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合同风险管理案例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5 15:19:15

合同风险管理案例

合同风险管理案例篇(1)

从2009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新增本科目以来,可以看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一直强调案例型试题的重要性,并在各类复习和应试中不断强调。这是由于案例型试题的特点所决定的,案例型试题有利于提高考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案例型试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仅使考生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思路,还从一定程度上检验了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目前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案例型试题的比重和难度占有重要地位,希望能引起考生的注意。

案例型试题能引导考生去思考相关的原理,真正把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起来,使考生更好地掌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所以,大家在复习和回答案例型试题时,需要明确考核的知识和考核内容,这就要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关注经济管理时事,很多案例是来源于政策制定和教材知识点的融合,这为案例试题提供了丰富的来源,很多案例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理论知识与政策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这也为考生提供了一条复习的渠道和捷径。如果能把教材上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做一些案例试题,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案例型试题也伴随着注册会计师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而体现出来。这一点从历年的试题中可窥豹一斑。

客观地说,《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等学科体系,不仅包括经济政策、宏观调控、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等内容,还包括各类公司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资本流动和资本运营、业务创新(特别是各类金融衍生品)、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等内容。可见,《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一个集理论与实务的“大杂汇”课程体系,这个群组直接涉及到了企业管理、金融、数学、国际经济、财政、贸易、汇率、利率、人力资源、薪酬激励和内部控制等具体的知识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所具有的上述特点,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应试中,要紧密联系目前的现实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历年考试中案例型试题分析

案例型试题的重点是以培养考生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为主,在案例型试题的全过程中,考生通过组织考生开展研读案例,查找并分析背景资料、思考判断、反复思索、答题、校正等环节,训练、培养考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考生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等方面看,该课程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特点,如课程内容丰富,课程的知识综合性和关联性强,课程的内容更新速度快,热点、重点问题多等。面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学的这些特点,需要在应试方法上注重培养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避免考生由于缺乏对于基本理论的完整接受和理解而导致的死记硬背和一知半解的学习方法,应当将基本理论讲得尽可能的清楚透彻,并多用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在课后习题练习与考试或考查中体现出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视,从而提高课程的应试效果。

三、《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型试题的考前准备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内容庞杂,要达到寓基础理论于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之中,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关键。很多案例型试题的目的是从以往的事件中获得启发而编制的试题。应试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事件的再展示,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并通过教材理论和知识点来回答问题。从应试实际看,如果没有专业知识的提高,单纯的案例也不行,二者必须兼备,否则,就失去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型试题的真正意义。对考生而言,进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案例型试题的考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及一定的应试经验。

对考生进行案例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应试技能,掌握所学知识。在案例型试题中有两个环节需要重视:其一,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考生应根据应试内容、应试目的练习一定的案例。其二,案例的应试与技巧。要从案例中总结知识和相关理论,对考试的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以提高应试效果。

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型试题中,应遵循相关性、典型性和正面引导的原则合理筛选案例。同时,案例型试题不能取代其他题型,在进行案例型试题时,应注重多种应试的互相配合。案例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案例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原理的相关性,案例不能脱离原理。案例一定要和所要应试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教材的基本名词、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等相关,这是案例型试题的前提条件。

合同风险管理案例篇(2)

    从2009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新增本科目以来,可以看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一直强调案例型试题的重要性,并在各类复习和应试中不断强调。这是由于案例型试题的特点所决定的,案例型试题有利于提高考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案例型试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仅使考生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思路,还从一定程度上检验了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目前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案例型试题的比重和难度占有重要地位,希望能引起考生的注意。

    案例型试题能引导考生去思考相关的原理,真正把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起来,使考生更好地掌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所以,大家在复习和回答案例型试题时,需要明确考核的知识和考核内容,这就要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关注经济管理时事,很多案例是来源于政策制定和教材知识点的融合,这为案例试题提供了丰富的来源,很多案例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理论知识与政策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这也为考生提供了一条复习的渠道和捷径。如果能把教材上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做一些案例试题,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案例型试题也伴随着注册会计师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而体现出来。这一点从历年的试题中可窥豹一斑。

    客观地说,《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等学科体系,不仅包括经济政策、宏观调控、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等内容,还包括各类公司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资本流动和资本运营、业务创新(特别是各类金融衍生品)、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等内容。可见,《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一个集理论与实务的“大杂汇”课程体系,这个群组直接涉及到了企业管理、金融、数学、国际经济、财政、贸易、汇率、利率、人力资源、薪酬激励和内部控制等具体的知识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所具有的上述特点,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应试中,要紧密联系目前的现实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历年考试中案例型试题分析

    案例型试题的重点是以培养考生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为主,在案例型试题的全过程中,考生通过组织考生开展研读案例,查找并分析背景资料、思考判断、反复思索、答题、校正等环节,训练、培养考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考生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等方面看,该课程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特点,如课程内容丰富,课程的知识综合性和关联性强,课程的内容更新速度快,热点、重点问题多等。面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学的这些特点,需要在应试方法上注重培养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避免考生由于缺乏对于基本理论的完整接受和理解而导致的死记硬背和一知半解的学习方法,应当将基本理论讲得尽可能的清楚透彻,并多用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在课后习题练习与考试或考查中体现出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视,从而提高课程的应试效果。

    三、《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型试题的考前准备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内容庞杂,要达到寓基础理论于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之中,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关键。很多案例型试题的目的是从以往的事件中获得启发而编制的试题。应试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事件的再展示,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并通过教材理论和知识点来回答问题。从应试实际看,如果没有专业知识的提高,单纯的案例也不行,二者必须兼备,否则,就失去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型试题的真正意义。对考生而言,进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案例型试题的考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及一定的应试经验。

    对考生进行案例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应试技能,掌握所学知识。在案例型试题中有两个环节需要重视:其一,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考生应根据应试内容、应试目的练习一定的案例。其二,案例的应试与技巧。要从案例中总结知识和相关理论,对考试的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以提高应试效果。

    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型试题中,应遵循相关性、典型性和正面引导的原则合理筛选案例。同时,案例型试题不能取代其他题型,在进行案例型试题时,应注重多种应试的互相配合。案例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案例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原理的相关性,案例不能脱离原理。案例一定要和所要应试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教材的基本名词、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等相关,这是案例型试题的前提条件。

合同风险管理案例篇(3)

在管理学中“案例”由于它能够有效地结合实际问题,因而在考试中更能检验考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于是,越来越得到各类管理类考试的认可,并逐渐流行起来。从近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所涉及的案例来看,案例比例越来越高,案例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从国内外情况分析,涉及的案例有国内案例和国外案例;从领域和行业划分,有生产企业案例、销售企业案例、金融机构案例等;从案例的效果看有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等。视角不同,检验考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这些案例的目的就是要在考生学习和掌握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的考核,让考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案例试题——这种浅层次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从2009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新增本科目以来,可以看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一直强调案例型试题的重要性,并在各类复习和应试中不断强调。这是由于案例型试题的特点所决定的,案例型试题有利于提高考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案例型试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仅使考生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思路,还从一定程度上检验了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目前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案例型试题的比重和难度占有重要地位,希望能引起考生的注意。

案例型试题能引导考生去思考相关的原理,真正把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起来,使考生更好地掌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所以,大家在复习和回答案例型试题时,需要明确考核的知识和考核内容,这就要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关注经济管理时事,很多案例是来源于政策制定和教材知识点的融合,这为案例试题提供了丰富的来源,很多案例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理论知识与政策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这也为考生提供了一条复习的渠道和捷径。如果能把教材上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做一些案例试题,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案例型试题也伴随着注册会计师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而体现出来。这一点从历年的试题中可窥豹一斑。

客观地说,《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等学科体系,不仅包括经济政策、宏观调控、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等内容,还包括各类公司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资本流动和资本运营、业务创新(特别是各类金融衍生品)、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等内容。可见,《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一个集理论与实务的“大杂汇”课程体系,这个群组直接涉及到了企业管理、金融、数学、国际经济、财政、贸易、汇率、利率、人力资源、薪酬激励和内部控制等具体的知识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所具有的上述特点,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应试中,要紧密联系目前的现实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历年考试中案例型试题分析

