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9 16:13:28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1)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案例教学是系统讲述教材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具体分析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它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为中心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适用于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多门现代会计学科之中,在管理会计中也同样适用。

一、案例教学引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1.理论脱离实际,违背高职高专的精神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管理会计课程基本上是西方教材的复制,较少结合我国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也不能反映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创造以及发展前沿的成果。在实践应用上,西方管理会计理论往往建立在相关假设的基础之上,并大量使用过于抽象的数学模型,违背了高职高专“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精神。所以在专业教育上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应该是教学的首要目标。案例教学中的“客观真实性”和“突出实践性”的特点很好的符合了高职高专的要求。

2.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管理会计教学中仍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会计计算题居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简单的计算题为主,使学生有一种在做数学题的感觉,而案例教学中形象生动的案例和相互讨论的方式能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二、案例的设计

案例教学中案例是核心,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管理会计教学中不同的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不同类型的案例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

1.案例的分类

按照案例所涉及内容的多少和分析难易程度的不同,可分为:(1)微型案例;(2)中小型案例;(3)大型案例。

按不同的案例设计目的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为教师组织课堂讲授而设计的案例(简称引导案例);(2)为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而设计的案例(简称课堂讨论案例);(3)为学生课后分析而设计的案例(简称课后分析案例)。

2.案例在管理会计中的分配设计(见图1)

3.案例在管理会计中的设计举例

小型案例多用于课前引案,例如成本性态分析中用“出租车公司如何确定收费标准,以达到不仅营业收入最大而且出租车愿意开车的局面”,来引出上课的内容。大型案例例如预算管理中“以惠港贸易公司一个小型商业企业的全面预算”来练习学生对预算管理的理解运用程度。中型案例例如在短期经营决策分析时的“新华乐器有限公司的生产决策”,来贯穿一节课的内容,使之形象生动。

三、案例有效性的分析

在管理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案例,使案例的效果发挥最大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案例教学要有理论指导

案例教学法并不排斥讲授法,相反没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一味的讲案例都是空谈,所以在管理会计教学中,两者应该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案例中的信息只有理解了基本知识以后才能发现,不然只是雾里看花。

2.合理安排案例

案例教学有很多优点,但是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合使用案例。正如前面所说案例有不同的种类,要按课时的安排和需要选择案例。案例一般较长,如果都在课堂讲授会花费大量时间,所以有些案例要放在课后进行。面对小型的作为课前引导的案例,应该尽量的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案例,使学生激起学习的兴趣,也使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对与课堂分析的案例,应该在理论难以解说的情况下使用,使难变易。

3.课后案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课堂上的案例多在为能更好的传授知识作准备,课后的案例基本要靠学生自己完成。这就需要考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许多高职学生缺少的,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用宝贵的课后时间来学习,这就需要有一种激励的成绩表现形式。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上讲述分析、以PPT的形式展示分析的结果等等,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激起学习的兴趣为主。培养能力不光是培养学习能力,还培养表达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珍文.管理会许案例教学方法[J].会计之友,2002(02).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2)

案例教学是当代管理教育中的一种主流教学模式。学生通过阅读并思考案例中所描述的特定情境,参与课堂讨论,然后尝试总结出一些可以用于不同情境的一般性结论。实践证明,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比较,案例讨论更有助于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培养审时度势、剖析权衡、把握战机、对症下药的能力[1]。因此,案例分析题成为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及经济管理类学生等参加管理学测试的重要题型。

一、管理学案例分析的目标界定

管理学案例分析目标的界定是实施案例分析的重要前提。总体来说,管理学案例分析是提供对现实管理情景观察和反映的一种方法和角度,而非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精确答案。因为,就科学研究而言,观察的数量再多,也无法验证某个结论的真实性,更何况管理观察通常不容易做到大量观察,也就是很难找寻到符合某种数学理论的统计规律。观察到的有利结果只是增强研究者对于某种认识的信心而已,观察到的不利结果也只是为研究者已经形成的意识增加了一个佐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追求所谓精确答案对人们思维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有害而无利[2]。在这个总的前提下,管理学案例分析的具体目标是:(1)让学生对管理者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有一个清楚的理解;(2)通过对处于不同行业、不同竞争情况和不同背景下的企业案例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为学生在诊断企业行为和拟订解决方案方面营造与实战较为相似的实际氛围;(4)强化创新思维,有助于提升处理复杂和棘手问题的能力。

二、管理学案例分析的基本题型

通常依照案例情景描述中所提供的材料的性质的不同,将管理学案例分为描述评判型和分析决策型两个类别。

(一)描述评判型

这类管理学案例材料着眼于叙述和描述某一管理问题实际解决的过程,让考生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之进行评论,总结和评价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得失成败和经验教训,旨在考查学生对资料的归纳整理和概括提炼能力。当然也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这个要求对于对资料的归纳和提炼能力而言不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一类管理案例分析的难度相对较低。比如某民营公司的激励方式。xxx公司是个民营企业,老板通过学习有关激励理论,受到很大启发,并着手付诸实践。他赋予下属员工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并通过赞扬和赏识激励下属员工。结果事与愿违,员工的积极性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对老板的做法强烈不满,认为他是在利用诡计剥削员工。这个案例虽然文字不多,但也分明展示了一种管理情景,就是激励方式的错误运用问题。本案例重在对问题的描述和说明,考查学生对民营公司老板的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说明和评判。

(二)分析决策型

这类管理学案例是在让学生了解案例材料中提供的管理情景的基础上,明示了问题的实质所在,希望被测试者通过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对备选方案进行权衡比较,然后抉择出相对最优的方案或提出具有显著可行性和效益性的策略。这类案例与决策型案例相比,其难度相对较大。因为它不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制订有效方案。比如某公司的员工培训问题。某国有大型企业为了适应国内外的竞争,以及企业长期健康发展,认识到要转变观念,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需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而培训是先导。过去,企业搞过不少培训,但基本上是临时聘请几个知名专家,采用所有员工参加、上大课的培训方式,在培训过程中疏于控制。培训过后,有人认为在工作中有用,有的人认为没有什么用,想学的没有学到;也有人反映培训方式太单一,没有结合工作实际,等等。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副总经理,那么你该如何管理公司的培训工作?本案例考察的重点显然是对特定情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和可行的员工培训决策方案。

三、管理学案例分析的程序设计

管理学案例分析通常分为三个重要的相互关联的环节,即问题界定、分析问题、给出建议。

问题的界定,即发现问题。管理学案例所揭示的问题尽管涉及多个方面,但核心问题总是明确的。把握事实是确定核心问题的前提,离开了背景资料所提供的事实就成了主观臆测,当然这样的案例分析是毫无意义的[3]。把握事实的便捷方法是所谓的5W1H方法,即针对背景资料找出“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如何”。把握了这几个问题,也就掌握了一个案例所涉及的最基本事实。

分析问题的目的是明确主题,即找出问题的核心问题。管理学案例分析的核心问题是用相应的管理概念、理论和知识,阐释已经发现的问题[4]。有些情况下,在案例的最后会给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案例的设计者希望学生关注的主题。这样在案例分析时就更靠近问题的核心了。因此,学生在案例分析时,首先应该考虑该案例涉及的是哪方面的主题,否则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当然,有些案例本身是高度综合性的,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时通常要根据任课老师的安排确定相应的分析主题。

