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1 15:56:44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篇(1)

现阶段,机电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我国制造业带来益处,使其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均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机电技术对相关技术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技术人员应选择类型适宜的制造技术,以此保障产品质量,也使机电技术得以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

1 机电技术应用的基本内容

生产制造行业的机械构造较为复杂,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具体有发动机以及曲柄连接、启动和专向等。技术人员若想使机械运行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一定要致力于采取行之有效方法改善机械性能,并使设备的重量得以适度降低,使设备运转的效率的到有效提高。通常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钢材是大多机械产品的主要材料。如今,类似的生产方式已经逐渐显露出颓势。若技术人员想使设备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首要的一点,就是改变生产机构。此外,器械生产的主材料也要适当改变。目前,非金属的高分子合成材料或者合金材料在器械生产中应用最广泛,此处所说的合金材料,主要是指强度大,重量小者。一旦器械主体的重量减轻,机械运转的效率就会有相应程度的提高,并使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机械的工作效率均得到有效提高。

2 机电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

20世纪60年代,机电技术诞生之后,众多问世不久的生产制造技术慢慢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诸多领域,致使相关产业的变革得以更好地开展。虽然机电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历史并不长,但在世界范围内,其对于促进机械生产的发展以及提高人类生产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于机械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被应用到机械制造工业中,乃至形成了先进的机电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机械产业逐渐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无论是技术机构,还是产品功能、构成,以及产品的生产、管理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鉴于此,工业化生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从机械电气时代逐渐过渡到以机电技术为主要模式的时代。

3 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分析

3.1 智能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机电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机电技术产品的全息性越发显著。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对于机电系统非常重要,技术人员可以据此更好地对系统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对于此类智能系统,软件技术以及芯片技术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机电技术中,智能化系统的有效应用能够使层次结构的复杂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系统的兼容程度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简言之,对于机电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技术非常重要,其可以看作是机电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光电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光电技术的应用对于机电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可以使机电技术中的传感以及动力系统得到显著改善。此外,光电技术还可以有效提高机电系统中的信息处理能力,且有利于机电产品的研发。可以说,光电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3.3 微型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目前阶段,在生产以及制造半导体产品的过程中,蚀刻技术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推崇,通过该项技术,相关技术人员已经在实验室研制出亚微米级的器械元件。若该项技术能够应用在实际产品中,可以为技术人员区分机械系统的部分装置以及控制器提供极大便利。同时,机械与电子可以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且传感器以及机体等装置也可被有效整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设备的体积会减小,重量也会有所减轻,且可以有效组合成自律原件。可以说,以上是机电技术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

3.4 仿生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综合目前的行业状况以及各项因素,不难看出,以后机电技术系统的装置会越发依赖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其对于信息的依赖度也会有相应提高。如果系统结构呈现出静态状,装置的稳定性会较差;反之,若系统装置呈现出动态状,则装置的稳定性会比较强。以上状况与生物习性有一定相似性,这表明生物系统化会成为机电技术的相关产品的一项重要发展趋势。目前,该项系统还有待于研究和探索,使系统的仿生效果得以真正实现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3.5 环保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现阶段,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人均收入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资源也在递减,且很多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质。此外,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也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对环境保护引起足够的重视,广大群众也要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此使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机电技术可以更好地发展,在使工业生产领域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对于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点,相关人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致力于科学技术的革新,并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和有效处理,积极为机电技术的应用探索出可再生的新能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技术应用发展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近年来,在科学技术日益完善的时代背景之下,工业生产中采用的科学技术也越发先进。机电技术的应用与社会的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简言之,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随着机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且各项技术之间会表现出一定的渗透性和交叉性。凡此种种,将使机电技术更具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杨奎,代贤龙.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分析[J].民营科技,2011(1).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篇(2)

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的用电需求不断扩大,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实现经济蓬勃发展的前提。就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来说,不是单靠提高变电站智能化就可以实现,电网系统本身具有复杂性与系统性,其安全稳定运行受多种因素影响,涉及到系统网架是否合理、运行方式是否正常等等。在信息化与数字化背景下,变电站一次设备问世,其智能化的操作水平及安全可靠的运行系统成为当前我国电网安全运行的必备,有效地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1数字化背景下的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分析

所谓的一次设备智能化主要是指在生产与使用电能的高压电器设备在自动化变电站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自动检测、自动调节及自动控制等多项自动管理功能。数字背景下的变电站一次设备主要包括发电机也被称为电动机、变压器、断路器及隔离、自动开关、相关的输电线路等,借助设备的智能化与灵活性相互连接,从而实现设备的主路系统建构。变电站一次设备可以实现生产与使用的直接供电。就目前我国变电站一次设备的应用情况来看,数字化背景下的变电站一次设备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电气高压组件连接部分,借助终端智能化与过程层goose指令进行信息的传输与共享,最大限度减少断路器的组件消耗,借助面板中的显示光子牌通过自动变电站的goose连锁功能横向取消实现电器连闭锁接线。其次是高压断路器,在后面会具体阐述。最后是利用设备与断路器操作进行的整体改造性设计,其取消了二次接线处理,简化了接线流程,实现了断路器控制性回路的优化处理。其主要应用于我国的变电站电力系统的检测、调节及报警中。当前数字背景下的变电站一次设备主要将电网系统中的综合组件进行组合从而最终实现对电网系统的真正智能监视与控制。

2变电站一次设备在变电站中的应用分析

(1)定时监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变电站一次设备主要负责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及潜在的故障威胁,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发出警告信息,实现对变电站的全面监控与检测,最大限度降低设备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有效调控系统安全有效调控

其调控功能主要是进行设备状态机系统的有效运行监测,提供系统故障报警,真正实现可视化检测与调控,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最佳的调控与解决方案。

(3)数字化背景下真正实现应用智能化

与传统的变电站设备不同,数字背景下的变电站一次设备在智能化水平上更高,综合处理能力显著提升,真正实现设备管理与调控系统的互动。其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智能化数据的检测、测量、计算及维护、检修等。虽然整体上智能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就我国目前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来看处于研发的低级阶段,缺乏完全数字化,这也是当前变电站今后研发的重要课题之一。

3数字化背景下变电站一次设备的特征分析

(1)变压器智能化特征分析

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电站一次设备中,智能变压器是最基础的设备之一,其主要应用于传感器之中,设计上与综合组件一起共同构成间隔层与检测层的自动检测、测量、计算及防护等,借助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的双向互动,将变压器的智能状态检测转变为监控,实现其与控制、调解之间的相互连接,从而为变电站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真实、具有极大参考价值的数据信息资料,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资料,管理人员发现变电站运行中的问题,了解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减少设备故障产生的维修成本,从源头上维护设备,提升设备使用寿命。其中变压器智能组件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实现数据的采集,数据采集主要针对主变体进行,涉及到主体油箱及分接开关等,重点监测项目也包括分接开关的开关位置及气体继电器节点的相关信息。其次是进行冷却调控系统的智能化处理。数字背景下的变电站一次设备能根据顶层的油温、环境温度情况及出现侧负荷参数等形成控制策略进行自动控制冷却器的投退处理,将冷却器的真实运行状态上传到后台系统,为其提供运行参考。

再次主要进行分接开关的有效调控,该调控主要是借助主控制器或者是智能组件的后台指令来完成。非电量主变本体进行保护、主变遥测信息的有效采集及对主体电压、电流及功率信息的采集都有所涉及。最后,数字背景下的变电站一次设备还可以实现在线信息的监测与采集,构建完善的后台信息交流平台。实现通讯信息互动与共享,搭建智能组件共享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之间的迅速传播与交流。

(2)断路器智能化处理分析

除了变压器的智能化处理外,断路器也实现了智能化改进。所谓的断路器智能化主要是针对各个智能电子装置进行整体性的有效性整合,实现断路器的一体化设计,真正实现无缝组件功能集成,从而保证断路器的智能化功能实现。在断路器的智能化中所涉及到的有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及在线监测智能等,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配件组合,也可以针对智能组件的操作回路与一次设备的操作回路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对控制回路的优化处理,简化二次回路程序,方便运行及操作。目前的断路器智能组件功能有合并单元智能化,单元感应器中接受电流进行有效处理,将电流输出到防护监测系统中,辅助其他设备组件的运行;终端智能化,所谓的终端智能化就是将接受断路器及隔离开关输出信息进行监测,其支持连锁功能,进行自动跳闸命令,结合goose重合闸、分相及三相跳闸,断路器的整体控制回路一体化,增强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当前断路器的在线监测设备主要是机械性与密度微水监测两种监测类型。

4 结束语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程度更高,其利用标准的数字信息进行有效的数据对接,真正实现自我监测、监控及维修、检测。数字背景下的变电站一次设备已基本实现了变电站整体的自动化电网电力流、信息流等业务流的一体化,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及完善的系统评估能力,真正实现科学性的状态检测与早期故障维修,保证变电站设备的正常使用与维护,节省维修支出,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电网运行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张磊.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分析[J]. 企业技术开发,2013,18:97-104.

