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8 16:03:33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篇(1)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模式;对策建议

Key words: rural sewage treatment project;tendering mode;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036-03

0 引言

现有法规和政策文件,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没有提出明确的技术标准,甚至连污水排放标准也没有具体的说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缺少系统的质检、验收、运维等制度,缺乏技术队伍和专业管理机构,一般由村民自行维护管理,导致已建成的部分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较低,一些设施甚至处于“零管理”状态。合理的招标策划,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从设计、建设到运营的一系列问题。

1 工程招标中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统一的招标标准,监理招标环节缺失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刚刚起步,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招标尚处在摸索阶段。而现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没有提出明确的技术和污水排放标准。这直接导致招标单位在相关方面无据可依。有的地方干脆直接参照城镇污水厂建设模式招标。在招标策划环节,更鲜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监理招标。这种无序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实践的发展。

1.2 重建设工程招标,轻视运营管理招标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前期建设是基础,后期管理更是关键,正所谓“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但是,全国大部分农村对新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如何进行后续的管理、运行和维护普遍存在困惑。这是传统的重建轻管思路的直接后果。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招标策划时,根本没有将运营管理招标作为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用”和“长效”的重要环节予以考虑,更谈不上安排专项资金向第三方购买服务了。这必然导致后续运营管理出现真空,使前面的工作前功尽弃,许多地方设施经过两三年后就瘫痪了。

1.3 重建设工程招标,忽略规划设计招标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而规划设计则居于这项系统工程的顶层位置。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舍本求末,在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时,没有综合考虑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村庄分布及资源环境的现状,更没有以县域范围来统筹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规划。如果能因地制宜地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然后再根据规划进行招标,就能很好地解决城乡规划脱节的问题,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成为真正实用的受人欢迎的工程。

1.4 多零散招标,少集中采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标的额小、施工场所分散、技术和标准不统一以及财政支持体系不一致,全国各地普遍以土建施工模式为主,个别地方甚至以村为单位组织施工。因此在选择招标模式时,较多采取“以大化小”方式,分散组织招标,没有将其上升到政府采购层面,因而较少实施集中采购。

1.5 多头管理,职责不明 目前全国各地涉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的部门包括农办、环保、水务、城管、建设等,多头管理,职责不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这样的民生工程,全国竟然没有统一归口管理部门。这直接导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设备、运营等招标环节缺乏系统的管理程序。

2 工程招标模式案例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2.1 宁波市的世界银行贷款模式

2.1.1 工程概况 2010年7月,浙江省宁波市与世界银行签订协议,由世行贷款2000万美元、市、县(市)区财政各配套2000万美元共计6000万美元,实施新农村发展项目子项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计划到2015年底前完成150个村左右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2.1.2 模式特点 ①设置独立法人,统一组织管理。该项目针对多头管理、资金分散、职责交叉、相互推诿的实际情况,专门设立了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办公室,对项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采购、统一管理。这个办公室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项目涉及的县(市)设立子项目办,重点抓好计划落实、设计组织、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

②重视规划设计,保证工程质量。世行对每一个项目均出台可行性调研报告和成本测算清单,并落实运行维护方案。设计单位在地形测绘阶段同步实施前期调查,初步确定管网走向、处理工艺和处理终端位置;设计方案通过评审后,就着手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落实材料堆放场地;施工单位一旦确定立即进场施工,施工准备前置的做法保证了设计方案的真正落地。设计要求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符合农村实际,并要进行严格的设计审查。

③注重长效管理,确保项目实现最佳效能。世行贷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竣工验收后,工程承包商还需要维护运行18个月,并负责做好对相关运行人员的技术培训,所发生的费用计入工程承包总价。之后,根据项目进展和分布情况,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由县(市)子项目办采用公开招标形式,择优选择专业环保公司,统一负责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确保项目实现最佳效能。

2.2 德清县的第三方模式

2.2.1 工程概况 浙江省德清县对全县151个行政村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供应商统一提供设备并承担全县污水设施的运营工作这种统一打包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的做法为浙江首创。

2.2.2 模式特点 ①五位一体,长效运行。德清县建立“县―乡镇―行政村―农户―第三方”五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模式,加强对已建设施的正常运行与长效管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规范化、专业化。五位一体长效管理模式,“将老百姓和第三方纳入责任主体中,既“包干到户”,又有专业团队解决技术难题,在全省范围内,也是一种创新和尝试。”①

②统一标准,高效推进。德清县对终端处理设施统一采用一体化处理设备。传统做法是终端设施采用土建工程由各地分散建设,由于各自施工导致质量参差不齐,隐蔽工程多,单点投资小,站点数量又多,难以有效监管,影响质量又延误工期。德清统一采用一体化终端设备,由工厂标准化生产确保质量,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投资方面与纯土建方式基本持平。

③第三方治理,率先示范。终端设施运行维护由德清县统一委托第三方采用物联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站点建好后,传统的做法是把站点的维护交由当地村民兼职管理,由于无法有效对其考核,加之责任心与专业度的原因,致使管理不善。统一委托第三方进行物业化管理后,县各级管理部门通过物联网信息化监管平台可有效对其进行考核与监督,降低管理成本,打造农村污水的移动物联管理新模式。

3 工程招标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3.1 健全法制法规,严格规范采购行为 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招标标准体系。地方政府应在国家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的统一指导下,借鉴美国、日本等法规体系比较健全的国家的经验,积极探索制定全国性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招标管理办法。建议将公开招标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首选采购方式。同时,要严格招标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做到公开透明。要建立分工协作、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重大金额采购项目应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参加,进行现场监督。参与采购的工作人员要增强依法采购的观念,严格遵守政府采购各项规定。应将监理招标和运营管理招标统一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环节,从制度环节和经费保障环节确保招标工作的完整性。应该通过立法程序,尽早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排放和技术标准,为招标工作提供可信的政策依据。应通过法律法规健全规范招标过程,明确监管、责任、实施和考核主体,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3.2 引入国际工程招标思路,提高招标工作质量 国际上有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管理的先进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比如,宁波市世界银行贷款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从项目的选定―准备―评估―谈判―报批,从项目的执行到监督,到项目的后评价,工作过程十分周密。更让我们看到了国际工程招标模式的生命力。

受宁波模式的启发,2014年8月,浙江省发改委外资处确认世界银行贷款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谈判成功。该项目总投资24.6亿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亿元),主要用于浙江安吉县、富阳市、天台县、龙泉市等四个县(市)578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受益农户达22.02万户。②

