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科技馆建设意义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3 17:20:57

科技馆建设意义

科技馆建设意义篇(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使命。高校图书馆要准确定位在社会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位置,对于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公益性质,促进全社会公共文化共享体系建设,支持新农村建设,同时也推动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改革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农村的基本现状

1.农村人口的整体教育水平低,缺乏新农村建设的创业人才。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要求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训大量的新型农民,更需要培养在村务管理、农业生产、文化卫生、农技推广等方面起带头示范作用的领军型人才,这需要包括高校图书馆在内的各类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

2.农民信息获取能力较低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民应该是农业信息最基本、最广泛的用户群。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与农民对信息的迫切需求相反,我国农民用户却一直游离于农业信息资源使用者之外,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较低。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农民获取生产经营方面的信息渠道依次为电视、收音机、亲友传递,而通过收听有线广播、参加农业会议及通过县、乡农技站等获取信息比例仅为3.6%,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农业市场信息的比例几乎为零。

3.农村信息流通不畅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信息流通不畅,许多农民在种植、养殖、销售等方面由于缺乏信息支撑,缺乏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和预测,其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农产品在贮运、保鲜、销售过程中亦是如此。由于信息流通不畅,农产品贮不长、运不走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广大农民对农技、农资和农产品市场等方面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需要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方便、快捷、及时、全面的信息传递渠道,让农民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从而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生产计划。

二、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意义

1.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

高校图书馆可以将丰富的农业文献资源服务于“三农”,使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如花草、树木、及各种果蔬种植,动物养殖和良种繁育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和水产渔业养殖等。并应用于农业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既可以丰富农产品种类,提高农产品质量,还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缩小城乡二元差距

许多农民在农事之余,大部分时间用于闲聊、走村串户。生活枯燥、无聊,广播、电视是农民的主要信息来源。而城里居民可以在家上网,影院、书店、图书馆、市民广场等娱乐场所比比皆是,两者相比农村信息渠道较为单一。如果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可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需要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有利于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和经济收入差距。农民可利用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各种先进科技知识指导生产,不断提高生产力,增加经济收入,脱贫致富,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

3.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专业学科馆员队伍的素质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是以专业学科为对象而设立的图书馆专业人员对口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通过组织农业方面的学科馆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开发农业信息资源,提供面向农村的专业咨询和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设立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学科馆员队伍,可以提高学科馆员队伍素质,将高校图书馆职能扩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

三、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途径与方式

1.指导农村图书馆业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但是,农村图书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农村图书馆藏书量少,开放时间亦也无保证,农忙季节甚至于闭馆。部分图书馆员缺乏图书管理的基本技能,不懂得图书管理的基本流程和规范,致使图书上架混乱,读者查找不便。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人才与资源优势,对农村图书馆员进行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分类、标引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结合农村图书馆藏书的特点,指导其进行科学管理,使农村图书馆的管理更加合理有效。

2.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农村网络信息平台共建、实现特色农业信息资源共享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启动了农业部的“金农工程”和“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科技部实施的“星火计划”、商业部实施的“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文化部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农村信息服务建设项目,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参与配合农村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咨询与服务功能。高校图书馆与农业有关的馆藏资源建设,要与当地政府充分沟通协调,实现同步规划,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农业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3.聘请农业专家、学者深入农业生产基层答疑解惑、现场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人力资源、专业特长、学科优势和科研实力,组织高校农业专家、学者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因地制宜、围绕当地特色资源和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农业潜力,扩大种植、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增长模式。引导农民有序构建农产品生产与营销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黄招玲.如何发挥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学,2009,(8):173-174.

[2]毛玉清.高校图书馆对农村图书馆的援助机制建设[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0).

[3]宝英图.浅谈图书馆建设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新科教,2011,(1).

科技馆建设意义篇(2)

基层图书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不但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宣传了科学知识,传播了先进文化,还提高了农民素质。基层图书馆不但可以向读者提供最新信息,还可利用网上信息服务,及时为农民提供相关农业政策,各种信息咨询服务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要提高农民收入。

一、基层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

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发挥信息服务的功能。基层图书馆相对于基层群众来说,具有很多的优势,如信息资源丰富、信息人才较多、现代化设备较全,成为当地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基层的相关单位提供知识信息服务。

2、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发挥强大的教育职能。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独立系统,而是一个发展的系统工程,对农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发挥读书休闲娱乐、潜移默化提高农民素质的作用。读书可以改变民众的生活,提升其涵养和精神文明程度,还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影响农民综合素质的形成。为农民群众提供读书休闲服务,是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延伸,基层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拥有极其丰富的地方特色藏书,基层图书馆是农民群众读书休闲的最佳去处。还可以让农民在快乐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二、加强图书馆服务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联合建馆,把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扩展到乡镇直接服务于农民,这样既丰富了基层图书室的技术文献的拥有量,又发挥了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拓展了服务空间。

2、加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理念。基层图书馆人员,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意义,增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基层图书馆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树立起社会化服务意识的实际行动。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能有效地提高基层图书馆的辐射力,提升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3、针对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定期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保障农民能读到健康有益的图书。组织农民朋友开展知识性、科普性的读书活动。读书活动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农民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读书可以成为农民朋友精神上的加油站。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实践中认识到科技是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谁掌握了这把“金钥匙”,谁就掌握了致富的主动权基层图书馆紧密结合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通过推荐农业科技书籍、提供致富信息、开展农业技能培训等读书活动,倡导农民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推动农民文化娱乐休闲场所的升级。基层图书馆可以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现在农民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图书馆可以选购一些育儿教子书籍,使农民了解各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让孩子真正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图书馆还可以成为各种训练班、各种公共活动的中心,组织各种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4、与农技站等相关部门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及时掌握新的生产技能,提高生产和创新能力,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5、为农村培养图书服务专业人才,使其具有文献信息服务经验、信息处理能力和专业知识,通过网络技术,为农民提供网上信息服务,满足农民多层次需求。

