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8 16:03:33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篇(1)

为了解目前甘肃省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整体市场需求情况,同时为推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见,相关人员采取了资料搜集与统计汇总以及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了甘肃省近三年(2012.3耀2015.3)来各行业对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的需求状况。力求通过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状况的深入分析,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二、对甘肃省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分析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甘肃省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涉税工作)的需求具有以下几点总体特征。首先,岗位需求多样化。本次调查的样本总量中,所需求的专业岗位数为623个,可进一步分为17种不同的专业岗位,其中会计岗位的需求占总需求的36.4豫,收银员16.5豫,出纳13豫,收费员8.1豫,财务主管8豫,库管员3.4豫,专职查账人员3.4豫,注册会计师2豫,经济核算岗位2豫,预算员1.6豫,管理岗位1.2豫,审计员1豫,微型贷款借贷员0.7豫,开票员0.7豫,文秘0.5豫,电算化会计0.7豫,其他0.8豫(如表1所示)。其次,大专及以上学历是学历要求的重点。本次调查的有学历要求的309个岗位中,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57个单位,占16.8豫;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204个单位,占66豫;要求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有11个,占3.6豫;要求高中以上学历的有37个,占12豫(如图1所示)。据此可知,大专及以上学历是兰州市人才市场对于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学历要求的重点。再次,更加注重专业资格的要求。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高职学生就业的压力已经逐渐变成了综合素质的竞争。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当前企业对于财经类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全面。本次调查中,有126个用人单位要求应聘人员具有会计专业资格证书及相关职称。其中,要求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51个,占总量的40豫;要求具有会计初级职称的有20个,占16豫;要求具有会计中级职称的有26个,占21豫;要求为注册会计师的有18个,占14豫;要求为注册税务师的有11个,占9豫(如表2所示)。最后,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资料显示,当前市场,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应聘人员(尤其是财务与会计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实际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人才需求上就提出了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本次调查资料显示,对于工作经验,根据岗位的技术要求不同而具有不同年限的要求。

三、调查建议

(一)适应用人单位多样化岗位需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据调查,岗位需求的多样化是目前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首要特征,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岗位多样化的需求重新厘定人才培养目标,以用人单位的具体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以岗位群设置为依据,基于各岗位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内容,使得课程设置紧跟岗位要求,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篇(2)

计专业是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为确保我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办出特色,2014年4至7月期间,我们组织师生深入企业,结合毕业生跟踪调研,开展了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预测的调研活动。针对我院毕业生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故此次调查对象以中小企业为主,尤其是乌昌周边中小企业。

一、调研组织情况

(一)调研对象

分三类:一是结合会计专业老师所服务的企业,开展调研;二是面向目前已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双基地”进行访谈;三是结合历年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发放问卷,开展调研。

本次调研企业共126家,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87份,访谈企业17家,访谈人数46人;选取近三年毕业生150人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9份,访谈21人。

(二)调研目的与内容

调研目的:了解行业企业一线会计工作的需求,重点了解企业会计、出纳、成本核算、工资核算、收银、仓储管理等财务工作岗位设置及财务人才结构现状,以及具体财务岗位对人才结构类型的要求,对知识、技能、情感和经验的要求,对财务工作相应职业资格要求。同时了解会计行业企业未来5年经营趋势对财务人才需求及人才规格新变化。为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提供依据。

调研内容:一是新疆会计行业发展现状;二是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情况;三是会计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四是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三)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企业财务人员、历届毕业、双基地企业发放问卷,了解企业对毕业的反馈、对财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以及毕业对学校设置的课程及培养的意见与建议。

2.访谈法:分两个层面,一是企业层面,重点选择了万江财务、宏叶税务师事务所、宏昌事务所等五家单位,进行了访谈;二是毕业生层面,重点选择2010届、2011届、2012届已就业的毕业生,根据其工作体会,对本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交流、反馈。

3.专题讨论和资料查询法:在初步整理分析调研资料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骨干教师、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进行研讨,针对问题,学习相关兄弟院校的经验做法,研讨对策。

二、新疆会计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提出了2014年自治区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强调“五化”要同步发展,即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而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均离不开准确的财务信息与合理的财务分析,依赖于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013年,自治区工商局出台了《关于支持服务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若干意见》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工商职能服务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其中提出的“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放宽公司非货币出资方式”和“放宽市场主体登记住所条件”等意见为全区企业总户数大幅增长创造了条件。截止到2013年底,新疆企业总数已超过14万家,仅2012年,全区新注册登记各类企业2.2万户,同比增长了9.3%。按近五年企业平均每年8%的递增率计算,平均每年新增各类企业1.1万家,至少配备2名财务人员,每年新增财务人员缺口至少2.2万人。从自治区财政厅会计处了解到,截至2013年5月底,新疆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数已达到20.4万人,2008年的人数是16万多人,平均每年增长近8 000人,年需求缺口达1.4万元。根据天山网2013年6月7日信息,2013年全日制学历培养的财会类毕业生总数为3 000人,能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比例不到50%。可见,财务人才供不应求,存在近万人的缺口。目前,财务人员结构中,汉族占到85%以上,少数民族不到15%。少数民族财务人员匮乏已成共识,南疆财会类人才需求缺口更大。

从新疆地区企业需求来看,2014年春季人才招聘会上,酒店服务人员位居第一,营销人员位居第二,有经验的会计人员位居第六,同时,根据日常教学实习及外联活动中接触的信息看,企业不断向学校要会计类的毕业生。由于我校实行“2+1”式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一学年学生通过财务公司为期2个月的“会计孵化”即可“双向”选择就业。多年来,大三时,学生尚未毕业就已经就业,且供不应求。

综上所述,随着我区“五化”推进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小企业赢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会计类人才需求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同时,会计职业以其稳定性、重要性和经济发展的同步性,而凸显其职业的优越性。近五年来,会计专业一直备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根据企业用人的分析,会计类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在业务上突出学生的“专”,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知识面,尤其是人际沟通、职业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开办高职会计专业,满足我区中小企业增长对出纳、收银、记账会计等岗位人才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加大少数民族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对维护南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通过对17家合作企业、46位财务骨干的访谈,当问到“贵企业对未来毕业生(担任会计工作)的学历要求”时,仅有11%的企业选择高学历,89%的企业对学历没有要求,“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且品德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即可录用。这一点充分说明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招聘财会人才时,不再把学历当作录用的唯一标准,更加注重财会人才的职业精神和实践经验。一般要求2年以上“实践”经验,并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当问及“你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应当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时,所有访谈企业都谈到了应当加强实践经历,至少在毕业前有过半年以上企业财务工作经历,且三年培养中实践不能断线,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贯穿始终,尤其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方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调研显示,企业对会计人才能力需求排在第一位的是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第二位是会计工作经验,然后依次为:财务核算能力、电脑操作能力/掌握信息化技术、沟通能力、税收法律知识、团队精神。大多数企业需要复合人才,随着企业核算规范化,业务的互相渗透,监督控制力度的加大,单纯的人才已经不是社会所需,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

