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防雷预防措施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2 09:44:17

防雷预防措施

防雷预防措施篇(1)

西班牙PDC系列提前放电避雷针

1雷电的危害

1.1直接雷击的危害 是指雷云对大地某点发生的强烈放电,它可以直接击中设备

1.1.1雷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危害。雷电流通过导体时,能使放电通道的温度高达数万度,在极短时间内将电能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雷击点的发热能量巨大,能够使温度达到6000℃以上的温度,从而造成施工设备烧毁甚至融化。

1.1.2 雷电的电效应及其危害。雷云对大地放电时,雷电流通过具有电阻或电感的物体时,因雷电流的变化率大(几十微秒时间内变化几万或几十万安培),能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使电力系统的设施烧毁、导致可燃易爆物品的爆炸和火灾,引起严重的触电事故雷击还能够造成电效应和冲击波,雷击时雷电流通过通过施工设备产生电动力的破坏作用,雷电冲击波的迫害作用就跟爆炸时附近物体及施工设备、人所受到伤害。

1.1.3 雷电的机械效应及其危害:雷电直接击中施工机械设备,从而造成机械设备毁坏。

1.2雷击电磁脉冲的危及其危害

1.2.1 雷电的静电感应及其危害:雷云的静电感应是指带电的雷云接近地面时,对导体感应出与雷云符号相反的电荷,建筑物或设备顶部大量感应电荷不能迅速流入大地,从而产生很高的对地电压即静电感应电压,它可达到几万伏,能击穿数十厘米的空气间隙发生火花放电。

1.2.2 雷电的电磁感应及其危害:雷电发生时产生很大的雷击电流,又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在其周围空间里产生交变电磁场,不仅会使处在这一电磁场中的导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还会在附近的传输信号线路、埋地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等部位产生感应电流并侵入设备,使连接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设备遭到损害。

1.2.3 雷电的电磁脉冲及其危害雷电电磁脉冲:是天空打雷时产生的作为干扰源的强大闪电流及其电磁场。它的感应范围很大,对建筑物、人身、以及车辆和各种电气设备及管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危害就是雷电电磁脉冲所产生的干扰。

1.2.4 雷电反击:遭受直击雷的金属体(包括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在引导强大的雷电流流入大地时,在它的引下线、接地体以及与它们相连接的金属导体上会产生非常高的电压,对周围与它们连接的金属物体、设备、线路、人体之间产生巨大的电位差,这个电位差会引起闪络。在接闪瞬间与大地间存在着很高的电压,这电压对与大地连接的其他金属物品发生放电(又叫闪络)的现象叫反击。

2防雷技术

2.1接闪就是让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闪电能量按照人们设计的通道泄放到大地中去。避雷针是一种主动式接闪装置,其功能就是把闪电电流引导入大地。避雷线和避雷带是在避雷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避雷针是最首要、最基本的防雷措施。

2.2接地就是让已经纳入防雷系统的闪电能量泄放入大地,良好的接地能够有效地降低引下线上的电压,避免发生反击。过去有些规范要求电子设备单独接地,目的是防止电网中杂散电流或暂态电流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接地是防雷系统中最基础的环节。

2.3均压连接就是接闪装置在捕获雷电时,引下线立即升至高电位,会对防雷系统周围的尚处于地电位的导体产生旁侧闪络,并使其电位升高,进而对人员和设备构成危害。为了减少这种闪络危险,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均压环,将处于地电位的导体等电位连接起来,一直到接地装置。金属设施、电气装置和电子设备,如果其与防雷系统的导体,特别是接闪装置的距离达不到规定的安全要求时,则应该用较粗的导线把它们与防雷系统进行等电位连接。这样在闪电电流通过时,所有设施立即形成一个“等电位岛”,保证导电部件之间不产生有害的电位差,不发生旁侧闪络放电。完善的等电位连接还可以防止闪电电流入地造成的地电位升高所产生的反击。

2.4 分流就是在一切从室外来的导线与接地线之间并联一种适当的避雷器。当直接雷或感应雷在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波沿着这些导线进入室内或设备时,避雷器的电阻突然降到低值,近于短路状态,将闪电电流分流入地。分流是现代防雷技术中迅猛发展的重点,是防护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的关键措施。由于雷电流在分流之后,仍会有少部分沿导线进入设备,这对于不耐高压的微电子设备来说仍是很危险的,所以对于这类设备在导线进入机壳前应进行多级分流。采用分流这一防雷措施时,应特别注意避雷器性能参数的选择。

2.5 屏蔽屏蔽就是用金属网、箔、壳、管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阻隔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空间入侵的通道。屏蔽是防止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电子设备影响的最有效方法。

3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及预防

3.1公路施工机械。公路施工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作业。在雷雨季节是雷电袭击的高发地区,雷电往往会对施工机械进行直接袭击,雷电电磁脉冲入侵并损坏路面摊铺机的微电控制装置。

3.1.1 在沥青混合料揽拌厂场安装避雷针装置由于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及其配套机械集中在一个生产厂场使用,比较容易进行集中防雷,为此,在拌和厂场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的高度高于搅拌楼的最高点,达到有效的保护半径,防止雷电对任何一台作业机械直击。当雷电袭击时由避雷针及其引线经过接地网迅速将强大的雷电电流引入大地,防止雷电对机电系统的直击。

3.1.2 对路面摊铺机械电气控制装置装设过电压保护器由于路面摊铺机械是随时移动作业的,不可能集中避雷,而处在露天环境下的移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最容易受感应雷浪涌电压的入侵,例如沥青沥青摊铺机控制路面平整度和控制机械定位的压力传感器等就深受其害。为了保护这些控制灵敏度极高的机械微电子控制装置免遭感应雷浪涌电压入侵损毁,根据每台机械控制装置的不同构造特点,对其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3.2 建筑物施工工地

建筑物施工现场,特别是高层建筑物的塔吊、龙门架、起重设备在雷雨季节的防雷尤其重要,在底部应做好防雷接地,并且与建筑物防雷接地共用接地系统,金属轨道顶部与建筑物防雷做等电位电气连接,在雷雨天气里,禁止作业,保证人员生命安全。

防雷预防措施篇(2)

中图分类号:D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081-02

雷电是年复一年重复出现的自然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电原因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计其数。遭受雷击后,煤矿电网不能够实现安全稳定运行,矿井供电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不仅造成重要设备损毁,影响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而且还会诱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严重威胁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对雷电现象进行研究,探索预防雷击电网产生严重危害的有限措施,就成为当前煤矿机电技术人员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目前对雷电的认识:

雷电是一种自然灾害天气现象。空气中饱含水汽的云层在强烈气流的作用下,或上下、或左右剧烈运动,产生电离现象,带正电荷的水珠上升到云层顶部,负电荷沉淀在云层的底部,静电感应导致地面正电荷集聚。这样就在云层和大地之间形成一个大电容,当云层的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一般高达几亿伏)时,击穿云层和大地之间的空气,就会发生激烈的放电,并出现闪电和雷鸣现象,称为雷电。