3.3 推行统一招标模式,提高招标效率 宁波市世界银行贷款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专门给成立了独立法人统一招标组织管理,这种统一招标模式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而言是一次指导思想的革新。虽然无法像宁波模式一样,每个地方政府都另行建立相应的独立法人来统一组织招标管理工作。但至少可以充分发挥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作用。要通过使用共同财政资金,建立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实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集中采购,充分发挥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可以预见,集中采购,统一招标将成为未来几年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主流做法。

3.4 发挥“第三方”优势,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由政府自己负责管理数量庞大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话,成本太大,收效也比较小。较好的方式是通过招标将其委托给第三方专业化公司,浙江省德清县在这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国外经验看,日本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在日本,一类第三方服务公司负责日常维护清理,一类第三方服务公司负责定期检查,相互补充。③这样对于日常维护工作的评估更为客观。各级地方政府应组织专业培训,并委托社会组织对第三方专业人员和服务公司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定级。就国家政策导向来看,从十开始,环境治理领域的第三方服务已经提高到国家意识层面。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2015年4月,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计划》(俗称水十条),万亿级治污市场启动。浙江省的德清县以及西部地区的四川省特别是成都市和南充市,近两年推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第三方委托管理打包招标,取得很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4 结束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新的现实课题。我们必须本着遵循其自身特点和规律,针对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研究剖析国内先进做法,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浙江省宁波市、德清县的做法,为我们构建一种全国性的共性做法提供了宝贵经验。

我们要依靠健全法制法规,借鉴国际工程招标经验,推行政府统一采购,发挥第三方服务优势等创新举措来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招标工作,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既“常用”又“长效”,真正服务于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

注释:

①张骥鸿,陈炜:《村民俞掌荣的“清水”生活》,载于《杭州日报》,2014年09月29日。

②程永高:《12亿世界银行贷款助22万浙江农户处理生活污水》,载于《浙江在线》,2014年08月10日。

③李育友:《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载于《科技与企业》,2012年第10期162页。

参考文献:

[1]严杰.农村污水须治与理并行[N].浙江日报,2014-09-24.

[2]霍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2013(8上):19.

[3]林波,曲馨竹.浙江宁波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三年投入超70亿[N].中国新闻网,2014-07-31.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篇(2)

近年来,桐庐县把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点多面广、难以集中处理的特点,采取“分散型”生态治污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桐庐县已基本完成35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试点工程,同时完成了101家“农家乐”的污水治理,有效地保护了富春江的水环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近几年,桐庐县为了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先后投入4.8亿元建成11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2个乡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许多行政村和“农家乐”比较分散、生活污水治理难这一问题,2008年,桐庐县首先在富春江镇、莪山乡开展污水治理试点工作,先后建成10个人工湿地样板工程、5个立体解剖池和3座农家乐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把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洗涤污水和化粪池污水集中收集起来,再用人工湿地的方法予以处理,使污水中90%以上的氨氮、磷等得以去除,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效地改善下游出水断面的水质。通过总结试点经验,桐庐县按照“投资省、施工周期短、工作见效快”的要求,确定了以分散型人工湿地为主,无动力厌氧、户用沼气等为辅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即以5~10户家庭为一组,利用闲置地建设一个人工湿地,并在湿地四周进行绿化,从而达到美化村庄、整治环境的效果。对“农家乐”污水治理,则根据其以餐饮污水为主的特点,确定了“格栅―隔油―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的处理模式。上述治污模式,不仅建设成本低,100人规模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仅需投入3.5万元左右,农家乐污水处理设施每家仅需投入2-4万元,而且运行管理费用少,污水治理效果好。

二、整村整乡推进“全覆盖”治理。“分散型”治污模式确定后,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饮用水源保护,桐庐县组织力量走村入户进行实地调查,全面掌握辖区各行政村及“农家乐”情况,并制定全面治理计划,提出用3年时间对全县所有行政村包括行政村中的自然村、农居点和“农家乐”的生活污水实行“全覆盖”治理。在推进过程中,桐庐县本着“就近就便、节约资源、科学处理”的原则,凡能纳入城镇(乡)污水管网的行政村一律纳入城镇(乡)污水管网处理。不能纳入城镇(乡)污水管网的,则采取建设分散型人工湿地的办法予以处理,并要求每家每户都要实行治理,整村整乡加以推进。到目前,35个行政村的615个人工湿地和73个无动力厌氧处理池设施全部建成并通过验收;101家“农家乐”中有28家纳入城镇(乡)污水管网处理,其余73家“农家乐”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单独建设并投入使用。

三、采取“四项措施”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出台鼓励政策。制定了《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整村推进试点和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奖补政策标准,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补助标准按350元/人计算,农家乐污水治理则按工程投入量的50%进行奖励。二是抓好组织实施。桐庐县专门召开了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治理现场推进会,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库管委签订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治理目标责任书。三是开展技术培训。专门编制了污水治理操作指南和操作手册,设计制作了污水处理指导模型,并组织乡镇、村领导以及施工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集中技术培训,使乡镇、村干部和施工技术人员掌握施工技术和施工要求,确保了治污工程顺利有效推进。四是加强项目监管。在治污项目施工过程中,桐庐县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验收”“四统一”要求,加大对工程实施的监管,各村还专门成立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对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农家乐污水处理设施,注重落实好长效管理机制,各行政村和“农家乐”业主单位都安排专人,加强日常管护,确保正常运转,努力实现“建得起、管得好、长受益”的目标。

四、抓好“三个结合”提高治污实效。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治污工程实施过程中,注重把生活污水治理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相结合,并与改水改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清洁乡村”等行动有机衔接,严格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要求,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从而达到污水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三重效果。二是与生态县创建紧密结合。将治理工作作为生态县创建的一个重点和亮点来抓,2009年县财政专项安排1500万元资金用于治理工作,着力将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打造成为生态县创建工作的精品工程。三是与饮用水源保护紧密结合。将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重点放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的行政村,同时大力开展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及漂浮物打捞处置等工作,切实保护富春江和分水江的水环境。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篇(3)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专项行动,以发挥水优势、治理水污染、美化水环境、恢复水生态、严防水灾害、倡导水文明、建立水机制为着力点,以“村点覆盖全面、群众受益广泛、设施运行常态、治污效果良好”为标准,坚持全面治理与扩面改造并重,全面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标准低、自然村覆盖率低、农户受益率低、运行负荷低和设施正常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花最少的钱、尽最大的努力、发动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建设质量最佳的民心工程,确保完成三年和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加快建设“魅力毛垟,边界集镇”。

