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8 09:41:42

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

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篇(1)

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经济合同,而有效的经济合同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控制,实现对各项工作的监督。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加强对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即风险防范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原则

第一,依法管理原则。在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法律作为管理的基础,在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法律意识,保证合同及合同管理都符合法律规范,让法律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有效的保护与支撑。第二,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处于不断变化动态中,也存在各类的风险,企业在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提高管理的前瞻性,以预防为主,制定有效的风险预防体系,针对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第三,实事求是的原则。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企业内外因素的影响,对实际经济活动造成影响,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原则,认真落实合同内容,基于企业实际情况,提升经济活动的质量,为企业寻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第一,形式化严重,相关制度不能落实。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关键的组成部分,经济合同管理尤为重要。但一些企业在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将合同管理当作是一种形式,从合同的签订到管理,都认为是一种应付检查的工作,导致经济合同管理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效果。第二,签约效率低。中国属于典型的人情社会,在企业经济交易过程中,有时候因为双方主体过于熟悉,在交易中选择不签约,认为签约经济合同没有必要。还有些企业嫌麻烦或为了逃避相关的税费,故意不签约,给企业后续经营活动造成严重的风险。第三,在合同管理中不够规范。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一些企业对其不重视,没有意识到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合同签订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形式,导致经济合同法律效力受到影响。另外,由于一些因素需要对合同内容改动,但缺少国家公证机关的公正,解除合同过程中没有按照正规法律渠道等,都会给企业埋下风险,也是导致企业纠纷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风险防范措施

1、提升对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

企业领导层、管理层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实施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须能够认识到经济合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对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视。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有所认识,同时,将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归为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必须从思想到行动上,提高对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视,避免由于经济合同管理不当导致的风险问题,为企业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企业领导人员必须能够处理好合同之间关系,包括经济合同与经济法之间关系、经济合同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等,学习与了解有关的法律知识,做好对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合同管理水平。

2、实行动态化的经济合同管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而实施动态化的经济合同管理,是提升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动态化的管理模式,能够适应市场变化,根据市场变化对经济合同进行有效的调整,在保证符合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提升经济合同管理中风险防范水平。从企业经济合同签订过程中,就应该积极的开展动态化的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的市场调研,收集与经济合同相关的信息数据,及时的进行反馈,帮助企业及时的调整合同内容,同时也便于企业对经济合同相关事宜的控制。另外,实施动态化经济合同管理,需要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与监督,采用跟踪管理的方式,保证合同双方都能严格按照合同内容履行自己的责任。如果由于一些因素,导致经济合同无法执行,则必须建立有效的调节机制,组织合同双方对合同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有效的变更方式,避免由于合同无法执行而造成的损失,为企业运行降低风险。

3、不断的健全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体系

健全的管理体系是保证经济合同管理发挥功效的基础,如果缺少严格的合同管理机制,则可能导致合同管理责权不明,在合同签订与后续监督中发生相互推诿问题,给企业带来合同风险,也容易滋生恶性竞争问题,为企业经济活动埋下隐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制度下,必须完善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体系,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保证相关制度的落实,从合同的起草、签订,到后续的履行,都能够有所依据,减少风险因素。在建立经济合同管理体系过程中,必须以合同法为中心,通过法律支撑,保证经济合同合理合法,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法律保护。同时,企业需要定期对经济合同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让其能够适应市场环境下合同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强化监督,保证各项制度能够落实到位。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必须能够加强沟通,建立协调机制,明确各方责任,避免相互推诿问题发生。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经济合同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是保证企业之间贸易往来安全的基础,也是为合同双方提供法律支撑的重要环节。但是,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思想不重视,管理水平落后等,给企业经济活动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规避风险,提升经济合同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颜小浓.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即防控措施[J].商品与质量.2015,17(8):202-203.

[2]王娟.论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即防控措施[J].职工法律天地.2015,10(2):211-213.

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篇(2)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关于确立、变更、终止以及解除劳动义务和权利的协议,不仅是维护两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媒介,而且有效地稳定了劳动关系,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稳定的因素。在时代以及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关于劳动合同的纠纷呈现出日益严峻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平衡。企业只有在审时度势的前提下,不断地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做好防范风险的举措,才能促使劳动合同真正地发挥作用。以下几点将对此作出比较具体性的说明。

一、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和学习

企业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形式,强化企业员工对《劳动合同法》的认识和领悟,促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从而不断地规范自己的工作细节。详细一点来讲,企业要充分运用各种有效地途径,诸如专题会议、专家讲座、员工手册以及合同问题处理小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地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引导企业所有员工特别是管理层能够更加深入性的了解和掌握《劳动合同法》的内容和含义,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纠纷的发生。还有,要尽可能多地给员工锻炼自己处理合同问题的机会,企业有关合同方面的重要决策,要积极地鼓励员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促使合同法真正地为企业的发展而服务,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使得员工的日常工作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规范和细化。与此同时,企业要加强同相关的政府部门或者行政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多多了解最新的市场发展走向和政府的要求,不断地根据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补充和完善合同的规定和内容,进一步保证合同的真实有效性。还有,要多向其他企业借鉴与学习,认真地总结其他企业有关合同管理的优秀经验,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为合同管理提供更为扎实的基础。总而言之,《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和学习,可以有效地督促企业的合同管理走向更加正规化的道路,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合同风险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科学合理的风险规范体系的确立和完善,能够促使企业在未雨绸缪的情况下进一步做好合同管理工作,也为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典范说明。具体来说,首先,要依据企业合同管理的流程,仔细对有可能引起法律风险的源头进行分析、统计和归纳,将所涉及的出体罗列出来,并且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时候补救”的原则的践行过程中,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级别,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适宜解决方案,将相应的法制文号、法律后果以及相应的法律依据都详细的以文字的形式体现出来,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在建立了具备相应效益的法律风险应急预案制度之后,要不断地补充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充实预防和解决的方式和途径,以便在突发状况中能够应对自如。再者,可以尝试借鉴其他大型企业在构建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成功经验,将企业内部的各个法律风险点都标注出来,将责任制度分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且形成一个合理、有序的防范体系,使得整个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能够在企业各个部门的有力配合下,沿着既定的轨道顺利进展。还有,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因此在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过程中,要派遣专业性的人员构建信息化的防御体系,运用网络的强大力量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并且通过资源共享、信息库存的形式,保证企业各部门及时掌握合同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地改进各项工作。