科技馆建设意义篇(3)

1.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料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智力保障。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精神生活发展的积极成果的总和。而图书资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智慧结晶,收藏和利用图书资料是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图书馆是书的海洋,知识更新的殿堂,图书馆藏书体系如何,对广大读者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重大影响。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方向就是坚持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弘扬主旋律,把最好的图书资源奉献给读者,不断满足读者的需要。因此在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中,应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向读者推出一系列以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加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美德建设的书刊文献,引导读者树立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图书馆是一种社 会公益性 的文化教育机构,在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科学普及、社会教育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目标,积极发展公共图书馆全民教育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全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开展的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 ,服务学 习型社会”.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书籍,多读书,读多书,让全社会每一个人都能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增强全社会的图书意识 ,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型图书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社会作用,树立起崇尚知识、崇尚文明的好风尚,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图书馆工作的巨大推动。邓小平同志说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动力,只有树立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才能把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得卓有成效。

以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指针,以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方针为指导 ,全面加强 图书馆 的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体职工中,广泛开展学习英雄人物、先进模范人物的活动,树立典型人物,注重发挥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考核,号召广大职工自觉地做到自立 、自省 、自励 ,加强 自我教 育 ,自我管理 和 自我约束,不断提高自己、完善 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整章建制,搞好内部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 的活 动,努力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图书管理队伍 ,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图书馆如何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1)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把着眼点放在满足读者论坛的需要上。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就是为社会服务,为读者服务,向他们提供精神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读者至上这一服务宗旨,图书馆才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图书馆能否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取决于职工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技能等素质,是保证图书馆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基础.

科技馆建设意义篇(4)

The rural library with new construction of countryside

Suxiaona

(Qingyang Library.Qingyang gansu.745000)

[Abstract]To achieve the magnificent goal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farmers is a need to be resolved. Only their overall quality of science and culture improved ,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an be permanently maintaining .Therefo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the rural libraries, around the center and its own role ,play their vital role.

[Keywords] library construction Effect and positionNew rural construction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乡村图书馆作为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图书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它在提高乡村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民知识更新、创新,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农民所需竞争情报和对称信息,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乡村和谐发展等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加强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富裕了, 接下来应该想到的便是高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农村文化活动中心不外乎室、游艺室、乒乓球室、以及文艺演唱活动室等,即使建起了阅览室,也仅仅是单纯的农业科普知识读本或一些过期的杂志,使得在农村的文化建设少了一个潜移默化的阵地。要争夺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人们的思想文化阵地,将他们的思想引入正确的轨道上来,破解他们在生产、活动中所遇到的一个个误区,乡村图书馆的建设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1政府投入建设图书馆

政府投入建设图书馆,是乡村图书馆建设的最根本保证。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教育基地之一,因此,各级政府应该是图书馆建设的主体和责任人,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意识,在制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社区文化发展规划的同时,把图书馆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中,作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馆舍、设施、经费等方面予以保证。

1.2互相联合建设图书馆

采取“官办民助”或“民办官助”形式,由政府图书馆与企业(团体)联合起来,在乡村中建立图书馆,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走共同发展的道路,有力促进乡村图书馆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展。

1.3援助建设图书馆

由企业(团体)作为乡村图书馆建设主体的责任人,政府图书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从图书馆业务上给予指导和扶持,推动其发展,这是乡村图书馆建设发展的一种模式。

2、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我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推进“三农”的发展,而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任务。农村图书馆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基地,积极发展农村图书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1营造读书氛围,提高农民素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八亿多人口在农村。农民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速度。据资料显示,我国全民平均教育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有2亿多人不识字或初识字,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也相对低,必然难以适应激烈竞争时代,这是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提高全民素质,消除文盲是一项极其紧迫的任务,应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革命导师列宁把图书馆教育视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支柱,他认为,图书馆和农村图书室,将在长时期里对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场所和几乎是唯一的机关。图书馆作为乡村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它向社会开放,广大读者进入图书馆,寻求知识,接受教育。图书馆在乡村文化中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2振兴农村经济,实施科教兴农

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要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的主人,参予市场竞争,就需要可靠的产品信息、技术信息和加工信息。乡村图书馆通过报刊、图书借阅及编印农业技术信息资料,举办科技讲座,开展定题定点跟踪服务,解答信息咨询等服务,让农民群众广泛地接受信息、开拓视野,增长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使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生活观念逐步得以改善和更新,让广大农民生产有方、销售有路、致富有门。科技兴农是发展我国农业的长期战略方针。农民是发展农业的主体,又是农业科学技术的最终载体。乡村图书馆能够积极引导农民主动地学科学、用科学。通过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用现代科学文明打破他们的传统心理,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激发起强烈的科技意识和商品生产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培养了一代有文化、有理想、有智慧、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农民,但城市社区的继续教育之风尚难以吹遍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乡村难以为继,众多已经毕业的初、高中生,其所学的书本知识随着繁杂的农事劳作不断退化,所剩不多,创新能力难以萌芽。乡村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多为农民采集和输送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帮助农民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利用馆藏信息资源,通过摘录、摘要、汇编等方式,编印适合本地农业生产特点的科技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农民和专业户等等。在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中,农民们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更新观念、学到致富本领。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愈显迫切和重要。目前,我国大宗粮食产品的品质优势不如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小国,而价格优势亦不如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大国,因此,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已势在必行。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以对称信息和农业订单为依据,由于信息不畅和因特网尚未普及到农村,利用乡村图书馆网络,可以为农民输送种植、养殖,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的信息,同时也为乡村图书馆走向千家万户埋下希望的种子。当前,我国农副产品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农村乡村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谁最先掌握了竞争情报,谁就掌握了发展的先机,赢得竞争的优势。有识之士看到,不对称信息是农村致贫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农民对现实中存在的事实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是涉农当事人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掩盖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以致农民上当受骗,造成农民不必要的损失。面对这种矛盾,乡村图书馆可以在对称信息方面给农民提供定额服务,送信息上门,从而减少或杜绝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2.3 丰富乡村生活,构建和谐家园

