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毕业论文系统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4-25 14:59:45

毕业论文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系统设计篇(1)

中图分类号: G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195-2

1 概述

作为大学本科生必须完成的最后一门课程,毕业论文具备了其它课程所没有的典型特征:①由于毕业论文的宗旨是考查学生对本专业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其完成过程中将会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与实际研究对象进行结合。②参与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对象多,不仅包括学生和指导教师,还包括负责毕业论文的系主任、主管教学的分院领导和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的工作人员,管理层次多,职能划分详细。③耗时长。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毕业论文从开始选题到最后的答辩,总共耗时将近半年的时间,期间学生可以采取在校完成或者外出完成的形式进行毕业论文。以上特点决定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复杂性,不同的高校对该教学任务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成效的目的。

2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主要围绕用例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非功能性需求三个角度来开展。

2.1 用例分析

用例分析主要分析系统中各类角色对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权限。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的分析,本系统的用户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员、教务部门工作人员、教师、专业负责人、分院领导和学生共六种角色。系统用例分析就是分析这六种角色在系统中可以操作的应用场景。

2.1.1 系统管理员用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员只负责本系统运行相关的支撑数据,即系统管理和基础数据两个模块中的功能。通常,系统管理模块包括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菜单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日志管理;基础数据包括专业设置、班级设置、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室管理。其中,部门管理是管理高校现有的教学单位和与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角色管理是管理系统用户的分类信息,以便为系统的权限分配提供基础;菜单管理是管理系统可以操作的模块以及模块的层次结构;权限管理是将菜单的操作权限分配给每类角色,从而确保系统操作和数据浏览的安全性;数据管理是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管理,包括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日志管理是管理系统操作的日志,以便系统出现问题时,可根据系统寻找发生故障的原因;专业设置是按照高校现有的专业结构和隶属关系完成专业信息的管理;班级设置是负责按照专业设置学生所在的班级;教师管理是管理高校教师的基本信息;学生管理是管理在校毕业班学生的基本信息;教室管理是管理目前学校可供使用的教室,为答辩安排提供基础数据。

2.1.2 教务部门工作人员用例分析

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在系统中主要负责三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基础数据中关于时间的设置、答辩安排审核和答辩结果审核。其中,基础数据中的时间设置包括学期的设置、选题时间设置和过程时间设置。选题时间设置主要设置学生选题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过程时间设置包括指导记录时间的设置、中期检查时间的设置和答辩时间的设置。

2.1.3 教师用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具有操作权限的教师主要包括指导教师和交叉评阅教师以及答辩教师。教师在系统中可以操作的用例包括出题、审批开题报告、指导记录、答辩申请审批、交叉评阅和答辩结果登记。其中,出题只有被专业负责人指定为指导教师的教师才具有该权限,交叉评阅也只有被专业负责人指定为交叉评阅的教师才具有操作权限;答辩结果登记通常由答辩小组组长来完成。

2.1.4 专业负责人用例分析

专业负责人在系统中主要负责安排工作,包括教师安排和答辩安排。其中,教师安排主要安排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的人选;答辩安排则负责安排答辩教师的分组、参加答辩的学生分组以及教室和具体的答辩时间。

2.1.5 分院领导用例分析

分院领导在系统中主要负责两类信息的审核,分别是出题的审核和答辩安排的审核。

2.1.6 学生用例分析

学生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主体,在该系统中可以操作的用例包括选题、开题报告撰写、指导记录、中期检查、答辩申请、答辩安排和答辩结果。

2.2 业务流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包含的核心流程包括撰写开题报告和答辩安排两个核心流程。

2.2.1 开题报告流程分析

参与开题报告工作的主体包括学生、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和分院领导,其流程如下:首先,学生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并提交给系统验证,验证通过后保存信息,并转交给指导教师审批,审批通过后转交给专业负责人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转交给分院领导进行最后的审核,并将最后的审核意见反馈给学生。

2.2.2 答辩安排流程分析

参与答辩安排的主体包括专业负责人、分院领导和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其流程大致如下:首先,专业负责人在答辩安排页面完成答辩安排的信息,然后提交给系统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再将安排转交给分院领导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转交给教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最后审核,审核通过后再将最终的审核结果反馈给专业负责人,并最终显示给学生和教师查看。

2.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与功能性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更注重的是系统的整体性能要求,是衡量系统整体质量的依据。根据本系统的特点,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主要包括稳定性、准确性、安全性、易用性和可移植性。

3 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的结果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总结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系统的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图1中的系统管理通常负责管理一般系统运行所需的支撑数据。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由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菜单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和日志管理共七个模块组成。

4 结束语

代码开发仅仅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的系统实现的主要任务,在此之前需经历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两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了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需求,并对这些需求进行整理后,完成了系统功能框架的设计,为下一步系统开发搭建系统应用程序架构提供了直接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包慧敏.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2] 郑鸿英.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 刘珊.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14.

[4] 陈斌.基于JQuery框架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苏州大学,2012.

[5] 孙晓妍.基于UML的面向对象信息系统开发[J].价值工程,2013(10):189-190.

毕业论文系统设计篇(2)

1.1系统功能介绍之系统管理员①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基础信息的管理,比如说毕业设计从属的系别、作者即学生信息、课题老师、毕业设计的时间信息等等。其中毕业设计时间信息包括研究的申请时间、选题时间等,其中负责研究申请时间的功能区域的作用是记录指导老师报录研究的时间,在这一时间内老师完成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这部分工作由教师完成,毕业选题时间主要是留给学生的,在这一时间内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老师设计的课题下进行选择,在其它时候这一区域是关闭的,学生无法再次进行选题。②负责学生信息管理的是学生资格审查区域,在这一区域内可以搜索查阅参与设计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课题研究进行确定和取消等操作。③在课题确定方面,教师并不是拥有全部的资格,在教师设计完课题后,系统的申报课题审核区域会进行核查,只有被此区域认可的设计才能够被学生选择。④课题的选择并不是单项的学生挑选老师或老师挑选学生,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系统,在系统内有关课题的选取都要遵循老师和学生双方的意愿,负责这一事项的是课题双选信息管理区域。⑤负责课题信息公布的是公告管理及区域。⑥在文档或表格资料区域中,教师和学生可以下载和课题有关的资料信息。⑦对毕业设计进行整理的是数据归档区域。⑧维护区域会对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⑨管理员信息维护区域主要作用是对系统内的管理员的信息进行保护。

1.2系统功能介绍之教师管理子系统①“我的课题“和“课题申报”组成了课题申报区域,“课题申报”是教师确定的研究课题,“我的课题”是学生选择课题的信息。②如果想知道本年度老师设计的毕业课题都有哪些,这些信息资料可以通过查看毕业设计题目区域进行查询。③已选课题和未选课题组成的选题区域可以随时供学生和老师查询,以便清楚的掌握课题选择的信息。④任务书的主要由任务书区域负责,主要服务于教师,用于课题的公布。⑤老师在接收开题报告区域接收下载学生的研究资料,主要包括开题报告、课题的素材以及与课题相关的英文文献资料。⑥如果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了难题想找老师探讨,可以通过网上答疑区域解决,在此区域内,老师和学生可以探讨毕业设计的相关问题。⑦有关课题实时信息的了解可以通过查看管理员通知或公告区域,在此区域内会实时公开与毕业设计相关的信息。⑧想要下载资料则要进入下载文档或表格材料区域,此区域主要负责的就是资料的下载,下载的资料主要有检查表、评审表等。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检查的是设计材料检查区域。⑩对毕业设计进行最终检查并确定的是检查论文正式稿区域。11对毕设设计进行整理留存的是上传归档数据区域。12在系统内对老师信息进行保护的是个人信息维护区域。

1.3系统功能介绍之学生管理子系统①学生通过查询毕业设计题目区域对老师设定的研究课题进行查阅,为毕业设计的进行做铺垫。②通过毕业设计选题区域对毕业设计的主题进行确认。③通过查看任务书区域对毕业设计的内容进行了解,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④老师检阅的有关学生毕业设计的撰写报告,外文材料等资料是学生通过提交开题报告区域接收的。⑤而解决师生交流难题的是网上答疑区域,此区域包含三部分,分别是提问、回答及我的难题。⑥如果学生想知道有关毕业设计的相关信息,则要进入查看通知或公告区域。⑦学生想要下载的有关毕业设计的相关资料一般由下载文档或表格材料区域管理。⑧毕业设计的提交是由提交论文正式稿区域负责。⑨负责学生信息保密的是个人信息维护区域。

2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和难关

2.1如何挑选系统设计和实施的平台在高等院校的毕业设计管理环节中,校园网的作用不容忽视,校园网的网络平台是互联网,主要包括有网络的操作、服务器、网络操作的硬件系统和客户操作软件系统。本研究中的系统采用的工具是微软的(c#),B端的数据访问技术是语言集成查询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的是SQLServer2005。

