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婴幼儿护理知识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0 17:02:25

婴幼儿护理知识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1)

1 调查问卷描述

2016年3月1日?D8月31日,公共图书馆面向南阳市展开调查,调查地点选在了早教中心、幼儿园、公园、医院等,调查方式分为调查问卷法和分层抽样法。由于调查对象为3岁以下婴幼儿,需要有陪护者在身边陪同。通过全面的调查,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南阳市3岁以下婴幼儿的阅读情况,又从婴幼儿陪护者的角度了解他们对公共图书馆婴幼儿阅读服务的详细情况。调查问卷共发放了36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40份。

2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2.1 3岁以下婴幼儿阅读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

2.1.1 3岁以下婴幼儿阅读现状统计。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笔者将其分为A组(0?D12个月)、B组(13?D24个月)、C组(25?D36个月)三组进行统计(见表1)。由表1可知,A组中已经开始阅读的婴幼儿有1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5%,未开始阅读的有8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4.7%;B组中已经开始阅读的有5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7%,未开始阅读的有5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5.3%;C组中已经开始阅读的有9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8.4%,未开始阅读的有4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2%。

2.1.2 3岁以下婴幼儿阅读现状分析。据统计发现,婴幼儿阅读人群比重呈递增趋势,说明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家长越来越重视引导婴幼儿的阅读能力。在调查中,虽然已经有一部分3岁以下的婴幼儿开始进行阅读,但是阅读人群比重并不大,仅占总调查人数的46.8%,还有53.2%的调查对象没有阅读行为。一般情况下,刚出生的婴儿就具备了听觉、视觉和触觉。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这三种感知能力不断地完善,婴幼儿的阅读能力也随之增强。我国著名的儿科教授鲍秀兰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后指出:学习的黄金时期是在3岁之前的婴幼儿期,最好是从新生儿时期开始[2]。从发展心理学来讲,1岁以下的婴儿处于语言准备期,陪护者对其进行大量的阅读可以刺激婴儿的大脑皮层,使婴儿在成长中潜意识地运用故事书中的语言;1?D3岁的婴幼儿正处于好奇期,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十分强烈,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研究成果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是在5岁之前开始阅读的[3]。因此,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2.2 陪护者与婴幼儿的关系数据统计和分析

2.2.1 陪护者与婴幼儿的关系数据统计(见表2)。

据调查,首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是陪护3岁以下婴幼儿阅读的主要人群,分别有119人和11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5%和33.8%;其次,由妈妈陪护3岁以下婴幼儿阅读的人数共8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3.8%,而由爸爸陪护3岁以下婴幼儿阅读的人数最少,只有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1%;最后,保姆也是陪护3岁以下婴幼儿阅读的主要人群,共1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3%。

2.2.2 陪护者与婴幼儿的关系数据分析。①祖辈是婴幼儿陪护者的第一大人群。就我国社会现状而言,3岁以下婴幼儿的祖辈以60后居多。这一代人群由于时代原因形成了一种重养轻教的教育方式,并没有树立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理念,这成为婴幼儿早期阅读的“短板”。②保姆成为婴幼儿陪护者的新增人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一些家庭的成员由于种种原因在某个时间段内无暇顾及陪护孩子,选择聘请保姆照看。保姆作为婴幼儿的陪护者在引导婴幼儿早期阅读方面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保姆更关心的是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情况,对其早期的阅读培养并不重视。

2.3 3岁以下婴幼儿阅读地点数据统计和分析

2.3.1 3岁以下婴幼儿阅读地点数据统计(见表3)。据调查,已经有阅读行为的3岁以下婴幼儿的总人数有159人。选择在家阅读的有159人,占已经有阅读行为总人数的100%;选择在早教中心阅读的有103人,占已经有阅读行为总人数的64.8%;选择在私营绘本馆进行阅读的有87人,约占已有阅读行为总人数的54.7%;仅有59人选择在图书馆读书,约占已有阅读行为总人数的37.1%。

2.3.2 3岁以下婴幼儿阅读地点数据分析。由表3可知,家是3岁以下婴幼儿进行阅读的首选场所,其次是早教中心和绘本馆,而图书馆却居于末位,作为“阅读大本营”的图书馆,其影响力并没有超过早教中心和绘本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①不知道图书馆有阅读服务。其实,我国公共图书馆已经开展了面向3岁以下婴幼儿的阅读服务,如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的彩虹亲子系列活动,是专门针对该年龄段婴幼儿的阅读推广活动。②图书馆离家比较远,不方便。3岁以下婴幼儿外出通常需要陪护者携戴食品、儿童推车等各种生活用品,因此距离问题成为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公共图书馆面向3岁以下婴幼儿阅读服务策略分析

3.1 服务工作方式

3.1.1 “走出去”。近年来,公共图书馆越来越注重对本馆各项服务的宣传,并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但是公共图书馆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阅读服务的宣传广度还是不够。因此,公共图书馆要积极采取深化宣传服务的策略。在宣传过程中,公共图书馆不仅要介绍本馆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所举办的各种阅读活动,同时也要重点介绍3岁以下婴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阅读观念,并对该年龄段婴幼儿读物进行介绍推广。

3.1.2 “灵活化”。①时间灵活化,即采用预约制。目前,公共图书馆面向3岁以下婴幼儿服务时,会举办一些故事会、家长沙龙等活动,其举办的时间也会提前在网站上公布。但是由于活动是固定的时间,有些家长会因为一些重要事情而无法参加活动。因此,在开展活动之前,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提前在网上公布消息,让家长预约时间,同时根据家长所预约的时间段,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开展活动。②地点灵活化。图书馆可以与社区居委会联系合作,定期使用图书流动车进入社区服务,并可以向社区居委会争取一定的场所举办图书馆活动。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父母对宝宝的营养和健康越来越重视,都不希望自己的宝宝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希望能为宝宝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护理。目前我国年轻的准父母们大多缺乏孕产妇保健护理、婴幼儿护理和营养保健的相关知识以及婴幼儿配方奶粉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这方面的专业指导或培训,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作好准备。医务通道的基础正是满足年轻父母对产品和知识的双重需求,借助传播孕婴知识来实现品牌推广。

2、抢占市场先机

研究表明,婴儿对最初的牛奶口味是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当更换其他口味产品时,婴幼儿常会出现不适现象。另据对婴儿母亲的调查,一旦接受某一品牌奶粉,除非婴儿在喂养过程中有不适应的情况出现,母亲们一般不会改变产品品牌。这样厂家培养的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很高,对生产企业而言,具有一劳永逸的效果。所以,抢占先机,赢得宝宝的“第一口”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尤为重要。

医院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前沿阵地。我国约87%的婴儿是医院出生的,大约20%的宝宝不能母乳喂养,这些宝宝的第一口牛奶都是在医院喂哺的,占领了医务通道,基本上就赢得了这一巨大市场。即使是母乳喂养宝宝,在四个月时应添加辅食,在一岁左右将停止母乳喂养,通过医务通道也可以影响他们的父母,将他们培育成自己品牌的忠实支持者,使他们在选择辅食和断奶食品时更多地选择自己的产品。

3、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医务通道推广的优势在于在消费者进入市场选购婴幼儿配方奶粉前,将品牌推广与知识营销相结合,将孕婴护理和营养等科学知识与产品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树立起专业、科学、营养和健康的品牌形象。医务通道的推广中,厂家通过自己的市场推广人员和医院医生、护士等人员的推介和宣传,使婴幼儿父母了解产品知识,感受到厂家对孕妇及婴幼儿的关怀和爱护,增强了对产品的信任,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的美誉度。 二、如何建设医务通道