根据访谈企业用人现状结构分析,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主要集中出纳(37.3%)、会计核算岗位(46.3%),少数会在收银岗位(5%),还有部分在审计、营销、仓管等岗位(11.4%)。可见,高职职会计专业应当着重加强学生出纳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人文素质、职业精神的培养,以适应新疆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四、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

通过对近三年150位毕业生跟踪调研,调研方式采取访谈和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其中访谈了21位毕业生。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会计(占48.7%)、出纳(占33.6%)。这两个岗位就业的毕业生占到总毕业生人数的80%以上;其次是收银、营销、其他岗位。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增加对拓展岗位培训的课程,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拓宽就业面。

(二)毕业生薪酬标准调研(见表1)

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月平均薪酬为2 340元左右,从上表可见月薪1 800元以下的占16%,在1 801―2 500元的占61.3%,在2 501―3 000元的占15.1%,在3 000元以上的占7.6%。这与就业的环境以及学生职位有关,我院培养的学生65.5%就业于乌鲁木齐和昌吉,这两个地区是新疆最发达的地区,竞争压力大,学生多数在会计助理、会计员等初级岗位上,处于单位财务工作的底层。担任财务主管等中级岗位的人员较少。

今后,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当关注学生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强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效果,努力缩短学生职位升迁的时间。

五、调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会计专业在新疆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就业前景,尤其是对南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增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竞争力,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上深化改革,凸显高职特色。

(一)明确培养目标

面向新疆工业、农业、商业、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中的微型企业,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必备文化知识、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会计账务处理技能,从事出纳、会计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一线财务人员。

(二)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提高学生财务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就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开放办学。结合财会专业的特点,依托财务中介公司,基于“会计工作能力需求、会计行业准则要求、学生认识规律、高中职教育规律”,将会计职业技能要求与资格证书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校内仿真模拟”+“企业实账演练”相结合,以项目化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为主线,校企合作共同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注重实训与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一线财务人才。

(三)凝练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组织校企骨干、职教专家,采取头脑风暴法,针对企业会计岗位设置情况及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比较集中的会计、出纳等岗位,研究确定会计专业毕业生从简单到复杂的8个职业发展阶段。针对每一职业发展阶段,再通过头脑风暴法,最终确定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确定了本专业96项具体职业能力项目,为今后课程开发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会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详见表2所示。Z

参考文献:

[1]李国辉.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市场调研与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1).

[2]刘颖,徐洁.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11,(05).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篇(3)

1研究背景

从1999年全国高校第一次大规模扩招到今天,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成倍增加,大批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使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问题。我国正处在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期,急需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而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严重的供需问题,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国家信息化建设和IT 行业发展的要求,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逐年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教学着重于所谓的理论教育,注重教授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和体系背景,而忽略了目前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的突破与发展,因此,我国高校培养的是高层次的专业科研人才,而非国家信息化发展急需的掌握实用操作技术的基础应用人才。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1]。

2计算机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就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情况来看,在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当代社会,信息产业的迅速持续发展决定了计算机学科培养的学生的就业市场比较广阔,各级各类软件公司、信息中心、网络公司、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信息化部门、企业信息化及自动化改造部门以及发展中的高校自身,对这类人才都有很大的需求。单就信息化发展来说,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关、事业性单位,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工作都呈现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都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另外还有大量的计算机类高职高专、中专学校和社会上数不清的长期或短期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培养的计算机类学员每年少说也在100万以上,他们都在分割着计算机人才市场这块蛋糕。从目前的情况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已基本呈现饱和状态,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

其实,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的软硬件开发公司,特别是国外资本在国内的软硬件外包公司大量出现,对信息技术软硬件开发人员和白领工人的需求迅猛增长。同时,在我国发达地区,复合型、专业型、经营型、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也十分紧缺。从这种情况来看,计算机教育的前景十分看好。然而,从人才市场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很多高校并不重视面向市场办教育,造成计算机人才市场上大量出现“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的怪现象。高等学校,特别是非重点一般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值得认真研究。

3计算机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针对计算机专业教育,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调研报告中指出,国家信息化的目标、进程决定着国家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人才需求程度,决定着对计算机人才的层次结构、就业去向、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目前,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原因主要是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教育模式满足社会需求的针对性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设置。不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设定的教学目标大同小异,很难体现出各自的专业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专业名称相似、课程设置框架雷同,甚至连相同课程的教学大纲都几乎一致。至于教学模式,各个学校大多都延用传统的“理论传授+上机操作”形式。

2) 课程结构。各个学校在各个学期所开设的课程重复度较高,很难体现各校的办学特点和办专业的特色,无法打出各自的就业品牌效应。

3) 教学大纲。各个学校的教学大纲基本相同,很难体现异别。有的学校甚至连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及选用的教材都基本相同。

4)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呆板。

从毕业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分析,高校教学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各个学校应该根据社会人才需求以及学校的特点、专业的特点、师资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围绕着目标展开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4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在对社会需求、专业师资结构和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人才培养出来后,是要进入社会为国家服务的,社会需求的变化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要想使培养的人才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就必须做好社会需求的调研分析工作。首先,我们收集整理了吉林化工学院计算机专业2006~2008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如表1所示。

通过组织用人单位座谈会和开展问卷调查等调研活动,我们发现不同性质的就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企事业单位,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要求他们能够熟练应用各种软、硬件系统知识构建优化的信息系统,实施有效的技术管理与维护。在IT公司,毕业生主要从事软、硬件开发和技术支持服务等工作,要求他们掌握工程化软、硬件系统开发技术,具有一定的软、硬件项目组织与实践管理经验,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主要在科研院所从事计算机科学深层次、前沿化的科研工作,要求他们具有计算机科学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创造、创新能力和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敏锐性。

除了调研社会需求外,我们还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在知识结构方面的优势。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两个研究方向上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在企事业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电子商务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并与我校化工、自动化、机电等相关专业形成了学科交叉及优势互补,完成了多个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效果良好。

