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术后护理要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8 16:51:46

术后护理要点

术后护理要点篇(1)

1 密切观察病情

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特别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保持呼吸通畅。保持尿道通畅,并密切注意尿色和尿量,并作详细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防止膀胱充盈,影响伤口愈合。

严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感染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2 保证输液通道畅通无阻

术后给药途径大多是静脉给药或补充体液。因此,保证输液通道通畅,用药时要做到“三查七对”,注意观察药物反应,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在静脉给药时,切忌漏于皮下或穿破血管,避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要重点保护静脉,以利继续给药。

3 生活起居方面的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包括环境、病室的整齐、安静,患者生活上的需要(如洗脸、喂饭、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等。环境对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环境能使人心情舒畅,食欲正常,睡眠良好。因此,应做到病室安静、清洁、整齐,床铺干燥平整,鼓励或帮助患者多翻身。术后5-7天可以下床活动。尽量减少腹腔内粘连及肺部感染。

4 口腔护理

在实施化疗过程中,由于化疗药物可破坏口腔粘膜,口腔损害是局灶性的,也可是弥漫性的,甚至可累及整个口腔粘膜引起口腔炎,并且化疗往往还导致唾液量和质的改变,引起口腔干燥,唾液PH值降低,这种酸性环境极易促进霉菌生长繁殖。因此,做好口腔护理,减轻局部疼痛和保持口腔清洁极为重要。为防止口腔感染,可选用1%-3%双氧水或1%-4%苏打水漱口,或用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早晚及饭前各漱一次。

5 预防感染

抗癌药物能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化疗病人一般白细胞较低,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需要做好保护性隔离及预防感染。

6 中医中药治疗

卵巢癌属于中医的“征瘕”范畴。其发病多是因气滞血淤,气血两亏所致,术后更是气血两亏。因此,术后宜采取中医中药治疗,扶正祛邪,在大剂量化疗时,宜扶正,运用健脾益气和胃,补血之品,往往可以减少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减轻化疗对造血机能的损害,如胃肠道反应较重时,可服霍香正气水等,为避免白细胸下降,在化疗开始时即服“升血汤”,可以减轻化疗对骨髓抑制的影响。

7 饮食护理

中医强调药补不如食补,医食同源。《黄帝内经》中提出“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观点,完全符合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原则。可采用饮食疗法,医、食、养结合,食借药威,药助食性,药食同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术后护理要点篇(2)

股骨颈老年患者的多见病症是股骨颈骨折,其发病率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而上升的。由于我国目前人口结构呈现老年化的趋势,股骨颈老年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1]。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中存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以及骨折不愈合的危险病症。对股骨颈老年患者通常采用的是手术治疗,并在术前、术后辅以有效的护理,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有效的R床护理以及康复锻炼对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以82例股骨颈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股骨颈患者的临床护理以及术后康复锻炼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4年15月82例股骨颈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排除标准[3]:①智力或认知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②合并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③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功能异常者。其中男45例,女37例,患者年龄50~76岁,平均(55.2±3.2)岁,患者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31例,高中及以上51例;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被告知研究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一般护理 在术前做好各项指标的检查工作,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告知手术相关知识以及进行术前功能锻炼。在术后严格控制患者,谨遵医嘱,保持患者平卧6~8 h,调整平卧姿势[4]。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注意事项的讲解。术后48 h之内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监护,定时检查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例如意识状态、心率、体温、血压等的变化。

1.2.2管道护理 由于术后患者常规保留术区负压引流管、导尿管、吸氧管等相关管道[5]。在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要注意采取管道护理。导尿管需要在患者术后24 h之内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嘱进行夹闭。锻炼患者的膀胱收缩功能,对患者进行定时,时间间隔为2~3 h。统计患者24 h的尿量,静脉输液量由此决定。为避免患者的肾功能损害以及尿道感染,导尿管需要在72 h内拔除[6]。对术区负压引流管应做好引流器中引流液量以及颜色的记录,保证引流管畅通,每间隔30 min进行一次引流管挤压,方便掌握患者病情。

1.2.3疼痛护理 通常股骨颈老年患者在术后2~6 h会出现较剧烈的疼痛。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此作出及时的反应,依据患者的疼痛状况以及医生的嘱咐进行相应的处理。由于术后疼痛刺激会造成患者的情绪以及血压的波动、进食量减少、术后手术切口愈合变慢、手术效果受影响等,故而对患者进行疼痛处理要及时有效。可依据患者的疼痛状况选择进行肌注或是口服镇静剂、止痛药的给予,疼痛严重患者可以采用镇痛泵,但必须在48 h内进行拔除,以免引起其他并发症状。

1.2.4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对股骨颈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促进作用。由于老年患者的消化能力较差,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通常提倡术后饮食清淡,进食高蛋白、高钙、高热量、高锌、高铁、低脂、低盐等食物。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食水果、时蔬,进行维生素的补充,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对伴随其它病症的患者应进行特别饮食指导,例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按照糖尿病饮食方式结合术后饮食注意事项进行专门的饮食指导。

1.2.5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护理 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相关的预防,可采取常规性预防药物以及加强上述各个方面的护理工作。对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依据患者的并发症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对深部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对压疮患者进行清洁皮肤、清洁床单、定时翻身的处理。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床头抬位、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有效咳嗽、雾化处理以及抗生素的应用等护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7],满分100分,优良:≥90分,较好:80~89分,尚可:70~79分,差: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康复训练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依据患者病情结合医嘱对患者进行床上练习、站立练习以及行走练习[8]。练习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可耐受情况、练习次数以及关节练习的标准姿势。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时间、次数以及训练量的安排,并结合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的病情发展对最初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适当的改变。

3 结果

对比分析患者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前患者的髋关节恢复率为75.60%明显低于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后患者的髋关节恢复率9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股骨颈老年患者通过手术的方式能够治疗股骨颈骨折,但是在术后由于各种复杂原因会造成并发症以及手术效果不佳的状况,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以及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分析患者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前患者的髋关节恢复率为75.60%明显低于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后患者的髋关节恢复率92.70%。

综上所述,对股骨颈老年患者进行术后护理以及康复锻炼能够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苏媚菊.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7):24-25.

[2]纪艳芬.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07(34):44-46.

[3]褚彦青,许建发,王进,等.术前及术后康复训练对肿瘤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作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5,07(30):1115-1117.

[4]李佳英.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1(34):122.

[5]谭明玉.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04(34):137-138.

