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7 16:29:22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1)

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 ultrasound)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从大的角度来说它属于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这种诊断方法和传统诊断方法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这种超声能够让医护人员在超声的引导或者辅助下完成对一些疾病的活检、药物的灌注、插管等操作从而帮助患者提高临床治愈率[1]。为了探讨临床使用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诊治的临床效果。对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本次调研中,男47例,女33例,患者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48.41.5岁。患者中,18例为囊肿,12例肾脏疾病、11例肝、胆疾病,13例脓肿,16例胸腔占位性病变,10例其他。患者来我门诊后,立即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患者得到确诊,患者没有甲状腺等其他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检查,实验组采用介入性超声影像检查,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手术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测定,如:出血、凝血酶原时间等;患者在诊断前6-12小时要禁食。穿刺前,医护人员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对病灶大置有一个了解,然后确定患者穿刺部位。当确定好穿刺部位后对患者进行麻醉。然后,将引导针沿探头穿刺患者胸、腹壁,并且在荧光屏幕上监视穿刺针前进的位置和方向。如做细胞学检查则拔出针蕊,接20ml空针抽吸后涂片送检;如对于脏器囊肿患者穿侧后可以在抽尽囊液后注入无水乙醇,然后待5-10分钟后抽出;如需置管引流脓肿则放置引流管接好无菌瓶;肾组织活检则提取-3块肾组织放置甲醛瓶中送检[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结果

本次调研中,实验组16例确诊为肝脓肿,16例确诊为肝癌,23例确诊为肺癌等,其临床相关疾病确诊率为95%和对照组(90%(72/80))相比优势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断符合率对比情况(例,%)

组别 例数 肝脓肿 肾囊肿 肝癌 肺癌 胆道梗阻 其他

实验组 80 16(20) 8(10) 16(20) 23(25) 13(28.8) 4(5)

对照组 80 13(16.3) 6(7.5) 14(17.5) 21(26.3) 18(22.5) 8(10)

4.45 6.32 5.78 5.55 4.39 11.82

P值 <0.01 <0.05 <0.05 <0.05 <0.05 <0.01

3.讨论

介入性超声是医学超声诊断中重要的诊治方法之一,介入性超声的应用使得人体一些隐性疾病的确诊率明显提高,并且这种诊治方法能够活检穿刺提供一定帮助,如:观察肾小球组织的改变、疾病的发生、发展等,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超声引导介入性检查的应用有诸多有优点:(1)可以同时显示穿刺过程的体内情况尤其对较小病变及有活动度的肿物,有准确的目标,并通过不同的方向进针;(2)可以进行多次穿刺而无放射性;(3)诊断操作比较简便,对患者损伤小;(4)诊断后并发症少,不会对患者产生影响;(5)费用低廉。介入性超声的合并症根据有关文献报导约为0.5%,而死亡率仅为0.008%。所以,只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术前熟知肿物的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操作仔细,就可大大降低其并发症[3]。本次调研中,实验组16例确诊为肝脓肿,16例确诊为肝癌,23例确诊为肺癌等,其临床相关疾病确诊率为95%和对照组(90%(72/80))相比优势显著(P<0.05),由此看出: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在临床上使用效果较好,患者准确率和治愈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2)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3例行经阴道超声检查(transvagincalultrasound,TVUS)和105例行经腹超声检查(transabdomenal ultrasound,TAUS)的妇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检出率。结果 TVUS的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93.3,阳性检出率为89.4%;TAUS的灵敏度为74.9,特异度为82.1,阳性检出率为54.3%。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及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检查(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具有灵敏度高、阳性检出率高、特异性好、显像清晰、操作安全方便等特点,对妇科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关键词 ] 经阴道超声检查;经腹超声检查;妇科疾病;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1;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03-02

[作者简介] 周妮(1979-),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超声。

超声诊断使妇科疾病的诊断更加简便灵敏,其中经腹部超声检查已在妇科检查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该种检查方法由于受到膀胱充盈状况的影响,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经阴道超声检查作为妇产科超声应用技术上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已逐渐成为妇科疾病检查中的常规方法[1-2],具有阳性检出率高、图像分辨率高、定位迅速准确、操作安全方便等优点[3],且不受肥胖、膀胱充盈状态及盆腔器官位置改变的影响。为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该研究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妇科收治的113例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105例行经腹超声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218例均为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妇科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者113例(TVUS组),年龄23~73岁,平均(38.9±6.6)岁;行经腹超声检查者105例(TAUS组),年龄22~71岁,平均(40.1±5.7)岁。两组患者均于超声检查后,经病理学证实为妇科疾病患者,且均为有性生活史者,并于非月经期行超声检查。

1.2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VolusonE8彩色多普靳超声诊断仪,阴道探头频率4~9 mHz,腹部探头频率3.5~5.0 mHz。首先,待患者膀胱充盈后,经腹部常规检查子宫及附件区,观察子宫附件区及其周围有无包块及其大小、边缘、内部回声情况及与子宫的关系,观察有无腹盆腔积液并测量液量;然后,嘱患者排空膀胱,取仰卧截石位,将阴道探头涂以少量耦合剂,套上一次性避孕套,将探头置于阴道内紧贴宫颈及后穹窿进行多方向多角度扫查,观察子宫、宫颈、双侧附件区有无包块及其位置、形态、大小、声像图特点、有无盆腔。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超声检查结果

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113例患者中,检查结果为阳性者101例,其中子宫病变52例(子宫肌瘤24例,子宫肌腺症18例,子宫内膜病变10例),卵巢病变24例(卵巢囊腺瘤1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8例,畸胎瘤5例),异位妊娠7例,盆腔附件非占位病变(炎性改变)11例。行经腹超声检查的105例患者中,检查结果为阳性者57例,其中子宫病变27例(子宫肌瘤24例,子宫肌腺症18例,子宫内膜病变10例),卵巢病变18例(卵巢囊腺瘤1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8例,畸胎瘤5例),异位妊娠5例,盆腔附件非占位病变(炎性改变)7例。

2.2两组灵敏度、特异性及阳性检出率比较

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93.3,阳性检出率为89.4%;经腹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74.9,特异度为82.1,阳性检出率为54.3%。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及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3讨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93.3,阳性检出率为89.4%,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传统的经腹超声检查。苏艳等[4]报道,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疾病、附件疾病、妊娠情况及盆腔炎症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94.02%、92.54%,93.33%和93.98%,稍高于该院的阳性检出率(89.4%),这可能受样本大小、仪器型号的选择等方面的影响所致。吕彦利[5]等对160例查妇科疾病患者分别行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经阴道超声的灵敏度(94.3)和特异度(90.1)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检查,这与该研究的结果基本吻合。以上结果说明经阴道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检查率,分析其原因如下:①与传统腹部超声检查比较,由于阴道探头频率远高于腹部探头频率,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图像分辨率更高;②由于阴道探头接近盆腔器官,紧贴官颈及后穹窿,避开了肠道气体的干扰及腹壁脂肪层的衰减,使盆腔内器官显示于聚焦区,能较好地显示卵巢、子宫及盆腔肿块的特征和细微结构,可获得更丰富的超声诊断信息[6-7]。

