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茶文化的特征大全11篇

时间:2023-07-30 10:16:44

茶文化的特征

茶文化的特征篇(1)

1.客家茶文化的“封闭性”客家茶文化丰富多彩,许多茶文化活动独树一帜,能独立于其他的茶文化之中,比如古代饮茶法的活化石—客家擂茶,以及客家茶文化特有的茶歌茶舞、采茶戏等,并一直流传至今,这主要是由于客家茶文化的“封闭性”。擂茶是客家人传统的饮茶习俗,也是中国古代饮茶习俗的延续。南宋《瓮墉闲评》曰:“余生汉东,最喜吸擂茶,闲时常过一、二,北人知余喜吸此,则往往煮以相晌,未尝不欣然也。其法以茶芽盏许,人少脂麻,沙盆中烂研,量水多少煮之,其味极甘肤可爱……茶,古不闻食,晋以降,吴人采叶煮之,号茗粥,则知擂茶者,自晋盖有之矣。”

虽然宋代开始盛行“斗茶”等清饮法,讲究茶叶的“真香”与“真味”,但是在一些地理条件闭塞的地区,古老的擂茶饮用方法仍然传承下来。客家地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客家地区地处高山、交通闭塞,加上客家人属于外来族群,而长期土客相争,械斗严重,更促使了客家人的“闭关自守”,代代相传封闭式的小农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不仅保留下了古老茶文化,而且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地创作形成了客家特有的茶叶艺术与文化。

2.客家茶文化的“适地性”遵循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自然规律,适应本土环境,坚持在中原文化的传承中将当地固有文化本土化,也是客家人能够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和传承的原因。根据客家地区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将中原茶文化精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改进、创新,形成一系列新的、能适应实际需求的茶文化,这就是客家茶文化的“适地性”。如上所述,为了能在荒芜漫长的商道或生活要道上“避雨歇脚”,善良的客家人创造了“茶亭文化”;为了能在缺医少药、交通闭塞的生活条件下生存下来,聪明的客家人发明了“女JL茶”并创造了高火“炒米香”型和“甜韵花香”型茶叶,执着地传承着饮用“温性”、“热性”茶的习惯和文化;为了解决生产劳动及“出门路远”的饮茶解渴困难的问题,勤劳的客家人形成了“用小杯喝浓茶”和喜爱滋味厚重的茶叶之饮茶习俗。

3.客家茶文化的“自乐性”已有学者论证,迁人广东的客家人多数都是有知识、有文化和有一定社会背景的人群。据此推测,首先,客家人具有立足本土实情创作诗歌文学和茶歌茶舞的能力;其次,客家人在长期封闭的生产生活中需要创作自己的文艺作品,来丰富生活、实现文化娱乐;第三,在客家人的生产生活中,以茶为载体的茶事活动,是他们生活中最具诗情画意、最能激感的事情之一,在这种特定的生产生活条件下,客家人自然的以茶事活动和茶礼茶俗等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并创造、传承了自娱自乐的茶叶诗歌、茶叶民谣、茶歌茶舞和采茶戏等。这就是客家茶文化的“自乐性”。“自乐性”是“封闭性”和“适地性”的必然产物,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促进,形成了具有显著“山地特征”的客家茶文化体系。

二、小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本文关于广东客家茶文化内涵和特征的研究,可归纳为如下5点:

(l)见之于史志记载,客家茶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龙川县所产的皋卢茶等。经历唐、宋、明时期的不断传播与发展,到清代客家产茶县增加到了26个县,鸦片战争前后客家历史名茶增加到了30多个。据2011年统计,广东客家县(市)产茶面积达到23053公顷,年产商品茶24176吨,占全省同期的61.35%和47.03%,成为广东茶叶的“半壁江山”。

(2)传统客家茶叶以全炒青绿茶类为主,乌龙茶和黄茶类为辅。传统客家炒青绿茶的共性特征表现为“高火甜香”和“炒米香”,而乌龙茶和黄茶类表现为甜韵花香。

(3)客家茶区擂茶与大壶泡茶法、小杯功夫茶泡茶法为客家特色的饮茶习俗,众多的客家茶亭及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别具特色的客家山歌、采茶舞、采茶戏等,构成了客家茶区特有的茶文化内涵及特点。

茶文化的特征篇(2)

[中图分类号]J524.2[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3.019

良好的包装设计具有诱导消费、提升产品品牌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等多项功能。“精美的包装讨人欢心,能吸引人自觉不自觉地接近它,赏识它,最后去拥有它。”[1]所以,具有塑造产品品牌形象作用的包装设计也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

茶是中国最早发现的一种饮品。如今饮茶伴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已完全超越了解渴的范畴,茶叶因茶文化而成为人们大量消费的商品。品茶是一种欣赏生活、独具东方魅力的文化,“洁性不可污,为饮涤烦尘”的高雅品茗境界,更是为现代人所推崇。因此,茶叶包装设计应在实现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突出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品位,而有效的设计手段是在设计中融合中国文化元素。近年来,在平面设计领域屡放异彩的印文化艺术符号也可以作为茶叶包装赖以汲取的中国文化元素。考察中国印文化的历史可以发现,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艺术精髓之一,印由初始的权力的凭信、防伪的手段,发展为一种艺术文化,形成印文化符号,成就了别具一格的东方美感和丰富的文化意涵,展现出中国印文化艺术独有的魅力。将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和丰厚积淀的印文化融入茶叶包装设计,无疑能使中国的茶叶包装设计在提升文化品位与展现民族风采方面更胜一筹。

作为茶叶生产、消费与出口大国,中国如何展现自己的茶文化特色,突出中国茶叶产品包装的形象,确立具有民族品牌特征的茶叶包装风格,已成为生产商、销售商和包装设计师们共同关注的课题。综观目前的茶叶包装设计艺术,作品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大量融合了印文化艺术的语言,其中不乏优秀作品。然而,学术界针对印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应用的讨论略显零散,以此专题进行论述的论文更是鲜见。本文拟围绕该主题展开研究、抛砖引玉,以期为茶叶包装设计艺术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参考。

本文认为,茶叶包装设计与印文化的融合可以在以下3个方面大有作为。

一、促进文化传承

传承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深层理解的基础上,而非简单照搬古典。中国的茶叶包装要体现独特的民族性,需要文化的传承延续,更需要超越创新。中国的茶叶品牌要立足于国际销售市场,就要充分突出包装中的民族文化底蕴,将一种精神渗透进去,使一种神韵体现出来,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茶叶包装设计作品。[2]

1.将印文化融入茶叶包装设计,有利于展现民族文化,造就更高的附加值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印文化的应用层面不断地延伸,并因其逐渐内化为深厚的民族文化涵养,且具有多元的面向而能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象征,历久而弥新,成为极具东方意象的文化符号。近年来,中国快速发展的茶叶市场商机无限,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中国茶产品形象的作用也日益显现,中国印文化的符号元素也因此被大量应用在茶叶包装艺术设计作品当中。特别是中国的印文化符号承载着东方文化的丰富内涵,能在视觉上具体呈现出东方文化的意味,经过新旧元素的古今融合,中国的印文化符号重新变幻出新样貌,可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中展现出由文化传承而造就更高的附加值。

2.将印文化融入茶叶包装设计,有利于弘扬人文精神,成就设计时尚

中国印文化符号在现代潮流发展下,不但延续了传统的文化精神,而且注入了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将印文化融入茶叶包装设计,不仅可以塑造出东方的生活风格和生活美学,更使得抽象的人文精神与日常生活实现有机结合。中国印文化符号所带给人们精神领域的意象,符合现代人追求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可成为设计应用中展现人文精神的东方文化符号。在众多西方包装风格形式的市场上,这种带有东方意味的中国印文化符号,能将东方文化具体展现在茶叶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中,以增强茶叶的商品形象魅力和价值,从而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进一步通过消费者去塑造出风格形象,达到以消费促文化的功能。这既符合时代的文化潮流,也是一种新兴的人文思维和设计时尚。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2014年

第3期

王志固:论茶叶包装设计与印文化的融合

二、突出视觉传达特征

茶叶包装设计表达语言与其他平面设计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茶叶包装是一种视觉传达设计,由于传达的方式、内容和媒体不同,现代茶叶包装设计呈现出许多茶叶产品特有的形式特点和规律,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为视觉传达特征的直接性、寓意性和竞争性。展开茶叶包装设计与印文化多形式、多层面的融合对突出视觉传达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1.将印文化融入茶叶包装设计,能增强视觉传达特征的直接性

包装设计兼具保护产品与刺激消费的双重功能。包装设计作为商品的外在附加物,其主要目的是让消费者正确而快速地了解产品的内容。在商品市场高度集中的条件下,由于时间与空间上的原因,包装设计不可能也不必要传达更多的东西。现代茶叶包装设计受时代变化的影响,大多体现为一种简洁明快的格调。

