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碳会计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19 16:47:26

碳会计论文

碳会计论文篇(1)

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各行各业纷纷冠上“低碳”的头衔,如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网络等。面对低碳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作为环境与资源的最直接作用者,低碳会计的出现是大势所趋。低碳会计是以能源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货币、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述的形式,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披露企业自然资本效率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低碳会计的提出能科学的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的经营利润,以更合理的评价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企业的经营业绩。

一、我国低碳会计发展的必要性

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360亿元,生态破坏损失为500亿元。由此可见,我国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加快低碳会计的发展,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发展十分重要。

(一)从国家角度来讲,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这些都带来发展空间扩大的新机遇,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强度;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低碳会计的实施和发展,一方面,可以获得比较详细具体的环境信息,使得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相关数据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可测性,让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更完善的节能减排计划,更合理的安排节能减排目标;另一方面,能改变我国以牺牲生态资源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从企业角度来讲,企业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责任人

实施低碳会计,可以让企业不断地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降低企业生产所带来的能耗成本,获取更多的环境收益,增强企业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的竞争力。企业披露低碳会计信息,使企业的生产运作更透明化,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和更好地规避环境污染责任。

(三)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面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信息的要求也逐渐多元化。政府部门不仅要了解企业的资本实力,还要了解企业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情况;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者除了要考核企业的经济实力,还要把企业对环境、生态、能源等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能力也考量进去,以此来全面地衡量企业创造利润的效益和效率;而作为企业客户的消费者,也希望通过获得低碳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产品是否为“绿色产品”。

(四)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节约

低碳会计的实施,可以督促企业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利用,这对保护环境起着直接作用。此外,还可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大舆论的监督作用,减轻我国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以更好地保护我国环境和生态资源。

二、我国低碳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管一直致力于有关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并积极地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但实践中,低碳会计的实施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低碳会计的实施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

在会计领域,我国当前的与环境有关的制度有《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尽管里面涉及了要对企业运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说明,但没有对造成的环境问题采取详细的处罚措施和行动。我国更没有对低碳会计的规范与操作提供明确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对于低碳会计要素的计量、核算和低碳信息的披露也没有统一明确的规范。缺乏统一的规范,必然使低碳会计在实务中缺乏操作性,大多数企业不披露与低碳会计相关的信息,即使披露了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去衡量其低碳会计信息的质量,无法使大众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而没有有效的法律支持和严格的奖惩机制,更使这些企业在实施低碳会计的时候缺乏有力的监督,增大了他们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随意性。

(二)我国会计理论缺乏对低碳会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低碳会计在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在我国,学者们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对于低碳会计的基础知识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认知,理论研究中也没有权威性的报告。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理论研究如此匮乏的状态下,我国低碳会计的实证研究就更少了。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证经验做支撑,低碳会计的实施就无法顺利进行,更谈不上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了。

(三)缺乏专业人才

低碳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它是集会计、生态、环境、资源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发展低碳会计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熟练的会计处理才能,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我国目前相当缺乏这样的人才,高校也只注重会计和审计方面的人才培养,没有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的意识,企业也不重视这类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因此专业人才的匮乏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

(四)缺乏实施的动力

在我国,社会大众对于低碳会计的具体内容了解得还不是很深,对于低碳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很少,这就使得企业实施低碳会计的动力不足。并且企业披露低碳会计信息会增加自己的披露成本,同时还会影响自己的形象,要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所以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不披露低碳信息,或是随便披露一些信息,根本无法规范的披露低碳会计的信息,更无法保证其质量。

三、完善低碳会计实施的建议

(一)政府部门出台更加完善法律制度,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

政府部门要尽快出台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环境保护的各种细节措施,用法律来约束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规范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此外,还应修订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规定低碳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规范低碳会计的相应处理方法,为会计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为低碳信息的披露提供明确、统一的规范。对于低碳会计的规范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明确低碳会计的目标。低碳会计的目标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基本目标是指通过低碳会计的实施,有效地保护社会环境资源,改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具体目标是指通过具体的会计核算,计量各个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带来的损失,以及改善环境时获得的效益。

2、明确低碳会计的对象。低碳会计的对象应该是各种资源的收入与支出。衡量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费用,在治理生态破坏的活动中的投入,以及由于环境改善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所节约的成本和带来的收益。

3、明确低碳会计的内容。低碳会计由于其固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无法像现代会计那样进行精确的数字计量和核算,所以对于低碳会计的核算可以采用数字计量和文字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在财务报告中进行披露,低碳会计披露的内容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内容。(1)低碳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为实现低碳环保目的所拥有和控制的资产。如企业为了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所购置的设备和引进的新技术;为进行低碳生产所购买的清洁能源和低消耗的原材料。(2)低碳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为实现低碳环保目的所产生的现时义务。如企业在治理环境中发生的应付账款;为了低碳生产而购买设备所发生的借款。(3)低碳收益是指企业实际发生与低碳有关的经济业务时,由于改善环境和治理污染所获得奖励等非主营业务收入,减去由于破坏环境和生态污染所支付罚款等非主营业务成本得出来的数值。

(二)加强我国低碳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可以为我国低碳会计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为今后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但是,我国现在对于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十分缺乏,更不用说相关的实证研究了。为了更好地推动低碳会计工作的进行,我们应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知识和经验,与我国的环境和资源现状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会计理论。我们还可以结合各地环境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完善我国低碳会计的制度和理论框架,使得我国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报告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和严谨性,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我国的环保工作。

(三)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我国不乏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但是,面对低碳会计这个会计的新分支,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会计人员对于低碳会计的认识不多,理解不深,更加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经验。面对这种情况,会计师事务所和各大高校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环境、资源等领域的学习。会计人员也有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要有意识的培养和丰富自己在会计领域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对于低碳会计这个新兴会计,应进行充分的学习和钻研,对涉及的生态、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

(四)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低碳信息需求

我们应该提高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实施低碳会计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对于低碳信息的需求,对企业形成舆论压力。要求对企业披露的低碳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这无疑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企业的披露成本,相关部门应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解到其中难处,可以拨出一定的经费,对于实施低碳会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降低企业的披露成本,并对披露规范的企业和会计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增加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力。

四、结束语

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虽然不是很成熟,相关的研究工作也不是很到位,但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提高,我国的低碳会计一定可以获得迅速的发展,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并改善我国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局面,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桑军朝.低碳会计理论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碳会计论文篇(2)

对于碳排放权而言,从实质上来说它是企业的一种固定资产,但是这种固定资产又与企业其他普通资产有所不同,它为企业带来的利润是无形的,不能用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衡量,而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所使用的会计处理方式也将不同,处于发展中的企业对碳排放权的很看重,往往需要较大的碳排放权,此时,政府将配给企业碳排放权,对此,可以将碳排放权作为其自身的重要无形资产来进行核算,而对于一些碳排放权大的企业来说,可以将其对外卖出获得利润,作为自身的业务收入。

1.2低碳经济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发展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披露具有重大的影响,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在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为提高企业会计管理的效率,从而建立的一种监督、计量机制,它是由财务、税务、管理这三个部分组成的,而对于这三个部分中的财务披露来说,它是企业进行会计披露的重点和难点,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披露,能够为企业的盈利程度、经营现状、发展前景等进行高低好坏的评价,就财务披露而言,它是企业管理事务的基础。能够让企业的管理者和政府等机构真正的了解、分析、确认、测量出企业各项活动的收入利润和成本支出,更好的计算企业为自身和社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中企业会计的发展现状

就当前来说,我国的众多企业还是根据以往的生产经验、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方式对资源进行大量的开发和使用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因此,企业要想发展低碳式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改变自身原有的旧设备和旧生产方式,使用高效能、高环保、高清洁的机械设备来开发资源,做到高产出,高回报。这种生产模式的改变对企业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抉择,因为企业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将需要企业事先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管理,如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对企业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损失,这也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而对于不打算使用新设备和新的生产方式,还继续使用传统的生产模式的企业来说,在以后的发展中会有更大的隐患和问题,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企业必会消耗更多的资源和产生更严重污染,虽然不需要花费资金去购买新设备,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企业放弃了更大的利润,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

