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大全11篇

时间:2023-07-31 16:52:02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篇(1)

(一)国外母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 母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 课程设置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亚、非、欧、美等各洲 60 个国家中,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的 国家就占 76.7%,20 年后的今天,这个比例只会更高。由此看出,普通高中设置选修课已 成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外国母语选修课比中国课程改革时间早,创新性强,实施状况 良好,选修课分类明晰,有条不紊,代表国家有美、英、日,

详细情况如下: 美国实行指定选修和任意选修相结合,根据课程的内容,分为语言和文学两大类,语言类有的称为 英语 ,包括语言技能、实用写作、有效交流等课程;文学类包括当代文 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对选修课设置不作统一规定,由各州和学校自行 安排,学校对此没有强行选课的规定;英国则是将组合选修和任意选修相结合,与语文有 关的有英语、古典语文、戏剧研究、艺术史、拉丁语、西班牙语、俄语、印地语、英国文 学、希腊语、汉语、意大利语等,绝大多数学校都把选修科目分成 5~6 组,供学生选择; 日本于 20__ 年制订并于 20__ 全面实施的高中课程,实行普通教育的学科有 10 科,国语 科列在首位,包含 6 个科目:国语表达ⅰ(2 学分) 、国语表达ⅱ(4 学分) 、国语综合(4 学分) 、现代文(4 学分)、古典(4 学分)和古典讲读(2 学分) 。其中只有 国语表达ⅰ 为必修科目,其他均为选修。

(二)我国语文选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 语文选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 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

我国高中选修课程设置及实施的时间较短,对于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及实际教学已有的研究有:

1. 关于新课标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研究: 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共设置了 诗歌与散文 、 小说与戏剧 、 新闻与 传记 、 语言文字应用 、 文化论著研读 等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可开设若干模块,这些 选修课与大学开设的课程紧密联系,模块设置各具特色。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 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__ 年第 8 期上的《把握好高中选修课的 特点》,对高中选修课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但新课标对选修课的一些概念阐述不清, 如 对于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 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 获得8学分 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 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 。进一步学习和进一 步深造的标准是什么_课标对此没有提出更详细的说明,造成的实际情况是全国开设选修 课的学校,几乎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都修满7个模块,没有因学生学习兴趣与想报考学校 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模块。 山东师范大学的杨旭东在硕士论文《高中选修课的历史比较与现实思考》中将现行选 修制度分为三类:限定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和定向选修课。

2.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现状的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这块也引起了国内学者、高中教师的广泛关注,其研究主要体现 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选取以及教学评价反思几个方面,具体阐释如下:

(1)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相关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发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育》20__ 年第 6 期上的《积极建设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有效推进高中选修课实验》提出了 信息共享在选修课中的重要性。 山东省XX市第八中学的教师孙晋诺发表在《语文建设》20__ 年第 2 期上的《高中选 修课教学的"三多"与"三少"》一文,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提出了三点意见:多整合归纳 少逐篇讲析、多训练语言少依靠活动、多具体指导少空口说教。 江苏省XX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韩旭东发表在《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__ 年第 10 期上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策略初探》对语文选修课授课方式进行了讨论。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徐才根和XX市乍浦中学的曹跃平、 孙晓峰在 《教学月刊 (中 学版)》20__ 年第 10 期上发表的《关于高中选修课中校长角色的思考》提出了校长角色 的转换问题。 江苏XX市季市中学的刘晓红发表在《考试周刊》20__ 年第 26 期上的《精准高考目 标,体悟审美愉悦 例证现代散文选修课的一种教法》将选修课与高考进行了联系,并 对散文选修课教学提出了看法。

(2)教学内容的相关研究:

部分省市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学者针对部分学校选修课走过场,形同虚设的问题进行了 相关讨论: 安徽省XX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刘志胜的《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时间的思考》对必修课 与选修课开设时间进行了讨论。 广东XX市玉兰中学

的李园香发表在《中学语文(上旬 教学大参考)》20__ 年第 9 期上的《高中话文选修课"同质化"现象及对其的反思》对学校将选修课当作必修课上的问 题进行了分析。 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 (3)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王文娟在硕士论文《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活动中实施选修课(人教 版)的思考》中针对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及评价制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种可行性比 较高的评价方式: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学生成长记录袋、问卷法等。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潘洪建、吕玉、邹双武发表在《调查与分析》上的《高中选 修课学习的成绩、问题与对策》中对选修课给学生带来的收获与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通 过调查发现现行考核制度无法体现选修课价值。

二、课堂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一)主要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具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通过 把握新课标对语文选修课的相关规定,参考国内外学者对选修课的设置及教学研究,在有 一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到XX市重点高中语文教学中去,观察并记录一线语文教师 对于选修课的教学实况,采访一线语文教师、学校高层领导,了解这些基层教育者对人教 版语文选修教材的看法,听取他们对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以问卷调 查的形式,了解目前学生对于选修课的学习状况,从中揭示出选修课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整理访谈资料,总结一线教师对选修课的教学的经 验教训,学校领导对选修课设置与教学的期望和预期,从而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选修课 教学理论,为立志从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师范生在选修课教学方面提供可行性意见和建 议。具体而言,关于XX市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 实践学校选修课的课程选择和教学进度(课时)安排;

2. 一线教师在选修课教学中的教学表现记录和分析;

3. 教师、学生对选修课教材、教学等的看法;

4. 相对于必修课,学生在学习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

5. 实践学校教师、领导对于选修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二)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应放在XX市部分高中选修课的教学状况上。昆明实施选修课是最 近两年的事,起步比其他省市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揭示 一线教师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另外,从一线教师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思考,开拓创新,试着结合教育学理论和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一些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理论,从而 为新一轮的高中语文教师选修课教学指明方向。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在于教学问题原因分析、选修课理论与一线教师实施的内在联系总 结等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多,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原因,而是 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想要试图解决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本质的、固有的问题,是有难度的。另外,通过新课标选修课设置和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 之间的联系、差距,反观理论可能具有的缺陷或,在实际教学中对理论的灵活掌握,这些都是本次研究的难点。需要在实践学校认真观察,客观有效的记录,认真归纳总结所得的一手材料,从资料中得出理论,用事实说话。

三、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采取非结构式观察法对教师教学进行观察,对一线语文教师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 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典型事件进行轶事记录,如新颖的导入、有创意的提 问等等,与必修课教学进行对比,总结选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特点、问题等。

2.采取实况详录法,观察记录教师在选修课集体备课中的表现,从中总结教师选修 课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

3.采用结构式观察法,对学生在选修课学习中的反应进行时间抽样,每十分钟记录 一次,看学生在这段时间内积极听讲,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从而反观教师的选修课教学。

(二)问卷调查法:

1.对实践学校的一线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选修课教学 的重视程度,对选修课教材的熟悉程度,对选修课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等等。

2.对实践学校高二下学期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 对选修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目前所选课程的感兴趣程度等等。

(三)访谈法:

1.对实践学校高层领导进行访谈; 结合该校现实情况,向相关领导了解该校选修课课程设置的过程,选修课实施过程中 遇到过哪些问题,现在该校选修课的实施状况等相关问题。并让学校领导对选修课的设置 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2.对一线语文教师进行访谈; 在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后,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对教师进行访谈。

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对该课有哪些新的教学理念,该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出彩的地方,要询问设计背后的理念和方法;同时,询问教师对选修课设置的看法,对现行选修课教材 分析与讲解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选修课的集体备课方式等等。

