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测绘毕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23 15:23:36

测绘毕业论文

测绘毕业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42;P20-4 文献标识码:B

毕业设计是各大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其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次综合性的教学实践重要环节。测绘工程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独立从事教师的纵横向项目和企业生产。毕业设计质量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成了关键。许才军等利用转变培养模式对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了探讨;张小红等利用近五年的本科毕业设计对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进行分类调查与分析。鉴于此,本文在交通特色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1.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在交通特色背景下,华东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05年增设了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前几年,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良好,近些年,该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呈现下滑趋势。其主要原因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 时间无法充分展开。第一,当前就业是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学生在最后一学期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设计和保证做毕业设计所需的时间。第二,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每年大约有25%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最后一学期,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要准备面试,缩短了毕业设计的时间,致使毕业设计所需的时间无法保证。第三,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最后一学期,学生有两周的毕业实习,占据了毕业设计的时间。②选题和指导方式缺乏互动性。目前,学校毕业设计选题致使指导老师和学生都较为被动,即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课题或方向列出几个题目,然后由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选取,最后由系部根据选题情况做出相应调整。第一,教师出题具有盲目性,题目的适合度和难易度不够,大多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和感兴趣的题目。第二,学生选题的盲目性,由于系统的限制,先到先得,有一种抢先选题的心理,致使学生只能字面了解题目,无法深入了解。第三,没选定题目的学生由系部作统一调整,这种选题更具盲目性。

2.交通特色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我校出现的上述情况,本文对测绘工程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如下:①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根据测绘工程的培养计划,第七学期的14周全面结课,可以提前安排毕业设计,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时间。②毕业设计与纵横项目相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大二或大三就参与自己的纵横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工程设计和研究的能力。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从自己所做的项目中拟定题目,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同时,指导老师必须根据测绘工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题目分成难度适中、且具有实际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③毕业设计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在测绘工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下,毕业生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学生可以选择企业的一名有经验的人员进行协助指导,同时,学生可以与指导老师商讨毕业设计选题,这样保证了毕业选题的实践用性。这种模式可以解决一些用人单位在实践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且加深用人单位和学生相互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④学校严格把控毕业设计和答辩质量。加强对毕业学生的管理,要实现严格的考核制度,指导老师要分阶段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且进行中期抽查,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督促,保证毕业设计顺利完成。

3.结论

在交通特色背景下,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质量,亟须进行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本文针对我校测绘工程毕业设计出现的问题,从时间、师生互动和管理上采取改革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测绘工程毕业设计的质量。

测绘毕业论文篇(2)

1.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分析

据中国教育在线(http ; // eol. cn/jiuyedy4516120060621/t20060621184927.shtml)知,从2001年到2006年,大学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1年6月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了80% , 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 % , 2003年就业率降为75% ,2004年73% ,2005年72. 6 %。因此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困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一个难题,其原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扩招引起人才的相对饱和,就业市场供过于求。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的在校人数比以前扩大了几倍。全国大学毕业生2001年为114万,2002年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大学的专业设置数量不断增加,就测绘工程专业而言,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中国高等教育网统计,2007年计划招收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学校就有67所(如表1)。但是,测绘学科毕竟是比较小的学科,如此众多的学校开设测绘工程专业无疑给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第二,在“宽口径,厚基础”的指导思想下,培养的大学生专业素质不高。目前把大学教育定位为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大学开设的课程中基础课所占的比重过大,学生常常是2年之后才接触专业课程,加上学生要复习考研究生、找工作等等,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有效时间充其量就是1年半,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把众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修完,也只有走马观花、匆匆浏览了。例如某校的通识课程(基础课)和公选课包括形势教育、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应用文写作、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等等,其学分占到全部学分的35%左右,而在总授课课时中,占到了50%左右。

第三,专业课程设置过多,学生有专业而无专长。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遥感(RS)的兴起,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传统的课程之外,还要学习这些新的课程,课程多了,每门课的教学时间短了,造成了学生有专业而无专长的状况。传统的课程包括测量学、测量平差、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测量程序设计、测绘专业英语等,90年代之前的工程测量专业也就学这么多东西,现在除了这些还有地理信息系统、GPS原理与应用、遥感、AutoCAD、数据库、数字测图、地籍测量等等,部分教材的编著者为了评职称的需要,有意的增加字数,造成内容不断增加,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

第四,学生缺乏行业背景知识,造成了就业的又一大障碍。测量服务的行业除了测绘外还有建筑、土木、水利、电力、煤炭、公路、铁路、地质勘探、土地勘察、农业、航空航天等等,学生就业时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很难适应行业的需要。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学习了采煤方法、煤田地质、巷道掘进等相关知识,到煤矿工作后就可以很快进人工作状态。90年代之前,所有的测绘专业都是有行业背景的,如河海大学依托水利水电、中国矿业大学依托煤炭行业、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依托测绘行业等,而现在随着国务院部委的撤销,专业部属的高校都转为地方或教育部直属,无行业背景的测绘专业逐渐增多,从表1中可见一斑。

第五,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流于形式,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以至于毕业生独立工作能力差,设计、指挥、协调能力更差。其实在学习期间有许多课程设计、实习,时间比较长。如某校数字化测图实习5周;控制测量课程设计1周;控制测量实习4周;工程测量课程设计1周;工程测量实习2周;测量平差课程设计1周;地理信息系统实习2周;摄影测量2周。这些实习各自为政,需要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将所学知识进行融合,但是,由于毕业设计和实习期间,正值学生找工作的黄金时间,再加上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人不足,很少有老师带学生到生产单位去实习,做的毕业设计题目也大多是理论上的探讨、研究,或者是程序设计,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基本用不到。

2改革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主导性文件,反映培养出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层次和工作能力。教学计划规定了什么时间设置什么样的课程以及课程的学时学分,从教学计划中可以反映出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性课程所占的比重,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前面已经分析了,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五个,而后面的四个都与教学计划有关,因此必须改革教学计划来培养出适应市场要求的学生。

第一,不要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史富贵在调查研究后指出,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是不适应测绘专业的。应适当的减少通识课程或压缩通识课程的学时数,或在通识课程中摒弃与测绘专业关系不紧密的内容。像前面提到的应用文写作,完全可以在通识课中删掉。比如,大学物理中与测量专业有关的内容主要是电磁波理论,其他内容就可以少讲甚至不讲。鼓励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参加四级英语考试,通过后学生就不要在英语上浪费时间了。这样就能够压缩通识课程的时间,增加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

第二,在同一专业中设置不同的方向,使学生有所专长。那么多的课程通通学一遍,其结果只能是样样精通,样样稀松。因此,应该设置至少两个方向,属于某方向的学生要加强在这个方向上课程的学习,而属于其他方向的课程要少学。例如可以设置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两个方向,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学时数、实习、设计等应该有明显的区别。

测绘毕业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094-03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测绘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测绘工程专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以“3S”为代表的信息化测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测绘与国民经济各领域更深程度的融合都对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毕业生的能力素质无疑是培养质量的主要体现,而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专业生的培养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发言权。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在测绘工程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组织了学生进行暑期专题调研,基于调研数据对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力素质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希望能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毕业生能力素质基本评价

