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会计记账实例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8 16:43:15

会计记账实例

会计记账实例篇(1)

近段时间,笔者在总结各省市近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考前辅导资料时发现,有一道关于支票退票导致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不相等的案例题,经常出现在某些省市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中和考前辅导资料中,这使得会计从业人员尤其是初学会计的准会计从业人员对相关问题产生了高度关注,在百度中输入“企业送存银行的某客户转账支票,因对方存款不足而被退票”,可搜索到2600多条相关信息,但笔者认为业界对该案例的账务处理方法歪曲了相关的概念和业务性质,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本文以2009年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科目试卷中出现的这道案例题为例(因2010年以后很多省市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采用了无纸化考试方式,每个考生的考题随机从题库中抽取,没有固定形式试卷,案例难以采摘,所以以2009年案例为例),尝试对该案例的会计处理方法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对银行存款等往来款项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方法的一些见解,旨在与业界进行商榷。

一、案例描述

2009年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科目试卷第五题业务核算题第3小题内容如下:

中远公司2009年3月30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为150000元,收到的银行对账单中存款余额为339000元。经核对,公司与银行均无记账错误,但是发现有下列未达账款,资料如下。

①4月28日,中远公司开出一张金额为80000元的转账支票用以支付供货方货款,但供货方尚未持该支票到银行兑现。

②4月29日,中远公司送存银行的某客户转账支票20000元,因对方存款不足而被退票,而公司未接到通知。

③4月30日,中远公司当月的水电费用1500元银行已代为支付,但公司未接到付款通知。

④4月30日,银行计算应付给中远公司的利息500元,银行已入账,而公司尚未收到收款通知。

⑤4月30日,中远公司委托银行代收的款项150000元,银行已转入公司的存款户,但公司尚未收到通知入账。

⑥4月30日,中远公司收到购货方转账支票一张,余额为20000元,已经存入银行,但银行尚未入账。

假定中远公司与银行的存款余额调整后核对相符。

要求:请代中远公司完成以下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二、业界对该案例的会计处理方法

针对案例中资料②“中远公司送存银行的某客户转账支票20000元,因对方存款不足而被退票,而公司未接到通知”的问题,业界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业界的常见做法

以2009年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科目试卷中的该案例题的标准答案为代表的常见做法是:将该业务列作未达账项,并归类为企业已收款,银行未收款,编制的调节表如表1所示。

这种方法是业界的主流做法,大部分省市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考前辅导资料的标准答案均采用这种做法。这种做法的理由是:案例中的业务是一笔收款业务,且企业对该业务已记录银行存款增加,而银行方未记录企业银行存款增加。但实际工作中,如果企业在进行银企对账时已获知企业日记账余额与对账单余额不一致的原因是支票因对方存款不足被退票时(本案例属于这种情况),则不能作为未达账项,更不能作为企业已收款,银行未收款的业务,因为这种做法一方面歪曲了未达账项的含义,另一方面虚增了企业银行存款实有数。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未达账项是指企业单位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于凭证传递上时间不一致所形成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因未收到相关凭证,尚未登记入账的事项。因此该笔业务并不符合未达账项的定义,案例中企业已收到进账单回单已作银行存款增加入账,但银行方不是未收到有关凭证未记录入账,而是收到凭证但未收到款项不能入账,所以该做法不符合相关定义不合理。另外,这种做法还会虚增银行存款,因为对方开出的支票是空头支票,相关款项什么时候收到或能不能收到还不清楚,所以该案例中,中远公司送存的转账支票20000元,因对方存款不足未收到的款项,不能算作企业可动用的存款数,企业实际可动用的存款是279000元,而上述做法的结果是299000元(根据规定调整后余额即为企业实际可动用的存款数),笔者认为该方法反映的结果不真实,做法不符合定义,不合理。

(二)业界的其他观点

因为上述方法明显的虚增了存款实有数,为了使调节后的余额能真实反映银行存款的实际数,I界还有将该业务列作未达账项,并归类为银行已付款企业未付款的情况,编制的调节表如表2所示。

这种做法虽然不属于主流做法,但部分的考前辅导资料和学习者(即考生)认为应该使用此方法,这种做法的理由是:该业务中企业已作银行存款增加记录入账,但银行因未收到款项未记录入账,因此企业日记账实际多记了银行存款增加,为了使调节后余额能反映银行存款实际数,认为只有在调整时在企业日记账上调减。虽然这种做法使到调节表中调整后的余额与银行存款实际数一致,真实反映了企业银行存款实际数,但这种做法一方面与第一种做法一样歪曲了未达账项的定义,另一方面这种做法还歪曲了业务性质,因该业务实际是收款业务,而不是付款业务,把其列作付款业务歪曲了业务的性质,存在刻意调节结果的情况,严重缺乏合理性。

三、导致上述做法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导致上述各种不合理、不真实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会计法规对企业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方法规定不够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会计法规对企业库存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清查出现账实不符时的会计处理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对银行存款等往来款项的清查出现账实不符时的会计处理未做详细规定,一般只将问题局限于企业差错和未达账项这两种情况,所以在会计的相关教科书中,银行存款出现账实不符时都先假定银行对账单没有错的情况下去找未达账或企业的差错的,因此一旦出现日记账余额与对账单不一致的情况,就像上述案例的观点那样,必须将其或归类为未达账项,或作企业错账进行更正。但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存款等往来款项出现账实不符的原因还包括对方或第三方差错造成,如上述案例中,企业送存银行的支票,出现对方存款不足而被退票导致日记账与对账单余额不相符,其原因就是第三方(即付款方)开空头支票造成的,而相关会计法规对此情况如何处理未作规定。但这种情况列作未达账不合理,也不是企业差错造成,所以由对方或第三方导致的银行存款等往来款项出现账实不符时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还有待法规的完善。

四、建议

目前,未达账项或企业的错账更正,《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都做了详细规定,因此银行存款等往来账项清查出现账实不符的会计处理的难点在于对方或第三方原因引起的经济业务,笔者建议如果是银行或第三方差错造成的银行存款等往来款项账实不符,为了真实合理反映企业存款等情况,可参照存货等实物资产的账实不符的处理方法,一是增设一个类似于“待处理财产损溢”那样的过渡账户“待处理款项”,二是分别按查明原因审批前和查明原因审批后进行处理。如本文案例的具体方法是:在对银企对账时发现日记账与对账单余额不相符,并已知是因对方存款不足被退票的原因造成(一般银行会电话通知),先按查明原因审批前做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款项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并据此登记入账,达到了调减多记的银行存款,使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真实反映银行存款实有数。待收到退票凭证时,按查明原因审批后的方法处理,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20000

贷:待处理款项 20000

并登记入账。

实际工作中,除付款单位存款数额不足以支付支票票款(即空头支票)等原因导致支票退票会引起银行存款账实不符外,还有银行对账单记录错误,应收应付账款等往来款项也会出现因对方单位的差错造成己方账实不符的情况,如果不完善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也会造成一些故意或非故意的错漏账,导致企业财产物资的不安全,为了合理进行相关账务处理,建议参照上述做法进行,不断完善往来款项的账务处理技术。

因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应查明原因,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因此“待处理款项”科目也应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

五、结束语

在实际工作中,因付款单位存款数额不足以支付支票款(即空头支票)导致支票退票的情况,虽然不经常发生,发生在月末的情况更为少见,但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由于法规的不完善,对财务人员来说是件头疼的事,就像本文案例那样,使得会计人员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产生了很多困惑,且应收应付等往来款项因对方差错或双方议的原因造成的账实不符还是时有发生的,因此探讨相关的账务处理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黄颖.未达账项会计处理方法新探[J].财会通讯,2008(6).