综合考虑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和师资结构、专业特色两方面的因素,我院明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思想道德,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或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应用研究及开发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现代工程师。

5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以育人为先,科学与人文教育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采取分类分层次培养的原则,分别于2006、2008、2010年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修订,不断完善结构和内容,积极推进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循序渐进,制定出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求创新”原则的培养方案。我们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重,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设置约25%的选修课,使学生在坚实的学科基础上扩大知识面,拓宽专业口径。构建了由公共基础实验,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工程训练,计算机上机训练,生产实习,专业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构成的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2]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个性培养等三大主干框架,其中理论课程包括公共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特色任选课程模块等四大课程模块,实践教学包括公共教育、学科基础、专业实验、工程训练等四大实践模块;个性培养包括拓展教育、综合教育等两大个性培养模块,即实施“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特色任选课程模块的制定,是以学生就业途径为导向,降低必修课和考试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 整合现有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并总结近年来高等教育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果和经验,以及多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我们重新审定、合理调整课程设置,进行课程的重组和整合,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控制课程门数,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我们通过构建“平台+模块”式的培养方案,削减了课程门数,增加了工程制图为学科基础课,增加了软件工程实践和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3]。

2) 不同的培养方案,有不同的培养要求。

计算机软件技术方向和计算机应用方向的培养要求是不同的,为此,我们在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中设置了不同的课程模块。计算机软件技术方向偏重于软件开发的能力培养,增加了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等选修课程,计算机应用方向偏重于网络和硬件能力的培养,增加了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模式识别等课程。

3) 明确核心课程,加强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

我们重点建设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核心课程,目前已完成了C语言程序设计省级优秀课程的建设。同时,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被评为教学院级优秀课程。

4) 加强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我们构建了计算机专业“三三式”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加强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使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4]。

在实践教学中,除了每门课程的教学辅助实验外,我们又单独开设了综合课程设计和专业技能实训两大环节,将综合课程设计与相关课程结合,注重提高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而专业技能实训则由技能实训教学、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组成,主要依托校内和校外的专业实习基地,根据用人单位的专业技能要求,结合实际科研课题和软硬件系统开发项目,采用订单式技能培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质量。

我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与长春金桥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近几年,通过就业实训,近百名毕业生被推荐到北京和上海两地就业。2010年,我校与大连安博教育集团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近10名学生参加了安博“1+1+1”项目实训,同时,我校与北京中关村软件行业协会签订了顶岗实习的就业合作协议,为学生就业开辟了新渠道。

5) 鼓励课外科技活动。

我校以电子设计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探索并形成了院校提供基本条件、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参与指导的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运行模式。

多年来,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广泛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并积极开展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搭建科技实践平台,按班级、年级成立科技活动小组,鼓励和帮助学生成立创新工作室,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自2005年起,我校每年举办网络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长通杯”电子设计大赛,平面动画设计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ACM程序设计竞赛、Intel多核程序设计竞赛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5]。

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鼓励教师加强科研立项工作和专业理论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仅2010年,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并参加了多项部级和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通过对本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定向培训,引进新人才,校企联合引入企业中掌握最新技术的人员参与教学等途径,我校加快了教师知识更新速度,与社会需求接轨。近3年,本专业有4位教师被聘为副教授,5位教师被聘为讲师;并有3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2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7) 加强教材建设。

我们积极进行教材建设,近年来共出版教材10余部,《VB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教材已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获得良好效果。每部教材都是我校教师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成果,同时也符合我校学生的特点,所以针对性较强。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经过2年的使用,我们又进行了修订,并出版了第二版教材,同时出版了与之配套的《C语言程序设计同步训练与上机指导》,采用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6结语

计算机专业改革的具体实施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工程,依赖于校院管理、教风学风、师资力量、硬件水平、实习基地等多方面的因素,要取得预期的成果,还需要付出大量艰辛的努力。笔者提出了基于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另外,由于计算机专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市场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特点,建议各个学校在专业方向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大众化,这也是我们在专业改革实施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立嘉,马新娜,葛占胜. 基于社会需求驱动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 85-88.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滕小华,许丽,徐良梅.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综述[J].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版,2009(1):728.

[4]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 蒋廷耀,周学君.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2-85.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s Based on Societal Needs

JI Yuru, WANG Dezhong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调研活动概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一是企业行业专家,二是本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和企业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次调研的目的是希望今后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为一线教师提供最直接的教学成效反馈,探索出优化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二、高职会计专业市场人才的需求标准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的一系列统计表明,全国各类企业数量、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每年新增注册企业里中小企业占90%以上,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每年新增中小企业可需求高职会计毕业生约382万人,这还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对会计人员的需求。经过人才需求调查,在未来三年内,会计专业人才有较稳定的社会需求。

(二)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对财会类人才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从回收的调查表来看,68%的用人单位表示会计类岗位的工作人员学历水平达到专科以上即可,有22%的用人单位表示没有学历要求,更重视能力,另外10%的用人单位倾向于本科及以上学历。

(三)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中,在问及通过工作上的接触,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体现出来的优势时,50%的用人单位表示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45%的用人单位表示学生主动进行后续学习能令比较强。我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表现出来的优势正是目前企业所需要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中,问及其最受欢迎的财会类大学生时,有80%用人单位表示倾向于“性格沉稳、老实”的学生,另有15%的用人单位表示会选择“担任过班干部工作,擅于与人合作”的,只有5%的用人单位表示会选择学习成绩好的。通过对这一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财会类岗位的工作特殊性,大部分用人单位选择性格沉稳老实的学生不难理解,这也提醒我们,在校教育期间,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这个项目的调查还反应出用人单位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的看重程度在下降,这显示用人单位愈来愈看重的是学生的素质,而不是一个表态的课业成绩。所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地加强也要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

3.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中,问及其对我专业毕业生较为欠缺的能力时(该项目为多选项),50%的用人单位认为“创新能力”较为缺乏,20%的用人单位表示学生的“动手能力”较为缺乏、15%的用人单位表示“文字书写能力”较为缺乏。

50%的用人单位认为“创新能力”较为缺乏。从这个项目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是有着要求的。“创新能力”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这一能力的期望值普遍设定较低,甚至不去做什么要求,但50%这个数据也反应出对这一能力有要求的单位也不在少数。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虽然每年都有相关的创业创新项目比赛,但总体来说,还是办法较少,培养不足。