四、学术价值

(一)弥补相关课题研究的不足;

1.XX市高中选修课政策实行时间较短,相关课题研究较少。本课题的研究能起到 一个补充作用。

2.其他省市相关课题研究过于理论化、理想化。本课题深入一线教育,收集一手文 献资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实际教学中获得理论,避免了主观推断造成的理想化。

(二)丰富和完善相关课题的研究;

1.进一步完善新课标的实施理论;

2.为其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性的数据和结论,为其撰写相关论文提供条件, 有利于他们进行更为深入的科研调查。

五、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目前对于语文选修课实施状况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着眼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拓荒、原创价值。它所开发出的持续的、系列的普通高中任意选修课教材和在实 验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普通高中任意选修课实施的有效机制,从而形成一线教学、在校免费 师范生的双赢局面。 首先,对于在职语文教师而言,可以监督其对新课标相关规定的贯彻落实,完成自身 教学的总结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其次,在校师范生是最大收益者。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使准教师们了解一线教师选 修课的教学概况,从中吸取经验教学,为将来的选修课教学奠定基础,争取在就业后能够 很快适应新课改,上好选修课,防止刚毕业生就培训的尴尬局面。 最后,对参与实践的学生来说,本次实践培养了小组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资料整理、分析能力,提高了科研实践能力。

六、预期效益

(一)研究论文:

整理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分析调查问卷,针对选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不同问题,选 取侧重点,写一至两篇研究论文,要求真实可信,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引起学术界、 教育界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现实问题的广泛关注。同时,对在校师范生未来选 修课教学起到指引作用。

(二)预期成果推广:

1.召开成果交流会,向更多的人介绍我们的课题研究。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篇(2)

专业教学并非教师或学生单独完成,而是要师生共同合作交流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当前,高校在商务英语教学流程编排中面临困难,降低了英语专业教学质量水平。例如,学生对教师课堂所授内容理解不足,课后无法与教师展开足够的互动交流,造成英语知识水平无法取得理想的进步。

1.2兴趣问题。

商务英语在现实社会中应用广泛,但学习商务英语需要有足够的兴趣,在兴趣激发下才能掌握这门专业性语言。从目前来看,大学生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表现出兴趣不足的问题,这与授课环境、教学方法、学习平台等存在必然联系,若能开辟新的课堂教学环境,必然会激发学生参与商务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1.3技术问题。

“网络化”是专业课程教学趋势,高校在信息化建设阶段缺乏足够的措施,阻碍了新型课程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比如,教学硬件设备不足,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等尚未全面投入使用,无法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学习平台。此外,校园学习网络更新缓慢,商务英语教学资源利用率低,不利于课程学习资源共享利用。

2在线教学系统应用优势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高校逐渐采用信息教育系统平台,为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在线学习系统,这是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未来高校专业教学改革的科技化方向。

2.1优越性。

长期以来,高校专业教学空间局限于教室内,约束了教师与学生接触的空间,仅有课堂几十分钟时间相互交流,显然不利于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在线学习平台,学生与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对商务英语知识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进一步优化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2.2共享性。

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性特点,一切教学资源在网络平台中可实现共享利用,这也是商务英语在线教学的主要优势。无论是哪一个年级的专业生,利用在线数据库可查阅专业课程资料,查找学习所需的商务英语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也能对旧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全面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利用。

2.3智能性。

教育科研指出,当代高等教育系统要侧重智能化改造,减少教师参与授课流程的操作步骤,利用先进技术课程教授操作。若商务英语实现在线互动教学,本质上是智能教学平台应用的一种形式,更是体现了在线互动系统的可操作性。此外,在线教学系统可“随时、随地”开展,体现了教学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3商务英语在线互动教学设计

教师利用在线教学系统具有广泛性意义,也适应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水平落后的局面。商务英语在线互动教学需结合具体平台,根据系统模式设计方案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发挥出在线教学的互动价值。面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倡导研发与设计在线学习系统,为师生共同构建在线互动学习平台。结合工作经验,商务英语在线教学实现方法如下:

3.1在线查询。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学要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以自我控制学习的时间,投入的精力等。在线教学系统具有实时查询功能,按照学习功能使用标准成立个人学习档案,学生可以随时对自己学习情况、掌握学习进度的学习报表等进行查询,教师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授课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后续的教学。

3.2在线下载。

计算机数据库存储量大,有大量商务英语学习资源可利用,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线下载功能,为日后学习提供良好的资源储备。教师借助在网络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下载模块,事先浏览与商务英语相关的所有资源信息,可以按需要选择下载教学资源、软件资源、电子图书资源等,共同利用好网络课程资源。

3.3在线交流。

交流是互动教学的根本,网络教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内容均可进行讨论。在线交流区是实现互动教学的主要区域,利用网络的特性学员间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交流。例如,在学员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讨论区、答疑区,随时的与其他学员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在讨论区组织专家或教师进行专题讨论,或使用答疑区功能组织进行实时答疑工作。

3.4在线学习。

学习区为在线互动平台的最主要板块,涵盖全面的基础知识、国际商务、语言能力、贸易法规等商务英语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为学习者提供最为直接的专业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资源。

①在线阅读训练。

由于网络语言的素材鲜活,往往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应用性,是非常理想的阅读材料,因此在线阅读板块应精选、储存、或链接大量国内外各类型的人文、地理、商务、经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英语语言文章供学习者随时在线阅读。学生可以借助在线词典(灵格斯、有道、金山)进行生词查询和翻译,同时还可以利用Word文档对重要词句或段落文章进行复制摘抄,以便对资料更好的研读。

②在线口语训练。

口语是最直接的语言交流方式,同时也是中国语言学习者最难克服的障碍。为方便学生现在练习口语,该模块建立多个国内聊天室和国际聊天室,专为国内外商务英语学习者及商务人士提供在线语音交流平台。该模块下,交流者们不能打字,不能使用汉语,仅限英语口语交流使用。

③在线听力训练。

该区块设有歌曲、广播新闻、影视、访谈等专区,学生可以在线或下载收听听力材料,也可以结合文本文档反复进行听力训练,该模块的设置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听力能力,还可以增进他们对国内外大事要闻、商务文化、风土人情等的了解。

④在线写作训练。

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写作交流,也可以通过此模块下的留言信箱专区进行写作交流,同时,还可以利用写作实训室达到训练写作能力的目的。⑤在线考试。除了为师生提供互动教学平台外,在线教学系统也带有模拟考试功能,对某个阶段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验证在线学习取得的成效。在线考试模块是通过提供内容丰富、功能全面的测试题库,供用户进行在线练习和在线考试,考试结果以学分的形式进行管理,确保用户的学习课时、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包括课程测试、指定测试。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篇(3)

【例1】《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下同)6B Unit 3 Asking the way一课,教师把Mr Smith的“问路”定位为全文的“主线”,整堂课围绕问路、指路展开。

T:Look,I have a good friend.Say something about Mr Smith.

T:Mr Smith wanted to go to the History Museum and the Post Office.But he didn’t know the way.What should he do?(任务设置)

Ss:He should ask the way....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鉴于此,教师可从“主线”设计入手,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以主线如问题链或任务链等“串联”起新旧知识与零散的知识点,再进行深度开发,由易到难,逐层递进,形成新的、具有连续性的教学步骤,使学生顺着它,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同时,有效防止了教学方向的偏差和肢解课文的弊端出现。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以“Asking the way”为任务主线,以问题链“Excuse me,where’s the...?”“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How far is it from here?”串联起教学步骤,学生在这循序渐进的主线语境中用模仿、体验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语言。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还培养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技能。

2.多头并联,预设精彩。

【例2】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

T:(教师借助对话的插图引入语言情境以及本课主要学习的词汇及句子。)This is Gao Shan and that is David.Gao Shan is talking about his plan for the weekend with David.