案例型试题的重点是以培养考生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为主,在案例型试题的全过程中,考生通过组织考生开展研读案例,查找并分析背景资料、思考判断、反复思索、答题、校正等环节,训练、培养考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考生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等方面看,该课程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特点,如课程内容丰富,课程的知识综合性和关联性强,课程的内容更新速度快,热点、重点问题多等。面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学的这些特点,需要在应试方法上注重培养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避免考生由于缺乏对于基本理论的完整接受和理解而导致的死记硬背和一知半解的学习方法,应当将基本理论讲得尽可能的清楚透彻,并多用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在课后习题练习与考试或考查中体现出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视,从而提高课程的应试效果。

三、《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型试题的考前准备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内容庞杂,要达到寓基础理论于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之中,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关键。很多案例型试题的目的是从以往的事件中获得启发而编制的试题。应试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事件的再展示,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并通过教材理论和知识点来回答问题。从应试实际看,如果没有专业知识的提高,单纯的案例也不行,二者必须兼备,否则,就失去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型试题的真正意义。对考生而言,进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案例型试题的考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及一定的应试经验。

对考生进行案例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应试技能,掌握所学知识。在案例型试题中有两个环节需要重视:其一,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考生应根据应试内容、应试目的练习一定的案例。其二,案例的应试与技巧。要从案例中总结知识和相关理论,对考试的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以提高应试效果。

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型试题中,应遵循相关性、典型性和正面引导的原则合理筛选案例。同时,案例型试题不能取代其他题型,在进行案例型试题时,应注重多种应试的互相配合。案例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案例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原理的相关性,案例不能脱离原理。案例一定要和所要应试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教材的基本名词、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等相关,这是案例型试题的前提条件。

合同风险管理案例篇(4)

(一)美国斯坦福大学相关课程现状

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开设了两门风险分析相关课程[1]:《工程风险分析》(EngineeringRiskAnalysis,课程代码MS&E250A)与《工程风险分析实践课》(ProjectCourseinEngineeringRiskAnalysis,课程代码MS&E250B)。其中,《工程风险分析课》主要讲授工程系统中风险管理决策的相关技术方法,内容包括:技术、人、环境方面的权衡分析,决策分析的元素,概论风险分析,故障树、事件树、系统动力学,事故后果的经济分析,以及相关技术在航天系统、核电工厂、医疗系统、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案例实证研究。而《工程风险分析实践课》(ProjectCourseinEngineeringRiskAnalysis)是在学生先修《工程风险分析课》(MS&E250A)的基础上开设的,通过指导学生个体或成立小组,从实际问题中总结、抽象、建模风险管理问题,通过风险评估、沟通和管理三个阶段,解决实际风险管理问题,学生需要做口头陈述和完成报告,以达到熟练掌握和运用概论工具解决风险和不确定决策问题的能力。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开设的这两门风险分析相关课程,相互支撑,从课程代码上也可以明显看出,MS&E250A是MS&E250B的先修课程。MS&E250A特别注重风险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讲授,通过概率分析、故障树、事件树、系统动力学等基本模型与方法为载体,阐释风险分析过程,并结合案例进行详细展开;而MS&E250B在250A基础理论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针对某具体背景问题,建立小组,分工收集材料、建模、计算,并完成陈述报告和答辩,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研究精神的锻炼。

(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相关课程现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设了《工程管理》(ProjectManagement,代码1.040/1.401)课程,其中包括专门几节内容讲授“风险分析-风险与不确定下的决策”,主要包括五部分:风险与不确定定义,风险偏好、态度和效用,决策树分析;涉及效用函数、风险评估、跟踪和控制,风险层次化建模、风险结构分解、风险矩阵等分析工具,风险预算、风险预防措施、风险修正,灵敏度分析等决策计划制定的方法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为世界知名工科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工程领域的杰出人才,在其核心课程《工程管理》别注重“风险分析与决策”的讲授,将风险分析作为工程管理中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其内容设置上,主要结合决策分析理论,将风险与不确定、偏好、效用、决策树等决策分析方法融入到风险分析中,并通过风险措施、修正、灵敏度分析等决策方法为风险应对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可见,风险分析与决策分析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三)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相关课程现状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工程系统风险管理研究中心[2]开设了《风险建模、评估和管理》(Riskmodeling,assessment,andmanagement)课程,主要讲解等级全息建模、决策树、多目标权衡分析、风险过滤排序与管理、极端事件风险管理、多目标风险影响分析、多目标统计分析等技术方法,并结合复杂系统协同风险建模、国防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与水利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商业系统、软件系统等领域的风险建模与分析开展案例研讨。此课程的负责人是Y.Y.Haimes教授,他是国际风险分析与多目标决策学术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常年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很多著名的风险分析方法都是他提出并推广的,比如HHM、RFRM、MRIA等,这些方法现已被美国国防部、NASA等机构采纳。可见,风险分析的理论方法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风险建模、计算、决策的方法也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改进以解决新的更复杂的系统风险问题。

(四)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相关课程现状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Univ.)系统与决策科学研究中心为研究生开设了《风险、效能与决策分析》(Risk,PerformanceandDecisionAnalysis)课程[3],作者在留学期间曾全程跟听了本门课程,其内容涉及多准则决策与风险分析中的基本理论和最新发展方向,包括四个专题,10次课,每次3个小时,主要内容有:风险、决策树分析和效用概念,效用理论与贝叶斯决策理论;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中的效能评估与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与偏好建模,过程与集成方法,集成方法、工具与应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概念和基本模型、方法、工具与应用;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概念、模型、方法与应用;以及在商业和工程管理领域的应用。此课程的特点如下:一是将风险基本理论与决策技术有机结合,注重风险应对的科学决策,如DTA、MCDA等;二是注重数据分析处理与不确定性推理算法的讲授,包括DEA和ER等;三是将优化技术引入风险分析,建立风险优化的模型与算法,比如MOLP等。此外,作者还调查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析、美国国防采办大学,国内的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开设的相关课程,结合上述四所国外知名高校相关课程现状,可以发现如下特征:(1)注重基础理论。各高校或机构都特别注重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讲授,几乎都涉及不确定性建模、概率分析、故障树、事件树等基础知识点,可见打好基础,是灵活运用技术工具的基石。(2)联系决策分析。风险分析与决策分析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将决策分析理论有机地融入到风险分析中,为风险应对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比如MIT讲偏好、效用、决策树,Virginia讲MTOA,MU讲DTA、UT、MCDA等。(3)通过数据说话。风险分析的结果结论要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因此各高校都注重定量化数据分析方法的讲授和运用。比如MU讲数据包络分析DEA、Virginia讲多目标统计分析MSM等等。(4)学术研究引领。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风险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工具,风险分析学术研究扩展了风险方法库,风险管理的实践需要促进了风险分析学术领域的研究。(5)注重实践能力。各高校在基本理论与方法讲授的基础上,都不约而同地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前沿文献、发现问题并解决风险管理问题的能力。比如Stanford专门开设MS&E250B的实践课。

二、《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生课程建设思考

通过对国外知名高校相关课程的调研及特点分析,结合本校教学实践,我们提出对《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学一点思考。

(一)从教学目的来看

本课程主要授课对象为研究生学员,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基础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能力,包括数学知识、计算知识、查找阅读文献能力等。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致如下目标:(1)培养学员在工程项目研究中风险应对和风险管理的意识。针对管理学领域中研究对象复杂性和随机性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了解有效的风险分析及管理方法在工程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员在其研究领域中积极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意识。(2)增强学员分析管理风险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从理论、方法和实际案例三个方面学习掌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和风险监控等管理环节的地位作用、关联关系和研究热点,增强学员在理论探索和科研项目研究中分析管理风险的能力。

(二)从教学过程来看

《风险分析与管理》核心在于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组合,其重要环节是对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优化、组合,难点在于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因此,提出本课程教学过程主要三步:(1)讲———讲概念、讲理论、讲过程。主要通过教师讲解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包括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研究热点以及一般流程,着重讲授风险分析与管理的一般化四阶段及其相互关系。(2)学———学方法、学技术、学工具。学的主体是学生,学就是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风险分析与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估与应对中的经典方法;同时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实现初步的模型求解与运算。(3)做———做练习、做案例、做研究。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讲”和“学”最终要落到“做”上。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方法和工具解决简单示例;能够围绕某背景案例,实现从风险识别、建模、分析到求解的全过程求解,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方法论;最后,能够在案例中捕捉到问题,查找文献,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完成“做研究”,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三)从教学内容来看