三、强化和完善合同文本管理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分析来看,大多数企业所使用的劳动合同文本都是根据当地劳动部门依据《劳动法》多制定的标准文本,但是由于用人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标准文本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合同解除和劳动报酬不可能符合所有单位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完善和强化合同文本管理。比如标准文本上的“严重失职,,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这一类型的话,都没有具体性的量化标准,因此单位可以根据单位实际进行具体的说明,诸如对“违反劳动纪律多少次、旷工多少天”等内容进行量化说明,在标准文本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细化工作。还有,合同条款以及相应的补充条款是劳动合同的执行情况的重要凭证,因此,企业单位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最新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遵循《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不断地补充和修改相应的合同条款,使得合同双方当事人能够顺利地履行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和责任,享受应有的权利,避免甚至剔除不必要的劳动纠纷。

四、结束语

《劳动法》颁布以来,大多数的企业都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而且相继获得了比较卓越的合同成效,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但毕竟合同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宏伟工程,企业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良好途径,促进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风险防范措施的增强,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更多的活力。

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篇(3)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0

建筑工程合同是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为了完成其所商定的工程建设目标及与建筑目标相关的具体内容,合同内明确了双方的权益和义务。从法律的角度进行了约束,并且有效的减少了社会上常常出现的劳资纠纷、责任纠纷等。

1 为什么要对建筑工程合同进行管理

(1)推动建筑行业市场经济的发展

要使建筑市场规范化、合理化,就必须依靠建筑合同,因为建筑合同对建筑公司的行为有约束和管理的作用。在建筑管理中,如果没有具体的内容条款就无法行使其职能,但合同恰好弥补了这一缺点。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一旦出现问题,工作人员就会互相推卸责任,产生纠纷,这会给建筑行业的市场经济带来一定的损失。

(2)适应激烈的行业竞争

工程建设本身是个竞争很激烈的行业,进行合同管理是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只有加强了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才能避免问题和纠纷的产生,促使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并及时处理争执和纠纷,从而确保每一项工作的落实。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使之在市场上利于不败之地。

(3)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

所有的建筑工程在施工进行之前都要约定合同,这份合同能够督促和制约双方履行应该尽的责任,只有让双方认真的履行了职责,才能够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工序、效率、技术等符合规范和要求。如果不重视合同管理,一切问题就会接踵而至,造成各种不良影响,所以建筑公司必须切实重视起合同管理。

(4)为建筑工程项目抓住核心

加强合同管理是进行有效项目管理的需要,合同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抓住了这个核心,才能够规范各建设主体行为的需要,统筹和调控整个工程建设项目,并且达到一定的目标。

2 如何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

2.1完善合同管理的制度:一旦出现有关于合同的问题和纠纷,工作人员就会相互推卸责任。所以管理者必须首先强化合同文本的拟定,做好合同的制定、审核、复查、签订、总结等工作。一旦发现有问题或者容易出现纠纷的条款,应该立即采取一定的措施,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合同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合理处理或解决,防止合同中的文字和文本出现错误,引起纠纷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将工作落实,并且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合理的合同管理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素质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工作的基础因素。所以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并且做好在职人员的后期培训工作,让他们具备专业的能力和素质。另外,公司还要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组织合同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

2.3 如需变更合同,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建筑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多,如果合同的双方达成了一定的协议,需要更改合同,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将经济风险降到最小。管理者要将相关的设计图纸、文字说明等进行收集,用来作为日后的依据和备案,对一些材料和使用材料的具体情况也要进行记录,做到在产生纠纷的时候有据可依,有案可查。

2.4 进行总结工作:管理者要认真的开展建筑工程合同履行情况评价工作,合同终止之后,管理人员还要做好相应的资料收集、保存的工作,实现工程合同档案资料的规范化管理。同时还应该做出客观的评价,找出不足和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以方便指导今后的合同管理工作,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水平。

3 如何进行合同风险防范

建筑工程的合同风险又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种类型,它隐藏在整个合同的制定、履行、变更、转移的全过程中。建筑工程企业如果不做好合同风险防范的工作,合同中的风险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

合同的整个流程一般由调研、策划、拟定、审核、签署、执行等构成,管理者要明确这些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合理、科学的进行。另外,管理者还要对合同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监管,结束后还要对合同进行综合评价,正规、标准的手段及管理方法有利于防范合同风险。

(二)建立信用评价制度

信用评价体系是指促进合同的双方互相信任、及时沟通,确保合同的顺利签订与执行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反映出合同双方的信用情况。因此,应该建立一个信用等级制度,对合同当事人的财务状况、合同执行情况、经营现状等进行合理、公平的评价,并且将这些评价输入到商业档案袋中,以方便建设工程单位,以后能够方便查看跟自己合作的公司的信息。

(三)建立风险预报制度

风险预报制度是降低合同风险的有效措施,所以,建筑工程单位应该建立一个风险预报制度,对合同内容、合同对象进行分析和评估,一旦发现风险隐患,预报制度会自动的发出警报,使建筑工程单位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小。相关人员要运用知识和经验,对各单位合同中的潜在风险、以及合同中的条条款款进行认真、复杂的审定,并且对如何化解风险进行详细的解说。只有实时的跟踪、反馈和预警,才能将损失降到最小。

4 总结与体会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已经成为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但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工作不能陷入僵硬的程式化,不能一味的效仿别人的案例,管理者必须根据实际来操作,监督和确保合同双方自觉履行条约。只有降低了合同风险,才能维护建筑市场的良好秩序。

参考文献:

[1]黎国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索赔和风险管理初探[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12):54-54.