有鉴于此,茶叶包装设计可以融合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中国印文化,运用其形式美法则进行茶叶包装的设计。在视觉构成形式中借鉴印文化内蕴的“结构相生”“布白相让”“计白当黑”等艺术理论与表现手段,包装设计中运用印文化“留白”的形式美处理手法和“有形有意”或“无形有意”表现技法,在茶叶包装设计有限的空间中达到主题鲜明和重点突出的目的,避免出现由过多地罗列与堆积而造成画面杂乱无章、产生视觉困惑的情况。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对“空白”有这样精辟的论断:“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空白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意,而尤在无穷之意。”[3]所以,茶叶包装应借鉴与融合中国印文化的形式美法则展开“空白”设计,赋予“空白”以无尽的生机。如图1新红袍茶包装,该作品以篆印造型“红”突出设计核心,综合文字与色彩的组合,所构成的风神流动、庄重典雅的视觉效果饱含冲击力和感染力,表达了中国茶叶包装设计的审美独特性。简洁而不简单,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4],能有效增强茶叶包装视觉传达特征的直接性。

2.将印文化融入茶叶包装设计,可实现视觉传达特征的寓意性

品茶就是在品文化、品友情、品亲情。所以茶叶包装需要导入有浓厚文化象征内涵的设计元素,以增强它的寓意性。茶叶包装通过视觉表达上的一些要素,能给消费者带来联想,引导消费者对包装内产品性质的理解,激发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认识,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亲近感、信任感,最终促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购买的意愿。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追溯饮茶的历史,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墨客多与饮茶有着不解之缘,特别是其品茗期间的意境,更是被吟风咏月的文人雅士所渲染。而有着同样历史文化积淀的中国印文化,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下,通过它的各种用途已承载着沉甸甸的象征意义。如古代帝王的印玺具有尊贵、至高无上及皇室继承的传统象征;帝王授印给臣子时,印是权力的象征;普通民众在商业往来中使用它时,印是信用、诚信的象征;文人书画家用它时,印是艺术的象征。印所拥有的千年历史,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此外,由印面意象美和意境美所营造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高远格调,又赋予了它引领观者步入自由梦想的空间,凭借想象的翅膀,达到理想的境地。因此,包装设计师可以透过印文化外在的特征与内在的意蕴,将其作为茶叶包装设计的视觉元素,并依据印文化在使用传统方面所具有的象征性,来诠释其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寓意性。这不仅可以强化茶叶包装内在的实质美,更能展现出茶叶包装外在的形式美。因此,若能将茶叶包装与印文化的内蕴相融合,借由印文化艺术元素提供视觉联想,透过作品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计语言准确传递茶叶品质与价值,则既可实现视觉传达特征的寓意性,又可达到商业宣传的目的。

3.将印文化融入茶叶包装设计,能提升视觉传达特征的竞争性

为了凸显中国茶叶产品的特征,茶叶包装设计在版面构成设计中的图形、色彩可多采用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相关的元素。其中,中国印文化的印面章法艺术就值得进一步的挖掘。如在印面上表现出印文间的大小错落、疏密虚实、屈伸挪让、俯仰向背、对称呼应、阴阳衬托、夸张变形等内在的章法都有浓厚的造型属性。[4]茶叶包装的版面构成设计可直接或间接地将印面章法艺术运用其中,而且这种在统一原则下追求丰富变化的特点,正是印文化的秉赋。实践证明,印文化内蕴的形式美章法与平面设计中的画面构成技法有着许多相通的地方,因此,它与现代平面设计有很好的契合度。版面构成通过融合印文化元素,可充分发挥印文化独特的造型属性所传达出的视觉要素的强度,既能展现出茶叶包装的民族风格,又可以让包装设计作品脱颖而出,使之更具市场竞争力。

茶叶包装设计除了要有富有创意的版面设计形式外,还需要有画龙点睛的装饰。而在这方面中国印文化的钤印艺术最值得借鉴。钤印艺术作为中国书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论是其写意的奔放不羁、水墨的深沉梦幻,还是工笔的细腻唯美,只要加以红色钤印的点缀,画面顿觉稳定、严谨而又不失活跃生动之感。因此,一幅没有印章的作品不能算是完整的作品,一幅好的作品没有一方好的印章作点睛之笔,同样是一种遗憾。[6]由此可见,红色的方寸艺术在画面中所形成的视觉艺术美,及其表现出的视觉强度与辩识度都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其中的迎首章、押角章、肖形印等闲章外形轮廓自然而多变。如图2的正山堂茶包装版面设计,作品以水墨笔触和书法为底纹渲染版面氛围,重点文字“精品”与“茶”采用肖形入印,透过印文化符号里的文字和意象,突出产品的主要特色,所形成的画面“点睛”效果更是灵动无比。所以,在版面装饰设计中通过巧妙的古今融合,既能有效地传达茶叶包装产品的基本信息,又能作为装饰元素增强视觉形象的记忆度,直接提升茶叶包装产品在货架上的竞争性。

三、展现茶叶品牌形象

茶叶的品牌形象设计与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印文化相融合,不但可以体现出中国茶叶的文化内涵,而且可以在茶叶包装的形式中塑造出独具中国韵味的企业形象。

品牌形象设计与中国印文化的古今融合,不是简单地将印面的文字进行组合设计,这样只能使设计作品显得平庸和单调。它必须在了解汉字的意义和构成法则的基础上,融合中国印文化以形传神、以形表意的形式美特点,把它内在的精神转化为有形的物象,将之运用到现代品牌标志设计中,以设计出好的作品。此外,品牌形象设计融合印文化,应讲求色彩的明快,装饰风格的简约、明确、自然,达到一种单纯而又典雅的设计格调[5],从而表达出中国传统美学中老庄美学思想,这是茶包装美的最高形态。因此,将中国印文化的审美思想贯穿于整个茶叶包装设计装饰过程中,是一种以民族文化艺术为基础进行古今融合设计模式。特别是在品牌标志的设计与创意方面的融合运用,能更有效地传递出茶叶包装设计整体表现形式的中国韵味,提升中国茶叶包装的品牌形象,进而提高茶叶产品的附加值。图3为福建武夷山茶的知名品牌“正山堂”的包装设计。作为国内外畅销的红茶,该产品的标志设计充分吸纳了中国印文化的形式美语言,以草书“山”为图形元素的巧妙融入,成功地塑造了“正山堂”的品牌形象,其传递给消费者的不仅是茶叶的产品特征,还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极好地突出了“正山堂”茶叶的区域文化特色。

标志是一种特殊的、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标记或图形符号。中国的印文化融合了文字与图形元素,具有很强的符号特征。而这种符号的诸多元素呈现出的独特性、跳动性,又能吸引消费者的视线,凸显东方文化特有的审美形态,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超过语言文字。成功的品牌形象在视觉上具有鲜明的标志性,茶叶包装设计从突出品牌形象的设计角度出发,运用符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最具有效性,它可以达到强化视觉冲击的作用,成为近年来品牌茶叶的标志性特征。品牌标志的符号化,用识别性能良好的符号来浓缩画面信息几乎成为保证商品不被淹没的唯一有效手段。如图4的标志就是运用中国印文化符号设计而成的。作品在图形、色彩、字体等局部形象上的融合,将茶的特点、品牌特征等都很好地融入了茶叶标志设计当中。

好茶需要有一个好的标志,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一个成功的品牌标志被市场所赋予的无形价值,使得商家们趋之若鹜。所以,茶叶的品牌标志在包装的整体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目前市场上高品质的茶叶产品,运用具有深厚文

化底蕴的印文化符号来凸显中国茶叶包装艺术的民族风格与特点,已成为设计师们的共同设计导向,也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同。

四、结语

茶叶包装设计要展现出浓郁的中国韵味,就必须将具有民族独特性的艺术元素糅合到设计风格中。当代的中国茶叶包装设计要做到与国际化水融,既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设计理念,更需要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创新表达。将印文化从形式到内涵的精华元素加以提炼,有效地与国际包装设计艺术的审美形式融为一体,能准确反映当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创造出具有独特中国风格的茶叶包装设计作品,从而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树立中国茶叶品牌形象。因此,我们应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融合与创新,探寻中国印文化元素与国际化包装设计交融的方式,从而创造出富有中国文化意蕴的茶叶包装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

曾迪来.现代包装设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0.

[2]张斐斐.论中国茶叶包装的审美追求[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3]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C].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480.

