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7 15:53:29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篇(1)

一、调研背景、对象和方法

1.调研背景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近年来毕业生源的数量的与日俱增,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摒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就学校本身问题来看,也显现出了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等方面的问题,学校输出的会计专业人才与社会的需求脱节,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特进行本次调研,希望有助于学校方面对于人才培养定位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要的改进措施。并据以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2.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的企业包含了大型商业集团、中型合资企业、小型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专业培训机构。

3.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抽样调研法,选取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典型企业,通过访谈方式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希望这次的调研能够对我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提供帮助,使之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在实务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

1.社会整体需求分析

据网络数据显示,通过各地人才市场统计数据的分析,会计行业为招聘职业需求的前十位,全国的私营企业以每年30万家的速度增长,单此一个类型的企业每年的岗位缺口就达到40万-50万人次。可见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多的,但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会计专业学生工作比较难找,而另一方面,企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又较大。而毕业生平均素质则是连年下降。就整个行业就业现状来说,无论是权威人才网站的统计数字,还是专业人士、人力资源专家的看法,都显示出一个结论:低端人才泛滥,高端人才紧俏。

2.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需求差异分析

(1)大型商业集团会计人才需求

对于大型商业集团,财务专业人才引进标准,主要定位于本、硕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岗位相关业务等。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招聘,以管理培训生岗位为主,既试聘于企业,分时间段分配到不同财务岗位,担任助理工作,也是再学习的过程,为期1年-2年,根据工作评估情况决定是否留聘。入职门槛较低,本科学历,应届毕业生,能够独立完成财务会计基本账务处理,专业成绩优异,校内表现活跃。

(2)中型工、商企业会计人才需求

对于中型企业,会计专业人才的引进标准,主要定位于本、专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岗位相关业务等。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招聘,以管理培训生、出纳、保管员、会计员助理等岗位为主,这些岗位存在工作少、责任小、工资少等劣势,属于从基层做起,徐图发展的岗位,工作一定年限后,有机会转职至基层会计岗位,但是本科毕业生往往忽视这些机会,并且存在与专科生竞争的情况。

(3)小型企业、私营企业、自主创业的会计人才需求

这一类型的企业,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就业压力的推动,近年来快速崛起,数量繁多。在大中型企业会计高端人才稳定,中低端人才泛滥的大环境里,这一类型的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并且人才引进的硬性标准较低,针对于基本定位在本、专科毕业,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等。应聘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扎实,能够独立完成财务会计相关业务处理;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财务软件;能够独立报税;有审计基础知识等。小型企业具有门槛低,业务类型全,工资适中等优势,还可以作为专业能力的锻炼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平台,为进入大型企业、合资、外资企业做跳板。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

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大,但主要集中在职称高,经验足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应用型院校毕业生毕业走向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其需求标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专业知识

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专业资格

超过95%的企业要求财务人员带证上岗,既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于考取会计初级职称的应聘人员会优先录用,对于开区国内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是人员会重点培养。

3.专业能力

在专业知识与专业资格合乎标准的基础上,是否受到聘任的关键就在于专业能力的水平上。企业招聘的是员工,而不是学生,站在企业的角度,希望聘任到的是可以直接上任工作的专业成手。具体根据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在基础财务处理岗位,要求能够独立、完整、正确的完成相关账务处理,能够独立进行报税及税收筹划,能够熟练应用企业财务软件、办公软件,能够尽快掌握企业财务制度等。

4.其他方面

在基本条件一致的基础上,具有以下条件会加大成功受聘的几率:(1)广泛的知识面。会计人才应该是综合型人才,在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了解会计相关学科,如经济、税收、营销、法律、管理、金融、证券。(2)一定的外语能力。如英语四级,日语、俄语、韩语等。(3)熟练应用办公软件。能够出具简单报告、编制有关数据表格、协助完成幻灯片演示文稿。(4)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参赛经验、文体特长、大学时担任一定职务,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社会活动能力,由于会计人员要经常性的与银行、税务、证券机构、公司部门等发生业务往来,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会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四、关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

社会需求就是学校的人才培养导向,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会计专业人才输出院校,我们的市场目标应该定位在中小型企业,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能够在毕业时符合这一类型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在进入社会时,能够第一时间进入企业,感受企业文化,感受工作氛围,在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能力,积累经验,为向大型工、商业以及跨国集团进军积蓄力量,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快速的走出第一步。基于这一考量,我认为应对人才培养方案做一下调整:

1.专业方向划分

在完成大一基础课程的修习后,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并据以选择专业方向,可分为财务会计、审计、资产与投资、报税与纳税筹划、出纳及保管等。

2.专业资格证书

在选择完专业方向后,开设会计基础、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经济法、初级会计实务等专业资格考试科目课程,帮助学生尽早通过相应考试,开设资格证书相关讲座,讲解大学阶段可以考取的证书类型,帮助同学选择性考取有用的执业证书。

3.校内实训课程

在选择完专业方向后,修习相关专业知识,开设相关校内实训课程,可选择开设出纳实训、中级财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税务实操、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商业会计实训、审计实训。

4.校企合作

为了增加学生对于专业的了解,对于企业业务的熟悉,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可考虑与网络知名会计网校、市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大中型工商企业、有一定规模的代账机构、自主创业团体进行校企联合,互惠互利,一方面引进人才开讲座、短课等,开阔学生见识;输送优秀学生进入企业见习、实习;另一方面,可以以学校方面承接会计账务工作,提供学生真账实操,配备指导教师团队,完成代账业务创收。

5.丰富会计专业人才各方面能力

通过组织优秀学生参加部级、省级、市级、校级比赛,开设会计专业相关课程选修课,组织参观银行、证交所、税务机构等等活动,丰富学生见闻,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敬美.新准则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9.

[2]戴玲.社会对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要求的调查报告[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3.

[3]杨淑君,李桂荣.以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地方普通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特色--国家特色专业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专业建设实践[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第二届会计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论文集,2009.