在上述教学目的和过程的指导下,参考国内外相关高校和机构的相关课程内容,结合我们的实际,本课程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实践性。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是形成本课程整体知识结构和灵活运用技术方法的基石,风险分析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应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掌握基本过程和方法。另一方面,科学问题来源于实践,并用于改进实践,工程实践是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和教学的源泉。因此,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学理论,学好理论用于实践。二是系统性。风险分析管理理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风险监控为主线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必须涉及到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全过程,每个阶段对应讲授一到两种经典方法,使得整个课程学习成体系。三是时代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教学中,要紧跟时展,多选多用当前社会生产生活及工程建设中的出现的事件、案例,以此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知识学习的兴趣;二是课程内容设置中,不断更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着风险分析方法技术的改进,尤其是一改以往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局面,大量引入定量化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在课程建设中引入国际研究最新成果,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风险问题。四是综合性。风险分析与管理课程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应特别注重与决策分析理论与方法的交叉。从上述国外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风险分析与决策分析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应当将决策分析理论有机地融入到风险分析中,为风险应对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需关注以下方面:一是风险分析与管理的概念、理论、过程。风险分析与管理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研究热点以及一般流程,着重讲解风险分析管理的基本理论,使学员掌握基本阶段及其相互关系,形成对本课程整体知识结构的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包括:风险分析与管理的重要性,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热点;领会风险分析与管理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掌握基本概念与定义,了解本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基本过程包括:国外风险分析与管理过程,风险分析与管理的一般过程,各阶段之间的联系;了解国外风险分析与管理的过程,掌握风险分析与管理基本阶段以及相互关系。二是风险分析与管理的方法、技术、工具。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和风险应对,每个阶段有其特有的技术方法支持,结合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在风险识别阶段主要设置风险识别一般方法、情景分析法、级层次建模方法HHM等内容;在风险分析阶段主要设置风险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风险故障树分析,风险过滤、排序技术(RFRM)等内容;在风险评估阶段主要设置风险矩阵评估法,贝叶斯风险评估方法,蒙特卡罗方法;学习并掌握风险矩阵评估、贝叶斯风险评估及其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在风险评估中的运用等内容;在风险应对阶段主要设置风险应对的概念与措施,风险监控过程,多目标风险管理方法等内容。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使研究生熟悉并掌握基本的风险分析处理模型与技术,并提高其自我学习新方法的能力。

(四)从教学方法来看

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我们急需创新教学模式。(1)通过阅读汇报深入掌握基本技术方法模型。根据学员研究领域,从国外高水平顶级杂志上选取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方法文献,由学生组成3-5人小组,通过任务分工,阅读、研讨、实验,并对其他小组学生进行陈述,讲解方法、思路及其优缺点,接受提问并答辩。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达到深入教学目的。(2)通过案例与研讨式教学加强应用能力培养。课程教学组织中注重开展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引入案例;在课程教学中,加大教学的实践环节,训练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解决能力。同时,结合学生所参与的科研项目,积极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参照斯坦福和弗吉尼亚大学的案例教学模式,结合本校从事科研攻关任务的实际,我们可以围绕以下案例进行研讨:大型工程风险分析与管理案例,软件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案例,航天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案例,装备采办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案例,反恐风险分析与管理案例,通过案例研讨,掌握所学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

合同风险管理案例篇(5)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组织结构及经营活动日益复杂,行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为有效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出台新审计风险准则,新准则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审计学作为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现代应用型审计人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职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职高专的审计学教学工作也面临新的难题,如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职业能力?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一、新审计风险准则下的审计风险模型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下,新审计风险准则修定了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AR)=重大错报风险(ROSM)×检查风险(DR),新的模型中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概念,考虑了被审单位可能产生重大错报风险的各种风险因素。审计重心为风险评估,运用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

新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贯彻于审计全过程,审计人员应正确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依存的外部环境、制定的发展战略和风险控制制度,合理运用职业判断,以充分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分为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出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拟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单位与其所处的广泛的经济环境相联系,在审计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保持职业怀疑态度,随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汇总风险。根据评估的风险设计适合的审计方案。对风险的合理评估是影响审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培养学生如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合理评估风险是审计教学的难点之一。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职业能力的拓宽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合理、有效地评估客户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是决定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被审计单位作为被审计对象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主体,是处于经济蛛网的一个点,只有将其置于宏观经济背景之下,分析被审计单位生存能力和经营风险,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此外,现代企业管理主要是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着眼点是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找出化解风险的对策。财务报表风险实际上是企业战略风险以及相关经营环节风险的副产品,要充分把握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首先了解企业所依存的环境,基于环境制定的发展战略,经营风险等,从而考虑对财务报表各项认定的影响,以便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因此,审计人员除了需要会计、审计和企业营运方面的知识,审计人员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分析经济、法律等外部环境导致错报风险的能力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实施由外至内的风险评估方法,从被审计对象所在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以及客户的经营战略分析着手,其中审计人员特别要关注行业的专属问题,例如化工行业的环境污染、赔偿和法律监管等方面所面临的风险。分析企业经营风险,基于经营风险推导审计风险。不同的审计风险源于不同的经营风险,而不同的经营风险取决于被审计对象不同的行业、监管、市场、战略等众多因素。审计师只有恰当地分析并掌握了这些环境因素,才可能合理关注每个被审计对象不同的风险状况。

(二)基于价值管理的风险识别能力

现代普遍认可企业的财务目标就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在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过程中存在不利于目标实现的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存在于企业战略、管理和自主创新等因素中,多数经营风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可能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列报认定层次或财务报表层次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导致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不能局限在会计的范畴,应从价值管理的角度,基于价值影响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

(三)有效沟通能力

审计人员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其中最重要程序之一是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审计人员作为信息不对称的第三者要通过有效良好的沟通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审计人员的有效沟通能力对风险导向审计起着关键作用。

(四)行业分析能力

了解被审单位主要产品、行业发展状况行业状况,将被审计单位的关键业绩指标(销售毛利率、市场占有率等)与同行业中规模相近的企业进行比较,所在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能源供应与成本,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等。通过对其业务风险的分析,进行风险评估。

三、提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职业能力的教学措施

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全程关注,能够跳出会计数据而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审计、会计专业水平,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行业分析、企业战略风险等审计职业能力。传统审计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具备较高的风险评估能力,如何改进审计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职业能力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强化审计风险教学理念

审计学教师在审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全面树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强化风险意识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审计过程中形成审计风险理念,认识风险评估在审计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从而提高审计职业能力。使学生充分理解审计风险模型,意识到风险评估在现代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审计工作中应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理性面对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实施总体应对策略和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在审计过程中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审计工作主线,以避免审计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p#分页标题#e#

(二)增加审计学的前导课程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从被审单位所在行业、市场等外部因素和被审单位的经营战略、经营风险分析等内部因素推导错报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具备产业组织、管理战略等知识才能在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层面分析审计客户。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应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考虑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舞弊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对人和行为的理解有助于舞弊风险评估。因此,高职高专在审计学的前导课程有必要增加产业组织、管理战略、组织行为和心理学等课程。

(三)审计教师队伍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教师是审计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证。审计相关知识更新快,教师应及时更新业务理论知识和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教师还应到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丰富实战经验。授课过程列举实例和自身体验,增加课程生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课后能查阅企业管理、经济形势等方面的资料,提高风险评估能力。此外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为特聘教师,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等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四)改进审计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审计人员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如何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风险产生职业怀疑。枯燥的讲解学生没有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就要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具体生动的案例能让学生有学习热情,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理论、能将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风险导向职业能力。目前审计计案例主要涉及会计处理、错帐等,对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舞弊方面的案例较少。无法满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因此,要结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职业能力需要改进审计案例。