在使用阴道探头时,应注意一定的使用技巧,由于阴道探头的聚焦深度较低(<10 cm),因而穿透力较差,对远场显示不够清晰,在显示较大盆腔肿块或超出盆腔的子宫时难以显示全貌,此时应试着改变患者的体位和扫描角度,必要时可与经腹部扫描检查联合使用,以期获得更全面理想的诊断信息。同时,还应严格掌握适用证,以提高诊断的阳性准确率,降低风险阴道超声检查的最佳适应症包括异位妊娠、不全流产妊娠组织残留、卵巢囊肿、滋养细胞疾病、宫内组织残留、盆腔内异物及恶性肿瘤等,而对于月经期、阴道畸形、处女膜闭锁、无性生活史及阴道炎的妇女禁用此检查方法。

经阴道超声检查与经腹部超声检查在妇科疾病诊断方面各具优势,前者能获得卵巢、子宫及盆腔肿块的细微结构信息,而后者可以准确显示病变侵犯程度,尤其对于诊断时已处于晚期的患者,因此,在实际工作应注意经腹、经阴道两种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仔细的观察声像图表现,综合分析判断,最终做出较为准确完整的超声诊断。国内外文献报道[8-10],经阴道三维超声多先天性子宫畸形、IUD 位置异常、子宫腔内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因此建议医院加大对先进仪器设备的投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

参考文献]

[1] 王东霞,潘红丽,曲海丽.阴道超声在妇产科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生·医学专业,2011,11(3):131.

[2] 田颖芬.经腹、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妇科疾病112 例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4):263-264.

[3] 蔡小琴.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180-181.

[4] 苏艳,刘莉.探讨超声体检在诊断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5):129-130.

[5] 吕彦利,吕新华.经腹、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妇科疾病160例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1):53-54.

[6] 吴志芳.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2,11(2):23-24.

[7] 柯振华,郑玉美,杨培俊.彩超诊断妇科疾病300 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7):1224-1225.

[8] 何宇.经阴道三维超声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D].吉林: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3.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在早期诊断小肝癌临床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选取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间,来我院通过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小肝癌的患者为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小肝癌的超声表现。结果 低回声患者病灶在0.5~1.0 cm 为28例,1.1~2.0 cm为10 例,2.1~3.0cm 为9例;强回声患者病灶在0.5~1.0 cm为3例,1.1~2.0 cm为2 例,2.1~3.0 cm为1例;等回声患者病灶在0.5~1.0 cm为8例,1.1~2.0 cm为2 例,2.1~3.0cm为5例。彩超病灶在0.5~1.0 cm为5例,检出率71.4%,1.1~2.0 cm为24 例,检出率92.3%,2.1~3.0cm为34例,检出率97.1。灰阶超声病灶在0.5~1.0 cm为4例,检出率57.1%,1.1~2.0 cm为21例,检出率80.7%,2.1~3.0cm为31例,检出率88.6%。结论 超声在早期诊断小肝癌是比较理想的定性诊断手段,对于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关键词 ] 小肝癌;超声;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c)-0116-02

小肝癌又称为亚临床肝癌或早期肝癌,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三位。小肝癌具有体积小,生长较慢、恶性程度普遍较低、发生转移的可能性小等特点,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乙肝人群、化学致癌物质的影响,其发生机率也逐年呈上升趋势。有学者调查认为[2],污染的水质及营养的过剩与缺乏与小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中含有六氯苯、苯并芘、二溴乙烷、二溴乙烯等致癌物。目前,影像技术的发展为肝癌的早期发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临床准确诊断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为探讨超声检查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间,来我院通过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小肝癌的患者为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间,在我院经超声确诊为小肝癌的68例患者,男 为49 例,女为19例,年龄在39~78岁间,平均年龄在(53.5±5.8)岁。我国的小肝癌标准是[4]: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 cm;多个癌结节数目不超过两个,其最大直径总和应小于3 cm。患者病灶在0.5~1.0 cm为 7例,1.1~2.0 cm 为26 例,2.1~3.0cm 为35例;单个癌结节57例,2个癌结节11例。

1.2 超声仪器

灰阶超声仪[5]采用为东芝SSA 240A和Aloka SSD 1200型,探头频率为3.5 MHz;彩超采用PHILIPS5500型多普勒超声仪[6],探头频率2.6~3.5 MHz。

1.3 检查方法

检者检查前4~6 h禁食,检查前10 min饮水500~800 mL,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常规先用灰阶超声进行肝脏的肋间、 肋下及剑突下等不同部位的纵切、斜切及横切扫查,显示整个肝脏的图影,发现并记录病灶的个数、大小、形态和表现等,当灰阶超声显示不明确时,可以行彩超检查,观察病灶内短杆状或树枝状山流信号,动脉型和(或)静脉型血流频谱。从多方向、多切面证实病灶的存在,通过增强对比度、开启谐波等方法突出病灶的回声,注意沿左右肋缘下声束斜向上方扫查,必要时行细胞学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认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肝癌的灰阶超声表现

通过对我院的68例小肝癌患者进行灰阶超声检查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呈圆形或者椭圆形,低回声患者病灶在0.5~1.0 cm 为28例,1.1~2.0 cm为10 例,2.1~3.0 cm为9例。强回声患者病灶在0.5~1.0 cm为3例,1.1~2.0 cm为2 例,2.1~3.0 cm为1例。等回声患者病灶在0.5~1.0 cm为8例,1.1~2.0 cm为2 例,2.1~3.0 cm为5例。见表1。

2.2 彩超和灰阶超声对小肝癌的检出情况

通过对我院的68例小肝癌患者行彩超和灰阶超声检查分析,结果显示彩超病灶在0.5~1.0 cm为5例,检出率为71.4%,1.1~2.0 cm为24 例,检出率为92.3%,2.1~3.0 cm为34例,检出率为97.1。灰阶超声病灶在0.5~1.0 cm为4例,检出率为57.1%,1.1~2.0 cm为21例,检出率为80.7%,2.1~3.0cm为31例,检出率为88.6%。见表2。

注:P<0.05。

3讨论

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0余万人死于肝癌,占所有癌症的5.6%[7],肝癌发病隐匿,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其病程大多进入中晚期。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超声可以反复多次、多体位和多切面显示病变部位,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回声等,具有方便快捷和敏感性高的特点,成为目前临床上诊断小肝癌的重要手段。肝区疼痛是小肝癌首发症状,表现为右上腹部肝区间歇性、持续性钝痛或刺痛,可自行缓解,易误诊为胆囊炎。肝癌细胞进行增殖的消耗,可导致营养不良引起消瘦。其病理特点为,①小肝癌的分化多与癌灶大小有关。②小肝癌具有膨胀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的特点。膨胀性生长呈球形,边界清楚,大部分有包膜;浸润性生长边界不规则,无包膜,伴炎性浸润。③约30%的小肝癌镜下见血管内癌栓。④小肝癌癌周多有肝病背影。从我院的研究中发现,有68例患者中低回声患者病灶在0.5~1.0 cm 为28例,1.1~2.0 cm为10 例,2.1~3.0 cm为9例。强回声患者病灶在0.5~1.0 cm为3例,1.1~2.0 cm为2 例,2.1~3.0 cm为1例。等回声患者病灶在0.5~1.0 cm为8例,1.1~2.0 cm为2 例,2.1~3.0cm为5例。彩超病灶在0.5~1.0 cm为5例,检出率为71.4%,1.1~2.0 cm为24 例,检出率为92.3%,2.1~3.0 cm为34例,检出率为97.1。灰阶超声病灶在0.5~1.0 cm为4例,检出率为57.1%,1.1~2.0 cm为21例,检出率为80.7%,2.1~3.0 cm为31例,检出率为88.6%。从本组研究结果中表明,在诊断小肝癌中,彩超和灰阶超声可以互相借鉴和应用,可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的正确性,与国内相关研究[8]相近。

综上所述,超声在早期诊断小肝癌中检出率高,易于早期发现,同时对病灶定位准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宋卫香,王志刚,张群霞,等.携紫杉醇和Herceptin高分子造影剂联合超声体外寻靶及显影效果研究[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2,32(2):445-446.