3.发展低碳经济下企业会计所面临的困难

3.1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里,对低碳经济体系的构建方面还没有与之相应的法律条文相匹配,这就导致了低碳经济下企业会计的核算和计量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则和规定,使得我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降低了有效性,不能对相关的信息和质量有绝对的保证。

3.2专业人员过少

在当前低碳经济中企业会计发展的初期阶段中,一方面,我国对于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对人才的高要求使得企业很难聘请到专业的人才去为企业所服务。

3.3理论基础少

我国低碳经济处于发展初期,会计体系缺少理论作为基础,这种不全面的认知,使得企业对低碳经济下的企业会计很难理解和应用,同时也没有相关的具有权威性的文件和论述去支持体系,这会导致在实际的运作中不具有说服性。

4.企业会计在低碳经济大环境下的发展策略

4.1完备法律政策,发展低碳经济下的企业会计

我国应逐步建立起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机制和法律,树立企业和个人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同时,政府还应该与有关鉴定机构相协调,建立起标准、公正、正确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范体系,严格控制和规划各企业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做好会计记录和对会计信息披露,从而实现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实现。

4.2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

企业、会计事务所及各个培养专业会计人才的地方要积极培养低碳经济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在提高会计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学习,培养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更好地指导企业对于低碳经济下的会计工作的发展。

4.3增强环保意识,倡导低碳活动

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倡导低碳生活,增强每个公民的环保意识,同时增加公众对低碳会计信息的了解和需求,让他们了解到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会计体系的支持,并且要求相关企业披露会计信息和会计核算,提高企业的社会舆论压力。在政府给予补助的同时增加企业自身的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促使企业低碳经济和可持续的发展。

碳会计论文篇(3)

本文认为,从碳排放权本身来说,因其不具有实物形态,更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无形资产定义。另一方面,考虑到我国自身形势: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尚不成熟,碳排放权流通不灵活,在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未形成会计核算体系的情况下,碳排放权交易还需继续推广,以增值为目的的买卖交易还在少数。我国排污权交易体制下的企业为了最大程度上的避免超额排放所面临的处罚,往往将企业的碳排放量严格控制在政府分配的实际数量上。这样的现实情况下,碳排放权成为了需要进行排污的企业的必要资产,应最优考虑确认为无形资产。

1.2碳排放权的计量

碳排放权的计量尚无统一准则,本文的观点是依据碳排放权的确认方法的选取而选取相应的计量属性(。1)如果将碳排放权确认为存货,可以考虑按取得时的历史成本入账并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作后续计量(。2)如果将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则需要在初始时选取历史成本,按每期实际发生的碳排放量进行摊销,将摊销额转入当期损益(。3)如果将碳排放权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计量属性应选择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时,需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1.3碳排放会计信息披露

本文认为,碳信息披露报告主体应主要分为三部分:碳核算、碳管理与碳审计。碳核算包括碳排放原始数据的记录与汇编并编制低碳报告。碳管理部分本着优化企业碳排放现状的目的具体列出企业的减排目标,为达成此目标所制定的计划与实施的步骤,最后将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碳审计部分包括低碳报告的审核、企业碳排放实际数量的限额审核。碳信息披露报告这三部分循序渐进,详实准确的碳核算是进行有效的碳管理的必要基础,碳审计为碳管理提供了可靠地依据与框架,碳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则最终有助于企业真正实现低碳下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碳交易发展初期,碳信息报告应更加注重企业碳排放行为而不是碳交易行为,有的放矢。碳信息披露报告的具体编制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在原有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加与低碳相关的具体项目,在附注中对其进行解释与说明。如:无形资产-碳含量、碳排放费用,附注中增加列报碳减排目标等。二是单独编制碳资产负债表、碳现金流量表等。

二、推进我国碳排放会计发展进程的若干对策

2.1建立健全的碳排放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

为了推进碳排放会计的发展进程,我们应该在准确分析我国目前低碳会计与碳排放权交易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导向、预测未来发展形势,批判地继承国外研究学者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低碳体系框架,循序渐进。首先,我国建立的碳排放会计应在大方向上与税法、会计准则保持一致,重点探讨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确认、计量问题,使之适应于我国交易市场较之国际尚不成熟的现状。其次,在符合我国特点的同时,逐步实现与国际会计核算体系的趋同,促进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中以持有以待增值的投资行为的进程,形成高效、完善的市场环境。最后,从企业自身的碳管理、碳成本核算、碳审计监督等方面出发,制定具体可行的法规制度,从根本因素谋求发展。

2.2设置科学的评价指标,构建宏观调控体系

碳减排会计工作在实际落实时,可以制定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从而对企业考虑环境情况下的经济效益与减排成果作出衡量评级。从传统财务管理的一些评价指标与数据测算中得到启示,创建同样适用于碳排放会计的财务管理框架,并且从不同企业的不同生产经营特点出发寻求自身环境战略性发展,真正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在这方面,国家需要对不同行业区别的对待,指定有针对性的不同侧重、不同等级的碳排放会计评价指标体系。按强制性分出的等级标准可以根据国家考察逐一应用于地区、行业、企业等,充分发挥国家在碳减排上的宏观调控能力。

碳会计论文篇(4)

2煤炭企业的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

近年来,煤炭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趋于多源化多产业发展,这无形中增大的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难度,抓好预算管理和预算编制是煤炭企业新时期发展的重要任务。管理过程中应由煤炭企业财务对预算报表进行指导和确认,上报管理中应由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并批准,增加月考核和实绩报靠预算的监督与控制。

2.1组织控制煤炭企业应成立相应的预算管理机构,并由主管领导担任机构负责人,有效的组织机构内部人员完成财务、营销、生产等资金支出任务。

2.2预算管理目标煤炭企业的预算管理目标应从利润和资金支出管理出发,企业利润应以月预算目标值为参考目标,如果预算完成率没有达到标准,则应找出达标的具体因素,并进行整改或调整,对完成预算目标任务则应进行奖励。

2.3预算指标的分解与考核煤炭企业是以生产和销售为基础的企业,预算指标应该以销售为前提,在销售价格的制定上除了市场因素外,应由营销部门负责,预测成本则由财务部门负责,并结合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制定出相应的预算指标,如:季度总利润大于预算目标则进行考核,反之不予考核。

2.4预算模式煤炭企业的预算模式应以全单位共同预算为基础,在实行月预算分析会计办法时,应把全单位的支出费用、消耗费用、管理费用扣出,这不仅可以发挥各职能部门预算管理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控制企业的成本支出,为企业增加利润的同时突出了共同预算指标的责任性和经济性。

3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3.1成本管理策略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策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月度成本、支出、收入、利润的管理,以预算为核心通过分析和控制来实现成本管理;其次,以成本市场理念为指导把握市场动态,尤其是煤炭品种、市场价格、利润、生产成本等,为管理者在价格、产量、品种上提供决策依据;再次,通过成本管理来核查企业生产中引发的问题,并从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减少企业生产中的成本浪费;

3.2成本管理特点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特点与其他企业不同,因其以生产和销售为主体,其特点也是以实际成本的降低为出发点,通过做好生产标准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相应提高,对于成本管理措施要突出“新”特点,通过管理模式的转变来提高企业效益,同时从“严”上抓生产量和绩效。

碳会计论文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 碳会计 碳排放

一、引言

随着人们节能减排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碳会计也日益成为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层面不断深入。但是由于我国对碳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理论研究还没有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本文对国内碳会计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对碳会计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碳会计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碳会计研究综述

我国对碳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从现有文献看,对碳会计的介绍与认识始于2008 年。近年来我国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围绕碳会计问题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碳会计内容