上述“某民营公司的激励方式”的案例,其核心问题是激励方式运用不当问题。首先依据管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可知员工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员工的需要有保健因素和激励之分,其中保健因素是基础,激励因素是关键。其次,民营企业员工需要的主导性,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较低层次的需要,而不是尊重和掌握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要。是处于较低层次的保健需要,而不是处理较高层次的激励需要。再次,案例当中呈现的情景式公司老板主要运用了激励因素,而忽视对安全因素的关注。由于没能够对症下药,才导致该民营企业老板激励做法的失败。最后,建议对员工激励要借由管理环境而定,因人、因地、因事件、因管理意图而定,且不可想当然地确定。

上述“某公司的员工培训问题”的案例,其核心问题是员工培训的实施方式存在问题。首先,加强员工培训是时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案例公司已经认识到了培训的先导作用。但也存在培训目标不明,培训内容和方法单调单一,培训过程控制和培训效果评估不够等弊端。其次,为了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应当改革和完善培训机制。从决策的角度建议:明确培训意图,将培训与公司战略或企业近期重大事项结合起来;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顶层设计和过程管理;确保培训内容多样性,培训内容应包括政治思想教育、业务知识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形成包括系统的理论培训、职务轮换、参观考察等的培训工作体系;实施分层次的培训方案,宜根据员工所在工作岗位的不同,划分为战略能力培养型、制度能力贯彻性、业务能力提高型等培训方案;根据培训目标和意图,立足公司需求实际,实施个性化的培训等。

给出建议环节是根据背景信息给出合情合理的建议。注意几个原则:(1)要有理有据,论据充分。即给出的建议要符合社会或企业实际,具有可行性。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在案例中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取其位,谋其政。案例分析的最重要之处不在于你提出了何种战略,而在于你如何支持这一决策,又如何实施这一决策[5]。对于案例,不存在唯一的最佳解决方法,也不存在唯一的正确答案。重要的在于要给你的建议以充足的论证。因此,完全脱离案例本身的局限性而一味任想象力驰骋的做法是徒劳无益的。不要轻而易举地提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建议。(2)操作方案具体。不要作诸如“公司应当采取成本领先战略”这样笼统的概括,要将5W1H具体展示在建议中。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不要忽略一切不利于你的建议的论点和信息,相反应指出若干可行选择方案的优缺点。应力戒肆意夸张、墨守成规、带有偏见、或过于戏剧化。要努力证明你的论证的合理性和客观性。(3)做出合理假设。案例所给出的信息不可能是完整的,企业是在一定的资源、环境约束下做出决策,要大胆假设,多角度分析问题。比如根据背景材料做一些合理拓展,如果……则应该怎么办?如果……则又应该怎么办?这也决定了案例分析答案的不唯一性。(4)活用理论。案例分析时,应最大限度地应用学过的理论。在分析案例时,除了逻辑、分析者自身的经历和直觉之外,分析者应该尽可能活学活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管理学课程中的案例当然应当首选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但学生还应当能够融会贯通地应用其他管理类课程的知识和理论,甚至包括经济学、心理学或社会学等规范性学科中的理论。管理学案例均是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有的符合相关理论、有的是对管理理论的创新、甚至有的违背了管理理论,因而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在实际案例分析中,一定要明确相应的理论、认清案例中存在问题,结合案例实际做出恰当的分析与决策[6]。(5)要体现创新理念。案例分析的目标是分析者考虑现时与案例对象相关的所有事实与信息,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对它们进行选择,并捍卫你的建议。要将自己置身于当时决策者进行决策的场景中,基于当时可得到的信息,设想你会如何做。为了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建议充分运用图形、表格、比率和分析等方式支持你的立场。(6)恰当地运用语言。在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时,避免使用俗语、含糊或废弃的词语、缩略语和简写语及性别及民族歧视性语言。尽量使用短句、短段落及简单的词汇,多使用一些副标题以体现研究者的意图。对问题和观点的阐述宜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安排,对提出的建议宜按照从少有争议到最有争议的顺序排列。要多举例以增强具体性和明确性,有助于理解。多用表格、饼形图、柱形图、线图及其他展示方法凸显重要的观点和想法。

参考文献;

[1]程婧.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52-54.

[2]张建辉.从非线性理论看管理学创新[J].管理观察,2009(1):8-9.

[3]焦淑斌.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应丽芬,许莹.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09-110.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286-02

案例教学法是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案例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国高校传统财务管理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费时费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半只懂数字分析,缺乏实际工作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求,造成就业压力。因此,以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导向,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全新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案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1.1 课前案例准备

教师的课前案例准备。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选好案例,并认真备课,剖析案例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搜集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讨论中向学生介绍。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把准备好的案例资料提前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如何去图书馆查阅、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同时要求学生安排时间认真细致地阅读案例,对案例中的思考题进行分析。学生的课前案例准备。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查阅必要的参考资料,并写出案例分析的发言提纲,为课堂的案例分析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是分小组进行讨论的案例,还要集体进行准备,并进行必要的分工,以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1.2 课中案例讨论

案例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中关键性环节。课中案例讨论旨在分析、说明财务管理案例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和驾驭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的能力,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平等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剖析同一财务管理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唇枪舌战,形成热烈的探讨气氛。除了自己积极发言以外,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并比较自己的观点与思想,从中吸取并综合出更完善的方案和思路。教师则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教师应注意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如果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教师也不必立即纠正,而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自觉地加以修正。

1.3 课后案例总结

在学生对财务管理案例进行充分讨论,做出分析和评价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阐明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1.4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撰写书面报告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学生在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时,不要去猜测教师的分析构思,也不要去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2 案例教学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实施策略

2.1 案例选择要科学

案例教学首先要选一个合适的案例供学生讨论,案例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案例陈旧,缺乏代表性,缺乏对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网络企业、电子商务、通讯行业等新型产业的财务管理研究,有些案例研究落后于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的潮流,有关跨国投资、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案例及教学都相当薄弱。这些都大大削弱了案例教学的质量。案例选择应具有一定的引导性、普遍性、代表性,能通过问题的解决,掌握这个行业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要将知识融于案例中。美国哈佛大学每年要动员大批教师编写案例。每当开设新课时,学校都要求教师至少要新准备时效性较强的20至30个案例。编写案例已成为该校教师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他们编写的案例大多是一份文字材料,包括事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数据,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精选案例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每个概念原理,而且要弄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结构体系,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正面与反面的典型案例,寓所教理论于案例之中。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深人企业进行调研或者挂职锻炼,把财务风险教育与财务管理实践相结合,精选时效性强的财务管理案例。运用风险教育与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把握信息、善于决策的能力。案例应尽可能地贴近我国现实,使得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案例教学中,应摈弃那种一味运用国外案例的做法。所选案例最好是一些知名或学生熟知的企业单位的案例,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2 明确师生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唱主角,教师通过课堂系统地讲授课本理论知识,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信息的双向流动较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在案例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提高学习效率。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起平等的观念,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将自己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进步。在案例讨论中,教师一方面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注意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要敢于在讨论中阐述自己的创新性观点、见解和方案,要鼓励学生对不同观点展开辩论。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有准备当学生的心态,允许学生对您的观点进行批驳、辩论,这样有助于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2.3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学中来。目前多数高校已拥有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尽量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效果与案例讨论充分结合起来,这样使得案例的叙述更加透彻清晰而且趣味化,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应结合使用EXCEL、MATLAB等数据分析软件,以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和建立模型的能力。另外,还要重视网络的作用,利用其提供的大量的资源,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4)

