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馈大全11篇

时间:2023-07-31 16:52:02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馈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馈篇(1)

一、问题的提出

(一)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落实往往抓得比较多,学习方式上,学生习惯于被动听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学生进入初中后课程增多,容量加大,知识加深,语文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若仍单纯用小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大量复杂的知识面前就会束手无策,甚至有可能导致还未“爬坡”就滑坡掉队。因此,为了让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掌握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我们要依纲据本,结合实际,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能力及习惯,让学生在自学的实践中,训练、掌握、猎取知识,达到一种“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境界。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指导,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做有心人,不断加强积累、丰富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法,并使其上升为一种为我所用学习的策略。

(二)新技术进入课堂教学的优势

1.白板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功能

交互电子白板进入课堂,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白板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声音、文字、图像等方便、快捷地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统整,同时还可以提供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内容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方便有效地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2.互动反馈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性

互动反馈技术特性是能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关系变为平等与和谐的关系。由于及时反馈信息,且传递迅速、隐蔽、灵活,促使师生之间更为广泛、民主、有针对性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师生评价、反馈效率。

(三)抓住契机,转变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

《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中提出: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随着互动反馈技术正在从一个获得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反馈信息的技术与工具,朝着形成一种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新型教学方法方向发展的时候,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小部分教师的实验课、研究课、观摩课之中,必须要成为所有教师在所有课中的常规技术、手段和方法。

因而笔者运用白板技术与互动反馈技术上了一节实践研究课,现以《花的话》课例进行阐述。

二、研究实践与课例说明

《花的话》选自上海市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一单元“春天来了”。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文本的阅读有一定的兴趣,并能够在小组谈论的形式上进行主动学习。作为童话《花的话》首先展现的是“各色各式的花朵在园中铺展开一片锦绣”,直接涉及的花有八种之多,又各有特色,对于思维活跃的六年级学生来说,课文易于调动起他们的情感,刺激他们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思维,但同时在各种花的性格特色的把握上,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由于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少能够主动注意从文本字词的品析中感悟赏析各种花的内涵。

因而笔者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通过对第二部分“花的对话”进行有感情朗读来体会作者抓住各种花的特点,并赋予人的品格的写法。调动学生质疑兴趣,通过“感知――探究――感悟”的方法和步骤深入文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情感。

采用的教学策略有:(1)运用白板技术的多种功能,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引发学习的主动性。(2)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及时了解学生阅读文本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纠错补缺,以便适当调控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3)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同伴互助以及教师点评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三、结论与启示

(一)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也更能显现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改变当前接受学习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构建“兴趣激发、问题发现、任务驱动,思维深化”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互动反馈教学新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融“兴趣激发,问题发现,任务驱动,思维深入”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笔者安排了图片导入,情境创设,引发兴趣――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质疑解惑――归纳总结,思维深入。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都是互动完成。

(三)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教师职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已成为中小学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将白板与互动反馈技术结合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转变教师理念。通过课堂实践,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帮助教师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在复杂的教育环境中,评估自己教学行为的后果,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馈篇(2)

近两年来,我们蠡县在学习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提出了“十六字教学法",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训练反馈。这种教学方法不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用教案而是用导学案;学生不再排坐而是分组围坐。教师不仅在导学案中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训练反馈这四个环节,而且要在课堂上体现这四个环节。

一、自主学习

教师在授新课之前,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目标提前预习并查阅资料。如:六年级的科学《走进科学家》中的自主学习:(1)设法收集有关科学家和某项科技发展的资料。

(2)你还了解哪些科学家?上课时,教师先检查自主学习的情况,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到前面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既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

这个环节要求每组学生根据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如: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中的合作探究:(1)伯牙为什么绝弦?(2)什么是知音?为什么伯牙视子期为知音?(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小组长负责,在小组内讨论这些问题,然后推出代表回答这些问题,这样锻炼了组长的组织能力,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展示交流

这个环节需要学生到前面或四周的黑板上展示,如:教学四年级《长城》时,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城墙、垛口、烽火台等画面并讲解,老师针对每组绘画、书写、讲解的情况进行评价,并进一步指导、鼓励。

四、训练反馈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馈篇(3)

课堂教学反馈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的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它可以表现为语言表达和书面作业等形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认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有效的反馈是构筑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基础。

小班化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使得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策略及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等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各种策略,能更好、更恰当地被运用。因此,课堂教学中能否及时而科学地运用反馈是关系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响应学校“高效课堂”活动的号召,笔者开始了小班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反馈及评价的探索与研究。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笔者制订了小班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反馈及评价的实施方案,并在实践中展开了探索研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初步设想

在研读了国内外相关理论著作后,笔者对小班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作出了初步设想。

第一,科学确立反馈目标。

反馈目标与笔者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致。

第二,精心设计反馈内容。

反馈一方面要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要包括前一节教学内容,对上一节课的问题进行二次反馈,或对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的重难点进行三次反馈,以便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再回忆和再巩固。

第三,根据反馈及评价矫正知识和行为。

学生通过对反馈及评价结果的分析,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矫正措施,形成自己的错题集,为以后的复习和自学打下基础。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及评价信息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第四,根据英语学科特点,采取适当形式的反馈与评价。

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和遗忘规律,可采取以下三种反馈形式:

1.每节课结束前5分钟,对学生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反馈。反馈形式可以是小测试、作文、分小组口头汇报等。