[2]杨涅.新形势对变电站一次设备的状态检修探讨[J]. 经营管理者,2010,21:375.

[3]董烨,李永斌,张勋. 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方案[J].科技信息,2011,22:797-799.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篇(3)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都已安装了视频监控摄像头,而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不具备安防生产联动监控的功能。推广应用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以自动化的科技手段替代人开展变电站工作现场安全的相关自动检测工作,是提高变电站运行安全保障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2.视觉辨识技术

(1)基于机器学习的多媒体识别技术

多媒体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视觉或其他传感器等多媒体手段检查对象的特征,进行辨认和判断的一种技术,核心在于如何寻找对象的特征并作取样,提取其唯一性的内容,转换为数字信息,并基于相关算法识别不同的目标和对象。多媒体识别是多媒体应用的一个新的领域,特别是其与人工智能相交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衍生出图像文字识别、视频分析、生物特征识别等多种类型。其中视频分析:使用计算机图像视觉分析技术,通过将场景中背景和目标分离进而分析并追踪在摄像机场景内出现的目标。用户可以根据的视频内容分析功能,通过在不同摄像机的场景中预设不同的报警规则,一旦目标在场景中出现了违反预定义规则的行为,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监控工作站自动弹出报警信息并发出警示音,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报警信息,实现报警的场景重组并采取相关措施。

(2)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其研究主旨是使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学习活动,它是研究计算机识别现有知识、获取新知识、不断改善性能和实现自身完善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机器”,指的就是计算机,电子计算机,中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或神经计算机等。将机器学习方法区分为以下六类:

1) 经验性归纳学习。经验性归纳学习采用一些数据密集的经验方法(如版本空间法、ID3法,定律发现方法)对例子进行归纳学习。其例子和学习结果一般都采用属性、谓词、关系等符号表示。归纳学习是由环境提供某概念的一些实例或反例,学习器通过归纳推理得出该概念的一般描述。

2) 分析学习。分析学习方法是从一个或少数几个实例出发,运用领域知识进行分析。其主要特征为:推理策略主要是演绎,而非归纳;使用过去的问题求解经验(实例)指导新的问题求解,或产生能更有效地运用领域知识的搜索控制规则。分析学习的目标是改善系统的性能,而不是新的概念描述。

3) 类比学习。利用二个不同领域(源域、目标域)中的知识相似性,可以通过类比,从源域的知识(包括相似的特征和其它性质)推导出目标域的相应知识,从而实现学习。类比学习系统可以使一个已有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转变为适应于新的领域,来完成原先没有设计的相类似的功能。类比学习一般要求先从知识源(源域)中检索出可用的知识,再将其转换成新的形式,用到新的状况(目标域)中去。

4)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模拟生物繁殖的突变、交换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在每一生态环境中适者生存)。它把问题可能的解编码为一个向量,称为个体,向量的每一个元素称为基因,并利用目标函数(相应于自然选择标准)对群体(个体的集合)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值(适应度)对个体进行选择、交换、变异等遗传操作,从而得到新的群体。

5)联接学习。典型的联接模型实现为人工神经网络,其由称为神经元的一些简单计算单元以及单元间的加权联接组成。

6)增强学习。增强学习的特点是通过与环境的试探性交互来确定和优化动作的选择,以实现所谓的序列决策任务。在这种任务中,学习机制通过选择并执行动作,导致系统状态的变化,并有可能得到某种强化信号(立即回报),从而实现与环境的交互。强化信号就是对系统行为的一种标量化的奖惩。系统学习的目标是寻找一个合适的动作选择策略,即在任一给定的状态下选择哪种动作的方法,使产生的动作序列可获得某种最优的结果(如累计立即回报最大)。

(3)视频行为分析

视频中运动目标行为分析与理解是计算机视觉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希望计算机象人一样可以自动地分析理解视频数据,知道场景中是谁,在哪里?发生了什么?视频内容分析技术通过对可视的监视摄像机视频图像进行分析,并具备对多种背景的过滤能力,通过建立人类活动的模型,借助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使用各种过滤器,排除监视场景中非人类的干扰因素,准确判断人类在视频监视图像中的各种活动。

3.视频监控技术应用

(1)高级视频移动侦测:在复杂的天气环境中(例如雨雪、大雾、大风等)精确地侦测和识别单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包括运动方向、运动特征等。可运用于变电站一般场景监控。

(2)物体追踪:侦测到移动物体之后,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自动发送PTZ控制指令,使摄像机能自动跟踪物体,在物体超出该摄像机监控范围之后,自动通知物体所在区域的摄像机继续进行追踪。应用于变电站重点场所、重点人物、车辆和物体的监控。

(3)车辆识别:识别车辆的形状、颜色、车牌号码等特征,并反馈给监控者。可用于变电站安防和车库车辆监控识别。

(4)遗留、遗弃物品检测:当一个物体(如箱子、包裹、车辆、人物等)在敏感区域停留的时间过长或超过了预定义的时间长度就产生报警。可用于变电站工作现场检测,如在工作现场有遗留或者遗弃物品,及时报警通知监控人员进行处理。

(5)入侵探测:可感知设定区域内突然出现和入侵的物体并及时报警。可在变电站摄像机监视内设置一定区域,如该区域出现和入侵物体,就发出报警,通知监控人员及时处理。

(6)物品被盗或移动检测:当监控场景中的物体被盗或移动,算法将自动检测这种动作,常用于变电站中贵重物品和关键设备的监控。

(7)人体行为分析:在目标检测分类的基础上,利用人体的各种行为特征对其进行各种行为的描述和分析,提取那些危险和有潜在危险的行为。可用于变电站作业安全管控,对作业人员在工作中误入其他区域进行报警,并及时通知相关监护人员。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篇(4)

1 概述

在当前的生产生活中,为保证重要设备和应急使用时的不间断供电和可靠安全运行,蓄电池组作为交流失电或事故应急时的唯一能量供给设备已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大型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紧急电力备份任务。蓄电池组作为整个直流系统的后备电源,是整个电源系统的最后一道供电保障,当交流电失电时蓄电池组一旦不能正常工作,整个直流系统将停运,会造成比较大的运行事故。

当前对于蓄电池管理和运维的技术手段比较有限,变电站多分布于比较便远的地区,且数量较多,现场巡检人员成本较高。对于蓄电池的维护,如在线核容实验要求步骤较多,一担工作人员操作失败,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

现如今,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频为基础的视频分析技术是比较成熟的,能够做到在非人工分析的情况下准确分辨、识别以及获取重要目标的有价值信息,并且这一技术在复杂繁多的视频图像中也能够有效的运用。根据目前视频分析技术的优点,把这一技术应用于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使其可以连续不断的非人工分析监控画面,及时的向监控人员反馈有价值的信息。对于现有监控系统的作用与能力,不但可以更加有效的发挥而且极容易拓展,使得智能化无人值守变电站蓄电池远程巡检变为现实。

2 相关背景研究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智能视频分析是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基础的,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这一技术可以有效的建立图像和图像描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故其数学映射关系能够使计算机简单有效地把复杂视频画面翻译成数字图像,然后进行处理和分析。基于计算机图像视觉分析技术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将场景中背景和目标分离进而分析并追踪在摄像机场景内出现的目标。根据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原理,用户想要充分利用视频的内容分析功能,就可以在每个摄像机的场景中预先设定一种报警规则,当摄像机场景内出现的目标违反了预定义规则,系统会机械地发出报警,监控工作站自动收到报警信息并且发出警示信号,反馈给监控人员。用户可以通过查看报警信息,实现报警的场景重组并采取相关措施。

视频监控中所提到的智能视频内容分析主要指的是非人工的分析和抽取视频源中的有价值信息。假如把摄像机比喻为人的眼睛,而人的大脑就是智能视频系统或设备。智能视频技术有效的利用计算机可以高效处理数据,高速分析视频画面中的海量数据,把用户不关心的信息剪裁掉,只把监控人员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给监控人员。

智能视频分析主要目的是主动监控而不是被动监控――事前预警;实时监视的任务交给计算机完成而不是人工――事中处理;目标与事件可以在大量的视频数据中实现快速搜索――事后取证。

