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跨文化交流背景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1 15:57:01

跨文化交流背景

跨文化交流背景篇(1)

[中图分类号]G7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2-0118-02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层次和要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给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社会化管理以及跨文化交流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民族院校从跨文化交流的视角重新审视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社会环境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异域文化的留学生尽快融入到我国民族地区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也有助于提高民族高校师生与外籍友人间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合作的水平。

一、跨文化交流的内容和原则

跨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流。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西部民族地区进行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体验和探究。随之也带来了许多跨文化交流的问题,特别是在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因低效率的交流、沟通和相互间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的差异,容易导致外国人对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认识的偏差和误解,影响了我国的对外形象和声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方的理解与合作。民族院校做好中外交流主体间的跨文化交流工作,对于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前来学习交流,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我国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积极排除来自境外的不利因素,从而实现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意义深远。在跨文化交流中,应注重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 一)尊重认可原则

“对其他文化的尊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长期倡导的跨文化态度,因为这是和谐的跨文化教育的基础。”文化尊重的表现形式是对民族文化的充分关注,特别是对民族感情与民族意识的尊重。

(二)平等心态原则

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行为,“跨文化交流不是对目的语文化认识、理解和接纳的简单的单向过程,更不应是一味地迁就和顺从另一方文化”,而是在互相认同彼此文化、平等相对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交流,否则,就会滋生各种形态的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形成文化冲突。只有在保证对方不失去本民族特征的情况下,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使对方理解和接受异域文化。

(三)包容借鉴原则

“包容的本质是对异文化的一种接受的心态,特别是对于本民族截然相反的文化形态的公正认可,以及对这种对立性、否定性的接受。”在跨文化交流中,双方要提倡双向、多向及互动的宽容,即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克服彼此的文化偏见,消除各种形态的文化冲突,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二、对跨文化差异分析

(一)对认知多元化差异的分析

来华留学生有着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种族,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文化背景,这种多样化越来越广泛。由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我们的文化背景和管理模式有着不同的反应。很大程度上,我们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惯用大熔炉的观点和方式来描述组织,认为不同的人在组织中多多少少地会被自动的同化。但是,来华留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会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偏好放在一边。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许多发达国家的学生来到中国,特别是到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无意中流露出一种民族与国家的优越感,发展中或落后国家的学生而有一种自我封闭的心态。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认知事物的多元化特点,积极适应各种各样的人群。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把来华留学生作为相同的个体不同的群体而对待,承认文化差异的存在,并对文化差异做出反应,从容以对。如果管理得当,多元化会提高组织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如果鼓励不当,就可能出现沟通困难和更多的心态对抗。

(二)对时间观差异的分析

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其时间观也不一样。有学者指出,在时间取向上,我们是过去取向,而西方人则是未来取向。这种差异还表现在对时间的利用方面。以西北游牧民族地区为例,由于游牧生活方式的相对自由性,对空间与时间概念的认知不去刻意精确,所以在时间的支配、利用方面比较随意,灵活性较强。而西方人使用时间十分精确。我们在工作中对未来时间的安排往往是“另行通知”、“过几天再说”、“以后在议”等,缺少具体化的安排。对我们来讲,这一情况由于司空见惯而很容易被我们理解和适应,但对于留学生来讲,常常无所适从,很难理解。这无形中加大了民族院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对思维方式差异的分析

跨文化交流背景篇(2)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东西方的交流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重要的交际形式之一,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性日益显现。而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媒介。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跨文化交际,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广大学者特别是教师的研究课题,更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1.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和语境环境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

2.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即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而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讲,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该语言文化的过程,不了解目的与的文化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目的语。

其次,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使得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英语教学大纲中强调要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的需要。

最后,从当今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如今的英语教学还大多局限于词汇、语法、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练习,以通过各个级别的英语等级考试为教学目标,因此,多数学生的英语不仅是“哑巴英语”,还经常会出现“文化错误”、“文化笑话”。

3.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目的

英语教学大纲强调除了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外,还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的需要。具体来说,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的基本目标是:(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理解力和文化背景知识;(2)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3)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持客观态度;(4)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获取外国文化信息的能力,并做出整体评价。

三、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学生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

现行的英语教材内容新颖,题材丰富,涉及面广,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只要充分挖掘利用其中的文化内涵,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完全是有效的。因此,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都要有强烈的人文思想,把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收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课堂上进行发言讨论,使他们真正参与进来,更有效地学习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