二、工作计划与目标

全乡7个行政村中全部列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分三年(2014-2016年)完成,第一年实施三个村;第二年实施炉西、两个村;第三年完成、两个村(具体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度计划安排表)。地处偏僻且在家人口较少的村、以实施农民异地搬迁工程为主,部分不异地搬迁的农户,按以奖代补的方式补助其做卫生厕所,或集中连片以稳定塘的形式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争通过3年努力,全面完成全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提高到100%,农户受益率提高到8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得到根本改变,洁净村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工作任务

(一)新建一批,提高美化水平。乡农村污水治理办公室按照工作计划中的时间节点完成年度治理任务,全面推进新建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人口聚居区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池,纳管户数大于50户,可选用微动力处理模式;纳管户数在10户至50户,可选用人工湿地和无动力厌氧组合模式;在个别人口散居区、纳管户数少于10户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无动力厌氧处理模式。污水处理池建设和管网配套应符合规范,雨污分流,出口水质达标排放。)污水处理池建成后,做到污水净化、村庄绿化,人工湿地种植亲水性植物,对池面进行覆土、绿化,美化环境。

(二)整改一批,提高处理效果。⑴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对于毛垟、沙垟、库头、炉西四个村,建设污水管网并实现纳管排放。⑵修复原有处理设施。对原有处理设施存在管网破损、污水池内无水或水量较少、处理效果较差的毛垟、库头村及沙垟的移民点,完成管网修复、窨井防渗、配套管网建设等,并达标排放。⑶对毛垟、沙垟、库头村(按照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纳管户数大于50户的已建无动力厌氧设施,对处理效果较差的、位于环境敏感区的村庄),增加人工湿地或微动力,提高处理效果。

(三)维护一批,落实长效管理。⑴各村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⑵各村住村干部既为本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指导员,综合指导农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⑶清掏沉淀池、管道和窨井内杂物,对缺损的人工湿地亲水性植物进行补种、修枝等养护,保持人工湿地不堵塞,保障治理设施完好、正常运行。

四、工作计划与步骤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4月)

每年度,列入年度计划的村要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入户调查,配合设计单位完成工程施工图设计,同时,要对全村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清扫,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养、乱占、乱排、乱丢”等“八乱”现象进行全面整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洁净村庄、卫生家庭创建活动和“好媳妇”评选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5—6月)

乡政府于6月份之前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各村要配合施工单位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并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地“截污纳管”,把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工程管道,没有完成卫生改厕的农户必须加快改厕进度,确保与总体工程施工同步进行。

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向乡政府申请改栏、改厕、改路、绿化、清水绕村、阴水沟治理等以奖代补项目资金,并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实施这些惠及面广、影响深远的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村容村貌发生根本变化,为建设美丽乡村、洁净家园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验收阶段

每年度12月,乡政府对实施村工程进行验收,各住村干部指导施工单位做好验收工作,并制作好工程项目验收材料,报县农办统一备案。对以奖代补项目,乡政府根据各村实施的工程量,综合考虑资金量大小、重要性和绩效高低等方面因素,统一报县农办争取以奖代补资金。各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及相关配套工程后,要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机制。

五、工作要求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篇(4)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82-01

引言:目前,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关注内容,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产生越来越多污染,且主要污染为生活污水。目前,农村在污水治理上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或自然下渗,对农村河流和地下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根据农村污染现状及治理现状,选择科学合理的污染处理技术非常重要,本文在此探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1.人工湿地和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1.1 人工湿地

湿地是一个单独的生态系统,它具有提供食物、原料和多种资源的功能。湿地在全球生态平衡的保持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湿地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当地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防灾方面,湿地能够保护水土、涵养水源,对缓解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突出。人工湿地是一种污水处理生态工程技术,人们基于湿地对污水的净化功能,建造并实现对污水处理的监督控制,整个污水处理过程发生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层作用,能够得到较好的污水净化效果。目前,人工湿地按照水流方式分,主要分为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

1.2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通过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之间发生作用实现污水的净化。首先,湿地中的基质、植物和微生物能够有效截留、沉淀和吸收有机物。其次,污水中存在大量的氮,湿地能够通过硝化机制、植物吸收和无机氮挥发将氮消除,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实现脱氮过程。再次,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磷元素,能够被湿地中的植物吸收,人们在通过割除植物去除磷。最后,污水中的重金属能通过基质和植物进行消除,实现污水的净化。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具有非常强的污水处理效果,维护和管理工作进行方便,通过较小的投入就能够获得较大的生态收益。

2.农村污染及治理现状

2.1 农村污染现状

农村污染最为严重的就是生活污水污染问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升。但随之而来的,人们在生活中制造的生活污水剧增。由于政府将环境治理的重心放在城市地区,导致农村地区污染迟迟得不到治理。根据统计,农村地区主要污染为生活污水污染,生活污水主要由生活洗涤用水、厨房污水、养殖污水、冲厕污水和垃圾渗滤液构成。根据我国农村的分布特点,村与村之间分布过于分散,污水排放管道难以形成网络。据国家建设部数据显示,高达95%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大量农村污水被排入河流、空地、农田和地下,对农村土地和水资源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

2.2 农村污染治理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污染治理现状不容乐观。新农村建设步伐速度过快,人民生态意识的形成跟不上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受人们意识所限。并且,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经济投入有限,分配到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有限,导致农村没有经济能力负担起污染治理的费用。此外,政府对农村地区的不合理规划也导致农村地区污染治理进程落后。综合实际状况,可以将农村污染治理落后的原因归咎于资金问题、环保意识问题、政府规划问题和农村管理问题四个方面,而这也正是处理农村污染需要重点改进的内容。

3.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3.1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技术首先适用于海南,通过大量的推广实践发现,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能够有效净化农村污染,并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基于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实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做发明了这一技术,具备强大的系统净化功能,将劣质水源处理成为达标的排放水源。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能够将农村污水收集到一起进行集中处理,如果农村地形地貌过于复杂,或者农村之间距离过远,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分散处理。该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具有高度稳定性,不仅在夏季这种有利于有机物分解的时节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冬季也能较好地完成污染治理目标。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一个优点就是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也是如此。该技术的运用在单位投资成本上非常低,远远低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并且复合垂直人工湿地技术的管理和维护非常简单,不需要安排过多的人员进行看管,一兼职管理人员即可。