图书馆以文献资源丰富、知识门类齐全而著称,常被人们称为“教育机关”、“没有围墙的学校”,它不但具有传播知识信息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思想教育的功能。现代图书馆致力于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陶冶人。实践证明,科学的、健康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总是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消极的落后的文化无不对农业生产起阻碍作用。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积极的发展主流同消极落后的逆流相伴随,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道德进步与道德失范、科技迅速发展与封建迷信沉渣泛起、文化日益繁荣与“黄、赌、毒”屡禁不止同时存在。在一些农村歪理邪说盛行,封建迷信回潮,严重地腐蚀着一部分农民群众的思想。坚决抵制和摒弃落后腐朽的文化和思想糟粕,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文明程度,事关新农村建设之成败。乡村图书馆通过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健康而优秀的报刊书籍,使他们在阅读中陶冶情操,获得愉悦,汲取知识,从而使通俗文化得到引导、“黄、赌、毒”得到打击。丰富的书刊与各种读书活动,吸引农民走进图书馆读书看报,使其远离牌桌、和低级庸俗的活动,让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乡村图书馆不仅是党的路线、方针的宣传基地,也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基地。利用报刊、图书积极地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用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的宣传形式,通过报刊阅览、板报、读书心得展览、图片展览、演讲会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知识,反对封建迷信、及一切不良行为,引导农民创建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生活,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乡村图书馆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更新农民传统观念、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腾飞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农村的主体文化,乡村图书馆只有健康协调蓬勃的发展,才能实现广大农村社会整体文化的全面发展,也才能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目标,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随着国家的富裕,农村乡村财力的增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二十一世纪是我国乡村图书馆事业大发展的世纪,乡村图书馆将真正成为广大农民自由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佳场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必将出现新的高潮。

参考文献:

[1]许江涛.区县图书馆自我发展的新形势――走分馆之路。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1)

科技馆建设意义篇(5)

高校图书馆是地方区域性的文献信息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传播文化、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与其它类型的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与地方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新农村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与地方农村合作,努力发挥其在培养新型农民、繁荣农村精神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应有的作用,用其独有的、有效的知识服务方式来回馈社会、回馈农村。

一、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文献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诸多的社会职能。随着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其与农村发展的联系越发紧密起来。社会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中,承担其更多的责任,发挥出其支持与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高校图书馆是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由于高校本身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对外开放来直接面向农村为农民服务,将农民纳入服务对象,将支持和带动农村发展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责任。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借阅书刊、提供各种科技信息、举办科技培训班等活动,对农民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有利于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科学致富的道路。此外,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方式上可以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灵活多样,既方便农民及时获取科学知识,又有效得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2.有利于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我国农民从整体上看文化素质偏低,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相当一部分人不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缺乏行使法律赋予的民利的能力。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建设,制约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而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才、知识等资源优势,面向农村广泛地宣传党的政治文明建设有关内容,大力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农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增强其民主法制意识,为发展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利,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3.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兴起,图书馆作为文明、文化的载体,其精神文明建设窗口的示范作用必定得以凸现和发挥。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传播、文化娱乐等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巩固农村文化阵地,有效抵制社会丑恶现象,稳定农村社会秩序,为农民提供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

4.有利于培养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建设新农村,除了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关注和支持外,最根本的是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而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口资源,转化为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高校图书馆自面向公众开放以来,就担负起“启迪民智,普及教育”的职能,人们普遍懂得“读书可以治愚”的道理。图书馆结合实际,广开门路,开展图书馆知识教育,举办计算机检索和信息网络知识讲座,提供参考咨询服务、专题检索服务以及读者培训服务,有利于农民群众掌握通往知识殿堂的钥匙,为他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从事创新提供有利条件。总之,让农民在知识上“富”起来,农民才能“新”起来,建设新农村才有依托,农村发展才会有后劲,而高校图书馆将是农民知识“富裕”的有力保证和坚强后盾。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我国农村信息资源供给与农民信息需求间的矛盾,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村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网络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基础差,总体水平相当落后等现状,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需要还有不小差距,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地方教育、文化、科技信息中心,本身具有的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决定了担负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在促进当地农业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助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高校图书馆既要充分认识任务的重要性、紧迫性,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又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渐进性,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优秀的专业人才,优良的设备资源和网络技术条件,积极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农村开展服务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贡献。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1.区位优势