2. 从英语词汇层面渗透文化知识的传授

英语词汇的内涵是由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在讲解词汇概念和含意的同时,要注重把词汇本身所蕴含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挖掘特定文化背景下词汇的深层涵义,将词汇学习与文化学习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词汇的涵义和用法。比如,“温顺”一词在汉语中是对温和顺从的人的一种赞扬,是褒义词,但如果对英语国家的小姑娘说“You are a meek girl”,就是大为不妥的了,因为在西方文化中,“meek”常用于贬义,是指逆来顺受,缺乏胆量的意思。

3. 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师应改变单一的书写板书、讲解教材的教学方式,给教材附上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资源,就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情景式享受,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文化知识的传播开辟新的途径。

4. 开展具有文化特色的教学活动

大学英语老师可以开设如“英美概况”、“英语电影欣赏”等选修课程,举办有关文化习俗方面的讲座,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与母语是英语的外国人进行交流,多读英美作文和报刊杂志,观看英文原版电影等,从中使其更主动、自觉地吸收英美国家风土人情、文化知识。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英语角、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的活动与外籍友人互动,在实践中学习西方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息息相关,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为了让学生顺利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英语教学不应局限于语音、词汇、预防等单纯的语言教学,还应有效地贯穿英美国家的文化教学,使学生对语言本身的理解更深刻透彻,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真正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18

[2]胡陈红. 谈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 [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9)214

跨文化交流背景篇(3)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081-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交流机会增加,大学英语教育开始侧重语言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只掌握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并不能满足实际语境中英语交流的要求。学生缺乏对目标语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风俗习惯,在实际交流中不能合理预测对方的交际策略,甚至在交际中因为文化误解造成矛盾。为此,本文分析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力求有效加强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在国际交流中的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 跨文化交际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语言及文化背景方面存在区别的人之间的交际,其交际工具就是语言。语言的形成只有融入相应的社会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交际中的作用。因此,将跨文化交际背景引入大学英语教育中是具有可行性的,具体从跨文化传播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来进行分析。

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诸多相同之处。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民族及国家区别于其他民族及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构成整个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二者在社会交际的后天习得中是同时进行的,并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在一起。文化为语言的形成提供原动力,并时刻影响着语言的存在与发展,而语言则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文化。在语言出现与完善的基础上,人类的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任何文化都离不开语言,任何语言也都包含着文化,语言和文化共同帮助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与改造自然,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工具。

3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集任务型、合作学习、案例学习于一体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的设计上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将其与任务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力求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以及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的实施流程包括课前的预习准备、课堂中的情景体验以及课后练习与语言知识应用等几个环节,倡导学生进行体验式自主学习,以小组合作与案例教学为主要手段,让学生体验英语跨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教学实践及日常生活中主动地参与到跨文化英语学习当中。

基于“输入―情景―过程―输出”的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 本着“双语输入,目的语输出”的语言使用原则,运用基于“输入―情景―过程―输出”的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课上由教师尽可能营造近于真实的目的语情境和任务,使用母语和目的语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传授,进行能力培养和训练,并让学生使用目的语解决各项任务;课下让学生在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平台上进行各类以英语为语言媒介进行的练习,如单元测试、更多的案例解析等,实现课上―课下的关联性和延伸性,输入―输出自然转换的系统性。

研讨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呈现真实的学习材料,通过图片、手势、表情和其他的现场表演来营造气氛,为学生创建便于记忆的语境乃至接近于真实的语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和理解力组织文化演讲、文化表演、文化谜语、文化讨论等课堂活动,让学生谈论熟悉的事物和文化,感知和理解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提高其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现路径

充分把握跨文化教学,充实英语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双语语言能力的运用,全面提升目的语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为此,英语教师要逐渐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英语语言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背景的重要性,并主动将跨文化交际背景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学的相关知识,掌握跨文化交际领域原有理论和新近提出的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

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跨文化学习的主体性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习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下让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状态,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所以,英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尽一切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教学技术,用计算机多媒体来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英语语言的魅力。将英语语言置于一种英美文化中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英语跨文化教学的主体,不管是在英语预习、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后练习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英语预习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性格因素等将其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情景对话与表演,从而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完善考试评价方式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学习,注重学习的全过程,强调个人反思和自评,严格实行教、考分离,采用形成性评估、诊断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于一体的评测体系。各类形成性评测考试应包括平时作业、随堂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体系相结合的评测体系提高了平时作业、测验及课堂参与的分值,平时成绩占到30%~40%,期末考试占60%~70%,改变了期末一次考试决定学生一学期成绩的习惯做法。在重视学习结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总体来讲,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当选取理论实践结合好的典型文化现象以及与学生未来工作、生活有关的内容,其他内容放到教学网站上作为阅读辅导材料。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因素,创设一种真实的文化学习环境以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激发学习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中本着双语输入、目的语输出的原则进行科学、有效的双语语码转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双语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多种形式的形成性和终结性测评方式,对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结果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跨文化交流背景篇(4)

