胁缺乏警惕,对消费主义本质及影响缺少认识,导致这部分大学生受消费主义影响,过于重视物质消费,轻忽精神消费,缺乏消费自律。伴随着理性消费意识的弱化,他们的消费观在消费主义思潮与中国传统消费观的碰撞冲击中产生了困惑和动摇。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霸权扩张中,这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为科学消费观的树立带来消极影响。

四、对90后大学生消费观的反思

(一)维护文化安全,抵御消费主义文化殖民

“长期以来,教育始终是一个政治的战场,而且到21世纪的新千年之初依然如此。”[8]在当代,伴随着全球化而来的西方文化霸权的强势扩张,折射出的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尤其青年学生价值观不同程度的弱化。文化危机意识不足、文化安全意识缺乏的90后大学生是中国青年中最易受到影响的群体。

因此,90后大学生应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前提下,重新审视并理性对待西方多元文化,清醒认识到发达国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输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其重点将消费主义作为普世准则予以推行的目的是消解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意图改造和重构国民生活方式。

为此,大学生们应坚守民族文化传统,弘扬勤俭节约的消费道德,将中华民族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人价值观的构建要素,增强本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学生们应将个人思想道德教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予以重视,警惕文化侵略,抵制文化霸权,强化个人文化自觉意识,对抗消费主义文化殖民,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二)补位社会教育责任,引导消费观塑造

首先,家庭要端正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和理财能力的培养,引导子女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和适度消费的行为习惯,避免经济上的盲目纵容。改进教育方法,纠正子女不当的模仿消费,克服媒体诱导,减少消费主义对消费观的冲击。家庭成员以身作则,减少物质挥霍浪费,在生活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树立科学消费观,为子女抵制消费主义做出表率。

其次,高校需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理论概括、案例分析、开放研讨和考察实践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将消费观专题教育的理论学习与深入实践统一,将学生的消费道德考察制度化并落实到评优制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鉴别是非的能力和思辨思维。通过校园传媒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辨识并抵制消费主义,削减商业传媒宣扬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消费诱导,教育学生在科学消费观指导下理性消费。

再次,党和政府有义务树立勤俭节约、廉洁朴素的形象,提供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弘扬传统美德,提倡节俭消费、适度消费等理性消费观。从社会主体舆论导向上抵制消费主义,批判符号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和超前性消费。建立健全传媒约束机制,将商业传媒消费至上和享乐主义观念的宣传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对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树立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主体教育,健全人格

作为独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90后大学生已具备是非判断能力,在消费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他们在消费中通过客观评价自身消费能力和消费需要,经过自身审视,确立合理消费期望,正确引导和控制个人消费行为,能够有意识地发展健康的消费心理,健全人格。

90后大学生应加强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理性的消费观念,明确认识到“超过一定界限之后,更多的消费并不等于更多的充实”[9]。尤其注重个人消费道德的建设,形成正确的消费意识,增强个人选择能力、判断能力和理财能力,在消费观受到消费主义思潮冲击时能理性直面消费文化多元化。

90后大学生还应增强自我评价能力。对非理性消费心理及失范行为自我剖析,将科学的理性消费观念内化为个人消费行为准则。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消费理性,有效控制消费中的冲动性和被动性,减少盲目消费、超前消费和攀比消费等缺乏理性的消费,以树立节俭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促进个人素质全面提高。

总之,引导90后大学生在全球化时代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消解消费主义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对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保障我国文化安全同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金伟.消费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J].河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101.

[2]吕青.文化安全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2(14):34.

[3][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77.

[4]尤卡・格罗瑙.趣味社会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90.

[5]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4.

[6]吕青.文化安全视域下的德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1):71.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篇(11)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占据了不可逾越的地位,他们不仅是社会消费群体之一,而且走在未来消费时尚和潮流的前沿。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在大学学校生活了三年,我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有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他们刚刚摆脱高中生的稚气,内心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消费便成为他们力求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但是又由于经济上的不独立,自身消费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消费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不理性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的收集得到了许多真实的信息,本文深刻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特点,问题以及对策,并努力摸清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对社会,高等教育者和家庭为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向并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高校毕业生每年以惊人的数量增加,他们渐渐走向社会潮流的最前线。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现状以及消费动机,指出消费误区,原因和不足,并提出了比较理性的消费观念,为大学生的消费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为家庭,社会的教育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更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先确定论文方向,然后在各网站和报刊等寻找相关资料和数据,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结构、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及特征、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在整体的思路上将理论与实际调查相结合,运用综合分析法和动态分析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结构特征