对于毕业生工作责任心、吃苦耐劳精神,单位比较肯定,而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安心度稍微差一些。对于毕业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单位评价认为很好的均只有50%左右,这说明学生的沟通能力上还需加强。对于毕业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所学专业能力,单位评价认为很好的均接近70%,而动手操作能力只有46.15%的单位认为很好,还有7.69%的单位认为一般,这说明单位对学生专业能力很肯定,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会稍差一些。对于毕业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认为很好的均超过70%,但是团队精神稍有欠缺,管理能力只有40%的单位认为强,说明毕业生的管理能力相比于其他能力属于最差的。

二、影响能力素质的因素

毕业生普遍认为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专业实践、教师教学、教师为人对其影响最大;而对其毕业后帮助最大的为专业知识,其次是计算机知识和社团活动;这说明学院职业技术培养和专业知识传授方面十分出色,同时也说明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不仅在教学上,也通过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发展。

参加工作后,毕业生认为最需要强化的则是专业知识,其次是计算机知识,而文案写作知识也是急需强化的重点。

测绘局系统的校友认为,职业技能的培训对于其工作有一定影响;规划局系统的校友则认为,毕业后专业知识和文案写作能力的加强属于同等地位;国土系统校友则表示法律知识才是其首要需要加强的,其次才是计算机知识、公关礼仪、文案写作能力。

现在的测绘行业单位对于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以及计算机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对于员工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也反映出现在测绘行业正在向多元化国际化发展,与IT行业也开始交叉。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以及文案写作知识的需求非常大,而这些知识都有一定的欠缺。

三、对综合培养情况反馈

数据显示,对于学院的师资力量、教学基础、教学水平,单位评价认为很好的均超过了70%;认为学术氛围,实践教学效果很好的接近70%。对于创新能力培养和教学管理水平,均是60%左右认为我院很重视,30%认为我院重视,还有10%认为一般,单位对于学院这两项比较肯定,但还需加强。

毕业生对于母校的综合教学水平都表示肯定,一方面说明学院的教学对于他们的发展有促进,各行业内的毕业生均表示在校学习的技能在工作中都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但也有校友对教学水平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主要集中在职业发展、学术熏陶、思想熏陶、人文修养、课程设置、创新能力培养、综合培养等方面。

对于学院教学,超过80%的毕业生认为应当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38%的毕业生认为学院应当在校企合作方面加强;对于学生的培养64%的毕业生认为应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62%的认为创新精神应当加强培养,超过50%的人认为学生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还有团队协作精神都应该着重培养,其次是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职业道德和持续学习能力。

毕业生还就加强就业指导、加强教学设施(如实习场地)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

四、对课程设置的反馈

单位对于课程设置安排认为很合理的不足10%,认为合理的达到55%,还有32%的认为一般,这说明用人单位认为我院课程设置安排尚有欠缺。而对于课程设置更有发言权的毕业生中大部分(超过60%)认为学院课程体系评价是合理的,少部分认为是基本合理,极少部分认为不合理,说明学院的课程体系设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学生和大部分工作岗位的需求,但是仍然有需要改进之处。

毕业生对于学院课程安排的意见主要集中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分配上面,近45%认为理论课安排太多而实践课程安排太少,另外的意见就集中在课程的开设上面,这对学院课程开设和理论与实践的分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五、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思考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联系教育理论的具体教育实践的“桥梁”,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如果不能主动学习,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根据调研数据和分析,我们针对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出一些思考。

1.专业教材。有丰富的例题和实际操作步骤的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条件。但目前采用的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于侧重理论讲解,而缺乏例子的演示和实际操作步骤。这与我们调查所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因此,对现有的专业课教材增加一个对应的实验教材,该教材应由主讲老师编写,可充分体现主讲老师的教学思想。如果该专业课与计算机有联系,应添加相应的专业课。

2.教学模式。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基本上都采用“PPT模式”。很多理论课的老师讲课都较为枯燥。因此,应适当提升课程实习的比重,实习应该在机房或相应的场地进行。

3.课程设置。测绘工程专业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课程较多较难,所以本科阶段的课程横向纵向的设置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大一、大二的专业课程多,课程负担重,虽然为高年级的创新性实践性学习保证了时间,但学生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进行主动学习,容易产生“消化不良”。测绘工程专业与其他学科联系较为紧密,以计算机知识为例,从毕业生的反馈中,我们看到,实际工作对于编程要求较高,但学生动手编程能力普遍较弱,这无疑与课程的设置有较大的关系,仅仅通过几门编程课很难解决学生的编程问题,其他专业课都应该加以配合,要形成一种氛围。

4.课程设置的“博与专”。我国很多大学从招生开始,就是严格的分专业、分系定向。这样学生的知识面非常窄,他只能接受一些很专门的技术知识,用于应付它这个行当里头一些最基本的操作要求。最后到专业化的时候,学生们学的东西又非常专,非常精,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是在不断变化的。

我们的测绘工程专业教育相比于国际较高水平(如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测绘专业)也显得比较专、窄。德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并且具有相当宽的专业知识学习,其专业课程设置更宽更广,其专业必修课基本涵盖了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的所有方向必修课。学生除了学习我国认为比较传统的工(测)、航(测)、大(地)、制(图)的专业课程,还要学习生态学、地质学、地籍测量等方向的课程,其专业选修课则更加偏重于学科研究方向知识,符合学生通过选修课及毕业设计确定从事专业方向的思路。由于其课程设置的原因,其本科毕业生所学知识相当于国内硕士研究生学的知识,而我国的硕士研究生阶段更是以研究方向专长培养见长,由此可见,我院乃至我国测绘专业学生专业知识面与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的课程设置在“博与专”的问题上还有调整的空间。

5.实践性教学。测绘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环节尤为重要。实践性教学要与专业基础相结合,同时应该更进一步拓宽学生可供学习的专业口径,拓宽专业方向,合理搭建专业平台,在偏重理论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就业需求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争取各类资源积极与企业共建的产学研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形成辐射各地各相关行业的实践教学网络。可以利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于测绘行业的了解,通过在企事业单位实习、挂职、实践接受企业文化以及创新理念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理想,完成学生向企事业单位合格员工的转换,让学生对行业、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注:

此次调研共走访10个省市的2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搜集有效问卷127份。

参考文献:

测绘毕业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21-02

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毕业生是高校的产品,用人单位是产品的用户,是高校的“上帝”。如何让产品适销对路,也就是说如何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率,是高校广大教职工不得不面临的严峻挑战。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本科教育开始实行扩大招生规模、学生自行负担部分培养费用、毕业后自行择业。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向社会公布其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并将该指标作为下达该年招生计划指标的依据之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将高校推向了市场。如何使高校的产品――毕业生适销、畅销,成为各高校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使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方面更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但是,总的来说,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还很不够。比如,在修订培养方案和确定教学内容时,在某种程度上还是“闭门造车”,致使“产品性能”滞后于市场需求。媒体不断有报导,某些职校生的就业形式远远好于本科生。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在于那些职校的办学思路比较灵活,重视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反馈,有的甚至为用人单位“量身定做”来培养人才。我国的本科教育,虽然不能说已经是职业技术教育,但无疑已经是大众教育。老百姓花钱让子女来上大学,是需要回报的。高校应该参照某些职校的成功办学经验,打开大门,走出象牙塔,听听用人单位的意见,培养用人单位真正能用得上的人才,避免孤芳自赏,自以为是。对于教学内容,我们当然要考虑到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最新发展;但事实是,某个行业普遍采用的方法,往往不是我们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重点与难点。本科生在理解学科的理论基础并了解最新发展的同时,应该熟知最实用的技术。遗憾的是,由于长期缺乏和用人单位的沟通,致使许多教师不了解行业现状,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脱节。我校从1989年开设测绘专科专业,1994年开设测绘本科专业,现每年招生本科生150余人,由于我校注重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避免假、大、空,虽然我校的测绘专业办学时间不长,但颇具特色,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具体而言,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通过与用人单位进行长期而稳定的交流,了解我校测绘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总结经验与不足。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了和相关企业长期合作的有效机制。先后在测绘行业内技术力量雄厚的用人单位四川旭普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测绘工程院、四川省琛原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星光测绘服务有限公司、四川省核工业地质测绘院、绵阳市规划局测绘工程所、绵阳市天眼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建立了实习基地,并从中聘请了5名兼职教授和2名产业教授。每年寒暑假或毕业实习期间,我们都会派学生去这些实习基地实习,很多在实习期间表现良好的学生毕业后就在这些单位就业,比如成都星光测绘服务有限公司一次就和十九名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我们请产业教授和兼职教授来讲座,介绍本行业的发展新动向、人才市场需求等情况、指导和帮助开展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我们建立了本专业校友联谊会和QQ群,为二十余年来毕业的校友提供了一个和母校保持长期稳定联系以及相互交流的平台,很多老校友也直接为师弟师妹提供了就业岗位。我们设计了分别针对用人单位的《毕业生工作情况反馈表》和校友的《毕业生进行自我评价跟踪调查》,从毕业生在校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毕业生在校所学知识的运用程度、对学校在培养方面的建议或意见等方面,通过到用人单位调研、校友返校团聚的现场交流与在QQ群里发放问卷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探索出了高等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有效联系途径,从而建立了一套毕业生质量的反馈机制。

测绘毕业论文篇(5)

二、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与课程体系

1.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传统的教学计划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体,以课程设置为主线。在构建2013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基于信息化测绘的特色,跳出了传统教学计划的框框,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重塑了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测绘工程专业2013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遵循了以下5个原则:1)强化通识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施研究型测绘工程专业教育。2)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测绘工程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共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培养复合型宽口径高素质人才。3)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提供多样选择和路径,大胆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5)加强专业和课程创新探索与国际化建设,加大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培养学生领导能力与国际视野。2.构建创新型、复合型课程体系2013测绘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总体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三大部分。通识课程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势与政策、国情教育与社会实践”以及“英语、体育”课外,还包括交流与写作类、数学与推理类、人文与社会类、自然与工程类、艺术与欣赏类、中国与全球类、研究与领导类等七大领域,要求学生在每个领域选修一定的学分。交流与写作类课程有“表达与沟通”“科技写作”“PracticalEnglishWriting”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交流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数学与推理类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统计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人文与社会类课程有“道德、法律和公民意识“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四书》导读”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人文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对自身和社会深入思考能力等;自然与工程类课程有“地球科学概论”“大学物理”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的方法分析和探索世界的能力等;艺术与欣赏类课程有“音乐欣赏”,主要是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与欣赏能力等;中国与全球类课程有“中国文化概论”“西方哲学史”“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开阔世界眼界、国际化思维、战略思维等;研究与领导类课程有“组织行为学”“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网络信息检索”等,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等。专业课程有分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性课程3大系列。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有:测绘学概论、GNSS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地图学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UNIX/LINUX操作系统。专业主干课程:摄影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大地形变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工业测量、航空与航天成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GIS工程设计与实践、空间数据库原理。实验和实践课程:数字测图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遥感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大地形变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IS课程设计与实习、空间数据库实习、毕业设计。10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所有专业方向的必修课,其中“测绘学概论”等8门课是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而“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UNIX/LINUX操作系统”这两门课主要是针对信息化测绘要求加强计算机编程能力而增设的。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课程则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专业方向必修的课程,另一部分则按专业方向分模块设计,具体情况见表1。在专业主干课程、实验和实践性课程中我们加大研究型课程的力度,每个模块的专业主干课程都配有课程设计或实习或者两者兼之,老师在主讲此类课程时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加入,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留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或者实习得到解决,这种主干课程配课程设计或者实习的模式实际上就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加强专业的国际化建设,我们加大了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在专业课程系列中,开设部分全英文或者双语课程,这些课程的教材大部分应用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主讲这些课程的主要由学院聘请的外籍教授或有留学背景的教授、副教授。目前开设的课程有“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er-rortheoryandleastsquareadjustment)”“GNSS原理及其应用(GNSS: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大地测量学基础(fundamentalofgeodesy)”“工程测量学(engineeringgeodesy)”“物理大地测量学(physi-calgeodesy)”等。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毕业需要的学分是15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学分是66.5,占总学分(150学分)的44.3%,专业课程学分80.5,占总学分的53.7%。在专业教育中,其中必修课程学分39.5,占专业教育学分的49.1%;选修课程27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的33.5%;集中实践教学8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9.9%;毕业论文或设计6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的7.5%;各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总学分(含毕业设计、课间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情况是:大地测量学与卫星导航方向27.1学分,占总学分的18%;工程与工业测量方向29.8学分,占总学分的19.9%;航空航天测绘方向29.5学分,占总学分的19.7%;地理信息工程方向28.5学分,占总学分的19%,具体见表1。任意选修课程是作为专业补充或个人兴趣爱好而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学院鼓励学生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学院对学生的选课给予必要的指导,培养方案中有3学分的任意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2%。此外,我们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提供多样选择和路径,将创新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规定本科生在学习期间获得的创新学分可以作为任意选修学分。

三、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特色

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2012年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以“面向工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为培养依据,以测绘行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为导向,与测绘企业密切结合,整合已有的专业课程,强调宽口径、厚基础,不细分专业方向;以卓越测绘工程师和注册测绘师后备人才为培养目标,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测绘工程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全面的测绘技术,熟悉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具备卓越的解决测绘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拥有测绘产品社会化服务的专业技能;加强工程实践环节,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有一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实践,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测绘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成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2013版培养方案,对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也进行了修订,其中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与测绘工程专业相同,而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物理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GIS工程设计与实践和空间数据库原理)则涵盖测绘工程专业的4个专业方向。实验和实践课程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共分3个模块。一是工程基础实习模块,有“数字测图实习”“大地测量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和“地图编制实习”;二是工程专业实习模块,有“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和“地理信息系统实习”;三是工程综合实习模块,有“管理与市场开发实习”“测绘专题”“专业实习”。第三模块的工程综合实习以及本科毕业设计都将在企业完成。实践教学总学分(含课间、集中实践及毕业设计环节)是37.3学分,占总学分的24.9%,明显高于其他4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代表了工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它也与世界先进的工科教育理念相接轨,其最大的特色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测绘毕业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10-03

独立学院因其新的举办机制和模式,被看成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探索,它打破了国立、民办的二元对立,在公有制形式上肯定了教育多样化制度的合法性,创立了一种新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1],截止2013年3月29日,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共有293所(不包括已转设为民办本科高校(民办本科)或撤销、更名的33所),独立学院的产生是知识社会大背景下[2]经济社会发展对本科教育需要所带来的催化产物,更是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历史转变。但高等教育势必依靠高等院校培养专业型人才来实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独立学院想要与当前新的社会形势相适应,在传统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时期,获得长足发展,就需要对自身的办学质量和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在这种特殊时期,独立学院如何合理利用自身的已有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学校的发展有赖于各个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只有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才能达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

现在独立学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只注重生员数量的增加,忽略教学硬件设备的跟进;

(2)师资来源复杂,教师责任单一,相对固定的专任教师数量少;