会计记账实例篇(2)

会计工作的起点是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体系中的基本环节;真实、完整和合法的会计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为保证会计账簿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清查;根据核对的会计账簿定期编制报表。

(二)分步骤演示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

1.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如图2所示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办理业务手续的书面证明,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如收据、发货票、借款单、车票、收料单等。记账凭证需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

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从图2中可知,这一过程需要四章知识内容的铺垫。下面通过一实例说明。

例1,A公司销售商品一批给B公司(商品已发出),货款10000元(不考虑税金),收到一张经承兑的商业汇票。作为A公司来说,收到的是商业汇票,并未收到货币资金,是一项应收而未收款的权利的增加,即一项资产增加;作为B公司来讲,并未付出货币资金,是增加了一项应付而未付款的义务,是负债的增加。可见这一笔经济业务对于A公司和B公司两个会计主体来说,产生出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对会计主体加以认识;作为A公司,虽然在销售当期没有收到货款,但能否在当期确认收入,这涉及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权责发生制。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基础上的,狭义的确认是解决了入账的时间,而入账的金额为多少,这关系到计量属性。具体到计量属性,一般要考虑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计量单位,同时需要会计人员具有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素质。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流程涉及到的内容有: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的基本前提(如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等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这些在第一章中进行阐述。

例2,接上例,A公司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况下确认了当期收入时,接下来应如何记录呢?此笔业务假定不考虑税金,A公司应作如下处理:

借:应收票据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这是通过会计分录的形式对这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会计分录中的“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是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与会计对象要素是密切相关的,即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要素具体分类的项目。而为什么运用这两个会计账户反映此笔经济业务?“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各自核算的内容是什么?这需要学习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内容;会计分录中的“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为什么要在借方反映应收票据,贷方反映主营业务收入,这是第三章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学习的相关内容。一种方法的学习,尤其是记录经济活动的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方能进一步理解并正确使用。所以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前三章内容深刻领会的过程。

会计分录这种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一般常在教学中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是将会计分录上所反映的内容体现在记账凭证上(教学中可参看记账凭证的格式),当然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在第五章会计凭证中讲解的。

2.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如图3所示

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反映和监督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每张会计凭证所记载的只是个别经济业务的内容,它们所提供的核算资料是零散的,不能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类经济业务和全部经济活动情况,且不便于日后查阅,为此需将分散在会计凭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核算资料。因此就必须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这是第六章应讲述的内容。

3.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财产物资进行核对即进行财产清查,如图4所示

由于账簿记录各项财产物资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会产生差异,如在会计记录中出现漏记、重记或计算错误,而财产在保管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和其他原因的影响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等情况,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查明各项财产的账存数额与实存数额的差异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措施寻找防止差错的有效办法。这样做,也便于对发生的差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调整有关账面记录,做到账实相符,这是第七章的财产清查。

4.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如图5所示

企业、事业等单位对经济业务的日常核算是通过账簿进行连续、系统的登记和计算,这些账簿记录可以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对于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和实行会计监督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账簿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状况不够概括,且账簿资料也不便为其他职能部门使用,更不便为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使用。因此,为充分利用会计信息,需根据账簿资料定期编制会计报表。这是第八章会计报表要讲述的内容。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由于各核算单位的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同、经济业务量多少存在差异,可以选用不同的核算形式,它融汇前面各章节的内容于其中,这是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二、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工作方法的比较

(一)教学手段与实际工作方法的迥异

在该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之处。为了教学方便,在会计教材中,讲述复式记账法时,有会计分录和“丁字账”,初学者往往弄不清楚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以及“丁字账”与会计账簿的关系,或者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调会计分录和“丁字账”是教学中记录经济业务的手段,在企业中就是编制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通过比较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明白理论与实际的差异,提高今后的学习针对性。下面对比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的方法举例说明(表1)。

(二)案例比较分析两者的不同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而不会应用是不行的。根据认识的规律,在认识的过程中,要完成两次质的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际应用。会计的学习和教学必须很好地完成这两次飞跃,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进行准确而独立的账务处理,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下面通过实例说明两者的差异。

例3,从银行提取现金7000元这笔经济业务。

1.原始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此笔业务的原始凭证为现金支票的存根,见表2。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语言文字表述:原始凭证——现金支票的内容,即从银行提取现金7000元。

2.记账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这笔经济业务需通过填制付款凭证来记录,见表3。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会计分录替代记账凭证,即:

借:库存现金7000

贷:银行存款7000

3.会计账簿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需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账簿,下面以现金日记账为例说明(表4)。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T”型账。

注:在手工记账时,空白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比较容易获取,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必要时可准备些车票等原始凭证),这样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使教学更为直观,便于理解。

三、结论

总体框架体系的搭建可使整个知识体系变得一目了然、十分清楚,为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初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会计的实用性很强,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能够真正对各种业务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工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尽管会计环境等诸要素会影响到这门学科的内容,教学中面临的教学对象层次也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为学习该课程或其他学科提供一种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34.

[2]张建平.会计实务[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会计记账实例篇(3)

2009年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科目试卷第五题业务核算题第3小题内容如下:

中远公司2009年3月30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为150000元,收到的银行对账单中存款余额为339000元。经核对,公司与银行均无记账错误,但是发现有下列未达账款,资料如下。

①4月28日,中远公司开出一张金额为80000元的转账支票用以支付供货方货款,但供货方尚未持该支票到银行兑现。

②4月29日,中远公司送存银行的某客户转账支票20000元,因对方存款不足而被退票,而公司未接到通知。

③4月30日,中远公司当月的水电费用1500元银行已代为支付,但公司未接到付款通知。

④4月30日,银行计算应付给中远公司的利息500元,银行已入账,而公司尚未收到收款通知。

⑤4月30日,中远公司委托银行代收的款项150000元,银行已转入公司的存款户,但公司尚未收到通知入账。

⑥4月30日,中远公司收到购货方转账支票一张,余额为20000元,已经存入银行,但银行尚未入账。

假定中远公司与银行的存款余额调整后核对相符。

要求:请代中远公司完成以下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二、业界对该案例的会计处理方法

针对案例中资料②“中远公司送存银行的某客户转账支票20000元,因对方存款不足而被退票,而公司未接到通知”的问题,业界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业界的常见做法

以2009年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科目试卷中的该案例题的标准答案为代表的常见做法是:将该业务列作未达账项,并归类为企业已收款,银行未收款,编制的调节表如表1所示。

这种方法是业界的主流做法,大部分省市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考前辅导资料的标准答案均采用这种做法。这种做法的理由是:案例中的业务是一笔收款业务,且企业对该业务已记录银行存款增加,而银行方未记录企业银行存款增加。但实际工作中,如果企业在进行银企对账时已获知企业日记账余额与对账单余额不一致的原因是支票因对方存款不足被退票时(本案例属于这种情况),则不能作为未达账项,更不能作为企业已收款,银行未收款的业务,因为这种做法一方面歪曲了未达账项的含义,另一方面虚增了企业银行存款实有数。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未达账项是指企业单位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于凭证传递上时间不一致所形成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因未收到相关凭证,尚未登记入账的事项。因此该笔业务并不符合未达账项的定义,案例中企业已收到进账单回单已作银行存款增加入账,但银行方不是未收到有关凭证未记录入账,而是收到凭证但未收到款项不能入账,所以该做法不符合相关定义不合理。另外,这种做法还会虚增银行存款,因为对方开出的支票是空头支票,相关款项什么时候收到或能不能收到还不清楚,所以该案例中,中远公司送存的转账支票20000元,因对方存款不足未收到的款项,不能算作企业可动用的存款数,企业实际可动用的存款是279000元,而上述做法的结果是299000元(根据规定调整后余额即为企业实际可动用的存款数),笔者认为该方法反映的结果不真实,做法不符合定义,不合理。