2.2如何解决多位学生选择同一课题的情况在高效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中必然会发生一种情况,那就是有多个学生都选择了同一个课题,如果不对这一情况进行控制,那么课题研究人数就会过量,那么毕业设计信息的存储也会出现问题,所以必须对这一问题加以控制。在系统中对某个课题的最大研究人数、已选定的人数、剩余的人数都会进行设定显示,用于提示选题学生酌情选择研究课题。

毕业论文系统设计篇(3)

1 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国内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教育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高校间强强联合、不断实现资源共享。随着国内高校规模不断的扩张,合理并有效运用教育教学资源,推进教育管理方式转变,推进教育教学过程化管理,已成为各大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网络化管理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学生学籍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了广泛运用。高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毕业设计(论文),与其它课程管理类似,其主要使用单机管理方式或是手工管理方式实现,包括对毕业设计(论文)步骤中的基本信息与成绩的输入输出实施管理,而毕业设计(论文)中的选题、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以及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效果的统计分析等一系列环节都没有纳入系统管理中。

现阶段部分高校对毕业设计(论文)做法一般为指导老师前期给出参考题目,并通过纸质文件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再从中完成选题或自行申报课题,由于正在毕业实习的学生比较分散,容易导致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不畅,造成有些学生课题选择冲突;同时在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中后期,有大量表格由人工发放、填写、回收,导致效率极其低下;毕业设计(论文)完成阶段,通常需要运用纸质存储或者刻录光盘提交最终论文,常常导致资料堆积如山,查找不便。所以使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对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进行管理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不利于教学管理工作者准确、及时地把握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给管理造成较大程度的困扰,甚至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的计算机资源和网络优势,按照具体管理规定研发出一款为高校量身定制的管理软件,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化管理,这不仅重要,而且符合高校无纸化办公的发展潮流,这将进一步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南京电大早在1999年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电大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示范单位,属于“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类型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列的“省级电大”。至2014年春季,南京电大培养的教育本、专科学生已达52397人,每学年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达到1800人,因此研发出一套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2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站在企业应用系统内部,从抽象的概念高度上分析系统需求,敲定企业应用系统的要素、组成及结构,因而给出系统的分析模型,并为企业应用系统设计给出依据。在此我们给出一些功能性分析和非功能性分析的示例。

功能性分析要求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应该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南京电大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要求,按课题启动、申报课题管理、论文指导管理、论文答辩管理、论文终审管理等系列流程,能够实现不同角色应有的功能。南京电大学生可以浏览南京电大关于论文方面的公告,可以选择导师、提交课题,可以与导师交流,可以对自己的开题报告、论文及系统中资源进行上传和下载;南京电大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学生、查看学生课题、论文情况,可以对学生提交的课题、论文进行审阅,可以对自己的学生发出通知,向本校教务员汇报工作;分校教务员完成本校通知工作,维护本校教师与学生信息,向市校汇报本校论文工作;市校教务员可以对分校教务员、教师进行权限分配、调整;系统管理员需要完成业务数据备份、角色信息调整、系统安全运行、运行维护等工作。每一个用户登录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后都可以维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都可以利用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提供的查询与打印功能,都可以从系统中下载需要的资源,根据需要上传文档。

非功能性分析主要包括时间上响应不可以太慢,从而影响用户的操作,应在5ms-9ms之间;必须能够对所录入的业务数据快速的处理,得出执行结果,基本处理过程时间不可延迟过多,至多1-3秒;对学生的申请以及教师指导结果的传送和转化时间能够满足用户心理预期,不影响用户的使用,适应用户的任务需求为关键;对录入的课题申报、指导意见、答辩结果等要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响应结果与相关的查询。适应性上应该对录入的课题申报、指导意见、答辩结果等要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响应结果与相关的查询;运行环境需要支持Windows系列、Unix等不同运行操作平台,对于将沓鱿值牟僮髌教ǎ系统可作进一步的维护以满足其稳定性;接口流量不可过小,与其他系统能进行快速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大约在5-10年时间能够正常使用;运行期应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更新维护,使其更加健全。

3 系统设计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包括学生操作模块、导师操作模块、分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市校教务员操作模块、系统管理员操作模块。其中学生操作模块包括选择导师、申报课题、课题维护、论文过程汇报、浏览与回复导师意见等功能;导师操作模块包括选择学生、审阅学生课题、审阅学生论文、向本校教务处汇报、有关通知、浏览学校通知等功能;分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包括维护本校学生、维护本校教师、与教师联络、向市校教务处汇报论文工作、本校通知、浏览市校通知等功能;市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包括审核分校指导老师资格、审核分校上报答辩小组信息、完成终审论文成绩录入、向市校教务处汇报论文工作、市校通知等功能;系统管理员包括操作模块、包括角色信息管理、分校教务人员管理、市校教务人员管理、系统维护记载、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备份等功能。

图1中虚线框中登录系统、维护个人信息、查询与打印、上传下载材料等功能,学生操作模块、导师操作模块、分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市校教务员操作模块、系统管理员操作模块等模块都需要这四项功能,因此将它们单独列出。

4 技术简介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运用Struts框架,Java的Web应用中运用的技术比较多,也较为复杂,所以研发过程中可选择的技术也多,项目管理必须考虑到开发人员个人的特长对开发任务进行合理分工,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系统设计阶段考虑周到。MVC模式可以很好的将业务数据模型和业务处理模型分离出来,这样研发出独立的业务组件,以便于在编写表示层页面阶段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在处理表示层页面文件和模型之间关系过程中,控制器就成为两者的桥梁,这样使得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项目能够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化的工程。Struts框架在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在研发阶段可以很好的运用该框架开展开发项目,开发人员能够选择合适的模型组件。

在图2中,JSP和Struts为开发人员提供的一组标签能够完成页面的表示与数据显示等功能,使得开发人员可以编写丰富的视图功能。

5 系统实现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各个部分的研发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5.1 创建视图

该系统采用Struts技术,视图的编写主要运用JSP技术,但和传统的JSP技术相比有两个明显不同。

(1)该系统在Struts下运用JSP技术研发视图,在页面文件中没有包括任何的脚本程序,仅是单纯的实现数据传递以及获得与显示从数据库返回的数据,对业务数据的处理和页面的跳转都是在业务层中执行。

(2)Struts框架给出了一组可扩充的自定义标签库,主要包含Bean标签、 Logic标签、HTML标签与模板标签。通过运用标签,能够简化编写用户界面的过程,而且更好地完成数据的封装。

5.2 创建模型

模型利用JavaBean组件,设计和实现系统的业务逻辑。根据不同的操作请求从Action派生特定Action类,调用由Bean组成的业务组件,建立由ActionForm 的派生类达到对客户层表单参数的封装。

5.3 创建控制器

在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中心控制器是由Struts提供(ActionServlet),程序员一般无需对该ActionServlet执行二次研发;负责特定业务处理的Action类则是研发者研发任务的重点,这部分Action对象中会执行全部业务操作,处理结束,由Struts的中心控制器转向到JSP页面,把处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

5.4 创建配置文件

包括两个配置文件web.xml和struts-config.xml,用来定义Struts系统中模块之间的交互。通过对该两个配置文件的定义,将Struts框架中MVC各部分联系起来,完成了一个真正的MVC系统。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开启阶段学生申请导师界面见图3。

6 结束语

本文对现阶段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状况充分调研,分析总结现阶段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主要缺陷,在掌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的需求基础上,结合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实H状况,探讨了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本系统基于网络B/S方式设计思路,采用Struts框架技术与SQL Server2014数据库技术进行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云龙,贾宇波,吴徐彬.基于UML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5.