此外,不同的学习阶段运用不同类型的案例。首先给出引导式案例,引导式案例设计通俗易懂,使学生有初步的风险意识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对审计工作所起的关键作用。在具体分析各事项可能产生的重大错报风险中,主要使用分析、讨论式案例。例如,在学习了解管理层和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性报酬政策评估风险时,列出某公司在2009年度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公司董事会确定的2010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20%。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总体薪酬水平根据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下浮动。W公司所处行业2010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12%。通过课堂讨论得出结论:可能存在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公司管理层为了达到治理层确定的高于行业平均增长率8%的销售增长率,且管理层的薪酬与销售增长目标挂钩,所以有可能会虚增收入。最后运用综合性案例,对行业背景、企业管理分析,网上资料查询问卷调查评估可能产生的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分析审计风险。

(五)适应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情景模拟实训和实践教学

加强审计模拟实训,模拟实训中突出现代审计风险导向的作用,培养学生作为审计人员所具有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能力。实训中,对学生分组,模拟审计人员实践过程。小组成员运用询问、分析程序和观察等方法。通过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会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然后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项目组内讨论,给出审计意见。模拟实训中的向客户的询问、访谈还可锻炼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

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联系,安排学生审计实习,将学生置于一个边学习、边实践的动态过程中,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其灵魂,且能灵活运用于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各行业、经济管理等情况,让学生在真实的经济环境中磨练并通过实践来分析和发现问题,使审计职业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实践期间教师要全程关注、适时给予指导。

(六)考核方式多样化、嵌入研究性教学等

为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审计职业能力,审计课程考核方式相应要多样化。例如,开卷、课程论文、案例分析、实践报告等形式,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其中考试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演绎、推理等解决问题能力而不是对审计知识的记忆。

结合最新的科研和实务发展动态,将审计理论发展的前沿知识,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讲授出来,例如,在最后一次课堂上以专题的形式嵌入一个研究性的主题。这样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不断地深入了解审计风险,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探寻更佳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体手段。

参考文献:

1. 吕春峰. 创新审计教学提高学生素质[J].职业技术教育,2007,(4):26-28.

2. 何秀英. 创新审计实践教学之我见[J].会计之友,2007,(5):32-36.

3. 孙永亮. 高职审计教材及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8):6-9.

合同风险管理案例篇(6)

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遵循税收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通过涉税事项的筹划,降低税收负担,提高企业利润。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是指在筹划涉税事项的过程中,违反税收相关政策法规,导致合法避税转变为违法逃税,或涉税事项筹划不合理,加大企业成本投入,降低企业经济效益。就此,企业应提高对风险的重视,做好规避措施。

一、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

(一)涉税风险种类在税收筹划工作中,受经济、金融、政策等宏观环境及企业管理、人员素养等微观环境影响,一旦某个环境要素出现问题,就会引发涉税风险,具体涵盖以下几类:第一,经济风险。在经济转型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为应对形势变化,推动经济增长,政府部门不断调整税收相关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税收相关要求等,部分企业的税收筹划人员对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法规认识不全面,缺乏风险防控意识,导致企业涉税事项与宏观经济发展脱节,加大企业经济负担,引发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第二,法律风险。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税收筹划是在遵循税收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对涉税事项进行调整,部分税收筹划人员在调整涉税事项筹划时,可能出现与政策法规不吻合的情况,使企业经营活动违反法律规范,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第三,管理风险。税收筹划人员是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主体,税收筹划人员的管理是影响税收筹划涉税风险的主要因素。企业制定的税收筹划制度不合理、税收筹划人员专业素养不足,均会导致税收筹划工作出现偏差,使其不满足宏观经济环境发展趋势、税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进而引发涉税风险,加大投入,出现违法行为。

(二)风险出现原因针对上述风险内容,可总结企业税收筹划涉税风险的出现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筹划理念滞后,在税收筹划工作中,部分企业工作人员缺乏对税收筹划的重视,并未设置专门岗位开展税务工作,不能合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同时,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独立性偏低,受上级领导影响较大,可能会在上级领导指导下,出现违规行为,虽然在短时间内提升企业效益,但会阻碍企业长久发展。第二,筹划信息不足,税收筹划工作与税收相关政策法规、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息息相关,部分企业税收筹划人员对工作专业性认识不足,不能全面税收筹划各项信息,导致政策法规利用不到位、企业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不先进,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不合理,难以实现税收筹划工作目标,甚至引发涉税风险。第三,筹划专业性低,在企业税收筹划工作中,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偏低,是导致管理风险的主要因素。部分企业的税收筹划人员关于财务、税务的认知不准确,不了解税收筹划的工作要点与方法,导致税收筹划工作出现偏差,进而出现涉税风险。

二、税收筹划涉税风险的规避措施

在明确税收筹划涉税风险内容及出现原因的基础上,企业应制定针对性规避措施,加强对涉税风险的管控,合理开展税收筹划,实现降低企业税收、提高利润的目标。本文以某电器公司(下文简称“案例企业”)为例,结合其成功经验,总结税收筹划涉税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提高对税收筹划的重视为规避经济风险,案例企业提高对税收筹划的重视,加强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管控,制定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进而保障税收筹划的合理性、综合性及有效性。细化来说,风险管控工作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案例企业要求税收筹划人员做好风险评估工作,按照企业业务发展现状,出具相应的风险监控报告,指明可能出现的税收筹划涉税风险及其概率,并做好税收筹划的审计工作,全面监控税收筹划的各个事项,确保其满足规章制度要求,提高税收筹划的合法性。第二,将税收筹划工作与企业业务整合,渗透于企业投融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协调处理各项税收筹划影响因素,实施综合性税收筹划,并根据各项影响因素,制定涉税风险预警体系。根据电器制造行业的运行状况,选择可以体现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成果的财务数据为指标,如资产负债率等,计算电器制造行业的加权平均数与标准差,明确涉税风险基准线,将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指标实际数据,与税务风险基准线对比,直观体现引发企业涉税风险的因素,开展针对性风险防控工作。

(二)合理制定税收筹划方案为规避法律风险,案例企业全面收集税收筹划相关政策法规、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各项信息,为税收筹划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参考。具体而言,企业的信息获取管理如下:(1)全面采集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综合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获取的信息包括企业性质、企业组织、企业财务指标、企业风险偏好性等;(2)综合分析税收相关政策法规,实时关注税收相关政策法规的立法、修订状况,明确税收相关政策法规的立法边界,结合法律处理惯例,分析立法目的与变化趋势,开展针对性税收筹划工作,确保其符合宏观政策法规,提高税收筹划的合法性;(3)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交流,定期与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交流,了解税务机关的税收相关标准要求,明确税务机关对企业偷税、漏税的判断标准,及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使税收筹划工作有的放矢,避免企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漏税企业,树立诚信纳税的良好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以案例企业的增值税税收筹划为例,税收筹划人员从以下几方面获取税收筹划相关信息,开展针对性税收筹划工作,制定合理税收筹划方案。第一,供应商的选择。案例企业可选择的供应商包括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两种,两者在税率、征收办法方面存在差异,影响案例企业的增值税。基于该现状,税收筹划人员获取供应商相关税收信息,发现一般纳税人可开具专用发票,抵扣一定增值税,抵扣税率为16%;小规模纳税人可开具普通发票,征收率为3%,不可抵扣,也可以通过税务机关代开发票,抵扣税率为3%。在明确上述信息的基础上,税收筹划人员根据两类供应商的购货单价,进行税额计算。发现在两者购货单价比大于1.18时,通过小规模纳税人采购原料缴纳的增值税更低;在两者购货单价比低于1.18时,通过一般纳税人采购原料缴纳的增值税更低,实现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规避涉税风险。第二,合理结算。基于增值税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案例企业根据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等信息,通过调整结算方式的手段,实施税务筹划。例如,在通过委托方式销售货物时,如在货物销售当天起算,满180天时企业仍未收到相关清单与货款,为避免缴纳增值税,需立即办理退货手续。同时,在代销货物时,支持赊销或分期收款,如购买方未在购销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支付足额货款,应立即调整合同内容,确保企业在收到货款后,再执行增值税纳税义务。案例企业在税收筹划方案制定时,综合对比上述两种状况下的增值税税额,最终选择延长纳税时间,降低税收负担。

合同风险管理案例篇(7)