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当地的农村、农民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着天然的联系,理应敞开馆门,广泛吸纳社会读者,向社会开放,向周围广大渴求知识的农民开放,成为农民身边最好的学校。周围的农业生产项目涵盖了种养、农产品加工等多种类型,既有大型的养殖场,又有大型的花草苗木基地及大面积的蔬菜大棚,他们急需各方面的种养、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向周边地区农民开放不仅责无旁贷,而且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2.文献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多年来形成了系统的具有较大数量、规模的馆藏资源,不仅有各种载体的纸质文献,如书、刊、报等,还有各种电子文献,如光盘、影碟、数据库、网络资源等,这些信息资源内容丰富、专业性强、种类齐全、涵盖面广。特别是中国教育科研网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开通,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电子文献资源。这些文献资源涵盖新农村建设所学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面、完善、最新的知识信息。

3.设备及人才优势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拥有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普及率高,检索方便快捷,随着校园网的逐步完善,文献资源逐步向数字化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还具有一批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馆员具备对文献的搜索、加工、评价、开发的能力,能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使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得以提炼、浓缩和升华。优良的设备及专业的人才队伍,为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相当的硬件及软件基础,保障了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1.提高认识,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自觉性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从学校领导到图书馆工作人员,都应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意义,并增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自觉性。高校图书馆只有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才能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真正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反过来,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也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自身发展与建设,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2.整合馆藏资源,加强农业信息数据库及网络的建设

我国农业信息数据库及网络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于这项工作的开展,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高校图书馆应及时优化和调整馆藏结构,整合信息资源,与政府农业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的立项,充分利用政府重视农业信息的契机,牵头组建规范的农业信息网站,对一些农业数据进行整理和规范,对和农业有关的各学科知识信息进行梳理,建立适合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地方特色、为农业服务的特色文献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农村适用技术等。

3.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编制科技兴农材料

利用设备优势和网络技术,开发网络资源,编制数据库把馆藏文献中有关农业科技类的资料和网上检索搜集到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整理,编制成科普读物,制作成传单、读本、光盘等提供给农民。如农业致富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作物栽培技术等,印发农业科技信息资料以满足农业专业户对种植养殖技术的需求。同时集中人力和时间对馆藏文献及网上信息进行专题性的筛选,编制成题录、快讯提供给广大农民用户,为科技兴农、科技富农提供便利条件和最佳服务。

4.利用娱乐影视类信息资料提供通俗易懂、高效的知识服务

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娱乐影视类信息资料,这对于农民这一服务对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部分农村现在仍然有一些半文盲或文化层次比较低、经济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文化层次差、素质低,对知识尤其是对科技信息需求意识薄弱,而喜欢和容易接受娱乐影视类信息。因此对此类型农民,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普及文化科学知识,把新技术和新知识整编成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寓知识于娱乐之中的影视资料,及时送到农户,培养和激发农民的科技信息需求意识提高农民对知识需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采取多种形式把科技知识及时送到农民手中,提高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使他们学会收集分析和有效利用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5.积极参与新农村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服务

搞好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由于我国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各地乡镇干部和农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和认识不同,领导水平和力式力法也不同,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可能是急功近利,有的可能是好高骛远,有的可能是形式主义,难以保证领导决策的科学性。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应该是一边参与,一边进行调查研究。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及时总结经验,并及时反馈给各级领导,以利于领导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从而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四、结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繁重的长期任务,也是我国发展史上一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图书馆是文化的宝库,是社会文化力的核心,对公众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具有潜移默化规范和塑造作用,理所应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既要充分认识任务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又要抓住机遇,大胆实践,努力寻找农民的信息需求,充分挖掘自身的有利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农民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使信息真正为农民所用。在此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也可以找到回馈社会、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图书馆建设[J].农业图书情学刊,2006.

[2]王虹.高校图书馆人对农村图书馆问题的忧思[J].图书情报知识,2005.

[3]方卫平.关于加快宁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

科技馆建设意义篇(6)

同意在奥林匹克公园集聚区开展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项目建设。项目名称为奥林匹克公园集聚区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项目。项目建设单位为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建设地点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花园西侧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地下商业文化空间的Ⅰ段。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对该段地下空间进行装饰,给排水、采暖通风空调、电气等内容改造,满足展览、交流、交易,收藏、拍卖等多种功能的需要。总建筑规模4192.16平方米。

顺义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同意顺义区人力社保局实施北京市顺义劳动力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地点及用地面积顺义区仁和镇太平村,顺义新城第12街区,顺泽大街北侧;项目总用地面积40780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0548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33142平方米,包括实训教学楼和职介大楼两栋单体建筑,其中实训教学楼建筑面积19849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479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056平方米;职介中心大楼建筑面积1329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834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946平方米。

顺义区城南区级体育中心建设工程

同意顺义区组织实施顺义区城南区级体育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为顺义区仁和镇,位于顺义新城第5街区。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区级体育馆、室外体育场、项目范围内的道路及绿化等。建设用地面积596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037.7平方米(地上面积16014.7平方米,地下面积1023平方米)。其中,体育馆9904.1平方米,体育场7133.6平方米。

房山区良乡体育中心二期建设工程项目

同意房山区建设房山区良乡体育中心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为房山区拱辰街道办事处西北关三街村地界。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总建筑面积17853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体育场(11649平方米)及大众健身馆(6204平方米)等。

海淀区北部地区文化中心建设工程

同意海淀区实施海淀区北部地区文化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为海淀区温泉镇F-23地块。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北部地区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及剧场等)、海淀区档案馆、有线电视网络及电视宣传制作用房及其他配套设施。项目总占地2.89公顷,总建筑面积约88100平方米(地上57800平方米,地下30300平方米),其中:北部地区文化服务中心27360平方米(包括文化馆7960平方米,图书馆13400平方米,剧场6000平方米),海淀区档案馆27800平方米,有线电视网络及电视宣传制作用房2640平方米,其他配套设施30300平方米。