雷电按照危害方式主要可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

直击雷是指带电雷云直接通过人体、建筑物或设备等等直接对地放电现象。直击雷的破坏力主要表现为放电产生的强大电流,大约为20―200KA,甚至更高;雷击点的发热量大约为500-2000J,可溶化50-200MM3的钢材。在雷电流过的通道上,物体水分受热汽化而急∨蛘停产生强大的冲击性机械力,可以达到5000-6000N,破坏力十分大。

感应雷是指当带有负电荷的雷云集聚在架空线路、建筑物附近,其先导路径上的电荷对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电荷,当主放电开始时,该电荷被迅速中和而产生的脉冲电压。由感应雷形成的感应过电压通常为100―200KV,最大可达600KV;因静电感应在地面集聚的电荷不能得到全部中和,在释放的过程中也会产生30-40KA的电流,甚至更大。如果接地放电效果较差造成侵入,可使室内电气设备遭到损害 。

直击雷只在雷云对地闪击点的周围造成灾害,损害的范围较小。感应雷没有直击雷猛烈,但是无论雷云对地闪击还是雷云对雷云之间闪击,都可能发生并造成灾害,发生的几率远远高于直击雷,而且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的多个局部同时产生感应雷过电压现象,还可以通过线路等导体的传输致使雷害范围扩大。

雷电按照形状分为线形、片形和球形三种。线形雷较常见,片形雷较少见,球状雷极其罕见。

根据雷击架空线路部位的不同,直击雷又分为反击雷和绕击雷。绕击雷是指雷电绕过避雷线等防雷设施直接击中输电导线而产生过电压。反击雷是指雷电击中杆塔或避雷设施,雷电流使受击点的电位大大提高,等该电位的电压升高到与导线之间的电压超过电气绝缘的承受能力时,就发生雷击闪络。

二、雷电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

(1)雷电原因引起的雷击过电压造成供电系统开关误跳闸或线路故障,导致煤矿主扇风机、局扇风机和瓦斯抽放泵等一级负荷供电突然中断或设备损坏,不仅影响矿井正常的生产秩序,而且埋下了矿井发生重大机电或瓦斯事故的隐患。

(2)架空线路被雷电击中线后,雷电波沿着线路侵入变电站,由于站内设备绝缘强度低于线路,引起变电站内配电设备绝缘降低和损坏,导致发生全矿无计划停电事故或者备用电源异常现象,严重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实践经验表明,雷电对户内设备绝缘的伤害有时并非一击而穿,而是局部降低电气绝缘,在系统稳定的情况下仍可继续运行,一旦电网因操作或其他原因过电压时彻底破坏绝缘引起弧光短路烧坏电气设备造成停电事故。

(3)雷电原因引起的煤矿瓦斯监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信息通信系统设备和部分弱电设备损坏或信号失真,加大了供电线路和变电站巡查抢修的次数和排除故障的难度,降低了煤矿调度指挥生产和安全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三、沁城煤矿电网屡受雷击危害的原因

(1)沁水地区为多雷区。根据相关规定,年雷曝日数大于等于40日的地区为多雷区。据统计,沁水地区每年最早出现雷电在4月初, 6月至9月份出现雷电较常见,次数较多,尤其以每年的7月份最为严重,雷曝日数远远大于40日,属于典型的多雷区。

(2)沁城煤矿电网内的架空线路累计长度达22公里;架空线路分布范围较广,西至沁水五柳庄,东至阳城武甲村,东西相距约16公里;大部分线路架设于易形成和集聚雷云的突出的山顶、顺风的河床、迎风的山坡。架空线路走廊地形地势复杂,架空线路翻山越岭,过河跨沟,海拔变化较大,最高达1100米,最低为790米。

(3)35KV沁城Ⅱ回线路和6回10KV线路的耐雷水平设计富余系数较小,没有充分考虑多雷区的雷害对架空线路的影响。35KV沁城Ⅱ回架空线路仅仅采用了常规的防雷措施;10KV线路的防雷设计仅是在每回线路上安装三组普通避雷器。

四、电网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

(1)提前做好煤矿电网的设计规划工作。

设计和施工时考虑架空线路全线架设避雷线,在变电站进线和出线处加装避雷器。

防止直击雷的措施有安装避雷器、架设避雷线和改用电缆供电。架设避雷线是世界上公认的架空输电线路最基本的防雷保护措施之一。经验表明,安装避雷器和架设避雷线,置两侧变电站于避雷针可靠保护的范围内,可以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2006年,35KV沁城1回设计时采用全线架设避雷线,(线路设计规范和规程规定,35KV等级的架空线路只在进出站两侧架设1-1.5公里的避雷线 )2010年,为了进一步提高防雷水平,我们又在变电站两回架空线路入户的穿墙套管处加装设了2组HY20W5-51-145型氧化锌避雷器。35KV沁城Ⅰ回线路运行以来未因雷电原因出现无计划停电现象。

(2)千方百计采用接闪、分流、接地等雷电基本防护措施,提高煤矿电架空线路的防雷等级。

为确保煤矿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要提升供电线路及设备的雷电防护等级,在设计考虑全线架设避雷线的基础上,逐杆塔安装泄流能力大的氧化锌避雷器,在容易遭受雷击的杆塔附近设置主动式提前放电避雷针,同时要采用先进的降阻技术使接地电阻达到最佳并趋于稳定,避免由于土壤、季节和气候变化而变化,要把避雷设施的接地电阻值稳定在4欧姆以下,越小越好。

(3)用电缆替代架空线路供电或用绝缘导线替代钢芯铝绞线对线路进行局部改造。

改用电缆替代架空线路供电防雷击效果十分明显,但是受地理和投资条件限制,且电缆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比架空线困难,故首选架空线供电,采用绝缘导线效果更好,可以大大提高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实际运行情况表明:绝缘导线对于防止线路振动风摆、异物坠落线路,预防由于线路走廊下的树木而引起接地等故障具有十分明显的预防效果,但是对于雷电,尤其是预防感应雷电,效果十分有限。

(4)积极推广高新技术,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加强检修维护工作,提高煤矿一级负荷供电可靠性。

采用备自投装置、快速切换装置,采用分列\行和环网供电等措施提高矿井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煤矿安全规程明确规定:正常情况下,矿井电源应采用分列运行方式。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得到供电部门的支持和许可,实现电网分列运行,在电网中给主扇风机、瓦斯抽放泵等重要负荷供电的系统中加装备自投或快速切换装置,定期对架空线路和配电设施检修检查维护并及时消除隐患,避免停电事故发生。煤矿重要负荷供电可靠性得到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提高了电网的防雷抗灾能力。