3.2 组合式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组合式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关键就是物理、生物和人工湿地的有效结合。该技术如下进行:污水排入格栅井中,由格栅井灌入隔油池,将污水中的油渍隔离,而后对沉淀池进行调解,再通过厌氧消化池、生物滤池和填料池将其排入人工湿地中,最后将处理好的水源排入沟渠。在投资方面,组合式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不需要在居住区外建设大量管道,导致资源浪费,从而节省资金。组合式人工湿地建设没有固定要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建或分建,有效利用田地中的闲置地,能够有效避免浪费农田。在组合式人工湿地建设过程中,在湿地栽植观赏性植物,既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绿化覆盖程度,又增加了农村地区的特色景观。在人工湿地这一环节的水就已经达到较好的水质效果了,该水源水质已经达标,人们可以将人工湿地水源用作灌溉水源,用于景观水体,甚至可以直接排入河流中或渗入地下,不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组合式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农村污染,净化农村生活环境。

4.结语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肺”,可见湿地对环境的净化作用是如何的强大。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固然重要,但维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民的生活和耕作环境更为重要。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具有投资成本小,处理污染效果好的特点,能够适用于广大农村地区,帮助人们实现农村污染治理,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篇(5)

水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生命之源,其重要之处是不言而喻的,但随着农村工农商业的不断发展,对农村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急需根据目前农村水环境污染实情,提出综合性的水污染治理措施,以改善农村水环境,为农村居民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1.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特征

1.1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缺乏生活污水的收集和治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多达80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的水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而且,农村水环境问题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农村水环境状况令人担忧,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1.2 农村水环境污染特征

(1)水质特征。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2)水量特征。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污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3)排放体制特征。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少部分地区具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N、P含量增多。人们无意识的排放和雨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有机质和N、P等物质流入湖泊等水体,如果不加以治理利用,常常会引起富营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2.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2.1 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治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自然治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治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治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治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治理和厌氧生物治理。好氧生物治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治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治理工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选择时髦先进、治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治理工艺,而应该着重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的污水治理技术。建议污水治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2.2 人工湿地治理技术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治理系统。污水湿地治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治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治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治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像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湿地治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2.3 稳定塘治理技术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篇(6)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055-03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水源地环境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绍兴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绍兴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环保部门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大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通过一系列农村环境整治措施,特别是“百村小康示范、千村改造整治”、“百万农民饮用水、千里清水河道”等工程的实施,对改善绍兴市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农村地区相比较,绍兴市农村污水整治工作仍进展偏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既是绍兴市新农村建设中的难题,也是绍兴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

一、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及排放量

一般来说,农村生活污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如各种洗涤污水、厨房废水和人畜粪便等,是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由于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普遍比较落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直接进入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不仅造成农村污水除处理率低,而且具有间歇排放、排量少且分散等典型特征。此外,农村污水氮磷浓度高且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细菌、病毒等,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水环境并影响人体健康。

从调查情况看,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是厕所污水;二是生活洗涤污水;三是厨房污水;四是其他混合污水,主要是农药不合理的使用,畜禽、水产养殖产、农村小工厂产品加工所产生的。调查问卷显示,有近10%的村民认为河道是可以用来排污的,40%认为可以洗菜洗衣,只有不到13%的村民觉得河道水是可以饮用的。另外,在对于村名如何处理自家生活废水方式上,83.33%是排入下水管道,11.1%是倒入河中。据统计,村民人均日产生活污水100L左右,按全市农村人口约432.79万人计算(其中农村中外来人口约14.24万),全市农村污水日排放量近43.3万吨,年排放量达到15 804.5万吨,并且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调研发现,大部分村落没有完善的排污网管。许多家庭化粪池漏底,粪便直接排入河道或渗入地下,生活污水和厨房污水亦是如此。由于绍兴市污水排放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污水处理率又低,使农村生活污水对绍兴市水体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

二、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政府举措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是“五水共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绍兴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治水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随着2007年绍兴市第一轮清水工程的开始,至2013年最新一轮的清水工程(2013―2015)的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逐渐趋于完善。随后,绍兴市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若干意见》(浙委办发[2014]2号)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重构绍兴市产业、重建绍兴市水城”战略部署,决定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市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绍兴市围绕力争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到2016年底,全市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实施村826个、提升改造村917个,新增治理农户55.54万户,全市规划保留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100%、农户收集率达到80%以上。

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目标,绍兴市采取了较有成效的治理举措。2010年,绍兴市全市县级以上城市和中心镇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大于70%,其中绍兴市区大于80%,绍兴市县城、诸暨市区达到80%。在此基础上,2010年绍兴市开始对全市334个行政村开展综合整治,全市村庄整治率达到82.9%,农村生活污水实施集中或分散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44.55%。2011年,绍兴市开始对718个村开展了生活污水治理,共建生活污水治理池容积18.58万立方米,总投资达到3.85亿元。经有关部门检测,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直接受益农户达12.4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10%。2013年,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或分散)无害化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

2014年,绍兴市实际有543个村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完成新增治理村527个,新增受益农户20.17万户。按照“先行先试、典型示范”的要求,2014年绍兴市级3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村建设扎实推进,而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和狐尾藻污水治理技术也在全市推广。也在2014年,绍兴市出台《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力争到2016年底,全市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实施村826个、提升改造村917个,新增治理农户55.54万户,全市规划保留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100%、农户收集率达到80%以上。力争到2015年,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80%,受益农户达60%以上。其中古运河、杭甬运河、漓渚江、兰亭江、马山闸西江、滨海大河、鉴湖、若耶溪等区级及以上河道沿线200米范围内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100%。

三、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评价

虽然绍兴市农村污水处理覆盖率逐年增加,水质也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投入的资金和精力也不少,但从实地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问题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特别是相比较于行政村,绍兴市自然村的整治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河道污染较严重,与其他(市级)相对成功的农村污水处理效果相比,仍有着一段不小的差距,这更突显绍兴市加快并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下分别从地理条件、人口居住、资金投入等多角度对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从地理条件角度分析

绍兴市地貌可概括为“四山三盆两江一平原”。从被调查的28个村庄来看,处于平原地区的村庄有10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35.71%;处于丘陵地区的村庄有12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42.56%;处于山地地区的村庄有6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21.43%。其中,经济情况较好的村落大都分布在平原地区(主要是县域内的城郊村、工厂企业周边村等),其污水处理或纳入城市管网体系或有村委政府共同出资建设污水处理厂。而其他近过半的村庄受地势自然条件影响,村落居住分布广泛且分散,地形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使污水不易集中收集,大多采用直排式,即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或者排出室外空地后任其渗入地下。因此,亟须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原则,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置,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制,提高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比例。