[2] De Ledinghen V,Laharie D,Lecesne R. Detection of nodules in liver cirrhosis: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 prospective study of 88 nodules in 34 patients[J].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02,(2):159-165.

[3] Giorgio A,De Stefano G,Coppola C,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in cirrhotic patients:comparison with contrast-enhanced ultraf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Anticancer Research,2007(6C):4263-4269.

[4] 叶军,陈卫华,凌月蓉,等.小肝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107-109.

[5] 独建库,李冠海.医学影像学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2(8):239-240.

[6] Danhier F,Vroman B,Lecouturier N. Targeting of tumor endothelium by RGD-grafted PLGA-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paclitaxel[J].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2009:166-173.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4)

临床急诊所面临的患者,其病情都较为严重,尽早明确诊断显得十分重要,科学、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十分关键。超声医学检查由于其科学、准确、无痛无创、使用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查体科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在继二维灰阶超声、多普勒超声后出现了新兴的超声医学技术超声造影。[1]超声造影的诊断技术较之前两种超声检查技术更加科学、合理,克服了超声常规检查的局限性,主要是通过造影剂等方式增强了血液的方向散射,帮助急诊医师弄清血液的流向,观察其变化,对患者所患的疾病进行科学及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本文根据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人民医院超声科的实际工作情况,随机抽取了534例临床急诊患者,对其诊断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其相关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常规资料 本次选择的临床急诊患者共534例,年龄在两岁到七十五岁之间,平均年龄为三十岁。其中男性202人,女性332人。选择的急诊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其中一部分患者在腹部剧痛的同时还伴有胸闷、恶心、四肢无力、身体发热等症状。因此,我院对其采取了超声医学检查,其相关检查结果的详细分类如下:

临床急诊的534例患者,其诊断基本符合率、达标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4.6%、86.6%、1.4%、7.4%。其中超声医学检查出现偏差的共有34例,误诊的有28例,其中出现了病情误诊的病例分别为,黄体破裂出血、胃十二指肠穿孔、外伤性肠破裂、异位妊娠、急性阑尾炎、盆腔炎包块,其误诊的病例数分别为2例、4例、2例、6例、8例、6例。此外,其中还出现了2例外伤性肠破裂、2例自发性肠穿孔、2例黄体破裂出血共6例的漏诊。[2]经过超声医学的初步检查,其中有272例急诊临床患者的病情通过手术或者病理的分析与研究得到了有效的证实。其中的262例临床急诊患者则是通过其他手段得到了验证,[3]包括X线、临床穿刺、CT技术治疗等方法进行了验证。

1.2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检查方法 目前的超声医学临床急诊检查是多种方式与诊断仪器的结合,包括生理盐水充盈膀胱、空腹检查、憋尿等。[4]而本次超声检查依据病情的不同,不要求进行空腹检查,主要针对盆腔检查或者进行生理憋尿或者生理盐水的充盈检查,同时利用LOGIQ400、LOGIQ5等仪器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全面的检查。

1.3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中的判断标准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中的判断标准分为符合标准和基本符合标准。临床观察与超声诊断相一致即视为符合标准。再者,在对病患者腹腔的超声医学检查时,若超声医学检查只是显示了病灶区血供减少,或者只是显示了腹腔积血或积液时,即可视为基本符合标准。

2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中结果

2.1 超声检查和临床检查的结果对比 根据超声检查与临床检查的结果不同,对超声检查的符合率、基本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了简单计算,其分别为86.6%、4.6%、7.4%、1.4%。根据各医院的相关数据统计显示,被选择的病例组超声医学检查结果优于其它检查平均水平。

2.2 超声诊断病因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抽取的534例病患中,女性的外伤率比男性低很多,分别为21.8%和78.2%。其超声诊断病因与男女之间的关系。

3 关于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中的讨论

临床急诊所诊断的疾病都是对生命存在威胁的关键性病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实践经验,除了在胆管系统、肠道性疾病、实质性脏器损伤、妇产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外,其他的常规检查对病患者和急诊医生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结 论

综上所述,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效用根据急诊病情的不同其表现出的作用也不一样,但是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地位依旧不容动摇。通过超声医学技术的改进与发展,漏诊、误诊的几率越来越小,并且在临床急诊中越来越受重视,对临床急诊也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峰,刘绪舜,宗光金,等.胃癌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4):309-311.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口腔门诊牙髓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4例(50颗患牙)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其中有22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0-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7±16.26)岁;病程在3个月-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23±0.51)年。所有患牙均为窦性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窦道迁延不愈时间较长、窦口溢脓、咬合不适、没有明显牙周炎症状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1.2 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根管及超声荡洗技术一次性治疗,具体方法为:手术之前将根尖X片拍摄下来,从而对患牙根周病变情况及根管长度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常规开髓、拔髓,用小号K锉插入根管对根管的方向有一个了解,根据初锉针号依次预备或增加3-4个号,如15号-35号,根备完成后,对患者运用法国赛特力P5XS超声仪进行根管荡洗,选小于根备一个号的荡洗针上下提拉,不要过于接近于根尖部,阻力不能过大,预防断针,在荡洗过程中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及时交替冲洗,荡洗清洁完成后,运用消毒纸将患牙的根管捻干燥,即时完成根管糊剂+牙胶尖侧方加压充填。根管充填完成之后即刻对根尖进行X光片拍摄,要求所有根管充填程度均为欠填、适填≤1mm[2]。

2 结 果

在冠根治疗中运用超声荡洗技术后,只有1例(1颗患牙)患者术后出现了疼痛症状,占总数的2%;43例(49颗患牙)痊愈,占总数的98%。

3 讨 论

3.1 根管治疗在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基本治疗方法,要想将致病因素彻底去除掉,从而将再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关键是做好根管系统的清理和成形工作[3]。目前,各大医院口腔科已经在根管治疗中广泛应用了超声根管荡洗治疗技术。

3.2 超声波对根管细菌的影响 近年来,临床已经广泛证实了超声波对根管壁的清洁作用和切削能力。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根管的彻底消毒,而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根管内继发感染。因此,临床要想有效减轻患牙疼痛、治愈患牙,就应该对根尖周炎症反应进行切实有效的控制。临床上常用的手持器械具有较大的硬度,根管预备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器械折断、根管偏移等现象,导致台阶的形成,甚至发生根管壁侧穿等并发症。而超声波能够将根管内的细菌彻底清除掉,从而使根管保持清洁,一方面促进了根管治疗质量的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也简化了治疗步骤,极大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次数,比传统手持器械对副根管、侧支根管等具有更好的清洁效果。