[4]卢蓉,黄肖红.中小企业对高职电算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篇(2)

一、概述

(一)调查目的

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在学校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处于中心地位。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因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课程也必须充分适应这一要求。职业学院目前学科型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实践的要求不衔接,培养的毕业生很难适应岗位要求,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为此,从调查社会发展需求、改革培养规格入手,对会计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情感等进行广泛调查,以便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从课程的源头进行改革。

(二)调查对象

被调查对象:1.2010年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及2011年级实习生。其中有现金出纳、成本会计、车间统计员、仓库保管员、收银员等。2.毕业生所在单位的行业、企业专家。

(三)调研方法与内容

此次调研形式主要对企业走访,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就会计专业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学习的文化、专业课知识与现行岗位能力的适用性,用人单位会计岗位的需求情况,对毕业生从事某一岗位工作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全面调查(见附表一、附表二)。从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无疑对我们这次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

二、调查分析

(一)从毕业生调查表分析:

1.原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课程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

表一 毕业生认为重要的课程(样本数:2500)

《财务会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普遍都认为重要。对于《金融与税务》《审计》开设比例偏低。

2.从调查情况分析:会计电算化规范的书写的处理是必备的技能,必须加强。

表二 毕业生认为重要的技能(样本数:2500)

在以上基本技能当中,学生的应用写作和口才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在学习珠算兴趣不浓,觉得现都有计算器没有必要再学习珠算。

3.从毕业生综合素质、岗位能力分析得出:

(1)学生就业岗位群:岗位分布比例如图所示:

从以上图来看,毕业学生中一部分是以出纳和收银的工作为主,还有部分不能从事会计工作。

(二)从企业、行业专家调查表分析

1.素质要求。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企业普遍认为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财务人员在面对重重压力之时,要保持一种自信、乐观、积极的心态,还需要时刻保持冷静,细心和谨慎,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②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a、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b、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③业务素质:a.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b.广泛的知识面;c.掌握会计电算化

2.能力要求。①较强的实践能力;②更新知识的能力;③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它们具体体现在:A、熟悉我国财经基本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B、 掌握会计、统计及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C. 了解财政、税务、金融的基本知识;D. 具有从事企业会计工作的能力;E. 具有熟练的珠算、点钞、操作技能;F、 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使用会计软件并能进行会计软件二次开发的能力;G、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学中的成本预算、分析、控制的决策管理能力。

三、调查启示

(一)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应该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向,转变目前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实践与理论相脱离、教学模式滞后的状况,做到五个推进:(1)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打破学科型体系结构。(2)推进实践和理论一体化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实施方式。(3)推进以弹性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实施学分制。(4)推进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的评价方式的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贴近企业生产、服务的实际需要。(5)推进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二)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结合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调查情况,现初步将会计专业课程按会计工作项目或岗位调整整合为专业教学模块。如图:

高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块

(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技能兴趣,并结合起人才需求的特点及变化,实行能力本位模式,建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湖南省会计从业考试学习从书编委会.会计从业考试从书[M].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2]黄清泉,王峰.会计基本技能指导与实训[M].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篇(3)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环境变化

会计是社会经济环境下的产物,会计通过会计信息的传递,实现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职能,会计信息又具有“公共品”的某些属性,这使会计人员又要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必须对社会公众负责。会计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专业人才必须是能适应环境变化、满足市场需求、能为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等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新型专业人才。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和境外并购,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改革和金融全球化、融资证券化等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必然使会计发生重大变革,也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人才是需要经过市场来检验的。因此,高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时,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考虑经济环境变化,适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培养出新型会计专业人才。这不仅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责任,而且是经济环境变化对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是会计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二、新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是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新型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在伦理道德、职业判断、沟通与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一)伦理道德意识

伦理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而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人们的许多行为是受到自己的一套道德准则约束的,因为法律法规无法穷尽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细节,也无法对人性做出种种硬性的规定。会计工作也是如此,要做好会计工作必须具备伦理道德意识,这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保障公众利益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会计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失去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则必然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给国家、企业和投资者等带来损失。近年来,会计公信力受到了挑战,会计面临“诚信危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塑会计公信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除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具有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职业素养,能够提供出诚信的信息产品。可见,会计的伦理道德意识是新时期会计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职业素养。

(二)敏锐的职业判断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职业判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会计职业判断,一般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充分考虑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运用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存在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所做出的判断。会计职业判断的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判断的偏误。以前会计遇到问题,很少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解决,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准则的大量出台,会计会碰到许多诸如企业合并、分立、资产重组、关联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会计政策、或有事项等新问题。而会计准则告诉人们的只是处理会计事项的原则和方法,不是某具体事项的具体处理方法,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并给予充分的披露,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因此,敏锐的职业判断力是新时期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会计工作也是如此。从某种角度来讲,企业与投资者、政府、工商、税务以及银行等部门的关系,与其他企业和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关系,需要会计与之沟通与协调。会计专业人才只有具备良好的交流与协调能力,才能了解对方并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做好会计工作。新时期要求会计不仅要善于取得他人的支持,更要以良好的心态去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会计人员对内要具有协调、沟通的能力;对外要具有谈判、联络、交际的能力,能为所从事的会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因此,具有丰富广博的知识,能善于沟通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很好地处理与各方面的关系,是新时期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

(四)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充实完善的知识结构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通过法律手段来调节经济行为已成为法制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会计如何面临逐步健全的法制化社会,已成为会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现阶段的经济主体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法律诉讼成为每个主体保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作为经济主体中的会计人员,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必须加强法律意识,要用法律武器来维护经济主体的自身权益,以免其受到侵害。另外,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会计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会计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这都需要会计人员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以及拥有充实完善的知识才能解决。因此,新时期要求会计专业人才不但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知国家的经济政策,熟知财政、金融、投资、国际贸易、税务、法律、市场营销和外语等相关知识,才能适应时展对人才的要求,不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五)创新能力

创新是当代经济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给会计带来多方面的冲击,这就要求会计面对新变化和新问题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即会计人员要具有创新能力。一方面,创新是会计的内在本质,没有创新,会计就会墨守陈规,失去生机;另一方面,面对新的经济环境,企业要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作为“国际性商业语言”的会计必然要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我国是一个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国家,经济状况有其特殊性,面对会计国际化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的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有具备广博的知识,还必须具有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能力,并在会计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才能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

(六)风险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性等问题的存在,增加了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会计人员要树立风险意识,遇到问题要进行科学、谨慎的分析,要熟练运用规避风险和利用机遇的理论与方法为企业出谋划策。只要工作总会遇到困难。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和疑惑,如果会计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锐意进取的精神,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及务实的工作态度,就会得过且过,在工作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损失。新型会计专业人才必须要具有风险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新时期的会计工作。

三、新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要求。由此可见,政府确立的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而我国目前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只重视通识教育,却忽视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提的多、讲的多,实施成效少。会计本身属于经济管理的范畴,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会计专业人才要有强烈的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事业进取心,能正确对待竞争、挑战、机遇,能关心他人、与人共处,能满足市场需求、为社会所用,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抓好学生从入校到毕业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教育,切实把综合素质培养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环境下的新型会计专业人才。