在碳会计研究内容方面,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强殿英和文桂江(2010)认为,碳会计是对碳汇(碳固化)、碳排放、碳排放权交易进行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包括碳汇会计、碳排放会计和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敬彩云(2010)认为,在传统财务会计框架内,碳会计主要涉及碳汇的资产确认和碳源的负债确认。而周志方和肖序(2009)则认为,除了碳汇等资产确认、碳源等负债确认以外,碳会计还涉及信息披露。刘美华等(2011)将企业低碳经济业务分为四种:碳排放的物资流核算、碳减排业务、碳固业务和碳排放权及其交易业务。林银良(2011)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目前碳会计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碳排放会计核算、碳固会计核算、与碳排放相关的风险核算、与碳排放相关的不确定性核算、碳信息的披露五个方面。王春颖(2012)将碳会计研究内容界定为:碳排放权、碳排放配额、碳汇、碳排放风险、绿色能源以及其他企业为实现节能减排或在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而购置的资产、开发的技术、承担的责任等。胡钦乐(2012)认为,碳会计研究并非仅仅局限于碳排放权及其交易的会计处理,即碳会计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也涉及含碳产品或服务的碳成本核算、碳管理会计、碳鉴证等领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尽管这些学者对碳会计的内容描述有差别,但是本质上都考虑到了碳循环过程中的碳排放、碳汇等业务的会计核算内容。特别是碳排放权,是目前碳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碳排放权的确认,大部分学者赞同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但具体确认为何种资产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确认为“存货”(张鹏等,2011);二是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王艳等,2008 ;秦军等,2011);三是确认为“无形资产”(刘萍,2006 ;姜洋,2009 ;彭敏,2010 ;王爱国等,2012)。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观点,如马晓军(2009)指出碳排放权可以作为环境会计组成部分核算,在环境会计中反映。而郝玲、涂毅(2008)认为碳排放权不属于资产,本着简单规范会计处理的原则,将清洁发展项目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相应的成本确认为“其他业务支出”。申金荣、赵亦江(2011)亦认为碳排放权不属于CDM 项目企业的资产,而应将其归属于收取手续费方式下的受托代销商品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处理。韩国薇(2011)则认为,碳排放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涉及法律问题,应综合考虑其经济学和法学本质,其与特定用途的货币资金特征类似,应将其作为“其他货币资金——碳货币”账户进行确认。

(二)碳会计要素

关于碳会计要素,大多数学者认为可以沿用传统会计的定义,即将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分别转换成碳资产、碳负债、碳所有者权益、碳收入、碳费用和碳利润(钱秀娜,2012 ;王洪林,2014 ;怀祥艺,2014 ;王军,2014 ;万彩云等,2014),构成了碳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

(三)碳会计目标

关于碳会计目标,主要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观点。大多数学者认同“二元论”,即将碳会计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大部分学者认为基本目标是通过低碳会计的实施,有效地降低碳排放量,改善生态环境状况,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筹发展(刘文丽等,2011 ;王琰,2011 ;钱秀娜,2012 ;王春颖,2012 ;瞿凤云,2013 ;吕华璐等,2013)。有学者认为碳会计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具体的会计核算,计量各个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带来的损失,以及改善环境时获得的效益(刘文丽等,2011 ;吕华璐,2013 等)。还有学者将具体目标界定为通过对相关碳会计信息的披露,满足企业决策的要求(王琰,2011 ;钱秀娜,2012 ;王春颖等,2012)。

“一元论”基本上是取“二元论”观点中的一个方面。持“一元论”观点的学者较少,如刘美华等(2011)认为,碳会计目标是向企业的财务群体和环境监管部门提供有关企业碳交易信息以及碳减排责任履行情况。闫明杰(2011)将碳会计目标定位为提供与碳会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相关的会计信息,反映特定主体环境保护责任履行情况、国家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以供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毕铭悦(2012)将碳会计目标界定为从经济利益角度和环境保护两者的角度出发,取得二者利益最大化。

(四)碳会计基本假设

关于碳会计的基本假设,大部分学者主张碳会计假设既要继承传统会计假设,同时又要赋予其新的内涵。闫明杰(2011)提出了会计主体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首先,碳会计会计主体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凡是纳入低碳经济模式的经济实体,都应该成为其主体。其次,由于碳排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其风险和不确定性,对碳会计的计量需要采用一些管理学的方法。刘美华等(2011)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持续经营假设。张文静(2011)、瞿凤云(2013)将碳会计假设分为二元会计主体假设、二元会计分期假设、二元可持续发展假设和二元计量假设。而钱秀娜(2012)将货币计量假设改造为多重计量,又增加了可持续发展假设和环境价值假设。李林婧(2014)认为,碳会计基本假设与传统会计中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假设相同,但由于其特殊性使得其在计量假设上与传统会计货币假设有所不同,碳会计以当量计量为主,辅助以货币计量。

(五)碳会计计量

对于碳会计计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排污权计量和碳排放量计量两方面,争论的焦点则是以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还是以可变现净值计量。

(1)碳排放权计量。王艳、李亚培(2008)认为碳排放权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具有自由交易市场,拥有具体产品的定价机制,并始终以公允价值计量,其价值变动直接增减资产价格。周志方、肖序(2010)则认为,由于我国目前排污权交易不存在活跃市场或无交易市场,所以在碳会计计量上,可将公允价值划分为三级次,依据市场活跃程度的不同,对排污权资产或负债进行分层处理。待我国排污权交易机制及相关准则完善后,再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吕华璐(2013)则认为,在当前条件还未成熟,各方面发展还未跟上的时候,如果盲目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对我国经济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考虑根据使用目的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将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采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相结合的方式来计量。

(2)碳排放量计量。张鹏(2010)认为碳排放量应按照成本法进行初始计量,但由于现实中其成本难以准确估计,可以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同质性,通过可变现净值进行计量。翁倩(2011)则认为碳排放量作为一种国有资产,是为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对企业的意义并不在于其历史成本的价值增值,而是作为企业发展清洁能源的一种政府补助,其可变现净值与其历史成本从本质上来说应该相等。所以,碳排放量作为一种存货,依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六)碳会计信息披露

目前国内学者对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信息披露的模式以及影响因素两方面。

(1) 碳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关于碳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国内大多数学者赞同采用表内披露与表外披露相结合的方式(万红波等,2010 ;刘萍,2010 ;李景宁,2011 ;王春颖等,2012)。在这种模式下,不仅需要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设碳会计科目,列示企业经营生产中的低碳经济活动,而且对于其他有关低碳要素的非货币信息需要在表外予以披露。如企业的低碳运营状况、碳交易额和交易次数、碳排放权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等。

除此之外,王爱国、武锐、王一川(2011)提出叙述性描述模式、现行会计报告的改良模式、碳会计报告的专题模式及碳会计报告的理想模式四种碳报告模式以供企业选择使用。郭海芳(2011)提出了双轨模式,即上市公司以低碳会计信息独立报告的模式进行强制披露,非上市公司以补充报告模式进行自愿披露。吕华璐(2013)认为应根据企业性质和规模的不同进行区分,采用不同的报告方式。首先可根据企业性质,将与环境污染关系不大的一般性企业和污染较大的制造业、生态环保企业区分开。对于前者可由企业自主选择表内或表外报告方式,对于后者可按企业规模进行表内披露——部分中型和小型企业,可在传统会计信息报告基础上进行补充披露;部分中型和大型企业,应以单独编制的低碳会计报告进行披露。而万彩云(2014)对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给出了创新性建议:将单独的低碳会计报表和低碳评估报告相结合进行披露。

(2)碳会计信息披露实证研究。除对碳信息披露进行规范研究外,近两年国内学者还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如张萍(2011)以全球500 强企业为样本,参考碳信息披露项目研究了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企业规模、经济因素和监管体制是影响碳信息披露水平的重要因素。简丽霞(2012)选取深沪市上市公司中符合条件的341 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具体分析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管理层持股比例以及公司的负债程度与披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管理层持股对碳会计信息披露有促进作用,而公司的发展能力则呈负相关关系。朱艳(2013)选取2012 年沪市电力行业(33 家),钢铁行业(29 家)中披露碳信息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碳信息披露动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制结构、公司规模及独立董事比例与碳信息披露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七)碳会计应用