4.较强的实践能力

20%的用人单位表示学生的“动手能力”较为缺乏,可见企业对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很重视的,也反映出我们毕业生动手能力差距的悬殊。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就在于其职业性,在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尤为重视的就是其操作能力,与岗位“无缝对接”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会计专业三年学习期间,人人都参与了校内校外的实习实践,可数据表示仍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着一定的距离。这也提醒我们,在现阶段尤其要重视的是加强实习(实践)环节的内涵建设。

三、关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1.根据需要设置课程

在对受调查的近三届毕业就业行业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毕业生从事于或从事过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占到了50%,我专业将深入贯彻“面向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我省区位经济密切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应根据社会需要灵活添设课程。课程的设置应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特定的能力要求作为教学目标,使课程结构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会计职业岗位需要何种知识,就学习该种知识,训练该种能力,突出职业性,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了增强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了解,缩短学生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的时间,学校要在现有基础上,尽可能更多地寻找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首先,要多渠道将学生安排进入实习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和调查结果我们探索一条新的做法,就是化整为零、分进合击、各个击破。利用四方面的资源:学校、教师资源,往届毕业生资源,学生家长亲属朋友资源,学生本人。其次,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单位性质要尽可能做到多样性。如制造企业、商业企业、服务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事业单位等都可考虑,如有可能,要让学生轮换到不同的单位实习。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篇(5)

摘 要

通过调研、分析当今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与趋势,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有益的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社会调查;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类专业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当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运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对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进行了调查,并加以分析,对师范院校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计算机专业就业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方法是传统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共收回传统问卷100份、网络问卷400份,调查对象是我校计算机学院专业学生实习及就业单位、人才服务中心及—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包括本省及其他省市与我校有用人历史的中小学校、中小企业等.调查表主要有基本信息和计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见表1)两部分组成.调查中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但中小学计算机教师需求量减少.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大量使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专业的编程人员及项目负责人或相关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和网络安全人才显得非常缺乏.从人才需求调查表的结果看,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优秀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以往需求较大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岗位逐年减少,教师岗位已不能作为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唯一出口.

表l 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

专项能力熟练掌握一般具备大致了解

计算机基本组装与维护

计算机基本操作

常用办公软件

计算机软件编程与开发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网站系统开发

网站管理维护

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数据库管理

英语阅读

语言表达能力

与客户、同时或学生的沟通能力

其他

(2)地区需求差异明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有一定需求,他们将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而在中小城市,则大量需求从事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等技术工作.

(3)企业招聘时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①要求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希望在短时间内具备上岗能力.多数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大多数企业希望员工尽早具备上岗能力,希望降低再培养成本.在对新员工培训方面的调查中,愿意提供一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74.52%,愿意提供三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占25.48%,愿意提供三个月以上培训时间占o%.②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多种技能的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如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基础上,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产品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也能胜任.据调查,单位要求人才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占84.23%.而不要求的仅占15.77%.这反映了现代企业在人才运用上,更加强调使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③要求专业毕业生具有与从事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企业对ri’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认证、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和网络工程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和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④要求具有突出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调查显示,企业中的负责人对本科生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4)对专业学生专项能力的要求.在专业学生专项能力调杳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编程与软件开发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此外外语能力、信息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次之.

2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的研究

通过以上社会调查分析,发现沿用过去专业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要对目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及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毕业生就业需要.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计算机专业培养上,必须与行业接轨,以就业 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在充分认识和调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运用课程理论和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设计.

(2)确定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重点在于研究如何使培养目标多元化,从而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和企业用人需要,进而形成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在充分考虑服务区域和现有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学生采用分专业方向的教学,真正落实多元化的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出口的学生,采取不同培养方案.如在大四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对希望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增加理论知识讲解的选修课.对

希望就业的同学,增加实践课程的选修课,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从适应就业需求的角度,社会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备多种技能,应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

(3)突出专业教学特色.积极引入学历学位加资格认证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等国家计算机资格认证考试,并取得相应认证证书.

(4)加强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规划.在原有的实验室和教育教学基地基础上,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并增设实训基地.我院已与隶属于北京市科委的中国最大的软件行业服务机构.北京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建立合作关系.计算机培训机构合作安排学生到北京进行实训,并到其相关的软件公司(如用友软件、神州数码、金山软件、北大软件等)实习工作.探索建设教学、科研、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推行产学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篇(6)

在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环境下,会计电算化逐渐成为会计领域中较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实现高职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体系环境下,中小企业电算化人才需求的有效分析,实现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导向的定位

在现阶段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过程中,其人才需求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其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大,需要大量专业化的电算化专业人才;第二,高职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能力担任企业中的会计核工作。因此,在现阶段人才培养的环境下,应该通过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进行岗位人员的专业培训,从而为企业的优化及创新发展提供有效依据[1]。

(二)在高职院校的角度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环境下,高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就可以得到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的强化,很多学生不经过岗位职能培养就可以上岗。应该为学生构建专业化的职业规划,使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自身的理论基础,充分满足行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2]。

二、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调查

(一)人才经验成为企业人才

对于会计工作而言,主要包括了实务工作、理论工作等,在这些工作体系构建的环境下,各个企业中的会计人员需要进行核算工作的确立,将实务作为工作中的重点,从而对会计人员、企业人员进行专业性的培养,而且,企业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会过于注重人才的工作经营,希望他们已进入企业就可以投入到工作之中,从而免去公司的培训成本。

(二)会计企业中高级会计人才稀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外开放的力度逐渐扩大,而且跨国企业以及外国企业纷纷在国内建立了公司,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发展状态,因此,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应该充分认清市场的发展变化,充分满足企业的基本需求。

三、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统一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不仅要考察教师的教育能力以及学历背景,还应该强调其在会计市场中的实践经验,通过教师行为的综合性分析,强化教育工作的专业性,提升学生的实用能力。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实践,从而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依据。而且也应该构建综合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提供稳定依据[3]。

(二)合理完善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体系

在引入会计点算化课程体系中,应该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项目执行中的标准,构建教学实践,实现课程项目与教学效果的有效展现。在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层面上,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对本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运行的现状,构建专业化的科研学术机构,定期的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从而使人才培养呈现出理论化的发展。通过教育体系的完善,设计互动化的教学活动,提升教育应用理念下的发展空间,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策略的优化提供良好支持[3]。

(三)人才培养方式应满足时代的发展

在专业性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了充分满足时代的基本需求,教育人员除了利用教学时间之外,还可以鼓励院校教师及学生参与到企业中,进行电算化工作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充分结合,从而使学生在为了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综合素养及基本价值[4]。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及人才需求分析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应该在原有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认识到电算化培养中的人才缺陷及基本不足,并在学科理论研究的角度下,完善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体系,通过对社会基本运行现状的分析,构建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满足社会环境下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基本需求。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构建中,也应该做到在立足于社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国家关于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理念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实现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徐恩景,韦丽青.会计电算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商业,2013,05:272-273.