茶文化的特征篇(3)

一、内涵存在差异

茶作为一种超越饮食文化,它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和内涵体现。分析日本茶道会发现,它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实体内容简单,其次是出现不平衡的审美要求,也称之为情趣不对称。可以这样解释,日本茶道更依托于我国禅宗的苦行僧式修行,整个茶道的进行也是有着主次表现的,譬如茶碗多以不正者为常态,碗口外斜,表面不光滑,颜色图案不对称也不均匀。日本茶道非常重视形式,以及蕴含在形式中的精神特征。在制作茶水时,近似于宫廷礼节式的苛刻要求,包括着装仪态,行为举止等方面。它所具有的精神层面表现在“和”“敬”“清”“寂”等方面,每个侧面表现的都是不同的精神需求以及意境展示,譬如主客间的和睦,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饮具的清洁透亮以及饮茶的氛围营造等。

我国的茶文化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思想内涵,它包容着儒学、道学和佛学,这些思想在一起不是产生排斥或者对立的现象,而是包容兼蓄,海纳百川。中国茶文化具有深刻性、思想性,也具有充分的发挥空间。中国茶文化的外在特征和日本茶道风格迥异,它不注重形式但是关注精神元素。其内涵特征可概括为“廉”“美”“和”“敬”等,这其中也体现出我国古代封建思想中的文化特征以及国人的生活行为。其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中国人喝茶非常随意,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固定的格式,更适合于交流以及身心的放松。

二、构成要素存在差异

首先先探讨一下日本茶道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

面,分别是茶具、点茶、茶食、茶花以及相对应的建筑等。

日本茶食的主要形式是三菜一汤,分别是炖菜、烤鱼、拌凉菜以及大酱汤。

点茶的概念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当年11月持续到来年4月份

使用的地炉,另一个是剩余时间使用的风炉。

茶花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根据不同的月份煮茶时放入不同的花料。建筑则是指提供饮茶以及做茶的空间和环境,这也是必备的不可或缺的构建。道具是整个茶道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使用工具的总称,其中包括着烧水、壁龛、添炭、点茶、茶事等。

我国的茶文化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茶人、茶艺、程序、环境以及主题,这也是整个茶文化品位的所有要素构成。茶人是饮茶人和煮茶人,茶艺是制茶的技术,主题是具有个性化需求的,程序是整个品茶的流程,环境是品茶的空间元素体现。

三、制作工艺存在差异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的制作工艺,并从中找出差异化表象,中国制茶工艺更加注重技法或者工艺的提升,包括“三法”和“四要”,前者是指制茶法、烹茶法以及佐茶法,后者主要是包括精茶、活水、真水以及妙器等。每一个环节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这是不容忽视的。并且同一个方面的不同研究方法,所带来的效果差异也是非常显著的,给饮用者带来很多意境的体现。相比较而言日本茶道更加注重细节化的处理,礼仪的过程化,也就是意味着日本茶道本身并不注重茶的制作工艺,同时常常是以煎茶法为主,所以通过上面的了解可以充分了解中日对于茶的理解和差异。

四、流派存在差异

如果从广义的层面进行分析,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的存在本身就蕴含着流派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的探讨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的。日本茶道中的内部茶道文化繁多,其代表为3000家,均是日本茶圣千利休的传人,其中也表明千利休是日本的茶道宗师,最具代表性,本身也是日本茶道的象征,并且是以禅宗茶道为思想内涵。最后以死捍卫茶道尊严,被后世敬仰。

中国的茶文化主要涵盖以下四个重要的流派,分别是贵族阶层、雅士团体、禅宗领域以及世俗市井。这也更加的说明了我国茶文化是全社会的文化景象特征,因为各个阶层皆爱茶道,这也是全民性的文化特征。既可以享受到生活的曼妙,同时也能够寻获到生活的慰藉。

在中华灿烂的文明中所孕育的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圈中最为著名,也是最受大众喜欢的饮品文化,并已经超越了饮料本身所带来的愉悦感。其中最为驰名的两个代表分别是中国的茶文化以及日本的茶道。如果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日本茶道源自于中国的茶文化,但是又具备自身的特点。本文所需要研究的重点是体现在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之间的特征和差别,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化表现,这是毋庸置疑的。

茶文化的特征篇(4)

无论是江西采茶戏,还是舞蹈艺术,这都是文化艺术的外在表现。而文化艺术则是植根于相关社会基础的艺术资源,通过对文化艺术进行系统化辨知,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这些艺术资源也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对于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正面临极大危机和压力,因此完善传统文化的传承思路及具体价值形态认知,极为必要。

1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分析

通过对传统茶文化进行全面认知,可以看到其具体内涵主要表现为:首先,我国传统茶文化是对社会大众生活的有效展现,无论是该文化体系的表现形式,还是具体内涵,都是茶文化与社会大众生活的有效融合。其次,我国传统茶文化中很多描写现实生活的艺术元素,可以说,现实生活就是该文化体系的创作源泉和重要基础。比如采茶戏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有效了解和认知。最后,我国传统茶文化中融入了丰富的价值理念,无论是该文化体系的内涵,还是其对人们的影响,都从客观上证明了我国传统茶文化中所融入的价值理念,可以说,在现代文明和多元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优势与作用,探究传统茶文化的时代传承与创新思路。我国传统茶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艺术元素,更重要的是其中通过融入了相关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从而为人们提供有效借鉴。在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有着丰富的艺术形式,比如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等,这些艺术能够为我们了解这些文化内涵提供有效帮助和基础。

2当前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舞蹈艺术是一种舞蹈文化,无论是该艺术的基础,还是展现形式,都充分展现了其做为独立舞蹈艺术体系的价值和内涵。因此,无论是舞蹈艺术传承,还是其创新,想要对其形成有效了解,都必须基于舞蹈艺术创作的视角对整个艺术体系形成全面的认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舞蹈艺术的创作,还是传承,想要实现理想效果,都必须充分注重文化理念和内涵的有效融入。通过对当前舞蹈艺术的具体发展状况进行有效了解,可以认知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首先,舞蹈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偏重现代舞蹈艺术和西方舞蹈理念,缺乏对我国民族舞蹈艺术和传统舞蹈艺术的有效传承和认知。实际上,舞蹈并非西方艺术,也不是现代才有的,在我国古代就形成了一系列舞蹈艺术,这些艺术内容中不仅有着完善的价值理念,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随着现代艺术理念传承发展不断加剧,舞蹈艺术过多受西方舞蹈艺术影响,缺乏对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有效传承。其次,舞蹈艺术在发展传承过程中,缺乏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控,发展定位的清晰确定、发展策略的有效制定等。舞蹈艺术做为一种将创作理念与客观表现具体融合的事物,其做为一种艺术流派,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其方向、定位以及自身策略。但是对于当前舞蹈艺术发展状况看,由于其未能形成清晰思路,因此整个舞蹈艺术应该怎样发展,并未形成具体方向和准确定位,这对舞蹈艺术来说,不仅影响其价值定位,同时也对其传承创新提出了较高要求。最后,在舞蹈艺术发展传承过程中,缺乏多元文化理念的有效融入和创新,其整体发展动力较为缺乏,尤其是创作动力的不足,使得我们很难将舞蹈艺术发扬革新,从而实现其最佳价值和理想效果。舞蹈艺术做为创作理念的外在展现,无论是表演者的具体动作,还是在表演过程中所融入的价值理念,都应该注重文化内涵的系统化融入。对于当前整个舞蹈艺术发展状况来说,其发展创新,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缺乏文化理念的持续融入和完善的文化创新,从而影响了舞蹈艺术的体系化发展及传承。

3江西采茶戏的音乐特征分析

江西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而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化的茶文化资源,采茶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尤其是随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如今江西采茶戏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完善认知其音乐特征,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全面认知传统文化艺术,并实现系统化创新。江西采茶戏主要分布在赣南客家地区、赣西北和赣东北的茶叶产地。采茶戏的出现和形成,客观上反映了江西茶叶产业的发展成熟度,同时其从客观上反映了这里的茶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采茶戏实际上就是人们在采茶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艺术资源。首先,整个江西采茶戏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即:描述生活的采茶戏、表达情感元素的采茶戏和阐述社会生活,尤其是重大仪式活动的采茶戏。这三类内容不仅反映了江西采茶戏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影响了采茶戏的音乐特征。首先,整个采茶戏内有着丰富的资源内容,证实了该艺术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采茶戏在演唱过程中,无论是演唱内容,还是其具体形式,都没有直接、明显的界定和要求,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即兴创作和情感表达。所以我们在江西采茶戏中,可以看到浓厚的生活元素,当然正是该艺术创作和形成的背景决定了整个采茶戏内容更容易理解,其整体旋律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当然整个采茶戏也有着多样变化和多元内容,因此采茶戏在演唱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效果,需要演唱者有着极为扎实的功底。其次,整个江西采茶戏资源中,有一大部分与整个社会节假日和节庆活动有着重要联系,因此采茶戏在演唱过程中,有着浓厚的节奏感。同时在整个采茶戏中,有很多曲目描述和表达的是喜庆和快乐的内容,因此在艺术表现过程中,采茶戏不仅表现欢快,同时充满节奏感内涵。在采茶戏中,其突出强调了重音的融入,而在节奏速度上,基本在中速以上。采茶戏在表演过程中,即兴成分极大,而整个音乐艺术与其产生背景有很大关系。最后,采茶戏在演唱过程中,还与舞蹈艺术相结合,其通过边演唱,边融入生动形象、极具观赏性的舞蹈姿势,从而实现采茶戏与舞蹈艺术的有效融合。通过对采茶戏进行认真研究,我们不仅能够从中感受到成熟的茶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对其中所包含的生活气息形成有效认知。可以说,采茶戏音乐特征中的变化多样、旋律多变等一系列特征为我们了解江西茶文化提供了有效帮助。