2.每周综合反馈一次,可以是对一周所学内容的测试,也可以是根据本周所学内容制作海报或者英语小报等。每周反馈相当于是二次反馈。

3.每单元学完,全年级统一进行学习反馈测试。这也就是第三次反馈。

在每一次反馈后,教师应对学生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评价方法如下: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将他们分A、B、C、D、E五个等级。

每次的反馈纸统一收藏,定期进行等级数据整理,作为评价学生平日学习情况的依据。

根据评价情况制订相应激励措施。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看重学生课堂中的表现,又重视每次反馈成绩。

二、实施方案

为顺利开展小班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的探索与研究,笔者制订了四个阶段的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铺垫准备阶段

首先,笔者将所教班级分成实验一班七(3)班和实验二班七(4)班。在2011年11月,笔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初步教学实践,让学生慢慢习惯这种反馈与评价模式,试探一下他们对此方案的反应。在12月初,笔者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请学生填写以反馈这一个月的实践情况及效果。

第二阶段:完善阶段

收集、统计及分析调查问卷后,笔者与认为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方案增加了课业负担的学生进行了座谈,发现如下原因:

1.老师由于没有空余时间纠正学生的错误,就随意侵占了他们的课间休息时间;

2.老师对于反馈的成绩要求过高,学生如有失误,老师就批评学生,导致他们对此项方案的兴趣有所减弱,甚至不喜欢。

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由于笔者的主观因素出现以上两个操作失误,导致个别学生不喜欢这个方案。针对这两个原因,笔者深刻反省,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求助,并大量查阅相关书籍,逐步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和困惑,消除操作中的不正确因素,对小班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的实际操作做了如下改变:

1.组织和动员

笔者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工作,和学生进行座谈,向他们说明开展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方案可以促进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及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他们课后有针对性地学习,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小班化初中英语课堂有效反馈的实践中。

2.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有效反馈的时间及课后帮助学生纠错时间

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和遗忘规律,合理安排三次有效反馈时间。反馈要使完整的知识环环相扣,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与过程。笔者在教学中可以依据教学需要灵活地安排反馈时间。反馈后的纠错时间由学生灵活选择,他们可以在课余时间自己找笔者纠错,也可以找笔者指定的学生帮忙纠错。

3.合理运用课堂教学有效反馈结果,正确评价学生

笔者不该对学生的反馈成绩要求过高,也不该因为成绩不理想批评学生,而应为课堂教学有效反馈的评价制订细化的评价等级和运用体现人文个性的评语,尊重学生,保护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做好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情况统计

笔者将两个实验班学生各划分成六组,每组六人,轮流做组长。要求在每一次反馈与评价后,不仅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统计,各组长要做小组情况的统计,各学生要做个人情况的统计。

5.对课堂教学有效反馈的结果及时分析和反思,并进行相应改进和完善

在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完成后,笔者须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前一次反馈和不同班级反馈的情况的比对,及时发现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让课堂中的“错误”成为宝贵的资源。同时,笔者要求学生对小组和个人的反馈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教会学生运用反馈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引导他们自己与自己作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帮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各个组员的反馈结果,进行小组评价,学习其他组员优点,矫正自己的不足,确立下一步学习目标。通过此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客观地自我评价和自主学习,每天以饱满的精神,高度的自信投身于学习中。

第三阶段:普及实施阶段

笔者于2011年12月对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方案进行了改进。2012年1月至6月,笔者正式在两个试验班级启动小班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方案的实施。

第四阶段:思辨阶段

通过对小班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近半年的实践后,笔者于2012年6月再次在两个班级进行了同样的问卷调查。收集、统计及分析调查问卷后,笔者发现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首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教师要当堂反馈,学生听课的态度就非常认真;因为老师反馈的内容有昨天学过的,所以学生课后的作业写得也非常认真,又因为有两次和三次反馈,学生开始自觉地及时复习。因此,学生学习的整体状况发生了改变。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学习了,逐步由被动学习转为了主动学习,他们学会了自主预习和自主复习。

三、分析总结

在一学期结束时,笔者将两个班级的四次调研测试成绩进行了对比,情况如下:

小班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阶段成绩数据对比

由上表可以看出,笔者在两个实验班级对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操作正确,实验效果明显。“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问卷调查情况统计表”和“小班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阶段成绩数据对比表”也证明了小班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有益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反思

通过对小班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的探索与研究,笔者和学生有如下收获:

1.提高笔者备课的实效性

小班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有力地促进了笔者的备课,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了扎实基础。每节课反馈,要求笔者备课要有实效性、针对性。笔者必须深钻教材,把握好每一课的重难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追求高效。在设计练习时,笔者充分估计学生每次练习中容易出现错误的情况;在教学时,不断从学生的练习中,及时、全面地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

2.促进笔者教学行为的自我调控

笔者是年青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往往会出现一节课抓不出重点,缺乏课堂调控能力,课堂效率不高的情况。有了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后,笔者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并且不断锤炼课堂教学语言,做到清晰、凝练、准确、生动。笔者还严格控制授课时间,抓准重点,合理安排练习,提高课堂效率。

3.及时总结反思,促进笔者与自我的对话

每次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活动结束后,笔者要反思自己的备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课堂中生成问题的解决,真正做到反思与实践结合,让反思成为笔者自觉行为。

4.有力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高效课堂”落到实处

小班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当堂反馈,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了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为了取得理想的反馈效果,课堂上学生必须全神贯注地听讲,注意力高度集中,既让“高效”得以落实,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分等级的及时评价也帮助学生在班级里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学习气氛。课堂教学有效反馈后,教师的评价既有细化的评价等级,又有体现人文个性的评语,尊重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令学生每天以饱满的精神和高度的自信投身于学习中。

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笔者将通过持续深入的学习,慢慢地摸索和不断地反思,使小班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反馈与评价不断得到完善,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为学生学习语言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馈篇(4)

一、问题的提出

从事英语教师工作已满六年。在校园里,不经意间发现一个现象:一到下课时间,有的班级教室外都是学生玩耍的身影,而有的楼层,尤其是小学中高段班级的教室外,却没有一个学生在外面玩耍。学生在忙什么呢?