[2]丁洪涛.浅析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J].河南建材,2012(5):65-66.

[3]张宁.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J].科技信息,2012(7):508-508.

[4]檀翔.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0(9):75-76.

[5]邓志勇 吴秀仪.论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风险管理[J].甘肃科技纵横,2004,33(4):85-86.

[6]杨志宏.建设工程合同与风险管理浅析[J].中州建设,2005(9):65-66.

作者简介信息

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篇(4)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不好合同,就管理不好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因此,管理者应该时刻具备风险意识,在日常合同管理中应当注重防范五个方面的风险:

1.避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防止合同无效的风险。

2.避免合同主体资格的不合法和意思表达的不真实,防止对方利用合同诈骗的风险。

3.避免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者遗漏主要条款,防止合同权利残缺的风险。

4.避免未签订合同、未经授权对外签订合同,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

5.避免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二、合同风险的防范措施

合同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源头之一,不能控制合同风险,就不能避免企业经营风险,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利益损害,所以应当尽可能地防范合同风险,主要措施有:

1.充分了解《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法》从合同的含义,订立合同的基本原则,合同的形式,合同的生效、无效等与合同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详细的规定。另外,我国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定,除《合同法》之外,还有大量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企业在对外签订合同过程中一旦违反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会导致合同的无效,造成巨大的损失。

2.企业在签约前应充分了解、调查并评估对方当事人资信状况。企业在签约前必须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经过当年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生产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对设计、施工队伍还应要求提供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企业业务部门经办人对上述证件复印件应留存备查。对标的额巨大的合同,必要时,企业业务部门应派专人实地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包括对方的商誉、财务状况、技术设备、管理水平、人员构成等。

3.合同尽量采用书面形式。目前我国法律认可的合同形式有口头、书面和其他三种形式。口头形式优点在于方便快捷,缺点在于发生合同纠纷时难以取证,不易分清责任,一般仅适用于能即时清结的合同关系。书面形式比口头形式复杂,在当事人发生纠纷时举证方便,容易分清责任,也便于主管机关和合同管理机关监督、检查。所以,最好通过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4.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明确约定合同条款。签订合同时应当尽可能使用国家推行的合同示范文本,以保证合同条款的完备。同时,经办人应认真填写合同中所列明的每个条款,尤其应当明确约定标的物及其数量条款、质量和包装条款、付款方式和时间条款、交货方式和时间条款、违约责任条款,以及明确违约金和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注意用词严谨,避免语意模糊。另外,需注意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定金与违约金两者不能同时适用,等等。

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篇(5)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逐步趋于完善,我国建筑行业受到了更为规范化的管理与调控,利用合同这一具有法律效力的手段对建筑行业中各企业的发展加以进一步地约束,是保证建筑行业整体有效应对市场经济发展各项要求的关键措施,也是我国建筑行业走向更宽广的国际舞台的必要支撑。因此,建筑行业加强对于合同的管理势在必行。但是,建筑工程合同面临着诸多固有的风险,各企业要想做好对于合同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对这些风险加以有效的防范。

一、建筑工程开展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随着建筑行业各方面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时代,建筑市场鱼龙混杂,各主体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不良竞争行为,以有效的手段来防止并解决这些不良的竞争,已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要基础,而工程合同便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建筑工程合同牵涉到工程建设的目标、与目标相关的各项建设的内容、合同双方针对该工程分别具有的权利及应履行的义务等重要内容,建筑行业必须规范合同管理才能保证其各项作用充分发挥。本文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开展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

1、建筑工程项目以合同管理为开展前提

合同是建筑工程行业中必备资料之一,各建筑工程项目开展实际工作的前提就是要针对该工程项目进行合同的签订,利用合同中的关于建筑工程建设的建材质量、技术工艺、工序流程、工程质量、成本费用、施工进度、人员等内容规定,对工程实施全方位有效管理,是保证工程各项建设工作顺畅开展及建设目标顺利达成的有效措施。假若合同管理失效,各项管理工作就会出现无管理标准指引、无法律效力约束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实施。因此,建筑工程单位要将合同的管理置于建设的前提及核心地位,利用有效的合同管理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实的规范作用。

2、管理工程项目合同是时展的需求

进入21世纪世纪之后,我国各项事业的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皆大幅度的提升,国家的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着来自国际标准建筑建设水平,及国外各种建设力量的极大冲击,建筑工程行业要想获得进一步地完善发展,就必须应对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地遵循国际标准规则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为各行为主体的发展赢取必要的空间。同时,我国建筑行业当前面临的国际化的时展趋势,同时也为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了诸多的契机,各建筑行为主体通过努力地开展合同管理工作,以合同对自身的各项行为意识加以规范,以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及整个行业的实际水平,便能够以强势的主体姿态占据国际建筑市场,从而使国家建筑行业迈向国际。

3、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工程项目合同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断趋于规范化以及法制化的产物,随着建筑工程行业逐步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它的发展必定要受到市场经济的全面规范,并且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应有的推动力量。因此,建筑行业中各行为主体在处理各项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将合同的各项条例作为处理标准来进行处理,以尽可能地保证双方的建设利益,实现对于各种行为的有效规范,从而使建筑工程行业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二、如何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

建筑工程行业在开展合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合同主体的操作及履行风险、合同制定的法律与制度风险、合同文本模糊多义风险等各种固有风险,建筑单位必须对这些风险加以有效的防范及处理,才能够使合同的各项作用有效实现。具体来讲,建筑工程单位可分从以下几点策略对合同管理风险进行防范:

1、全面提升合同管理者的素质

建筑单位各项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皆需要具体的管理人员来承担,这些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工作的行为主体,其自身的各项素质能力水平便成为诱发合同管理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防范合同管理风险必须以提升主体素质为基础。