3.3 基层超声技术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波对根管的杀菌作用极强,清理作用良好,能够促进根管疏通、根管治疗成功率的显著提升。现代冠根治疗术中,对根管预备器械、预备方法优劣进行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根管预备后根管壁玷污层的情况。根管超声荡洗能够增强对碎屑、玷污层的冲洗和去除能力,具有促进对有机物冲洗和清洁的能力,有利于临床对狭窄和复杂根管清理效果的显著改善,并将根管冲洗时根尖推出物的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促进根管治疗术成功率的显著提升。急性牙髓病和根尖牙周病的疗效在超声技术的应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使患者具有较小的手术创伤和较短的治疗时间[4]。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冠根治疗中运用超声荡洗技术后,只有1例(1颗患牙)患者术后出现了疼痛症状,占总数的2%;43例(49颗患牙)痊愈,占总数的98%,充分说明了超声荡洗技术在根管治疗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发生率,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在基层医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根管治疗中,超声荡洗根管技术以其快速、安全、反应低等优势,并且能够对根管治疗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预防、使根管治疗周期显著缩短和治疗成功率的显著提升等,日益成为治疗的有效手段,值得在基层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宝珍,朱里.超声技术应用于牙髓炎治疗失败牙的疗效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26(1):41.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6)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5-0110-03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肝的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的隐蔽性肝硬化病因[1,2]。脂肪肝的临床表现根据病情病变严重程度而不同,轻者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重者患者病情凶猛,一旦发生肝硬化,很难逆转。脂肪肝临床上规定为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提高临床治愈率。超声是临床上常用的无创辅助诊断方法,可用于肝脏疾病的辅助检查[3]。本研究通过对410例脂肪肝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分析超声在脂肪肝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诊断的脂肪肝患者41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2例,女178例;年龄30~68岁,平均(47.1±15.9)岁;体重65~90 kg,平均(77.2±13.1)岁。患者表现为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或者右上腹部隐痛等,217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在健康体检时发现;365例患者血脂异常;189例患者血清谷氨酰转氨酶增高。

1.2 超声诊断方法

采用西门子超声仪(西门子ACUSON X150)进行检查,腹部凸阵探头,频率3.5 MHz。患者晨起空腹,仰卧或者侧卧位,暴露上腹部,在右肋间隙、剑突下、右侧肋缘,分别进行纵断面、横断面、斜断面扫描,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回声、肝内血管以及胆管内回声。观察肝内局限性回声的大小、位置、形态、回声,是否有包膜、边界情况,是否有声晕,后方回声情况,临近肝内血管、胆管是否有狭窄、中断、移位等,观察血流速度、方向是否有异常。

1.3 脂肪肝超声诊断标准

肝脏形态饱满,下缘角变钝,体积正常或者稍微增大;肝脏实质回声有密集光点,近场呈云雾状,远场回声减低,较肾皮质的回声强,部分肝脏实质可见片状的低回声区。肝内胆管显示不清,门静脉管闭回声下降。

2 结果

102例患者肝脏超声显示为轻度脂肪肝,占24.9%,超声检查结果为肝脏形态体积基本正常,近场回声显示增强,远场回声轻度衰减或者不明显衰减,部分肝脏实质回声可见片状的偏低回声,肝内管道显示清晰(图1)。195例为中度脂肪肝,占47.6%,超声下表现为肝脏形态饱满,体积正常或者稍微增加,肝脏实质回声密集增强,远场回声衰减明显,肝内管道结构显示欠佳(图2)。重度脂肪肝113例,占27.6%,超声下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右侧肋缘下肝右叶斜径超过15 cm,下缘角变钝,近场肝实质回声可见密集增强,呈现云雾状,远场回声肝实质明显衰减,肝内管道显示不清(图3)。97例患者呈现局限浸润型,占23.7%,表现为多个或者单个形态不规则的回声团,无包膜,边界清晰,期间可见正常肝实质,若回声,肝脏呈强弱回声混杂,病变区可见肝内血管分支穿行,血流方向及速度未发现异常。

3 讨论

脂肪肝可分为肥胖型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快速减肥性脂肪肝、糖尿病脂肪肝、营养不良性脂肪肝。肥胖性脂肪肝肝内脂肪的堆积与体重相关,将近一半的肥胖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而几乎所有的重度肥胖者会合并脂肪肝。据报道,75%~95%的长期嗜酒者存在脂肪浸润。还有报道显示,每天饮酒超过80~160 g,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快速减肥性脂肪肝是因为过分节食、禁食、快速减重,导致短期内脂肪分解大量增加,消耗谷胱甘肽,使丙二醛、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肝细胞损伤而发生脂肪肝。营养不良可导致蛋白质缺乏,引起营养不良性脂肪肝,主要见于摄食不足或者消化障碍,载脂蛋白不能合成,肝内甘油三酯堆积者。糖尿病患者大约有一半存在脂肪肝情况,并且成年人比例大,这与5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为肥胖者有关,糖尿病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血浆脂肪酸增高[4,5]。某些药物以及化学毒物能够抑制机体合成蛋白质,进而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另外,降脂药物也会干扰脂蛋白代谢,导致脂肪肝的形成。大多妊娠脂肪肝在第1胎的妊娠34~40周时发生,预后差,病情重,母婴死亡率高。脂肪肝的临床表现根据严重程度不同是呈多样化。轻度脂肪肝患者大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可仅仅表现为疲乏感,而患者肥胖又会掩盖该临床表现,因此轻度脂肪肝大多是在体检时发现。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可有慢性肝炎类似的临床表现,体检肝脏肿大者可触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肝掌、脾肿大等。

超声是目前诊断脂肪肝的最快速、最简单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6,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体育锻炼减少,作息时间紊乱,这些均使得脂肪肝的患病率增加。临床上大多脂肪肝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也缺乏特异性的指标,不足以引起患者及医生的足够重视,因此快速准确诊断脂肪肝对患者的干预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超声技术越来越成熟,检查费用便宜,方法简单,无创,并且准确,成为脂肪肝诊断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8,9]。但是,超声虽然是目前诊断脂肪肝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但是还缺乏客观指标。在超声声像图中,脂肪肝有特征性的表现。弥漫性脂肪肝可表现为弥漫性增大,肝脏表面平整,边缘变钝,肝脏实质回声增强,细密,深部回声减弱[11,12]。脂肪浸润严重者,及时将增益开到最大,也不能显示远场的肝脏,肝内管道显示模糊或者不显示。非均匀型脂肪肝因肝脏脂肪浸润的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表现。在早期,可见小片肝实质浸润,强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13]。随着浸润范围的增加,可出现以肝裂为分解的肝叶段强回声。后期,几乎整个肝脏都被脂肪浸润,超声下回声增强,残存小片的相对肝组织呈弱回声,边界清晰,无占位效应,呈圆形或者不规则,多分布在胆囊床旁、门脉左支以及肝右叶包膜下等。研究显示,超声对脂肪肝定性诊断的敏感性高达85%,特异性达到95%。