(二)业界的其他观点

因为上述方法明显的虚增了存款实有数,为了使调节后的余额能真实反映银行存款的实际数,?I界还有将该业务列作未达账项,并归类为银行已付款企业未付款的情况,编制的调节表如表2所示。

这种做法虽然不属于主流做法,但部分的考前辅导资料和学习者(即考生)认为应该使用此方法,这种做法的理由是:该业务中企业已作银行存款增加记录入账,但银行因未收到款项未记录入账,因此企业日记账实际多记了银行存款增加,为了使调节后余额能反映银行存款实际数,认为只有在调整时在企业日记账上调减。虽然这种做法使到调节表中调整后的余额与银行存款实际数一致,真实反映了企业银行存款实际数,但这种做法一方面与第一种做法一样歪曲了未达账项的定义,另一方面这种做法还歪曲了业务性质,因该业务实际是收款业务,而不是付款业务,把其列作付款业务歪曲了业务的性质,存在刻意调节结果的情况,严重缺乏合理性。

三、导致上述做法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导致上述各种不合理、不真实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会计法规对企业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方法规定不够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会计法规对企业库存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清查出现账实不符时的会计处理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对银行存款等往来款项的清查出现账实不符时的会计处理未做详细规定,一般只将问题局限于企业差错和未达账项这两种情况,所以在会计的相关教科书中,银行存款出现账实不符时都先假定银行对账单没有错的情况下去找未达账或企业的差错的,因此一旦出现日记账余额与对账单不一致的情况,就像上述案例的观点那样,必须将其或归类为未达账项,或作企业错账进行更正。但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存款等往来款项出现账实不符的原因还包括对方或第三方差错造成,如上述案例中,企业送存银行的支票,出现对方存款不足而被退票导致日记账与对账单余额不相符,其原因就是第三方(即付款方)开空头支票造成的,而相关会计法规对此情况如何处理未作规定。但这种情况列作未达账不合理,也不是企业差错造成,所以由对方或第三方导致的银行存款等往来款项出现账实不符时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还有待法规的完善。

四、建议

目前,未达账项或企业的错账更正,《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都做了详细规定,因此银行存款等往来账项清查出现账实不符的会计处理的难点在于对方或第三方原因引起的经济业务,笔者建议如果是银行或第三方差错造成的银行存款等往来款项账实不符,为了真实合理反映企业存款等情况,可参照存货等实物资产的账实不符的处理方法,一是增设一个类似于“待处理财产损溢”那样的过渡账户“待处理款项”,二是分别按查明原因审批前和查明原因审批后进行处理。如本文案例的具体方法是:在对银企对账时发现日记账与对账单余额不相符,并已知是因对方存款不足被退票的原因造成(一般银行会电话通知),先按查明原因审批前做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款项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并据此登记入账,达到了调减多记的银行存款,使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真实反映银行存款实有数。待收到退票凭证时,按查明原因审批后的方法处理,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20000

贷:待处理款项 20000

并登记入账。

实际工作中,除付款单位存款数额不足以支付支票票款(即空头支票)等原因导致支票退票会引起银行存款账实不符外,还有银行对账单记录错误,应收应付账款等往来款项也会出现因对方单位的差错造成己方账实不符的情况,如果不完善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也会造成一些故意或非故意的错漏账,导致企业财产物资的不安全,为了合理进行相关账务处理,建议参照上述做法进行,不断完善往来款项的账务处理技术。

会计记账实例篇(4)

(一)制造费用结转在制造成本法下,产品的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在生产过程中,设置“生产成本”账户来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企业发生的直接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的借方,企业平时发生的间接费用先计入“制造费用”的借方,期末时,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期末结转制造费用时,借记“生产成本”的相关明细科目,贷记“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例1]31日,分配结转本月制造费用17610元到甲产品、乙产品的生产成本中(按甲产品、乙产品的生产工时进行分配,其中甲产品生产工时为300工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200工时)。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10566

――乙产品 7044

贷:制造费用 17610

(二)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产品生产完工验收入库。对完工入库的产成品,企业设置“库存商品”账户,该账户用来核算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因此,当产品完工入库时,应将其生产成本从“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即借记“库存商品”的相关明细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的相关明细科目。期末“生产成本”账户结转后如有余额表示本期尚未完工的在产品的成本。

[例2]31日,本月生产的甲产品和乙产品全部完工入库,结转本月生产完工验收入库产品的生产成本。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42566

――乙产品104920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42566

――乙产品 104920

二、供应过程及销售过程中结转业务会计核算

(一)供应过程中材料采购成本结转在供应过程中,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设置两个账户来记录材料的采购成本。一是“在途物资”账户:核算企业购入尚未到达或已到达但尚未入库的各种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借方登记企业购入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贷方登记验收入库的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二是“原材料”账户:核算企业库存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借方登记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因此。当企业购入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入库时应将其采购成本计人“在途物资”的借方,验收入库后应结转材料的采购成本。即借记“原材料”,贷记“在途物资”。

以甲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2007年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说明各个结转业务的会计核算如下:

[例3]4日,从乙企业购入A材料200吨,单价50元,增值税税率17%,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借:在途物资――A材料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例4]6日,上述购入的A材料已到,并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A材料 10000

贷:在途物资――A材料 10000

(二)销售过程申己销产品成本结转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设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因此,企业已确认销售的产品成本,应从“库存商品”账户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即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

[例5]31日,结转本月销售甲产品销售成本12769.8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12769.80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12769.80

三、利润形成与分配过程中结转业务的会计核算

(一)期末收益类账户结转期末时,企业为了核算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设置“本年利润”账户,该账户借方登记期末从“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损益类账户中费用类账户的转入数;贷方登记期末从“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损益类账户中收益类账户的转入数。因此,期末时应将收益类账户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即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贷记“本年利润”。期末收益类账户结转后无余额。

[例6]31日,结转本月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24000元,其他业务收入20000元、营业外收入8000元。

借:主营业务收入 24000

其他业务收入 20000

营业外收入 8000

贷:本年利润 52000

(二)期末费用类账户结转同样,为了计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期末时需要将损益类中的费用类账户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即借记“本年利润”,贷记“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营业费用”、“所得税费用”等。期末费用类账户结转后无余额。

当所有收益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时,“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合计数减去借方合计数后,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

[例7]31日,结转本月主营业务成本12769,80元、其他业务成本10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340元、营业外支出2000元、管理费用9312元、财务费用1000元、销售费用5452元。

借:本年利润40873.8

贷:主营业务成本 12769.8

其他业务成本 10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340

营业外支出 2000

管理费用 9312

财务费用 1000

销售费用 5452

[例8]31日,结转本月已缴纳的所得税费用2781.55元。

借:本年利润 2781.55

贷:所得税费用 2781.55

(三)年终本年利润结转年度终了,企业应将“本年利润”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该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余额。若“本年利润”账户为贷方余额,结转时借记“本年利润”,贷记“利润分配”;若“本年利润”账户为借方余额,结转时借记“利润分配”,贷记“本年利润”。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例9]31日,计算并结转本月的“本年利润”账户余额