随着物流业在我国的迅速崛起,人才的匮乏成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这几年,很多高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培养了一些专业物流人才,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真正了解物流业的实际情况,系统地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物流人才培养的还不多。

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实用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深入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地学习,调动自身的潜能去解决问题。对于案例教学来说,其最大的优点主要表现为:团队学习、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和改变行为,另一方面借助该教学模式可以将学习与实践进行结合。

1 案例教学在物流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学生能通过物流案例教学熟悉并掌握之前各门相关物流课程的知识点和理论,起着复习、强化相关知识的作用。物流案例分析课是通过向学生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要求对给定的资料进行阅读分析,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做出相应的决策或评价,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或意见等。物流案例分析课程属于综合性较强的教学课程,考察的是最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它不仅能考察学生了解知识的程度,而且能考察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能力。因此,案例分析课程可以帮助学生重拾未学习好的知识及巩固已学习到手的知识,提高中国物流教学质量。

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突显,学生物流理论与实践脱节,成为物流教育业亟需解决的难题,也是中国物流用人单位急迫的需求,物流企业普遍关心的重点。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就是因为中国物流教育模式思路不明,物流学科体系模糊导致的。目前国内已有两百多所高校开展物流专业,但无论物流管理,还是物流工程,都应该有核心课程。这个核心课程的设置成为了决定物流专业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真本领的有效途径。其中能够实现这个途径的最好的一门课程就是物流案例分析课程。因为物流案例分析课程一方面包含物流历史、企业物流经营运作、物流人才结构和物流教育现状等内容,另一方面更多突出案例教学的设计思想、课程安排和按物流功能、业务流程、供应链管理而设计的案例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注重教学的启发性、应用性、直观性和操作性,让学生将物流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真正培养出适合物流行业发展的有用之才。

2 物流案例教材现状分析

物流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特别是从物流学,物流专业涉及的各环节学科,比如: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装卸搬运管理、配送管理、流通加工管理、包装管理及物流信息管理等体系庞大,相关相联、融会贯通。因而,物流案例分析课程在师资、教案、课程设计等方面,要做好充分准备,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转化为课堂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物流案例教材的选择上。

与其它教材不同,物流案例教材的内容全部是案例,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鲜明的教学目的性

所谓物流案例通常情况下是适应教学需要而编写和采用的,有些物流案例教材属于配套案例教材。它的特点是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紧密,教学实用性较强,通过对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流理论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开发自学的能力。

2.2 案例分析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物流教材以理论知识见长,同时也将一些案例分析穿插在相关内容中;有的物流教材以案例分析见长, 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个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辨析市场、环境的能力。

2.3 高度临摹性

案例教材的编著者通过调查研究企事业单位物流管理实际状况,进一步编写相应的物流管理案例,这些编著者通常情况下是实际部门的从业人员或相关案例的当事人,因此案例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客观性。

为了保密,同时提升案例的效果,案例中的企业名称、数据等带有虚拟性、掩饰性,甚至做了必要的处理,但是,案例的内容来源于真实的管理实践。

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对案例中的疑问、缺陷和问题等进行摹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透过物流管理的现象,迫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加工信息和判断决策的能力。

3 物流案例教材对物流案例教学的影响

①对于物流案例教材来说,本身就是描述物流企业运作或企业物流运作,教材中选用的案例往往来源于国内外真实的企业,而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受研究的角度不同,以及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使得每位分析者做出的分析结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所以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根本不存在标准答案,这就对学生提出挑战,希望他们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得出答案。

②在物流案例教材中,选择的案例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在教材学习前、学习中,要求学生要全面、系统的了解、认识和掌握有关物流方面的知识、理念与理论。

③物流案例教材的类型不同,对学生分析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物流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篇幅长短,可以分为短篇、中篇、长篇和大型物流案例,这就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传载形式为标准,可分为书写物流案例、情景仿真物流案例等,这可以帮助学生将来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需要学校提供很好的教学设施、设备;根据物流活动内容和性质为标准,可分为物流规划案例、物流运作案例、物流决策案例、物流评价案例等,这就考察学生的具体管理知识怎样更好的应用于专业领域,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每个物流环节微观知识的把握程度。

④物流案例教材中使用方法不同,对学生最终判断、决策影响也不同。

实际上,案例教学方法详细介绍了教师、学生都应该怎样运用这些案例进行课堂学习。对有关分析工具能够熟练地掌握,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由于每种分析工具的使用存在差异性,同时需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灵活运用工具很关键,这些工具对学生的案例分析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对案例撰写标准如何进行统一,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例如有些案例在编写过程中,侧重“问题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所有的案例在面临方案抉择时,需要予以强调和讨论,而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则没有对其格式进行详细的规定。这一点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在制作物流案例的过程中,对于自身教学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需要予以重点考虑,以核心问题为线索和准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不同的案例进行串连,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案例教学特色。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物流案例,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我们对这些内容进行认真的考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制作合适的案例,同时要求案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且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案例教学思想,掌握引导学生课堂讨论的技巧,让案例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运用。

4 物流案例教学结合物流案例教材改进的思路

通过对物流案例教材对教学方面的观察和思考,教师应该总结我国物流案例教学方法,思考如何进一步明确案例撰写标准、如何提高案例的有效使用率,真正使案例变成事半功倍的有效课堂工具。但无论物流案例教材的编写形式和内容上怎样变换,我们把握住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再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来分析案例,对于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掌握每个案例基本知识点。介绍每个案例时,应先叙述一下有关基本理论和知识点。

第二,介绍案例中的企业背景。对企业所处行业背景及产品特点的分析。因为行业背景与产品特点涉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供应链类型,行业发展水平也影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水平。

第三,介绍整个案例的背景。应尽量地用多媒体的形式来介绍案情,因为传播学的调查表明,人通过视觉器官接受的信息高度达65%,这样容易使学生对案例产生关注和兴趣。

第四,对案例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使考生能从总体上把握案例的主体思路与主要脉络。

第五,主要问题分析。教材中有的案例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作者分析的思路与过程,有的案例没有详细分析,仅给出了一个分析问题的思路。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使学生能更深入和清晰地理解案例。我们还可以提出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案例内容相一致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第六,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学习者的回答,给予相应的引导,或回答后再进行提问,环环相扣,积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

第七,总结、评析。对案例中涉及的物流知识、案例内容和分析所用的工具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对于教师来说,其侧重点应该放在分析方面,而不是一味地注重结论。

最后,对每个案例后部分思考题的解答,给出一个解答的思路。

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开拓思路,所以希望学生们学习物流案例的同时,能更好的把握每个物流案例教材编写的特点,根据每种案例不同编写的模式,结合物流学所有的知识点来学习案例,这样才能将理论深入到实践,真正的掌握好物流学的所有知识和理论,为促进我国物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解决目前物流人才不足的矛盾,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加快复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5)