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教室里写课堂练习。

为什么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内的时间却完不成?学生如此忙碌,真的有效吗?为什么一到中高段,学生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何才能让课堂练习发挥它最大的效果?

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同时在自己中高段的英语课堂上,也不断地探索和尝试。

二、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理论依据

(一)全国减负的大背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考查学生对知识是否掌握,不仅仅只是分数,要更多地从能力上来评定学生。因此,课堂小练习应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和效率的现实意义

课堂小练习是课堂教学极为有效的一个检测手段,但也是英语教学中很薄弱的一个环节。传统做法是使用小学英语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但作业本上的练习有很多弊端:缺乏灵活性、层次性和趣味性,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把课堂小练习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为考试服务。一些题目已过时,教师只能选做一些习题,但这些练习对于小学中高段英语课堂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Robert Mills Gagn提出:学习的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教学活动就是激励和促进学生内部信息加工的过程。他推崇,教学中应及时强化所学,促进保持并迁移。在教学中,我把他的这些理论理解为:给予信息、及时反馈,及时提供变化了的练习用以复习和知识巩固。

三、课堂小练习设计遵循的原则

任何学科都离不开课堂练习,它是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重要检测方式。英语课堂小练习是对英语课堂教学一种及时的检测和有效补充。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堂小练习,使它真正起到巩固和检测学生所学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性原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在帮助下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设计课堂小练习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注重夯实英语基础知识。低起点、小步伐,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二)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层次性原则

学生个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作业能力各不相同。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后有成就感,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积极性。

(三)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可行性原则

英语课堂小练习既要突出重点,体现学生的层次性,更要有量和质的保障,即要适度、适量、精选。“小”而精、多样化,趣味性强、人人乐做。

四、课堂小练习实施的策略

(一)多样设计,全面跟进

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等多方面。因此,在设计课堂小练习时,可根据各年级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进行有效地训练。

1.朗读比赛:课前2分钟,对已学的课文通过听磁带模仿、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并在课堂上展示。通过朗读比赛,使学生的听读作业得到有效的落实。

2.听力训练:在导入环节,先给学生听一段已学的课文录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然后听一段即将要学的课文录音,并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解决生词的音和义。

PEP五年级上册Unit 1 My New Teachers第五课时

先给学生听第三课时内容录音。

设计问题:Who’s Zhang Peng’s new English teacher?What’s he like?Is he funny?

第五课时录音呈现。

设计问题:Is the principal a man?新词lady,解决单词的音和义。

What’s the principal like?本单元重点:描述人物外貌和性格特征。

3.写作培养:小学英语中高段学习中,有较多语篇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并进行小短文的写作训练。因此,只要有适合学生写一写的题材,我都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PEP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do you go to school?第二课时

请根据实际,补充短文:

I am .I’m years old. I’m a . I am in Class Grade .

I like .I live in .My home is .(near / far from the school)

Usually I go to school ,but sometimes I go to school .

(二)虽“小”但精,减负增效

英语课堂小练习要做到有效,关键是精,否则就与“减负”这一大目标背道而驰。教师必须清楚地掌握每一册教材的知识点,依据不同的掌握程度进行练习编写,并将题量的适度性、练习时间长短、题型多样化等因素考虑在内。

PEP六年级上册Unit 2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第一课时

课堂小练习:

1.写出下列词的同类词2~3个。考查学生对于词汇的归纳演绎能力(基础知识掌握)。

bike: by bus: what:

2.选词填空考查学生对于前后句子的理解运用能力(理解所学句型并会简单运用)。

on foot near bus where

a. I go to school ,because my home is near.

b. ― is the hospital?―It’s the cinema.

c. First,go to the stop on foot. Then we can go by bus.

(三)及时反馈,激励表扬

学生在完成课堂小练习后,教师的及时反馈至关重要。反馈通常有当堂反馈和课后反馈两种。听读小练习,通常当堂反馈,并按月以积分方式进行。写作小练习,除了短文写作,其他均当堂反馈。学生订正时,要求不能在原来横线或括号里订正,而是在空白处重新完整地抄写一遍。对进步较快的或填写全部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书写美观的学生作业,张贴在教室内。

五、课堂小练习实施后的成效反思与困惑

在小学中高段实施课堂小练习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小练习因其“小”、题量少、花的时间也少,容易实施。因其基础性强,学生稍微用点心,便能全做对。自从实施课堂小练习后,学生很多课外作业都不用做,避免了重复做题。不但减轻了学习负担,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通过每日听读,及时复习所学词汇和对话;朗读比赛既锻炼了胆量,也让学生体会到英语诵读的魅力。

课堂小练习虽好,但教师为此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课前精心设计,课上精讲精练,课后要全批,并及时反馈。教师的工作量陡增,加上小学英语教师班级多、课多,课堂小练习的设计不能做到每一节课都有听、说、读、写的训练。此外,在完成小练习时,因时间有限,不能全都在课内时间完成,又该如何解决?