术后护理要点篇(3)

1 目前存在的困难

髋关节置换术中根据不同疾病,采用不同手术技术,并且应用不同类型的假体,即使在同种假体中,也有不同型号,具体情况极为复杂。此前虽然有一些专家提出相关护理临床路径,并建议在护理工作中广泛使用,但大部分地区的护理工作者仍对此方面知识了解不够,在临床护理工作者遇到种种困难,甚至影响患者的预后,包括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屡见不鲜。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体会,结合相关文献,考虑其原因如下。

1.1 知识结构的欠缺

髋关节置换术,按照固定原理,分为生物固定型和骨水泥固定型;按部位,分为全髋关节置换、半髋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甚至还有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按材料,股骨头和髋臼杯又有金属和陶瓷之分;即使同一种假体,也有不同柄长、不同股骨头大小、不同股骨颈长之分;按照手术入路,有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后侧入路以及其他改良入路等多种手术入路;按照手术目的,分为初次置换和翻修术。所有这一切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即使是骨关节科专业护理人员,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重新学习相关知识,绝大部分护理人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知识欠缺,在护理工作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

1.2 对髋关节置换手术相关护理工作的重视不够

在我国许多地方,尤其在基层医院,关节科作为一个四级学科仍没有独立出来,仅为骨科里的一个医疗小组。承担相关护理的人员通常为大骨科的护理工作者甚至是外科的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护理时也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对髋关节置换这种特殊的手术认识不清,对所有患者护理工作一视同仁,甚至影响患者的预后。

1.3 医护配合不佳

对于每一位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因其疾病不同、手术方式选择不同、具体假体不同以及术中状况的差异,在临床护理方面也都有一些具体的差异。对于此类患者,医护双方需仔细交接,互相告知应注意的情况,以便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同时亦能让治疗工作顺畅的进行。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这些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

2 护理准备工作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类特殊的手术,有着其特有的特征,术后并发症种类也多见[4,5]。对于开展此类手术较多的科室,需要形成一个专业的护理团队,做好护理准备工作。

2.1 完善知识,专病专护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和科室,最好进行正规的培训,达到所有护理工作人员均能熟练掌握髋关节置换护理相关知识。而如果条件不足或者开展此类手术的初期,一个专业护理小组很有必要。成立髋关节置换相关护理专业小组,并进行有效的培训,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护理要点,对临床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了如指掌,能早期发现问题,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实施专病专护,可显著降低护理难度。

2.2 建立护理工作临床路径,将护理工作规律化、系统化

髋关节置换手术虽种类繁多,具体情况极为复杂,但在术前术后护理上还是大体相同,有规律可循的。此类手术与其他疾病的护理差异很大,建立护理工作临床路径,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随访、出院指导及定期检查及反馈等方面[2],指导进行规律护理,对于减轻工作难度,培养护理工作人员很有必要。

2.3 做好医护配合工作。

疾病治疗越复杂,相关护理工作的难度一般也越困难。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和预防并发症的产生极为重要。建立良好的医护交接班制度,使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具体情况在医护之间顺畅传达。作为护理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医疗建议进行护理工作,同时配合进行康复锻炼,作为医生而言,能是治疗方案和康复锻炼的方式有效实行起来,并早期发现可能的并发症。仅有如此,才能使患者达到满意的预后。

2.4 应用新技术、新仪器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后即可以开始功能锻炼,但与其他手术不同的是,根据手术及假体的不同,锻炼方式有所不同。此时,应用一些仪器进行辅助锻炼很有帮助。气垫床、丁字鞋、双下肢静脉泵、CPM、弹力袜等是经常应用的设备。而其他的诸如微波治疗仪、半自动助行器、水疗等辅助方式也越来越多见。

3 精心护理,个体化实施护理工作

髋关节置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需有计划性、预见性、针对性,个体化实施护理工作。在整个住院过程中护士承担管理、设计、协调患者知情参与的宣教,扮演了促进临床护理的实施、评价、修正不足并进行变异观察报告角色,并需要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变为主动积极参与配合。护理工作从患者入院的那一刻开始,到患者出院时为止,贯穿始终。但对于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3.1 术后6h护理

不管是何种手术,术后第一个6h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此时,患者还未从麻醉中恢复过来,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实施全麻护理常规或者椎管内麻醉护理常规。对于髋关节置换患者,应详细询问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方式、假体选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术中意外事件等,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同时应重点监测患者神智、血压、心率、引流量、伤口渗血、尿量情况,结合患者既往病史,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防止心衰等情形的产生[6]。若考虑有异常变化,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再次向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再次说明应注意的情形。在此过程中,有两点容易被忽视:一点是引流管通畅与否,另一点是应根据具体术式选择患肢[7,8]。

3.2 术后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血肿形成是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9]其发生率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22.2%。术后护士重点观察病人引流管内引流液的颜色、伤口敷料浸湿的范围变化和血常规监测的血红蛋白变化。当发现患者临床表现为:引流液的颜色持续不变、伤口敷料浸湿范围不断增大、血常规发现有继发性血红蛋白下降时,需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有效的处理。护理的重点是保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病人手术部位有无肿胀、皮肤发紧;观察包扎的有效性;注意保持筋膜下和皮下引流管通畅;。

3.3 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各篇文献报道中感染发生率各有不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都会产生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假体松动,手术失败。感染的原因包括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操作粗暴、止血不彻底、术后引流不畅等。张明学等[10]报道,改变护理模式,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预防和减少细菌污染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方法。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在护理操作中严格无菌原则,密切关注患者伤口的红、肿、热、痛及渗出,早期发现并处理局部感染能显著降低髋关节感染发生率[11]。观察包括:(1)疼痛:以静止痛、紧张感觉、钝痛和发热具有代表性。如果存在内置物的松动,会出现负重时疼痛或旋转运动时的疼痛。如上床和睡觉前的活动;(2)发红:要特别注意的范围、部位(瘢痕区、腹股沟、大腿和臀部)和发红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3)肿胀:皮肤因水肿而发亮,可触及的液性包快(血肿、脓肿);(4)瘘管:要注意出现的时间大小(瘘管造影),分泌物的性状(浆液性、脓性或血性)和量[9]。

