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卫校护理专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11 17:18:02

卫校护理专业论文

卫校护理专业论文篇(1)

2在护理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我国大部分学生的英语仍然停留在“哑巴英语”的状态,即拥有较大的词汇量,阅读能力尚可,但口语、听力以及写作能力较差。这些短板在学生时代体现为阻碍对最新医学信息的接受和学习,而若延续至今后的工作中,则可能由于语言障碍,不能及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从而得不到国际同行的认可[1]。为促进我国与世界接轨,提高我国护理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护理专业学生能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在中职卫校实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3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3.1适用教材缺乏

在双语教学中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可直接研究和吸取国外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和内容,但国外原版教材的编写思想和内容与中文教材差别较大,教师备课的时间、精力投入大,学生理解掌握存在困难,且国外原版教材价格昂贵,难以推广使用[2]。

3.2师资力量薄弱

我校高水平的英语专业教师(通过CET-6、TEM-8)不多,大部分教师是相关专业科班出身,只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而听说交流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将护理专业知识用英语传达。

3.3学生外语基础差

学生普遍感觉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授课时只是照本宣科,简单地将英文内容翻译成中文,大部分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认为双语教学只是一种变相的翻译课,因而产生了抵触情绪。同时,学生的英语基础差,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普遍不高,再加上学生接受能力有别、个人兴趣存在差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做不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自然不佳[3]。

4实施双语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4.1转变观念,加强对双语教学的认识

很多人对双语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双语教学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好,但护理学科的无国界性使双语教学的开展显得十分必要。因此,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双语教学,真正下功夫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培养使用英语进行临床思维的良好习惯。教师也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重大意义,以更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

4.2选择适宜教材

学校可多购置国外原版教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在充分比较各种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组织教师改编或自主编写包含各学科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双语校本教材,并配套讲义和专业词汇表。教师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教材,可以吸收先进国家最新的护理教育理念,优化和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4.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语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师资,专业素质与外语素质“双高”是对双语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这就要求护理专业授课教师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还能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比较理想的双语教学人员是曾在国外学习、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归国学者,当然也可以从现有师资队伍中选拔听、说、读、写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定期去外语学院或者国外进修培训。我校护理学专业现任教师大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部分教师有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外语教学能力总体有了极大提高,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卫校护理专业论文篇(2)

根据当前市场人才需求情况看,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依旧是护理人才的主要来源,影响了国内医疗护理水平的提升。为了保证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合格的护理从业人员,中职卫校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不仅要培养自己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足够的实践技能,全面引导学生参与护理专业知识学习。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培养“双师型”教师则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聘请人才,搞好队伍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而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也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护理作为医疗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对医院的工作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关系着社会医疗建设的发展状况。在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给予高要求的今天,医院对于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多,这就要求中职卫校能定期定量向社会输送护理人才。而教师是护理教学的引导者,其必须要从理论、实践两大方面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当前,中职卫校教师多数为理论知识的研究者,对于实际护理技能没有足够的经验,这显然满足不了学生对临床护理技能的学习。中职卫校需积极聘请临床护理人才到学校参与教学,不仅实现了教学与临床的有效结合,还能让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和各单位之间要互相协调,让临床工作者成为中等卫生学校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

二、改变观念,重视教师作用

为了满足现代化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医院应该搞好自身的医疗服务工作,这些都需要借助于专业人才作用的发挥。国内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中的作用得到社会认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但中职卫校在增加学生数量的同时也要保证质量,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学校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教育部门在指导中职教师工作时强调了“双师型”教师这一新概念,除了对教师的资格、职责等给予严格要求外,也关注了教师在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水平,培养综合性教师是不可缺少的。

中职学校现有的教师队伍里,大部分来自于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教师多数研究仅限于理论知识,参与临床护理工作的人数较少。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会对临床上的新理论、新技术难以充分了解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给学生造成误导作用,影响了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学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多而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给教师的临床实践学习未留有足够的空间。大部分中等卫生学校的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量大,这是造成教学内容和临床实际情况不合的主要因素,学生毕业之后走上护理岗位会觉得学无所用。若教师无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那么其教学工作则是失败的。中职卫校必须全面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双师型”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不断栽培“双师型”教师,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教育发展。

三、基地建设,完善实训教学

从现实运用情况看,护理专业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最关键的并非局限于理论知识学习,而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用理论指导临床护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不仅要参与课堂学习,还要通过参加各种实训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作为学校,应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平台,在掌握理论知识后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校期间的实践操作练习均在实验室完成,教师同样也应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模拟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从这些情况看,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教学质量的改善有促进作用,让“双师型”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技能教学的必备条件。另外,只有校方为教师提供了足够的教学条件,才能发挥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操作技能。

四、主动学习,参与技能训练

教师是护理专业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学习应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技能培训,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收获专业技能。尽管中等卫生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也曾到临床工作或进修,但因工作时间持续不长,教师所掌握的技能有限,给后期的课堂教学工作带来诸多阻碍。此外,临床技能学习的持续性不强,导致教师对于临床上采用的新理论、新技术难以及时了解,教学时也往往会无从下手。顾及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学校应定期安排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学习,对护理专业中运用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全面了解,以更好地发展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要采取边临床边教学的方法,从而满足各专业知识的教学需求,把护理专业的每个知识都能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教学条件有限的中职卫校,校领导需顾及专业课教师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当地条件较好的大型综合医院进行临床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不仅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临床实践技能,也能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结合亲身经历向学生讲述临床护理内容,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深动有趣。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为了保证护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教师在校工作期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需要借助于学校的力量,引导教师从多个方面改善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继坪,宋锦平,成翼娟.临床护理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159-160.