(3)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欠合理;

(4)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规格要求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以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为例,学院自2007年以来测绘工程专业生源不断攀升,学生数量却逐年增长25%,但是教师数量和教学设备的更新,远远跟不上生源增长的速率,实验设备只在他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套测量软件。2007年到2014年累计新增测绘类固定的专任教师4人,教研组共7人,大部分教学任务依靠母体学校兼职教师和企事业单位技术高工,复杂的师资队伍,难以形成规范管理,教师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学生素质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完全照搬母体学校,并没有根据学校实际软、硬件与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找到一个行之有效之法,保障测绘专业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笔者提出了教改期独立学院测绘专业的“务实”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论述。

一 “务实”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笔者在某民办高校测绘专业从事测绘相关教学工作,该院校成立于2006年,目前在校学生约7000人,2013年迎来入学高峰,毛入学率达到2000人,办学规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各个专业的发展方式也从规模建设转移到内涵建设上,内涵的核心思想无论是对测绘工程专业还是其他各专业主体思想就是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而实际上,前几年测绘专业的规模建设,只注重生员数量的扩充,这种方式在达到规模扩大的同时也衍生出很多问题。首先,在我国实行全国统一的考试招生制度,这种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不同的高等院校学生入学水准的相对统一性,实行择优录取,实则类似于有效而合理的筛选过程,独立学院受其办学层次限制属于“三本”,也就是说,其生源质量介于专科之上、普通本科之下,这就意味着独立学院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弱于普通本科生,但是这部分学生多数来自经济收入较好的家庭,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学校办学初期,测绘专业没有自己的一套培养体系和思路,其培养模式按照某些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照搬而来,这种模式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验证,并不完全适用于笔者所在院校的学生,并且随着测绘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加,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和学校现有的资源设施,无法达到预设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民办院校办学经费大部分自筹,小部分国家拨款,因为构建独立学院主要涉及到三个主体:举办方(母体学校);投资方;投资合作方。虽然独立学院收费普遍较高,但是投资方考虑到收益往往在于办学硬件设备和软件师资,很难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提并论,因而民办高校基本保证教学的情况下对学科建设投资相对薄弱,这也是笔者所在院校,师资和设备增补不够及时的原因之一,利用现有师资和设备,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民办院校在教改期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也就凸显了“务实”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再次,当下教育改革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放在首要地位,学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最显性评估。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生的就业制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计划就业模式,其整体框架是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3],就其内部作用机制来讲是以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类似于进化论中的优胜劣汰,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率总体来说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在我校07、08级毕业生身上这种现象较为明显,同专业我校学生就业率约为70%,而同市某高校同专业就业率达到90%,在这个特殊时期,把学校从规模建设转变为内涵建设,即“务实”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保证学院长足发展的关键。

测绘专业“务实”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想如下。

由上图可知,测绘专业务实型人才培养主要从专业务实着手,细化到课程务实,再细化到教学务实,这就意味着老师教最实用的(即社会最需要的专有人才),学生学最需要的(即利于该专业学生就业的知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加入新的教学方法和体验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创新意识,整个务实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想其实是一个资源最优整合到最优培育的过程,该过程要求满足学校发展对自身要求的同时,满足社会发展对测绘专业专有人才的需要。

二 “务实”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 专业务实

根据《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规定:申请者母体公办高校要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并保证办学质量。独立学院应该在母体公办高校的指导下探索和形成适应自身特点的教学管理。专业设置要把握市场动态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并且适应自身情况,有计划有监督的执行。

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具有实践性强,责任性要求高,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大类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地面测量、空间测量、海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国土资源考察调查、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地球动力学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4]。

但是对于该独立学院而言,现有的条件即师资和设备,无法完成整个大类目标的人才培养,如何在已有条件培养出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具有较高质量的人才呢?我们采取专业分方向配置,目前各个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主要分为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工程与工业测量、航天航空测绘专业等四个专业方向,而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测绘专业取其中的工业与工程测量和城市空间信息工程两个方向。

(1)城市空间信息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测绘工程专业特色的具备城市空间信息学和工程决策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城市规划、智能交通、城市管理、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城市灾害监测、预报与防治等要求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造、创新、创业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从事城市空间信息的收集、分析、整合、评价、决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教学、研究、管理和工程技术工作。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等特点。

(2)工程与工业测量方向

培养目标:重点围绕精密工程测量与工业测量、变形监测、测量自动化、数字化测图、工程信息系统与工程管理等方面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在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交通(包括公路、铁路与水运)、国土与房产、工业企业、海洋、建筑、水利、电力、石油、冶金、国防、测绘、工程勘察、城市与企业信息管理等部门,从事测绘及相关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社会需求量大等特点。

学院现有的设备可以充分满足这两个专业方向的教学要求,体现了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的快速市场反应能力。以专业优势作为学院发展契机,使人才培养也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这是务实人才培养模式里面的“专业务实”,即认清自身现状,把握社会需求,将已有的资源最优化配置,以最优师资,最足设备,打造出专项的一线工程师。

2 课程务实

结合“专业务实”里面的专业方向设置,重点开设方向相关课程,以工程与工业测量方向课程设置为例: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重点讲授精密工程测量与工业测量、变形监测、测量自动化、数字化测图、工程信息系统与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开设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学、地图学、工程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测量平差基础、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工程监理、工程制图、地震地质学基础、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道路勘察设计、平差程序设计,辅助开设VC程序O计、MATLAB应用、数据库原理,了解性开设遥感原理、数字图像处理、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课程的设置实用性梯度明显,目的明确,完全围绕培养工业与工程测量应用型人才来开设,使学生学于实处,用于实处,这是“课程务实”的核心所在。

3 教与学务实

以测量学课程教学为例,测量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5],它在为学好有关专业和培养实际作业能力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课程性质为理论内容多,且实践性强,一般作为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本课程对测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养成起到大的作用。在本课程传统的教学中存在以下缺点,理论教学内容没有跟上现代科技的发展,理论教学课时少,教学手段不够先进,师生缺乏互动。针对这些问题,“教学务实”提倡“教师学习”及“动机培养”两个方法,教师学习是指教师在教的同时也要具备学习意识和钻研精神,博而有专,不断充盈自己以此来解决教学内容落后的问题;可以说测量学中的传统经典理论是现代测绘新技术的支撑,如何让学生在懂原理的基础上,主动有兴趣去多途径了解现代科技在本行业的应用,是动机培养[6]着重解决的问题;理论教学学时少的问题,可以进行内容整合,在后续的专业课程中会详谈的内容,测量学里可以采取概述;对于教学手段不够先进,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尽量丰富课程内容,经过实践教学总结,合理安排测量学课间实习和实际案例设置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师生缺乏互动这一点,教学务实建议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统一,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时机,另外对于地形测量生产实习,大一建议采用原始的经纬仪+水准、白纸成图[7]的作业方法,本方法看似原始,但是实践证明对于学生对测量原理的理解,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育有很好的效果,针对12年测绘11级某班级的班地形测量生产实习心得进行总结,98%的同学认为实习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大班教学过程中问题研讨式教学法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教学务实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有效教学[8]的进行。