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二是英语语言的使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用不同文化的语言能够表达出语法合理的语言,还能够在适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从而形成自己的交际圈子。语言能力不单单是指能够听、说,还指了解所使用语言内容中所有的“明规则”和“潜规则”,拥有一套抽象的语言知识状态,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实现无障碍的交流。

二、跨文化交际学习的必要性

英语教学不但要教会语言本身基本词汇、语法、逻辑等内容,更应该教会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给语言带来的内容,从而形成学生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种文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语言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体现为语言不仅包含语言,还包括文化的副语言。语言不仅用于内容的传播,也传播了本门语言的文化和知识。交际是通过语言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实现的,只有了解相同的文化才能实现无障碍的交流。可见,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必然要面对语言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如果不解决这种文化冲突,仅仅学习语言的内在逻辑性,那只是学习一种符号,并未完全习得语言。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过于强调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读、写较为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较差,于是产生了“哑巴英语”等现象。目前随着我国对外交流不断加深,对于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也不断的加大,尤其是英语交流能力,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应该重视英语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教学,通过英语教师英语国家文化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敏感性和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与外交流时得体地使用英语,能够学以致用,拥有强有力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提高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有效方法

提高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水平,就是在大学英语的授课过程中不断加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因为不单单是语言教学,所以对教师的备课工作量等方面压力较大,跨文化交际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个人专业能力、跨文化素养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不但如此,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等方面的兴趣。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提高方法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教师素质

现在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占主体。很多人认为这是对于大学老师的要求降低,笔者认为非但不是降低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于讲授课程所有内容、结构了熟于心,才能够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学生跨文化交际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教师的跨文化素质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对于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不断的学习。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使用英语的国家就有很多,例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这对教师来说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都很大。二是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在学习、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之后,还应该针对跨文化交际方面有所涉猎,应该读这些方面的书,在课堂上把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结合英语教学,深入浅出地灌输给学生。三是在条件成熟下,教师可以去英语国家实际感受跨文化交流,用亲身经验教给学生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四是教师应通过培训、会议等方式和其他高校进行交流,通过互通有无,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学生应该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老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做到,一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类国家文化的兴趣性和敏感性。利用教材里面的文化知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挖其文化内涵,在课堂讲授中传递给学生这些文化知识。此外,除了教材内容必要的文化知识点外,还应该扩展背景知识和英语类国家文化,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能够获取跨文化知识。二是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语语言能力,还包含着丰富的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该推荐或者硬性要求学生研读一些经典的英文原版著作,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价值观,学习了跨文化知识,提高了以后的交际能力。阅读后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加深学生的正确印象,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三是,利用英语国家的影视、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国家文化以美国为首,美国的影视作品和音乐作品水平较高,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兴趣也较大,可以通过看、听来加强学生对于跨文化的交际水平。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好的、具有地方代表性的影视作品给学生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讲授一些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兴趣。影视作品的一些台词、经典对话也会加强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表达。教师还可以通过课间十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短小的音乐作品、幽默短片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碎片化的学习。四是,教师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时,要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时,要知道为何风俗是这样的,汲取其文化精髓,提高英语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此外还需要注意,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尽量中立地比较东西方文化,应从客观的角度去描述不同国家的习惯,培养学生能够从容地尊重不同国家的不同习惯,不要盲目地对其崇拜或者批评,拥有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流背景篇(5)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世界各地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相互之间交流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不同于普通交际的一点就体现在不同背景的“跨”。交际双方因为跨文化交流,因为文化背景、习惯与思维不同以及风俗礼仪的差异性,在交际活动中会引发误会,更严重者甚至可能还会引起冲突。跨文化交际与礼仪,是联系双方的桥梁,是实现交流互动的重要条件。

二、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文化方面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在文化方面有其重要性。文化在人们的日常行动之中具有指导行为的作用,由此,文化也成为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一个核心内容。例如,民族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及社会制度等,这些都是影响到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发展的文化因素。文化模式、文化交往规则不同,这些是各国文化中存在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将有助于认识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提高交际者对跨文化现象的敏感度,理解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对象的行为语言。