[2]丁勇,储久良,张飞.基于MVC框架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

毕业论文系统设计篇(4)

作者简介:王长鹏(1977-),男,江苏南京人,三江学院教务处,讲师;华沙(1978-),男,江苏南京人,三江学院教务处,副研究员。(江苏 南京 210012)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200-01

毕业设计(论文)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普遍下滑,引起了教育界专家的广泛关注。2013年1月1日教育部颁发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针对论文作假行为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加大处罚力度,从制度上进行遏制,以促进学风建设,保证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了更好地执行教育部颁布的此办法,许多高校纷纷采购了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本校的论文进行抽查或普查。如何通过检测系统保证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已成为当前高校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一、主要问题分析

1.学生因素

各高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基本上在第七学期末或者第八学期初启动,而且大部分都持续16周,即每年的12月(1月)至次年的6月上旬。而这段时间正是毕业生毕业实习或找工作的高峰期,在当前找工作困难的形势下毕业生不得不提前准备,参加各类招聘会场和用人单位的面试,有的毕业生往往在第七学期末就早早向学校提交了用人单位开具的实习证明,使得毕业设计(论文)与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由于学生在实习期间忙于熟悉单位业务操作,因此投入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的精力也非常有限。在就业压力的冲击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有下降的趋势。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手段。然而,大部分论文基本上是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自己独创的东西少,理论阐述深度不足。个别同学的论文复制比太高,抄袭严重。有些学生选题大而空,或者不能做到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联系。这些也是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的因素。

2.指导老师因素

在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学生人数猛增,一个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许多院校一般都达到10名学生左右。此外,高校给每个教师规定了工作量,除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外还有其他相关的科研项目。如果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由于精力有限,自然就会影响论文指导的质量。而对于民办本科院校来说,一方面专职年青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有限,没有能力指导学生完成高水平的毕业设计(论文);另一方面兼职指导教师比较多,会出现个别的兼职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要求不严格,也使得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难以保证。

3.管理制度因素

各高校虽然都制订了比较全面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有关工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是只能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程序、流程、格式等方面的规范,而毕业设计(论文)的本身质量却依然无法保证,如论文工作量不足、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过于简单、叙述不深入、图表制作粗糙等质量问题。学校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全方位的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答辩环节往往出现过于集中或“走过场”的现象。这些因素都使得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方法与措施

1.加强过程管理

为了严把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需要重视过程管理中的以下几个环节:选题方向和内容要符合本学科专业培养目标,达到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难易度要满足专业培养方案中对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难易适中,工作量适当;虽然毕业生由于毕业实习或找工作难以返校集中进行当面指导,但是除了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等通讯方式之外,仍要保证当面指导的次数和时间;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通过系统进行,低于某个比例(江苏地区各高校自行制订的,基本上以20%和30%为标准)才允许答辩,抄袭严重者推迟答辩;答辩前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须认真审阅学生论文,严把论文质量关,答辩工作不能流于形式。为保证答辩的质量,学生答辩的时间不得少于25~30分钟,合理安排答辩工作的时间、批次及流程等。

2.培养实践能力

为了避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出现纸上谈兵、抄袭资料、拼凑论文等现象,应该从源头抓起,在入校后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接受科学研究方法、工程设计方法与实践技能的基本训练,实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相关的学科竞赛,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能力,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在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提升和深化。理工科学生能够运用本专业设计或研究的方法、手段和工具开展课题的设计与研究工作。指导教师在下达任务书时必须明确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参数指标,同时,在答辩之前院(系)还要参照任务书的参数指标对学生设计的实物进行验收,填写《软硬件验收表》。文管类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课题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的研究目标要明确,内容要具体,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文管类学生要尽量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证研究撰写毕业论文。

3.加强校企合作

理工类学生在校内进行三年半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模拟实践后,最后一学期全程参与到实际项目和工作环境中,将毕业实习与设计结合起来,在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的联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现场教师都是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他们在学生具体工作中的指导不仅及时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课堂上、实验室中无法接触到的最新的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言传身教的做人、做事道理。他们是校外毕业设计的师资队伍补充,也是学生刚踏上社会的领路人。毕业设计改革后,实际校内教师指导仅指导了理论部分,实践部分由现场教师指导完成,即由2名及2名以上指导教师指导1名毕业生,实行了双导师制,因此,在落实好企业导师指导的前提下校内指导学生人数可适当增加,缓解专职指导教师人数紧张的压力。

4.规范论文撰写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有许多高复制比率的论文是因为学生引用不规范或无引用造成的。因此,论文中的术语、图表、数据、公式、引用、标注及参考文献的引用及著录要符合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程的规范要求。尤其在借鉴和引用前人研究成果时一定要将引用部分标明清楚,避免发生因为引用和标注的不规范而造成论文复制比增高的情况。

三、结语

各高校刚刚接触系统,而检测系统能否成为提高当前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的良药仍需要今后多年的实践来证明。笔者认为检测系统只是提供判断论文是否抄袭的一个标准,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院系、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系统设计篇(5)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3/15-0139-04

一、引言

毕业论文管理在高校毕业生教学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具有实时性、要求高、工作量大、工作重复率高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对毕业生的教学工作。最近几年由于高校的持续扩招,导致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每到毕业时,毕业生的选题工作凸显尤为明显。目前不少高校采取的仍是传统的记录选题模式,这样存在重复劳动强度大、办公效率低,难以适应海量毕业课题设计的管理需要。本文针对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存在的课题选择灵活性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讨论地方分散广、进度要求严格、工作量繁琐等问题,建了一个基于三层架构体系的适用于高校毕业生课题选择系统的网上管理系统。

本文介绍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可以实现整个毕业设计选题过程系统化、规范化、无纸化。系统能够使用户操作起来简便快捷,对于减轻学生、教师、教务工作人员的劳动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二、开发环境

毕业论文选题系统是一个标准的、通用的、具有交互功能的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三层架构,在环境下采用C#语言,以Visual Studio为开发工具,以IIS为Web服务器,SQL Server为数据库服务器。

三、系统设计与实现

系统的功能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部分(如图1)。

(1)管理员登陆后,能够分别向教师进行提交论文题目的公告,以及向学生选题时限和注意事项的公告;能够审核教师提交的四个论文题目,给予通过或不通过的审批结果;能够查阅所有学生的选题结果,并能够导出Execl表格。

(2)教师登陆后,能够提交四个论文题目和相关概述;能够查看论文题目审查结果;能够审阅学生自己申请的论文题目,给予同意或不同意的结果;能够查阅学生对论文题目的选择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判断其适合或不适合做此题目,以此进行教师对学生的选择。

(3)学生登陆后,能够查看所有教师的论文题目或者根据教师姓名查看其个人的论文题目;能够向某个教师提交自己的论文题目。

上述功能的实现分别需要访问数据库中不同的数据表(如表1),主要包括管理员信息表、教师信息表、学生信息表、教师申请论文题目信息表、论文题目选择情况信息表等。

此外,该系统还提供了其他一些应用模块,例如:公告信息模块、用户登录模块、完善个人信息模块、修改登录密码模块、添加/删除学生或教师用户模块、留言模块,等等,在此本文将不详细讨论这些应用模块。对于本文的主要功能模块,将根据三个不同的用户角色进行详细阐述。

1.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模块是进行后台管理或其他相关操作的主要模块,管理员对毕业论文的监督和管理主要是通过此模块实现的。管理员模块的特色功能是,能够根据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不同需要面向不同对象的公告信息。教师和学生看到的信息均是由管理员的,管理员需在公告信息界面进行公告信息的填写,并选择对象,以及是否,之后单击“提交”按钮则会将管理员填写的信息自动提交到后台管理数据库。管理员不仅可以公告信息,也可对过期的信息进行删除操作,从而维护公告信息的有效性和数据库信息的高效性。

管理员模块中最主要功能是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因此,该模块中毕业论文题目管理为该模块的设计重点。毕业论文题目管理主要包括:审核教师论文题目、查看论文题目选择情况、查看毕业论文终表。

“审核教师论文题目”是管理员权限的集中体现,每个教师可申请四个题目,管理员需要对这四个题目进行审核,通过对题目和题目内容的了解,单击是否通过完成对论文进行审核操作。管理员审核题目通过后,此论文题目方可被学生选择。管理员单击“提交”按钮将审核结果写入数据库中(如图2)。

“查看论文题目选择情况”是管理员对论文题目的监督管理页面。管理员通过此页面可以查询论文题目的选择情况,对应的教师的4个题目具体由哪4个学生选择,即题目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当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选择题目,管理员可以通过“编辑”功能对信息进行修改,实现管理员的后台控制操作。

“毕业论文题目选择终表”是管理员作为后台管理人员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最终结果的查询页面。论文题目与学生之间是否一一对应,在选题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此页面进行随时监督。在选题工作结束后,管理员可以通过该页面将论文选择情况进行汇总,并通过“导出”按钮将页面的表格导出为Excel表格并保存为电子版。以便后续打印和查询。

2.教师模块

教师模块是教师进行相关操作的主要模块,教师针对论文的操作主要通过此模块进行实现。此模块主要分为4大部分,即个人基本信息、毕业论文题目管理、留言板、公告信息管理。

教师模块的最主要功能是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因此,该模块中毕业论文题目管理为该模块的设计重点,毕业论文题目管理主要包括:添加论文题目、查看论文题目审核结果、查看论文题目选择结果、审核学生个人申请题目。

“添加论文题目”是教师申报题目的主要页面,每个教师可申请四个题目,教师添加题目的同时需要添加题目的相关描述,以备管理员对题目进行审核时了解教师设定该题目的目的和意义,了解题目所需要研究的相关内容。