【中图分类号】D9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34-01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面向21实际的财务管理教育,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必须加强案例教育,笔者在多年的财务管理教学工作中,也尝试进行了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优越性,我国现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不足及其改进形成自己的观点。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有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而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是有利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本着提高学生理财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在个人知识背景和个人观点基础上进行学习、研究和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是基于经验和现实世界而展开的,因而较易为学生接受且记忆深刻,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创新;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教与学的紧密配合,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观念的互动交流,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努力在企业特定理财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交往、沟通、自信、理解、尊重等学习和生活的各种能力。

二是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教师素质。财务管理案例讨论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的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讨论。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很高,比如应当做到:了解案例的数据、事实细节,并熟悉相关的材料;事先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并有一系列问题用来引导讨论;讨论时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控制课堂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讨论,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让针锋相对的观点能够表达出来;使学生的讨论既激烈又富有理性,既要热烈、尖锐又要真诚、相互尊重等等。而要做到并努力做到这些,本身就是教师素质提高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知识积累、引导讨论、总结点拨等方面的素质。

三是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财务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不仅要进行定性研究,更多的要求定量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有相当的难度。案例教学,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寓教于乐;增强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自信心;最终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

然而,现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缺乏系统、合理、规范、有用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目前还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系统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很少见,从而使财务管理教学本质上仍停留于理论教学而难以指导实践。

二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手段相对落后。除个别学校的案例数学手段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学校缺乏现代化案例教学实验室,所谓的案例教学只是课堂讲授而已,不能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因而使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资源短缺。主要表现在:一是客体资源短缺,缺少大量的实际案例素材;二是主体资源短缺,缺乏一批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案例教学队伍;三是缺乏更多现实的、能充分吸引和调动学生参与激情的财务案例以供参考。

改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思考:

首先,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案教学方案。尽快制定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掌握与综合能力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思维激发相结合、案例分析与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的多功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方案,满足我国财务管理教学的需要和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要求。其中包括财务管理案例课堂教学方案和实验基地实践教学方案,以及二者关系的正确处理。

其次,建立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库,及时补充最新案例。实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教师要十分重视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建立教学案例库。其取得途径可以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企业获取;参考有关资料收集;教学经验结合理财实践自行设计;由教学实验基地单位提供等。同时,应及时修订和补充国内外近期发生的财务管理案例,以激发师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

第三,建立高素质的案例教学师资队伍。教师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各高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方面有所作为;同时,应积极开展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办法,丰富教学人员的实践经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扩充实践教学队伍资源。

第四,积极筹建仿真型、综合型、多功能、网络化的案例教学实验室。有条件的高校可单独筹建;条件不足的单位可与相邻单位按照共筹建同受益的原则,共同筹建,资源共享;也可通过外部资本,筹建现代化实验教学城,实行产业化经营。另一方面,各高校应打破教学工具、教学设备校园化的传统思维,积极与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先进企业取得联系,建立财务管理教学实验基地,定期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

最后,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应当遵循如下基本原则:遵循教学目的与教学行为相结合的原则,明确案例教学的目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案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施方式;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案例教学巩固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案例能够结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遵循针对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知识点案例的基础上,提高案例难度,组织分析综合案例,以便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遵循典型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反映特殊问题的典型案例,又要有反映一般问题的一般案例;遵循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定性分析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感性认识和对基本理论的初步理解,通过定量分析促进学生对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运用和综合运用,提高综合素质;遵循手工计算与计算机辅助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有手工的计算分析过程,起到全面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计算原理的作用,又有电算分析模块,强化学生运用现代化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何劲.管理学.案例教学中的障碍及其对策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06(8).

[2] 王化成.财务管理案例点评[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6)

当前,具有较强分析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但长期起来,我国高校本科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简称传统课堂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仅能灌输学生部分理论知识,却很难培养出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其以案例分析为主,将生动的案例与枯燥的理论相结合,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更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如今,案例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MBA教育和管理人员在职培训,但在本科教学中用的不多。事实上,普通高校的本科生与社会接触较少,实践经验严重缺乏,更需要案例教学的引导和帮助,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学着有用,学后能用,最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目前本科教学仍以理论传授为主,理论与实践差距较大,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财务管理本科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课堂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比较

案例教学于1870年在哈佛法学院率先使用,后经哈佛商学院进行完善推广,最终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案例教学一般以现实的案例材料为基础,注重学生对背景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加深其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践来看,案例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大区别,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传统课堂教学与案例教学的不同之处还是非常明显的,具体如下:

1、教学目的不同。传统授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形成课程的理论体系。而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因而,前者侧重理论的传授,后者更加侧重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不同。传统授课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基本理论知识,常常是把课程知识分成不同的章节或单元,每堂课着重讲解其中的一两个知识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单一性。而案例教学内容以案例资料分析为主,理论知识穿插其中,一般不是侧重个别知识点的讲解,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3、教学方式不同。传统授课教学以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为主,采取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是一种灌压式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老师引导为辅,采取的是学生讨论分析,老师辅助引导的方式,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4、教师和学生扮演的角色不同。在传统授课教学中,教师扮演着主角,知识从教师向学生单向流动,学生被动的听讲和接受,处于配角的地位。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动作用有了更大的发挥,以学生个人或小组分析讨论为主,教师在旁积极引导和点拨。知识在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实现了更多方向和层次的流动。

二、案例教学法在本科财务管理教学应用的现状分析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案例教学法,主要应用于临床医学和法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很多财务管理理论来源于企业的理财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采取传统教学的方式仅向学生传授理论,一方面会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另一方面也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有必要在普通高校《财务管理》本科教学中逐步应用案例教学法。

目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在MBA教育中已广泛地采用,而本科财务管理教学由于受学生经验、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学校相对较少。据资料显示,全国仅有少部分高校在本科财务管理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个别学校甚至把《财务管理案例》作为本科一门独立课程来开设。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具体实践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认识上存在误区。一些教务管理者认为案例教学秩序不好控制,教学效果难以预料,教师用计划内课时安排案例讨论,就是浪费教学时间。而一些教师也认为本科生只要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就行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满足要求,没有必要再花精力去分析案例。这些片面的认识,直接导致了案例教学法应用的严重不足,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极少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与讨论。

2、缺乏新颖合适的财务管理案例。现实中,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普遍感觉财务管理案例来源较少,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较强的案例。因为财务管理案例一般涉及到企业的经营决策、资金运转等重要信息,多数企业不愿提供最新的数据和运作过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使用多年前的案例,而这些案例的时效性和有用性已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现有的财务管理案例中有70%直接来自于国外的教材,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案例相对较少。而大部分国外引进的案例与中国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难以体现中国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问题。

3、案例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讨论不足。实践中,在部分已采取案例教学法的高校中,部分教师仍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案例教学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的情形是老师先念案例,然后讲解分析,学生仍被动的听讲,极少参与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其实不是案例教学,仅是简单的举例。即使有些老师采取案例讨论的形式,很多学生也不愿主动发言,小组中往往只有一两个人积极发言,大部分学生只是做听众或是旁观者。这就不符合案例教学的初衷和目的,不利于培养大多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方式。目前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考核,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仍沿用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最终的闭卷考试成绩为主,适当考虑上课出勤、纪律等平时表现。这种考核方式极易导致学生平时不发言,期末加班背重点。另一种是完全放手的方式,由个人或小组最终提供案例分析报告,教师据此给出期末成绩。这种方式下,有些同学会偷懒,要么直接从网上拷贝,要么依靠小组其他同学写报告,自己轻松“搭便车”。这两种考核方式都不能有效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平时的案例分析,存在较多的弊端。