对脂肪肝分型的诊断属于半定量诊断。轻度脂肪肝肝脏体积可正常,肝实质回声增强,但后场回声弱,肝内胆管结构尚清晰;中度脂肪肝肝脏体积形态可正常或者体积有所增大,前场回声强,后场回声减,肝内管状结构显示不清,尚可以辨认。重度脂肪肝脏体积增大,形态饱满,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减弱,甚至可无回声区,管状结构难以辨认。脂肪肝在三型之间可以发生转变,脂肪肝的疾病可转,如果忽视可增加危险程度,转变为肝硬化,因此加强脂肪肝病情的检测非常重要。

脂肪长期在肝脏内过度蓄积,肝脏会变得非常脆弱,导致其他类型肝病发生率增加,脂肪肝一旦发生肝硬化,就会不可逆转。因此,早期发现脂肪肝十分必要。在非纤维化肝脏中,超声的敏感性可达到100.0%。脂肪肝通过合理饮食,杜绝病因等可恢复正常。控制体重,合理膳食,戒酒,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增加户外活动及身体锻炼,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定期行超声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脂肪肝的危害。临床医生对严重程度不同的脂肪肝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不同,对轻中度脂肪肝除外其他原发疾病,可只采用饮食及运动;对重度脂肪肝,特别是肝脏功能有异常者,常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因此,脂肪肝的超声诊断,特别是脂肪肝分度的超声诊断,对临床医生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脂肪肝的诊断主要是依靠超声,超声检查简单快速,可以实时动态观察病变组织或者器官,检查可重复性强,便于患者的随访观察[14,15]。超声检查对脂肪肝的发现较敏感,然而超声图像为非特异性表现,脂肪肝变量≤30%声像图不显著,>30%声像图明显,而>50%的敏感性达90%。目前超声对脂肪肝的诊断及分度标准较为模糊,主观性太强,只能进行半定量诊断,目前还缺乏定量诊断脂肪肝的标准。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脂肪肝患者的康复,加上现在脂肪肝患病率的逐年增高,因此临床医生们迫切希望能有一种检查方法可以对脂肪肝进行较准确的分度。这也就促使超声科医生应更佳合理运用超声,进一步研究脂肪肝更精确的诊断及分度,为脂肪肝的分度提供一种可行性的量化指标,使脂肪肝的诊断准确性有所提高,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16,17]。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是诊断脂肪肝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对脂肪肝可进行半定量诊断,但是目前还缺乏更精确的诊断及分度。

[参考文献]

[1] 李艳萍,张霞. 不同程度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4):2167-2169.

[2] 吴龙刚. CT增强扫描在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8):1166.

[3] 钟英超. 不同人群脂肪肝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7):19-20.

[4] 张艳敏,常延河,蒋晓忠,等.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测价值[J]. 山西医药杂志,2015, 44(9):992-995.

[5] 刘宁. 脂肪肝临床生化检测指标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0):1409-1410.

[6] 王玉莲. 腹部超声诊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3):137-138.

[7] 谢阳. B型超声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9(8):179-180.

[8] 王硕.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腹部超声特点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7):91-92.

[9] 刘金英,周琦,姜珏,等. 超声声速匹配技术在均匀性脂肪肝分度中应用价值[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 29(5):499-501.

[10] 龙辉,刘新国,田雷蓉. B型超声技术诊断中老年脂肪肝的价值[J]. 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0):1359-1360.

[11] 窦芊,杜敬佩,杨瑞,等. 超声诊断脂肪肝与酒精肝的临床价值及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15,34(8):185-186.

[12] 刘琦. 超声诊断脂肪肝与血脂水平及肝功能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5,16(3):76-78.

[13] 王学梅,桑亮. 脂肪肝的超声定量诊断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5):1-3.

[14] 张伟,艾熙,易惠明. 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单个低回声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4):453-455.

[15] 张慧颖,张华芳. 脂肪肝超声诊断结果探析[J]. 当代医学,2014,21(11):101-102.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7)

[中图分类号] R739.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7-0081-03

喉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喉癌治愈率的关键[1]。而间接喉镜、纤维电子喉镜及X线检查等常规耳鼻喉科检查均存在一定局限性[2]。研究发现,CT检查能清晰显示喉深部结构及周围颈部软组织、血管和淋巴结情况,克服了喉镜无法通过高度狭窄管腔之缺陷[3]。另一方面,随着超声仪器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超声分辨率逐渐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使喉癌的诊断率逐渐提高,病变范围亦更加明确[4]。本文通过对38例超声拟诊为喉癌的患者行CT检查,比较超声与CT诊断喉癌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38例喉癌患者,均经手术或喉镜取活检病理证实。其中男28例,女 10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6岁。临床表现以咽喉疼痛、痰中带血、喉部异物感或进食受阻等就诊。其中15例有吞咽疼痛、喉咙有异物感,13例患者咳嗽后出现粘液或痰里带有血丝;5例出现呼吸困难现象。既往无喉部手术、放疗或化疗史。病理诊断显示:鳞癌35例,腺癌3例。

1.2仪器与方法

1.2.1 超声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在颈前横扫及两侧纵、斜扫查。根据喉癌的分型分别采用的切面为舌骨横切面扫查,舌骨呈马蹄形强回声,自前向后依次为皮肤、舌骨、会厌、喉前庭。甲状软骨上切迹下一横指水平切面,可显示甲状软骨回声呈倒“V”字形强回声及声带回声。当发音时可见声带振动,声带后方为杓状软骨,呈横置的短条形强回声,其外方为梨状窝区。环状软骨水平横切面可显示环状软骨回声及喉腔为声门下区切面图像。并常规探查甲状腺、腮腺、颌下腺及双侧颈部器官及颈部淋巴结。依据肿块血流信号的大小、数量以目前国内认可的半定量方法评价血流分级,将血流丰富程度分为四个等级[5]:为0~Ⅲ级。0级:肿块内及周边无血流信号。Ⅰ级:肿块内血流信号分布范围约占肿块面积1/3以下,周边血流信号分布约占肿块周长1/3以下。Ⅱ级: 肿块内血流信号分布范围约占肿块面积1/3以上,周边血流信号分布约占肿块周长1/3以上。Ⅲ级:肿块内几乎布满血流信号,周边血流信号分布几乎占据全部周长。

1.2.2 CT检查 采用Histeed-DX/I单排螺旋全身CT机。患者取仰卧位,颈部伸直,避免吞咽动作,平静呼吸下连续扫描,扫描角度平行于喉室或声门声带。扫描范围包括舌骨会厌上缘到环状软骨下缘或肿瘤下界往下5~10 mm。层厚2~5 mm。其中10例并行增强扫描。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不同肿块大小的喉癌患者CDFI血流分级