2.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涉外秘书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涉外秘书工作中,一般会与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员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机遇,也将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等背景,产生的跨文化交际障碍越来越多。在工作中要解决和处理好跨文化交际活动,避免和降低跨文化交际障碍问题,促使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与进行。这就需要涉外秘书了解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信仰、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等问题,尊重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和信仰,注重与尊重世界各个国家的习俗、禁忌、交往礼仪等,在交际中注意理解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以此提高处理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能力,确保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

3.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送礼习俗中的重要性。中国自古素来以礼仪之邦自称,在国人眼中似乎并没有不能送礼的日子或者与送礼相关的禁忌。但是与中国送礼风俗习惯截然不同,在世界其他一些国家,送礼就有着诸多习惯与禁忌。例如,西方国家中不适合送礼的日子包括:订婚仪式、毕业典礼以及阿拉伯人初次见面,这些场合都不适合送礼。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想要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有着不用文化背景的人顺利交流,并不能单纯的依靠语言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相关的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知识。

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这些差异性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了交际的正常进行。在世界各国之间,文化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会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通过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知识的学习,我们将更加清楚地了解世界各国送礼的风俗习惯,避免在交际活动中因文化差异造成误会和尴尬,确保交流的顺利进行。

4.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商务交谈中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科技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世界各地之间的往来越来越频繁。中国人将有更多的机会与世界各地人们的交流互动,彼此往来越来越密切。这就需要人们必须具备扎实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礼仪知识。

在国际商务交际中,跨文化交际与礼仪是交接双方外在信息形象的体现,从见面、问候到沟通,整个过程中涵盖了很多礼仪。衣着打扮、说话方式都透露出相关信息,这些都将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只有掌握必要的商务文化与外交礼仪,才能在交际中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从而灵活的掌握谈判节奏,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据主导地位,获得谈判的成功。

5.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联络情感中的重要性。人与人在交际中感情的联络与维系中,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具有重要作用,其从侧面融入了感情。在交际活动中,人们往往凭借他人对自己的友好态度,确认别人对自己的情感。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联络情感方面主要表现为,促使交际双发产生相同的情感,彼此认可与尊重,建立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促使合作交往的继续。如果跨文化交际与礼仪无法联络和维系情感,那么在交际中很容易导致双方关系破裂。因此,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交际活动中对人与人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对行为进行约束,对形象进行修饰,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外交人际关系。

三、结论

跨文化交际与礼仪作为时展的需求和国家交流的桥梁纽带,不仅反应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以及交际能力,同时,也折射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程度、社会道德风尚以及生活风俗习惯等。本篇论文主要从文化方面、涉外秘书、送礼习俗、商务交谈以及联络情感等方面论述了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开展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必要性。

参考文案:

跨文化交流背景篇(6)

不同国别普通百姓间跨文化交际时代的到来

跨文化交际是指“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交际”,21世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使得发生于某国的经济危机会快速波及到全球,某一领域的动荡也会引起世界性的连锁反应。同时,由于网络等传媒的发展,人们瞬间就能获知世界发生的许多事情。由于移民、企业活动、留学等,普通百姓身边也随处可遇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逐渐形成了多文化共存的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要跨越文化不同的障碍,也就是说必须克服单一文化价值观。在这样一个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不仅停留在政府、政治、学者、经济交际层面,而是已经普及到不同国别的普通百姓层次。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发展起来。之后,迅速在欧洲和亚洲流行起来,1972年在日本召开了首次国际跨文化交际大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中国也成为热门话题,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在中国迄今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非语言行为、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对比研究、中国和西方经营理念的比较、国民性、外语和英语教育的关系等问题。在这些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我想先明确几个与跨文化交际相关概念。

1. 跨文化中的文化

文化从广义到狭义定义各种各样,而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应该主要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形成的文化障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身感觉中“理所当然”的价值观、行动模式。

2. 交际

交际的定义也具有多样性。广义上是指伴随着符号等某种因素的移动、分离开来的事项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交际行为的功能不仅限于信息的传达、获取,还包括情感沟通等影响对方行为等广泛的内容。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文化的共享是交际的主要因素。

3. 外语教育与跨文化交际

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习者掌握与语言对象国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外语教育能够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日语教育

日语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培养学生与日本文化背景下的日本人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中国、亚洲其它国家、欧美等与日本文化间,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价值观、行动模式的不同。为了达到日本文化背景下的人、团体之间达到交际的目的,不仅仅要具备用日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还必须具备克服文化障碍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要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必须让学习者有积极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让学习者把习惯于用本国、本民族价值观、行动模式判断对象国文化善恶的视点转化到认识文化不同的视角上去。即不能视与自己文化相同者为善,不同者为恶。因而学生必须理解日本文化、特别是与中国等国存在差异的日本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价值观和行动模式,同时也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日语教育就要做到让学生掌握对日本文化的适应能力,掌握与具有日本文化背景的人交际的能力。