三、案例教学法在本科财务管理教学应用的改进建议

1、思想上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思想是行动之源,要使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广泛应用,首先需要消除观念认识上的误区,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在处理两者的关系上,应避免两种片面的思想认识,一是坚持死守传统教学方式,拒不采纳案例教学,认为案例教学浪费时间和精力。二是认为案例教学是万能的,可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法。这两种思想认识都过于偏激,实际上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传授离不开传统教学,案例教学在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培养能力的效果。作为教师,可首先利用传统教学传授给本科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运用案例教学加深印象,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2、认真做好财务管理案例的选择和准备工作

财务管理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基础,能否选择到新颖合适的案例是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任课教师要重视案例的选择,认真做好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的、新颖的、具有现实性的案例,并注意适时对案例进行修改,使一些旧的案例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和制度,进而能为学生提供值得借鉴的新经验、新视角。另一方面,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现实中的经典案例,让学生逐步学会筛选、整理搜集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最终形成分析报告,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保证案例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还应准备必要的引导对策,制定大致的讨论计划,包括讨论目标、程序、时间及控制手段等。

3、做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调动沉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角色应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以决策者的身份参与分析讨论。教师是案例教学的配角,职责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当讨论离题时把讨论引导到案例的核心问题上来,当讨论出现停顿时把问题引向深入。因此,教师应逐渐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将自己定位于课堂规则的制定者,案例讨论的主持人和课堂进程的控制者,必要时避免冷场状况的发生,但绝不能越俎代庖扮演主角,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另外,对于比较害羞、内向或不愿参与的学生,教师必须记住他们的名字,在适当时点名让其发言,使他们认识到积极发言的好处,或直接把一些沉默的学生分在一组,给他们一定的压力,引导他们积极发言。

4、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

考核机制是有效开展案例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合理的成绩评定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讨论。因此必须改革传统教学的考核方式,即由原来的闭卷考试转变为多形式的考试,由单纯的知识型考试转变为能力型考试,增加平时案例分析在考试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如平时的课堂发言讨论(占40%),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另外,期末考核可以采用案例讨论的方式,即每位学生都要求就一个问题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考虑采用面试型的期末考核,即学生与老师单对单抽取案例,然后在特定时间内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给出成绩。这样的考核机制既可以调动学生平时的积极性,又强化了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小结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学科,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不能脱节。同时社会迫切需要大量具有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性财务管理人才,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本科授课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这种迫切需求,因此需要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客观处理好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关系,在传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供大量新颖、适用的财务管理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在丰富的案例中学到实用的理财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财务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榕.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财会月刊(综合),2007(1).

[2]李爱琴.关于构建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体系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8).

[3]常树春.新形势下财务管理案例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9(5).

[4]李娜.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课程设计[J].经济师,2010(5).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7)

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的任务是艰巨的,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它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案例教学法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20世纪4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被运用于教学中,显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行政管理学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自身事务客观规律的科学,涵盖了行政环境科学化、行政组织合理构建、政府机构改革、人事行政管理、依法行政、行政监督、公共危机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行政管理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灵活运用行政知识解释和指导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深入理解和丰富行政管理知识。对于行政管理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法是避免“填鸭式”灌输的有效方法。行政案例是根据教学需要,将某些行政管理活动客观记载下来,经过教学准备,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策的真实案例。因此,案例教学可以把行政管理的现实问题带入课堂,公开讨论行政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适用性,既能强化行政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又能立足于真实案例深入分析现实问题,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热爱行政管理学的需要

行政管理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社会学科,多元的行政价值和多变的行政生态环境使得行政工作不断面临挑战,不同的解决方案产生不同行政后果。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行政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揭示行政管理的经验或教训,为学生提供分析方法、管理技巧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达到验证行政管理原理原则、引出某些原则或作为处理类似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案例,经过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讨论,培养学生根据不同背景的案例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复杂多变的矛盾冲突和多维分析抉择中的艰难性和挑战性,为寻找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案,做出合理的决策并从中认识到行政理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公务员培训课程已应用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西方教育界一直非常流行的教学方法,大批行政学专家、案例教师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合作编写了系统的行政案例,建立了行政案例库。案例教学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法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在高等院校产生较大影响并受到重视,也被广泛应用于行政学院的培训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就是说案例教学法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融汇于特定的案例分析的一种教学组织架构和教学过程。它强调以案例为基础,在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按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对案例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进而获取真实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灵活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这也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宗旨与目的之一。

二、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决定着行政案例教学的效果,成功的案例教学需要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和精心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师生准备阶段

在课前准备阶段,授课教师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熟悉案例内容。了解案例的背景并对相关信息做出透彻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知识点,争取对案例的内容有所扩展,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二是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要点做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的划分,选取恰当的行政管理学案例,通过重点和难点的讲述,有的放矢,更好地显示案例教学的辅助作用。三是统筹安排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讨论什么、提炼什么、如何实现案例教学的预设效果、如何评价案例教学效果等问题,需要教师事前做出详细的系统安排,以突出案例教学的“点睛”作用,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相应地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课前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理论知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以学生的讨论、分析为主,尽管教学案例具有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通过已有的理论知识储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己已理解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顺利地应用于案例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二是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独立分析、理解和掌握案例内容及其所反映的基本理论。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需要灵活地正确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找出不同案例所蕴涵的基本管理规律,得出个人的分析见解,并积极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发现各自的独到之处,从而有助于从多层次多角度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案例教学阶段

选择和编写优质的教学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同时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关键之所在。反映行政管理学的案例收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教师本人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概括力,通过生活实践、社会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在社会实践和调查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挖掘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管理问题,充分发挥教师本人对行政管理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撰写具有一定真实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本人具有很高的学术功底和文字功夫。二是依靠教师本人,及时寻找摘录书籍、报刊、杂志上的案例或者从电视、网络上下载视频案例。相对而言,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素材取舍能力。通过案例穿插、小案例讨论、综合案例讨论和专题讲座报告等形式,使案例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关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既突出了讲授重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案例分析不设参考答案,允许自由设疑、自由思维、自由讨论和自由选择,从而形成一种自由讨论的良好教学氛围。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学生习惯了听课和记录的教学模式,不习惯参与讨论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善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要鼓励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为什么,大胆质疑,勇于激辩;要给予积极参与者正面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案例讨论产生交锋,教师应当及时疏导、鼓励讨论深入。总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行政案例教学的目标才能实现。给予学生较长的讨论时间和较多的发言机会,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答案,加强学生行政管理学思维能力的素质和解决现实管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

(一)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案例的作用,但也不能完全依靠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为了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掌握行政管理学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所以,案例教学仅仅是行政管理学理论教学的辅手段,理论教学才是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主。

(二)正确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存在多种模式,有先讲案例后讲授理论、先阐明理论后给出案例或案例理论同步讲解等模式。不同的模式,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因而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不同模式的选择,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得当才能使学生对案例中所包含的管理理论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而学生也需要改变传统被动的“灌输-接受”的学习角色,积极参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师生之间平等沟通,课堂变成动态的、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案例教学才能实现预定目标。