3.4 深静脉血栓(DVT)的观察与护理

DVT 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 40%~70%,DVT 继发的肺栓塞发生率在 4.6%~19.7%,如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0.5%~2%的肺栓塞病人有死亡的危险[12]。术后因长时间被动,术中病人制动,仰卧和麻醉可使周围静脉舒张,加之术中止血带的使用,术后卧位,由于疼痛及预防脱位的发生,使肢体处于被动,都能使患者静脉血流缓慢,易发生 DVT。在术后1-4天内应密切注意 DVT 发生。当患者出现疼痛,腓肠肌或大腿肌肉的压痛,单侧小腿肿胀、低热、脉搏加快、皮肤发干、潮红,局部皮温增高等症状的时候,表明有可能发生 DVT,应及时告知医师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同时注意患者有无胸闷、气短、心率增快、烦躁不安等肺栓塞症状,若同时有血压进行性下降,应高度怀疑肺栓塞的可能,需立即处理,通过静脉造影和多普勒彩超可以确诊[4,13]。护理需做到:(1)保持伤口引流通畅,使引流装置处于负压状态,密切观察伤口引流物的量和颜色;(2)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少水肿;(3)指导、协助患者尽早主动或被动运动,以加快静脉血流速度,减轻水肿,改善血流动力学,使红细胞聚集结构破坏,防止血栓形成。目前在护理工作中,双下肢静脉泵的应用显著的降低了DVT的发生率。

3.5 髋关节脱位的观察与护理

髋关节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0.3%~4%[12]。患者臀部肌肉肌力降低、假体安放位置不当、假体大小不合适、多余组织残留、术后搬运不当、安放错误、康复锻炼过早是最常见的原因[14]。一旦发生,将会显著影响患者预后。在护理过程中,需告知患者病情进展,消除其恐惧心理及急于活动的心理。同时,制定正确的臀中肌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方式、采用正确的搬运方法、配合正确的康复锻炼、在初次下地前做好准备、在早期活动过程中正确上下床和应用助步器很有必要[15]。需注意水泥型假体、生物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半髋置换术后患者下地活动时间不同,髋关节活动范围也不同。如果使用的是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又是初次接受THA,且术中也未植骨、未发生骨折,则术后3d即可下地练习步行;如为生物型假体,最早术后两周才可下地部分负重;如为髋关节翻修术;下地练习步行的时间则推迟至术后3周。最好在每天都告诉患者可以采取的活动及锻炼方法[16]。

3.6 其他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其他并发症包括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严重疼痛等。高危、高龄患者由于其身体素质差、环境适应能力差和机体抵抗力差等特点,更容易出现此类并发症[17]。术后护理应鼓励患者进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和粗纤维饮食,并多饮水,避免便秘和泌尿系感染;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排痰、漱口等),应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咳痰,晨起行扩胸锻炼肺活量,必要时做雾化吸入;经常翻身叩背、按摩受压部位,要经常变换,骶尾部每2h抬高按摩1次,保持皮肤清洁,床整,干燥[18]。对于严重疼痛的患者,应分析其原因,排除血肿、神经损伤、再骨折等躯体损伤的原因后,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辅导,消除其恐惧心理,再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恢复其行走的信心。

4 精心护理,个体化实施护理工作

4.1 规范髋关节置换护理治疗方法

在工作中,逐步更新护理团队的知识,并精心进行护理评估和护理随访,将护理有益经验形成准则,易于推广。并将护理工作与护理科研结合起来,更新护理临床路径,形成整体护理的一种工作模式。在护理程序的基础上,增加有益内容,清除、简化、合并不必要的重复的内容,通过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中的应用,达到高质量、高效能、低成本的护理需求[1,2]。

4.2 舒适护理理念

舒适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通过对护理活动和舒适的研究,使人生理、心理、灵性达到最愉快的心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它涵盖了整体护理和人性化照护,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始终,并渗透于每次具体的护理行为中,加强了护患交流,密切了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并真正做到人性化服务。髋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骨科手术常见之一,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对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双下肢功能的早日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报道[19]称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整个髋关节置换护理过程中,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对症护理和康复指导,使患者获得了相关疾病的知识并愉快积极的配合治疗,恢复正常的自理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3 循证护理观念

循证护理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护理理念之一。循证是临床护理的基础,并蕴含在临床护理之中。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通过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寻找循证支持,制定及实施护理方法,具有理论支持,护理计划对患者及家属有说服力,使其配合护理指导,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意外再次发生几率。对于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在并发症方面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掌握循证的实践程序及实施步骤,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查寻,以寻找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作出评价,确定护理方案,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临床专业知识、经验和病人的需求相结合,使护理人员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应用,可取到良好的效果。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较为复杂,且难以掌握。在最近几年新的理念不断出现,护理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重视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工作,在临床中勇于实践,勇于创新,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应用规律化、系统化、整体化护理原则,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 周冬梅,李桂荣,李建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当代护士,2009,(10):34-35.

[2] 齐艳.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165-167.

[3] 王慧玲,张晓萍,付艳,葛智纯. 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3,(9):685-687.

[4] 金紫云.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髋关节脱位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04,(4):371-372

[5] 杨惠,杨婷媛.高危、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0):57-58.

术后护理要点篇(4)

1 术后尿潴留的主要原因

术前未对患者进行床上排便练习,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导致尿潴留,尤其是男性老年患者;患者术后由于麻醉或者手术刺激,使膀胱暂时性收缩功能丧失而引起尿潴留;患者由于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促进排尿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担心下床活动会引起伤口缝线开裂。患者术后伤口疼痛,使患者不敢下床活动,不愿排尿,易发生尿潴留;患者术后伤口疼痛,以尿管存在依赖性,不愿自主排尿,愿意使用尿管;拔管前未进行膀胱收缩舒张功能锻炼。

2 术后尿潴留的护理要点

2.1 术前指导 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讲解术前训练床上排便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以及使用便盆的技巧。

2.2 术后指导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活动耐力,协助患者在床上或者下床在病室内早期活动,以刺激膀胱的收缩功能,促进排尿。

2.3 心理护理 患者担心术后疼痛,产生消极恐惧心理。护士应与患者沟通,多关心体贴患者,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方法,如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并耐心解释导致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减少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取得患者信任,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并安排与康复患者交谈,使其解除思想顾虑。

2.4 对麻醉及手术刺激导致的尿潴留可按医嘱给药,以刺激膀胱平滑肌的收缩,或行导尿术排尿。

2.5 诱导排尿 对病情允许的,可让患者坐起或者站立排尿。打开水龙头开关或者交替向盆中倒水,让患者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能饮食患者给予热饮料;使用温热便盆;放患者双手于热水中;用温水冲洗会。

2.6 腹部热敷按摩 部位:膀胱区。方法:热水袋内盛60 ℃~65 ℃热水。首先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然后将热水袋横放于耻骨联合上4横指处,即膀胱区。轻轻上下推转,时间15 min~30 min,以便顺利排尿,预防尿潴留发生[1]。