(二)要抓实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育

教育部在《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特别重视基础课程教学力量,教授应承担基础课教学任务,知名教授应为本科生上课”的要求,因此,抓实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育,确保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是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高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面临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育问题,只有抓实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育,才能给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专业的学生带来发展的空间和契机,才能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强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会计专业人才。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扎实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理论是会计专业人才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校要抓实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育,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质量观,要把教学质量视为教师的生命,教师要“因材施教”,保证学生能充分地发挥其内在潜能。2.高校的管理者要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工作思想,紧紧围绕教学积极开展工作,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3.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要采取单位现场教学、课堂形象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和热情,学生才能把基础课的内容学实、学透。

(三)要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时期的会计专业人才是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能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是新时期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关注的问题。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篇(4)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072-03

2010年9月21日,财政部制订实施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会计规划》),强调以培养高端会计人才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努力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会计人才基础。但现实中的会计人才培养缺少市场需求方面的考虑,培养的人才缺乏竞争力,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探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市场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

(一)对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要求

首先,会计人才要有牢固的会计专业知识,全面掌握会计核算与审计、经济法与税法、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会计核算与审计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具备建账、记账、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财务分析、审计、计算机应用与外语应用等方面的复合能力,并能用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其次,会计人才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会计工作的基础,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

(二)对知识面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人才光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只有涉猎广泛的知识才可能从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会计毕竟只是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所以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也应相当熟悉。不同性质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行业知识和技术,会计人员对此要有一定的了解,如在跨国企业中,会计人员就必须掌握外语,另外,还要掌握国外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国际会计准则。

(三)对计算机和英语水平的要求

计算机现在已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将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使会计人员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开展分析预算、统筹等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差错,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另外,企业财会工作与国际财会制度接轨要求会计人才掌握外语知识,这样可以帮助企业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探讨一些先进的方法,尽早参与国际经济事务。

(四)对道德水准的要求

道德素质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的根基,因此要重视培养会计人才的诚实守信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在社会上才有立足之地,才能在企业干得长久。而高度的责任心也比较重要,因此还要注重对会计人才的责任心培养,有了责任心才能全心全意为企业工作。

(五)对综合素质的要求

会计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记账、算账和报账,因此应该重点培养会计人才的会计核算和做账能力。其次,会计人才的沟通、表达、协调能力也非常重要,会计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一个合格的会计人才除了需要广泛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面之外,内外的协调、组织和沟通能力也非常重要。会计人员在行使会计职能时,不可避免地要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比如生产、采购和销售等部门,还会与一些社会职能部门产生联系,比如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因此现实社会对会计人员的协调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会计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以吉首大学为例

(一)知识结构方面

吉首大学的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基本沿袭目前高校的教学模式,对会计专业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有涉及,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会计英语、金融、管理学等,在实施学分制、开设选修课等措施后,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得到了拓展。但由于师资力量的原因,培养方案中的一些课程并没有开设,比如会计英语,导致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提升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职业道德教育方面

吉首大学在会计专业教育中,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没有设置专门的实践教学和课程体系,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对会计处理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不能很好地理解,社会责任感不强。

(三)会计教育手段方面

吉首大学近几年筹资建设了电算会计实验室、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并规定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包含实验教学环节,这些措施大大提升了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但由于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缺乏,学生不能进入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因而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对一些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可能会产生偏差,对企业会计的运行认识肤浅。

(四)教师实践工作经验方面

吉首大学会计学专业师资的层次、水平与专业教育的需求相差甚远,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有的教师甚至一毕业就直接走上讲台,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可谈,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新技术、新知识发展对会计教育的要求。高级职称、会计专业毕业、“双师型”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教师为企业培训员工、开展社会咨询、参与专题研究等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会计人才培养途径

(一)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高校要联系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共建一批高质量的会计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择优确定大中型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为实习基地,送学生去实习基地考察、实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优化培养机制,增强基地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互补性,充分发挥会计人才培养基地在大中型企事业高级会计人才、注册会计师行业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在校内可建立实训室,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切实体会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感受会计的岗位环境和岗位能力需要。

(二)会计课程体系方面

借鉴国内会计学专业教育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高校的“宽基础,活模块”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实用技能。“宽基础”是指传授基础的通用基础技能、专业知识和文化课知识。“活模块”是指广泛推行模块式教学模式,依据高校通用的做法,将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划分为四大模块:基础模块、实务操作模块、技能模块和辅助模块。对于各个模块,应该均衡设置学时和相应的教学内容。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应建立起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应该成为“活模块”的基础模块中的主要教学内容,至少包括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和惩戒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四个方面的内容,只有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廉洁自律、坚持原则、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和奉献社会。

(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方面

会计人才要拥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前提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专业知识方面,会计人才必须全面、系统地掌握“宽基础,活模块”培养模式中的教学内容,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在实践经验方面,学校应在会计人才培养基地实训的过程中,认真执行实践的各个环节,同时组织实践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让学生在与基地会计工作人员交流和亲自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由于会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会不定期地进行更新,因此应当及时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并对其要点、难点进行阐释和开展讨论。

(五)教师实践性教学方面

要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应大力打造一支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采取一些措施来鼓励教师业余自学、校外实践,比如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对考取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教师予以奖励等。只有采取这些措施,才能使教师熟悉现行法规政策及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长实践技能。

(六)教学内容更新方面

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便在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尤其是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经常会被修正。要适应这一特点,会计人才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科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思想观念。这可由理论和实务部门的专家、教授、学者组成专家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会计工作的需要,建立符合时展的知识体系,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随着市场就业压力的增大,会计人才的培养应该积极与市场需求对接,全方位地提高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一个合格的、适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应该精通财会业务,熟悉市场规则,掌握金融、法律、内部控制、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参与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解决复杂经济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刘玉廷.对我国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与评价机制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4(6):27-30.

[2] 许萍,曲晓辉.高级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研究[J].当代财经,2005(11):99-103.

[3] 国凤兰.实施“三轨五线”,促进应用型和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J].商业会计,2010(3):72-73.

[4] 沈征.国际化BPO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1):99-104.