(三)课堂案例教学的管理考核问题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把握一个重要原则,即师生应当在各阶段中定位各自的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学生是主动者和主导者。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针对那些带有个人鲜明特色、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价值取向,教师和学生应给予科学的评价、积极的认可和善意的指正,甚至对独特的见解报以热烈的回应。案例学习成绩的评定是案例教学考核问题的核心。在行政案例教学中,学生成绩表现于案例阅读、案例分析、案例讨论、书面报告等各案例教学实践环节,所以案例学习考核不能采用单一的方式,而应该采用动态多项综合考核方式。案例学习考核的内容包括:案例阅读的讨论提纲考评、案例讨论的发言考评、案例书面报告考评、案例考试考评。累计相加的方法,最终形成学生案例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分数的评定方式,最好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以教师考评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成绩相对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四、结语

总之,将案例教学引入行政管理学课堂,以案说理、以理评案,较好地实现行政管理实践发展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当然,行政管理知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要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行政案例教学方法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小劳伦斯•E•列恩著,郄少健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8)

1案例教学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1从行业的发展角度看,电子商务行业的创新决定了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教学的教学模式必须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方法,B它也适合于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教学活动。它是以企业发生了的或正在发生的管理问题为素材,创造一个仿真环境,并利用所学的理论,通过分析讨论,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因此,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1.2从电子商务人才的素养要求看,电子商务人才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同时他们又是能系统化的利用INTERNET来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各种商务活动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电子商务人才的素养要求的是既有理论又会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既要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网上交易、国际贸易、市场信息、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知识,熟悉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过程,又要懂得应用现代信息网络进行商务活动的专业人才。案例这一教学新模式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实践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1.3从市场的需求看,企业需要的是管理型的电子商务人才,有较强适应能力的、能熟练运用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的应用型人才。

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是既懂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又懂企业管理、通晓流程又熟悉业务知识、可以进行技术开发也会进行市场开拓的管理型的电子商务人才。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案例教学是在电子商务企业特定的经营管理情景的基础上,设计案例,训练学生在网络经营方面运用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让学生通过鲜活生动的企业管理实例分析企业运作和经营,进而掌握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基本理论。

1.4从课堂教学的变革看,案例教学的引入改革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格局,n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丰富和升华。

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也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之中。由于它的引入加强了师生的互动,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模式的方法、方式是相互交融、互相借鉴的,与此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智慧。

1.5强化电子商务的实践性,在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教学中特别要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和专业,注重应用能力、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注重模拟、实训、实践等环节的教学,培养好用、顶用、耐用的,面向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对高职和专科生而言)“006年电子商务财富年会”IEEE服务计算委员会主席张良杰在会上提出了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十大趋势:1)无处不在的交互多媒体;2)在线办公;3)小企业走向全球化;4)开放标准;6)开源;6)开放架构SOA);(7)服务现代化;8)软件即服务SaaS);9)服务软件ServiceasSoftware);10)服

务计算成为新兴科学。在十大趋势中,除了交互式媒体、开源、标准等具体技术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命题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以大量人力、物力为基础的传统服务业改造成资源可以共享、可以再利用的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为导向SOA)的理念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不只是一种架构,同时也上升到了流程管理和商业运作方面,要求较高的实践运用。所以,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对企业至关重要,不同的核心技术或理念必将导致更多不同的商业模

2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课程体系重构,构建互联网为背景下的知识、能力、品格培养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传统的管理学课程的知识涵盖了企业管理的原理、功能方法和企业成熟管理手段以及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内容。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经济,企业管理知识结构也必须能与时俱进。互联网为背景下的教师,要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案例教学为手段,构建知识、能力、品格培养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的交互作用和知识体系建构,寻找能符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教与学互动的探索学习新模式,将知识传授同企业管理实践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原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品质,建立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新体系。熟悉计算机及互联网使用的基本技能,能懂得在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业务流程、交易方式等,具有这些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2.2 更新教学理念,熟悉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创新教学模式。电子商务是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贸易多学科的交叉,是知识经济社会中最具发展性的学科之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管理学和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电子商务,面对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教师必须要关注教学理论的发展,研究案例教学,掌握案例教学的教学技巧与教学方法,做到顺时应变,研究教学,创新教学。在前沿理论的学习研究、案例的选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课堂组织等教学程序中进行教学研究,构建新的课堂秩序,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研究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

2.3重视案例筛选与案例库资源建设。针对课程教学,建设相应的案例库,随时更新。经过近几年建设,目前国内案例资料在数量上比较丰富,许多高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天津大学电子商务案例库按照互联网热点问题、传统产业信息化和制约发展的瓶颈三大方向组织素材。4]案例的选择以客观事实为载体,选择的案例具有新颖现代)性和代表性,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考虑有关的经济法律制度、企业状况和文化背景,对企业管理过程做专业性审视和洞察,对案例做出专业化的筛选、分析和评价,建立多样化的案例库,建立健全案例库管理信息系统。

2.4加强教学环境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案例教学氛围。重视教学环境的建设包括舆论建设、技术指导和资源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是从观念上从思想上认识案例教学在目前高等学校教育的意义,了解案例教学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坚定开展案例教学的信心,认同并乐于实施案例教学。对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技术的掌握是保证案例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理论学习和观摩教学是必要的,加强教学小组研讨,结合教学反思可以快速地使教师掌握案例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反思提升教学水平。借助CAI教学网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适应数字化环境下电子商务教学的需要,案例教学实现由文字型案例向文字+图片+视频的多媒体型案例转变。要注意有效的组织和控制课堂,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预测和对策,创造学生、教师的彼此尊重、理解和宽容的教学环境,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良好气氛。

3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案例教学实施的建议

3.1从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对案例的呈现形式、素材的取舍、讨论方案、组织方式和必要的教学手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建立一个动态的案例库。

首先,依据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明确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确定案例教学的范围和内容,在哪些板块中使用案例教学。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中有关运营管理是课程的重点,涉及信息知识管理、信息搜集与分析、资源管理、价值链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转移)、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等。

其次教师准备的案例要明确这个案例讨论的重点是什么,难度有多大,需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如何进行讨论,需要查找哪些方面的资料,以及大致的要求有哪些等等。在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时,可以将案例结论部分隐去,允许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各种结论性意见,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课堂教学,从而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如在讲企业价值链再造时,选择了南方航空公司电子客票作为教学案例,从传统的售票流程、传统客票直销流程、到网上销售的电子客票的B2C直销流程、网上销售电子客票的B2B代销流程,以流程图的形式配以文字说明编写案例并从网上下载了南方航空公司电子订票定座登机流程示意图,利用文字和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南方航空公司电子客票系统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再造企业价值链,发挥网络信息交换的实时性、方向性、速度及丰富程度的明显优势,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提升客户的使用价值,帮助企业选择通过再造企业价值链来赢得竞争优势。

3.2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案例展示,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学会要素提取,对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分析问题的要件,以便进入分析和讨论。

案例展示中,把文字用书面材料发放给每个小组的成员,辅以表格和示意图等形式的材料,同时配合幻灯、录像片等视听形式,并结合教师的情景描述,全面介绍展示案例。

学生刚接触案例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提示学生思考的线索,引导学生熟读背景材料,指导学生学会查找相关理论支持、参考资料、尽可能完整地收集有关案例的材料,对所得资料进行要素提取,暂时舍弃与案例分析方向无关的材料,对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分析问题的要件,依要件分析得出结论,进一步搜集有关信息进行佐证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提炼自己的观点,以便进入分析和讨论。