2.7 开塞露纳肛方法 取开塞露1个~2个,剪开开塞露封口,逐个将开塞露全部挤入,嘱患者忍耐30 min左右不要排便,30 min后便意急迫,在排便时一并用力,小便可随之排出。开塞露是一种通便剂,促使神经反射,促使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而导致排尿作用。此方法操作简便,患者无痛苦,易接受[2]。

2.8 针刺疗法 取穴:气海透曲骨,三阴交透悬钟或于阳陵泉,三阴交等穴做穴位封闭。

2.9 局部理疗 用红外线灯在术后尿潴留患者的膀胱区照射15 min~20 min,效果良好。红外线的主要生物学效应是热,热能进入人体组织后,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可解除膀胱括约肌的痉挛,促使尿液排出。

2.10 导尿 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第一次时不要太快,不要超过1 000 ml,防止膀胱内压力骤然下降,引起黏膜血管破裂而出血。导尿期间,要保持尿管通畅,妥善固定并及时倾倒尿液。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擦洗完后向尿道口滴入消炎眼药水2滴~3滴,预防感染。拔管前应先锻炼膀胱充盈和排空,可做间歇性引流夹管,以锻炼膀胱的反射功能,即患者在自觉有尿意,并确定膀胱充盈后开放导尿管,排空膀胱后夹管,直到膀胱再次充盈。医嘱嘱咐拔管后,夹闭导尿管至膀胱高度充盈,在为其备好便器后,将尿管边转动边缓慢地拔出,并协助立即排尿[3]。

参考文献

1.刘正英,卫桂梅.两种不同的方法对骨科尿潴留患者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05:5.

术后护理要点篇(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60-01

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全身麻醉在麻醉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静脉复合麻醉由于安全、可靠、可控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而全麻复苏期间病人的安全护理,则是保障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本院70例全麻患者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的观察和对照,明确了长时间手术对术后 康复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由此,我们主动地采取了一系例对应措施,在提高全麻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就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麻手术患者共70例,男性29例,女性41例,术前均无严重的心、肺等疾病,手术方式为胆道手术12例,结直肠手术15例,胃切除15例,肠粘连分解术5例,肠套叠松解术5例,脾切除术8例,胃切除8例,胰脏手术2例。

1.2 方法 对手术患者在术后第一天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内容包括咳嗽、咳痰、气促、胸闷、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咽喉疼痛、腰背酸疼,根据症状自评量表[1]进行打分。

2 护理措施

2.1 临床观察 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期,手术结束、麻醉终止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此期病人的保护性反射不足,其潜在的危险性并不亚于麻醉诱导期。因此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听诊双肺呼吸音的情况,以及神志、瞳孔、面色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1]。

2.2呼吸循环的护理 观察、记录气管插管的位置,并妥善固定,防止气管插管扭曲、脱出或滑入一侧支气管;听诊双肺呼吸音的情况;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保证氧气的供给。术后患者应注意保暖,天气寒冷时应提高室内温度,必要时应用电热毯预热床单。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要保证呼吸机的正常运转;注意呼吸机的各个环节有无漏气;防止呼吸机管道扭曲、呼吸机接头与气管插管脱开;正确设置呼吸机参数;正确处理呼吸机报警;听诊双肺呼吸音有无音,适时吸痰。患者自主呼吸恢复且呼吸动度好时及时停用呼吸机。

2.3伤口的护理 观察患者术区伤口的情况,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渗血多时通知医生查找原因,并及时更换。骨科手术病人还应重点观察末梢循环及肢端感觉、运动的情况,及时发现神经、肌腱有无损伤。安置了伤口引流的患者,注意观察引流的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折叠、扭曲、脱落。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如果引流的血性液持续增多,要警惕伤口有活动性出血,需要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2.4 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 ①严格掌握拔除气管插管的指征[2]:意识及肌力恢复,根据指令可睁眼、开口、舌外伸、握手等,且握拳有力,上肢可抬高持续10秒以上;自主呼吸恢复良好,无呼吸困难的表现;咽喉反射恢复,即吞咽反射存在;鼻腔、口腔及气道内无分泌物;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清晰;生命体征稳定。必须严格掌握好拔管指征,否则极易出现呼吸困难造成严重后果。如果病人意识恢复不理想,又不能耐受气管插管,则可适当应用镇静剂,待病人情况稳定后再行拔管。拔管时动作轻柔,拔管后给予氧气面罩供氧,同时还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喉头水肿、声音嘶哑、舌后坠的表现。必要时重新插管。本组8例患者拔管后出现舌后坠,经托下颌或安置口咽通气管道后,呼吸道梗阻症状均得到改善。

②了解术中手术及麻醉用药情况:全麻病人复苏时,应向手术护士及麻醉师了解患者术前有无基础疾病、术中手术情况及麻醉用药情况、麻醉插管的难度等,以确定拔管时机。

③妥善固定:全麻苏醒过程中,绝大部分病人对气管插管的刺激不能耐受,出现呛咳、躁动、挣扎等痛苦表现,有的甚至将气管插管自行拔出。因此应正确使用约束带约束病人的四肢,并加用床档保护,防止病人坠床、自行拔管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2.5 心理护理 根据准确期望理论,向病人提供某种应激医疗手术的真实信息,将会减轻病人由于不了解手术而产生的害怕情绪,使其忍耐性增强[3]。由于肌松剂的残余作用,拔管后自觉不能呼吸,加上环境的改变,内心极度害怕,经过及时向病人提供手术结束的信息,并告知病人所处科室,手术情况,床旁有医生护士守护,同时告知病人正确呼吸的重要性,从而消除了恐惧、害怕心理,使其耐受性增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 小结

通过临床观察和对照,我们发现手术时间对全麻腹部术后康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我们应高度重视,只有积极、及时、有效地采取一系例相应措施,才能综合提高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

参考文献

术后护理要点篇(6)

    随着胆道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复杂化,越来越显示引流管在胆道手术中的重要价值。胆道疾病的外科手术,常常需要在胆管内置管,做内或外引流胆汁。引流管的应用,不仅可以作为临时或短期的胆道引流,防止和减少胆漏的发生,还可以作为胆管内置管,成为胆管的支撑,防止胆管扩张和矫治狭窄,如医源性胆道损伤、胆总管端端吻合、肝门胆管癌处放置的U型管等。术后经胆道引流管做胆道造影,了解胆道有无残留结石或胆管狭窄,以协助诊断评估治疗效果。引流管可作为胆道镜的入路,经T管或U管的瘘管,插入纤维胆道镜进一步诊断或夹取肝内、外胆道结石。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400例胆道外科手术后胆道引流管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行胆道外科手术400例,男190例,女210例,年龄19~75岁,平均48岁,300例胆道探查与引流术,45例胆肠内引流术,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0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20例肝叶切除术。手术后并发8例切口感染,2例胆瘘,2例胆道出血。以上并发症均经非手术疗法治愈,恢复良好。