1、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营销队伍

医务通道不同于传统渠道,它对营销人员的素质有一些特殊要求。从事医务通道工作的市场推广人员除了必需的产品知识和营销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专业的营养知识和医务知识。只有专业的营养知识和医务知识,才能在与准父母和医务工作者的交流中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通过建立起准父母对市场推广人员的信任,从而建立起准父母和医务工作者对乳品企业和产品的信任。

进口奶粉生产企业对医务通道的建设非常重视,为医务通道建立了专门的营销队伍,设立营养代表或营养专员等职位。部分进口奶粉生产企业在区域营销队伍中从事医务通道销售的人员比从事传统渠道销售的人员还多。

2、要建立厂家与医院的互信关系

在建立医院通道过程中,婴幼儿奶粉的安全性和营养性是医护人员最关心的。这就需要厂家通过临床试验或试用等方法来证明自身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以取得医院对厂家及其产品的信任。只有这样,医院才可能允许该品牌产品在医院内推广或帮助推荐其产品。

要充分发挥医院在医务通道建设中的作用。据调查,大多数年轻孕产妇对孕妇奶粉和婴幼儿奶粉产品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他们认为医生和医护人员是婴儿营养方面的专家,具有一定的权威,是值得信赖的,因而对奶粉的选择往往听从于医护人员的推荐。厂家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应与妇产科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使她们了解自己的产品,乐于推荐自己的产品。

3、建立厂家与孕妇的互信关系

开办孕妇学校、举办婴幼儿护理知识讲座。通过联合一些大医院,聘请医生、营养专家等为“准妈妈”和刚为人母的妈妈免费授课,帮助她们解决在怀孕和育儿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将自己的产品知识融于其中。如美赞臣在讲授婴幼儿饮食营养知识时,突出其新推出的安婴儿产品添加AA+DHA后所具有的益智作用:使婴儿IQ增加7。使这些妈妈们感受到厂家对消费者的关心和爱护,消除了单纯产品推广中的抵触和戒备心理,更容易接受企业的产品知识。

分发、寄送内容丰富的各种宣传资料。向参加产品知识培训的孕妇和到医院体检的孕产妇建分发一些实用资料,内容包括婴幼儿营养知识、护理知识和产品知识等。同时向那些母乳喂养的婴儿家庭寄送宣传资料,起到品牌提醒作用(母乳喂养婴儿添加辅食和断奶时)。

此外,生产企业还可以与医院、妇育保健机构联系,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婴儿保健手册刊登产品广告或在医院提供的婴儿产品上附上品牌标识、品牌提醒等。

4、 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档案

收集参加产品知识培训的孕妇和年轻父母、参加医院体检的孕产妇的相关资料,建立包括孕产妇姓名、年龄、宝宝出生(预产期)时间、家庭地址、联系方式、购买记录等内容的详细档案。

通过建立消费者档案,一方面可以通过抽样调查,追踪消费者使用情况和使用后对产品的意见,以便对产品和销售工作进行改进,同时显示公司对消费者的关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邀请消费者参加公司开展的各种活动、邮寄各种宣传资料等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5、产品推广和销售

产品的试用:通过与医院医护人员的合作,使缺乏母乳或不愿母乳喂养的妈妈的初生婴儿吸吮由自己厂家生产的奶粉冲调的牛奶。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3)

近些年,社会在不断发展,经济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完善。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家长对孩子的疼爱和关心与以往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从婴幼儿开始,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就非常关注,也逐渐认识到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检查和接种预防等项目的重要性[1]。其中,婴幼儿抵抗力较差,对婴幼儿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某些传染病的有效措施,降低了婴幼儿疾病的发生率。但由于婴幼儿年龄较小,在接种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不配合的情况,给接种带来了较多不便,因此,适当的给予接种护理干预,会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对来我院免疫预防接种的婴幼儿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婴幼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5个月-6岁之间,平均年龄(3.23±0.58)岁。对照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4个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2.87±0.63)岁。接种的疫苗有:百白破、白破.乙肝、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炎。两组婴幼儿在年龄、性别、接种疫苗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故相互比较具有临床意义。

1.2 方法

接种前所有让孩子均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接种前要洗澡,保持干净,以免引起接种部位感染。此外,接种不可空腹,必须要吃饱,接种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饥饿或者比较疲劳时接种,容易发生晕针。接种后在医院观察半小时后再离开。需要注意的是在接种24小时内不要洗澡,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勿食刺激性东西等,以免影响接种质量。在对婴幼儿接种时要配以合理的护理措施,使接种工作顺利展开,具体措施如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具体的干预内容主要包括:1、创造良好的接种环境,以此来降低婴幼儿的紧张情绪[2]。保持接种室具有适宜的温度、清新的空气,可以放置一些幼儿喜欢的玩具和书籍,或者播放一些幼儿喜欢的动画片或者儿歌,都可以缓解婴幼儿对接种过程产生的恐惧感。2、对婴幼儿的家长也实行健康教育培养,由专业的医疗人员对家长讲述有关小婴幼儿身体健康的照顾,预防疾病发生,提早接种等等相关的知识,使家长了解接种对预防小婴幼儿疾病传播的重要性,同时了解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熟悉不同接种疫苗的作用。3、对每一个接种的婴幼儿进行详细的信息登记[3],以便日后定期与婴幼儿家长联系,了解接种后婴幼儿身体健康情况,提醒下次接种时间,再进行相关知识传授等等一系列与幼儿身体健康相关的事宜。4、患儿口服糖丸前后半小时不进食任何东西,包括水,如果婴儿是母乳喂养者,服糖丸后适当延长喂奶时间,因为母乳含天然的抗体,对活疫苗有拮抗作用,中途可进葡萄糖水或其他奶制品。5、接种百白破和白破疫苗后24小时后进行常规湿热敷5分钟,接种乙肝疫苗后也可以预防性湿热敷,接种时可让家长帮助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1.3 疗效指标

对两组婴幼儿接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比较,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红肿、疼痛以及发生硬结的情况。比较两组婴幼儿采取不同方法接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处理,测定结果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婴幼儿接种后产生不良反应情况,见表(1),通过表中数据能明显看出观察组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两组婴幼儿采取不同方法接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见表(2),通过表中数据能明显看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后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怎样防止疾病、保护自身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的家庭一般独生子较多,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更加的重视,从婴幼儿开始,就会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每个人都清楚,婴幼儿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机体的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是一些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对婴幼儿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传染的有效方法之一,预防接种能够对幼儿的身体产生一种保障,从而能够抵抗不同传染源的入侵。

许多社会家长,尤其较偏远的农村,由于知识水平不高,对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感觉预防接种浪费钱财。也有的家长认为接种会造成婴幼儿免疫系统的损害,导致抵抗力下降,影响以后的身体健康,像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某些地区传染病的大量传播。

本文所讨论的在婴幼儿接种时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4)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236-02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消除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随着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儿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健康水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我院始终把0~3岁婴幼儿的保健工作放在首位,遵循“以保健为主、临床为辅”的方针,大力开展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婴幼儿保健的重要性,从被动接受婴幼儿健康体检,到主动带婴幼儿到医院做健康体检。现将我院的具体教育措施报道如下:

1 健康教育步骤

1.1 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1.1 向新生儿家长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必要性、重要性。主要包括:眼部检查、口腔检查、听力筛查、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的检查。若新生儿有先天性疾病,可早发现、早治疗。