平谷特色文化体育展示中心建设工程项目

原则同意平谷区建设平谷特色文化体育展示中心工程项目。项目名称为平谷特色文化体育展示中心。项目建设地点为平谷区迎宾环岛西部,顺平路与洳河大桥相交的西北侧。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总建筑面积19980平方米(地上17800平方米,地下2180平方米),包括主体建筑(含展厅、藏品库区、社会教育区、综合服务区,多功能非遗展演厅,展示中心大厅及附属用房等);配套设施工程(含室外广场、道路、管线、绿化等)。

北京市朝阳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中心项目

同意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中心建设北京市朝阳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中心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为朝阳区金盏乡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内。总用地面积约53693平方米(以规划部门最终审定为准)。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以焚烧方式日处理生活垃圾1800吨,总建筑面积42916平方米,主要包括焚烧主厂房、烟囱、上料坡道、地泵房、油库油泵房、冷却塔、渗沥液处理站、综合楼及门卫室等相关配套设施。

第九届中国国际园博会园区绿化景观及相关设施建设项目

同意丰台区组织实施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区绿化景观及相关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名称为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区绿化景观及相关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第九届园博会丰台筹备办公室。项目建设地点:项目位于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总占地面积221.8公顷,主要建设绿化种植工程、道路广场工程、水系工程、垃圾处理及相关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

通州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徐宋路道路工程

同意通州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徐宋路(潞苑北大街一潞苑南大街)道路工程项目建设。项目名称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徐宋路(潞苑北大街-潞苑南大街)道路工程项目。项目建设单位为北京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点为通州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小堡村内。项目建设内容:道路全长1920米,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5米,同步实施雨水、污水,中水,给水、电力、热力、电信,燃气、照明及绿化工程等。

钟鼓楼北京时间博物馆建设项目

原则同意东城区建设钟鼓楼北京时间博物馆。项目名称为钟鼓楼北京时间博物馆。项目建设地点为东城区鼓楼东大街及地安门外大街交汇处。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总用地规模为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4970平方米,地上1层,建筑面积2924平方米;地下3层,建筑面积12046万平方米;檐口高度为3.25-4米,容积率为0.5,绿化率为20%。建设内容为博物馆展陈区;其他配套功能用房;会议及多功能用房;库房、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等。

长辛店生态城一期(北区)综合整治土地一级开发项目

同意北京万年长兴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对长辛店生态城一期北区综合整治实施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建设地点为丰台区长辛店镇张郭庄村。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44807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94500平方米,道路用地58000平方米,绿化用地79000平方米,其它用地13300平方米。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建筑规模为22504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居住、幼托中小学、配套商业、文化娱乐、市政设施。

北京未来科技城神华规划五路道路工程项目

同意昌平区组织实施北京未来科技城昌平神华规划五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北京未来科技城昌平神华规划五路工程位于未来科技城北。全长约1513米,按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红线宽30米。同步实施雨水、污水、中水、给水、交通、绿化、照明等工程。

北京未来科技城北区五号路道路工程项目

同意昌平区组织实施北京未来科技城北区五号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北京未来科技城北区五号路工程位于未来科技城北区回迁区,西起未来城北区三号路,东至秦北路南延,全长约926米,按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红线宽30米。同步实施雨水、污水。中水、给水、交通、绿化、照明等工程。

北京未来科技城北区二号路道路工程项目

科技馆建设意义篇(7)

军队院校图书馆是院校的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支撑和保障的服务机构,其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制约着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网络文献信息、多媒体资源等数字资源在图书馆资源收藏与利用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受存储空间、经费不足等客观原因的制约军队院校图书馆不但难以全面和完整地收集文献,也难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在网络环境下,国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研究日渐受到重视,成为图书馆领域发展的趋势。

1.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遗漏,有利于形成系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公平合理使用,有利于使总部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得到优化使用。

2.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制约因素

2.1思想观念滞后

虽然近几年军队院校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步伐很快,各馆在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方面也都做了努力,有了长足进步,但从整体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军校图书馆仍然存在观念滞后的问题。“小国寡民”思想依然存在于院校文献信息服务工作中,共享意识普遍薄弱,缺乏全局观念和开放共享的胸怀,本位主义思想严重,视馆藏文献为本馆私有,漠视共建共享。其实,再有经济实力的图书馆,也不可能满足本馆所有读者的所有阅读需求,因此,这种本位主义的思想是极其狭隘的,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发展。

2.2技术兼容性差

军队院校图书馆之间技术兼容性差,系统软件和文献信息标准化不够。各图书馆所使用的软件各不相同,给文献信息的联网检索和传递带来了极大障碍。数据库结构、编程语言、操作系统不同,信息资源的描述方式不统一,文献标引规则不统一,集成系统缺乏标准化等,严重制约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层次。

2.3信息安全因素

当前由于保密技术的不完善、网络传播的随意性、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等使网络安全变得更加严峻和复杂。再者由于目前尚无完备的网络信息资源保护法,鉴于知识产权因素的考虑,许多图书馆都不愿意或不敢将其全部文献信息网络化,如何在网络资源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4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军队院校图书馆实现网络化,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必须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队伍。军队院校图书馆人员成分复杂,高素质人才、专业人才少,尤其是熟练掌握情报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外语知识的人才少,很难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3.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措施

3.1转变观念,增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意识

军队各院校图书馆应该克服和彻底摒弃信息资源共享的保守主义、形式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真正树立全军一个馆,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从全军乃至全国的大局着眼,树立开放共享意识,加强协作协调,扩大纵横联系,扩大读者范围,打破馆际界限,使他馆资源为我所用,也让我馆资源在其他馆发挥效益。