    2 临床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对引流管要标明导管的部位 如胆总管T管,胆肠吻合内支撑管。妥善固定,防止脱出,要充分认识脱出的严重性,并告诉家属陪护。不正常的脱出,就意味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胆汁性腹膜炎且丧失了手术后的后续治疗通道,为以后的治疗造成困难,对胆道引流者除术中皮肤缝线结扎固定外,还要用胶布加强固定,腹带绷扎。尤其是U管的固定十分重要,术后脱管是最常见的问题。

     2.1.2引流物的观察 注意胆道引流管引流物的色、量、质、气味等。(1)量:一般地说,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后T管引流的胆汁约300 ml/d,肝胆管结石,胆肠内引流术后胆汁约250~300 ml/d。如胆汁量减少,可能的原因有:胆管远端通畅,肠蠕动恢复良好,胆管被结石堵塞或导管脱出,胆汁漏入腹腔或胆管损伤,造成胆汁漏。导管扭曲、折叠。随着肠蠕动的恢复,胆汁量减少,而无胆漏是良好的征兆。严密观察引流量的变化,很有临床价值,引流量突然减少,应及时报告医生,查明原因。如果腹腔引流管胆汁增多或有腹痛发热,提示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的存在。(2)色:正常的胆汁为黑绿色,红色或血样的胆汁示胆道出血,白色胆汁示胆道梗阻,肝功能不良的尿样胆汁转为墨绿色示肝功能逐渐恢复。(3)味:正常的胆汁无臭味,有腥味。如有粪臭味,高度警惕厌氧菌感染。(4)质:正常的胆汁,黏稠,清亮。胆汁稀薄,无黏液丝示肝功能不全,黏液性质恢复是肝功能恢复的征兆,胆汁内有泥沙或结石示肝胆管残留结石的存在,胆汁内有脓液或胆汁浑浊示胆道感染,胆汁中有菜汁、牛奶示胆肠瘘的存在或胆肠反流。

术后护理要点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有60例,男35例,女25例?所有患者以急诊方式入院,入院后均在急诊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入住ICU,入科时GCS评分均小于10分?通过急性期预见性治疗与护理,56例患者病情稳定转出ICU,1例患者因病情过重死亡,3例患者自动出院?

2 急性期重点管理

2.1 血压的管理 高血压是脑卒中众多危险因素中持久?强力但可以纠正的因素,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明显升高多数是由于应激反应和颅内压增高,在发病早期多伴血压升高,这与疾病的预后很有关系,血压的管理不容忽视?应根据患者个人差异使降压幅度避免>20%?本组患者均使用输液泵泵入降压药,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结合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血压动态调整降压药的剂量,将患者血压维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水平,避免大的波动?

2.2 血糖的管理 脑出血后由于脑出血引起中线移位,刺激下丘脑垂体系统,导致皮质醇?生长素?胰高血糖素的升高和T3降低,这些激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血糖的升高 ?而脑出血后的高血糖又可提高脑组织的葡萄糖浓度,通过加重乳酸酸中毒?自由基损伤?抑制缺血组织ATP的恢复,减少局部脑血流量等机制又会加重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后高血糖发生率高达41.82%?脑出血后的高血糖水平可加重脑出血后的脑损伤?血糖越高预后越差[2],故在探索期的护理中,这60例患者在急性期都加强了血糖的监测,根据血糖水平决定测量次数和时间?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外,还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将血糖控制在6.3~8.1mmol/L?

2.3 颅内压的管理 本组 60例患者术后均给予有创颅内压监测,是采用传感器和监护仪动态测定颅内压的一种方法,能直接?动态反应颅内压的方式?颅内压的监测既能很好的观察病情又可以指导临床脱水剂的运用,李娟[3]认为:当ICP在2.10~2.67KPa时,一般预后较好,可根据医嘱适当给予脱水剂;当ICP在2.67~5.33KPa时,应及时给予脱水剂控制颅内压,如果ICP无明显下降,要注意有无颅内病变如迟发性出血等,护士密切观察颅内压波动?患者意识有无变化,是否出现躁动,血压?脉搏?呼吸或瞳孔是否改变,并及时通知医生,根据医嘱进行相关检查?

2.4 电解质与内环境的管理 急性期应控制液体的输入量,注意患者出入量不平衡等症状,通过血气分析及时了解患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本组患者在ICU期内每日行动脉血气分析,有异常者及时处理,持续关注?

2.5 气道管理 本组患者入科时GCS评分均

3 急性期护理

3.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颅内压?肢体活动情况的变化?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应严密观察瞳孔是否有再出血?血压升高?颅内高压?高热或引流不畅等情况?

3.2 并发症的预防

3.2.1 肺部感染的预防 因患者自我咳嗽能力减弱及人工气道的建立等,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我科采用综合护理技术预防肺部感染取得了良好效果,即通过将?机械振动排痰?有效吸痰?膨肺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系统?连续的操作,将单一技术进行整合,克服了单一技术的不足,如有效吸痰后及时给予膨肺技术可有效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快速的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的氧合?同时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吸痰操作,减少外源性感染机会,加强气道管理?

3.2.2 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由于边缘系统?脑干?丘脑下部的损伤,约25%左右的病人发生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出现呕吐及便血症状[4],本组患者病情稳定者术后第一天即留置胃管,进食流质饮食?留置胃管能及时的观察患者胃液颜色及有无返流,测定胃内的PH值,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为患者提供能量需求?本组仅出现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

3.2.3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血液黏度高?血流缓慢及血管壁的损伤是造成深静脉血栓的三大主要原因,多发生于各种手术后?慢性病长期卧床以及因多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本组患者采用肢体气压治疗每日2次,每次6部位,通过由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充气过程,将淤积的淋巴液推回血循环中,加速肢体静脉血流速度,消除水肿;促进淤血静脉排空及肢体动脉灌注,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黏附,防止血栓形成,同时产生振动按摩效果?本组无一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

3.2.4 再出血的预防 手术过程中的止血不彻底?血压的重复波动和骤然升高?脑肿胀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等都可能引起再出血,除去手术因素外,要避免血压的大范围波动,对烦躁不安的患者进行程序化的镇静和镇痛处理,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变化,遵医嘱按时执行脱水药,控制输液速度?