除了对碳会计理论研究之外,还有学者对碳会计进行了相关应用研究。王春颖(2012)以GD 集团公司为例,对GD 集团公司碳交易事项运用所构建的碳会计体系对其进行确认、计量,并形成新的财务报表,通过二者的对比验证了所构建的碳会计体系的可行性。陈颖(2012)根据我国铜冶炼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低碳经济的会计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铜冶炼企业的低碳会计评价方法体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李林婧(2014)运用 Eviews 软件对60 家标准普尔500 强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分析碳会计确认、计量以及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以验证碳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有效性。万彩云(2014)以山西煤电集团为例,结合案例探讨了企业低碳会计的账务处理和信息披露等内容。

(八)碳审计

目前碳审计在我国属新兴课题,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从2009 年开始),但学者们一方面从理论研究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也涉足了一些实务领域,为今后开展碳审计的试点积累了实践经验。

(1)理论研究成果。金珺(2011)对碳审计的框架进行了探讨;李兆东(2010)、欧阳弘毅(2011)、陈燕燕(2010)等对碳审计的动因、目标、内容和现状及对策等进行了研究;钱纯(2011)等分析了我国碳审计的主体;刘惠萍等(2013)则对碳审计与传统审计作了比较,提出了选择重点省份、重污染上市公司进行碳审计试点的观点,并构建了碳审计支撑体系。

(2)实务研究成果。刘少瑜(2009)介绍了香港建筑物的碳审计指引;叶祖达(2009)对碳审计在今后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的角色进行了探索;王帆(2010)、卢相君(2011)、陆婧婧(2010)等分别讨论了英、美、丹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低碳审计的经验和启示;李飞(2010)介绍了半导体企业碳审计的方法;钱英莲(2010)、杨渝蓉等(2011)分别讨论了煤炭行业、水泥行业的碳审计方法;袁珺(2011)讨论了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碳审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唐建荣等(2013)从沪深两市7 家电力公司的2012 年社会责任报告中,选取17 个碳审计定量指标作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出15 个碳审计评价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得出评价结果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李欧洋(2013)结合安徽海螺水泥厂应用示例进行计算该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具体说明企业开展碳审计的方法,并据此提出企业在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潜在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途径。

(九)特殊行业碳会计

除了对碳会计的理论和应用进行研究和介绍之外,有学者还对特殊行业的碳会计问题(如石油天然气业、林业)展开了研究。李智慧(2011)在明确林业企业碳会计的相关重要概念,并分析碳会计核算理论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林业企业碳会计核算模式,对碳固资产和碳排放权分别进行了会计确认与计量、记录与报告,再将所研究内容运用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张小有(2013)则基于森林碳汇的视角探讨了林业企业碳会计核算与实践,对林业企业碳固产生的碳排放空间进行核算,并对碳排放权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以图构建林业企业碳会计核算框架。吴方健等(2011)以胜利油田为例,在分析胜利油田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田企业低碳会计策略。段亚扬(2013)通过分析碳会计的本质,对木制品所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并对木制品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中的碳会计确认、计量、披露问题进行研究,构建了木制品企业碳会计核算框架,以帮助木制品企业更好地了解碳活动业务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三、评价与启示

根据前述对碳会计相关文献的简要回顾与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碳会计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研究内容涉及范围较为全面

从前面检索到的信息可以看出,在碳会计的研究内容中,既涉及碳会计的基本理论探讨,也涉及碳会计的应用研究,还涉及碳审计和其他特殊行业的碳会计问题,为碳会计的全面研究确立了基本框架。

(二)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我国对碳会计的相关研究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多数学者较为注重对碳会计基本理论进行研究,诸如碳会计的内容、目标、对象、基本假设、确认与计量、信息披露等,而关于碳会计的实证研究则较少。

(三)研究成果实践指导性不强

国内学者对于碳会计的相关研究大量借鉴了国外的相关研究结论,不一定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此外,我国还缺乏在碳会计方面的实践支撑体系。虽然国内有相关的理论研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碳会计理论体系并没有真正应用到企业中去,更谈不上指导企业有效开展低碳经济活动。

四、结语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碳会计研究仍处于初创阶段,很多问题还在探讨中,也存在着很多争议,理论方面还没有完全定型,实践方面还缺乏可操作性。应该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更多地关注国外相关理论的进展,尽快制定碳会计准则和规范,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快推进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结合我国碳会计发展的典型经验,在理论上加以总结提高,建立起适合企业的碳会计理论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互利双赢。

参考文献

[1] 许家林,蔡传里. 中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 会计研究,2004(4).

[2] 王爱国,武锐,王一川. 碳会计问题的新思考[J]. 山东社会科学,2011(10).

[3] 强殿英,文桂江. 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的思考[J].会计新视野,2010(8).

[4] 李智慧. 林业企业碳会计核算研究[D]. 中南大学,2011.

[5] 段亚扬. 木制品企业碳会计的若干问题研究[D]. 山东财经大学,2013.

[6] 吴方健,张健青,刘鸣. 油气田企业低碳会计应用探讨[J]. 财会通讯(综合),2011(2).

[7] 刘惠萍,王爱国. 我国碳审计的推进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2013(6).

[8] 钱英莲,樊鹏燕. 煤炭企业低碳审计内容与方法研究[J]. 会计之友,2010(11).

[9] 余欢欢. 浙江省低碳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 湖南大学,2013.

[10] 王萌,陈少敏. 我国碳排放会计研究述评[J]. 中国证券期货,2012(06).

[11] 钱秀娜.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碳会计理论体系构建[D]. 西南财经大学,2012.

[12] 王春颖. 碳会计的会计体系构建研究[D]. 东北石油大学,2012.

[13] 何帆. 浅谈低碳经济下我国会计体系的构建[J]. 改革与开放,2011(9).

[14] 胡钦乐. 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D]. 山东财经大学,2012.

[15] 王艳龙,孙启明. 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会计问题探析[J]. 经济纵横,2010(12).

[16] 肖序,郑玲. 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1(8).

[17] 王琰. 低碳经济视域下的低碳会计相关问题探讨[J]. 企业导报,2011(21).

[18] 唐建荣,傅双双. 企业碳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财会月刊,2013(11).

[19] 刘美华,李婷,施先旺. 碳会计确认研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6).

[20] 瞿凤云.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会计思考[J]. 管理观察,2013(6).

[21] 刘文丽,赵浩. 低碳会计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集体经济,2013(6).

[22] 朱艳. 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2013.

[23] 怀祥艺. 低碳经济下齐齐哈尔市碳会计体系的构建[J]. 理论观察,2014(2).

[24] 刘美华,施先旺. 碳经济业务的会计确认研究[J]. 当代财经,2012(6).

[25] 吕华璐. 构建我国低碳会计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13.

[26] 吕全峰,徐成龙. 碳会计计量的理论研究[J]. 会计师,2012(5).

[27] 种振. 企业碳排放会计核算体系构建研究[D]. 山东财经大学,2013.

[28] 杨博. 企业碳会计核算内容论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13(8).

[29] 万彩云. 企业低碳会计问题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2014(3).

[30] 郭海芳. 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 会计之友,2011(12).

[31] 陈琦,陈博文,苟建华. 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文献综述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3(7).

[32] 简丽霞. 我国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33] 闫明杰. 碳会计的会计体系构建探究[J]. 商业会计,2011(7).

[34] 林银良,张白玲. 碳会计核算体系构建探讨[J]. 财会通讯(综合),2011(9).