结语

雷电灾害作为自然灾害之一,目前仍然是影响电网运行和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预防雷电一直是供电研究的主要课题。现在,谁也不会认为完全消除雷击危害是可能的,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内,仍然不能完全绝对避免雷害,但是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能够很好的进行超前设计和高标准建设,不断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再加上及时地进行检修维护工作,提高供电可靠性,雷电对煤矿电网的危害程度将大大降低,煤矿的安全生产将会得到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送电线路运行和检修》 王清葵 中国电力出版社

防雷预防措施篇(3)

1.雷击给输电线路带来的危害性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地势复杂,高压输电线路分布广泛,各种无法预料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遭受雷击事故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后很容易导致输电线路的绝缘子串发生闪络或线路断线,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山区,一旦线路短路给工作人员的巡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查找故障变得异常困难,每次事故巡视,不仅浪费财力、物力,而且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近几年,雷击所引起的线路故障日益增多,这给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威肋。

2.雷害原因分析

输电线路雷击闪电是由雷云放电造成的过电压通过线路杆塔建立放电通道,导致线路绝缘击穿,这种过电压也称为大气过电压,可分为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雷击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放电泄流通道,从而使大地感应电荷中和雷云中的异种电荷,因此雷击和接地装置的完好性有直接的关系。

输电线路基本受到直击雷电的影响,直击雷又分为反击和绕击,都严重危害线路安全运行。在制定防雷措施之前,应该对该地的主要雷击类型进行系统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得制定的防雷举措合理有效。

同时反击雷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主要与绝缘强度和杆塔接地电阻有关,一般发生在绝缘弱相,无固定闪络相别,所以对于反击雷过电压应采取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加强绝缘,提高耐雷水平。绕击雷过电压是雷电绕过避雷线直接击中导线而出现的雷过电压,主要与雷电流幅值,线路防雷保护方式,杆塔高度,特殊地形有关,主要发生在两边相。目前对绕击雷过电压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减少避雷线保护角,安装避雷器等。

经过电力工作者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和相关数据的研究,基本可以确定不同地形的雷击发生概率不同,而且雷击的具体种类也相应的有所差异,比如山区线路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和有效高度的增加,绕击率较高;平原,丘陵地区的线路则以反击为主。所以针对不同的地形也应该采取区别的防雷措施。

雷击现象的发生概率和发生类型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形成的,只有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具体数据的分析,才能基本的进行雷击类型和概率的确定,因此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必要的实地考察。

3.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原则

架空输电线路雷害事故的形成通常要经历这样四个阶段:输电线路受到雷电过电压的作用:输电线路发生闪络;输电线路从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的工频电压;线路跳闸,供电中断。针对雷害事故形成的四个阶段,现代输电线路在采取防雷保护措施时,要做到“ 四道防线”,即:

(1)防直击:就是使输电线路不受直击雷。

(2)防闪络:就是使输电线路受雷后绝缘不发生闪络。

(3)防建弧:就是使输电线路发生闪络后不建立稳定的工频电弧。

(4)防停电:就是使输电线路建立工频电弧后不中断电力供应。

4.降低雷击跳闸率的技术预防措施

4.1架设避雷线

架设避雷线是输电线路防雷保护最有效的措施。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雷直击导线,同时起着分流作用,以减小流经杆塔的雷电流,从而降低塔顶电位,减小线路绝缘子的电压和降低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一般来说,线路电压愈高,采用避雷线的效果愈好,且避雷线在线路造价中所占的比重也愈低。标准规定,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应全线架设避雷线,110kV线路一般也应全线架设避雷线,35kV线路不宜全线架设避雷线,一般在变电所的进线段架设1~2km的避雷线,同时按照要求做好杆塔的接地。

为了提高避雷线对导线的屏蔽效果,减小绕击率,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尽量做得小一些,一般采用20°~30°。

4.2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线路杆塔接地装置是输电线路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安装是旨在确保雷电流顺利导入大地,从而使电力设备达到绝缘的效果,有效降低由雷击造成的线路跳闸现象,避免跨步电压造成的人员伤亡。线路杆塔接地应该首先调查杆塔所处区域的土壤电阻率,对土壤电阻率较低地区的自然接地电阻进行充分利用,如若杆塔所处区域土壤电阻率过高,无法有效降低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值时,则应该通过使用降阻剂、增加地网辐射线、安装放射性接地体、延伸接地体或增大地网型号等多种方法来对接地电阻值进行有效处理,对杆塔与地网两点联结改成四点联结增加雷电流导入大地通道,使其满足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相关要求。

4.3增加杆塔绝缘

由于输电线路个别地段采用高杆塔这就增加了杆塔落雷的机会。高塔落雷时塔顶电位高,感应过电压大,而且受绕击的概率也较大。为提高线路绝缘,降低线路跳闸率,对丘陵高杆塔、大跨越及雷击频繁的杆塔我们常采用增加绝缘子片数或更换成防污瓷瓶(或更换成合成绝缘子)的方法以增加绝缘来提高耐雷水平。对检测出的零值、破损、雷击绝缘子及时更换。以确保其绝缘水平。用增加绝缘子片数或更换为大爬距的合成绝缘子的方法来提高线路绝缘,对防止雷击塔顶反击过电压效果较好,但对于防止绕击则效果较差,且增加绝缘子片数受杆塔头部绝缘间隙及导线对地安全距离的限制,因此线路绝缘的增强也是有限的。

4.4加装线路避雷器

加装线路避雷器以后,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雷电流的分流将发生变化,一部分雷电流从避雷线传入相邻杆塔,一部分经塔体入地,当雷电流超过一定值后,避雷器动作加入分流。大部分的雷电流从避雷器流入导线,传入到相邻杆塔。雷电流在流经避雷线和导线时,由于导线间的电磁感应作用,将分别在导线和避雷线上产生耦合分量。因为,避雷器的分流远远大于从避雷线中分流的雷电流,这种分流的耦合作用将使导线电位提高,使导线和塔顶之间的电位差小于绝缘子的闪络电压,绝缘子不会发生闪络,因此,线路避雷器具有很好的箝电位作用,这也是线路避雷器进行防雷的明显特点。

4.5装设自动重合闸

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线路雷击跳闸是不可避免的,但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于线路绝缘具有自恢复性能,大多数雷击造成的闪络事故在线路跳闸后能够自行消除。因此,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对于降低线路的雷击事故率具有较好的效果。重合闸装置是作为线路防雷的一项重要措施,提高重合闸装置动作的可靠性,可有效地保证雷击跳闸后的供电可靠性。

4.6架设耦合地线

防雷预防措施篇(4)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临床应用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高峰时期,当时,发生了2例因自采自服雷公藤3-7个嫩芽,导致急性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中毒事件。毒理学研究证明,雷公藤的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毒性大,而嫩芽、花及叶的毒性最大。所以,绝对不要自采自服雷公藤鲜品,也要避免服用雷公藤的单味煎剂。如果需要服用雷公藤复方煎剂时,最好将雷公藤先煎1个小时,以减少雷公藤的毒性。