“本年利润”账户余额=52000-40873.80-2781.55=8344.65(元)

借:本年利润8344.6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344.65

(四)年终结转利润分配年度终了,企业按照一定程序分配净利润后,应将“利润分配”账户的各个明细账余额转入“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明细账。结转后,“利润分配”账户只有“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有余额,其他明细账账户均无余额。结转时,借记“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贷记“利润分配一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利润分配一应付股利”等明细账户。

[例10]31日,企业净利润8344.65元,按照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照5%的比例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按照净利润的50%计算应付投资者利润。

借:利润分配――法定盈余公积 834.47

――任意盈余公积 417.23

――应付股利 4172.33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834.47

――任意盈余公积417.23

――应付股利 4172.33

[例11]31日,结转“利润分配”各个明细账余额。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424.03

贷:利润分配――法定盈余公积 834.47

――任意盈余公积 417.23

――应付股利 4172.33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账余额=8344.65-5424.03=2920.6(元)

上述各结转业务的会计核算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会计记账实例篇(5)

在外币业务的会计分录中的括号注释的失当,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

1.在外币业务的会计分录中,什么账户该有括号注释的取舍失当。例如,某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第285页的题目和分录如下:

“某商业公司按合同规定接受外商投资美元200万元,按当日美元牌价8.70元折合人民币入账。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7,400,000

贷:实收资本——×××

(us$2,000,000×8.70)17,4000,000“

这个例题,除了题目本身,在外汇体制改革后,核算所采用的汇率应由原来的国家牌价改为市场汇价外,主要是会计分录中括号注释的失当,把该注明外币名称及其汇率的账户搞错了。编制会计分录时,只有外币账户才应该注明外币名称及其汇率。哪些账户是外币账户?按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外币账户包括外币现金、外币银行存款、以外币结算的债权(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货款等)和债负(如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付股利、预收贷款等)账户。外币以外的账户为非外币账户,如固定资产、原材料、实收资本等账户。因此,上例中的“实收资本”账户是非外币账户;而接受外商投资的外汇,允许在外汇指定银行开立现汇账户,故上例中的“银行存款”账户是外币账户。所以上例会计分录的正确写法为: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

(us@① 2,000,000×8.70)17,400,000

贷:实收资本——××× 17,400,000

2.在外币业务的会计分录中,括号注释的位置失当。例如,某财务会计学教材第82页有例题和分录如下:

“某企业采用当月月初的市场汇价作为折合率,199×年8月1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8.6元……15日,售给甲企业产品一批,价款15,000美元,货已发出,货款尚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甲企业 129,000(15,000×8.6)

贷:产品销售收入 129,000“

笔者在此要指出的是,上述会计分录的错误不仅仅是没有指明外币名称,更主要的是括号注释写在人民币金额后面。该教材该页的其他3个例题的分录均如此,恕不一一列出。而上述例题的会计分录的正确写法应该是:

借:应收账款——甲企业(美元户)

(us@① 15,000×8.6)129,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129,000

或许有人认为,括号注释写在人民币金额之前或之后,亦是一样。但笔者认为,二者所能表达的意思是有区别的。写在人民币金额之后的括号注释,通常是教师授课在黑板上板书时,为说明某些不很直观的数字是怎样计算出来而写的(如数量乘单价得金额),它不是会计分录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规范的会计教材,一般都不在人民币金额后加括号注释。而上例采用的在人民币金额后加括号注释的写法,亦仅仅起到表示129,000元是怎样算来的作用。但把括号注释写在人民币金额之前,而写在外币账户(及其明细账户)之后,它表明了编制这组会计分录(实际工作中是编制记账凭证)后,据以登账时,应使用复币式账页,不仅要登记记账本位币(人民币)金额,而且要在相关栏次登记外币金额及其汇率。所以应把这种写法的括号注释看成是进行外币业务核算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的必要组成部分,重在位置适当。正像手套宜戴在手上,勿当成袜子穿在脚上一样。

通过对以上两种类型的在外币业务的会计分录中的括号注释的失当的剖析,可以看出,在编制外币业务的会计分录时,哪些账户该附注明外币名称及其汇率的括号注释,以及括号注释应写在何处,都应慎用。

二、增值税业务的会计分录中的括号注释系专用

实行新税制后,按照《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及其《关于对增值税会计处理有关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一般纳税企业应在“应交税金”总账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中,采用多栏式账页,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等专栏,分别登记。而在会计分录中,则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后用括号注释说明。几年来,人们对于一般的增值税经济业务尚能正确编制会计分录以及正确附写其中的括号注释,但对于某些特殊的增值税经济业务,不少人包括某些教材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对其中的括号注释的措置欠妥。

例如,某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的第84-85页介绍销货退回的例题和会计分录是:

“〔例〕上海百货公司日前销售给上海商厦喜珠牌电热杯600只,每只25元,增值税率为17%.今购方发现其中40只质量不好,要求退货,经业务部门同意,商品已退回,验收入库,并开出转账支票一张,金额为1,170元,系支付退货款及退还增值税额,作分录如下:

借:商品销售收入——电热杯类 1,000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贷:银行存款 1,170

如果退回的商品已经结转了销售成本,那么,同时还应借记库存商品账户,贷记商品销售成本账户。“笔者认为,以上例题及其会计分录的错误,除了在题目中未言明销售方收到了购买方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出的证明单而向购买方开出了红字专用发票之外,主要错误是在会计分录中将括号注释内容——销货退回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记在借方。殊不知,“应交增值税”明细账户的多栏式账页的借方,并无“销项税额”栏次,故这样作法的会计分录(实际工作中是编制记账凭证),不便据以登账。因此,以上例题中的会计分录应如下编制书写才正确:

借:商品销售收入——电热杯类 1,000

贷:银行存款 1,17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注:金额数字外加囗,表示金额是红字。如此分录,则可据以用红字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多栏式账页的贷方的“销项税额”专栏登记,达到冲减销项税额的目的。

在这里,需顺便说明的是,对于冲减商品销售收入的分录作法,无论是用兰字金额记借方或用红字金额记贷方,都正确,是因为它可采用三栏式账页,两种作法都便于登账,因而无可非议。而冲减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分录,则只宜采用本文上述的红字冲减法。

又如,在介绍上述例题的同一本教材第71页,在举例说明购货折让的核算时,对于购货方收到销货方退回的折让款的相应增值税额时,作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分录,也犯了与上述类似的错误。因为“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多栏式账页的货方并无“进项税额”专栏,只有“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而“进项税额转出”专栏是专用于记录企业购进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购进货物改变用途等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所以对于购货方取得购货折让的会计处理的正确作法是,购买方应取得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索取折让证明单送交销售方,作为销售方开具红字专用发票的合法依据;购买方收到红字专用发票后,应将红字专用发票所注明的增值税额从当期进项税额中扣减,故应作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红字金额的会计分录。

以上可见,新税制后,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业务的会计分录中的括号注释与其前面的账户的借贷方向有固定搭配,括号注释“(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专用于借方,而括号注释“(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专用于贷方。当发生一些冲销(或部分冲销)原经济业务的会计事项时,只能采用红字金额仍在原定方向记录的方法,而不能采用蓝字在其相反方向记录的方法,故说这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中的括号注释要慎用。

三、活畜禽商品储存业务的会计分录中的括号有妙用

众所周知,会计分录的概念为:指明经济业务发生后应记入的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和入账金额的记录。在这个概念里,已说明了“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和“入账金额”是作为会计分录的3个要素。但是,同任何事物一样,除了一般规律外,总还有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如果碰到一些特殊经济业务,仍然局限于仅运用这3个基本要素,则不足以明确表达意思,故必须附加括号注释为好。