对于小学中高段英语小练习的设计和实施还有较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加完善,使之为教学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馈篇(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自主高效课堂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的学科特点,我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新授展示课中尝试如下教学模式流程:

一、热身复习,激趣导入

教师根据本课的主题,合理设计情境,巧妙、快捷地导入新课。

二、认读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学习目标为:

1.能听、说、读、写本课的重点词汇(词组)(重点)

2.能听、说、认、读本课的重点句型,并能熟练朗读对话(重点)

3.会对重点语句进行创新应用(难点)

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把具体的单词(词组)、句型及语句功能写出来。

如:能听、说、读、写本课的重点单词trumpet,ring,doorbell,loudly;能听、说、认、读本课的重点句型,如:Daming is having a birthday party.这类语句描述正在进行的事情,熟练朗读对话;会用进行时态的句子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的重难点,为知识的梳理和展示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灵活操作本环节,由于预习在先,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默读、出声齐读、单个读等。

三、组内合作、分工,梳理预习收获

本环节主要是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作用。当各组的任务明确后组内梳理预习收获,小组长要给本组的成员分工,力争做到组内人人有任务,汇报时人人参与,让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

1.组间分工,明确任务

英语学科需要展示汇报的教学任务基本有六个板块:目标单词、目标句型、与对话相关的问题、对话表演、拓展运用、达标反馈。如果班级有六个组,每组正好对应一个任务;如果班级有八个组,通常情况下会把对话表演和拓展运用分别分给两个组展示,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激发其他组再展示,这样就能做到每组都有展示的任务。

各组任务的分配,可以这样做:

(1)轮换制

各组定期轮换展示的内容,轮换顺序由组长或者专人负责记录。

(2)抽签制

组长课前抽签领取展示任务。

(3)选择制

组长课前选择本组喜欢汇报的任务。

2.组内分工,细化任务

小组长要从单词的读音、拼写、含义、用法、记法、操练;句型的认读、含义、用法(功能)、结构、运用、操练;文本对话、新编对话中的角色(可以一人一个角色,或多人一个角色)等方面进行分工,让每个组员都有任务,参与展示。

四、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展示汇报的顺序:目标单词、目标句型、与对话相关的问题、对话表演、拓展运用、达标反馈。本着以小组为单位,遵循不重复、补充式汇报的原则,教师鼓励学生学会倾听、补充、纠正、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组织并调控学生有效展示,讲解、追问或者补充学生不会的、未讲到的、未纠错的知识。

五、达标反馈

本部分是1~2组简单的达标测试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批改组长的,而组长负责批改组员的。对于有争议、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

六、学教反思(2分钟)

课堂上主要是完成学的反思,学生既可以说出自己在知识、技能与方法上的收获,又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馈篇(6)

第一,在集体备课之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教师所准备的教学资源几乎是相同的,为什么班级教学却还是有差异?第二,我们的英语教学在过去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当我们沿用以往的经验时为什么还是感到力不从心?第三,同一班级的学生成绩有差异,除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呢?

通过分析,我认为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下面几个:

第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他们既无热情、也无激情,更不谈制订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第二,课堂教学环节仍然停留在“传授新课――作业/检测――讲解――传授新课”的模式上,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少。第三,学生参加英语活动的机会很少。第四,部分教师迷恋“讲授式”“填鸭式”教学,总觉得不讲就不放心,只有讲解细致才能安心。

二、观点及其诠释

通过对上述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我得出了这样的观点:(1)把握好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时间、节奏。(2)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里,对几个关键词进行诠释:

第一个关键词是“节奏”。初中阶段的学习就像体育比赛中的中长跑,既需要耐力,又要求有速度。三年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耐受力、毅力是一个考验。同时,进行这样高强度的学习还要保持一种快节奏,保持高效率,只有这样学习才有成效。我们认为,教师就应该像中长跑教练一样,把握好各阶段的教学节奏,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套用一句古语就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里就涉及“学”与“习”的关系以及对时间控制的问题。学生只有在一种适度的节奏中才可能充分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第二个关键词是“态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永远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话题。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等主观因素,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僵化的过程,学生就可能成为学习的奴隶而不是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义倡导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辅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让学生掌握多种运用于各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策略,以便更有效地主动建构他们所学知识的意义”。 这里对“态度”还有另外一种解读,就是老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师不应该是教学过程的暴君或包办者,而应该仅仅是一个导演而已。这就涉及到了“教”与“学”的关系。

第三个关键词是“习惯”。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绝对不是应对考试,教师要教给学生认识知识的方法,借用叶圣陶先生的话就是:“教是为了不教!”。真正对学生终生有益的东西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这里涉及“本”与“末”的问题。

三、并于“两案、三学、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推行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两案、三学、六步”。这种教学模式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一) 对“两案、三学、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

所谓“两案”,就是导学案、二次备课教案,是模式的物化载体。

所谓“六步”,就是自学导航、释题定标、导学交流、展示质疑、学习反馈、巩固拓展。这六个步骤,是模式的操作流程。

所谓“三学”,就是学会、会学、活学,是基于模式的物化载体,在模式的组织架构基础上,运用操作流程要达到的目标。

(二)英语学科运用此模式的具体步骤

结合“两案、三学、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以及任务目标如下:

(1)释题定标:要求学生朗读学习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学情解释教学的重难点。

(2)导学交流:分为“情景导入”“小组探讨自学”“班级交流展示”三个环节。

①情景导入:形式多样,但要结合自学导航完成反馈,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对抗竞答的方式复习等。

②小组研讨自学:基于预习新课基础上的小组合作探讨,教师要在此时到学生中间巡查,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3)展示质疑:小组合作交流基础上的全班交流展示,并且要解答学生对展示内容的质疑与询问。

(4)学习反馈:及时反馈掌握情况;

(5)巩固拓展:训练巩固学习成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组研讨自学”“课堂展示交流”“及时反馈”三个环节是重点。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馈篇(7)

0 引言

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是国家提出的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遭遇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低下的关键问题,导致双语教学往往教学效果差,学生积极性不高。然而,改革往往局限在专业课的双语课程内部找问题、想对策,导致改革力不从心[1],以致于目前很多高校把专业课双语教学看做可有可无的课程。

大学阶段与英语相关的学习包括大学英语、专业英语、专业课双语教学三个阶段。要改变上述现状,必须改变这三个教学阶段彼此独立的局面,将三者作为大学双语教学这一个整体的三个相互紧密衔接的部分。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目标,将三个阶段的教学作为手段,确定阶段目标,实现三门课程有机衔接,从而彻底改变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现状。

1 现状:教学目标分离的三个教学阶段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活动中,英语和专业教育出现分离、断层。体现在三种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价方式上没有体现出内在的有机联系。

1.1 大学英语

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参加国家大学四、六级英语书面考试并获得证书,并没有考虑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具体要求。其因此往往重视读写能力,而轻视听说能力的训练,虽然目前教学逐渐重视听说能力,但是目标并不明确,究竟是要达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标准。还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去切实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虽然四、六级考试分数超过一定标准的学生可以参加口语测试,但是,实际参加口语测试的学生并不多;评价依据主要是四、六级的通过率而与后续的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没有任何关系;学生经过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仍然大多不具备英语交流能力。

1.2 专业英语

大部分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对英文文章的读写和翻译水平,很少考虑专业语言交流能力。因此往往教学方法单一,主要通过读英文文章并逐句翻译进行,课堂气氛沉闷。而且往往教材内容陈旧、学生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态度,该课程学习结束时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听、说等交流能力与大学英语结束时基本没有明显的提高;离开设双语教学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1.3 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双向交际能力的专业化国际化人才,但是对大部分不具备基本听、说能力的学生用双语上专业课,往往无法顺利完成正常的教学,出现效率低、质量差、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有些课堂甚至出现为了训练听力、表达能力而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

在这种教学目标相互独立的教学模式下,三门课程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这种模式下,三个阶段联系松散(在图中用虚线表示),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联系:前一阶段教学的成果是后一阶段教学的起点,因此前一阶段的教学直接影响后续阶段的教学。但前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独自制定,不以后续阶段的教学的顺利开展为目标;同时,每一阶段的教学只作为本阶段教学的反馈,却无法反馈到前续阶段的教学工作,因此无法成为前续阶段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改革依据,不利于各阶段教学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为了完成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各阶段各自为政,基本上只能在内部找原因,在内部进行改革,不能有效利用另外两个阶段的全部成果和评价依据。前续阶段课程目标没有考虑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工作,导致后续阶段开课基础不够扎实,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后阶段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反馈到前续阶段,作为前续阶段的改革指导。

2 整体把握,构建大学双语教学新模式

针对上述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首先,需要建立整体意识,将三个教学阶段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教学体系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围绕这个目标,确定各个阶段的阶段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制定各阶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形成良好的教学评价(阶段评价、整体评价)和反馈机制(阶段反馈、跨阶段反馈)。以各阶段目标的实现为形成性评价手段,以总体目标的实现为终结性评价手段,形成“以整体目标为导向、分阶段实施,多层次反馈”的局面:这种模式下,一方面低级阶段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打好语言基础、专业基础、另一方面高级阶段为低级阶段语言、专业知识的发展确立明确的目标,将问题及时反馈给前续阶段,使三个阶段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形成“循环式往复、螺旋式上升”的双语教学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新模式将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整体,因而需要重新定位几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方式。

2.1 第一阶段:大学英语阶段(预备阶段)

要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从大学英语下手,改变面向四、六级书面考试的现状,面向未来的两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在课程设计中大量增加口语、应用能力的训练,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方式不再单一的根据四六级的通过率,还应该根据学生能否在后续两个阶段中顺利开展教学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2.2 第二阶段:专业英语阶段(预备阶段)

专业英语教学是从基础英语教学到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过渡的“桥梁”,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门课程的教学, 关系到学生能否巩固基础英语学习的成果, 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 达到能够进行与本专业有关的英语各种能力的应用这一教学目的的关键。

围绕本阶段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选择、编撰高质量的教材,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适应用英语讲解、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要保持活跃的气氛。

教学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突出专业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第三阶段的工作铺平道路。在此阶段中发现的第一阶段目标实现中的偏差和不足,可以及时反馈到第一阶段,作为第一阶段改进教学工作的依据。