卫校护理专业论文篇(3)

1 我校中职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内容过多, 护生普遍感觉难以掌握。中等职业学校卫生基本都是15-18岁左右,考入中职卫校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分数低、不能升入高中或高职,家长与学生之所以选择护理专业,主要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奠定基础。在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中等卫校过度强调普通文化课的教育,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与自卑心理,既不利于学生成长,也有悖于职业教育的规律。另外一些复杂的解剖名词、医学概念、药品名称不能够熟练记忆,使在教学进展过程中出现难度,久而久之易使此部分学生丧失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与勇气,导致学习成绩持续下滑,更严重者可能导致退学问题。另外,由于温州地区很多家长常年在外做生意,所有普遍存在孩子“放养”现象,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及自我约束性差,也是对理论学习兴趣下降的因素。

1.2 设置的课程内容抽象思维多、教学课时多,实训课程偏少。学生学习任务重,探索钻研的时间少,学习被动,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切合当前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缺少职业行为素质的训练。部分学生表现为: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注重伦理道德修养,在诚实、守信等基本文明方面表现欠佳;缺乏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及人际关系的认识和了解,心理承受能力不佳。

1.3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不利于将来顺利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目前医学院校普遍采用的是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即基础课、专业课、实习三阶段,这种模式在客观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课堂、实验教学与临床脱节。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与服务需求不相适应;有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充分体现专业体系,实践课比例较小,在临床实践过程,学生对于临床的常规处理产生诸多不理解,动手操作能力差,使学生专业自信心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临床实习的顺利进行。另外,课程设置本身造成了某些课程的前后衔接困难,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相对脱节。没有运用“学习层次”的原则,有的教材部分内容相重合,使主次不清晰。

2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课程设置中强化整体观念,淡化学科意识。在课程结构中应体现各门课程都是以护理教育为主线,为共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课程设置还必须考虑社会发展客观需求,从学生需求和特点出发,也要考虑学科的发展。本人认为,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改革升级护理课程结构开始,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护理教育的宗旨,即在人、环境、健康、护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突出护理教育的特点,突出整体护理的理念。课程设置上还应淡化学科意识,打破传统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的课程设置模式,强化整体观念,建立以综合课程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总体结构可分为公共和人文修养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等三大部分。[2]

2.2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温馨护理人文服务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温馨护理人文服务意识,将护理理念贯穿其中,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人文服务意识,将护理工作从“微笑服务”转变到“感动服务”。在教学中,还应将护理美学、礼仪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安全、护理与法、护理教育等理念和方法融入各项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沟通技巧与实际能力。

2.3 以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为中心,精心编制合理的教育课程模块。在对中职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可以对护理工作有指导作用的传统专业课与医学基础课因理论教学课时比较合理而无需改变课时安排的课程依次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认为与护理职业关系不大、需要减少课时或删除的课程依次为:数学、政治、化学;需要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基础、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因为这些学科的临床应用性与针对性较强,越来越受到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重视;而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传统上比较注重实践的学科则无需改变实践课时。认为政治、化学、生物学等课程与本专业联系较少,应适当减少课时或删除。建议在编写护理教材上要充分体现出三“要”和三“不要”原则。即要理论联系实践、要运用“学习层次”原则、要明确标示出反映国家护士执业标准的掌握要点;不要编得过深、不要编得过浅、不要只为应试而编。在学习层次上体现知识层次、理解层次、应用层次中做到会运用,能演示、综合运用层次能创新及预测推理、评价层次会辨别和判断等。

2.4 开发新型中职教材、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针对目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难度较大,教材内容学时少、教学方法没有根本性改变及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的问题,改进提高课件制作水平,注重学生的知识强化。另外在语言上要做到通俗易懂,一些专业课本上描述抽象、专业性强,学生难以接受,因此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本知识由浅入深、语言生动活泼,使学生容易理解并接受。

过去,我校中职护理教育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未形成独立的、完整的、具有鲜明护理专业特色的护理学课程体系,今后我校的护理学教育仍需坚持不断改革的基础上,把握好课程设置,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以便更好地适应温州地区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

卫校护理专业论文篇(4)

廉洁素质是人文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素质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1]。护生的廉洁素质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护生廉洁教育有利于护生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目前许多医院招聘护理人员都以专科为起点,而作为一所中职卫校,无疑面对着重大的就业压力。为此,学校更应该有效开展护生廉洁素质教育,重视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中职卫校护生廉洁素质的影响因素

1.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否开展了廉洁教育对学生的廉洁行为和意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于毕业生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学生宁愿读大专院校也不读中职卫校,这就导致了中职卫校的招生标准与教育水平越来越低,学生的学习能力也相对低下,接受教育的水平差距较大。

2.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从出生时就开始接触到的教育,它直接影响了一个人在幼年时就形成的廉洁思想和行为。大多数家长把中职卫校当做是“避难所”,觉得早早的把子女送到中职卫校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可以避免在社会中学坏。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低,导致学生得不到家长的重视,早早的出现厌学、叛逆等现象,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端正学习态度。

3.政策法规与新闻舆论。我国在廉洁反腐行为上运用的法律法规对当代学生具有规范和影响作用。新闻舆论则是对各种腐败行为进行报道,决定社会的风气问题,引发学生对社会廉洁问题进行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政策法规和正向的新闻舆论,对学生树立廉洁价值观具有正能量的引导价值。

4.社会因素。社会风气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多方面,对人们的廉洁认知以及行为、情感起着潜隐默化的作用。对中职卫校的护生来讲,如今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难免会出现自卑等心理,导致失去上进心,可能出现投机取巧的不良心理。