某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第119页介绍周转性库存活畜禽的核算例题及其分录是:

“〔例〕某企业库存生猪20头,毛重2,200千克,原收购单价每千克4.40元,共计9,680元。在待运过程中,共耗用饲料300元。

(1)根据饲料领用单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经营费用——仓储保管费 300

贷:材料物资——饲料 300

(2)月末盘点,库存生猪仍为20头,但实际毛重为2,300千克。根据盘点结果调整账面记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生猪 9,680

贷:库存商品——生猪 9,680

以上例题的第(2)组分录,是借贷双方的科目和金额完全相同,就有可能使初学者莫明其妙。但如果附上括号注明重量差异,则表达效果就好很多,故第(2)组分录应为:

借:库存商品——生猪(20头2300千克) 9,680

贷:库存商品——生猪(20头2200千克) 9,680

会计记账实例篇(6)

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很多,以下几种是常见的原因。

1.会计确认环节产生的会计差错

(1)与权责发生制确认时间基础不符的会计差错,例如:提前或推迟确认收人或不确认实现的收入,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时调整。

(2)与真实性不符的会计差错,如:企业对某项建造合同本应按建造合同规定的方法确认营业收入,但该企业按确认商品销售收人的方法确认收入。

(3)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例如:企业将发生的工程人员工资计入了当期损益,属于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差错。

(4)账户分类错误。例如:企业购入的五年期国债,记入了短期投资,少计提累计折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5)滥用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例如: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为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采用不当方法,或确定不当比例。滥用此两项变更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会计处理。

2.会计计量环节形成的会计差错

(1)与实物数量不符的会计差错。例如:对发出材料的计量不准确,导致期末存货出现盘盈或盘亏现象,从而使会计报表发生错报。

(2)与计量基础前后期不符的会计差错。例如: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是以历史成本计价还是以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价等。

(3)会计估计错误。例如:企业在估计某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时,多估计或少估计了预计使用年限,从而造成会计估计错误。

3.会计记录造成的会计差错

(1)操作性错误,即财务人员操作不当出现的错误,如:按错计算器键、眼误或笔误等、复写下联字迹不清等造成的错认。

(2)技术性错误,即财务人员由于对财务工作的不熟练而造成的会计差错。

(3)习惯性错误,如将6的上面写的太短而被错认为“0”等。

4.其他原因造成的会计差错

例如:由于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错记借贷方向、错记账户等会计差错。

二、会计差错的查找

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发生差错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发现错误;一是要确认错误的金额;二是要确认错在借方还是贷方;三是根据产生差错的具体情况,分析可能产生差错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查找方法,便于缩短查找差错的时间,减少查账工作量。

1.顺查法(亦称正查法)

顺查法是按照账务处理的顺序,从原始凭证、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全部过程进行查找的一种方法。即首先检查记账凭证是否正确,然后将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同有关账簿记录一笔一笔地进行核对,最后检查有关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发现重记、漏记、错记科目、错记金额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查的范围大,不易遗漏;缺点是工作量大,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在采用其他方法查找不到错误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

2.逆查法(亦称反查法)

这种方法与顺查法相反,是按照账务处理的顺序,从会计报表、账簿、原始凭证的过程进行查找的一种方法。即先检查各有关账户的余额是否正确,然后将有关账簿按照记录的顺序由后向前同有关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进行逐笔核对,最后检查有关记账凭证的填制是否正确。这种方法的优缺点与顺查法相同。所不同的,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后期产生差错的可能性较大。

3.抽查法

抽查法是对整个账簿记账记录抽取其中某部分进行局部检查的一种方法。当出现差错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段、重点查找。将某一部分账簿记录同有关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进行核对。还可以根据差错发生的位数有针对性地查找。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范围小,可以节省时间,减少工作量。

4.偶合法

偶合法是根据账簿记录差错中经常遇见的规律,推测与差错有关的记录而进行查找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漏记、重记、错记的查找。

三、会计差错的应对措施

会计差错一经查找出就应立即更正。由于差错性质不同,发现的时间有先有后,所以采用的更正方法也有所不同。现将通常更正错误的几种主要方法有:

1.划线更正法

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过程中,如发现文字或数字记错时,可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在划线时,如果是文字错误,可只划销错误部分;如果是数字上错误,应将全部数字划销,不得只划销错误数字。划销时必须注意使原来的错误字迹仍可辨认。更正后,经办人应在划线的一端盖章,以示负责。

2.红字更正法

在记账以后,如果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科目或金额有错时,可以采用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所谓红字更正法,即先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冲销原有的错误记录;同时再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据以登记入账,这样就把原来的差错更正过来。应用红字更正法是为了正确反映账簿中的发生额和科目对应关系。

会计记账实例篇(7)

中职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生产实践的初级会计人才,以满足中小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也为中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打下较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必须强调会计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传统会计专业课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的发挥。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职教人士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必要,并开发出项目引导法、模拟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本文拟结合《基础会计》中记账凭证的填制的教学,谈谈如何进行互动式案例教学。

所谓互动式案例教学,实际上是将互动导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中,教师呈现精选案例,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方案,通过师生互动勘校正误,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我认为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互动案例教学模式能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中,案例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或出现过具体事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可以针对案例中所反映的情况,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在《基础会计》(高教版)第四章教学中,我针对记账凭证的填制进行了互动式案例的教学设计。现对记账凭证的填制的教学设计做如下说明。

一、教材分析

记账凭证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准备用三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内容。凭证是登记账簿的基础,账簿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这三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只要有一张凭证错误,账簿、报表将随之出错。本课题是对上一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内容的延续和扩展,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为本节课确定以下目标:掌握不同经济业务记账凭证的填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的职业素养和与人协作的意识,并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发现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是正确编制会计分录和填制记账凭证,教学难点是根据不同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正确选择记账凭证。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职高一年级学生,对专业课感到新鲜,但对专业知识缺乏直观的感受。因此,我课前带学生到财会部门的工作现场,参观会计人员填制记账凭证的工作过程,获取感性认识,为教学实施打好基础。课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提出问题、分组探讨、实例说明、启发总结的教学方法,利用投影、课件等媒体手段,把导、学、问、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动脑、动口、动情、动心。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学习,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从而体会学习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通过前后知识联系,自己分析、理清思路,提高了学习的能力,从而完成“学会”到“会学”的知识内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设疑激趣,引入新课;任务驱动,展开新课;分组训练,强化技能;成果提交,师生共评;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等五个教学环节。

在引入新课环节中,我设计了“记账凭证的概念是什么?”“记账凭证的分类”这两问题,目的有两个,第一是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相关内容,第二是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在展开新课的环节中,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根据不同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正确选择记账凭证,我做了这样的安排:首先把任务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第一组学生归纳在什么情况下选用收款凭证,第二组学生归纳在何种情况下选用付款凭证,第三组学生归纳在何种情况下选用转账凭证,学生带着任务看书、讨论,并归纳讨论的结果。然后我用课件展示选择记账凭证的规律,与学生归纳的内容进行比较。这样做,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在解决了如何正确选择记账凭证这个问题后,本课进入主要内容――记账凭证的填制。这个环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师生共同对新知识进行探讨和学习。利用课件展示一张中国工商银行的进账单,学生讨论:收款人公司发生了怎样的经济业务?让学生用文字进行描述,借此复习了原始凭证的相关内容。在学习本章以前,我对教材做了整合,将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调整到第四章会计凭证的前面进行学习,本节课就是对这个知识点在实务中的应用。学生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确定要填制的是一张收款凭证。这张凭证由我和学生共同完成(课件演示、学生实际操作)。