本组38例喉癌患者均行超声及CT检查,喉癌的二维声像图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低回声,有坏死时可见无回声区。肿块较小者多呈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毛糙,欠规则(图1);肿块较大者低回声区内部回声不均匀,见较多大小不等的强回声点,内可见小无回声区,正常的淋巴结门结构消失,多数在同侧颈内动脉旁能清晰显示。颈部有淋巴结转移者呈现大小不等圆形、椭圆形低回声。声门上型癌18例、声门型癌12例、声门下型癌8例。声门上型一般就诊较晚,瘤体较大。声门型一般就诊较早,瘤体较小,检出最小者0.5 cm,位于一侧声带者7例,超出一侧声带者5例。声门下型癌多位于侧后方,侵犯喉咽部及食道各3例,侵犯甲状腺2例。CDFI扫查内部血流较丰富,并可判定淋巴结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峰值流速21 cm/s,RI=0.64。不同肿块大小的喉癌患者CDFI血流分级见表1。表1显示,不同肿块其血流CDFI血流分级虽然不同,但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不同肿块大小的喉癌患者CDFI血流分级

2.2 超声与CT 诊断不同分型喉癌的准确率比较

喉癌的CT表现主要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及声门下区的软组织肿块或弥漫性增厚,喉旁间隙或会厌前间隙变窄、消失,密度增高,声门裂移位,喉软骨的破坏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声门型中6例声带呈突入气道的局限性丘状结节,以其前部多发:6例一侧声带不均匀或弥漫性增厚,呈波浪状改变,表面尚光滑,声门裂偏移。声门上型均表现为会厌表面黏膜增厚或形成突向喉前庭的肿块,5例肿瘤内有坏死,8例室带及喉室受侵,表现为局限性或明显增厚,部分形成突向喉室的肿块,3例肿大淋巴结内有不规则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时周边有强化CT,与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超声与CT 诊断不同分型喉癌的准确率比较

图1 声门上区横切面,喉癌为形状不规则回声(M),肿块较小

(0.5 cm×1.0 cm),其后可见气体反射

3 讨论

喉癌为耳鼻喉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耳鼻喉科肿瘤的11%~12%,临床诊断多依据发病的病史及喉镜检查确诊。以往对喉癌主要通过喉镜、X线片、造影及CT等进行检查,其中喉镜可以观察到癌肿所在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但无法判断癌肿的浸润程度及转移情况,而彩超却可以弥补上述喉镜检查不能发现病变的不足之处[6-8]。

对喉癌患者进行CT扫描具有速度快,一次屏息可完成全部检查,减少了运动伪影的优点;且CT具有高分辨率的横断面成像密度,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对周围组织的浸润[9]。当混合型肿瘤较大时,肿块充满喉腔时,CT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及平面或曲面重建功能可以清晰地显示气道阻塞远端及声门下,避免了喉镜检查无法观察其全貌、估计肿瘤的范围及向周围浸润的不足,为喉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10]。但CT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CT只能观察静态图像,灵活性较差,室带到声带的过渡区不易显示;对于肿物的原发部位及喉软骨的未骨化与破坏无法区分,只能查出足以改变组织密度和筋膜层的异常:CT不能对直径

喉癌侵犯甲状软骨时,首先侵犯甲状软骨的内表面,使其出现线样高回声的连续性中断,超声可早期发现喉部肿瘤并清晰显示肿瘤的结构、周围组织的浸润范围及周围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情况。研究报道,超声能发现直径为1.5 cm 的较小肿瘤,准确率可达 100%。彩色多普勒(CDFI)能显示肿瘤内部的血流、肿瘤及肿大淋巴结与血管的关系,从而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组38例喉癌中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回声不均匀,可能与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且生长速度远高于正常组织、组织密度亦低于正常组织密切相关[12,13]。而CDFI显示血流丰富程度以Ⅱ~Ⅲ级为主,肿块周边血流明显多于内部血流(表1)。与张继海等[14]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

但超声在喉癌的诊断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在诊断喉腔内肿瘤时,因软骨支架及深部中心气腔对超声成像有一定的影响,故对特别小的肿瘤及只表现为溃疡型的肿瘤,诊断较困难。如因喉腔内有气体干扰对

喉癌的超声像图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其中喉结核的超声检查显示呈不规则无回声区,透声较差,部分肿块型与喉癌不易鉴别;喉状瘤超声见多数状肿物突入喉腔,但不向基底部浸润;喉淀粉样变呈块状隆起突入喉腔,表面光滑,范围常超出喉腔,颈部无淋巴结肿大。而喉癌的CT表现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①喉结核的CT表现病变多双侧弥漫且双侧喉旁间隙几乎均受累而喉结构基本完整。②下咽癌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梨状窝变小或消失,局部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梨状窝癌易较早发生淋巴结转移[16]。

综上,彩超检查具有无创、简便易行、能动态多切面扫查、无痛苦、 损伤少等优点,能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深部组织浸润程度、范围及肿块内部、周边血流情况,可以为临床提供一种较新的喉癌的辅助诊断方法。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位置、侵犯范围以及颈部淋巴结的转移,它能为喉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超声与CT对于诊断喉癌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二者各具优缺点,临床上应结合二者的各自优势联合应用,以提高对喉癌的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李锐,郭燕丽,华兴,等. 高频超声与CT诊断喉癌的临床研究[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1):48-49.

[2] 侯智文,于秀荣,李文伦,等. 喉癌的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与纤维喉镜及病理的对比研究[J].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8,30(2):111-112.

[3] 王天泽. 喉科手术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0.

[4] 杨健,李必强,黄显龙,等. CT在43例喉癌侵犯范围和术前分期的价值[J]. 重庆医学,2009,38(20):2578-2579. [5] 聂中. 螺旋CT检查在喉癌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83-185.

[6] 汪珍元,杨俊凯. CT对喉癌的诊断价值[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6,7(3):153-155.

[7] 周鹏,高雪梅. 喉癌CT诊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62-63.

[8] 朱尚勇,刘若川,李庆芬,等. 超声与CT在喉癌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3):180.

[9] 朱尚勇,骆峰,刘若川,等. 超声对喉癌TNM 分期巾的应用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5):341-343.

[10] 聂中. 螺旋CT检查在喉癌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6(8):14-15.

[11] 席永强,李丹,袁婷婷,等. 多层螺旋CT扫描在喉癌术前分型、分期的诊断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11):770-773.

[12] 丁军,张建刚,郑艳,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电子喉镜在喉癌诊断中的应用[J]. 农垦医学,2009,31(2):132-133.

[13] 刘艳君,王学梅,周旭. 超声对喉癌和下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5):709-710.