2.3 第三阶段:专业课双语授课阶段(实施阶段)

专业课双语教学是双语教学体系的最高阶段,它依托于前两个阶段的成果,而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顺利实施是整个双语教学体系的最终目标。由于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英语能力、专业英语运用、学习能力比没有针对性的一般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要强,但是必然仍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学中反应出来。因此,这一阶段不能一开始就实现沉浸型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经历三个子阶段:过渡型双语教学、维持型双语教学、沉浸型双语教学逐步渗透,循序渐进。

这一阶段的评价对前两个阶段也分外重要,是前两个阶段成果的最终验证阶段。评价的结果向前两个阶段反馈,为各阶段的教学目标的调整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指明方向。

三个阶段总体目标一致,从而实现双语教学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推进。

3 总结

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经历“准备阶段-预备阶段-实施阶段”逐步渗透。前一个阶段是下一个阶段的起点和基础,后一个阶段是上一个阶段的提升、反馈和评价、改革依据,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式往复、螺旋式上升的大学双语教学模式体系,培养合格的双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詹凯丽.双语教学调查定量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2,8(12):10-12.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馈篇(8)

关键词: 语言测试;教学反馈;考试改革

Key words: language test;teaching feedback;test reform

中图分类号:H3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72-02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一般都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大学英语课,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机会每年两次,尽管四六级成绩已经与毕业证及学位证“脱钩”,后因用人单位盲目要求,使其成为就业的重要铸码而备受各界关注,其服务教学的功能被淡化,充当了水平测试的角色,导致依然强调考试成绩。因此有必要从英语的测试类型与教学反馈关系来探讨大学英语考试改革的作用。

2 英语测试类型

根据目的不同语言测试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2.1 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s) 水平测试是考查应试者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测试其驾驭语言程度。它一般不考虑所学课程的内容或目的,只是测试应试者语言水平程度。语言水平测试并不根据任何一个教学大纲或一套教材命题。高考、考研、托福、雅思、竞赛试题等属于英语水平测试。

2.2 学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s) 学绩测试也称学业测试,主要检查学习者一个阶段内对教材或大纲所要求内容的掌握程度,它与所学课程大纲直接相关。学校的期中、期末及毕业考试都属于此类型。学绩考试发挥的是学绩评价功能,有效检测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3 诊断测试(Diagnostic tests) 诊断测试用来确定学生实际能力与课程目标的差距,以便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这种测试多用于学期中间,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平时的小测验,阶段测试就是诊断测试,它是教学的延伸,有助老师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依据。

2.4 学能测试(Aptitude tests) 学能测试则是测试应试者的语言学习的潜能及智力水平,涉及到逻辑思维能力。美国的SAT和GRE就是语言学能测试,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英语语言学能测试,只在一些选拔性的考试中有相关测试题型,如大、中、小学英语竞赛。

Hughes认为,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是伙伴关系,一方面,测试服务于教学,直接影响教学,对教学产生的反拨作用可能有益于教学也可能妨碍教学;另一方面,教学实践所提供的宝贵信息,使测试更趋科学。所以,作为检验和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语言测试类型要适应教学的需要,以满足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来临的需要。

公正有效的语言测试既能对学生语言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也能给师生提供反馈信息,对教与学都是一种促动:通过测试可以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点和纰漏,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手段、调整课程计划及课程内容。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馈篇(9)

怎样才能做到反馈信息的准确可靠、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呢?在教学过程中,随着任务的不同方式也不同。对学生学习的反馈需要从多个视角进行。包括学生个人表现,作业的批改,性格特点等。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的艺术中曾谈到,反馈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可以说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常常在关键时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因为存在着个体差异,反馈亦会呈现多样性。及时反馈、延时反馈、事件性反馈、间断性反馈、公开性反馈、私下反馈。

“放大”或“隐瞒”真实信息的技术手段就是采用私下反馈的方式。它能尊重学生、改变学生学习态度。记得那是一堂语文课,正在讲课的我发现俩女生正偷偷的互扔纸团,于是我不动声色的走过去收起那个纸团展开看了一下。俩女生霎时满脸通红低下了头。一个男生注意到了低声问我:“老师他们写的是什么呀?”为了不引起骚动我说:“没什么,他们相约下午一起学习。”我不知道俩女生听见没,继续讲解课文,其中一女生一直不自然。一堂课顺利完成后,女孩尾随我进了办公室害羞的搓着手说:“老师,求您别把纸条上说的事告诉我的爸爸妈妈,好吗?”我想了想笑着对他说:“不会,老师在你这样大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哦。不过长大了回想起来,才知道那种爱不过是同学之间的情谊,只是当时把它看得太过神秘------”通过交流,女孩变得大方了心胸也敞亮起来。这次“隐瞒”既增强了师生情感交融,发挥了师生的积极性,又调节了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别人对自己的肯定。成人尚且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肯定,更何况小学生了。因此,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也就是说多给学生有效的反馈,少给无效反馈、负效反馈。但是强化的方式也要经常变化,要根据所授课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强化类型,而单调呆板的方式则会引起学生乏味。故此,我认为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应强化语言反馈,要做到客观、准确、具体。如:课堂作业批改,除了给优秀、良好、及格等,还应该写点批语“书写很美观就是错字多了一些”,“回答问题完美但书写较差”;作文批改中更应该运用语言进行评定“你的习作题材新颖如果做到有详有略那文章质量会更高”,“习作构思独特层次清楚就是语句欠缺通顺”------课堂教学则强化口语反馈,要做到生动巧妙、幽默风趣。如:你读的真有感情、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呀、你们都抓住了其中一点如能综合起来那就更完美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犯错行为口语反馈要做到赞美中带建议,多赞美少批评,多肯定禁嘲讽如:对语文课上画画的学生应该说,画的真美,下课跟老师比比吧。对折纸飞机的学生应该说,折的真棒,下课教教大家吧------课堂教学除语言反馈还可使用体态语反馈,手势、目视、身姿变化、接近、演示。如:一次善意的举手提示,一次夸奖的竖拇指,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的表现结予鼓励和支持;用摆手、竖食指于嘴唇提示学生不小声说话或不赞成------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馈篇(10)