5.社交心理因素。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而社交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建立起来的,它有助于实现人们的社会目的,满足心理需求[2]。社交圈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观会影响该群体的廉洁思想、行为与价值观。中职卫校的护生中有些非正式群体,经常会有旷课、考试作弊等不好的现象,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廉洁价值观。

二、中职卫校护生廉洁素质提升策略

(一)加强学校教育理念

1、老师应该深入探讨职业廉洁教育等课题。提高教学质量,开展设立品格教育、思想教育等课程,注重对学生廉洁意识的培养,以积极的态度去指导、关注学生,给予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上的关心,让学生得到精神支柱

2、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廉洁思想,比如:每天进行一次升旗仪式,在升旗时,全体的师生大声齐唱国歌,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国家的利益与我们每一个都息息相关,增强爱国意识[3]。

3、加强教师自身的廉洁修养,法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曾经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只有心中充满阳光的老师才能教育出阳光上进的好学生,充分发挥老师率先示范的作用,严格遵守廉政法律法规,做好榜样,教好学生。

(二)重视家庭廉洁教育

首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家庭教育尤其重要,家长应重视对子女日常生活行为的规范与教育,多关注子女在学校时的学习状态与生活情况,与子女进行多谈。对子女寄予一定的期待与厚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上进心与积极性。其次,家庭成员应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建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家庭廉政氛围,使家庭成为廉洁港湾。

(三)改善社会廉洁环境

1、政府部门的廉洁自律品德对学生的廉洁教育发挥着引导示范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廉洁思想。

2、重视新闻舆论功能,将媒体报道视为对学生廉洁理念灌输的重要渠道。让全社会都处于一种“廉洁光荣、贪污可耻”的好形象。

3、政府与相关部门建立完善且执行力强的法律法规体系,各行各业必须严格遵守,使遵法、守法、依法成为公民的日常习惯,让全社会都自觉守法、乐于守法。

(四)完善社会服务系统

1、国家应该对中职卫校护生实行全方位的奖励模式,大力提倡中职卫校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出专业性强的人才。对中职卫校的学生实行免除学费、国家助学金、奖学金等制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积极向上的面对学习问题[4]。

2、完善中职卫校护生的就业系统,学校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同时,还应及时向学生反馈社会就业情况,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就业动态,及时安排学生到医院去实习,树立良好的就业状态,促进学生积极的进入到学习当中。

(五)注重学生廉洁心理的提高

1、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以形成学生党员为核心,学生干部为辅助,向全部学生辐射自我教育模式,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廉洁观念。实行教育全面化、教育对象无漏洞,使廉洁教育得到全面提高。

2、构建学校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熏陶。可以在校园内建立百度、微信等媒体平台,以广播、黑板报、班会课等多种形式创造浓厚的校园廉洁氛围。

3、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社会实践也是中职卫校护生提高廉洁自律的有效途径,可以将学到的学习理论和专业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豪感与成就感。比如:“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义诊活动”等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向上精神。让学生们走出校园,感受社会,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精神、奉献精神。

结语:

总之,中职卫校护生正处于廉洁自律发展的关键阶段。首先,应该加强宣传反腐廉政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以及学生的公民廉洁意识教育。坚定树立民主法治理念,尤其要注重其中的廉洁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的宣传教育。其次,加强对学生的廉洁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合理、有序的进行反腐行动,让学生提高与反腐败斗争的勇气,深入了解腐败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树立腐败必败的信心与信念。最后,要加强课堂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多举反腐教育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多种腐败形式,培养锻炼学生的廉洁价值观。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谢孝东、黄铜.论加强和改进医学上廉洁素质教育的紧迫性[j].学理论,2010.4:173―174

卫校护理专业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58-02

卫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 ( WHO) 的定义,生活质量是指不同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与其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它涵盖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适应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 环境) 医学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健康评价方法受到挑战,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的探讨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了了解镇江卫校学生的生活质量,我们尝试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量表),以期从不同角度评价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状况。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镇江卫生学校护理专业2010级6个班,共计324名卫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有有效问卷296份,有效回收率为 91.35%。其中男生31人,女生265人。

1.2 方法与内容 采用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1], 该量表由26个条目组成, 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领域 4 个维度的总的生存质量及总的健康状况,每个条目分别按 1~5 级计分,得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其中第21条“您对自己的性生活满意吗?”不适合卫校学生, 依据高中生生活质量评价办法[2]改为“您对自己青春期的变化适应吗?”。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预防医学老师担任, 在调查员的指导下, 由被测学生自行填写, 调查人员复核, 检查, 及时补漏, 确保问卷合格。

1.3 统计分析 经调查人员核实评分后,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 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对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 从表1可见,男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女生,在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女生,但差别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2.2 不同来源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的比较 结果见表2。来自城市的卫校学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农村卫校学生(P

2.3 自述健康状况对卫校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3。自述健康卫校学生生活质量各领域及总的生存质量和总的健康状况高于自述非健康状态的卫校学生(P

3 讨论

自南丁格尔开创现代护理专业以来,以女性为主角的护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研究和活动领域,具备了相应的护理理论体系。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护理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专业的观念也在更新。护理不再被看作是女性的专属,全球每年男性护士的数量在逐渐增加[3]。近几年,我国的护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我校近4年护理专业招生情况看,选择护理专业的男生越来越多。为了了解他们的生活质量,笔者对其中31名男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265名女护生进行了对比。

不同性别卫校护理专业学生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男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生性活泼、好动、喜交际有关。女生在环境领域得分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于男生。