第二部分是小组活动,由学生利用已知知识,共同探讨,完成相关拓展任务,实现知识的迁移。

第三部分是对成果的评价,包括小组成员的自评和互评,教师的总评。这两个部分是穿行的。具体步骤有:

第一步:利用课件将一张借款单展示给学生,各学习小组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分析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二是完成付款凭证的填制。第一个任务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分析完成,第二个任务则由小组成员独立完成。任务完成后,借助实物投影展示某一组学生的成果,由其他组学生从字迹是否工整、凭证选用是否正确等十个角度加以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当之处可及时得到纠正,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成功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会计记账实例篇(8)

初级会计学课程相对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而言知识容量并不大,知识点的发散性也不是很强,主要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是教好这门课程并不容易,老师上课时面对的是没有任何财务基础的学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理解原本就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这就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课前充分备课,针对不同知识点设计不同教学方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了一种教学方法,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起点,以小组讨论为主要上课形式,课后进行总结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教师水平、教学场地、授课人数、学生自觉性等方面的要求很高,完全按照PBL教学法安排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会有很大困难,但这种教学方法启发我们必须将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图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动思考,得出相关问题的结论,教师再加以总结。针对初级会计学课程不同的知识内容,教师上课时应当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情境式案例分析法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案例,创设能使学生置身其中的情境。如在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时,设置案例:小明大学毕业时不想打篮球、不想当明星,也不想当作家,他和好朋友小星合开了一家餐厅叫明星餐厅(学校食堂的名字),开餐厅需要资金25万元,小明和小星各投资10万元,然后又向好朋友借了5万元,这样,餐厅的资产就有了25万元,其中负债5万元,还有20万元为所有者权益,是小明和小星两位投资者在企业享有的权益,这三项要素构成了一个基本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右边表示资金的来源渠道,等式的左边表示资金的占用形式。通过案例,学生可以迅速将案例内容与书本知识点相对应,理解三要素的含义。接下来单独讲解每项时,可以继续沿用刚才的案例,在讲解资产要素时,让同学说一说学校的食堂都有哪些资产,不同资产在食堂的经营过程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进而分析资产的三个特征及按照流动性对资产进行分类的意义。在讲解负债时,重点分析债权人和所有者在餐厅经营过程中享有的权益上的差异,以及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区别。在讲解所有者权益时,假设明星餐厅经营了1年,餐厅资产变成了35万元,问一问学生此时负债为多少,所有者权益又是多少,从而让学生理解,所有者权益包括投资者投入的本金,还包括利润沉淀在企业中的部分,然后进一步讲解所有者权益的具体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较轻松地逾越学习障碍,更多地参与课堂。

二、举例分析法

初级会计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都非常抽象,对第一次接触财务知识的同学来说很难理解,直接讲解书本定义不如举例说明更加形象。例如,在讲解复式记账法原理时,要让学生明白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的区别,首先向学生解释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在单式记账法下,通常只登记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金额及债权债务的结算金额,一般不登记实物的收付金额。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然后举例如下:

1.现金150元支付办公费。

单式记账法下记“库存现金”-150。

复式记账法下记“库存现金”-150,“管理费用”+150。

2.销售产品600元,收现金500元,其余购买人暂欠。

单式记账法下记“库存现金”+500,“应收账款”+100。

复式记账法下记“库存现金”+500,“应收账款”+100,“主营业务收入”+600。

3.产品生产领用原材料800元。

单式记账法下不记账。

复式记账法下记“生产成本”+800,“原材料”-800。

接下来问一问学生月末实现收入多少?发生费用多少?形成利润多少?资产总额多少?其内部结构怎么样?同学们很容易明白单式记账法无法为我们提供管理所需的详细信息,进而系统总结复式记账法的优点。

三、图示分析法

在复式记账法的应用这一章中,利润的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整个过程连贯性强,步骤多,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最好以板书形式将利润的形成过程、利润的分配过程及最终分配结果以“T”型图加箭头的方式进行演示,并为每一个损益类账户赋值,一边画图一边将对应的业务处理过程写在黑板上,并标注序号,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损益类账户如何结转到“本年利润”,形成利润总额,然后如何根据利润总额计算所得税,如何结转所得税产生净利润。接下来将整个利润分配过程通过图示和举例方法进行讲解。

四、比较分析法

在讲解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时,库存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处理各不相同,学生很容易混淆,教师要对比分析为何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长款要计入“营业外收入”,而短款却计入“管理费用”,同样为何固定资产的盘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核算,而盘亏却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核算。再如在讲解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相关知识点时,一边比较,一边讲解不同账务处理程序,更有利于学生体会不用账务处理程序的差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唯一的不同在于登记总账的依据不同,其他账务处理步骤是完全相同的,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体会到每一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把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摄取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玮,张丽英.PBL模式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106-107.

会计记账实例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38-02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觉得付出很多,讲得很清楚,但仍有许多学生不明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会计原理不易入门,谁学起来都不容易;二是教学设计存在问题,无论怎样编排上课内容顺序,往往是将若干典型业务一起介绍,以便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设计,结构严谨且合理。殊不知,初学者才接触会计原理,特别是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把许多经济业务串在一起讲,学习者根本就看不清业务的办理过程对各个账户的影响,即不理解每一笔业务产生之后进行会计处理的变化过程及其结果。这样的安排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让学习者将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增值税的计税及核算结合起来学习可谓是难上加难。为此,笔者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立足工作过程,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使学习者能够在合理的指引下学习、认识、理解借贷记账法的相关知识点。经过多轮业务处理过程讲解和示范,才能完成借贷记账法的知识点介绍。

一、总体教学设计

1.会计基础知识,主要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主要了解的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账户设置、账户结构、T型账的介绍等。

2.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案例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使学习者能够在合理的指引下学习、见识、理解借贷记账法的相关知识点。经过多轮业务处理过程的讲解和示范,才能完成借贷记账法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具体安排

(一)会计基础知识(4学时)

会计对象、要素、方法、规范以及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账户设置、账户结构、T型账的介绍等,仅是介绍其存在,作为了解性要求。

(二)借贷记账法(6学时)

重点有两个,一是在账户结构,要求学生记忆,掌握借方登记增加或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或减少,仅需要强记资产类账户结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的账户结构推论得出:与资产的相反;收入、费用与利润的账户结构可以根据产权关系推论得出,无需强记),需要强记的内容并不很多;二是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50学时)

工作过程:建账(根据案例资料设置若干账户)经济业务发生(根据案例资料,准备好: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第一轮和第二轮只讲总账说明账户的功能(讲解会计核算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对报表数值的影响),假设仅有该项(或若干项)经济业务,通过记账与结账,经济活动的相关数值如何在报表中得到反映(初识报表结构与构成项目)。结账前,要进行对账和试算平衡,以检验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结账之后,形成的账户核算结果(期末余额),作为下一期间的“期初余额”;损益类账户结账后无余额,新建的该类账户无期初余额。

设计三轮经济业务核算,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系列,让学习者逐渐感受和认识“会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

1.第一轮学习(8学时)。给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表。经济业务设计:(1)从银行提取现金1单。从业务发生(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分析经济业务、确定会计科目、编写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包括建账,第一轮只计总账和日记账),总账与日记账均采取逐笔登记,对账和错账更正、试算平衡、结转损益账户、结账、根据账簿记录确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各项目的金额。各步骤均用实物凭证、账簿、报表,实行手工操作,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第一轮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发生1笔业务,对相关账户、报表项目的影响及结果表现。