“查看论文题目审核结果”是教师申请题目后,查询管理员批复结果的页面。教师提交题目后,管理员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写入后台数据库。当教师点击“查看论文审核结果”页面时,会调用数据库中VerifyTitle表查询IsPass列的信息,返回查询结果,将数据库中的信息显示在查询页面中。如果题目没有通过管理员的审核,则教师可以单击“修改”对论文题目和相关信息进行修改。单击“提交”按钮将结果提交到数据库,并在“查看论文题目审核结果”页面显示(如图3)。

“查看论文题目审核结果”页面主要功能代码如下:

if (Tea.editVerifyTitle(T1, T2, T3, T4, C1, C2, C3, C4, ID))

{

Response.Write("alert('提交成功!')");

xiugai1.Enabled = false;

xiugai2.Enabled = false;

xiugai3.Enabled = false;

xiugai4.Enabled = false;

}

else

Response.Write("alert('提交失败!')");

“审核学生个人申请题目”是教师模块的一大特色,学生模块中学生可对论文题目进行自定义的添加,在教师模块中由学生选择的指导教师进行题目审核。该页面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用于显示教师目前的论文题目信息,以及是否被选中的选择信息;第二部分用于显示学生所提交的论文题目,教师通过查看论文题目的相关介绍,对学生提交的题目进行回复,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所提交的题目不符合要求,则可点击“不通过”表示拒绝。如果教师觉得对学生所提交的题目可以作为论文题目,可考虑将第一部分中自己的题目删除。

3.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是学生进行相关操作的主要模块,学生对论文的操作主要通过此模块进行实现,此模块中包括8个功能。

学生用户登录身份认证成功后进入学生公告信息页面,学生通过此页面可查询管理员的公告信息,了解论文工作的具体安排。

学生用户主要是对论文题目进行选择和申请,学生可首先查询教师开设的论文题目,通过“查看/申请导师课题”页面通过选定教师姓名或其他条件进行论文题目查询,点击“查询”按钮将在页面上显示符合查询条件的论文信息;点击“全部”按钮将在页面上显示所有教师的论文信息。如果该教师的论文题目没有被其它学生选定,则学生可以单击“选择”选定该教师的论文题目。“查看/申请导师课题“的页面(如图4)。

学生查看/申请导师课题的页面功能代码如下:

if (sdr.Read())

id = sdr["TeaID"].ToString();

strsql = "select * from ChosedSituation where TeaID='" +id+ "'";

s.chosetitle(id,ID.Text );

学生查询教师的论文题目后,如果发现对教师开设的论文题目兴趣不大,则可通过“个人选题申请”页面申请自己的论文题目。学生也可通过下拉菜单中的相关功能选择指导教师,根据个人意愿向该指导教师提交自己的论文题目,通过在表格中添加题目和对题目进行描述,使指导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意向。学生在添加个人题目后,点击“提交”提交到后台数据库,等待教师进行审核,教师审核通过后学生即可选择该题目。“个人选题申请”页面如图5所示。

“个人选题申请”页面的主要功能代码如下:

if (Stu.JiShu(tID) < 4)

{

if (Stu.upSWork(SWork,tID,ID,SCon))

Response.Write("alert('提交成功!')");

else

Response.Write("alert('提交失败!')");

}

else

Response.Write("alert('申请人数已满,请选择别的导师!')"); }

学生选题成功后可在“个人论文题目”页面查询到最终的选题结果,如果教师同意学生自主申请的题目将会把审核结果写入数据库,学生在查询最终选题结果时,可通过学号、姓名查询到选题信息,并在“个人论文题目”页面中显示。

图6为整个系统使用过程的流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用户虽然根据角色的不同而功能不同,但是,他们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具有一定的时间顺序性。

四、结束语

本文所介绍的选题系统主要是根据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开发,基本上实现了以往选题过程中的主要流程,并弥补了人工选题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强度大、办公效率低等问题,为毕业论文选题的顺利实施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本系统仍然有待于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全面的检验,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正。

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系统设计篇(6)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0―0128―04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当前形势下,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上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2]:高校扩招给教学工作带来压力,实验室、设计教室等教学资源非常紧张,学生没有固定的毕业设计场所,不能及时获取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信息;扩招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学生很难拒绝用人单位的实习要求,对外出实习的学生难于管理和监控;部分指导教师由于科研任务要求,有时到外地出差,与学生面对面指导机会有限,需要有一个能与学生交流、指导的网络平台。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究设计了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

一系统功能概述

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是为了建立一个毕业设计(论文)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指导的平台,同时又有利于教学管理者进行质量监控,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3]。系统涵盖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实现了课题申报、双向选题、任务书下达、开题报告提交、中期检查、论文提交、论文答辩、评优复审、成绩汇总、文档材料打印、统计分析、数据归档全程网络化管理。学生无论在哪,只要有网络,都可以查询到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信息;指导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系统与学生进行交流,查看学生的研究进度,监控校外实习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各级管理人员可以方便的获得各种汇总、统计信息,对全校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监控。

二系统流程分析

系统设计是建立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上的,系统内每一个环节的数据结果都作为下一个环节的数据基础,实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全流程网络管理,管理流程图如图1所示:

1 初始设置

由教务处设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起止时间,各学院设置中间环节(申报课题、下达任务书、提交开题报告等)的截止时间,方便各学院灵活管理。教务处进行相关参数设置,如每个指导教师可指导的学生人数,各答辩小组的优良率等,启动本学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 申报课题

指导教师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后,在系统中进行课题申报工作,填写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对学生的要求等内容,并指定课题适用的专业。

3 双向选题

系统内的选题方式为双向选择。首先由学生在适用其所在专业的课题中选择三个课题,分别对应三个志愿,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志愿,分批次为每个课题选择学生。

4 下达任务书

双选结束后,学生与教师的课题间确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指导老师填写任务书并提交,由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即可查看任务书的具体内容。

5 提交开题报告

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步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填写开题报告,上传文献综述或外文翻译,提交给指导教师进行审核。

6 中期检查

指导教师对其指导的每个学生进行检查,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并进行打分;学院召开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座谈会,教学秘书填写《毕业设计(论文)师生座谈会记录表》;教务处可查看每个学生的中期检查情况和各学院的会议记录。

7 提交毕业设计(论文)

中期检查后,学生可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初稿,由指导老师进行审核,学生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可多次审核、修改)。 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学生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定稿。

8 评阅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核、评分通过后,由专业负责人为该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分配一名评阅教师,评阅教师对该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阅、打分。

9 论文答辩

秘书安排论文答辩组并指定各组中答辩的学生、答辩成员、答辩秘书。答辩秘书负责录入答辩成绩、答辩小组评语。

10 评优复审

教务处设置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比例,各学院按比例推荐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抽检毕业设计(论文)由教务处按比例随机抽取产生,也可以按学号的尾数抽取。评审专家在网上进行评审,产生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不及格毕业设计(论文)。

11 数据归档

对当前学期的所有毕业设计(论文)数据备份,同时初始化系统,为下一学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做好准备。

三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置

结合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工作流程及各个环节间的数据关系, 系统设置了学生、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教学秘书、评审专家、答辩录入员、教务处8个角色。各角色按权限访问公共数据库,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4]。通过公共数据库,将各角色功能模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 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的主要功能有:选择课题、查看任务书、提交开题报告、提交论文草稿、提交论文定稿、对指导教师进行评价、查询成绩及交流互动等。课题选择采用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可以选择三个志愿,教师按志愿分批次选择学生。

2 指导教师模块

指导教师模块的主要功能有:申报课题、课题双选、填写任务书、审核学生开题报告、对学生进行中期检查、审核论文、论文评阅。指导教师在为每一个课题选择学生时,实行按志愿分批次选择的方式,各批次开始选择的时间由学院教学秘书设置。

3 专业负责人模块

专业负责人模块的主要功能有:审核课题、分配课题、审核任务书、分配评阅教师、查看过程信息、特殊情况处理。专业负责人在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过程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指导教师申报的课题,可以设置为适用于相近的若干专业,但各个专业负责人有审核决定权,只有专业负责人审核通过,该课题才能被该专业的学生选择。系统可以进行两轮双选,对于两轮双选后仍然“落选”的学生,由其专业负责人为其在剩余的课题中分配一个课题。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必须由专业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学生才能进行查看;审核不通过,将退回给指导教师进行修改。专业负责人还承担了毕业设计(论文)进展监控的作用,他可以查看各个环节的进展情况,如课题双选信息、学生开题情况、任务书下达情况、中期检查情况,对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及教师进行督促。

4 教学院长模块

教学院长模块的主要功能有:课题、双选结果、审核任务书、查看过程信息等。指导教师申报的课题经专业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教学院长统一后,学生才能开始选择,保证选题的公证性。学生和教师的课题双选结束后,双选结果经教学院长后生效。教学院长可查看各专业的工作计划、课题进度、指导日志等,对各个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监督。