男生在心理领域得分低于女生,分析原因,男护生最大的压力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偏见,病人不接纳他们,还担心女性护士的歧视。应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使他们认识到从事护理工作男性比女性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能体现男性优势的手术室、急诊科、外科等科室工作。以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使他们看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来自城市的卫校学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来自农村的卫校学生,说明城市卫校学生在社交能力方面强于农村卫校学生,这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触不同人群有关。来自农村的卫校学生在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高于城镇学生,这与来自农村的学生从小参与了更多的劳动有关,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

自述健康的卫校学生在总的生活质量、总的健康状况及其它各领域得分均高于自述非健康的卫校学生,说明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提醒我们需要对卫校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应重视卫校学生的生活质量状况,有区别地针对不同性别、不同来源、健康状况的卫校学生加强教育,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改善卫校学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卫校护理专业论文篇(6)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大多高职护理院校采用“2+1”模式,即2年在学校学习,1年临床实习。临床教学与学校课堂教学分两个阶段,处于相对脱节状态,理论学习与临床学习相隔时间长,临床老师与学校老师缺少沟通和联系,互相不了解对方的内容和要求。如果护理教学严重滞后于临床护理的发展,学校培养的学生到临床后往往需要重新进行规范化培训,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及医院效益都是不利的。

为此,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通过一系列市场调研、对比分析后,结合自身实际,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不断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

市场调研,明确护理岗位能力要求 为全面真实了解医护人员岗位要求,学校通过设计《护理专业人才需求量表》、《护理岗位能力问卷调查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调查表》等进行调研,了解护理人才需求及护理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过对二级、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不同级别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护理管理人员、临床一线护理骨干、护理带教老师等实施护理实践专家访谈,对护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调研,分析护士从学校毕业到成为一名护理专家所要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了解每一阶段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

找准切入点 确定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由学校牵头,重庆市委、市政府、卫生局及周边103家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共同搭建了“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平台,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办学、取长补短创造了有利条件。实践中,学校护理专任教师与理事会单位临床护理专家共同组建了护理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分析护理岗位能力和护理教育现状,确定了学校培养的护理人才应该是适应医院及社区用人需求、紧贴护理岗位需求的人才,是具有良好职业情感、精湛护理技能和正确临床思维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

抢抓机遇 探索“一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

实践中,学校紧紧围绕“紧贴临床护理岗位需求,培养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为平台,由护理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探索构建了学校、医院深度融合的“一平台、三突出、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大大提升了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一平台 “一平台”即在“三峡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的协调下,搭建校院共建共管的护理实训实习教学平台,院校共同实施护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三突出 “三突出”即在三年学习中,突出“职业情感、专业技能、临床思维”三个维度的培养。全程实施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培养护理学生职业情感;将护理程序作为护理基本工作方法贯穿学习始终,学生早进临床、早进社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培养专业技能和临床思维。

三递进 “三递进”即以实训实习教学平台为依托,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递进融合于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全程,专业基础技能与临床专业技能递进训练,临床思维从框架形成到成熟完善递进培养,实现“职业情感、专业技能、临床思维”递进式培养。

以职业情感培养为例,学生从第1学年,通过临床教师进课堂进行专业教育,学生进入临床、进入社区,认识护理岗位,认识护理专业,了解护理工作流程,培养职业神圣感,增加护士角色认同,建立关爱生命的基本职业态度、职业情感;第2学年依托院校共管的实训实习教学平台,在校内仿真训练基地及临床真实环境中学习,专兼职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寓人文关怀于专业教学中,职业情感得到深化;第3学年,学生在真实岗位环境中践行和深化职业情感,最终形成“热爱生命、爱岗奉献、严谨慎独、恪尽职守、团结协作”的护理人文素质。

真抓实干 “一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大放异彩

为保障“一三三”人才培养模式持续进行,学校严格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真抓实干,在制度建设、师资培养、实训基地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日新月异,在院校深度融合、合作育人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师资队伍建设 基础理论课程主要由校内专任教师承担,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内实训及临床实习由临床兼职教师承担,强化技能的培养。同时,学校加强与临床医院的沟通,借鉴临床教学的宝贵经验,促进学校教学与临床教学的无缝对接,不断提高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强化实训基地 校内按照行业标准建立仿真实训基地、配备实训设备,具备专业校内实训教学、行业培训、技能考核等多重功能。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课前认知、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学校改革传统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过程的“2+1”模式,将见习、实习、顶岗实习与理论学习交叉进行。

夯实制度保障 制定“护理专业人‘一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执行细则》《实践教学基地带教教师聘任和管理办法》《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考核办法》等护理实训及实习相关制度,以及教学运行与管理的相关制度、学生管理相关制度,保证人才培养的实施与质量监控。

卫校护理专业论文篇(7)

一、医学文秘专业就业方向

医学文秘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他们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

卫校护理专业论文篇(8)

截至2015年,中国每千人注册护士数为2.07,全国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达到1∶1~1∶1.2[1],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尤为严重,护理学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并予以重点扶持。目前,江苏省各级医院的护理人员主要来自全省各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本科生及各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校)、卫生学校培养的护理大、中专生,其中大专毕业生占大多数,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对接,阻碍护理人员的发展。

专接本是江苏省教育厅在普通高校中开展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开放、灵活、高效等特点,是高职高专院(校)参与自学考试本科层次教育的有益尝试,是衔接本专科教育、改革自考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2]。南京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于2014年6月始,举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专业专接本工作。在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指导下,我们切实履行主考学校的职责,充分利用我校护理专业优质的教学资源,满足江苏省各卫生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护理专业专科学生提升学历层次,提高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扩大就业竞争力的需求[3]。