[2]程养林.构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商业会计,2013,08:114-116.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篇(7)

(二)学历需求情况 与前几年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要求相比,目前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务实与理智,以前都要求是会计本科学历,现在对普通会计人员的录用按需要求中专或大专学历,甚至主办会计也只是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而中型以上的企业招聘财务主管或财务经理则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和相关经验。

(三)就业岗位需求情况 一般企事业单位和银行系统会计人员的工作项目主要有:出纳、审计、总账、报表、成本核算、工资核算、纳税核算、往来结算、资产管理、财务分析、银行柜面出纳、银行信贷、银行结算、统计等,这些工作项目形成会计专业对应的基本职业岗位群。根据这三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我院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有仓管、出纳、固定资产会计、审计助理、往来会计、销售会计、辅助会计(或会计助理),统计等岗位,此外,还有商场收银员岗位。

(四)会计人员薪酬情况 目前台、温州会计行业的薪酬情况,从岗位角度来看,台州出纳的月工资一般在2000-2500元左右,仓管、辅助会计(或会计助理)岗位与出纳岗位工资相仿,会计月工资在2500-3000元左右,温州薪酬水平比台州高出300-500元/月。主办会计月工资4000-6000元之间,财务主管或财务经理则在8000元以上。从业务角度来看,有外贸业务的会计比内销业务会计工资要高;从行业角度来看,银行系统比企业会计岗位工资要高。根据对我院前二届高职应届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一般就职首月工资区间在1500-2450元之间,大部分就业学生的工资集中在1800-2000元之间。

(五)应聘者工作经验和技能更受企业重视 目前会计行业低端人才供应相对过剩,具备持证上岗或有初级会计证的应聘人员数量大于工作岗位需求,而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在财会岗位上投入培训费用,导致在人才市场上对财会人员的招聘要求一般要有1-2年的财务工作经验。即要求应聘者要有实务操作经验,不需经历培训就能直接上岗工作。同时,企业需要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熟练办公自动化软件、懂会计软件操作,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并熟悉纳税申报、汇缴程序。特别是那些精通税法,能为企业合理避税的会计人才,深受企业欢迎。此外,在台、温州的民营中小企业一般很少有专职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因此,对于那些有一定计算机维护和保养知识的会计人员,企业主将更为青睐。中型民营企业对主办会计或财务经理的一般要求是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有5年以上的相关岗位经验,且要求有中级以上会计资格证书,但对本科文凭并不是必需的,相反,对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中级以上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则更为看重。

二、人才市场需求对会计专业的影响

(一)对会计招生规模的影响 从社会调查中可知,会计人才市场尚处于供需两旺的境地,由于财务岗位招聘需求很多,而且每年都有新增的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因此,就目前我院对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看,可以考虑再争取增加一个班级的招生指标。

(二)对会计专业教学设备、实验实训室投入的影响 目前,我院会计专业的教学设备、实验实训室主要为多媒体教室、一个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两个电算化机房,教学软件基本上还停留在先进院校上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与理念上。目前,杭州先进院校的财经专业正在建设“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多专业综合实训室,该实训系统包含多个企业,社保局、税务局、工商局等政府机关,各个商业银行,一次性可以容纳100人进行实习,模拟企业内部总经理、办公室文员、财务各岗位、采购、销售、仓管等分岗位,政府机关各岗位、银行柜面各岗位的实训实习,相当于校园内的顶岗实习,这些都需要场地、资金投入。只有做强了会计招生的规模化,做实了会计学生的就业率,学校才会考虑更好地发展会计专业。

(三)对师资力量投入的影响 由于考虑到全国生源总额处于逐年萎缩状态,我院曾担心会计新生招到5个班级后会导致就业率下降,从而对会计教师的引进态度犹豫不决,使会计专职教师连年超负荷上课,不利于教师的后续充电。现在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经验丰富的高级会计人才稀缺,各高职院校也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会计教师,这也影响到我院师资力量的进一步充实。

三、会计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定位缺乏 财经类各个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无论是相对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处于各院校前列,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满足社会需求,将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前途与学校的招生规模。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然而我院目前仅仅是要求会计证硬性与毕业证书挂钩,而并未清晰提出我院学生必须通过哪些相关的基本技能,尚未找到准确的定位。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合理完善 企业需要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或称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为主要基础,检测一个会计人员业务功底是否深厚的指标之一就是能否快速编制各会计要素的经济业务会计分录。我院《基础会计》安排在第一学期,由于新生第一学期的实际课时偏少,如果按4节/周课时,明显课时不足,不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会计基础。而《财务会计》课时也偏少,且对《财务管理》课程不够重视,这直接影响我院学生的培养质量。现有的课程项目方面虽然设置了一些体现会计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如在《出纳实务》里有点钞技能、票据填写等基本功的训练,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加入了五笔打字,尽管这些技能对从事财务岗位的学生尤其重要,但这些技能却没有院级的硬性达标标准。如与会计技能比赛相关的小键盘打字这项技能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就没提及。 在学生顶岗实习意见反馈跟踪中,反映出学生在办公设备使用方面存在不足,应单独开辟一定课时用于学生熟练使用点钞机、验钞机、打印机、传真机、保险柜等办公设备的实训。

(三)师资力量不足 我院会计系折合成会计专任教师有9人,以2012学年第二学期为例,该学期总课时208节/周,以人均12节/周算,需17.33人,虽然高职院校办学文件规定必须要有社会外聘教师兼课,但一方面出于校外校内教师教学效果与责任心角度,另一方面合适的兼职教师难以聘任,实际中都是尽量让校内教师勇挑重担超负教学任务,平均每人都在14节/周以上。这导致专任教师害怕出差、害怕外出开会、学习,因为外出期间所落下的课时必须得通过补课加以弥补, 本身教学任务就重,补课阶段教学任务更重了。

(四)学习氛围营造不足 虽说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勤奋度相对较高,但各班之间的整体差距也非常明显,班级之间的学习风气严重不均衡,缺乏同年级段、不同班级之间的竞争机制。学校里一些社团活动非常丰富,而体现专业技能的活动却很少,即使有一些会计专业方面的活动,参与的学生人数也不多。