(二)从人口居住角度分析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绍兴市全市常住人口为491.22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市外流入人口为101.85万人,占20.73%。从图1中可以看出,绍兴县的外来人口比率相当高,接近于本地常住人口水平,而诸暨市和上虞市也超过了20%的比率。另外,从调研的村庄来看,人口最多的是绍兴市县柯桥街道前梅村的9 900人(其中6 000人是外来人口),人口最少的村是上虞县岭南乡梁宅村为190人。众多的外来人口为绍兴市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本地劳动密集型占主导的经济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是受到城郊周边工厂企业的吸引以及较低生活成本的影响,他们大部分选择租住在农村,使得一些村落中的外来人口大大增加,有的甚至超过本地人口一半还多。其背后是在为绍兴市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亦是对环境的负载提出巨大挑战。外来人口的增加使得一些村落超负荷运作,如垃圾增多、污水排放量加大、公厕紧缺、人口素质水平低等问题,加之大部分村内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导致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村庄内污水横流、气味难闻,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居民生活。在对村民对于居住环境满意程度调查中,只有27.78%的村民表示比较喜欢现在居住的周边环境。另外44.4%的村民对现行环境并不是很满意,希望在政府和村委的共同治理下有所改观。

图1 第六次人口普查绍兴市(县)的总人口和外来人口

(三)从资金投入角度分析

调研显示,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等费用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对于自身经济并不富裕的广大农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目前,绍兴市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以财政补贴和村集体经济或村民自筹资金为主。绍兴市财政局每年为农村整治投入资金约为2.88亿元,占总财政支出的6%左右。除了政府拨款之外,其他不足的资金必须由当地乡镇或者村级集体经济支出。而根据调研显示,绍兴、上虞、诸暨等县市中的村落的村集体或村民自筹资金的出资比率都超过了50%。大多数的村镇生活污水设施建设主要资金来源还是以村庄自身,资金到位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败的关键。问卷调查显示(图2),只有11.1%

图2 村民对有无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调查结果

的村民有缴纳污水处理费,而近55.56%则没有交纳,甚至有22.2%的村民并不了解污水处理费。平水镇是绍兴县南部山区规模最大的一个镇,但目前该镇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村却只有3个,其中个别村的治理面仅5.2%。主要原因是,去年县规定部分新型镇(街)、开发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补助资金自行负责后,使一些原本打算实施污水治理的村因担心拿不到补助资金而打了“退堂鼓”。如一些较发达的村庄,虽然村民集体经济相对比较富裕,但面对污水处理的巨额维护费,村中还是迟迟未敢实施污水处理。

四、总结

城市与乡村之间从对立、分离到开放、协调,最终走向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历史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基本进入城乡一体化阶段,而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十分突出,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点,在城市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生态环境建设中就得到了很好的对照。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是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还会加剧淡水资源的危机,使耕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农民的生存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农村水源的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是绍兴市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绍兴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金生.新农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0,(7).

[2] 严岩,孙宇飞,董正举,等.美国农村污水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8,(15).

[3] 范彬.美国和日本乡村污水治理的组织管理与启示[J].中国给水排水,2009,(5).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篇(7)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有效改善农村水源地的污染,是我国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本人针对农村污水治理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及治理现状

1.1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主要有四种:厕所污水、生活洗涤污水、厨房污水和其他污水(畜禽养殖、水厂养殖和家庭农产品加工等)。据统计,农村居民人均日排污量为100L,并且这个数据还在逐年上升。

1.2 现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主要是针对能集中收集污水的社区、集中居住区,采取县、区、乡镇污水处理厂集中治理及村集中治理和分散治理的模式,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常采用的治理模式有以下几种:(1)污水处理厂集中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主要是对靠近市区和中心城镇的农村,农村生活污水可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或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治理。(2)人工湿地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人工湿地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是采用人工湿地系统中生物的降解和稀释作用,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是农村生活处理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技术。(3)地埋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降解反应器,在反应器中投放适当的降菌剂,使其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实现污水处理并再利用,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1.3 农村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村镇建设集中居住区,但由于村镇集中居住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建设相对落后,大部分农村的社区缺少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水管网,造成大量的农村生活污水不能进行处理,而仅在化粪池简单沉淀或根本不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或湖库。生活污水中的生活洗涤污水和厨房污水主要含有清洁剂、洗涤剂、肥皂及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其中含有一些成分在自然界中降解速度较慢,污水中含有的磷元素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这种农村集中居住区内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外排,这对于地表水的水质和周围环境生态都有较大的影响。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由于受经济方面的限制和环保意识的淡薄,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都采用明渠或暗管收集污水,污水收集设施缺乏,不能实现雨污分离的收集模式,因此收集的污水成本较复杂。水量的增多和污染物浓度被稀释,影响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低的主要因素是粗放式的排放方式和管网系统的的缺乏,因此造成生活污水形成地面径流和地下渗透,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污染农村居民的地下饮用水安全。

2.2 技术选择不符合实际。我国面积较大,农村地区也较多,这就形成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因此,农村污水的治理不能一概而论。很多地区过分的追求低投资、低运行费,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即便是运行费用较低的生态处理技术,也需要一定的运行费用。因此在技术的选择上,应该综合考虑技术的选择是否适应当地实际情况,如当地生活污水的水质特征、处理设施的占地等,不能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都按照同一技术进行处理。

2.3 处理设施无法长效运行。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通常一个村的污水处理投资就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目前我国的城乡经济差距还较大,有的农村的经济条件还较差。并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费用只是占整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的一部分。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只重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而对于后期的运行管理却缺乏重视,造成很多污水处理设施由于缺乏一定的资金来源,无法承担运行维护费用,导致处理设施的闲置。同时,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缺乏专业的监管人员,由于长期无人维护,污水处理效果降低,造成二次污染,且水质缺乏专业的检测,使处理效果好坏无从得知。

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

3.1 完善农村地区的污水收集体系。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低是影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想要改善农村水环境现状,首先需要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率。随我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视,会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目前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也已经建设了完善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形成了完整的收集和处理体系。

3.2 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明确政府的投资主体地位,并设立专项资金,对于经济条件较弱的乡镇和农村,统一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并鼓励企业或个人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来,倡导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

3.3 健全管理机构,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出善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办法,健全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政府及主管们的职责,并完善监督和考核制度,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发挥其污水处理作用。