4江西采茶戏对舞蹈艺术发展的作用与价值

舞蹈艺术是一种以文化内涵和舞蹈艺术相结合的文化体系,在整个舞蹈艺术体系内,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特征,想要对舞蹈艺术形成全面完善的了解,就必须对当前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效解决,通过融入多样元素,从而对整个舞蹈艺术不断发展提供有效帮助。江西采茶戏做为一种对采茶生活的艺术再现,无论是其中所包含的文化理念,还是其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都是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容,特别是整个采茶戏中融入的生活元素,更是能够为舞蹈艺术创作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当前整个舞蹈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和不足就是缺乏全新的创作元素融入。因此,如果能将江西采茶戏这一艺术资源融入到舞蹈艺术体系中,不仅能够为该艺术发展创作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同时也为提升舞蹈艺术品质内涵提供了有效帮助。江西采茶戏在演唱表演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效果,不仅需要认真演唱,同时也需要将相关舞蹈融入到整个采茶戏之中,甚至可以说,在江西采茶戏表演过程中,其音乐与舞蹈艺术并没有实现分离,更多情况下以融合的角色来出现。因此,这就是整个采茶戏与舞蹈艺术融合发展的共同点和切入点。将江西采茶戏融入到舞蹈艺术过程中,不仅为其创作提供了有效帮助,同时也为整个舞蹈艺术表演融入更多情感内涵提供了重要支撑。客观的讲,任何一种艺术,尤其是舞蹈艺术,想要实现理想表演效果,不仅需要展现其中所具备的舞姿,还要释放准确的情感内涵。以往舞蹈艺术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过多将精力放在舞姿的展现上,忽略了其中所应该阐述和展现的价值理念。因此,应该将江西采茶戏与整个舞蹈艺术发展紧密融合,从而推动实现最大价值。实际上,将江西采茶戏融入到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其不仅能够实现舞蹈艺术的体系化发展,同时也能在这一过程中,为江西采茶戏的传承发展寻找到合理完善的载体。在现代文化冲击不断加大的今天,江西采茶戏正在面临传承压力和危机,想要有效解决其传承压力的主要举措就是为其发展寻找到合适的载体。而舞蹈艺术不仅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将江西采茶戏与舞蹈艺术相融合,必然能够实现两者共同提升和传承发展。

5结语

江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也是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经过几千年的茶文化发展,在江西地区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富含生活元素、理念全面的江西采茶戏,通过对江西采茶戏的具体音乐特征和价值内涵进行有效分析,我们看到其中对传统茶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实际上,正是江西采茶戏的创作来源决定了其不仅是一种音乐,更是能够对舞蹈艺术发展形成重要推动力的要素,因此探究江西采茶戏的音乐特征,并探索江西采茶戏与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的融合思路就极为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小利.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艺术初探[J].福建论坛,2013(11):176-182.

[2]邓芳娟.江西赣西莲花采茶戏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7):129-133.

[3]尹维敏.区域环境下的民间舞蹈类型特征及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J].大众文艺,2015(15):116-122.

茶文化的特征篇(5)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逐渐加深,我国的茶叶搭乘全球化的顺风车走遍了世界各地,开始成为西方各国会客厅的常驻者。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一直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茶叶包装最初主要注重实用,对外观的要求极低。但由于茶叶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攀升,茶企业不得不对包装进行艺术加工。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对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艺术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析,提出了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艺术设计的具体方法。

1相关概念概述

美学与人类的审美密切相关,可以说审美就是美学的核心内容。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就是在人的审美的基础上,用艺术加工的手段去迎合各类人群的审美。现今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已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在某些方面依旧不如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对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的内涵没有更为细致深刻的理解。

1.1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现状

最初的茶叶包装,更为注重其实用性,仅以纸张包裹即可,随着全球化大浪潮的席卷,这种简陋包装方式已逐渐被摒弃,在茶叶包装的材质方面有了更为多样化的选择,同一种茶叶为面向不同的消费人群甚至有纸盒装,铁盒装,礼盒装等各式各样的包装[1]。此外,在茶叶包装的配色和图案方面也较之前精美了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以中国水墨画中的山水画元素和书法中的各种字体,这些精美的茶叶包装给茶叶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更为广阔的市场,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各类消费者的审美,具有了最基本的美学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就此止步,而是为茶叶包装更高的艺术性迈出了第一步。

1.2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内涵

自从认识到茶叶包装的重要性以后,就开启了茶叶包装改革的大门,一次又一次对茶叶包装的改进使中国的茶叶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升,甚至一度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美学的流行使茶叶包装开始逐渐认识到了茶叶包装的内涵,和其内在的艺术性。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指的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依据茶叶的性质对茶叶包装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此外,茶叶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同样也承载的中国的文化,因此,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也拥有更为深层的内涵,即在进行包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文化,将中国的文化和茶叶包装进行完美的结合,使茶叶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同时也是一种承载着文化的艺术品[2]。

2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艺术设计的特征

茶叶包装自茶叶走进世界市场以来,就在不停地发展和进步中。茶叶包装的改进使茶叶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一隅之地,将美学与茶叶包装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方法将对茶叶的市场扩大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艺术设计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以简约为美,以传统为美,以文化为美,只有对这些特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真正让茶叶包装成为一种艺术。

2.1以简约为美

“简约”并不意味着简陋。最初那种以纸包裹,辅以麻绳的包装方式谓之“简陋”,而非“简约”。在茶叶包装发展伊始,茶叶包装运用色彩繁杂,将多种内容堆砌与茶叶的包装上,这样的包装给人以繁重的感觉[3]。近几年来,简约被美学普遍接受,形成了一种以简约为美的社会氛围,简约追求的是以最简单的一些元素去诠释复杂的东西。对茶叶包装的简约,并不意味着简单和简陋,而是更高程度地追求精简的美。

2.2以传统为美

中国历来有“茶之故乡”的美称,茶叶自出现到如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几千年的历史给茶叶打上了中国传统的印记,因此,茶叶不单单是一种商品,同时也是一种传统,其更是和中国的瓷器一同被当做中国传统的最高形式。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已不仅仅是为了茶叶的实用和好看而设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表现出中国的传统内容。我国茶叶的包装,在色彩的运用上,多以绿色为主,图案的选择上多以中国古老的神兽和如意图案为主,我国茶叶包装大同小异,没有很好地和各种茶叶的传统特色和地域性相结合。此外,中国的茶道有“清”“静”“雅”三部分内容,这是在茶叶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内涵,代表着茶文化传统中最核心的内容,茶叶的包装也应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诠释,力求把茶叶最传统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在包装上[4]。

2.3以文化为美

中国是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中国茶叶自神农时代就已有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千年而不衰,并由茶叶为核心发展起来一门独立的文化形式———茶文化。茶文化为茶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其加入了文化的内涵。从现代审美的角度出发,拥有文化底蕴的物质就是最美的,把茶叶的包装作为茶文化的有效载体,不仅能大力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更能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的瑰丽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中国文化的魅丽。中国的水墨画、中国的毛笔字、中国的传统图形等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华,这些元素充分的运用于茶叶的包装中,将会使中国的茶叶获得更多世界人民的喜爱。

3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艺术设计方法

茶叶包装是茶叶进行信息传输的媒介,对茶叶市场扩大和文化输出的作用已是不言而喻。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实用和有效的有三种,第一,以茶叶为基础进行原创设计;第二,以地域为特征进行艺术加工;第三,以文化为内涵进行文化包装。

3.1以茶叶为基础进行原创设计

茶叶发展至此,其包装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纵观整个茶叶市场,茶叶包装的色彩单一,多以绿色为主,选用绿色虽能体现出茶叶清新淡雅的特性,但茶叶包装单纯的选用绿色很难以将各种茶叶的特性表现出来[5]。另外,大部分的茶叶包装均采用长方体的铁盒或纸盒装,形状较为简单统一,这样的茶叶包装仅仅是以吉祥的寓意为特征,但忘却了茶叶包装的主题内容———茶叶。粗略估计,中国有几千种茶叶,每种茶叶都有其不同于其他茶叶的特征,想要表现出茶叶的一些特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美学视角下,紧紧结合茶叶的特性进行包装的原创设计。譬如安化的黑茶,是六大茶系之一,其泡出的茶乌黑油润。由于其黑茶的特性,在茶叶包装的设计中,采用了黑白相间的设计方案,牢牢的抓住了黑茶的特性,更是加入了清清白白做人的寓意,把中国文化中的清白二字体现的淋漓尽致。