目前,已经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上市的雷公藤制剂有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双层片、雷公藤总萜片、雷公藤滴丸等。虽然它们的提取工艺不同,有效成分各不相同,但其成分和含量均具有可控性。因此,这些制剂虽然不可能做到毫无毒性,但在减毒方面也作了一些努力。如雷公藤多苷片,在其工艺方面,去除了大部分毒性最强的二萜类化合物;雷公藤双层片的工艺一方面减少药物在胃内的溶出,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另外一方面,提高药物的吸收利用率。可见,选用上述雷公藤制剂,在医生指导、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有保障的。

1提高用药技巧,做到“游刃有余”

多数医疗单位的临床经验说明,采用“间歇交替用药”的治疗方式,可在保持疗效的基础上,减少雷公藤制剂毒性成分在体内的蓄积,显著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为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用“间歇交替用药”的治疗方式,千万不要擅自“交替用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间歇交替用药”具体作法:

第一阶段:医生会以最小剂量作为初始剂量,让患者试服5-7天。

第二阶段:待患者适应后,医生开始逐步增加治疗剂量,每次增加的幅度不会太大,一般为初始剂量的10%-20%,直至达到最佳疗效。每增加一次剂量,需须连续观察3-5天,如无不良反应,医生才会再次增加剂量。而且医生会严格掌握最佳治疗剂量不应超过成人平均日剂量的上限值。

第三阶段:待治疗取得最佳疗效及病情稳定后,医生会逐步减量,维持至3个月。开始时,医生以最佳治疗剂量的1/3为减量起点,缓慢递减,以保证既不出现不良反应,又能保持稳定疗效的最佳治疗状态。

第四阶段:治疗至3个月后,医生会嘱咐患者酌情停用雷公藤制剂1-2个月。间歇期时,医生会用其他常规治疗方案替代,待雷公藤蓄积自体内消退后,再开始重新应用。

此外,根据有关雷公藤体内代谢的相关研究发现,采用早、晚8时各1次,一日两次服药的方式,也可以减少雷公藤制剂的蓄积性中毒。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使用雷公藤制剂期间应定期复诊,用药一个月内应每二周,以后至少每月复查一次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以及肝、肾功能。

2配伍联用中药,增效减毒奇招

临床应用发现,雷公藤制剂与某些单味中药配伍,具有减毒增效作用。中医称“甘草解百毒”,甘草配伍雷公藤,可在保持疗效的前提下,减少雷公藤制剂的用量,并使肝损伤有所减轻;白芍“为柔肝之品”,白芍总苷与雷公藤多苷片同用治疗“类风关”,疗效明显提高,并可显著改善肝功能;雷公藤配伍何首乌制成的冲剂,毒理试验证明,其毒性较单用雷公藤小3倍,临床亦有明显的解毒作用。临床应用还证明,某些中成药与雷公藤制剂联用,也有一定的减毒效果,如香砂六君子丸、藿香正气丸能对抗雷公藤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逍遥丸与雷公藤合用,可对抗女性患者的月经紊乱、闭经的不良反应;归脾丸能对抗雷公藤的骨髓抑制作用,保护血液和造血系统,并有护肝的作用。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在应用雷公藤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同时,合用活血通络、调补肝肾、健脾益肾、益气活血的方剂,也能看到减毒或增效减毒的双重效果。特别提醒儿童、育龄期有孕育要求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者,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及严重心律失常者,均应禁用雷公藤制剂。

3雷公藤常见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损害:以胃肠道反应出现最早、最常见,主要为口干、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雷公藤引起的肝损伤多在服药1个月左右被发现,临床表现有乏力、纳差、厌油、恶心、呕吐等症状,化验检查多数出现单项转氨酶升高。

泌尿系统损害:表现为服药后迅速或逐步发生少尿、浮肿、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严重者可出现药物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甚至肾功能衰竭。实验检查可见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肌酐清除率降低。

心血管系统损害:可引起心悸、胸闷、气短、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电图异常等,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或出现室颤而危及生命。

血液及造血系统损害:雷公藤及其制剂的主要化学成分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下降,严重者出现粒细胞缺乏或全血细胞减少,偶见再生障碍性贫血。

生殖系统损害:女子可见月经紊乱、月经减少或闭经;男子可见活力下降、数量减少甚至无,以至不育。

神经系统损害:可引起神经细胞的变性,导致中枢神经的功能损害,出现头昏、头晕、嗜睡、失眠、神经炎、复视等。

其他系统损害:有皮疹、瘙痒、脱发、面部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

4雷公藤毒性大小比较

夏季采收较之于秋季采收的生药毒性大;鲜品较之于干品毒性大;地上部分较之于地下部分毒性大;根皮较之于根芯毒性大;醇浸出剂较之于水浸出剂毒性大;二萜类成分较之于其他成分毒性大;单味较之于复方毒性大;内服较之于外用毒性大;生服较之于煎服毒性大;空腹服较之于饭后服用毒性大;女性服用较之于男性毒性大;老年人服用较之于青壮年毒性大;身体虚弱者服用较之于健康者毒性大。

防雷预防措施篇(5)

滕州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南部,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明显,属于雷暴活动和雷电灾害比较频繁的县市之一。近年来,高大建筑不断增加,环境的空气污染加重,市区的热岛效应加大,诱发雷击的概率大大增强[1]。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滕州市的雷电灾害达百余起,连续多年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2006、2007年东郭、姜屯相继发生过雷电伤亡事件;2007年东郭一加油站因雷击产生爆炸。近几年,滕州市气象局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对全市各有关单位进行了安全检查检测工作,并免费发放了《雷电防护宣传手册》,进一步加强了防雷的安全性宣传。但是,滕州防雷减灾工作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目前仍是防雷减灾管理的盲区。

1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

农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目前,农村大部分房屋无防直击雷装置;电源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路都没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造成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农村雷电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雷击致人死亡或受伤,雷击引起火灾,雷击击坏房屋、电话、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2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分析

2.1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

农民的日常生产活动主要在田间进行,山区(或丘陵)的田地有一部分在山坡、山顶或湖泊、水塘等附近多水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易发生雷击;田间空旷缺少躲避雷雨的安全之处[2]。下雨时缺少雷电知识的农民经常在树下避雨,增大遭雷击的概率,因此很多雷击事故是在田间农民耕作或躲雨时候发生的。如2004年夏季,滕州市东郭镇大绪庄一妇女在田间作业遭雷击死亡。

2.2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

农村房屋基本都是由农民自行建造,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雷电防护措施,建造时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农村电力、通讯设施的防雷装置不合格,电视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遇到雷雨天气,雷电流就沿着天线进入屋内,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随意的架空引入住房,雷电经过这些架空线窜入屋内,造成家用电器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防雷装置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没有防雷设施,学生上课时,教室一旦遭受雷击,后果不堪设想。