三 务实型人才的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

能力培养与创新性意识培养是人才务实培养模式的目的,同时又互为保障,测绘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已经学习和掌握测量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临近毕业的学生往往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社会中生产实践的环境,并能在各种工程难题的处理上独当一面[9]。而实际上,现在的测绘工程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由于上述原因,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非常有限,缺乏系统性综合性课程设计的锻炼,没有结合工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所以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适应生产单位的岗位,本文讨论的务实型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希望达到毕业即上岗的效果,首先保证产学结合,日常授课中以工程实例为例结合理论授课,对于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时开发应用到教学中,例如本教研室开发的GPS对地测量模块实验教学平台,就是及时将科研成果用于GPS原理与应用的教学中,实现了分模块教学和系统一体化封装。另外还对学生在毕业前期设置为期8天的顶岗实习,使学生真正能提前适应入职状态。

四 结论

高教改革期民办高校测绘专业“务实”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是笔者结合教学工作经验与成果,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为适应高教改革,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为谋求学校发展,学生质量提高,而提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可行性在我校测绘工程本科专业11级10级学生身上得到验证,11级10级毕业生所学习的两个专业方向,市场需求度高就业形势良好,学生经过实践训练和顶岗实习,在单位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企业认可度高,教师资源整合后,科研水平得到促进,科研成果在学生中得到推广,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创新能力,达到了双赢的效果。证实了该模式是在充分利用了学校已有条件下达到了人才培养的最优化配置,基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特殊性,证实了“务实”型人才培养模式对该校测绘专业发展乃至整个学校长足发展的必要性,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C].武汉理工大学,2006(05).

[2]颜丙峰.知识社会:高等教育功能的重新审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5).

[3]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4]郭宗河,于广明.问题研讨式教学法在测量学教学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13(01).

测绘毕业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77-1

1引言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高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已不能满足日渐增长的研究生数量及培养质量要求。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逐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是以工程应用为自身特点,以培养工程技术和技术管理类型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在联合培养模式下,高校与与企事业单位之间能够相互合作,不仅降低了培养成本,更提高了培养质量,是加快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2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近年来,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作为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在各高校和科研企事业单位之间逐渐兴起。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方案的确定上主要突出“测绘工程应用”的特点,学生所学课程除国家教委规定公共基础课外,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上灵活多样,紧密结合测绘地理信息生产、科研特点,既满足国家教委对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的要求,又实实在在让学生学到测绘地理信息单位业务急需的知识。虽然培养方案和管理体制尚有待进一步改进,合作机制仍需完善,但该培养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各培养单位之间交流,充分利用优质教学、实践资源,有效提高培养质量、降低培养成本。因此,逐渐被广大高校和科研企事业单位所认可。

3联合培养测绘工程硕士研究生总体目标

联合培养测绘工程硕士研究生总体建设的目标是:“形成以高校为主体、以单位为依托、以培育优秀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研究生为努力方向,参与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协作监督制度化的联合培养模式。”

显而易见,总体建设目标的形成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形成并实现多个子目标,才可以顺利达成。

3.1以高校为主体

研究生来自高校,始终离不开高校培养,高校具备强大理论教学和师资力量优势,高校尤其是地方合作高校是建设好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基础,要充分发挥高校在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3.2以单位为依托

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在研究生联合培养中的设备、资金、创新、场地等方面优势,单位指导老师长期从事具体测绘地理信息生产科研工作,相比较高校指导老师,有一定的实践业务优势,可实现更加全面均衡地培养研究生。

3.3以学生为基本

以培育优秀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研究生为努力方向,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根据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最新需求确定内容,如天地图、数字城市、地理国情普查等大型项目,让研究生参与项目的设计、建设、验收等关键环节,全面提高研究生学术和实践能力。

3.4参与主体多元化

测绘地理信息单位的业务范围和工作领域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拓宽,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三维建模、海量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技术持续发展,给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带来了多个研究主体,为联合研究生培养开启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

3.5运行机制多样化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竞争性的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研究生培养对接市场需求,基地建设的制度化、单位对基地建设的内需化。同时,采用教育、咨询、开发、服务、共建实体等多种形式,将多元主体的作用发挥出来。

3.6协作监督制度化

为更好保障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法权益,有效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同时对联合培养单位的效益有所保障,必须在高校和联合培养单位之间建立起协作监督制度,实现高校、单位、研究生三方相互监督的培养机制。

4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4.1实行双导师制

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培养硕士生,学校聘请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副高职称人员担任校外导师,一般校内导师负责学生基础理论指导,校外导师负责学生实践环节,双方共同指导学位论文。

4.2合作项目联合指导

校内外单位合作承担科研项目,以项目为依托共同培养研究生,通过开展项目科研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专业硕士实践能力提高的目的。

4.3毕业论文相互审核制

为切实提高论文质量,对于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严把撰写论文各个环节的质量关。联合培养院校和科研生产单位专家参与研究生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毕业论文审核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严把学位论文出口关,在毕业论文审阅过程中,先有联合培养院校和基地导师进行指导审阅,再以盲审的形式送外校导师或基地导师审阅,二级把关,确保论文质量。

测绘毕业论文篇(8)

郑州测绘学校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测绘类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测绘类的专业人才,并在测绘各个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测绘专业快速发展以及整个测绘行业对用人方式的转变,大多数测绘单位缺乏应用类的技术人才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根据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这一目标,我校教职工经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形成和建立了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现将这套体系的具体做法加以阐述。

一、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现测绘专科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要使中专学生一毕业就能马上投入测绘生产当中,学校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占有重要地位。就工程测量专业的中专毕业生而言,除了要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测绘生产组织,技术操作以及解决测绘工作当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要很强,这才能体现培养的工程测量人才的特色。测绘技术动手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实践性教学来完成,不怕困难、吃苦耐劳、集体主义观念,以及认真负责等优良品质,也要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因此,测绘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培养,是保证中专毕业生质量的重要教学任务,必须给予特别重视。

二、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内容与途径

1.课堂进行测绘仪器操作技能训练

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测距仪和全站仪的操作技能的培养,是通过随课程进行的课堂实习实现的。测绘仪器操作的基本技能主要是:整置测站(对中、整平),正确掌握读数方法和目标测量以及记录格式、字体和精度要求,对测量中的一些操作技巧反复训练,熟悉掌握规律。由于中专测量学的课时数少,开始实习时,指导教师应进行示范性操作讲解。

2.教学实习培养地形测绘的初步能力

(1)了解图根测量的设计及图根平面与高程测量,使学生初步掌握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图根测量的作业技能;使水平角、垂直角观测和水准测量达到较熟练的水平。

(2)采用经纬仪加测距头或全站仪,以测记法进行大比例尺白纸测图,使学生初步掌握地形测绘的立尺点的选择、观测、测记记录及绘制草图等的基本操作,以及对照实地和记录绘制地形图(市街图)的基本操作。

(3)通过对白纸测图的修图、接边和整饰,对成图的现场巡视检查和实测检查,评定出实习小组的成果质量,以及对各种手簿的质量检查,使学生初步树立起测绘成果的质量观念。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各项操作技能的观察考核,作出相应的成绩记录。实习结束时,要评选出优良实习生和优良实习小组。这是代表个人动手能力和实习小组实习成绩的最重要的依据。

3.专业基础课实习能力的培养

(1)等级控制测量实习。主要是在实习场地进行工程测量规范中的一、二级测距导线测量及导线点的三等水准测量实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导线网的设计;导线选点;观测三等水准导线点高程测量等;采用控制网自动平差软件系统,进行导线网与水准网的平差计算,输出平差结果和相应精度评定资料。使学生对等级导线测量从技术设计到成果整理,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和初步的操作技能。