3.2建立共建共享制度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才能顺利健康地进行。制度既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顶层的设计。总部机关应当制定或委托军队院校图书情报联席会制定有关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制度规定,特别是共享方面的制度规定,从而使军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制度化。对于总部立项的项目,要明确共享的范围、数据更新的频率等。对于自行建设的项目,要制定补偿制度,使建设单位可以放心地把自建的资源拿出来给大家共享,建设单位付出的劳动和投入的经费也得以某种程度的补偿,从而使后续的建设工作能够长期进行下去。有补偿机制,同时还要有惩罚机制。对于总部立项并投入经费建设的项目,凡是不能为其他单位提供应有的共享服务的,应当给予一定的惩罚。

3.3强化数据库建设,规范网络数据标准

数据库与网络化建设是文献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物质基础。建立这个基础靠一个或几个馆是不可能的,必须实行总体布局,改变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的现状,统筹构建各类文献数据库、各学科的科研及信息数据库、各学科科研成果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等,形成一个多功能、多层次、较完整的文献数据库保障体系。标准化、规范化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要想实现信息的共建共享,各图书馆数据库必须能够相互交换和利用,这就要求推广、实施统一标准,运用科学的分类和标引工具,对数据进行规范处理,力求做到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各图书馆在建立自己特色数据库的同时,应借鉴国际通用的标准,参照国内已制定的规则;建立统一的机读格式,保证标引规则及数据的定义标准、文献类型描述标准、数据加工、数据采集、数据操作、数据检索、数据传递、数据交流以及数据维护等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只有按照标准建立起来的文献资源,才能实现联机检索,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3.4加强馆员队伍建设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图书馆应引进一批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有专业知识,叉擅长计算机知识、网络通讯知识以及外语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对馆员进行培训。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馆员刻苦钻研,认真研究信息检索技术、网络安全保护技术等;在人员管理上,实现馆员优化组合,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以期更好的完成新时期的新任务。

4.结束语

加强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是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的物质保障,是今后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尤其在目前军队院校图书馆资金、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失为一种既科学又有效的合作方式。军队各院校图书馆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把握建设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模式,使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提高军队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的保障能力。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项相关制度标准的建立健全,相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科技馆建设意义篇(8)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14-0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全面改变广大农村相对落后的面貌,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历史必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加快农村图书馆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农村坚持使用并有效发挥作用的图书馆极少,就全国而言,农村文化脱贫,推进科普,实现科技兴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而道远。

农村图书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条件之一。由于我国“一穷二白”的历史现实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剪刀差”政策,导致农村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图书文献资料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知识的载体,而科学知识是农村脱贫的重要武器。农村图书馆是学文化、掌握科技、信息交流的平台。

农村图书馆可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祖国的发展同步。互联网时代知识普及“廉价化”“快餐化”,广大农民可以在图书馆利用电脑、互联网,突破地域和传统限制,面向世界。电子图书馆在农村大有可为,应与当地情况相结合,寓教于乐、寓教于俗、寓教于电子快餐,让农民们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尽量多的知识,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求知。

农村图书馆可以帮助本地经济迅速发展,实现科技兴农,科技致富,通过图书文献资料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改变农村落后的传统生产模式,实现科学种田、养殖。图书馆可以便捷而全方位地提供科技和供求信息,从而使农业生产与现代化经营相结合,造就集约农业、精致农业,为农产品深加工增值创造条件。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农村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如下问题:

1.缺乏现代图书馆观念,对现代图书馆的性质、作用、意义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知。部分基层领导干部认为,图书馆是大城市的专利,农村可有可无,这个误区,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在农村的发展。

2.图书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在生产力低,苦于温饱时,谈图书馆建设不合时宜,解决温饱后,仍对图书馆建设避而不谈,就是认识问题了。

3.传统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束缚了农民思想,小富即安。对发达国家是怎样发展农业,怎样进行经营和生活不清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向紧致精致型农业的转化,只有通过现代科技推广和运用才能实现,而农村图书馆是最好的推手。

4.脱离中国农村现实,把城市图书馆的模式照搬到农村。在大城市,某种意义上讲建图书馆是政府和大学的事,图书馆功能较齐全。政府投入的资金也较大。另外建图书馆周期长,效益慢,所以有些领导不愿建。传统图书馆标准高、资金大,令人望而生畏。国家和各级政府目前还不能全资帮助农村建起像城市标准化的图书馆。另外,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公益性、普及性的,要面向大众,与经济发展和效益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对乡镇政府和农民吸引力不大。

如何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图书馆,这是新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要从国情和农村实际出发,不搞统一模式。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差异大,所以必须因地制宜,建设适合各自乡镇的农村图书馆。

建农村图书馆应由小到大,由简入繁,预留空间,针对性强,可以从图书室到图书馆,再发展到多媒体网络图书综合服务中心,不拘形式,但要兼顾以下几种功能:

1.阅览功能;

2.借阅功能;

3.网络咨询功能;

4.信息资料下载传播功能;

5.定期不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功能;

6.信息收集及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功能。

总之,这是一个能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图书馆,让广大农民切实受惠。那么农村图书馆怎么建?建在哪儿?