3.2以地域为特征进行艺术加工

中国的茶叶多种多样,拥有几千种种类,每一种茶叶都分布于中国的不同地区,地域的不同造就了它们不同的特性。茶叶产地的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形式,有的甚至依托于茶产地和地区文化形成了茶文化旅游区,这说明了茶叶的地域性对茶叶本身有着巨大的影响。茶叶的地域性囊括了这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形式,在茶叶包装中加入地域性的元素,毫无疑问是给茶叶打上了区域文化的符号。譬如西湖的龙井茶,盛产与杭州西湖,是绿茶中较为有名的品种,在龙井的包装设计中,主要以翠绿色为基调,背景辅以西湖断桥的形象,这二者正是对茶叶特性和地域性的完美诠释。在美学的视角下,有特色的物质归根结底都是一种艺术形式[6]。茶叶包装以地域性为特征进行艺术加工不仅仅是给茶叶包装的原创设计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更是为茶叶市场的扩大和文化的传播作出的巨大的贡献。

3.3以文化为内涵进行文化包装

文化,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由此可见,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族精神生生不息。茶作为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文化的一种物质,其包装对我国优秀文化弘扬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茶叶的包装上凸显文化的内容,首先可以将中国优秀的文化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充分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其次,把茶叶打造成有文化内涵的一种商品;同时,也更符合现今社会文化为美的社会势态。中国的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把中国水墨画中的山水画,中国书法,中国图腾等内容用于茶叶的包装均是对茶叶的文化包装,但前提是要在地域性和茶叶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包装设计。如信阳毛尖包装上运用的隶书,西湖龙井包装上运用的西湖的水墨画等都是文化与茶叶包装的完美结合。

4结语

全球化的进程,给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生命力,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设计就是给茶叶注入新的力量的过程,在美学的指导下,在茶叶包装中加入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文化,和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大大增加了我国茶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和其文化传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英.绘画元素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5):187-188.

[2]王素洁.浅析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6(3):103.

[3]高语泽.美学视角下摄影艺术的探究[J].大众文艺,2014(18):172.

[4]刘琪.美学视角下的现代报纸排版设计探究[J].中国报业,2011(24):46-47.

茶文化的特征篇(6)

少数民族档案是云南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档案资源。近年来,在建设“两强一堡”的大背景下,为保护和传承云南各民族历史记忆,打造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品牌,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云南省档案部门全力开展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创新,在“七彩云南”美丽画卷挥洒浓墨重彩的一笔。

1 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1.1 初步探索与实践

1.1.1 大力开展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保护工作,打造云南民族档案品牌。2010年,国家档案局批准云南作为全国抢救保护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试点地区,云南省档案局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实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濒危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开创少数民族档案工作新局面。即大力开展全省25个少数民族,特别是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的档案收(征)集工作,对于反映25个世居少数民族尤其是15个特有少数民族民风民俗、民间艺术、民间传说等方面的档案进行抢救性收集和征集,将各个民族的天文地理、语言文字、饮食服饰、婚姻习俗、音乐歌舞、传统医药、手工技艺等档案征集进馆,建立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特藏库和专门数据库,实现打造云南民族档案文化品牌的新目标。目前,阿昌族、布朗族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已取得切实成效和阶段性成果,建立了阿昌族、布朗族档案数据库[1]。省档案馆在汇总、整理阿昌族、布朗族档案抢救保护成果的基础上,又联合西双版纳、临沧、保山、怒江等州市组织征集独龙族、基诺族档案,形成文字、照片、录音、录像、实物兼备的多种形式相互补充的系统化民族档案资源。

1.1.2 积极探索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构建云南民族档案资源体系。云南省档案馆联合省民族学会动员各民族有代表性人物捐赠或有偿转让有价值的档案,共同探索如何加强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全省档案部门紧密结合民生,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纳入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范围,有计划地稳步推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完成对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族15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初步建立以云南15个独有少数民族为重点,涵盖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充分体现民族性、群众性、文化性、时代性和覆盖人民群众、富有云南边疆民族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

1.1.3 建立普洱茶档案,传承云南民族茶文化。茶文化是云南重要的民族文化特征,也是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云南省档案馆面向社会和普洱茶生产企业开展品牌普洱茶建档工作,通过征集和筛选全省具有代表性的普洱茶知名品牌,共征集普洱茶实物档案210件。采取永久收藏并结合展览的方式,编制唯一档号,设立专门库房,初步建立品牌普洱茶实物档案资源库,永久收藏及展览品牌普洱茶产品,全面记录和展示云南省普洱茶品牌和普洱茶文化[2]。西双版纳州档案局通过古茶树资源的普查建档、档案查阅补齐,征集实物、音像和照片,建立古茶树分布图表和登记册等专题档案,全面记录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现状,积极探索对古茶树群落和有代表性的古茶树实行长效档案化管理模式[3]。普洱市档案局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规范鲜叶采摘和原料加工程序、严格进馆收藏标准、开展征集样品理化分析、建立不同载体的普洱茶文化档案和鉴别样品等措施,在全市10个县区开展征集普洱茶区26座古茶山不同茶叶品种及类型的普洱茶实物档案。目前,已征集普洱茶实物档案33个396公斤(132件、924饼),供品鉴的干茶样品33个66公斤;建立照片档案4册269张,光盘2盘[4]。为服务陈年普洱茶的品鉴、价值研究和时效性考证起到了积极作用。

1.2 创新之处

1.2.1 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方法。云南省档案馆与省文化厅、文物局联合开展对部级、省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采取个人访谈、文字记录、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采集和整理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记忆,加大资金投入,购买数字化采集和存储设备,探索少数民族口传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使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昆明市档案局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时建档、真实完整、系统有序、分级保护及优化利用的工作方法,依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定档案分类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目前,已征集到反映民族民间音乐、歌舞、戏曲、节日、服饰的“非遗”声像和图片档案资料1347件,保存全文数字化信息800余卷[5]。

1.2.2 创新档案培训模式。树立“走出去”的思维模式,借助外国智力资源,重点培养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档案人才。一是充分利用中新口述历史合作项目,借鉴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开展口述档案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成功经验,在昆明联合举办抢救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培训班,对档案工作者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口述历史理论和方法学的培训[6];二是从全省档案部门中选派业务骨干赴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学习口述历史采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借鉴国外档案工作的先进经验,分享新加坡在保存少数族群和民间歌谣方面的成功做法,培养一批开展口述历史档案管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专业人才[7],扩大档案部门对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2 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的原则、方法及路径

2.1 原则

2.1.1 本着优先抢救保护无文字少数民族档案、优先抢救保护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档案、优先抢救保护人口较少少数民族档案、优先抢救保护反映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历史文化特色的国家重点档案的原则,结合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保护,突出少数民族档案记录历史发展轨迹的特点,注重资料的原始性、真实性和直观性。

2.1.2 按照坚持特色、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以记录和保存少数民族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为重点,全面完整地征集记录反映少数民族发展历程、生产生活和文化传统的档案,特别是反映改革开放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新时期档案,建立起一套既反映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又反映各民族团结进步和繁荣发展的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少数民族档案。

2.2 方式方法

2.2.1 采取省档案局统筹规划、统一部署、上下协同、落实经费、科学组织的方式开展试点工作,各地、州(市)、县级档案馆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分工协作、分步实施、合力推进;参与相关工作的地区和单位按照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深入调研、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密切配合,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实施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档案计划。

2.2.2 采用档案收(征)集、影像记录、翻译文献、个人访谈等多种方式,全面采集和记录散存或散失在社会和民间的反映各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民风习俗等情况的重要、珍贵档案资料。

2.2.3 通过对民族文化研究者、代表人物、“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能工巧匠和古稀老人的访谈,采集口述历史,真实记录无文字少数民族“口耳相传”的历史记忆,全面记录未用或无法用民族文字记载濒临失传的口碑文献,补充、丰富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反映云南绚丽多彩少数民族文化。

2.3 今后的发展思路

2.3.1 重点加强对本地区民族文化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探索研究,立足区域特征、文化特色和产业特点,积极征集和接收反映特色支柱产业、旅游文化产业、风俗制度、名胜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名人、民间艺术、乡土风情、宗教典籍等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档案资源;充分挖掘和整合云南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边屯文化、现代时尚文化等最具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

2.3.2 继续推进古茶树资源调查和建档工作,紧密结合口述历史采集,按品牌和山系,收集、积累完整的普洱茶产品档案,采集普洱茶口述历史档案,形成一套完整的集古茶树资源档案、普洱茶产品档案和各民族茶文化为一体,反映云南茶产业、茶文化之大成,文字、照片、录音、录像、实物兼备的普洱茶档案资源,为古茶树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服务。

2.3.3 着力加强少数民族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把档案资源建设提升到档案文化建设的高度,引领边疆民族地区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服务“两强一堡”建设,实现“档案强省”目标。

2.3.4 着力打造以少数民族档案和茶文化档案为代表独具云南特色的民族档案品牌,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品牌树立,保持和扩大云南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和地位,在实现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更大作用。

注: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云南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抢救保护及其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批准号:10XJA87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晓蓉.保护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历史,服务团结发展——云南省完成阿昌族、布朗族民族档案的抢救和保护[N].中国档案报,2011-5-2(1).

[2]李晓蓉.云南省开展知名品牌普洱茶建档活动[N].中国档案报,2011-6-3(1).

[3]黄凤平.谋划发展,创新奋进,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开创云南档案事业新局面——在全省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J].云南档案,2011(2):9.