前言

案例教学起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学院进一步发展推广。案例式教学可以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断转化,通过具体的情境,将隐性的知识外显,或将显性的知识内化。工程管理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而工程管理的核心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基本都涵盖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组织、风险等章节,而这些章节如果教师进行陈述式讲解,或逐个知识点讲解(干条款讲解),学生会感到相当枯燥,特别是质量、成本章节,基本上都是条条款款,学生没有参与其中自然没有兴趣。那些枯燥的干条款学生自己完全能够看懂,所以很难有思考,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学生很难集中精力,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应采用讨论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形式[1-5]。传统的理论教学注重系统性、逻辑性的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而案例教学更重视对个案的探讨和研究。案例教学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和讨论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感,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一、案例中的角色定位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系统性很强。一个项目从最初构思—决策—设计—施工—竣工—后运营中所涉及的成本、进度、安全、质量、HSE等都可以采用案例的方式进行讲解。这里涉及以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即角色定位,因为从不同的参与方来理解成本、进度、质量等是不一样的,尽管这些目标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基本上《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都是从业主的角度来编写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以业主、承包商、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或政府人员等角度来理解上述问题,同时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目前就业也限于5方(以上提到)。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设置不同的角色来讨论问题,从而引出章节中的知识点,如工程有风险,作为项目经理的你如何应对;作为监理的你如何应付;作为设计人员的你如何应对。可以让学生们理解不同的角色关注点不太一样,但却又有统一,然后进一步设问:是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要考虑,你能想到的工程风险应对的办法。通过学生们的讨论,讲解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价、风险的应对措施。大部分学生们基本都会想到风险的回避、风险转移,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从而把工程风险的应对措施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预防、风险自留等逐一讲解。(要求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

二、设问(案例中的层层设问)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各个章节涉及到的案例较多,但案例基本都只涵盖了某一章节的部分知识点。如果在已有的案例基础上加以改编,或者自编案例涵盖某一章节全部知识点,使知识的讲解更具系统性,案例中层层设问,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保持,从而可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这里以工程项目管理策划章节为例来设问,例如为什么要建一栋房子(桥梁或是隧道等)?你脑海中有几种构思,例如同是穿越河道,可以隧道,可以桥梁,如何选择,这就是构思的选择。期间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选择所要的项目,分析其优缺点。比如隧道对地面干扰少、隐蔽工程、不受自然气候的影响,但其缺点是地质勘察工作量大、时间长、投资多,受地质条件制约大,有一定的风险性;隧道造价大大高于桥梁工程,而桥梁是一种景观,可以很好的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给人以美的感觉。同时桥梁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求低于隧道;桥梁行车条件好,时速可达100公里,隧洞污染较严重,最高时速60公里。那么如何使自己的想法让别人知道,如何写项目建议书的问题就可以随之引出:你认为项目建议书应该有哪些内容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别人信服,从而接受建议,接受了项目建议书。如果是比较重要的工程要进一步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那么进一步论证应该论证哪些内容?中间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经济上、技术上现在能否实现、是否破坏环境等,什么情况下代表着项目正式立项。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可以把策划章节的知识点全部引出,同时也引出了以后学生工作可能要接触的实际情况,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些问题的抛出,既可以引发讨论,同时又是学生们以后要从事的真实工作,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

三、讨论式案例

教学模式案例是针对一个真实、具体发生的事件的反思与探讨,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的再现与思考。正如案例教学专家理查特(Richent.A.E)所说:“教学案例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和描述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教学实践故事。目前案例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一)讲解式案例

教学讲解式的案例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别不大,只是以案例来讲解,增加了讲课的生动性,学生并未参与其中,互动性不强。

(二)讨论式案

例教学讨论式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其中,师生有互动,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如果学生数量较多,场面难以控制,另外在讨论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三)辩论式案例

教学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讨论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讨论使知识点趋同,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因此辩论式案例教学不太适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本研究中采用讨论式案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可以就一个问题经过讨论而使知识点掌握的更全面,通过讨论使学生参与其中,知识点掌握更加牢固。但是,由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较多,课时有限,不能够分组讨论。如果是小班教学,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结语

案例教学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在案例中合理的层层设问,可以引发同学思考,并参与讨论,就工程项目管理各个章节写案例,可以使知识点更加系统性,环环相扣,使学生精神一直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学生认真程度大大提高,知识点掌握更加牢靠。

[参考文献]

[1]刘任重.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1,(6).

[2]张丽丽.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08,(11).

[3]张应迁,付磊,文华斌.工程案例教学在理论力学教学中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

合同风险管理案例篇(8)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a long cycle, large quantities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Project cost throughout all phase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its core content i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engineering cos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determine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 is more, so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is uncertain. How to avoid risk,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engineering cost, is involv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work.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whole process of cost;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工程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的生产过程。工程造价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其核心内容为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建设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受外界环境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工程造价的控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何规避风险,合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是参与全过程项目造价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下面,本人就如何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的风险进行控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全过程造价风险管理体系

(一)全过程造价风险的界定

1.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内容一一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需要合理准确地计算工程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与竣工决算;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需要在各个建设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实际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2.全过程造价风险的界定

全过程造价风险就是各个建设阶段中影响造价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的集合。

(二)建设各阶段的造价风险管理目标

要展开风险管理,首先要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是整个造价风险管理的总目标。由于造价具有分阶段、多次计价的特点,所以,在不同的建设阶段,具体的风险管理目标略有不同。

工程项目前期决策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合理确定工程的造价,即合理确定投资估算价格。投资估算是形成工程造价的源头,是工程造价控制的第一步。本阶段中可行性研究的深浅和周密程度均直接影响投资的准确性。

设计阶段是确定工程项目主要价值的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甚至可高达95%,图纸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超70%,是工程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按照工程项目投资估算限额,合理确定工程项目设计概算、预算是本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的目标。

施工招投标是施工执行阶段的前奏,选择招标方式,合理确定标底价格,评出最优秀的施工单位并签订公正合理的承包合同,从而为施工的正常展开、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本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的目标。

施工阶段造价风险管理是工程全过程造价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施工阶段,建设资金大量投入,除了按合同条款支付工程款项之外,还可能发生各种附加费用,要在确保工程项目进度、质量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控制附加费用发生的规模(如:工程变更、索赔、意外风险等),避免不合理的费用支出,使工程的实际价尽可能接近合同价。所以,本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施工过程中造价变更控制。

在项目建成后,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实施,把项目造价的实际情况与计划相比较,找出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差异,以利不断提高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水平,指导今后工程项目的造价风险管理工作。所以,竣工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合理确定工程项目的决算,做好后评价。建设各阶段造价管理内容和造价风险管理目标的关系如图1所示。

3.造价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

建设各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目标确定以后,就可以按照风险管理的系统层次展开各个阶段的造价风险管理活动,而各个阶段的造价风险管理的动态衔接,最终形成整个建设全过程的造价风险管理。如图2所示。

二、全过程造价风险管理内容

(一)工程造价风险因素分析

要进行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必须首先对造成工程造价风险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而识别工程造价风险的第一步便是找出风险可能存在之处及产生的原因。在工程项目的整个实现过程中,一方面,风险性事件和完全不确定性事件是工程造价风险产生的根源,是造成工程造价变化的根源。另一方面,工程项目的造价的风险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备性造成的,而这种信息的不完备性既有人们在信息收集与信息加工方面的问题,也有信息本身具有滞后性的原因。

1.工程造价本身风险因素

导致工程造价风险的主要可能原因分析如下:

(1)项目规划、设计深度不够。在目标设计中,可能存在构思的错误,规划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内容不全,重要边界条件的遗漏;采用规范不恰当,设计参数选用不合理:未考虑当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行性等。

(2)规划设计方案陈旧,目标优化错误或未进行优化优选。设计中未采用现代优化设计方法,如价值工程、最优化方法,对设计方案未进行优化优选等。

(3)地基勘测资料不全,地下埋藏物未事先考虑,临时处理不当。

(4)承发包方式选择不当:合同类型选择有误;合同条款遗漏,表达有误,不严谨;合同管理不力,引起大量索赔。

(5)项目实施期间通货膨胀,材料、人工费用上涨:或国家调整产业政策,采用新的要求或更高的技术标准,从而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外大幅增加。