参考文献

[1] 粱仕英.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0):109-110

术后护理要点篇(8)

1.临床资料

2012-2013年我科共收治胸部患者483例,其中胸外科手术有412例,在这412例患者当中男患者有266例,女患者246例,手术患者年龄在33-81岁,平均年龄43岁。所有手术患者当中,有246例肺癌患者,152例食道癌患者,另外还有10例纵膈肿瘤,4例胸外伤患者。胸外科手术中肺叶切除术34例,其中6例全肺切除手术。。本文就这412例胸外科手术术后护理情况探讨肺感染的预防护理要点。

2.护理要点

2.1做好患者的术前心理辅导

在胸外科手术当中术前的心理辅导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择期手术的肺癌、食道癌等患者,应该戒掉烟酒等不良嗜好,避免吸烟喝酒对患者呼吸系统的刺激导致呼吸道粘膜的抗炎能力下降,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几率。在这一方面护理人员应该尽量做到耐心细致,在护理过程中可以让患者做一些深呼吸和咳嗽,可以让患者通过吹气球的方式增加患者的肺活量,使患者的肺部充分膨胀,以利于手术。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应该鼓励其吃一些高营养的食物,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2.2患者术后护理要点

2.2.1做好病室环境清洁

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术术后应该进ICU病房,护理人员要做好病房的温湿度控制,其中温度应该控制在16-24℃左右,湿度控制在45-60%左右,这样的温湿度最合适胸外科手术后病人的恢复。ICU病房之后转入普通病房之前,应该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新鲜,病房内应该用紫外线每天消毒一次,尽量减少陪护和探视人员的数量,减少病房内外源性感染的机会,为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恢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2.2术后要注意患者的护理

胸外科手术患者因手术需要,患者术中的被动相对较长,一般来说医院在手术结合以后在病人麻醉醒来之前如果不对患者的做相应的处理,这种情况下患者醒来的时候会感觉浑身乏力肌肉酸痛。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麻醉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者清醒后,血压平稳,可改半卧位,床头高度应该保持在30°~60°之间,既不能影响病人的呼吸,又能帮助病人顺利排出肺部积气、积液,使患者能够及时换气,达到松弛胸腹部肌肉,,减轻刀口疼痛。一般来说术后的6个小时以内患者应该以平卧为主,可以要求其家人或者自己按摩一下患者的下肢、双侧肢体,如一些弯曲、伸腿,这样能够有效的环节手术过程中造成的肌肉疲劳现象,6个小时以后垫高枕头或者摇高床头,要每过2-3小时帮助患者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注意不免拖拉拽,使患者的肢体能够尽量放松。

2.2.3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在日常多做一些深呼吸训练,在深呼吸训练的指导患者进行深部咳嗽,以便于让患者能够及时排出痰液。同时,护理过程中可以给患者多拍背,在拍背的时候患者应该是半卧位,护理人员应该站在患者患侧,叩打对侧肺部,手掌应该是杯状,要用上手腕的力量叩击健侧肺叶,力量要适当,不要影响患者伤口的愈合。对于护理过程中患者痰液粘稠不易排出的,可给雾化吸入。雾化应该使用生理盐水30mL, 8万U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4000U,每日3次,每次不低于2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稀释痰液,帮助患者及时排出痰液,同时这些药物能够直接进入肺泡,形成杀菌作用减少患者肺部患者的机会。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可以多做一些吹气球的训练,通过深呼吸使患者膈肌下降,这样患者能够将胸腔内的积气、积液排出,还可以帮助患者下床做一些活动,增加患者的肺活量,但是应该慎重、注意活动量,防止意外发生。

2.2.4应该做好患者的疼痛护理

胸外科手术术后麻醉过去以后,患者的疼痛感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疼痛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对患者术后康复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重视患者的疼痛护理。镇痛剂是患者恢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正确使用镇痛剂,术后应该充分镇痛,可以使用止痛泵48~72小时或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50mg杜冷丁即溶注射,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在这一方面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传授些术后康复的知识,使患者了解疼痛的原因和术后恢复过程,使患者能够配合做好术后的各种康复治疗。进行各在穿刺质量的过程中,医生应该准确、迅速、轻柔、娴熟,要避免操作失误,尽量减少患者穿刺的疼痛感,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等放松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在恢复的过程中能不实用镇痛剂的就不要使用镇痛剂,以免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

2.2.5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工作

口腔护理是预防控制感染的重要方法,在这里可以采用常规口腔护理的方法,由于胸外科手术术后患者不能坐立,护理人员可以协助病人在床上用牙膏牙刷清理口腔卫生,刷牙以后用“口灵”含漱1~2分钟,可以有效的减少口腔内的常寄菌,防止细菌下移到肺部吗,降低肺部感染的几乎,同时达到清理呼吸道的目的。

2.2.6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胸部手术后切口创伤大、各种引流管的限制性可能会导致患者疼痛感增加, 过于疼痛会影响到患者的心情,降低他们抵御疾病的信心。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说明咳嗽对于术后恢复的重要性,使患者的痰液能够及时主动排出。

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全身机能会下降,自身抵抗力也随之下降,这种情况下各种有害病原体进入下呼吸道机会增多,气道黏液清除不畅极易导致患者的肺部感染。通过上述一系列的针对想的措施,本院得60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都比较好。 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给患者讲一些常见的肺部感染知识,此外还应该指导患者如何保持自己呼吸道通畅,并向患者讲解一些胸外科术后恢复应该注意的问题,防止恢复过程中以外发生。

参考文献:

术后护理要点篇(9)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持续走高,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运动量的减少等因素都加剧了临床糖尿病的多发。糖尿病作为一种累及全身的代谢性疾病,一旦控制不好将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治愈难度较大。妇科手术患者中大约有2%左右的患者在临床上有合并糖尿病现象,在妇科手术后如果不做好临床护理,将会出现多种并发症,造成患者死亡[1]。本次以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诊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为对象,对其实施严格的护理控制病情及并发症,效果良好。现将临床观察整理,形成如下报告。

一.临床材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2年3月间收诊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3例,以2型DM为纳入标准,共纳入64例患者,年龄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45.34.77±8.29)岁。其中外阴癌合并糖尿病3例,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19例,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17例,卵巢癌合并糖尿病12例,宫外孕合并糖尿病8例,卵巢囊肿合并糖尿病5例。

二.结果

经过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手术后均为出现感染和并发症情况,并且患者血糖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三.术后护理措施