[4]黄明芬.创新征集思路,彰显茶城特色——普洱茶实物档案征集的探索与实践[J].云南档案,2011(3):7.

[5]李蔚.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档案资源整合新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征集与管理[J].云南档案,2011(2):17.

茶文化的特征篇(7)

0 引言

目前,仪征市是苏北地区最大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是江苏省12个重点产茶县(市)之一。多年来,仪征大力推进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行茶叶品种良种化、种植生态化、生产标准化、加工清洁化、营销品牌化,茶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型产业。同时,不断拓展产业功能,打造观光茶园,发展茶楼茶社,创新茶艺表演,促进茶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全市拥有优质茶叶生产基地4万亩,位居全省产茶县前列,其中无性系茶基地面积0.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800吨,其中名特茶产量500吨。全年茶叶产业总产值达10.2亿元,辐射带动农户1.8万户。

1 仪征市茶叶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反映了特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

所谓SCP理论,就是指以价格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手段,按结构,行为,绩效对产业进行分析,构架了系统化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这一理论对于研究产业内部市场结构,主体市场行为及整个产业的市场绩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根据SCP 范式,产业组织理论指出市场机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仪征市现有茶园209300公顷,分布于8个乡镇,有近50家加工企业,茶园面积占全省的7.1%。注册茶叶商标82件,境内先后创制了“绿杨春”、“皓茗”两只地方名茶,注册了“捺山”、“皓茗”、“沁园”、“登月”、“秀峰”等一批有影响的茶叶商标。其中“捺山”、“皓”、“沁园”、“秀峰”、“昌皓”、“绿杨”、“登月”7件商标获扬州市知名商标。1995年,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沁园”牌炒青绿茶获得炒青类最高奖――银奖,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2001年,“沁园”牌绿杨春茶获第四届全国“中茶杯”评比特等奖第一名。2010年,江苏省首次组团参加香港国际茶展,仪征绿杨春茶作为省十大名茶之一在江苏名茶馆进行了展示。

近年来,仪征市茶叶市场发展很快,不仅有规模齐全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茶叶交易量更是逐年增加,而且在倡导“茶为国饮”,在贯彻和落实国家茶叶有关政策法规和规范市场管理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为促进茶叶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仪征市的茶叶市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随着各地茶叶市场的逐渐发展成熟,给仪征市的茶叶市场带来了很大冲击,再加上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日益紧张,茶叶市场的经济效益持续走低,严重影响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扩大再生产难以进行;另一方面,原有的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灵活性,当地茶叶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技术发展滞后,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对市场的控制力不足,没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导致了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局面。仪征市目前虽然拥有近50家茶叶生产企业,但其中固定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同时企业采取分散经营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2 反思及对策

茶产业作为仪征市的一大传统产业,也是目前最成规模、最具优势、最有希望的重点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为进一步优化当地茶叶产业的结构,增强茶产业的竞争优势,仪征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加强政府扶持

地方政府在产业推介、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项目中,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我市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要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投入;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龙头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农户带动能力;三是要建设茶叶专业市场,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2.2 强化产品开发

一是强化普通茶类的多种类开发;二是积极招商引资;三是创新开发机制,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

2.3 建立茶叶行业组织

作为当地的优势产业,仪征市茶叶产业要想彻底解决经营分散、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有力的行业组织,建设市镇两级茶业社会化服务网络。

2.4 打造当地自主品牌,实现优化重组

仪征市要充分整合当地品牌,通过资源的优化重组,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前提下,以自主研发、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益为目标,加快推进当地茶叶品牌的整合。

2.5 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

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仪征市的茶文化由来已久,作为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地之一,仪征市应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通过“绿杨春早茶文化节”平台,积极推广我市的茶文化,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逐步提升我市茶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2.6 发展茶旅游

借助区位优势,做优做强茶旅游文章。一是要开发茶旅游产品;二是要开辟1-2条茶旅游观光线路;三是开发休闲观光茶园;四是推进茶馆业的兴起,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岚.全球碳纤维产业的SCP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3(02).

茶文化的特征篇(8)

关键词:

茶文化;国民性;思想政治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极其广泛,其中茶文化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国人思想政治特征,也为中华民族大一统奠定了基础。研究并探讨茶文化,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更有助于发展国人思想政治,两者之间具有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

1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1.1茶艺

在茶文化中,茶艺处于核心地位。一般而言,食茶要经过食茶、喝茶、饮茶、品茶四步,也只有到品茶这步,才能使得食茶具有艺术性,才能称得上是茶艺。当人们的食茶行为变为一种艺术行为后,茶就会蜕去最基本的意义,会对人们的精神和心理产生作用,进而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或社会现象,如茶道、茶馆、茶艺等,并使茶艺存在独立的价值。

1.2茶道

茶道即所谓的品茗之道,是茶艺操作过程中所体现的一种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是茶艺的魂,更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由于茶文化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因此茶也就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秉性,即厚德载物,道与器本身就是融合的,茶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使得茶与道同时获得了升华。处于现实中心的人都在不断寻求超越现实,摆脱身心的束缚的路径,进而获得身心解放、获得情感的解放。茶道所追寻的正是这种对人生、对现实的超越,静与雅是其主要特征,这种特征既符合茶的自然属性,又是艺术的自然特性。中国茶道精神为陆羽首创,他将诸家思想均融于茶理,并结合唐代文化特征,这便是茶文化的雏形。

1.3茶德

诚如上述,茶道以茶德为基础,茶道是茶艺的魂,而茶德则是茶道的魂。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德早已获得世人的认可,并推崇备至。所谓“精行俭德”,表明茶德的标准是茶的优良品质必须与品德优良之人匹配,这也是茶道的核心精神,也即重德。基于此,茶人都以追求塑造高品质的人格、不断完善自我追求目标。茶德,既体现着茶人的精神,又是茶人所确立的道德标准。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们对茶的认识形成的一种象征性的品貌,不喧嚣,不激扬。随着茶品在生活领域中的渗透,人们对生活的理解、认知开始浮现。

2中国茶文化发展国人思想政治的必要性

2.1公共意识淡薄

中国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中国传统的“差异格局”目前仍在影响中国国民的思想政治。外加市场经济的影响,使得中国国人的公共参与意识不断缺失,自我意识不断膨胀。现实生活中,国人公共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个人自我利益驱动的影响,多数国人将个人利益看得过于重要,群体观念淡薄,缺少国家感、缺少使命感;其次,多数国人自治能力缺失,公共场合不能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最后,自我防范意识较强,相互之间缺少信任感,不关心他人境遇,对公共事务缺乏关系。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重德,提高国人的道德修养。

2.2人格精神欠缺

人格精神欠缺一直是中国部分国人的劣根性表现。现代社会,这种劣根性依然存在,并且表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1)人生价值及理想的迷失。这主要表现在缺少追逐价值的勇气,自己的生活往往不能做主,而是依靠他人,要求他人为自己的生活指明方向,生活态度更是模仿他人,容易屈服于他人的世界观及生存方式。当前,中国梦是国家思想建设的主线,这一主线反映出当前国人缺少自我理想,追求自我生活的现状。(2)自治能力不足。这主要表现为自我约束能力下降,无法进行自我评价。社会发展最需要的是可以进行自治的个体,并可以按照社会法规及道德规范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进行自我个体管束,以保证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但现实生活中却普遍存在个体自制力缺失的情况,如班级管理中,自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自觉地遵守班级秩序,可以获得较大的自主性;而一些不具备自治能力的学生,则需要代表权威的教师或班干部进行管束,其最终结果是导致学生对权利的过度盲目崇拜。此外,由于自治力缺失,导致国人法律观念淡薄,无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人格尊严,还无法以法律武器规范个人的行为,导致社会秩序紊乱。这种现状的改变,需要国人具有一种求和精神,天人合一,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3中国茶文化对国人思想政治的发展

3.1凸显国人思想政治的重德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茶文化开始盛行。茶文化的盛行是为突出国民的精神境界,即示俭。唐代,中国茶文化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被世人称为茶圣的陆羽。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指出,茶性节俭,最宜德行精俭之人饮,这就要求茶人应当具备勤俭节约的美德,并积极遵守这种美德。唐代以诗闻名于世,其茶诗也存世较多,这些茶诗也多描述品茶所得的境界。也正是通过对茶诗优美境界的描述,国人那种重德、追求完美的性格才得以凸显。而后宋元明清四朝的茶人也继承了前期茶人重德、追求完美的茶德,对茶的赞美也不绝于耳。如苏轼曾做《叶嘉传》,传中苏轼详细阐述了茶的品德,其用意则是借茶抒意,表明作者对完美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另外还有许多关于茶的诗篇,正是在茶的境界中体现了国人的国民精神追求。