2.3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

农民遇到雷雨天气缺乏雷电防护措施,常常把旷野上的独立大树、亭子当作避雷雨的安全场所,很容易遭受雷击,从而酿成悲惨事故。在野外遭遇雷电来不及躲避时,要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同时,注意不宜在旷野高打雨伞或高举铁锹、锄头等物体,以免带来雷击的危险。另外,雷雨天气应将门窗关闭,以免造成球形雷电入室引发雷击。

2.4部分企业防御雷电灾害意识不强

部分企业为了节约建设资金,有意逃避管理,不愿意接受雷电防御技术人员提供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查和质量检测等服务工作,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2001年8月17日,滕州官桥变压器遭雷击,损失6 358元;8月27日,滕州张旺村变压器遭雷击,损失3 665元;8月30日,滕州西岗东村变压器遭雷击,损失3 420元;9月5日,滕州柴里中村变压器遭雷击,损失3 759元。

3农村雷电灾害防护措施

3.1加强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防雷知识

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3]。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滕州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等防雷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雷减灾意识,增强雷电灾害的防御能力。

3.2从源头上强化防雷安全措施

根据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防雷原则,对于已建房屋的防雷改造是安装避雷带或避雷针,并做好接地网。屋顶有太阳能热水器或水箱的应安装避雷针保护,并与避雷针保证一定安全距离;屋顶有电线的,应置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并做好接地。

3.3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

针对滕州市防灾减灾的需求和未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雷电灾害预测预警子系统。以雷电监测站网为依托,建立雷电信息接收和处理平台,实现雷电信息实时显示、历史雷击灾害资料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开展雷电灾害预警和对策服务[4]。加强雷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雷雨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手段,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播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广大农村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尤其是偏僻的山区。

4参考文献

[1] 董德文,申红石.农村防雷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硅谷,2009(1):192.

防雷预防措施篇(6)

滕州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南部,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明显,属于雷暴活动和雷电灾害比较频繁的县市之一。近年来,高大建筑不断增加,环境的空气污染加重,市区的热岛效应加大,诱发雷击的概率大大增强[1]。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滕州市的雷电灾害达百余起,连续多年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2006、2007年东郭、姜屯相继发生过雷电伤亡事件;2007年东郭一加油站因雷击产生爆炸。近几年,滕州市气象局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对全市各有关单位进行了安全检查检测工作,并免费发放了《雷电防护宣传手册》,进一步加强了防雷的安全性宣传。但是,滕州防雷减灾工作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目前仍是防雷减灾管理的盲区。

1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

农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目前,农村大部分房屋无防直击雷装置;电源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路都没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造成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农村雷电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雷击致人死亡或受伤,雷击引起火灾,雷击击坏房屋、电话、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2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分析

2.1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

农民的日常生产活动主要在田间进行,山区(或丘陵)的田地有一部分在山坡、山顶或湖泊、水塘等附近多水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易发生雷击;田间空旷缺少躲避雷雨的安全之处[2]。下雨时缺少雷电知识的农民经常在树下避雨,增大遭雷击的概率,因此很多雷击事故是在田间农民耕作或躲雨时候发生的。如2004年夏季,滕州市东郭镇大绪庄一妇女在田间作业遭雷击死亡。

2.2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

农村房屋基本都是由农民自行建造,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雷电防护措施,建造时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农村电力、通讯设施的防雷装置不合格,电视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遇到雷雨天气,雷电流就沿着天线进入屋内,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随意的架空引入住房,雷电经过这些架空线窜入屋内,造成家用电器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防雷装置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没有防雷设施,学生上课时,教室一旦遭受雷击,后果不堪设想。

2.3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

农民遇到雷雨天气缺乏雷电防护措施,常常把旷野上的独立大树、亭子当作避雷雨的安全场所,很容易遭受雷击,从而酿成悲惨事故。在野外遭遇雷电来不及躲避时,要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同时,注意不宜在旷野高打雨伞或高举铁锹、锄头等物体,以免带来雷击的危险。另外,雷雨天气应将门窗关闭,以免造成球形雷电入室引发雷击。

2.4部分企业防御雷电灾害意识不强

部分企业为了节约建设资金,有意逃避管理,不愿意接受雷电防御技术人员提供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查和质量检测等服务工作,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2001年8月17日,滕州官桥变压器遭雷击,损失6 358元;8月27日,滕州张旺村变压器遭雷击,损失3 665元;8月30日,滕州西岗东村变压器遭雷击,损失3 420元;9月5日,滕州柴里中村变压器遭雷击,损失3 759元。

3农村雷电灾害防护措施

3.1加强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防雷知识

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3]。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滕州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等防雷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雷减灾意识,增强雷电灾害的防御能力。

3.2从源头上强化防雷安全措施

根据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防雷原则,对于已建房屋的防雷改造是安装避雷带或避雷针,并做好接地网。屋顶有太阳能热水器或水箱的应安装避雷针保护,并与避雷针保证一定安全距离;屋顶有电线的,应置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并做好接地。

3.3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

针对滕州市防灾减灾的需求和未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雷电灾害预测预警子系统。以雷电监测站网为依托,建立雷电信息接收和处理平台,实现雷电信息实时显示、历史雷击灾害资料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开展雷电灾害预警和对策服务[4]。加强雷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雷雨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手段,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播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广大农村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尤其是偏僻的山区。

4参考文献

[1] 董德文,申红石.农村防雷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硅谷,2009(1):192.

防雷预防措施篇(7)

引言

广东仁化县地处珠三角西部,属于雷暴活动和雷电灾害比较频繁的县市之一。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和雷电灾害的多发区,是防雷管理工作的簿弱环节,目前,农村大部分房屋无防直击雷装置;电源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路都没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造成农村雷电灾害多发。据有关部门防雷减灾调查资料分析,农村雷击灾害约占总数的3/4左右,同时雷击导致农民电视、电话、有线电视等损坏和引发火灾的事例也很多。特别是雷击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例,农村占80%以上。数据表明,雷电灾害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危害程度上都是触目惊心的,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甚至盲区。因此,让广大农村了解雷电相关知识、增强防雷意识、强化防雷措施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十分有利。

1、仁化县雷暴日数分析

大量的气象资料统计表明,雷电活动规律大致如下:热而潮湿的地区多于冷而干燥地区,如山的阳面多于阴面,雷暴频率是山区多于平原,平原多于沙漠,陆地大于湖海,各地区雷

暴日极大值和极小值差不多出现在相同的月份。

图1 雷灾事故所在地理位置地闪次数月分布图

本文雷电参数利用闪电定位分析软件录入所在位置经纬度导出雷电数据(如图1、图2),同时选用仁化县近30年气象资料,以及逐年雷暴日数、雷暴初终日,持续期资料以及累年值得出如下结论:仁化县近30年来(1983――2012)年平均雷暴日为71.3天,属于多雷区;从前汛期(3-4月份),雷暴日开始出现,雷暴活动活跃月主要集中在4月份至8月份,11-12月、1、2月几乎无地闪现象;雷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14时至20时,由此可知本县雷暴活动持续时间相当长。