[5] 韩明辉.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10(4):85-87.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篇(5)

一、黑龙江市场会计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通常,学者们将人才分为四类: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其中,第一类属于研究类人才,后三类均可划人应用类人才。比照此划分标准,会计人才也可分为四类: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其中后三类同属于应用性,分别代表高级层次应用人才、中级层次应用人才和初级层次应用人才。

根据以上分类标准,以黑龙江市场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为研究对象,我们从黑龙江人才网、智联招聘、数字英才网上随机收集招聘信息300条,其中高级、中级和初级会计人员需求信息各100条。因搜集信息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所以招聘单位既涉及制造业又涉及工商服务业,企业性质也囊括了国有、民营、外资、个体经营等多种经济体,具有很好的黑龙江省市场代表性。市场招聘单位对会计人员从业能力需求情况及其具体比例总结如下:

1.工作能力方面

在工作能力方面具体统计了政策法规(资本)运用、税务筹划和会计核算报表等三个子指标。对高级会计人员的政策法规(资本)运用和税务筹划要求的比例最高,分别达到89%和86%,而这两项子指标在初级会计人员中的样本显示为0;对会计核算报表要求最为集中的群体是中级会计人才,达到94%。可见,黑龙江市场对高级会计人员的宏观掌控能力要求最高,而将日常具体操作期望集中在中级会计人才群体上。

2.职称(或技术证书)方面

在职称(或技术证书)方面选取了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上岗证等四个子指标。在高级会计人才群体中要求具有含金量很高的高级会计师及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占37%;要求具有会计师职称比例最高的是中级会计人才样本,达到92%;对初级会计人员要求集中在是否具有上岗证方面。

3.学历要求

在学历要求方面,结合我国现行学历学位制度选取了硕士及以上、本科、专科和无要求等四个子指标。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学历要求集中在本、专科及以上,说明黑龙江市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比较重视,这也从侧面体现出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肩负了社会的重托与期望。

4.外语要求

在外语要求方面设计了无要求、英语流利(含六级)、英语一定基础(含四级)、俄语流利和俄语一般运用(含四级)等子指标。由于地缘上的关系,在黑龙江市场上明显表现出对俄语需求的倾向。在高级会计人才中除常见的英语运用能力要求(累计达51%)外,还有累计3%的样本对俄语水平提出具体要求,并且此状况在中、初级会计人才中也有相应表现,分别占到2%和3%。

5.电算化操作能力

在电算化操作方面,只考虑了针对财务软件(含ERP)要求有无问题。从市场需求来看,对财务软件的使用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对中级会计人员的要求高达79%,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市场对中级会计人员的定位更多见于娴熟操作层面。

6.协调沟通能力

在协调沟通能力方面,选取了很具代表的三个子指标:领导力、沟通力(含亲和力)和良好社会关系。对于高级会计人才,这类指标要求体现出很强的刚性,三个子指标分别达到91%、83%和55%。另外,沟通力(含亲和力)是其中最具普遍性的要求,在三类会计人群中分别为83%、57%和43%和可见,在信息社会中会计人才的情感培养愈发重要。

7.从业时间

在从业时间上,只是粗线条地划分为5年以上、1-5年和无(含应届生)等三个标准。从三个会计人员群体中可以看出,从业时间与人员层次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即层次越高从业时间越久。在高级会计人才中,要求5年及以上从业时间的达到98%,这与会计专业属于人文社科领域有直接关系,更加注重经验与阅历。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市场对会计人才的总体需求表现为:能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专业技能,娴熟地运用财务软件操作,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相应外语水平。俄语由于地缘优势在黑龙江市场上表现抢眼。

二、需求与黑龙江省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99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涉及三方面要素: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黑龙江地方高校在为本省培养市场所需的会计人才时,所采纳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然要体现这三方面要素。

1.培养目标的界定——培养什么人

从会计供需角度看,市场是需求方,而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是供给方。在当今供求双方严重失衡前提下,高校更应关注市场反应。美国会计学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美国的会计毕业生待遇不如从前,究其原因发现,主要在于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能否满足企业需求质疑。可以说,将“满足市场需求”界定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目前较为理性的选择。

从上文统计资料来看,黑龙江市场对会计人才的整体素质期望较高,尤其是在高级会计人才层面上,更是体现出多方面综合能力要求。不仅要有专业会计知识的运用分析能力、相关政策法规驾驭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还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外语水平。黑龙江市场需求应成为确立省内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力量。

2.培养内容的确定——用什么培养

在将“培养市场所需人才”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后,培养内容也就愈发清晰和明朗。

(1)要以更宽阔的视角关注人文情感教育的深远影响。由于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商业语言的意义在于信息的交流,而信息交流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进而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决定了会计必然强调客观公允、严谨务实,属于技术规范范畴;相对于技术规范注重是非公允而言,人文情感则更为关注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和谐。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人文情感的魅力在于它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明辨善恶美丑,倡导责任与良知,人文情感教育对于会计人才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在传授会计技术规范的同时,也应关注人文精神涵养,因为它能带给人内心以力量,这样才更利于具有完整人格会计人才的涌现,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2)应保证课程设置的宽厚而实际。从黑龙江市场招聘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需求情况统计表可见,市场对会计人才知识、能力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市场要求高校在会计专业界定方面应愈发地模糊,越来越体现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内容体系之间的相互交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重新安排课程内容,加大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知识的课时比例,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

从会计专业的科学发展和强化职业判断能力出发,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课程的了解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教材与实践的贴近与融合,增加企业实例,在具体业务情境中培养学生分析与决策的能力。同时,在高校会计教学中应加大人文教育的分量。

(3)强化俄语的地缘优势。由于黑龙江所处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使其在对俄边贸中具有天然优势,双方贸易往来频繁,其交易金额一直占据我国对俄贸易相当大份额。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必然带动对相关会计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具有良好俄语背景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黑龙江地方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应加大《会计俄语》、《俄罗斯会计》、《俄罗斯概况》等特色课程,深挖语言潜在优势,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3.培养方式的选择一怎样培养人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篇(6)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084-02

一、黑龙江市场会计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通常,学者们将人才分为四类: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其中,第一类属于研究类人才,后三类均可划人应用类人才。比照此划分标准,会计人才也可分为四类: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其中后三类同属于应用性,分别代表高级层次应用人才、中级层次应用人才和初级层次应用人才。

根据以上分类标准,以黑龙江市场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为研究对象,我们从黑龙江人才网、智联招聘、数字英才网上随机收集招聘信息300条,其中高级、中级和初级会计人员需求信息各100条。因搜集信息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所以招聘单位既涉及制造业又涉及工商服务业,企业性质也囊括了国有、民营、外资、个体经营等多种经济体,具有很好的黑龙江省市场代表性。市场招聘单位对会计人员从业能力需求情况及其具体比例总结如下:

1.工作能力方面

在工作能力方面具体统计了政策法规(资本)运用、税务筹划和会计核算报表等三个子指标。对高级会计人员的政策法规(资本)运用和税务筹划要求的比例最高,分别达到89%和86%,而这两项子指标在初级会计人员中的样本显示为0;对会计核算报表要求最为集中的群体是中级会计人才,达到94%。可见,黑龙江市场对高级会计人员的宏观掌控能力要求最高,而将日常具体操作期望集中在中级会计人才群体上。

2.职称(或技术证书)方面

在职称(或技术证书)方面选取了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上岗证等四个子指标。在高级会计人才群体中要求具有含金量很高的高级会计师及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占37%;要求具有会计师职称比例最高的是中级会计人才样本,达到92%;对初级会计人员要求集中在是否具有上岗证方面。

3.学历要求

在学历要求方面,结合我国现行学历学位制度选取了硕士及以上、本科、专科和无要求等四个子指标。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学历要求集中在本、专科及以上,说明黑龙江市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比较重视,这也从侧面体现出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肩负了社会的重托与期望。

4.外语要求

在外语要求方面设计了无要求、英语流利(含六级)、英语一定基础(含四级)、俄语流利和俄语一般运用(含四级)等子指标。由于地缘上的关系,在黑龙江市场上明显表现出对俄语需求的倾向。在高级会计人才中除常见的英语运用能力要求(累计达51%)外,还有累计3%的样本对俄语水平提出具体要求,并且此状况在中、初级会计人才中也有相应表现,分别占到2%和3%。

5.电算化操作能力

在电算化操作方面,只考虑了针对财务软件(含ERP)要求有无问题。从市场需求来看,对财务软件的使用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对中级会计人员的要求高达79%,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市场对中级会计人员的定位更多见于娴熟操作层面。

6.协调沟通能力

在协调沟通能力方面,选取了很具代表的三个子指标:领导力、沟通力(含亲和力)和良好社会关系。对于高级会计人才,这类指标要求体现出很强的刚性,三个子指标分别达到91%、83%和55%。另外,沟通力(含亲和力)是其中最具普遍性的要求,在三类会计人群中分别为83%、57%和43%和可见,在信息社会中会计人才的情感培养愈发重要。

7.从业时间

在从业时间上,只是粗线条地划分为5年以上、1-5年和无(含应届生)等三个标准。从三个会计人员群体中可以看出,从业时间与人员层次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即层次越高从业时间越久。在高级会计人才中,要求5年及以上从业时间的达到98%,这与会计专业属于人文社科领域有直接关系,更加注重经验与阅历。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市场对会计人才的总体需求表现为:能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专业技能,娴熟地运用财务软件操作,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相应外语水平。俄语由于地缘优势在黑龙江市场上表现抢眼。

二、需求与黑龙江省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99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涉及三方面要素: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黑龙江地方高校在为本省培养市场所需的会计人才时,所采纳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然要体现这三方面要素。

1.培养目标的界定――培养什么人

从会计供需角度看,市场是需求方,而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是供给方。在当今供求双方严重失衡前提下,高校更应关注市场反应。美国会计学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美国的会计毕业生待遇不如从前,究其原因发现,主要在于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能否满足企业需求质疑。可以说,将“满足市场需求”界定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目前较为理性的选择。

从上文统计资料来看,黑龙江市场对会计人才的整体素质期望较高,尤其是在高级会计人才层面上,更是体现出多方面综合能力要求。不仅要有专业会计知识的运用分析能力、相关政策法规驾驭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还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外语水平。黑龙江市场需求应成为确立省内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力量。

2.培养内容的确定――用什么培养

在将“培养市场所需人才”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后,培养内容也就愈发清晰和明朗。

(1)要以更宽阔的视角关注人文情感教育的深远影响。由于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商业语言的意义在于信息的交流,而信息交流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进而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决定了会计必然强调客观公允、严谨务实,属于技术规范范畴;相对于技术规范注重是非公允而言,人文情感则更为关注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和谐。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人文情感的魅力在于它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明辨善恶美丑,倡导责任与良知,人文情感教育对于会计人才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在传授会计技术规范的同时,也应关注人文精神涵养,因为它能带给人内心以力量,这样才更利于具有完整人格会计人才的涌现,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2)应保证课程设置的宽厚而实际。从黑龙江市场招聘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需求情况统计表可见,市场对会计人才

知识、能力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市场要求高校在会计专业界定方面应愈发地模糊,越来越体现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内容体系之间的相互交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重新安排课程内容,加大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知识的课时比例,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

从会计专业的科学发展和强化职业判断能力出发,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课程的了解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教材与实践的贴近与融合,增加企业实例,在具体业务情境中培养学生分析与决策的能力。同时,在高校会计教学中应加大人文教育的分量。

(3)强化俄语的地缘优势。由于黑龙江所处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使其在对俄边贸中具有天然优势,双方贸易往来频繁,其交易金额一直占据我国对俄贸易相当大份额。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必然带动对相关会计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具有良好俄语背景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黑龙江地方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应加大《会计俄语》、《俄罗斯会计》、《俄罗斯概况》等特色课程,深挖语言潜在优势,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3.培养方式的选择一怎样培养人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篇(7)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66-02

1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为了解就业单位对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本文对25家就业单位的财会部门进行调研。被调查单位中有8家服务型企业、6家制造企业,此外还有商业、旅游业、物流、行业、学校以及IT行业等多种性质的就业单位。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是能够吸纳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渠道,其中会计师事务所需求尤为突出,是学生实习和就业的良好选择[1]。

1.1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

就业单位的岗位需求主要是出纳和档案管理,这些岗位的人员需求量较大,技能要求相对简单,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学生普遍以此为目标。此外,总账会计、工资核算和税务会计也有较高的需求,债权债务核算、审计助理和财务经理、稽核等岗位也有一定需求(见表1)。可见,会计岗位需求较为多样化,专业划分也比较详细,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岗位精细划分。

1.2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需求

就业单位看中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职业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此外毕业院校、社会实践经历、学习成绩和计算机水平也是企业看中的基础要件(见表2)。其中职业资格证书是毕业生从事会计岗位的必要条件,相关培训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重视的基础工作。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的提高需要会计专业建设者根据市场需求建立相应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有的放矢为企业输送有用之才[2]。