资金上,以政府出资为主,社会捐献为辅,受益农民折算工分,出人工或物也可,多管齐下解决问题,具体出资比例由各地按自己条件协商解决。如地方财力不足,也可以考虑过渡方案,把农村图书馆建在乡镇中小学校里。好处如下: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基础建设。乡镇经济条件好了,再独立兴建,完备所需书籍资料。

2.图书馆建在学校,可加强学校和当地社会联系,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科技发展、农业经济相结合,使教育直接为“三农”服务,促进教改。

3.每个学生都是农民家庭的通讯员、信息员、图书借阅人和服务员,可以更好地推动农民读书热情,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

4.使学生从小就能接触农业生产,关心科技。

5.扩大图书阅览受众比例,形成读书文化氛围,文化脱贫,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6.由学校教师代管便于管理专业化。

科技馆建设意义篇(9)

1 目前县区科技场馆建设事业面临的新形势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场馆建设,科技场馆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在不断优化,科技场馆事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2004年总书记在视察中国科技馆时指出:我们再困难,挤出钱来干这个事业也是非常值得、十分必要的。由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将科技场馆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2008年11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协又联合制定下发了《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提出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至少拥有1座科技类博物馆,全国所有的县(市、区)拥有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1]。

山东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县区科技场馆建设与发展。早在1997年,省委 、省政府就在出台的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市地、县要建设科技馆。2003年9月,省人大颁布了《山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进一步规范了我省科技馆建设工作。

2 科技馆资源不均衡原因分析

科技场馆建设是时展的必需。早在1994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的《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各地应把科普设施、特别是场馆建设纳入各地的市政、文化建设规划,作为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规定了科技馆的建设标准。1999年底,、科技部、财政部等九部委印发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没有专用科普设施的大中城市不能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城市。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又多次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强调科技馆建设的重要性。在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都对科技馆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对科技场馆建设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顺应形势发展的必然之举。然而现在,地市级科技馆建设如火如荼,加紧推进,而县区科技馆建设却丝毫没有动静。

3 县区科技场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3.1 整合资源,开源节流,推进县区科技场馆建设

对内整合,部级科技馆、省级科技馆、市级科技馆和县级科技馆强化沟通联系,展品纵向直线传递,部级科技馆更新淘汰展品,选择性的投往市级和县级,丰富市、县级科技馆展品内容;积极争取省和中国科协的支持,地方财政先期投入部分资金,用于筹建科技馆的启动经费。横向整合,鼓励社会团体或个人投资建设科技馆,对支持科技馆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知名人士可授予名誉馆长职务;加强横向合作,实行馆校联合,将科技馆“走近”学校,“搬进”课堂,让书本中知识生动起来;通过馆企联合,把科技馆的科学知识教育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先进技术、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产品相结合,使科普活动有一个从抽象到生动,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增加科普活动的生动性和时效性;通过馆馆联合,加强与本地区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事业的专业科普场馆的联合,一方面通过场馆资源整合,丰富科普活动的内涵;另一方面为主题科普活动服务;通过馆政联合,充分利用科协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和丰富的科普活动经验以及下属的学会、协会和研究会的人才资源。依托外援,借势发力,增强科普工作力度,扩大活动的影响范围。

3.2 加大宣传力度,让科技馆真正走入家家户户

当前,熟知科技馆的人较之以前有了很大变化,来科技馆游玩的人不在少数,当中又有很多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N次来的。而临沂作为一个拥有巨大人口的大市,现在来科技馆参观的人数还远远太少。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科技馆,走进科技馆,让科技馆的价值更大的发挥。同时,如何能够用最经济、最便捷、最大范围地把科技馆信息主要服务对象的宣传方式也是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的。

3.3 加强重视,积极推进县区科技场馆建设

把科技馆建设纳入县区政绩考核,能够有效扭转地方政府对科技馆的漠视。科技馆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倡导科学精神、增强公众求知、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以及参与科学知识进步意识的重要科技教育场所。建设科技馆,对于提升国民素质软件文件具有至关意义,是提升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将县区科技场馆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推行一把手负责制,能有效推进县域科技场馆建设。

3.4 争取建设新馆,还要逐步完善现有场馆

因建筑物功能的局限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科技馆等科普设施,各地要积极争取党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进行必要的改造,以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被挤占或挪作他用的,要尽快恢复其原有功能。缺少科普内容或很少开展科普活动的,要尽快增加科普内容,并积极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 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保证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和优惠向未成年人开放,树立科技馆良好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科技馆建设意义篇(10)

1.变传统观念,树立为经济服务的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在人民群众中间逐步形成,并对传统观念产生激烈的冲击。图书馆事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就要及时清除那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传统观念,如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把图书馆视为“藏书楼”重藏轻用的观念等。这些观念导致图书馆工作难以走出封闭与被动,致使大部分书籍很难流通起来,实现文献资料的价值。因此,图书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参与市场经济,充分发挥知识、信息、情报的优势,拓宽服务领域,更新服务方式增强商品经济观念,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树立竞争效益意识。在图书馆危害性思想的改革过程中要破除平均主义思想,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把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服务水平都与经济效益挂钩,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思想教育和物质刺激的手段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而达到优化队伍,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同时,还要树立用户至上的原则,变单一收藏为多样化收藏,逐步加强信息载体的建设,拓宽文献收藏范围,及时高效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二、改革处理机制,创造自我造血功能

1.改变管理机制解决经费问题。图书馆事业是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它受政治文化经济制约。目前图书价格不断上涨与购书经费严重不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仅靠国家财政拨款已难以维持。据有关资料统计,1983年平均每本书价1.93元,2006年竞达到20.00元,书价上涨幅度越来越大。图书馆只有取得稳定的发展,否则图书馆藏书建设指标就会下降,这就要求我们将图书馆管理机制由事业型向经济型转变,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走经营创收之路。