1.1.2 新生儿家长在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向家长发放婴幼儿营养指导书、儿童保健手册(卡),嘱其满月时到本院儿童保健科为婴幼儿体检及预防接种,使家长对儿童保健有初步的认识。

1.2 满月婴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2.1医生查看婴儿有无黄疸,对黄疸未退婴儿,要进行黄疸指数检测,若指数偏高,应延缓预防接种,积极治疗黄疸。告诉家长黄疸可影响婴儿大脑和智力发育,嘱其母亲暂停母乳喂养,给婴儿口服妈咪爱,3次/d,1支/次,5 d为一疗程。待黄疸消退后,再到医院预防接种。

1.2.2 对婴儿进行常规生长、体重、头围、前囟、心肺等检查,并为婴儿建立健康档案,将体检结果打印出来,并附本次体检的评价标准、儿童保健指导,主要包括:动作方面、语言方面、对周围环境方面、平衡膳食指南。这样家长可一目了然地知道婴儿的健康情况,并可根据其上各个方面的知道内容,在家训练婴儿,进行早期教育。

1.2.3 为了预防儿童佝偻病发生,常规指导家长给婴儿口服小儿五味赖氨酸糖浆,2次/d,2.5 ml/次;维生素AD滴剂,每晚3滴。嘱家长经常带婴儿进行户外活动,进行空气浴、日光浴和被动体操,以增强体质。

1.3 3~11个月婴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3.1 此期保健重点:合理喂养、加强日常护理和早期教养、预防疾病和意外、按计划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定期进行健康和体格检查,以促进生长发育[3]。

1.3.2 对满3个月的婴儿常规进行智力检测,向家长介绍智力检测是对婴儿智力发展指数以及运动发展指数的检测,达标分数是90分以上,若在90分以下则再做进一步检查。到儿童保健科早教训练基地做Vojta测定,标准是7项合格,若有3项不合格,则怀疑此婴儿有中枢性协调障碍,建议家长对婴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越早越好。

1.3.3 常规对婴儿进行骨密度检查。向家长宣传它是一种无痛、在婴儿左腿胫骨处进行的骨B超检查,主要检测骨中钙的情况。如Z值在-1.0以上,则表明此婴儿缺钙,建议家长为婴儿补钙,以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发生。

1.3.4 3~6个月内的婴儿提倡母乳喂养,到第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为断奶作准备。嘱家长合理添加辅食,正确选择和制作食物,如先添加米糊,再添加蛋黄、水果、蔬菜。遵循从少量到多量,从稀到稠,从一种食物到多种食物的原则,循序渐进,使婴幼儿渐渐适应。

1.3.5 督促家长在婴儿1岁以前,每个月或每隔3个月对婴儿进行生长发育检查,查看生长曲线是否正常,若体重、生长未达标,应及时向家长指出,了解是喂养不当,还是血中微量元素缺乏、血铅偏高等,这些都可影响小儿食欲,导致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1.4 1~3岁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1.4.1 此期的保健重点是保证均衡的营养、合理安排小儿生活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和意外、进行生长发育系统监测、完成计划免疫[4]。

1.4.2 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医院应经常开展大型婴幼儿营养咨询活动、儿童营养专家讲课,帮助家长了解儿童进食特点,现场示范指导家长掌握食物的搭配、合理的喂养方法和技巧,教育家长自己要注意不挑食、不偏食,为儿童树立好榜样。

1.4.3 幼儿期是小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教会小儿说话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因而家长要多和小儿说话,认真回答小儿提出的问题。对于不喜欢说话的小儿,建议家长带其到我院早教基地,由专业早教老师来训练小儿说话,效果理想。

1.4.4 教育家长定期带幼儿进行口腔检查。可用软毛牙刷刷牙,尽量少吃糖果,以预防龋齿。

2 健康教育方式

2.1语言教育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与婴幼儿家长面对面交流、沟通。医护人员对于婴幼儿家长提出的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要一一耐心地进行解答,使家长了解婴幼儿保健的重要性,并习惯性、经常性地进行儿童保健。另外,我院坚持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同步进行,婴幼儿到医院接受预防接种时,应先接受医生的健康检查,发现生长发育不良时,及时向家长提出,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2.2书面教育

向家长发放儿童保健手册(卡),其上有儿童保健的项目介绍,可提醒家长带婴幼儿进行儿童保健。在显眼的地方放置健康教育处方笺,向家长宣传通俗易懂的儿童保健知识,如“新生儿疾病筛查须知”,“重视孩子就餐环境、培养良好进食习惯”,“积极行动预防儿童铅中毒”等,这样家长在婴幼儿日常生活中可依照书面说明去做。

2.3 形象化教育

儿童保健科门诊走廊、室内墙上悬挂图文并茂的宣传牌,内容有母乳喂养的优点、预防接种须知、实行早期教育挖掘儿童潜能等,以增加婴幼儿家长的保健知识。

2.4 电化教育

利用电视、VCD在儿童保健科门诊每天按时播放婴幼儿喂养方法、婴儿操和儿童早教节目内容。

2.5 电话教育

在儿童保健科门诊专门设立健康宝贝热线电话,通过电话回答求询者提出的健康知识、卫生保健、心理等问题,由于此方式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5],在传播儿童保健知识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6 社会性教育

医院经常开展大型婴幼儿营养咨询活动,利用家长带婴幼儿参加活动的机会,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为婴幼儿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7 健康教育大课堂

儿童保健科专家定期为婴幼儿家长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儿童喂养方面的知识,并现场示范,教家长怎样进行食物的搭配,受到婴幼儿家长的欢迎。

3 结果

3.1 家长高度重视

通过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婴幼儿保健的重视。据统计,来医院进行儿童保健的婴幼儿,从2002年的60%,上升到2008年的95%。

3.2 拓宽了儿童保健内容

几乎所有在本院出生的婴幼儿,都能在家长的带领下按时到医院做儿童保健。医院的保健项目,由原来的生长发育监测,发展到现在的智力检测、骨密度检查、Vojtai测定、营养指导、婴幼儿早教等。

3.3 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测起到了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

如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诊断治疗,儿童营养不良、小儿佝偻病等的预防治疗,减少了儿童患病率,降低了死亡率,促进了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了21世纪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实现。

4 讨论

4.1 坚持对婴幼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

只有家长的保健意识提高了,才能带婴幼儿到医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儿童保健服务,医院的儿童保健项目才能得以实施。

4.2搞好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关键是健康教育方法要多样化

医护人员可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传授儿童保健技术,特别是医护人员与婴幼儿家长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4.3 我院始终坚持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同步进行

这样可使家长在节约重复来医院时间的同时,接受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学习保健知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全面检查,使婴幼儿的一些疾病得到了早发现、早治疗。建议可以在综合性医院推广我院的方法,以确保每位婴幼儿都能接受儿童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2]胡伟民.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计划[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5)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省市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促进婴幼儿照护发展机制体制,提高家庭婴幼儿科学养育能力,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提供托育服务,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着力满足广大家庭多层次、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家庭为主、托育补充,政策引导、普惠优先,安全健康、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分类指导,试点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按照婴幼儿成长特点和规律,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提高家庭照护能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规范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

2021年,建成1个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机构,初步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和综合监管体系,探索托幼机构一体化服务和社区托育点建设。

到2022年底,完成县妇计中心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创建任务,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的指导,全面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

到2025年底,全县以家庭为主、社会补充、社区支撑的全方位、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框架基本形成,管理规范、监督体系基本健全,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达到95%以上,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