1.3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需求

就业单位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主要是责任心、吃苦耐劳、团结能力和爱岗敬业,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需要在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进取精神是学生会计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此外,行动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是对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更高要求(见表3)。

2 高?会计专业人才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困难主要是缺乏社会实践、工作经验和毕业生供大于求。因此,大幅度进行校企合作,丰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实习经验,是毕业生增加竞争力的主要出路。此外,会计岗位技术性很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高,但是专业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动手能力差,并且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这些问题容易形成毕业生眼高手低的局面,毕业生应做出客观自我评价和就业预期。只有校企深层合作,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加就业单位与毕业生的信息沟通才能有效提高就业率(见表4)。

2.2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有待加强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不熟练的技能主要是报表编制和纳税申报,会计电算化技能亟待加强,这也成为人才培养的新突破点。编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各种会计资料的装订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传统技能,但在就业过程中看出这些技能学生掌握的仍然不扎实不过硬(见表5)。

2.3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业中存在不足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篇(8)

一、我国会计人才市场主体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人才市场逐渐建立和完善,会计人才供应主体和需求主体的主体意识已经基本形成。但在会计人才市场上,会计单位尚未成为全权的会计市场主体,使会计人才市场缺乏应有的经营主体,会计教育单位不承担任何风险和责任,只要取得了招生指标,就能获取相应的收入;至于学生在学校学了什么,到社会上能干什么等等,都似乎与会计教育单位无关,而实质上会计人才使用价值的大小与会计教育单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一个完整的会计人才市场必须有会计教育单位的入市,这样会计人才市场才能健全。会计教育单位的入市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会计教育单位与会计受教育者共同承担会计人才的就业责任,并由社会根据不同会计教育单位毕业生就业状况对其做出评价,即由市场来直接决定其收益水平;二是由会计人才中心对毕业生进行全国性的统一,把不合格的“产品”留给会计教育单位进行处理或者“再加工”,即由市场来直接其成本高低。只有会计教育单位进入市场,成为社会经济循环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才能构成全社会的会计教育竞争,也才可能通过竞争来提高会计教育质量,达到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目的。

二、会计人才市场机制特征分析

市场机制在会计市场中的运行形式,是通过会计市场内部有关会计商品价格,会计市场主体竞争及会计市场供求变动的相互制约关系来实现的。本文拟从市场机制的过程来考察、探讨、分析会计人才市场机制包括的。

(一)会计人才的供求机制。会计人才的需求来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管理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会计信息需求和对会计管理需求的提高。由于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人员的直接劳动成果,会计服务经营主体使用会计人才的收益,主要表现在取得会计服务收入上。会计人才的供应规模取决于会计教育的规模和社会对会计职业的评价以及会计工作人员的收入状况,当会计人才的供应大于需求时,会使会计人才工资水平降低,但这还不是主要的结果,更为重要的结果则是会有一部分会计人才找不到会计工作岗位,从而使会计人才的实际收益降低,导致社会对会计人才投资的减少;当会计人才供应小于需求时,会计人才工资水平会上升并超过其他专业人才的工资水平,从而导致社会教育投资的增加、各种会计教育形式出现和更多的劳动者愿意接受会计教育并充当会计人才。

(二)会计人才的价格机制。从理论上讲,会计人才生产价格的主体是会计教育的投资,它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会计受教育者所在家庭的投资、国家投资、会计人才经营主体投资和会计人才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由使用单位做出的后续培训或教育投资。这些投资所形成的价值量对会计人才所有者个人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只有国家政府才可能掌握这些数据的统计资料。但是,由于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甚至不同院校,其文化传统、教育水平、教育条件都不同,对会计人才教育的投资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国家政府所掌握的生产价格也只是一个大致的平均数据。由于会计人才的价值与会计人才的生产价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并且对会计人才所有者来说生产价格又是一个模糊概念,所以,会计人才所有者的决策一般是在工资水平与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后做出的。

(三)人才的竞争机制。会计商品的不可替代性使会计市场竞争出现垄断和限制于会计行业内部。具体讲会计人才经营主体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国家对会计的投资和获得更多的会计教育收费收入,会计教育单位之间的竞争反映了会计教育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其结果是:一方面提高了会计教学条件和会计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相对降低了会计教育的收费标准和国家教育投资的数额。会计人才个人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有利的就业条件,获得优厚待遇,它反映的是会计人才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会计人才供过于求时,会计人才个人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会计人才个人竞争的结果表现为:一方面,降低了会计人才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另一方面,提高了会计人才的素质,即会计人才的质量。

(四)会计人才的管理机制。由于会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贯穿于会计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对活动的管理活动,所以,会计主体单位使用会计人才的收益就不仅表现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等使用活动上,而且还主要表现在对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过程中,即如何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会计市场供给主体是一种特殊职业,它的存在必须以高素质的会计执业队伍、高质量的会计商品为前提。根据我国会计市场的现状,政府对会计市场进行了较强的干预以提高会计商品质量。在供给方面,政府规定了会计商品生产者的执业资格条件以及会计商品价格标准,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质量检查,以保证会计商品质量。在需求方面,政府则主要规定了应接受审计、评估及其他会计服务的范围,以增加会计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他商品市场相比较,会计市场宏观管理的直接性十分明显。

三、如何塑造会计人才市场主体

会计市场发挥作用的动力,正是市场主体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合力”,所以,笔者认为塑造会计人才市场主体,就是要完善会计市场主体体系和健全会计市场法规体系。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篇(9)

一、我国会计人才市场主体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人才市场逐渐建立和完善,会计人才供应主体和需求主体的主体意识已经基本形成。但在会计人才市场上,会计教育单位尚未成为全权的会计市场主体,使会计人才市场缺乏应有的经营主体,会计教育单位不承担任何风险和责任,只要取得了招生指标,就能获取相应的收入;至于学生在学校学了什么,到社会上能干什么等等,都似乎与会计教育单位无关,而实质上会计人才使用价值的大小与会计教育单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一个完整的会计人才市场必须有会计教育单位的入市,这样会计人才市场才能健全。会计教育单位的入市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会计教育单位与会计受教育者共同承担会计人才的就业责任,并由社会根据不同会计教育单位毕业生就业状况对其做出评价,即由市场来直接决定其收益水平;二是由会计人才中心对毕业生进行全国性的统一考试,把不合格的“产品”留给会计教育单位进行处理或者“再加工”,即由市场来直接影响其成本高低。只有会计教育单位进入市场,成为社会经济循环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才能构成全社会的会计教育竞争,也才可能通过竞争来提高会计教育质量,达到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目的。