[14] 张继海,石继红,金国威,等. 彩超对喉癌的临床诊断价值[J].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10):757-758.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8)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12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96-02

目前针对牙髓病、牙根尖周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属根管治疗法[1]。此种治疗方法主要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旨在简化牙科手术的技术操作程序,拓展患者患牙的保存范围[2]。现今已广泛应用于牙科手术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在牙科诊断、一般性的根管治疗、根管再治疗等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为探讨显微超声技术在根管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我院在对90例患者的100颗患牙126个根管再治疗中,以显微超声技术作为处理方式,利用显微镜照明与其放大技术,配合超声根管再治疗的相关专业器具对患者实行了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口腔科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患者的100颗患牙126个根管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区间位于14到81岁之间,均龄(42.3±3.2)岁,90例患者的100颗患牙实施显微超声根管治疗的具体原因如下:其中根管钙化患牙48颗,根管数59,取塑化物患牙21颗,根管数量32,器械分离患牙10颗,根管11,寻遗漏根管11颗,根管数量12,去根管桩患牙2颗,根管2个,根管内台阶患牙8颗,根管数量10个。

1.2 一般方法。90例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前均向其告之手术操作的技术要点,明确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均在获取患者同意后行显微超声根管治疗。在治疗前期对每位患者牙尖进行影像拍摄,并观察其牙齿根管与根尖周区域的情况。在行患牙隔离前期,对患者冠部行预备措施。对每位患者实行局部麻醉,于显微镜下观察其患牙情况,并将根管口探针探入其根口检查根管情况。针对根管钙化物去除患者,去除其根管周围的钙化物质,据患者牙齿颜色的变化定位其根管口,以超声尖探入处理,祛除口腔根管处的钙化组织。针对塑化后根管再通患者,从患者根管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根管塑化较为完全的患牙,利用超声工作尖祛除其根管冠区域塑化物质。针对根管内台阶纠正患者,则需利用超声工作尖将其根管处原有的钙化物质祛除,以显微光线导入,拍摄光片影像,明确台阶位置,并纠正根管走向。针对根管内分离患牙,则需在定位X线片的指导下,确定器械与根管的具体长度,并使用超声尖清除前方障碍物,祛除在断针附近的牙本质。寻找遗漏根管则主要依赖在手术前期光片的指示,判定可能遗漏的对象,备好髓腔,在超声显微仪器的指导下定位根管的位置,暴露其根管口。待到工作尖松动周围黏合固定后,震动松根管桩,去除根管桩。

2 结果

本组选取的90例患者的100颗患牙中,有82颗患牙成功实行根管再治疗,成功率为82.0%,126个根管中有105个成功治疗,成功率达83.3%,如表1。

表1 100颗患牙根管再治疗的成功情况[牙数(根管数)]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牙髓病的治疗技术也在迅速更新。当前广大医院内部已可在牙科手术的同时,实现显微镜方法与直线照明,能够将传统技术无法除去的牙齿根管内的封闭物质去除,可将传统技术不能发掘的根管清晰显示,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根管再治疗的手术成功性[3]。目前,显微超声技术已经在牙髓病的诊断过程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显微超声技术主要由手术照明与其方法系统构成,其显微放大率可达到40倍,对主治医师观察患者的口腔髓腔的情况及其根管附近的状况有明显的有利性,规避了传统裸眼手术的缺陷性。在患者根管再治疗应用显微超声技术,医师能够在高倍显微镜的指导下,利用精度较强的超声工作尖精确切入患者的牙髓区,取出患者根管内的填充物,将钙化组织祛除,将原修复体准确去除,在防止根管侧穿、过多切割患者牙体组织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总之,将显微超声技术应用于根管再治疗中,能够准确指导医师实施牙科手术,结合超声仪器,有效提高了治疗的质量,克服了传统治疗存在的缺陷,提升了根管再治疗的成功率,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9)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91-02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和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所导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以原发性最为多见,病因尚不清楚,主要是肠管蠕动功能紊乱或者是婴幼儿的回盲部系膜固定不完善[1]。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年长儿,出现肠套叠的肠管可见到明显的机械原因。肠套叠患儿常有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等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对早期发现病变和肠套叠的分型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先将诊断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30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9例,年龄在6个月~3岁之间,平均1.3±0.5岁,发病时间在3h~3d,患儿均为急性发作,哭闹不安,呕吐,部分可伴有果酱样粘液便,腹部可扪及包块。

1.2 方法 患儿隽星超声和X线平片检查,并经过空气灌肠确诊为肠套叠。患儿取仰卧位,先使用频率3.5MHz的探头对患儿腹腔进行常规检查,包括实质性脏器的检查,观察患儿有无腹腔积液、异常包快、肠管扩张等,对可疑的包块行高频探头进行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肿块的边界、与周围肠腔的关系、内部结构[2],同时检查套肠管肠壁的血液供应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并总结肠套叠的超声表现。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正确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正确率比较(例)

30例肠套叠患儿经过超声和X线检查,后经空气灌肠复位确诊,超声检查正确28例,占93.33%,漏诊1例,误诊1例,超声在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X线检查正确为22例,占73.33%,漏诊5例,误诊3例,超声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2例,诊断肠梗阻1例,超声诊断肠套叠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特点 28例超声确诊的患儿中,均发现不均匀的包块,其中环靶征14例,同心圆征12例,假肾征2例,并发腹腔积液3例,超声图像特点:横轴切面显示为强弱会整交错排列的多层同心圆征或者靶环征,其中心为暗区,不均匀的包块边界不清晰或者清晰。

3 讨论

小儿肠套叠是肠管和系膜套入邻近肠管的一种疾病,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3~7个月的婴幼儿最常见,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婴儿回盲部固定不完善,活动度较大有关,回盲末端淋巴滤泡丰富,各种感染后常有种植,并促进套叠的发生,此外各种原因的肠炎、高热、腹泻等引起的肠蠕动紊乱也是重要因素[3]。肠套叠的病理基础为近端肠管套入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腔内,一般由三层肠壁组成,外层较鞘部,内二层为套入部包括反折壁与最内壁,这一特殊的解剖结构形成了超声图像的特征表现,横切面呈同心圆或者靶环征,纵切面呈套管征或者假肾征,超声检查不仅可明确肠套叠诊断,并可以根据体积和位置进行分型,并能同时了解有无腹膜炎或者肠梗阻,根据CDFI观察肠管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4]根据肠管坏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小儿肠套叠以往的常规诊断是采用诊断性X线空气灌肠,X线平片表现是肠套叠的间接征象,包括病变早期腹部少气、无气或者不典型的气液平面征象,发病12h以上可见到典型的阶梯状气液平面,肠管扩张或者是右上腹见到密团块影[5],诊断带有一定的推测性,并且长时间的透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彩色多普勒超声无辐射且诊断正确率高,明显优于X线检查。同心圆征是肠套叠最为显著的征象,同心圆是肠管的翻折在超声下表现为强弱相间的靶环样结构,随着肠套叠肠壁水肿的加重,肠套叠部分进入支与反折支肠壁浆膜层挤压,导致肠管坏死[6],此时中间强回声消失,肠套叠部分出现血供障碍,肠管水肿表现为低回声,肠管在的高度水肿时浆膜层可出现坏死,CDFI血运呈星点状或者无血流时,与肠壁坏死有显著差异。超声诊断不仅是肠套叠的常规诊断方式,也是治疗过程的检测手段,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出现同心圆征时,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忽视其他重要指标,病情变化时,超声表现也在不断变化,要随时向医生反映病情,超声真毒那对于临床选择复位方式有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临床复位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如套叠的时间比较长,超声表现为套管肠管间有积液,CDFI无血流信号阳性表现时,高度重视出现肠管坏死,避免盲目灌肠出现肠穿孔、肠破裂的危险。利用超声检查诊断小儿肠套叠正确率高,方法简便、安全、准确快捷,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史莉玲,杜联芳,苏一巾.肠套叠超声与x线平片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1):16一l8.

[2] Avansino JR,Bjerke S,Hendrickson M.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trealment outcome of intussusc~eption in premature neonates[J].J Pediatr Surg,2008,38(12):1818 1821.