1.全面落实休假制度。倡导单位职工自觉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民政婚姻登记窗口设立咨询服务台,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产假、配偶陪护假、哺乳假和生育津贴补贴等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家庭婴幼儿照护提供便利条件,采取设置母婴室、哺乳室,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工作时长、实施远程办公等积极措施,满足职工照护婴幼儿需求。支持脱产照护婴幼儿的父母重返工作岗位,为其提供信息服务、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县总工会牵头,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妇联、县人社局、县医保局配合)

2.加强科学育儿指导。县妇计中心和兼有婴幼儿照护内容的家政服务机构要设立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导中心,县级各分娩医疗机构和镇办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要建立优生优育优教指导室,通过开展亲子活动、父母课堂、育儿知识讲座,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村(社区)妇幼专干兼任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员,定期开展入户指导服务。(县卫健局牵头,县妇联、各镇办配合)

3.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认真贯彻保育为主、保教结合的方针,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婴幼儿家庭开展新生儿访视、膳食营养、生长发育、预防接种、安全防护、疾病防控等服务,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关注婴幼儿早期发展,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各镇办要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上门为特殊困难群体的婴幼儿父母提供育儿指导和照护服务。(县卫健局牵头,县妇联、各镇办配合)

(二)建立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体系

4.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各镇办要将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公共服务重要内容,保障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用地用房。新建小区应当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9年版)》标准,每千人不少于8个托位的要求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居住区无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用3年时间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完成建设。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配套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县民政局牵头,县资源局、县住建局、各镇办配合)

5.加大社区社会资源投入。根据社区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强化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采取政府补助、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嵌入式、分布式的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人社部门要在社区公共服务领域,设置一定比例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公益性岗位,用以支持机构的发展。(县民政局牵头,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三)实施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6.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在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等就业人群密集区域建立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引导、培育、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发改部门要按照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要求,积极争取国家托育照护服务试点专项投资,制定托育照护服务规划建设体系,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编报,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重点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为婴幼儿家庭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保证、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县发改局牵头,县资源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7.鼓励托幼一体化建设。各级幼儿园要充分发挥专业资源聚集优势,允许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试点,增设托育班,招收2-3岁以下婴幼儿,并纳入幼儿园统一规范管理。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时,应考虑增加托育班资源供给,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县级公立幼儿园要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师资力量雄厚的资源优势,率先推行托幼一体化建设,解决城区家庭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实行托幼一体化的幼儿园,收托前应将收托3岁以下婴幼儿情况及时报告县科教体局和县卫健局。(县科教体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8.支持发展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为方便单位职工照护婴幼儿,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工业园区和职工数较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形式,在工作场所或就近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县总工会牵头,县卫健局、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配合)

9.鼓励举办形式多样的照护服务。各镇办、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举办专业性、多层次、多种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促进社会化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多元化投入。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可根据家庭需求,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有序供给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消费水平的多层次婴幼儿照护服务。(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资源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四)强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规范管理

10.实行登记和备案制度。在我县辖区内举办的各类托育服务机构,应严格执行《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并按照《托育机构登记和备案办法(试行)》要求进行登记备案。举办事业单位性质的托育机构,应向县委编办申请审批和登记;举办社会服务性质的托育机构,应向县民政局申请注册登记;举办营利性的托育机构,应向县审批局申请注册登记。核准登记后,登记部门应及时告知托育机构到县卫健局进行备案,同时,将已注册登记的托育机构有关信息在15个工作日内推送到县卫健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共同纳入管理。(县卫健局牵头,县委编办、县民政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11.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必须符合相关设置标准和服务规范,并主动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应安全设施、器材及安保人员,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对婴幼儿照护服务全过程加强监管,管理公开透明。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要加大对托育机构消防设施、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排除安全隐患。各相关部门和镇办人民政府要按照分工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和安全监管主要责任,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及人员诚信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实行工作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虐童等行为的机构和人员零容忍,对相关个人和直接管理人员实行终身禁入。(县应急局牵头,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12.加强卫生保健监督管理。县妇计中心、县疾控中心、县卫生健康执法大队以及镇办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咨询服务和监督检查,县计生协会要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不断加强婴幼儿健康管理,提升机构健康管理水平。对新设立的托育机构要按《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及时开展卫生合格评价,对评价不合格的,及时提出整改建议,限期整改到位后方可开展托育服务。(县卫健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各镇办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保障。各镇办、各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可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场地租赁、设施改造、设备购置、招聘人员等方面给与扶持。要全面落实财政部、税务总局等6部委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执行与学校、幼儿园相同的价格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按照国家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发改社会〔2019〕1606号),对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按每个新增托位给予1万元补助基础上,验收合格后由财政部门结合实际安排适当配套资金给予补助。积极做好社会资金的投入引导,促进社会化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多元化投入。对引进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机构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大力支持。(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应急局、县税务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二)落实用地保障。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并优先予以保障。鼓励利用低效土地或闲置土地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对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和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划拨方式予以保障。(县资源局牵头,各镇办配合)

(三)加快人才培养。县人社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从业人员列入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和政府补贴性培训目录,把保育员、育婴员等托育从业人员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落实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县职教中心要增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开设儿科护理学等相关课程,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对已获得婴幼儿照护指导师、育婴师、保育员从业资格并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托育机构要择优录取使用,并按岗位职责落实相应薪酬待遇。要切实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和安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做好婴幼儿照护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评价工作,依法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建设一支品德高尚、富有爱心、敬业奉献、素质优良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队伍。(县人社局牵头,县科教体局、各镇办配合)

(四)强化信息支撑。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婴幼儿照护服务实际,应用婴幼儿照护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在优化服务、加强管理、统计监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县经贸局牵头,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五)加强社会支持。加快推进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开辟服务绿色通道,为婴幼儿出行、哺乳等提供便利条件,营造婴幼儿照护的友好社会环境。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开发与婴幼儿照护相关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和风险监测,切实保障安全性。(县住建局牵头,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各镇办配合)

(六)强化监督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原则,落实好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规范发展和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县级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备案、监管机制,各部门按事权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开展综合监督,并对日常监管负主要责任。严格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注册登记及备案制度,严格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对婴幼儿安全和健康负主体责任制度。凡未登记、注册或设施条件差、管理混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依法予以处罚。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安全保障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职不到位的、发生安全事故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县卫健局牵头,县科教体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发改、科教体、公安、民政、财政、人社、住建、自然资源、卫健、市场监管、应急、税务、工会、妇联、各镇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健局,由县卫健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的儿童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儿童健康体格检查日益重视,按时带婴幼儿到儿童保健门诊体格检查的家长越来越多。而由于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加强,婴幼儿每月都有计划内计划外疫苗接种。家长工作繁忙,常常想把孩子带到医院后,把体格检查、预防接种等都集中在一起完成。以至于婴幼儿在接种疫苗时所产生的疼痛、恐惧心理一直延续到体格检查时,影响了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笔者对582例的婴幼儿在接受预防接种后,进行体格检查过程中的配合程度进行观察分析,找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2月16日至5月30日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体格检查的2岁6个月以下婴幼儿。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由专人对接受预防接种后的婴幼儿按婴幼儿体格检查测量要求对婴幼儿进行头围、胸围、体重、身长的测量。按年龄

2 结果

见表1,2。干预前后婴幼儿体检配合程度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1 不同年龄婴幼儿配合体检情况 表2 不同年龄婴幼儿配合体检干预前后配合程度分析