(2)数字化测图实习。主要包括熟练使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

4.注重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

测绘专业除了要在外野完成实习内容之外,在内业计算机成图与计算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学生外业实习的同时注重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够成为内外业兼并的技术型人才。

5.工程测量专业的针对性实习

工程测量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点的标定和圆曲线、缓和曲线测设作为课堂实习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有代表性的点、线放样的基本操作技术。点标定实习内容是:根据已知控制点与放样点的设计坐标计算标定数据;采用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和距离交会法标定出点位;标定点位正确性的检测。

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测设,根据已知数据和曲线设计数据,按选择的曲线测设方法,计算出各标定数据;在实地进行曲线标定作业;检查曲线标定的闭合差,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通过曲线测设,了解和掌握测设曲线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提高测设精度应采取的措施。

6.专业提高以及相关专业的实习

由于测绘专业的不断发展,要求学生也要对新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并且也要了解一些测绘相关专业的知识以及发展状况。

GPS接收机使用实习,利用学校6台GPS单频接收机,在实习场地进行天线安置、接收机使用与观测实习,最后进行观测数据后处理成果观摩,使学生了解GPS定位测量的作业过程与可能达到的精度。

航空摄影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实习,通过让学生对航摄影像进行判读,通过相片的调绘,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能进行航摄影像的成图,了解整个流程。

7.通过毕业前半学期到生产单位的实习得到锻炼

通过学生毕业前半年到生产单位进行测绘生产实习,使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得到综合的应用并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自己掌握不是很好的知识面得到补充,同时又能掌握整个测绘生产的流程。毕业实习成绩由生产单位评定反馈到学校。通过毕业实习,培养了毕业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大有好处。

三、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任课教师要掌握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胜任所担任课程的教师职责,在实践性教学上具有工程师的业务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专职担任实践性教学任务的指导教师,应熟练掌握各种常规与现代仪器的使用与检查校正;掌握测绘工程的规划、优化设计技术,具有组织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的作业能力,熟悉有关的测量规范和各项作业的精度要求,掌握测量成果整理,检查验收标准,能够胜任测量工程师的职责。

2.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教学和生产实践中以身作则,有带领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楷模。

四、结束语

以上介绍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和途径,使工程测量中专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各种测绘仪器的操作技能和测绘工作的作业能力,得到了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毕业时拿到了中级测量工的鉴定证书,并且他们都有较强的独立作业能力,培养出了一批技术骨干。正因为这样,我校工程测量专业毕业生受到测绘界用人单位的欢迎。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较好的达到了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王军德.工程测量学教学大纲.郑州测绘学校内部资料,2008.

测绘毕业论文篇(9)

辽宁科技学院于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12月,我们结合教育部、辽宁省高校转型指导意见,制定了《辽宁科技学院转型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将测绘工程专业列为进行工程认证的转型试点专业,学校将支持该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探索与实践。本文阐述了辽宁科技学院基于企业群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可以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应用型转型提供借鉴。

一、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标准

(一)成立实践基地建设委员会

成立由校内专家3人,企业专家6人组成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测绘行业标准建立实践基地,指导测绘工程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

(二)广泛调研,确定学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

经过调研分析,近几年來,学校毕业生主要就业的岗位群为各测绘公司,各行各业的工程局,各矿山公司,铁道部工程局,建筑公司,路桥公司。毕业生首次就业为多元岗位,以工程单位为主,从事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农业经济用地确权登记、土地调查等项目居多。

(三)在行业专家指导下,归纳确定学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基本能力

针对学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确定岗位群应该具备以下实践能力:(1)具有测绘工程项目方案设计(包括地形测量项目设计、控制测量项目设计、工程测量项目设计等)初步能力;(2)具有测量与放样、绘图、计算等基本能力;(3)具有较强的测绘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4)具有一定的测量与放样高级能力、绘图高级能力、计算高级能力;(5)具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能力;(6)具有较强的测绘工程软件的应用能力;(7)具有现代测绘仪器使用、维护和保养能力;(8)具有测绘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9)具有测绘工程项目技术总结能力。

二、依托基于企业群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基地,构建完善的5级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家指导下,结合工程认证体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保证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构建。建立5级实践教学体系,各级实践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层次递进,环环相扣,全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创建了“工程项目型”顶岗实践模式,结合现场实习资料做毕业设计,真题真做。

1级:基本课程实验训练包括各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实验和上机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基本课程实验训练课程初步掌握测绘仪器的构造、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观测方法、计算及数据处理方法。

2级:基本技术技能实践包括6个专业基础课程实习的实践环节模块,包括测图绘图类实习1(地形测量实习)、测图绘图类实习2(数字测图实习)、测图绘图类实习3(地形图编制实习)、测量计算类实习(测量平差软件应用实习)、控制测量类实习1(控制测量实习)和控制测量类实习2(GNSS测量实习)。

3级:专业技术技能实践包括4个专业课程实习的实践环节模块,包括冶金矿山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实习和地籍测量实习。

4级:“工程项目型”顶岗实践。根据企业项目情况,每年遴选10个校外实习基地,安排测绘工程专业学生从6月至11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动手能力、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学生毕业就能很快适应测绘工作岗位。

5级:毕业设计。结合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情况和收集的材料进行毕业设计,由企业人员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

三、建立合理机制,做实校外企业实习基地

(一)实习单位的职责、权利、义务

(1)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和考核。

(2)企业应该对实习学生进行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实习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准进入规定区域实习。企业要严格执行劳动法,保证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顶岗实习期间发生的工伤事故等由三方负责共同协商解决。

(3)企业应为实习学生落实带教师傅,负责实习期间学习内容的带教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企业负责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实习鉴定。

(4)在实习期间,企业需要向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负责为实习学生安排住宿、伙食及为实习学生每月提供生活补助和交通补贴。

(5)企业负责报销一次实习学生往返学校路费。实习单位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食宿。实习单位负责学生实习保险费用。

(6)企业应为实习学生完成其未完成的学业创造条件,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参加补考和毕业设计。

(二)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

校外集中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分为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由教研室统一安排,负责一个或几个企业单位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指导、实习跟踪、思想工作和日常管理。企业指导教师由实习企业统一安排,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现场管理和技术指导。

1.校内指导教师职责

(1)按照教学计划、实习大纲和实习安排,做好实习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

(2)配合实习单位做好学生实习前技能培训及安全生产教育工作,防止人身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3)注重对学生实际技能的训练和爱岗敬业职业道德培养。

(4)指导教师应按照教研室统一安排,每月到企业生产现场1次,检查指导学生实习,填写《学生集中顶岗实习现场考核表》。

(5)负责传达学校的有关规定和精神,密切注意学生动向,及时处理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并将处理结果报告教研室。

(6)协调好学校、企业的关系,安排好学生的實习、生活。对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或突发事件,要及时与实习单位沟通、处理,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教研室汇报。

(7)督促校外集中实习学生认真完成《学生校外集中实习手册》中的各项任务,实习结束后,做好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工作。对校外实习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及时收集和上交有关实习资料。

(8)指导教师要积极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将最新的科技成果用于实践教学,改革专业技能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企业指导教师职责

(1)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任务,与校内联系教师、实习单位共同做好校外集中实习生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和监管工作。

(2)了解本人所负责校外集中顶岗实习生的具体人员、居住地点、学生分片(组)负责人、校内联系教师等详细情况,研究指导工作方案,拟定指导工作计划。

(3)应与校内联系教师保持信息互通、共同配合做好实习生各项指导工作。定期全面、及时地向校方汇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如遇重大事件应第一时间报告校方。