(6)汇率变化。当前高档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能需要大量进口建材及装饰材料,项目投资估算时按当时外汇汇率预留了进口材料的费用,但当实际需要进口材料时,需支付的外币升值,开发商需额外付出开发费用。

(7)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现象,例如地震、火山爆发、雪崩、暴雨、暴雪、飓风、洪水、泥石流等;也包括某些社会现象,如政府禁令、战争、爆炸、火灾等。工程项目施工最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如超出正常年份的雨季、寒冷的冬季等,都会严重影响正常施工,降低生产效率,甚至停工。由不可抗力引起的风险,如洪水、地震、泥石流等灾害虽然出现的机会较低,但是一旦出现,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2.造价咨询人员风险因素

造价咨询人员在建设项目全过程或阶段咨询时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要按照公平、公正和诚信的服务原则,认真履行合同,诚实守信、尽职尽责,规避造价咨询风险。

造价咨询人员的风险主要包括:

(1)行为责任风险:造价咨询人员如违反了委托合同规定的职责义务或超出了委托人委托的工作范围,从事了本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并造成了工程上的损失;或是未能正确地履行合同中规定的职责,给有关各方造成经济损失,由此而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2)工作技能风险:造价咨询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知识、经验或职业责任心造成错误或者工作失误而承担的风险。

(3)技术资源风险:由于信息不完全或掌握的信息失真,对形势估计不足或估计错误而导致的风险。

(4)职业道德风险:咨询人员不能遵守道德的约束,、谋求私利而使工程造成的风险。

(二)工程造价风险的特点

工程造价风险的特点,顾名思义,应该集工程造价的特点和风险的特点于一身,结合分析现代工程的案例,工程造价风险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1)全程性

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即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即工程造价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全程性。

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这些说明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一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2)可变性

工程造价风险的可变性,这是指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是可以变化的。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得到控制并消除,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风险发生的程度决定了工程造价风险的大小,因此工程造价风险同样具有可变性。

(3)复杂性

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大型开发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作为风险的一种,工程造价风险也同样具有复杂性。

(4)被动性

某一其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任一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工程造价风险存在一定的被动性。

(三)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实现过程是在一个相对存在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其中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是外部环境条件因素,通货膨胀、气候条件、地质情况、施工环境条件等。因为外部环境条件都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有可能给工程项目带来风险,从而使工程项目的造价发生不正常的变化。因此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必须考虑风险对于造价的影响,必须在对确定性造价管理的同时,开展对不确定性造价的管理,即对工程造价进行风险管理。

对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必须结合工程造价的全面管理来实施。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就是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上程造价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在识别的基础上评估这些风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控制这些风险,从而最终达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

三、全过程造价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要在风险发生之前,对工程项目实施各阶段存在的风险及产生的原因作出判断。同样对于工程造价风险的识别就是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判别,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对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工程造价风险识别流程见图3所示。

(1)开发建立项目造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首先要根据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的需要,建立造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及时收集、处理和存储有关工程项目每个具体活动与过程的各种风险信息,以便为风险的分析、识别和控制服务。

(2)跟踪、收集、处理和生成有关工程造价有关的活动与过程的风险信息

使用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去跟踪项目全过程以及项目具体活动与过程的发展,使用项目所处环境与条件的变化信息去收集、处理和生成有关项目造价相关的所有风险信息。这是一个不间断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日常工作步骤。

(3)造价是否存在风险的分析与判断

运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的信息,加上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包括造价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经验,对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判断,找出可能会使造价发生变动的各种风险。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风险分析的具体方法。例如,风险分析模型的运用及风险仿真技术的运用等等。

(4)对影响造价的风险进行分类分析,并给出全部风险的分类

根据风险分类方法,运用现有的风险信息与风险管理人员的经验,对上一步识别出的造价风险进行分类分析,以便全面认识风险的各种属性。

(5)对全部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行分析,确定其大小和分布

这一步要对所有己初步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概率分布和概率大小的分析,以便为下一步确定风险性造价和制定风险事件控制优先序列打下基础。这一分析需要借助现有信息、历史数据和经验判断。

(6)对全部风险进行原因分析,给出各个风险的原因

运用现有的风险信息与项目管理人员的经验,对识别出的全部风险进行风险原因的分析,并通过分析找出引发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如果引发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多个,还要进行主因素分析、多变量分析等更深一步的风险因素分析。

(7)对全部风险进行后果分析,给出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

这一步需要运用现有的风险信息和经验判断,对于全部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做出全面的分析。要求把风险造成的可能后果进一步转换成会造成多大的工程造价损失。这种“后果的价值量大小”将作为确定风险控制优先序列的判据之一。

(8)对全部风险进行发展进程分析,给出风险的发展进程预测

这是指对于已识别的风险必须进行具体风险发展进程的时间和发展变化标志的分析。风险发展进程的分析是要找出风险事件何时会发生,以及引发它的原因何时会出现,引发原因出现以后风险事件会如何发展等等。风险发展变化标志的分析是指当出现什么情况时就标志着该风险进入了那种阶段的分析。对于项目全部风险的发展进程分析,也是确定风险控制优先序列,制定风险事件控制方案的依据之一。

(9)根据风险的分类、原因、后果和发展进程分析给出风险控制的优先序列在完成上述分析与判断之后,要综合这些方面的分析结论,确定出开展风险事件控制的优先序列。由于项目的风险发生往往不是单纯进行,而是齐头并进,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优先排序。优先序列安排的基本原则是安排最优先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后果最严重、发生概率最高、发生时间最早、并且能够尽快予以解决的问题。对于已经识别出的项目全部风险都应该按照这种原则确定出其优先序列。

(10)给出风险识别报告

每进行一次项目风险的识别,都要在最后给出一份风险识别报告。该报告不但要包括工程项目现有风险的清单,而且要有风险的分类、原因分析和说明、风险后果及其价值量的表述,以及全部风险的控制优先序列等内容。

对于这套风险识别方法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风险识别与分析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反复不断重复进行的。每过一定的阶段,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人员都需要对项目风险进行一次识别与分析,以识别和发现新的风险。这种重复不断的风险识别分析需要一直坚持到项目的最后阶段。

上述这套项目风险识别方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找出项目的全过程和活动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以便为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控制和风险性造价的控制提供有关项目风险、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风险成因和风险进程等方面的信息与判断依据。

四、工程造价风险的处理

(一)工程造价风险的处理对策

对于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在风险识别阶段进行了分析与识别以后,已识别出的绝大多数风险事件都是相对可控的。这些风险事件的可控程度取决于人们在风险识别阶段给出的有关风险事件的足够信息的多少。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的处理是建立在工程项目风险事件的可控性基础之上的。

由于工程造价风险具有普遍性和全程性,因此相应的对风险处理也应体现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对工程造价风险的处理主要通过对工程项目风险事件的控制来实现的。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是发展和变化的,在人们对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这种发展与变化会随着人们的控制活动而改变。因为对于风险事件控制的过程实际是一种人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客观世界(事物)的过程。

对分析出来的风险可以接受,或想办法消除、减少或转移。任何项目在实施时,都必须对承担的风险(明确规定的或隐含的)应有准备和对策,应有计划,应充分利用管理者自己的技术、管理、组织的优势和过去的经验。由于工程造价的风险来源于具体活动的风险事件,因此对于工程造价的风险处理也应转化为对工程造价的风险事件的控制和处理,而不是直接的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对于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的主要处理对策:

(1)回避风险大的项目,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这在项目决策时要注意,放弃明显导致亏损的项目。对于风险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成功把握不大的项目,不参与投标,不参与合资。甚至有些工程进行到一半时,预测后期风险很大,必然有更大的亏损,不得不采取终端项目的措施。

(2)技术措施。如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而不用新的不成熟的施工方案。

(3)组织措施。对风险很大的项目加强计划工作,选派最得力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将责任落实到各个组织单元,使大家有风险意识;在资金、材料、设备、人力上对风险大的项目予以保证,在同期项目中提高它的优先级别,在实施过程中严密的监控。

(4)保险。对于一些无法排除的风险,例如常见的工程损坏、第三方责任、人身伤亡、机械设备的损坏等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办法解决。