3 技术要求及设计

3.1 技术要求

站端硬件部署主要实现以视频智能算法的任务计算负荷,承担系统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和实时传输性。因变电站现场环境复杂,为防止事故发生需要站端系统硬件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满足视频智能算法的所需资源负荷,针对智能算法的几种数学模型类型如下。

3.1.1 单高斯背景模型法

对于室内环境和没有复杂背景的室外环境可以使用单高斯背景法。该模型的使用主要由两大步骤组成:初始化背景图像;更新背景图像。

初始化背景图像。读取一段时间内视频序列图像中每一像素的灰度值,计算其平均灰度值以及平均灰度值及像素灰度值的方差,然后构成初始背景图像的高斯分布图,如式(1)所示:

(1)

简化如下:

(2)

(3)

更新背景图像。如果场景变化的情况发生,则背景模型需要根据背景图像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实时信息是由视频序列提供的,而背景模型进行更新的算法就是利用这一实时信息,如式(4)所示。可以表示时刻的背景图像和实时图像,背景更新率是固定值,可以看出当前对象对背景图像的更新速率。

Bt(x,y)=?籽Bt-1(x,y)+?籽F(x,y) (4)

3.1.2 基于区域法跟踪

模板匹配的目标跟踪算法,通过距离加权、模板更新及局部匹配的方法来提高不同光照条件及变形情况下的鲁棒性,不再采用简单的平方差度量、相关匹配度量和相关系数度量,而是采用如式(5)所示的相似性度量函数:

硬件平台的技术与设备都应当使用目前国际上比较前沿而且成熟的技术和设备,这是考虑到了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硬件平台技术与设备应当使得网络环境非常开放,网络服务非常丰富,升级潜力大,扩展性好。采用主干1000Mbps的以太网作为信息传递和数据传输的媒体以及相应的网络设备、接口设备、应用服务器、工作站和计算机终端设备等。

3.2 系统设计

本系统基于原有蓄电池在线监测装置总站系统,把智能视频图像分析服务器添加在前端变电站,把报警管理平台添加在中心运行管理所。智能视频图像分析服务器不间断的检测前端变电站的视频,报警管理平台反馈报警信息给运行管理所监控人员,然后由监控人员处理报警信息和现场证据收集。这样组成的系统主要功能和实现方式如下:

变电站蓄电池室内蓄电池运行状况检测。一旦确认蓄电池出现运行故障时,如冒烟、着火、爆炸,及时报警并上传到监控中心。

在变电站现场对蓄电池进行在线实验时,一旦确认操作人员操作有误,变电站现场报警灯亮起,并触发警铃,并上传到监控中心。

远程进行蓄电池在线实验时,实验过程中一旦确认蓄电池出现运行故障,会及时报警并上传到监控中心,且将视频信息进行存储,以备事后的故障追忆和事故分析。

本系统是建立在原有的电力变电站监控系统基础上的,只需要把原有的监控摄像机信号源分出2路,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接受其中一路视频,就是以现有监控系统为基础实现迅速、平滑的升级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在前端变电站,摄像机把视频图像输入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使其可以根据人工设定的规则处理视频图像,并且对设定目标完成非人工跟踪和预告报警,当发现目标违反了预先设定的规则,立刻通过电力专网发出告警信息到运行管理所。在管理所监控人员收到报警信息的方式为:视频弹出,声音提示+文字提示。在原有平台基础上,新系统可以实现实时视频浏览,同时实现了人员入侵实时报警及抓拍,使得现有系统报警的误报率和准确率较高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且由于报警发生时的实时抓图所需要的存储资源较小,从而使得监控管理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本方案主要目的是提高变电站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为蓄电池在线监测提供准确可靠的报警并尽量减少漏报,并及时提供和保留报警现场证据。

3.3 系统实现

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业务功能:

前端检测规则设置:主要为报警区域、触发方式。

系统管理:设备管理、用户管理、地图管理、系统设置、布防设置。

报警视图:电子地图、报警视频、报警图片、报警类型。

报警历史信息查询:报警图片、报警视频、报警类型、报警时间。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篇(5)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33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共识。发展清洁能源、确保能源安全、缓解环境问题,成为目前能源革命的重要内容。电动汽车具有可靠、环保、无污染的特点,自其产生以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电动汽车的发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典型代表,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将有力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也是我国汽车行业重要的战略调整。发展奠定汽车有助于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同时还能够起到保障能源安全的作用,有助于加快建设“两型社会”,也有利于调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进而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它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经济的长期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以综合评估的方式来研究电动汽车的发展情况有助于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电动汽车已有一定的研究。施晓清,李笑诺等在全面总结现有电动汽车节能减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电动汽车的节能减排因子的影响因素,通过以改进后的燃料碳排放模型来对电动汽车的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进行分析。张敏,张建华等根据电动汽车电能供给及污染物排放过程,设计了计及电网侧及车辆本身的综合评价指标,以细致量化电动汽车入网方案在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环境影响。陈明,郭立新选择最高车速、加速能力等指标构建了应用于纯电动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TOPSIS的综合评价模型。范建磊,刘君利用投影寻踪理论将多个评价指标投影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找到最佳投影方向,根据最佳投影值及等级函数关系得到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综合评价模型。LiSu-hua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用于新能源汽车评价体系,可用于评价纯电动汽车等在内的共九种新能源汽车。Xingping Zhang等提出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电动汽车收益评价机制,该模型包括电动汽车利益相关者和充电站的生命周期净收入效益评价。

通过文献综述可知,国内外对于电动汽车以及综合评价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电动汽车整体的评价较为缺乏。本文将建立电动汽车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和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并提出前景理论与TOPSIS法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对电动汽车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

1 电动汽车发展状况评价指标建立

在对电动汽车运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从技术性、社会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选取电动汽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各类型电动汽车的发展态势。综合发展五维指标的内涵如下:

(1)规模扩张:各类电动汽车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它反映了各类电动汽车一定时间段内的产能发展力。

(2)基础建设:各类电动汽车在一定地区内的发展与充电桩、能源等基础建设密切相关,其主要体现各类电动汽车将来一段时间发展过程中地区基础建设的支持度

(3)经济动力:各类电动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参考其生产和发展成本后,一定时间内的销售利润以及有关专家对各类电动汽车今后一段时期销售额的预期指标数据,它能反映出各类电动汽车现阶段及将来一段r期的发展盈利能力。

(4)环境保护:一方面考虑各类电动汽车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的比较数据,另一方面考虑的是政府营造的政策环境对各类电动汽车发展力的影响。

(5)科学技术:类电动汽车时所拥有的不同技术优势以及其技术成熟度对该类电动汽车今后发展的牵引和带动力。

2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TOPSIS法(理想解法)是基于各方案与理想解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原始数据的信息。文中在TOPSIS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TOPSIS的评价模型,实现较为科学、客观地对各类电动汽车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2.1 累积前景理论

为解决阿莱斯与埃尔斯伯格悖论,Kahneman等人在吸取Simon提出的“有限理性原则”思想上,通过广泛观察和全面研究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个体决策行为,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前景理论。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发现前景理论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为避免违背随机优势,Kahneman等人在前景理论的基础上上结合了容量概率,提出了累积前景理论。

累积前景理论的核心是前景价值,是由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共同决定,具体表达式为:

式中,x为决策值与参考点的数值差,x>0则代表决策相对是收益的,x

2.2 权重的确定

本文将采用AHP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权重确定方法计算指标权重,将主观赋权法及客观赋权法有效结合,使评价对象指标的权重更加准确、科学、合理。

2.2.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使决策者可以系统全面、数学化地处理复杂决策对象。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分解复杂的问题,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构,并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其基本步骤如下:

(1)构造指标体系中影响上一级每个指标的同级指标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设受上一级指标支配的下级指标个数为n个,则判断矩阵为:

式(5)中,aii的数值根据相应的标度方法进行确定,用1,3,5,7,9分别表示按照相关专家分析,两个指标相比,前者与后者同等重要、较重要、重要、很重要、非常重要;而2,4,6,8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2)通过对矩阵的最大特征值进行判定,同时对其一致性矩阵实施检验。加入后者通过检验了,这就说明特征向量中的各个分量代表的是各个指标相对特定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才计算后得到各指标权重。

(3)在上述计算处理中权重从下到上相乘,即可得到各指标权重w。

2.2.2 熵权法确定权重

熵权法进行权重技术是根据信息论的思想,按照各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基于信息论基本概念可以知道,信息熵是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一种度量方法。如果指标变化程度较大,其信息熵越小,则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该指标的权重越大;指标值的变化程度较小,信息熵较大,则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较小,对指标权重较小。因此,根据指标值的变化程度,应用信息熵这个方法来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其计算步骤如下:

假设评价指标共m个,项目的供选择方案有n个,则指标决策矩阵为X=(xij)n×m。由于各评价指标的量纲和类型不同,难以直接进行比较,对决策矩阵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之后得到的决策矩阵为Y=(yij)n×m。

根据熵的极值性,把上式标准化,得到表征指标评价重要度的熵:

2.3 算法步骤

将累积前景理论在TOPSIS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方法的主观性问题,还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直接明了,便于人们的理解。因此,本文将采用累积前景理论对电动汽车的发展进行评价,保证所得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步,建立相应的电动汽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得到原始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第二步,采用基于AHP―熵权法获取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根据前景理论的权重函数求得各指标的评价权重。

第三步,根据前景理论价值函数的计算方法,得到二级指标的前景值,具体公式如(2)所示。依据确定好的权重函数和价值函数,对前景矩阵进行加权,进而得到加权前景矩阵。

3 算例分析

选取油电混合动力、可充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四类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电动汽车进行综合评价。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以及中国交通统计年鉴。对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得到评价矩阵。

3.1 确定权重

根据AHP-熵权法权重确定方法可计算出每一个指标的权重值,本文采用SD软件和MATLAB进行计算,结果见表2。

3.2 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模型步骤,得到各类型电动汽车发展的综合评价结果。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规模扩张、基础建设、经济动力、环境保护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技术也相对成熟,因此发展状态的最好。纯电动汽车的经济动力优势较大,充电桩建设也在逐步扩大中,发展态势仅次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氢气燃料汽车是将来最有希望的交通工具之一,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扩张较快,经济动力较强,排名相对较后。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综合发展水平较低,处于最差的位置。

4 结束语

本文从各类型电动汽车发展状态进行分析,首先建立了从规模扩张、基础建设、经济动力、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五个维度考虑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电动汽车发展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将AHP和熵权法相结合,将主观赋权法及客观赋权法有效结合,使评价对象指标的权重更加准确、科学、合理。最后,将累积前景理论运用到TOPSIS法中,建立了累积前景-TOPSIS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关系着我国环保事业和能源安全,而本文所提出电动汽车发展评价指标和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该领域,为电动汽车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等.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等.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施晓清,李笑诺,杨建新.低碳交通电动汽车碳减排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2013,(01):385-394.

[4]敏,张建华,曾博等.基于多目标灰靶模型的电动汽车环境效益综合评价方法[J].现代电力,2012,(03):64-69.

[5]陈明,郭立新.基于AHP-熵权-TOPSIS的电动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综合评价方法[J].机械设计,2013,(04):15-19.

[6]范建磊,刘君.电动汽车充电桩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电气应用,2014,(11):31-35.

[7]Li Su-hua.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New Energy Vehicles Based on AHP[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USA.Proceedings of 2012 Asian Pacific Conference on Energy,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PEESD 2012 V260-261).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USA,2012:5.

[8]Xingping Zhang,Yanni Liang,Wenfeng Liu.Pricing model for the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in Beijing[J].Energy,2017,119:218-234.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篇(6)

随着时展,在当前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相关技术不断发展成熟,这使得人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模式发生了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成为最为明显的标志营销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营销作为新兴的一种方式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为此,在当大数据背景下要着重探索电子商务营销管理的相关策略,要真正能够认识到电子商务营销所具有的作用,以此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具体来说是指利用电子化的信息手段来实现商业活动,最终取得一定的盈利,特别是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使用信息化的手段来促进合作企业、客户、供应商直接实现信息方面的共享,更好地满足企业电子化发展的需求。

二、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现状

当前电子商务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十分的广泛,大到企业之间的贸易交流,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能够得到满足,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要能够认识到当前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开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应用比较广泛,但是也要能够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开展效果也并不是那么理想。要能够基于当前电子商务应用存在的问题,采用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

三、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电商规模、技术方面的问题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营销当中的手段,采用相对策略。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规模相对比较小,大多数的企业对于发展的预测相对比较滞后,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能够认识到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以此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电子商务营销发展中还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营销策略相对单一,存在支出与回报出现不平等的现象,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电商企业间竞争方面的问题

一旦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合作意识,或者是与同行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就会导致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严重的差异性,尤其是在营销方面的理念,可能会导致企业之间发生恶性竞争。电商企业之间存在竞争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但是企业在发展中由于受到竞争因素的影响,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会极大的压缩成本,也就可能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

(三)电商企业人才方面的问题

企业在发展中还会受到人才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才素质有待提升。正是人才的方面的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就导致不能更好的发挥电商营销的作用。当前电商企业发展中由于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导致在电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电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在电商企业发展中要能够认识到人才所发挥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促进电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营销管理的优化策略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此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以此推动营销模式能够不断转化。为此,这就需要对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给予一定的重视,以此进行收集相关的信息,提升对于信息的利用率,以此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当中使用的各种保密手段也极大了提升了安全性,极大地保障了客户各方面的信息不被泄露。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还要求企业客户之间能够做到相互协调配合,以便能够更好地完成电子商务的整个过程。

(一)数据管理方面的策略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更加深入研究大数据的相关内容,并根据最终的分析结果对消费者以及受众的喜好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此帮助企业管理操作其未来发展趋向,对营销阶段做出具体的划分,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更加适宜的营销方法和手段,并着重构建相应的营销机制,通过引进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自身已有的数据库以便更好地保存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也便于在对信息进行利用时可快速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更新,并且定期的对信息进行备份,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之间相互合作所存在的重要意义,构建信心,能够共享的平台为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一定的保障,真正的从对方身上学习相关的经验。

(二)技术管理方面的策略

由于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对于数据的整合以及分析手段需要的缺口也在不断地扩大,在客观上,企业需要重视对于数据的分析,强化相关分析工具的研究,并注重分析企业在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的引进更加专业化的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真正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以此为企业做出抉择提供一定的依據,并应用到企业营销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以此更好的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当前时代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企业通过组织相关的培训以及考核,来强化人才的素质,需要熟练地掌握对于大数据分析的相关软件,以此更好地满足当前时展对于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营销管理方面策略

电子商务中所使用的营销手段以及策略最终的实施效果与销售者之间的需求会有一定的联系,换句话说,消费者的需求会影响到电子商务营销手段的具体应用,为了更好地在市场的竞争中获得相应的利益,企业要能够对市场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并通过分析的方式发现客户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便能够及时地调整相关的策略产品进行升级。此外,大数据不仅仅可以预测出消费者以及受众的自身的消费能力以及喜好,还能够对未来的发现趋势做出预测,以此更好的提升营销中的成功率。要注重发挥大数据所具有的优势,及时对分析的结果进行判断,以此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五、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营销管理具体案例分析

当前电子商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别成为当前互联网发展中中的主要力量,并不断进行升级。开展了双十一,双十二的相关活动,这些节日也就成为互联网的热点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大数据电商领域中的应用,能够为其电商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利益,最终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会被淘汰。以下以具体的案例展示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的营销应用。

(一)方案背景

该案例中是法国某个品牌的化妆品,在这个平台中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推出产品,并将这种产品引入官网,以此提升产品的曝光,提升对于市场的占有率,以便能够更好地向市场进行转化。在案例中主要是采用小蜜蜂平台的形式进行推广。

(二)具体投放方案

1.精准投放媒体

要注重选择具有好品牌的媒体名单,并在具体实施中对媒体进行吨多维展示,并将重心放在效果表现比较好的媒体。

2.圈定用户兴趣

根据相关历史数据表明,从相关数据中总结,此次案例所感兴趣你人群主要有:美妆、潮流、休闲等。当用户对品牌广告进行点击时,说明用户对其比较感兴趣。为此,可以对这类人群投放广告,以此提升其效益,当再次进行访问时,要争取在第一时间展示给他们,吸引用户参与到活动中,以便成交。

(三)投放效果

投放以后对结婚进行统计,发展用户的点击率有所提升,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发现,电子商务更加明确使用哪种互联网平台能够更好地吸引用户兴趣。以此作为广告的主流渠道,给电商企业的发展奠定相应的基础,给电商企业注入更多新的活力,以此实现效益发展的最大化。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篇(7)

引言

目前,电气工程自动化已经成为反映一个国家整体发展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当下,注重良好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是非常必要的。但从当前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现状来看,电气工程自动化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良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对此,应当从当前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现状出发,分析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前景,从而有计划的、有针对的调整和优化电气工程自动化。

1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下,传统电气工程的生产效率已经不能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受到人们青睐,并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当中。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

1.1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融合了信息技术

目前我国所应用的电气工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而这一目的的实现是依赖多项科学技术整合而成,比如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重要技术之一,其主要是依靠计算机的巨大数据库存储进行全面化、自动化管理,例如将其应用到企业中,可以自动化的收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数据,为企业做出战略决策提供帮助。但由于信息技术水平有限,使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应用并不是非常完善,因此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送的实时性不佳,导致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远程管理水平不高。因此,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优化和调整。