图2 雷灾事故所在地理位置地闪次数时分布图

2、雷灾事故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对农村雷电灾害分类分析,总结出了仁化县多次雷击的四个原因:一是科学的防雷意识淡薄,封建迷信在农村较为普遍,一旦遭了雷灾,村民认为是老天报应,经常隐瞒雷击事实;二是不懂寻求专业部门进行雷灾调查或鉴定,找出雷击事故的原因;三是农民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野外作业无雷电防护措施,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四是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获得,农村相对比较广阔,农民居住也比较分散,通讯设施相对落后,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到农村,农民群众不能做到提前预防,很可能给农民群众带来雷击事故。农村防雷减灾行政管理的约束力薄弱。

2.1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

农民的日常生产活动主要在田间进行,田间周围较为空旷且平坦的水稻田,正是水稻种植季节,水稻田均蓄满了水,水域面积增大,土壤电阻率明显下降等处在一个空旷且水域面积大的环境当中,这些地方一旦遇到雷雨大风天气极容易受到雷击。田间空旷缺少躲避雷雨的安全之处。下雨时缺少雷电知识的农民经常在树下避雨,增大遭雷击的概率,因此很多雷击事故是在田间农民耕作或躲雨时候发生的。

2.2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

农村房屋基本都是由农民自行建造,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雷电防护措施,建造时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农村电力、通讯设施的防雷装置不合格,电视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遇到雷雨天气,雷电流就沿着天线进入屋内,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随意的架空引入住房,雷电经过这些架空线窜入屋内,造成家用电器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防雷装置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没有防雷设施,学生上课时,教室一旦遭受雷击,后果不堪设想。

2.3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

农民野外作业遇到雷雨天气缺乏自我雷电防护措施,常常把旷野上的独立大树、亭子当作避雷雨的“安全场所”,这正犯了避雷的大忌,很容易遭受雷击,从而酿成悲惨事故。在野外遭遇雷电来不及躲避时切勿奔跑,要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不宜在旷野高打雨伞等物体。高举铁锹、锄头等物体都会带来雷击的危险。雷雨天气没有将门窗关闭,造成球形雷电入室引发雷击。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收听、收看以及接打电话都很容易造成雷击。

2.4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获得。农村相对比较广阔,农民居住也比较分散,通讯设施相对落后,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到农村,农民群众不能做到提前预防,很可能给农民群众带来雷击事故。

3、农村雷电灾害防护对策和措施

1)加强农村防雷管理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防雷主管部门应当高度关注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农村雷电防御安全管理,有效减轻或避免农村雷电灾害的危害。从而达到进一步推进农村雷电防御工作,保障农民群众的防雷安全。

2)加强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防雷知识。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广东省气象条例》、《广东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等防雷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雷减灾意识,增强雷电灾害的防御能力。

3)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服务。气象部门要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建立雷电灾害预测预警子系统。以雷电监测站网为依托,建立雷电信息接收和处理平台,实现雷电信息实时显示、历史雷击灾害资料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开展雷电灾害预警和对策服务[4]。加强雷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雷雨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手段,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播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广大农村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尤其是偏僻的山区。

4、结语

考虑到农村雷电灾害的实际情况,从导致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中吸取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雷电灾害防护对策和措施,能有效减轻或避免雷电灾害给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的危害。

参考文献

防雷预防措施篇(8)

abstractrur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ituation in zaohuang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n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ce for the safety of rural areas.

key wordsrural lightning protection;situation;countermeasure;zaozhuang shandong

枣庄是雷电活动和雷击灾害比较频繁的地区,且具有雷电活动频繁、活动期长、季节性强等特点,雷击主要集中春季和夏季,雷暴日数一般在23.5 d左右,雷暴初日一般在3月20日前后出现,终日一般在9月20日前后,属于多雷暴区。近几年,雷击灾害事故发生在农村的机率约占总雷电灾害数的3/4,雷击伤亡事故4/5以上发生在农村。因此,结合枣庄农村防雷实际,研究分析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1农村防雷现状

1.1农村防雷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农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房屋缺少防雷装置。有些农户在屋顶上放置了不锈钢水箱、太阳能热水器、普通电视天线、卫星天线等金属物,大部分没有作接地处理,这些金属成为雷电放电的对象,存在严重的雷击隐患。大部分房屋无防直击雷装置;电源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路等无防雷装置。

1.2农村学校防雷现状

对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建筑物防雷设施现状调查,大部分学校没有防雷设施,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无任何设施的比例达95%以上,城区学校虽然有防雷设施,但防雷设施达不到要求,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大多数学校师生的避雷意识正逐年提高,但经费不足,部分建筑物虽然有直击雷防护装置,但防雷装置倒伏、断裂、锈蚀、脱焊现象普遍存在。有避雷设施的学校,也只不过在主教学楼顶立了避雷针,大部分教学楼、图书楼、宿舍楼、食堂等都没有安装避雷设施,部分建筑物上安装的防雷装置材料规格或安装位置、引下线间距、保护范围等不符合规范要求,校内无避雷带,计算机机房未安装防静电地板,几乎全部电教设备无任何防雷电电磁脉冲措施,一旦建筑物遭受雷击或学校附近有雷击现象发生,势必在电源线路上有雷电感应发生,将会对学校整个电教设备及微机造成损坏。

2农村雷电防御措施

2.1 加强农村防雷科普的宣传和雷电知识的普及教育

农村防雷宣传和雷电知识普及是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其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成败。只有提高群众防雷意识,增强群众安装防雷装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够真正做好农村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应采取防雷宣传画、防雷公益图片、雷电灾害警示图片、防雷宣传幻灯片、防雷公益广告等形式,利用手机短信、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防雷宣传,以及在农村宣传车巡回宣传等方式开展大规模的防雷科普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预防雷电灾害知识[1]。

2.2建立严密的制度体系

农村防雷减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制定一套适应农村特点切实可行的防雷工作制度体系来保证农村防雷工作的健康发展[2]。应建立雷电灾情收集、调查和评估制度,建立农村防雷装置的检查制度,建立农村防雷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县、乡2级防雷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制度。

2.3加大对农村建筑物防雷建设的监管力度

对农村企业和个人新建扩建建筑物,要安装避雷设施,定期进行防雷检测。从源头上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政府可以对农村避雷设施建设进行一定程度的扶植,减少农民的负担,从而减少雷电伤亡的发生[3]。