1.护理专业专接本的调研活动

为更好地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确保护理专接本工作的良性发展,南京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院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在护理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组织相关专科院(校)召开专题研讨会,并赴省内、外兄弟高校开展调研活动。

2.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序开展专接本工作

2.1遴选优质的专科院(校)作为专接本对接单位,为护理专业专接本提供教学保障。

针对护理专业的特殊性,为保证专接本工作的顺利开展,遴选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办学质量较高的专科院(校)开展专接本工作。要求申报对接的专科院校为江苏省卫生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每年护理专业招生人数在300以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在98%以上。

办学条件与设备能够满足专接本办学需求,学生在校能够共享学校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文体场所、餐厅、宿舍等资源。经相关专科院(校)的申报、组织对专科院(校)的实地考察以及我校审核研究,决定从2015年开始在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八所高职院(校)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专接本工作。

2.2通过招生宣传选拔优秀的专科学生,为护理专接本提供生源保障。

在宣传阶段,引导高职院(校)根据生源状况和办学条件,面向本校护理专业在籍学生举办专接本,不得跨校组织生源,不得安排插班生。在各类宣传中,凡涉及护理专业专接本,均须明确说明其自学考试性质;凡涉及南京医科大学,均须经我校审核同意。

在组织生源阶段,选拔成绩优良、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护理专接本的学习。要求专科成绩排名前30%的学生才能报名参加学习,通过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才能报名参加本科实践环节考核。

2.3科学合理的考试计划,为护理专接本提供品质保障。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思想已达成共识,但现行的考试方式制约教学改革的深入。因此,高等教育进行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2.3.1调整急救护理学课程的考试方式。

急救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临床护理判断与决策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本科段)的考试计划中急救护理学课程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形式,弱化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为保证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将急救护理学课程的考试方式由理论考试调整为实践应用考核。

2.3.2增加护理程序应用和护理实践技能两门课程的实践考核。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有娴熟的救护技术,甚至直面急诊科室和ICU,于第一时间识别并解决危急病人的问题[4]。护理人员需要长期在行业一线工作,最需要的是实践操作技巧和能力。然而,在护理专接本的考试计划中,实践考核较少,难以满足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需求,因此增加护理程序应用和护理实践技能两门课程的实践考核。

2.4合理安排集体备课和教学计划,为护理专接本提供质量保障。

2.4.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专科学校的师资培训,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促进护理专接本教学质量共同提高,组织我校护理学院的资深教授研究自考护理专业的课程特点,对专科院(校)的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有效帮助任课教师深刻领会教学内容和考试大纲要求,实现本科的理论知识和专科的技能特长有机融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2.4.2结合专科院(校)教学安排,合理安排专接本教学计划。

护理专业专科最后一年教学主要为临床实习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同时也是专接本学制的第一年。护理学专业的毕业实习质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专接本教学计划可结合专科临床实习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安排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保证并促进专科教学任务的完成。

2.4.2.1专科院(校)在安排专接本学生实习单位时尽可能方便学生返校参加专接本课程的学习。

2.4.2.2专接本第一学年主要安排理论教学。将理论教学与专科段的实习相结合实行分阶段教学。在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前,安排第一阶段理论教学,学生进入实习的中期安排第二阶段理论教学,参加专接本10月份的考试。学生实习结束后结合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内容安排第三阶段的理论教学,参加专接本4月份的考试。

2.4.2.3专接本第二学年以实践教学和部分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安排尽量前移,给学生流出择业的时间,毕业前安排实践操作考核。

2.5首次全国统考成绩分析。

通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教学,9月份的摸底考试后及时考前辅导,10月份共633人参加英语(二)、外科护理学(二)和护理学导论三门课程的考试。除英语(二)课程是所有考生全部通过以外,其他两门的通过率如图1和图2所示。从图1、图2可以看出,各专科院(校)两门课程的通过率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能因为各个专科院(校)对护理专接本的认知程度不同;可能因为专接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科院(校),每个学校都拥有各自的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其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可能由于专接本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学习游刃有余,有的则学习压力很大;也有可能由于专接本学生在经济、学习、就业等诸多思想包袱下,专接本学习时的动力不够等。

图1 八所专科院(校)外科护理学(二)的通过率

图2 八所专科院(校)护理学导论的通过率

3.护理专接本工作的对策

3.1强化认识,加强管理。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学生在校求学是为了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层次。这个需求层次对于专接本学生而言,最具体的体现是毕业后能从事并胜任一份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就取决于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及态度[5]。目前,专接本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比较尴尬,某些学生在了解社会对其学历认可程度之后学习动力会有所下降。相关机构应该强化对专接本项目的宣传力度,规范用人单位对专接本毕业生的接纳认可口径,对待专接本的学历,社会本身应该采取更客观宽容的态度,明确专接本毕业生的指导薪酬标准等。

3.2加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助学督导工作。

为了做好教学工作,各专科院(校)在我校的指导下均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教研活动,但仍然存在部分任课教师对专接本的研究不够、教学缺乏针对性等现象,影响护理专接本的教学质量。同时,专科院(校)之间的教研活动仍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要高度重视专接本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一是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学校层次教学向自考助学的转变;二是加强教学研究,通过我校安排的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与各专科院(校)间的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强化教学科研工作,并适时召开教学研讨会。

在对专科院(校)进行助学督导的过程中,我校应根据考试计划的安排督导教学安排,不断加深对自学考试规律的认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切实提高课程通过率。各专科院(校)也应成立校级督导组,开展定期督查,形成反馈和纠偏机制。

3.3加快护理专接本的题库建设步伐。

在优化专业设置、强化教学管理的基础上,我校组织护理学院的教师和各专科院(校)的教师共同对历年真题进行研究,探索题库建设方案,加快建设护理专接本的题库,不断提升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南京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院领导的统一部署下,依托优质的专科院(校)、科学合理的考试计划、针对性较强的教研活动等,深入有序地开展护理专接本工作。首次全国统考结束后,及时总结分析,积极研究教学对策,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要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明确人才配备、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的要求,明确人才培养培训的目标和方向。专接本是南京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的重要发展目标,护理专接本工作的开展,不仅拓宽和丰富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而且使专科院(校)有机地嫁接南京医科大学的优质师资。这一教育模式可以提升护理专科生的自身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和学历水平,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时更有效地为社会培养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2011.