(5)要求对方提供担保。这主要针对合作伙伴的资信风险。

(6)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是从财务的角度为风险作准备。在计划中(或合同报价中)增加一笔不可预见费。

(7)采取合作方式共同承担风险。

(8)采取其他方式,例如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的投资分散风险。

上述风险对策措施应包括在项目计划中,对特别重大的风险应提出专门的分析报告。对作出的风险对策措施,应考虑是否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因为任何措施都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由负责具体风险事件控制的人员,根据风险事件的特性和时间计划去制定出各具体活动风险事件控制方案,即对工程造价风险的处理方法:前处理和后处理。

(二)工程造价风险的事前处理

工程造价风险的事前处理主要是体现在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阶段,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要在决策阶段或设计阶段就进行预处理,特别是重要的或重大的风险因子,要优先处理。

风险事件的事前处理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风险规避方案。例如,对于存在技术不成熟性的施工技术坚决不采用就是一种风险规避的方案。这类方案是从根本上放弃使用有风险的资源、技术、施工方案等等,从而避开风险。

(2)风险遏制方案。例如,对于可能出现的财务状况恶化的风险,采取注入新资金的方案就是一种风险遏制方案。这类方案是从遏制风险事件发生的角度出发去控制风险事件的。

(3)风险转移方案。例如,通过合同或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他人就属于这类方案。这类风险控制方案多数是用来对付那些概率小,但是损失大,或者自己的组织很难控制的风险事件。

(三)工程造价风险的事后处理

工程造价风险的事后处理是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已经发生的风险的处理。其方法具体实用如下:

①风险应急方案。例如,准备各种备用灭火器材以对付可能出现的火灾就是一种风险应急方案。这类风险事件控制方案也是对付预警信息风险事件的一种最主要方式。

②风险容忍方案。风险容忍方案多数是对那些发生概率小,且风险事件发生所能造成的后果很轻的风险事件所采取的控制方案。

合同风险管理案例篇(9)

1前言

汽车造型设计是一个创意驱动的过程,处于整车开发的核心环节,开发周期、成本和造型设计质量关乎新车能否及时上市以及上市后的销量表现。传统上,汽车造型开发主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主机厂的造型中心,另一类是市场化运作的汽车设计公司。近些年,行业内出现了一种全新的“1+3”竞合式造型开发模式,即主机厂造型中心和三家汽车设计公司进行渐进式淘汰赛,最终选出唯一方案。

2造型开发流程、评价系统及商务模式

汽车造型开发由外造型、内造型和色彩面料开发三个部分构成[1],如图1所示,以外造型为例说明“1+3”竞合式开发流程。立项后,主机厂选择三家汽车设计公司签订第一份合同,服务范围至交付小比例油泥模型。四家参与方在各自内部按照9-3-1模式进行概念草图和渲染效果图的设计和评审,并制作参与4-2竞争的小比例油泥模型。在集中评审场地,从4个方案中择优选择2个方案,与入围供应商签订第二份合同,服务范围至交付全尺寸油泥模型和硬质模型。在集中评审场地,从2个方案中选取最终方案,如入围方是供应商,主机厂与其签订第三份合同,服务范围至A面数据。两次集中评审,参评方由主机厂高管、员工代表,消费者代表,经销商代表组成,对其分别设置打分权重30%、20%、30%、20%。“1+3”竞合式造型开发模式,使得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进行着竞合演化。各方的竞合关系如图2所示,4-2开发阶段,主机厂与供应商既竞争又合作,每周分别与三家供应商召开周例会,对设计进度进行监控并提供必要的过程支持。2-1开发阶段,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主机厂和供应商竞争最终方案,此时,为以竞争为主的竞合关系。另一种是,两家供应商竞争最终方案,此时,主机厂与供应商为合作关系,对其进行管控和必要的过程支持。2-1开发阶段(情况一)2-1开发阶段(情况二)4-2开发阶段由于供应商只能拿到阶段性合同,且造型初期的合同金额占比较低,而不愿意全力投入资源进行造型创作。主机厂造型团队因担心落选,表现得患得患失,难免信心受到影响而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竞合关系的管理充满了风险和挑战,相关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竞合关系最终走向失败[2]。因此,对竞合关系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3造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3.1风险规划。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一套可行的风险管理计划来规范整个风险管理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制订应对计划并分级监控。在每次造型评审会和项目周例会上都会就风险监控情况进行通报和评审,对高级别风险及时采取风险应对措施。采用PDCA闭环式风险管控模式,完成风险应对和监控并进行总结,纳入风险管理数据库。3.2风险识别。采用头脑风暴法和矩阵式识别模型,力求全面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并进行一级风险和二级风险的归类[3]。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并判断该风险产生的可能后果。3.3风险评估。借鉴FMEA分析工具中RPN来完成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分析和论证,评估出风险事件产生后果的严重度(S),风险发生的频度数(O),以及风险发现的难易程度也即探测数(D)。将严重度、频度数及探测度的等级都分为1~5。风险顺序数RPN=严重度(S)×频度数(O)×探测数(D)。3.4风险应对。根据不同的风险顺序数RPN值,制定应对策略,通常有规避、转移、减轻、接受4种应对策略。当应对策略为前三种时,风险管理委员会需组织制定应对措施以使风险达到可接受的程度,从而形成系统性的风险应对计划。3.5风险监控通过对监控信息的反馈不断对风险进行再评估,并且对应对措施进行调整,使其适应项目的发展。区分专业组、项目组、风险管理委员会三个监控级别,RPN值在20以上设置为风险管理委员会监控,享有最高优先级风险管理资源。本节所讨论内容可参见表1。

4结语

采用这套汽车造型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将风险的事后跟踪改为事前应对,确保了项目在预算内按期、高质量完成。互相信任是基石,商务合同是关键,过程管控是抓手。希望本文能对探索主机厂与供应商竞合关系的管理方法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合同风险管理案例篇(10)

技术的质量将严重影响到后续各阶段,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确立后进入实施阶段,随之将产生技术风险。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决策是否正确、施工能否满足技术规范、设计是否合理等,会对项目的质量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技术风险体现在:贯穿于材料采购、施工操作、设计全过程,以及材料检测手段达不到要求等产生的风险。技术风险就是指在施工期间,因为技术原因所造成的项目不能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成本和质量标准完成检验。主要是设计和实际施工中产生的差异,有两种体现形式:一是因为设计深度不足,致使设计中存在缺陷、遗漏和错误,未考虑施工可能性等问题,未考虑地质、环境等条件,给施工带来麻烦;二是因为施工技术的经验较少致使施工时的施工工艺不达标,无法保证施工作业安全工作流程不合理等问题,难以达到设计单位的要求。不论是哪种原因,都会将工期加长,增加施工成本,甚至返工,更会导致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不能顺利完工交付使用。方案设计技术风险,主要是技术标准掌握不够和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为谋取更大利益,没有及时发现,施工单位使用了不符要求的材料,如光缆由于质量不过关,造成投产2年后不能正常使用,导致设计方案没有达到总体优化,主要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沿路由仔细查勘、责任心不强产生,由于钢绞吊线质量差,不得不提早进行部分更换。方案设计不周全,方案修改和返工的可能性增加,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投产一年后开始严重锈蚀,给线路维护增加了大量的成本和工作量。

1.2人力风险

人是项目的管理者、决策者和实施者,任何项目的都需要人来完成。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全过程是由人来完成的,实施的决策、设计、勘察、计划、材料购置到施工。例如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由于设计不合理,引起设计变更不断,导致预算的偏离度过大,甚至有重大失误,给工程项目造成巨大损失,这些都会导致项目施工费用超支或竣工时间大大延误。