T: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Gao Shan’s plan?(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选择预案。)

T:(预设一:如果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板书,并引导学生听课文,找到答案。)

(预设二:如果没有学生提出问题,将由教师进行提问。)……

T:Read the dialogue.First reading.(自由跟读对话)(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选择预案。)

(预设一:如果学生的朗读存在问题的话,教师就出示幻灯片按意群指导学生朗读,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篇(4)

引言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生成性课程资源是在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资源,可为语文课堂增添生命力。[1]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成教学理念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如何做好对其的开发与利用,以提高教学水平,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即对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关问题予以简要的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理论分析

生成性资源是一种超出预设范围的特殊素材类型,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对话和交流等形成的。[2]生成性资源是发展变化的资源,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创造性。对小学语文课堂而言,同样涉及到大量的生成性资源,并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包括人文性和开放性、审美性以及生活性等。

(一)活用各种和谐动态资源

和谐动态资源指的是随着课堂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内容高度相关及匹配的动态生成性资源。这些资源的出现,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闪光点”。[3]因此,对教师而言,要注意及时地抓住这些资源,并予以灵活运用。

(二)妙用各种情境动态资源

在教学的时候,在不同的情境环境下,存在不同的资源和生成点。教师要注意及时捕捉这些亮点,为学生构建有效的学习情境,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善用歧路动态资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认识差异和理解水平等的影响,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问题会存在不同的理解,一些学生还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认知。对教师而言,便要注意合理地利用这些歧路动态资源,围绕学生的相关错误理解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问题。[4]

(四)寓教于乐,开展语文教学小活动

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亟待活泼教育方式的注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对一群思想不成熟、爱玩、爱动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大多数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一些语文互动小游戏,如将语文教材中人物的经典动作及精神面貌用现代的表演形式演绎出来,使得学生利用现代的认知来解构语文的思想情怀,便能更加容易地理解和释然,才能更加深刻地领悟语文、学习语文。[5]另外,寓教于乐,符合小学生学习状态,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实践能力,使得课堂的生成性资源被充分应用起来。

(五)开发学生的语文想象力,鼓励学生疑点、难点及时提问

想象是创造的动力,学生对语文的想象能力,能够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加,并且能够升华语文的学习,对于语文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解读、去理解。且在语文的想象中,学生对学习疑点、难点的及时提问会变得更加主动,教师对其及时的答疑解惑,便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学习语文知识,同时,想象是一个主观能动性极强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将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化成想象的细节,从而推进教学的成功。[6]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实例分析

(一)顺水推舟,将错就错――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

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缺乏丰富的知识与实践经验,难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语文教师的预设会错意、表错情,甚至产生荒谬的信息。此时,教师不妨顺水推舟,将错就错,抓住学生错误信息,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相反的结果,并从体验中真正领会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从而给予及时纠正,以免下次再犯,同时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学习四年级上册《观潮》内容时,有这样一段教学。

师:(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同学们,观看完这一段视频,有什么感受呢?

生1:潮很美丽、很壮观、很雄伟……

生2:如同日本鬼子进村扫荡一样。

师:嗯?你在电视上所看到的日本鬼子扫荡是这样的吗?

生2:刚看到这一视频时,不是见到很多人在飞跑吗?不是为了躲避潮浪吗?并且听爸爸妈妈说每年都有因为观潮而出事故的人。

师:我们快点逃跑吧,潮来了!

生3:(哄堂大笑)老师,观潮的人都是站在指定的观潮区里的,且观潮的人都是做好思想准备的。

师:那我们再试想一下,当潮来临时,观潮的人会是什么表情呢?或喊出什么呢?

生4:有的人哇哇大叫,有的人高兴得手舞足蹈……

在这一过程中,这位教师并没有对学生所提出的感受给予立即否定,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对其加以引导、点拨,从而使学生体会观潮的真正感受。

(二)故擒,推波助澜――创造课堂生成性资源

由于小学生在生理、心理、知识、经验及其他各种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性,使得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在语文课堂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其他学生并未意识到该问题的价值性。此时,教师应将个别有价值的问题再次提出,并让学生共同讨论,深化问题,从而引起全班学生的共鸣,使其成为有用的课程资源。如:学习三年级下册《燕子》课文时,一位教师这样教学:

生:老师,我们平常都说几根线,为什么文章中说是“几痕细线”呢?细线怎么能用“痕”字来形容呢?是不是印刷出问题了?

师:(老师并没有意识到)问得非常好,老师都没有注意到,平常好像也没说到“几痕细线”,都是说“几根线”,是不是大家也想问了?那大家共同讨论一下这里的“细线”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生:确实是指电线。

师:那就奇怪了,为什么说是“几痕细线”呢?那请同学们再联系着上下文重新阅读课文,和老师一起找出其中的原因。那下面分小组讨论,一会让小组学生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一番讨论后)课文中没有写错。

师:那是什么原因呢?有谁告诉老师呢?

生:因为与“根”相比,“痕”更能够体现出电线“细”。

师:形容“细”的词还有很多啊,为什么非要用“痕”呢?

生:因为电线原本都是非常细的,当架在电线杆时,从远处看,不就显得更细了吗?如果不仔细看,有的人就会看不出那是电线。并且,我们在字典中查到“痕”是表示“物体留下的印记”,可以理解为“少的有一点痕迹”的意思。刚好课文中使用“痕”来表示“电线”非常贴近,同时课文中也说了是“细线”,更能够体现出电线“淡淡的、细细的”特点。

师:嗯,解释得非常好,老师明白了。那大家也明白了吗?

生:老师,我也明白了,“几痕”与“几根”的表达都是正确的,都能够形容电线,只是“痕”更能够体现出细线的特点,也更能够突出蓝天的蓝。

通过这一节教学,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突如其来的疑问问倒,而是欲擒故纵,推波助澜,将其深化,引起全班学生的共同讨论,并将其转化为课程资源,加以点拨、引导,使学生了解到作者用“痕”的巧妙之处,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及创造思维。

(三)放大问题,拓展延伸――创设课堂生成性资源

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课堂中遇到不懂或不知的知识,难免会向老师提出。有的问题可单独告知,但有的问题则是大家所不知的,就需要教师将该问题放大,使问题目标更为清楚,并将个别的创造转换为全班创造,实现师生、生生的对话交流,为课堂增添活力,同时也使该问题成为课堂中高质量及高层次的课程资源。如:学习《变色龙》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师生对话:

生:老师,我觉得奥楚蔑洛夫非常可怜。

师:嗯?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学生说他可怜的。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他也是为了生存,在那样的条件下,不得已丧失人格换取生存的空间。

师:那你的意思是说是由那时的环境决定他成为那样的人吗?