3.4 科学选择污水处理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较多,且工艺成熟,但对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污水处理技术,这样才能使农村的水污染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应根据不同水质特点选择处理工艺,对氮、磷等元素超标的水质,应选择脱氮除磷效果较好的污水处理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时,不仅需要考虑运行效果、投资、工艺技术应用性,还需要考虑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这样才能保障污水处理设施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和规定的使用年限。

结语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能有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实现生活污水的集中收集和达标排放,有效的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和水污染现状;且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利用,解决部分缺水农村的用水,缓解用水难的问题。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篇(8)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以实现小康社会为统领,以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进一步做好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农业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农村环境保护调研,摸清农村环境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进行了对策性思考。

一、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概况

图们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图们江下游,全境东西最长约57公里,南北最宽约37公里,总面积1142.65平方公里。地处长白山余脉低山丘陵区南岗山南北方向纵贯全境。地貌类型分为低山区、丘陵区、河谷平原区。图们市辖区内有4个镇,分别为凉水镇、石岘镇、月晴镇、长安镇。全市总人口12.6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6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农村人均纯收入7017元;农业总产值25914元。

二一一年图们市环境质量基本良好。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主要河流水质状况保持良好,水体污染主要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基本达到其功能区水质要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较好。

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1.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水源保护直接关系到饮用水安全问题,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农村环境整治首要任务。虽然对农村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但是仍然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4、7月份图们市质控中心对乡镇饮用水监测结果看,氨氮等大部分指标都达到标准,但是粪大肠菌群,达不到标准。这主要是由于有的水源地周边有民房,有的毗邻公路,有的管理不善造成的。

2.农村工业污染防治

图们市农村工业企业不多,但这些企业治理设施不完善,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入环境中,对农村环境带来污染。特别是石岘地区工业企业环境污染较严重,重点工业企业延边石岘白麓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处于镇内区域内。该企业所排放的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对石岘镇的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3.1畜禽养殖业

2011年图们市市规模化养殖场共有21家。2011年全市畜禽养殖排放COD总量为1352 吨、氨氮排放量为39 吨。目前我市尚未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农村畜禽养殖大多为分散性,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缺乏。

3.2 农田废弃物污染治理

据调查图们市各种农作物秸秆主要有稻草、麦秸、玉米秆等。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秸秆一部分用来作牲畜饲料,大部分用于烧柴,对农村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2011年图们市农膜使用量为107吨,农膜回收率很低。残留农膜极难降解,降解过程中还溶出有毒物质,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下降。

4.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图们市市农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防,致使溪流、河道、池塘水环境功能下降。大多数镇虽然建有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设施,但是还不能做到统一处置,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个别村存在垃圾乱倒的现象,导致农村生活环境受到污染。

4个镇医院和26个卫生所,所产生的医疗垃圾没有统一处理,以焚烧的方式自行处理,自行处理率100%。

5.生态保护

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我市在农村生态保护工作中大力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图们市市已创建部级优美乡镇1 个(凉水镇)。

三、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1.主要问题

1.1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能力较弱,虽然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仍然缺乏完善保护措施和符合要求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

1.2农村生活污染问题严峻。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生活垃圾乱倒现象严重,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导致环境污染。

1.3农村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污染。目前,我市尚未规划集中养殖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没有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造成农村环境污染。

1.4乡村工业企业污染呈加重趋势。由于工业企业有从城区向乡村转移的趋向,造成乡村污染呈加重态势。

1.5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1.6使用农膜,造成白色污染。

1.7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2.薄弱环节

2.1农村环境监管极度薄弱。农村环保机构缺失,开展农村环保工作基础条件差,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使农村环保工作和污染防治困难重重。

2.2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农村治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没有治污设施。

2.3法制建设滞后。针对农村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养殖业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四、对策与建议

1.对策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生态保护。

1.1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在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规划方面,做到城乡统筹规划,严格农业建设项目和畜禽养殖项目的审批,设立镇乡环境保护监督所,规范工业企业管理,加大对农村违法排污企业的执法力度。在饮用水划定范围,禁止审批新设排污口的项目。农业基地建设、畜禽养殖发展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1.2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在政策上扶大控小,扶持规模养殖场,控制小规模养殖。加强对各村镇畜禽养殖场(小区)的技术指导,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采取全过程综合治理技术。包括建设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采用干清粪方式收集分辨,污水厌氧处理,沼液经生化处理或多级氧化塘处理后农业利用或达标排放,粪渣和沼渣通过堆肥发酵制取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1.3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建设。

1.4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1.5抓好乡镇工业污染源治理。

2.建议

2.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能力。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篇(9)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通过“以奖促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和问题严重区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平安、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必需运用综合措施,集中投入资金,优先解决影响面大、矛盾突出的环境问题,力求在较短时间内有效解决村庄饮水平安、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等突出问题,改善村庄环境状况,使农民得到实惠。

2.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针对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

3.政府引导。结合我区实际,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4.规范管理,公开透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确定、效果考核及奖励资金的使用等要公开透明。

(三)工作目标

建设一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逐步推广“村收集、镇(办)运输、区处理”城乡统筹垃圾处置模式;建设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置和养殖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继续巩固和创建省、市级生态文明村,完成峡窝镇生态镇规划编制工作,为创建生态镇创造条件。加快南部山区生态项目建设,从而使我区各行政村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得到增强。2011年,集中治理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村庄。

全区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村基本得到治理,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高,2015年。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局部重点区域的镇(办)村环境状况得到整体改善。

二、实施范围、整治内容和要求

(一)实施范围。以奖促治”政策的实施,原则上以行政村为基本治理单元。逐步扩大治理范围。

(二)整治内容和要求。以奖促治”政策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农村区域污染减排等与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整治工作。

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农村人口聚居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依法取缔维护区内的排污口,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合理布置取水点,选择远离污染源、水量充分、水质良好的水源。划定水源维护区,饮用水水源一级维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维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垂钓、网箱养殖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二级维护区内严格控制农村污染源,采取措施降低农药和化肥用量,禁止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已建的要关停或迁移。

2.村庄生活污染治理。结合农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因地制宜处置农村生活污水,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置率。农村水环境污染较严重区域优先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置示范工程。对历史积存垃圾进行专项清理,鼓励资源化利用或纳入镇(办)以上处置系统集中处置农村生活垃圾。经济基础较差、交通方便的村可采取简易填埋方式进行处置;逐步推广“村收集、镇(办)运输、区处理”城乡统筹垃圾处置模式,进行无害化处置。