同时,我们的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习者产生交际的意愿。当前“宅男”“宅女”不断增多,在大学里也缺少人与人的直接沟通。语言教育更应该注重有意识地提高学习者的交流意愿,进而提高用日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为了使日语教育转变到以中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教育上来,必须在培养目标、教材编写、教育内容、教学法、教师自身等诸多方面进行变革。

比如从教育内容上,应该更多地纳入能够提高交流能力的内容。应该将学习者的日常生活、大学生活等作为大学生比较关注的内容融入教育内容之中。培养相互间自然述说、自然接触、自然沟通的能力。要研究日本与中国不同的价值观、行为模式等跨文化交流的日本“文化”。当然也要探讨形成这种文化的禅宗、茶道、能乐、文乐、日本舞蹈、民谣、演歌、落语、短歌、俳句、日本绘画等日本传统文化、和风文化,传统曲艺等。同时培养学生在对比过程中对本国文化进行反思的能力。

从教学法上来看,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机制。积极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协同学习的教育方法,努力促使学生尽量地运用IT技术以及网络等方式增加学习的时间愈空间。

跨文化交流背景篇(7)

一、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之间的交际,简言之,就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彼此相互交流交际的过程,主要是指国与国之间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信仰、信念、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的交流。最初的阶段,跨文化交际主要是研究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方面的内容,随着国际交际之间的日渐频繁化,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促使了外语教育工作者转向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外语教学实施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英语是高职高专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所以英语教学担当着重要的使命。在这一阶段, 我们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可是由于高职高专类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真正能做到运用英语自如的学生少之又少,多数学生仍旧停留在英语学习的表层层面上,而且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还需要老师从单词、短语、句子结构等方面一一讲解,英语交流起来还相当困难,“哑巴英语”的状况还普遍存在着。

在英语的教学中,我们总期望学生能用英语流利地交流表达,更加地道化,母语的味道越淡越好,可是学生在真正的表达时,总是用母语思维去行文造句,由于对西方文化知识的欠缺,理解不当,致使表达欠妥或是扭曲。例如: 中西方的名字写法和称呼方式不同: 姓与名位置颠倒,如 Tome Green,Green 是姓,应称呼为 Mr. Green,而非 Mr. Tome。 这与汉语中对人的称呼相反,如李××,李是姓,应称呼为“李先生”。还有这样一则笑话: 一位外宾想去洗手间,便问一个学生说: “I wonder if I can go somewhere?”,而该学生却把 somewhere误解为“某处”,因而回答道“Yes,you can go anywhere in China.”。又比如说外国人习惯以谈论天气作为彼此的见面问候语,“It is a fine day,isn’t it?”,而中国学生会经常质疑,“天气明明能自己看到,为什么总是谈论当时的天气状况”,像上述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表达或理解偏差不胜枚举。因为我们更地的注重了语言知识的输入,而对使用这些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的介绍却很少。

跨文化交流背景篇(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01-01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国际商贸往来日益频繁。因此,我国需要大量既谙熟商务领域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较强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1.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不足

在商务活动中,商务人员通过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实现了跨文化交流,这不仅是语言的交流,也是对文化差异的解读。跨文化交际的双方如果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在现实的商务活动中,由于对不同文化的内涵缺乏了解,在商务活动中犯文化错误,从而达不到理想的交际目的例子屡见不鲜。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外语,通晓商务知识,还必须认识到中西方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并在商务活动中有所体现,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会出现跨文化交际中不应有的错误,其后果要比语言本身的错误更加严重。如:荷花在中国象征着高洁脱俗的品质,而在日本荷花却是丧花,人们不愿意接受带有荷花图案的物品。

2.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

虽然大多数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教学已经基本从纯语言教学转向语言与文化并重,但同时我们也有看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的“后过渡期”、这就需要有大量精通外贸业务的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同时也对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即培养通晓世界各国文化特点,能够无障碍沟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3.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

3.1与时俱进,顺应时展的潮流。语言和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商务英语的发展同样如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原来适合的表达方法、视为正统的礼仪、恰如其分的交流方式等都有可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加完善,并加以改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跟上时展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完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商务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并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对外商务活动,在现实中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

3.2语言深深扎根于社会现实及文化习俗之中,因此,语言研究离不开这一宽泛的语言行为环境。要理解语言,归根到底要懂得说话人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重视语言训练外,还要加强英语国家文化的导入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比如,讲授西方国家的文化发展、思想演变、礼仪、禁忌与等方面的知识,或邀请有经验的涉外专家作专题讲座或报告,或者通过录像、短片等让被培训人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感悟其文化内涵,并可结合一些涉外工作经历进行分析研究,使他们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从而逐步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