2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风险应对措施

2.1降低技术风险应对措施

对于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风险采取多轮、多层次、多专业论证的方法予以规避。采用风险缓解的方法,来解决后期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前期设计风险。加强挽救和应急方案的实施力度。由于项目周期过长,项目的设计方案有着明显的超前性,不能按照现有的国家标准为方案提供参考和评估依据,所以对于标准,规范所产生的风险应当使用专家组会审,然后设计施工方案。通过详细、准确、完备的施工计划来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施工组织多轮的设计并且通过多轮的审核,但是因为大型工程项目都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尽管结构类似也不能相互移植,只能通过风险规避和缓解来解决。咨询机构依靠自己的设计来赚取咨询费用,而不是依靠卖产品和设备来提取佣金。这就使他们有可能真正保持“中立”,有可能摆脱工程项目管理组对某种项目的倾向性,降低合作风险,当好企业的参谋。随着在竞争环境中咨询行业的逐步规范发展,尽管目前咨询业的发展还并不是非常完善,但是可以相信,咨询公司的“中立”性会进一步的加强。

2.2降低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施工点多、投资大、施工专业多、施工面积大,招投标、监理、项目管理公司等项目咨询企业也很多,管理跨度大、层次多,组织机构设置既要满足项目管理方方面面的要求又要简单,要在项目规划期就做设计好组织机构,还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此类风险时能够快速改变组织结构,采取缓解的措施,原则上主要采取风险控制的措施来对待此类风险。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通过风险规避和自留来解决项目管理的计划工作风险。如通过增加项目风险储备金、广泛获取信息以合理地规避,运用成熟的方案等方法、增加项目资源来规避风险,如果风险可以自行承担,可以采用风险自留的方法,如果不能自行承担则将风险尽量的转嫁个相关单位,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对整个项目造成的危害,例如跨区域文化沟通风险,就是一个非常难控制的风险。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中,完工风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在项目的制定和设计阶段就要充分注意到后期施工组织设计的系统行,详细考虑到各方面可能对进度造成影响的风险,充分准备,提前计划,快速反应,减少风险的发生,如果发生问题要尽量减少损失,还要避免产生连锁反应,例如,因为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土建施工计划不周详,导致进度延误影响了钢结构施工进度,钢结构施工进度又影响到了屋面施工进度,致使整体进度滞后。项目的质量风险要在之前详细的分析,积极的预防,发生后要积极使用方法将损失尽量降低。为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合作风险,很多信息被收集和反映出来,例会也扩大到了项目管理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两个层面,例会的周期由每月一次缩短到了每2周一次,并且越来越多的问题都在例会上被提出来讨论、决定,讨论改造功能风险计划、设计调整、进度控制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例会机制的建立。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进度计划:根据项目总体目标,项目小组将实施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细化后的项目计划更利于项目的实施,并为细化项目长达数月年的实施过程,使目标更加具体,为每个阶段制定了具体的阶段目标、工作内容等。

合同风险管理案例篇(11)

近期,《中国城乡金融报》在头版《“四个一律”警示录》专栏连续刊登了一些案例,其目的希望被曝光的案件能够起到严肃法纪,警示人心,促进各级行依法合规经营的作用,以此推动农业银行各项业务健康发展。通过学习分析这些案例,对照我行的实际工作,认为工作中仍有很多薄弱环节,仍存在很多风险点,这些必须引起我们每位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从案例中汲取教训,严格管理,狠抓落实。下面是《“四个一律”警示录》曝光的几起案例:

一、基层第一负责人引发的操作风险

(一)支行行长引发的操作风险。

黑龙江龙沙支行行长王晓东,伙同支行汽车信贷部经理李丽指使员工违规编造虚假存单、虚增存款、挪用汽车贷款保证金等手段作案,涉及金额5179万元,用于炒股、购买等。这里面不仅有单位负责人或业务主管人员授意、指使、强令下属违反规章制度办理业务的;也有下属员工对负责人或者业务主管的违规授意和指令不抵制、不报告甚至迎合违规办理业务的。违规时相互配合,案发后同时被追究责任,黑龙江龙沙支行行长王晓东挪用公款炒股、购买案中,王晓东、李丽被开除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王晓东违规行为不抵制、不报告,按照其授意违规办理业务的刘东伟等5人也一并被开除,相关责任人员33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宁夏中宁支行行长史永安违规授信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造成承兑汇票垫付资金3850万元重大的资金风险。此案中史永安被开除,并移关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史的违规行为未抵制和报告的支行副行长郭立波及在史的授意下,违规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营业部主任刘勇、坐班主任田学霞同时被开除,相关责任人员19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二)营业机构负责人引发的操作风险

陕西省扶风支行岐阳路储蓄所负责人王列翠指使柜员挪用库款供扶风支行零售业务部经理孟宣余购买案中,王列翠、孟宣余被依法逮捕,给予开除处分。该储蓄所其他三位对王列翠违规指令不抵制、不报告,迎合违规办理业务,以至酿成案件的柜员也被开除,同时对7名有关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

江苏盐城大丰支行北郊分理处负责人顾俊明、副主任顾铭指使柜员虚开存单4万元案,尽管涉案标的很小,只有4万元,但它反映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违规操作。该案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该分理处主任等人没有将合规经营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直接违规操作造成的。而柜员陈凌迫于领导压力,对开假存单不抵制,不反对,也是合规意识不强的直接表现。该案中分别给予顾俊明、顾铭开除处分,柜员陈凌鉴于事后主动检查、坦白问题,给予留用察看处分。

辽宁调兵山支行营业部主任宋秀昌在没有拿到有效票据的情况下,轻信承诺,指使营业部主管闻春梅违规办理贴现,致使2000万元银行资金被骗。经该行立即追缴,目前资金已全部追回。宋秀昌被开除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按照宋秀昌指令违规办理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不抵制、不报告,违规代客户填制电汇凭证的闻春梅也被开除,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员15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山西平遥支行中都办事处主任史增平指使主管及柜员擅自支取企业存款200万元后潜逃,经该行及时追缴,于当日资金全部补齐入帐。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和“四个一律”规定,给予史增平开除处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中都办事处会计主管兼坐班主任梁晋平,对史增平错误指令不仅不抵制、不报告,而且还擅自将本人代保管的现金支票出售给史增平,按照史增平指令通知会计邢淑娇、邓云私自解冻企业存款支取现金,隐瞒预警系统产生的“非工作时间办理业务”预警信息真实情况;柜员邓云对史增平违规行为不抵制、不报告,化整为零给其支取现金。根据“四个一律”规定,分别给予梁晋平、邓云开除除分。同时对相关人员2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河南南街村支行营业部主任关立新内外勾结骗取储户存款604万元用于其做煤炭生意、投资酒店、个人挥霍等。案件发生后,河南省分行积极配合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将关立新抓获归案,被骗取资金正在追缴中。现关立新及坐班主任叶喜萍、李志强,柜员尹建英、夏胜行,票据交换员周磊,支行副行长关革新一律被开除,相关人员6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二、柜员铤而走险引发的操作风险。

河北磁州支行柜员石险峰采取偷支储户存款、盗用系统内往来资金等手段,挪用公款820万元,用于购买。石险峰被开除,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支行营业室内勤主任张国慧,在对合并所系统内往来资金进行勾对时,发现两所对帐单为手写的问题后,没用及时向领导报告。根据“四个一律”规定,对张国慧等相关责任人员16人也进行了责任追究。

三、案例带来的警示

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教育警示我们:面对金钱的诱惑,必须把握好自己。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毁掉自己、毁掉家庭、毁掉同事、毁掉一切。

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也可以看出:没有哪一个犯罪分子能比以前过得更幸福、更自由,也没有哪一个犯罪分子能永远的逍遥法外。

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教育警示我们:把制度当儿戏必将酿成大患,有章不循、违章不纠,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纰漏都会埋下风险,甚至酿成大祸。

通过曝光案件辐射我行,我行目前仍有部分支行领导存在对操作风险认识不到位现象。尽管经常可以看到某某银行又发生了大案要案,但这仍难以触动某些管理者的灵魂,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觉,心存侥幸。在管理上说的多做的少,不能拿出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不能持之以恒落实到位,不能把严格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各个层面、各个岗位、各个环节。仍然存在人情代替制度,领导大于制度现象。员工之间过于信任,过于服从领导,认为领导让干的就没错,在明知道违规的情况下,不抵制、不报告,甚至迎合其办理业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够。对网点负责人的管理不到位现象尤为突出,错误认为主任不管钱、不管帐,做不了大案,从而过于放心,行为排查不到位,以种种理由为借口,不坚持岗位轮换,存在很大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