5 教学秘书模块

教学秘书模块的主要功能有: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时间截点设置、账号管理、院级公告管理、答辩小组管理等。对于原数据库中没有的账号,如外聘教师等,教学秘书可为其新增一个账号。

6 评审专家模块

评审专家对所属专业的抽检论文及评优论文打分并填写意见,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改进。

7 答辩录入员模块

答辩录入员负责录入学生的答辩成绩、答辩评语。系统将按照预设的权系数,将学生的三个成绩(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评分)加权求和,自动生成最终成绩。

8 教务处模块

教务处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统筹管理者,同时也是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超级管理员。教务处模块的主要功能有:时间设置、初始设置、校级公告管理、用户权限分配、过程信息查看、论文抽检及评审、数据归档等。

四系统主要特点

1 功能特点

(1)课题双向选择,教师和学生具有充分的选择自由度。

(2)支持团队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成毕业设计(论文)团队。

(3)网络抽检与评优,提高了评审工作效率,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正、严密性。

(4)多角色的权限设置,同一个账号可以有多个角色。如某个指导教师的一个账号,可同时具有专业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的双重角色,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引入了数字签名技术,实现无纸化办公。

(6)系统设置了交流互动功能,用户登陆后可与系统内的任一用户相互发送留言。

2 智能特性

(1)全程进度控制。结合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可分别设置课题申报截止时间、双选结果截止时间、任务书下达截止时间、中期检查截止时间、答辩截止时间等,学生、指导教师将根据进度安排要求,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2)操作信息提示。根据进度,系统会自动给出操作提示。例如在选题期间,如果学生未进行选题,学生登陆系统后会有小窗口提示其需要进行选题,窗口上同时有选题的超链接。对于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等有未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如课题未审核、任务书未提交等,在登陆系统后将收到相关的提示信息,提示其去进行相关操作。

(3)处理状态提示。在完成某一环节的操作后,系统都会给出下一环节的处理状态提示。如学生选择课题后,会出现两个状态提示:教师选择状态(未选择/已选择)和教学院长状态(未/已),学生对选题的进展情况一目了然。对于课题申报、任务书下达等情况,系统都会给出下一环节的处理状态提示。

(4)自动保存指导记录。专业负责人对课题的审核、修改意见,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论文的审核修改意见,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等,系统都会自动保存,方便日后的查询。

(5)实时监控。管理人员(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教务处等)可实时查询过程信息,如课题申报、课题双选情况,查询课题进展情况,如任务书下达、开题报告提交情况,方便质量监控与管理。

(6)统计分析。自动生成各种分析图表,柱状图、饼状图,统计表等。如各专业选题性质的分布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优良率统计表,不同选题性质与优良率的比例表,历届师生比与优良率的对比表,教师职称与优良率的对比表等,为日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7)数据对接

系统数据库设计规范,方便与其他数据库对接。系统登陆时使用的是教务系统中的视图,直接使用教务系统中的账号即可登陆。系统可导出各种格式的成绩,方便将成绩直接导入至教务系统,实现与教务系统的无缝对接。

五系统实现

1 系统平台搭建

系统采用B/S结构,Web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 2008,信息服务软件为IIS 7.0[5],数据库服务器使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

2 开发工具及关键技术

系统采用了微软提供的Visual 开发工具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工具。使用微软的SQL Server 2005与.NET配合开发,能够提高.NET应用程序的数据存储效率。系统使用技术进行开发,它使用WebForms接口,摆脱了以前ASP难以开发的缺点,赋与像Windows Forms一样的开发环境,能够适应和解决复杂的互联网需求。

六结束语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是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针对当前时期下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前期软硬件资源配置情况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研究设计了基于.NET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它是一套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贯穿于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了毕业设计(论文)整套操作管理流程无纸化、网络化。经过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试运行,目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效率,并且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同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去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各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EB/OL].

[2] 卢立珏.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85-86.

毕业论文系统设计篇(7)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9-0079-04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学生为完成学业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就所学专业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后对成果加以系统表述形成的具备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学术文本。它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科研和实践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毕业论文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各院校和教育界学者重视。笔者对国内研究的检索表明:1998年至2014年,研究论文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1]然而,与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有关的论文仅有两篇,简要谈及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及评价原则。加强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是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国际高教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鉴于此,笔者拟从该项工作的现状出发,基于其特征设计一套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希望推动该项工作的科学性、标准化和公正性。

一、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1.调查发现

笔者对国内30所各层次外语专业院系[2]的毕业论文评价工作进行调查后发现:

(1)大多数院系都采用了科学的工作流程:指导教师评阅―交叉审阅―答辩评审―综合评分。

(2)大多数院系都采用百分制量化评价方式。

(3)总体上,学校层次越高,工作过程也越科学越严谨。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在该项工作中得到了良好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顺应了当代社会对低碳环保的追求。

2.缺陷和不足

(1)忽视评价工作的模糊性

标准的笼统性和评价的主观模糊性导致作为主观决策过程的毕业论文评价本质上不能做到精确量化,但绝大多数高校均要求参评教师给出精确分数,这与评价工作的模糊性相背。

(2)评价维度不全面、指标不完善、权重分配过于主观

虽然多数院系采用了多元评价,涉及语言表达、论证过程、格式规范、答辩表现等,但诸如选题价值、外文资料翻译、开题答辩、工作态度等与论文质量密切相关的指标都未涵盖。评价成绩主要由指导教师、交叉审阅教师和答辩小组评分等三或两部分成绩按主观比例如4:3:3构成,甚至仅由指导教师或答辩小组判定论文成绩。

(3)缺乏过度主观评价防控设计

评价工作固有的主观性加上师生之间因种种原因产生的人情关系容易导致教师对评价对象作出过度评价,导致评价结果失去公正性。遗憾的是没有院系在评价步骤中加入针对此缺陷的防控设计。

二、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基本特点、原则与方法选择

1.基本特点

(1)主观模糊性

毕业论文评价工作本质上属于主观决策过程,它要求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作出尽量客观公正的评价,但评价标准及过程固有的模糊性导致评价主体无法作出精确的量化评价。此外,作为群组决策,不同评价主体的心理标准难免存在差异,加重了评价的主观模糊性。

(2)系统综合性、指标及权重差异性

评价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尽可能涵盖各相关评价维度。就某一维度来讲,指标设计也必须具备科学性、差异性和明确性,方可让评价主体有章可循。此外,各指标贡献率并不相同,必须尽可能赋予合理权重。

(3)评价结果量化要求

尽管评价工作具有不可避免的模糊性,但为了确定毕业论文的优秀率和合格率,绝大多数院系均要求为评价对象打出百分制分数。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将模糊定性操作转化为精确的定量操作。

(4)严肃性和公正性

毕业论文评价是对学生四年学业能力的终极评定,不仅关乎学生能否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等切身利益,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必须确保严肃性和公正性。

2.基本原则

(1)专业性原则

外语专业毕业论文不同于理工科论文,如表达符号为外语、更注重逻辑推理与系统建构等。其评价体系构建必须考虑专业特殊性来设计评价指标并为其分配合理权重。

(2)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阶段性动态过程,评价体系既要涉及对论文的静态评价还应包括对工作过程的动态监控性评价,即做到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3)公平公正原则

鉴于评价工作的主观模糊性及评价主体可能作出的过度主观性评价。评价步骤设计必须想方设法减少种种主观随意性,尽最大努力保证评价结果严肃公正。

(4)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设计必须具备可测性、精细性和完整性,避免不必要的要素交叉。同时,具备经济可操作性和信息化优势,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效率优势和绿色环保等特性。

3.方法选择

据此,笔者整合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设计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体系,并加入了过度主观评价防控设计。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塞蒂于上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专家级决策人员的丰富经验和精准判断力根据问题性质和决策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结构要素,并按照要素间隶属关系和相互作用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合为一个递阶模型,从而将决策问题归结为指标层对目标层的相对权重值定量化。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整合主观逻辑分析与客观精确运算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从而对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现象做出评价。前者能有效避免毕业论文评价体系设计不够全面、指标权重分配过于主观的缺陷;后者可以将主观模糊评价转化为量化评价。整合两种方法系统性强和结果明晰等特点可有效解决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系统的步骤设计

1.建立评价递阶模型

该模型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组成。目标层是对评价对象题的概述,准则层是隶属于目标层的具体描述,指标层则是各准则层下属的细化评价内容。

2.建立专家判断矩阵并检验其随机一致性

(1)根据递阶模型相邻层次间的隶属关系,请K位行业专家依据两两比较法对各层指标的重要性比较标度进行打分,构造出判断矩阵。设矩阵有i个元素,则判断矩阵为Pk(1)。