生:对,正是由于当时丑恶的沙皇社会,使奥楚蔑洛夫成为那样的人。

师:嗯,本篇课文不仅仅告诉我们,有一群如同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奴才,而且还向我们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们的麻木,这也是作者向我们传达的主题思想。

在这节教学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没有给予否定,而是给予肯定,并将其放大,引导全班学生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全班学生都能够认识到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并加深对主旨的理解。

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是动态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生成与预设目标不同的资源,此时,就需要教师大胆放弃已有教学方案,灵活转变教学方式,有效开发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并加以引导,将其转变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资源,从而使语文课堂富有张力。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好的预设也无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所有情况予以预测。而通过巧妙地开发并利用各种生成性资源,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 增加课堂的活力和生机,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双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17).

[2]郑梦丹.课堂内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以小学语文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2013.

[3]陈玉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祖国(教育版),2014 (02).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篇(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语文课堂教学能否充满生气活力,阅读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构建充满活力语文课堂,能够有效地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体的地位一直占据课堂教学。问题提出,分析课文,讲解课文,让学生围绕自己的教学思路转,终究是以“自己”中心,把自己的思路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重复往返的 “口若悬河”的教学模式,学生直听得“天昏地暗”。语文教学如此的“精彩”,试问原因何在,其问题在于老师主体地位没有改变,教学策略没有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以老师为中心”的的观念没有改变。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是老师课堂教学延续的情感线,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线。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秀课堂教学要有“源头活水”。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语文教学中引进“活水”,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的,教学思路设计上力求创新,把握课堂上“活力”,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教师要利用其优势因势利导,就不能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美,激起他们强烈的探求欲。创设适合每节课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艺术教学氛围,及时捕捉学生兴趣的激情点,良好的开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开展丰富多彩阅读活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这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新知,才能训练学生的灵活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读写水平。在学习《鲁滨孙河流记》一课时,引导学生带着 “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为什么能战胜种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问题,去朗读去感悟课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从课文中找出能够表现鲁滨孙的顽强生存的语句。学生自主性地阅读,边读边理解重点内容,读后小组相互交流讨论,大胆发表在自己的的体会与见解,体现着与自然抗争的生存勇士的快乐。让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 。这样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的阅读感悟进一步得到升华。

三、发挥学生自我表现能力,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感悟,鼓励学生以自己理解感悟去表演读,生成新的感悟,获得新的启发。在教学《狼和鹿的故事》时,引导学生以“凯巴伯森林居民为了保护鹿群,而大量捕杀狼”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理解感悟,把人们对鹿的喜爱,对狼的痛恨,进行对比,深刻领会和认识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不能违反自然规律,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会产生无法想象的严重后果,让学生自己体会领悟,去思考,让他们在课堂里充分张扬个性,全身心投入阅读学习中,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激起了阅读兴趣和阅读愿望,这样体现了人文精神。

四、注重学生的“创新阅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求知的过程,教学注重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阅读的再创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景,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象力。去感受和想象作者人生的“心理体验”,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感悟文章语言中的内涵。让学生主动的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充分发挥想象。使他们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明白美的东西来源于生活本身,生活中处处是美,教育学生好好享受生活所带来的“美”。

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与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点拨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教师要给学生树立一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思想个性的教育平台,让学生学习得到激励,得到鼓舞,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创造,个性化阅读才能充分展现出来。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中让阅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要让每个学生在“读中思索”,在“读中领悟”,从阅读中得到体验和感受。阅读教学是学生与老师的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是老师课堂教学延续的情感线,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课前只要用心研读文本,把握文本的精髓,设计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细心聆听学生的每一次朗读和发自内心感言,给予适当的激励评价;在课外,充分利用阅读引导学生,相信的语文教学的生命线—充满活力的阅读,将会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篇(6)

一、来华留学生石油工程专业的发展背景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产业和重要引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分布着多个重要能源生产国,如俄罗斯、中亚五国等。几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为主的中国石油企业已在海外50多个国家拥有200多个油气投资项目。由此可见,来华留学生“石油工程”专业的产生与发展顺应了时展的需要:一方面,这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民心相通”的要求,是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这是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迫切需要,为能源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当前我国许多石油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当地企业建立项目开展合作的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法律等方面的诸多差异,遇到了不少问题,专业基础扎实、知华友华的当地石油工程师对于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事半功倍。

二、来华留学生石油工程专业教学管理现状与问题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篇(7)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14-02

0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能通过四、六级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在高校几百门课程中,有且仅有“大学英语”多次被教育部提升到国家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战略高度。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教育部改革措施不断出台,但总体来说,还未尽如人意。一个突出难题是:学生由于学习专业课比较吃力,课后作业比较多,因而往往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英语,更谈不上英语能力的提高。如何给学生提供一种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见缝插针的英语学习,从而提高英语水平,是大学英语教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此外,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成为目前教育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公司和学者已对此展开了大量研究。国外如欧洲“MobIlearn行动”的移动学习专项研究计划[1],爱立信等商业公司开展的“移动学习”项目[2]等。国内的主要有北京大学现代教育中心教育实验室承担的教育部高教司试点项目-“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承担的“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但总体来说,关于大学外语移动教学系统研究还较为少见。

鉴于上述情况,本文利用J2EE及WAP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AP的大学英语移动教育系统,学生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机登陆该系统,在线学学英语,期望通过移动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1系统描述

本文以J2EE[3]及WAP技术平台[4,5]为基础,采用Jsp开发语言和WML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AP的大学英语移动教育系统,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学生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登陆该系统,选择相应的学习教程,学习教程主要包括每个单元的课文内容、新单词的用法及解释、句子练习、短文练习及相关的视听教学文件等。学生也通过手机在网上留言,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某个问题的看法;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适时的在网上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管理人员直接在PC机上,通过管理模块,对整个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

1.1 系统框架如图 1所示,系统由上至下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

1.1.1 表示层:提供终端用户的系统访问界面,这主要由运行在Web服务器上的Jsp+WML页面、JavaBean组件构成,它们相应客户端的请求,进行参数解析,验证用户输入数据的合法性,根据请求将数据传递给后端的应用逻辑层,并负责将处理结果回送给用户。

1.1.2 业务逻辑层:主要由Servlet、基于Java Web容器的独立线程、Java应用程序组成。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各个模块的各种功能,根据用户提交的请求实现具体操作。如数据库中数据的提取、保存等。

1.1.3 数据层:数据层包括用户信息数据、课程数据及相关课程的视听文件等。

1.2 功能描述基于WAP的大学英语移动教育系统功能描述如图 2所示。

1.2.1 普通用户(包括老师和学生)的功能:①普通用户可在线浏览课程单元的内容,本文主要指大学新视野精读课文内容;②用户可在线浏览每个单元的知识点,例如新单词的用法、解释,新句型的用法等;③用户可在线查看每个单元的课后练习题及相应的答案;④学生可在平台上提出问题,或者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教师可在线解答,从而形成一个交互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⑤用户通过平台下载相关的教学视听文件,这些文件都是以.mp3和.3gp格式保存在服务器上,下载后可直接在手机上播放。

1.2.2 管理员功能:①用户管理,包括添加、删除、修改用户等;②维护数据库,包括课程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当外语老师需要在数据库中增加新课程内容时,只需将内容提交给管理员,通过管理员完成数据的添加。

2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课程信息的浏览、交流模块的实现、视听文件的下载、数据库连接等。

2.1 课程信息的浏览WAP要求使用WML(Wireless Makeup Language,无线标记语言)创建浏览页面,WML是XML的子集,用WML编写的页面称为DECKS,DECKS是作为一套CARDS来构造的,它支持文字、图像等数据格式。与HTML类似,WML的主要语法也是元素和标签,不同的是WML文档是由“卡片(Card)”和“卡片组(Deck)”构成的,一个Deck是一个或多个Card的集合。当客户端发出请求之后,WML即从网络上把Deck发送到客户浏览器,用户就可以浏览Deck内包含的所有Card。