1.1 优化招聘工作。建筑单位在新时期应当综合地分析合同管理工作的各项能力与素质需求,并面向全社会展开对于合同管理人员的招聘工作,通过清晰、明确、全面地定位各项能力素质要求对应聘者进行初筛,然后再以面试以及实际考核标准进行复选,最终严格控制应聘者的素质。

1.2 强化培训教育。建筑单位在健全合同管理人员队伍之后,要依据具体的合同信息收集、项目分析、履行状况、效果评价等工作进行人员分配,做好人员数量以及素质结构的有效调配。然后再针对实际的合同管理各项工作需求,开展对于各部分人员的继续培训与教育。

2、完善合同管理工作制度建设

合同管理人员在进行合同管理工作时,可能会出现消极怠工以及责任推诿等不良现象,这些不良现象则是造成合同管理风险的直接源头,建设单位若要达到对于风险的有效防范,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2.1 优化管理机制。建筑单位应当为合同管理工作确立精细化的内容、流畅的协调配合机制、各项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工作开展的制度标准等方面,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任务分配,同时积极地总结评价管理的关键、弱势、缺陷环节,并对这些环节加以重点强调。

2.2 岗位责任制。建设单位要想切实地提升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并做到对于各项工作问题的有效分析,就必须完善岗位责任制的建设,对各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的责任分配与备案,既通过责任的有效分配实现对各项管理工作的环环相扣的连接,又保证所有环节的工作责任都有具体人员承担。

3、强化管理与控制合同文本拟定

首先,合同管理人员在开展合同拟定工作之前,必须对该工程进行全方位的资料分析与现场调研,并结合其他类似工程的优秀合同案例,对合同的各项条目进行初步拟定。其次,在合同条目拟定出来之后,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合同条目进行研讨,修改其中不合理不完善的部位,并严格控制条文的多义性及撰写的模糊性,同时,保证各项合同条文的合法性。

4、在合同实际执行中实施管理

首先,合同管理人员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合同的变更工作,对合同变更的合理合法性以及各项变更的指令进行研究,在确保变更要求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做出具体的更改。其次,管理人员要仔细地做好对于工程停工、工程改签等工作的管理,针对工程变更的实际状况,严格按照合同条目加以及时处理,同时针对实际的变更做好对于合同内容的适当调整,以保证合同条目始终与工程具体施工要求相符合。

三、结语

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工作关系着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也是建筑业充分应对时展趋势及市场经济规范要求的必要策略。因此,建筑工程各主体方应当切实做到对于合同管理的全面端正的认知,并全方位综合地分析合同管理风险,采取有效策略对这些风险进行及时高效的防范与规避。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篇(6)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不好合同,就管理不好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因此,管理者应该时刻具备风险意识,在日常合同管理中应当注重防范五个方面的风险:

1.避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防止合同无效的风险。

2.避免合同主体资格的不合法和意思表达的不真实,防止对方利用合同诈骗的风险。

3.避免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者遗漏主要条款,防止合同权利残缺的风险。

4.避免未签订合同、未经授权对外签订合同,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

5.避免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二、合同风险的防范措施

合同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源头之一,不能控制合同风险,就不能避免企业经营风险,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利益损害,所以应当尽可能地防范合同风险,主要措施有:

1.充分了解《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法》从合同的含义,订立合同的基本原则,合同的形式,合同的生效、无效等与合同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详细的规定。另外,我国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定,除《合同法》之外,还有大量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企业在对外签订合同过程中一旦违反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会导致合同的无效,造成巨大的损失。

2.企业在签约前应充分了解、调查并评估对方当事人资信状况。企业在签约前必须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经过当年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生产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对设计、施工队伍还应要求提供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企业业务部门经办人对上述证件复印件应留存备查。对标的额巨大的合同,必要时,企业业务部门应派专人实地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包括对方的商誉、财务状况、技术设备、管理水平、人员构成等。

3.合同尽量采用书面形式。目前我国法律认可的合同形式有口头、书面和其他三种形式。口头形式优点在于方便快捷,缺点在于发生合同纠纷时难以取证,不易分清责任,一般仅适用于能即时清结的合同关系。书面形式比口头形式复杂,在当事人发生纠纷时举证方便,容易分清责任,也便于主管机关和合同管理机关监督、检查。所以,最好通过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4.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明确约定合同条款。签订合同时应当尽可能使用国家推行的合同示范文本,以保证合同条款的完备。同时,经办人应认真填写合同中所列明的每个条款,尤其应当明确约定标的物及其数量条款、质量和包装条款、付款方式和时间条款、交货方式和时间条款、违约责任条款,以及明确违约金和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注意用词严谨,避免语意模糊。另外,需注意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定金与违约金两者不能同时适用,等等。

5.及时行使法定抗辩权。我国合同法中规定,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可分为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三种,对于降低交易风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履行次序,企业作为先履行一方,有足够证据证明对方出现财务危机或濒临破产等情况,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如企业作为后履行一方,在对方未先履约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如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履行次序,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或对方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6.合同争议解决方式应具体明确。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所以,在选择“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争议时,建议进行“协议管辖”。在签订合同时,双方一般比较友好,比较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如果事先确定了管辖法院,就不必在事后因管辖问题发生争执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另外,如果合同双方约定以仲裁的方式解决合同纠纷的,那么要明确约定一个仲裁机构,而且该仲裁机构必须客观存在,否则将导致仲裁条款无效。

7.加强对合同专用章的管理,做到专人负责、专章专用。对外签约不宜使用业务印章,应使用合同专用章。合同专用章保管、使用宜由专人负责。合同专用章原则上不得外携公出,禁止出租合同专用章,禁止在空白介绍信、空白合同书、信笺或任何空白纸上加盖合同专用章。每次使用或外带,应经法定代表人授权批准并进行登记备案,完善用章手续。