3 讨论

免疫注射过程对婴幼儿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与感受,而婴幼儿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更为强烈。由于儿童的认知、语言表达和发育水平不同,各个年龄段儿童发生疼痛时表现也有所不同。可受年龄、应对方式,父母对疼痛的反应,过去疼痛的经历以及文化背景,教育方式等影响,因而影响婴幼儿体检的配合程度。表1显示:6个月以下婴儿在体检时80.55%都配合,没有痛苦表情,这与小于6个月的婴儿对疼痛经历没有记忆,而且对疼痛几乎没有恐惧感[1]有关,与《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效果的对比》中120名婴幼儿在5 min后疼痛减少到10%相符[2]。6个月~1岁婴幼儿71.79%不配合。6个月以后,对疼痛的反应受到以往疼痛刺激经历以及父母所给予的情感的影响,常规的护理操作就可以刺激婴儿,但反应程度不同。在婴幼儿阶段对疼痛刺激不理解但可以有记忆,且婴幼儿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对体格检查等操作也非常恐惧,其反应程度与疼痛刺激的操作几乎是一样的。1~2岁半幼儿有72.15%不配合。幼儿对机体各部位的功能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对测体温、血压、检查耳朵等都非常恐惧,其反应程度与疼痛刺激的操作几乎是一样的,他们对疼痛的反应相似于婴儿阶段,但较强烈。

在体格检查过程中婴幼儿的不合作会造成所测量的数据不准确。由于头围大小反映了脑和头部骨骼发育情况,是认知功能好坏的标志,身高、体重是衡量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主要指标,体重能敏感地反应小儿近期营养状况,身高是反应小儿长期营养状况和生长速度的可靠指标[3]。不精确的数据会影响到小儿生长发育曲线的走势,影响医务人员对小儿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的评估。

4 对免疫注射后进行体格检查的婴幼儿给予有效的干预

4.1 在进行体格检查时要解除孩子的陌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为体格测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由于陌生环境及旁边孩子哭闹声以及对医护人员的畏惧感,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恐惧和焦虑,会影响孩子在体格测量时的准确性。对极度害怕,哭闹强烈的婴幼儿,采取渐进式心理安抚,慢慢消除婴幼儿的紧张和害怕,告诉宝宝,这是在戴帽子,看看宝宝长大了没有?不是打针,不痛,让宝宝在测量前有心理准备,减轻害怕心理,减少恐惧感。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遇到孩子不听话时不要用到医院“打针”来吓唬孩子,以免增加对医院的恐惧及不正常的心理认知定位。

4.2 安抚婴幼儿的焦虑、恐惧的心情 医务人员用微笑、亲切的语言感染婴幼儿,使婴幼儿感到医务人员的亲切,可信任。并尊重婴幼儿,对婴幼儿的各种不恰当行为(婴幼儿用脚踢医务人员或婴幼儿不小心尿湿了我们的工作服等),要有母亲般的容忍,从心理上进入母亲的角色,使婴幼儿感受母爱的温暖。当得知体检的婴幼儿正好是生日时,立刻送上一句祝福:祝宝宝生日快乐!聪明漂亮(帅气)!使家长和婴幼儿感受到医务人员虽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4.3 对于正在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干预护理 进行体格测量前先吸吮再测量,因吸吮是一种减轻疼痛的有效措施。也可让母亲对婴幼儿进行抚摸、拥抱等肌肤性触觉刺激,来减轻婴幼儿免疫注射后的痛觉。

4.4 6个月以下婴儿最好选择在进入深睡眠状态下进行体格测量 指导妈妈轻轻放婴儿到测量床上,双手扶住婴儿的双臂,使婴儿感觉还是被抱在妈妈的怀抱中一样。在这种状态下操作,大多数婴儿都非常安静,不吵、不闹。

4.5 使用赞赏的语言 如婴幼儿不配合,可以先让配合体检的幼儿先测量,医务人员一边操作一边告诉不配合的幼儿:你看哥哥多乖,我们弟弟也很乖的,医生最喜欢这样的小朋友了。在测量前多使用赞赏的语言鼓励幼儿,因赞赏和鼓励是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尤其对婴幼儿。

4.6 对于个性、独立性较强的幼儿护理 要耐心,细致把握其性格特点,争取其配合,避免强迫、压制的工作方法,不伤害其强烈的自尊心。

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措施,582名婴幼儿在体格检查过程中配合体检的婴幼儿由37.45%上升至88.65%。如何避免对婴幼儿进行疼痛刺激,减少对婴幼儿的伤害,是护理人员的职责。因此,在为婴幼儿进行健康体格检查过程中,要满足其身心需要,尽可能不要在接受预防接种后或侵入性操作后立即进行体格测量,应先让婴幼儿在做好健康体格检查后才接受预防接种后或侵入性操作,同时,在进行体格检查过程时,动作要轻柔,熟练,尽量消除体格检查过程中的轻微刺激,让婴幼儿在体格检查过程有一个良好的心身健康过程。

参考文献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7)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发展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2008年上海市颁布了《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这标志着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之中。据2011年统计,我国拥有0-3岁婴幼儿约有近7000万,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工作是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

一、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一)对于脑科学的研究

在脑重方面:新生儿的脑重量为360克-390克,是成人脑重的1/4 ;六个月新生儿脑重为660克-700克,近成人的一半;三岁脑重量为1000克,是成人的3/4 (约占70%),成人平均脑重量为1400克。由此可见,三岁之前脑重发展最为快速,为儿童的潜能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二)对于心理学的研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绘制了一张个体智力发展曲线图,假如以17岁儿童智力发展为成熟智商100%,4岁时发展为50%,8岁时发展为80%,12岁时发展为90%,从这个曲线看到儿童智力发展是非匀速不均衡的,前四年发展快,第二个四年减慢,第三个四年缓慢。说明儿童智力发展年龄越小发展越快。

(三)对于学习能力的研究

研究显示:儿童的学习能力在0-3岁发展了50%,4-7岁发展了30%,7-17岁发展了20%。因此,0-3岁是儿童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形成中最为敏感的时期,3岁之前的学习活动将事半功倍。

二、提高0-3岁婴幼儿科学启蒙素养的作用

婴幼儿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意识、"热爱科学"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学习、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等等,它不仅是实现"三个面向"、"科教兴国"之基,造就亿万人之源,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之本。0-3岁是婴幼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类潜能开发的黄金阶段,想提高婴幼儿的科学素养,需要从早期抓起。

(一)有利于保护和激发婴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婴幼儿天生好动,看见什么都想去摸摸,去看看。他们往往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自身的探索活动,直接进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 婴幼儿在观察、思维、认识、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有利于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及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

婴幼儿在科学启蒙活动中对科学产生积极的态度,而且对他们长大成人后正确对待周围事物,也有着良好的影响作用。婴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对未知世界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会对他们以后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起着极大的影响,而浓厚、持久的兴趣又成为努力学习知识的动力。

(三)有助于发展婴幼儿智力,积累科学经验

婴幼儿在有计划的科学启蒙活动中,学会了使用感官去观察发现,通过操作进行探索。他们在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产生概念性的认识,形成了初步的科学概念。不仅如此,婴幼儿在整个科技活动过程中,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而促进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

(四)科学启蒙活动有利于促进婴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坚持性等品质的发展

婴幼儿在探索世界的科学启蒙活动中,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由于好奇心的作用,每位婴幼儿都会不停地忙碌着。实践证明,不同的婴幼儿在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中,通过努力都能有所发现、有所成功,从而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性、坚持性,增强了自信心。