(2)检验各矩阵的随机一致性。由于判断矩阵易受个体认知模糊性及评价系统复杂性的影响,必须对各矩阵的随机一致性进行检验。计算过程如下:首先计算各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鉴于该计算过程比较繁琐,此处建议直接在Matlab7.1中输入各矩阵Pk后,调用最大特征值计算函数max(eig(Pk))即可获得各矩阵的最大特征值;计算各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查询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对应的RI值,计算各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CR=CI/RI。当n=1或2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当n>2时,若CR

(3)计算各指标权重。计算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和积法、最小对数二乘法等方法。合积法计算过程如下:归一化各矩阵[1],将归化矩阵按行相加[2]后再次进行归一化处理[3],计算各个专家的权重[4],组成专家权重矩阵后将之归一化[5],然后计算各指标的最终权重[6]。

3.设定模糊评语集及对应评语分值向量集

设评语等级集E={e1, e2, …, eh}, h为评语等级子集的个数。与E相对应,令评语分值向量集F=[f1, f2, …, fh]。

4.构造模糊评价矩阵并检验其离散程度

请R位评价主体按递阶模型为评价对象打分构造出各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Ri(2),由于评价结果可能受评价主体特定情感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检验Ri的离散程度。令E={5, 4, 3, 2, 1}。依次计算R位评价主体对各指标评价结果的离散系数CVi(i=1, 2, …, n)[7]及其平均值AVG(CVi)。经过计算,在评价主体少于10人时,若AVG(CVi)>0.15,则说明各评价主体对该指标层的评价存在不公正极值。计算各分值与均值之间的标准差,标准差最大者即为极值,更换该评价主体重新评价,直至评价结果满足要求。

5.计算各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向量

若模糊评价矩阵Ri通过离散程度检验则将之归一化后计算评价对象在各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向量Ai[8]。

6.计算评价对象的最终模糊评价结果

综合各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向量Ai,建立针对目标层的模糊评价矩阵A(3),然后利用准则层的权重矩阵计算评价对象的最终模糊评价结果G[9]。结合不同评语分值向量集F计算评价对象的最终精确得分S[10]。本段提到的矩阵和计算公式如表1所示。

四、应用实例

1.构建评价递阶模型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笔者整合了国内已有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和校内外专家和专任教师的意见,构建出如下外语专业毕业论文综合评价递阶模型,如表2所示。

2.建立专家判断矩阵并检验其随机一致性

请校内外8位专家和教师对各层指标打分构造出判断矩阵,因篇幅所限,笔者仅对准则层U5对应的矩阵Pk=8为例演示计算过程,如表3所示。

运用Matlab7.1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依次为{3.0092, 3, 3, 3.0092, 3.0092, 3, 3.0037, 3}。计算P1的一致性指标CI=(3.009200-3)/2=0.0046,各专家矩阵的λmax依次为{0.0046, 0, 0, 0.0046, 0.0046, 0, 0.0019, 0};据公式CR=CI/RI,各专家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值依次为{0.0079, 0, 0, 0.0079, 0.0079, 0, 0.0032, 0},均小于0.1,通过检验。

3.计算各指标的最终权重

本节以第一位专家的判断矩阵为例演示计算过程。首先归一化P1;按行相加得M1=[0.2678 1.7608 0.9713]T;再次归一化得1=[0.0893 0.5869 0.3238]T。其他各专家的打分归化矩阵依次为:2=[0.1111 0.2222 0.6667]T、3=[0.1667 0.1667 0.6667]T、4=[0.1638 0.2973 0.5390]T、5=[0.1066 0.1935 0.6999]T、6=[0.1000 0.3000 0.6000]T、7=[0.1299 0.1381 0.732]T、8=[0.1429 0.1429 0.7143]T。计算第一位专家最终权重W1=1/(1+10×CR1)=1/(1+10×0.007931)=0.9265;其他专家的最终权重依次为{1, 1, 0.9265, 0.9265, 1, 0.9691};归一化各专家权重组成矩阵k=[0.1196 0.1291 0.1291 0.1196 0.1196 0.1291 0.1251 0.1291]T;计算U5各指标的权重值为:W1=k*k=[0.126441, 0.253472, 0.620088]。其他指标的计算结果请见表2。

4.模糊评价过程示例

下面说明运用该递阶模型对某位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模糊评价的过程。因篇幅所限,此处以准则层U1为例演示计算过程。

(1)设定模糊评语集和对应评语向量集为:V={e1, e2, e3, e4, e5}={优,良,中,合格,差},F=[f1, f2, f3, f4, f5]=[5, 4, 3, 2, 1](五分制)或[100, 85, 70, 60, 40](百分制)。

(2)由3位老师对U1各指标按V打分,构造出隶属度矩阵R1;计算该矩阵离散程度AVG(CVi)=0.0787

[11]

(3)归一化矩阵R1,计算该论文在准则层U1下的评价结果为:

A1=WT

1×R1=[0.3223, 0.2239, 0.2749, 0.0977, 0.0308, 0.0505]T×R1=[0.2858, 0.4563, 0.2579, 0, 0]

A1可解读为:所有评价主体认为准则层U1为优的概率为28.58%、良为45.63%、中为25.79%、及格和差的概率为0%。其他各层评价结果依次为:A2=[0, 0.6667, 0.3333, 0, 0]; A3=[0.1751, 0.4075, 0.4174, 0, 0]; A4=[0.0327, 0.2925, 0.6748, 0, 0]; A5=[0.0845, 0.5822, 0, 0, 0]。

(4)构造总目标下模糊关系矩阵A,利用准则层权重计算最终模糊评价结果G。

[12]

结合不同评语分值向量集F计算评价对象的等级分或百分制分数:

S=GT×FT=[0.1336, 0.4144, 0.4373, 0, 0]T×[5, 4, 3, 2, 1]T=3.637133≈3.64;S∈[3.5, 4.5)。

S=GT×FT=[0.1336, 0.4144, 0.4373, 0, 0]T×[100, 85, 70, 60, 40]T=79.187≈79.2。

必须指出,运用本法求得的论文最低分为1或40,即本法对质量更差的论文不具备区分度,但这并不影响其适用性,不达标的论文必须退回修改,对学位证发放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五、结束语

本文从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现状出发,讨论了该项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工作原则,在整合AHP和FCE优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具备良好操作性的评价体系。该体系能有效地解决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该项工作的科学性、标准化和公正性。此外,鉴于本系统计算过程的数学规律性极强,可以设计基于大型数据库的网络系统,实现全部计算过程的自动化,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为创建节约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毕业论文系统设计篇(8)

远程开放教育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建立的具有双向交互功能的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普及化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环节中,毕业论文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中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各个院校的校园网络的日益完善,各远程教育院校已广泛采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课程教学,但采用网络平台进行毕业论文指导环节的目前来看还比较少,基本还是采用传统面授的指导模式。为了提高该教学环节的工作效率,打破传统的面对面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本文设计了一种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经过实践,该系统可以为学生、教师、班主任和管理员提供一个交互平台,规范了教师、班主任及管理人员在论文指导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学生、班主任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1 系统分析

本系统是根据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实际,涵盖了学生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全过程,实现了学生分组、论文选题、毕业论文相关文档的提交与管理以及成绩统计与管理等功能。

1.1 系统需求分析

该系统是针对地市级电大毕业论文管理的现状,坚持“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解决论文辅导具体业务的网络化与自动化,达到利用该平台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提交、指导、评价与查询等具体业务的自动化管理目的,为支持电大师生网上非实时毕业论文辅导教学活动提供了互动平台。该系统主要针对地市级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因此用户群主要定位有四种,分别是系统管理人员、班主任、学生和指导老师。系统管理人员主要是完成系统数据维护、各类用户权限的分配、系统安全维护等。班主任主要是负责学生分组、督促与查看学生论文进度情况、统计班级论文完成情况和沟通联系学生等。学生主要是根据时间节点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论文初稿的提交、查看指导老师的评语、修改论文、提交终稿等。指导老师主要是布置毕业论文选题、审核选题、跟踪查看学生论文、写出修改意见与评语、给出论文成绩等。由于针对的是四种不同类型、不同权限的用户,因此该系统必须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简单的操作流程和专业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使系统的所有使用人员经过简单的业务培训就能很好地得到应用。

1.2 业务流程分析

地市级电大毕业论文工作的一般业务流程是:教学管理部门(教研室)毕业论文指导任务;毕业班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并分配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与班主任组织学生开会并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学生进行选题;指导老师查看选题并同意撰写初稿并提交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审核,这样反复几次后,最终定稿,并给出初评成绩。教学管理部门负责整个流程的监管。鉴予此,本系统的主要工作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1.3 总体功能分析