2.4规范电力、电话、电视天线等线路的防雷措施

由于农村都是架空线路,雷击到线路上和线路上感应上雷电流的时候较多,直接安装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难以承受。一般情况下,线路在人户前套15 m长的钢管埋地引入或改15 m长的屏蔽线入户,并把屏蔽线两头接地,这样可以把线路感应的雷电流的大部分通过屏蔽层和钢管传入大地。电话线路入户时应将其绝缘子(例如通信蝶式绝缘子)的铁脚接地,电话线路也不宜采用木杆架设。需要架设电视天线时,一定要在它的旁边架设金属避雷针并保持3 m以上的安全距离,用避雷针来保护天线。否则当天线遭雷击时,不仅电视机将受损,还有可能伤及室内人员。

2.5做好雷电灾害的预警预报

山东省已初步建立由卫星、多普勒雷达、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自动气象站组成的立体雷电监测网,可以提前数小时预测到雷电的落区[4]。要加强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提前预警时间,并借助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及时通知农民,让农民有针对性地提前作好雷电防御工作,从而有效地避免雷电灾害事故发生。

3结论

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加大防雷减灾的宣传力度,以预防为主,排除防雷隐患,严格按照防雷安全规范去做,才能将农村雷电灾害降低到最小。

4参考文献

[1] 刘 辉,郑细华,马强,等.龙川县农村防雷现状及预防对策[j].广东科技,2010(4):109.

防雷预防措施篇(9)

AbstractRurallightningprotectionsituationinZaohuangwasintroducedinthispaper.Thenthelightningprotectioncountermeasureswereputforwardinordertoproviderefereceforthesafetyofruralareas.

Keywordsrurallightningprotection;situation;countermeasure;ZaozhuangShandong

枣庄是雷电活动和雷击灾害比较频繁的地区,且具有雷电活动频繁、活动期长、季节性强等特点,雷击主要集中春季和夏季,雷暴日数一般在23.5d左右,雷暴初日一般在3月20日前后出现,终日一般在9月20日前后,属于多雷暴区。近几年,雷击灾害事故发生在农村的机率约占总雷电灾害数的3/4,雷击伤亡事故4/5以上发生在农村。因此,结合枣庄农村防雷实际,研究分析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1农村防雷现状

1.1农村防雷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农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房屋缺少防雷装置。有些农户在屋顶上放置了不锈钢水箱、太阳能热水器、普通电视天线、卫星天线等金属物,大部分没有作接地处理,这些金属成为雷电放电的对象,存在严重的雷击隐患。大部分房屋无防直击雷装置;电源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路等无防雷装置。

1.2农村学校防雷现状

对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建筑物防雷设施现状调查,大部分学校没有防雷设施,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无任何设施的比例达95%以上,城区学校虽然有防雷设施,但防雷设施达不到要求,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大多数学校师生的避雷意识正逐年提高,但经费不足,部分建筑物虽然有直击雷防护装置,但防雷装置倒伏、断裂、锈蚀、脱焊现象普遍存在。有避雷设施的学校,也只不过在主教学楼顶立了避雷针,大部分教学楼、图书楼、宿舍楼、食堂等都没有安装避雷设施,部分建筑物上安装的防雷装置材料规格或安装位置、引下线间距、保护范围等不符合规范要求,校内无避雷带,计算机机房未安装防静电地板,几乎全部电教设备无任何防雷电电磁脉冲措施,一旦建筑物遭受雷击或学校附近有雷击现象发生,势必在电源线路上有雷电感应发生,将会对学校整个电教设备及微机造成损坏。

2农村雷电防御措施

2.1加强农村防雷科普的宣传和雷电知识的普及教育

农村防雷宣传和雷电知识普及是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其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成败。只有提高群众防雷意识,增强群众安装防雷装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够真正做好农村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应采取防雷宣传画、防雷公益图片、雷电灾害警示图片、防雷宣传幻灯片、防雷公益广告等形式,利用手机短信、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防雷宣传,以及在农村宣传车巡回宣传等方式开展大规模的防雷科普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预防雷电灾害知识[1]。

2.2建立严密的制度体系

农村防雷减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制定一套适应农村特点切实可行的防雷工作制度体系来保证农村防雷工作的健康发展[2]。应建立雷电灾情收集、调查和评估制度,建立农村防雷装置的检查制度,建立农村防雷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县、乡2级防雷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制度。

2.3加大对农村建筑物防雷建设的监管力度

对农村企业和个人新建扩建建筑物,要安装避雷设施,定期进行防雷检测。从源头上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政府可以对农村避雷设施建设进行一定程度的扶植,减少农民的负担,从而减少雷电伤亡的发生[3]。

2.4规范电力、电话、电视天线等线路的防雷措施

由于农村都是架空线路,雷击到线路上和线路上感应上雷电流的时候较多,直接安装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难以承受。一般情况下,线路在人户前套15m长的钢管埋地引入或改15m长的屏蔽线入户,并把屏蔽线两头接地,这样可以把线路感应的雷电流的大部分通过屏蔽层和钢管传入大地。电话线路入户时应将其绝缘子(例如通信蝶式绝缘子)的铁脚接地,电话线路也不宜采用木杆架设。需要架设电视天线时,一定要在它的旁边架设金属避雷针并保持3m以上的安全距离,用避雷针来保护天线。否则当天线遭雷击时,不仅电视机将受损,还有可能伤及室内人员。

2.5做好雷电灾害的预警预报

山东省已初步建立由卫星、多普勒雷达、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自动气象站组成的立体雷电监测网,可以提前数小时预测到雷电的落区[4]。要加强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提前预警时间,并借助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及时通知农民,让农民有针对性地提前作好雷电防御工作,从而有效地避免雷电灾害事故发生。

3结论

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加大防雷减灾的宣传力度,以预防为主,排除防雷隐患,严格按照防雷安全规范去做,才能将农村雷电灾害降低到最小。

4参考文献

[1]刘辉,郑细华,马强,等.龙川县农村防雷现状及预防对策[J].广东科技,2010(4):109.