二、会计人才市场机制特征分析

市场机制在会计市场中的运行形式,是通过会计市场内部有关会计商品价格,会计市场主体竞争及会计市场供求变动的相互制约关系来实现的。本文拟从市场机制的过程来考察、探讨、分析会计人才市场机制包括的内容。

(一)会计人才的供求机制。会计人才的需求来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管理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会计信息需求和对会计管理需求的提高。由于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人员的直接劳动成果,会计服务经营主体使用会计人才的收益,主要表现在取得会计服务收入上。会计人才的供应规模取决于会计教育的规模和社会对会计职业的评价以及会计工作人员的收入状况,当会计人才的供应大于需求时,会使会计人才工资水平降低,但这还不是主要的结果,更为重要的结果则是会有一部分会计人才找不到会计工作岗位,从而使会计人才的实际收益降低,导致社会对会计人才投资的减少;当会计人才供应小于需求时,会计人才工资水平会上升并超过其他专业人才的工资水平,从而导致社会教育投资的增加、各种会计教育形式出现和更多的劳动者愿意接受会计教育并充当会计人才。

(二)会计人才的价格机制。从理论上讲,会计人才生产价格的主体是会计教育的投资,它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会计受教育者所在家庭的投资、国家投资、会计人才经营主体投资和会计人才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由使用单位做出的后续培训或教育投资。这些投资所形成的价值量对会计人才所有者个人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只有国家政府才可能掌握这些数据的统计资料。但是,由于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甚至不同院校,其文化传统、教育水平、教育条件都不同,对会计人才教育的投资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国家政府所掌握的生产价格也只是一个大致的平均数据。由于会计人才的价值与会计人才的生产价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并且对会计人才所有者来说生产价格又是一个模糊概念,所以,会计人才所有者的决策一般是在工资水平与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后做出的。

(三)会计人才的竞争机制。会计商品的不可替代性使会计市场竞争出现垄断和限制于会计行业内部。具体讲会计人才经营主体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国家对会计教育的投资和获得更多的会计教育收费收入,会计教育单位之间的竞争反映了会计教育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其结果是:一方面提高了会计教学条件和会计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相对降低了会计教育的收费标准和国家教育投资的数额。会计人才个人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有利的就业条件,获得优厚待遇,它反映的是会计人才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会计人才供过于求时,会计人才个人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会计人才个人竞争的结果表现为:一方面,降低了会计人才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另一方面,提高了会计人才的素质,即会计人才的质量。

(四)会计人才的管理机制。由于会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贯穿于会计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活动,所以,会计主体单位使用会计人才的收益就不仅表现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等使用活动上,而且还主要表现在对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过程中,即如何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会计市场供给主体是一种特殊职业,它的存在必须以高素质的会计执业队伍、高质量的会计商品为前提。根据我国会计市场的现状,政府对会计市场进行了较强的干预以提高会计商品质量。在供给方面,政府规定了会计商品生产者的执业资格条件以及会计商品价格标准,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质量检查,以保证会计商品质量。在需求方面,政府则主要规定了应接受审计、评估及其他会计服务的范围,以增加会计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他商品市场相比较,会计市场宏观管理的直接性十分明显。

三、如何塑造会计人才市场主体

会计市场发挥作用的动力,正是市场主体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合力”,所以,笔者认为塑造会计人才市场主体,就是要完善会计市场主体体系和健全会计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篇(10)

计算机技术涉及的行业领域比较广,每一个领域都可以作为一个方向开设相应的课程,甚至可以深入到行业内部再进行细化。由于高职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如果行业领域无法确定,专业定位过于宽泛,课程体系过大,技能培养就会没有侧重点,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杂而不精。这样一来,学生虽然说什么都会一点儿,但在找工作时由于缺乏核心的竞争力,不能满足相应的岗位需求。

1.2专业设置脱离实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建设不是一成不变,应该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时市场调研不够充分,不能很好地进行岗位能力分析,使得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达不到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如果学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不进行充分的社会需求论证和市场调研,必然导致一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导致了毕业生过剩,而用人单位又招不到人的现象。

1.3开设课程不合理

计算机是一门内涵很深,范围很大,分支很多的学科,课程设计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的规律,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科学制定而成。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门类繁多,深度不够。课程设置面面俱到,由于受到学生学制短的限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很难达到精通的程度。

1.4实训设备跟不上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是需要大量的软件和硬件资源作为支撑的,如果没有大量软硬件的投入,改革和发展将无从谈起。计算机的更新速度比较快,每台计算机的更新周期是3~5年,计算机的维护费用也比较高,如何解决这部分经费是各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很多高职院校的硬件和软件投入跟不上,很多需要学生动手的实验根本没办法做,那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2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措施

计算机专业要想走出就业和招生的困境,必须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适应市场的需求,毕业生才能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欢迎。

2.1依据行业和市场需求,确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否能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可以通过毕业生在对口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就业情况来衡量。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与区域的市场、产业有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高职院校在制定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创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时,必须关注学生以后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注重学生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对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和人才流动的趋势。搜集相关的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此为依据及时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同时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和严格的科学论证,获得市场需要人才的数量、规格,深入到企业,与工作在行业一线的专家进行讨论。

2.2按市场需求合理进行专业建设

高职教育中的专业,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科专业”,它应该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在专业设置的时候应该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导出与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相关联的知识和职业世界的有关知识。要培养突出适应社会、应用广泛的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必须深入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对职业群和新技术进行调查分析,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充分服务于区域和社会经济。

2.3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

社会在不断发展,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课程设置一成不变,就会造成教育和市场需求脱节,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时要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

1)依据市场调查科学地设置课程。高职院校必须要深入企业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适时地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建立主动适应市场的运作机制。课程建设的关键是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各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市场需求的最新信息,如政府的决策文件、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毕业学生的信息反馈等。依据收集来的信息,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置课程。

2)把握重点,不断更新课程内容。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软件和硬件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同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也要稳中有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成熟和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也要不断地更新其内容和技术背景。必须开设2~3门像程序设计类的更新速度比较慢的课程,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其他软件时举一反三。除此之外,还要开设一些紧贴市场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一定要与市场的变化相结合,做到与市场需求变化达到同步。

3)教学内容模块化,课程综合化。现在市场上需要的多是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也就是在计算机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人才。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必须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应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与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块。针对各教学模块所培养的能力,确定支持能力培养的相关知识,然后确定各模块的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贴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