2.第二轮学习(6学时)。假设第一轮业务存在的情况下,本月增加如下(2)~(5)业务。处理过程与第一轮基本相同。本轮4笔账加上第一轮1笔账对报表数字的影响是汇总体现,而不是分别处理,因此,所进行的试算平衡是4+1,共5笔账的发生额试算平衡,同时做期初余额试算平衡和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这就比第一轮相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经济业务设计:(2)将现金存入银行账户1单。(3)投资者追加投资,投入货币资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等三种形态的资金各1单。(4)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单。(5)从银行借入长期借款1单。

第一轮仅涉及1单业务,最简单、直观。第二轮涉及到新增4单业务,共计5单,但仍是仅涉及基本等式关系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通过第二轮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发生若干笔业务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以及对报表的影响,又一次体会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账簿,到报表的操作过程,领会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

3.第三轮学习(36学时)。既涉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涉及收入、费用、利润,以及成本账户,逐渐由第一轮的最简单,到第二轮的涉及会计基本等式的若干笔业务,过渡到第三轮相对完整的制造业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但仍不考虑相关税费,主要目的是体现掌握借贷记账法为主。经济业务设计:(6)购买办公用品1单。(7)购买原材料1单。(8)领用原材料1单。(9)核算工资及福利费1单(涉及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10)计提固定资产折旧1单(涉及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11)支付周转贷款利息1单。(12)支付广告费1单。(13)分配结转本月制造费用1单。(14)从银行转账到职工账户发放工资1单。(15)产品完工入库1单(产品成本计算)。(16)销售商品,取得收入1单。(17)结转已销商品成本1单。(18)将损益类账记结转本年利润。(19)核算利润总额,计算企业所得税,并结转本年利润。(20)利润分配,提取10%。(21)结账前实施对账,发现错账运用错账更正的方法进行更正,设计错账更正:业务(2)存入银行金额10000元,记账凭证误记为1000元,已经登记账簿,用补充登记法进行错账更正;业务(6)购买办公用品金额为677元,记账凭证误记为877元已登记账簿,用红字更正法冲销多记的金额;业务(8)领用原材料直接材料20000元,车间公共耗用材料3000元,管理部门用材料2000元,记账凭证全部记入直接材料,已登记账簿,用红字更正法,编制练字凭证冲销原来的错误凭证,再编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登记账簿;业务(12)用银行存款转账支付广告费126800元,记账凭证没有错误,登记账簿误写为:128800元,用划线更正法,对账簿进行更正。(22)计算平衡。(23)结账。设计该套经济业务归属某年12月份,以便介绍月结、季结、年结等特点。(24)编制简单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以上三轮业务题的设计以一个企业为基础,业务之间相互关联。每1单业务处理过程均从业务发生(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分析经济业务、确定会计科目、编写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第一轮和第二轮只设置和登记总账、日记账,第三轮增加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同时增加三栏式明细账的设置与登记)。第三轮增加业务类型:错账更正、结转损益账户的讲解。各步骤均用实物凭证、账簿、试算平衡表、报表等,实行手工操作,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三轮的学习,在各笔业务处理过程讲解和示范中,反复介绍借贷记账法的相关要点,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借贷记账法,不断加深印象,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使学生逐渐明晰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达到学习基础会计的目的。教学环节具体安排如下表所示。

三、教与学的具体要求

1.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根据上课进度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包括会计报表、总账、明细账,以及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2)教师要能够逐个步骤示范建账、填写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写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的每的各个环节。教学示范应以手工操作与PPT展示相结合,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做手把手的示范是不现实的,因为现在上课班级的人数普遍较多。

2.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要带齐学习用品,包括黑笔、红笔、铅笔、直尺、回形针或小夹子等。(2)学生要紧跟教师的思路,配合好教师各个步骤的操作练习,勤于思考,认真完成各项知识点的预习、记忆任务。(3)课后复习所学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

四、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立足工作过程实施案例教学,设计经过三轮业务处理过程示范和学习,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既直观又符合经济业务核算逻辑,使学习者能够在合理的指引下轻松地学习,并能熟悉掌握借贷记账法的相关知识点,最终达到理解和能够应用借贷记账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戚素文.基础会计实务(第1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33.

[2]林艳红.关于“基础会计”教学的思考[J].职业与教育,2010,9(下):137-138.

会计记账实例篇(10)

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实际开展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学校教育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至关重要。学校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会计分录编制是考核的主体,但是教学中应该用实务中的记账凭证填制来代替会计分录,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学习与职业岗位零对接的技能。笔者多年运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式教学应用于《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中。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可以把本课程设置相应的项目,包括:认知职业、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清查财产、编制会计报表这些单个项目。最后再设置一个综合性项目把之前的单项进行综合串连。“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项目中,以此项目导入原始凭证这一块的内容,可以“经济业务的载体”作为导入,给学生呈现一些常见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以此项目与任务让学生明白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的最原始证据,是此作为会计活动的起点,才产生后续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原始凭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通过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填制与审核各种原始凭证、明白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等。“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项目中,以此项目导入记账凭证这一块的内容,可以“原始凭证所体现的经济业务如何录入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导入,给学生呈现一些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将这些经济业务进行记账。首先让学生选用相应的记账凭证(收款、付款与转账),然后在选用的记账凭证下进行填制。通过教学与训练,让学生明白记账凭证在整个账务流程中所起的作用、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与审核的方法要点。“登记会计账簿”项目中,以此项目导入会计账簿这一块内容,可以“大量分散的会计凭证如何进行归类与汇总”作为导入,给学生呈现一些会计凭证,要求将这些分散的凭证进行归类与汇总,即登记账簿。通过教学与训练,让学生明白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

2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

会计专业课程都具有一定操作性,纯粹的讲授式教学的结果就是任课老师一人的独角戏,学生们不买账,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体一体化情境教学,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并且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基础会计》“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这一学习情境为例,首先在导入环节,对上次课“填制原始凭证”内容进行复习,展示经济业务发生时形成的原始凭证;展示账务处理流程图,引出本次课的内容“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情况引例:ABC公司收到转账支票一张,如何填制记账凭证?(展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实物)。其次,在新课环节中,第一,展示会计工作过程与岗位对照表,明确记账凭证在会计岗位及工作任务中的地位;第二,知识与技能准备,包括记账凭证的概念和分类、基本内容、填制要求、填制方法、审核与装订;第三,职业判断与业务操作,针对本学习情境引例,提出操作的方法;第四,典型任务举例,以ABC公司某月发生的五笔经济业务为例,分析演示对应的记账凭证如何填写。再次,进行练习与训练,以顺达公司某月发生的六笔经济业务,要求学生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并进行装订;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训练,由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完成,老师巡查;完成后,小组自我评价不足和收获,老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填写学习情境评价表,作为过程考核的主要依据。最后进行本学习情境的总结、布置作业。在本次课的教学中,应用了实物演示法、案例引入法、启发式讲授法、动画演示法、视频演示法、分组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先进,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操作性,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效果良好。

会计记账实例篇(1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银行会计实习是银行会计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通过选择《银行会计》的重点内容和银行会计的实例,说明银行会计相关实务操作的全部程序和方法,既包括手工记账也包括电脑操作,引领学生完全熟悉银行会计的前台基础业务和后台综合业务的操作,其内容覆盖了商业银行储蓄、存款、贷款、结算、联行、年终决算等业务种类。目前已有少数高校为银行会计课程设置了教学实习环节,总体来说银行会计教学实习设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提高,从而强化银行会计实践教学这一薄弱环节。