(4)深入实习生工作、生活实际,全面了解实习生的实习心态、工作动态和生活状态。

(5)切实做好校外集中顶岗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重视实习单位对实习生工作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好对实习生在遵守厂纪、诚实守信、工作敬业、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6)负责指导和督促校外集中顶岗实习生认真完成《学生校外集中实习生手册》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并协助实习单位完成校外集中实习生的业绩评价。

(三)集中顶岗实习学生的职责、权利、义务

(1)实习学生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企业规章制度,遵守实习纪律,团结互助,按照单位要求进行外业测量和内业工作,不能做有损大学生和学校形象的事。若发生违纪等事件,将严肃处理。实习学生对在校外实习期间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负完全责任。

(2)实习学生要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规定及实习单位实习规章制度,并服从实习单位的管理和工作安排。

(3)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安全保障制度,服从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接受实习单位的考核,尊重实习单位的领导、师傅和职工。

(4)校外集中实习学生都要参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费用原则上由实习单位承担,或者学生自理。

(5)由于生病或其它原因必须请假的学生应严格执行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请假制度。对于没有正当理由请假不实习的学生,成绩按不及格处理,并报学院给予纪律处分。

(6)实习学生应每一至两周通过电话、短信、邮件和QQ联系集中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汇报实习进展;每一至两周向集中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发送现场工作照片不少于10张;每一至两周将手写实习周记拍照后发给集中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

(7)实习结束后,实习学生须完成《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校外集中实习手册》,上交给集中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

四、基于企业群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效

(1)依托实践基地企业群,学生百分百参加工程项目型顶岗实践。近四年来,测绘BG10、测绘BG11、测绘BG12、测绘BG13级学生262人到测绘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定岗实践。学生不怕苦、不怕累,顶岗参加实际工程项目,理论联系实践,真正得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训练。

(2)产教融合结硕果。由于在顶岗实践中的优异表现,很多学生受到单位的重视和肯定。近几年来,70%~80%学生到学校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进行就业。此外,近几年,国家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涉及测绘中的地籍调查、地籍测量、地籍入库等工作,很多参加顶岗实践的学生正在从事此项工作,目前很多测绘企业急需这样的专业人才,学生参加了实践,拓宽了就业面。

(3)实现毕业设计百分百真题真做。学生参加顶岗实践、收集现场材料后进行毕业设计。大家普遍反映,这种产学研结合进行毕业设计的途径非常好,学生既得到了技能训练,又结合测绘理论,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4)培养双师型教师。在项目实施中,参加顶岗实践项目的5名青年教师能及时总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更加熟悉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业务水平、科研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高,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个团结向上、斗志昂扬、精益求精的精品团队正在逐步形成,有利地促进了测绘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测绘毕业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前言

当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断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同时社会和经济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学历型开始向技能型转变,更注重通过市场来检验人才的综合能力,由于社会用人理论的转变,也对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良好的素质,社会更需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型人才。所以在当前职业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更需要为学生提供更限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与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1测绘工程专业技能的内涵

1.1测绘工程的理论技能

测绘工程专业不仅需要主干学科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相关学科的支持,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数理知识、外部知识和计算机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有扎实的测绘学理论基础,对各种测量技术进行运用,对图形图像进行科学处理,能够根据图形图像信息来进行各类地图的编制,熟悉测绘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1.2测绘工程的实践技能

测绘工程实践技能的提升,需要熟练的掌握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即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对测绘仪器能够熟练进行操作,而且还要能够灵活对各项测绘技术进行应用,而且在实践中能够将测绘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所以测绘工程实践技能需要通过日常课程安排来实现,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才能得到提高。

1.3测绘工程的科研技能

科研能力对测绘学科的理论知识、专业发展、查询文献和文献综述及撰写科研资料的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大学生测绘工程科研技能时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2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技能的实践

2.1抓好基础教学,着力培养理论技能

学生在测绘工程专业学习中,理论技能的掌握主要还需要依赖于理论教学来实现,测绘工程专业都会开设《数字化测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等理论基础课程来加强对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的培养,同时在具体教学中,职业院校需要选择国内最新的教材,同时还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抓好基础教学工作,更好的实现对学生理论技能的培养。

在实践测绘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会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讲,允许发展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课堂上学生银座的问题,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优化课程体系,着力培养专业技能

测绘工程专业人才闭关需要通过课程教学这个重要的途径来实现,课程教学也是构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支架,所以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从而更好的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测绘专业的课程教学需要充分的考虑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测绘人才的需求,并以此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学生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技能,使其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实现对测绘知识的综合应用。

2.3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环节进行整合与精简是有必要的。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好具有操作性强的教学文本。一般来说,实践教学主要是突出作业方法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创设一定的条件,学生通过利用课程设计或综合实习,针对测绘工程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感受,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潜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的优良品质。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社会,适应社会作准备。

(2)建立好实习基地。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培养学生的技能除了要以人为本之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培养的成效,还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实验条件,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还要适时改善实习教学条件,及时更新测绘仪器设备。条件有限时,可以和社会实践工程与企业加强联系,形成良好的互动,以实现技术和理论的有机结合。

(3)严格教学管理。坚持实习跟踪服务。学生在校期间,实习的项目有很多,有的在校内实习,有的在校外实习,特别是在校外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监控、检查和指导。指导教师要跟踪指导,跟踪检查,对学生的出勤率及表现等进行现场考核;当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操作行为时能够及时纠正;能随时随地的解决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学生通过这样的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也会因习惯而表现出自然,高度地重视规范行为,慢慢达到规范的要求。

(4)加强科研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

想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一方面,定时聘请相关的知名专家来现身说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学生找科研的灵感;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引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项目,通过项目来促进科研。项目指导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从拟写项目的研究提纲、项目的开题、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报告和论文写作等方面全程指导科研。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技能的关健的一环。通过毕业设计,学生懂得了如何查找文献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毕业设计等。先从选题入手,选题一定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尽可能地结合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工程生产实际的任务项目进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取不同内容的题目。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巩固、扩展和深化所学知识。

3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我国测绘教育的工作者,更需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已任,强化学生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的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测绘毕业论文篇(11)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重要举措,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房产测绘改制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

1、改制是改革开放后,真正实现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改变目前房产测量单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尴尬局面,这也是政府改革的目标、时展的必然;

2、改制是我国加入WTO,积极努力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有利于打破垄断,真正培育测绘市场主体;

3、改制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业务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有利于职工转变服务观念,更好的促进企业上一个新台阶;

4、改制也是建设部按照中央文件精神部署的需要。毕业论文,房产管理。

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房产测绘部门又将如何面对这次风险与挑战并存的机遇呢?那些原来只有房产测绘部门担纲负责的房产图又将如何保持较好的现势性和连续性呢?众所周知,房产测绘部门与权属登记部门责、权、利的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理清。毕业论文,房产管理。而房产测量与管理这一块又是一项牵动到全局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它贯穿于房产管理工作的每一个过程,为房产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图纸和资料,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二、房产测量的作用

房产测绘是常规的测绘技术与房产管理业务相结合的专业测绘。而房产测量所获得与永久性标志相联系的房产权属界址、房屋面积、房屋产别等等都具有法律效力,从而载入房屋权属证书,所以房产测量所得的基础图是发放房屋权属证书和财政税收的重要依据,拥有权属(法律上)、财政(税收上)和城镇规划三大基本功能,它的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一)管理方面