3.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完善的意识。当前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习惯于接受“填鸭式”的灌输教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也很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有关英美文化背景方面的书籍、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强调学生培养自己归纳知识的能力,要鼓励他们进行广泛的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了解广泛丰富的与商务英语相关的背景知识。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本文针对当前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就如何培养跨文化语用能力提出一些具体措施,这一课题仍须广大有识之士进一步探讨。

跨文化交流背景篇(9)

随着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人们逐渐意识到外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在读写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听说能力已经被明确写进了国家教委颁布的英语教学大纲。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多重视语法和阅读而轻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纲领,造成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与人交流时却听不懂说不出,在交流过程中出现误解和困惑的现象。而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摆脱“聋哑英语”,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自由交流,就必须在英语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外语学习的实质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活动。由于社会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不同的语言思维环境中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思维交谈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造成话语推论错误,造成冲突和故障。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在语言上有着直接的体现,并深刻地影响着跨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当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放在同等的位置上。这就要求外语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建构是必要的,给他们提供课本中语言知识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则更为重要而迫切。

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不能简单等同于对目标语言国家文化差异的了解。仅仅了解一两个目标国家的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培养对文化差异的识别能力。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了解的越多,就越容易对异国文化采取理解和容忍的态度。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与宽容来源于换位思维能力的提高。即一旦我们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不会对异国文化感到奇怪或者觉得不可思议。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必须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的导入。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有多种方法。文化的导入并不是仅限于简单的背景知识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必须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与学生的兴趣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空洞、抽象、不好理解。教学中涉及到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背景,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查阅相关知识并加以实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积累文化知识,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听说方面着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外语交际能力。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精心设计、创造出具有英语文化特色的交际情景,组织学生在这种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开展语言交际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自己设想的英美文化情景中,进行诸如打招呼、介绍、祝贺、告别、致谢、道歉、约会、购物等特定情景的语言练习。还可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短剧等方式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具有英语文化氛围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来,大胆运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感性认识。

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做跨文化交际的表率。作为教师,特别是外语教师,其个人素质特别重要。教师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无不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在课堂中,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尽量体现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好表率作用。在教学中把更多的异国文化融入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当中,引导学生以一种宽容的心理对待外族文化,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从心理上接受外族文化,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应尊重别人的交际习惯,不要将自己的交际习惯强加于人。从而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外族文化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调动外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从低层到高层,循序渐进。也就是说,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意识开始,进而端正他们对异国文化差异的态度,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最后再训练他们处理异国文化差异的技能和技巧。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这三项任务不能看成是不同学期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比较合适的做法是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教师在外语教学的课堂上应花相当一部分精力于介绍文化背景、生活习俗、、交际规则等语言本身之外的东西。

三、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融入文化因素,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背景输入、进行中外文化对比、组织课堂活动等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帮助学生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提高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从方法上看,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同时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异国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参考资料:

[1]杜英秋.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3]黄志福.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文化差异.韶关学院学报,1994,(1).

[4]盛一英.试论如何加强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跨文化交流背景篇(10)

一、高职在校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封闭的时代已经过去。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着越来越密切的接触和交流,而这种交流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流者是否拥有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纲要》的21章第66条明确提出了“培养各种外语人才”的重要任务。2013年,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国将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各方面展开更加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而这些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保证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大量的技术及商贸人才,还对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要求。所以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主要有如下观点。Wiseman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有效、恰当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知识、动机和技巧[1]。张红玲将跨文化交际能力概括为四个层面:敏感性/意识、态度/情感、知识、技能[2]。戴炜栋、张红玲指出跨文化交际学与外语教学应密切结合,外语教学中应将文化教学和外语教学结合起来[3]。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理念上多强调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紧密结合。张红玲指出必须既培养态度和意识,又传授知识,还要提高技能,三管齐下才能实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4]。相关学者根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杨盈、庄恩平提出了意识发展、文化调试能力培养、知识传导和交际能力锻炼的“四合一”模式[5]。赵芳提出了“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6]。

三、工学结合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本文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就业方向,提出了工学结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在给学生文化知识渗透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到跨文化交际的实际任务中,通过任务模拟,积累跨文化交际知识,改善跨文化交际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技能。

1.工学结合背景下的学习情景设计

课题组成员深入企业调研,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进行分类,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需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汇总。