8.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体系,严格合同审查规则和程序。企业要实现订立合同的预期目的,合同管理人员应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起草的合同做认真的推敲,进行审查把关,审查合同的标的、内容、主体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查合同的内容是否属于国家允许、鼓励经营的范围,还是被限制或禁止的范围;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完备、严谨,以保证所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切实可行。合同审查人员审查时,有权询问与合同谈判、签订的有关情况。若发现合同有不符合要求的有权及时提出审查意见,并要求委托人或经办人员修改或纠正,以符合合同谈判、签订、审查的各项要求,从而杜绝合同隐患。

9.实行合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要充分发挥合同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救济”作用。法律事务部门有权介入重大合同签订前的资信调查、实质性谈判和正式签约、审查以及合同履行、争议解决的诸阶段、全过程的动态活动。企业应制订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及《合同专用章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配套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规范化、程序化。

10.加大对合同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促使各级管理人员真正做到自觉依法办事。企业应制订《合同考核办法》并将其纳入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序列之中,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企业法律事务部门根据工作布置,每季度末重点对有关业务部门所签订、履行的各类合同进行抽查,发现问题要求上述业务部门整改;如未能整改又不能说明正当理由的则按《合同考核办法》处分。

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篇(7)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不好合同,就管理不好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因此,管理者应该时刻具备风险意识,在日常合同管理中应当注重防范五个方面的风险:

1.避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防止合同无效的风险。

2.避免合同主体资格的不合法和意思表达的不真实,防止对方利用合同诈骗的风险。

3.避免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者遗漏主要条款,防止合同权利残缺的风险。

4.避免未签订合同、未经授权对外签订合同,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

5.避免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二、合同风险的防范措施

合同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源头之一,不能控制合同风险,就不能避免企业经营风险,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利益损害,所以应当尽可能地防范合同风险,主要措施有:

1.充分了解《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法》从合同的含义,订立合同的基本原则,合同的形式,合同的生效、无效等与合同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详细的规定。另外,我国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定,除《合同法》之外,还有大量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企业在对外签订合同过程中一旦违反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会导致合同的无效,造成巨大的损失。

2.企业在签约前应充分了解、调查并评估对方当事人资信状况。企业在签约前必须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经过当年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生产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对设计、施工队伍还应要求提供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企业业务部门经办人对上述证件复印件应留存备查。对标的额巨大的合同,必要时,企业业务部门应派专人实地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包括对方的商誉、财务状况、技术设备、管理水平、人员构成等。

3.合同尽量采用书面形式。目前我国法律认可的合同形式有口头、书面和其他三种形式。口头形式优点在于方便快捷,缺点在于发生合同纠纷时难以取证,不易分清责任,一般仅适用于能即时清结的合同关系。书面形式比口头形式复杂,在当事人发生纠纷时举证方便,容易分清责任,也便于主管机关和合同管理机关监督、检查。所以,最好通过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4.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明确约定合同条款。签订合同时应当尽可能使用国家推行的合同示范文本,以保证合同条款的完备。同时,经办人应认真填写合同中所列明的每个条款,尤其应当明确约定标的物及其数量条款、质量和包装条款、付款方式和时间条款、交货方式和时间条款、违约责任条款,以及明确违约金和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注意用词严谨,避免语意模糊。另外,需注意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定金与违约金两者不能同时适用,等等。

5.及时行使法定抗辩权。我国合同法中规定,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可分为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三种,对于降低交易风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履行次序,企业作为先履行一方,有足够证据证明对方出现财务危机或濒临破产等情况,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如企业作为后履行一方,在对方未先履约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如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履行次序,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或对方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6.合同争议解决方式应具体明确。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所以,在选择“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争议时,建议进行“协议管辖”。在签订合同时,双方一般比较友好,比较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如果事先确定了管辖法院,就不必在事后因管辖问题发生争执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另外,如果合同双方约定以仲裁的方式解决合同纠纷的,那么要明确约定一个仲裁机构,而且该仲裁机构必须客观存在,否则将导致仲裁条款无效。

7.加强对合同专用章的管理,做到专人负责、专章专用。对外签约不宜使用业务印章,应使用合同专用章。合同专用章保管、使用宜由专人负责。合同专用章原则上不得

[1] [2] 

外携公出,禁止出租合同专用章,禁止在空白介绍信、空白合同书、信笺或任何空白纸上加盖合同专用章。每次使用或外带,应经法定代表人授权批准并进行登记备案,完善用章手续。

.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体系,严格合同审查规则和程序。企业要实现订立合同的预期目的,合同管理人员应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起草的合同做认真的推敲,进行审查把关,审查合同的标的、内容、主体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查合同的内容是否属于国家允许、鼓励经营的范围,还是被限制或禁止的范围;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完备、严谨,以保证所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切实可行。合同审查人员审查时,有权询问与合同谈判、签订的有关情况。若发现合同有不符合要求的有权及时提出审查意见,并要求委托人或经办人员修改或纠正,以符合合同谈判、签订、审查的各项要求,从而杜绝合同隐患。

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篇(8)

在高校的管理实践中,合同主要是对处理财产关系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做出的一致决定。现代高校规模庞大,人员众多,对外合作频繁,这些都使得高校必须采取严格的合同形式来规范其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后勤服务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事项。劳动合同、贷款合同、融资租赁合同、建筑工程合同、技术服务合同、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主要的合同在高校都是比较常见的,当然劳动合同属于社会法领域,由专门的《劳动合同法》来规制,而后面这些主要通过《合同法》来规范。可以说高校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法人,其进入合同关系的领域广,且频率高。

二、高校合同管理的一般分析

客观而言,高校合同在订立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如前所述,合同涉及的事项繁多,且合同总体规模大,这与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2)内部管理复杂,由于高校内部需求部门、承办部门以及监督部门林立,且承担实际审批、执行或监督工作的人员众多,加上人员变动等因素,使得高校合同管理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3)合同审查和实际签署部门相分离。现代社会的合同条款设计得更加专业和复杂化,一定程度上使得合同审查工作需要由专业的法律从业者来承担,特别是技术类合同等,都需要专业人员对对方的资信情况、履约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才能交由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然而,高校作为一个主要承担教育科研工作的事业单位法人,其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可能存在不足,并不如企业那样注重合同管理的经济效益和风险防范,会出现合同风险防范控制不足的问题。同时,高校原有职能部门设置或合同管理制度设计的问题,导致合同从洽谈、签约、履行等环节或是出现众多部门纷纷要求审核,导致效率低下,或是众多部门纷纷推诿,导致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这些问题都可能诱发高校合同管理不足问题,引发法律风险。