图1 融合信息技术的电气工程自动化

1.2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融合了软件技术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本质是实现电气工程的智能化运转。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求电气工程自动化中融合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利用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来创建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精准语言,并规范设计其应用程序,使电气工程自动化在接到指令后,可以自动的、智能的进行运作,完成指令要求。但目前电气工程自动化中融合的软件技术,并没有实现人、机器设备、计算机在统一指令下互动、互作模式,这就要求科学技术人员在这一方面上予以调整和处理,以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

1.3 电气工程自动化与分散控制系统相结合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现,还需要与分散控制系统有效结合,促使电气工程可以有效的协调整个工业生产或日常生活,使其形成不同形式的生产、生活活动,从而提升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目前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与分散控制系统的结合应用,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可以通过模拟数字来控制电子仪器、电气设备,使其有效运作,逐步完成控制目标。但因为所使用的电子仪器装置比较复杂,使用的电气设备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与分散控制系统控制电子仪器装置或电气设备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致使电气工程自动化效果不佳。因此,加强分散控制系统处理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2 电气工程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2.1 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成本高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有效应用,需要多种科学技术作支撑,并且采用质量高、功能强、性能佳的电气设备及其他设备,这必然会造成电气工程自动化成本增加。而之所以说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设计成本高,是因为在利用科学技术及设备来规划设计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聘用不同类型的技术人才给予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支持,还要采用专业知识强、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经验丰富、设计能力佳的设计人员系统的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最后要聘请相关专家对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这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需要支付较多的人工费。

2.2 电气工程自动化运行效率低

电气工程自动化运行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并未得到充分应用,导致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难以有效处理实际工作,电气工程自动化运行效率低。另一方面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结构设置不够科学、不够完善,导致电气工程自动化运行效率同样受到影响。

3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前景分析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笔者认为电气工程自动化应朝着以下方面发展。

3.1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可以促进国民经济良好发展。但要想使电气工程自动化可以切实有效的应用,则需要针对当前电气工程自动化现状,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研究相关技术,推出新型技术,将其规范、合理的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使其得到创新,为规范和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创造条件,以使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生产、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

3.2 加强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标准程度

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标准的应用,可以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切实有效的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而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标准程度提高,则是对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测试、试行、调试、维护、运行等方面都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电气工程自动化从设计到实施都非常标准,如此必然会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运行效果。

3.3 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节能水平

在我国政府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理念的当下,电气工程自动化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也应当认真贯彻节能环保理念。因此,在优化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之际,注意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规范、合理的应用节能技术,如选用节能型变压器、低能耗的照明设备等,从而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节能水平,促使电气工程自动化朝着节能化的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在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当下,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现状并不是非常良好,其还存在设计成本高、运行效率低等问题,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运用与实际要求不符。对此,笔者建议通过加强新技术的研发、节能技术的应用、标准化的设置等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为使电气工程自动化可以智能化、节能化、标准化、先进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篇(8)

2机电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

20世纪60年代,机电技术诞生之后,众多问世不久的生产制造技术慢慢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诸多领域,致使相关产业的变革得以更好地开展。虽然机电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历史并不长,但在世界范围内,其对于促进机械生产的发展以及提高人类生产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于机械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被应用到机械制造工业中,乃至形成了先进的机电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机械产业逐渐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无论是技术机构,还是产品功能、构成,以及产品的生产、管理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鉴于此,工业化生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从机械电气时代逐渐过渡到以机电技术为主要模式的时代。

3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分析

3.1智能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机电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机电技术产品的全息性越发显著。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对于机电系统非常重要,技术人员可以据此更好地对系统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对于此类智能系统,软件技术以及芯片技术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机电技术中,智能化系统的有效应用能够使层次结构的复杂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系统的兼容程度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简言之,对于机电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技术非常重要,其可以看作是机电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2光电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光电技术的应用对于机电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可以使机电技术中的传感以及动力系统得到显著改善。此外,光电技术还可以有效提高机电系统中的信息处理能力,且有利于机电产品的研发。可以说,光电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3.3微型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目前阶段,在生产以及制造半导体产品的过程中,蚀刻技术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推崇,通过该项技术,相关技术人员已经在实验室研制出亚微米级的器械元件。若该项技术能够应用在实际产品中,可以为技术人员区分机械系统的部分装置以及控制器提供极大便利。同时,机械与电子可以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且传感器以及机体等装置也可被有效整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设备的体积会减小,重量也会有所减轻,且可以有效组合成自律原件。可以说,以上是机电技术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

3.4仿生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综合目前的行业状况以及各项因素,不难看出,以后机电技术系统的装置会越发依赖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其对于信息的依赖度也会有相应提高。如果系统结构呈现出静态状,装置的稳定性会较差;反之,若系统装置呈现出动态状,则装置的稳定性会比较强。以上状况与生物习性有一定相似性,这表明生物系统化会成为机电技术的相关产品的一项重要发展趋势。目前,该项系统还有待于研究和探索,使系统的仿生效果得以真正实现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3.5环保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现阶段,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人均收入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资源也在递减,且很多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质。此外,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也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对环境保护引起足够的重视,广大群众也要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此使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机电技术可以更好地发展,在使工业生产领域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对于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点,相关人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致力于科学技术的革新,并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和有效处理,积极为机电技术的应用探索出可再生的新能源。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篇(9)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109-05

1 引言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旅游行业信息化正式进入“智慧旅游”阶段。“智慧旅游”阶段从2011年开始,是我国旅游信息化的第四阶段,以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用10年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标志[1]。智慧旅游资源条件评价是科学合理构建智慧旅游框架的基础,科学的评价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资源条件是决策层及相关机构更好的把握“智慧旅游”的发展水平及构建智慧旅游系统的必要前提。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各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信息化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然而,由于各个智慧旅游系统开发团队进行智慧旅游系统研发前尚少对旅游目的地现有智慧旅游资源条件进行分析评价,一方面导致同一区域旅游信息门户网站、APP等种类繁多,且建设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用户体验较差,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开发成本加大与现有资源的浪费。

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高原西部乌江两大源流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处,地跨织金、黔西两县,大部分位于织金境内,总面积170 km2,有织金洞景区、东风湖景区、绮结河景区三个景区组成。公园距织金县城22 km,距黔西县城45 km,距毕节市120 km,距省会贵阳市146 km;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05°44′42″~106°11′38″、北纬26°38′31″~26°52′35″。织金洞作为贵州省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首,虽已有人领先研发了织金洞智慧旅游系统、APP等应用,但由于经费和精力的问题,各个智慧旅游系统建设的实际效果欠佳,用户体验较差,且存在已有功能重复开发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智慧旅游框架设计之初,尚未对织金洞现有智慧旅游条件进行评价分析。

针对织金洞现有智慧旅游系统、APP等应用部分功能重复开发、不同功能模块未能整合、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织金洞“智慧旅游”,从而更好地为织金洞智慧旅游框架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提出了对织金洞现有智慧旅游资源条件的评价研究。

2 智慧旅游资源条件定量评价指标

2.1 评价指标确定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2]。智慧旅游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并结合现代企业管理、人文科学、经济学等综合性学科,通过应用创新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经营能力、服务创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使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的综合价值最大化,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智慧旅游的最终目的是提升用户体验。综上概念所述,本文将智慧旅游资源定义为能为智慧旅游的构建提供基础条件的各类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资源、景区信息化资源与景区管理资源等四类。因此,本文智慧旅游资源条件的评价主要从自然资源条件、基础设施与服务接待条件、景区信息化程度和景区管理条件四方面进行。其中,景区自然资源条件和景区基础设施与服务接待条件是智慧旅游资源的根本条件,景区自然资源条件是旅游景区吸引游客和游客最直观的体验来源,良好的景区自然资源条件是景区构建智慧旅游的先决条件,景区基础设施与服务接待条件是提升游客体验的必要辅助设施;景区信息化条件是智慧旅游资源的必要条件,可以提供给游客一个便捷的门户平台,为游客提前做好旅游攻略及了解旅游目的地状况提供便捷;景区管理条件则是智慧旅游资源的重要条件,景区管理有利于更好的景区资源规划,是提升景区工作人员规范化、旅游产品产业化、景区整体形象提升的前提。

2.2 评价指标解读

2.2.1 自然资源条件

(1)资源要素价值。观赏游憩价值,指旅游资源单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和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指旅游资源单体具有世界或全国或一定区域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指旅游资源中具有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的多少。规模、丰度与几率,指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及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疏密度、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的概况。完整性,指旅游资源单体的形态与结构完整性概况。