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结合《省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养殖区布局。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提高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与污染物达标排放率。

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行规模经营。逐步降低化肥的使用率。建设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有机农产品基地、沼气示范工程等。

5.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治理。优化农村区域工业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依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加大环境维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环保监管。对历史遗留农村工矿污染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消除污染隐患。

三、申报顺序和资金管理

(一)资金申报顺序。依照国家和省、市下达的年度“以奖促治”资金申报指南的具体要求。由区环保局、财政局制定全区“以奖促治”资金申报指南。以奖促治”资金由申请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的村庄所在镇(办)提出申请,经区环保局、财政局审核后,报送市环保局、财政局,市环保局、财政局根据国家、省下达的资金计划和市年度预算布置“以奖促治”农村环保专项补助资金。

(二)资金管理。以奖促治”资金是财政奖励资金。各镇(办)依照施工进度向区级财政报账。区财政、环境维护部门要加强资金审核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使用和整治进展情况要在当地张榜公布,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或有其他违规行为的将相应扣减或取消下一年度资金,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篇(10)

近年来,全县积极实施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龙头的一系列整治农村环境污染的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推进了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仍比较严峻,农村环境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全面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确保村容整洁的一项有效措施,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各乡镇、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程的重要意义,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创新整治措施,加大治污力度,务必抓出成效。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总体目标:到年底,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垃圾固废统一收集,河沟池塘全面清淤,畜禽粪便污染和化肥农药污染明显下降,绿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环境面貌有根本性的改善。

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主要任务:

1、整治畜禽粪便污染。科学规划布局和制定畜牧业发展区划,合理划定及调整畜禽禁养、限养区,优化养殖布局,控制养殖总量。对禁养区的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关闭、搬迁,逐步削减限养区内畜禽养殖规模,限养区内原则上不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其它区域内新建规模化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治污设施与新建畜禽养殖场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制度。按照循环经济和畜牧业清洁生产的要求,遵循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因地制宜采用农牧结合、“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配套”等治理模式,实现畜禽养殖粪便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生态养殖场和畜牧小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现代畜牧业。

2、整治生活污水污染。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式,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各乡镇要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管网建设。与乡镇污水处理厂临近的行政村,要按照区域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截污管网建设。不具备纳管条件的经济发达行政村,要单独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积极鼓励采用有(微)动力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武康镇、新市镇、钟管镇等环境敏感区域的乡镇要尽快把脱氮脱磷设施配套完善;其它乡镇和条件许可的行政村要把生活污水脱氮脱磷处理技术早日提上议事日程,使氮、磷排放指标达到标准要求。对新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要结合实际,采取纳管、氧化塘、人工湿地、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处理技术,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3、整治垃圾固废污染。尽快建立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体系,消除农村垃圾乱倒现象。不断完善“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运行机制,建立起城乡统一协调的长效管理机制,达到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加快县垃圾焚烧厂建设步伐,农村垃圾实行就地分类,达到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垃圾减量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工业废物特别是农村中小企业产生的工业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体系,防止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4、整治化肥农药污染。以科学施肥用药为指导,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农田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控制过量施肥,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并建立健全测土配方施肥的长效工作机制,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通过发展绿肥种植、推广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行种养结合经营模式、改进和完善畜禽粪便处理等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大力推广应用新药械、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面禁用国家和省明文规定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实现“一减二控三保”(即减少农药用量;控制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农药残留;保护人畜安全、保护农作物及其产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目标,建立一批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

5、整治河沟池塘污染。全面整治农村河沟池塘,努力恢复河沟池塘自然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要求,保护村庄现有水面,清除农村河沟池塘水面有害漂浮物、障碍物,做好河沟池塘清淤,河岸绿化。建立农村河沟池塘长效保洁管理制度,巩固河沟池塘整治成果。

6、提高农村绿化水平。按照“易种好管投入低、生态增色有效益”要求,科学选定和推广绿化树种、绿化模式。坚持保护原有绿化和新增绿化并重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绿化活动。继续推进“千里生态长廊”工程,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河道、池塘、沟渠等)和庭院绿化活动。建立健全绿化长效管护机制,提高农田林网建设水平。

三、基本步骤和工作要求

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基本步骤:到年底,全县3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任务;年底,全县5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任务;年底,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任务。

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工作要求:

1、在畜禽粪便污染整治方面:到年底前,全面完成禁养区畜禽养殖场的关停、转产或搬迁,对纳入治理范围的规模养殖场实施排污许可登记制度,全县基本完成年存栏300头猪(30头牛)以上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治理任务。在农村散养高密度区域,开展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建设,为年出栏4万头猪以上的区域配套建立一个集粪处理中心;建立15个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县政府重点扶持10个市级生态养殖小区。

2、在生活污水污染整治方面:到年底,新增完成5个乡镇级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并争取剩余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开工。列入“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创建计划的行政村必须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列入整治村的行政村要结合改厕,同步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列入省级生态乡镇或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计划的乡镇所辖行政村,要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0%以上。新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要采取纳管、氧化塘、人工湿地、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池等处理技术,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他行政村,可采用生物技术、土地利用、沼气工程等适宜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积极鼓励采用有(微)动力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百万农产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示范村建设任务。

3、在垃圾固废污染整治方面:到年底前,完成各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任务。在村庄固定地点放置垃圾桶(箱),并做到垃圾入桶(箱),定期清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覆盖率达90%以上。建立长效卫生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村庄垃圾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等日常保洁工作。农村中小企业产生的工业废物、危险废物纳入当地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处置体系;农村医疗废物统一纳入城市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体系。

4、在化肥农药污染整治方面:到年底前,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达7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完成8万亩农田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秸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推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8万亩以上。积极鼓励开发使用有机肥(包括沼渣、沼液)等新型高效肥料,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

5、在整治河沟池塘污染方面:平均每年完成农村河沟疏浚整治120公里,到年底完成480公里;淤积严重的河沟池塘基本得到清淤疏浚,并恢复河沟池塘自然功能;保护村庄现有水面,建立农村河沟池塘长效保洁管理制度。

6、在提高农村绿化水平方面:通过整治,村庄周围宜林荒山和迹地更新绿化率达95%以上,林种、树种结构基本合理,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0%以上。按照“千里生态长廊工程”、“绿化示范村”的建设要求,平原、半山区、山区三种类型的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5%、20%、15%,其中乔木树种绿化面积占绿化总面积的70%以上,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作为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县“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与“十村示范、百村整治”领导小组组合),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县建设局(与县“整治”办合署办公),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将具体目标、任务和职责层层分解,落到实处。建立考核制度,将“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纳入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生态县建设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2、搞好规划配套。要依据《县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城乡污水、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专项整治内容、重点区域、主要措施和实施步骤。对专项整治规划确定的重点整治区域,还要制定具体整治方案。专项整治规划和重点整治区域的整治方案要限期完成。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篇(11)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8-0152-03