碳会计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012-01

低碳经济绝对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机遇的同时,给会计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环境会计规范,对于突发的或者隐蔽的环境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反映在会计报表上是会计界一直在讨论的难点。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兴起,碳排放权会计作为环境会计的新的研究方向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

一、碳排放权会计的理论发展

随着各界对环境会计的重视,对其研究越来越细化,碳排放权会计就是其中的一个新兴学科。上世纪末,环境和生态界的专家就利用物质流的手段对全球范围内的碳存量和流量进行过核算,但并没有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和信息披露结合。

直到本世纪初期,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日益发展,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才引起了会计界的热烈探讨。二氧化碳的排放权作为一种特殊的排污权进行交易,最开始是通过排污权的交易机制来处理它的排放配额,因此其会计处理就是依照排污权的不同属性加以区分并进行资产或负债的确认。

二、碳排放权会计构建的必要性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日趋完善,为碳排放权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所可以了解到碳排放权的货币价值,为碳排放权的确认与计量提供了便利。因此,我国急需构建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统一的碳排放权会计理论框架。

三、碳排放权会计理论框架的设计

1、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1)碳排放权的确认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无疑,碳排放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属于企业的一项资产。

笔者认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还处于探索阶段,现阶段将企业以生产经营为目的而持有的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是较好的选择;而未来随着排污权市场和交易机制的完善,企业以投资受益为目的持有的碳排放权可以视为金融资产。

(2)碳排放权的计量

碳排放权的计量已成为碳排放权会计研究中的一大难点,学术界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应采用何种计量模式对碳排放权进行计量。虽然目前碳排放权的计量以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为主,但笔者认为应该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碳排放权进行计量,并且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是大势所趋。在取得碳排放权时,按照活跃的公平交易价格对碳排放权进行计量;后续计量也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同时对持有的碳排放权依照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规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碳排放权的会计记录

对碳排放权的取得、摊销、价值变动和出售等进行会计记录是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重点,应设置“无形资产――碳排放权”科目对企业所持有的碳排放权进行核算,该科目的借方记录企业取得碳排放权时产生的成本,贷方记录出售或结转碳排放权时的成本。

(1)取得碳排放权时的会计处理

若企业取得碳排放权的途径为政府无偿分配,则应按照当期活跃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相似资产的市场交易价格借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贷记“递延收益――政府补助”。若企业以有偿方式获得碳排放权时,按公允价值借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贷记“现金”、“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账户。

(2)持有期间的会计处理

企业在持有碳排放权的期间,若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则应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进行反映。对于递延收益摊销额的处理,可以通过“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科目进行分期摊销。当企业使用碳排放权时,应借记“管理费用――碳排放费用”,贷记“预计负债――碳排放”。在期末处理碳排放权负债时,借记“预计负债――碳排放”,贷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

(3)出售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

当企业出售碳排放权时,按照交易时的实际价格借记“现金”、“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碳排放权”。同时结转碳排放权的成本,借记“营业外支出――碳排放权”,贷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

3、碳排放权的信息披露

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一直是各界讨论的热点,与碳排放权相关的信息的披露更是其中的难点之一。应在各个财务报表中增列碳排放权会计科目;在报表附注中应说明碳排放权核算、管理和审计等内容。对企业实施减排的情况、碳排放量数据与统计方法、碳排放报告等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说明。这种信息披露框架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处于初级阶段的国情是相适应的,能够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多有用相关的碳排放权交易信息。

四、结论与展望

随着社会各界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兴起,导致了碳排放权会计的诞生。本文运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对碳排放权会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应尽快构建碳排放权会计理论框架,着重从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本文对碳排放权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仅限于财务会计的层面,而没有涉及碳排放权管理会计以及碳减排融资等问题,这些问题还有待今后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志方,肖 序.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C].“环境会计与西部经济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碳会计论文篇(7)

一、引言

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经济体系,它能够通过许多手段和方法来减少高能源的消耗,逐渐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从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轻温室效应。每个企业都是经济运行中的组成部分,需要把低碳经济的理念引入到每个企业中,让每个企业贯彻落实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让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低碳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低碳经济下,企业的会计核算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低碳资产。这包括能源使用和节能减排所需的费用;2.低碳负债,包括对企业低碳形式下所产生的借款,各方面的环保费用和税务费用;3.低碳权益,包括企业低碳所产生的清洁的能源和节能所用资金;4.低碳收入,包括在低碳经济下企业发展所赢得的对环境保护的补偿收入和低碳模式下企业的收入奖励等;5.低碳成本。会计核算要对企业在低碳方面的开销进行核算,包括对环境的治理,低碳所需的折旧费等等;6.低碳利润。在低碳经济中企业发展所产生的效益利润核算。在会计信息披露上。企业的低碳信息披露可以通过报表增加低碳的有关会计信息,比如“节能投资”、“低碳收入”“、低碳固定资产”等项目。还可以制作单独的会计报告,提供低碳方面的会计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第二种方式更受欢迎,能够通过单独的报表将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企业也可以准确掌握在低碳方面的效能和消耗的信息,为企业准确衡量环境资源等活动的投资规划提供信息支持,最终在会计信息披露上得到更好的信誉。

三、低碳经济下企业中会计体系出现的问题

1.企业没有完整的碳会计制度

我国在法律上并没有对碳会计提供相关的法律体系,会计体系在操作中处于起步阶段和初级阶段,因此也对会计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在会计的核算和会计制作账目中没有一个准确的规范,在制作企业的会计报表时有一定的缺陷,不能够完全确保企业碳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质量。我国的会计体系目前尚未成熟,会计缺少理论性的研究报告和对其进行实际的支持,我国企业未对碳会计进行系统的了解。可见,我国企业对碳会计的了解较弱,理论上缺乏一定的基础,要对企业普及碳会计,并在各企业中建立会计体系才能确保低碳环境下每个企业实现低碳经济模式。

2.企业中缺乏碳会计专业人才

由于我国的碳会计起步晚,再加之会计并没有系统专业的体系,所以更加缺乏有关能够担当碳会计的人才。碳会计与普通的会计不同,它不仅仅是对企业进行会计的基础核算,而且要知晓低碳经济、碳会计体制和为企业做出低碳环境所需要的相关技术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这种知识全面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是实行低碳经济的企业现在所稀缺的。

3.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不全面

对于环境披露,我国现在没有创建一个完整的制度,企业缺失了对社会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再加上,社会对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信息要求不高,很多企业为了推卸或者摆脱责任,将本企业的会计信息选择不对外公布的形式,即逃避披露。另一个方面,部分企业缺少社会责任感,对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这一要求没有考虑到企业经济运行中去,企业不愿意将生产加工和排放的真实信息进行披露,做虚假的信息对外公布。因此,在低碳经济中,会计体系的建立需要更多的真实性,也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其实施。

四、低碳经济下企业会计体系的构建

1.注重理论探究

要想完成低碳经济下各企业会计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各企业加强碳会计理论实践研究。各企业相关负责人都应该深入了解、研究国际上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将理论知识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充分结合,对于理论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探索并解决,在长久的实践中总结出相关理论知识。只有不断增强会计的理论探究,让会计体系从理论上值得思考,在实际操作中值得推敲,从一个企业出发,将低碳经济中的碳会计模式逐渐扩大,才能使低碳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2.重视培养专业性人才

我国还要注重低碳经济下碳会计体系的人才培养。企业没有专业的碳会计会影响企业在低碳经济上的发展。因此,要培养专门的人才来做低碳经济的会计核算。企业在低碳经济下构建会计体系的过程中,对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重视相关理论知识的培养,更要重视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低碳经济的碳会计培养,学习的东西包括方方面面,如人文生态、环境资源等等。只有培养出优秀的碳会计人才,企业才能在低碳经济上走出一大步,更有利于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建。

3.完善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各企业要构建会计体系,首先要综合分析我国国情,然后将相关低碳经济体系会计机制经验进行有效的运用。在利用国际上碳会计建立的经验时候,也要重视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既要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又要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增强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地位,从而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4.增强企业责任感

企业在保证经济利益的同时,信息披露也要准确真实,不得对信息有篡改的行为。同时,会计报表要及时的将信息整理归纳,将低碳理念真正的融入到企业经济运行中。

五、总结

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方向,低碳经济下产生的低碳会计也是应运而生,是社会发展必然出现的。企业的核算中离不开会计,企业要想走低碳经济的道路也离不开会计,国外许多的企业已经逐渐在碳会计道路上走向平稳,坚持低碳经济发展,也对低碳下会计体系做出了许多研究。相信我国的企业只要用心,对低碳经济进行开发,对碳会计进行专门化的培养,优秀的会计也会带动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我国未来的碳会计体系的前景是良好的,只要发展好会计体系,我国的低碳环保式的经济模式也会越走越好,随之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强殿英,文桂江.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的思考.会计之友,2010年22期.