如在讲网上采购管理5]时选用一个经典的案例:惠普公司1998年底用于公司间接采购就高达20亿美元,各个独立的分子公司单独购买所需物品,使得每个单位单独购买的物品和服务都非常昂贵。购买内容过于分散和过于随便,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控制。负责采购人员每年都需要花大量时间用于选择供应商和监督供应商,对公司内部的需求进行响应。

1999年开始建立采购管理系统。1999年9月正式启动电子采购管理系统。提炼要素:采购成本、采购周期、采购信息沟通与共享、文档处理、库存积压和物资短缺、采购范围、采购环节监控。

3.3依据案例的要素构件分析得出结论,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一般实行师生讨论教学法。教师首先提出要求,分组研讨案例,然后指定一个小组的学生起来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其他小组的学生则分别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对先前发言者所说的进行修正和补充。在此学生得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其中充满着思维和个性的碰撞,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学生学会的不仅是如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而且也提高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甚至强化了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讨论,了解学生在哪方面存在不足,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对分析得到的结论不必强求统一,要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局面,让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去体会,在交流中让各种思想的冲击便会产生新的亮点。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9)

1 案例教学在物流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学生能通过物流案例教学熟悉并掌握之前各门相关物流课程的知识点和理论,起着复习、强化相关知识的作用。物流案例分析课是通过向学生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要求对给定的资料进行阅读分析,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做出相应的决策或评价,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或意见等。物流案例分析课程属于综合性较强的教学课程,考察的是最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它不仅能考察学生了解知识的程度,而且能考察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能力。因此,案例分析课程可以帮助学生重拾未学习好的知识及巩固已学习到手的知识,提高中国物流教学质量。

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突显,学生物流理论与实践脱节,成为物流教育业亟需解决的难题,也是中国物流用人单位急迫的需求,物流企业普遍关心的重点。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就是因为中国物流教育模式思路不明,物流学科体系模糊导致的。目前国内已有两百多所高校开展物流专业,但无论物流管理,还是物流工程,都应该有核心课程。这个核心课程的设置成为了决定物流专业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真本领的有效途径。其中能够实现这个途径的最好的一门课程就是物流案例分析课程。因为物流案例分析课程一方面包含物流历史、企业物流经营运作、物流人才结构和物流教育现状等内容,另一方面更多突出案例教学的设计思想、课程安排和按物流功能、业务流程、供应链管理而设计的案例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注重教学的启发性、应用性、直观性和操作性,让学生将物流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真正培养出适合物流行业发展的有用之才。

2 物流案例教材现状分析

物流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特别是从物流学,物流专业涉及的各环节学科,比如: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装卸搬运管理、配送管理、流通加工管理、包装管理及物流信息管理等体系庞大,相关相联、融会贯通。因而,物流案例分析课程在师资、教案、课程设计等方面,要做好充分准备,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转化为课堂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物流案例教材的选择上。

与其它教材不同,物流案例教材的内容全部是案例,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鲜明的教学目的性

所谓物流案例通常情况下是适应教学需要而编写和采用的,有些物流案例教材属于配套案例教材。它的特点是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紧密,教学实用性较强,通过对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流理论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开发自学的能力。

2.2 案例分析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物流教材以理论知识见长,同时也将一些案例分析穿插在相关内容中;有的物流教材以案例分析见长, 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个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辨析市场、环境的能力。

2.3 高度临摹性

案例教材的编著者通过调查研究企事业单位物流管理实际状况,进一步编写相应的物流管理案例,这些编著者通常情况下是实际部门的从业人员或相关案例的当事人,因此案例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客观性。

为了保密,同时提升案例的效果,案例中的企业名称、数据等带有虚拟性、掩饰性,甚至做了必要的处理,但是,案例的内容来源于真实的管理实践。

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对案例中的疑问、缺陷和问题等进行摹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透过物流管理的现象,迫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加工信息和判断决策的能力。

3 物流案例教材对物流案例教学的影响

①对于物流案例教材来说,本身就是描述物流企业运作或企业物流运作,教材中选用的案例往往来源于国内外真实的企业,而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受研究的角度不同,以及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使得每位分析者做出的分析结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所以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根本不存在标准答案,这就对学生提出挑战,希望他们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得出答案。

②在物流案例教材中,选择的案例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在教材学习前、学习中,要求学生要全面、系统的了解、认识和掌握有关物流方面的知识、理念与理论。

③物流案例教材的类型不同,对学生分析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物流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篇幅长短,可以分为短篇、中篇、长篇和大型物流案例,这就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传载形式为标准,可分为书写物流案例、情景仿真物流案例等,这可以帮助学生将来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需要学校提供很好的教学设施、设备;根据物流活动内容和性质为标准,可分为物流规划案例、物流运作案例、物流决策案例、物流评价案例等,这就考察学生的具体管理知识怎样更好的应用于专业领域,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每个物流环节微观知识的把握程度。

④物流案例教材中使用方法不同,对学生最终判断、决策影响也不同。

实际上,案例教学方法详细介绍了教师、学生都应该怎样运用这些案例进行课堂学习。对有关分析工具能够熟练地掌握,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由于每种分析工具的使用存在差异性,同时需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灵活运用工具很关键,这些工具对学生的案例分析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对案例撰写标准如何进行统一,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例如有些案例在编写过程中,侧重“问题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所有的案例在面临方案抉择时,需要予以强调和讨论,而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则没有对其格式进行详细的规定。这一点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在制作物流案例的过程中,对于自身教学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需要予以重点考虑,以核心问题为线索和准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不同的案例进行串连,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案例教学特色。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物流案例,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我们对这些内容进行认真的考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制作合适的案例,同时要求案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且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案例教学思想,掌握引导学生课堂讨论的技巧,让案例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运用。

4 物流案例教学结合物流案例教材改进的思路

通过对物流案例教材对教学方面的观察和思考,教师应该总结我国物流案例教学方法,思考如何进一步明确案例撰写标准、如何提高案例的有效使用率,真正使案例变成事半功倍的有效课堂工具。但无论物流案例教材的编写形式和内容上怎样变换,我们把握住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再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来分析案例,对于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掌握每个案例基本知识点。介绍每个案例时,应先叙述一下有关基本理论和知识点。

第二,介绍案例中的企业背景。对企业所处行业背景及产品特点的分析。因为行业背景与产品特点涉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供应链类型,行业发展水平也影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水平。

第三,介绍整个案例的背景。应尽量地用多媒体的形式来介绍案情,因为传播学的调查表明,人通过视觉器官接受的信息高度达65%,这样容易使学生对案例产生关注和兴趣。

第四,对案例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使考生能从总体上把握案例的主体思路与主要脉络。

第五,主要问题分析。教材中有的案例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作者分析的思路与过程,有的案例没有详细分析,仅给出了一个分析问题的思路。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使学生能更深入和清晰地理解案例。我们还可以提出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案例内容相一致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第六,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学习者的回答,给予相应的引导,或回答后再进行提问,环环相扣,积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10)