1 引言

目前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亿t[1],而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肆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农村的经济发展。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势处于低洼的河流、湖泊和池塘等地表水体中,严重污染各类水源。同时生活污水是疾病传染扩散的源头,容易造成部分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目前全国农村的自来水普及率只有34%左右,还有3亿多农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我国东部及华南沿海地区,已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对于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省,早在2004年第一个811行动计划开始,就在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如今已走入新一期的811行动计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2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

2.1 农村水污染现状

农村水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2]。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得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亿t,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农村环境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

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根据浙江省丽水市农民家庭用水水质的抽样检测结果中,63个水样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水源地水质低的状况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3]。

2.2 农村污水特点

2.2.1 农村污水面广、分散

村庄分散的地理分布特征一般呈粗放型排放。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和雨水混为一体进行排放。造成污水分散,难于收集。

2.2.2 来源多

除了来自人畜的排泄物、厨房产生的污水外,还有家庭清洁、沐浴、洗涤以及生活垃圾堆放渗滤而产生的污水等。数据显示,太湖洗衣废水占生活污水的21.6%,巢湖、滇池大约为17.9%[2]。

2.2.3 增长快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随之增长。

2.2.4 处理率低

以浙江省丽水市的农村污染情况为例,每年全市农村人粪尿产生总量约180万t,经化粪池处理的量约为23.03万t,处理率仅为12.9%[4]。

2.2.5 可生化性强

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

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特点

3.1 分散性

目前我国农村村庄很多分布比较分散,这对生活污水处理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目前很多像浙江省这样的发达省份,采取下山脱贫或搬迁自然村、整治空心村等手段,让农村居民集中生产和生活。这样能解决一部分生活污水困难的问题。但对于比较分散的村庄,污水处理就只能分散的进行处理。

3.2 投资高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投资,包括污水管网地建设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池)地建设,其中管网建设地投资一般占整个污水处理工程的70%以上,而对于像1000人左右的行政村,污水处理建设经费至少要达到50万元以上甚至更多。我国目前村庄众多,村集体经济都很薄弱,一般都需要靠上级财政补助进行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相对复杂,由于农村地形复杂,高低参差不齐。对于平原村庄,有的存在标高相差不大,排污排水困难;对于山区的村庄,管道埋设会碰到山石的影响,从而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增加建设投资。

4 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4.1 资金问题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般根据村庄大小及村庄分散程度,采用不同处理方式。生活污水治理的费用主要是污水管道的埋设和污水处理池的建设成本。而污水管道的埋设在整处污水治理的费用中占了绝大部分。根据实际测算,一般要占到70%以上。对于相对集中的村庄,按1000人口的村庄来计算,整个污水治理的经费要达到50万元以上。对于现在的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而言,生活污水处理费用占了较高的比重。没有经费保障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的,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而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区别于其他农村整治工程,是永久性工程,一次建设投入使用,起码要使用二、三十年。现有的政府资金财力要保障重点项目地建设,然后逐年推进,按照保质限量逐步推进的方针,严禁遍地开花式的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同时,政府要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确保工程建设的经费。

4.2 污水治理分类问题

生活污水包括生活污水(粪便污水)和生活废水(洗涤用水),或者简单说由上水(自来水)经过生产、生活产生的水,现在部分人群概念中的生活污水就单指粪便污水(厕所污水)。由于生活废水较粪便污水来说更具排放的分散性,随意性,如果不把生活废水考虑进去,因此很难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的问题。

4.3 污水管网管理问题

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基本依赖省、市(县)、区几级财政来分担生活污水处理费用,而农村集体资金相对薄弱。一般存在重视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而轻视管线、管网的建设。此现象造成的后果是污水接入率低,管网质量差,漏损严重,不能很好的起到处理生活污水的作用。对于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的地区,笔者建议先重点建设和完善村庄排污排水管网,对污水处理进行规划,待条件许可后,再开建污水处理系统。

4.4 施工顺序问题

现在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多是阶段性的实施目标,致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常陷入尴尬的局面。因为污废水管网、雨水管网的埋设必须破坏原有的道路路面等设施,这样带的来后果是严重的浪费财力、物力和人力。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必须优先于其他的整治工程,严防重复建设和投资,这样才能使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达到高质量、高效能的同时能够节约成本。

4.5 雨、污分流问题

目前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雨、污水不分流的现象。一些村庄为了节省建设费用,把房前屋后的雨水都引入污水处理管网中,这样造成污水处理量大,生活污水在处理系统中停留时间短,处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间接地浪费了处理投资。目前我国一般对雨水只进行收集,并不进行处理。因此建议农村的雨水进行边沟硬化收集并排放,有条件的村庄进行管网进行收集排放。

5 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

5.1 加强污水处理系统土地回收和资源回收利用

污水处理系统,不可避免的造成土地的占用,有些污水处理技术还存在占地面积较大,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因此对于合理使用和回收处理系统的土地,达到保证处理效果,集约利用土地是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使用厌氧发酵、沼气净化池等处理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还要加强对沼气等有机能源的回收利用,达到节能节地减排的目的。

5.2 加强人员的培训管理和技术指导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一般是由市区(县)农办(建设局)指导,村委会主体实施,通过乡或县区招标平台以招投标方式确定污水处理工程的施工队伍。而实际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素质良莠参差不齐,许多都没有建设管理经验,缺乏培训管理和技术指导,很难保障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加大对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和技术指导是保障工程序建设质量,达到使用效果的重要保证。

5.3 规范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规划和设计

规划和设计是龙头,只有严格、科学的进行规划和设计,才能有效的避免工程施工的盲目性。目前很多农村在生活处理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未经专业的给排水或环保规划设计部门的设计,盲目建设,由此产生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施工建设随意性等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5.4 提高工程建设的透明度

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管理、工程竣工结算等一系列程序要做到公开透明,让村民参与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处理工程带来的社会效益。随着工程的建设进行,村民的参与度更加深入,其观念也随之改变。从而能够支持并积极参与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EB/OL].(2006-10-18).http:∥zhb.省略/info/gw/huangfa/200610/W02006101835771737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