2.跨文化交际学习内容设计

学习内容的设计突破了传统的以英语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技能划分的模块式组织形式,采取了“跨文化背景知识+跨文化任务实操训练”的布局模式,借鉴电视连续剧的拍摄手法,将人物活动轨迹巧妙编排到单元框架之中,使学习内容剧情化,学习情境场景化,无形之中让学生学到跨文化交际知识,获得跨文化交际技能。为了使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跨文化交际情境,课题组把每个跨文化交际知识点及交际任务都做成微课的形式,微课中使用多种多媒体素材,并用情景剧的模式进行导入或贯穿其中,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对跨文化交际知识和交际技能获得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认识。每个单元的情境互相关联,以故事的形式串起来,故事的主要人物设置如下:

1.大龙:大学一年级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但是学习热情高涨。

2.小丽:大学一年级学生,大龙的同学,英语基础不错。

3.Lucy:大龙的高中同学,正在英国读语言学校,遇到很多跨文化交际障碍。

4.Nala:大龙和小丽的英语老师。课题组设计的跨文化交际情境从大龙、小丽和Lucy遇到的实际问题导入,通过他们的探索实践展开,再以Nala老师的讲解展示为总结,学习内容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3.跨文化交际学习平台构建

为了在课上有更多的时间模拟跨文化交际情境,课题组和超星公司合作搭建了跨文化交际慕课学习平台,要求学生课前登录学习,这样课上就有更多的时间做跨文化交际任务。录制好的160个微课视频既短小精悍、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承前启后。课题组依托慕课学习平台将传统的教学模式网络化、数字化和显性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平台进行学习,且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通过微课视频观看过程中弹出的测验题检测自己的理解程度。平台还实现了师生即时互动,真正做到搭建一个跨文化技能教学互动体验中心,为学生自主学习跨文化知识和技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该网络慕课平台汇集优势师资力量,对跨文化知识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呈现,利用情景剧再现跨文化交际实景,展示跨文化交际技能,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同时微课内容处于即时更新状态,凭借强大的共享性、可扩容性与互动性,能够满足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的需求。

4.跨文化交际教材编写

课题组在整合提炼微课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了跟慕课学习平台配套的跨文化交际教材。教材以跨文化知识为依托,以跨文化交际任务为载体,以跨文化交际技能为目标,既吸取了国内此类教材注重思想性、人文性、科学性、知识性等优点,又注入了国外社区教育、大众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用性特点;既注重打好语言基础,更侧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材内容选取了贴近校园生活和职业生涯、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教学材料,在夯实语音、语法能力等语言技能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表达能力、跨文化对比理解能力、跨文化书面沟通能力与跨文化实际应用能力,旨在为学生将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打下基础,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保障。

5.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课题组采取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即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线上学习即学生课前登录慕课平台观看相关微课视频,学习相关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课上采取任务教学法,每节课都围绕某一跨文化交际任务展开。首先就微课中的相关跨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分组讨论,并完成教材中相关讨论任务,老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解决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问题。

讨论完后老师要求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对讨论结果共同反馈,最后归纳出本节课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化知识、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技能和语言技能。接下来学生在拥有所需的跨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试着为所学跨文化交际情境中的交际任务撰写剧本,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模拟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并上台展示,老师和其余学生仔细观看,做笔记记录下展示小组在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打分评价写下反馈意见。每个单元结束,教师都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情境编写剧本拍摄综合情景剧,要求涵盖本单元所学所有任务。教师认真观看视频,并对学生的情景剧一一评价反馈,最后选出其中的优秀情景剧在课上公开展示。这种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下学生尽心准备,表现出色。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交际任务,课程采取全过程考核的形成性评估方式,依据学生每次课前、课上和课后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记分并累计形成综合成绩。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效果研究

课题组在构建好新的培养模式后,在学院十几个专业中进行了试点。在新的培养模式实施一学期后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多份,老师和学生都参与了这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和老师都对这种培养模式给予了肯定。工学结合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教学实施中最突出的优点是给予了学生更多课堂参与的机会,基本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师的课堂变为学生探讨问题、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跨文化交际,拥有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增长了跨文化交际知识,锻炼了跨文化交际技能。新的培养模式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在不同程度上都起到了督促的作用。教学实施中,教师普遍采取了分组管理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互相监督、督促课前的预习,探讨解决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就所预习的跨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讨论、吸收和拓展,并自己做出归纳,同时还通过实际跨文化任务操练巩固所学成果,得以实际应用和提升。

这种培养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开始有了独立思考。比如,讲英国天气多雨使得英国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时,就有学生提出了疑问,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2.学生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在学习健康理念与生活方式时,学生对比了解中西方健康理念,并思考这种理念差异背后的文化、地理和社会背景等原因。3.学生主动进行创作。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非常乐意根据所学内容,自编自导跨文化交际短剧,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2][4]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2000(2):2-8.