2.4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要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必须加强实习实训环境的建设。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计算机实训基地,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师资培养、如何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学习到学生实习乃至最终的学生就业等问题,学校都离不开企业。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很多的技能必须经过学生的反复操作、不断训练才能获得。为了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能力,高职院校可以输送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学校总面临“实习机会少”“实习场地局限”等问题。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且能使教育工作者明确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体系,找到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方向,从而避免人才培养上的盲目性。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篇(11)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2

一、引言

根据经济学供需均衡理论,供给与需求总是向着不断协调的方面相互促进,当一个行业的市场供给能够正好满足其市场需求的状态,就是市场均衡。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现象日益复杂,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社会及公众个人维权意识不断加强,我国的法务会计行业的市场需求潜力很大,尽管市场需求前景乐观,有效的市场需求却不大,就我国法务会计行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其市场供给能力非常有限,加快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任务迫在眉睫。

二、法务会计市场供需分析

(一)法务会计需求主体

根据我国目前法务会计在实践应用中的具体情况,法务会计的社会需求主要表现在提供证据信息和司法诉讼中,这些需求主体一般包括:

1.政府机关。为了在经济案件的调查中查明真相、确认相关人员责任,政府各机关部门需要收集关于公职人员贪污受贿与职务犯罪的证据信息,法务会计人员成为政府的需求。

2.司法机关。国家的公、检、法等政府部门在保护国家利益的安全、保证市场经济合法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法务会计人员提供司法鉴定者和专家证人服务。

3.律师事务所。诉讼或法庭辩护时,一般的律师往往对专业的财务审计术语、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企业财务舞弊的手段、方式都不太理解和熟悉,如果有法务会计师参与提供专业性的诉讼支持,则有利于增加经济案件的审理效率和速度。

4.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表述和财务报表形式的合法性检验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查错防弊的审计功能需要专门的法务会计人员。

5.企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在寻求法律咨询服务、应对公司内部欺诈舞弊方面具有对法务会计的需求。

6.社会公众。随着我国经济秩序的优化和各项法规制度的完善,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在不断的提高。民事赔偿、财产分割、损害赔偿等鉴定责任认定都离不开对法务会计的需求。

(二)法务会计供给主体

按照市场经济供需理论,社会供给提供法务会计服务来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提供法务会计方面服务的机构主要是司法鉴定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及律师事务所,但这些机构单独提供法务会计服务的能力还不够,通常都是合作完成任务。

1.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四大”和许多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具有了法务会计业务,很多专业人员提供企业重组、反洗钱等法务会计服务。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权威组织机构。经验证明,现阶段我国法务会计行业的发展,特别需要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承担注册法务会计师的培养和认证工作,为市场培养和提供专门化人才。

3.需求方自身的供给。需要法务会计服务的部门,如果自身配备一定的专业人员,则不仅能满足本单位开展工作需要,还能向外部提供专业人员的服务。我国公检法机关、国家审计部门、事务所等机构对法务会计服务有大量的需求,因此,这些部门选择自身配备或培养专职法务会计人员可以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双重效益。

4.国内高校。通过高等教育培养法学与会计学相融合的法务会计复合人才,以满足社会对法务会计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已有法务会计本科、硕士层次的人才培养。

(三)法务会计市场供需关系

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现象和法律问题,社会组织及公众个人对法务会计产生了许多直接或间接的需求。为了解法务会计市场供需现状及其关系,笔者对广西区法务会计的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分别从调查对象的情况、法务会计认知度、公众法律意识、广西区法务会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状况等方面设计了20个问题,通过发放和回收问卷,进行问卷数据统计,获得了较为有用的参考数据。根据问卷统计结果,广西法务会计的市场需求潜力很大,需要有相应的社会供给资源,提供法务会计服务,但很明显,其市场的供给能力却非常有限,因此,法务会计供需市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失衡现象。

(四)供需失衡的调查结果检验

根据问卷统计数据,取市场供需双方的重要因素进行交叉分析,以检验法务会计市场供需之间关系的失衡状况。检验结果表2的p值等于0.455,大于0.05,检验结果不显著,表明公司遇到法务会计有关业务的需求与公司从事法务会计服务的人员供给之间关系不显著,市场供需关系被检验为失衡状况;检验结果表4的p值等于0.709,大于0.05,检验结果不显著,表明公司从事法务会计服务的人员供给与有进行法律诉讼的需求之间不相关,市场供需关系也被检验为失衡状况。如表1-表4所示。

三、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法务会计涉及学科领域广,法务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非常宽泛,至少需要掌握会计学、审计学、证据学、法律、侦查技术等知识,这给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带来巨大的挑战。根据上述法务会计行业市场供需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我们应通过学历学位教育和在职教育双管齐下的培养式方式,加快培养法务会计专门人才。

(一)推进法务会计学历学位教育模式

法务会计的学历学位教育可以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分别进行培养。首先从本科教育阶段开始夯实基础,重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的本科阶段学历学位教育既可采用四年制法务会计专业本科的培养模式,也可采用双学位培养模式。由于法务会计人才培养要求较高,本科层次培养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所以,高校在本科层次培养日趋成熟的情况下,要积极开展研究生层次教育,研究生阶段更要注重培养更多的法务会计师资力量,为其他高校开设法务会计专业提供人才。到目前为止,我国一些高校的法务会计人才培养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通过高校示范教学和学术研讨会等交流方式逐步推广人才培养经验。

(二)建立法务会计在职教育模式

虽然学历和学位教育是培养法务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但需要的时间较长,毕业时学生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专业能力。事实上,我国目前的法务会计业务实践中,当会计师事务所承接的业务涉及很复杂的法律知识或侦查技术时,律师事务所或司法鉴定机构就派人参与进来,一起研究解决问题,大大节约工作时间和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反之亦然。这种相关职业人员通过后续在职教育,并参加法务会计师从业资格认证的培养模式,能够缩短法务会计人员的培养时间,快速缓解我国法务会计人才匮乏状况。

总之,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实务界、政府等方面的重视和投入,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培养这类高素质的人才。通过法务会计行业的市场供需现状及其关系的分析,结合司法实践运用的情况,可以看出,法务会计市场供给方面的矛盾比需求方面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加快法务会计人才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和经济环境,尽快实现法务会计行业发展的市场供需均衡状态,是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郑琼,周志平.构建我国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江汉大学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