对于大学课程的浏览,仅通过WML编写的静态网页就可满足要求,但系统的其它部分,例如用户登陆、师生交流部分需要网站能够动态显示内容,因此本文采用Jsp+WML的方式实现网站页面。如图 3所示为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新视野)第一单元的网页部分代码。

2.2 交流模块的实现学生主要通过交流模块实现同教师的交互,例如,学生可通过交流模块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可通过交流模块对该问题解答。交流模块主要通过Jsp和Servlet技术实现,Jsp负责前台数据的显示和用户提交数据的传递,Servlet负责将前台提交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并将数据库中内容读取到前台显示。如图4为Jsp+WML实现的户数据提交功能代码,图5为其在Opera浏览器中的显示界面。用户可在标题框中输入标题,在内容文本框中输入问题的内容,内容最大长度为256个字(目前WAP还不支持Textarea控件)。后台的Servlet根据用户提交的数据,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当需要显示用户提交的数据时,Servlet会将数据从数据库中读取并保存到Vector中,由Jsp解析并显示。

2.3 文件的下载学生有时需要通过手机下载教学视听文件,例如大学英语听力练习、精读课文朗读等。为了保证教学视听文件能在绝大部分手机上兼容,本文将音频文件采用.mp3格式,视频文件采用. 3gp格式。如图6所示为大学英语精读课文朗读下载的网页部分代码,学生可选择不同的文件,点击accept键,将其下载到手机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有的手机并不支持大文件的下载和播放,因而下载的视听文件一般不超过1M左右。

2.4 数据库的连接数据库连接是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由于本文采用J2EE技术实现系统,因而采用JDBC技术来实现数据库的连接。建立数据库的连接是非常耗时的一项操作,而在Web应用中,由于服务器、客户端需要频繁地建立数据库连接,当用户突然增多时,会占用大量系统资源,导致系统访问变慢。这一点在本文系统开始应用时表现特别明显,大部分学生会在晚上就寝时,通过手机访问学习系统,使得系统访问速度突然很慢,导致学生学习热情的下降,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建立数据库连接池。

数据库连接池的基本思想就是为数据库连接建立一个“缓冲池”,预先在缓冲中放入一定数量的连接,当需要建立数据库连接时,只需从“缓冲池”中取出一个,使用完毕之后再放回去。通过设定连接池最大连接数来防止系统无尽的与数据库连接,而且可以通过连接池的管理机制监视数据库连接的数量使用情况,为系统开发测试及性能调整提供依据。数据库连接池可在Web服务器上配置实现,但是BEA公司的WebLogic软件过于昂贵,而Tomcat软件虽然免费,但在配置数据库连接池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本文主要采用文献[6]给出的连接池编程方法,其实现代码详见文献[6],本文在此不在累述,数据库连接池代码流程图如图7所示。

3系统实现及应用效果

本文以J2EE平台和WAP技术为基础,利用上述关键技术,开发出大学外语移动教育系统,采用的Web服务器为Tomcat6.0,数据库为Sqlserver2005,测试浏览器为Opera。本文系统的特点是:①学生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的登陆系统,在线进行英语学习,提高了英语的学习效率;②系统提供了在线浏览、文件下载、在线交流等功能,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日常英语学习要求。

从该系统的应用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反映比较良好,这对促进大学生的外语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应该说明,本系统所试用的时间还不长,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好的满足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

参考文献:

[1]Dr Giancarlo Bo. MobIlearn Project Final Report[EB/OL].[2001].省略/results/results.htm.

[2]白俊,刘家勋.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及其启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5):125-127.

[3]张新曼.精通JSP-Web开发技术与典型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篇(8)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逐步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语文教育带入这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在线空间”,促使语文学习不但在时间上、空间上,甚至连课堂的主体都被拓展得无限的宽泛。语文课堂将成为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

(一)课堂时空的宽泛——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传统语文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仅仅局限于某一班级;时间也是固定的,只有区区每周几节。而“在线空间”却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通过区域网或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实践,运用语文去交流和沟通。可以说只要有一台计算机、一只“猫”和一条电话线,哪里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只要一开机,就可以“上课”——进行“在线阅读、在线作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等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达到“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二)课堂主体的宽泛——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

传统语文课堂,其主体仅仅是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师是师,生是生,泾渭分明。而在“在线空间”里,学生通过网络,通过“远程登录”,就可以很便捷地进入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去接受世界各地语文老师甚至其他非语文老师的远程语文教育。同时,通过网络,通过“电子邮件”“网络新闻组”和“电子公告板”,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语文知识传递给他人(周边人与远程人、熟悉人与陌生人),可以指导他人进行语文学习,自己摇身一变,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语文教师”,具有了“学生”与“教师”双重身份。

我们还可以开辟几个类似于“聊天室”或“论坛”的“在线语文课堂”,由多名教师(可以不同校或不同地区)组成教师群作为“版主”,学生自由选择参加,每次“在线上课”拟出一个主题,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使学生与教师、同学能够便捷而又自由地进行实时交互性“直接对话”,实现多元多向互动以及即时评价与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随时进入某一“在线课堂”,也可以随时退出。当学生认为已经学会了某一课(或某一单元、某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可以自己直接切入下一课(或下一单元、下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当学生觉得尚未理解,难以掌握,就可以通过提问求助于教师或其他同学;教师或其他同学对某一同学的学习实时地进行解答、评价、指正、鼓励、表扬、启示、帮助、辅导和肯定,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这样的语文课堂里,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多数量、多元化的教师,他所获得的语文教育也必将是多数量、多元化的;而且,学生本身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教师,他也可以去教他人,辅导他人。在这种打破班级、年级的“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的语文课堂里,教与学不断转换和整合,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互相配合,带来的必将是持续的教学相长和课堂中每个主体的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在线信息”:语文学习新教材

互联网拥有世界上最重要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全球信息集散地。它采用“超文本链接”(即信息组织形式不是简单地按顺序排列,而是用复杂的网状交叉索引方式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链接,所链接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符号,也包括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等多媒体信息),将全球的网上图书馆、网上报刊杂志、网上书店、网上藏书屋、网上数据库、信息资料中心、实验中心、计算中心及远程教学机构、专家系统等链接成巨大的多媒体信息库,构成一本没有页码的按照多线索多层次交叉编辑的巨大“天书”,供读者按照个人最感兴趣的路径或线索来组织浏览阅读。这本“超文本天书”是信息时代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容。

可以预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引发语文教材的变革,不但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将增加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相沟通的内容与形式,使语文教材更容易吸纳现代信息技术的精华,更富于时代性和现代化;而且,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广泛运用,可以通过网络,使世界各地的各种“超文本”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使语文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一)离心发散拓展式。即以课内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知识点、情感点、内容交叉点等),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语文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容量很小的语文教材拓展得无限广大,把薄薄的语文教材充实得厚厚的,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向心聚敛呼应式。即引导学生以网上“ 超文本”语文资源为教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在线阅读、在线作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等网上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求通过这种百川汇海的形式,把网上的语文资源向学生的语文素养聚敛汇集,并与课内语文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共同对学生进行大语文教育。