设计开发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解决师生论文辅导存在时空矛盾的关键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管理统计功能对论文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师生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主要涉及学生管理、论文选题、论文提交、论文评价、论文查询与统计等几个方面。根据这几方面数据管理上的需求,把系统分以下几个模块:系统用户管理、学生分组管理、选题管理、论文文章管理、成绩管理。系统总体功能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

系统用户管理:用户分为管理人员、班主任、教师和学生。每个用户根据自己的角色拥有不同的权限。例如管理人员和班主任可以查看每个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进度。指导老师只能查看自己所指导学生的进度和相关信息等。该功能模块就是实现对各种不同权限用户的管理,如输入与修改用户基本信息等。

学生分组管理:这个功能主要是针对班主任的。班主任根据教务部门的要求按照学生人数和指导老师的数量进行学生分组,指定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之所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指定指导老师,是为了便于教学部门监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论文指导工作。

选题管理:该功能模块是实现毕业论文题目的与查看、选题查询、学生选题、更改选题、审核选题等功能。毕业论文题目可以由指导老师进行并限定选题人数,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命题由指导老师审核。经审核后毕业论文题目进入指导老师的选题库,该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都可以查看并进行选题。当学生选题人数超过毕业论文限定选题人数时,就要求指导老师要进行筛选,并指定学生进行重新选题。

论文文章管理:本系统采用上传与下载的文章管理方式来实施论文指导过程。具体实施方式是学生上传文章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查看并下载文章,然后指导老师线下评阅文章并在文章中标注修改意见,然后把标注有修改意见的文章上传给指导老师,重复该过程直至论文定稿。

成绩管理:该模块主要是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分、并录入或修改学生成绩,按照指导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小结的录入等。

辅助交流管理:该模块主要是实现指导老师信息的、学生提问、老师答疑、师生互动讨论等功能。

2 系统主要模块实现

本系统是基于ASP三层架构进行开发的,前端开发工具采用HTML+CSS+JavaScript,后端开发工具采用,整体开发环境为ASP+IIS6.0+Access2003。操作系统是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采用其内置Web服务器IIS6.0。系统客户端通过IIS6.0与ASP应用程序进行联接。底层数据库系统开发采用Access2003,因为Access2003与Windows操作系统系统及ASP环境之间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2.1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

本系统涉及到多个用户,每个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管理员用户具有最高权限,包括所有设置、创建编辑所有用户权限。不同权限用户登录系统后产生的界面不同,因此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非常重要。本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是:给每张表每个模块赋予一个ID,并根据用户权限把ID写入用户数据信息表字段中,当用户登录系统时,先读取用户数据信息表,然后根据数据表中的字段里所包含的ID号来显示相应的用户管理界面。

2.2 选题管理模块实现

选题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我的选题列表、添加选题、批量导入选题、选题确认修改、导出我的选题和所有选题构成。我的选题列表主要列举出可供选题的题目和相关选题细节,并供学生进行选题;添加选题主要是实现教师或学生添加论文题目,教师可以批量导入或导出选题信息,而学生只能添加一个自己的选题并选择所添加的选题。添加选题界面如图3所示。

2.3 文章管理模块实现

文章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文章上传与文章下载功能。文章上传功能可以实现将文章上传给指定某个用户,如图4所示。例如,当指导老师点击文章上传按钮时,会显示该指导老师所指导的所有学生,然后可以选择某位学生,把文章上传给该学生。文章下载功能可以实现定位下载功能,例如点击文章下载,会显示所有该指导老师所指导学生上传的文章,点击某篇文章就可以下载该文章。

2.4 成绩管理模块实现

成绩管理模块主要有录入初评成绩、录入评审成绩、指导小结和查询导出功能。录入初评成绩是指导老师根据指导论文的质量给学生录入定稿成绩;录入评审成绩是指定的评审老师对学生论文评定成绩进行评审,并录入评审成绩。指导小结是供指导老师填写小组的指导小结;查询导出是实现查询或导出所选学期、所选班级的全部指导论文。

3 结束语

远程教育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是为了解决电大学生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遇到的工作效率低、交互性差、时空矛盾严重等问题,而采用ASP+IIS6.0+Access2003等技术设计开发的一个非常实用的管理系统。通过学校近几年的使用,该系统能够实现多班级选题管理的具体化、直观化、规范化,指导论文的网络化、合理化和公开化,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极大地提高了毕业论文指导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莹.远程开放教育辍学研究:结论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3):79-87.

[2]毛林,田林,谢汶.基于Internet的网上论文辅导系统设计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11):58-61.

[3]覃发兵,葛玉辉.基于Java Web组件技术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J].计算机应用,2010,30(1):321-323.

[4]徐远棋,曾海.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13,29(10):42-44.

[5]陈永强,谢维成,李茜.ASP数据库开发经典实例精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曾小平,吴暾华.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机与应用,2011,30(18):83-85.

作者简介

熊子东(1984-),男,广东省梅州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梅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教技科科员。

张志方(1967-),男,广东省梅州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梅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教技科主任。

毕业论文系统设计篇(9)

图三⑷ 新闻信息实体图

图三⑸ 公告信息实体图

图三⑹调查栏信息实体图

图三⑺ 用户信息实体图

图三⑻ 管理员信息实体图

三.三.四 数据库设计

1个实体型转换为1个瓜葛模式的聚拢。实体的属性就是瓜葛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瓜葛的码。

对于于实体间的联络则有下列不同的情况:

(一)1个一:一联络可以转换为1个独立的瓜葛模式,也能够与任意1端对于应的瓜葛模式合并。

(二)1个一:N联络可以转换为1个独立的瓜葛模式,也能够与N端对于应的瓜葛模式合并。

(三)1个M:N联络转换为1个瓜葛模式,与该联络相连的各实体的码和联络自身的属性均转换为瓜葛的属性,而瓜葛的码为各实体码的组合。

(四)3个或者3个以上实体间的1个多元联络可以转换为1个瓜葛模式,与该多元联络相连的各实体的码和联络自身的属性均转换为瓜葛的属性,而瓜葛的码为各实体码的组合。 三.三.五 数据库表设计

(一)管理员信息表如表三⑴所示。

表三⑴ 管理员信息表

(二)新闻信息表如表三⑵所示。

表三⑵ 新闻信息表

(三)调查统计表如表三⑶所示。

表三⑶ 调查统计信息表

三.四 网站作风设计

(一)logo设计以及说明

政府网站的标志,至关于商业网站的logo,但1般多为国徽或者政府名称。政府的标识体现着政府的庄严与权威,不能像企业的标识那样带有太多的感性颜色。因而本政府网站将国徽以及政府名称想结合,体现了政府网站的特殊性,如图三⑼所示。

图 三⑼ Logo设计图

(二)颜色搭配

毕业论文系统设计篇(10)

关键词: 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网络平台;教学管理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graduation design (thesis);work flow;network platform;teach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205-02

0引言

大学扩招已经多年,它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加强国民基本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大学扩招对教学质量影响这一话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对部分大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教学管理人员认为扩招后的教学质量有所下滑的比例达到54.5%,在调查改进措施时,31.2%的教师认为应该加强毕业设计管理。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

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过程管理

教学实践发现,毕业设计制度与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但最为突出的是在“过程管理”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从立题、审题、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后期检查、论文评阅以及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缺乏明确的标准与考核指标,造成大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漫不经心,教师指导流于形式。各高校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对现有毕业设计指导与管理从制度化管理、过程化管理,现代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也提出了毕业设计过程中环节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等建设性意见和方法。我们课题组也从过程导向性学习的课程与学业论文指导同步教学模式出发,开展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成果。但多数的研究还停留在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等管理上,整个过程以人工为主,效率不高,容易出错;透明性、可监督性,可评估性也难以保障。因此,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综合指导与管理系统将有效地对毕业设计诸环节实施过程监控、指导和管理,从而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2构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与管理平台的思路和方法

2.1 系统构建的基本思路针对缺乏过程管理的问题,我们提出从规范管理入手,把过程管理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保证。我们在“强化管理、规范组织、精心指导、全面监控、科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下,完善了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构建的指导与管理系统将各项与毕业设计相关的制度规范有机地融入其中,这些规范和制度将成为系统运行中的重要限制条件,每个参与毕业设计活动的人员将严格按照规范完成毕业设计每个环节的工作,从而提高了毕业设计工作的规范性,降低了人为和随意性。当然系统也具备授权的人工干预功能,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毕业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将产生各种类型的文档或文件,系统将辅助相关人员完成文档信息的填写,提高文档撰写的效率,同时保证文档的格式规范。还提供相关文件的上传功能,最终各种电子文件(如:论文、报告、图表、程序等)将被归档,这些文档和文件将成为学校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材料之一,形成特色论文数据库的资料来源,成为今后教师和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重要参考。