(五)工学结合工作不够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将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学校教育和以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为主导的企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为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师下企业锻炼获取实践经验,邀请校外资深会计人进行实训指导、讲座,但在人才培养实际过程中,与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在第六学期之前工学结合的实效性并不强,许多学生由于缺少实际工作岗位的锻炼,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很难做到零距离上岗。

四、会计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一)准确定位会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要想在浙江众多的院校中开创出我院会计学生高就业率及良好毕业生的口碑,离不开准确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定位与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毕业生。这种高素质来自会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如毕业证书与《会计证》、会计初级职称资格挂钩,汉字输入速度要求40字以上/分钟,点钞速度、电算化操作上要求获得《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等,并提供给学生企业真账的实务操作经历与自信。只有让学生在校学习的2-3年时间拥有相应的实务操作经验,再辅以高起点的自身就业条件,就能保证毕业生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掌握上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打造会计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还要致力于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尤其是ERP软件的学习、计算机的软硬件动手操作能力,这能让毕业生计算机水平比一般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要高出很多。电算化是时代趋势,如果在学生计算机能力训练这方面工作做到位,学生到工作单位就业后将会因其综合素质能力而脱颖而出。

(二)设立会计咨询服务部 学校与台州的各大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公司合作成立会计咨询服务部,具体模式可以校企联办,借助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公司的影响力把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引入到学校来,由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来完成委托企业的记账、算账、报账业务。相较理工科专业在工学结合上因生产车间有强大人员容纳力可以吸收实习学生,可能一个车间就可以满足十几个、几十个实习学生,会计专业因企业财务部门对实习生的容纳能力有限,一个企业消化实习生多则三、四人,少则一、二人,不利于学生的集中实习。而在学校成立会计咨询服务部,将一改以往会计学生实习零散、管理困难的情况,可以做到不出校门,在教室就能接触真实的企业账,而且还能根据不同行业的委托企业,教授学生不同行业的账务处理方法,解决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困难的状况。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记账,教师自身的会计实务经验将更加丰富,也给新教师提供了足不出户下企业锻炼的机会,学生在出校门之前就已经零距离地接触企业的经济业务并掌握了小企业的实务操作,使《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各门课程的知识在设立账户、经济核算、成本计算、报表编制上得到了融汇贯通,再结合《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知识,还可以对企业进行合理化建议。为提高做账效率,引入《会计电算化》,给每个委托企业建立一个账套,使课堂学习的会计现代化工具真正地发挥高效作用。

(三)改变教学方法,变过去的先理论教学再实践操作为“教-学-做结合” 对一些技能操作性强的课程,如《会计电算化》课程,高职生最怕的是先进行理论学习。往往老师在讲解操作要领时,学生不是认真听解,而是忙着按教材亦步亦趋地做练习,当操作过程出现错误,或教材案例稍微加以变通而超出学生反应能力时,就只能求助于任课教师,而任课教师往往因这些零星的问题而疲于奔命。对于这种情况,遇到普遍性的问题,学生都会仔细地听,而对个别学生提出的个别具体问题,其本人会对解决方法的讲解听得聚精会神。一个系统模块或单元章节教学与实验完成后,总结很重要,一个系统模块做下来,中间遇到的问题或多或少,每个学生的感受都不一样,此时再归纳操作程序,学生才会认真地去听,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随着省里、部级会计技能竞赛的深入,会计技能竞赛的技术性文件俨然成为高职会计教育的“指挥棒”。为达到教育部、企业对人才的应用要求,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的选拔赛,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学校的会计各项技能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氛围。会计基础技能掌握作为硬指标要求学生达到汉字输入速度每分钟40字以上,小键盘数字输入速度、点钞速度、会计经济业务核算、电算化操作技能,每项技能竞赛以班级为单位,要求全班同学必须参加,成绩分为班级团体成绩与学生个人成绩,因每班学生人数存在差异,班级团体分采用班级算术平均分作为评判依据。设立班级团体分旨在激发每个同学的参赛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另外对缺乏参赛自信心的同学也有推动作用,使同班同学为了集体荣誉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练习。

(五)加强校企合作,共享人力与教育资源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时理论联系实践,也为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我院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邀请校外专家来学校做专业讨论和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邀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作兼任教师承担本专业的部分教学任务,这样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同时,引进教育文化企业的教育软件资源,如会计网上实训平台、无纸化测评系统——会计信息化,引入《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认证考试题库作为《会计电算化》的期末考试,促进课证结合。

(六)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锻炼师资队伍。高校可以选择和财务软件公司合作,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实际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或ERP系统的实施工作,也可以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经理经常来校给会计学教师举办技术讲座。这样,可以把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相关课程可以聘请软件公司人员来讲授,学校教师做助教的方法来激励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和理论水平。其次,教师要定期进行业务进修。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软件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与软件开发业的迅猛发展相比,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滞后,知识更新速度慢,影响教学工作的进行, 所以教师应定期进行业务进修,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

(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更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教师在年龄上应将自己定位于学生的兄、长上;在学习上将双方定位于平等参与者、合作者和服务者,虚心倾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尊重学生的观点,乐于接受学生言之有理的不同见解;在心理上鼓励学生摒弃进入职业院校就是高考失败者的观点。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实现思想上的互相碰撞、互相激发、互相接纳和互相融合。

高职办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主线,近年来我院全体会计教师献计献策并贯彻执行,开辟出一条适合我院情况的会计专业发展之路,努力使我院的会计专业跻入全省示范性专业行列。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篇(8)

会计与审计学专业是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其中融合了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审计等各方面的内容,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中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实用性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实用性人才培养基地,当然要承担为会计与审计系统输送各种类型的、掌握会计与审计专门知识和能力的人员的重任。事实上,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为如何培养合格的会计与审计人才进行积极探索。根据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对会计与审计对象的选择,对合格会计与审计人才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会计与审计人才总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在总体数量和总体结构上要满足不同会计与审计主体对相应会计与审计对象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有效实现其审计目标的需要,培养的审计人才既要满足企事业单位、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不同需要,也要满足各个重要行业的特定需要。二是会计与审计人才个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满足财政财务信息真实性、财政财务活动合法性、经济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复合性要求,无论是会计、审计人员,都必须掌握相应知识和能力。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折射出现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模式弱点。