[2]肖序,郑玲.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8期.

碳会计论文篇(8)

2013年以来,全国大范围内多次遭遇雾霾天气。北京环境监测中心曾显示北京大部分地区PM2.5浓度达到400微克/立方米以上,属于严重污染级别,雾霾严重威胁着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交通安全。治理雾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碳会计作为治理污染的一种有效手段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从2013年正式开始了碳排放权的交易,说明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已逐步与国际接轨。但是纵观我国国内企业对碳排放的披露情况来看,各公司对碳排放大多是随意的,没有统一的披露格式和披露内容,各公司之间披露的碳排放信息缺乏可靠性和可比性。这说明我国亟需出台一套成体系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碳排放交易会计处理和披露的会计法规。本文希望以国内外碳排放交易的最新研究为基础,对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的初步探讨,主要探讨碳排放权的确认、后续计量和信息披露。

一、碳排放权的概述

碳会计的理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碳会计一词的正式提出是在2008年。因此对碳会计的具体研究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排污权会计阶段、碳排放和交易会计阶段以及现在的碳会计阶段。三个阶段的研究彰显了时代的特色与进步。

排污权会计作为碳会计研究的起点,以碳物质计量为主,主要研究碳排放的核算标准、范围和方法,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制定了相关的碳排放会计准则。但是这些成果是以传统会计为框架的,有其局限性。

20世纪90年代的绿色会计(环境会计)的出现,催生了碳排放与交易会计,研究者将碳物质计量转向了碳价值计量,关注碳排放价值流的核算,主要研究碳排放权及其交易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现代的碳会计由美国学者Stewart Jones教授提出发展,包括碳排放与交易会计和碳固会计,属于环境会计的一个分支。

本文着重探讨的是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即确认、后续计量和信息披露。

二、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

1.碳排放权的确认

由于碳排放权是企业拥有的一项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国内外会计学者将其确认为资产已基本达成一致意见,然而作为何种资产进行确认还没有统一意见,主流观点有三种:

(1)作为存货进行确认。代表学者有Sanford(1996)和张鹏(2010),理由是存货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其目的是自用或者出售;而碳排放权也存在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自用可出售,且多余的碳排放权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甘翠兰、朱学义(2008)结合新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的特征,认为碳排放权类似于土地使用权,应将其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建议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后续采用工作量法进行摊销。

(3)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确认。理由是欧美存在活跃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且碳排放权具有交易获利的特征,这点符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特点。

由于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刚处于起步阶段,交易规模和活跃程度不如西方国家,因此我国学者倾向于后两种观点,如肖序(2011)将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王艳、李亚培(2008)将其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文认为目前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更合理,相信随着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完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成为可能。

2.碳排放权的后续计量

企业获得的碳排放权主要是政府分配而来,分配方法主要有四种:等比例分配法(等贡献率分配法)、平方比例法、优化分配法和系数分配法(产出分配法)。当企业碳排放量低于政府配额时,可进行出售差额获利,反之可进行购买。

(1)企业无偿得到政府分配的碳排放权,可按当时的市场价格确认:

借:无形资产――碳排放权

贷:递延收入――政府环境补助

企业碳排放权超额,购买别的企业的碳排放权时,按市价确认:

借:无形资产――碳排放权

贷:银行存款

(2)后续计量:按企业实际碳排放量进行摊销:

借:产品成本(管理费用等)

贷:累计摊销――碳排放权摊销

借:递延收益――政府环境补助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环境补助

(3)处置剩余碳排放权时:

借:银行存款

累计摊销――碳排放权

贷:无形资产――碳排放权

营业外收入

借:递延收益――政府环境补助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环境补助

三、碳排放权的信息披露

随着低碳经济的思想深入人心,投资者对企业披露碳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各国学者对碳信息披露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果集中在:(1)披露价值的理论研究,如理论、合法性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2)碳信息影响因素的研究,Peters和Romi(2009)、Reid和Roffel(2009)的研究表明:规模、前期披露和国外销售等因素,与企业是否披露相关的气候变化信息有直接关系;股东的决议、政府监管环境的力度、私营部门应对环境的能力以及各国的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碳排放信息的披露水平;(3)碳信息披露的价值研究,如碳信息披露和公司碳排放绩效之间的关系,碳信息披露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股票价格与碳排放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价值与碳排放绩效之间的联系等。

尽管理论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实务界由于缺乏对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统一的量化标准,且对编制碳排放权的报表也无内容和格式方面的要求,因此各企业大多采用自愿披露的原则进行披露,披露形式各异,披露内容也相差较大。大多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披露:一种是在传统的财务报告中增列碳会计项目,如在无形资产项目下增列碳排放权,或者在附注中进行详细的说明;另一种是编制单独报告进行披露,如社会责任报告或者环境报告。但无论是哪种披露方式,披露的内容大多是定性的,且无实质性内容,对信息使用者而言没有多少价值。因此,准则制定机构应加快碳会计准则的制定,使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和披露更加完善。(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志方、肖序国际碳会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9,11

[2]周志方、李晓青.关于国外排污权会计的最新发展进程述评与借鉴[J].经济经纬,2009,5

[3]周志方、肖序.国外环境财务会计发展述评[J].会计研究,2010,1

[4]刘金芹、荣云松.碳信息价值研究文献综述[J].会计之友,2014,4

碳会计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碳会计及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界定

1.碳会计的概念界定

碳会计是以能源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货币、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达的形式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考企业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披露企业自然资本效率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①碳会计是会计学科里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集中在碳汇、碳排放、碳排放权交易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涵盖了碳汇会计、碳排放会计和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三大部分。

2.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界定

碳会计信息披露,即是碳会计信息公开,是碳会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碳会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所指的碳信息并非环境科学意义上的指数指标,而是企业可核算、可比较和可利用的碳基价值信息,即碳会计信息。②

3.国内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的方式

(1)独立式的碳资产负债表

独立式的碳资产负债表是企业为反映减排对财务状况的影响而单独编制的资产负债表。③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并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将碳资产登记在碳资产负债表的左侧,将碳负债及碳所有者权益的登记在右侧。

(2)独立式的碳利润表

按照“碳利润=碳收入-碳费用”的这条等式来单独地计算并设置碳利润表,能够有助于更深入地知晓企业在减排节能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更广层面地知晓企业的碳绩效。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确定减排节能工作后企业给社会所带来的效益,因此只能用直接收入、间接收入这两个项目来表达碳收入,而直接碳费用、间接碳费用和碳负担费用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以内容为主的碳费用。

(3)报表附注报告

报表附注报告是对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编制依据、编制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补充解释。④当下,在国内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情况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是非货币信息的定性信息,并能把碳会计信息全方位、综合地披露出来。上市公司主要在报表附注报告中披露管理费用、政府补助、营业外收入以及长期待摊费用,具体又包含在了节能减排的补贴、低碳项目支出、绿化费等等方面。

(4)董事会报告

碳的相关信息主要在董事会报告中的管理层分析或讨论这个部分进行披露,在这一部分的主体内容中,是通过文字语言来描述和概括国家政策、低碳技术以及整体的碳排放情况,并以此来分析碳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优缺点。

4.国内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的原则

(1)重要性原则

上市公司在国内企业中大部分属于大中型企业,这其中的多数更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行业,所以我们理应加强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管理。有调查报告显示,编写环境相关的报告综述只有50%以上的企业,而且它们往往也不会对外公开,仅仅是用于上报上级或应付有关的环保机构,这样以来,社会对企业的客观的评价监督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监管。