(2)资源影响力。知名度和影响力,指旅游资源单体在一定区域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或构成区域承认的名牌。适游期和使用范围,指旅游景区适宜游览的日期或适宜于游客使用和参与的日期。

2.2.2 基础设施与服务接待条件

(1)基础设施条件。交通,是影响旅客出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旅行者旅行时的心情,便捷的交通条件有助于旅游目的地的易达性,直接影响景点的客流量。医疗,是保障游客出行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求治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医疗条件有助于旅游景点应对突发状况、给予及时求助并减少伤亡人数。卫生,一个城市的公共卫生状况是城市最直观面貌之一,直接影响游客对于这个城市的印象。通信设备,指景区出入口及游人集中场所设有公用电话,移动基站等通信设备,且通信设备布局应合理。其中,公用电话应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手机信号覆盖主要景点,通信方便,线路畅通。电子信息设备,主要指景区主要路段设立的LED显示屏、触摸屏等多种电子信息设备。电子信息设备显示的信息内容主要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网络传输方式,由后台统一更新到前端显示设备。

(2)服务接待条件。服务接待是指通过智能化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定制导览终端)等基础设施,配合二维码、GPS定位等技术手段,为游客提供全程式的游览服务、丰富的旅游体验、互动的游览方式和拓展的消费形式。游客中心,景区游客中心内一般设置信息触摸屏,提供电子信息与信息查询服务。同时专门设置设备发放点,提供自助导览设备租借服务、咨询服务、旅游消费卡发放等服务。食宿条件,景区周围一般会设置不同级别的酒店和餐馆,用于提供游客休息和餐食服务。旅游产品种类和数量,景区设置基于景区资源和文化的游戏产品,旅游产品种类和数量丰富,并可实现实体店面购买后网购等方式。保障及应急机制,指针对突发事件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信息化保障机制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自动获知和告警,同时开展相关部门的联动救援。服务质量,指服务能够满足规定和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或指服务工作能够满足被服务者需求的程度。良好的服务质量是提升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整体印象及评价的有效途径。

2.2.3 景区信息化程度

(1)信息门户。景区设置专门的信息门户网站,且具备电子商务、景区信息实时播报、在线交流、紧急帮助等功能,支持手机、电脑、信息触摸屏等终端设备访问。有利于景区更好的向外宣传和提高游客自由购换票的便捷度及满意度。电子商务,即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景区门票、住宿、景区内交通、旅游线路等旅游产品的网上预订和网上交易。支持多种支付手段,包括网上支付、手机支付、银行转账、电汇、前台POS机刷卡、现金支付等。景区信息实时播报,为游客提供景区当前景区客流量、交通压力、停车场场地状况、环境质量以及旅游专用交通工具空闲情况等实时信息。在线交流,指可以利用在线咨询与投诉、论坛、征文活动等形式增强在线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游客需求,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手机客户端软件 ,指可以在手机端下载安装的手机客户端软件,并能够提供景区信息及酒店预订、在线帮助等功能的软件,此外,还具备提供附近区域的消费引导信息。紧急帮助,紧急帮助是指当景区内有突发状况发生时,游客可以通过固定按钮或拨打固定电话号码或手机客户端软件请求救援的一种方式,提供安全呼救功能,帮助游客在紧急情况下一键联系公安、医疗单位。安全呼救功能可以自动提供游客当前的位置。紧急帮助警示牌或按钮应设置合理。

(2)导游。电子信息资料,指经过数字化的纸质资料,该信息可以用在游客中心、导览设备及电子信息设备上展示,其内容丰富、特色突出、文字醒目、制作精美并适时更新,展示方式能体现游客互动、便捷或环保的特点。电子导游,指游客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自助导览移动终端或固定导览终端等设备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的能力。手机和导览移动终端能为游客提供基于位置的电子导览服务,具备游客和景点定位、游览路线规划指引、自动讲解(文字、图片、音频)、多媒体资料点播等基本功能。

(3)导航。导航是指基于移动导览终端或手机客户端为游客提供的电子导航服务,能帮助游客了解景区内部及周边的交通、餐饮、购物、娱乐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和简要情况,便于游客进行游览路线规划和时间管理。电子地图,景区导航地图能正确标注景区内部主要景点、内部及周边交通道路、服务网点、公厕等游客常用基础设施的位置。

(4)导购。电子支付,景区中的旅游设施和旅游商铺具备为游客提供刷卡消费(银行卡、旅游一卡通)、支付宝、微信等支付的能力,大型旅游场所(饭店、会所、酒店等)能够支持在线电子支付和手机支付两种支付方式。商户在线推广与销售,指景区内商户具备网上交易平台,且该平台能够为其产品提供在线的信息与销售渠道。

2.2.4 景区管理条件

(1)规划和制度管理。“智慧景区”规划,指经过具备专业规划资格证书的规划单位的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地制定智慧化建设规划,且正式通过相关部门批准,开发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电子档案,指定期监督检查,对游客客源及数量统计、旅游投诉建议、旅游安全等记录并进行电子档案备案。

(2)资产安全管理。设备管理,指景区内用于消防、防盗、救护、交通、游览、娱乐等设备能够有效通过信息与通信系统进行管理,保障设备齐全、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视频管理,景区内重要景点、客流密集地段、事故多发地等重点区域实现视频监控设备覆盖。前端实时视频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传输至监控后台,由后台进行视频存储,并实时监控。可以采用智能视频技术对视频中的预设目标进行分析(如越界、进入/离开、移走等),为游客疏导、重要物品监控、灾害预防、应急预案制定实施、指挥调度提供保障。能够对景区安保人员进行远程管理和调度。可通过手机、集群通信等设备实现远程通信。火情管理,具有有效的火灾防范和自动报警机制,相关设备运行正常。对于拥有大面积林区的景区,建设有专门的森林火灾监控系统。利用视频监控技术对林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险情并统一指挥调度。系统具备最高温自动追踪、自动设定温度报警值等功能。车船管理,利用GPS定位技术、电子地图技术,提供对景区内车辆、船只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的监控、调度、导航和防盗功能。车船消费支持旅游一卡通、手机支付、现金等支付方式。利用GPS获得车船位置坐标,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到后台,后台存储数据,完成坐标信息获取并在电子地图中显示车辆位置。具备增加反向通信功能,由后台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目标车辆发送调度信息,完成指挥调度。对进出景区的车辆能通过信息屏进行指引和疏导,有效保障景区内部交通畅通。

(3)资源和环境保护。环境监测,指景区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天气、空气、水质、噪声等环境信息。水质和空气监测能够利用相应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定期采集样本,通过分析仪器获取监测指标情况,并作出环境变化情况的评价。环境监测信息,景区能够提供环境信息功能,将前端环境监测数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方式上传至后台,并在网上和信息屏上进行,信息能够适时更新。

(4)游客管理。购物点管理,对景区管辖范围内的购物场所进行集中规范化管理,并建立电子档案。游客统计分析,指利用景区电子门禁、智能视频监控、电子门票预订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景区系统自动收集、全面统计、及时上传和智能分析。对超过限度的情况能够自动报警,协助景区管理者进行人员分流。客源统计分析,指利用游客进行电子门票预订是预留的电话号码、IP地址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自动收集、全面统计分析客源来源。手机客户端使用情况统计,手机客户端软件或导览移动终端能够自动记录游客对各种不同功能的使用情况。

(5)系统管理。景区系统管理,对于“智慧景区”下辖的各个信息系统能够进行统一指挥与调度,实现信息的及时感知、数据的及时更新、系统间的全面互联互通、旅游管理和服务应用的深度开发,最终为游客和管理部门提供集需求、效果反馈于一体的“智慧化”景区服务管理新模式。景区数据管理,景区管理中涉及的管理系统均可开放接口给上级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平台,为其自动提供各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数据,实现数据的自动更新与汇总。

综上所述,织金洞智慧旅游评价分为4个方向,13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具体指标详见表1。

3 评价方法

基于参评指标的确定以及旅游目的地实际调研数据的收集,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确定各参评指标权重值,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地处理智慧旅游资源评价中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来解决的问题[4]。其原理是通过把各个参评指标间两两进行比较和判断得到模糊判别矩阵,计算得到判断矩阵的特征值,过程中必须保持参评指标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即CR

在各参评指标权重值确定的前提下,采用“加权求和法”,即利用参评指标权重和指标的得分值,采用线性加权求和方法计算出织金县智慧旅游资源条件评价分值。目的是定量反映织金洞智慧旅游资源条件的成熟程度。

加权求和公式:

4 结果与讨论

通过AHP方法,建立织金洞智慧旅游资源的评价模型,根据加权求和计算得到,织金洞智慧旅游条件评价得分6.963分。评价结果表明,织金洞智慧旅游资源总体条件较好,具备发展智慧旅游的良好条件。具体情况结果如下。

(1)自然资源条件中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较好,基础设施与服务接待设施中交通、通信设备、电子信息设备、游客中心、食宿条件和旅游产品种类和数量建设条件良好,手机客户端软件和紧急帮助设置方面客户体验整体较差,有待提高。

(2)旅游服务设施空间信息调查与数字化方面,通信设施和电子信息设备较完善,游客中心建设较好,但是导航功能和购物宣传强度功能方面则需提升,电子支付类型有待多样化。

(3)游管管理与服务功能信息化调查方面,手机客户端游客使用情况统计及停车管理、购物点管理和商户在线推广销售等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评价指标的构建与评价可为后期智慧旅游系统构建给出更具针对性且有效的建议。例如,针对评价指标值中得分值较高的指标,如视频管理等已有功能,在后期构建智慧旅游系统时可以通过相关功能模块所预留接口,进行功能调用,避免重复开发,缩短开发周期;此外,针对评价指标值中得分值较低的指标,如电子支付类型单一、APP应用用户体验较差等功能,在后期进行智慧旅游系统开发时,有利于开发人员有针对性的对此部分功能进行重新开发。

参考文献:

[1]李云鹏,胡中州,黄 超,等.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J].旅游学刊,2014,29(5):106~115.

[2]邓贤峰,李 霞.“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J].电子政务,2012(9):100~106.

[3]李云鹏,晁 夕,沈华玉,等.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花[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4]鲁小波,陈晓颖.基于AHP方法的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5):136~138.

[5]郑耀星.旅游资源评价与自然环境影响的关系[J].资源科学,2000,22(6):62~66.

[6]张结魁.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想与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03,25(3):90~97.

[7]张凌云,黎 j,刘 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27(5):66~73.

[8]李 伟,李慧凤,杨 洁.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景区网站服务功能及其评价――以华北地区10家5A级旅游景区网站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9):1149~1152.

[9]吴 晶,马耀峰,高 军.基于游客感知的古都类城市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2):186~191.

[10]汪 侠,甄 峰,吴小根.基于游客视角的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4):448~456.

[11]刘利宁.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6):67~71.

[12]黎忠文,唐建兵,刘龙蛟.智慧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1):1299~1304.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篇(10)

中图分类号: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07 -04

引言

随着4G牌照颁发,移动数据流量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通信设备制造商纷纷发力移动互联网领域。随着移动数据流量与OTT 业务的迅猛发展,产业链价值走向已经彻底发生变化,并成为整个移动行业最主要的收入增长动力。在此背景下,电信产业环境正在向“去电信化”和“互联网中心化”演进,电信业互联网化进程加速,流量经营、大数据、能力开放运营等成为电信运营商转型与创新方向。传统的语音和短信业务已经逐渐被互联网产品替代,互联网产品已成为信息消费的主体。移动数据流量迅速增长使得运营商面临严峻的考验:一是网络承载能力的考验;二是流量和网络运营成本的快速增长,导致收入与增速放缓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因此提高流量收益、专注流量经营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共同选择。

从数据上看,2015年6月,当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3.2亿G,创历史新高。1~6月累计达16.8亿G,同比增长93.6%。2015年上半年,月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提高116M,达到322M,手机上网流量连续6月翻倍增长,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继续爆发式增长。但是,与全球情况相比,在流量的业务结构方面,我国的流量业务结构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差距体现在视频业务的流量占比,2014年我国移动视频业务数据流量占比不足20%。而美、日、韩三个国家的视频业务能达到70%以上。其中,美国移动视频流量占比高达80%。由此可见,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目前我国移动数据流量消费仍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场景化的概念已经得到深入的发展。以前的场景化营销围绕内容浏览环境来开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可以从多个维度分析用户行为,从而进行场景化营销。目前,流量经营已有定向流量、流量统付等不同的运作模式。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利用场景化深化流量经营,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的重要探索。

一、流量经营的发展现状

流量经营是以智能管道(物理网络)和聚合平台(商业网络)为基础,通过各类流量业务和服务,激发并满足用户的多样化流量需求,从而实现公司流量价值持续增长的过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主要来自两种场景:一是用户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上产生的数据流量;二是各行各业的企业用户甚至机器等联网产生的数据流量。流量经营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移动梦网时代(2G时代)、消费型互联网1.0时代(3G时代)、消费型互联网2.0时代(4G时代)、生产型互联网时代(4G后时代)。

(一)国外流量经营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运营商在流量经营方面主要采取了两种策略:第一种,利用智能管道,根据用户需求,实现差异化定价和计费;第二种,通过流量与内容捆绑来增值,避免彻底沦为管道。

国外运营商流量的定价采取多元化、多因素综合考虑的定价方式,主要包括流量、速率和终端等多种定价元素。在德国电信Complete Comfort套餐中,德国电信类比服装尺寸,将网络速率划分为XS档、S档、M档、L档、XL档和XXL档,不同档位流量的单价也不同。在美国,四大电信运营商Verizon,Sprint ,AT&T和T-Mobile(USA)的流量经营策略已把语音和短信业务作为无偿服务业务,着重发展流量业务。

国外运营商通过将流量与内容捆绑来增值,针对内容提供类业务,采用内容加流量组合优惠的资费模式。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建立面向CP/SP及企业用户的流量后向收费模式;二是通过定向流量优惠推广重点增值业务。

(二)国内流量经营发展现状

4G时代移动流量激增,但国内运营商流量经营整体形势并不乐观。流量单价下降和运营商渐被管道化导致量收之间矛盾突出。我国运营商积极寻求解决途径,流量经营现阶段呈现出流量价格“定制化”、流量产品“货币化”、流量经营“后向化”三大特征。

打破传统“X元包Y容量”定价模式;努力寻求从速率、终端、人群、地点等多维度满足需求的个性化资费方案;现已推出流量卡、流量包、可定制化的积木套餐等资费计划。

流量产品变得可累计、可流通、可兑换,流量“货币化”特征明显;现已在“流量不清零”基础上延伸出“流量转赠”、“流量银行”等多种流量产品新形态。

月租、套餐包等前向收费为主模式遇到发展瓶颈;运营商现已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局部合作,推出“流量钱包”、定向流量免费产品,“微信沃卡”、广发银行“流量智省”、阿里巴巴“流量800”业务等均实现“用户使用、企业买单”。整体来看,国内流量后向收费模式只是小范围的尝试,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二、流量经营发展趋势

传统的通信存量市场已趋向饱和,语音、短信等业务增长空间被压缩,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甚至出现收紧态势,因此无论是三大基础运营商,还是虚拟运营商,向流量经营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而且流量经营成为构建生态系统的关键。

(一)流量与内容的结合

单纯的流量不可避免地使电信运营商管道化,流量与内容相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流量与内容具有共生共长的关系。由于用户最终使用的并不是流量本身,而是流量所承载的互联网内容。这就决定了流量与内容具有割舍不断的紧密关系,也同时决定了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愈发紧密的合作趋势。通过流量与内容相结合来获取价值,是未来流量经营的方向。

(二)“大数据+场景化”营销模式

电信运营商坐拥数十亿的用户,掌握着用户通信的核心数据,其数据资源的维度之广、内容之深、数据量之大是移动互联网企业难以企及的。电信运营商在大数据应用方面上的主要优势体现为数据资源的丰富性、完整性、精确性和连续性。

大数据在场景化营销层面主要为深入分析用户行为,精准营销和电信网络优化。第一,基于用户多维度的数据,借助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可建立用户画像和模型,深入了解用户行为偏好和需求特征。第二,基于上一阶段的分析,为用户精准推送相匹配的业务,包括套餐,终端,网络等业务,同时,也可以对推送的渠道,时间和方式进行分析,实现为用户的个性化的服务,全程精准营销。第三,大数据可实现对业务热点小区的识别和监控,能够及时发现网络潜在的问题和机遇,助力电信网络的优化。

(三)能力开放平台运营

能力开发平台是将运营商自身的优势和互联网公司的优势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实现新的商业模式。运营商的主要优势在于自身的资源和渠道优势。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技术和业务的创新能力。二者相结合可提供内容服务、增值业务、营销渠道、计费及结算、客户服务等综合,可提升运营商在产业链的地位。因此,能力开放运营成为运营商牵动价值链、进行业务创新的另一方向。