[3] 卢跃峰,赵宏峰,徐海龙.婴幼儿急性肠套叠248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15(5):184.

[4] 何瑾,陆亚君,赵正言,等.慢性肠套叠25例的超声及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0,15(3):182-183.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10)

急性右下腹痛是外科急腹症,临床常以急性阑尾炎为主要诊断,但有部分病例临床鉴别比较困难。现将我院44例右下腹痛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44例病例中,急性阑尾炎7例,符合5例;坏疽性阑尾炎5例、阑尾周围脓肿7例均符合。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超声表现为呈盲端囊袋的阑尾轻度肿胀,浆膜回声不光滑,管壁层次欠清晰呈强回声,内部回声呈弱回声。坏疽性阑尾炎时可见阑尾肿胀粗大,末端钝园,肠壁增厚,层次不清,内部低回声不均匀,腔内为强回声,横切面呈强弱相间的环状回声或靶环样,当内膜的黏膜与黏膜下层的强回声局部连续中断,提示有穿孔。

妇产科疾病12例,超声符合10例,符合率90%,5例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符合4例;右侧卵巢囊肿破裂或蒂扭转4例、黄体破裂2例及盆腔脓肿1例均符合。输卵管妊娠超声表现为子宫增大,内膜呈蜕膜样变,附件区不规则型混合型包块回声,伴腹腔不等量的游离液性暗区。

泌尿系疾病8例,符合8例,其中右侧输尿管末端及中下段结石7例,右侧输尿管囊肿并发感染1例。输尿管结石超声表现为输尿管末端内可见强回声团伴声影,结石以上输尿管扩张积液。

肠道疾病5例,符合2例,为肠梗阻。感染性肠炎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及肠道蛔虫1例,超声均未提示。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11)

中图分类号 R714.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0-0010-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ultrasonic monitoring in head dystocia monitoring.Method:1917 primiparas who were pushed into the delivery room produ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5 in our hospital,which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o be observed and compared,950 primipara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ested with the positive line of ultrasonic to understand the fetal position,and were given early position changed or ultrasound guided by unarmed correct;967 primipara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delivery mode.Result:Two groups of labor time,positive natural labor rate,and cesarean section rat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Ultrasound; Abnormal fetal head position; Childbirth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Hospital of Sanming City,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Affiliated NO.5 Clinical Hospital in Fujian Province,Sanming 366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30.005

胎头位置异常的手术产率极高,即便最轻微的胎头位置异常,如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其手术产率分别高达90.4%及93.6%[1]。因胎头位置异常常因难于早发现而被忽略,以致造成滞产、难产。

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居高不下,高剖宫产率使产科年青医师逐渐丧失处理头位难产的技能,同时剖宫产率也因此继续上升。如何提高产科年青医师阴道检查能力,准确辨别胎头位置异常,提高头位难产处理能力,是降低剖宫产的关键[2]。从去年始笔者所在医院开始借助超声监测,及早发现胎头位置异常,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头位难产剖宫产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入分娩室生产的初产妇1917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50例,年龄19~31岁,平均(25.6±1.7)岁;孕周37~41周,平均(38.6±0.7)周。对照组967例,年龄18~28岁,平均(24.3±1.6)岁;孕周37~41周,平均(38.9±0.9)周。两组产妇均为单胎、头位,骨盆测量无异常,临床预测显示均非巨大儿,无头盆不称,无妊娠合并症,经评估可以经阴道分娩。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初次生产者;骨盆测量、B超检测、血压、血、尿、生化指标均正常产妇。诊断标准:诊断头位难产的相关标准,发生难产时头先露出即为头位难产,包括阴道助产结束分娩和因难产而做剖宫产手术者。其中胎头吸引术、产钳术、徒手施转胎头是阴道助产的几种方式。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 产妇宫口开3 cm入分娩室,医生、护士按传统分娩模式,进行产程观察,发现异常或产程停滞再进行处理[3]。

1.3.2 观察组 产妇宫口开3 cm入分娩室,积极行超声检测了解胎方位,若有异常,及早给予改变或超声引导下徒手转胎纠正[4]。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及剖宫产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产妇手术产比较

观察组转正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胎头位置异常发生率高,处理不当对母婴危害大。故在难产中占很重要地位。按正常的分娩机制,胎头衔接时,矢状缝位于骨盆入口的横径或斜径上,因此,胎头可以有6种方位衔接,传统概念是认为枕前位或枕横位入盆才是正常的。然而,胎头以枕横位衔接为大多数,为50.63%,枕后位次之,占33.03%,枕前位最少,仅占12.67%。因此,胎儿能否以枕前位娩出,胎头的内旋转机制十分重要[5]。凡以枕横位或枕后位入盆,如果内旋转发生障碍,则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而形成难产,剖宫产增加。早期发现胎头位置异常,及时处理,是处理头位难产的首要任务。但阴道检查,多是在产程出现异常才进行,确定胎方位,而且对检查者要求有足够的临床经验,否则难以确定胎位。故对产科年青医师是个挑战[6]。

笔者所在医院对于宫口开3 cm入分娩室的产妇,借助超声确定胎方位,若发现枕横位或枕后位者,及时调整分娩,如支撑式前倾跪位(产妇双膝跪在地板或床上,前倾趴在床背、椅座、分娩床或其他支撑物上)或平膝位(产妇双膝着地,身体向前屈,双手掌或双拳着地支撑自己)。用超声动态监测胎方位,若改变不能纠正胎位,也可在超声监测下行两指法纠正胎位,此法易于操作、便于掌握、准确率高[7]。尤其对产科年青医师更有意义,便于推广。总结笔者所在医院一年来应用超声监测胎位,对枕横位、枕后位积极干预,明显降低剖宫产率,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即便由于骨盆、产力因素增加了产钳助娩,但笔者仍认为阴道助产益处远远大于剖宫产[8]。

是否能顺利分娩的决定因素包括产道、产力、胎儿及孕妇精神状态等因素,其中胎儿和产道是固定性因素,产力、精神因素以及胎位是变化因素[3]。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对胎头俯屈不良,枕下前囟不能入盆而以枕额径入盆,胎儿产道径线延长,阻力加大,产程延长,由于活跃期后产程进展缓慢胎头下降困难,由此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避免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引起产妇衰竭、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后果发生,临床应用超声早诊断、早处理,尽早找出胎位不正的原因,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方法,甚至可在超声监测下手法旋转胎位,使检查的准确率、转胎位成功率明显升高。为保证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分娩方式与超声监测下进行分娩,对比两组的产程时间、转正顺产率、剖宫产率可知,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情况优于对照组,证明了超声监测在头位难产监测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对于减少剖宫产率,帮助产妇顺产具有重要意义,适合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凌萝达,顾美礼.头位难产[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240.

[2]吴红霞.两指法纠正胎儿持续性枕后位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15):58-59.

[3]李文艳.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52例产时实施手法旋转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9):1081-1082.

[4]喻姗.头位难产108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8):2074-2075.

[5]刘文莲.头位难产原因与处理对策[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11(3):30-32.

[6]陈殿红,陈秀俊.709例头位难产病例的诊断及处理[J].中国妇幼保健,2011,9(16):2534-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