三、高校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

高校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或是因为合同本身存在的缺陷,或是因为对方的资信与能力存在问题,或是因为不可抗力,或是因为国家法律和政策调整等因素,导致合同不能按照双方所约定的内容那样完全地得以履行。从合同涉及的当事人,以及合同文本和合同履行这是三个方面可以窥见合同履行存在的风险。

(一)来自缔约相对人的法律风险

着重审查缔约相对人是否具备独立的签约能力和资格(要求主体适格、具备相应的资质以及在经营范围之内);资本信用、信誉以及履约能力是否良好;以往的业绩成果以及公司发展状况;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构成方式;企业发生分立、合并或转让的可能性等等。这些因素都是高校管理部门在签约之前需要充分调查的事项,对于判断法律风险大小至关重要。

(二)来自合同文本的法律风险

随着企业专门化和规模化的操作,格式合同被大量采用。在订立格式合同时,校方如不加审查地予以全部接受,会导致在争议解决中的劣势地位。

合同及其附件主要涉及双方的基本信息、权利义务安排、担保、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这些条款。一般需要从合同规定内容的合法性、合同涵盖范围的完整性以及合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明确性等方面来着重审查一个合同是否完备。尤其是着重审查主要条款的表述是否明确,不存在多重含义等等,确保合同内容的明确清晰。

(三)来自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

这一环节是最为重要的,需要合同双方事先针对出现的各类风险类型的事后处理依照法律进行明确规定。包括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的违约风险、合同主体变更和内容变更的风险、无法预见且无法避免的不可抗力风险、市场环境变化、国家政策调整等重大情势变更的风险等。这些都需要当事人针对各种类型化的风险种类,对双方应对风险的处理办法进行事先规定,使得风险得以最小化。

四、风险防范

(一)构建合理的合同管理组织体系

高校方面首先在组织体制上,建立一个核心的领导机构,然后成立一个专门的法律办公室统一管理合同,并且协调具体的业务部门工作。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具体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加强其合同意识和风险意识,实现层级化和专门化的管理。

(二)健全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

高校需要对合同管理的办法、相对人的资信调查和信用管理制度、合同审查会签制度、授权委托书证管理制度、合同履行和纠纷处理制度以及合同基础事务管理制度等进行全面规定,确保在签约全程的合法化进行。

(三)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对于签约前、签约中、履行中、履行后等环节的合同主体、合同内容、合同审批、合同付款、合同资料等等全部纳入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之中,既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又可以实现有效监管。

五、结语

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篇(9)

企业合同指的是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在与个人、其他单位等经济平等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所签订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企业合同的签订有利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有序健康发展,有利于明确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

合同管理的加强能够通过法律途径,提供保障给企业的商业活动。在市场竞争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但是企业的合同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益,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合同能够为企业商业活动降低风险,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重要依据和保障,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合同管理是一种重要的制度管理模式。合同的建立需要合同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且双方都必须履行合同中的内容,如果单方面想变更合同就需要承担合同中规定的后果,企业合同体现了市场经济下的法律化与责任化。

二、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不签定正式的书面合同。书面合同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书面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约定的重要凭据。但有许多企业,在合同的签订时并没有足够重视,有的企业仅仅凭借对方的发货清单或者电话就进行交易,这给履行合同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隐患。

2.合同的签订行为不够规范。相对于一些不重视合同签订的企业,许多企业对于合同的细则约定不够明确,虽然都能够意识到合同的重要性,但是在合同签订时对合同内容的重视不够,往往出现条款不完善、责任表述不清楚、约束不明确等多种多样的情况。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合同纠纷,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3.未明确合同细则风险。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部分企业同合作方建立了书面合作关系,然而,合同签订行为随意性较强或者规范度不够,其中以未明确合同细节约定为主。相对不重合同签订的企业,它们重合同签订,但对合同细则风险认识不够,签订合同时多因条款不完善或是责任表述模糊而致使约束力不足。合同纠纷隐患就此埋下,企业损失无法避免。

4.合同履约监控不足风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合同已经日渐成为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然而,很多企业并不重视监控合同履约过程,合同相关制度与管理结并未建立起来,致使企业签约行为不能规范,也无法有效监督履行合同过程。

5.防范意识不足风险。抛开正常的合同管理不谈,企业对部分极端情况防范意识不足则会引发相应的风险。比如,员工伪造证件、假冒身份骗取合同资金;借由中介组织进行合同诈骗;以预付款或押金等形式骗取货款等。

三、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

1.重视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合同签订前,要充分了解合作对象的整体情况,采取查询企业的工商登记信息,了解企业注册地、组织机构代码、企业营业执照信息等。了解是否具有合同签订主体资格,了解合作对象的商业信誉,以及履行约定能力。防止纠纷发生。合同起草时要认真审查合同的主要条款,确定合同履行的时间、地点、有效性。约定好纠纷处理管辖,纠纷处理规则等以便更好地减少纠纷,进行权利救济。合同签订时要注意公章,是否是合格有效合同章,注意签订合同人员身份,是否有授权或者是否法定代表人,对法定代表人请其出示身份证明。保存好合同原件,合同履行的证据等,一旦发生纠纷,首先要友好协商,协商不成进行诉讼或者仲裁,要有专业的法律人员提供良好的建议。