防雷预防措施篇(10)

雷电是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从我国近30年的气象资料看,雷暴天气出现的频率、强度都在不断增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日益严重。据统计,仅2006年,全国就发生雷电灾害近2万起,其中,伤亡事故759起,造成717人死亡,640人受伤,引起的火灾或爆炸事故234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亿元[1]。2005年6月14日15:00,鲁山县鸡冢乡鸡冢村村民朱某等3人在平房上收晾晒的麦子时突遭雷击,朱某的脖子、腋窝等多处被击伤,烧伤面积达20%,左侧肩部及小腿外侧被电流击出3个直径1 cm的孔洞,伤势较为严重。该文通过对此次雷击事件的调查,分析雷击原因,并提出今后农村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1雷击现场调查

经现场调查发现,平房的顶部被炸出一个洞,平房建在地势较高的平地上;平房采用水泥预制板作屋面,在这些预制板中有许多钢筋结构,且这些预制板中的金属和房屋的其他金属结构都没有接地。

2雷击原因分析

平房相对于周围较低的环境来说,属于制高点,遭受雷击的机率较大,平房设计属盲区,房顶和支撑钢梁没有接地是造成这起雷击事故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来,由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旧式的瓦房已不多,现在建房大都是采用预制板建盖的房屋,建筑物中还有很多钢制结构,全部预制板中的钢筋就组成了一个大的金属网,屋顶就如一张金属网组成一样,当雷击到屋面的边缘侧面,大金属网就把雷电的极高电压传播到屋顶的全部,而站在突出屋顶的人又是电的导体,很容易被直击雷击中。更为不安全的是,很多农户在屋顶拉了乱七八糟的天线,更增加了雷击的概率。

3农村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3.1加强农村防雷科普宣传力度

据雷电灾害资料统计,由雷电灾害伤亡的大多数是农民,在农村发生的很多雷击事件均因缺乏防雷知识酿成的。目前,对于防雷措施薄弱的农村和缺乏雷电防范知识的农民来说,防雷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到位,还有很多需要去完善的方面。气象部门要加强农村雷电防御知识和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宣传,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除了利用电视、电子显示屏、农村网络外,还要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村集会宣传、墙体平面宣传、免费发放防雷科普文章、防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让防雷减灾常识深入民心,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

3.2加强农村雷电灾害监测预警

气象部门要做好雷电天气、雷击落区、灾害等级等雷电监测和预报预警业务,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网络、手机短信“12121”等手段,及时将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发送给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广大农民群众,尤其对于偏远山村,要进一步扩大气象灾害预警和范围,完善预警体系,提高政府、民众和信息闭塞乡村对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视,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并采取避险措施提供支持和帮助[3]。

3.3加强农村建筑物防雷设施

农村地旷水多,房屋多建在地势较高处,多属于水泥钢筋结构的平房或楼房,加上村民防雷意识淡薄,这些建筑物基本上无防雷设施,室外雷击事件频繁发生。气象部门除了加大农村防雷知识宣传外,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安装农村防雷基本设施,规范天线布局,对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大树安装防雷设施,在有关部门配合下修建躲雨避热、休憩的有防雷设施的凉亭,保护野外避雨人员的安全。并且每年组织技术人员对避雷设施进行安全技检,排除安全隐患。

3.4加强个人户外防雷意识

“三夏”时节,农民在户外活动的频率增高,也是鲁山县雷电高发季。农民外出时应了解当天天气预报和雷电预警,在雷雨到来前回到安全地带,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如果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说明正处于近雷暴危险环境,而又无处可躲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立即下蹲,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头,因为头部较身体其他部位更易受到雷击。同行人多时,不要挤在一起,相互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在遭受直接雷击后传导给他人,注意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不宜进入空旷处的孤立棚屋、岗亭等[4]。

4参考文献

[1] 孟志群,骆亚军.切实关注和加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171.

防雷预防措施篇(11)

雷电是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从我国近30年的气象资料看,雷暴天气出现的频率、强度都在不断增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日益严重。据统计,仅2006年,全国就发生雷电灾害近2万起,其中,伤亡事故759起,造成717人死亡,640人受伤,引起的火灾或爆炸事故234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亿元[1]。2005年6月14日15:00,鲁山县鸡冢乡鸡冢村村民朱某等3人在平房上收晾晒的麦子时突遭雷击,朱某的脖子、腋窝等多处被击伤,烧伤面积达20%,左侧肩部及小腿外侧被电流击出3个直径1 cm的孔洞,伤势较为严重。该文通过对此次雷击事件的调查,分析雷击原因,并提出今后农村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1雷击现场调查

经现场调查发现,平房的顶部被炸出一个洞,平房建在地势较高的平地上;平房采用水泥预制板作屋面,在这些预制板中有许多钢筋结构,且这些预制板中的金属和房屋的其他金属结构都没有接地。

2雷击原因分析

平房相对于周围较低的环境来说,属于制高点,遭受雷击的机率较大,平房设计属盲区,房顶和支撑钢梁没有接地是造成这起雷击事故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来,由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旧式的瓦房已不多,现在建房大都是采用预制板建盖的房屋,建筑物中还有很多钢制结构,全部预制板中的钢筋就组成了一个大的金属网,屋顶就如一张金属网组成一样,当雷击到屋面的边缘侧面,大金属网就把雷电的极高电压传播到屋顶的全部,而站在突出屋顶的人又是电的导体,很容易被直击雷击中。更为不安全的是,很多农户在屋顶拉了乱七八糟的天线,更增加了雷击的概率。

3农村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3.1加强农村防雷科普宣传力度

据雷电灾害资料统计,由雷电灾害伤亡的大多数是农民,在农村发生的很多雷击事件均因缺乏防雷知识酿成的。目前,对于防雷措施薄弱的农村和缺乏雷电防范知识的农民来说,防雷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到位,还有很多需要去完善的方面。气象部门要加强农村雷电防御知识和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宣传,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除了利用电视、电子显示屏、农村网络外,还要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村集会宣传、墙体平面宣传、免费发放防雷科普文章、防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让防雷减灾常识深入民心,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

3.2加强农村雷电灾害监测预警

气象部门要做好雷电天气、雷击落区、灾害等级等雷电监测和预报预警业务,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网络、手机短信“12121”等手段,及时将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发送给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广大农民群众,尤其对于偏远山村,要进一步扩大气象灾害预警和范围,完善预警体系,提高政府、民众和信息闭塞乡村对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视,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并采取避险措施提供支持和帮助[3]。

3.3加强农村建筑物防雷设施

农村地旷水多,房屋多建在地势较高处,多属于水泥钢筋结构的平房或楼房,加上村民防雷意识淡薄,这些建筑物基本上无防雷设施,室外雷击事件频繁发生。气象部门除了加大农村防雷知识宣传外,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安装农村防雷基本设施,规范天线布局,对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大树安装防雷设施,在有关部门配合下修建躲雨避热、休憩的有防雷设施的凉亭,保护野外避雨人员的安全。并且每年组织技术人员对避雷设施进行安全技检,排除安全隐患。

3.4加强个人户外防雷意识

“三夏”时节,农民在户外活动的频率增高,也是鲁山县雷电高发季。农民外出时应了解当天天气预报和雷电预警,在雷雨到来前回到安全地带,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如果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说明正处于近雷暴危险环境,而又无处可躲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立即下蹲,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头,因为头部较身体其他部位更易受到雷击。同行人多时,不要挤在一起,相互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在遭受直接雷击后传导给他人,注意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不宜进入空旷处的孤立棚屋、岗亭等[4]。

4参考文献

[1] 孟志群,骆亚军.切实关注和加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