物流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选择。因此,教师应针对具体教学内容以及授课对象所具备的实践经验和已掌握的物流管理知识,严格筛选案例,使之适于课堂研讨。

1.1物流案例的形式规范化

选择客观、真实、规范化的教学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当前图书和网络资料中的物流管理案例很多,但多数属于一般性经验介绍,或者缺乏基本事实,或者缺乏内容的提炼,真正适合于课堂教学研讨的规范化案例很少。

1.2物流案例的内容合理化

所谓合理化的案例内容,是指所选的教学案例与理论教学内容应吻合。物流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针对性强、内容合理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案例教学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某一物流管理活动作出正确决策,三是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物流管理知识解决物流实践中的复杂问题。因此,任课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理论体系选择相应的教学案例,使两者相符。

1.3物流案例的长短合适化

受课时的限制,课堂教学的案例不宜太长,过长的案例会给学生的案例分析与讨论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也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物流案例应长短合适,内容精简,案例中所包含的信息、数据要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1.4物流案例的题材多样化

物流管理案例的选择应国内外案例并重,同时兼顾大、中、小物流企业案例。对于研讨物流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教师可直接选用国外优秀物流案例。这类案例既可拓展学生的思路,又使学生增长了见识。而对于解决具体物流管理问题的研讨,则应选用国内物流案例。因为国内典型的案例能够给学生真实感,学生容易接受。在选用大中小物流企业案例方面,笔者认为不能过于偏重大型物流企业案例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案例也应该受到足够重视,因为学生的就业目标不仅有大型物流公司,而且还包括中小型物流企业。

1.5物流案例的筛选协调化

物流案例的筛选需要做到案例的数量与质量相协调,不同性质的案例相协调,案例数量过多,必然会减少案例教学各环节的教学时间,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限制,研讨案例的思路无法展开。案例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一是问题评审型。即案例中给出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去评价;二是分析决策型。即案例中没有给出决策方案,需要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讨提出决策方案;三是发展理论型,即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不仅能够发现新的理论观点,而且能对物流理论体系加以不断完善与发展。这三种不同特性的案例其教学难度由易到难,对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对于低年级学生应多选用问题评审型和分析决策型案例,着重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适当增加发展理论型案例的比重,提升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

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已经成为目前国内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这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挑战。能否准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案例教学应强调学生独立、自学和互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始终扮演案例分析与讨论的主角,而教师则是设计、组织和指导课堂讨论的“主持者、导演者以及启发者”。

具体而言,首先,教师扮演着(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案例教学的目的与要求以及课堂讨论的发言顺序,引导他们尽早进入研讨状态。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应控制发言的顺序和进度,使课堂讨论的中心明确、主题突出。在案例教学的结束阶段,教师对研讨的全过程要进行总结,使案例教学善始善终。其次,案例教学中教师还扮演着导演者的角色。在课堂讨论之前,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并对课堂讨论的角色进行分配与指导,将课堂讨论置于可控范围之内,使学生的讨论热情而富有理性。最后,教师还扮演着启发者的角色。教师通过不断提问来激发学生思考,将问题由表层引向纵深,逐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教师扮演启发者角色还体现在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与沟通方面。学生应在课前仔细阅读教师选定的案例,并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针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己的解决方案――在课堂中积极发言,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观点和评论,并进一步反思和完善自己的决策方案。作为案例教学的主角,学生既要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中掌握方法,还应从错误方案的反思中得到启发,不断从模拟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总而言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始终扮演着主角,而教师也承担了多重角色,这无疑给教师增加了压力。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教学理论,全面提升学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从容应对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挑战。

3.案例教学的有效组织

一般而言,整个案例教学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即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案例教学的有效组织就是要协调好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讨论作为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效果取决于教师和学生课前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课后的总结。课前的精心准备是课堂讨论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而课后的全面总结是系统地获取课堂案例教学成果的保证。只有充分指导课前准备、有效组织课堂讨论和妥善安排课后总结,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标。

课前准备就是指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对课堂讨论的方式作整体谋划,并精选或亲自编写教学案例,使之最能揭示所学的物流管理理论、同时拟定课堂讨论的题目,并确定课堂上进行典型发言的学生代表、布置课堂讨论之后学生需要完成的与案例有关的学习任务,等等。学生课前应首先对教师选定的案例进行认真预习,反复阅读,理清思路,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研究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将自己所掌握的案例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必要的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处理,并从物流决策者的角度将各种信息资料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者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首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启发学生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同时要驾驭案例讨论的进程,维护正常的课堂秩序。学生要通过借鉴其他同学的发言,积极参与讨论,并从物流经营者的角度思考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整个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智慧语言去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充分发挥“导演”的作用,即讨论中“穿针引线”,结束时“画龙点睛”,始终将课堂讨论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

课后总结是指教师在课堂讨论之后,对课堂讨论的效果以及学生在讨论中各种观点及时归纳总结并形成文字性材料,为案例教学的改进与提高提供借鉴。学生在课堂讨论之后,应根据谈论的各种观点,认真归纳总结课堂讨论中的收获,并写出案例分析报告,以加深自己对案例中问题的理解与领会。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在案例分析报告首先应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然后再围绕自己的观点或可行方案展开分析与论证,并引用大量的数据信息和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与可行方案。

4.案例成绩的公正评定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11)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讲授知识,同时还要求教师掌控整个课堂教学的走向,引导教学流程。教师除了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能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行政管理类专业课程是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除了密切关注行政管理领域的相关前沿的知识外,还要求对其他相关知识进行了解。这对教师的知识框架、理论深度和知识宽度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给教师增加了压力和前进的动力。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一)教学案例的选择一是符合教学目的。教师所选择的教材要充分与教学目的相吻合,要与教授的知识有直接的关联性,要侧重于知识点。二是案例典型、实效、有针对性。任何管理都是动态的过程,在教授管理知识时候,不能生搬硬套长久以前的案例。同时,要关注社会动态和民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要过于晦涩难懂或者冷僻的案例,要能反应突出、重点、普遍的问题,亦要反应本领域最前沿的动态。三是案例本土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行政管理大多使用西方发达国家案例,虽然可以作为参考,但是鉴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过多的使用西方案例会使学生因为文化背景等因素难以感受到案例的真实情境,也不利于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多样性。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到案例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特色。

(二)案例教学实施与应用

一是学习者独立分析。通过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融入案例情境中去,充分的理解案例特点和针对性,根据案例写出案例分析的框架。二是团队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积极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及时记录。同时整理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并选出一位同学作为在全班发言的小组代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是促成小组内的讨论,引导学生的思路和帮助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深入讨论。并且在小组讨论“冷场”时给予提示,补充学生欠缺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遇到各种难以解决棘手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涉及到多学科和前沿科学,教师要善于将不同的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从横向纵向两个方向进行思考。三是全班交流。由各小组的代表阐述自己组的分析报告,然后进行自由发言,从班级全体的角度分析案例,畅所欲言,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对问题进行解释和答复,同时指出学生在讨论时暴露的问题。当然,教师的总结并不是简单的判断对错,而是对整个案例讨论的过程进行整理,改变传统的总结性评价,要对全程的过程进行关注并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析,及时解决,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上述三个步骤,学生的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班级内交流后,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知识、经验和行政管理的方式等得到了充分的交流,进而是知识得到了深化,经验进行了分享,各方资源得到了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