三“在线学习”:语文学习新方式

网络世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的无限宽泛,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产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也包括下载后的“离线学习”,它是“在线学习”的延伸)。这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时代特有的语文学习方式。只有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语文学习情境。

(一)“在线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

1.在线浏览。即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用找标题、中心句、关键段等方法)摘录”的程序进行快速浏览,查阅文献,选取所需信息。在线浏览是互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是最直接最可行的。除了可以浏览“在线空间”中的各种“超文本信息”(如人教网\小学语文\学生频道中的语文学习资源)以外,教师还可以创建自己的主页,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进行网上传送,让学生在“在线浏览”中进行语文学习。

2.在线检索。即采用“任务驱动式搜寻法”,按照“提出搜索任务——确定检查标志(所需文献的类目、关键词、作者姓名、发表日期等)选定检索工具(“搜狐”等搜索器)输入检索途径查找原始文献资料(浏览、筛选、摘录、整理)”的程序进行搜寻查阅信息,让学生在“在线检索”中进行语文学习。

3.在线下载。即指导学生利用“文件服务器”,采用“复制粘贴法”“目标另存法”或利用“网络蚂蚁”“网际快车”等下载软件,对信息进行下载,并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整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下载的信息系统化、简明化,便于进一步查阅。教师也可以将各种学习资源,以软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互联网上,供学习者自由下载。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所需学习的材料下载到本地硬盘上,然后运行或打开该文件进行学习,根据要求完成作业,再将作业传到教师的主机上,教师批改以后将信息发送给学生。

4.在线讨论。即用互联网电子布告牌系统(BBC)的用户管理、讨论管理、即时交流、文章讨论、电子信件、用户留言等诸多功能,引导学生登录到某一主机,然后进入BBC系统进行讨论式学习,教师可以开辟出几个近乎“聊天室”或“论坛”的“在线语文课堂”,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由选择主题区参与讨论发言,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或辩论。教师进行必要的监控和导向,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力求达到教学目标。

5.在线传递。即通过文件服务器的上传功能或电子邮件,发送传递自己的意见或邮件等,参与讨论,完成作业,交流信息,进行网上讨论、网上交际、网上投稿等在线语文学习活动。

6.在线登录。即指导学生通过局域网的“网上邻居”或互联网的“远程登录”,将自己的计算机登录到教师或其他远程主机上,并运用该主机上的各种功能进行在线语文学习。教师可以专门开辟一个可以供学生进行登录的区域,安排好各种学习课件,由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由于同在一台主机上,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情况、学习进度等基本信息都是即时传送,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中进行“虚拟现场指导”,提出学习建议,监控学习过程。

(二)“在线语文学习”主要形式

1.以计算机为学习平台,构建“个性化”学习方式。“在线语文”通过先进的技术,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与教师与同学充分交流的机会,它可以针对每一学习者,按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更注重培养自学能力,这将扬弃“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教学方式,代之以个人学习、小组协作的研习方式。它更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自主参与讨论、操作与实践,自主作出思考、判断与选择,甚至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选择课堂。在这个“在线语文课堂”中,学习首先是个人的事情、自主的活动,计算机只是提供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平台。“个性化”学习方式将是“在线语文学习”最基本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2.以计算机为信息搜集处理工具,构建“探究性”学习方式。面对无边无际的网络世界和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教会孩子怎样思考问题,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去回答他所要回答的问题,这种“探究性学习”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中,计算机因具有快捷而又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贮能力和处理能力,必将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最佳的资料搜集和存贮处理工具。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搜集、处理、存贮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探究性学习”可以采用“专题任务驱动式”,即“提出探究任务网上搜寻查阅信息下载整理信息处理利用信息(如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的剪切、移动、复制、引用等处理)撰写并交流探究报告”。

3.以计算机为衔接中介工具,构建“综合性”学习方式。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中介工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听觉、视觉、动觉等形象语言的相互转换,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中,把语文与音乐、美术、动画、社会、自然、数学等结合起来,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交互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软化学科界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4.以计算机为沟通交际工具,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网络世界的出现(并与现实世界不断交互)使语文学习环境不断地开放化、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如何增强语文资源的开放性、语文课堂的开放性、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语文实践的开放性,突破学科独立性、时空封闭性、内容狭隘性,引导学生学会交际与沟通,由单向的“接受性学习”向多向多元互动的“交互性学习”转变,从而能够自如地在这种网络环境中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跨领域的语言交互、情感交互、信息交互、思想交互、文化交互,并在交互中学会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地调整自我的身心以适应网络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是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1)以信息为载体,进行教师、学生、网民的多向多元交流;(2)以学习、生活为中介,进行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向多元交互;(3)以现代通信设备为工具,进行跨地区、跨人群、跨领域的多向多元交互。

5.以需要和期待为标准,构建“选择性”学习方式。网络世界中信息剧增、知识膨胀的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一方面,信息数量多、传播速度快,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容;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面 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性学习”,提高学生信息检索力、判断力和处理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显得尤其重要。这是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篇(9)

1、对课改前两个阶段存在问题研讨分析

为了扎实做好课改工作,使课改真正得到提高推广,我们语文组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前两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认真分析,意见逐步取得一致:课堂教学只有改革,才能有出路。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是正常的,不改革,课堂教学也会存在很多问题。有问题是好事,它可以促进我们思考,问题的解决,又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所以,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

2、认真抓好集体备课

做好集体备课是课改成功的前提。上学期,我们的集体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式主义,这学期,我们实行学科组长负责制,备课内容细节式(即针对学生展示问题的设计,展示环节的处理等进行研讨),课堂展示同构式(即平行班级展示内容要基本一致,展示内容要和教案基本一致),教学反思研讨式(可以不记录,当然记录更好,必须随时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基本上解决了集体备课中的形式主义,集体备课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3、抓好公开课教学

公开课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器。语文组的公开课教学实行双线并进式:按年级顺序编排的公开课教学序列是一条线;随机拍门听课(由几位没有课的教师组成听课组听课)又是一条线。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公开课搞课改、常规课还原现象的发生。在评课中,本着激励、提高的原则,既要找出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要指出教师在本堂课中取得的成绩,以激发教师课改的能动性。

二、语文组在“课堂教学改革推广提高阶段”取得的成绩

1、教师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经过本期课改,教师由原来对新课堂的不适应到现在驾驭课堂得心应手,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新课堂中,教师讲的很少,但是备课任务却更重了,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了。以前只是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学生,而现在的课堂,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教师的知识积累、课堂应变、教学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习、研究已成为语文组的基本氛围。在我校对外展示的公开课中,语文组教师是最主要的生力军。截止到现在,语文组教师在对外交流中,已有32人次承担公开课教学任务。其中,在联片教研中,刘学成、李保义、郑丙林、许成中、程有坤、廉殿军六位教师的公开课,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县教研室葛维春主任听了李保义的公开课后褒奖:“胡总语文,教学长城”。

2、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大幅提升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质量好起来”是我们教学改革初衷。检验一种教学改革是否成功,当然要看学生的变化。通过本期教学,学生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展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课堂展示,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浓郁的竞争氛围,学生为了不输于别人,投入的时间、精力更多,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都得到强化。学生的积累进一步丰厚,搜集信息的范围更广、渠道更多,语言表达更准确、精炼、流利,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别人的展示中,受到了启发,学会了思考。