一 现状分析及反思

以2011年高一新生为例,在52名学生的班级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如下表:

开始学习英语 小学三年级 小学四年级 小学五年级 小学六年级

就读学校 私立学校 公立学校 村办小学 中心小学

学习兴趣 没兴趣 兴趣一般 兴趣较浓 兴趣浓厚

中考成绩 60分以下 60~70分 70~80分 80~90分

结果显示,在开始学习英语一栏,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的占30%,小学四年级开设英语的占40%,小学五年级开设英语的占25%,小学六年级开设英语的占5%。在就读学校一栏,私立学校占15%,公立学校占75%,村办学校占65%,中心小学占35%。在学习兴趣一栏,没兴趣占64%,兴趣一般占14%,兴趣较浓的占15%,兴趣浓厚的占7%。在中考成绩一栏,60分以下者占42%,60~70分占35%,70~80分占16%,80~90分占7%。在开学的第一周课堂上,不少学生,往往是朗读张不了口,写作动不了手,听力课皱眉头,某些学生甚至于26个英文字母也写不全,读不准。在一次作业中,经统计,全班52名学生有46名学生不知道用an apple而用a apple。

在掌握了班级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面对现状,笔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因为,只有方式方法正确,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 转化策略及反思

1.培养兴趣

兴趣一直被视为教学的关键,不论是听、说、读、写还是语法教学,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动机,教学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英语是关键。我的做法如下:(1)学生入门。从音标开始,纠正音标的拼读,规范字母的书写,结合单词的拼读,引导学生掌握音标的拼、读、用,克服学生认为英语难学的消极心理。(2)要学生喜欢英语课。一方面,学习内容要趣味化、教学方式要多样化、课堂练习要简单化和层次化等,力争让更多的人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会做题、做对题,在感受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学习方法的趣味化。

包括使用知识卡片、学生互问互答、介绍美文、讲故事、看图写作、看图说话、写日记、看原声电影讲述电影的内容等,扩大英语知识面。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英语对话、表演、朗读的机会,对学生的互动,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与激励,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3)要学生喜欢英语老师。教师应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整到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微笑、趣味、爱心带进学生的心坎,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反思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起来既主动又轻松。

2.因材施教

面对农村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的现状,在如何施行课堂教学的问题上,不能一刀切,必须在了解学生基础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备课、上课,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让所有学生能听懂上课内容,我将音标、单词、句型、语法、句型基础学习的内容融入到每一堂课之中,配合课文内容,有意识地将这些基础贯穿到课堂教学中,以分层教学为指导,在练习设计、作业布置突出基础训练和巩固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在测试试卷中设计难度不同的两份试题供学生选做,有意识地降低能力要求或测评,合理地对待基础差的学生。否则,能力要求太高,基础差的学生不会做,反而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转贴于 反思二:因材施教,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善于鼓励

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进步过程,不能只因成绩的好坏而定调,要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兴趣的培养、上课认真的程度、作业完成的情况等多方面来衡量,保持进步是关键,只要有进步,成绩才会好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老师的影响,如果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点,就要充分肯定并给予表扬和鼓励,受表扬的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更浓厚兴趣,便更加轻松自如地进行英语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如果老师发现的是学生的不足并给予批评,甚至是斥责,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和灰心,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会导致成绩下滑。可见,鼓励对树立学习信心的重要性。

反思三:鼓励是进步的催化剂,小小鼓励是促进学生前进的动力。

4.及时反馈

今日事今日毕,是对学生的要求,实际上也在鞭策老师的工作态度。布置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做好批改记录,必须将存在的问题在下一节上课前讲评,切不能将作业拖到一天后再批改。无论大测还是小测,只要是考试,老师都必须亲自批改,切不可让学生代批,对考试的成绩尽量早地反馈给学生,并对试卷及时进行讲评。只有及时反馈,才能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情况,对改进教学也是非常有益的。

反思四:反馈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反馈越及时,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5.情感驱动

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情感是联系师生关系的纽带,老师对学生的付出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同时学生的困难也能得到老师的认识和帮助,师生之间打破等级差别,以平等对语的形式进行沟通,以民主的形式探讨问题,长此以往,师生之间就会建立一种和谐的交流关系,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对老师所教学科的热爱,只要有这份感情的存在,学生就会主动学习这门课,成绩也就自然会进步。

反思五:情感是师生教学互动的基础,有了情感,师生关系才会更加融洽,学生学习才会更加积极。

6.循序渐进

在总结中提高英语成绩,是对基础薄弱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体现在每一次测试中,考查的范围要求兼顾新旧知识的整合,滚动式推进。这样做的作用有:(1)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老师通过检测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反思六:循序渐进能最大限度地将知识系统化,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三 结论