2.加强合同的审核工作。在签约时,一定要对合同的内容认真的审核。第一,对合同中对方的资质进行调查,这一方面主要包括:对方的经营业务、对方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人的签约资格等方面进行审查。第二,对合同的文本格式的审查,检查合同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基本的内容条款是否具备等。第三,对合同的条款内容进行审查,要确保合同的条款不存在违法违规现象、条款之间无相互矛盾现象、条款的语句无语义模糊现象、标点使用准确规范等等。第四,要强化对外签订合同时合同依据的审查,确保其符合企业内部相关的管理要求,保证合同立项、合同资金构成等都有充分的依据。第五,要对合同后期履行情况的跟踪管理,应该定期的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准确的掌握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确保合同如期履行,防范合同发生违约风险。

3.建立合同管理审查监督机制。对于是否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而制定的合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当建立合同管理审查监督机制,对于出现的法律性漏洞,要做到及时有效的排查,对于合作伙伴的履约能力要做到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注意合同条款的可操作性,合同中是否存在模糊的概念,法律保护的是既定受到损害的企业。而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从制定生产计划就已经开始投入成本,因此明确合同中的内容,排查一切存在的风险,是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作的保障。

4.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一是企业相关制度的建立。各个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依照国家的《合同法》以及上级颁布制定的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制定合适的企业合同管理机制,明确相关的人员配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等。二是企业要加强对于合同用章的管理。合同用章作为签订合同时的重要凭证,要加强保管,做到专人保管、专章专用,以有效避免合同用章的滥用所造成的合同风险。三是要有企业对外签订合同的授权、审批制度。对于企业对外签订合同的授权、审批工作,要进行严格的规范授权审批行为,防范可能发生的合同风险。

5.建立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目前针对现代企业没有真实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企业个人的信用往往是通过企业在市场上的作为来体现的,这不利于行业的透明和规范,建立有效真实的信用评价体系,严厉打击信用欺诈行为。信用评价体系,是对企业自身的约束,也是规范行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建立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将合同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得到统一的管理,并且加强行业间的交流,及时更新信息,共享经验,促进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

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篇(10)

1、合同管理作为建设项目的管理核心,加大对合同管理的力度,是有效管理工程项目的需要。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都是以签订的承发包合同为依据,如果忽视合同的作用,就意味着不能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费用等进行整体掌控,更别说是对工作沟通、人力资源、工程风险等进行整体管理。只有将合同管理的核心抓住,才能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运行状态进行统筹,才能更好的实现建设目标。

2、对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经济活动之所以产生诚信危机和不正当关系,大多是因为对工程建设的相关法治观念淡薄以及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意识薄弱。所以,加强对合同的管理,能够促进建设的主体在各方面可以按照合同上的相关内容履行应尽的义务,同时对出现的纠纷和争执进行处理,起到对建设主体行为进行规范的作用,从而做到对建筑市场进行逐渐整顿。

3、强化对合同的管理措施,是我国接轨国际的必要条件。现如今,我国的建筑市场敞开大门,迎接国外各建筑公司的挑战和冲击,想要更好的适应国际发展规则,就要遵循国际通例以及国际市场的规则。所以,只有强化对合同的管理措施,才能与国外的建筑企业进行竞争,为自己的生存赢得发展空间。

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风险

1、理解失误风险

合同的内容必须要具备语句严谨性,避免语句模糊引起的建筑商和承包商理解上的不同步,很容易在施工中造成纠纷。理解失误风险就是对双方没有正确认识合同的最好诠释,由于对法律合同的风险没有足够的理解,在签订合同中没有按照合同进行,在聘请的法律顾问中,由于专业性不强,对于其中的条款规定没有细致把握,造成了在施工中出现特殊问题时,常由于对合同的理解混淆导致了承包商的损失。

2、合同约定风险

就发包人而言,工期是建设工程合同较为重要的部分,建设工程合同中约定不明必然给发包人带来巨大风险。《建设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对承包人有权顺延工期做出相应的规定。因此,发包人必须对此做出详尽的研究,避免承包人顺延工期的风险。比如,开工条件的约定,若对开工条件做出不利于发包人的约定,将导致承包人以施工场地达不到施工条件而要求顺延工期的风险。

3、发包人违约带来的风险

在建筑施工中,在整个施工的过程都具有人员多、工作量大和问题多的特点,那么在建筑施工工期的把握中就比较困难,任何一个施工项目的拖延都很影响施工进度,并且在有效管理承包商内部的问题后,还要注重发包商的合同履行能力,避免在驻地代表和审核人员的低效率工作中造成工期的拖延,此种施工中的不协调是常见的现象,需要承包商有效的督办,避免此类合同风险的发生。

4、缺乏合同管理专业人才

在承包商与建筑商签订合同后,较多项目经理没有对合同中的项目条款进行学习和分析,只是在部门经理传送的文件中了解施工内容和施工流程的,造成了承包商在合同的交底中没有彻底的落实,缺少对合同中详细内容的认识,导致承包商在施工中出现了合同违约的现象,没有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工程的实施,这就造成了双方的工程纠纷,不仅耽误了工期,还对承包商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风险因素分析

1、主观性合同风险因素

合同的主观性风险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即能通过人为因素避免或控制的合同风险。在很多的国内施工合同中,虽然业主可利用有利的竞争地位和起草合同条款的便利条件,在合同协议中把风险隐含在合同条款中,但承包商一旦签订合同后,就会将对自身权利不利的因素提出来,据理力争,否则就以不履行合同为要挟。

2、客观性合同风险因素

合同的客观性风险是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等规定的,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都无法回避的,合同一旦形成,往往无法改变。如在工程量清单清单计价中,业主不可避免地面临超范围人工、材料、设备设施等涨价,及地下条件的不可预见性以及不可抗力因素工程量增加等问题,为此,只能按合同约定的条件承担相应的风险。

四、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措施

1、完善合同管理的制度

一旦出现有关于合同的问题和纠纷,工作人员就会相互推卸责任。所以管理者必须首先强化合同文本的拟定,做好合同的制定、审核、复查、签订、总结等工作。一旦发现有问题或者容易出现纠纷的条款,应该立即采取措施,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合同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合理处理或解决,防止合同中的文字和文本出现错误,引起纠纷和问题。