2.2 研究方法一是针对校内各系部和部分省内高职高专院校毕业设计现状调研;二是进行系统的构建思路及模块设计方案论证;三是逐步完成 “用户管理”、“选题管理”、“开题管理”、“中期管理”、“答辩管理”五个系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四是完成全部系统调试,在校内试运行,逐步完善和应用推广。

2.3 研究特色和创新特色一是体现在毕业设计工作过程指导和管理研究与自动化和规范化研究相结合,突破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所有毕业设计的参与者通过系统平成各项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的相关工作,指导和管理者可以通过系统清晰的看到毕业设计工作进展并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二是体现在资源的集成与应用上:该系统集成多个电子资源网络化数据库,并通过《信息检索技术》《电子资源检索与应用》等课程或讲座普及应用知识。引入《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学术论文写作格式与规范》,整肃学风,提高论文写作知识和能力。调用《金创教务综合管理系统》完成网上填报时的信息比对和最终成绩登录工作等。开展研究前,我们利用《科技创新辅助决策系统》进行查新,并在万方、知网等国内上网期刊库中检索,尚未发现类似的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指导与管理系统。

2.4 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如何将制度和规范、指导和管理工作流程系统化(网络化、自动化、规范化);二是针对不同专业毕业设计的具体情况,设计和构建的系统如何能够柔性适应不同的需求;三是把相关资源更好地整合到本系统平台中,为学生毕业设计选题、论文撰写和教师指导提供技术和资源上的支撑。

3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与管理平台的技术路线和模块功能

3.1 系统构建的技术路线在现状调研和方案论证的基础上,充分融合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网络化、自动化、规范化结合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流程中,使每个毕业设计环节在系统中完成,有效地进行过程控制和监督管理,保障毕业设计工作的高效和规范的实施。在完善后的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基础上,开发毕业设计工作流系统,使整个毕业设计环节通过工作流系统来辅助自动完成。

利用Java Web 2.0程序设计构建五大模块系统平台,该系统将基于网络平台而具有不限时空、资源整合便利和充分的优势;考虑不同专业等针对性需求而具有人工干预功能的柔性系统。实现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的全程监控、流程规范、使用便捷的目的。

3.2 五大模块功能毕业设计(论文、报告)指导和管理系统包括了用户管理、选题管理、开题管理、中期管理、答辩管理等五大模块,可通过系统信息流图来直观描述,如图1所示。

五大模块具体实现的功能如下:①用户管理模块可以完成个人信息网上填报,并与现有教务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如果通过了审查,则管理员进行相应的权限分配,这样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完成不同的操作。②选题管理模块提供了教师通过系统提交自己预定的题目,另外还提供了学生自选题目的提交。对于提交的题目需要提交专家审题,考察是否适合做毕业设计题目,如果符合选题要求则被存储在选题库中,学生进行选题时可以查看试题库中的题目并进行选题,选定题目后最终生成《毕业设计或实践任务书》。③开题管理模块可以提供对题目信息相关的数据库的接口地址,保障学生充分论证毕业设计选题后,通过填写信息,自动生成开题报告,保证开题报告的规范性。教师对提交后的开题报告进行审查,给出相应的反馈意见,最终生成毕业设计(论文、报告)大纲。④中期管理模块可以将由毕业设计成果生成的论文(报告),发往相关部门进行学术不端审查,通过审查后,再进入论文(报告)格式规范、结构和内容等审查,最终将审查结果反馈给学生,并进行修改,修改后并通过审查最终形成论文(报告)二稿、三稿及定稿,最后录入毕设指导教师的意见,生成《毕业设计或实践指导教师评审意见表》和评审成绩。⑤答辩管理模块中,论文指导教师对论文进行评审给出评审意见和成绩,生成《毕业论文或实践报告评审表》;通过答辩资格审查的学生进行答辩后,结合答辩评委给出的答辩评审意见和答辩成绩自动生成《毕业设计或实践答辩委员会评审记录表》。系部主管领导根据毕业设计或实践成绩、论文或实践报告成绩和答辩成绩,网上填报系部意见,然后系统根据预设的三部分成绩比例,自动生成《学生毕业设计和实践综合成绩评定表》和综合成绩。最后,全部毕业设计资料归档。属于规定范围的优秀论文自动储存在优秀论文库中。优秀论文库中的论文将为今后的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提供参考。

4结语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具创造性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全面考虑,需要管理干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效果最优,使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Z].2004-4-8.

[2]理查兹.Java消息服务(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张峰,李慧丽.Java Web 2.0架构开发与项目实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毕业论文系统设计篇(11)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2-7298-02

1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意义

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毕业设计(论文)是被安排在第三学年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创新实践能力。

2 当前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在选题、教师指导、论文撰写、论文评阅和答辩四个环节都存在一系列问题:选题方面,学生所选题目涉及的内容与专业不吻合,论文选题不恰当,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出现雷同的现象;教师指导方面,指导老师的专业领域和学生所学专业不一致,平时疏于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导致在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无法胜任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论文撰写方面,学生论文写作水平低,指导教师不能确切把握学生的设计与写作进度;论文评阅和答辩方面,成绩评定还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和客观,存在评价标准和尺度不一致的现象。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院从学院、系部2个层面狠抓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历经三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3 全面引入ISO9001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体系

3.1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ISO 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关于质量管理方面的一组标准,其建立在当今国际流行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基础上,其中ISO 9001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基本要求。ISO 9000族标准的核心思想是集成了现代质量管理先进理念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被确定为最高管理者用于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的指导原则,也是企业按照ISO 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3.2 引入ISO9001标准化管理体系,保障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

从2010年开始,学院在教学管理中全面引入ISO9001标准化管理体系,强调采用过程管理的手段来保障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学院先后制订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检查评估标准,学院、系部及校外三级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学院层面,教务处负责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的审查、验收和反馈,利用学院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CRP系统中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从选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进行抽查评价。在系部层面,成立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秘书负责答辩的组织工作,下设若干答辩小组,每组由3-4位教师组成,负责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工作。同时,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对学生全程指导。在校外层面,成立外聘专家团队,每年随机按5%比例抽取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网上公示,送外校专家评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体系,如图1所示。

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的所有过程通过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通过质量监控,对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协调解决,有效地强化管理的及时到位,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的教学质量。

4 创新毕业设计(论文)四个环节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4.1 研发创建论文选题库,多重举措对学生选题进行指导

在毕业设计中应尽量选择真实的课题,课题应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课题的来源显得尤为重要。在指导论文选题时,学院要求指导教师做到三管齐下: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习岗位,对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课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其次,结合学院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可以就目前教学科研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依据。第三,结合企事业单位生产实际的课题,这些题目是企业迫切需求解决的,学生能够结合生产实际来撰写论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同时可以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4.2 引入课题查新的手段,保证课题的新颖性

学生选题往往新意不够,可通过课题查新的手段,了解所选课题立项的意义及结果分析,保证课题的新颖性和先进性,同时进行选题论证工作,要求每个学生进入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进行论文题目检索,严禁论文选题重名,避免重复低水平的课题研究。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初稿、修改稿、定稿,要经过指导教师至少三次的论文审核,指导教师可以借鉴刊物出版前的论文防抄袭系统进行识别。同时,通过学院图书馆论文系统数据库,进行论文相似度检测,有效防止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

4.3开发论文管理系统,进行电子化全程管理

学院组织开发了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将论文选题的申请、提交和公布,全部在系统中完成,论文指导过程进行全程电子化管理,老师利用该系统,录入对学生的指导记录,有效解决了以往QQ等指导途径的缺点。该系统能够完整记录学生论文由初稿到定稿的整个过程,有效防止了论文写作过程中前期过于放松,后期赶进度的现象。

开发的论文管理系统,将学生历年的论文存储在服务器数据库中,方便学生对历年论文的检索,能快速检索历年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及成绩排名,能查看到指导老师全程的指导建议,能查看到答辩老师的评语,最终能有效帮助自动完成分析毕业设计(论文)。系统能保存历年的优秀论文进入数据库,作为校园网图书馆的馆藏资料,这一做法非常受学生欢迎。

4.4 成立答辩委员会,引入公开答辩制度

建立由专业负责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由系部教学主任任答辩委员会主任,下设若干答辩小组,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评价的平台。毕业设计(论文)先进行第一轮的小组答辩,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或评阅教师推荐,产生优秀设计(论文)的候选对象,参加第二轮公开答辩,由答辩委员会具体负责优秀论文的答辩和推荐工作。公开答辩的整个过程,允许师生旁听,邀请相关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参加论文答辩会。这个公开答辩制度,鞭策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实现公平竞争。

5 结束语

今后,在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其成果的转化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孟飞.高职“四层四段”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7):124.

[2] 杨敏.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86.

公文、讲稿、总结怎么写?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