2.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图书馆既要讲社会效益又要讲经济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充分发挥图书馆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各项有偿服务活动,直接面向市场,努力争取领导及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与有专业性研究机构、公司和厂矿企业联系,搞定题和跟题服务,有针对性地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用户提供信息产品技术资料等,大力开展“以文补文”活动,把创新活动贯穿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推广之中。

科技馆建设意义篇(11)

一、加强图书馆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必要性

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提出与深入推进,促使我国公民的自我意识不断提升,使得人们从以物质为主的发展状态逐渐转化为以人为主的发展状态,即更加强调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与动力。这就使得实现人的现代化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而人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人的实践能力与知识素养的提升。图书馆作为提高人的知识素养与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使得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实现人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思想图书馆学,在推动图书馆理论建设与实践服务方面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使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前推进的根本要求。

二是实现图书馆社会职能的需要。一直以来,图书馆都承担着保存文化知识、传播科学信息、挖掘智力资源、实施社会教育等方面的重要社会职能。而这一社会职能的实现,不仅仅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而且需要图书馆相关人员对人类文化事业的热爱以及爱岗敬业的人文精神。但随着各种各样信息服务形式的出现,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正在不断下降,而要增强图书馆与其他信息服务形式的竞争力,就必须从各方面强化图书馆的社会职能。[1]科学技术作为优化图书馆硬件资源的重要支撑力,使得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竞争力是必不可少的路径。而以人为本的软件资源的提升同样也不容忽视,只有不断强化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与人性化意识才能够由内而外的增强图书馆的整体实力。所以,强化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实现图书馆社会职能最大化的本质需求。

二、图书馆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是人文性。任何学科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人们对此学科的实际需要,图书馆学同样也不例外,人们对信息知识的需要正是图书馆学出现的根因c动力。从哲学角度去看,图书馆所有活动的目的与主体都是人,图书馆学也是一门以人为核心的学科。从某种层面去讲,图书馆学就是研究人的一门学科,其学科特性展现出了人文主义思想中以人为本的文化哲学。图书馆的所有信息资源系统都是根据用户群的特定需求而设置的,其根本目的在于为用户服务,提升社会效益与服务质量也是其最高目标[2]。

二是平等性。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追求思想行动的平等性。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认为,图书馆作为开放的、公共的、免费的服务设施与组织机构,必须满足人们追求知识的平等权利与人文理想,在具体的服务与管理活动中,要充分保障广大用户实用知识资源的平等地位。具体而言,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平等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用户资格的平等性、知识资源利用的平等性、知识阅读的平等性、参与图书管理的平等性、发表意见的平等性等方面。人文主义思想认为,在图书馆学中彰显人类的平等理想是一项根本内容。

三是和谐性。图书馆学中的科学内涵,主要是指在开展图书馆相关活动中对科学技术的实用;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内涵,则是指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要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人的进步与发展。与技术学派秉承的“唯技术论”思想不同,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主张图书馆的和谐发展,即不但要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又要兼顾人文主义的发展。[3]人文主义思想认为图书馆学的可持续发展即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也离不开人文思想的推动,只有将两者进行融合与统一,才能够促进图书馆学的和谐有序发展。

三、强化图书馆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路径

一是大力加强图书馆学的服务理念。图书馆是一个存储知识资源的公益性机构,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肩负着全体公民获取知识的基本权利的责任与义务。而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在于提高其服务意识,树立以读者满意为发展目标、以人文关怀为主要特征、以官员素养为根本载体的综合服务理念。这种人文主义思想与图书馆的社会责任相一致,因而强化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确立为公众提供知识服务的思想观念等十分必要。尤其是在数字化信息发展时代,公众获取知识的途径愈来愈多,图书馆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所以,只有实行个性化、公平化、免费化的人本服务,切实保障每位公民利用图书馆的正当权利,才更有可能增加图书馆对广大知识用户的吸引力[4]。

二是建立健全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图书馆学的技术学派逐渐陷入“唯技术论”的认识误区,部分激进的图书馆研究者甚至提出了图书馆消亡论。技术学派偏执于技术的观念认知,对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建设已经构成了消极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图书馆学的生存危机。所以,强化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理论建设,促使图书馆学研究认识到人文思想的重要价值,平衡人文与技术在图书馆学中的地位,建立健全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是实现图书馆学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是积极提升图书馆学的知识管理。知识经济是信息科技时代的核心支撑,知识是新时代国家、民族以及个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则成为了各行业高度关注的课题。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高度集中的区域,不但拥有海量的显性知识资源,而且包含从事文献资料管理的图书管理员等隐性知识资源。所以,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既有对显性知识资源的管理,也有对隐性知识资源的管理,而知识管理则是构建学习型图书馆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加强图书馆学的知识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建设,确保每位公民都能自由行使图书馆阅读权利,充分发挥图书馆知识资源的社会价值,强化图书馆学知识推送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5]。

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将人列为图书馆学的中心对象。这一理论学说的提出不是为了抗衡技术学派的“科学图书馆学”理论,而是为了肯定与恢复图书馆学中固有的人文主义属性,推动图书馆学人文内涵与科学内涵的统一和谐发展。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对修正当前图书馆学理论的手段范畴与目的范畴的本末倒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与现代化图书馆学的基本范式与原则的根本转规直接相关,是将“自然与人的新的联盟”思想观念贯彻到图书馆学中的重要表现。意识到这一转规对图书馆学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对推动我国的图书馆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付丽.试论图书馆学中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整合[J].鸡西大学学报,2005(04).

[2]黄顺荣.图书馆与社会――《图书馆学五定律》之图书馆社会学思想浅析[J].津图学刊,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