(2)强制性的原则

强制性即是某主体要求企业会计遵循一个固定统一的规范、标准或准则来执行操作。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的外部成本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因素,而损害公共利益的动机对于那些高污染的企业,很多时候是难以消除的,有时候更是难以避免的。例如,某些企业的行为将减少社会利益,而与此同时该企业却不需要额外付出与之相应的利益成本,这样以来,企业便非常容易获得超额利润。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下,大部分的企业都会考虑自身的环保形象,所以不会主动积极地把此项信息向社会公开出来。

(3)循序渐进的原则

碳会计是会计科学领域中新生事物的代表,在其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很多悬而未决的课题。当前,无论是在理论层面或是实践层面,国内的上市公司对于碳会计信息披露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如若在我国发展碳会计必然存在着很多阻碍因素,更需要很长时间内的积极摸索与深入探讨。所以构建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实践中逐步解决问题。

(4)可操作性原则

所有的经典理论都是来源于实践,更要服务于实践,而碳会计信息披露理应更是这样。在学术探讨时,我们除了要把国内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各种模式综合考虑在内,更重要的是注重其现实的可操作性,要做到具有可操作性就要立足于国情,分析国内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继而建立与我国实际国情相适应的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体系。

二、国内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碳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

(1)碳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真实性

通过认真分析入围世界500强的一些国外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情况,得知大部分国外上市公司都会主动公开自身的碳信息情况,并不断交换外部信息,从而针对性地披露出各自企业在碳会计信息中的各个要素。但是,纵观国内上市公司近两年的碳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其公开的范围并没有涉及内部重要的信息甚至是虚假信息,阐述更多的往往是宏观视角或改动的信息。

(2)碳会计信息披露缺乏规范性

通过分析国内各个已经披露的上市公司碳会计情况,在不同的行业之间、不同的企业之间,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各自披露的都是不统一的碳信息,其可比性更是无法言说。无论是在披露方法上,抑或是财务管理上,我们国内的上市公司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差距。总而言之,当前国内的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很不成熟、缺乏规范性。

(3)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有待改善

尽管我们已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披露企业的碳信息,然而我们却并未建立起一套与国情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监管机制。而如果上市公司公开碳会计信息后却无法从中获得正面的评价或利益,换位思考,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做这样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如果未对碳信息做出正确地处理,显然会影响碳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对于塑造及维护公司形象更是不利的。

2.碳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内部经济利益的驱动

经济利益是企业的永恒追求。而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自然不会对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更多的往往是从有益于自身的角度出发,规避自身不良的会计信息,有选择性地、有针对性地披露自身优质的相关会计信息。

(2)科学定量方法的缺失

无论传统的会计核算,还是现行的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收始终y以获得企业的具体信息。在没有科学的定量方法下,我们无法用货币计量并披露出环境资产、负债等信息,而这恰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息息相关。因而,国内上市公司在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中内容及形式都不尽相同,更无法用一个科学的定量方法将其统一规范起来。

(3)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不完善

在日臻完善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任何一家企业在消耗资源环境的同时,必须与此付出相应的代价,而这正需要一个合理公正的分配标准并量化在财务报表中。然而在现有的碳会计信息理论情况下,我们无法找到这个合理的准则机制,来把一个企业的资源耗费和补偿情况反映出来。

三、改善国内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与对策

对于国内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促成碳会计信息披露体制的建立,促使上市公司的全面效益得以增加,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关于改善国内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1.加强碳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的研究

当前,国内学术界在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理论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其理论方法和理论内容迫切需要更深层次地加强,在不同的行业之间,不同的企业之间,考核标准也没有统一起来。因此,学术界有必要继续有针对性探讨和分析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适时引入国外比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把与我国当前国情相适应的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建立起来。

2.加快碳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尽管我们国家和政府已经在会计、环境保护等方面建立了不少与之契合的法律法规,然而其往往与现实的社会发展的紧密度仍然有待加强;尽管我们国家和政府对碳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然而其与现实的社会发展的紧密度亦是有待深入。因此,我们首先要完善法律制度的建设,通过法律制度对上市公司进行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3.改善碳会计信息的披露标准

在不同的行业之间,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碳信息关注的倾向力度和所指方向,但是,通过把国外同类型行业公司的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作为参考依据,继而进行有的放矢的信息披露,是国内的上市公司更应该去积极思考和实践的。

4.提高对碳会计信息披露的认识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碳信息披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和大众认识到节能环保的价值所在,认识到低碳消费的重大意义,加强对于以上市公司作重点的大部分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关注,从而以最大的力度来改善我们国内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

注释:

①桑军朝.低碳会计理论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②③④郜东芳.我国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7.

参考文献:

[1]Mangion,Donna.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cvcounting in Australian universities[J]. Accounting Education,2010(7)。

碳会计论文篇(10)

一、低碳会计概述

1.低碳会计的概念

低碳会计是随着低碳经济所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可以更好的履行低碳的责任。我们可以将低碳会计定义为在企业会计衡量的指标里将企业节能减排的情况、履行低碳责任的情况纳入进去,并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可以说低碳经济是与低碳会计密不可分的,我们将能够实现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经济模式称作是低碳经济,在低碳经济下要求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减少碳元素的排放量,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一方面低碳经济是低碳会计产生的基础,为了在低碳经济下对所投资本进行监督、核算和分析,就需要引入低碳会计;另一方面低碳会计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低碳会计指标中将企业的碳排放量纳入到其中,这样就可以反作用于低碳经济,使低碳经济得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2.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

传统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事项主要是采用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将会计职能界定为监督和核算,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在传统会计中反映出来,会计核算系统中也没有包含相关环境指标。

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有所不同,其核算和监督的角度是从人类可持续发展、企业的长期发展等方面出发的,低碳会计的职能更加侧重在控制方面,从目标上看增加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在披露会计信息方面更加充分。

具体来说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主要有以下不同:(1)在会计假设方面,货币完全具备的可靠性是传统会计的假设,使用的是定量指标,然而低碳会计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假设为前提的,采用的是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2)从会计职能方面来看,传统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角度主要是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低碳会计主要是从碳排放的角度来控制和约束企业对环境的影响。(3)从会计目标上看,传统会计追求的是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属于短期的经济行为,低碳会计追求的是企业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属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

二、我国实施低碳会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低碳经济和低碳会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低碳会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研究力度不强

在发达国家对低碳会计的研究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但是低碳会计在我国的研究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低碳会计基础理论的认知,对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也没有形成权威性的报告。我国会计界研究低碳会计还是处于规范化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是会计目标、低碳会计的必要性、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假设等,缺乏对低碳会计的实证研究,不利于协调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法律支持力、操作性较差

在我国低碳会计在会计领域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我国相关的会计法规有《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在这些法规中缺乏低碳会计的相关法规。同时在我国制定低碳会计的制度方面还是起步阶段,还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对低碳会计要素的确认、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也没有进行统一的规范,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势必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性较差,低碳会计工作中的随意性也就很大。

3.缺乏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低碳会计作为会计学科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这就要求低碳会计既要懂得会计理论知识,又要对相关环境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低碳会计主要还是由一些专家学者来完成,这些专家不具备会计的实践经验,降低了低碳会计的工作质量。同时在企业中并没有开设关于低碳会计的培训课程,导致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对低碳会计的了解不深,在企业内部缺乏既懂会计,又懂环保、资源的复合型人才。

三、完善低碳会计实施的对策

1.加大对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力度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应用低碳会计我们要加大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力度,这样可以为低碳会计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为未来低碳会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理论和实证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加大对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力度,构建低碳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为低碳会计实施提供理论指导。政府部门要对全社会进行低碳会计理论指导,要虚心的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低碳会计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并从我国实际的资源现状和环境出发,形成一套具备中国特色的低碳会计理论,进一步提升我国低碳会计理论水平。同时为了完善我国低碳会计的制度和框架,我们要结合各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更还的实现低碳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这样可以使低碳会计报告具备较强的科学性、指导性。