三、提高0-3岁婴幼儿科学启蒙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丰富的生活游戏

婴幼儿由于知识经验贫乏,他们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他们总是试探着去认识世界,想弄清究竟。例如,婴幼儿喜欢将柜子和抽屉倒空,实际是在探知空间和理解空间的大小。0-3岁的婴幼儿以家庭教育为主,我们应该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借助亲子活动或生活游戏,认知和探索生活中的简单常识和科学知识。例如,可以在家为婴幼儿种植花草或养育小乌龟等,让婴幼儿在观察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提高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家长适时给予指导,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科学经验,从而促进婴幼儿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保护婴幼儿的好奇心,提供丰富多样的玩教具和感知材料

为婴幼儿提供丰富的玩教具和感知材料,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提高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例如各种益智类的玩教具可以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力。提供不同的感性材料,如:让婴幼儿感知各种物体,可以玩袋中摸物的游戏,让婴幼儿对不同物体的属性有初步的感性经验。还可以通过玩具和游戏开启婴幼儿的数学潜能,形成初步的数概念,进而培养婴幼儿初步的科学启蒙素养。

(三)创设户外活动的空间和机会,提倡大自然教育法

带宝宝去大自然摸摸泥土、石块、树干、树叶、小草、小动物的皮毛,感受大自然的空气、阳光等。通过室外活动,可以提高婴幼儿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感受性,增强探索欲望,形成初步的科学启蒙。同时还要发展婴幼儿的感知觉,为提高科学启蒙素养奠定基础。可以玩触摸各类物体属性的游戏,如:水中游戏、泥土游戏、抓痒游戏、涂料游戏、吹风机游戏、抓沙游戏、裸足游戏。孩子们在和自然环境接触过程中,常常被环境中的事物现象所吸引,从而引起科学探索的愿望,开始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教师或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多种有趣的探索,如"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落叶什么样?""为什么会有影子?等等,这些都是婴幼儿感兴趣、想了解的,通过观察、探索找出了其中的科学因素。

(四)创设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提高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兴趣

婴幼儿在一系列有趣的科学活动中主动尝试、不断探索、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如:和婴幼儿玩海绵吸水的游戏、磁铁实验等,可以提高婴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尝试,形成初步的科学启蒙。

综上所述,0-3岁是婴幼儿智能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通过各种途径对婴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教育,形成婴幼儿初步的科学素养,不仅可以激发婴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可以培养儿童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索意识,促进儿童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8)

随着娱乐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幼儿教育再一次成为了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事实上,婴幼儿的认知能力随着他们的出生就已经形成,在他们不断的成长过程中,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瑞士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论观点,他很明确地指出,婴幼儿从出生起就在不断的接受外界物理刺激并做出反应,认知水平就在不断的刺激中发展。书籍在人的认知能力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婴幼儿也不例外。

1 婴幼儿认知水平及发展规律

认知,就是个体对客观世界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包含知觉、记忆、表象、思维及问题的解决等。婴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认知心理、行为较为独特。

感知觉是婴儿的主要认知能力,并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即使是新生儿也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并非什么也看不见。婴儿颜色感知的能力随着他们的出生而形成,新生儿可以分辨简单的颜色。从6个月起,婴儿的试听协调能力已经发展到能够判别视、听信息是否一致的水平。婴儿的触觉也很敏感,从3个月起手掌攥握能力就很强。婴儿的认知方式通过“咬”、“啃”、“听”和触摸。随着精细动作的发展,幼儿已经具备了“翻”、“抠”、“摸”、“捻”等。对于1岁-3岁的幼儿,他们在翻书时,有时会为了翻而翻,甚至同时翻几页,但遇到自己感兴趣或者熟悉的画面则有意识停下来认真读。

2 婴幼儿书籍现状及设计原则

现有的婴幼儿书籍大致可以分为幼儿手掌纸质书、幼儿绘本、婴幼儿布书和幼儿玩具书等这几类。幼儿绘本以图为主,文字起辅助作用,适合不识字的婴幼儿阅读。布书,因其独特的材质而得名,其有很多优点,例如布的特性对于婴幼儿爱撕咬这个特性有着非常安全的性能,不会划伤婴幼儿的手指,而且轻巧,方便清洗消毒,是一种非常适合婴儿阅读的书籍。还有玩具书,是以玩具的形式设计的书籍,有塑料材质也有纸质材质的,玩具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新奇的感受,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使他们“爱玩”的本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是非常受家长和幼儿们青睐的一种书籍形式,纸质玩具书造价较高,而且容易被幼儿弄坏,因此纸质玩具书在婴幼儿阶段并不是特别受推崇的书籍。

婴幼儿书籍设计的原则主要是恰到好处的开本,还有绚丽缤纷的色彩、童稚满满的插图、丰富体验的触觉、听觉等多感官交叉应用的设计。本文将主要从书籍内容、形态、材质、音效这四个角度谈认知发展理论应用在婴幼儿书籍设计中的必要性。

3 认知发展理论导入婴幼儿书籍设计的必要性

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客观的自然规律,书籍的设计要符合婴幼儿的自然规律,这样可以巩固并促进婴幼儿阶段性认知能力的发展。

3.1 合理的书籍内容穿插能够促进婴幼儿认识能力的增强

婴幼儿书籍的内容是从《看图识物》开始的,在此类书中,婴幼儿从中认识事物,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概念分类逐渐在婴儿脑中形成。婴幼儿书籍的主体内容是插图,图形和图像的结合可以使婴幼儿更容易了解事物的特征。和书籍的文学性相比,婴幼儿书籍的设计性更能体现语言所难以描绘的美感和生动。

3.2 合理的书籍形态设计能够加强婴幼儿注意力的集中

婴幼儿书籍形态多种多样,从书籍整体的造型和内页互动环节的穿插,是婴幼儿书籍设计的主要特征。婴幼儿的注意力极差,而婴幼儿书籍设计的丰富形态在婴幼儿翻阅过程中不断带给他们惊喜,能加强其对书籍的注意力。

3.3 合理的书籍材质应用能够开发婴幼儿的想象与记忆能力

想象力是创造发明的动力,也是婴幼儿期发展的主要认知能力之一。婴幼儿书籍材质的独特性一方面为婴幼儿的安全问题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能够开发婴幼儿的想象与记忆能力。

3.4 合理的音效介入书籍能够促进婴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

婴幼儿的言语能力发展在1年-3年期间最为关键。书籍为亲子对话提供了话题,是成人和婴幼儿沟通的良好平台,有利于婴幼儿发音、积累词汇,从而学会说话。

结语

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大多是在家庭展开,婴幼儿每天接触到的外界世界非常有限,―股是家人和居家环境。合理的婴幼儿书籍设计可以既顺应了婴幼儿已有图式,又能刺激其最佳发展区,使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在一定发展范围内达到最佳,进而进入下一个认知发展阶段。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9)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为全乡6-24 月龄婴幼儿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以下简称“营 养包”)的基础上,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延长服用至36月龄婴幼儿,普及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与技能,降低婴幼儿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改善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

(二)具体目标

1.营养包发放率达到85%以上,营养包有效服用率达到75% 以上。

2.提高儿童看护人的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和营养包服用知晓率,看护人接受咨询指导率达到80%以上。

3.婴幼儿的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在基线调查水平上持续下降。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对象

(一)实施范围:上坝乡所辖范围。

(二)发放对象

1.常住人口6-36月龄婴幼儿,满6月龄的婴儿即纳入发放对 象,服满36月龄的幼儿即停止发放。

2.满24月龄已停服儿童,截止2020年4月1日未满30月龄的可以重新纳入服用至36月龄(超过30月龄从未服用的不再纳入首次发放对象)。

3.如出现营养包配量供应不充足的情况,则应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婴幼儿,其次优先保障6-24 月龄婴幼儿。