3.2凸显国人思想政治的求和

茶本身就是一种中正之物,品茶则可以实现人的心情的平和,消除人的烦恼。在中国,茶文化异常繁荣,中国国人也特别爱饮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品茶会给人一种平和的享受,使人放松身心。晚唐茶人裴汶在《茶述》中指出,茶本性精良,味道纯净,具有消除烦恼之功效,可以帮助人实现中和。鉴于此,中国国民多喜爱品茶,并在品茶中求和。中国人的求和并不仅体现在上述言论中,更多的是体现在饮茶、品茶的感受中。茶圣陆羽以《茶经》名闻于世,这本论述茶的经典的核心则是对天人合一的孜孜追求,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合一,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合一。纵览中国历朝历代的茶著作,其基本精神均是国人对天人合一、超凡脱俗境界的不断追求。

3.3凸显国人思想政治的雅与静

从本质上来讲,中国的茶文化也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种审美文化,并不仅仅源于茶的外形美、茶艺的美,更源于中国国人思想政治中的雅与静。在雅、静的自然山水中,在人为的具有雅、静的环境中品茶,享受品茶带给人们的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进而显示出中国国人思想政治中的好雅、好静的国民性格。纵观历朝历代的关于茶的论著,其阐释的品茶的环境均是山、水、云雾等,这些环境的共同特征就是雅与静,不能不令人沉醉,是一种超脱的美。几千年以来,中国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尤其喜欢这种品茶的美。如在室内品茶,则必须营造这种雅与静的具有山水特征的环境。唐代品茶多在室外环境中进行,宋代品茶则多在室内进行,并注重品茶环境的营造。宋代诗人吴自牧在《茶肆》对当时杭州的茶肆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指出列花架以装饰门店,并将奇异之物安放在花架上。明代关于茶的论著则多是对室内品茶环境的论述,及对自然山水环境的追求。如许次纾在《茶疏》中指出了最适宜饮茶的环境,窗明几净、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这些环境均是既雅又静,且有山有水。

3.4凸显国人思想政治的坚忍与克制

现代作家林语堂曾说过,一壶清茶便可随遇而安。一句随遇而安,不仅突出了中国国人的性格,更突出了中国文人的性格。儒家思想的引导,中国国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并不断追求这种己任,其中尤以中国文人最为突出。但芸芸众生,能到达这种境界的毕竟是少数,即便顺利入仕,也常会有不如意的事情。面对现实的挫败,道家的无为、坚忍、克制思想就成为中国国人的政治思想的调节剂,且这种政治思想在茶文化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国国人尤其是文人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经常沉湎于品茶,以茶作陪,坚忍并克制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国人面对人生挫折且无可奈何之时寻求心理安慰的过程,因此可以说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国人政治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茶圣陆羽的一生是充满挫折的一生,但是他仍然可以持续坚忍,并克制自己的欲望,同时以茶为伴,最终写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经典的茶著作———《茶经》。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多数茶著作都是经过此过程产生的,如明朱权的《茶谱》。靖难之役后,朱权被改封南昌,仕途失意。但朱权并未醉心于极端宗教,而是在郁然茂盛的茶园中品茶,由此化解自己内心中的愤怒,强迫自己绝尘于世,最终造就了《茶谱》一书,对中国后市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历史中众多的茶著作,多数都是中国文人所做,且创作背景均是在人生不如意,以茶寻求安慰时所做。唐代著名诗人卢仝,如果人生得意,就不可能有《七碗茶诗》流传于世。宋代诗人苏轼,如仕途得意,也就不会有《叶嘉传》流传后世。正是中国这些文人的人生的无奈,才能使得他们醉心于品茶,并丰富了茶诗,丰富了中国茶文化。

作者:黄亚果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明明.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4):104-106.

[2]梁晓宇.中国茶文化的特征[J].乌蒙论坛,2014,(2):36-39.

[3]刘建萍.加强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138-140.

[4]张耀灿,钱广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论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4,(7):19-22.

茶文化的特征篇(9)

一、征文内容主要是有关大理茶叶生产和茶产业发展的文章和历史文献资料。包括对大理原生茶种的调查研究;茶叶产区的自然地理,风土民情;各民族独特的饮茶习俗;各地茶商的发展史,产销渠道;堆店、茶行的历史状况及文物遗存;马帮、马店、驿道的调查报告;有关茶叶和茶马古道的传说故事、民歌民谣,以及近现代我州各地茶叶生产的发展现状等。不要求面面俱到,只求抓住一点,史料充足,说深说透。文体要求主要是调查报告、采访手记、知情人访谈录、亲闻亲见亲历者回忆录、收集整理的民间口碑传说歌谣等。同时也征集有关茶叶生产和贸易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历史照片,或文物、实物、图片等等。此类资料不参加评奖,由公司进行有偿征集。

二、本次征文设置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四个等次。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优秀奖15名。一等奖每名奖金1000元,二奖800元,三等奖500元,优秀奖100元。获奖作品将编印成书,正式出版,稿酬另计。

三、评委会由主办单位聘请有关专家组成。根据应征文稿的历史文化和科学普及价值及其资料的珍贵性进行公开公正的评选。

四、征文时间由2006年6月15日起至9月15日截止。来稿交(寄大理市下关幸福路11号)大理州文联《大理文化》杂志社杨义华收,邮编:671000,电话:2137895,。

希望我州各族各界有识之士、知情人踊跃参与此次“下关沱茶杯”有奖征文活动,为弘扬优秀的大理茶文化,并促进民族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茶文化的特征篇(10)

问题一:茶叶品牌开展“文盲营销”,要拒绝“文化营销”吗?

“文盲营销”是茶叶品牌营销的一种方式,其倡导营销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回归茶叶产品的本质,重心在于强调茶叶在物质层面的功效,同时暂停过度的文化渲染,或者说“淡化”茶叶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让目标受众迅速知晓茶叶的益处,从而逐步养成健康的饮茶习惯,最终推动茶叶企业乃至茶叶行业的发展。

不难理解,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文盲营销”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文化,但不是完全拒绝文化,中国茶叶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拒绝文化来谈“文盲营销”,“文盲营销”就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彻底拒绝“文化营销”的茶叶品牌不会成功。

问题二:茶叶品牌实施“文盲营销”,要遵守哪些步骤?

与一般的营销策略相似,实施“文盲营销”,茶叶品牌同样要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品牌定位、品牌支点提炼、品牌传播、渠道建设、产品质量控制、危机管理、各类促销等步骤。

其中,茶叶品牌实施“文盲营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上,而不是纲领性的步骤上。所以,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茶叶品牌必须充分把握“文盲营销”的实质,而不能陷入营销的形式主义。

问题三:茶叶品牌开展“文盲营销”,茶叶企业老板应该做什么?

品牌即人品,与其他行业一样,茶叶品牌实施“文盲营销”的关键就在于老板。只有老板的思维变革了,跟得上市场的变化和节奏,茶叶品牌才能有效实施“文盲营销”,否则,“文盲营销”必然是“盲人营销”,找不到方向,死路一条。

茶叶企业老板才是真正的营销总监,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茶叶企业老板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认真研究茶叶消费者,认真研究茶叶的各类竞争对手,切实洞察茶叶消费的本质,为“文盲营销”做开路先锋。

问题四:茶叶品牌开展“文盲营销”,地方政府可以做什么?

与茶叶企业老板类似,茶叶品牌开展“文盲营销”,地方政府第一步也是把握大势,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本区域的茶叶特征、茶叶消费者特征,认真研究茶叶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及本区域茶叶品种的主要竞争对手,看到茶叶消费的各类实质问题,为区域茶叶企业的“文盲营销”搭建各类平台,如,学习培训的平台、咨询实践的平台、交流提升的平台等等。

例如,2009年11月初,安吉白茶行业领导牌世外茗源的一些前瞻性观点,诱发了轰轰烈烈的“白茶娶妃”事件,让众多消费者知道了安吉白茶的特征和优势,这一“文盲营销”事件,对于整个安吉白茶行业来说都是件好事,地方政府可以继续推动“白茶娶妃”的进程,扩大“白茶娶妃”事件的影响力,辅助安吉白茶品牌做强做大,为更多消费者提供更为健康的茶叶饮品。

问题五:茶叶品牌怎样开展“文盲营销”,才不会降低茶叶品牌的档次?