三、场景化概念的发展

场景通常被认为是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实体的情况信息。一个实体是一个人、地方或物体之间的被认为是与用户和应用程序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关的,包括用户和应用程序本身。不过,目前学者对于“场景”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下表为不同学者在研究场景的过程中给出的场景的定义。总之,学术界对于“场景”问题的研究是以特定群体在一定都市环境和设施条件下的文化消费研究作为前提,从而对特定区域的不同场景以及场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进行研究。

有部分学者对场景的划分进行过研究。Inseong Lee等人(2005)从个人的情感、时间、行动和环境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构建移动互联网的场景模型,对移动互联网的实际使用情况做了一个纵向的研究,提出了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场景体系,如下图所示。Rosenbaum和Massiah (2011)从物理维度、社会维度、社会象征维度、自然维度构建了扩展的服务场景模型。以前的研究都是从场景划分的角度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场景进行研究和分析,但是互联网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各类使用场景也不仅仅局限于几个维度。

四、流量经营与场景化的结合及发展趋势

场景将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存在特定的场景关系,延伸到商业领域便会引发不同的消费市场。在场景化时代,企业借助移动设备、社交媒介、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除了可以精确获知消费者的个人状态,对消费行为进行有针对性地营销推广外,还能从宏观角度抽象出相关领域的分布存在和发展趋势。

传统电商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时间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消费行为也都是碎片化的、分散的。移动互联网虚拟性与现实之间的融合,使任何一个场景都可能促使行业的融合,进而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从移动互联网衍生出来的场景化思维,倡导以用户为中心,产品和服务都是围绕用户展开;行业间的跨界融合,会产生社群效应,并促使消费者多次购买,使消费者和企业形成良性的互动。场景化的思维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场景化的思维是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深入分析用户行为偏好,并对潜在的场景进行发掘,形成一个关联的体系。所以,场景化的思维不再是对用户记忆的刺激,而是对用户潜在场景和行为的识别。

场景化与通信行业的结合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利用场景化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通信服务,定制套餐等。但是,目前这方面的应用还很少。场景与通信的结合,我们将其称之为场景化通信。场景化通信旨在促使电信运营商通过对自有业务和第三方业务的整合和合作,建立新的通信场景的构建,为用户提供全新的通信服务模式。

场景化通信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运营商的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场景化通信模式涉及到多种资源的整合,而运营商又拥有这样的资源和能力。当然,通过资源的整合,场景化通信模式可以与互联网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第二,电信运营商有转型的需求。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使得运营商不得不转变发展思路。而场景化通信的模式,需要具备互联网的思维,要求更精细化的分析和运营,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场景化的通信模式,将会提升运营商的运营能力,也能转变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思路,必将成为电信运营商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产生的场景关系,将会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进而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场景式的营销和产品推广正在撬动移动互联网的大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注重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上更多围绕用户的实际状态和消费习惯展开。

流量的场景化经营是流量经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然而,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在数据流量业务上仍然主要以满足用户日常需求的流量套餐为主,未能做到完全覆盖用户多样、个性、灵活的数据消费需求。流量经营与场景化结合的目的主要是创新流量经营模式,丰富流量产品体系。通过对用户从不同的维度进行的分析和聚类,设计相应的场景和流量产品。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篇(11)

媒介融合是现代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从内容到方式,从网络到终端均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对电视新闻栏目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而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媒介融合的进程将会更快。鉴于此,明确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论证其应用价值显得极为必要。

1.媒介融合的涵义分析

媒介融合所涉及的信息交流范围较广,在多元化交流方式的影响下,传统的报刊与电视的重要性逐渐不如新兴的互联网信息网络。本文所指的媒介融合主要是以新型的通信技术为依托,把多种的信息媒体融合为一体的技术方式,其核心目的在于信息的交换,针对各类的媒体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把各类媒体的信息资源全部迁移到统一的媒介平台,便于受众浏览。笔者认为媒介融合当中主要包含着三大因素,分别是组织结构、传播手段、所有权属,可实现对信息交流发展的持续促进,推动信息传播向着更全面的方向进步。

2.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的契机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电视新闻传播发展迎来了诸多的契机,集中体现在新闻观点的阐述以及新闻采编的方法两大方面,具体如下:

2.1多元化的新闻观点阐述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独家新闻的形式几乎不再存在,其所强调的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新闻信息在传播方面往往会呈现出较大的共同之处,电视新闻的看点逐渐由类似的新闻内容向不同的新闻评论点与播报点的方向转变。鉴于各家电视台对新闻评价的立足点与切入点均有所不同,因此新闻观点的多元化特征更为明显,跟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也得到了强化。电视新闻传播的立足点越贴近生活,就越能受到受众的喜爱与支持,简而言之,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电视新闻观点的阐述更加趋向多元化,可引导受众以更全面而理性的态度去看待新闻事件。

2.2合作式的新闻采编方法

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信息采编,信息来源匮乏,需要大量的信息采集员来完成信息的采集与编辑工作,效率较低,且所采集而来的信息缺乏全面性,影响了电视新闻播出的效果,难以起到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在媒介融合的新背景之下,可实现新闻信息资源的共享,无论的图片、视频,还是文字均可在短的时间之内完成最全面的采集与编辑,节约电视台内部的人力资源,对电视新闻的实时转播大有益处。扩大新闻信息资源的来源范围,可由普通人提供,确保了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在媒介融合背景之下,电视新闻采编基本上都是分工合作与团队合作两种方式混合的做法,可提高新闻信息整理的效率,保证新闻西信息采集的快捷性与真实性。

3.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主要走向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与传统的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表达方式创新、多种媒介的交叉使用、革新固有的新闻观点模式等方面,具体如下:

3.1表达方式创新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受众对于电视新闻传播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突显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到对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评价,再从还原新闻事件本质到针对新闻事件作出创新的解释。如今的新闻传播方式繁多,电视新闻传播的固有优势被逐渐削弱,这就要求电视新闻传播在表达方式上作出创新。

针对相似的新闻,不过分注重内容的细小变化,而是着眼于新闻评论点的创新性与独特性,以期给予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继而提高受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彰显其余的新闻传播所无法达成的传播效果。除此之外,加大电视新闻传播特色栏目的建设力度,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新闻栏目,以吸引更多的电视新闻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评论方式与表达方式积极进行创新,以增强电视新闻传播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竞争力。

3.2多种媒介的交叉使用

多种媒介的交叉使用是实现媒介融合的关键前提之一,诸多不同的传播方式被强大的网络平台所涵盖,而电视新闻传播也应当看到这样的发展形势。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电视新闻传播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新闻门户,连接客户端,用户能够实现电视新闻的电视新闻,这是典型的电视新闻与网络技术相互结合的模式,可大幅度提高电视新闻的浏览量,无论是对于网络门户,还是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均是大有益处的。

“双赢原则”是多种媒介的交叉使用必须要遵循的核心原则,应当充分重视资源以及产业链条的完整性,通过方便快捷的新闻传播方式,电视新闻发展与传递的速度均可大幅度提高。同时,开发报纸类刊物的潜在价值,如对电视新闻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与深入剖析,加深受众对电视新闻内容的理解,通过多种媒介的交叉使用的方式,可切实提高电视新闻传播的广泛性与有效性。

3.3革新固有的新闻观点模式

新闻信息资源来源的无限化可能源自于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庞大而完善的新闻信息资源库可作为电视新闻传播信息来源的重要基础。然而,这个信息库仅仅是针对新闻播报而言的,如果要作出符合受众心理特征的新闻,同时讲解促进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进步,那么增强电视新闻整合的能力久显得尤为必要,在强大的信息资源当中寻找到合适有效而独特的新闻信息资源,而非胡乱地把许多看似相关的新闻混合播报。

完成有效新闻的整理工作之后,选定独具特色的视角对新闻事件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与阐述,以确保电视新闻播报的整体效果。针对电视新闻传播固有的新闻观点模式进行革新,要求新闻视角必须要具备独特性与创新性,以提高受众的关注度,整合并筛选新闻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新闻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媒介融合的时代大背景之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值得深入审度与分析,这是时展与技术进步所共同创造的主流发展趋势。现如今,数字化多媒体、移动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均快速发展并融合,电视新闻传播置身事外是不现实的。媒介融合对传播、网络、内容、终端等诸多平台实现了有效的整合与优化,这是媒体发展的新形式。鉴于此,必须要对电视新闻信息进行强力的整合,进一步扩宽电视新闻传播的平台,立足于创新表达方式、交叉使用多种媒介、革新固有的新闻观点模式等方面,力保电视新闻在媒体传播当中的重要地位。(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唐准.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J].经营管理者,2013,20:329-330.

[2] 杨丽平.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J].传播与版权,2014,12:21-22.

[3] 黄定宙.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J].中国传媒科技,2014,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