2、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合理的合同管理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素质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工作的基础因素。所以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并且做好在职人员的后期培训工作,让他们具备专业的能力和素质。

3、如需变更合同,要及时的采取措施

建筑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多,如果合同的双方达成了一定的协议,需要更改合同,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将经济风险降到最小。管理者要将相关的设计图纸、文字说明等进行收集,用来作为日后的依据和备案,对一些材料和使用材料的具体情况也要进行记录,做到在产生纠纷的时候有据可依,有案可查。

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篇(11)

关键词: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应对策略

合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合同则是维持和规范企业合作关系的重要依据,合同管理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针对企业合同的法律也在不断的完善,这在规范企业合作关系和合同管理的同时,也给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增加了法制管理的压力。企业合同风险已成为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原因,合同管理风险的存在不仅会造成企业经营的失败,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企业合同管理,重视起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风险管理。笔者就是在此背景下开展的对企业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的探究。

一、企业合同的管理

合同作为维持和规范企业合作关系的重要依据,其签订时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之上的,但签订完后该合同就开始具备法律效应和强制性效应,一旦合同双方有一方违背合同规定,就要强制性按照合同来执行赔偿事宜。合同的约束性和法律效应对合同双方都有作用,这种协议有利于维护惬意双方的合作关系。企业正常开展经营活动就必须可少的要与其他各方签订各种合同,在合同签订和履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企业某些利益被损害的情况,这一情况就是合同风险,也是企业合同管理所致力于消除的情况。合同中法律风险的存在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收到损害,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管理与防范,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合同中潜在的法律风险进行消除。

二、当前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分析

1.合同签订前的风险

合同签订前主要存在两种风险即信息泄露风险以及对方合同主体和信誉缺失风险,这两种风险都会导致合同签订的条款的不平等,损害企业的利益。其中信息泄露风险主要指为了合同签订对己方有利,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今天,部分企业利用各种手段获得签约资格,在谈判过程中获得合同对方的信息,如资金安排、人员情况等,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对另一方签约企业在这次合同中的获利有极大的影响,这些信息的泄漏就是企业签约前所谓的信息泄露风险。剩下一种风险是指签约前对方隐瞒自己的相关主体资格和信誉,合同签约且生效后,对方企业没有率不行合同的资格和实力,这会导致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2.合同签订时的风险

合同的条款内容和形式规定是潜在的法律风险的重要方面,这也是签约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其风险主要指拟定的合同条款内容或者合同形式不具备法律效应,无法执行。这种合同的签约内容条款是无法执行的,因为它不具备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无法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合同条款进行执行。若是该合同形式没有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那它就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这种不健全的合同形式也是无法具备法律效力的。3.合同履行时的风险合同顺利签订,但在合同执行时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合同无法有效执行,或故意违背合同,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此时会给签订合同的对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合同履行风险的存在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因素导致:首先,对方企业缺乏合同管理,没有提前察觉对方企业的动向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其次,部分企业对违约企业的法律追究和赔偿追究反应过慢,应该第一时间追究对方的责任,寻求赔偿,弥补企业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和风险防范的措施

1.合同签订前行为管理

在合同签订前机械能合同风险管理是最合理的,因为这样才能将合同中潜在的法律风险扼杀在摇篮中,所以,必须重视合同签订前的风险管理,做好相应的合同风险识别、评级以及管理准备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拟定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合同签订前的风险管理主要就是对合同相关事宜的审查,合同的条款内容、形式、流程、签约主体的相关资格和信誉等等,都是需要严格审查的项目。如果签约人是对方企业委托人,要严格检查其相关授权证明。最后,要对合同的条款内容进行严格审查,每一个合同条款中的法律名词都要依据法律条文进行对比,以此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2.提高法律顾问履行监督

法律问题就要交给专业的法律人士来解决,这样才能避免问题的产生。对于合同管理法律风险来说,一个专业的法律顾问是必需的,因为他们更加专业,能够发现一些非专业人士无法发现的潜在法律风险。所以,企业必须聘用法律顾问并加强法律顾问对合同条款内容、形式、法律名词等合同内容的监督,一旦发现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要及时上报并提出解决措施。

3.加强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培训和教育

合同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对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过硬的一项管理工作,这一工作的有效执行对企业合同签订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提高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聘用人员的门槛并加强对在职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此外,还要提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让法律观念深入人心,当他们做决策时会更加谨慎、小心。

四、企业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的建议

(一)企业双方在合同签订之前要对对方的基本状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对于合同签订和合同管理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在合同签订前要充分了解对方企业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避免风险或者降低风险。这种了解和调查主要针对对方企业的地址、工商部备案、企业资金状况、人员情况、企业资格、企业信誉状况等等,由此判断该企业是否具备执行合同的实力。合同签订双方哪一方存在错误应该及时赔偿给对方所受到的损害,签订双方都有错的,各自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最后,要调查签订方的行业信誉度和履行合同的执行能力,或者找一些专门的调查机构进行全面的调查。

(二)合同在签订后,履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合同签订的双方都有可能会在合同的条款上进行相应的变化,一方有可能会出现违背合同条款内容,也有可能会因为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导致其不能正常及时的履行合同条款内容。双方在履行合同条款的实践活动中,来自法律风险更多的是双方在履行过程中的具体状况和相关证据方面的缺乏。如果出现纠纷,应该时刻保持友好协商的态度来处理纠纷,这样利于双方搜集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材料;在签订销售合同时,货款回收条款要注明还款的具体时间点,时间段,如果到期没有还款,应该加强回款力度,落实责任人,查明情况,及时催缴。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该要做到全面了解签订方公司的实力和信誉度;根据签订双方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合同条款;在履行条款的过程中保留好相关的证据材料;出现纠纷时及时做好调解和诉讼等各种准备。

五、结束语

市场在不断发展扩大的同时意味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节下,企业经营的风险就越多,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我们必须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评级以及应对,以此提高合同管理质量,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作者:陆都 单位:广西上林县城乡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