糖尿病是全身性代谢的一种疾病,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不仅病情复杂,而且手术的耐受性低,危险性高,所以在对于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后实施严格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而且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2]。术后护理主要由血糖监测、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术后止痛以及术后教育五方面组成。

(1)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术后患者血糖如果发生异常变化,极易造成并发症,影响病患的术后康复。其中在患者的禁食期间,要给予患者500ml的浓度为10%的葡萄糖+16u胰岛素+10ml浓度为10%的氯化钾进行补液,并确保患者每天的葡萄糖用量为15g,以能够对患者的生理需求进行满足。在护理过程中,至少要保持每天平均四次及四次以上的血糖监测,随时掌握病人血糖变化状况,根据患者的血糖值给予胰岛素治疗支持,配合饮食,使病人术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其血糖值是在8.7mmol/L之内。在此期间,对于手术切口、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的监测观察也要细心谨慎,避免发生意外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或引发不良反应,影响其术后修养和康复。直到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之后,才可以食用一些低糖高蛋白,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那么在这个时候每天的血糖测量为4次,以此为空腹,其他三次在三餐后2h,同时根据其空腹血糖值对其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以此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

(2)饮食指导。病人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后将会开始进食,此时的食物要严格筛选,尽量以半流质、软质为主,选择普通饮食中粗纤维、含糖量低的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可以进行调整,以高蛋白、维生素含量高的事物为主,减少身体负荷,促使肠蠕动,防止肠内菌群失调,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3]。如果患者术后病情出现变化,及时通知医师进行救治,合理调整护理方案,在用药和饮食上注意变更,以免影响其肠道功能和身体机能的恢复。由于糖尿病人免疫系统功能较低且术后尿中糖多,所以易发生各种感染并发症,因此护理过程中,必须强化无菌操作,随时观察伤口及、引导伤口的出血及愈合情况,预防各类感染。

(3)并发症预防。确保患者的皮肤清洁,指导患者经常对内衣、卫生垫进行更换,并勤于翻身,以免对皮肤长期受压。同时在帮助患者进行翻身的时候,拍拍患者背部,同时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对患者的尿袋经常进行更换,以免导致尿液逆流,同时还要对患者的外保持干燥。如果患者为经阴道手术,那么就要对患者的阴道流血流液情况进行注意,同时还需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是否有渗血渗液情况的出现,进行切口换药的时候,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如果有必要的话还要给予红外线照射。另外还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同时还需对其皮肤弹性及气味进行观察。以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避免。

(4)手术切口处理、镇痛。术后切口护理必须谨慎自信,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液或渗血等,腹部伤口注意调整变化,避免褥疮的产生,阴道切口者则经常观察有无出血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胸腹式呼吸,双手向腹中央加压等,避免伤口崩裂[4]。如果患者在手术后3d,没有大便,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缓泻剂或者肥皂水灌肠。患者切口拆线,最好是分2d进行间断拆线。如果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良好,那么在其拆线之后即可出院。术后止痛应使用半衰期短的药物,硬膜外镇痛能够降低应激反应,促进身体合成代谢的恢复,对于缩短术后肠梗阻时间具有良好效果,相较于其他镇痛方法来说更有优势,有利于促进病患的术后恢复[5]。

(5)术后教育。术后的宣传教育,则是结合病患病情及康复情况,进行各种禁忌及注意事项的宣传,以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促使病患早日康复。另外还要特别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以及积极进行药物治疗,最好是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及相关检查,以能够把其血糖控制在良好的状态,对疾病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6]。

从本次临床实践的观察结果来看,严格控制血糖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可有效控制妇科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对临床护理措施的研究,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使病患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春媛.妇科手术病人合并糖尿病术后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10):140-142.

[2]胡绍文,赵德化,郭瑞林.内分泌代谢疾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45-545.

[3]莫莉萍,刘学军,施谊萍.68例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10).

术后护理要点篇(10)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大多需要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矫治,由于手术创伤大,麻醉时间长等因素。容易产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粘稠、不易排出;长时间的体外转流使肺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产生通透性改变,气道分泌物增多;手术过程中的低温麻醉又可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造成有效通气量减少,导致缺氧,所以呼吸道护理是小儿心脏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临床资料

        年月~年月我科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例,其中男例,女例,室间隔缺损例,房间隔缺损例,法乐氏四联症例,法乐氏三联症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例,年龄个月~岁,平均.岁。均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

         呼吸道护理

        .正确使用机械通气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小、病情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在围手术期诸多因素均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因此,绝大多数心脏直视手术患儿术后需要一段时间的辅助通气,以利于安全度过手术早期的危险期。选择适合患儿的呼吸机及其管道,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设置呼吸机工作参数:()本组例均采用定容、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模式,潮气量一般为 ~ml/kg,频率为~次/分,吸入氧浓度(FiO)%~%,气道压力<mmHg。()加温湿化:湿化罐的温度为~℃, 良好的吸入气温度与湿度能保持呼吸道粘膜纤毛正常排除分泌物的功能。一般以管道内壁附着密集的小水珠为湿化适宜。() 保持呼吸机管道通畅: 定期检查呼吸回路, 各接头处有无松动,严防插管脱出、扭曲、受压、堵塞,管道中的积水应及时倾倒。()应用呼吸机监测要点:除术后需监测的一般生命体征外,要重点观察患儿胸廓活动情况,两侧胸廓活动是否对称,经常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患儿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气道压力、呼吸频率等。监测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各参数。

        .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插管是患儿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护理不当会直接威胁患儿生命。患儿进入ICU,护士要与麻醉师共同检查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确,听诊双肺呼吸音,判断插管的深度,必要时通知放射科拍床旁X线胸片,确切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的深度,记录外露插管长度,以便各班核对。因婴幼儿气道短,吸痰或躁动等原因易使气管插管脱出或过深,必须妥善固定以防止其脱出,我科采用寸带固定的方法,取~cm长,~cm宽的布胶布,自耳后绕颈部至气管插管处交叉固定插管和牙垫,耳后至颈部的胶布黏上相同宽度的布带子,这样胶布不会黏上颈部皮肤或头发。适当约束双上肢,防止患儿拔管。必要时应用镇静剂,因清醒的患儿几乎都不能耐受气管插管,适当镇静使患儿安静易于接受治疗,保持插管位置正确,以免躁动引起耗氧量的增加和气管粘膜的损伤。