[2]刘金彪,王涛.主考院校专接本学生的特点与教育管理对策研究[J].教育管理,2015,10(下):138-150.

卫校护理专业论文篇(9)

[前言]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规定,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后来进行改革,自2003年起卫生部组织的护士执业考试并入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通过护士执业考试者才能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后来,护士岗位实行准入制度,护士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执业注册。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具有合法性的重要标志,是护士具备执业基本资格的重要保障、也是护生能够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保障。考试过关率和考试成绩直接反映学校教学质量,为学校教学工作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是检验学校办学质量的指标之一,与学校的招生、就业及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一、分析我校考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劣势

1.学生理论基础薄弱:我校学生大部分为农村初中毕业生,大部分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相对薄弱,对专业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考题量大知识面广等诸多因素对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考生来说是非常“难”通过的。

2.考点、难道不清楚:通过对我校往年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同学调查统计的反馈问卷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复习时没有看过当年的考试大纲,也不清楚考试重点难点在哪里,复习起来毫无头绪。

3.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差:考试主要为与临床情景相关的A2、A3、A4型题,及以少量考查概念的A1型题,考试难度大。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以致较难分析题意,难以通过考试。

4.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我校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厌恶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因此,就很难自主学习专业知识。

二、我校考生参加护士资格考试的优势

1.我校采用“1.7+1+0.3”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我校2010年调整教学计划后对2009级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前1.7学年(第四学期只上前6周课程)在校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医学基础知识、人文素质、道德修养得到加强与提高,掌握临床护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1.7学年后到医院进行1年的临床护理实习,实现“零距离”对接。0.3学年是为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在实习期间定期专人检查、出科考试,1年实习结束后返回学校进行为期5~6周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集中辅导。这样考生在正规实习之后就有充足的时间得到自我调整、复习,以利于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2. 具有较扎实的理论优势:我校考生通过两年多的理论学习、掌握了必备的理论知识。另外,提前参加为期8个月临床实习,学生不但掌握了大量的医护知识和操作技术,还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了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的过关率。

3.学校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考前辅导的优势:我校为提高学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过关率,特意成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小组,组织本校骨干教师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各班在一起共同参加学习,同学之间可以互相的鼓励和督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 我校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的主要举措

1.领导重视:学校专门成立了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各副校长为副组长,各教研室主任、学生科、保卫科、后勤科科长等为组员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领导小组。为护考的各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成立考前辅导专家组:选拔教学经验丰富、敬业负责的骨干教师对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真题进行梳理,总结出考试题目的出题方向、考试的高频考点、难点、重点,以方便考生学习,并要求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将梳理出来的内容分层次、有的放矢地教授给学生。

3.我校组织资深教师自行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丛书:专业实务、专业实务和专业实践能力(上、下册)。三本书都由3部分组成:考点精讲、精编习题集、模拟试题。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来出现的高频考点反复训练,中间穿插历年护考考题。专门提供给考前参加辅导班的同学学习,从而提高我校的考试过关率。

6.班主任加强学生日常管理

1.1班主任安排班干部每两节课清点学生考勤,班主任随时抽查并于每周统计后上报学校领导,便于学校领导及时了解学生到课率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2.2加强晚自习的管理、强调考前辅导的纪律、严格各项考试的监考,以便获得学生的真实考试成绩。通过每次成绩的分析,找出下次考试的辅导方向。

3.3班主任每周召开主题班会并记录,及时了解学生各阶段备战情况,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四、我校通过对护考考生优劣势的分析和提高过关率的一系列措施对考生进行教育干预,在2012年和2013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生中考生取得较好的成绩,远远超过毕节市甚至全省护考合格(见图1、图2)。我校考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逐年提高,2011-2013年参加护考人数分别为:838人、693人、718人,通过人数分别为:378人、487人、520人。2011-2013年过关率分别为46.7%,71.1%(比2011年提高了20.45%),75.1%(比2012年提高了26.57%),超过全国、全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平均合格率,居于全国较高水平。

2012年我校与毕节市及贵州省护考合格率比较图(图1)

2013年我校与毕节市及贵州省护考合格率比较图(图2)

总之,考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过关率的提高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学校必须通过教学与管理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重视考前辅导工作,最终才能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

[参考文献]:

[1] 余尚昆,董小文,邹俊平. 考前辅导提高应届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的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 2011(13)

卫校护理专业论文篇(10)

卫校自我鉴定护理专业1中专两年是我一生的重要阶段,是学习专业知识及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以后谋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从跨入中专的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这一信念作为人生的又一座右铭。

中专两年里,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专两年,塑造了一个健康、充满自信的我,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眼下社会变革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身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改正缺点。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珍贵的两年中专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鉴定一下中专两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我整装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中专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使我不畏困难,善于思考,但年轻也意味着阅历浅,更需要虚心向学。同时,我也深知,毕业只是求学的一小步,社会才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踏出校门,也正是希望得到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从而能以更好的工作成绩为国家和单位贡献力量,同时去实现人生价值。