跨文化交流背景篇(11)

【中图分类号】G640

21世纪,我国的经济文化迅猛发展,中国的各方面与国际接轨,随之而来的跨文化交际遍及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当今社会来讲,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性的英语人才成为社会所必需的人才。各高校纷纷把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作为研讨、探索的重要部分,由于我国接触跨文化教学比较晚,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不完善,导致教师对这些知识不够充分。所以,对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措施进行深入探索是非常必要的,与此同时,我们要解决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 为什么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握词汇和相对应的语言结构,还要了解和掌握相应的英语文化。在高校学生的学习中,英语的学习是由语法学习、阅读能力学习、听说能力学习组成,在当今社会,更多的教师把对英语文化的学习以及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人们忽略了语言交际的区别,以为熟练的与不同文化背景、语言背景的人交流,仅仅需要了解以及把握一种其他国家的语言或与其相关的非语言交际的手段。但是在现实社会上是这样吗?人们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文化背景,语言背景的不同,这也就造成了不同的甚至是相似的语言文化,也可能会导致众多的交流上的问题以及障碍。其实适当的运用语言才是交际能力的核心,但恰恰是这种适当性却又是一种文化的制约。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应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这就导致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时会有一定的障碍。当我们身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时,我们往往无法正常与别人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们认识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两种不同的认知体系,要让他们懂得当今社会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而且现在是容许这种差异存在的。同时要刻意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策略,这些不单单是为了排除学生在交际中产生的障碍,也是为了提高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效率,从而可以使交流双方最大限度的在了解其母语在文化体系中的特点的基础上,能尽最大努力做到对对方的理解,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障碍的交流,能够使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的交流达到更深的程度。

二、 人类跨文化交际体系

在人们日常交流中,沟通的成功预示着话语主动方与接受话语方均对所发出的信息有所反馈。当拥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由于语言的不同所传递的信息代码也不相同的,这势必会造成双方交际上的障碍。在我们交际、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决定此次交际是否成功的必要因素是交际的语境和环境。其中各种客观环境的变化、个人因素、文化因素对交际的过程产生着制约的作用。文化因素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的母语的环境中慢慢的形成,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交际行为。

三、 交流时产生的交际障碍

英语的交际与母语的交际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我们要敏感的掌握两国的文化差异,即不仅要了解在语言、饮食、穿着打扮等方面的区别,还要更深层度的了解在文化、经济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对待文化差异,首先要清楚的认识到文化不是本来就存在的,不能因为与我国文化不同而歧视或差别对待异国。其次交际者在交际的过程中应根据彼此不同的文化背景调节自己的交流方式,从而使交流更方便快捷有效率。其中思维方式、价值观的不同是产生交际障碍的根本因素。

四、 培养跨文化交际中的教学方法及措施

在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帮助他们理解母语的文化模式,还要对他们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加强,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要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制约他们接受外语文化和影响他们对外交际的主客观因素,这样可以适应不同的文化习惯,帮助他们对自己交际行为不满意的地方进行调整修正,以便可以尽自己最大努力了解英语文化,更能成功的与其沟通。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实际上可以说是母语的一种特定的文化交际能力,都可能与其中的一种语言相联系,所以这些都应建立在对语言的合理运用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同时教师应该在帮助学生提高其语法基础上,促使他们对文化差异的协调过程中合理运用策略,教师还应该在社会语言能力等方面帮助学生,使其最大限度的对不同文化进行接纳和学习。在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措施研究的过程中,学者们通过研究得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方法。但由于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所以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在这里借鉴了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并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信息输入法、文化感受法、跨文化交际技能训练法。

这三种方法在学习中统称为文化学习模式,它注重学生对实际交际环境和交际需要的能力的适应,强调了学生不但要学习和适应英语文化,还要对不同的文化及其相关实际技能进行掌握。对此上述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这还不是最好的,在老师教育的过程中将对学生认知的训练与其信息的输入相结合,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培养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种方法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比其他更广泛的应用性,并可以行之有效的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使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认同英语文化,减少学生们因为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引起的焦虑,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在当今社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势在必行,它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对于我们在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我们必须更改的问题。如何根据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特点,探索出一种全面完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每个从事这个行业的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要呼吁更多的教师、学者加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吕.浅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原版音像资料在高校视听说课程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