三、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处理得不够好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篇(10)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在这8个国家中,有4个国家主要或部分使用俄语。同时,俄罗斯族也是新疆13个世居民族之一,因此,新疆的俄语人才培养在中外交流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作用。加强新疆高校俄语教学研究,对培养高素质的俄语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疆各少数民族占新疆总人口的59.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疆人口普查数据),由于生活习惯、的近似性,在新疆俄语学习者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新疆高校中加强对少数民族俄语教学策略的研究,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而且能为我国和中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培养大批优秀的人才。

一方面,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俄语具有独特的语言优势,另一方面,他们的俄语学习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认真进行研究,不断探索适合他们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总结并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俄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毫无疑问,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俄语学习中有较多的便利,比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本体性因素的近似性,使得他们在学习中能迅速地吸收和掌握一部分教学内容,对于引导他们较快地入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生活、习俗等非本体性因素的近似性,也使得他们容易理解俄语文本中承载的一些生活内容,对他们理解俄语文章有较大的帮助。

但是,不可否认,在俄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本文主要以新疆教育学院为调查研究对象,同时参考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的情况,通过认真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学设施不够完善。现代化的俄语教学需要先进的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使用正确的语音矫正手段提高学生的俄语听说能力。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新疆高校中的语音室大多比较陈旧,经常出现故障,设备杂音较多,不但没有起到示范和矫正发音的作用,而且影响了教学进度。还有个别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数量不足,一些本应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课程,也不得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第二,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调研,发现这几所高校的俄语教师学历水平相对比其他学科低,目前尚没有获得俄语专业博士学位的教师。从教研方面来说,近些年来没有召开过一次全疆范围内的俄语教学研讨会,各个高校立项的俄语教学课题微乎其微,俄语教师大多各自为战,既没形成校内的合力,又很少有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实事求是地说,新疆高校俄语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弱,对提高教学水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影响。

第三,采用的教材不太符合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据调查,目前新疆高校中采用的教材均为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俄语》教材。该教材主要针对内地高校俄语专业的汉族学生,并没有考虑到新疆高校的实际情况,因而在内容的安排上存在着进度快、内容深的特点。新疆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本民族语言进行高考的,汉语水平很低,对一些基本的汉字都不会认、不会写,更不用说用汉语再去解释俄语了。另外,教材中的翻译题都是俄汉互翻,这对他们来说更加困难。

第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上所述,他们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使用俄汉对照的教材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如果俄语教师也用汉语和俄语授课,这些学生的接受就更加困难。除此之外,由于新疆高考分数线很低,如2012年理科民语言一本分数线为338分,二本分数线为303分,文科民语言一本分数线为415分,二本分数线为385分,专科线则低至234分和275分,由此可知很多学生的学习程度并不是很高。再加上高校中普遍存在的“60分万岁”思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必定会受到影响,于是出现一些混日子、混学分、混文凭、得过且过的学生。这些学生又会影响身边的同学,从而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五,就业问题制约着专业的教学。由于近些年世界经济的衰退,中亚俄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本国的就业问题都不能妥善解决,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相对下降,因此,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空间在缩小。虽然仍然有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但数量相对较少,而对俄语人才的素质和质量的要求却不断提高。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逢进必考,而考试的内容只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写作,俄语专业的学生并不占多少优势。再加上各种社会培训机构开办了很多俄语短期班,这些培训机构的学员可以自己与俄语国家的商人做生意,也可以在一些外贸公司或老板手下打工,从而占据了一部分需要俄语的工作岗位。而这些,都给在校的俄语专业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他们对未来感到迷惘而减弱学习的动力。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建议新疆各所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给予重视,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和经费投入,购置语音教学设备,更新教学软件,改造和建设一部分公用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要求。经过建设之后,这些教室的设备不仅能满足英语、汉语、维语等语言教学的要求,而且能满足俄语教学的需求。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的大好时机,选派年轻教师到内地高水平院校进行专业进修,支持青年骨干教师考取俄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和水平。同时,组织本单位的中年教师开展帮带年轻教师活动,定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商量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从而形成一个搭配合理、老中青结合的教学科研团队。另外,还必须从长远发展考虑,每年适当从内地高校引进若干俄语专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以形成有序的梯队。

第三,加强本土教材建设。鉴于内地高校编写的教材与新疆少数民族学习实际相脱离的情况,建议新疆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写本土教材。在编写教材时,既要充分吸取内地高校教材中有益的内容,又要考虑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同时,还要结合新疆与周边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交流合作的实际,增加实用和常用的内容,为本专业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编写教材时,可以使用汉语、维语双重翻译俄语,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理解俄语教材中的内容,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第四,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俄语学习的规律,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相对于汉语来说,新疆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与俄语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可采取近似性教学策略,从而较快地实现知识的迁移。但是,这种知识的迁移往往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必须同时使用传统的重复式教学策略,以不断巩固新的知识,纠正负迁移而导致知识偏误。另外,还可以利用中亚商人在新疆进行贸易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报名去当志愿者,参加“亚欧博览会”、“喀交会”等各种贸易洽谈会或者推荐到乌鲁木齐边疆宾馆或口岸地区,创造语言环境,进行实践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俄语运用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第五,设立专项课题,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建议新疆高校设立专项的俄语教学研究课题,每年课题指南,指明教学科研方向,让教师除了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还要拿出一部分精力来搞科研。在鼓励教师搞科研的同时,建立起激励机制,比如获得校级课题给予多少奖励、获得省部级课题给予多少奖励、获得部级课题给予多少奖励,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要根据贡献大小和实际应用情况予以奖励。这样一来,教师们搞科研的积极性就能得到刺激,教学水平就能相应地提高。

第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在变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新疆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对少数民族俄语人才的需求相对平稳,但要求不断提升。因此,新疆高校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改教学大纲,增加一部分新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删去一些落后和不适应时展的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量,灵活地开展情景教学实验,让学生既有兴趣学习,又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新疆少数民族俄语教学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努力研究和探索,就一定能逐渐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新疆乃至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爱荣.俄汉语法“转换”策略[J].中国俄语教学,2010(2).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篇(11)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逐步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语文教育带入这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在线空间”,促使语文学习不但在时间上、空间上,甚至连课堂的主体都被拓展得无限的宽泛。语文课堂将成为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

(一)课堂时空的宽泛——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传统语文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仅仅局限于某一班级;时间也是固定的,只有区区每周几节。而“在线空间”却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通过区域网或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实践,运用语文去交流和沟通。可以说只要有一台计算机、一只“猫”和一条电话线,哪里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只要一开机,就可以“上课”——进行“在线阅读、在线作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等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达到“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二)课堂主体的宽泛——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

传统语文课堂,其主体仅仅是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师是师,生是生,泾渭分明。而在“在线空间”里,学生通过网络,通过“远程登录”,就可以很便捷地进入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去接受世界各地语文老师甚至其他非语文老师的远程语文教育。同时,通过网络,通过“电子邮件”“网络新闻组”和“电子公告板”,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语文知识传递给他人(周边人与远程人、熟悉人与陌生人),可以指导他人进行语文学习,自己摇身一变,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语文教师”,具有了“学生”与“教师”双重身份。