4.除因疫情等不可抗因素外,两个月及以上未领营养包算停服,停服未领取的营养包不予补领,连续两次停服的不予续服,要求再次服用的必须满足月龄在30月龄以内,大于30月龄不予续服。

三、项目内容

(一)合理分配营养包

按照县妇幼保健中心制定营养包分配计划,合理调配,营养包由我院到县妇幼保健中心领取,然后分发到各村卫生室。

(二)免费发放

项目每天为婴幼儿免费提供1 包营养包,一月一领,每次限领一个月用量。

(三)咨询指导

向儿童看护人传播营养与喂养的科学理念,丰富看护人喂养知识,提高其喂养技能。讲解营养包的作用和服用方法,提高看护人营养包的知晓率。强调继续母乳喂养、正确添加辅食、食用营养素补充品等可有效降低婴幼儿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

(四)质量监测和质量控制

加强营养包质量监测,做好项目实施效果评估。营养包纳入我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各有关单位有责任将影响营养包质量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我院及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五)储存管理

营养包储存应达到食品储存基本要求:

1.有专人保管;

2.在室温下,避光、阴凉、通风、干燥处保存,房间设温度湿度计,并有检查登记记录;

3.不应与有毒、有害物质及医疗药品混储;

4.存放要求离墙隔地(建议离墙30cm以上,隔地15cm以上);

5.需要有防鼠防虫害设施。

(六)监测评估

积极配合上级开展营养包监测评估;监测内容含儿童出生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生长发育情况、辅食添加情况、营养包食用情况、贫血状况、认知行为等。

(七)培训和指导

开展培训指导,卫生院每年对村级进行2-4次培训,村级对服务对象现场指导培训。培训内容为营养包发放与管理、婴幼儿科学喂养及基本的营养与健康知识及技能等。

(八)宣传动员和健康教育

联动各村卫生室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广大儿童家长知晓国家免费发放营养包政策、服用营养包的益处,提高目标人群知晓率以及营养包项目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以留守流动人口聚居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为重点,通过宣传片、宣传栏、宣传折页、宣传海报、面对面健康教育、集中讲座等宣传形式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积极推广新鲜、安全、营养、具有地方饮食文化特色的婴幼儿辅食,不断提高看护人营养喂养知识和辅食制作技能。

(九)质量控制和监督

建立项目工作问责制,卫生院院长是第一责任人,任务分解、乡村协作、目标确定、计划落实,跟踪工作进度,营养包发放、储存、宣传动员、随访工作,结合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做好服用对象的健康监测和评估,针对营养包服用方法掌握不好、有效服用率不高的服务对象应增加随访次数、开展个案分析,保障项目有序推进。

四、工作流程

(一)营养包由我院到县妇幼保健中心领取,并负责将营养包分发至各村卫生室,指导村卫生室做好营养包储存,规范开展营养包发放工作,同时为看护人提供喂养咨询,并对村卫生室工作进行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

(二)村医负责为本村6-36月龄婴幼儿发放营养包,开展看护人喂养咨询指导,签订知情同意书,做好营养包发放登记和随访登记,原则上按月随访,服用营养包依从性差的婴幼儿应酌情增加随访次数。患有特殊疾病婴幼儿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确定是否适于服用营养包(如地中海贫血患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每例儿童应该在营养包个案随访记录卡上记录服用营养包前后主要生长发育指标(血红蛋白、身长、体重)。

五、项目组织实施

(一)卫生院

卫生院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设置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本乡项目工作的具体实施,负责项目管理、社会宣传和动员、培训和指导等相关工作。

(二)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和技术组

卫生院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乡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制订项目技术方案,承担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组织开展项目指导和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社会宣传,扩大项目影响,动员社会各界对我乡贫困婴幼儿营养状况给予关注和支持。

六、资金管理

按照国家财政资金管理要求,加强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完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经费结算流程,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专款专用。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营养包发放和看护人喂养咨询指导、宣传教育、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和监测评估、随访等工作。卫生院收到上级下拨专项资金后,不克扣,不挪用,及时下发到各村卫生室。

七、信息管理

卫生院、村卫生室应按要求填写营养包出入库登记,村级应如实填写营养包发放登记、个案随访卡,与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村医负责营养包发放和看护人咨询指导信息的收集、整理,填写月报表,按月上报,卫生院汇总村级报表后于每月2日前上报至县级,乡、村两级应注重报表上报的及时性、逻辑性,严禁弄虚作假。各上报单位负责人应对上报数据先审核、后上报,数据一经报出,由审核人承担相应责任。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10)

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身体各项机能发育不完善,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抵抗力很弱,因而也是人最脆弱的时期,对与人体密切接触的服装安全健康隐患,更易受到侵害,并且很多潜在的伤害是不可预见的。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欧洲“生态纺织品服装”理念的影响,婴幼儿服装是否安全健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于2008年10月1日首次正式推广实施《婴幼儿服装》标准,这不仅是对我国服装产品质量标准的完善,更是对婴幼儿这一特殊人群的强制性保护措施。

标准实施以来,对规范婴幼儿服装、服饰的生产销售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许多大中型婴幼儿服装生产企业,针对标准加强自身产品技术质量管理,稳定品牌声誉,高品质、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中不断涌现。孕婴专卖店也在近几年迅猛发展,为知名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为了解婴幼儿服装质量标准执行情况,笔者调查了当地的市场。调查表明,各孕婴专卖店及高档大中型商场中的婴幼儿服装及服饰的品牌基本固定,新上市的产品基本执行FZ/T81014―2008或 FZ/T73025―2006标准,安全检测标准为:GB18401―2003,安全技术类别也均为A类,均标注不可干洗提示;积压产品则执行的是:FZ/T62009-2003标准,符合国标要求,产品的质量能得到保证。而对于其他类型商场,如人防商场、外贸商场,一些批发市场等,产品的品牌交杂,良莠不齐,吊牌仍存在大量不符合标准以次充好的服装,甚至没有任何证明产品质量的标志,婴幼儿受侵害的隐患仍然存在。而且比较而言,大型商场与专卖店的销量不如后者,对于《婴幼儿服装》标准已经实施将近三年的时间,这种现象着实让人堪忧。

一、笔者通过对经销商、销售人员、消费者及一些小型企业等部门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消费者的个体安全意识差别、经济能力有限是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存在的主要因素。几乎被调查者都不知道《婴幼儿服装》标准的事情,也不懂得如何判断服装是否达合格,大多数人认为只要是纯棉的就行,其中25%的人认同大品牌的产品质量,并有简单的鉴别质量的知识,如纯棉织物、色泽不能太艳丽、有无刺激异味等,而对于是否能够干洗、领口要求、外露绳带的长度要求等这些强制执行标准的内容却无人知晓。

通过对被调查人群的学历、年龄、性别等分析,高学历、年轻的女性对服装的安全健康性意识较强,对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而相对低学历、上年纪的女性安全健康意识相对较弱,对产品的质量判断仅限于是否为纯棉及有无刺激异味的认识层面。而被调查的男性则几乎无这方面的意识与知识,他们判断产品的质量仅限于价格的高低。

2.商场管理部门:一些商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对参杂销售不合格产品的现象视而不见,基本持民不举官不究的态度。接受调查的人员也不了解新标准的情况。

3.所有别调查的经销商与销售人员,均称自己所经营的产品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产品,经正规渠道进货,不知道有《婴幼儿服装》标准之事,而且认为标准只与厂家和质监部门有关。事实证明经销商在确定选择经营的商品时,只重视服装的外观效果、经济利益、是否有销售市场。