实践证明,农村学校的英语薄弱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础薄弱、学习兴趣缺失、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非智力因素所致。英语教学工作者就是要扭转学生存在的问题,从常规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实处做起,培养学习的兴趣,转变学习态度,夯实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研究和转化,从而达到全体基础的提高和能力的提升。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馈篇(11)

纵观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鲜有涉及微格授课中的教师话语。英语师范生在微格授课中的教师话语有何特点?与学生互动情况是否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对英语师范生微格授课中的教师话语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其话语特点。为便于考察和分析,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语言特点: ①词汇特征、②类形比、③句法特征。

(2)互动特征:④提问方式、⑤反馈方式。

1.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外语系4名英语本科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该年级某一次微格授课实践中,研究者从监控室随机抽取到该4名同学(以T1,T2,T3,T4)的教学视频,进行考察。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自然调查的方法,即研究者在毫无干预的情况下,对自然发生与发展的现象进行研究和观察。课后对该4名同学进行了简单访谈。

1.4 数据采集与分析

研究者采集研究对象的微格授课视频并转写成文字。之后,运用Ant Conc等软件对词汇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各变项的数量及其百分比对句法特征及互动特征进行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词汇特征

表1

(仅英语词汇计入考量范围。表中二级、五级、八级词汇表均为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二级、五级、八级的词汇要求整理而成。)

从表1可以看出,英语师范生在微格授课过程中,向“学生”输出的词汇以二级词汇为主(59.5%),即主要选取在小学六年级范围以内的词汇,适当扩展一些新词汇,符合i+1的条件,说明师范生大部分都具有降低词汇难度的意识。

2.2 类形比

表2

教师话语是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目标语输入的主要来源,教师词汇规模及词汇密度对学生语言习得产生很大影响。类形比是指教师课堂中话语的不同词汇量与总词汇量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教师话语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表2可以看出,四名英语师范生在微格授课中的平均类形比为0.299。T1的类形比最高,达到0.36,但通过转录材料发现,她在课堂中使用了较多的汉语,词汇总量比其他人低,从而导致类形比较高。这个数据要高于英语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的类形比,③也高于中小学教师英语课堂的类形比。④

2.3句法特征

对英语师范生微格授课中的句子类型采用传统分类,即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三种。结果表明,英语师范生在微格授课中以陈述句主。

表3

数据表明,四名师范生的陈述句使用率最高,达到53.1%。其中T1使用陈述句的比例高达61%。

根据句子功能,陈述句主要用来进行讲解与演示。陈述句占据大多数的情况反映了英语师范生在授课过程中用于讲解和示范的时间较多,以教师主导课堂。

疑问句的问题功能不仅在于 “征询意见”或“获取信息”,还可以激发听话人的兴趣,引起注意。在四名师范生的课堂中,疑问句所占的比例约为30%,反映出师范生试图通过提问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

祈使句的作用为要求、请求、命令或建议。课堂上教师使用过多的祈使句,会使学生感到一种压力和焦虑,影响学生的语言习得。表3说明,师范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较多的祈使句(19.06%),反映教师倾向于指示学生做事情,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指令。

2.4 提问类型

提问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是教师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大致可分为参考性提问和展示性提问。

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展示性问题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参考性问题的比例。这表明师范生在微格授课中,使用目标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际的活动仅占很一小部分。在转写文字过程中也看到,大部分时间课堂都是由教师主导,进行词汇及句型训练或者语言示范,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输出。

2.5 反馈方式

教师反馈,即教师对学生言语表现作出的反应,是教师话语中一项重要内容。Cullen(2002)把教师反馈步分为评价性反馈和话语性反馈。评价性反馈对语言习得的支持性作用主要在于对学习者语言形式的纠正,而话语性反馈则在于教师提供了大量具有信息含量的语言输入并进一步激发话步。⑤

表5

从表5可以看出,英语师范生的评价性反馈占93.8%,而话语性反馈仅占6.2%。而且他们的反馈大多是机械性的语言,诸如OK, perfect, right, good job等。四名师范生中,仅T4采用了少量话语性反馈,而且主要采用详述策略,其它策略几乎没有使用。如: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S:It’s warm.

T: Yeah, it’s warm. So trees turn green and flowers come out; it’s very beautiful, right?

过多地使用评价性反馈,会阻碍师生之间对话的发展。英语师范生应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回答选取恰当的反馈形式,并在课堂中取得两种反馈形式的平衡。

3 结语与启示

从对四名英语师范生微格授课中教师话语特征的总体上看,课堂教学词汇量和类形比适合学生语言习得的需求。但话语简单,句子结构比较单一;从互动特征来看,提问方式和反馈方式都还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目的语的输出。

对于英语师范生的培养而言,应该加强教师话语意识,增强对微格授课中的教师话语的分析与反思能力;授课前应加强教案的推敲和探讨,充分设计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形式,提高提问和反馈技巧;同时应该增加英语师范生参与教育见习的机会,了解小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从而能够准确设计教学中的课堂话语。

基金项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级课题“英语师 范生微格教学中的课堂话语研究”(XYS12S21)

注释

① Szendroi. Teacher Talk in the ESP Classroom[J].WoPaLP, 2004(4):39-57.

② 郭新婕.英语实习教师课堂话语特征分析——个案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8(6):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