我们还可以开辟几个类似于“聊天室”或“论坛”的“在线语文课堂”,由多名教师(可以不同校或不同地区)组成教师群作为“版主”,学生自由选择参加,每次“在线上课”拟出一个主题,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使学生与教师、同学能够便捷而又自由地进行实时交互性“直接对话”,实现多元多向互动以及即时评价与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随时进入某一“在线课堂”,也可以随时退出。当学生认为已经学会了某一课(或某一单元、某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可以自己直接切入下一课(或下一单元、下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当学生觉得尚未理解,难以掌握,就可以通过提问求助于教师或其他同学;教师或其他同学对某一同学的学习实时地进行解答、评价、指正、鼓励、表扬、启示、帮助、辅导和肯定,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这样的语文课堂里,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多数量、多元化的教师,他所获得的语文教育也必将是多数量、多元化的;而且,学生本身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教师,他也可以去教他人,辅导他人。在这种打破班级、年级的“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的语文课堂里,教与学不断转换和整合,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互相配合,带来的必将是持续的教学相长和课堂中每个主体的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在线信息”:语文学习新教材

互联网拥有世界上最重要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全球信息集散地。它采用“超文本链接”(即信息组织形式不是简单地按顺序排列,而是用复杂的网状交叉索引方式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链接,所链接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符号,也包括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等多媒体信息),将全球的网上图书馆、网上报刊杂志、网上书店、网上藏书屋、网上数据库、信息资料中心、实验中心、计算中心及远程教学机构、专家系统等链接成巨大的多媒体信息库,构成一本没有页码的按照多线索多层次交叉编辑的巨大“天书”,供读者按照个人最感兴趣的路径或线索来组织浏览阅读。这本“超文本天书”是信息时代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容。

可以预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引发语文教材的变革,不但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将增加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相沟通的内容与形式,使语文教材更容易吸纳现代信息技术的精华,更富于时代性和现代化;而且,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广泛运用,可以通过网络,使世界各地的各种“超文本”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使语文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一)离心发散拓展式。即以课内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知识点、情感点、内容交叉点等),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语文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容量很小的语文教材拓展得无限广大,把薄薄的语文教材充实得厚厚的,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向心聚敛呼应式。即引导学生以网上“超文本”语文资源为教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在线阅读、在线作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等网上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求通过这种百川汇海的形式,把网上的语文资源向学生的语文素养聚敛汇集,并与课内语文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共同对学生进行大语文教育。

三“在线学习”:语文学习新方式

网络世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的无限宽泛,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产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也包括下载后的“离线学习”,它是“在线学习”的延伸)。这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时代特有的语文学习方式。只有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语文学习情境。

(一)“在线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

.在线浏览。即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用找标题、中心句、关键段等方法)摘录”的程序进行快速浏览,查阅文献,选取所需信息。在线浏览是互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是最直接最可行的。除了可以浏览“在线空间”中的各种“超文本信息”(如人教网\小学语文\学生频道中的语文学习资源)以外,教师还可以创建自己的主页,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进行网上传送,让学生在“在线浏览”中进行语文学习。

.在线检索。即采用“任务驱动式搜寻法”,按照“提出搜索任务——确定检查标志(所需文献的类目、关键词、作者姓名、发表日期等)选定检索工具(“搜狐”等搜索器)输入检索途径查找原始文献资料(浏览、筛选、摘录、整理)”

   

的程序进行搜寻查阅信息,让学生在“在线检索”中进行语文学习。

.在线下载。即指导学生利用“文件服务器”,采用“复制粘贴法”“目标另存法”或利用“网络蚂蚁”“网际快车”等下载软件,对信息进行下载,并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整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下载的信息系统化、简明化,便于进一步查阅。教师也可以将各种学习资源,以软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互联网上,供学习者自由下载。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所需学习的材料下载到本地硬盘上,然后运行或打开该文件进行学习,根据要求完成作业,再将作业传到教师的主机上,教师批改以后将信息发送给学生。

.在线讨论。即用互联网电子布告牌系统(BBC)的用户管理、讨论管理、即时交流、文章讨论、电子信件、用户留言等诸多功能,引导学生登录到某一主机,然后进入BBC系统进行讨论式学习,教师可以开辟出几个近乎“聊天室”或“论坛”的“在线语文课堂”,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由选择主题区参与讨论发言,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或辩论。教师进行必要的监控和导向,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力求达到教学目标。

.在线传递。即通过文件服务器的上传功能或电子邮件,发送传递自己的意见或邮件等,参与讨论,完成作业,交流信息,进行网上讨论、网上交际、网上投稿等在线语文学习活动。

.在线登录。即指导学生通过局域网的“网上邻居”或互联网的“远程登录”,将自己的计算机登录到教师或其他远程主机上,并运用该主机上的各种功能进行在线语文学习。教师可以专门开辟一个可以供学生进行登录的区域,安排好各种学习课件,由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由于同在一台主机上,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情况、学习进度等基本信息都是即时传送,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中进行“虚拟现场指导”,提出学习建议,监控学习过程。

(二)“在线语文学习”主要形式

.以计算机为学习平台,构建“个性化”学习方式。“在线语文”通过先进的技术,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与教师与同学充分交流的机会,它可以针对每一学习者,按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更注重培养自学能力,这将扬弃“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教学方式,代之以个人学习、小组协作的研习方式。它更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自主参与讨论、操作与实践,自主作出思考、判断与选择,甚至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选择课堂。在这个“在线语文课堂”中,学习首先是个人的事情、自主的活动,计算机只是提供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平台。“个性化”学习方式将是“在线语文学习”最基本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以计算机为信息搜集处理工具,构建“探究性”学习方式。面对无边无际的网络世界和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教会孩子怎样思考问题,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去回答他所要回答的问题,这种“探究性学习”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中,计算机因具有快捷而又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贮能力和处理能力,必将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最佳的资料搜集和存贮处理工具。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搜集、处理、存贮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探究性学习”可以采用“专题任务驱动式”,即“提出探究任务网上搜寻查阅信息下载整理信息处理利用信息(如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的剪切、移动、复制、引用等处理)撰写并交流探究报告”。

.以计算机为衔接中介工具,构建“综合性”学习方式。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中介工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听觉、视觉、动觉等形象语言的相互转换,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中,把语文与音乐、美术、动画、社会、自然、数学等结合起来,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交互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软化学科界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以计算机为沟通交际工具,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网络世界的出现(并与现实世界不断交互)使语文学习环境不断地开放化、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如何增强语文资源的开放性、语文课堂的开放性、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语文实践的开放性,突破学科独立性、时空封闭性、内容狭隘性,引导学生学会交际与沟通,由单向的“接受性学习”向多向多元互动的“交互性学习”转变,从而能够自如地在这种网络环境中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跨领域的语言交互、情感交互、信息交互、思想交互、文化交互,并在交互中学会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地调整自我的身心以适应网络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是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以信息为载体,进行教师、学生、网民的多向多元交流;()以学习、生活为中介,进行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向多元交互;()以现代通信设备为工具,进行跨地区、跨人群、跨领域的多向多元交互。

.以需要和期待为标准,构建“选择性”学习方式。网络世界中信息剧增、知识膨胀的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一方面,信息数量多、传播速度快,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容;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性学习”,提高学生信息检索力、判断力和处理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显得尤其重要。这是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依据“消费需要”作出选择。用“消费的观念”按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从信息的重重包围中突围出来。具体可以采用:①教材拓展式,即围绕语文教材中某一点(如作者、体裁、时代背景等)按需要进行拓展性信息选择;②专题搜索式,即围绕某一研究课题,按课题的目的与要求进行信息搜索与选择;③问题解答式,即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信息选择;④生活需要式,即按日常生活的需要(如养花)而进行信息选择;⑤兴趣爱好式,即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喜欢打球,喜欢科幻)进行信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