1 实习目标

通过教学实习,让学生对银行营业部门的实际账务组织与处理过程有所了解,熟练掌握存款、贷款、支付结算、联行等业务操作流程和核算方法,熟悉商业银行的账务处理,掌握会计决算相关报表的编制。银行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注意理论和实务的结合和互动,从而较快地培养出接近商业银行要求的会计复合型人才。

2 实习内容

银行会计教学实习目前在国内高校中开展不多,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思考,以求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所以在实习设计方面要做好下面几个工作:

2.1 场地准备

银行会计实验室,配置服务器一台和电脑终端若干,可以提供商业银行对公存贷款业务、结算与联行业务、银行内部业务及对私储蓄业务的模拟实习,备有供实习用的传票和账簿以及各种练习题,同时,通过投影机及麦克风进行形象的演示。

2.2 教材选择

目前,国内出现的银行会计实习教材很少,应精选教材,首先要选择紧密结合银行会计课程且内容完备的教材,其次要注意选择教材的新颖度,在选定基本教材基础上,应结合实际进行必要的修正,以期更接近实际。实习用教材,其内容应覆盖商业银行储蓄、存款、贷款、结算、联行、年终决算等业务种类。

2.3 内容安排

实习内容配套《银行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和进度适时安排,帮助学生掌握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支付结算办法和联行往来账务处理全过程,学生通过综合业务的实习,可以熟悉和掌握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及财务处理流程,包括商业银行的利息核算、年终的决算损益计算及利润分配,年终决算相关报表的编制以及对主要的财务报表的分析。内容上注重银行会计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体可分为10次实训。

实训1为模拟建立银行会计总账和明细账。在总账名称栏填写科目名称,填写期初余额,并在各科目下设置分户账,同时结转明细账户期初余额。

实训2模拟银行储蓄业务的核算,根据资料填写活期储蓄存取款凭条,定期存单,如涉及利息计算还应编制利息清单,根据填制完整审核无误的银行会计凭证登记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存款利息支出的分户账,填写现金收付日记簿,记账后加盖现金付讫章后留存。

实训3为模拟银行信用卡的核算,根据相关业务填写信用卡存款单、取款单、转账单、签购单和进帐单,根据相关凭证登记持卡人的存款账户并结出余额,同时登记现金收付日记簿,记账后加敢现金付讫章留存,并将属于同城他行的会计凭证按不同的行别进行清分,分别加计金额及凭证张数,准备提出交换。

实训4模拟银行贷款业务的核算,包括一般贷款和票据贴现,贷款发放业务填写借款借据、贷款收回业务填写借款偿还凭证,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编制相应的贴现凭证;根据借款借据登记借款人的存款和贷款账户,根据借款偿还凭证登记借款人的存贷款账户并计算贷款利息,据此登记利息收入账户,根据贴现凭证登记贴现账户和借款人存款账户,并计算贴现利息登记利息收入账户。

实训5为模拟银行现金交款单、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银行本票业务的核算,现金收入业务编制现金缴款单,现金付出业务编制现金支票,转账业务则填写转账支票和进账单,银行本票业务编制本票申请书和银行本票;模拟银行受理相关凭证,据此登记各分户账和现金收付日记簿,将各笔经济业务中属于同城他行的怀集凭证按行别清分,分别加计金额及凭证张数,准备提出交换。

实训6为模拟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的核算,银行汇票业务编制银行汇票申请书,审核通过后编制银行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编制商业承兑汇票和托收凭证,银行承兑汇票编制银行承兑汇票和托收凭证;根据银行汇票登记申请人分户账和汇票账户,并对汇票业务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在办理票据受理业务后将属于同城他行的凭证按行别进行清分。

实训7为模拟银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的核算。信汇业务填写信汇凭证和联行邮划报单,电汇业务填写电汇凭证和联行电划报单,托收业务则编制托收凭证,根据相关凭证登记分户账。

实训8为模拟银行联行往来的核算。发出报单业务根据实训7中填制相关凭证和报单,编制联行往账报告表,收到报单业务根据材料编制相关报单,并填写联行来账报告表。

实训9为模拟银行票据交换业务的核算,分为提出交换和提入交换两个系统。设计若干家银行进行票据交换。同城票据交换提出票据,填写银行清差表,将票据按提出借方和提出贷方分别加计,按各银行清分后装入信封,信封上注明对方行名称,提出交换。提入票据,同样按提入借方和提入贷方进行加计并填写银行清差表,计算应收和应付差额,并对提入票据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根据银行清查表填制往来划账单,并提交人民银行办理,如为应收差额,则银行在央行账户存款增加,如为应付差额,则银行在央行存款减少。

实训10为模拟银行日终结账的核算。将相关凭证按科目清分后科目日结单,特别注意现金科目日结单的不同之处。根据科目日结单登记相应科目总账,同时进行核对登记总账,看发生额和余额是否相符。编制日计表,分别加计发生额和余额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如分别相等,则表示账务轧算平衡。

3 实习方法

银行会计实习应当采用丰富的案例,手工操作和电脑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银行会计由于银行行业的特殊性和会计工作的保密性,学生实地进行实践操作困难很大。如确有条件,还可组织学生到银行柜台进行实地观察或操作,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

实习中有教师和学生两种主要的角色。教师在实习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通过投影仪和编选的教材向学生提供相关实习案例和背景材料,帮助学生实际操作和参与讨论;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习案例进行实际操作,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和教师良好的互动,不断丰富实践常识和理论知识。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3.1 教学准备

首先,设置一个普通银行的情境,准备模拟银行会计的一系列基础数据和事例。要选择适当的案例,根据银行会计实习目标的要求,内容能充分体现所学知识,难易程度适当,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提供相应的提示和背景材料。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案例的内容确定练习题,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使学生通过训练,深入掌握并运用银行会计知识。第二,确定实习组织形式。实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习目标、案例内容、实习环境、学生人数等规划相应的组织形式,如小组如何划分、对主管和柜员的指定等,并精心设计和布置实习环境。

3.2 实际操作

教师先用投影演示会计操作过程,并将凭证填写进行示样,然后学生模拟柜员操作。具体操作分为手工操作和电脑操作。

首先,手工操作包括根据实习案例填制相关会计凭证和编制会计分录,然后根据各种传票处理业务并登记各相关分户账、现金收付日记账、登记簿等,将相同的科目下传票进行整理合,据此编制各科目的科目日结单,并根据科目日结单登记相关科目总账,最后根据总账内容编制日计表,进行日终的结账平衡,总分账的核对,令账款相符。其次,上机操作包括根据相关案例填写各类凭证,登记明细账及总账 ,按不同业务种类进行电脑输入,最后打印出相关账表。

3.3 主持实习讨论

实习中要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首先简要介绍银行实习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等方式相互交流,适时补充介绍背景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倾听学生发言,重点解答学生在金融实务中发现的一些疑难问题,促进学生对银行会计知识理解的深化,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总结

实习结束要做简短的总结,或者由教师总结,或者由学生总结。首先要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有无积极参与实习和主动操作,分析优点和缺陷等;二是对实习内容进行总结,说明实习内容的关键之处,指出其中包含的银行会计知识,通过实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为后续的实习教学提供准备。

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学校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备,有广泛适应性且具有发展潜力的复合型人才。银行会计实习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实习内容,选择更切合实际的新颖案例,探索和总结更好的实习方式,从而切实提高银行会计实习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