针对行业的需要,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很早就认识到会计与审计教育事业的产品是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和会计与审计事业的发展。为此,我院会计与审计学专业不断研究审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并以此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

根据国家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预测,会计人才的高层次要求增多,审计机关审计人才,尤其是高级审计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随着审计业务比重的增加,审计机关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因此,会计与审计学专业立足国家审计,开发特色课程,实施特色教学,树立专业品牌,近年来该专业先后开发了基础审计、财务审计、审计电算化等特色课程,与时俱进,重点突出会计与审计实训。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和企业制度的建设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意识到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也将有明显增加。据了解,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只有执业人员5万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可,人才缺口很大。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位居榜首。从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就业层次较高,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我院现况

资料显示,我省十所高职院校里只有有2所设置审计专业或审计专业方向,有6所设置了会计专业,这只是会计与审计学科的一个分支,而且是设置在管理学专业之下,从2所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设置来看,对会计与审计人才以培养社会审计人才为主,而这种专业设置,缺乏对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专门审计人才培养的功能,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审计人才总体合格性的要求。

可以推断,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总体结构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一些高职院校要么没有会计与审计类专业,要有就是注册会计师培训;缺乏所有会计与审计主体人才的培养功能;更加缺乏包括行政事业会计与审计、财政税务会计与审计、金融保险会计与审计、工程投资会计与审计等所有会计与审计门类人才的培养功能。二是我国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以管理学专业为背景,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中难免受管理学理论、思想、的制约,以管理学为背景的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机制,难以培养出既有会计操作技能,又能进行财政财务审计,又有绩效、效益审计知识和能力的复合性人才;作为学科来说,也难以形成促进审计与会计以外的其他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的平台。

三、根据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调整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与审计专业优势经过多年建设,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品牌专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划分为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资产评估四个专业方向,体现了审计学专业结构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特点,突出了审计本质性的内涵,而省内开设了同类专业的其他院校,大多将其定位在社会审计方面,与之相比较,审计学专业整体架构比较合理。财会知识只能作为审计专业的基础之一,而不是全部内容,甚至不是其主要内容,现代审计理论要求我们审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在文、史、哲和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教学前提下,向经、管、法方面延伸。为此,会计与审计教学内容设计也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的原则,强调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不断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培育其猎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调适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优良政治素质,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从事审计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税收实务、经济法、资产评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也包括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暑期社会实践、会计模拟实习、审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等。我院2009年该专业的就业去向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其中,在各级机关就业的占总就业人数的10%左右,事业单位占15%,各类企业占55%,金融单位占20%。

四、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发展展望

1 充分认识管理学在会计与审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管理学是现代审计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关注管理学发展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影响,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也就是说,要从现代经济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传统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角度认识会计与审计的重要性,从会计与审计的对象、会计与审计的定位、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与管理学的关系、审计与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审计与法学的关系等等认识现代会计与审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特别是要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等方面准确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同管理学科的联系和区别。对会计与审计的专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在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今天,可以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其他学科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规律。其次,要加强对会计学与经济学与审计学、管理学与审计学以及法学与审计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科学把握审计学科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趋势。这样,在不会把会计与审计单独认为成为“大会计学”。

3 按照现代社会需要优化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首先,要重新设置会计、审计专业作为管理学科的学科共同课程,强化经济学和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基础科,满足专业培养对基础理论的需要。其次,重新确定专业主要课程,满足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要。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胜任会计与审计工作,必须对学生进行执业训练。在会计与审计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模块教学,这样就能以点带面,增加学生对流程、会计、审计程序等的具体认识。同时,在本科教学的后期,可以把学生安排到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机构财务部门实习,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立即投入实际工作,既保证了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的效果,又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是一举两得的。

会计与审计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与审计学科必须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培养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会计与审计人才,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篇(9)

针对行业的需要,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很早就认识到会计与审计教育事业的产品是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和会计与审计事业的发展。为此,我院会计与审计学专业不断研究审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并以此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

根据国家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预测,会计人才的高层次要求增多,审计机关审计人才,尤其是高级审计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随着审计业务比重的增加,审计机关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因此,会计与审计学专业立足国家审计,开发特色课程,实施特色教学,树立专业品牌,近年来该专业先后开发了基础审计、财务审计、审计电算化等特色课程,与时俱进,重点突出会计与审计实训。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和企业制度的建设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意识到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也将有明显增加。据了解,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只有执业人员5万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可,人才缺口很大。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位居榜首。从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就业层次较高,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我院现况

资料显示,我省十所高职院校里只有有2所设置审计专业或审计专业方向,有6所设置了会计专业,这只是会计与审计学科的一个分支,而且是设置在管理学专业之下,从2所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设置来看,对会计与审计人才以培养社会审计人才为主,而这种专业设置,缺乏对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专门审计人才培养的功能,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审计人才总体合格性的要求。

可以推断,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总体结构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一些高职院校要么没有会计与审计类专业,要有就是注册会计师培训;缺乏所有会计与审计主体人才的培养功能;更加缺乏包括行政事业会计与审计、财政税务会计与审计、金融保险会计与审计、工程投资会计与审计等所有会计与审计门类人才的培养功能。二是我国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以管理学专业为背景,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中难免受管理学理论、思想、的制约,以管理学为背景的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机制,难以培养出既有会计操作技能,又能进行财政财务审计,又有绩效、效益审计知识和能力的复合性人才;作为学科来说,也难以形成促进审计与会计以外的其他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的平台。

三、根据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调整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与审计专业优势经过多年建设,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品牌专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划分为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资产评估四个专业方向,体现了审计学专业结构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特点,突出了审计本质性的内涵,而省内开设了同类专业的其他院校,大多将其定位在社会审计方面,与之相比较,审计学专业整体架构比较合理。财会知识只能作为审计专业的基础之一,而不是全部内容,甚至不是其主要内容,现代审计理论要求我们审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在文、史、哲和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教学前提下,向经、管、法方面延伸。为此,会计与审计教学内容设计也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的原则,强调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不断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培育其猎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调适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优良政治素质,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从事审计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 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税收实务、经济法、资产评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也包括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暑期社会实践、会计模拟实习、审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等。我院2009年该专业的就业去向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其中,在各级机关就业的占总就业人数的10%左右,事业单位占15%,各类企业占55%,金融单位占20%。