  .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小儿气管短、管腔狭小、肺泡弹性差、体外循环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分泌物增多,需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我们一般在患儿病情平稳、安静的情况下,术后-小时开始翻身、叩背。由一名护士护住气管插管和患儿,另一名护士从下往上叩背,-小时做一次。可预防术后肺不张,利于痰液的清除。正确评估是否需要吸痰,吸痰时,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吸痰管,质地不可过硬,其内径要小于气管插管内径的一半。必须由有经验、技术熟练的两名护士操作,一人膨肺,一人吸痰。研究显示:开放式吸痰后给予肺膨胀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吸痰后的低氧血症。吸痰时动作轻柔,严格无菌,负压适中

  

,每次吸痰时间小于秒,吸痰前后应用纯氧。并观察痰的颜色、形状、量,做好记录。所有操作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停止。

        .拔管指征及拔管后护理

        ..拔管指征 患儿神志清醒,精神状态好,呼吸循环稳定,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合适或停用,动脉血气正常、无活动性出血、X线胸片无严重肺部并发症,可考虑脱机拔管。拔管前准备呼吸囊、气管插管、喉镜等抢救器械和药物,以随时准备重复插管。酌情使用地塞米松.mg/kg,预防喉头水肿。拔管后立即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密监测呼吸系统功能。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面色、唇色、指端有无紫绀;听诊两肺呼吸音;及时查动脉血气等。如患儿出现烦躁、心率增快、鼻翼煽动、呼吸浅快、进行性氧分压下降或 PaCO升高,应尽快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胸部理疗,促进排痰  ①雾化吸入 对气管插管时间长或者疑有喉头水肿者在撤机后,立即常规用.%氯化钠溶液ml肾上腺素.mg , 面罩雾化吸入, 有利于湿化呼吸道,减少支气管痉挛及肺部并发症。本组例拔管后出现喉头水肿,经雾化治疗后好转②翻身、拍背  拔除气管插管后让患儿取半卧位,每小时协助患儿翻身拍背,鼓励患儿深呼吸、有效咳嗽。咳嗽时可用手按住患儿胸部切口,防止过度震动而引起患儿胸部切口疼痛 ,导致患儿不敢咳嗽排痰。对于不会咳嗽的患儿,可定时按压胸骨上凹刺激咳嗽。一般在餐后-小时后进行,固定和保护好各种导管,要掌握力度,避免对病人造成损伤,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密切观察病人面色、呼吸、心率等变化。

         小结

        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心病是挽救患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在麻醉、体外循环和手术技术保证的前提下,周到细致的呼吸道管理是心内直视手术后重要的监护内容之一,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实施正确的机械通气、做好气管插管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拔管后的护理等措施有效地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参 考 文 献

        刘晓红.循证护理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李艳鑫.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呼吸道护理[J].医学论坛杂志,,():.

术后护理要点篇(11)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160例患者,对术前和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在术前术后护理的联合作用下,患者恢复较快,无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护理后,治疗效果显著,正确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保障手术的效果。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93-01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在30至40岁的女性中较为常见。由于其发展缓慢,症状不明显,所以很多患者没有接受早期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手术疗法是治疗子宫肌瘤最常见的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析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观察治疗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在25~55岁之间,平均年龄(40.1±10.7)岁。其中浆膜下肌瘤35例,肌壁间肌瘤46例,粘膜下肌瘤27例,阔韧带肌瘤12例,瘤体直径在2-13cm之间,平均直径(10.3±1.8)cm,在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关检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包含以下内容:(1)手术前检查。患者入院后接受超声检查、诊断性刮宫检查和腹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同时接受心肺功能检测和大便常规检测,分析患者生化指标和身体状况,及早预防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大出血等问题。(2)心理护理。患者在术前容易出现紧张的心理,在术前要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减少抵触心理。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讲解腹腔镜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和安全性,增强手术治疗的信心。术前要加强患者的交流,保障子宫肌瘤求出手术顺利开展。(3)病房护理。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注意病房的通风。(4)术前准备。术前做好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做好患处的清洁工作。做好腹部皮肤清洁,保证患者脐部的无菌和清洁,预防感染。术前一天进流食,术前8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止饮水。做好麻醉工作[1-2]。(5)其他准备。手术开始前要留置尿管位置,避免损伤膀胱,术前进行药物过敏测试。术前要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做好沟通,避免出现医患纠纷。

1.2.2术中护理:

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对患者下肢进行正确的固定,确保医疗设备与患者的间距。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患者体征变化,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给医师,及时处理。

1.2.3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按照全麻的标准进行护理,将患者的头部固定一侧,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吸氧时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每隔半小时巡检一次病房。(2)腹部伤口护理。观察患者在进行穿刺手术后腹部是否出现出血的情况,及时处理穿刺的伤口,将强换药护理,以免伤口出现感染。(3)饮食护理。未排气前不得进食,在患者清醒6小时后,不能食用糖分高、易产气的食物,排气后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的半流质食物。手术结束3天后恢复正常饮食。(4)管道护理。术后为患者安置好各种管道,避免出现挤压的状况,保证管道的畅通。观测并记录患者尿液和腹腔引流液的性状,采取正确的卧姿,保证引流液的顺利流出。连接好引流袋,避免因流液流出引发的感染[3]。(5)伤口恢复护理。患者在术后一般会出现伤口疼痛的症状,护理人员要采取适当的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必要时采取止痛药物。一般来说,患者的伤口较小,恢复较快,疼痛症状较轻,无需使用药物止痛。(6)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术后注意事项进行嘱咐,注意伤口的恢复和营养的摄入,多食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卫生。出院后一个月到医院进行复诊,一旦出现异常状况要立即到医院进行就诊。

2结果

所有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平均耗时为(120.1±60.7)min,患者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为(98.75±30.14)ml,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1.7)天,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死亡病例和中转开腹病例,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患者病情均恢复良好,无明显不良症状。

3讨论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常见的症状有盆腔压迫,生殖器功能性障碍以及子宫的不正常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腹腔镜疗法不仅是一种检查手段,而且与手术过程同步开展,可以仔细观察肿瘤的位置与大小,方便手术的实施。同时,由于这种手术创口小、恢复快、费用较低,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护理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关键所在,科学的护理对于患者的病情康复有很大的帮助[4]。子宫肌瘤患者一般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担心生育的问题,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心理干预有利于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患者在术前术后的饮食护理和伤口护理也很重要,这两方面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营养的补给,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伤口感染,减少并发症。

在本文的研究中,对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160例患者给予术前和术后护理,所有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平均耗时为(120.1±60.7)min,患者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为(98.75±30.14)ml,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1.7)天,手术过程比较顺利。在随后3个月的随访中发现,所有的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采取科学的术前术后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加速患者的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玉玲.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的干预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2013,(12)05:3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