为了使城市房产管理和住宅建设都能稳步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城镇房产管理部门和规划建设部门都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房产的权属、位置、数量和现状等基本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妥善的管理和合理的规划建设,更好的调配使用房屋和土地,有计划安排旧城区住宅的修建改造,以及新发展区的规划建设。另外,房产测量的成果,亦是开展城镇房地产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

(二)经济管理

房产测量提供了大量准确的图纸资料,为正确掌握城镇房屋和土地的利用现状以及变化、清理公私各占有的房产数量和面积,建立产权产籍和产业管理的图形档案,统计各类房屋的数量和比重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亦为开展房产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房产测量还为城镇财政、税收等部门研究确定土地分类等级、制定税费标准提供了基础依据,确保各项税费的及时征收。

(三)法律方面

房产图所表示的每户所有的房屋的权属范围,是经过逐幢房屋清理产权,并经过各户申请登记,经主管部门逐户审核确认的。房产图作为核发房屋所有权证书的附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图纸。它是加强房产管理、核定产权、颁发权属证书、保障房屋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主义法律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方面,原始的依托房产图建立的房产档案图卡为现在旧城改造中的房屋拆迁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原始凭据,并为相当多的房屋权属纠纷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毕业论文,房产管理。而当代的房产测量为城市的GIS建设提供了支撑点,没有这些通过测量人员到实地测绘或者利用已有图纸资料按数字化格式的要求采集的来的图形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无从建设。因而,测绘技术及基础测绘工作是地理信息化的基础,地理信息化是测绘发展的高级阶段,没有这些支撑,地理信息系统是无法健康发展的。

通过以上房产测量作用的简述,不难发现,房产测量无论是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还是对整个区域的房产管理来讲,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同时,我国实行的房产登记制度是一种法律登记制度,是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积极主动的行政措施,保持房产测量的连续性也就成了房产管理的迫切需要,而房产测量中难之又难的房产图测绘的现势性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房产图测绘与地籍图、地形图测绘的比较

房产图是房产产权、产籍管理的重要资料。《房产测量规范》有这样的简述:“按房产管理的需要可分为房产分幅平面图、房产分丘平面图和房屋分户平面图。”

(一)房产分幅图是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的位置和权属等状况的基本图,是测绘分丘图和分户图的基础资料,它反映房屋的位置关系、建筑图图形、行政境界、权利种类、房屋式样、房屋结构、产权性质、坐落、层次、街道门牌、河流地类等,并以产权宗地位置为单位编立丘号;分丘图是分幅图的局部图,是绘制房屋产权证附图的基本图。它着重表示房屋权界线、界址点点号、挑廊、阳台、建成年份、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墙体归属和四至关系等各项房地产要素;分户图是以一户产权人为单位,表示房屋权属范围的细部图,也是专供房地产登记机关发证发给产权人的一种权证附图,它详细标绘权利主体所在哪一层、哪一单位、哪一套,并用红线彩绘其权利范围。通过如上的分析,房产图的特点也就显而易见。1、房产图是平面图,只要求平面位置准确,不表示高程,不绘等高线;2、房产图对房屋及与房屋、房产有关的要素,要求比其他图形要详细的多,不单要表示结构、性质,还要表示出层次、用途及建成年份等;3、房产图对房屋及房屋的权界线和用地界线等要求特别认真,精度要求比较高,图上主要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次要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4、房产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测量控制点、界址点、房屋权利界线、用地界线、附属设施、围护物、产别、结构、用途、用地分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房产编号以及各种名称和数字注记等;5、为了能清楚的表示出所需内容,房产图的比例尺均为大比例尺,一般为1:1000、1:500甚至更大比例尺(比例尺的大小主要根据测区内房屋的稠密程度而定);6、房产图的变化较快,除了城镇新建筑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外,其间城区的房屋及土地使用情况也在不断变化,例如房屋发生买卖、交换、继承、新建、拆除等,这些变更对房产图来讲就是变化,都要及时修改补测,以不断完善其使用价值;7、同时,与房地产管理有关的地形要素包括铁路、道路、桥梁和城墙等地物均应测绘,而亭、塔、烟囱、罐以及水井、停车场、球场、花圃、草地等根据需要表示。

(二)地籍图表示的内容由地籍要素和必要的地形要素二部分组成。毕业论文,房产管理。即以地籍要素为主,辅以与地籍要素有关的地形要素,以便图面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其中,地籍要素包括行政境界、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点及编号、土地编号、房产情况、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等级、土地面积等,必要的地形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房屋、道路、水系以及与地籍有关的必要地物和地理名称,一般地籍图采用的比例尺为1:500、1:1000、1:2000。

(三)地形图是指按一定的技术规范、符号系统等比例尺,测绘显示地物平面位置、地面高程和地表形态。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物和地貌两大类。地物指的是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物体和人工建(构)筑物,如森林、河流、街道、房屋、桥梁等;地貌指的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如高山、丘陵、平面、洼地等。地形图的比例尺也一般采用1:500或更小的比例尺。

我们通过对上述三种图的内容及特点的比较得知,房产图是为房屋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利用、征收税费以及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测量数据和资料,它与地形图、地籍图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即包括控制点测量、细部测绘等等,但由于服务的对象不同,内容和要求也就有所不同,因而我们可以认为房产图、地籍图和地形图是基于同一类基础图的不同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在同一幅底图上各自增加不同的属性项,而这,对于现今办公自动化以及机助制图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微机中添加属性数据以及再分类、再处理已经是一项极其日常的普通工作。并且,在《房产测量规范》载明了“房产图根据需要可利用已有地形图和地籍图进行编绘。毕业论文,房产管理。……”

四、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目前,房产测绘单位改制中绝大部分单位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掌握房屋勘丈技术的人员较多,而懂得大地地形和控制测量的人员少之又少,技术力量薄弱直接导致搞大型的房产测量难上加难;2、会运用一般测绘技术的人员多,但能进行程序开发与创新的人员少,这样也就直接导致改制后的测绘单位很难有发展后劲,也就很难与市场上的高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竞争;3、作业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以及监督机制的匮乏,那些以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所处的成果很难与整个城市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和格式融合起来;4、观念的滞后直接导致测绘单位改制缺乏相当的动力,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本位”思想使相当多的测绘职工下不了“下海”的决心,这就使得所改制的企业成了一具空壳。毕业论文,房产管理。

当然,面临房产测绘单位的改制,我们不应有太多的思想包袱,更应该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勇于创新,开拓思路,更好的发挥房产测绘在房产管理中的作用。本人认为房产测量中的重点房产基础图的测绘不应游离于整个城市的地理信息系统之外,更应积极参与,从上面第三大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城市的基础测绘应该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土地管理、房产管理、路政、水利、交通和市政建设等部门共同担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样既能有效的避免政府重复的资金投入、重复的基础测绘,又能保证信息的共享,也能保证基础测绘中的统一性(即统一的作业要求、统一的测量精度、统一的成图质量、统一的成果管理)和唯一性(成果的唯一性)。基于这一基础图的房产测绘也就减少了相当大的运行时间以及测绘费用。这一办法对于以前基础测绘就相对薄弱的房产测量单位而言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对于以前基础较好的单位,应该通过改制这一契机,广招贤才,苦练内功,重点投入到城市基础图的测绘中去,更好发挥先锋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

2、《测绘内参》,中国测绘报社,2002年全年;

3、《房产测量规范与房地产测绘技术》,吕永江主编,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4、吕永江:房产测量规范编制说明[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