卫校自我鉴定护理专业2本人自入学以来,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我在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校期间本人一直勤奋学习,刻苦专研,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参加社会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是自己在各方面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锻炼出吃苦耐劳,工作认真求学上进接受能力强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始终以积极的信念和勤奋的态度,对护理工作满腔热情,将耐心、细心、热心、责任心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在业务方面认真专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把学到的新理论新观念及时的运用到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工作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成为了科室的护理骨干。护理工作得到了老师的好评和认可。

实习的过程中让我收获颇多,让我从生命里爱上“白衣天使”这一神圣的使命。使我对医学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热爱医学事业的我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我决心全力以赴解除病人之病痛使之有一个完美的健康,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为西部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奋斗终身尽我微薄的力量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做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

本人在校期间热爱祖国,热爱医学事业。在厚德博学,精益求精’八字校训的鞭策下,我努力学习,刻苦专研,勇于进取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毕业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在临床实习期间积极向临床各科上级老师学习医学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己提高自我在师友的教育和鼓励下我不断努力下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的掌握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

虽然仅仅三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理论知识与临床相结合的重要河池卫校给了我知识的源泉使我步入了医学事业。在两年的时间里丰富了我医学的理论,从有到无,从简单到深奥,我逐渐了解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等特点。卫校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小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卫校自我鉴定护理专业3时间如此的短暂,三年的卫校从刚进入职高时的低落和茫然,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和坦然。我知道,这必将我人生中的新挑战,转换了角色。这除了要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心态之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毕业之即,对自已三年来的校园生涯作一个鉴定。

一、思想政治方面,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二、学习方面,我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认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曾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三、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在卫校的第三年是我到医院实习的时间,基本上一年都是呆在医院里学习。在医院里我熟练我的护理操作技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用我全部的耐心和爱心护理病人,使病人得到良好的照顾,早日康复。到医院实习认识到许多也是学习护理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所以我喜欢实习。虽然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我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改正缺点。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其他行业更加沉重,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卫校自我鉴定护理专业4大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三年卫校学习生活很快就要画上句号。毕业之即,对过往生活感慨万千,故对校园生涯作一个自我鉴定。

一、学习方面,能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通过三年学习,现已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有关课程考核。在学习期间,我能自觉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当中,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

二、思想政治方面,我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能在工作和学习中,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作风严谨,为人正派。

三、生活上勤俭朴素,热爱集体,以诚待人,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有较强的时间观念。性格乐观开朗,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卫校的第三年是我到医院实习的时间,基本上一年都是呆在医院里学习。在医院里我熟练我的护理操作技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用我全部的耐心和爱心护理病人,使病人得到良好的照顾,早日康复。到医院实习认识到许多也是学习护理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

经过两年的专业技能学习加上一年的实习实践,我不但有了牢固的理论知识而且有了丰富的动手能力。我相信这会成为我以后每项工作并不断取得成功的保障。因此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

卫校自我鉴定护理专业5三年的卫校生活,回想过去的点点滴滴,无不让人怀念,校园的生活总是那么的美好,同学之间总是那么的单纯。现在就以在校三年的时间做一份自我鉴定:

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卫校时,本来想解放一下自己的,但是很快我就明白了,卫校的学习是更需要努力认真的。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开始了卫校的学习旅程,觉得自己落后了。卫校的学习不象初中那样是填鸭式的,而是老师把课讲完,然后自己去看,去理解。这个时候自习能力和自制能力是很重要的。

卫校护理专业论文篇(11)

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所暴露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我国新医改方案实施之后所出现的新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不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使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互融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综合能力?这些都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人类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护理行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继续扩大,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需求仍然在日益增加。提高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护理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同样是卫生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培养具备职业综合能力的护理人才的教育改革更是势在必行,是当前护理教育面临的重大改革任务。

一、护理专业职业综合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1、职业精神

包括勇于承担责任,坚持道德原则;尊重、同情、诚实的工作态度;信守伦理原则,维护患者权益;对患者的文化、年龄和存在的功能障碍做出良性反应;团结协作,恪守道德、责任和伦理等。

2、学习能力

包括必须具备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能力;对急、为重病人的应急处理与配合抢救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评估病人的能力;护理管理基本能力等。

3、通用能力

包括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4、职业心理素质

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坚强的意志力;良好的职业性格等。

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研究

1、在教学目标层次定位上存在模糊认识

我国职业院校护理教育在层次定位上,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盲目压缩本科医学和护理课程,按照学术型模式进行培养,抹杀了高职鲜明的职业特色,失去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属性,致使护生实践技能不强,毕业后不能马上顶岗工作。二是简单扩充中专护理课程,过分强调操作技能,忽视在信息社会中,对护士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总体要求。

2、课程体系偏离护理职业要求,缺乏护理特色

(1)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缺乏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特色。具体表现是:①课程设置套用本科医疗或护理培养模式,例如,公共基础课内容偏深、偏难,应用性差;医学基础知识过细、过繁,过于强化学科;临床专业课往往偏重于医疗,与护理学无关的内容较多,而且在有限的护理内容中偏重于护理理论,轻视护理实践。此外,课程门类也过多,超过了“必需”、“够用”的原则。②课程设置套用中专护理培养模式,对护理社会人文课程涉猎较少,致使护生缺乏以人为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适应能力。

(2)理论教学模式:

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下,理论教学内容围绕疾病护理这个中心,主要讲授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疾病护理,学科特色不强,几乎与培养医学生相似。

(3)实践教学模式:

临床教学实习主要安排在学生的毕业实习期间,这样与理论教学间隔的时间长,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强化,临床实习时只能再从头学起。实践教学方法多采取只在模型人身上模拟的方法,重视操作程序、缺少语言沟通,使学生口头语言交流能力不强,缺乏对人的情感关怀。实践教学考评方法单一,忽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4)教材与备课:

由于教材编写、出版、发行的周期无法完全适应更新速度的临床护理要求,部分高职护理教师不能按照整体护理思维的框架教学,不能做到不断地充实护理新知识、新技能,也就是说教师不能突破教材,使教学滞后于临床实际。

(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些院校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对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还相当陌生,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方式、专业核心能力、专业人文精神方面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手段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未能显示其优越性和有效性。

3、实验、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一些职业院校教学医院匮乏,现有的教学医院各层次实习学生几乎人满为患,学生实践操作机会少;学校和教学医院指导实践教学的师资短缺,教师忙于日常工作,实习管理不到位,不能认真落实实纲;校内护理实验设备、物品陈旧,滞后于临床实际。甚至还有些职业院校匆忙上马,根本没有护理实验室和教学实习医院,学生只能自己寻找实习地点,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新的培养方案研究

构建双证衔接人才培养“一五二一”培养模式。一是建立一个平台―即职业能力培养平台。职业能力在纵向的性质结构层面可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在横向的内容结构层面则包括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五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卫生行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的对接;考试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对接。二是建立二个支持保障体系―由“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两部分组成。一是达到一个“一教双证”目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对接的目标,学生双证获取率95%以上。

四、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构建双证衔接人才培养“一五二一”培养模式。一是建立一个平台―即职业能力培养平台。职业能力在纵向的性质结构层面可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在横向的内容结构层面则包括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五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卫生行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的对接;考试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对接。二是建立二个支持保障体系―由“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两部分组成。一是达到一个“一教双证”目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对接的目标,学生双证获取率98%以上。本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护理行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护理人才培养过程

开展养成教育、护理专业入学教育、庆祝“5.12”护士节、技能节、创新小发明等系列活动,加强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培养,提升职业综合素质。建立与“1521”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医)院(学)校合作、工学结合”的管理体系,按照学校为主、医院为辅的校企管理模式,明确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卫生医疗机构各专业岗位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不断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同时,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使毕业生走上岗位后即成为“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在专业建设上,学校重点专业成立由市卫生局、省内外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专业专家、教授及学校教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指导专业的市场调研,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拟定、教学大纲及教材计划的修订,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审订,实验室的建设指导等,从而避免专业建设的盲目性。

2、建立与“1521”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医)院(学)校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按照学院为主、医院为辅的校企管理模式,明确护理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瞄准社区护理、临床护理2大岗位群,突出护理理论、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护理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

3、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试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社区护理、老年护理、预防保健工作技能

根据我国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医疗需要,加大社区护理理论教学及社区护理技能培训,组织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进行工学结合或顶岗实习,为他们提供生活护理。试行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顶岗实习合格的学生发放相应证明并制度化,逐步推行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学分制。

4、根据岗位需求,实现专业、专业方向与卫生行业、岗位设置的对接

高职院校的首要办学特点之一是坚持“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要充分把握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动向,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工作。2010年,我院对我市卫生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等需求进行了系统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市卫生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对卫生技术人才有较大的需求,对卫技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这对我院开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5、医院或企业深度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改革

与上海弘联医学仪器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医模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洽谈合作,成立护理实训研发中心。2011年7月,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合办“护理爱尔眼科班”,招收学生60名,实行订单培养。与长沙市医院合作成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直接为老人提供服务。与长沙市中心医院共同开发《护理管理》课程及配套教材;加强学生在医院顶岗实习管理,在长沙市卫生局协调下,与顶岗实习医院签订就业协议;医院护理骨干为学院教学提供师资,200人次/年,开展专题讲座2-4次;学院为医院护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200人次/年,并提供技术服务。

6、加强护理技能培训“五个黄金时段”的管理

即学校教学中“课堂教学实训”、“课余联系实训”、“课间医院见习”、实习前的“强化实训”及对应职业岗位的“毕业实习”,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7、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实践技能为目的,以满足卫生人才市场需求作为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的出发点,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和规格

在知识与能力结构上突出三大要素:人文精神与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人际沟通能力与社会工作能力。特别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人文关怀与人性化服务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即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采取情景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人际沟通水平。

8、建立立体化的实习、就业网络平台

在现有的59所实习医院的基础上每年新建2-3所校外护理实习基地,其中至少有1所三甲或三乙医院;在现有3个合作办学医院和3个老人院、1所社区医疗护理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每年新开辟1-2个县级及乡镇卫生院、1个老年及社区护理实习实训点,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保障。每届学生参与护理实际工作过程的时间不少于10个月(40周),确保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时间。

9、加强特色办学,提高学生英语护理能力,为发达国家培养护理紧缺人才

我院是湖南省第一个与“中国光华国际护士基金会”开展合作的学院,并与中国光华护士基金就相关国际教育项目长期合作。教学中引入国外先进护理理念,根据“CGFNS国际护士资格认证标准”考试模式,对涉外护理专业的临床护理课重构与重组,为学生走出国门、打入国际护理市场奠定基础。与英国伯恩维尔等学院结为友好学校,为学生出国实习或深造建立了畅通渠道,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后续学习与就业,并为发达国家输送护理紧缺人才。

10、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升核心竞争力

与省考试院联系在我院设立考点,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英语、计算机、普通话考试,并获得相应等级证书。

参考文献

[1]甄凯玉.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J],理工高教研究,2003(6).

[2]王秀彦.论职业教育中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培养[D],长春:吉林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