(一)消费现状。据统计,中国大约75%的大学生其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剩下的25%靠自己兼职,或是奖学金,助学金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根据调查问卷得到如下一些数据: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得知:在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中,比重最大的是500―1000元之间,最小的在500元以下,

91.4%的学生消费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一方面,消费水平较低的同学,可能会出现资金比较紧张,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消费的现状;另一方面,消费水平较高的同学由于可支配的资金比较多,可能会导致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出现不合理的消费现象。个体消费水平差距大。

(二)消费结构。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根据调查统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生活消费支出;(2)网络和通讯设备支出;(3)学习性支出;(4)人情消费支出;(5)其他消费支出。其中,生活基本支出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约为56%;而随着IT行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和电脑似乎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生活消费品。通讯和网络支出包括手机,电脑,mp3,ipad等娱乐消费,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约占21%,社会的发展,信息的重要性将带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很多技术开发商根据学生的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品位的产品,致力于开拓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其正是看中了大学生这一潜力股。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学习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学习性消费占11%,与学习有关的消费也是我们所关心的话题。大学生除了平时的学习和期末考试以外,还会考许多的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在考研方面会买许多的书籍或是报各种学习班,所以会花去不少的费用。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广,其人情支出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现上涨趋势。有的人情支出是必须的,而有的则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大方,于是,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便在校园里蔓延开来。

三、高校学生消费观念

在21世纪的高校消费人群中,时尚与潮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的代名词。他们喜欢追求新颖的东西,手机,电脑,服装,饰品等生活必需品体现了消费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此外,大学生消费中考虑得最多的因素是实惠,即是否买的值。一方面,他们的经济来源比较少,另一方面,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足,所以,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又希望价格合理。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80%的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仍然是讲求实际与理性消费,追求物美价廉,“买的值,买的放心”,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家境比较富裕,出现了追求名牌,奢侈消费,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消费观念。

四、高校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背景。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对他们是有求必应;另一方面,许多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去照顾和教育孩子,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于是,乱花钱便成了他们想证明自己和排遣孤独的一种手段。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子女往往都会继承父母的性格特点,时刻为家人着想,省吃俭用。

(二)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物质充斥的社会。其消费观给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消费观,即超前消费,许多人为了追求活在当下的精神,秉承着花明天的钱来完成当下事的的信念。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传统消费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易受社会环境和大众化消费的影响,不正确的消费观也在大学群体中蔓延开来。智能手机,电脑等看似奢侈品如今却成为了每个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当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时,就会产生羡慕和自卑的心理,有的人即使没有经济实力,也要跟别人看齐,因为这样才会显得自己不比别人差。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学生时代与社会接轨的阶段,其性格特点,是非判断能力,思想情感和兴趣爱好都没有完全定型,不能够完全独立思考问题,但是他们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坚强和果敢,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得到关注,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于是,虚荣心理会让他们把这种落差转移到不正确的消费观上,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又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消费的步伐。

五、建议和对策

(一)学校和家庭要进行动态引导和教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勤俭节约也一直为我们所传承。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不应该摒弃这种美德,而是应该把它传承和发扬下去。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在大学生的教育方法上我们要实行动态教育。传统的理念已经不适应大学生的思维了,我们要与时俱进,紧密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消费观念,对他们进行如消费结构,消费理念,消费心理,消费品常识,消费生态意识的教育。但是,一味地课堂理论教授难免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不会高,所以提倡实地调研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家庭是提供大学生消费的保障,学校是大学生未真正踏入社会消费的最后一站,父母要时刻引导着孩子,给他们树立榜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衔接,校园教育对于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首先,主张适度消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花钱,把钱花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应在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之内。其次,要树立健康的消费模式。健康的消费模式即倡导文明消费,勤俭节约,选择安全环保无污染的“绿色商品”,合理选择消费的结构和层次。第三,要有合理的理财规划。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生存的地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理财规划能力。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独立的理论概念,也需要把这些概念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养成花多少钱,记多少钱的记账习惯,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培养自己的储蓄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三)要发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引

导教育。大众传媒和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渠道,它们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应力,所以应发挥其多样性和快捷性的优势,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对消费热点的调查研究,加强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抵制奢侈之风。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大学生适当进行发展性消费。大学生的发展性消费即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能证书的考取,接受各种培训,各种教育等,以知识力量转化为精神力量的一种消费。发展性消费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促尽全面发展。

总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他们有其独特性和固定性,我们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根据现实情况,对于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应该大力倡导和发扬,对于不合理的消费,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端正他们的态度和消费习惯。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而且也与家庭,社会和国家息息相关。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共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作风和正确的消费习惯,促进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