2.不断完善低碳会计相关法律制度

从上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关于低碳会计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低碳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在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的修订过程中,要在会计准则将低碳会计纳入进去,明确其合法地位,保证低碳会计的要素、目标以及信息披露得到统一的规范,使得低碳会计可以有法可依;其次要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和《刑法》等相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使用低碳会计的问题出现,并由财政部门和环保部门共同设立专门的机构,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控,加大对破坏环境的惩罚力度,对于未能及时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企业,要予以严格的处罚;再次可以由财政部带头,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负责,通过我国法律专家、组织经济学家、会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加快低碳会计的研究进程。此外国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碳税优惠政策,对未完成碳排任务的企业进行征税,为了鼓励企业利用低碳会计核算和节能减排,国家可以通过直接拨款的方式予以鼓励,引导企业走上低碳发展的道路。

3.培养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低碳会计的实施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会计专业知识,更要懂得相关资源、环保的知识,因此各大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大对复合型低碳会计人员的培养,使会计人员在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储备丰富的环保、生态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在对会计人员的考核过程中,应该将低碳会计的知识纳入考核的范围,企业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相关机构来进行低碳会计培训。各大高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低碳会计学习科目,为企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4.提高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出公众的监督作用

大众的环保意识对于完善低碳会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对低碳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样可以为企业造成舆论压力。同时企业实施低碳会计也需要相关的监管,对于企业来说公众的监督可以使企业牺牲一定的利润,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广大公众要接受低碳经济这种发展模式,要对企业实施低碳会计进行监督,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低碳会计是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必然产物,人类要获得长期的发展,必须坚持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实施低碳会计,然而在我国企业中实施低碳会计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在实施低碳会计过程中认识到其中的不足,要求企业从自身情况出发积极的采取措施完善低碳会计,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碳会计论文篇(11)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能源高效利用率,核心问题是能源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所谓低碳会计是在生态资源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传统会计相结合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用一定的方法计量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本,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学科。

1.构建低碳经济会计模式的意义

1.1能源结构现状要求发展低碳经济会计

中国未来能源短缺的势头很严重,有专家测算出中国国内能源的缺口量:在21世纪初期将超过1亿吨标准煤,2030 年约为2.5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约为4.6亿吨标准煤。专家预计,2020年前后,中国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

1.2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发展低碳经济会计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高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量大,城市和农村基础建设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从2000年的13.86亿吨煤当量上升至2007 年的26.56亿吨煤当量。伴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环境也在升温。能源的消耗量大,不可避免地造成高碳排放。

正是由于我国的能源现状及发展需要致使我国的碳排放量较高,加快低碳经济和低碳会计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要积极构建低碳会计体系,帮助企业对碳成本和收益进行全面的计量,以利于企业对环境相关决策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而走好低碳发展之路。

2.构建低碳经济会计体系的基本思路

2.1低碳经济会计体系的选择方向

低碳经济会计是把企业履行低碳责任、实现节能减排情况纳入到会计衡量指标里,对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通过对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一方面满足国家的环保要求,另一方面,树立企业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

2.2低碳经济会计体系的基本理论

(1)低碳经济会计的目标

低碳经济会计目标具有多元性,一方面是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全球生态效益。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考虑到了全球气候问题和企业的永续经营,带有一定的社会责任。

(2)低碳经济会计的会计假设

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假设,采用多重计量方法(即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具体包括:一是二元会计主体假设。环境问题不只是一个国家或企业的事情,其关乎世界各国共同的利益。因而低碳会计的会计主体具有二元性。一方面从全球的角度而言,环境问题是全球各国共同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只有每个企业重视减排问题,并且致力于企业二氧化碳的减排工作,才能实现全球的减排。二是二元的会计分期假设。低碳会计的会计分期具有二元性,一方面要考虑企业传统的会计周期,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企业的污染治理周期。三是二元的可持续发展假设。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二元性,不仅指经济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发展也要坚持可持续化,应做到三者的协调统一。发展低碳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减少碳排放,维持生态平衡,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假设是低碳会计构建的基本前提和根本性约束。四是二元的计量假设。低碳会计的核算内容既具有商品性,但又不限于商品性,因而仅采取货币计量是不够的,还要采取非货币性计量方式。对于企业的碳排放量,应当设定碳单元,用以计量企业的减排量。并且对每一碳单元根据国际市场价格情况,核定每一碳单元的价格,从而可以将企业的碳排放量纳入企业的利润表中进行计量。

(3)低碳经济会计的会计原则

除传统会计的原则适用外,尚强调资源有效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社会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性原则,传统会计核算的是与企业个体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而低碳会计要求企业揭示其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补偿。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核企业行为,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二是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应当披露其环境信息,不得有忽略或隐瞒。但针对不同企业可以有不同的披露方式。三是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传统发展方式,改变以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将环境与经济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

3.低碳经济会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低碳环保意识

现阶段,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人们已经得到了共识,但是如何加强低碳环保以及低碳会计在环保管理中的作用等问题,人们的认识普遍不够深入。另外,由于我国低碳会计开展较迟,关于低碳会计的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都还显得不成熟。这种状况导致很多的会计人员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对低碳会计的认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低碳会计的纵深推进。

3.2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可操作性差

目前,会计领域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会计法》和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这些法规里并没有明确规定低碳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也没有统一规范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这就造成了低碳会计在实际操作中缺乏依据。没有法律的强制要求,很多企业在披露低碳会计信息时就会有选择性,无法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降低了低碳会计信息质量。

3.3缺乏对低碳会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低碳会计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已经很成熟了,但在我国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对于低碳会计的基础知识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认知,理论研究中也没有权威性的报告。而且,我国会计界目前对低碳会计的研究是以规范性研究为主,研究低碳会计的必要性、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确认等内容为主,理论研究的匮乏使得低碳会计在我国的实证研究就更少了,更谈不上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了。

3.4缺乏专业人才的储备

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低碳会计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发展低碳会计需要既懂会计、又懂环境的复合型人才,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普遍缺乏环境方面的知识,这就给低碳会计的实施带来了一定难度,制约了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

4.发展低碳经济会计的措施

4.1提高全社会成员低碳环保意识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符合世界时代的潮流,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低碳经济,进行低碳环保教育,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氛围,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低碳环保意识,特别是会计师等从事会计事业的人员,为低碳解决会计的开展做好思想工作。

4.2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制定相关低碳会计规范

发展低碳会计,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更好地指导企业对环境相关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计量与决策。同时,努力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破除阻碍企业使用低碳会计的短期利益驱动机制,加大对破坏环境的惩罚执行力度 具体为成立专门的权威事业机构,尽快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更好地指导企业对环境相关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计量与决策的推广而开展试点工作。并建议在会计报表内增加合适的项目,对企业因相关环境方面产生的支出和收入进行计量使得政府与公众可以通过该报告了解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或贡献。此外,由财政部牵头,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通过组织经济学家、法律专家、环保及会计实务工作者,加快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及付诸实施的进程。

4.3加强我国低碳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我国目前对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十分缺乏,我们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建立我国自己的低碳会计体系。同时,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证研究的重要性,以数据来说明问题,理论和实证相结合,促进我国低碳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4.4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低碳会计的实施,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全面的基础知识。因此,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各大高校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他们在熟练掌握会计技能以及经济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储备一定的环境知识。并熟练掌握低碳会计的处理方法,懂得识别环境成本的范围,在低碳成本的归集与分配问题上,找出其产生原因和控制要点,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找出降低环境成本的突破口。同时,会计人员也有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了解企业生产业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习掌握环境科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知识,此外,对涉及生态、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

5.结束语

低碳,是一种时尚,也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人类于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中的一种自我拯救方式。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低碳会计的发展必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将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前景的会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低碳会计的推行与发展自然任重而道远。但是,目前我国低碳会计现有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相关研究工作还不是很到位,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提高,才能使我国的低碳会计获得迅速的发展,并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以此来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强殿英,文桂江.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思考[J].会计之友,2010(8)

[2] 田伟.低碳经济审计模式初探.商业会计,2010.(9)

[3] 张文静.低碳会计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1,(07)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