茶叶品牌“文盲营销”是一种营销策略,茶叶企业在运用的时候,要因地制宜,顺其自然,不能把“文盲营销”理解为没有文化、没有档次的营销。

例如,劳力士手表和宝马汽车给国人的感觉就是贵,或者说,他们就是富人或成功人士才能享用的品牌。这实质上与脑白金的营销一样,也是“文盲营销”,简单通俗、直截了当,不仅谁都能够理解,而且很容易让人记住宝马和劳力士是档次高的品牌。

茶叶品牌开展“文盲营销”要抓住目标受众的心理特征,顺应消费者的思维模式,将其通俗化、锋利化,为其提供快捷有效的满足,尤其是初期物质层面的需求。但是,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茶叶品牌一定不能忘记对茶文化的巧妙运用,更不能彻底拒绝茶文化。这就如,我们认可劳力士和宝马的档次,其背后还有对瑞士手表文化和德国制造文化等多种文化的认可。

我们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茶叶品牌和“文盲营销”,这一点地方政府和茶叶企业都值得注意。

茶文化的特征篇(11)

民间艺术符号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精美的剪纸艺术还是精致的壁画工艺,抑或是精湛的雕刻技艺都是对民间艺术符号的不同阐释。从文化角度来说,民间艺术符号是从丰富多彩的民俗中分离出来的,其将大众化的民俗标志简化为不同形式的艺术符号,使其以艺术的形式而长存并在无声中诉说着古老的历史文化。因而,民间艺术符号又是一种信息传达载体,其因独特的文化历史内涵与信息传达功能成为了设计行业的新宠,为茶叶包装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

1民间艺术符号概述

1.1民间艺术符号的产生

民间艺术符号是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逐步形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其以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生活为原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符号,并且每一符号标志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背景、物质生活水平以及文化认知程度。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民间艺术符号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民俗艺术符号也有所不同,但却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人类意识文化的产物。

1.2民间艺术符号的特征

1.2.1象征性

民间艺术符号是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肥沃的土壤中渐渐演变而来的,其包含着浓厚的艺术文化因子,每一民间艺术符号都散发出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光,也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意蕴。“擎天一柱”、“三足财神”以及“陵道神羊”都是民间艺术符号的典型标志,精致的纹饰与奇特的造型以及精巧的工艺,在民间艺术符号的史书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擎天一柱又叫华表柱,一般立于大型建筑群之前,其周身以云龙纹为底纹,上部插以白色的雕花石板,其顶部则立着龙头神兽,造型宏伟壮观,既象征着皇家权威庄严不可侵犯,又将古代先进的雕刻艺术烘托得淋漓尽致。陵道神羊是以我们中华民族的吉祥物獬豸为原型而创作的,其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独角、龙首、狮尾、牛身,因其善于判断明辨是非而成为了“法”的象征,一般放置于法院门口,陵道神羊的别致造型以及暗含的法制之寓意使其成为了民间艺术符号的标杆。而三足财神则是以少了一条腿的蟾蜍为原型雕刻而成的,其以金色涂满全身,头顶八卦、背披北斗七星,嘴叼两串铜钱的模样呈现在大众眼前,象征着财源滚滚富贵吉祥之意。总而言之,每一民间艺术符号在形成之初就被赋予了相应的文化意味,寄寓着人民大众的美好愿望。

1.2.2民族性

民间艺术符号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其与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地理因素息息相关,并且沾有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的浓厚气息。所以,民间艺术符号的民族性特征也显现出来了。而民间艺术符号也因其独特的东方造型和色彩因子,在世界艺术符号之林中熠熠生辉,备受推崇。中国结、剪纸、泥塑、木偶、竹编以及皮影都是我们民间艺术符号的物质化体现,并打上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烙印。同一民间艺术符号在不同地区所呈现出的艺术特征也有所差异,但却都在无形中折射出我们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璀璨光芒。例如,中国结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编织方式,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其颜色与图案造型都会有所不同,红色、蓝色以及黄色的中国结所寄寓的象征意义却都是大同小异,都预示着吉祥富贵之意,变化多端的编织手法以及精巧别致的图案造型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艺术品味。

2民间艺术符号在茶叶包装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文字符号

文字是包装设计中最为常见的艺术语言,而随着文字艺术的发展,文字书法也成为了包装设计中的艺术表达形式。茶叶作为中国的形象代表,其包装设计自然也应该与其气质相符。茶叶包装设计也以文字符号为切入点,结合茶叶的清新朴实之质,利用汉字的空间组合形式、方形结构以及书法艺术对茶叶包装进行了风格化的定位设计。众所周知,我国的文字符号造型复杂,横撇竖直、方方正正的结构形式,颇具韵味。茶叶包装设计中也引入了民间艺术符号中的文字意象之美,例如,西湖龙井的茶叶包装设计以“龙”字为着手点,将龙纹图案作为茶叶包装的主要背景,并以艺术字体的形式将“西湖龙井”进行放大化展现,从而既凸显了西湖龙井在茶叶中的“霸主”地位,又提升了茶叶包装的品味档次。另外,茶设计师也会利用不同汉字的空间组合形式以及其结构特征,对茶叶包装设计进行整体布局,以凸现茶叶包装设计浓郁的中国特色。

2.2图案纹饰

民间艺术符号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图案纹饰也是其艺术符号的一种。每一历史时期均有其特定的图案纹饰,商周时期的青铜图案、秦汉时期的织锦图案、唐代的唐三彩陶器图案、宋代的缂丝图案、元代的织金锦图案以及明清的景泰蓝图案,虽各有不同,但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符号的典型代表。其中,图案纹饰这一民间艺术符号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亦是屡见不鲜的。例如,五云山的信阳毛尖其包装以青铜图案中的云纹和几何纹为基本元素,利用意象形变的原理,在包装上描摹出了层层叠障的五朵云,并以遥相守望的姿势将云的舒展之态刻画得入木三分,既烘托出了五云山信阳毛尖的高雅之气,又营造了一种宁静怡人之境。总而言之,图案纹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元素其造型多姿多彩,对于茶叶包装设计而言可谓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2.3水墨元素

水墨元素不同于其他民间艺术符号,一墨一汁,一点一染尽显中国风。而水墨元素也因其所渲染出的深邃意境以及独特的人文魅力而被广泛地应用到现代设计之中。茶叶包装设计对于水墨元素的应用更是数见不鲜,笔墨元素点染下而形成的空灵意境对于淡雅的茶文化而言具有鲜明的衬托作用。例如,福建乌龙茶的包装设计,以浓墨与淡墨渐变的形式泼洒出乌龙茶水浸泡的样子,并以大笔如椽之势勾勒出茶壶的形状,然后又以滴墨的形式将“茶”字行云流水般展现出来,而乌龙茶的隽永之质也被深沉的水墨元素阐释得淋漓尽致。此外,“计白当黑”的水墨元素设计手法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也是极为普遍的,设计师通常会运用画中留白的手法,将茶文化内涵与文化艺术韵味渗入到交融的水墨中,并以虚实相生的表现方式,将茶叶包装进行留白处理,突出茶叶包装的风格定位,从而使其与水墨元素实现相得益彰的融合。

3民间艺术在茶叶包装平面设计中的展望

3.1深入挖掘民间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审美文化意识也逐日见长,大众的消费理念从传统的物质消费需求向精神文化需求转变。通俗来说,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其不仅仅关注产品的实用价值,更多的是其所包蕴的文化价值。具体而言,消费者不仅要求茶叶包装能具备保护茶叶的基本功能,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但是,纵观我国的茶叶包装设计,虽然引入了民间艺术符号这一元素,然而设计师却没有从根本上对茶叶与艺术符号进行文化艺术内涵的深层分析,更没有将茶文化内核融入到茶叶包装设计中,进而导致我国的茶叶包装设计陷入了名不副实的尴尬境地。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应该以茶文化内涵为立足点,根据民间艺术符号的不同特色,将其图案纹饰、书法艺术以及水墨元素渐渐地渗入到茶叶包装设计中,并以不同茶叶的不同人文属性,对艺术符号进行选择性的撷取,使茶文化内涵、艺术符号标志以及茶叶包装设计三者在融合中实现统一。

3.2积极引入现代包装的艺术设计手法

民间艺术符号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才形成了灿烂多姿的艺术符号。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传统文化却呈现日渐没落的趋势。尤其是当今的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连民间艺术符号的表达形式都不甚明了。所以,茶叶包装设计师应该结合现代艺术设计的手法对茶叶包装中的民间艺术符号进行创新性设计,以此吸引大众的眼球。首先,设计师应该以优秀的包装设计为借鉴,从中汲取先进的设计经验,利用民间艺术符号中的特色因子,对茶叶包装进行个性化设计,使其从琳琅满目的包装中脱颖而出。而后,设计师也应该率先引用时尚潮流元素对茶叶包装进行突破性设计,以当下流行的颜色与材质甚至图案造型为蓝本,将民间艺术符号进行改编应用,从而使茶叶包装设计更加贴近大众的审美需求,进而在无形中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播与弘扬。

3.3践行低碳节能理念进行绿色环保设计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而随着人文主义的觉醒,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抵触,现代人开始思考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相处方式。于是,低碳节能的环保理念开始盛行,绿色设计也应运而生。因而,设计师在利用民间艺术符号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应该以茶叶包装材料的安全环保属性为出发点,选取能溶解对环境无害的材料,摈弃传统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同时,设计师也应该以践行适度设计原则,反对过度设计,结合茶叶包装的特色,采撷相应民间艺术符号对包装进行简洁化设计,坚决摒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浮华设计。另外,设计师也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茶叶包装进行简约设计,使同一茶叶包装适用于不同的茶叶物质形态,进而设计出携带方便、安全环保、便于回收的茶叶包装。

参考文献

[1]李承华,董德丽.谈民间美术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几点启示[J].美与时代,2004(8):58-60.

[2]李玥.关于我国民间美术符号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1X):101.

[3]张林燕,姚文婷,姚屹东.中国民间美术符号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4(2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