4.一些小型企业责任心不强。为减少成本,选用不符合标准的低廉面料,片面追求经济利用,逃避质检部门的检验。另一方面市场也的确存在对价格低廉,款式美观而不注重健康安全的产品的需要。

所有被调查的对象均认为,不合格产品的出现,责任在于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和质监部门检验不严格。而笔者认为,职能部门不作为的现象毕竟是少数,关键在于对不合格产品的危害性及新标准内容的宣传力度上远远不够。只有全民的健康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切断不合格产品的终端需求,经销商才能从环保、安全健康的角度选择经营的商品,而企业也就能够自觉遵照国家标准来执行产品的生产。

二、如何加大宣传力度,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宣传国家《婴幼儿服装》标准的知识,及不合格产品对婴幼儿的危害,推广选择婴幼儿服装的技巧:

1.发挥多方力量,加大对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健康安全意识。一方面可以调动街道、社区力量,通过社区宣传栏、社区报、向准孕夫妇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宣传。另一方面鼓励孕婴学校(包括孕婴网站)在介绍孕婴知识时,介绍相关内容。此外,人们对医院的建议是非常容易接受的,因而可以尝试在医院的儿科、皮肤科的宣传栏中宣传不合格婴幼儿服装服饰的危害,及必要的服装选择技巧。再者,鼓励各大知名婴幼儿服装公司,将部分广告费用作宣传此类知识。

2.加强服装经销企业相关人员必要质量意识与标准政策法规了解

通过对经销人员进行《婴幼儿服装》标准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标准的内容,真正认识到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主动经营合格产品,并能从专业的角度向消费者介绍产品,从而让消费者能了解标准的内容,及不合格产品对婴幼儿的危害,掌握选择婴幼儿服装的技巧。

3.各监管、质检部门在加大对生产、流通领域婴幼儿服装质量的监管力度的同时,与新闻媒体联合,及时公布不合格产品的名称,及其存在的健康安全隐患。加大对违规厂家、经销商及其所在商场的惩罚力度,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监督检举,让不合格产品无藏身之处,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4.严格管理服装生产企业。服装生产企业的管理者与技术人员必须通过标准培训,提高质量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方有资格进行生产。坚决杜绝伪劣产品投入市场。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11)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将迎来二胎潮,“二胎经济”逐渐显现,在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职业,如育婴师、营养师、早教师等。由于目前我国母婴护理还未形成连续服务体系,使得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过程中,母婴护理出现服务缺口,因此育婴师等专业人员的社会需求逐渐增大。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中职卫校可以利用自身医学院校优势,将学科教学与职业培训相融合,不但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掌握一项实用技能,还能使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1育婴师职业现状及给中职护生带来的发展机遇

育婴师是指对0~3岁婴幼儿进行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教育,辅助家庭完成科学育儿工作的人员[1]。育婴师的主要职责是育人,不同于保姆和保育员,其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全面掌握0~3岁婴儿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相关专业知识,清楚不同年龄段婴儿的言行、思维和情感方式,懂得与婴儿相处和沟通的技巧,能够适时开发婴儿潜能。目前社会上从事育婴工作的人员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大多数只接受过短期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尚未达到行业标准,这就使得该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更为迫切。中职护生通过在校系统学习,已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职业道德,若从事育婴工作,将会获得早教机构和家庭的青睐。故护生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增强育婴师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2我校中职护生对育婴师职业的认可程度

选择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4个班220人进行调查,均为女生,年龄16~19岁。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4项:了解育婴师行业、毕业后有意向从事育婴师工作、愿意学习育婴师工作内容来增加就业竞争力、认为有必要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加入育婴师培训内容。每个项目分“肯定”和“否定”两个选项,在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上打“√”。统一发放问卷,当场回收,回收率100.0%。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护生对育婴师工作了解不深,真正想成为育婴师的较少,但90%以上的护生意识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中职护生想进入大医院做护士难度大,学习育婴师工作内容可增加就业砝码,毕业后可从事护理、育婴师或月嫂等工作,故有必要将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

3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融合的必要性

由于目前我校尚未取得育婴师培训资格,故有必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融入职业培训。育婴师培训内容包括育婴员职业道德,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婴幼儿教育及家庭教养指导等。这与儿科护理学许多知识点是相同的,故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融入育婴师培训,强化对护生育婴师、营养师等职业所需技能的培训,并建议其参加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增加就业竞争力。只有培养出集儿童养育、预防保健和疾病护理于一体的高素质新型儿科护理人才[2],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

4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融合的具体措施

4.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在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今天,儿科护理学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使护生掌握疾病患儿护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儿童生长发育评估与保健知识,培养护生护理评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能力也同样重要[3]。故儿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应为:能够认识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规律、特点,能进行婴幼儿生活照料、预防保健、教育、家庭教养指导等,会分析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社会、家庭因素,能对各年龄段儿童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可为儿童及家庭提供健康教育与指导,能对疾病患儿进行专业护理。

4.2优化教学内容

我们现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儿科疾病护理内容占了80%,儿童生长发育评估与保健内容仅占20%,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日常护理保健内容偏少,课程设置偏重于对疾病的护理,服务对象没有突出全体儿童,忽略了健康儿童日常的身心保健,不适应新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儿童生长发育评估与保健和儿科疾病护理内容各占50%,课程内容以儿童的健康需求为主线[4],提倡儿童教养、儿童保健与疾病护理并重。新的儿科护理学课程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的内容,如儿童生活照料、儿童教养、家庭教养指导等,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增强了其学习兴趣。在儿科疾病护理方面,以各系统常见病为主,突出病情观察和整体护理。调整后的内容分为6个模块,详见表1。

4.3强化实训操作

实训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促进理论知识理解和巩固的重要途径。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育婴员工作实践性也很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故应重视实训教学。具体措施如下:(1)结合调整后的课程内容编写实训教程;(2)加大实训课学时比例,采用边理论、边实践教学模式;(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模拟病房和模拟社区环境,建立婴幼儿抚触室、游泳室、游戏室等,配备相关教学设备,为学生打造优良的实训环境,提高操作能力;(4)与早教中心、社区医疗服务站、幼儿园等建立合作关系,为护生提供见习场所,护生可以通过与婴幼儿接触、为其进行体格测量等活动加强实训,提高沟通技巧和适应社会能力,了解健康儿童的护理、保健和教养工作。

4.4完善考核体系

新考核体系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两部分,考核评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学习过程,强调对护生综合能力的评定。理论考核占60%,实训考核占40%。对每项实训考核都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内容包括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对患儿及其家长心理状态和环境的评估、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交流、对患儿的关爱与保护等。考核形式多样,有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5效果评价

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4个班开展了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的实践,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问卷对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该教学模式是否激发学习兴趣,是否有助于提高操作技能、理论水平、沟通交流能力及拓宽就业面等。每个问题有“肯定”和“否定”两个答案。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20份,有效率100.0%,护生对该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学习效果较好。护理专业绝大部分为女生,女性有喜欢孩子的天性,教学改革大大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热爱专业课程学习。同时护理职业素质要求护生从入校开始就培养爱心、耐心、细心及责任心,这和育婴师职业要求完全相符,对护生今后就业大有益处。

6意义

6.1师生双赢

通过对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将学科教学与职业培训相融合,不仅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拓宽了知识面,还大大提高了其操作能力、巩固了理论知识,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就业提供了新选择。同时,教师也由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者,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实现了师生双赢。

6.2丰富中职卫校办学内涵

推进教学改革是学校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只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增强学生竞争力,获得发展空间。

作者:罗莹 单位: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