四、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发展展望

1 充分认识管理学在会计与审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管理学是现代审计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关注管理学发展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影响,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也就是说,要从现代经济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传统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角度认识会计与审计的重要性,从会计与审计的对象、会计与审计的定位、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与管理学的关系、审计与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审计与法学的关系等等认识现代会计与审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特别是要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等方面准确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同管理学科的联系和区别。对会计与审计的专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在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今天,可以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其他学科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规律。其次,要加强对会计学与经济学与审计学、管理学与审计学以及法学与审计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科学把握审计学科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趋势。这样,在不会把会计与审计单独认为成为“大会计学”。

3 按照现代社会需要优化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首先,要重新设置会计、审计专业作为管理学科的学科共同课程,强化经济学和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基础科,满足专业培养对基础理论的需要。其次,重新确定专业主要课程,满足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要。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胜任会计与审计工作,必须对学生进行执业训练。在会计与审计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模块教学,这样就能以点带面,增加学生对流程、会计、审计程序等的具体认识。同时,在本科教学的后期,可以把学生安排到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机构财务部门实习,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立即投入实际工作,既保证了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的效果,又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是一举两得的。

会计与审计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与审计学科必须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培养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会计与审计人才,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篇(10)

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的定位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一大批能熟练掌握纳税申报、会计核算、审计核查等专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我们需要通过对会计行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来掌握不同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体系改革。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们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发现当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有三个层次:一是技能操作型人才,如出纳、统计与会计等基层岗位需要技能操作型人才;二是分析型人才,如财务总监岗位需要决策型人才;三是决策型人才,如财务经理岗位需要分析型人才。其中中小企业对技能操作型会计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而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到了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们还发现中小企业中的会计员、出纳员、报税员、往来核算员和统计员等是我们应该重点培养的方向。这些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道德素质,并具有较熟练的岗位实践能力。这样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熟练的岗位技能,能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等工作的人。

因此,会计专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深化拓展,构建以岗位为主导、校企共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中突出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中心地位;突出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生就业、学生成长、学生创业与实践技能提升;突出专业在校企社会服务中的支持与保障作用。校企共育合作,推进产学对接、校企对接,双方合作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会计现实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审计核查的专业核心能力。

三、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对于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是就业教育,在进行高职会计课程体系设计时就应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会计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除了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实践环节上,理实结合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

除此以外,还应依据会计专业岗位主导、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与核心课程内容的对接、社会服务过程与课程教学过程的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对接。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职业岗位的要求,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资格的标准,在核心课程的讲授中融入优秀企业文化。另外,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建立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的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实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优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实现核心课程的理实一体化,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四、完善师资队伍

当前,高职院校里大多数教师是在大学毕业后直接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这一角色转变的,许多会计教师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这样,培养“双师型”会计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双师型”会计教师指的是既要拥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又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及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教师。学校要在鼓励教师考证的同时,还要为教师争取更多的去企业单位实习锻炼的机会。让老师能将自身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并用于教学中。会计这门学科更新快,作为一名优秀的会计教师需要面对不断更新的知识。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篇(11)

当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使得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总的来说处于上升的趋势,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式乐观,各用人单位的招聘数量较多。

而从用人单位选择的专业类别来看,财务、审计(含会计)、金融专业仍是排在前三位的就业需求大户,通过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发现,绝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由于要应对国家税制和财务的要求,考虑到自身起点低,,所以急需会计专业的人才,这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所遇到的非常好的机遇。所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还是比较乐观的。

1.2 江苏省区域需求分析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每年都会对毕业生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跟踪调查并进行相应的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我们从本地区的企业人才需求出发,通过调查人才市场、走访企业、调查应届毕业学生、与专家教师进行座谈等多种形式,征求了多方面的意见,经过调研后的基本情况如下:

(1)人才需求量情况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由于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和平稳发展,一直需要较多的会计类专业人才,财会类专业一直处于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的前列。

(2)学历需求情况

针对本次企业招聘人才的学历等级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逐步趋于理智。在招聘财会人员时不再以学历作为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与工作能力。按调查表显示,高职高专财会技术人才从业的主体,是社会上大部分的中小企业。

(3)岗位需求情况

按照用人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第一类:大中型企业(包括企业集团、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等):①财务总监;②财务主管;②核算会计;③出纳;④审计主管及审计人员。

第二类:中小型企业:①财务经理;②会计核算;③出纳。

第三类:机關及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②会计核算;③计划、审计管理;④出纳。

第四类:银行等金融机构:①会计主管;②会计核算;③证券投资管理。

在以上四类用人单位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金融机构在聘用人才时,对他们的学历要求较高,最起码也需要是本科学历;中小企业或基层金融机构在学历方面要求较低,即使是专科学生他们也乐意接受,在整个市场中,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高职院校要据此明确其教学方向。

2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当前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现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对用人单位的岗位能力需求进行了初步调研,结果如下:

(1)企业顺利开展会计工作的首要条件是操作财务应用软件。

根据调查表中为保障会计工作顺利进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下列哪些技能这一问题的回答情况,各选项的选择比例分别为:

其中居于首位的是财务软件的日常业务操作能力,其比例高达以99.3%。上表中的数据说明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关键是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能力,这种观点受到广大企业以及财会从业人员的广泛认可。据统计,我省企业一般都会使用金蝶、用友和管家婆等财务软件。很明显,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学会每一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也不可能把精通市场上所有的财务软件。

(2)财务软件初始化实施能力水平十分重要。

在调查中,各企业对财务软件初始化实施能力的需求较高,占据第二位,其比例为93.3%,这说明信息化会计人员同时需要具有较强的财务软件初始化实施能力。虽然很多企业都开始实行信息化管理,但大部分企业主要依靠的仍然是人工记账,完全脱离人工记账并全面进入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不足半数。因此,我们详细调查了各企业财务系统的应用状况,并得到了如下结果:

该结果表明:各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范围和程度存在一定区别,相对来说,总账、工资等系统的应用面较广,其他系统的应用面比较狭窄。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为了进一步节省成本,企业无法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次,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不足,限制了会计电算化的全面发展。这说明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会计人员的系统实施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此外,调查结果还表明即使目前很多企业还未实施会计信息化,但他们基本都打算在未来实施会计信息化,,也就不可避免会遇到系统初始化问题。

(3)维护计算机软硬件能力也很重要。

计算机、打印机等重要工具设备是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所不可缺少的。因此,会计人员需要进一步掌握相关计算机技能。据此,我们在调研中又加入了四个问题:

(1)贵单位是否单独设置计算机技术人员岗位:

(2)企业中对财务软件的日常维护工作是否由软件公司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